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0春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新部编版2020-2021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交流平台与习作例文教案

新部编版2020-2021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交流平台与习作例文教案

交流平台与习作例文[教学目标]1.回顾本组课文,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学会根据自己的不同心境表达不同的感受。

3.默读例文,学习作者细微的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学会根据自己的不同心境表达不同的感受。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南梁时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意思是说作者的情感是随着景物的不同而变化的,文辞又是随着作者情感的变化而抒发的。

我们这个单元的一组课文,就是写实感抒真情的文章。

在学习的过程中相信大家曾被朱自清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深深打动,也曾为儿童时期史铁生第一次盼望的失落而心酸……今天我们再一起重温一下吧。

二、交流平台1.小组交流,回顾本组课文内容。

(1)《匆匆》和《那个星期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的?2.集体交流。

各小组选代表参加集体交流,增强大家的学习感受,巩固所学知识。

老师适时指导,归纳总结写作时如何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

明确:(1)融情入人。

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

《腊八粥》中“八儿”对妈妈的催问、计划分粥的天真语态等,都表现出“八儿”盼着早点儿吃到腊八粥的急(2)融情入事。

通过颇具情节的事例来表达感情。

《那个星期天》中“我”站在街门口等母亲、站在门后等母亲等各种小事例、小举动把“我”焦急而又兴奋的情感一一呈现出来。

(3)融情入景。

这个“景”可以是环境,可以是景物。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穷人》的开头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写出了桑娜对外出捕鱼未归的丈夫的牵挂和担忧;《那个星期天》中作者写道:“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将景物的特色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融合在一起,让读者感同身受。

“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缥缈”的不仅仅是光线,更是自己的“第一次盼望”。

(4)直抒胸臆。

把心里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任务群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任务群整体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光阴荏苒总是“情”——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任务群整体教学设计人文主题分析本单元是习作单元,选编了两篇精读课文《匆匆》《那个星期天》,包含“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等模块。

“精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感受直接表达情感和间接表达情感的方法。

“交流平台”结合对精读课文的分析,梳理“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两种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

“初试身手”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在一定的情境中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景物中的方法。

“习作例文”内容源于日常生活,情感表达真实自然,为学生提供习作范例,便于学生借鉴和模仿。

“习作”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习作方法,结合生活中印象深刻的经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语文要素分析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是指向表达的语文要素,在教材中多次提到真情实感的表达,比如,四年级要求写出对某个地方的感受,写出对动物的感受;五年级要求写出对某一事物的感受,写人、写事都要写出真情实感;六年级进一步强化了写人、写事要表达真情实感。

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阅读要素和习作要素两者相互联系,都指向表达真情实感。

表达真情实感,才能唤起学生丰富的生活体验,记录真实生活,表达真实感受。

表达真情实感可以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中,也可以直接表达情感。

学习任务群定位几大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特别是针对审美这一核心素养,兼顾其他素养。

在文字中感受美。

这个单元选编的课文,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习作例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有的甚至还是经典文章,如朱自清的《匆匆》。

本单元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赏读文章,体会文字中的情思,引导学生在文字中感受美,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

在生活中经历美。

本单元中的文章源于作者的生活体验,通过恰当的表达方法,表达生活中的真情实感,这无疑与学生的生活产生了紧密的联系。

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词,正确书写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情感。

(3)学会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媒体、图片等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采用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通过仿写、续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课文:《古诗二首》、《短文两篇》2.课外阅读:《爱的教育》、《小王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

(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写作能力的培养。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情感。

(2)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教学过程1.第一课时:《古诗二首》(1)导入:通过播放古典音乐,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并组内交流。

(3)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第二课时:《短文两篇》(1)导入:分享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学习生字词: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并组内交流。

(3)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作者情感。

(5)仿写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仿写练习。

3.第三课时:课外阅读《爱的教育》(1)导入: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细节,体会人物情感。

(3)分享讨论:学生分享阅读感悟,进行讨论交流。

(4)写作练习:根据阅读感悟,进行写作练习。

4.第四课时:课外阅读《小王子》(1)导入: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阅读指导: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寓意,理解作品主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习作例文与习作》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习作例文与习作》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备课教案(第三单元)小结:一件事情中不同的阶段,情感会有很多变化。

(2)以《别了,语文课》为例:与前两篇课文比较,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小结:可以通过几个事例表达一种情感。

3.试着在本子上画出自己选定的那件事的情感变化图。

4.画好之后,上台展示。

说说自己的情感变化过程。

(教师小结:融情于事)二、“借”助课文学方法(一)锁定重点,回忆心情,尝试先写1.请大家回忆事件中印象最深的内容是什么,用“△”在心情变化图中标出。

2.在本子上把这部分写下来。

提示:综合运用各种情感表达方式,尝试把情感融入事物,景物,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中。

