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是学生在学习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的课程。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中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季风气候以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对中国的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中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季风气候以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内容,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季风气候以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气候特征,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季风气候以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气候特征。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中国的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

2.使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气候现象为例,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的气候特征。

3.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图表、视频等形式,生动展示中国的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教案和课件,以便于教学过程中的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气候特点和气候类型。

2.呈现(10分钟)使用多媒体展示中国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季风气候以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气候现象,理解中国的气候特征。

3.操练(15分钟)以具体的气候现象为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气候特征。

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版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

新版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

新版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地理教案设计是改进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它可以增进教学的系统化,使老师掌控讲课节奏。

感谢您的浏览,以下是作者带来的新版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内容,期望能帮助到您!新版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说明三江源地区高海拔的地势,高寒的气候,广布的雪山冰川,星罗棋布的湖泊、沼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并能据此说明三江源地区是多条大河源头的原因。

2.分析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知道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三江源地区保护江河源地与生态环境的成功体会。

进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锤炼学生学习区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爱好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区域生态环保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可连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1. 分析三江源地区是大河源头的原因 ;2. 知道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进程[导入新课]直接引入:同学们知道长江、黄河是i我国两条重要的大河,但你们知道他们起源于同一个地区吗?这个地方除了孕育了长江、黄河两条母亲河之外,还孕育了国际河流澜沧江。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和认识这片伟大、神圣的土地--三江源地区。

(展现三江源相干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爱好)板书: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讲授新课]展现三组图片:①高海拔,高寒气候影响下的地貌景观--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挺拔;②高原湿地景观--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潺潺;③生物多样性及特殊的高原生态系统--细草如毯、羽族炫翎、蹄类竞骄。

通过图片的展现,培养学生审美情操的同时,锤炼学生的视察能力,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师:介绍“三江源”名称的由来。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2《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2《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2《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2《中国的气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气候的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的气候多样性,理解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认识的关键。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气候概念和气候类型有初步的了解。

但对中国气候的特点和复杂性认识不足,需要通过实例和图片加深理解。

学生在生活中对气候有直观的感受,但缺乏系统的理论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气候的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认识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例图片,分析中国气候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增强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气候的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

2.难点:理解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和实例资料,制作课件。

2.准备与中国气候相关的问题,设计课堂活动。

3.准备板书设计,突出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理位置特点。

提问:“你知道中国的气候有哪些特点吗?”让学生回顾已有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

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中国气候的多样性,如青藏高原的高原气候、东北地区的温带季风气候、海南岛的热带季风气候等。

初中《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初中《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初中《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初中《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1一、说教材本节主要介绍中国气候的三项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性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

本节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明确我国降水的突出特点就是时空分布不均。

通过表格对比分析了我国四个干湿地区的特点、分布和植被特征。

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之一。

体现了新的教材观:“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组织、编排顺序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

”二、说学生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世界的气候,具备了学习气候的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气候图判读能力以及从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在七年级学习的是大尺度空间的气候分布,学生能够从生活周围体验到的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

根据以上对于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三、说重难点1、我国冬夏两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影响我国气温的主要因素。

2、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理解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成因。

3、我国季风气候的基本规律及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季风给我国带来的好处及不利影响。

4、锋面雨的形成。

四、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概括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知道我国降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

季风的概念、特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以及我国的干湿地区。

理解季风与我国降水空间和时间分布的关系,通过读冬夏季风图、各地气候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从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等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通过读冬夏季风图、各地气候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从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等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的方法,学会分析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空间想像力和分析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为了使教学贴近学生实际情况,更好地实现以上教学目标;在学习本节内容时抓住“指导学生学法,重视学习过程”这个核心来设计教学方法。

中国的气候-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中国的气候-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中国的气候-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气候的基本概念及其形成原因;2.能够描述中国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3.了解不同气候对人类、动植物以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理解气候形成的过程及其与地理位置的关系;2.理解中国地区不同的气候类型最终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10分钟)老师可使用中国地图,让学生对中国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气候区域进行初步了解,并让学生探讨气候对当地人们、动植物以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3.2 气候的概念及形成原因(20分钟)通过教材,让学生掌握气候的定义及其形成的原因。

