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解析

合集下载

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及答案

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及答案

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及答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幼儿教育心理学第四章第三节,主要讲述了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幼儿自我意识的定义、特征,以及如何通过教育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幼儿自我意识的定义和特征,提高对幼儿心理发展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关注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意识,学会运用相关教育方法。

3. 提高学生分析幼儿教育案例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打下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幼儿自我意识的定义、特征及其发展规律。

难点:如何通过教育实践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PPT、教育案例视频。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幼儿教育场景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幼儿自我意识的表现。

2. 知识讲解:介绍幼儿自我意识的定义、特征,分析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规律。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幼儿教育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情况。

4. 讲解教育方法:讲解如何通过教育实践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

5. 课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一个促进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教育活动。

六、板书设计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及其教育1. 定义与特征2. 发展规律3. 教育方法与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结合所学内容,分析一个你熟悉的幼儿教育案例,阐述案例中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情况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2. 设计一个幼儿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知识讲解和实践练习,使学生了解了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课堂气氛活跃。

通过课后作业,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延伸:1. 深入了解幼儿心理发展其他方面的内容,如情绪、认知、社交等。

2. 探索更多促进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教育方法和实践策略。

案例分析题幼儿园教育学(3篇)

案例分析题幼儿园教育学(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教育越来越注重对幼儿全面发展的关注。

在这个过程中,“观察与记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幼儿园教育中。

以下是一则关于幼儿园教育中“观察与记录”应用的案例。

二、案例描述小王是一位幼儿园教师,她所在的班级有一名叫小明的幼儿。

小明今年4岁,活泼可爱,但性格内向,不太善于与同伴交流。

在日常生活中,小明经常独自玩耍,很少参与集体活动。

为了更好地了解小明的个性特点,小王决定对他进行观察与记录。

以下是小王对小明进行观察与记录的过程:1. 观察阶段小王首先观察了小明在班级中的行为表现。

在自由活动时间,小明独自在角落里玩积木,不与其他幼儿交流。

在上课时,小明总是低头看着自己的书本,很少举手回答问题。

在午睡时间,小明总是躺在床上,不和同伴说话。

2. 记录阶段小王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包括时间、地点、事件、小明的情绪等。

以下是小王对小明观察与记录的部分内容:时间:上午9:00-10:00地点:班级活动室事件:小明独自在角落里玩积木,不与其他幼儿交流。

情绪:平静时间:上午10:30-11:30地点:班级活动室事件:小明在上课时低头看书,很少举手回答问题。

情绪:专注时间:中午12:00-13:00地点:班级午睡室事件:小明躺在床上,不和同伴说话。

情绪:平静3. 分析阶段通过对小明的观察与记录,小王发现小明在集体活动中存在以下问题:(1)社交能力较差,不善于与同伴交流;(2)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不高;(3)对学习兴趣不高,课堂表现不佳。

4. 教育措施针对小明存在的问题,小王制定了以下教育措施:(1)加强与小明的互动,鼓励他与其他幼儿交流;(2)在集体活动中,引导小明积极参与,提高他的参与度;(3)关注小明的学习兴趣,尝试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他的学习热情。

三、案例分析1. 观察与记录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观察与记录是幼儿园教师了解幼儿、发现问题、制定教育措施的重要手段。

幼儿教师资格-案例分析题

幼儿教师资格-案例分析题

幼儿教师资格-案例分析题1、谁说让他当怪兽户外活动时间,大一班的孩子们在大型户外玩具上玩“抓怪兽”游戏,时而爬上爬下,时而追逐。

在小朋友一片“抓D大怪兽”的叫喊声中,被当做“隆兽”追赶的幼儿D小脸憋得通红,拼命奔跑着、躲闪着……一旁的班主任老师喊道:“大一班的小朋友到我这儿来!”孩子们停下游戏围过去。

师:“刚才你们玩的是什么游戏啊?”幼A:“抓怪兽游戏。

”幼B:“抓D,D是怪兽!”师:“那我们小朋友有没有问过D,他愿不愿意当怪兽啊?”小朋友们都不作声,D还在气喘吁吁。

师:“D,告诉大家,你愿不愿意当怪兽啊?”D想了想,摇摇头。

师:“哦,大家看到了,D他不愿意当怪兽,刚才是谁说让他当怪兽的?”幼C://“我也不知道,听别人说的。

”幼E://“我听1说的……”老师:“既然D不愿意当,你们怎么能不问他就让他当呢?你们看把他追得气喘吁吁的:小朋友能不能这个样子的?”幼F说:“老师,我也想当怪兽,下次我来当!”(1)请分析案例中的教师是如何观察和指导幼儿游戏的。

2、谁说让他当怪兽户外活动时间,大一班的孩子们在大型户外玩具上玩“抓怪兽”游戏,时而爬上爬下,时而追逐。

在小朋友一片“抓D大怪兽”的叫喊声中,被当做“隆兽”追赶的幼儿D小脸憋得通红,拼命奔跑着、躲闪着……一旁的班主任老师喊道:“大一班的小朋友到我这儿来!”孩子们停下游戏围过去。

师:“刚才你们玩的是什么游戏啊?”幼A:“抓怪兽游戏。

”幼B:“抓D,D是怪兽!”师:“那我们小朋友有没有问过D,他愿不愿意当怪兽啊?”小朋友们都不作声,D还在气喘吁吁。

师:“D,告诉大家,你愿不愿意当怪兽啊?”D想了想,摇摇头。

师:“哦,大家看到了,D他不愿意当怪兽,刚才是谁说让他当怪兽的?”幼C://“我也不知道,听别人说的。

”幼E://“我听1说的……”老师:“既然D不愿意当,你们怎么能不问他就让他当呢?你们看把他追得气喘吁吁的:小朋友能不能这个样子的?”幼F说:“老师,我也想当怪兽,下次我来当!”(2)结合案例,谈谈教师在指导游戏时应注意的问题。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笔试“案例分析题”含答案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笔试“案例分析题”含答案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笔试“案例分析题”含答案1、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张某工作很忙,特地给3岁儿子买了一件玩具让他自己玩。