3.展示一个同学的片段,共同评价。

(1)读语段,猜测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2)说说哪里表达出这种情感。

(3)说说还有哪些不足。

教师小结存在的问题:只是简单直白表达自己的情感,事件的描写多为概述,有一些动作、语言等描写,但是情感的表达不够具体、自然。

4.看看自己的习作是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二)阅读例段,学习方法,修改片段1.再读学过课文中的语段,在比较中学习方法。

(1)学习“直接抒情”。

①出示:坐在我旁边的叶志聪看见,大惊说:“张先生,陈小允哭啦!”思考:从这个句子中能读出怎样的情感?明显吗?②出示:有谁知道我心里的痛!唉,语文课,在我深深喜欢上你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你了,我将要学习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了,想到这里,我噙着泪。

坐在我旁边的叶志聪看见,大惊说:“张先生,陈小允哭啦!”思考:与前一句比较,有什么不同?相机板书“直接抒情”。

③找找本单元中还有哪些课文也有这样的表达。

(2)学习“融情描写”。

①出示:我感到母亲惊惶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思考:这个句子哪里表现出“惊惶”?②出示: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

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思考:与前一句比较,有什么不同?相机板书“融情描写”。

2020年春季最新部编版六年级(统编)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完美版)

2020年春季最新部编版六年级(统编)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完美版)
2.运用小组合作学 2 习的方法,引导
学生揣摩优美语 句的深刻含义, 能主动探究作者 运用的写作方 法,仿照课文写 出自己对于“时 间之流”的感 触。
9.那个星期天
本课通过写“我”第一次 盼望出门的经历,细致刻画了 一天之中“我”心情由兴奋期
1.指导学生运用多 种形式读文,体 会主人公在一天
待到焦急难耐再到绝望失落的 心理变化。重点是引导学生自 主阅读,体会“我”心情的变 化,探究作者是如何在细致具 体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 内心感受的。
1
1.引导学生如
何找出感兴趣,
有价值的话题进
行探究。
2.引导学生找 到交流话题的方 法,并勇于表达 自己看法
2
引导学生自
由选择问题情
境,
再通过小组合作 探究,进行交 流。
学习写梗概的写
语文园地
学习评价人物的方法,学 习夸张的修辞手法,理解重要 词语的深刻涵义和表达作用, 锤炼和品味语言,理解并积累 古人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
例文为例,引导学生继续感受
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不同情
感,以及进行表情达意的写作
方法。重点是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回忆 生活中的各种情感体验,运用 所学到的写作方法,真实自然 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2 之中的心理变 化,理解其丰富 而敏感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析课 文,学习作者运 用多种描写表现 人物心理的方 法,并能结合自 身生活实际,进 行仿写。
口语交际: 同读一本书
选择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重点是交流前思考围绕话题谈 论哪些具体内容,学会借助批 注梳理思路,学会以内容为依 据,从书中找出例子来说明自 己的观点。要勇于表达自己的 真实想法。
习作:写作品梗 引 导 学 生 对 书 的 内 容 进 行 概

2022-2023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匆匆》教学设计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

2022-2023年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匆匆》教学设计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

2022-2023年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匆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匆匆》是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一课时,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本课主要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八百多个日子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表达了对时光稍纵即逝的无奈和惋惜,但又绝不消沉的思想感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但文章有些内容比较抽象,由于学生年龄尚小,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目标1.会写“藏、挪”等6个字,正确读写“挪移蒸融游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4.能仿照作者接连追问、巧用修辞等表达方法将自己的真情流露笔尖,完成项目任务。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并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

四、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情感积累、自学感悟和⾃主学习的能⾃,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但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而言,要理解优美的语言中包含着的浓郁情感,具有一定的难度。

五、教法学法分析教法分析:设置情境,师生共同读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把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学法分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教学过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研读第1、4自然段,感悟接连追问抒胸臆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回顾主要内容。

课文中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你发现了吗?找出来读一读,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结合课后第二题)预设:学生找到第1、4自然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第1-2课时表格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及作业设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第1-2课时表格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及作业设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第1-2课时表格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及作业设计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教学设计课时主题习作指导:让真情自然流露第一课时(共2课时)课型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一、课时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选择一种最深的感受,回顾事情经过。

2.借助思考板选择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把事情写具体,能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如果事情在发展过程中,情感有所变化,要把情感的变化写清楚。

