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问题与主义之争。
发生在上个世纪初的“问题与主义”之争,不仅仅是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之间的一次对于中国未来之路的碰撞式的争论,而且也一直影响到了并将继续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脉络。时值今日,“问题与主义”依然是需要国人深深思考的难解的习题。
2、评价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晚年联俄联共、扶助和依靠农工的思想的体现。与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提出具体反帝斗争要求,认清了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关系,以及对中国革命的危害。新三民主义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内容,并且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结合起来,使它有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内容。尽管它斗争的彻底性、革命最终目标、指导思想同阶级不同,与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还有着本质区别,但它与民主革命纲领的各种原则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1]
3、戴季陶主义。
戴季陶主义是国民党右派理论家戴季陶的反动思想体系。1925年,戴季陶先后发表了《孙文主义的哲学基础》和《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两本小册子,形成了所谓戴季陶主义。
4、评价五四运动。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如果说,辛亥革命的根本弱点之一,是没有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那么,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 中国 的发展、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第四,五四运动是由学生先发起,由工人扩大的坚决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运动。 第五,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5、中共二大的历史功绩。
大会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然后再进一步创造条件,以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共产主义社会。 中共二大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同时也表明,中国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
6、三一八惨案。
1926年3月12日,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奉系军阀作战期间,日本军舰掩护奉军军舰驶进天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守军死伤十余名。国民军坚决还击,将日舰驱逐出大沽口。日本竟

联合英美等八国于16日向段祺瑞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撤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的无理要求。3月18日,北京群众五千余人,由李大钊主持,在天安门集会抗议,要求拒绝八国通牒。段祺瑞竟下令开枪,当场打死四十七人,伤二百余人,李大钊、陈乔年均在斗争中负伤。
7、北伐迅速取胜的原因

一,北伐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能得到人民的支持.
二,国共合作,共同反对军阀统治.
三,黄埔军校为北伐战争提供了大量人才.
四,战略方针的正确.
五,军阀之间有矛盾.
六,群众支持!
8、二届四中全会
1928年2月2日至7日,国民党在南京召开二届四中全会,全面背叛孙中山的三大政策,通过《整理各地党务案》、《制止共产党阴谋案》等决议,进一步镇压共产党人。全会组成了以蒋介石为主席的军委会、任组织部长的中央党部,从而加强了蒋的独裁地位。紧接着,8月8日至15日国民党又在南京召开二届五中全会,通过《政治问题决议案》和《整理军事案》,任命蒋介石为国民政府主席,并决定加强中央集权。从此,以蒋为首的国民党控制了国家政权,建立起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
9、八七会议
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坚决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撤销了他的总书记职务。会议确定以土地革命和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为党在新时期的总方针,就国共两党关系、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党在当时的最主要任务。
主要意义
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它在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后,总结了失败的经验教训,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定了党在农村领导武装暴动、开展土地革命的斗争方针。这次会议对于挽救大革命失败所造成的危局,实现党的战略转变起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共产国际及其代表的“左”倾错误观点和中国共产党内的“左”倾情绪相结合,使八七会议在反对右倾错误的同时,却为“左”倾错误开辟了道路,主要表现在对当时的革命形势缺乏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分析,不是组织正确的反攻或必要的策略上的退却,借以保存和聚集革命力量,而是容许和助长冒险主义和命令主义的倾向(特别是强迫工人罢工)。在组织上则开始了宗派主义的过

火的党内斗争,过分或不适当地片面强调领导干部的纯工人成分的意义等。
总之, 八七会议在我党历史上是一个转折点。它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10、三湾改编
1927年9月29日至10月3日,毛泽东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他创造性地确立的“党指挥枪” 、“支部建在连上” 、“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崭新的治军方略。三湾改编是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和实践。
11、工农武装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党的领导之下,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三者结合在一起。这是后来以农村包围城市,进而夺取城市思想的最初表述。
中心内容是: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经过一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创建了以宁冈为中心的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1928年10月5日,毛泽东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创造性地提出并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Δ“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实践探索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
理论探索
毛泽东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相继写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是中国国情决定的,从而否定了走城市的道路。
12、中共土地政策及意义
分别采取两种形式:一是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土地革命政策,变封建地主的土地为农民所有;二是削弱封建剥削制度的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党在创建和大革命时期,对土地革命认识不足。国民革命失败后,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1928年中共六大明确提出没收地主阶级的一切土地,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的阶级路线,调整了侵犯富农的策略,但土地所有权等问题尚未解决。1931年前后,基本形成了一条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即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抗日战争时期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进行

