强化科技支撑,增强农产品有效供给和现代农业示范带动能力_农产品安全与现代农业

合集下载

2012年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2012年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全文如下:2011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同心协力,扎实工作,克服多种困难挑战,农业农村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

粮食生产稳定跃上新台阶,农民增收成效喜人,水利建设明显加速,农村民生持续改善,农村社会安定祥和。

农业农村形势好,有力支撑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效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做好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稳定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对推动全局工作、赢得战略主动至关重要。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深,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短缺压力加大,农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的任务更加艰巨。

全党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绝不能因为连续多年增产增收而思想麻痹,绝不能因为农村面貌有所改善而投入减弱,绝不能因为农村发展持续向好而工作松懈,必须再接再厉、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努力在高起点上实现新突破、再创新佳绩。

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

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

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奋力夺取农业好收成,合力促进农民较快增收,努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的措施

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的措施

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的措施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我们必须加强对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的支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的措施。

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

农业科技的进步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资金投入,支持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同时,鼓励农民参与农业科技创新,提高他们的科技水平和创新意识。

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

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政府应加大对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提供技术培训和示范,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的种植、养殖、灌溉等技术。

同时,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通过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第三,提供现代农业物质装备支持。

现代农业物质装备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加大对现代农业物质装备的投入,提供农机具、农业机械、农业用肥料、种子等物质装备的补贴和支持。

鼓励农民通过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方式,共同投资购买现代农业物质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力。

第四,加强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的示范推广。

政府应加强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的示范推广,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农业物质装备展示中心,向农民展示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引导农民选择适合本地的农业技术和装备。

同时,加强农技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和能力,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的应用。

建立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的长效机制。

政府应加强对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管理制度,加强对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的质量监管,确保其安全可靠。

同时,加强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的评估和评价,及时了解其应用效果和问题,优化政策措施,推动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的不断创新和改进。

农业农村部十四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农业农村部十四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农业农村部十四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农业农村部十四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农村部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旨在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中,课题研究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和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全面评估农业农村部十四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探讨其深远影响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课题背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作为国家重大科技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对某一领域或产业需求的重点攻关研究。

在农业领域,课题研究的选择往往直接影响着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和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农业农村部在制定十四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时,将课题研究作为重点之一,着眼于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和质量安全,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村振兴。

二、课题内容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文件,十四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内容涉及农作物遗传改良、种植技术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绿色发展、农村产业振兴等多个方面。

其中,农业绿色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课题备受关注,旨在提高农产品品质、保障农产品安全,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农业农村部还着力推进农作物遗传改良和种植技术创新,以应对气候变化、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

三、课题研究意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的研究意义重大。

课题研究有助于解决农业生产面临的难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

课题研究将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现代化进程起到推动作用。

课题研究还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农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

四、课题研究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研究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未来,课题研究将更加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课题研究将更加聚焦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增强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

个人观点和理解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题研究是科技支撑计划的核心。

农业农村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3404号建议的答复摘要

农业农村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3404号建议的答复摘要

农业农村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3404号建议的答复摘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4.06.17•【文号】农办议〔2024〕14号•【施行日期】2024.06.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3404号建议的答复摘要农办议〔2024〕14号郑思敏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全方位培育涉农新质生产力、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建议收悉。

经商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现答复如下:一、关于推进农业数智化,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聚集资源、细化措施,务实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改造,不断提升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

一是开展农民数字技能培训。

持续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建设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不断丰富在线学习功能,提高农民教育培训精准度和智能化水平。

二是建设农村信息基础设施。

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工程,加快农村光纤宽带、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发展。

三是加快智慧农业发展。

持续推进智慧农业建设项目,推动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精准播种、变量施肥、精准饲喂、植保无人机等加快推广应用。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突破技术制约,强化典型引领,健全管理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

二、关于升级农业产业结构,强化产业融合,助力行业迭代升级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推进全链加工。

制定《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引导大型农业企业重心下沉,建设加工专用原料基地,着力推进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

二是发展多元业态。

持续实施休闲农业精品工程,认定一批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推介一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村BA”、“村晚”等活动成为有影响力的乡村文化品牌。

三是培育知名品牌。

深入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分品类分年度培育一批产业优势领先、市场空间潜力大、文化底蕴深厚的农业品牌。