二、课时评价任务1. 选择的内容合适。

(目标1)2. 描写的事情具体,表达的情感真实、自然。

(目标2)三、课时学习内容分析本单元以“让真情在笔尖流露"为主题,是一个习作单元,引导学生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真实自然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教材提供了两组共计十四个表达情感体验的词语,一组词语表达的是积极的情感体验,另一组表达的是消极的情感体验,旨在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打开习作的思路。

教材从写前、写中和写后三个方面对本次习作进行全过程指导。

写之前要先回忆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心情,理清习作的思路;写的时候,注意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情感表达自然。

教材强调写印象深刻的内容,是为了唤起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易于表达。

写完后同桌互评,要求说哪些地方较好地表达了真实情感。

本次习作要求“较好地表达”真情实感,相较于以往的习作,突出了情感表达要自然的要求。

四、课时学生实际水平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围绕写作中“如何表达真情实感"这个话题,统编版教材已经做了多角度的学习设计。

从中段借用简单的事情表达自己的感受(主要是喜悦、喜爱之情,较单一),到五年级学会用对比、场景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于字里行间、微末之处表达自己多样的情感,再到六上第八单元要求在塑造人物时,围绕某种情感,能用多件事情来表达。

综上,之前的11册教材,在如何运用各种事例,以及如何处理语言来表达情感方面,已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设计。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例文教案

部编版(统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例文教案

1.能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学习收获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2.认真聆听其他同学对于本单元学习内容的交流。

3.能用几句话描写自己的心情,表达自己的情感。

一、学习“交流平台”。

1.回顾课文,说说从课文中的发现。

师:同学们,回顾《匆匆》《那个星期天》这两篇课文,它们分别讲了什么?2.学生讲述从课文中的发现。

教学预设:《匆匆》第4自然段,作者用一连串的设问,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很能打动读者,容易使读者产生相同的感受。

《那个星期天》中,有一段叙述了“我”“挨时光”:“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

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借助写“跳房子”“看着云彩走”这些举动,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我”等待时“焦急又兴奋”的情感。

3.学生围绕“抒发真情实感”进行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说说自己的发现。

(1)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2)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4.课件展示抒发情感的精彩片段。

《我的老师》片段: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

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

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直接抒情的部分: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在叙述中流露感情的部分: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

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

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5.教师总结在文章中抒发真情实感的好处。

我们要想写好一篇文章,让读者感动,就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要抒情,就需要运用一些表达情感的方法,或直接抒情,或将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

运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使文章主题更突出、人物形象更生动。

二、学习“初试身手”。

1.创设情境:临时抽查课文背诵,询问被抽查的同学和其他同学的心情。

(担心、害怕;窃喜、开心。

)2.师: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当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不同。

2020新教材部编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习作口语交际等

2020新教材部编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习作口语交际等

2020新教材部编人教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全单元教案+教材分析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让真情在笔尖流露”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匆匆》《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组成,并编排了两篇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并能运用所学,在习作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2.本单元重点:(1)通过用朗读、默读等方式反复读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本单元的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都情感真挚,朴实自然,只有在深入品味文字时才能感受到作者的一片真情。

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一文中对时光流逝的感叹,感人至深;作家史铁生在《那个星期天》中用细腻生动的语言回忆等待过程中心情的起伏变化,令人动容;《别了,语文课》中少年对祖国对母语的深深眷恋打动人心;《阳光的两种用法》一文中肖复兴用质朴的语言、朴实的事例表达对母爱的深深感恩,深情溢于言表。

这些真情实感都要通过反复阅读文章才能真切体会得到。

教学时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课文。

(2)通过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并能适当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

每篇课文作者都表达了对人生、对生活、对人事的不同情感,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这一重点,引导学生深入字里行间,提炼文章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并结合课堂练笔进行及时地运用,为后面的初试身手和习作积累优秀的语言和写作方法,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8《匆匆》教案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空虚、叹息、徘徊、伶伶俐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4.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来。

教学重点: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2020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说课稿 附教学反思 含习作例文、写作、学习园地

