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考点: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考试:“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教师资格证考试:“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教师资格证考试:“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中小学教师资格科目一综合素质考试中,职业理念一章涉及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这一章的的题型有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是需要大家着重识记的一章。

现就“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进行备考指导。

一、知识链接“以人为本”学生观内涵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应充满信心。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

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正在成长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

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的个别差异,克服按照统一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学生,追求安全趋同,整齐划一的弊病,根据学生各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因材施教。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和成人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明显不同。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不能把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的思想之上,要客观的看待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把学生当成不依自己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学生在教育系统中既享有一定的法律权利并承担着一定的法律责任,学校和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

【教师资格考试资料】“以人为本”的学生观_中公教育网

【教师资格考试资料】“以人为本”的学生观_中公教育网

【考情洞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属于常考知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都会涉及到,所以在备考时一定要牢牢掌握。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生观的内容。

【什么是“学生观”】学生观概述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性质、地位、特征和具体实践活动的基本看法与认识。

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支配着教育者的行为,决定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或师生关系)。

我们知道教育者的教育活动是在一定的思想认识基础之上展开的,而这种思想认识的核心就是学生观。

科学合理的学生观有助于建立和谐的良性师生关系,有助于高效的开展教学实践,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学生观”有什么】“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以人为本学生观的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它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

“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等等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因此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这种协调性,是具有生理缺陷的儿童发展的重要保障,它使这些儿童不全于因某种生理机能的缺陷而严重地阻碍其整体发展水平的实现。

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教资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教资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教资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对于每个国家来说都至关重要。

在教育中,学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为他们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教育的受益者。

所以,教育应该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意味着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利益。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背景、兴趣和潜能。

因此,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个性和学习风格,以便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支持。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教育中得到真正的发展和进步。

以学生为本意味着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不仅需要获得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体魄和积极的心理素质。

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才能和潜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教育还应该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保护学生的权益和安全。

以学生为本也意味着教育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更好地投入其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教育应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启发者,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学生为本还意味着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反馈。

教育不应该是教师的一厢情愿,而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

学生应该参与到教育的决策和管理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教育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选择权,让他们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

教育应该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应该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利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以及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反馈。

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和支持。

教育是为了学生,学生是教育的未来,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将引领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资科一综合素质-学生观

教资科一综合素质-学生观

综合素质——职业理念之学生观一、“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两独一发)(一)学生是发展的人(动态变化)1.学生是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等规律。

教育启示: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开展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1.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坚信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成长,是有培养前途的,是可以成功的,对教育好每一个学生都应充满信心。

教育启示:教师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对教育好每个学生都应充满信心,不能因为学生当下的表现不好而否定学生未来的发展。

1.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

教育启示: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理解学生所犯的错误,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二)学生的独特的人(不同)1.学生是完整的人。

(与机器不同)学生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是有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

教育启示: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

1.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与别人不同)学生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各不相同、各有侧重。

教育启示: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克服按照统一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学生,根据学生各个方面的情况因材施教。

1.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差异。

(与成人不同)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着明显的不同。

教育启示:教师要做到换位思考,不能用自己的视角和观念思考和评价学生的想法和行为。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独立)1.学生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思想方面)不是教师想让学生怎么样,学生就会怎么样。

教育启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不能把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的思想之上,因势利导地施加教育。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习方面)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教育启示:教师要树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资格(统考)-中学综合素质 考点归纳5-第一章 学生观(二)

教师资格(统考)-中学综合素质 考点归纳5-第一章 学生观(二)

第一章学生观(二)第二节学生观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一)学生观的概念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支配着教育行为,决定着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式。

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积极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正在成长着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

(二)学生的本质特征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1)学生是以系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①教学任务决定了学生需要掌握人类文明的精华②学生学习时间有限,不可能凡事都经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

③系统学习间接经验,可以缩短个体不成熟期,使其今后发展更顺利。

(2)学生是有主体性的人(3)学生具有明显的发展性(4)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三)“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活动中的“以人为本”,即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

