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数据调查报告
艾滋病评估报告
![艾滋病评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ce7f6a6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ee.png)
艾滋病评估报告一、背景介绍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为了评估艾滋病的传播状况和防控措施的有效性,制定艾滋病评估报告是必要的。
二、评估方法本次评估采用综合性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调研、数据分析、专家访谈等。
以全球范围内的艾滋病疫情数据为基础,结合国内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以全面了解我国艾滋病的疫情现状。
三、评估结果1. 艾滋病感染人数根据数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艾滋病感染人数已达到XX万人,其中男性占XX%,女性占XX%。
与上年相比,感染人数增长了XX%。
2. 艾滋病传播途径通过对感染人群的调查和分析,发现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XX途径,占总感染人数的XX%。
其中,XX途径的传播比例较高,占总感染人数的XX%。
3. 艾滋病高发地区根据评估结果,我国艾滋病的高发地区主要集中在XX省份,其中XX市的感染率最高,达到XX%。
这些地区的高发情况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4. 艾滋病防控措施评估通过对我国艾滋病防控措施的评估,发现我国在艾滋病防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国已建立了完善的艾滋病防治体系,包括宣传教育、检测筛查、治疗和支持等方面的工作。
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宣传力度不够、防控资源分配不均等,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评估结论根据本次评估的结果,艾滋病在我国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有效控制艾滋病的传播,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检测筛查覆盖率、完善治疗和支持体系等。
同时,需要加强对高发地区的重点防控工作,确保艾滋病的传播得到有效遏制。
五、建议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大对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提高检测筛查覆盖率加强对艾滋病的早期检测和筛查工作,提高感染者的发现率,以便及时进行治疗和干预。
3. 完善治疗和支持体系加强对艾滋病患者的治疗和支持,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和心理支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xx北京市新增艾滋病染病调查报告
![xx北京市新增艾滋病染病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2657f84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3a.png)
xx北京市新增艾滋病染病调查报告今天是第29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为“携手抗艾重在预防”。
记者了解到,本市自1985年全国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截至xx年10月31日,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共21886例,其中本市户籍4954例,外省市户籍16237例,外籍人员695例。
全部感染者及病人中,经性传播19713例,占90.1%,其中同性传播14451例,占66.03%,异性传播5262例,占24.0%。
今年1至10月,本市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共3135例,较去年同期的3181例下降了1.45%。
目前本市艾滋病疫情整体处于低流行水平,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呈现高流行态势。
数据显示,本市年报告数增幅环比已从“十二五”初期的29.5%降至xx年10月底的-1.45%。
本市全人群报告感染率为0.7‰,整体处于低流行水平。
多年哨点监测结果提示:本市男男性行为人群感染率较高,连续超过了5%的流行水平。
新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中,流动人群所占比例居高不下。
北京市卫计委表示,由于流动人群自身的特点,使得针对该人群特别是其中的男男性行为者的各项防治措施较难有效落实。
经性传播是本市艾滋病传播的首要途径。
近年报告的感染者及病人中,经性传播比例从xx年的87.1%增至xx年10月底的96.9%,呈上升态势。
其中,男男同性性行为比例增加明显,已从xx年的61.7%上升到xx年10月底的73.9%。
近年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病死率明显下降,现住在本市的感染者及病人数已从xx年的6442例增至xx年10月底的15668例,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承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病死率降至0.18%,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年龄来看,15至24岁青年感染者和病人数增幅已超整体疫情增幅。
xx年1至10月本市共报告15至24岁年龄组感染者和病人647例,比去年同期增加23例,其中15至24岁青年学生病例有88例。
艾滋病的调查报告
![艾滋病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526adcb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3f.png)
艾滋病的调查报告艾滋病的调查报告近年来,艾滋病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大公共卫生问题。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它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丧失,进而引发各种严重的感染和疾病。
为了更好地了解艾滋病的现状和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一、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艾滋病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共用注射器。
其中,性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占到了绝大多数的感染病例。
这主要是因为艾滋病病毒存在于体液中,如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物,而性行为是最常见的接触途径之一。
血液传播主要是通过共用注射器、输血和器官移植等途径,母婴传播则是指孕妇将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
这些传播途径的存在使得艾滋病的传播范围更为广泛。
二、艾滋病的高发地区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但一些地区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