张某忙完家务,给孩子准备洗澡水,叫儿子洗澡。

连喊几遍,孩子说:“爸爸,我不洗澡,我没空。

”爸爸给他讲道理,他却说:“不,我偏不。

”张某生气了,一把抢过玩具,强行把孩子按人浴池。

可是,趁张某拿浴皂的时候,孩子跑走了。

张某气不过,抓住孩子狠揍了两下屁股,接着强行给他洗澡。

孩子大哭大闹……分析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1)这个案例说明了这个孩子什么年龄特点?(2)这个阶段的心理特征是什么?(3)这位“爸爸”的做法对吗?这种做法对孩子心理发展有何影响?答:(1)这个孩子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

(2)①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表现;②出现对成人反抗的行为或各种不符合社会行为准则的表观,独立性和自我意识产生。

(3)不对,容易使孩子要么养成执拗性格,要么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性格。

2、某幼儿园大班在室内组织语言教育活动,正当大家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故事时,外面出来一群别的班的孩子在玩耍,喧闹的声音马上把孩子们的注意吸引了过去,大家开始相互交谈,老师大声提醒保持安静,也没有吸引孩子们的注意,这时老师突然停了说话,孩子们安静了下来,继续听老师讲故事。

试分析这次活动中幼儿教育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答:从幼儿注意发展的规律来论述。

3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属于无意注意。

幼儿的注意主要还是无意注意,而且已经相当成熟,许多事物都能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成人对幼儿注意的组织常是通过言语指示来实现的,通过言语指示,可以提醒幼儿必须完成的动作、应注意的情况。

老师突然停止说话,孩子们安静下来,继续听老师讲故事,这是老师通过言语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来控制幼儿的注意活动。

3、3岁的小明上床睡觉前非要吃糖不可。

妈妈一个劲地向他解释睡觉前不能吃糖的道理,小明就用高8度的嗓门哭起来,妈妈生气地说::“再哭,我打你”。

幼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案例分析

幼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案例分析

幼儿--综合素质案例分析题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材料中周老师的教育行为。

材料:这是一节绘画课,周老师对学生说:“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苹果吗?吃过苹果吗?”孩子们齐声回答:“见过,吃过!”“好,今天我们一起来画苹果,画出你们心中的苹果。

”一会儿,学生画好了,周老师叫学生把画贴在班级后面布置好的“苹果园”里,很快“苹果园”里贴满了各式各样的苹果,小的、红的、绿的、圆的……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方苹果。

周老师问:“你们见过方苹果吗?”“没有!”“你们吃过方苹果吗?”“也没有!”“那是谁画的呀?”这时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说:“是我画的!”周老师问:“你为什么把苹果画成方的呢?”“因为我们全家都爱吃苹果,妈妈削苹果时,苹果经常滚到地上,都是我去捡。

我想如果苹果是方的就不容易滚了。

再说,爸爸都是一箱一箱地买,方苹果也比圆苹果装得更多!”周老师说:“听你这么一说,连老师都觉得方苹果不错,但是现在世上还没有方苹果。

老师相信,你努力学习,长大以后一定会培育出与众不同的方苹果!”参考答案:1.首先,素质教育是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教育。

教育要考虑到幼儿的个性差异,充分发展幼儿的个性。

材料中,周老师在带领学生画苹果的过程中,面对小男孩画出的方苹果,并没有直接给出画得不符合常理的结论,而是耐心倾听他画方苹果的原因,说明周老师考虑到了幼儿的个性差异,充分发展了幼儿的个性。

2.其次,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材料中,大多数幼儿画出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苹果,只有一位画出了与众不同的作品,说明该幼儿的想法非常新颖独特,思维具有一定的创造性,而周老师也尊重了幼儿的这一特点。

3.最后,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幼儿的教育。

素质教育要求老师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

材料中,周老师非常注重每个孩子在教育中的发展,所以才会耐心倾听每一位幼儿的想法。

这说明周老师并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的教育,而是真正做到了促进全体幼儿的发展。

幼儿教育学案例分析题

幼儿教育学案例分析题

绪论部分例一《学走路》中提问:1.如何让幼儿学会生活自理、培养其独立性?第一,要善于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当注意教育孩子自觉地、主动地、独立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从小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而不是事事依靠父母的督促、管理。

应当教育孩子明确自己活动的目的和任务,逐步培养孩子学会自学的计划和检查自己的学习和活动,父母切不可包办代替。

由于小学阶段的儿童自我调节、控制行为的能力还很差,所以,单单用讲道理的方式教育孩子有独立性还不够,必须把抽象的道理和具体生动的事实结合起来,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二,多让孩子参加劳动特别是服务性劳动应当放手让孩子参加自我服务劳动,让其学会照料自己的生活,诸如穿衣、系鞋带、梳头、洗脸、吃饭、整理书包、收拾房间等,父母尽量不要代做。

如果父母在生活方面过分照管,不仅不利于孩子独立性、自主性的发展,而且还容易使其养成一些诸如懒惰、依从等不良品质。

父母还应当让孩子经常参加一些家务劳动,如帮父母洗菜、购买物品、打扫卫生等,这是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除此之外,父母应当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学校的值日劳动和一些公益性劳动。

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还有助于使其养成尊敬父母的良好习惯,对培养孩子的集体感、责任心也大有帮助。

第三,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观念在日常生活中,相当多的小学生有办事磨磨蹭蹭的坏习惯,效率观念和时间观念很差。

父母应教育孩子有效利用时间,让其学会对时间的统筹安排,并学会利用好零碎时间和发挥时间的综合效应,教育孩子理解时间在生活中的意义,使其从小在心中就打下“时间就是生命”的深刻烙印。

还应注意让孩子养成今日事情今日完成、珍惜时间、节约时间、遵守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第四,父母要做孩子的表率由于小学生自我判断的能力还很有限,他们喜欢模仿他人的行为,而不会考虑某种行为是否正确、适当,所以,父母要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榜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家中收拾得整洁条理,办事独立自主、干净利索,这样,就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可供他们学习的范例,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就会逐渐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经典案例分析题型答案及解析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经典案例分析题型答案及解析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经典案例分析题及答案一、从对某幼儿园大、中班幼儿的调查来看,中班80%的幼儿、大班98%的幼儿都喜欢教师始终面带笑容。

