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钓寒江雪 古典 萧索 古朴 水墨画 ppt模板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PPT优质教学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PPT优质教学课件

拓展延伸:
描写手法 《湖心亭看雪》 白描
《江雪》
烘托
表达感情
清高自赏 淡淡愁绪 怀才不遇 的孤独感
课堂总结:
课文以清新淡雅之笔,记叙了作者晚上独往湖心亭看 雪的经过,描绘了一幅风韵绰约、气象雄浑的江南湖山 雪景图。突出了作者超凡脱俗、孤高自傲的文人情怀, 表达了淡淡的愁绪以及故国之思。
板书设计:
亭中人因意外惊喜才“拉余同饮”,“强饮三大白” 一个“强”字,传达出作者的兴致之高 。本来不会喝酒,但因这意外的相逢又不可不喝,而且连饮三大杯,双方真有点相见恨晚的感 觉,由此我们可以联想“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悦之情了。
②惆怅、感伤。 知己难觅,难求。为此古人曾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慨,而作者不经 意之间,却遇到了,但紧接着却又是无奈的分别并且难有后会之期。想及如此,怎能不令人惆 怅!
《湖心亭看雪》和《江雪》表现手法比较
《江雪》: 《湖心亭看雪》:
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背诵课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________。大雪三日,湖中 ________。是日更定矣,余___一小舟,___毳衣炉 火,_____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_____________。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___、湖心亭一___、与余舟一 ___,舟中人两三___而已。
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89年),字宗子, 又字石公,号陶庵,明山阴(今浙江 绍兴)人。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 擅长写景和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雅致, 文笔清新活泼、趣味盎然。
代表作:
文学名著《陶庵梦忆》《西 湖梦寻》《夜航船》《琅嬛文 集》《快园道古》等;
史学名著《石匮书》。
背景介绍:

九年级语文上册12湖心亭看雪课件(共31张幻灯片)

九年级语文上册12湖心亭看雪课件(共31张幻灯片)

1、文中哪些地方让你看出“相公痴”?
(1)“是日更定”——说明时间早。
(2)“十二月”“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 绝”——说明这是冬季最冷的时候,而且大雪 连下了三日,天就更冷了,西湖上什么声音都 消失了,一片寂静,没什么好看的,按理说, 应是躲在家里,围着火炉取暖,作者偏偏此时 去赏雪,可见他的“痴”。
比较阅读: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 用白描手法,景人相映;而《江雪》主要 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在表达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 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愁绪;《江雪》 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文言句式
判断句: 是金陵人(“是”表判断) 省略句: 见余,大喜曰(省略了主语“两人”)
课文朗读
自学梳理:
1、找出记叙的要素。
2、记叙看雪的背景、时间、天气有何 作用?
3、作者在湖上看到了怎样的雪景?
1.找出记叙的要素。
时间
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的 更定时分
地点
西湖湖心亭
人物
作者、两个金陵人(舟子、 小童)
大喜曰(副词,非常)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形容词,跟 “小”相对)
词类活用
1.大雪三日 (名词作动词,下雪) 2.拥毳衣炉火 (名词作动词,“带着火炉”) 3.客此 (名词作动词,“客居”)
检测——一词多义
上下一白 (副词,全)

长堤一痕 (数词,一)
湖中人鸟声俱绝 (消失)

佛印绝类弥勒 (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抒发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 闲情雅致。同时天涯遇知音的喜悦又化解了作者心中淡淡的愁绪 。

湖心亭看雪1课件

湖心亭看雪1课件
湖心亭看雪
张 岱


杨万里
梧叶新黄柿叶红, 更兼乌柏与丹枫。
只言山色秋萧索, 绣出西湖三四峰。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林升《题临安邸》
Hale Waihona Puke 湖心亭看雪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 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 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 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 似相公者!”