老师可以使用气象或地理的图片、动画、实物等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

在此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发现共同点、差异点,并尝试形成自己的思考。

3.3 中国不同气候类型(40分钟)通过教材与互动,让学生了解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包括亚热带、温带、寒带等等,并分析各气候条件下不同的气象现象及其对地区影响。

3.4 影响气候的因素(20分钟)通过教材、媒体,让学生了解不同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包括地形、海洋洋流、经度纬度等等。

并且让学生在对不同因素有所了解后,可以尝试制作海报或简单调研报告,展现自己对于气候影响因素的探究。

3.5 总结(10分钟)回归到学习目标,让学生进行知识的整合与思考,总结气候对人文、社会、经济、物种等方面的影响。

并让学生就教学的过程给老师以反馈,帮助老师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四、作业1.调查当地气象变化情况,并记录下来;2.利用互联网、书籍等资源,调查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的气候状况,并尝试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3.在海报上展现自己学习气候的过程,并且尝试表现出气候对人类、动植物以及经济的影响。

五、教学师生互动方式老师通过分组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并且可以加入一些小组竞赛的环节,来让学生探索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六、教学方式本教案讲授时,既可以采用“直播+互动”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抖音短视频”、“小程序”、“线上战队PK”等互联网方式的教学方式。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 湘教版

气候(1)课题气候(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阅读等温线,概括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

知道0℃等温线的分布位置与地理意义。

2.知道我国温度带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

教学重点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

2.我国1月0°c等温线的分布。

3.绘制、阅读和分析有关地理图表。

教学难点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教学过程集体备课备课札记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学生喜爱的情景喜剧《家有儿女》中的角色来假设:寒假来临,刘星的妈妈准备带上刘星去北极村感受北方千里冰封的景象;夏东海准备带上夏雨、夏雪“下南海”到海南旅游。

一家人在讨论准备行李的时候犯愁了:听说两个地方的气温相差很大,于是想请同学们一起帮忙出谋划策:该如何准备去两地旅游的衣物呢?二、读图比较,认识规律:指导学生阅读分析“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图”(p31)。

学生读图、分析、讨论,同时思考问题。

1、看图例和气温数值,观察气温递变有什么规律?2、在图中找到0℃等温线,用彩笔描出来,此线穿过哪些地形区、河流?3、1月0℃等温线以北、以南的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以北<0℃,以南>0℃)4、在图中找出我国气温最低、最高的等温线在哪里?计算两地温差多少?(漠河:-32℃、海口:16℃,温差近50℃)(板书)冬季南北温差大[](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样大呢?(引导学生从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思考分析:纬度位置和冬季风的影响)那么,我国夏季的南北温差怎样?气温分布又有什么特点呢?三、小组互动、探究学习:组织学生读我国7月气温分布图,学生先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在小组交流。

1、我国7月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值是多少?(20℃以上)2、漠河、海口的平均气温值大约是多少?两地的温差是多少? (漠河:16℃,海口:28℃,温差12℃)3、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区是哪里?(新疆的吐鲁番。

)4、图中什么地形区平均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为什么?(青藏高原,地形地势的影响。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

2. 使学生掌握中国气候分区及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3. 培养学生分析地图和图表的能力,提高其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的气候特点、主要气候类型及气候分布规律。

难点: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气候分区。

三、教学方法1. 地图教学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地图,让学生了解中国气候的分布特点。

2. 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区的气候特点为例,引导学生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其合作精神和地理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2. 教学地图: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中国气候分区图。

3. 教学课件:中国气候特点及分布的PPT。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中国气候特点及分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气候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 介绍中国的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