这种情绪时时感染着幼儿,使幼儿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心情放松,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与信任感。

结合材料,试分析如何建立良好师幼关系。

(广西)答案:1.帮助幼儿适应环境的变化,消除分离焦虑;2.积极主动地与幼儿交往;3.对幼儿和幼儿的活动真正关注并感兴趣;4.理解与宽容地对待幼儿的错误;5.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6.帮助幼儿摆脱不良行为习惯。

二、李先生的儿子今年3岁,名叫浩浩,刚上幼儿园不到三周。

最近,李先生发现浩浩回家后不是埋头不语、就是大喊大叫,一提起幼儿园就万分恐惧,对任何人都不理不睬,有时候还大小便失禁。

一天,浩浩要小便的时候,李先生帮他脱下裤子,竟然发现浩浩大腿两边各有几块青紫,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其中有一处深深的、特别明显的指甲印……结合案例,谈谈你对教师体罚行为的看法。

(湖北)答案:体罚是指教师以暴力的方法或以暴力相威胁,或以其他强制性手段,侵害学生的身体和精神健康的侵权行为。

教师体罚幼儿,无论从法律还是道德上都是不允许的。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对未成年幼儿和儿童实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情节严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实施细则第42条进一步指出:“对体罚幼儿情节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为避免出现教师体罚幼儿的行为,必须从立法、执法、监督,以及学校、家庭、社会,教师、家长、幼儿等多方面入手,保证幼儿的合法权益。

三、琪琪和表姐小薇差半岁,同时上了幼儿园小班。

由于小薇的爸爸妈妈工作忙,不久她被送到镇上的奶奶家。

小镇幼儿园的老师非常强调知识学习。

一年后,小薇已经能认识许多字了,而琪琪却整天沉浸在游戏中,几乎不用学习,一个字也不认得。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集(10个)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集(10个)

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及答案1、幼儿东东,因打了人,没有拿到小红花,而其他小朋友都拿到了。

当天妈妈来接时,他不肯回家,非要拿到小红花才肯离园。

经过说服,他明白了道理。

从第二天起,他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每天都要问老师:“我今天表现好吗?”一天,老师说他有进步,给他一朵小红花,东东高兴极了。

请用自我意识及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特点的有关原理对材料进行分析。

幼儿还没有独立的自我评价,他们的自我评价常常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特别是在幼儿初期,往往不加考虑地轻信成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评价只是成人评价的简单重复,幼儿的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过高评估自己,自我评价受到认识水平的限制。

东东对在自己的评价也体现了幼儿的自我评价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受到认识水平的限制。

2、幼儿教师体罚请你结合著名幼儿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谈谈幼儿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实施教育?如何看待教师的体罚行为?著名幼儿教育家在他们的教育思想中都体现出尊重幼儿、平等对待幼儿、要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到知识,切忌以教师的观点去控制幼儿的发展。

比如:陈鹤琴先生提到过,对待幼儿的过失,如果用训斥、讥讽或变相惩罚甚至体罚来对待,就可能使幼儿为逃避灾难而说谎,这势必影响到幼儿身心的正常发展。

幼儿园事故中有一项是指由于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导致的后果。

体罚是指教师的行为造成幼儿人体损害的一种行为。

广义的体罚还包括变相体罚,如罚蹲下起立、罚站、罚跪等。

老师体罚幼儿园幼儿,无论从良心、道德还是法律上来讲,都是不允许的。

教师因故意行为造成幼儿伤害的,法律也有相应的责任规定。

《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对未成年幼儿和儿童实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情节严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42条进一步指出:“对体罚幼儿情节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幼儿教师考试学前教育案例分析题分享

幼儿教师考试学前教育案例分析题分享

幼儿教师考试学前教育案例分析题分享1.案例一背景:在一次绘画教学活动中,教师在猫脸的左右两边各画了对称的四根胡子。

一男孩叫道:“老师,猫的胡子不是这样画的,猫的胡子是长在鼻子上的!”教师:“嗯,我画错了吗?”老师愣了一下。

男孩:“不是这样画的,是长在鼻子上的。

”教师:“我看到的好像是长在脸上的,等会儿去看看?”男孩:“是长在鼻子上,好吧。

”结果:参加本次教学活动的所有孩子画的猫,胡子都是长在鼻子上的。

案例二一次幼儿园大班绘画教学活动的幼儿操作环节,孩子们都在认真地作画。

一个男孩抬头看了一下对面女孩的画说:“画得这么难看!”女孩说“你画的才难看。

”两人相视一笑又继续作画,教师听到了严厉地说:“不要管人家!”两个孩子听了赶紧把头低下。

请分别就上述两个案例完成以下两个问题:(1)就教师在美术活动不同教学环节中对幼儿的回应做出评析。

(2)就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言语互动价值以及操作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正确答案:(1)①案例一中,很明显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失控了,没有很好地掌控课堂。

当有男孩质疑老师:猫的胡子是长在鼻子上,而不是脸上的。

老师把关注点放在了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上,没有真正领会孩子提出这样问题的原因。

孩子一再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老师没有做出正确的在美术活动中应有的回应,幼儿的绘画活动并不像成年人的画作一样要求写实性,最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去想象、感受对物体的美的感觉。

②案例二中教师的回应确实有效控制了课堂秩序,但是也丧失了一个很好的教学契机。

(2)①美术活动是一种培养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幼儿教学活动。

其中幼儿教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

良好的美术启蒙教育将会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不仅涉及师幼关系问题。

还涉及幼儿美术活动的教育教学方法问题。

②作为教师,首先要正确处理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关系,这主要表现在日常的师幼互动中,教师要真正尊重幼儿,尊重他们的想法、意愿,允许他们自由表达意见,针对幼儿的疑惑,教师需要做出符合幼儿认知能力的回答,并同时启发幼儿更多的思考,使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得到发展。

