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开放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普惠金融是指以服务“三农”、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为主要对象的金融服务,是中国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普惠金融事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缺乏普惠金融知识和意识。

很多农民、小微企业主和低收入群体缺乏对普惠金融的了解,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与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不匹配,导致他们无法充分利用普惠金融资源。

其次是缺乏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

目前我国普惠金融产品种类较少,服务范围有限,很多地区和群体无法获得有效的金融支持。

普惠金融机构也面临着风险管理、盈利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他们在服务“三农”、小微企业等领域的动力不足。

缺乏普惠金融监管和政策支持也是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障碍。

现有监管体制不够完善,政策措施不够有力,导致普惠金融机构发展受阻,对普惠金融的监管和政策支持不到位。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来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提高普惠金融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

在接下来的正文部分将从不同角度对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推动我国普惠金融事业的健康发展。

1.2 问题意识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普惠金融知识和意识的缺乏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很多人对普惠金融的理解仍停留在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上,对于普惠金融的概念和作用并不清晰,缺乏对其重要性的认识。

这种现象导致了普惠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缓慢,很多人依然没有意识到普惠金融能够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我国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不足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虽然在金融科技领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覆盖面和种类仍然有限。

很多地区和群体依然无法获得适合自己需求的普惠金融产品,这导致了普惠金融发展的不均衡性和不完善性。

我国普惠金融监管和政策支持方面也存在问题。

由于相关政策法规不够健全和完善,导致了普惠金融市场乱象丛生,一些不法机构和行为给普惠金融行业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浅析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也在 提倡 并积 极 推广 这一 举 措 。生 长 在政 府 的 怀抱 下 , 中 国金 融 机构得不到应有的 自我发展, 与市场经济发展脱轨 , 中国金融机构 在经营方面严重存在问题 。国有商业银行资金充足率不 高, 营业 能力差 , 内部没有科学系统的管理体制, 管理混乱。国有银行产权 制度是建立在全民所有制的基础上 , 但是 ,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 患有 严重的官僚诟病 , 长期 以来 , 国有银行贷存款受 国家政府干预影 响, 国有商业银行担负着绝大多数国企的贷款 , 这是导致资金 出现 不 良运转 的 主要 原 因 。 四、 完 善 我国 金融体 系对 策 ( 1 ) 优化资源配置。国有企业一直以来都是金融资源的主要 占有者 , 但是由于国企的效率低下 , 使得金融资金运转举步维艰。
二、 金 融体 系 急需 改革 的原 因
般情况下, 金融系统相对稳定 , 资本市场趋于平衡 , 货币供 需稳定 , 货币的供需平衡表现在货币的稳定 , 稳定 的货币 , 反映了 国际市场的借贷平衡 、 汇率稳定 , 国际资本 的流动稳定性。由货币 金融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 , 实际是货币的贬值 , 从而导致外汇的储 备短缺, 资本流出国门 , 在固定汇率被打破 情况下 , 让很多银行出 现坏账死账的现象 , 使其破坏 了银行的运营, 处在倒闭的边缘 , 从 而市场出现崩盘的现象 。 三、 我 国金 融体 系存 在 的 问题 在美 国金 融危 机 的冲击 下 , 我 国也 没有 躲 过 其 迫 害 。在 随 后 年里 , 政府多次调节、 干预、 刺激经济 , 拉动 内需 , 经济虽有好转 , 但是 , 暂时 f 生 的解决 , 只为我们临时渡过了金融危机更大更深 的影 响, 这在一定程度还是具有局限 l 生的。在此过程 中我们也看出了 中国现今金融体系所存在 的问题。 目前 , 中国的金融体系存在以 下几点问题 。( 1 ) 风险集 中, 不合理融资。融资 主要 由间接 和直 接融资两部分组成 , 现今, 在我 国融资严重失衡。目前, 从全球的 融资形式来看 , 主要直接融资有股票 、 国债 , 企业债券等 , 间接融资 集中在银行贷款。国外市场间接 、 直接融资基本持平 , 相比较处于 融资平衡 , 而我国有所不 同, 从 国内金融市场融资资料显示 , 2 O 0 4 年国内金融融资贷款新增五千万亿 , 占据融 资市场百分之八十五 以上 , 同期股票 、 国债仅占不到百分之十五 , 从二十一世纪至今 , 国 内银行贷款 占融资比例稳中有升, 这种严重失衡的融资结构 , 使中 国金融风险愈发集中。从融资结构来看, 长期融资 ( 直接融资) 有 助于企业 、 国家的发展 , 然而 中国现今所面临的恰恰相反 , 中 国每 年的大部万 / k I t " 期融资都是以短期融资 ( 间接融资 ) 的形式来完成 , 并且 占据了总和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 其中, 这些短期融资几乎全部 来 自银行贷款 , 与此同时, 银行 的资产都是 以短期资产为主 , 所以 就遗留下短存长贷的问题 , 一旦企业出现 问题 , 面临倒闭, 银 行就 有崩盘的可能。这是 中国未来必须解决的问题 之一 。( 2 ) 信用体 系单一化。我国一直处在信用单一化, 在中国, 银行信用以绝对的 优势主导着 国内的信用系统 , 近几年来, 虽然出现了一些 民间信用 等形式 , 但是银行信用的地位没有被撼动 , 银行信用作为一个 国家 政府部门出现在经济领域 , 社会资源分配 兀 . 乎处于无偿状态 , 虽然 国家已经在竭力改变这种状况 , 但是我 国的信用体系仍处于一种 无序现状中, 国家信用体制的不完全 , 以及国家信用没有在其中发 挥好应该有的作用 , 这些都是导致信用单 一化的原因。 ( 3 ) 金融 市场 问题繁多。在资金筹集过程 中, 金融市场的建立在某种程度 上缓解了融资的困难 , 也开辟了新 的融资途径 , 但是在发展 的过程 中仍然存在问题 。比如 : 有价证券流动陛严重不足, 二级市场和一 级市场不平衡; 在流通 的过程 中金融工具极不规范, 行政摊派现象