2020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说课稿 附教学反思 含习作例文、写作、学习园地

展延伸的教学模式。
第一步、激趣导入,引出“时光匆匆”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 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 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
所以在课的开始我注意营造氛围,播放“冬去春来”的轻音乐,围绕 中心,以汉乐府民歌《长歌行》导入,直奔主题,明确学习的方向, 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第三步、品读感悟,体会“时光匆匆”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了“时光一去不复返”?找出 相关的语句深入体会。
2、根据学生汇报,顺学而导,品读“时光一去不复返”内容。下面 从五个环节引导学生学习。
(1)析文品赏。(出示课件)
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以读的多种方式自主触摸文本,如:师生合作读, 学生个性朗读,变序改成小诗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与文本、
再而创设机会让学生汇报关于朱自清的资料,给学生提供施展能力的 平台,激发学生收集材料的兴趣,从而有效地落实了这学期的一项重 点训练——注意收集有关资料的同时,使全体学生对朱自清生平有个 初步认识,这为学习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垫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步、初读课文,感知“时光匆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 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2、继续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写出自己的体会,组织一 次演讲。
3、同学们也可以自己查询资料,写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
(作业的布置是有层次性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其中的一 项或者两项。)
九、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教师精心构思的艺术结晶, 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我设计板书的根本思路是为了体现文章 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是整篇文章的精髓,具有代表性,一目了然,方 便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课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第一课时】古诗诵读与感悟【教学目标】1. 通过古诗诵读,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诵读古诗。

2.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 学生能够感受古诗所表达的美感。

【教学准备】1. 课堂准备:PPT、投影仪。

2. 教具准备:古诗《静夜思》、《登鹳雀楼》的课文卡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课题《古诗诵读与感悟》,简要介绍本课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引起学生的兴趣。

Step 2:导入课文(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古诗《静夜思》,让学生跟读。

学生分组进行朗读,齐声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押韵。

Step 3:课文解析(15分钟)教师展示《静夜思》的课文卡片,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指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

Step 4:感悟古诗(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古诗《静夜思》的内容和意境,让学生通过思考,自由发挥,写出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学生可以通过画画、写作或口头表达的方式展示。

Step 5:扩展延伸(10分钟)教师再次展示《登鹳雀楼》的课文卡片,引导学生欣赏并诵读这首古诗。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古诗的感悟和理解。

Step 6: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课堂学习的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引导学生思考古诗的美感以及古代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第二课时】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联系的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2. 学生能够运用创造性思维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教学准备】1. 课堂准备:PPT、投影仪。

2. 教具准备:古诗《静夜思》、《登鹳雀楼》的课文卡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课文的表达方式和作者的真情实感。 2.仿照课文第 3 自然段,写出自己的感触。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策略 1.词语理解 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如:“蒸
融”可以结合课文描述的情景来理解。 2.阅读理解 指导学生采用朗读、默读、概括、圈画、想象等学习方法,从课文的语言中体
板块二 品读好句悟文采 学习第 3 自然段。 1.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第 3 自然段,把学生带入文本之中。(课件播放轻音 乐,教师配乐朗读) 2.学生听完之后思考:时间的流逝本是司空见惯的事,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 感人?(课件出示:第 3 自然段) 预设 1:因为作者抓住了生活中的细节,如吃饭、睡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平 凡小事,又是每个人都有的真实经历,所以会让我们产生共鸣。 预设 2: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像 人一般伶伶俐俐地跨过;又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让我们跟作者一样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叹。 3.朗读指导。 (1)自由读,配乐指名读,齐读,朗诵。 (2)读出作者的惋惜、无奈之情。 4.仿照课文第 3 自然段,用一段话把你对“时间之流”的感受写下来。 5.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方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水 到渠成。这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_第三单元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③对话交流:八千多日子是多少年? ④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⑤作者为什么“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惋惜、留恋、自责之情。 ⑦指导朗读,读出惋惜、留恋、自责之情。(教师可范读) ⑧指导背诵第 1、2 自然段。 【设计意图】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既加强了对学生读书的指 导,又让学生走进了文本。通过读、找、圈、议、悟,让学生深入文本,体会作者 表达的情感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特级教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

【特级教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例文》教学设计

习作例文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阅读习作例文一侧的旁批,进一步了解表达方式。

2. 通过阅读习作例文,从独白、景物、事情以及线索等方面综合了解情感抒发的方式,进一步感知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阅读批注,进一步了解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学习习作例文和旁批,进一步归纳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从而更好地运用方法。

难点选择合适的材料表达情感,并采用合适的表达情感的方法。

突破方法修改习作,了解自己运用写作方法的情况,以便更好地运用写作方法。

教法与学法教法对比法、点拨法。

学法表格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

一课时课时目标1. 学会阅读习作例文一侧的旁批,进一步了解表达方式。

2. 通过阅读习作例文,从独白、景物、事情以及线索等方面综合了解情感抒发的方式,进一步感知写作方法。

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诗人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徜徉雨中,我们或许会有无可名状的哀愁;沐浴月光,我们或许会感到漫无边际的孤独;仰望苍穹,远眺大海,我们心胸开阔;俯视大地,近观流水,我们豪情万丈。

生活处处有美景,美景时时动人情,我们要善于发现美,学会抒发真情实感。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相信大家对如何表达真情实感已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从习作例文中进一步感知习作方法。