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1)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2)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3)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四)“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不以教师的个人意志去支配学生,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需要树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并非简单的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经过自己的考量之后做出的判断。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不能把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的思想之上。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学生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独立的主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学习的自主需求和动力,拥有享受相关需求的权利。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学生观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点-学生观

一、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口诀:两独一发】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以人为本学生观的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表现:教师能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施教。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表现:教师能用发展眼光看待、相信学生。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表现:教师能实施容错教育、正确引导学生、关注学生发展过程。

2.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表现:教师能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表现:教师能了解和尊重学生个性、发现闪光点、因材施教。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表现:教师能换位思考、耐心倾听。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表现:教师能教师指挥学生,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尊重意见。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表现:教师能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参与活动。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体表现:教师能认识责任、不侵犯学生权利。

二、育人为本”的儿童观1.儿童是独特的人2.儿童是发展中的人3.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人4.儿童是权利的主体考题再现1.在被问到对于班级学生的印象时,吴老师说:“我们班的同学都很有才能,上课时不爱举手回答问题的小红会跳舞,数学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小明会弹钢琴…….”吴老师的说法表明他认识到学生是( )。

A.学生是发展的人B.学生是独特的人C.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D.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观。

题干中吴老师能够发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发现学生的特长和闪光点,这践行了学生观中的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表明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认识到每位学生的个性是不相同的,各有长处、各有特点。

故本题选择B选项。

2.面对成绩不好的学生,有老师认为“朽木不可雕”、无可救药,这违反了( )。

教资考试高频考点之学生观

教资考试高频考点之学生观

教资考试高频考点之学生观在中小学教师资格科目一综合素质考试中,职业理念一章涉及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这一章的的题型有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是需要重点备考与记忆的一章。

现就“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进行备考指导。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我们可以总结为“两独一发”。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包括:1、学生是发展的人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应充满信心。

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的小错误,将学生完全否定,要看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潜力,要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发展。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

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正在成长的人。

学生是不是能生活的很有趣味,是不是能学的很好,是不是能健康成长;是不是幸福快乐,都和他们所在学校和所遇到的教师有极大的关系。

2、学生是独特的人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

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

天津中公教育·中公天津教师考试网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就必须反对那种割裂人的完整性的做法,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的个别差异,克服按照统一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学生,追求安全趋同,整齐划一的弊病,根据学生各个方面的情况进行因材施教。

这就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和成人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明显不同。

202X中学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学生观.doc

202X中学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学生观.doc

202X中学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学生观我精心为您整理并发布“202X中学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学生观”更多资讯敬栏目哦!202X中学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学生观(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概述1.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概念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丽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

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内涵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主要源于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理想,是未来社会的价值目标,也是实现人的发展的最高理想境界。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人的劳动活动、劳动能力、社会关系、自由个性和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

(1)人的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类的特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性活动;正是在劳动中人类的存在才得以体现,人的本质才得以反映,人才成其为人。

人通过劳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本身,在劳动的发展中获得自身的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人类在劳动中产生,人类因劳动的异化而异化,因劳动的解放而解放,因劳动的发展而发展。

由此可知,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人的劳动形式的丰富和多样其实质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多维展现或生命活动外化范围和程度的扩大、提高。

它反映和揭示了人的本质的全面的提升,以及人对自身本质的全面的占有。

(2)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和社会关系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全面地拓展、张扬、提升人的一切能力,如人的体力、智力、自然力、道德力、现实能力和内在潜力等。

因此.能力的发展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

人的能力既包括体力,又包括智力;既包括从事物质生产的能力,又包括从事精神生产的能力;既包括社会交往的能力,又包括道德修养的能力和审美能力等。

劳动“更加需要才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

【教师资格考试】“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教师资格考试】“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教师资格考试】“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观是当前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综合素质科目考试的必考内容。

尤其是“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更是高频考点,也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更是大家以后为人师者所应该践行的教育理念。

下面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大家在即将到来的教师资格证考试中一举通过。

一、“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与教育内涵1.“以人为本”是“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进步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的教育战略思想把人置于教育发展的起点和目标上,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确立了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以人为本”的内涵(1)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教育活动中的“以人为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活动中的“以人为本”,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①教育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是学生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外界把教育强加给学生。