2. 讲解中国的主要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气候、干旱气候等。

3. 分析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变,高原地区具有特殊气候特点。

4. 讲解气候分区:根据气候特点和分布规律,将中国划分为五个气候区。

3. 课堂练习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判断气候类型及气候区的分布。

教师及时进行讲解和解答。

4.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及气候分布规律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后作业制作一份关于中国气候特点和分布的手抄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教学内容第六章:中国气候分区及特点1. 讲解中国气候分区:根据气候特点和分布规律,将中国划分为五个气候区,分别为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高原气候区和干旱气候区。

2. 分析各气候区的气候特点: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高原气候区高寒特征明显,干旱气候区降水稀少。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及主要气候类型。

2. 使学生掌握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的气候特点2. 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3. 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中国的气候特点,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2. 难点:气候类型的判断,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 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气候特点和类型。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的气候特点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 教学内容讲解:a. 讲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等。

b. 介绍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如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c. 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3. 课堂互动:a. 提问学生关于气候类型和影响气候因素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b.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中国气候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我国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及影响气候因素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反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气象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气象知识和气象事业的发展。

2. 组织学生参观气象观测站,实地了解气象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过程。

3. 开展气象科普活动,提高学生的气象科学素养。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图文资料,归纳中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和降水量时空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成因。

同时,通过研究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分布图,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记住中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并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而难点则在于让学生归纳出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并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方法。

【教学安排】本节课共计5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给学生讲解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图文资料,归纳中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和降水量时空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通过研究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分布图,让学生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3.引导学生归纳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并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方法。

4.让学生分析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实践应用、总结质疑等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研究兴趣。

同时,需要注意学生的空间概念建立还不够完善,部分学生读图用图能力还比较差,需要教师给予点拨和引导。

1. 根据1月、7月等温线分布图,描述中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2. (1) 在中国温度带分布图中,说明温度带的划分依据,以及各温度带分布的地形区或省级行政区。

(2) 在温度带分布图中,说明各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和主要作物。

导入环节:先学环节:1. 生齐读目标,师强调重难点。

2. 出示自学指导,让学生阅读课本32-35页内容,图文结合完成以下题目:1. 描述中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2. (1) 说明温度带的划分依据,以及各温度带分布的地形区或省级行政区。

(2) 说明各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和主要作物。

3. 分析温度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强调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意识。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2节《中国的气候》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2节《中国的气候》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要了解全国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还要看我国的1月、7月平均气温图――等温线分布图。

初一我们学过世界气温分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等温线?什么是等温线分布图?根据所学过的知识,利用各点的气温值,绘两幅气温图(发给学生气温分布空白图)。

要求:①绘出等温线。

②观察图1、图2回答:若两图表示同一区域,等温线的疏密程度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学生绘图,然后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图1等温线排列比较密集,说明南北温差大;图2等温线排列比较稀疏,说明南北温差小。

〔启发引导〕根据上面的等温线知识,我们分析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看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指导读图〕首先看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要求观察:①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②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③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④找出0°C等温线,并在图上用彩笔描绘出来;观察0°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⑤比较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一看等温线疏密程度如何?这说明了什么?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指图总结〕(1)冬季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冬季南北温差大。

黑龙江最北部1月平均气温在-32°C一下,海南省1月平均气温在16°C以上,我国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2)1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板书〕一、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南北气温相差悬殊〔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么悬殊呢?〔出示投影片〕“冬至日的光照及昼夜“再读课本中“冬至日漠河、北京、广州三地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表。

〔组织讨论〕①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哪个半球?②这时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高还是低?为什么?③这时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个昼长?为什么?④这时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里获得的太阳光照多?〔结论〕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

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我国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阳光小角度斜射。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气候”教案

湘教版初中地理—“中国气候”教案

中国的天气教课目的:1、认识我国冬夏季气温的散布特色,初步学会剖析其形成原由2、认识我国温度带的区分和散布,及其余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学会阅读和剖析等温线图,温度带图等图标的能力教课重点:我国冬夏季气温散布规律及其形成原由和温度带区分教课难点:我国冬夏季气温差别的原由感情态度价值观:经过学习本节内容,理解天气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的亲密关系,培育爱惜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环境意识。

