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说课稿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说课稿《2.1 大洲和大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说课稿《2.1 大洲和大洋》一. 教材分析《2.1 大洲和大洋》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的第二章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全球范围内的地理分布。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球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大洲和大洋的认识还较为模糊,对于它们的分布和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地图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大洲和大洋的概念,了解它们的分布和关系,提高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阅读地图,理解大洲和大洋的分布。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球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分布和关系。
2.教学难点: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和关系,地图的阅读和理解。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互动讨论法和地图阅读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地图,引导学生掌握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和分布。
同时,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此外,教师还引导学生进行地图阅读,提高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地球仪或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大洲和大洋,引发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大洲和大洋的基本特征。
3.知识讲解:教师通过地图和图片,详细讲解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和关系,引导学生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地理位置。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说课稿-精选学习文档
《大洲与大洋》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与大洋》,我认为说课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四个环节进行,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做以下的分析: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两方面的内容: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
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大大降低了难度,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课本中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括中已经了解的,加上在此之前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从读图的意义上,培养学生从图中能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进而独立说明,这是本节重要的教学任务。
这样既巩固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了解海陆面积比例。
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达到灵活运用掌握的目的。
(2)能力目标:本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学生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到了解海陆的分布,到探索和发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区别,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过程。
主要采用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使学生会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七年级《大洲和大洋》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大洲和大洋》一课出自人教版这课内容学生进入初中后首次较系统接触世界地理知识,更是学生进入地理知识殿堂的关键所在。
根据课程标准, 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等教学实际, 确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面积比例。
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分布特征。
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海峡。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知识,使学生初步养成读图、填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用图能力,培养学生查找、搜集信息及分析、处理、归纳、总结信息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观察地球卫星照片及对“地球”“水球”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3、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4、教学难点: 大陆、大洲、岛屿、海峡的概念;认识七大洲轮廓及对其地理位置确定。
5、教材的处理:(1)充分开发课程资源,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利用三个模式,下载相关材料,并把搜集到的资料制作成ppt进行播放,把学生带到一个广博浩瀚的世界里,为学生创设探知情境。
(2)精心组织教学活动,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编排教学顺序,便于学生轻松的掌握新学知识。
(3)教学活动的设计突出探究性、趣味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
二、说教法这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主动获取地理知识的兴趣,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知识为主线、育人为主旨的教学原则。
从初一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体并向理性思维过渡的特点出发,教学中可采取讨论、比赛、探究的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也有利于创新意识的解放和提高。
而且,通过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讨论研究,变个体学习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三、说学法初一学生思维方式依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并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教师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让学生通过互动合作,积极动脑、解决问题,形成逻辑判断和推理能力。
说课七年级上册地理大洲和大洋
2
-
1 课程背景
目录
CONTENTS
2 课程目标
3 教学内容和方法
4 教学过程
5 教学资源
6 作业布置
7 教师注意事项
课程背景
课程背景
通过对地球的探索,学生已经 对地球的基本结构有了初步的 认识,包括陆地和海洋。在此 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探 讨地球上的七大洲和四大洋
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学内容
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 洋洲、南极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学方法
使用地图和:地球仪进行直观教学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 理解大洲小组讨论 ,让他们分 享自己了解 到的关于大 洲和大洋的 知识
练习检测: 通过练习题 ,检测学生 对大洲和大 洋的掌握情 况
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 学到的知识 ,总结各大 洲和大洋的 主要特点
教学资源
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