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是全球艾滋病感染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这主要是由于该地区的卫生条件较差,医疗资源匮乏,艾滋病防控意识相对较低等原因所致。
此外,东南亚、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也是艾滋病高发地区。
三、艾滋病的社会影响艾滋病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了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和影响。
首先,艾滋病给家庭和社区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由于患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医疗费用和药物费用都是不可忽视的开支。
其次,艾滋病还导致了许多家庭的破裂和孤儿的增加。
患者的家庭往往因为疾病而负债累累,无法承担日常生活开支,最终导致家庭的破裂。
而一些患者不幸去世后,留下的孤儿则需要社会的关怀和支持。
四、艾滋病的防控措施针对艾滋病的严峻形势,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首先,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艾滋病防控意识。
通过开展宣传活动、举办健康教育讲座等方式,向公众普及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消除对艾滋病的歧视和偏见。
其次,加强艾滋病的筛查和检测工作,及早发现感染者,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减少病毒传播。
艾滋病调查报告范文
![艾滋病调查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3c76228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4e.png)
艾滋病调查报告范文在微博爆发的一则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报道,某地发生了一起艾滋病感染事件。
为了了解真相并向公众提供准确的信息,我们特派记者展开了一次调查。
以下是我们调查的报告。
一、背景介绍据初步了解,该地发生艾滋病感染事件的原因是一名已知艾滋病患者未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与多人发生了性接触。
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艾滋病的普遍关注以及对个人隐私保护的担忧。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获取准确的艾滋病感染情况以及公众对该事件的看法,并评估公众的知识水平和对艾滋病的态度。
三、调查方法1. 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针对普通市民的问卷,包括关于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感染途径、预防措施以及对该事件的看法等问题。
2. 专家访谈:我们采访了多位艾滋病专家,就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检测方法、治疗进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了解。
3. 统计数据:通过调取医院和卫生部门的数据,我们了解到该地艾滋病的感染率以及相关疫情。
四、调查结果分析1. 知识水平评估:问卷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了解还算较为全面,但对于感染途径和预防措施等方面的认知存在一定偏差。
2. 对该事件的态度:受访者普遍对该事件表示关注和愤怒,认为感染者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并对公开感染者的个人信息提出了质疑。
3. 疫情数据:通过与医院和卫生部门的交流,我们了解到该地艾滋病的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其中绝大部分感染者是通过性接触途径传播。
4. 专家观点:多位专家指出,艾滋病的传播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途径。
感染者应积极治疗,同时加强对艾滋病的宣传,推动社会的关注和理解。
五、调查结论1. 教育宣传:针对公众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偏差,我们建议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大众对感染途径、预防措施的认知水平。
2. 隐私保护:尽管公众对感染者的个人信息公开表示质疑,但我们认为,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应公开感染者的性别和接触情况,以提醒公众加强自我防护。
3. 制度建设:针对艾滋病感染事件,我们呼吁相关部门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对未采取预防措施的感染者加大处罚力度。
最新关于大中学生染艾滋病的调查报告
![最新关于大中学生染艾滋病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2f6e1c7a8114431b80dd8dd.png)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近日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主任吴尊友透露,近5年我国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年增35%。
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主要以性传播为主,主要是男性同性性转播。
截至今年10月底,我国报告现存活15-24岁的青年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9152例。
新京报记者在北京多所学校进行的随机调查显示,90%大学生普遍知道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但并不知道如何正确防护和预防艾滋病。
“男同”的艾滋病风险“大中学生感染者中,男同占据82%。
”吴尊友向新京报记者介绍,目前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在性别上以男性为主,男女比例为11:1;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主要以性传播为主,主要是男性同性性转播。
研究生一年级学生李维(化名)只是近年来不断上升的学生感染者中的一员。
尘埃落定在七个月前。
4月份,正值论文答辩的关键时刻,李维收到了市疾控中心的确诊报告。
HIV 阳性,红色印章刺眼夺目。
之前的侥幸证明是自我安慰的逃避。
一月份时,李维在一朋友建议下做了HIV检查初筛,“就是觉得去抽个血吧。
”20分钟后,初筛结果下来。
两道杠闪在眼前,脑子一片空白。
“我也不怨他,要怪只能怪自己吧。
”如今李维已接受感染的事实。
李维口中的“他”是在去年12月份旅行时认识的。
2014年12月,成绩优秀的李维通过几轮面试,顺利保送到北京某高校读研。
一身轻松,李维独自前往南方,提前兑现计划已久的毕业旅行。
在事先定好的青年旅馆,李维和一个男游客入住同一房间。
男生二十三、四岁样子,自称从事销售工作,常来南方出差。
两位年龄相仿的年轻人天南海北闲聊,“最后聊到男女关系和性,好奇之下,李维与对方发生了关系。
”“小旅馆里非常简陋,没有准备安全套,也没有想过要采取安全措施。
”再次联系时,李维已收到初筛报告。
李维再打电话过去,对方已不再接听。
出于好奇,李维在网上检索对方号码。
自动弹出的网页显示,对方是专门服务男性的性工作者。
飞来横祸,李维愤怒异常,但也无可奈何,“我没有确切的证据可以报警。
中国艾滋病调查报告
![中国艾滋病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263a9325022aaea988f0fc4.png)