课时安排: 4 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天气复杂多样一、导入部分——快到国庆节了,大家都想出去玩吧,想去哪儿呢?。

想去的地方太多了。

对!应当多出去逛逛,俗语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在出门以前,我们得做好准备,我们不可以打无准备的仗,能否是 ?第一我们得悉道我们要去的地方冷不冷,下不下雨,要带多少衣服,那要得悉道这些,那就得学习我们今日的内容《中国的天气》。

请同学们把教材和地图册都准备好,先翻到教材的32 页。

(板书课题)二、新课教课天气复杂多样——1、回首知识:天气和天气说到天气,我就想起了天气,我看了看今日的天气预告,上边说,今日的天气是23—— 29度,中雨,明日是22—— 27 度,大雨。

那说明日气是短时间的大气运动状况,它只代表了短时间的天气状况,而天气是长时间的平均的天气状况,它拥有稳固性。

比方说我们广西的天气就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并且是常年都是这样。

过渡——问——2.天气的特色那说到中国的天气,大家能够在教材上看到中国天气的整体特色是什么?生答:。

(板书)师:复杂多样,这是我国天气的最主要的特色,那下边我们就来看看详细我国的天气是怎样的复杂。

第一我们知道影响天气的主要要素是:气平和降水。

此刻我们就先来学习惯温。

(板书)讲解——3、我国冬季气温散布特色及成因看第一幅图——大家请看课本内的《中国一月均匀气温图》,第一能够看到它是有不同的颜色和线条构成,察看图例,我们能够发现:这些不用的颜色挨次表示的是不同的温度范围,用暖色彩表示高温,用冷色彩表示低温,而在相邻颜色之间的界线用红色线条区分的则是等温线。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借助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及其主要气候特征。

技能与方法:1.通过资料,归纳我东部季风区雨带的推移规律。

2.通过材料分析,了解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中国的气候类型,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地域面积广大,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动植物种类十分丰富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深受旱涝灾害影响的国家。

教学重点1.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及其主要气候特征。

2.我东部季风区雨带的推移规律3.季风气候显著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教学难点1.描述我国气候的气候特征2.归纳我东部季风区雨带的推移规律学情分析通过以前地理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地理学习方法,初步养成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并且有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储备,但是本节内容对于初二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困难,特别是气候特征的准确描述,雨带的推移规律、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分析,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严密的逻辑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实践应用、总结质疑等活动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1.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2.教学内容:容分析(1)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主要特征①季风区与非季风区②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的描述③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2)季风气候显著带来的影响①东部季风区雨带的推移规律②夏季风盛行对我国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600多年前,明朝航海家郑和历经28年,7次远航,出访30多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目前已知最远到达东非、红海和美洲,堪称史无前例的航海之旅。

现代研究显示,郑和最大的宝船长148米,宽60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

那么在没有“发动机”的时代,这么大的船是如何远航的呢?同学们应该想到了,在科技落后的时代,大船远航主要借助了风的力量。

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5)读图2—27,找出我国划分的干湿地区和其分布地区?
(6)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是什么?主要植被类型是什么?你的家乡属于哪一类干湿地区?
(7)干湿地区的分界线与哪些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
2、小组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探究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三)学习任务三: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2.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对洋流分布规律的总结,引导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读图、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地区气候类型农产品
长江三角热带季风气候羊毛
内蒙古温带大陆性气候香蕉
海南岛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稻
2、小组交流:四人一小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为什么中国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等类型?
回答
为不同温度带选择适当熟制,识别水果产地
四)小组交流,总结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我国冬夏季气温的特点以及零度等温线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一组景观图片(黑龙江白雪皑皑的图片和海南岛春意盎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根据图片你能说出这些地区为何同在中国,同一季节景观会有这么大的区别?(两地气候不同)。那么我国有哪些气候类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教师点拨:
南北气温相差很大的原因,很多同学都以为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也是自我国北方,实际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我国夏季大多地区普遍高温,南北气温相差不大。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空气稀薄,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原创)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2节《中国的气候》精品教案