强化科技支撑提高粮食检测创新能力

强化科技支撑提高粮食检测创新能力

强化科技支撑提高粮食检测创新能力作者:黄慧来源:《现代食品》 2018年第8期现如今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粮食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尽快达到预期发展目标,首要任务就是要大力加强粮食行业科技创新工作,并以此为基础,明确我国粮食行业科技发展内容和要求,以便真正做到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环境的优化创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人才发展制度的有效完善等目标,进而以科技支撑为根本,坚持现代化的创新理念和指导思想,为我国粮食检测工作的顺利完成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才能实现粮食行业的成功转型,使之不断朝着创新型道路发展。

1 全面强化原粮、成品粮的品质检验功能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以及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粮油食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基于此,相关部门必须对粮油食品卫生安全加大监管力度,并且还要采用更为准确、迅速、完善、先进的检测技术,这样才能提升原粮、成品粮的品质检验功能,保证粮食的检查质量和检测精度。

在具体检测过程中,相关检测人员应对粮食中的农药残留、微生物霉变以及重金属等不良物质进行详细的检测,并按照国家战略发展方针,大力完善粮食质量调查工作、粮食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积极引入现代化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标准,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粮食检验人才,这样才能在我国粮食行业创新发展的基础上,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粮食的安全性和优质性。

2 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粮食质量检验队伍十二五到十三五期间,我国在小康社会的构建,粮食行业的科技跨越、创新发展都已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而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潮流,作为重要基础产业结构的粮食行业,需要进行全方位的调整和创新,尤其是在粮油检测技术方面,更要朝着新的方向发展,不仅要对现有的检测技术进行相应的优化和创新,大力开放实验平台和检测研究,而且还要注重人才的引进,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粮食质量检验队伍,这样才能促进粮食信息检测技术的信息化发展,使整体检测机构不断朝着科技进步、技术升级的高层次领域方向前进[1]。

农业农村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0667号建议的答复摘要

农业农村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0667号建议的答复摘要

农业农村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0667号建议的答复摘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4.07.01•【文号】农办议〔2024〕74号•【施行日期】2024.07.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0667号建议的答复摘要农办议〔2024〕74号楼向平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拓展农业大数据应用场景精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建议收悉。

经商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气象局、国家粮食和储备局,现答复如下:一、关于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协同机制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

在《“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对推动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进行了部署安排,重点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十四五”数字农业建设规划》,明确了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的重点任务和建设内容。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

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工程,加快农村光纤宽带、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发展,截至2023年底全国行政村通5G比例超过80%。

不断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累计建设益农信息社46.8万个,为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各类信息服务超过10.8亿次。

三是推动数据互联互通。

以“全农码”为全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农户、承包地块、宅基地宗地等对象赋码。

建设国家农业遥感应用与研究中心,绘制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开发可供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使用的大数据公共平台基座。

目前,粮、棉、油、糖、畜禽产品、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全产业链大数据试点取得初步成效。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完善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政策体系,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和“十五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中,明确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的具体任务安排。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以科研为支撑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以科研为支撑

1、对各种农业技术研发单位进行分类支持。

政府按技术、产品类型和“公益性”程度,按以技术品种为载体的知识产权的市场化保护程度进行科学系统分类,并依照“公益性”程度,国家对研究单位负担人员、设备、研究及必要的运行费用,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2、建立新型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除专门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以外,在农业科研机构和涉农大专院校建立与研究成果配套的专业农技开发推广体系,一方面解决研究成果与市场需要脱节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使研究成果通过二次开发实现技术的配套和与生产应用的有效衔接。

此外,还可针对产业发展需求,通过政府的组织协调,建立分工明确,由农业科研、推广及产业组织、龙头企业共同参与的产学研结合的利益共同体,用企业化管理模式来实现各方利益的有效保护,推动农业科研体制改革。

3、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体系。

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技术开发能力强弱直接关系着对农业产业基地的带动能力和企业的发展能力,一方面企业应承担对产品原料基地的技术服务工作,主动融入国家农业科研开发推广体系中,另一方面要搞好自身产品研发能力提升,建立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研发专业人才队伍,通过自身的发展来带动农民的生产水平提高,从而获得政府对企业帮助和支持。

建立企业技术服务及产品研发体系,不但是农业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综上所述,要通过把支持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国家整体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的基础研究和关系国计民生、粮食安全的公众技术及产品开发研究上,通过鼓励企业及产业组织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体系和产学研结合的多元结构混合科研开发体系,从而构成一个分工明确,充分竞争的农业研发体系网络。