1
绘制一个简单的世界地图:标出七大洲和四大 洋的位置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 握大洲和大洋的基本知识, 包括它们的名称、位置、 特征和重要性。通过学习, 学生将能够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 握大洲和大洋的基本知识, 包括它们的名称、位置、 特征和重要性。通过学习, 学生将能够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 握大洲和大洋的基本知识, 包括它们的名称、位置、 特征和重要性。通过学习, 学生将能够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 握大洲和大洋的基本知识, 包括它们的名称、位置、 特征和重要性。通过学习, 学生将能够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说课稿.doc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洲和人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流程及设计理念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大洲和人洋》一课是人教版七年级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
这节内容既是上一章《地球和地图》的拓展,又是今后将要学习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二种知识:对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情况的掌握和大洲Z间的分界线的掌握提升两个认识:对海陆分布特点的认识和对大陆、海峡、岛屿等概念的认识锻炼四种能力:读图、填图、析图、绘图(2)过程与方法:学会使用一种工具: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读图、填图、析图、绘图能力,从而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一种精神:通过对“地球”、“水球”的讨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白然世界奥秘的精神。
3、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难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
说它是重点:因为它是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又是为今示将要学习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知识打基础的。
说它是难点:是因为七年级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欠缺。
尤其是空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欠缺,想学好有一定难度。
教学突破:通过用多媒体来引导学生读图、填图、拼图、绘图等多种方法,达到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在以往的生活中积累了一些大洲大洋的知识,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革础,学生学习这节课相对容易一•些:但由于学生年龄所限,有些内容距其生活较远,需要特别加强直观手段的运用,以便发挥想象,进行思考,从而获得理性认识,形成科学概念。
三、教学方法我遵循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设计了“探寻地球真面目”、“走进海陆大家族”、“探究人洲和人洋”三个学生活动来组织教学。
再通过找图、填图、析图,等方法,使学生自主学习,弓I导学生总结出学习方法。
七年级地理大洲大洋说课稿
深入自学 在图中找出海洋有几种 各 种 表 现 形 素描图
判别大洲、大
表示方式 ?( 海、洋、海 式,并回答问 2、世界地 陆、半岛、岛
5 分钟
峡)
题。
形图
屿及和海
一起来看我们熟悉的陆
峡
地吧。( 引导学生区别大
陆半岛、岛屿和大洲 )
(四)
1、师:在地球的广大的 l 、请一位同学 1、大洲、 组织学生深入
半 球 和 东 理信息能力。
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西 半 球 海 让学生体会人
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
陆分布图
类的认识世界 是需要不断的 探究和拼搏 的。
1、师:无论是哪个半 学 生 看 图 巩 l 、“大陆、 让学生提取信
(三 )
球, 海洋面积总是比 固:
半岛、岛屿 息、分析资料,
观察思考 陆地大,接下来请学生 陆地和海洋的 与 海 洋 ” 学会运用地图
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括中已经了解的, 加上在此之前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
从读图的意义上, 培养学生从图中能直接读取地理信息, 概括描述, 分析比较, 进
而独立说明, 这是本节重要的教学任务。 这样既巩固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 又对学
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
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
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陆分布图 世界
呢?
3、世界海 地图中,培养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认识
陆面积比 学 生 分析 资
几位著名的探险家和他
较图
抖、提取信息、
们为人类认识世界所作
4、水、陆 发现问题、解
的贡献吧。
半球图
决问题及“快
3、师:看看陆地主要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2.1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2尊崇的各位评委、教员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我的说课分五个环节:一、说教材1、位置和作用这节内容既是上一章«地球和地图»拓展,又对先生今后学习世界天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2、教学目的依据课程规范,并结合先生的实践状况等教学实践, 确定以下三个目的。
3、重点和难点二、说教法我应用多媒体直观演示法和知识竞赛法,先学后教,启示式教学,这样激起先生兴味,引导先生学致运用,落实教学目的。
三、说学法本节课采取协作式和探求式的学习,让先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流程依照先生的认知规律,遵照教员为引导,先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点思想,我把本课教学进程设计了五个环节:(一)展现学习目的,导入新课经过学习目的的设置,使先生尽快进退学习形状。
(二)入手观察,探求新知先解说大洲的概念,使先生看法大洲,并知道陆地分七大洲。
充沛发扬先生的想象力说出各大洲的轮廓特征。
同窗们大胆想象〔如:亚洲大象头,南极洲孔雀开屏,大洋洲马鞍加乌龟等等〕,答案可以五花八门。
这一活动充沛培育了先生的观察才干,大大提高了先生学习天文的兴味。
我又要求先生以最快的速度将各大洲按面积大小陈列并按缩字法记忆,减轻先生记忆担负。
让先生在世界地图上认知七大洲的散布,并找出两两对称散布的大洲,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限.教员用多媒体课件展现,直观生动,使他们的留意力一直集中在课堂上。
(三)师生互动,突出重点大家都看过世界地图,有没有想过亲身画一幅世界地图呢?我们明天要一笔画出一幅世界地图。
这一环节先生经过竞赛式的〝一笔画〞的活动,全体感知世界海陆散布大势。
经过刚才的画图进程,大家可以知道各个大洲的外形大多是三角形。
下面大家应用课下预备的美丽的各色纸张,用复杂的几何图形临摹并剪出各大洲轮廓图,标上称号。
七年级地理上册2.1大洲和大洋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1)作业必须按时提交,不得迟交。
(2)作业要求整洁、规范,不得有抄袭现象。
(3)作业应充分体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作业反馈:
1.我将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一般在下次上课时给出评价。
2.在批改作业时,我将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概念、分布规律等。
学情分析
七年级一班的学生整体学习成绩良好,对于地理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在学习《大洲和大洋》这一章节时,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通过对上一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地图的基本阅读方法和地理方位的概念,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学习层次上,大部分学生能够跟随课堂节奏,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较为模糊,尤其是在空间概念和地理分布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些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低,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2)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包括书写规范、图文并茂等。