最新幼儿教师考试教育学经典案例分析题 五

最新幼儿教师考试教育学经典案例分析题 五

1、阳阳和波波案例描述:离园前的几分钟,大一班主任张老师、配班王老师、保育员高老师都在忙于照看幼儿整理衣服,这时,波波和阳阳发生了争执,并扭打在了一起了,等老师们赶过来处理时,波波的脖子上已经有一条很明显的抓痕。

高老师立即带领波波去幼儿园的医务定处理伤口,张老师和王老师对此事进行调查,在了解此事的过程中,得知阳阳和波波在中班时就在一起,并且两人是好朋友,从中班主任老师那里得知这两个孩子经常会发生打闹的情况,但两个孩子打完就好,好了还会再打,一直没有出现什么情况。

张老师和王老师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准备与两个孩子的家长进行沟通......问题:1、从教师必备的能力角度,对案例中三位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2、幼儿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应该的注意事项有哪些?案例分析:幼儿教师必备的能力有观察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活动的能力,其中,沟通能力尤为重要,幼儿教师需要与幼儿沟通,与幼儿家长沟通。

案例中的三位老师对于幼儿冲突行为的处理较为及时、得当。

保育老师及时处理受伤幼儿的伤口,张老师和王老师在与家长沟通之前将两位幼儿发生冲突的原因、经过等进行细致了解。

观察、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情况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前提,三位老师及时恰当地做好与家长沟通突发事件的准备工作,有利于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和沟通,及对幼儿进行共同教育。

与家长沟通需注意以下四点:(1)在与家长沟通之前,幼儿教师应先了解清楚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经过,并将其表述清楚;(2)在与家长沟通时,应清楚家长的类型,根据不同家长的类型调整语言的表述;(3)在与家长沟通时,应注意倾听,尊重家长,态度适宜;(4)在与家长沟通时,应注意语言表达的技巧,尽量使用描述的语言,避免使用告状式的语言。

2、幼儿教师的抱怨案例描述:如今,幼儿园越来越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幼儿在生活中的一些习惯,而这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

经常有一些幼儿园的老师在星期一时抱怨。

“好不容易经过几周才养成的良好习惯,孩子回家过个周末就又出现了不认真吃饭、爱说话、不讲卫生......”“我们老师辛辛苦苦在幼儿园培养幼儿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家长轻而易举地让幼儿回到了原点,真不知家长是怎么想的,和老师站在对立面......”“可不是嘛,不配合老师的工作,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就罢了,有些家长还认为老师的方法不对,总给幼儿园提意见,好像专业的老师教育孩子还不如他,哎,真拿他们没办法......”问题:1、从幼儿园与家庭合作的角度,对案例中教师的观点进行分析。

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及答案

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及答案

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及答案第一篇: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及答案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及答案一、小军是个 3 岁 6 个月的孩子,十分活泼可爱父母很喜欢他可令父母不理解的是:小军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从不爱多思考。

比如:玩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是什么。

在绘画或要解决别的问题时也是这样,夫妻俩认为这样不好,便总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动,可小名却常常做不到。

父母时常为此而烦恼。

试问小军父母的态度和行动对吗?请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分析小军的这一类行为,并为小军的父母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

分析: 3 岁 6 个月的孩子处于直觉行动性思维阶段。

这时候幼儿的语言能力还很低,所以他们进行的思维总是与对事物的感知、和自身的行动分不开的。

也就是说他们的思维是在动作中进行的,离开所接触的事物,离开动作就没有了思维,所以称之为直觉行动性思维。

如孩子画画时,他不可能先想好要画什么,而是拿起笔就画,画出来像什么他就说是什么。

也就象案例中描述的“玩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是什么”。

小军的家长很关注孩子的发展,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这些做的很好,值得肯定!但要清楚:思维要借助于词来实现,与语言的功能是不可分割的。

此时发展孩子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幼儿语言水平的培养,通过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可以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平时父母要多教、多和孩子说话,说话时大人要使用正规的语言,要丰富孩子的词汇,多提供一些概括性的词汇,如动物、家俱、交通工具等,多讲故事。

游戏是孩子喜欢的一种活动,在游戏中父母可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来给孩子讲解一些有比较性,概括性的概念,如大、小,多、少,上、下,也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找出相同的东西,借以培养孩子善于区别事物不同点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立即去帮助解决,而要留点时间和机会让他自己想办法解决,例如东西拿不到怎么办皮球滚到哪里去呢培养孩子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经典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经典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经典案例分析题及答案1、孩子已经2岁零7个月了。

近些天,孩子的“言行举止”总是让妈妈弄不明白,究竟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妈妈的脑际。

前几天,妈妈和孩子一块坐在院子里乘凉,孩子看到深蓝的天幕上那如洗的圆月、调皮地眨巴着眼睛的星星,非常兴奋,和妈妈有说不完的话。

可小孩哪里知道劳累了一天的妈妈的心思。

妈妈说:“天黑了,该睡觉了……”,“月亮为什么不睡觉?”、“那星星为什么还眨眼睛?”孩子的反问让妈妈惊讶!妈妈和孩子一块到大街上,他极不愿意让妈妈拉他的手,总是那样不听话。

最让妈妈担心的是平坦的道路他不走,却偏偏一摇三晃地走那凸凸凹凹的地方,正如在饭桌上,本来会自己好好地用汤匙吃饭,却故意把米粒洒一饭桌,用手捡着放到嘴里。

不过有时也挺可爱的。

比如,前天中午,妈妈把做好的饭菜刚送到饭桌上,还未来得及解围裙,孩子却一脸认真地说:“妈妈,你辛苦了。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面问题:(1)孩子的“言行举止”说明了什么?(2)这个时期,幼儿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答案:(1)孩子的言行举止说明:孩子正处于心理的高速发展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

比如,提出“星星为什么还眨眼睛”、“月亮为什么不睡觉”,说明思维的发展出现了最初的概括和推理;想象的发生,把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进行了延伸、扩展。