沈阳市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

沈阳市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

沈阳市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实施“县域经济倍增计划”,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优化农业产业空间布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到2025年,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占全市比重力争达到15%。

一、优化农业空间布局农林生态保持区。

坚持生态优先,在康平西北、法库北侧以及柳绕地区重点乡镇,推进还林造林还草还湿等工程,保障森林绿化生态用地。

完善生态系统保护制度,加强山体、林地、河流湖泊、自然保护区等生态空间保护,促进乡村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全面提升。

农业生产核心区。

完善粮食、重要农产品、特色农产品生产布局。

在辽中区、新民市、法库县、康平县等地区重点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辽中区、新民市107省道沿线等重点地区建设高标准设施和露地蔬菜生产基地,打造蔬菜生产集聚区;在于洪区、沈北新区、辽中区、新民市、法库县、康平县等地区的重点乡镇,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发展蛹虫草、小龙虾,培育桂鱼,壮大花生、西甜瓜、葡萄等特色作物。

都市农业主导区。

沿四环重点农业空间,建设环城都市农业产业圈,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文化创意、智慧数字农业等现代农业;做优蒲河生态经济带,重点发展休闲旅游、高效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等产业。

二、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

实施农作物高产创建、优质粮食生产、粮食安全保障、中国优质粮油工程等一批重大工程,强化粮食生产功能区、大豆等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建设。

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加快建立具有沈阳特色的玉米、水稻等种业科技创新体系,支持东亚种业等企业开展现代种业能力建设,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鼓励涉农高校、院所及重点企业建设种质资源库,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加快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建设优势良种繁育基地。

咨询工程师(投资)2023年继续教育中国农业农村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

咨询工程师(投资)2023年继续教育中国农业农村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

咨询工程师(投资)2023年继续教育中国农业农村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一、判断题(每题 3 分,共 18 题,总分 54 分)1、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不断增加。

()正确答案A2、推广大豆小麦带状复合种植是2022年的重要举措。

()正确答案B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要立足村级,围绕1-2个主导产业,以规模种养为基础,推进“生产+加工+科技”一体化发展。

()正确答案B4、在湖南湘西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思想,要求贫困地区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正确答案A5、中国对全球减贫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农村扶贫的成功经验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6、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正确答案A7、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不仅要求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要求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正确答案A8、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进口量不断减少。

()正确答案B9、农村产业发展中,精细型加工业和规模型物流业发展日益明显。

()正确答案A10、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就是同一农业经营主体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在同一区域从事同一农产品加工流通和休闲旅游,进而分享农业增值增效收益的经营方式。

()正确答案A11、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

()12、现代农业产业园要促进“生产+加工+科技”融合,一二三产业联动,拓展农业多功能,产业链、价值链提升发展。

()正确答案A13、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等多部委都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有政策和项目方面的支持。

()正确答案A14、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水平持续下降。

()正确答案B15、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可以转化为生产力。

()正确答案A16、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就是要推广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地力培肥土壤改良等综合配套技术,提升耕地地力水平。

贵州省委2012年1号文件

贵州省委2012年1号文件

贵州省委2012年1号文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科技信息农业科技人员科学发展观内容摘要: 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农技推广组织、农业科技企业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支持农业科技企业建立涉农高校、院士工作站、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科研基地,培养和吸引创新人才。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宣传报道,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科普知识和科技信息宣传服务,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素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合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良好氛围。

2011年,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三个“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着力推进“三化同步”,努力克服各种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持续健康发展。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

做好2012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发〔2012〕1号,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紧扣“稳中求进、提速转型”的总基调、总目标,抓住“一个核心、六个重点”,即: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统筹城乡、强化基础、调整结构、培育产业、提高素质、深化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进我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始终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在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城镇化带动战略中,着力推进“三化同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切实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用10年时间根本改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尽快让农民种上高产田、走上平坦路、用上便宜电、喝上干净水、烧上新燃料、搭上信息桥、住上整洁院。

大规模大面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粮经比例由60∶40向40∶60转变,切实增强特色优势产业竞争力,稳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逐步缩小贵州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逐步缩小我省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薹 暑 l I 中 国 棉 麻 流 通 经 济 I T H E M A R 旧 K E T l N 。 癞 。
中共 中央