(原创)最新湘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第2章第2节《中国的气候》精品教案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南北气温的差异及我国主要温度带的分布。

2.通过理解我国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规律。

能够在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干湿地区,了解不同干湿地区自然景观的差异。

3.能够在图中指出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理解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1.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并能分析气温、降水特点。

2.会运用各种图表资料分析我国的气候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我国的气候资源,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 1.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2.我国气候的两大特点。

难点: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中国气候类型多样,同一时间,在各地所呈现的景观截然不同,让我们一起来揭开气候神秘的面纱吧!(出示海南省和黑龙江省同一时间的景观)为何我国南北方的气温差别如此之大呢?二、新课导入:(一)、气候复杂多样1、教师:我国东西跨经度大、南北跨纬度大,离海洋远近不一,内部具有复杂的地形,造就了气候的复杂多样性,问:气候的两大要素是什么?学生:气温和降水。

2、活动:①从图2-22中读出漠河、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海口的气温,由此可见,我国1月气温由南向北越来越_______,②漠河和海口气温相差约,说明我国冬季南北气温____________。

学生:低、44℃、差别很大3、阅读:中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的原因:我国南北跨纬度大,冬季,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白昼短,得到的太阳光热少。

同时,北方地区邻近冬季风的源地,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

而冬季风在翻越重重山岭到达南方时,风力大大减弱。

因此,黑龙江省北部冬季低温可达 -30~ -40 ℃,滴水成冰,大地白雪皑皑;而海南省冬季平均气温在20 ℃左右,气候暖热,到处绿树成荫。

教师: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漠河县的北极村,1月平均气温为-30.6℃。

湘教版八年级上地理课程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地理课程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案

教案:中国的气候【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32-P45。

主要包含“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多气象灾害”等内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分析其形成原因。

2.掌握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熟悉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三、核心素养1.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能够运用资料说明中国气温和降水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教材分析】本节课以气温和降水两个组成气候的基本要素为线索,重点介绍了其分布的特点与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气候特点进行了概况总结。

教材内容包括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等图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气候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介绍候鸟老人从东北飞往海南过冬的现象,引出气候对动植物迁徙的影响。

二、讲授新课第一部分:气温的分布和温度带1.展示中国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不同地区的气温差异及其原因。

2.讲解温度带的概念及其分布,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水果种植区域),让学生理解温度带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降水的分布特点1.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逐月分配图,引导学生分析降水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点。

2.讨论降水对农业生产、河流水量以及生态系统的影响,强调降水不均匀性带来的挑战。

三、巩固练习1.设计填空题和选择题,检测学生对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的理解情况。

例如:2.我国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相比之下,冬春季雨水要少些。

3.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四、归纳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中国的气候-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中国的气候-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中国的气候-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气候区划的主要特征和分布;2.理解气候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3.掌握气候特征与人类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的适应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气候区划的特征和分布。

难点:气候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

三、教学内容1.气候区划的基本概念气候是地球表面大气长期的气象状态,是指一个地区在长时间内的平均天气状况。

气候受纬度、海拔高度、地形、洋流、地球自转、太阳辐射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多种类型。

2.中国气候的特点中国气候区划分布不均衡,不仅有南北差异,而且有东西差异。

具体表现为:1.华北-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寒夏热,降水集中于夏季。

2.华南-中南地区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温夏热,雨季约在每年的5-9月。

3.西北-西南地区属于高原、盆地和山地气候区,呈现出多样性,但总体上夏季较短,冬季漫长。

3.气候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气候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类型的形成、发展、变化起着重要作用,同样,气候也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着深刻影响。

例如,气候条件适宜,可以促进农业、渔业等生产活动的发展;反之,气候恶劣,则会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

此外,人类的活动也会对气候环境产生相应的影响,例如大气污染等。

4.气候特征与人类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的适应关系不同的气候类型所适应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也是各自不同的。