“不听话”说明孩子最初的独立性的出现;“故意用手捡米粒放进嘴里”说明孩子动作技能的发展,对新的动作产生了兴趣。

会说“妈妈辛苦了”,说明儿童已开始使用抽象的词语,但还经常需要和具体活动联系在一起。

(2)这个时期,幼儿教育应注意:①保护孩子的探究精神,但要和重视安全结合起来。

比如,走凸凹不平的路,既要防止摔伤,又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认知兴趣。

②对于孩子“反抗期”的执拗,要注意教育,不要养成任性的性格,同时又不能耻笑、威胁孩子。

③对待孩子的独立性,要注意教育,防止养成执拗性的同时,也要防止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不良性格。

幼儿教师资格证案例分析题目及解析

幼儿教师资格证案例分析题目及解析

幼儿教师资格证案例分析题目及解析1.(1)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的时候曾偷偷地杀死了校长家的狗,这在西方国家显然是难以原谅的错误。

幸运的是麦克劳德遇到了一位高明的校长,校长的惩罚是要麦克劳德画两张解剖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

正是这个包含理解、宽容和善待学生的“惩罚”,使小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因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走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2)据报载: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直打瞌睡,教师发现后并未板着面孔去训斥,而是从故事说开去。

他说,英国著名前首相丘吉尔,每天都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才就寝,并说:“我的觉有一半是在汽车上睡的。

”教师说:“我看,有的同学的觉有一半是在课堂上睡的。

”又说:“丘吉尔被人称为一只勇猛的狮子。

我看现在在课堂上睡觉的同学,今后也可能成为一只勇猛的狮子。

”这位教师幽默的语言使得大家包括那位打瞌睡的学生都笑了起来,教学在轻松的气氛下继续进行下去。

问题:请结合这两个事例,谈谈现阶段我国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教育观念,特别是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学生观。

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1)这两则案例都说明了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对学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校长和教师的职业素养是极为优秀而高尚的。

当校长得知麦克劳德杀死了他那只最心爱的小狗时,没有责备,没有训斥,更没有憎恶。

他让麦克劳德画两张解剖图以作为惩罚,既包含了教师的严格要求,也包含了教师的爱,同时,还蕴藏着教师的期望与信任。

教师没有批评睡觉的学生,而是用了幽默励志的小故事,让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

说明他的内心深处是尊重学生的。

(2)这是两位精通教育的教育者,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是人,具有与成年人一样的人的一切基本权益,具有独立的人格。

学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整体的人,应尊重并满足学生各种发展的需要。

学生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在适当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应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潜力。

学生的发展受制于多种因素。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含答案)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含答案)

幼儿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含答案)根据对某幼儿园大、中班幼儿的调查,80%的中班幼儿和98%的大班幼儿喜欢教师始终面带微笑,这种情绪能够感染幼儿,使其在日常生活和研究中放松,建立起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信任感。

因此,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需要教师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幼儿适应环境的变化,消除分离焦虑;积极主动地与幼儿交往;真正关注幼儿和幼儿的活动并感兴趣;理解和宽容地对待幼儿的错误;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帮助幼儿摆脱不良行为惯。

在案例中,___的行为暴露了他对儿子的不理解和不尊重。

幼儿此阶段正处于幼儿心理发展的转折期和危机期,其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喜欢模仿,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

因此,家长和教师需要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帮助幼儿健康成长。

教师体罚幼儿是一种违反法律和道德的行为。

《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都明确规定了对教师体罚幼儿的处罚措施。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立法、执法、监督、学校、家庭、社会等,保护幼儿的合法权益。

___和___同岁,在幼儿园小班上学。

___的父母忙于工作,所以她被送到镇上的奶奶家。

幼儿园强调知识研究,一年后,___已经能认识许多字,而___却沉浸在游戏中,不研究,一个字也不认识。

___的父母开始担心,害怕幼儿园的教学会影响___今后的研究。

游戏活动在幼儿园活动中的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幼儿体力、智力、创造力、情感、社会性和美感的发展。

这些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尊感,这是幼儿成长的早期阶段重要的感受。

为了保护、培植、发展幼儿的自尊感,幼儿教师必须注意避免减弱、损害幼儿自尊的误区。

___老师和___老师在谈论___在家里的表现时,表达了对家长教育方式的不满。

幼儿园与家庭是伙伴关系,家长和教师是平等的教育主体。

在幼儿园与家庭的配合中,教师要坚持尊重家长、确立家长主体地位的原则,和家长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从而达到园所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教资幼儿教育学案例分析

教资幼儿教育学案例分析

教资幼儿教育学案例分析幼儿教育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

教资幼儿教育学涉及幼儿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通过对幼儿教育案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育理论。

本文将通过对一个幼儿教育案例的分析,探讨教育者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角色和策略。

案例背景:在某幼儿园中,有一个4岁的小男孩,名叫小明。

小明是一个外向、活泼好动的孩子,但他在团队合作和理解规则方面遇到一些困难。

案例分析:小明在园所中多次表现出不愿与其他幼儿共享玩具的行为。

他经常抱着自己的玩具不让别人碰,并在别人接近时大声抗议。

这种行为导致了剧烈的冲突和不安定的团队氛围。

在观察和与小明交流后,教育者发现小明对分享的概念缺乏理解,并且在过去的经历中缺乏分享和合作的机会。

针对这一情况,教育者采取了以下策略:策略一:营造合作氛围教育者明确表达了分享和合作的重要性,并在日常活动中积极引导小明与其他幼儿共同参与。

例如,在玩具时间,教育者鼓励小明与其他幼儿一起选择玩具,并通过指导他们一起完成一个任务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策略二:教育者角色塑造教育者以身作则,模仿和引导小明正确的行为方式。

他们积极与小明互动,并在合适的时机示范分享的行为。

同时,教育者通过积极的正面反馈和奖励,鼓励小明在合作中取得进步。

策略三:个性化指导由于小明对分享和合作的概念理解不足,教育者采取个性化的指导方法。

他们与小明进行一对一的互动,并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小明理解和模拟正确的行为方式。