(3)学生在作业中的创新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如对大洲和大洋的独特见解、设计的互动游戏等。
3.对于存在的问题,我将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例如,如果学生在描述大洲和大洋的特点时存在遗漏,我将提醒他们在下次作业中注意补充相关内容。
4.我将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以此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知识、能力方面,大部分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于大洲和大洋的详细划分、分布规律以及形成原因等方面的理解尚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和拓展。在能力方面,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需要进一步培养。
在素质方面,大部分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但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在行为习惯方面,部分学生上课容易分心,课堂纪律有待提高。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大洲和大洋》说课稿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大洲和大洋》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大洲和大洋》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的内容。
这一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分类、分布和特点。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地球上的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情况,认识它们在地球系统中的重要性。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对于地理知识还比较陌生。
在学习了《大洲和大洋》之后,学生需要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概念、分类、分布和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掌握知识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分类、分布和特点,了解地球上的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大洲和大洋在地球系统中的重要性,增强对地理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分类、分布和特点。
2.难点:大洲和大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比较、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模型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和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上的大洲和大洋,引导学生关注地球上的这片蓝色家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分类、分布和特点。
3.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分类、分布和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掌握知识点。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大洲和大洋案例,让学生了解大洲和大洋的形成、演变和人类活动对它们的影响。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大洲和大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说课稿新人教版
解决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对地理现象背后原因的认识。
(3)地图解读与运用:学生在解读地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用地理资料时可能遇到困难,影响其对大洲和大洋知识的掌握。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大洲和大洋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大洲之间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大洲和大洋的分布:熟练掌握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空间分布,理解各大洲、大洋之间的相互关系。
举例:学习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理解不同大洲之间的地理位置联系。
(2)大洲和大洋的特点:了解各大洲、大洋的面积、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以及其地理意义。
举例:掌握太平洋为世界上最大的大洋,了解其地理位置对全球气候、生物分布等方面的影响。
在课后作业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大洲和大洋的案例分析题回答得较好,但对于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如“大洲和大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他们的回答较为笼统,缺乏深度。这表明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还需要加强逻辑性和条理性,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板书设计
1. 标题:大洲和大洋
2. 内容概要:
- 世界七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七大洲和四大洋》说课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七大洲和四大洋》说课教案(人教版)导入:奥运会的会旗为什么是五环呢?毛泽东诗句为什么是“敢下五洋捉鳖”,而不是四洋?题目:七大洲和四大洋说课:结构包括:主要包括课前和课堂两部分.以课堂教学程序为线索,重点说说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一、课前系统部分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七大洲和四大洋》一课出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题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第二课时, 既是上一章《地球和地图》拓展,又是今后将要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我对课标的理解:新课程确定的本节标准是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我的理解是: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大小次序、分布特点、界线名称.运用地图说出大陆、岛屿、半岛等名称,不需要记住或说出其严谨的概念.3.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地理,需要掌握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喜欢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快乐学习,但在学习方法、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不足,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知识,形成一定的地理素养.4.教学目标:5.重点难点:重点: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 .难点:识别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为此我除了使用课件外,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三个微视频、两个flash填图和拼图游戏,引导学生运用百度进行搜索等等.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巧妙地突破难点,突出重点.6.设计理念: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以最新鲜的画面和最生动的感官冲击,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殿堂,改变学习方式 ,增强直观性、趣味性,扩大知识空间,提高教学效果.二、课堂系统部分:1、导入新课: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时间都去哪儿》,结合时事,呈现抒情的音和画,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在空间上有个初步感知,激发学生新课学习兴趣和热情.2、学习新课板块一:观看微课《探访海陆家族》,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在地图上识别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和海峡.