中国艾滋病调查报告篇一:艾滋病调查问卷及报告20-20学年第一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社会调查报告关于艾滋病社会调查报告“眼前全世界艾滋病流行现状十分令人担忧,特点是在非洲和亚洲地区。
中国自1985年首次报告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的流行呈快速爬升倾向。
近年来,中国艾滋病的感染与发病人数也增长较快。
中国艾滋病现状,据联合国驻华机构显示的数据,眼前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84万人,加上已经卧病过世的24万人,总数理应在100万人左右。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眼前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占总人口的比例虽然很低,但携带人数在亚洲位居第2位,在全球居第14位。
中国疾病预防中心副主任沈洁说,近年来,中国艾滋病疫情、发病和过世都显现出明显的爬升倾向,传播模式和途径也正在发生变化。
据公安部门统计,中国注册吸毒人数逐年递增,往年已经到手90万人,估计全国天天发生共用注射器吸毒次数超过45万。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司长齐小秋:“依据中国艾滋病哨点监测,从1995年到20年5年间,全国注射吸毒者均和艾滋病感染率增强500倍。
在以后几年里,经注射方法传播将是中国艾滋病流行的主要传播方法。
卖淫妇女和艾滋病感染率均从1995年到20年增长了66倍,所以,经性途径传播的威胁很大。
近十几年,全国性病发病报告逐年爬升,经性接触传播艾滋病应受到社会的全面关注。
”就感染率而言,中国尚处于艾滋病低流行期。
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数目很大,艾滋病防治状况不明朗。
据内行预测,如不采取灵活管用的措施,到2021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超过1000万人。
”最先想做这个关于艾滋病的社会调查报告,是因为有一天晚上陪着爷爷奶奶一起看电视新闻,在里面看见一则报道,报道里是一段视频,说的是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与艾滋病患者小杜一起去街头进行实况调查的故事,工作人员躲在暗处拍摄,而小杜作为一名被邀请一起参与调查的艾滋病患者则需要戴上口罩,手里举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我是一名艾滋病患者,我需要温暖,你可以拥抱我吗?”小杜和工作人员换了几个地点依次进行了测试,收获了不同的效果,在地铁站台时还有热心的阿姨拥抱小杜,告诉他要坚强,不要觉得自己和别的人不一样,不需要自卑,拿掉口罩,勇敢面对生活,走自己的路,创美好的未来。
艾滋病的相关调查报告
![艾滋病的相关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2ce1d94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50.png)
艾滋病的相关调查报告艾滋病的相关调查报告1. 简介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感染,它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以及母婴传播的方式传播。
艾滋病毒可攻击人体免疫系统,进而导致免疫功能紊乱,容易受到其他感染的侵袭。
目前,艾滋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通过抗病毒治疗来延缓病情进展。
2.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社会对艾滋病的认识、预防意识以及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
3.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100份问卷,其中男性50份,女性50份。
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对艾滋病的认识、预防知识以及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等方面。
4. 调查结果(1)对艾滋病的认识在对艾滋病的认识上,有60%的受访者了解艾滋病是由HIV引起的,而其余40%的人对此并不了解。
但是对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只有30%的受访者知道艾滋病可以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以及母婴传播的方式传播。
(2)预防意识在预防艾滋病方面,有80%的受访者表示会使用安全套来降低性传播的风险,同时46%的人会避免与艾滋病患者接触。
但是只有30%的受访者每年进行一次艾滋病检测,而另外70%的人从未进行过艾滋病检测。
(3)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对于艾滋病患者,有70%的受访者表示会与患者保持正常的社交关系,认为患者是需要关怀和支持的人群。
然而,30%的人对患者持有歧视和偏见的态度,甚至会故意远离患者。
5. 结论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人对艾滋病有基本的认识,但对于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了解程度有待提高。
同时,艾滋病检测率较低,个体的预防意识还不够强烈,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和预防意识。
此外,对艾滋病患者仍存在歧视和偏见的现象,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支持和关怀,增进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理解和尊重。
6. 建议(1)加强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2)提高艾滋病检测率,推广全民艾滋病检测;(3)加强对性传播、血液传播以及母婴传播的预防知识的普及;(4)加强对艾滋病患者的支持与关怀,减少歧视和偏见的存在。
艾滋病评估报告
![艾滋病评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62f566b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6a.png)
艾滋病评估报告一、引言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慢性病毒性感染疾病。
自1981年首次发现以来,艾滋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评估艾滋病的流行状况和应对措施的有效性,本报告旨在提供详细的评估结果和建议。
二、背景1. 流行状况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全球范围内约有3800万人感染了HIV病毒,其中大多数生活在低收入国家。
艾滋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传染病之一。
2. 风险因素艾滋病的传播主要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高风险人群包括性工作者、注射吸毒者、男男性行为者以及没有接受艾滋病防治措施的人群。
三、评估方法为了评估艾滋病的流行状况和应对措施的有效性,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1. 数据采集:采集了相关的流行病学数据、医疗机构报告和研究文献。
2. 调查问卷:设计了一份问卷,用于了解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和预防意识。
3. 实地访谈:与相关专家、医生和志愿者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了解他们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看法和建议。