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这种写
作手法就是白描。
体味本文中所用的白描手法,试作仿写。

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 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中结 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
尾舟
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
叙事、抒情的关系的?
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 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找出本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说说
文中写景有什么特色。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科目一考试 / 2016年科目一模 拟考试题
科目二考试 2016年科目二考试技巧、 考试内容、考试视频
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
遥思 往事 , 忆即书 之 ,持向佛前,一一 忏 悔。——《陶庵梦忆· 序》

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实用课件)(52张PPT)

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实用课件)(52张PPT)

例①读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 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回答问题:诗中第一、二 句是如何概括出作者久客他乡的事实的?
例②读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 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回答问 题:宫女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来展现的?
答:“寥落”、“寂寞”渲染了古行宫凄凉 萧索的氛围;
人物形象
诗歌的形象 (意象)
景物形象
事物形象
(咏物诗中的物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 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鉴赏古代诗词的人物形象
学习目标:
1、明确诗歌人物形象分类。 2、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3、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 并规范组织答案。
分类别,明特征。
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 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 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 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 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宰相巍巍坐庙堂,说着经量,便要经量。那个 臣僚上一章,头说经量,尾说经量。
轻狂太守在吾邦,闻说经量,星夜经量。山东 河北久抛荒,好去经量,胡不经量?
考试说明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 作者的观点态度。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 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 情的艺术形象。
形象。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水墨画课件ppt

水墨画课件ppt
张大千等。
现代水墨画作品
总结词
实验性、抽象化、个性化强烈
详细描述
现代水墨画作品在表现手法和主题上更加实验性和抽 象化,艺术家们通过独特的笔墨语言,表达个人情感 和观念。代表画家包括徐冰、谷文达等。
学生水墨画作品
要点一
总结词
纯真、朴实、充满活力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学生水墨画作品通常表现出纯真朴实的风格,充满活力和 创意。虽然技巧可能不够成熟,但作品中往往流露出对传 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创新的探索。
根据尺寸、材质和用 途,毛笔可分为不同 的类型。
宣纸
宣纸是一种中国传统的纸张,适 用于水墨画创作。
宣纸具有吸水性好、质地柔软、 纹理清晰等特点。
根据尺寸和纹理,宣纸可分为不 同类型,如生宣、熟宣和半熟宣

墨汁和砚台
墨汁是水墨画中必不可少的黑 色颜料。
砚台是一种用于研磨墨汁的工 具,好的砚台可以提高墨汁的 质量。
创作步骤与技巧
3. 用笔
选择合适的毛笔和宣纸,运用正锋、侧锋、逆锋 等笔法进行绘画。
4. 用墨
掌握墨色的浓淡干湿,表现画面层次感和意境。
5. 渲染
运用水与墨的相互渗透,表现出物象的光影和质 感。
创作步骤与技巧
创作技巧 1. 善于观察:观察自然景观和生活中的细节,寻找灵感和素材。
2. 注重构图:合理安排画面布局和物象分布,突出主题和意境。
层次构图
通过远近、大小、虚实等 手法,营造出画面的深度 和空间感。
线条与笔触
线条
使用各种线条,如直线、曲线、 虚线等,来表现物体的轮廓、纹 理和动态。
笔触
通过不同的笔触,如干笔、湿笔 、侧锋、中锋等,表现物体的质 感、纹理和情感。

沁园春长沙-PPT

沁园春长沙-PPT

“独立”表现了主 人公卓然而立的形 象
朗读上阕第二层,回答下列问题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1、“看”字领起哪几句?
2、这几句描写湘江景色,层次分明,动静 相宜,试简要分析 3、面对如此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问题? 在文中找出。 反映了诗人什么情感?
广阔无垠的大地啊,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主人 呢?
——想到了祖国的命运与革命的未来。提出了 谁是大地的主宰的问题: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这表明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 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上阕总结:
上阕即景抒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绚 丽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从而 产生联想,并抒发情怀,提出苍茫大地 谁来主宰的问题,引出下文的回忆。
百舸争流 (江中)
仰视 俯瞰 鹰击长空 (天空) 鱼翔浅底 (水底) 战 斗 风 貌
动 景
景 中 寓 情 情 中 显 志
峥嵘岁月图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英姿勃勃 才华横溢)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意气风发 斗志昂扬)
答 同 学 少 年 !
——
中流击水图
中流击水(搏击风浪 急流勇进)英 雄 气 浪遏飞舟(不怕艰险 坚持到底) 概
1、下片中与“挥手从兹去”相照应的是那一句? 2、“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一 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3、这首词是作者告别妻子时所作,为何题目不写“别 妻”,却用了“别友”呢?
1、下片中与“挥手从兹去”相照应的是那一句?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
鉴赏诗词思路:
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时代、写作背景 把握技巧: 流畅诵读→理解文意→ 捕捉意象→