国务院
关于加快发 展现代农 业
步增强农村发 展活 力的若干意 见
全 面 贯彻 落 实 党 的十 八 大精 神 ,坚 定 不 移 定 。农 业 农 村形 势 好 ,为我 国综 合 国力在 国际 沿着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道 路前 进 ,为 全 面建 成 风 云 变幻 中大 幅提 升 ,为现 代 化 建设 在 重重 风 小 康 社 会 而奋 斗 ,必须 固本 强 基 ,始终 把 解 决 险挑 战 中昂 首迈 进 ,为党 和 国家 事 业 在各 种 困 好农 业 农 村农 民问 题作 为 全党 工 作 重 中之 重 ,
塞 鸸 采 中 国 棉 麻 流 通 经 济 I 萎
“ 四化 同步 ” 的战 略部 署 ,按 照 保供 增 收 惠 民 更 新 改造 、中小河 流 治理 ,扩大 小 型农 田水 利 生 、改 革创 新 添 活力 的工 作 目标 ,加 大 农 村改 重点县覆盖范围 ,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 ,加
油糖 进 口转储 制 度 。健 全 重要 农 产 品市场 监 测 补 贴 向主产 区和 优 势产 区集 中 ,向专业 大 户 、
预警 机 制 ,认 真 执 行 生猪 市 场价 格 调 控 预案 ,
家庭 农 场 、农 民合作 社 等 新 型生 产 经 营 主体 倾
改 善鲜 活 农 产 品调 控 办法 。完 善农 产 品进 出 口 斜。落实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 、良种补贴政 税 收调 控 政 策 ,加 强 进 口关 税 配额 管 理 ,健 全 策 ,扩 大农 机具 购 置补 贴 规模 ,推 进农 机 以 旧 大 宗 品种 进 口报 告 制 度 ,强 化 敏感 品种 进 口监 换新试点 。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 , 测 。推 动 进 口来 源 多 元化 ,规 范进 出 口秩序 , 逐 步扩 大 种粮 大 户 补贴 试 点 范 围 。继续 实 施 农

2024年水产类继续教育专业课试题

2024年水产类继续教育专业课试题

2024年水产类继续教育专业课试题一、选择题1.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要强化科技支撑,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十四五”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规划》提出的强化科技支撑的保障措施的是(A)。

A禁止社会组织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创新B鼓励高校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学科,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科研人才培养C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研究岗位设置D新增一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学科群重点实验室2.开展基层检测技术提升活动,要以(A)为主,每3年组织开展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竞赛,通过对排名靠前的检测人员颁发全国及部省级荣誉称号,引导激励各地加强岗位练兵和技术培训,累计培训检测人员10万人次,不断提升检测人员抽样能力和上机能力。

A市县检测人员B国家级检测人员C省级检测人员D乡镇检测人员3.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控自检大培训,每年每个开证主体至少培训(A),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要求。

A 1次B 2次C 3次D 4次4.为确保《“十四五”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规划》提出的任务目标能够落到实处,在组织实施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强化措施。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十四五”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规划》提出的保障措施的是(D)。

A强化实施评估B强化组织领导C强化责任落实D强化经济效益5.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目标是:在“十四五”末,认定数量达到(C)。

在此过程中,要重点聚焦提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充分发挥辐射带动效应;强化动态核查和跟踪评价;鼓励有条件的省份整省创建。

A 300个B 1000个C 500个D 100个6.下列有关《“十四五”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规划》在设计思路上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A统筹发展和安全B坚持“守底线”和“拉高线”并举C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D只从监管端发力7.深化“三水”统筹管理,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A)双控,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用水效率控制红线。

强化农业产业科技支撑带动的措施

强化农业产业科技支撑带动的措施

强化农业产业科技支撑带动的措施一、推广农业科技知识通过开展科技下乡、农业科技宣传周等活动,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意识。

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为农民提供便捷的科技信息服务。

二、引进农业科技人才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到本地工作或创业。

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为其解决后顾之忧。

鼓励和支持企业、科研机构等与高校、职业学校合作,共同培养农业科技人才。

三、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融资机制。

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科技领域,鼓励企业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

同时,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

四、建设农业科技园区以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示范基地。

在园区内建立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机制,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开展合作,共同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五、加强农业科技合作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和经验。

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与国外同行开展合作,共同研发新技术、新产品。

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农产品贸易谈判,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六、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务。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高推广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农业科技服务,形成多元化的服务格局。

七、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筛选、评估和推广工作,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技术革新和产品创新。