人们要根据气候的特征,选择相应的生产方式,并在实际生产中采取相应的适应措施,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

例如在靠近赤道的地区,太阳辐射量大,温度高,作物生长周期短,需要采取多次播种等措施,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在西北地区,由于气温低、风力大,需要采取多种防护措施,以便保护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

四、教学方法1.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气象数据、地图等资料,调查研究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和适应措施。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上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材,主要介绍了中国气候的特点、类型及分布。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我国自然环境、生态系统有着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掌握我国气候的基本知识,培养其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气候的概念、特点有所了解。

但针对中国气候的类型、分布及影响因素,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我国气候的主要类型、特点及分布,学会分析气候影响因素,提高地理观察、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我国气候资源的认知,提高其环保意识,培养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气候的主要类型、特点及分布。

2.难点:气候影响因素的分析,气候资源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影响。

2.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候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3.图片展示法:运用图片、图表等媒体资源,直观展示我国气候特点,增强学生的地理观察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气候案例材料,如图片、视频等。

2.设计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PPT课件,展示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气候多样性,引导学生关注气候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呈现我国气候的主要类型、特点及分布。

让学生了解我国气候的多样性,培养其地理观察力。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不同气候类型,分析其影响因素。

如气候类型、特点、分布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气候教案目标知识和技能——了解我国冬夏气温的特点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带的划分和分布,及其它们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特征,并初步学会分析原因了解我国的主要的一些自然灾害,并初步学会分析形成原因学会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图,等降水路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年降水量分配柱状图,温度带图和干湿区图等图标的能力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及其老师的辅导下,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温度带和干湿带的划分通过阅读和分析各种类型的图,初步掌握看图的步骤和方法通过阅读材料和教师的分析,初步掌握分析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明白气候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的密切关系,培养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环境意识。

教案过程第一课时——气候复杂多样导入部分——快到国庆节了,大家都想出去玩吧,那我就想到了为咱们的出行设计路线,在我国的几大城市转一圈。

咱们先从重庆出发,到广东省的广州,到湖北的武汉,到首都北京再到黑龙江的哈尔滨,最后到新疆的乌鲁木齐,再回到重庆。

不过呢?在出门之前,咱们的做好准备,我们不能打无准备的仗,是不是?首先咱们得知道我们要去的地方冷不冷,下不下雨。

要带多少衣服,那要得知道这些,那就得了解中国的气候。

那就请同学们把教材和地图册都准备好,先翻到教材的28页。

1 / 18一部分·气温分布和温度带——气候和天气说道气候,我就想起了天气,我看了看今天的天气预报,上面说,今天的天气是18——21度,小雨微风,明天是18——20度,小雨微风,后天是18——21度,小雨微风。

那说明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运动状况,它只代表了最近几天的情况,而气候是长时间的平均的天气状况,比如说道重庆的气候就是:夏天高温多雨,冬天寒冷少雨,而且是常年都是如此。

过渡——问——那说到中国的气候,大家可以在教材上看到中国气候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解——复杂多样,这是我国气候的最主要的特征,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具体我国的气候是如何的复杂。

讲授——看第一幅图——大家把地图册翻到14页,第一副图是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首先可以看到它是有不同的颜色和线条组成,观察图例,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不用的颜色依次表示的是不同的温度范围,用暖色调表示高温,用冷色调表示低温,而在相邻颜色之间的界限则是等温线。

问——那什么是等温线。

解——等温线就是将温度相同的地方用曲线连接起来,所以在同一条等温线上面的地方的温度是相等的。

那刚才我提到国庆节的旅游路线,那大家用铅笔在地图册上把我们要经过的城市标注出来。

首先是广州,接着是武汉,接着是北京,再接着是哈尔滨,最后是乌鲁木齐。

那大家根据图例,找找一月份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地方。

2 / 18。

小结——1.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在一月份也就是我国的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黑龙江的北部,平均温度是在—32摄氏度以下,其中在最北部的漠河出现的极端低温可以达到—52.3摄氏度,漠河素有中国的“北极村”之称,由于寒冷,所以当地的居民的生活条件很艰苦,在漠河有只有一家人的村庄。