中国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发行A股。D
[责任编辑:王静]
万方数据
中国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刘强 辽宁社会科学院经济所,辽宁,沈阳,110031 科技信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0,""(27) 0次
本文链接:/Periodical_kjxx201027642.aspx 授权使用:都晓东(wfqinghua),授权号:80822f0c-efa9-4503-b8e8-9e5600fbc184 下载时间:2010年12月24日
2.1
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2008年颁布的外汇管理条例.极大地提 高了中国人民银行的信用独立性。在未来几年里,继续完善货币政策 调控方式、加大政策工具的创新.改进政策传导机制.加强本外币的政
与改革成就显著,金融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以银行业为主的金融机构 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金融监管能力不断提高。但是.我国金融发展中 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1金融体系不健全,结构不尽合理。一是相对于银行业,资本市场 和保险市场发展仍然滞后。直接融资比重偏低(尤其是公司债券规模 过于狭小),风险相对集聚在银行体系。二是多层次资本市场进展缓 慢。债券市场整体规模相对偏小,其中企业(公司)债券市场存在分割, 发展严重滞后。且存在行政监管直接干预股市、期货等市场价格的问 题,造成“政策市”风险。三是城乡、区域金融发展不协调.地方性中小 金融机构发展滞后,对“三农”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较薄弱,融资瓶颈 问题突出。四是保险的短期投资型品种发展较快。保障功能存在弱化 倾向,责任保险与再保险等发展不足。 1.2货币政策效果不尽如人意。一是政策最终目标定位不清,是多目 标还是收敛于单一日标,如何更好权衡物价稳定(包括资产价格)与经 济增长。尤其是在物价上涨主要原因不是国内货币数量因素时。仍采 用货币政策手段调控造成了宏观经济风险。二是价格型政策调控方式 不当,不仅效果不好。而且给银行体系造成了系统性风险隐患。在市场 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的刺率应该是政策中介目标,而非央行的直接 政策工具。我国央行一直直接决定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不仅严重 阻碍了利率市场化,而且在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后.继续使用这种利 率政策工具的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并会造成商业银行的风险。三是 习惯性的数量调控力度不断加大.但效力递减。一方面大量金融创新 使所设定的包括货币供应、贷款等调控指标未能有效实现;另一方面 主要依托银行信贷渠道的政策传导机制愈加不畅。四是预警机制不足 导致政策大幅度急转弯,严重削弱了政策的公信力。导致经济中的风 险与不确定性大量增加。 1.3金融企业的经营机制尚未根本转向市场化。一是金融企业公司 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府出资人职能分散弱 化,金融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较为严重。二是商业银行的信贷自主权 经常受到外部行政性1:扰.不仅影响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效率.也给 银行增加了坏账风险。特别是统一的行政性命令导致同质化行为,潜 藏系统性风险。三是行政部门长期习惯于直接采用行政手段控制和处 置微观丰体的风险.而不是强调由微观主体自主化解。 1.4金融创新能力不足,竞争力还不强。尽管银行理财类产品发展较 快,但机构定价能力弱,产品种类较少,贷款证券化与债券衍生类产品 几乎空白,许多保险产品主要依靠从外部引进。险种单一,雷同率高, 期货品种不够齐全.覆盖面也不够广等。 1.5金融监管协调不畅,分业监管与综合经营的矛盾开始显现,“一 行三会”缺乏有效协调,监管的过度与不足问题同时并存。 1.6包括市场基础设施在内的金融运营环境有待完善。例如。交易结 算和托管系统分割,系统之间信息传输效率低下,客观上增加了交易 成本,也难以识别票据造假等风险行为;市场缺乏做市商等中介机构, 流动性较差;信用评级体系的公信力不强,信用环境不佳制约了发展: 现行的新股发行制度客观J:造成了新股发行市场的短缺状态等。 1.7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造成金融市场与资本账户的开放风险加大。 我国资本项目管理已经实现了相当程度的开放,余下大多是针对短期 资本和债务资本。但国内企业普遍缺乏识别对外投资风险的经验与能 力,专业人员严重短缺,QD[I在治理结构和风险管理架构方面存在不 足。海外投资出现较大亏损,如中投、平安保险、国开行及中铝公司等 企业,以及多数QDII损失都很惨重。 2未来发展及对策建议 展望未来,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与发展、货币政策的实践还需要在