针对小明的困难,教育者也和他的家长沟通,并提供家庭支持和建议。

策略四:创设合适的环境教育者在幼儿园内设置了各种融洽合作的环境。

他们设计了合作游戏和团队活动,鼓励幼儿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此外,教育者还创造了一个分享的空间,提供足够的玩具和资源,以便幼儿可以共享和交流。

策略五:家园合作教育者积极与小明的家长合作,分享小明在园所中的表现和进步。

他们提供有关幼儿合作和分享的建议,鼓励家长在家庭环境中延续这些行为。

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及答案

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及答案

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及答案导言幼儿教育是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具有重大影响。

本文通过分析一则幼儿教育案例,探讨幼儿教育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案例分析在某幼儿园的一年级班级中,有一名四岁的女孩小美表现出以下问题:与同学互动少,沉默寡言;学习兴趣不浓,对学习内容缺乏热情;情绪波动较大,容易情绪失控。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详细分析和解答。

问题一:社交能力不足小美在与同学的互动中表现出较少的沟通和合作,这可能是她的社交能力不足所致。

为了改善她的社交能力,建议以下措施:1. 提供小组活动:组织小美与其他孩子共同完成一些小组活动,如合作搭积木、共同绘画等,以促进她与他人的互动。

2. 激发自信心:通过肯定和鼓励,增强小美的自信心,使她更加主动与同伴交流。

3. 角色扮演游戏:开展一些角色扮演游戏,让小美从中体验不同角色的沟通和合作方式,以提高她的社交能力。

问题二:学习兴趣不浓小美对学习内容缺乏热情,这可能是环境和教育方法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1. 创设富有趣味性的学习环境:利用多媒体、互动教具等丰富教育资源,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吸引小美主动参与学习。

2. 引导兴趣点: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兴趣点,采用趣味故事、游戏等方式,调动小美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 多元化的学习方式:通过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如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探究等,激发小美的学习兴趣。

问题三:情绪波动较大小美的情绪波动较大,容易情绪失控,这可能与她对情绪的管理能力不足有关。

对此,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情绪管理技巧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绘本等方式,教导小美如何表达情绪、调节情绪,培养她的情绪管理能力。

2. 创设安全稳定的环境: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让小美在教师和同伴的支持下,感受到被接纳与关爱,从而减少情绪波动。

3. 家校合作:家长与学校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小美的情绪问题,制定一致的行为管理方法,使其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得到一致的引导和支持。

幼儿教师招聘笔试经典“案例分析”题型及答案

幼儿教师招聘笔试经典“案例分析”题型及答案

幼儿教师招聘笔试经典“案例分析”题型及答案1、在一次游戏活动中,某小朋友在做“炒菜”访谈,不知什么时候,她把娃娃的玩具搬到了走廊上。

老师看见了,对她说:“娃娃的东西怎么能到处乱放呢?赶快把这些玩具搬回去。

”她很不情愿地搬了回去。

老师听到她在嘀咕着:“我都没游戏玩,我想到外面去玩。

”就这样,这堂课由于老师没有充分准备好游戏活动的条件而没有顺利进行。

请你用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等相关原理分析上述案例。

答:在该案例中,由于老师没有充分准备好游戏活动的条件而使得幼儿的游戏没有顺利进行。

所以教师在组织学前儿童游戏时,应该:(1)提供充分的游戏时间保证儿童有充分的游戏时间,使促进儿童发展游戏、提高游戏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在学前儿童的一日生活中应保证儿童每天有足够的游戏时间,并且根据时间的不同组织学前儿童玩不同的游戏。

(2)创设必要的游戏场所游戏场所也是儿童开展游戏的必备条件。

固定的场所和设备能吸引并便于学前儿童开展游戏,因此应该在室内和室外都都有固定的游戏场地。

(3)提供充足的游戏材料和玩具游戏材料、玩具时学前儿童游戏的物质基础和支持。

要使学前儿童的游戏健康、丰富、生动,必须配备适合、充足的玩具。

可供学前儿童游戏的玩具有两大类:成型玩具(专门化玩具)和未成型玩具(非专门化玩具)。

2、一天,我和梁老师在学前儿童看电视的时候用吹塑纸剪了几片花瓣,然后在火上烧烤后制成了菊花。

当薛诗雨、汪佳琦等小朋友看见后觉得很好奇,就走过来看,我和梁老师就叫她们学着剪花瓣,开始的时候,汪剪得快,但剪得不整齐;薛剪得慢,剪得还算整齐;剪得较好的算是沈佳蕾……自由活动时,夏凡、张译文、刘嘉缘等也要剪,我就让沈做小老师,别看她平时不声不响的,做起小老师来还挺像样的。

小朋友将剪好的花片给我之后,我到厨房去烧烤之后布置在墙上,吴哲、关杰等小朋友都说这样的菊花比绉纸做的要好看。

结合案例,说明应该如何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前儿童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

幼儿教育学案例分析试题(2篇)

幼儿教育学案例分析试题(2篇)

第1篇一、案例分析题案例背景:小华,4岁,幼儿园中班。

小华性格开朗,活泼好动,但在集体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

在课堂上,他经常东张西望,对老师的讲解不感兴趣,经常打扰周围的同学。

在游戏活动中,小华喜欢独自玩耍,不愿意与同伴合作。

家长反映,小华在家中的学习习惯也不好,经常边做作业边玩玩具,效率低下。

案例分析:1. 小华在集体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因为他的自控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同时,也可能是因为他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2. 小华在游戏活动中喜欢独自玩耍,不愿意与同伴合作,可能是因为他的社交能力有待提高,缺乏与同伴交往的经验。

3. 小华在家中的学习习惯不好,可能是因为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问题解答:1. 针对小华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创设有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3)加强课堂纪律管理,培养小华的自律意识。

2. 针对小华不愿意与同伴合作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游戏,提高小华的团队合作意识。

(2)组织同伴互助活动,让小华学会倾听、尊重他人。

(3)加强家长与幼儿园的沟通,共同引导小华养成良好的社交习惯。

3. 针对小华在家中的学习习惯问题,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减少干扰因素。

(2)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自律意识。

(3)与幼儿园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

二、论述题题目:论述幼儿教育中,教师如何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答案:1. 教师应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将其融入到教学内容和活动中。