并在地图上进行判别,学以致用.板块二:探寻大洲大洋(1)读一读:组织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反馈、总结,教师及时给予学法指导.(2)议一议:通过读图观察,组织学生认知七大洲半球、海陆位置,加深学生对七大洲印象,体现地理学科特点.(3)做一做:填图活动:利用flash制作填图题,让学生填写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拼图活动:利用flash制作拼图游戏.让学生根据轮廓判断大洲,依据位置进行拼图训练.其功效上远远大于传统意义上的拼图活动.(4)画一画:通过观察七大洲的轮廓特征,让学生知道大多呈现三角形,我用直动画形式演示《三笔画世界》,让学生模仿画出七大洲与四大洋的简图,优秀作品通过展示平台展示,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信心和技能.通过以上读图、填图、拼图、绘图活动,由浅入深,很好的突破了教学中重、难点.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感到其乐无穷,提高教学效果.3.拓展训练:我设计了《有事问度娘》活动:第一题通过百度网页搜索,知道除了四大洋,还有五大洋等其他划分方式.第二题,《我们的家乡在哪里》是通过百度电子地图查询,了解亚洲、中国、龙井不同层次区域的地理位置.意图让学生养成从网络获得信息的习惯和技能,对祖国对家乡地理位置有一定的了解.4.课堂小结:出示思维导图,让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教师适时向学生渗透珍爱地球,保护家园的理念.最后为大家送一首歌《站在北京看大洲》.这是我用流行歌曲的《站在草原望北京》改编的微课,意图使学生在欣赏歌曲中愉快结束学习,又通过歌词和画面进一步巩固所学地理知识,为学生会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5.板书设计:一是突出知识体系. 二是突出学法指导.6.教学反思:(1)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是学习方式发生转变.(2)本课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教学效果很好.但个别同学还不适应网络环境下的课堂学习新模式,有待进一步提高.。
人教七上2.1大洲与大洋说课稿
《大洲与大洋》讲课稿霍邱三中:朱青春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霍邱三中朱青春,我今日的讲课内容是大洲和大洋的第二课时,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我的讲课包含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学法和说教课过程五个方面。
第一、说教材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大洲和大洋是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社会生活空间的重要构成部分,是认识地球、认识世界的开始,也是学生后边学习的基础。
所以本节内容不单是本章的要点,更是认识地理环境的起点,是学好世界地理的基础。
与过去的教课纲领对比,新课程标准大大降低了难度,而且拥有必定的弹性,课本中出现的地理观点和地名比许多,但大多半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平时生活中已经认识的,所以学习起来不会很难。
而学生在此以前已经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所以,培育学生从图中直接读取地理信息,归纳描绘,剖析比较,从而独立说明,是本节重要的教课任务。
这样既稳固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为学生此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优秀的基础,所以本节在教材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说教课目的:依据新课标的理念,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确立了我的教课目的,⑴知识与技术①能在地图上辨别大陆、半岛、岛屿、海、洋和海峡。
②能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散布特色。
③知道相邻两大洲间的界限。
⑵过程与方法经过读图、析图、填图、拼图、画图等,培育学生利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⑶感情态度和价值观成立勇于怀疑研究、热爱科学、踊跃研究自然界神秘的精神。
3、说教课重难点:依据课标要求,本节课要达成的教课目的是能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散布。
所以,我确立的教课要点是七大洲与四大洋的名称和散布特色以及七大洲之间的界限。
而关于初中生而言,空间观点的成立相对较困难,所以我确立的教课难点是七大洲和四大洋空间相对地点。
第二、说学生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有较强的求知欲,所以将学生引入讲堂不难,但因为其年纪特色,学生整体比较好动,不行能静下心来听完好节课,所以我在教课中设计了好多的活动,让学生能够更踊跃的参加讲堂,并能从活动中获得知识。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及说课稿《大洲和大洋》教学设计及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与铺垫。
本节教材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1.海陆分布:教材利用文字和图从两方面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2.七大洲和四大洋: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说明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
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进而通过文字和图来介绍连接在一起的大洲的界线。
另外,还通过“活动”来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基本轮廓,引导学生通过轮廓来认识各大洲。
四大洋:首先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
然后介绍了四大洋的名称,进而通过图表对比四大洋的大小,最后通过“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3.各大洲的分界线:利用图片来说明各大洲的分界线。
二、说学生情况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五带的划分和地图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尤其是前几节中出现的地球人造卫星照片、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总之,只要加以适当的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法指导,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
由于初一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时主要利用地图和学生的参与,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大洲和大洋》说课稿2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大洲和大洋》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大洲和大洋》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的内容。
这一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分类、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和特点。
此外,教材还通过实例介绍了大洲和大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航海、贸易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图和地理位置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分类和分布可能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具体的地图和实例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大洲和大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引导来进一步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大洲和大洋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分类和分布,了解大洲和大洋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地图和图片,分析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和特点,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大洲和大洋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性,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分类、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难点:大洲和大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地图,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和分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和特点。