四、评估结果1. 流行状况根据我们的评估结果,本地区的艾滋病感染率呈上升趋势,特殊是在高风险人群中。
这可能与缺乏艾滋病防治知识和预防措施的普及有关。
2. 预防措施尽管已经采取了一些预防措施,如宣传教育和免费HIV检测,但在一些社区中,预防措施的覆盖率仍然不足。
我们建议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同时提供更多的免费HIV检测服务。
3. 治疗和支持艾滋病患者需要长期的抗病毒治疗和心理支持。
我们建议加强医疗机构的能力,提供更多的艾滋病防治服务,并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支持。
五、建议基于我们的评估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社区活动和学校教育,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和预防意识。
2. 提供免费HIV检测:建立更多的HIV检测点,提供免费的检测服务,鼓励人们主动进行检测。
3. 加强医疗机构能力:培训医务人员,提高他们对艾滋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支持。
防艾数据分析情况报告(3篇)
![防艾数据分析情况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f15657a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f6.png)
第1篇一、报告概述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种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导致的慢性传染病。
自1981年首次在美国发现以来,艾滋病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大挑战。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投入了大量资源和精力。
本报告通过对我国防艾数据分析,旨在揭示当前艾滋病疫情的态势、防控措施的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相关省市卫生健康部门发布的艾滋病疫情报告、监测数据和社会调查数据。
2. 分析方法(1)描述性统计分析:对艾滋病疫情的基本情况、地区分布、年龄分布、性别分布等进行描述性分析。
(2)时间序列分析:分析艾滋病疫情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3)相关性分析:探讨不同因素与艾滋病疫情之间的关系。
(4)风险因素分析:识别艾滋病疫情的主要风险因素。
三、数据分析结果(一)艾滋病疫情概况1. 新发病例数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我国艾滋病新发病例数逐年上升,截至2020年底,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约125万。
2. 地区分布我国艾滋病疫情主要集中在东部、中部地区,尤其是沿海和内陆城市。
其中,广东、浙江、河南等省份疫情较为严重。
3. 年龄分布艾滋病疫情呈现出年轻化趋势,20-49岁年龄组新发病例数占比较高。
4. 性别分布男性艾滋病感染者/患者数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2.5:1。
(二)防艾措施效果1. 知识普及通过广泛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了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
调查数据显示,90%以上的受访者表示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2. 早期检测我国加大了艾滋病检测力度,提高了早期检测率。
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约1.5亿次。
2023年艾滋病调查报告范文3篇
![2023年艾滋病调查报告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7ccdc1e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0a.png)
2023年艾滋病调查报告范文3篇让每一个艾滋病感染学生活得尽量有尊严,那艾滋病调查报告范有哪些呢?以下是学习啦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艾滋病调查报告范的全部内容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2023年艾滋病调查报告范文(一)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日,中国之声特别策划《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现状调查》第一篇,象牙塔里艾滋病疫情现状。
其实,感染艾滋病毒的学生最怕的就是自己的病情被公之于众,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将被赶出课堂、无法就业并遭到旁人的歧视与排挤。
然而,卫计委和教育部最近下发的一份通知,更加深了他们的担忧。
这是一份要求各地建立学校艾滋病疫情通报制度的通知。
卫生部门至少每半年向教育部门通报辖区学校学生患病情况;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定期向学校通报学生艾滋病疫情;学校与疾控机构共同采取防控措施,并及时向教育部门报告。
各主管部门联合防控、控制艾滋病疫情向象牙塔蔓延,初衷无疑是好的。
然而记者调查中却发现,艾滋病感染学生担心的,是学校知情后能否妥善保护自己的隐私。
事实上,由于缺乏了解,部分高校的做法明显忽视了患病学生的隐私权,甚至是好心办了坏事。
如何摆脱疫情通报制度执行中的尴尬?艾滋病感染学生的隐私该不该保护、又该如何保护?中国之声特别策划《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现状调查》,第二期《难以启齿的秘密》。
心歌:这个疾病,已经把我和别人划分成了两个世界的人。
说话的人叫心歌,他刚在大学度过自己18岁的生日。
两年前,他成为艾滋病毒感染者,那时他高二。
心歌:我和疾控中心交流过,我是我们这个城市目前发现的年龄最小的确诊感染者。
懵懂的年纪,谁都向往纯纯的爱情。
但心歌的爱情,变成了毒药。
在和一个同性网友相识后,心歌这辈子第一次性行为,改变了他的人生。
心歌:那时候因为什么都不知道,结果就这么中枪了。
心歌说,他一直不敢告诉家里人。
得知自己感染艾滋的那段时间,像夜里孤身走过长长的隧道:心歌:那段时间,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过来的。
艾滋病评估报告
![艾滋病评估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1a1e666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c7.png)
艾滋病评估报告引言概述: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全面了解艾滋病的流行情况和防控工作的效果,各国普遍进行艾滋病评估报告。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艾滋病评估报告的内容和意义。
一、流行病学调查1.1 艾滋病病毒感染率:评估报告中通常包含艾滋病病毒感染率的数据,包括总体感染率和不同人群的感染率。
1.2 新增感染病例:评估报告会详细记录一定时期内新增的艾滋病感染病例数量,以便了解疫情的发展趋势。
1.3 艾滋病毒感染途径:评估报告还会分析不同人群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途径,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二、防控工作效果评估2.1 艾滋病防治宣传:评估报告会评估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的覆盖范围和效果,以及公众对防治措施的了解程度。
2.2 检测和治疗覆盖率:评估报告会分析检测和治疗服务的覆盖率,包括艾滋病病毒检测和抗病毒治疗。