土地改革势在必行。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变减租减息政策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1947年10月《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完整地概括了党的土地革命总路线:“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时期,在土地改革中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土改的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Δ意义
土地制度的根本变革,消灭了封建的生产关系,广大农民获得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翻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基础;工农联盟得以巩固,推动了农村人民政权建设;为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发展农业合作经济,创造了必要的前提;广大农村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伴随基层政权的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农村初步确立
13、华北事变后国民党对日政策
一方面仍然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继续wj红军。限制国内的抗日运动。
另一方面,也认识到日本继续侵华对自己统治的威胁,因此开始加强军备,将一些重要的工业进行布局,建设一些铁路等国防事业,同时利用英美与日本逐渐激化的矛盾来钳制日本。
14、查田运动
查田运动简介
1933年6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出《关于查田运动的训令》,要求各级政府在查田运动中,坚决执行阶级路线,以农村中工人阶级为领导:依靠贫农,坚固联合中农,向着封建半封建势力作坚决的进攻。把一切冒称“中农”、“贫农”的地主、富农,完全清查出来,没收地主阶级的一切土地财产,没收富农的土地及多余的耕牛、农具、房屋,分配给过去分田不够的及尚未分到田的工人、贫农、中农,富农则分较坏的劳动份地。2日,中共苏区中央局作出《关于查田运动的决议》,指出查田运动是一场剧烈与残酷的阶级斗争,要求各级党组织依靠雇农、贫农,巩固地联合中农群众,来反对和剥夺地主残余与富农的一切反革命企图。但又指出:决不容许任何消灭富农的企图。只没收他们多余的农具与好的田地,分给他们以坏的“劳动地”。
15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2、1935年中共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19

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联合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4、1937年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表示同意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5、改组军队,中央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未参加长征、留驻根据地的军队改编为新四军,自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16、冀察政务委员会
冀察政务委员会(日本语:きさつせいむいいんかい)是南京国民政府为满足日本“华北特殊化”要求于1935年(中华民国24年、日本昭和10年)而设立的行政机关。直属行政院,负责处理河北省、察哈尔省、北平市、天津市一切政务,有很大程度的自治权,在人事、财政、税务等诸方面均有一定的独立性
17、新民主主义论
这是毛泽东一九四〇年一月九日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演,原题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载于一九四〇年二月十五日延安出版的《中国文化》创刊号。同年二月二十日在延安出版的《解放》第九十八、九十九期合刊登载时,题目改为《新民主主义论》。
Δ原文

一 中国向何处去
二 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
三 中国的历史特点
四 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五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
六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
七 驳资产阶级专政
八 驳“左”倾空谈主义
九 驳顽固派
一O 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
一一、新民主主义的文化。
一二、中国文化革命的历史特点。
一三、四个时期。
一四、文化性质问题上的偏向。
一五、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Δ意义
《新民主主义论》这篇著作,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它科学总结了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共产党成立以后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深刻论述了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一次飞跃,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有关民族和殖民地革命的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18、中国之命运
此书由蒋介石授意,陶希圣执笔。全文共分八章:(1)中华民族的成长与发达;(2)国耻的由来与革命的起源;(3)不平等条约的影响之深刻化;(4)由北伐到抗战;(5)平等互惠新约的内容与今后建国工作之重点; (6)革命建国的根本问题; (7)中国革命建国的动脉及其命运决定的关头; (8)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前途。全文的核心是宣传只有国民党救中国,只有三民主义救中国。
19、中共七大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5年4月23日─6月11日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七大是中共历史上一次重大的

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中共的核心层领导权威、思想权威、组织权威得到了全面确立和整合.通过这次大会,中共的核心层领导权威、思想权威、组织权威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在这个基础上,中国革命得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具体阐述如下:
七大形成了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为首的第一代领导核心集团。
七大的最大贡献是确立了以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共全党的指导思想.
七大的另一个贡献,就是在刘少奇主持修改的党章中,重新正式规定了中共的根本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民主集中制。
20、七届二中全会
历史意义

在中国革命转折关头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确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为促进和迎接全国胜利的到来,为推动和发展新中国的各项建设事业,保证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准备,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七届二中全会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召开的唯一的一次中央全会,会议做出的各项政策规定,不仅对迎接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且对新中国的建设有重大作用。[1]
基本信息

会议名称: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会议简称: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举行时间:1949年3月5日至13日
举行地点: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
与会人员: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34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列席会议的11人
会议主持:由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组成的主席团[1]
21、向北发展,向南防御
实施经过:
向南防御,就是撤退在长江以南分散孤立的八个解放区的部队,集中兵力加强长江以北的解放区的力量,准备迎击国民党的进攻,掩护人民军队在东北的战略展开。向北发展,就是调集大批干部、部队进入东北,建立广大的东北根据地,造成影响全局的新形势。
重大意义:
阻击和阻止国民党军北进,继续大力消灭日伪军,完全控制热河、察哈尔省,在自卫战争的准备过程中及时争取东北,扩大解放区,依靠东北和热察两省加强全国各解放区及国民党地区人民的斗争,争取和平民主及国共谈判的有利地位,摆脱国民党军在战略上对根据地长期包围的局面,保障了人民革命的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