同时,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降低转化成本,提高转化效率。

八、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教育培训,提高其科学素质和技能水平。

开展针对性强的培训课程和实践活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鼓励高校、职业学校等开设涉农专业课程,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农业人才。

九、强化农业科技政策支持制定更加优惠的农业科技政策,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

印发种业振兴实施方案

印发种业振兴实施方案

印发种业振兴实施方案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种业振兴已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为了加快我国种业振兴步伐,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种业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要坚持市场导向,加强科技支撑,提高种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1. 到2025年,种业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种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种子供给体系更加完善,种业国际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

2. 到2035年,种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种业已成为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种子供给体系更加健全,种业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三、重点任务1.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种业核心竞争力。

加大对种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种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2. 完善种子供给体系,提高种子质量。

建立健全种子生产、流通、检测等全程监管体系,加强对种子生产企业的质量监管,提高种子质量和供给效率。

3. 加强品种培育,推动新品种推广应用。

加大对优质农作物品种的培育力度,推广适应性强、产量高、抗逆性好的新品种,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4. 打造种业品牌,提升国际竞争力。

推动种业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知名度,拓展国际市场,提升种业国际竞争力。

四、保障措施1. 完善政策法规,营造良好环境。

加强对种业发展的政策引导和法律保障,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激发种业发展活力。

2. 加大资金投入,支持种业发展。

加大对种业科技创新、品种培育、品牌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支持力度,确保种业振兴的资金保障。

3. 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合力。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种业振兴工作的组织领导,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调节、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形成合力推动种业振兴。

五、落实机制1. 建立健全种业振兴工作责任制,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确保种业振兴工作有序推进。

2. 加强对种业振兴工作的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确保种业振兴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2023年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力的措施

2023年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力的措施

2023年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力的措施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业科技和装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2023年,我国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力,以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

下面就是一些具体的措施:一、加大科研投入,提升农业科技水平。

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科研项目的资金投入,支持农业科研机构开展前沿技术研究。

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机制,促进科研成果的应用和推广,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二、加强农业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装备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对农业装备的投入,推动农业装备的技术更新和产业升级。

加强对农业装备的推广应用,提高农民对农业装备的认识和使用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三、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和决策水平。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信息技术在田间作业、农产品销售、农业气象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加强农业信息平台的建设,提供农业信息化服务,提高管理和决策的精准度和效率。

四、加强农民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培训和教育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农民培训机制,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鼓励农民参加技能培训和学习,提高农民对农业生产的认知和操作能力。

五、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高校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推动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发展。

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的引进和流动,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农业科技研究和应用,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

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力,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协作合作,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希望2023年可以实现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力的提升,推动农业产业的蓬勃发展。

【字数超过2000字】。

第二篇示例:2023年是我国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一年,农业科技和装备是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中国特色现代化进程《“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公需课:课后答案(全)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中国特色现代化进程《“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公需课:课后答案(全)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解读总分:100及格分数:60考试剩余时间:1时58分20秒单选题(共7题,每题5分)1、《“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建设(D)个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

A、50B、100C、150D、2002、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B)亩耕地红线。

A、16亿B、18亿C、20亿D、22亿3、“十四五”时期,我国要创建(C)个左右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A、300B、400C、500D、6004、关于乡村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工程的建设目标,以下表述错误的是(D)。

A、培育3000个农业产业化联合体B、支持5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C、建设300个休闲农业重点县D、培育20万名农村创业创新导师5、关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工作原则,以下表述错误的是(B)。

A、坚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B、坚持服务业优先发展C、坚持农民主体地位D、坚持改革创新6、关于“十四五”时期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的建设目标,以下表述错误的是(D)。

A、800个绿色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B、500个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C、300个以上国家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D、2000个以上农产品品牌7、《“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有(A)所县级供养服务机构,拓展乡镇敬老院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功能,完善村级互助养老服务设施。

A、1B、2C、3D、48、关于《“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战略导向,以下表述错误的是(D)。

A、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B、引导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C、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D、立足农村农民共同富裕9、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

这是我国的(A)决定的。

A、国情农情B、农村改革C、农业产业特性D、市场经济发展10、以下不属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建设文明和谐乡村的是(D)。

20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

20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

20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全文)2013年02月01日 07:14 来源于财新网 | 评论(18)新华网1月31日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2012年12月31日)》全文新华网1月31日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2012年12月31日)》全文如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必须固本强基,始终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必须统筹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三农”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全面确立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四化同步”等战略思想,全面制定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重大政策,全面构建农业生产经营、农业支持保护、农村社会保障、城乡协调发展的制度框架,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农村面貌得到很大改善、农民群众得到很大实惠,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期,初步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