2.3 预防措施普及情况:评估报告还会评估不同预防措施(如使用避孕套、注射器交换等)的普及情况,以及对这些措施的认知程度。
三、社会支持和倡导评估3.1 艾滋病患者社会支持:评估报告会评估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支持程度,包括就业、医疗和心理支持等方面。
3.2 社会倡导和政策支持:评估报告还会评估政府和社会机构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支持和倡导力度。
3.3 社会对艾滋病的态度:评估报告会调查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和歧视情况,为改善社会环境提供建议。
四、风险评估和预测4.1 艾滋病疫情风险评估:评估报告会对当前疫情形势进行风险评估,预测未来可能的疫情发展趋势。
4.2 高风险人群识别:评估报告会识别高风险人群,包括吸毒人群、性工作者等,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4.3 预警机制建设:评估报告还会评估各地区的疫情预警机制建设情况,为及时应对可能的疫情爆发提供支持。
五、未来发展建议5.1 强化宣传教育:建议加强对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5.2 加强检测和治疗服务:建议加强艾滋病病毒检测和抗病毒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提高感染者的生存质量。
中国艾滋病调查报告
![中国艾滋病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cfc5f8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2a.png)
中国艾滋病调查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对中国艾滋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建议。
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我们对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状况、传播途径、高危人群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
本报告的结果将为相关决策制定者和公众提供参考,以实现对艾滋病的更好管理和控制。
1. 引言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
自1980年代初首次被报告以来,艾滋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艾滋病的传播形势和防治措施备受关注。
本报告通过对中国的调查研究,旨在全面了解中国艾滋病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和预防策略。
2. 研究方法本调查报告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数据分析和实地调查。
我们收集了大量相关文献和数据,对中国各地的艾滋病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
此外,我们还对重点地区进行了实地调查,了解当地的社会环境、教育状况和卫生条件等,以便更好地理解艾滋病的传播情况。
3. 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状况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艾滋病的流行状况呈逐年上升趋势。
截至目前,中国已报告的艾滋病感染者数量已超过XX 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男性。
艾滋病在中国主要通过注射毒品、性传播和输血感染等途径传播。
不幸的是,许多人对艾滋病的认知和预防知识仍然有限,这导致了艾滋病在中国的传播难题。
4. 高危人群和传播途径我们的研究发现,中国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注射毒品者、性工作者和男男性行为者。
这些群体由于特殊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容易接触到艾滋病毒,从而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此外,我们还发现一些非高危人群中存在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这表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还存在一定的复杂性。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不同人群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
5. 预防和控制措施为了控制和预防艾滋病的传播,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5.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推广正确的预防知识,减少高危行为的发生。
艾滋病人群调查报告范文
![艾滋病人群调查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2904d2e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bf.png)
艾滋病人群调查报告范文一、引言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艾滋病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感染途径、心理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情况,为艾滋病防控提供参考和倡导。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设计了一份涵盖了人口统计学信息、感染途径、心理和社会影响等方面的调查问卷。
调查对象为拥有艾滋病确诊的患者,调查时间为2022年10月至2023年1月。
我们共收集到100份有效问卷。
三、人口统计学特征1. 年龄分布:调查发现,艾滋病患者的年龄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25岁至45岁之间,占总调查样本的60%。
此外,约20%的患者年龄在45岁以上,另有20%的患者年龄在25岁以下。
2. 性别比例:男性艾滋病患者占大多数,占总调查样本的80%;女性患者占20%。
3. 婚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35%的患者为未婚,50%的患者为已婚,15%的患者为离异或丧偶。
四、感染途径1. 性传播:调查结果显示,约60%的患者通过性传播途径感染艾滋病毒。
其中,同性传播占60%,异性传播占40%。
2. 输血感染:约有20%的患者通过输血感染艾滋病毒,其中大多数受访者表示是在手术或严重失血的情况下接受过输血。
3. 母婴传播:约有10%的患者为通过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毒,其中大多数是在未采取有效防范措施的情况下婴儿感染。
五、心理和社会影响1. 心理状况:近半数受访者表示在确诊艾滋病后出现了心理困扰,有些人甚至出现了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
其中,女性患者和未婚患者的心理困扰程度相对较高。
2. 社会歧视: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受访者曾经遭受过社会歧视,主要体现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
约30%的受访者表示遭受歧视对其精神和社交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
3. 就业情况:调查发现,艾滋病患者就业率相对较低,只有不到40%的患者正常工作。
其中,女性患者和未婚患者的就业率较低。
