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0春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单元初步感知

授课提要课时

8 匆匆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

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

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无法挽

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深深的留恋之情。

2

9 那个星期天

《那个星期天》主要写了妈妈答应星期天带

“我”出去,到了星期天,妈妈一会儿买菜,一会儿翻

箱倒柜,一会儿洗衣服,“我”的希望最后化为泡影

的一件事。

1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通过阅读交流平台,学生进一步了解表达感情的

方法。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表达感情的方

法。

1

习作例文

习作例文:两篇例文为写作做准备,学习文章的

写法。

例文《别了,语文课》重点感悟作者对语文课的

情感变化,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例文《阳光的

两种用法》引导学生体会阳光的两种用法,体会两位

母亲勤俭、朴实、有智慧的形象。

1

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首先引导学生把心事说出来,然后再指导学生写

出自己生活中的委屈、高兴、难过的事情,写事离不

开写人,引导学生把事情写具体,把情感融入人、

景、事中。

2

教法与学法

这一单元有两篇课文,两篇都是精读课文,这一单元的训练点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学习这两篇课文时,引导学生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表达感情的方法,可以通过写人、景、事等方法来表达情感。

授课方法探究

8 匆匆

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深入感悟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时间的一去不复返,并拓展关于时间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进一步体会时间的一去不复返。

9 那个星期天

由“星期天是如何度过的”引入课文的学习,然后抓住写“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体会“我”由希望到失望的心情变化。最后再体会《匆匆》和《那个星期天》的异同点,感悟文章的写法。

教学过程典案

8 匆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充分朗读、深入感悟、拓展思维,加深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2.领悟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

【教学准备】

1.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准、读通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习第一自然段,初步理解时间的一去不复返。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大家好!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凭直觉,你们认为你们的一生能活多少天?(学生大胆猜想)

我们估算一下,按80岁计算,能有多少天?你们现在已经过了多少天?这些日子里你们留下了什么?

通过计算,你们有什么感受?

2.是啊!人的一生确实太短暂了,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就没有了。曾经有一位年轻人也和我们有同样的感受,这个人就是朱自清。

3.简介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他的著作十分有特色,影响很大。朱自清是在“五四”浪潮的推动下,开始文学生涯的,直至逝世。

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字,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背影》《春》《荷塘月色》是我们在中学时代要学习到的作品。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匆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计算,学生一下子走入情境,感悟到了时间的流逝,让学生很快走入文本。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1.读准字音。

2.通过读课文,你能感受到时间有怎样的特点?(如: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等。)

(二)检查反馈。

1.出示点拨以下这些词。

挪动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头涔涔

泪潸潸

2.你是怎样理解文中下列词语的意思的?(课件显示)

确乎:的确。

涔涔:汗流不止的样子。

潸潸:流泪不止的样子。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游丝:蜘蛛所吐的丝,飘荡于空中,故称游丝。

3.学生汇报初读课文的认识,领悟时间“一去不复返、来去匆匆”的特点。

设计意图:

初读感知,出示读书要求,并进行教学信息的反馈,以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既达到了整体感知的目的,又有的放矢地激发了学生深层次赏读课文的兴趣。

三、再读课文,弄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1.作者是怎样来描绘时间“匆匆”的呢?

作者在文中发出了“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这个问题在文中出现了次,位置在。

2.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结构(理解首尾呼应的写法)。

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请大家边读边思考,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无奈、惋惜)

设计意图:

理清文章的结构,体会作者前后呼应的写法,并让学生感悟到“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这一答案蕴含在课文中,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会更有目的。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一)你从课文哪些地方感受到“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呢?请大家读第一自然段,在文中勾画出你认为写得优美的语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二)根据学生汇报,因势导学,重点品读以下妙词佳句: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引导学生汇报感受、进行交流赏析。

(引导:作者借燕子会再来、杨柳会再青、桃花会再开,描绘出了一幅有静有动、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这些现象又与时间一去不复返形成鲜明的对比。读后引人产生联想和想象,觉得有好多事物都能再来,唯独时间不会再来。)

2.拓展,并感悟时间的流逝。

了,有再的时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