2. 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通过故事、游戏、实验等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及答案

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及答案

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及答案一、案例背景在幼儿教育中,孩子们的行为和表现常常会给教师带来各种各样的挑战。

以下是一个发生在幼儿园小班的案例,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探讨如何更好地引导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二、案例描述在一次自由活动时间,小明和小红在玩具区争抢一个玩具汽车。

小明紧紧抓住玩具汽车不放,小红则试图用力夺过来,两人互不相让,开始大声争吵,甚至出现了推搡的动作。

旁边的其他小朋友看到后,有的在围观,有的则显得有些害怕。

三、案例分析(一)幼儿心理特点1、自我中心小班幼儿通常处于自我中心的阶段,他们往往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难以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在这个案例中,小明和小红都想要得到玩具汽车,没有考虑到对方也有玩的权利。

2、缺乏分享意识这个阶段的幼儿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分享意识,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他们更倾向于独占,而不懂得与他人共同分享。

3、情绪控制能力较弱小班幼儿的情绪容易激动,当他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往往会通过哭闹、争吵甚至肢体冲突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二)教育环境因素1、玩具数量不足如果玩具区的玩具数量有限,不能满足每个幼儿的需求,就容易引发争抢行为。

2、教师引导不够教师在自由活动时间可能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引导,没有及时发现幼儿之间的矛盾并加以解决。

(三)家庭教养方式1、过度溺爱有些家庭对孩子过于溺爱,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导致孩子养成了自私、霸道的性格,不懂得与人分享和合作。

2、缺乏规则教育部分家庭没有给孩子树立明确的规则意识,孩子不知道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的,什么行为是不可以的。

四、解决策略(一)教师方面1、及时干预当发现幼儿之间的争抢行为时,教师应立即上前制止,避免冲突升级。

2、引导分享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小明和小红轮流玩玩具汽车,或者一起玩其他玩具的方式,让他们学会分享和合作。

3、开展教育活动教师可以组织专门的教育活动,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和合作能力。

4、增加玩具数量确保玩具区有足够的玩具,满足每个幼儿的需求,减少争抢行为的发生。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解析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解析

2010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解析一、案例分析题(共1 0分)目前,我国由于升大学竞争和就业竞争的现实性矛盾,学校教育陷入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而这种竞争也影响到学前教育阶段,如社会上风行的“零岁方案”、“神童方案”。

一些家长和幼教机构难以摆脱这种短视的教育做法,表现为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等错误倾向。

一些幼儿园迫于家长压力或经济利益的驱动,办起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

请你从如何正确理解我国学前教育目标这一角度分析以上现象。

答案与解析(1)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这一目标是确定幼儿园教育任务、评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根本依据,国家通过这一目标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领导和调控。

(2)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并结合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提出来的。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它体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并兼顾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

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提法又与学校教育目标略有不同,如把“体”放到了第一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健全发展较以后各年龄阶段更为重要的缘故。

’(3)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人,所以教育目标是否合理,除了符合社会要求之外,还要看是否符合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成年人画一个菱形图案是件轻而易举的事,然而对于幼儿来说,却是很困难的,即使3岁孩子照葫芦画瓢,要临摹一张菱形图样也是很困难的。

这就是说,幼儿的发展是有一定年龄特征和规律的,是一个按照一定顺序、不断地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教育目标如果不符合幼儿发展的规律,不符合幼儿个体的发展需要和可能性,就不可能变成现实。

因此,教育目标的制定必须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4)一味地追求某个方面发展,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可能严重损伤儿童生长发育的自然进程,损伤儿童潜能发育,造成儿童期、青少年期乃至成人期体力、心智、能力、性格和气质发展迟缓、压抑和伤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解析2015年,教师资格考试全国统考由教育部统一制定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组织笔试和面试试题,并建立试题库,考试将按照高考的要求来组织;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师范毕业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统一纳入考试范围;在校学生专科大三,本科大四才能报考;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有效期为三年,中小学教师资格每五年注册一次,注册条件以师德表现、年度考核和培训情况为主要依据。

目前教师资格考试国家统考试点地区有河北、上海、浙江、湖北、海南、广西、山东、山西、安徽、贵州、江苏、吉林、陕西13个省份。

以下为文章详情一、案例分析题(共1 0分)目前,我国由于升大学竞争和就业竞争的现实性矛盾,学校教育陷入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而这种竞争也影响到学前教育阶段,如社会上风行的“零岁方案”、“神童方案”。

一些家长和幼教机构难以摆脱这种短视的教育做法,表现为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等错误倾向。

一些幼儿园迫于家长压力或经济利益的驱动,办起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

请你从如何正确理解我国学前教育目标这一角度分析以上现象。

答案与解析(1)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这一目标是确定幼儿园教育任务、评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根本依据,国家通过这一目标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领导和调控。

(2)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并结合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提出来的。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它体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并兼顾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

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提法又与学校教育目标略有不同,如把“体”放到了第一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健全发展较以后各年龄阶段更为重要的缘故。

’(3)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人,所以教育目标是否合理,除了符合社会要求之外,还要看是否符合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成年人画一个菱形图案是件轻而易举的事,然而对于幼儿来说,却是很困难的,即使3岁孩子照葫芦画瓢,要临摹一张菱形图样也是很困难的。

这就是说,幼儿的发展是有一定年龄特征和规律的,是一个按照一定顺序、不断地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教育目标如果不符合幼儿发展的规律,不符合幼儿个体的发展需要和可能性,就不可能变成现实。

因此,教育目标的制定必须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4)一味地追求某个方面发展,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可能严重损伤儿童生长发育的自然进程,损伤儿童潜能发育,造成儿童期、青少年期乃至成人期体力、心智、能力、性格和气质发展迟缓、压抑和伤害。