在那里可以看到美丽的北极光,张韶涵有一首歌叫做“欧若拉”就是描写的极光的景象。

在冬天,白昼的时间短,只有3个小时而已,而在夏季,白昼的时间可以个小时。

17达到而温度最高的地方出现在海南省,平均温度在16摄氏度以上。

所以海南人都很幸福,因为冬天都那么暖和。

那我们就可以很轻松的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在冬季最南端的温度最高,而越往北,也就是越往高纬地区,气温越来越低。

那我们通过简单的计算可以知道在一月份,我国的南北温差可以达到50度以上。

因此,我们就可以总结出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那就是: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大家可以在地图册旁边的空白处写上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南北气温相差很大,也就是温差大。

那我们要是在冬季的时候走这条路线的话,就会特别的麻烦。

你们想啊:要是在冬季,广州是13.3度,是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在早市上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鲜花。

可以只穿一件薄外套,是吧?沿途北上,到达武汉的时候是多少度?是3.0度,那我们就得加上一件厚厚的毛衣了。

那我们沿着武汉北上,会跨过一条等温线,这条等温线是多少摄氏度的等温线?是一月份的0摄氏度等温线,那大家用笔把这条等温线加粗。

大家找找0度等温线经过了那些区域,如果找不到,就看看教材上的图,是什么啊?自东向西经过了淮河,秦岭,四川盆地和横断山脉,最后到西藏的东南。

这是一月份的0度等温线,说明在这条界线以北,整个冬天都是雪茫茫的3 / 18 一片,而以南的地方则就不会存在这样的景象,所以咱们重庆就几乎没有过降雪,即使有,也只是很短的时间。

好了,越过了这条等温线,就是属于0摄氏度以下的范围了,到达北京是零下的4.6度,那我们就的穿上羽绒服了。

最后当我们到达哈尔滨的时候,已经是零下19.4了,那还得加衣服。

而如果按照原路返回了话,又得慢慢减衣服了,所以很麻烦。

2.那大家再仔细观察这幅图,尤其注意的是在我国的东部地区,各等温线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我们可以发现在一月份的各等温线在东部是大致与纬线平行的。

讲授——那刚才我们通过看图,总结出了我国冬季气温的特点是南北温差大,那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温差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也可以看看书上29页的阅读材料。

地点纬度(度)正午太阳高度角昼长时间(度)冬夏夏冬59.5813.453.297时16时55漠河分30分39.5426.4073.329时15时1分北京12分23.843.2589.4110时广州13时3543分分谁能在表格中这些数据中,找到一些规律?在表中可以看出,广州,北京和漠河这三个地方纬度是逐渐增大的,在冬季,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是越来越小,说道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如说这4 / 18里有一个人,那他看太阳的时候就有一个角度,而这个角度就是太阳高度角,正午太阳高度角就是中午12点时候的太阳高度角,这也是一天中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时候这里你们只需要知道要是正午太阳高度角小的话,得到的太阳的热量就越少,同时昼长的时间也越来越短。

因此总结出:在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的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就小,白昼的时间短,所以得到的太阳光热少。

而南方则相反,得到的光热多。

除了这一点以外,书上还介绍了由于冬季风是发源于北方的,所以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寒冷。

相反,南方由于有崇山峻岭的阻挡,影响不是很大。

这两方面就造成了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

过渡——在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距大,那在夏天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要是我们现在去哈尔滨的话,还能不能看到冰灯呢?好,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看第二幅图这时我们再来看看我国黑龙江北部和最南端海南南部的气温大概是多少?平均气温是16度,海南省南部七月的平均气温是28度。

相差不会超过12度。

这个时候,除了青藏高原,天山,大小兴安岭以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温度都在20度以上。