当前我国金融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及对策

当前我国金融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及对策

当前我国金融安全面临的风险、挑战及对策作者:李朴民田成川杨特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08年第19期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安全关乎一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大局,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中之重。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金融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给我国金融安全带来诸多风险和挑战,维护金融安全正在成为一个备受各方面关注的课题。

金融安全的表现主要有两点:一是金融体系稳定,即货币体系、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稳定运行和安全发展;二是金融主权不受威胁,即金融政策独立有效,金融产业的控制权掌握在本国手中。

一、全球化条件下我国金融安全面临的挑战当今世界,金融全球化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为:一是资本流动全球化。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不断加速扩大。

国际债券市场融资规模由1979年的1450亿美元,迅速增加到1996年的15139亿美元和2007年的15.5万亿美元。

二是金融机构全球化。

为了应对日益加剧的金融服务业全球竞争,各大金融机构竞相扩大规模,在国外广设分支机构,开展国际化经营,并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跨国并购浪潮。

三是金融市场全球化。

由于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发展,特别是信息通信技术的高度发达和广泛应用,全球金融市场已经开始走向金融网络化,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已连成一片。

四是金融政策关联化。

一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金融政策调整会引起世界各地金融市场的连锁反应,并可能迫使许多国家在金融政策方面做出相应调整。

五是金融风险全球化。

伴随着金融全球化,金融风险随之加剧,金融危机也出现了全球化的趋势,一个地区发生了金融风险,往往会拖累其他国家乃至全球金融体系。

随着我国金融开放步伐的加快,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结束,我国已全面甚至超额履行了加入WTO对金融开放作出的承诺,外资金融机构可以进入我国市场从事银行、保险、证券等几乎所有金融业务,可以参股中资金融机构,除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外,我国金融开放步伐已经超出一般发展中国家,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一些发达国家。