二、研读课文1. 默读课文,在《别了,语文课》一课中,“我”对学习语文的情感和态度有怎样的变化?教师点拨:对于语文课,“我”由开始的“厌恶”到后来的“喜爱”,最后因为知道自己无法再学习语文而“热泪盈眶”。

2. 从“我”的这些心理变化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教师点拨:结合一些海外华侨不忘学习中文的事例,谈自己的感受。

3. 朗读课文,在《阳光的两种用法》一课中,从两家人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教师点拨:母亲创造了阳光的第二种用法,其实是告诉我们母亲就是我们生命里那束不可或缺的阳光,母爱是我们幸福的来源。

三、例文引路,感知写法1. 对照课文和批注,阅读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和《阳光的两种用法》,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完成表格。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单元全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单元全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单元全套
目标
-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阅读和理解相关文本。

-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 课文:《白兔家族》
- 重点词汇和短语:光彩照人、惊叹不已、跳跃、雪白、矫健、羡慕
- 教学活动:
- 听读课文,并进行语音、语调、语速的模仿练。

- 分组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 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人物对话情境。

第二课时
- 课文:《蜻蜓》
- 重点词汇和短语:优雅、张扬、修长、浑然一体、充满活力、四处觅食
- 教学活动:
- 背诵课文,并注重发音和语调的准确表达。

- 小组合作,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

- 通过图片展示和讨论,了解蜻蜓的生活性和生态环境。

第三课时
- 课文:《乌鸦喝水》
- 重点词汇和短语:喃喃自语、沉思
- 教学活动:
- 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音语调和朗读表达能力。

- 分组合作,归纳整理课文中的乌鸦形象描写和细节。

- 借助多媒体资源,展示乌鸦的形态特征和行为性。

教学评价
-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提问回答的积极程度等。

- 作业完成度: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 课后练:布置相关阅读练和写作练,检验学生综合运用语言
能力。

使用的教具
- 音频设备:用于播放课文录音和音频资源。

- 课件和图片: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主题图片。

-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视频和展示电子资料。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完整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完整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全部篇目完整教案教学目标1.会写“藏、挪”等5个字,会写“空虚、叹息”等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受作者表达感情的方式,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的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写出了珍惜时间、赞美时间的美文,来抒发自己对时间的感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匆匆》。

2.板书课题“匆匆”,指导写好“匆”字,书写不要忘了点。

3.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

他的散文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富有真情实感。

《春》《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等散文名篇,均以诗意盎然著称于世。

主要作品有《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初读课文,感知时光匆匆。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1.读准字音。

2.画出中心句。

(二)反馈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读不通、读不顺的重点练习,学生互助。

重点指导书写。

空虚叹息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涔涔潸潸2.找出中心句(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了解前后呼应的表达方法。

3.讨论问题: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4.自由朗读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原因。

5.提出疑问。

“我的问题是。

”(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待下一课时研究。

)三、课堂小结。

1.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2.布置作业: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搜集有关时间“匆匆”和珍惜时间的词语、句子和诗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回顾: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

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你还能用什么词句表达这个“匆匆”的意思?2.导入新课:朱自清先生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反思及同步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反思及同步练习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及同步练习1.交流学习本组例文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的。

2.尝试表达不同情况下的真情实感。

3.理解习作例文的情感的表达方法,并仿照例文进行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在习作中能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PPT。

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

你知道刘勰《文心雕龙》中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是什么意思吗?人的感情跟随景物而变化,文章便是这些感情的抒发。

写文章,就像说话一样,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今天我们就来通过一次习作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让真情自然流露于我们的笔尖!(板书:让真情自然流露)二、新课。

(一)交流平台同学们,无论是朱自清的《匆匆》,还是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都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在文章中那份真情的流露。

那么,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呢?结合这两篇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同学A:作者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中。

如在《那个星期天》中,作者把等待母亲回来时“焦急又兴奋”心情融入到“我”“挨时光”的举动中。

他写道:“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

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同学B:我发现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也是非常好的方法。

如《匆匆》第4自然段,作者用一连串的设问,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很能打动读者,容易使读者产生相同的感受。

(二)初试身手在同学的交流中,我们已了解了在写文章时几种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方法。

下面我们重点谈一谈“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具体景物中”(借景抒情)这一写法。

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当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

请看下面的内容:路旁的花儿、树上的小鸟。

(同一环境)一直想养一只小狗,妈妈今天终于答应了。

(高兴)或者(心情好)一直想养狗,妈妈不答应。

(生气、难过)(心情不好)路旁的花儿向我微笑,树上的小鸟唱着歌儿向我祝贺!路旁的花儿耷拉着脑袋,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嘲笑我!由此可见:同样的环境,因为心情不同,因而导致你的感受也不同(作者所描绘的景物的状况就不同)。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回忆生活中的经历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选择一种最深的感受,回顾事情经过,回忆当时心情,能有条理地写下来。