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农村贫困人口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

农村民生加速改善,办了许多深得民心的大事好事。

农村综合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加快破除。

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农业农村形势好,为我国综合国力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大幅提升,为现代化建设在重重风险挑战中昂首迈进,为党和国家事业在各种困难考验中兴旺发达,注入了强劲动力,增添了应对底气,赢得了战略主动。

实践证明,中央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大政方针完全正确,出台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卓有成效。

新发展理念下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新发展理念下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新发展理念下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目录1. 内容简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研究内容与结构 (3)2. 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 (4)2.1 农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6)2.2 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外延 (7)2.3 新发展理念对农业发展的指导意义 (8)3. 新发展理念在农业中的内容分析 (11)3.1 创新驱动 (12)3.2 协调发展 (13)3.3 绿色发展 (14)3.4 开放发展 (16)3.5 共享发展 (17)4. 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分析 (19)4.1 现状概述 (20)4.2 存在的问题 (21)4.3 对策建议 (22)5. 新发展理念下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讨 (24)5.1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策略 (25)5.2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26)5.3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模式 (27)5.4 完善农业开放合作机制 (29)5.5 促进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30)6. 案例研究 (31)6.1 国内外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分析 (32)6.2 案例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33)7. 结论与展望 (35)7.1 研究结论 (36)7.2 对未来的展望 (37)1. 内容简述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新发展理念下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挑战。

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理念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方式。

在农业领域,这意味着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使命。

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我国发展的必然要求。

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4941号建议的答复

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4941号建议的答复

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4941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1.06.30•【文号】农办议〔2021〕99号•【施行日期】2021.06.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4941号建议的答复农办议〔2021〕99号袁延文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全面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

经商财政部,现答复如下。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

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我部会同有关部门,通过完善支持政策、加强行业指导、强化项目推动、推进资源整合、典型示范引领等一系列举措,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在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和农民增产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超过90万个,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超过16亿亩次,其中服务粮食作物面积超过9亿亩次,服务带动小农户超7000万户,约占全国农业经营户的三分之一。

一、关于分区域、分产业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加快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2017年,中央财政安排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转移支付项目,重点支持各类服务主体聚焦“一小两大”(即小农户、大宗农产品、产粮大县),开展以生产托管为主的社会化服务。

为规范项目实施,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2019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项目实施的原则、重点、程序、方法和要求,推动项目规范实施。

在服务产业上,项目优先支持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生产托管服务,同时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发展区域特色农林产品的生产托管服务;在服务对象上,项目重点服务小农户,要求服务小农户的补助资金或面积占比应高于60%;在补助环节上,项目聚焦一家一户小农户办不了、办不好或办了不划算的农业生产环节,聚焦制约当地农业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中的突出短板,地方可重点补贴当地水稻生产中的集中育秧、机插机抛等关键薄弱环节;在补助标准上,项目要求原则上财政补助占服务价格的比例不超过30%,单季作物亩均各关键环节补助总量不超过100元;对脱贫地区、丘陵山区,原则上财政补助占服务价格的比例不超过40%,单季作物亩均各关键环节补助总量不超过130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化科技支撑,增强农产品有效供给和现代农业示范带动能力_农产
品安全与现代农业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重要的一年,也是农垦系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之年。

做好今年的农垦工作,继续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贡献意义重大,任务艰巨。

农垦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部党组“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的总体要求,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快科技进步、率先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进一步加快发展,不断提高粮棉胶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和示范带动能力,切实壮大农垦主导产业和企业实力;进一步改善民生,切实保障职工的经济政治权益,增强农垦的凝聚力。

力争实现生产总值4440亿元,增长9%以上;人均纯收入9660元,增长7.5%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600亿斤以上。

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下功夫继续加强农垦粮棉胶等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坚持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农垦工作的突出位置,按照“稳定面积、优化结构、增加效益、提高质量”的主攻方向,加快科技进步,提升装备水平,推进规模经营,优化生产布局,提高优质粮食比重。

2012年全国农垦粮食播种面积要稳定在6700万亩以上,确保总产稳定在600亿斤以上。

加强垦区大型优质棉生产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全程机械化,稳定棉花生产,力争全国农垦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960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135万吨以上。