教育者的作用则是引导学生成长。

②教育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教师资格证考试 综合素质 学生观

教师资格证考试   综合素质 学生观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
学生观
1、学生观
○1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就是人的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对社会关系的控制程度的发展。

在人与自然、社会的统一上表现为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就是在人的各种素质综合作用的基础上人的个性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指单个人的发展,而是指全社会的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发展不仅应当是全面的,而且应当是自由的。

在整个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一、重视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重视课堂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资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教资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教资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教育工作者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兴趣、能力、学习风格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对于喜欢艺术的学生,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一些艺术元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喜欢运动的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增加一些体育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只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智育、德育、体育和美育等方面。

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品德、健康和审美能力。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授道德故事、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可以通过开展体育课、组织体育比赛等方式,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绘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只有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素质的人才。

教育工作者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使他们在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以教资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只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他们的需求和发展,才能够实现教育的真正目标,使学生在教育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事业,教育工作者应该时刻保持教育使命感,坚持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理论精讲第二节学生观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理论精讲第二节学生观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单选、材料分析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全面发展的内涵单选、材料分析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教育公正与学生的共同发展教育公正单选、材料分析学生的共同发展第二节 学生观 考情分析一、“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知识框架(一)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单选)一、“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单选+材料分析)(一)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单选+材料分析)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对教育好每一个学生都应充满信心。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材料分析)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的小错误,将学生完全否定,而要相信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

知识梳理一、“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单选+材料分析)(一)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遵循规律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对学生有信心、相信学生的潜力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容错【2016下中学】七年级学生小武想做一名科学家,班主任说:“你现在学数学那么吃力,以后学物理、化学肯定也学不好,一定不能把当科学家作为人生目标。

”班主任的说法( )。

A.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B.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C.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D.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二)学生是独特的人1.学生是完整的人(单选-不纠结)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

【2020下中学】作为班长,晓月成功组织了很多班级活动。

可是,晓月的妈妈担心班级事务影响晓月的学习,私下对班主任范老师说:“不要让晓月担任班干部了。

”范老师二话没说就照办了。

范老师的做法( )。

A. 体现了对家长意见的尊重B. 体现了教师与家长的合作C. 忽视了学生发展的完整性D. 忽视了班级管理的差异性(二)学生是独特的人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单选+材料分析)【2013下中学】(讲义无)董老师上游戏课时,小明总爱举手,但答题经常出错,小强不爱举手,但老师点名提问却总能答对。

新整理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考点: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新整理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考点: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考点: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模块一职业理念——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攻克本章节90%考点】一、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需要树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过程中。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并非简单的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经过自己的考量之后做出的判断。

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不能把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的思想之上。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学生的主体性的根源在于个体需求与责权的统一。

学生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独立的主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学习的自主需求和动力,拥有享受相关需求的权利。

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使学生认识到权利与责权是并存的,更是统一的,在享有一定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是学生主体性的客观要求。

二、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①顺序性要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陵节而施”。

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教学,注意各阶段的衔接和过渡。

③不均衡性:一是同一方面发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均衡;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均衡性。

怎么办:适时而教,要在学生发展的关键期或时期及时地进行教育。

④互补性:扬长避短,注重发展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⑤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倡导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来对待,就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就要允许学生犯错误(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当今社会,单纯的智育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

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仅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要看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性,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综合素质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综合素质

学生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一种对人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比如: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

【题外话:(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涯漫长而又艰辛,对学生来说学习过程中接触最多的人便是老师,当老师懂得“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教授出来的学生一定很优秀。

)】“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以人为本”的教育战略思想把人置于教育发展的起点和目标上,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确立了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

{坚持以人为本,最坚实的落脚点在于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充分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的生命主体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教育的主体作用。

}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很好地体现和遵从了学生的本质属性,将学生视为发展中的人,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并切实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放置在发展的主体位置。

现代学生观(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二)学生是(独特的人)1.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2.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学习的需要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四)学生是责权主体(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