浅析金融开放条件下中国金融监管问题及改进对策

浅析金融开放条件下中国金融监管问题及改进对策

成就 , 但是 由于金融体制改 革尚未 完成 , 中国金 融业 , 尤其 是金融监 管仍
存在一些问题。


金 融 开 放 条 件 下 中 国金 融监 管 存 在 的 问题
金 融 监 督 是 指 金融 主管 当局 对 金 融 机 构 实 施 的 全 面 性 、 常 性 的 检 经 查 和 督 促 , 以此 促 进 金 融 机 构 依 法 稳 健 地 经 营 和 发 展 。 在 中 国 金 融 业 并 全 面 对 外 开放 的条 件 下 , 合 国 际 金 融 监 管 的最 新 发 展 趋 势 , 以看 出 中 结 可 国的 金 融 监 管 存 在 以下 几 方 面 的问 题 。
首先 , 强化金融金融监管当局的独立性 , 强其监管力度 。可 以考虑 增 将金融监管 当局所肩负的金融监管职 责和行业发 展职责彻底 分开 , 使金 融监管机构与被监管机构之间只存在监 管与被监 管的关 系, 增强其独立 性 。其次 , 健全金融机构 内控制度。金融 机构 的内部监管完 善程度直接 决 定 了 金 融 机 构 在 危 机 中 的 表 现 , 部 的金 融 监 管 通 过 其 内部 控 制 制 度 外 才能发挥作用。最后 , 完善金融行业 自律 管理。金融行 业 自律就 是金融 业通过 自我管理 、 自我规范和 自我约束 的一种 自发 管理方式 。随着金融 业 对 外 开 放 、 业 经 营 逐渐 成 为趋 势 以及 金 融 创 新 的迅 速 发 展 , 一 定 程 混 在 度上促进了整个金融业 的发 展, 是也 增加 了金融业 之 间的潜在 风险 。 但 完善金融行业 自律 , 有利 于各个竞争 主体之间增加 了解 , 保证 行业 的适度 竞争 , 促进金融行业 的健康发展 。
性不足的一个 重要原因是在监管过 程 中相关 法律法规 没有被严 格执行 , 因 此 在 加 强金 融 监管 立 法 的 同 时必 须 从 严 执 法 ; 对 金 融 企 业 在 经 营 过 针 程中存在 的侥幸心理 , 必须增强金融ຫໍສະໝຸດ 管执法的连续性 和系统性 , 避免随

中国金融市场封闭性与国际开放的协调对策

中国金融市场封闭性与国际开放的协调对策

中国金融市场封闭性与国际开放的协调对策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金融市场也在迅速扩大,成为全球重要的金融市场之一。

但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政治制度等因素,中国金融市场的封闭性一直存在,与国际市场的融合程度相对较低,因此需要制定协调对策。

一、中国金融市场封闭性的原因中国历史、文化和政治制度的独特性决定了其金融市场封闭性的存在。

首先,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长期以来强调自我保护和自力更生的思想。

这种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心中,成为了一种不易改变的习惯。

其次,中国政治制度的特殊性,政府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着强大的角色。

政府的干预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中国金融市场相对封闭,对外部市场的开放程度相对较低。

二、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开放的必要性中国金融市场的封闭度给国家和企业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

首先,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需要更大的资金支持。

只有与国际市场融合,中国金融市场才能变得更加活跃,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其次,国际金融市场存在着许多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与国际市场融合可以让中国的市场多元化,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三、国际开放对策如何协调国际开放与金融市场封闭性的矛盾问题,是中国金融市场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以下是几种解决方案:1. 逐步开放中国金融市场逐步开放中国金融市场,是目前中国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融合的常见方式。

中国应该采取开放的态度,逐步推进资本账户的自由化,以吸引更多的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市场。

2. 发展中国金融服务业中国金融市场的封闭性主要表现在产品和服务方面。

因此,在国际开放的同时,中国应该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提高金融产品的创新性和服务质量,从而在全球金融市场中产生更多的影响力。

3. 建立健全制度框架金融市场的融合必须建立在制度框架的基础之上。

中国应该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市场透明化和稳定化。

同时,制定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相关规则和标准,以便于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

四、结论中国金融市场的封闭性问题是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与国际市场的融合程度相对较低。

我国金融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金融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金融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金融业发展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金融业;存在问题;发展对策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our country financial development problem and put forwards to the relative strategy.Key Words: finance; existence problem; development strategy一、中国金融业存在的主要问题1.金融业缺乏竞争力从银行业看,主要表现为资产质量恶化,资本严重不足,收益急剧下滑。

银行的资产质量是决定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按国家规定,银行不良资产比重不得超过15010。

而我国银行的不良债权已大大超过了这一比例。

到2005年,国有银行不良资产比重即达23.3%,与当年商业银行的总准备率22010相当。

从非银行金融机构看,证券业的竞争力问题较为典型。

这主要表现为证券业规模偏小,实力有限。

众所周知,证券业展开竞争和抗御风险是要以必要的规模和实力作为保证的。

目前,证券经营机构和国内其他金融机构相比,规模普遍偏小。

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各自资产总额都在10000亿元以上。

而在证券公司中,截至2005年10月,全部证券公司资产总额约为3900亿元,规模最大的申银万国证券资产仅有400亿元左右。

如果再与外国投资银行相比,中国证券的实力就相差更远了。

在这种情况下,随着资本市场和证券业的对外开放,随着跨国大型投资银行大举进军中国资本市场,以国内现有证券经营机构的实力,是无法与其比肩相争的,所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2.金融缺乏创新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创新存在两大问题:其一,金融创新过于依赖政府。