加快天然橡胶更新步伐,加强胶园管理,确保天然橡胶产量70万吨以上。

加快推进高效特色农业发展。

种植业重点推进蔬菜、水果、茶叶、花卉等园艺作物生产标准化,继续开展标准园创建;抓好北方节能日光温室、南方大棚、集约化育苗及采后商品化处理等设施建设;密切关注市场行情,加强市场开发、品牌培育和产销衔接,不断提升产业素质。

以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为重点,继续开展好畜牧高产攻关、现代养殖示范场创建、水产健康养殖场创建等活动,培育垦区
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强化科技支撑发挥示范作用在先行先试集成应用上下功夫加强农业技术推广。

积极探索建立适合垦区实际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推动和引导垦区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建立技术研发、转化、推广中心,强化农场的农技推广站建设,形成机构设置合理、队伍优化精干、创新推广能力强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能力。

围绕垦区主导产业,以科技示范园、试验站等窗口为依托,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的试验示范;以高产攻关、高产创建为抓手,集成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

充分利用系统内外资源,依托大专院校、科研基地和各级培训机构,以新知识、新技术为培训重点,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农业从业人员培训,造就一支具有文化知识、专业特长、适应现代农业建设的职业化农工队伍。

加快发展农垦种业。

加强品种自主创新,引导和支持农垦种子企业整合现有育种力量和资源,充分利用公益性科研成果,增强农垦品种研发能力;通过收购、兼并、股份化和上市等有效措施,做大做强种子企业。

进一步改善种子生产基地田间设施、加工和仓储设施,加强种子繁育基地建设,扩大农垦良种市场供应份额。

大力提升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

全力推进农机农艺紧密融合,调整和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积极推广先进适用、节能环保、适应规模经营和区域特点的农业机械。

针对机插秧、植保、施肥、收获等薄弱环节,重点推广深松整地、激光平地、精量播种、免耕播种、机械插秧、化肥深施、航化植保、膜下滴灌、机械收获、秸秆还田等十项农业机械化技术,加快推进生产全程机械化。

加强对农机手培训力度,稳步提高农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力争明年全程可追溯企业数量扩大到200家,实现信息有记录、质量可监管的企业数量达到400个,示范带动一批地方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追溯系统建设。

坚持市场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在做大做强主导优势产业上下功夫坚持市场化改革和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整合优势资源,围绕农产品加工、食品制造、医药等核心产业,提高产业的集中度;以粮、棉、油、糖、胶、乳、肉等主导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农垦农业产业化经营,延长产业链条,培育一批加工型、营销型、带动型、成长型的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垦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深化企业改制,强化企业管理,进一步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步伐,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科技研发水平,增强企业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继续推进农垦工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垦工业化发展水平。

积极发展农垦园区经济,推进生态工业建设,促进节能减排。

整合旅游资源,
发展农垦旅游文化产业和休闲观光农业。

加大政策协调和落实力度在加快农垦民生建设上下功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以扩大覆盖面、提高缴费率、提升待遇水平为主攻方向,做好职工养老等社会保障工作,鼓励和引导非职工从业人员和垦区居民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适合的参保方式,推动垦区职工和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的全覆盖。

加强垦区社会建设。

密切跟踪并切实落实国家支持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把垦区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纳入政策覆盖范围,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垦区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全面推进垦区危房改造、公路建设、安全饮水、农网改造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

抓好农垦扶贫开发工作。

以解决制约农场脱贫的关键问题为重点,优先扶持贫困农场主导产业,形成一场一业,依靠产业脱贫,推动贫困农场尽快走上增强积累、稳定发展的轨道。

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在完善体制创新机制上下功夫顺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深入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改革。

加强土地承包经营管理,清理规范土地承包合同,妥善处理二三产业下岗人员转岗经营土地等问题,切实保障农工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益。

创新农业经营制度,稳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加强负担监管,切实减轻农工负担。

实现与市场经济有机融合,深入推进垦区管理体制改革。

集团化垦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化、集团化、股份化,加快完善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实现从行政性治理向经济性治理转变;积极引进现代企业成熟的绩效考核、薪酬激励等制度,科学处理利益关系,激发内部发展活力;加强资源整合重组,创新商业运行模式,打造核心赢利企业;强化资本运作,扩大对外收购兼并,促进做大做强。

非集团化垦区要围绕发挥农垦地位作用,进一步完善改革思路,积极争取有利于垦区和农场发展的政策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