2.教学内容的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地图,详细讲解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分类、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实例,介绍大洲和大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航海、贸易等。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大洲和大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5.总结和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大洲和大洋的概念、分类、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6.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说课稿第二章:陆地和海洋2.1《大洲和大洋》一、说教材首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大洲和大洋》选自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本节教材是对我们生活的世界的总体描述,主要讲述两方面的内容: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
其内容既巩固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说学情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接下来说一说我的学生情况。
我所面对的学生是初中七年级的学生,这个学龄段的学生正处于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程,前几节已接触过地球卫星照片、地球仪、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学生学习这节课相对容易一些;但由于学生年龄所限,有些内容距其生活较远,需要特别加强直观手段的运用,以便发挥想象,进行思考,从而获得理性认识,形成科学概念。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比较示意图,知道海陆面积比例及全球海陆分布。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初步养成读图、填图、拼图、绘图等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的习惯,培养用图能力。
2.通过参与讨论探究、合作交流活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地球”“水球”名称的理解,养成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体会到要用科学的观点去认识事物。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要充分运用地图和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以及它们的分布特征。
难点是: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关系。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大洲和大洋》说课稿3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大洲和大洋》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概念、分布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地球上的大洲和大洋,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球的基本面貌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大洲和大洋的分类、分布和特点等方面的知识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的分类、分布和特点,能够运用地图和文字描述大洲和大洋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和实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概念、分类、分布和特点。
2.教学难点:大洲和大洋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如何运用所学知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大洲和大洋的分布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大洲和大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基本概念:介绍大洲和大洋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3.分析分布特点:利用地图和图片,分析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规律,引导学生思考大洲和大洋之间的关系。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大洲和大洋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出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大洲和大洋》活动课说课稿范文(精选10篇)
《大洲和大洋》活动课说课稿《大洲和大洋》活动课说课稿范文(精选10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洲和大洋》活动课说课稿范文(精选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洲和大洋》活动课说课稿 1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我的说课分五个环节:一、说教材1、地位和作用这节内容既是上一章《地球和地图》拓展,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等教学实际, 确定以下三个目标。
3、重点和难点二、说教法我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法和知识竞赛法,先学后教,启发式教学,这样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三、说学法本节课采取合作式和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流程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把本课教学过程设计了五个环节:(一)展示学习目标,导入新课通过学习目标的设置,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动手观察,探究新知先讲解大洲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大洲,并知道陆地分七大洲。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说出各大洲的轮廓特征。
同学们大胆想象(如:亚洲大象头,南极洲孔雀开屏,大洋洲马鞍加乌龟等等),答案可以五花八门。
这一活动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我又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将各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并按缩字法记忆,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让学生在世界地图上认知七大洲的分布,并找出两两对称分布的大洲,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线.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直观生动,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
(三)师生互动,突出重点大家都看过世界地图,有没有想过亲自画一幅世界地图呢?我们今天要一笔画出一幅世界地图。
这一环节学生通过竞赛式的“一笔画”的活动,整体感知世界海陆分布大势。
《大洲和大洋》 说课稿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洲和大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大洲和大洋》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这部分知识是学习世界地理的基础,对于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格局、认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首先通过“地球?水球?”的讨论,引发学生对地球海陆分布比例的思考,进而引出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