那同学们再找一下七月份气温最高和最低的地方?最高的气温出现在吐鲁番盆地,在夏季的最高温度可以达到47度,那我们的重庆跟他相比不过是小巫见大巫。

所以当地人在白天都很少出名门。

正是由于温度很高,所以蒸发强烈,水果所含的糖分很高,因此吐鲁番的葡萄和哈密瓜非常的出名,哪为什么吐鲁番的纬度不是最低,但是温度确实最高呢,主要是由于地形的原因,因此热量散发不出去。

其中比较著名的是火焰山,这座火焰山是因为西游记而出名,是真实存在的,它是由于地表的岩石是火红色的,同时加上当地的气候非常的干旱和高温,因此走进去的时候就有一股很强烈的热气,被称为是火焰山。

但是如果我们没有芭蕉扇的话,就不要去了。

那我们现在要是去的话,仍然可以吃到葡萄,哈密瓜等。

而最低的气温出现在青藏高原,这主要是由于地势太高的原因。

所以总结出:气候的差异不仅仅是由于纬度的差异,还有各种复杂地形的5 / 18影响。

那大家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原因导致在夏季全国普遍高温?看图表可以得知:在夏季,太阳直射的是北半球,虽然高温地方的太阳高度角较低,但是白昼时间增长,所以得到的太阳的热量不会太少。

温度带——过渡——有句话叫做是“万物生长靠太阳”,正是由于在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因此有利于全国各地都农作物的生产。

因为温度是影响农作物生产和发育的主要因素。

当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0度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为此可把》10度的持续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

得到的温度总和叫做积温。

积温反映了一个地方生长期内的温度高低和热量多少。

根据积温的多少,我国自北向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那看看我们要走的路线,看看从广州出发可以经过哪几个温度带?广州和武汉分布在亚热带,那亚热带以南是什么?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有热带雨林,生产橡胶,香蕉,芒果,还有大象。

广州省的雷州半岛,海南省和台湾省的南部属于热带。

武汉到北京的时候会经过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那看看这条分界线是否似曾相似?那它和我们刚才接触过的那条线比较接近啊?就是刚才我让大家用铅笔勾画划来的那一条,大致与1月份0度等温线相吻合,都经过了秦岭和淮河。

那越过了这条分界线,就到达了暖温带,北京属于暖温带。

那看看属于暖温带范围的地形主要有哪些?暖温带包括了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塔里木盆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以及辽宁省的南部属于暖温带。

大兴安岭的北部和两侧是寒温带,在寒温带和暖温带是东西延伸的,面积广阔的中温带地区,包括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等。

青藏高原则属于以高寒为特征的高原高寒区。

过渡——6 / 18同学们,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中国的温度带?是为了知道咱们出去吃什么?因为不同的农作物有不同的温度需求,所以在不同的温度带可以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那我们南方盛产稻M,所以我们以M饭为主食,那在其他地方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呢?咱们再来仔细地看一下?在热带是什么熟制?是一年三熟,种植水稻和热带植物,海南省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季节长,一年可以多熟,四季皆可耕种,特别适宜热带作物生长,可普遍种植橡胶;甘薯、甘蔗、花生及多种喜热作物可全年生长;各种热带果树冬季花果正常,若干种果树并可多花多熟。

广州和武汉是亚热带,一年两熟到三熟,是水稻,油菜和冬小麦。

所以在广州和武汉,仍然是吃M饭。

水果有香蕉、柑桔、葡萄、柚子、甘蔗,那我们的重庆是和广州一样同属于亚热带,因此我们这里可以种植柑橘,柑橘好吃而且产量高。

咱们重庆也是亚热带,是一年两熟。

重庆现在是要收获稻谷了,到了秋天就种小麦,所以我们是一年两熟。

到了北京,是属于暖温带,是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盛产冬小麦,玉M,谷子,甘薯。

暖温带的水果有苹果、梨、石榴、枣、山楂、西瓜、桃、葡萄、柿子等,山东是属于暖温带,山东烟台的苹果特别出名,特别好吃。

这主要还是因为当地有利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北京人就主要是以面食为主,到了北京还能吃到北京烤鸭和臭豆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