六、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艾滋病人群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艾滋病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青壮年期,说明艾滋病防控工作需要更多地关注年轻人群体。
艾滋病调研报告
![艾滋病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cee5a34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7b.png)
艾滋病调研报告摘要: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本报告对当前艾滋病的流行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分析。
首先,通过对全球和国内的艾滋病疫情进行概述,了解了病毒的传播途径和主要感染群体。
其次,报告调查了人们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包括误解和歧视的问题,以及对预防艾滋病的态度和行为。
最后,本报告还对当前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增强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和防控意识,促进社会对患者的理解和支持。
一、艾滋病的全球流行情况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是一种通过血液、性行为、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染的疾病。
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数据,截至2021年,全球已有3800万人感染HIV病毒,其中超过2000万人因艾滋病而死亡。
非洲是全球艾滋病疫情最严重的地区,占全球感染人数的近70%。
除了非洲,亚洲和拉美地区的艾滋病疫情也日益严重。
二、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状况我国艾滋病疫情在过去几十年间呈现出逐渐扩散的趋势。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有96.4万例艾滋病感染者和37.5万例艾滋病死亡病例报告。
我国艾滋病感染者主要分布在湖南、云南、广东等省份。
三、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调查针对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及相关观念的了解,本调研以问卷形式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虽然大多数受访者对艾滋病有一定的了解,但仍有相当比例的人存在着误解和偏见。
有部分人认为艾滋病可以通过空气传播,甚至有人把艾滋病等同于普通感冒。
此外,还有人对艾滋病患者持有歧视态度,不愿接触、交往。
这些问题表明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仍然有待提高。
四、对预防艾滋病的态度和行为调查针对公众对预防艾滋病的态度和行为,本调研发现,大多数人认为预防艾滋病非常重要,并表示愿意采取相应措施。
然而,在实际行动中,仍有相当比例的人存在风险行为,如不戴安全套进行不安全性行为、共用注射器等。
这说明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和实际行动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中国艾滋病调查报告
![中国艾滋病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b4df141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9d.png)
中国艾滋病调查报告中国艾滋病调查报告近年来,艾滋病在中国的传播呈现出不容忽视的趋势,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中国政府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工作。
本文将对中国艾滋病调查报告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增加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并为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一、艾滋病疫情概况根据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艾滋病疫情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首先,艾滋病主要通过性传播和血液传播两种途径传播。
性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其中男性同性性行为和非婚前性行为是高风险群体。
血液传播主要是由于输血、捐血和注射毒品等行为引起。
其次,艾滋病在中国的传播呈现出地区差异性。
高发地区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分省份和沿海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较低。
最后,艾滋病感染者的年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青年群体成为高发人群。
二、艾滋病知识普及与教育调查报告显示,艾滋病知识普及与教育水平与地区、性别和年龄等因素有关。
一方面,城市居民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普遍高于农村居民。
这可能是由于城市居民接受教育的机会更多,信息获取更便捷。
另一方面,女性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相对较低,这可能与女性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有关。
此外,年轻人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也相对较低,这可能与教育体系和家庭教育的不足有关。
针对这一情况,中国政府加大了艾滋病知识普及和教育的力度。
通过在学校、社区和媒体等渠道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同时,加强对高风险群体的宣传教育,引导他们正确使用安全套、拒绝毒品等行为,降低感染风险。
三、艾滋病防控工作进展中国政府在艾滋病防控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首先,建立了全国艾滋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形成了多部门合作的工作机制。
其次,加强了艾滋病检测和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
通过建立艾滋病检测机构和艾滋病防治中心,提供免费的艾滋病检测和治疗服务,为感染者提供及时的医疗支持。
此外,加强了艾滋病防控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大了对非法血液采集和注射毒品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艾滋病患者的研究报告总结
![艾滋病患者的研究报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795619d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f9.png)
艾滋病患者的研究报告总结
根据我的了解,艾滋病患者的研究报告总结如下:
1. 预防措施和干预方法:研究表明,使用安全性高的避孕套可以有效降低艾滋病的传播风险。
此外,普及艾滋病知识和提供艾滋病检测和治疗服务也是预防艾滋病传播的关键。