接着,教材详细介绍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大小等基本信息,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大洲和大洋的初步认识。
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注重通过地图、示意图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地理学科,对地理知识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欲望。
但是,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对于大洲和大洋的分布位置等抽象概念可能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不过,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观察力,喜欢通过直观的图像和实例来学习新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和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能在地图上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大小。
(3)学会运用地图和相关数据,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数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与铺垫。
本节教材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1.海陆分布:教材利用文字和图从两方面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2.七大洲和四大洋:首先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然后说明通常情况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
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进而通过文字和图来介绍连接在一起的大洲的界线。
另外,还通过“活动”来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几何图形表示大洲基本轮廓,引导学生通过轮廓来认识各大洲。
四大洋:首先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
然后介绍了四大洋的名称,进而通过图表对比四大洋的大小,最后通过“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3.各大洲的分界线:利用图片来说明各大洲的分界线。
二、说学生情况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经纬网、五带的划分和地图等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尤其是前几节中出现的地球人造卫星照片、半球图等,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总之,只要加以适当的情景创设、问题引导和学法指导,就可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效果。
由于初一的学生在小学中已学过一部分地理知识,所以对本节课的内容并不陌生,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等方面都存在着欠缺与不足,针对这些情况,在学习时主要利用地图和学生的参与,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征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地球”“水球”的争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精神。
四、说重点和难点
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难点: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启发、互助、探究、讨论、提问等方法。
学法:学生紧跟老师的思路,及时动手记笔记。
六、说课时要求和教具使用
课时:第一课时
教具使用:大洲轮廓图卡片、地球仪、地理图册
七、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人类居住在哪一个星球上?(地球)人类第一个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人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中国第一个登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杨利伟)他们都说:在太空里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那么人类给地球起名字的时候,为什么叫它是地球,而不叫它水球呢?
如果你是一名宇航员,当你在太空中遨游的时候,你会发现地球上有什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设计目的:以加加林、杨利伟等事迹提出地球像一个水球的观点,使学生感觉真实,既创设了本节课的学习情景,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互动一】世界海陆分布
1.读教材P30图
2.1“世界海陆分布”,学生观察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后回答:“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读教材P30图2.2“世界海洋和陆地面积比较”,让学生通过读图知道海洋和陆地各占地表的比例是多少。
(地表的海陆分布:海洋:71%;陆地:29%)(板书)
3.读教材P31图2.3“地球还是水球”,请同学们来选择一下,你们觉得这个星球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叫水球,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叫地球,因为人类生活在陆地上的;可是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不叫水球?因为古人生活的范围很小,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流,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他们根本不知道地球的全貌。
)设计目的: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谈谈对地球名称的看法,不是让学生争议地球的名称是否科学合理,而是通过学生讨论、运用地球仪和地图求证,加深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认识。
阅读“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谈感想。
设计目的: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艰苦历程,知道我们今天能够从课本上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大势,这是无数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外交使节拼搏奋斗和科学探究的结果,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互动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绘图:读课本图2.5“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把这幅立体景观图绘成平面图。
在学生画好示意图后,小黑板展示“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示意图”,让学生对照自己所画的示意图,分组讨论。
设计目的:采取对比的方式,学会识别海陆分布的不同形式,重在读图识别,避免死记概念,同时注意及时应用,实现知识的迁移。
2.我们把全球陆地分为七大洲,海洋分为四大洋,请同学们分别在地球仪、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学生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共同查找)
(1)请几个同学上台,分别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指出七大洲与四大洋。
(2)出示大洲轮廓图卡片,让学生按照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在黑板上排列出来。
(3)读图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了彼此相连的哪四大洋?“四大洋面积”,比较四大洋的面积,最大的是哪个洋?最小的是哪个洋?总结成口诀(太大印北,四洋贯通)。
设计目的:观察图的同时,了解大洲的命名,使形象记忆(轮廓)与意义记忆(名称由来)相结合,以加深印象。
【互动三】各大洲的分界线
根据书后的世界地形图,师生共同完成下列各地的界线。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非洲和欧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设计目的:通过识图,要求学生学会读图,读懂图,从图片中获得文字信息。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世界七大洲、四大洋有所熟悉,下节课正是在此基础上加强读图训练,强调七大洲、四大洋的相互位置关系。
(四)课堂作业:完成活动题。
八、说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