由于我国的金融机构还不是真正的企业,金融创新主要依靠政府和金融主管当局,表现为一个自上而下的强制性过程。

其二,在有限的金融创新中,各领域进展失衡。

金融业全面开放后我国的金融安全问题探究

金融业全面开放后我国的金融安全问题探究

金融业全面开放后我国的金融安全问题探究摘要:金融业的开放是各国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大趋势下的必然选择。

它给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同时也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金融市场的结构,给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和决策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我国应该抓紧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去保证在金融业开放过程中的金融安全。

关键词:金融开放金融安全金融监管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在分享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成果的同时, 也使金融开放中的金融安全面临更大的风险和挑战。

所谓金融安全, 简而言之, 就是货币资金融通的安全, 凡是与货币流通及信用直接相关的经济活动都属于它的范畴。

具体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金融体系的安全, 其次是金融发展的安全。

一、在金融开放后,有许多因素威胁着一国的金融安全首先:一国的经济实力与其金融体系的完善程度。

当代金融危机的典型特征是影响面广,金融危机的爆发具有全球性的特点。

一国的经济实力强可以使其在面临金融危机时有足够的经济和行政资源来抵御金融危机对本国金融体系的冲击,政府有足够的实力对本国的金融体系进行调控来保障本国经济的正常运行。

一国的金融体系完善也有助于减少金融危机对本国经济的危害。

其次:一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

一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极大地影响着其维护金融安全的能力。

当前虽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还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当前发达国家仍然掌握制定国家经济规则权力,在很多国际事务中发展中国家没有话语权,这大大减弱了发展中国家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

第三:金融开放后,国际游资的涌入对一国的金融安全也照成极大威胁。

在国际游资的冲击下,市场的剧烈波动必然影响投资者的市场预期和投资信心,这样就有可能出现市场恐慌,出现资本大量外逃,其结果导致汇率和股票价格的全面大幅度下跌。

快速流出的热钱会使股市、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破灭, 并将通过财富效应、托宾q 效应和金融加速器效应影响消费和投资, 最终拖累整体经济增长。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金融作为一种新兴金融模式和承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手段,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我国也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针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问题一:政策环境不完善绿色金融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和引导。

目前,我国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仍不够完善。

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1. 缺乏法律法规。

我国对于绿色金融的法律法规体系还存在一定的不完善,尚未制定出包括绿色金融定义、分类、评估标准等方面的相关法规。

这对于企业开展绿色金融业务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2.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虽然我国出台了一些鼓励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但在财税、金融行业准入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大,没有形成强大推动力。

这使得绿色金融在我国的发展还较为缓慢。

对策一:完善政策体系为了解决政策环境不完善的问题,我建议:1.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

建立健全专门的绿色金融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绿色金融的定义、分类、监管等方面的要求,为企业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提供明确的规范和指导。

2.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对于积极参与绿色金融发展的金融机构和企业给予一定的财税等方面的奖励和支持,增加其参与的积极性,推动我国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

问题二: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和认证体系绿色金融的核心是绿色资产和环境友好项目的融资,而对这些资产和项目的评估标准和认证体系尚不完善。

这使得投资者和金融机构难以辨识绿色资产的真伪,也增加了风险。

对策二:建立统一的评估标准和认证体系为了解决缺乏统一评估标准和认证体系的问题,我建议:1. 加强绿色项目评估标准的制定。

建立统一的绿色项目评估标准,从项目的环境效益、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为投资者提供明确的参考依据。

2. 推动绿色资产认证体系的建立。

建立完善的绿色资产认证体系,通过认证机构对绿色资产进行评估和认证,提高投资者对绿色资产的信任度。

金融全球化下我国金融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金融全球化下我国金融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金融全球化下我国金融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一、金融全球化趋势对国际金融业发展的影响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体现。

20世纪后期以来,金融全球化以强大的势头迅猛发展,资本流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全球化,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各国金融业的调整和改革以及世界各国在金融领域的合作。