《湖心亭看雪》(共65张PPT)

《湖心亭看雪》(共65张PPT)
天涯遇知音。
合作探究
“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 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 感情?
一个“强”字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 爽心情;一个“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 情。
合作探究
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 场面,多余吗?为什么?
不多余。这是辟出另一境界,让人 有一种喜逢知己的感觉。属侧面烘托, 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
合作探究
面对西湖雪景,张岱为什么会产生“人 寄天地间,何等渺小”的感慨?
张岱祖上世代为官,少为富家公子,极爱繁 华。明王朝灭亡,张岱拒绝臣服清王朝,立誓不 仕,举家逃往嵊县西白山中,从此张岱从富家公 子骤然沦为山村野夫,生活十分艰难。他著《陶 庵梦忆》、《西湖梦寻》,梦故国,梦故园,梦 故人,梦故事,痴情说梦……以梦忆为解脱,将 家国之叹、故园之思、人生之悲寄予梦忆之中, 故国在张岱的生命意识里,是永远的痛。
都 消失 这 初更以后 撑(船)
湖中人鸟声俱 绝。 是 日更定, 余挐一
裹、围
小舟,拥
细毛皮衣
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 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 天晚上初更时,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 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疏通文意
冰花
对故国的思念,是作者情感孤傲、超凡脱 俗的性格形成的原因。
合作探究
他对故国的这份痴情,在前文也有暗示, 谁能找出来?
“崇祯”——使用明代的纪年,在作者 心中,明朝始终是没有灭亡的。
合作探究
张岱雪夜独往湖心亭看雪的举动,不同 的人有不同行的评价,我们看有哪些人 对他的评价?
舟子、金陵人。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张岱来这里追忆前尘往事,追忆故国的繁华 与美丽;释放自己于自然之中,寻找感情寄托, 掩埋一切悲哀;把自己消融在这雪的世界里,享 受着这份独处;追寻心灵的皈依,现实世界他无 力扭转,只有将这份故国之情亡国之痛排解在天 地苍茫之中。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件12 湖心亭看雪 PPT(附教案、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件12  湖心亭看雪    PPT(附教案、说课稿)

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 因意外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惊喜,短暂 的相遇都很畅快,随之而来的分别不 免伤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让他 释然。情绪的变化一波三折,但是都 与“看雪”有关,是“看雪”行动的 延伸。由从景的角度写景转变为从人 的角度写景,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 来。人的参与,给有可能显得冷寂、 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而人与景的 融合,正是本文的特色。
点此下载
感谢 倾听
学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许多蜜。
教师:文小语
2020年10月9日星期五
到亭上,有 两人铺毡对坐, 一童子烧酒炉正 沸。见余大喜, 曰:“湖中焉得 更有此人?”拉 余同饮。余强饮 三大白而别。问 其姓氏,是金陵 人,客此。
来到湖心亭,竟然 看见还有两位游客,铺 着毡席,相对而坐。一 个小仆正在煮酒 ,炉 火正旺,水也正沸。见 到我,他们喜出望外, 说:“这个时候,在湖 上怎么会碰到像你这样 的人!”随即拉我共饮。 我很高兴,硬喝下三大 杯而后告别。打听他们 的姓名,他们说是金陵 人,现客居这里。
白描用于写人,只需几笔就可 勾勒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 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 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 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 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白描手法写人范例:
“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 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 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 的圆规。”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秋山
望海潮
杨万里
柳永
梧叶新黄柿叶红,更兼乌桕 与丹枫。 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 三四峰。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 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 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 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 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知识点复习传统文化之二十四节气(31张)PPT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知识点复习传统文化之二十四节气(31张)PPT课件
秋分
秋分这一天同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 道,昼夜几乎相等。
寒露
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北方 广大地区已从深秋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霜降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 的过渡。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 骤降、昼夜温差大。俗话讲“霜降杀百草”,霜 降过后,植物渐渐失去生机,大地一片萧索。
二十四节气 —传统文化之一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 天文、气象进行长期观察、研究的产物, 其背后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 和历史积淀。古人通过它能够直观、清 楚地了解一年中季节气候的变化规律, 以此掌握农时,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它 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 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 化观念。
谷雨
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在谷雨时 节雨水会增多,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 长。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 谷雨就是“雨生百谷”。
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雨生百 谷,反映了“谷雨”的农业气候意义,此时 降水明显增加,雨水促使谷类作物生长发育。
立夏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 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 的正式开始。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芒种后积雨骤冷三绝
范成大
梅霖倾泻九河翻, 百渎交流海面宽。 良苦吴农田下湿, 年年披絮插秧寒。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江雪
——《明史·历一》
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 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 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 春季。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件