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发展相一致的。

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大工业机器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中学教职:职业理念学生观(笔记)

中学教职:职业理念学生观(笔记)

第二节学生观考情分析中学教职:职业理念学生观(讲义)生观、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这三个模块不仅仅考查单选题,还涉及到材料分析题,需要大家能够在结合关键词去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相关的内容。

老师会先带着大家理解,再整理口诀帮助大家记忆。

【解析】1.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占比比较大,“以人为本”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这三个方面每一方面又包括一个小点,所以“以人为本”是这节课的重中之重。

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和教育公正与学生的共同发展常常是作为“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补充的形式去出现的,所以会用比较大的篇幅去讲“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2.这节课有三个任务:(1)跟上老师的讲解,理解“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相关的内容。

(2)背会口诀。

(3)能够运用内容分析材料,知道分析和作答的思路。

一、“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单选+材料分析)(一)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单选)26【解析】学生观:对于学生的观点和看法,包括三个模块,分别为“以人为本”的学【解析】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人”指的是学生,一切的教育活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落脚点在学生身上。

2.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发展变化的。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单选的形式考查):虽然学生是不断变化的,但是变化不是乱变,是有迹可循的,遵循一定的规律。

(1)比如上学的时候是先上幼儿园、再上小学、中学、大学,因为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发展的任务和学生的特点不同,所以要分阶段进行教学。

再比如不能给小学教初中的知识,是因为要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

(2)关键词为“教育”的时候要遵循身心发展的规律。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单选+材料分析)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对教育好每一个学生都应充满信心。

【解析】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单选+材料分析):人都是会变的,每个人都有潜力会变好,今天看这个学生平平无奇,说不定哪天大放异彩,即使学生现在是平平无奇的,但是也要相信他是有潜力、有前途、是可以成功的,要对每一个学生充满信心。

教师资格《综合素质》备考之学生观

教师资格《综合素质》备考之学生观

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性质、地位、特征和具体实践的基本看法与认识。

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教育活动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以人为本学生观要求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把学生真正的当做人来开展教育,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不以教师的个人意志去支配学生,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开展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

(1)学生学习的主体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作为独立个体,具有主观的意志,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并非简单的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经过自己的考量之后做出的判断。

教师不能把自己的个人意识强加给学生。

(3)学生责权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的根源在于个体需求与责权的统一,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认识的主体,因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具有学习的自主需求和动力,拥有享受相关需求的权利。

2.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发展是指学生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以及自我内部矛盾运动的相互作用下,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所发生的质、量、结构方面变化的过程及结果,是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学生作为发展的人,其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因此教师应当把学生看做是发展过程中的客观存在,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倡导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以人为本学生观不仅要求将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来全面看待。

而且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成长。

以人为本学生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更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考点: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模块一职业理念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攻克本章节90%考点>>】
一、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认识的主体、实践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需要树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过程中。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并非简单的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经过自己的考量之后做出的判断。

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不能把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的思想之上。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学生的主体性的根源在于个体需求与责权的统一。

学生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独立的主体,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学习的自主需求和动力,拥有享受相关需求的权利。

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使学生认识到权利与责权是并存的,更是统一的,在享有一定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是学生主体性的客观要求。

二、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①顺序性
要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陵节而施”。

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教学,注意各阶段的衔接和过渡。

③不均衡性:一是同一方面发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均衡;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均衡性。

怎么办:适时而教,要在学生发展的关键期或时期及时地进行教育。

④互补性:扬长避短,注重发展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⑤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倡导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来对待,就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就要允许学生犯错误
(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当今社会,单纯的智育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

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仅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要看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性,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三、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
(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与个性为基础的;
人的全面发展不等于各个方面的平均化发展,教育活动涉及到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与内容。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要求每个受教育者作为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个体,各个方面都能够获得应有的发展,同时也要承认人的各个方面发展水平具有一定差异性,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各个方面的发展指标。

(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克服按统一标准和尺度去衡量学生,追求完全趋同,整齐划一的弊病,根据学生各方面情况进行因材施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