2.习作中能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如果情感有所变化,也能把变化写清楚。

3.阅读习作例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领悟作者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1.习作中能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如果情感有所变化,能把变化也写清楚。

2.阅读习作例文,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领悟作者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习作中能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真实自然地表达情感,如果情感有所变化,也能把变化写清楚。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激发兴趣,聊天导入师:刚刚你们站在教室外面的心情是什么?生:紧张,因为跟平时上课不一样,有很多老师来听课。

师:还有吗?生:很期待,因为这是全新的课堂,是全新的老师,所以我很期待。

师:你呢?生:我很兴奋,因为我想在这堂课上流露我的真情实感,把我想说的话说出来。

师:很好,刚刚你们抒发都是自己的?生:真情实感师:对了,我也说说我的情感体验。

师:当我迈进到罗江实验小学那一瞬间,我就喜欢上了这所学校。

因为我听到一个男老师带领全校师生经典诵读,那声音富有磁性,诵读的内容是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学校虽小,但是特别有文化底蕴。

师:中午我和叶老师在这里小憩了一会儿,醒来的时候,身上有一张柔柔的,软软的围巾盖在我们的身上,当我抬望眼,看到的金校长那温柔的眼神,我知道是金校长送来的温情。

下午第一节,一个杯子从后排递过来,当我打开看时,咖啡的香味弥漫出来,热气腾腾的,一股暖流溢满了我的心间。

2020春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第三单元-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教案

2020春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第三单元-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教案
5.自由练写。
6.小组内互评互改。
7.全班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读“交流平台”中的内容,概括出写文章抒发真情实感的方法,为后面的“初试身手”提供方法指导。
利用“交流平台”,回顾在精读课文中习得的写作方法,突出习作单元的特点。
国学大师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心情不同,自然景物也会附着上不同的感情色彩。
例文二:画出“花儿”、“小鸟”
(板书:好:花儿微笑、鸟儿欢唱不好:花儿无精打采、鸟儿讥笑)
【出示课件9】师引导学生总结:同样是写路旁的花儿、树上的小鸟,作者心情不同,对事物的感受也不同,通过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写作手法就叫做借景抒情。(板书:借景抒情)
4.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两个,就心情“好”与“不好”两种状态,写几句话来表达情感。
例文一:表现出小作者养小狗的心愿终于实现后的快乐、兴奋、欢喜的心情。抓住“微笑”“欢唱”“高兴”等关键词来谈感受。
例文二:表现出小作者篮球比赛失败后的沮丧、自责、愧疚的心情。抓住“耷拉”“无精打采”“讥笑”等关键词来谈感受。
3.再读例文,用横线画出两段例文中所描写的景物,你发现了什么?
例文一:画出“花儿”、“鸟儿”、“树叶”
作者用一连串的设问,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更能打动读者。(板书:设问)
4.总结。
通过课文的学习,领悟表达感情的方法有很多,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甚至直接写内心独白,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抒发真情实感。
三、初试身手
1.(板书:初试身手)生自由读“初试身手”中的例文;
【出示课件8】
(1)场景一:一直想养一只小狗,妈妈今天终于答应了。
2、写文章就像说话一样,要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板书:写真情实感)
“情动而辞发”,良好的情境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在情感的碰撞中生发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第三单元单元简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

第三单元单元简析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

第三单元单元教材分析单元学习主题:让真情在笔尖流露。

第一部分:单元导学方案设计说明1.《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目标就指出:“在阅读中穿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达。

2.从人文主题方面分析横向梳理发现:本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围绕“让真情在笔尖流露”这一人文主题,选编了《匆匆》《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和《别了,语文课》《阳光的两种用法》两篇习作例文,意在通过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联想到自己生命中遇到的类似的人和事,并能积极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

课文《匆匆》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那个星期天》写了“我”第一次殷切地盼望母亲带“我”出去玩的经历,描写了“我”等候时的情景,表现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展示了“我”细腻、敏感、丰富的情感世界。

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中少年对祖国对母语的深深眷恋打动人心;《阳光的两种用法》一文中肖复兴用质朴的语言、朴实的事例表达对母爱的深深感恩,深情溢于言表。