欣赏“痴景”
6、这段写景文字运用了白描手法。什么 是白描呢?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 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 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 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 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 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 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 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 现,生动形象。
疏通文意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 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 哪能。 更: 还。 此: 这样。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 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 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 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 高兴地说:“在湖中怎 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 闲情雅趣)的人呢!”
欣赏“痴景”
3、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描写很有特 点,试做具体分析。
这几句描写,抓住了景物在大雪覆盖中留下的 “影子”的特点,妙用“痕”“点”“芥”“粒” 等量词(有的不是量词,如“痕”“芥”甚至可 以说是临时借用的),把长堤、湖心亭、作者身 处之舟、包括作者在内的舟中人用白描的手法按 照由远而近、由大到小的次序勾勒出来,如同一 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评述:朱自清仅用“攀”、“缩”、“微倾”这三 个极凝练的动词逼真形象地写出父亲攀爬月台时的 努力,真实地再现父亲的背影,我们的眼前似乎就 出现了那令人终生难忘的感人背影,父亲攀爬月台 的背影将永远定格在读者心中。没有一处过多的形 容、修饰、陪衬之类的语言,只是白描,只是写实, 乍读很平淡,甚至有些拙讷,细细品味,却情真意 浓,蕴藏着一股深情。这就是白描的力量。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精品课件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精品课件
既展示了冰天雪地、万里愁云的景象, 又自然引出下文送别的场面,由咏雪过渡到 送别。
承上启下
“瀚海阑干百丈冰”: 夸张,地上冰雪覆盖的景象,极言奇寒。
“愁云惨淡万里凝”: 夸张,描写天上万里愁云的景象。
“愁”“惨”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为饯 别场面酝酿了气氛。
总结概括胡天雪的特点和诗人的情感。 雪的特点:雪来得早,雪来得急骤,雪下得 大,雪景雄奇壮阔,雪后特别寒冷。
情感:喜爱、赞美的感情,昂扬乐观的精神。
朗读送别部分,说说诗人是怎样表达依 依惜别之情的。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设宴饯别,简略而有情味。诗人在中军 营里摆下了饯别的酒筵,演奏的是胡琴、琵 琶和羌笛等乐器。这就点明了饯行地点、饯 行原因、饯行的情形。
为何没有写音乐,只写了三种乐器名称?
(1)连举三种乐器,表明乐器之多, 乐曲之异,写出了场面的热烈,表现了主客 间的深厚友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 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 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分析咏雪、送别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在边地奇异雄伟的风 光和大风雪的背景下,送 别带上了雄浑悲壮的色彩。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大雪为送别设置背景,渲 染气氛。
“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 生动地表现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
“将军”“都护”尚且如此,一般士兵就可 想而知了。
“狐裘”“锦衾”“角弓”“铁衣” 人的感受、侧面描写
诗人写奇寒,既表现了大雪的威力,突 出戍边战士的艰苦生活,同时也从侧面表现 了他们的战斗意志和豪迈气概。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马远《寒江独钓图》-宋代马远传世山水人物名画高清大图赏析