金融全球化对国际金融业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金融全球化推动了国际投资的发展。

世界金融业的相互融合和各国金融市场的相互渗透,使得国际间的资本融通日益简单快捷,国际间资金的划拨和结算日益便利,从而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金融市场的一体化也使一国的资金余缺能在世界范围内调配,闲置的资金可以转变为盈利的资本,使一国的经济发展可以不完全受制于国内储蓄和资金的积累,这就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尤其是为一些低收人的发展中国家发展国民经济、提高国民收入创造了机会,当今世界上许多战后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之所以能够实现经济的高速起飞,是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分不开的。

2、金融全球化促进了资本的国际化和生产的全球化。

在金融全球化的趋势之下,全球金融中心和金融市场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为跨国公司进行全球投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全球跨国公司因此而迅速发展和壮大。

跨国公司的主要特征就是在全球一体化战略指导下在两个以上的国家从事贸易、生产、金融等活动。

因此,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生产着全球性的产品,即:生产产品所用的资金、原材料、技术、劳动力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而产品也销往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加速生产国际化的同时,又加强了国际资本和贸易的发展。

3、金融全球化促进了国际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

金融全球化促进了国际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提高了资金的流通效率,有利于降低筹资成本、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同时,金融全球化也推动了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开发,促进了各种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并把它们传递到世界各地的金融市场上。

金融开放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金融开放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金融开放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金融开放已成为中国实现国际化目标的一项重要战略。

在此过程中,金融业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金融开放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金融开放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1、国际竞争加剧金融开放将加剧中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

随着外资金融机构的涌入,中国金融业将面临更严峻的竞争压力,但也将促使中国金融业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提高自身竞争力。

2、金融创新加速金融开放将带来更多的金融创新,推动金融业转型升级。

在外资银行的引领下,中国金融业不仅将面临更多的创新项目,也将更好地了解金融创新的理念和实践。

3、机构改革加速金融开放对中国金融机构的管理和运营方式将产生重要影响。

外资金融机构的涌入将推动中国金融机构加快结构和管理方式的改革,使之更加透明、规范和有效。

4、金融体系稳定性压力加大金融开放将增加中国金融体系运作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外资金融机构的参与可能会增加金融体系的风险,需要加强监管机构的监管能力和体系弹性,保障金融安全和稳定。

二、金融开放的对策分析1、加强监管能力加强监管能力是实现金融开放最基本的条件。

政府应加强监管机构和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并严格监管外资金融机构的参与,防范金融风险。

2、完善法律体系金融开放需要一个完善的法律和制度体系的支撑。

政府应加快金融法律体系建设,明确外资金融机构的准入、运营和退出机制,为金融开放营造一个透明、公正、可预期的法治环境。

3、促进金融业转型升级金融开放推动金融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中国金融业也需要进一步加快自身转型升级。

扩大金融市场和服务领域,不断推出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金融竞争力,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4、加强合作交流金融开放需要更加紧密的合作和交流。

中国应积极融入全球金融发展,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合作和规则制定,推动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结语金融开放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简析中国金融放开过程中的金融安全问题

简析中国金融放开过程中的金融安全问题

4 . 进一 步创新金 融产业 产品 。金融产 品的创新 无疑是 金融 创新 的核心 , 特别 是在循环 经济发展 背景之 下 , 其创 新力度 更应 进一步加 大 , 以此丰富金融工具 , 推 动循环经济发展 。 具体 而言 , 金融产 品的创新 应涉及 下述几点 : 如 商业银 行可 借鉴 国外成 功案例 , 根据 “ 3 R”产业 原则将 可持续 发展 、环境 等 因素纳入 投 资 、贷款 、风 险评估 等环节 中, 用 于开 发绿色环 保信贷 业务 , 以此为企 业争取 绿色低压 贷款 , 同时借 助业绩评 价 的优化 , 结 合费用 、信贷 、营业 、利 润等结构特 点 , 将循环 经济 支持 因素视为一 种权 重系数融合 在准备金 率 、再贷 款利率 等监 管范 畴 中 , 以此推 动企 业逐渐 走 向节 能降耗 、清 洁生产 、资 源 循环利 用的发展 模式 ; 针对商 业银行 金融服务 的不足 , 可通过政 策性银行 积极创 新无息贷 款 、优 先贷款 、信贷周 期延长等 金融 产品, 为绿 色产业 、新 能源 开发 、技术 创新 、生态 工业 园等 循 环 经济 项 目建设提 供 必要 的金 融支持 , 并大力 建设 不 同类型 的 循环 经 济发 展基 金 , 以期 提 高 闲散 资金 的利 用 效率 , 丰 富企业 融资途径 ; 而实践表 明 , 证 券化 产品 、期权 、掉期 、排放减少信 用交易 、互换 、天气衍 生产 品等新型 金融产 品可积 累大量 的资 本, 具有 良好 的经 济效 益和社 会 效益 , 值 得开 发推广 , 但 必须 以