纵观本册教材:本册教材安排了六个单元,本单元是第三单元。

本单元主题“表达真情实感”,是一个习作单元,是围绕习作能力的培养编排的。

其它各单元第一单元“民风民俗”、第二单元“外国文学名著”、第四单元“理想与信念”、第五单元“科学精神”、第六单元“难忘小学生活”等单元内容,从节日习俗,逐步过渡到毕业季回顾小学生活,教材内容编排与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描写中,感受作者传达出的真情实感。

3.从语文要素方面分析:横向梳理发现:本单元安排了两个语文要素,一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另一个是“习作时,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表格式打印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表格式打印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表格式打印版)第三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以“让真情在笔尖流露”为主题,编排了《匆匆》《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

《匆匆》一文紧扣“匆匆”二字,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那个星期天》写了在那个星期天里“我”经历的细致、微妙的心理变化。

教学要点:1.研究19个字,正确读写15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匆匆》中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感悟光阴荏苒,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感受《那个星期天》中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把握文章以孩童的视角观察、感受生活的叙事方式,体会作者这一天的心情变化。

交流平台:1.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回顾,总结把情感融入到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的写作方法。

2.尝试选择心情、场景写几句话来表达自己对身边事物的感受或情感。

课题:匆匆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研究字词,会认会写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空虚、叹息、徘徊、伶伶俐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4.研究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

教学重点:1.读课文中的一连串问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2.研究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

教具准备:1.___简介及___作品。

2.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3.教学助手课件。

教学设计:一、名言导入,研究新课。

二、研究课文,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四、仿照课文段落,写出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感悟。

以上是对原文进行的修改和改写,希望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1.复上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背诵1、2自然段。

2.出示问题:“你觉得时间流逝是好事还是坏事?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单元初步感知授课提要课时8 匆匆《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深深的留恋之情。

29 那个星期天《那个星期天》主要写了妈妈答应星期天带“我”出去,到了星期天,妈妈一会儿买菜,一会儿翻箱倒柜,一会儿洗衣服,“我”的希望最后化为泡影的一件事。

1交流平台初试身手通过阅读交流平台,学生进一步了解表达感情的方法。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表达感情的方法。

1习作例文习作例文:两篇例文为写作做准备,学习文章的写法。

例文《别了,语文课》重点感悟作者对语文课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引导学生体会阳光的两种用法,体会两位母亲勤俭、朴实、有智慧的形象。

1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首先引导学生把心事说出来,然后再指导学生写出自己生活中的委屈、高兴、难过的事情,写事离不开写人,引导学生把事情写具体,把情感融入人、景、事中。

2教法与学法这一单元有两篇课文,两篇都是精读课文,这一单元的训练点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学习这两篇课文时,引导学生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表达感情的方法,可以通过写人、景、事等方法来表达情感。

授课方法探究8 匆匆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深入感悟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时间的一去不复返,并拓展关于时间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进一步体会时间的一去不复返。

9 那个星期天由“星期天是如何度过的”引入课文的学习,然后抓住写“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体会“我”由希望到失望的心情变化。

最后再体会《匆匆》和《那个星期天》的异同点,感悟文章的写法。

教学过程典案8 匆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充分朗读、深入感悟、拓展思维,加深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教学重难点】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2.领悟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

【教学准备】1.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读准、读通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习第一自然段,初步理解时间的一去不复返。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大家好!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

凭直觉,你们认为你们的一生能活多少天?(学生大胆猜想)我们估算一下,按80岁计算,能有多少天?你们现在已经过了多少天?这些日子里你们留下了什么?通过计算,你们有什么感受?2.是啊!人的一生确实太短暂了,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就没有了。

曾经有一位年轻人也和我们有同样的感受,这个人就是朱自清。

3.简介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他的著作十分有特色,影响很大。

朱自清是在“五四”浪潮的推动下,开始文学生涯的,直至逝世。

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字,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

《背影》《春》《荷塘月色》是我们在中学时代要学习到的作品。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匆匆》。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计算,学生一下子走入情境,感悟到了时间的流逝,让学生很快走入文本。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1.读准字音。

2.通过读课文,你能感受到时间有怎样的特点?(如: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等。

)(二)检查反馈。

1.出示点拨以下这些词。

挪动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头涔涔泪潸潸2.你是怎样理解文中下列词语的意思的?(课件显示)确乎:的确。

涔涔:汗流不止的样子。

潸潸:流泪不止的样子。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游丝:蜘蛛所吐的丝,飘荡于空中,故称游丝。

3.学生汇报初读课文的认识,领悟时间“一去不复返、来去匆匆”的特点。

设计意图:初读感知,出示读书要求,并进行教学信息的反馈,以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既达到了整体感知的目的,又有的放矢地激发了学生深层次赏读课文的兴趣。