马远《寒江独钓图》-宋代马远传世山水人物名画高清大图赏析

马远《寒江独钓图》-宋代马远传世山水人物名画高清大图赏析作品名称:寒江独钓图作者名称:马远创作时间:南宋作品规格:纵26.7厘米,横50.6厘米作品材质:绢本水墨收藏现状: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图片规格:4000x2556像素资源大小:1.66MB《寒江独钓图》,宋代,马远,绢本水墨,纵26.7厘米,横50.6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点击下载:马远《寒江独钓图》4000x2556像素高清大图】马远所绘的《寒江独钓图》以严谨的铁线描,画一叶扁舟,上有一位老翁俯身垂钓,船旁以淡墨寥寥数笔勾出水纹,四周都是空白。

画家画得很少,但画面并不空。

反而令人觉得江水浩渺,寒气逼人。

而且还觉得空白之处有一种语言难以表述的意趣,是空疏寂静,还是萧条淡泊,真令人思之不尽。

这种诗—般耐人寻味的境界,是画家的心灵与自然结合的产物,在艺术上则是利用虚实结合而产生的结果。

马远《寒江独钓图》局部高清大图《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在船只上独坐垂钓的渔翁,他身体略前倾,全神贯注,或许此时正有鱼儿咬钩?由于钓者坐在船的一端,故尔船尾微微上翘。

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

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更突现出一个“独”字,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余地。

这真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幅画取唐人诗意--“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画清冷静寂的湖面上,停一小舟,一位蓑笠翁正独自垂钓,对岸山势险峻,天空阴沉,将雪山反衬得更为鲜明。

近处挺劲的青松被积雪覆盖,迎风傲立,枯树低枝,颇具生机。

在艺术表现上,这幅画取平远布局,构图有宋人笔意。

画面上的色调单纯,点以赭石、花青,与墨色相间。

一派寒气,使作品凝重而又生气,充满了静寂、萧寒的气氛。

在中国画中何谓虚实?一般说,“实”指绘画中有笔墨处。

虚与实相对,无笔墨处即为“虚”。

《江雪》柳宗元PPT课件

《江雪》柳宗元PPT课件

学生自主创作尝试
创作背景介绍
简要介绍柳宗元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创作心境。
创作主题探讨
鼓励学生围绕“孤独”、“坚韧”等主题,尝试创作自己的诗句或画作,表达 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课堂总结与回顾
知识点回顾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包括诗歌的背景、意境、 艺术手法等。
学生表现评价
对学生的朗读、背诵和创 作表现进行评价,肯定优 点,指出不足,提出改进 建议。
情感表达深度
孤独与坚韧的情感交织
诗人在表达孤独感的同时,也表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情感交织使得诗歌的情感 表达更加深厚和丰富。
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通过对寒江雪景的描绘和对孤独感的表达,诗人传达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 生命意义的探寻。
诗歌的普遍意义
柳宗元的《江雪》不仅表达了个人情感,也揭示了人类普遍面临的孤独、坚韧等情感问题 ,使得诗歌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和价值。
课堂延伸拓展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 的诗歌鉴赏方法应用于其 他诗歌作品,培养学生的 迁移能力和审美情趣。
THANKS
感谢观看
诗歌风格与特点
《江雪》体现了柳宗元诗歌的独特风 格: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表达了自己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 神品质。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等, 营造出一种荒凉、孤寂的氛围。
02
诗歌内容解析
原文朗读与注释
原文朗读
播放《江雪》的朗诵音频,引导 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 奏。
注释
对诗歌中的生字、难字进行注音 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大意 。
逐句解读与赏析