资本 账户开放 的概念和 内涵
资本账 户与经 常账户 和平衡账 户一起 构成 了国际收 支平衡
二 金 融安全的概 念及其主要 内容

我国金融体系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金融体系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使我国金融体系逐渐走向正确的轨道。

我国金融市场依然存在很大的系统性风险,其破坏性的金融风险,很容易导致了金融危机的蔓延,威胁到我国的经济体系。

本文从我国存在金融危机的原因,以及如何防止我国金融风险的发生,提出合理的对策。

关键词:金融;弱点;思考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1一、我国出现金融危机原因我国的金融危机,是一个全球性的系统风险相对本地化的风险。

我国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是更大的金融风险,它的破坏性较大,并可以很容易地导致了金融危机的发生。

对我国经济的威胁起到一个确定性作用。

在一般情况下,金融系统相对稳定,在此平衡形势下基础上构建的。

货币供应和需求的平衡,平衡资金贷款,资本市场,平衡国际收支。

货币的供应和需求的平衡体现在稳定的货币,平衡的基金信用,其贷款反映了较稳定的合作关系,汇率和资本市场,金融资产价格的稳定,平衡国际收支的平衡,国际资本流动的稳定性。

货币金融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是以为货币的贬值,导致外汇储备短缺,金融资本转移到国外,固定汇率制度因此被破坏,产生了通货膨胀。

银行和金融体系所引发的金融危机,银行业本身的损失,超过12%的银行系统的坏账,让一些银行倒闭破产的边缘,使其导致到银行体系相对稳定性。

资本市场存在金融危机导致资本市场的崩溃。

二、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放眼于我国实际汇率的发展情况来分析,人民币的实际汇率升值的压力仍然存在一定的空间。

与美国经济相比较,我国的通胀率仍处于很低的水平。

从我国进出口角度来看,中国一直保持贸易顺差,经常账户盈余,表明我国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在资本及金融体系的角度来看,因为我国已放慢的速度从2008年吸收的外国投资基金,外债资金流入我国金融市场。

其短期债务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导致我国应该是高度重视这方面的原因,以防止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所产生的短期投机性资本。

当前我国金融安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我国金融安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我国金融安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金融的安全、高效、稳健运行,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起着难以估量的决定性作用。

当前,我国金融业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环境,但我们也要看到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特别一些风险隐患。

由知名金融问题专家巴曙松等人不久前提供的《中国金融风险评估报告》对我国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地下金融状况、资本管制效能等五个方面进行主观风险评估判定,认为中国金融体系总体风险状态是☆,即风险严重尚未失控,但可控程度面临挑战。

对于经济开放日益加深、外贸依存度高达40%、引进国外投资排名世界第二的我国来说,发生金融危机的危害程度不言自明。

因此,维护金融安全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就更为重要。

一、当前我国金融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开放的、新的金融体制既促进了我国金融业的稳健运行,又推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改革进程的稳步推进。

当然,这对于规范金融秩序、化解金融风险、增强防范金融风险能力,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金融领域还潜伏着较大风险。

(一)银行的不良贷款,较低的资本充足率,是中国金融业最大的风险所在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中承担了大量的政策性业务,以至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得商业银行的风险不断增加,目前银行已有和已剥离尚未处理的不良资产、证券和非证券资产损失、保险业的投资损失和利差损失等积累的数额巨大,很难消化。

如果不是我国高储蓄率的支撑,金融的运行和平衡就难以为继。

“高储蓄----高信贷----高投资----高增长”的机制,掩盖了我国金融业的高风险。

对此,我们应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主要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仍然偏高。

虽然2003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实现了“双降”,但这是采用非常规手段如加大贷款量等来实现的。

由于部分行业的盲目建设,防范新的不良贷款难度加大;部分银行损失类贷款增加、潜亏问题仍很严重;不良贷款的行业和地区集中度依然较高;风险准备金缺口依然较大;资本充足率仍然偏低;贷款五级分类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金融体系存在三大问题