三、再读课文,弄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1.作者是怎样来描绘时间“匆匆”的呢?作者在文中发出了“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这个问题在文中出现了次,位置在。

2.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结构(理解首尾呼应的写法)。

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

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请大家边读边思考,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无奈、惋惜)设计意图:理清文章的结构,体会作者前后呼应的写法,并让学生感悟到“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这一答案蕴含在课文中,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会更有目的。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一)你从课文哪些地方感受到“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呢?请大家读第一自然段,在文中勾画出你认为写得优美的语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二)根据学生汇报,因势导学,重点品读以下妙词佳句: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1.引导学生汇报感受、进行交流赏析。

(引导:作者借燕子会再来、杨柳会再青、桃花会再开,描绘出了一幅有静有动、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这些现象又与时间一去不复返形成鲜明的对比。

读后引人产生联想和想象,觉得有好多事物都能再来,唯独时间不会再来。

)2.拓展,并感悟时间的流逝。

了,有再的时候;了,有再的时候;了,有再的时候。

3.学生个性化朗读并引导背诵。

设计意图:感悟作者优美的语言,并能仿照作者的写法来拓展自己的思维,同时也感悟到时间的流逝无情。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感受到了时间的飞逝,下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

【板书设计】8 匆匆一去不复返(无奈和惋惜)时光匆匆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深入感悟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时间的一去不复返。

2.拓展关于时间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进一步体会时间的流逝,感悟我们要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一、简要回顾,导入研读。

1.检查复习: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

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你还能用什么词句表达“匆匆”的意思?2.导入: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呢?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很快走进文本。

二、深入文本,品读感悟。

1.出示自学提示。

你是从课文哪些地方感受到“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的呢?(学生自学、勾画、批注、小组讨论)2.学生汇报: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1)引导学生品读赏析。

(引导:作者巧妙地运用比喻,写出了自己的“八千多日子”相对于时间长河的渺小与短暂,“八千多日子”的流逝无声无息,引人深思。

)(2)朗读记诵。

3.学生汇报。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学习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从“伶伶俐俐”“跨过”“飞走”“溜走”“闪过”等词语中体会时间来去轻悄匆忙、稍纵即逝、速度飞快。

)小结:本来时间的流过是看不见的,而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时间如天真的孩子,既可爱又顽皮。

(2)理解“八千多日子”来去匆匆。

(引导学生从“洗手”“吃饭”“凝然”“遮挽”“躺在床上”“叹息”体会日子的流逝,来去匆匆。

)小结:作者用了拟人的手法给时间以人的灵性,读后时间之快、不可挽留的感觉让人印象深刻。

(3)仿说。

引导学生联想时光还会怎样匆匆流逝,运用课文的表达方法仿说。

(出示课件):的时候,日子从;的时候,日子从;的时候,日子从。

(示例:聊天的时候,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上过去。

)设计意图:由读引入仿,让学生在读懂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仿照本段的写法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仿说练习,通过仿说,进一步体会时光的匆匆,进行了知识的迁移。

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1)引导学生品读赏析。

(引导: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过去的日子比作轻烟、薄雾,使无形的时间有了鲜明的形象,具有动感。

我们好像看到了时间的烟雾缥缈在眼前,可摸可触,而瞬间又被微风吹散了,被初阳蒸融了,从而使人深刻地感受到时间瞬息消逝,来去匆匆。

)(2)朗读记诵。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感受课文字里行间充满诗意的语言之美。

三、感受对生命的追问。

(精读第四、五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

2.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有几次追问?(六次)有几次做出了回答?(前两次)师生读书问答。

3.引导学生试答文中后四次追问: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迹?怎样的人生才是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地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可以举一个你佩服的人做例子来说明。

引导学生既要谈伟人名人的事例,又要关注自己身边的普通人。

4.引导学生谈感受:你觉得朱自清先生有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白白地走一遭?(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突出朱自清的文学成就,感受他对时间的珍惜。

)5.尽管如此,作者还是在开头和结尾追问“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说说你的理解。

问后不答,答案隐含在文章中,目的是引起人们的深思,唤起人们珍惜时间的意识。

文章还采用了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突出对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

四、诵读积累,全文背诵,进一步领悟时光匆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之美,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拓展延伸,深化认识“匆匆”。

(一)出示课件,展示交流惜时诗文、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爱生命。

例如:惜时名言1.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

——马克思2.时间可以治愈一切创伤。

——米南德3.时间是个常数,但对勤奋者来说,是个变数。

——雷巴柯夫4.在时间的大钟上,只有两个字——现在。

——莎士比亚5.做大事的,眼光应当看到未来,力量需要用于现在。

——西德尼古诗词: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