二、案例分析题(共1 0分)星期一,A老师埋怨地说:“孩子在家过了一个双休日,再回到幼儿园后,许多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退步了,不认真吃饭,乱扔东西,活动时喜欢说话,真不知孩子在家时,家长是怎么教育的?”站在一旁的B老师颇有同感地说:“是啊,如果家长都能按我们的要求去教育孩子,我们的工作就好做多了!”A老师接着说:“可这些家长不按我们的要求去做倒也罢了,还经常给我们提这样那样的意见,好像我们当老师的还不如他们懂得多,真拿这些家长没有办法……”请你运用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的有关理论,分析和评论A、B老师的教育观点,并具体谈谈家园合作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与目前存在的误区。

答案与解析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双方积极主动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组织与实施中,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又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家园合作是幼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从家庭环境进入迥然不同的集体环境的新入园幼儿来说,家园合作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1)家园合作有利于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

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特有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与经济关系,使这种教育具有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教育内容复杂丰富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同时,幼儿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可谓是人才济济,是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

让家长用各自的专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可以使他们深层次地了解幼儿园、了解幼儿教育。

(2)家园配合一致,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教师、家长均作为孩子的教育者,是对幼儿实施促进发展教育的主体,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幼儿教育的任务。

”幼儿园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充分重视并主动做好家园衔接工作,使幼儿园与家长在教育思想、原则、方法等方面取得统一认识,形成教育的合力,家园双方配合一致,促进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

目前,家园合作还存在一些误区。

一是认为教师是专业教育工作者,而家长大部分不懂教育;二是家长认为自己忙,没有时间参与幼儿园教育工作;三是教师只在知识上要求家长配合,家长也只愿意督促孩子写字、做算术题、背英语单词;四是认为家长与老师“各司其职”,在家归家长管,在幼儿园归老师管。

这造成了教师与家长的教育观念、方法的脱节,直接影响到幼儿园的正常教育工作。

案例中的A、B两位教师的观点正是否认了幼儿园与家庭的紧密伙伴关系,否定了幼儿教师、家长均为幼儿的教育主体,其观点是片面的、错误的。

三、案例分析题(共1 0分)在幼儿园中,教师要学会与幼儿沟通。

比如,要熟记每个幼儿名字,这样幼儿会感到非常亲切,对教师的话作出积极反应;说话的语速和语调要恰当,最好能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幼儿交谈时,语言要简单明确,容易被幼儿接受;说话的态度要友善,比如:“我很喜欢听到你的描述,相信每位小朋友都会喜欢。

”“你这一次比上一次说得更清楚了。

”在交流的时候,教师还要注意与幼儿的目光接触,要耐心倾听幼儿的谈话,作出积极反馈。

现实生活中,有的老师能灵活运用其交流技能、有的老师则因为与幼儿缺乏有效沟通而苦恼。

请你从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出发,谈谈教师如何与幼儿实现有效的沟通。

案例分析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幼儿教师要实现与幼儿的有效沟通,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与能力,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知识,以及观察力、沟通力、组织小组活动、指导游戏、指导幼儿行为、评价教育活动的能力等。

其中,沟通能力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

‘教师与幼儿的沟通主要有两个方面,非言语沟通与言语沟通。

(1)非言语沟通包括教师通过微笑、点头、抚摸、蹲下与幼儿交流等。

教师与幼儿的身体接触有利于安定幼儿的情绪,让幼儿消除紧张、感到温暖、安全。

教师可以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对幼儿的情感和感受可以获得真实的体验。

(2)言语沟通是指教师和幼儿直接交谈。

个别或小组中的交谈是幼儿分享情感、心灵交汇的重要途径。

它需要教师在抓住机会、选择话题、引发和延续谈话、激发和幼儿谈话的兴趣和积极性等环节上,具有灵活机智的策略、丰富的经验技巧。

教师与幼儿之间平等地、民主地交流,并且是面向全体幼儿,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幼儿教师要与幼儿实现有效的沟通,除教师要与幼儿平等交流以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技能:①引发交谈的技能。

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创造气氛,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将幼儿自然吸引过来。

比如:“你能把你的想法告诉老师吗?”②倾听的技能。

用恰当的言语或非言语方式热情地接纳和鼓励幼儿谈话、提问,让幼儿产生受到尊重的喜悦感和自信心。

利用目光接触是比较好的积极反馈方式。

③扩展谈话和结束交谈的技能。

教师要学会用幼儿理解的方式引导幼儿将谈话持续下去。

同时,也要在适当时候结束谈话,让幼儿表现出满足感。

比如:“老师还有点事情要去做,咱们下一次再好好谈谈好吗?”④面向全体,注意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语言能力的幼儿采取不同的内容、方式进行沟通,多鼓励、多倾听,有效刺激幼儿交谈。

比如:“你这一次比上一次说得更清楚了。

”四、案例点评审春天的颜色春天悄然而至,为让幼儿感受春天赋予我们生活的诗情画意,我(老师)教幼儿学习诗歌《春天的颜色》。

在第一次语言活动中,为了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理解诗歌大意,我特别画了几幅有关春天美景的图画。

但无论我怎么解释,孩子就是记不住诗句,也不明白春天怎么会有颜色。

带着孩子们的疑惑,我组织了一次外出寻找春天的活动。

我们来到了公园,让孩子们置身美丽的大自然中。

在这里,孩子们发现了嫩绿的小草,粉红的桃花,淡紫色的丁香,淡黄色的迎春花。

在这一情景中,孩子们理解了“春天的颜色”这一抽象的语言和它丰富的内涵。

第二次语言活动,我抛开原来的歌词,让幼儿自己创编《春天的颜色》。

看过了姹紫嫣红的春天美景,孩子们的语言生动、形象起来。

他们共同创编了如下诗句:“春天是什么颜色的?迎春花吹着小喇叭告诉我们,春天是黄色的。

”“桃花穿着粉红色的新衣,笑眯眯地告诉我们:春天是粉红色的。

”“梨树开满了雪白的花朵,得意地告诉我们:春天是白色的。

”“丁香花散发着清香,高兴地说:春天是紫色的。

”“小草伸直了腰,柳树摇着新芽一起告诉我们:春天是绿色的。

”“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小朋友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告诉我们:啊!春天是五彩缤纷的。

”这个案例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学习的原则。

请具体说明该老师是如何体现这一原则的?此文章由伯乐教师网()整理提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