中国唐宋元明清古山水画PPT素材

中国唐宋元明清古山水画PPT素材

夏圭是钱
塘(今杭州)人。南宋宁宗朝画院
待诏,赐金带。他善用秃笔带水作
大斧劈皴,称为“拖泥带水皴”。
夏圭的画与马远风格基本相似,文
征明评为夏画“趣胜”马画“意
深”,但他们都是水墨苍劲一路,
画史上并称为“马、夏”。
元代绘画:业余画家的文人复古潮
?
十三世纪晚期,蒙古人推翻了南宋政权,元朝成立。在政局变革,社会动
? 李成被誉为中国最伟大的山水画家 之一,很多评论家认为,中国山水 画之所以能取得卓越成就,和李成 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因为,从范宽 到郭熙,他们都认为李成是自己的 老师。
? 和范宽的“高远”不同,李成的作 品属于中国画中的“平远”。这幅 相传是李成作品的《晴峦萧寺》, 也体现了宋初山水的另一种北方风 貌:山峦静穆,枯树凸立在稀岚里。 黑树干清晰地矗立在前景,向后退 去时,则浅充分体现了山水实景与 画家内心秩序再现之间的关系。淡 成影而消失,成就了一种新的庄严 气氛。
境。
? 这幅画中,我们能看到五代名家董源的影子,事实上,赵孟頫正是依照着古风进行着画面构图。对于这幅画,旅美 学者李铸晋特地写了一本书,详细介绍赵孟頫的生平与画艺。
?
在书中,他这样写道:“为要强调这种统一调和的气氛,井然有序的排列、分段的间隔、景物的形状大小不一
等等,全是画者企图把自然现像凑合到心中景象的种种方法。就这方面看,最明显的地方就在他处理景物的比例。
荡的局面下,画家的身份也发生了很多改变。比如在宋朝,几乎所有的画家
都是职业画家,为宫廷服务,或者卖画为生,但到了元代,汉人难有当官的
机会,而且很多知识分子不愿意接受蒙古人召举,忍着生活贫困,和朋友吟
诗赋词,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精神圈子,不少绘画中都可以见到他们隐喻故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诗词曲五首》优质课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诗词曲五首》优质课件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大雪为送别设置背景,渲
染气氛。
写法探究
1.扣“奇”写“雪”,以“雪”衬“别”。 (1)雪随风至;
(2)“八月即飞雪”;
(3)以花喻雪;
(4)侧面烘托大雪的寒威:从生活细处落
墨,通过人的感受,边塞将士的苦寒生活写
天气的奇寒;红旗僵硬地低垂着不能飘动这 一细节描写,也从侧面烘托了大雪的寒威。
【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南 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
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
称“岑嘉州”。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
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
【代表作】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
写作背景
天宝十三载这次是岑参第二次出塞, 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
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
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
充,说的是一件事。
“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 生动地表现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 “将军”“都护”尚且如此,一般士兵就可
想而知了。
“狐裘”“锦衾”“角弓”“铁衣” 人的感受、侧面描写 诗人写奇寒,既表现了大雪的威力,突 出戍边战士的艰苦生活,同时也从侧面表现 了他们的战斗意志和豪迈气概。
你知道具有相同意境的诗句吗?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 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 在一起,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分析咏雪、送别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在边地奇异雄伟的风
光和大风雪的背景下,送
别带上了雄浑悲壮的色彩。