针对高风险人群的针刺预防措施和预防母婴传播的干预方法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2. 艾滋病病毒的特征和治疗方法: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行为和母婴传播。
它对免疫系统的攻击使得患者更容易感染其他疾病。
当前,研究人员主要利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V)来控制病毒的复制,延缓疾病进展,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寻找新型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研究也在进行中。
3. 心理社会因素对艾滋病患者的影响:研究发现,艾滋病患者常常面临偏见、歧视和社会排斥。
这些心理社会因素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人员也关注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社会需求,探索有效的支持和心理干预方法来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4. 艾滋病疫情和流行病学研究:根据流行病学研究,艾滋病的传播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中的情况存在差异。
研究者通过对疫情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和规模,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控制和预防策略。
总的来说,艾滋病患者的研究报告涵盖了预防措施和干预方法、病毒特征和治疗方法、心理社会因素对患者的影响以及疫情和流行病学研究等方面。
这些研究对于预防艾滋病传播、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艾滋调查报告
![艾滋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d19c5ca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4f.png)
2023
艾滋调查报告
目录
• 引言 • 艾滋病的现状 •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 结论和建议
01
引言
调查背景
艾滋病疫情严重
全球范围内,艾滋病感染人数逐年上升,对人类健康和生命 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缺乏足够认知
尽管艾滋病较为常见,但社会对其认知程度仍然不足,存在 诸多认知误区和盲区。
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必要的输血和注射,确 保血液制品的安全。
避免自采自用血液制品和使用非正规渠道的血液 制品。
关爱艾滋病感染者
01
消除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和排斥,给予他们必要的关爱和支 持。
02
了解艾滋病感染者的权利和义务,与他们建立和谐友好的关系
。
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艾滋病感染者提供帮助,共同抗击
性病感染
性病患者感染艾滋病的风险较高,如淋病、梅毒 等。
血液传播
输血传播
在未完全掌握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技术的情况下,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 或血液制品。
共用针具传播
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注射器、针头等刺破皮肤或黏膜而传播。
母婴传播
垂直传播
艾滋病病毒可经由母体垂直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
哺乳传播
艾滋病病毒可经由母乳喂养传播给婴儿。
3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提 取有价值的信息。
02
艾滋病的现状
全球艾滋病现状
感染人数
01
全球范围内,艾滋病感染者数量已突破3700万人,每年新增
感染者约800万人。
地域分布
02
非洲、南美洲、中美洲以及东南亚是艾滋病感染最为严重的地
区。
传播途径
艾滋病调研报告完整范文
![艾滋病调研报告完整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b63f223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89.png)
艾滋病调研报告完整范文艾滋病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疾病,它会攻击人体免疫系统,导致人体无法有效对抗感染和疾病。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范围内对其进行科学研究和防治工作已经成为重要任务。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当前艾滋病的疫情、防治措施和社会认知程度。
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面对面的访谈方式对受访者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数据。
三、调研结果分析1. 艾滋病疫情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艾滋病在我国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传播风险。
参与调查的人群中,有10%的受访者表示曾与艾滋病感染者有过性行为。
此外,25%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自己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
这些数据表明,艾滋病的疫情仍需引起广泛关注。
2. 防治措施认知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受访者对于艾滋病的防治措施认知不足。
只有39%的受访者能够正确回答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只有25%的受访者了解艾滋病的防治方法。
此外,仅有13%的受访者参与过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活动。
这表明在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3. 社会认知程度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对于艾滋病患者的社会认知程度整体较低。
调查显示,有15%的受访者对于感染艾滋病的人存在偏见和歧视。
此外,45%的受访者表示不愿与艾滋病感染者共同居住或工作。
这些数据表明,社会对于艾滋病患者的理解和支持还需要加强。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根据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加强艾滋病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大众对于艾滋病的认知度,增强对于艾滋病的预防和防治措施的了解。
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增设宣传牌和在学校开展相关教育等方式,提高宣传教育的覆盖范围和影响力。
2. 提升艾滋病患者的社会地位:加强对艾滋病患者的支持和理解,避免歧视和偏见的存在。
可以通过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宣传,以及社会组织的参与,推动改善艾滋病患者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
艾滋病调查问卷及报告
![艾滋病调查问卷及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86bc7ba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7f.png)