九年级语文下册 词二首沁园春长沙 课件

九年级语文下册 词二首沁园春长沙 课件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 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思恨缕。要似昆仑 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环宇。重比翼,和云翥。 【注】这首词是毛泽东1923年告别杨开慧时所作。
1、下片中与“挥手从兹去”相照应的是那一句? 2、“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一
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3、这首词是作者告别妻子时所作,为何题目不写“别
《卜算子 咏梅》《忆秦娥 娄山关》等。
• 三、 夯实基础 整体感知
• 4、全词主要内容: 上片:湘江秋色----国家命运----谁主沉浮? 下片:同学少年----我辈才俊----浪遏飞舟!
四、赏析上片
1、开头三句有何作用?写出了一幅 怎样的画面?
“独立寒秋图” (1)交代了时间——寒秋
这几句形象的概括了当时青年一代雄姿英 发的风貌与气概,评论国家大事,把权贵 视为粪土,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 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
表明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肩 负国家兴旺,充满主宰国家命 运的壮志豪情。
少年才俊图
中流击水图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3、末三句描绘的是一副怎样的画 面?有何作用?赏析这几句话。
“竞”写出了万物奋发自强,蓬勃发展的生机; “都”显示了一种状态,体现不出竞争性。
6、面对如此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问题?在文中 找出。 反映了诗人什么情感?
广阔无垠的大地啊,谁才是主宰你兴衰命运的主人呢?
——想到了祖国的命运与革命的未来。提出了谁 是大地的主宰的问题: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这表明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 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
“秋江壮景图”
3、这几句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
• 赏析:“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一句,诗人不着眼于一草一 木,而是选择有大气象的“山”“林”两个意象。“山”着 一数词“万”,写出了群山起伏、远近高低错叠的景象;着 “红”色,又加程度副词“遍”字,描摹出了一个群山赤红 似火,蒸腾热烈的意境。万木为林,以“层”限制,写出了 树木随山势起伏而远近上下的形态;“染”字写出了霜叶经霜 变红的均匀鲜艳,副词“尽”字,表示了远远近近、里里外 外的普遍程度。山林一体,境界阔大,让人游目骋怀。 “漫 江碧透,百舸争流”,诗人由远望转为俯视,选择了江水和 航船两个意象。“漫”,字意为满,不是掬趣一朵浪花一轮 涟满,而是放眼湘江整体;着色碧绿,用副词“透”,突出深 浅远近江水碧绿澄明的光与色。写“舸”用数词“百”,用 动词“争”,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表 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独钓寒江雪全文及背景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独钓寒江雪全文及背景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独钓寒江雪全文及背景作品原文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写作背景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

由于保守势力与宦官的联合反攻,致使革新失败。

因此,柳宗元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

他在任所名为司马,实际上是毫无实权而受地方官员监视的“罪犯”。

官署里没有他的住处,不得不在和尚庙——龙兴寺的西厢里安身。

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令人传颂的名诗。

写作手法艺术表现上,除虚实相生、动静相成外,该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用仄韵。

五绝是绝句中最玲珑剔透的小品,用仄韵是罕见的,也最难写出神韵,因为仄韵字,容易造成逼仄压抑的心理反应,不利于诗境的开拓。

而此诗却用仄韵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绝”“灭”“雪”因为逼仄造成的冷峻刻削之感,正好与雪境的氛围相合,体现出柳诗峭拔的骨力与清冷色调紧相揉合的特色,比较典型地代表了柳诗的基本风格。

这首诗的结构安排至为精巧。

诗题是“江雪”。

但是作者入笔并不点题,他先写千山万径之静谧凄寂。

栖鸟不飞,行人绝迹。

然后笔锋一转,推出正在孤舟之中垂纶而钓的蓑翁形象。

一直到结尾才著“寒江雪”三字,正面破题。

读至结处,倒头再读全篇。

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油然生出。

作者简介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

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芮城、运城一带),柳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

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其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文学作品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代表作有《黔之驴》、《捕蛇者说》、《永州八记》及绝句《江雪》等。

沁园春长沙_PPT讲解

沁园春长沙_PPT讲解

引申讨论
• 在深秋季节里,作品为什么没有充满萧杀、伤感的情调, 而是如此的色彩绚丽,生机勃勃?
这与一个人的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 关。作者不是普通的一介书生,而是叱咤风云 的一代伟人,是胸怀大志的杰出政治家,他有 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又博大的胸 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 性格,所以他的诗歌充满豪情壮志。(知人论 世)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设 问,巧妙地对“谁主沉浮”的问题 作了回答,这样,上下两阙浑然一 体,天衣无缝。
运用了象征手法,大胆的夸张和 神奇的想象表达了作者立誓振兴中 华的壮志豪情,表现了作者的英雄 气概,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六、整篇的结构统一
•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 诗中的作用?
静景 (色)
击 仰视 翔 俯视 动景
勃色 勃彩 充绚 满丽 活, 力生

写景技巧:(如何写景)
1 动静结合 2 远近结合,俯仰结合3 色彩绚丽,对 比鲜明
3、面对如此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问题?在文中找出。 反映了诗人什么情感?
广阔无垠的大地啊,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主人呢?
——想到了祖国的命运与革命的未来。提出了谁是大地的 主宰的问题: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1、下片中与“挥手从兹去”相照应的是那一句? 2、“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