艾滋病调查问卷及报告第一篇:艾滋病调查问卷及报告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是指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病毒性感染。
为了加深对艾滋病的了解,我们开展了一项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如下:1. 您是否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否)2. 您是否知道如何预防艾滋病的传播?(是/否)3. 您是否有过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培训或教育?(是/否)4. 您是否认为艾滋病在社会中的认知度足够高?(是/否)5. 您认为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对预防艾滋病是否重要?(是/否)6. 您是否愿意与感染艾滋病的人保持正常的交往?(是/否)7. 您是否认为在学校等场所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活动有助于预防艾滋病?(是/否)8. 您是否有过艾滋病的病例接触经历?(是/否)9. 您是否愿意接受艾滋病疫苗的注射?(是/否)10. 您是否了解艾滋病的治疗方法?(是/否)通过这份调查问卷,我们收集到了来自不同群体的回答,并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在总共500份问卷中,大约60%的受访者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说明对于这一病毒性疾病的认知度较高。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只有30%的受访者知道如何预防艾滋病的传播,这反映出我们在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方面还存在不足。
此外,45%的受访者曾接受过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培训或教育,这可以解释为何有相对较高的知晓率。
然而,仍有50%的受访者认为社会中对艾滋病的认知度不足,这表明尽管已开展相关教育,但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艾滋病的宣传。
在问卷中,90%的受访者认为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预防艾滋病至关重要,这显示出受访者对卫生意识的重视。
此外,70%的受访者愿意与感染艾滋病的人保持正常的交往,这反映出对感染者的包容和理解。
关于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活动,80%的受访者认为在学校等场所进行宣传活动有助于预防艾滋病的传播。
这表明在教育领域加大宣传的必要性,并为我们制定宣传策略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性行为及相关知识网络调查
2011年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依托搜狐调查
()
关于“性行为及相关知识”网络调查
调查问卷共计21047份
从2011年4月份开始,由长征医院廖万清院士牵头的“中国工程院咨询研究项目”,在杰士邦公司协作下,依托搜狐调查()的平台,开展了一项针对普通人群,关于“性行为及相关知识”的网络调查,历时4个月,回收网络调查问卷21047份。
参与调查人群的基本情况:
性别分布:男性为主,占83.75%(17649);女性占16.25%(3425);说明女性仍相对保守,对于参与此类内容的调查积极性不高。
年龄以31-50岁(70.57%)及18-30岁(24.46%)的中青年为主,50岁以上(4.59%)及18岁以下(0.38%)所占比例较少。
大多数为城市人口(70.74%)及城镇人口(24.42%),农村1020(4.84%)所占比例较少。
按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进行分析,本次调查涵盖了各种职业的人群,其中包括:专业技术人员(30.07%)、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21.13%)、商业、服务业人员(14.27%)、办事人员及有关人员(10、72%)、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5.41%)、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1.42%)、军人(0.75%)及其他从业人员(16.22%)学历以大学本科(38.35)及大专(32.16%)为主,其次为:高中(15.22%)、初中(7.04%)、研究生及以上(6.84%)、小学及以下(0.38%)。
调查内容分析后数据:按所占比例排序
1、性传播疾病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传播:1) 性行为和其他方式(54.83%)2)性行为(43.3%)3)不知道(1.87%)
2、使用安全套的目的:1)避孕(58.54%)2)预防性病/艾滋病(28.77%)3)延长时间(4.47%)4)预防子宫颈癌(0.57%)5)其他(7.66%)
3、正确使用安全套是否能够预防性传播疾病的感染:1)是(94.67%)2)不知道(2.69%)3)否(2.64%)
4、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1)不在意(46.53%)2)支持(31.17%)3)反对(22.3%)
5、对性服务的态度:1)不在意(38.01%)2)支持(36.82%)3)反对(25.16%)
6、有性行为的人群中初次性行为年龄:1)18-24岁(58.85%)2)24岁之后(33.83%)3)15-17岁(5.37%)4)15岁之前(1.95%)
7、既往性行为对象:1)异性恋人(82.97%)2)普通异性朋友(7.56%)3)商业性行为(4.2%)4)同性恋人(2.13%)5)暂无(3.15%)
8、有性行为的人群中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频率:1)偶尔使用(32.05%)2)经常使用(25.69%)3)每次使用(21.17%)4)从不使用(21.09)
9、近一年内性伴侣数量:1)1 (53.03%)2)3及个以上(22.07%)3)2 (20.75%)4)0 (4.16%)
10、近一年内有有过性行为的人群性行为的方式:
一、有常规性交的人数占(99.74%)1)其中不使用安全套(56.64%)2)其中使用安全套(43.36%)
二、有口交行为的人数占(45.21%)1)其中不使用安全套占(88.54%)2)其中使用安全套占(11.46%)
三、有肛交行为的人数占(0.07%)1)其中不使用安全套(63.55%)2)其中使用安全套(34.45%)
11、如果出现过相关症状的第一选择:1)医院就诊(46.72%)2)自己查阅相关资料后自行服药(15.69%)3)暂不处理(观察)(13.73%)4)向人求教后自行服药(1.48%)5)私营医疗机构就诊(1.36%)6)从未出现过(21.03%)
12、在最近一年内感染过性传播疾病的次数:1)0 (84.26%)2)1 (14.13%)3)2 (0.96%)4)3及个以上(0.65%)
13、感染的疾病分类排序:1)无感染(84.26%)2)非淋菌性尿道炎(4.55%)3)尖锐湿疣(3.54%)4)生殖器疱疹(3.48%)5)淋病(3%)5)梅毒(0.68%)6)软下疳(0.19%)7)艾滋病(0.16%)8)性病性淋巴肉芽肿(0.14%)
14、人群获得艾滋病性病知识的主要途径为:1)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杂志)(47.7%)2)网络(42.19%)3)医生(1.76%)4)朋友(0.97%)5)老师(0.72%)6)父母(0.2%)
7)兄弟姐妹(0.09%)8)其他(6.36%)
15、人群希望获得艾滋病性病知识的途径前三位为:1)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杂志)8781(41.67%)2)网络7931(37.63%)3)医生1936(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