我国金融体系存在三大问题

我国金融体系存在三大问题运用你所学的知识,分析当前中国金融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和对策我个人觉得当前中国金融市场主要的问题还是制度问题,改革开放后,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金融体制的改革远远落后于实体经融体制改革的滞后,最终必将影响到实体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记得2006年的时候我国金融业将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将以其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高效的市场营销机制以及雄厚的资本实力等优势,与中资银行展开全方位的竞争。

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我国金融体系存在三大问题第一,金融体系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当前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可从两个方面得出初步判断。

首先是储蓄一投资转化率。

社会资金转化为投资通常有三个途径:一是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以信贷资产形式发放给资金需求者;二是通过财政资金如国债的形式转为投资;三是通过资本市场如股票、债券等形式转为投资。

在财政融资方面,尽管我国税收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加,2003年已接近20%,但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指标30%—40% 相比,仍相距甚远,更何况财政支出具有很强的刚性,且大部分支出为非生产性支出。

在证券融资方面,由于资本市场的不规范,近年来其占比更有明显下降。

由于上述两个融资渠道相对较弱,银行信贷仍然是我国储蓄转化为投资的主要途径。

从2000—2003年国内金融市场融资情况可以佐证以上的分析。

2000年,贷款占国内金融市场融资总量的比例为69.7%,国债占比17.8%,企业债占比0.6%,股票占比12%;到2003年,贷款占比升至85.1%,企业债占比微升至1%,国债占比降至10%,股票占比降至3.9%。

根据人民银行和西南财经大学联合课题组的统计分析数据显示,自1995年我国商业银行首次出现存差约0.3万亿元以来,到2003年末存差已经扩大至4.9万亿元,大量资金沉淀在国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并未有效转化为生产性资金。

我国改革与开放过程中的金融风险和对策

我国改革与开放过程中的金融风险和对策
完善市场和加强金融机构竞争能力中国将大力发展包括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保险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在内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加强金融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健全金融市场的登记托管交易清算系统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完善市场功能满足不同主体投融资需求加强市场透明度建设和规范化运作推动金融市场可持续发展
改革探索
20 世纪 0 年代以来 , 随着 经济 与 金融 全 球 化趋势的发展, 全球经济、 投 资的 波动 以及 结构 失 衡,对中国经济金融运行的 影响 日益 增大 。中国
市 场主要 投资 工具 利率 持续 走低 ,甚 至和 存款 利 率倒 挂。 商业 银行 人民 币存 贷款 期限 错配 问题 比 较 突 出 。 200 4 年末中长 期贷款 比例上升 为
趋势。在以利差收入为银行 主要 收入 来源 的情 况 下,这一趋势给银行业 带 来 的 冲 击 是 不 言 而 喻 的。
债占 比 例约 0% , 财政 总债 务率 已超 过国 际 � 4 . 操作失误风险。 2 005 年 银 监会 及 其 派 出 机构通过现场检查,共 查 出 金 融 机 构 违 规 金 额 7 67 1 亿元,提出整改意见 5 7 4 2条 ,处罚 违规 金 公 认 4 5 % 的警 戒线 。如此 高的 财政 负债 率, 容易 导 致财政 风险 , 最 终影 响币 值稳 定。 中 央银 行资 金 运 用的准 财政 性支 出增 多, 贷 款回 收率 低, 不良 比 例高 , 形 成了 国有 企业 、 地方 政府 和金 融机 构大 量 占用 中央 银行 资金 的局 面, 造成 由中 央银行 财务 状况 恶化 , 削弱 了中 央银 行调 控能 力。 三是 中国经 济转 轨时 期, 由于 受到 体制 不完善 和经 济周 期的 影响 ,在 较长 时期 宏观 经济 呈较强 幅度 波动 的特 征。 宏 观经 济波 动较 大, 对应于 不正 常的 扩张 和收 缩, 可能 使企 业大 量债 务拖 欠, 使 市场 信号 失真 , 据此 安排 的信 贷活动 具有 很大 的不 确定 性, 导致 以后 , 银行 风险出 现的 频率 和强 度都 比较 高。 近年 由城 乡居 民消费 结构 升级 , 工 业化 、 城镇 化进 程加 快等 因素促 成的 新一 轮经 济上 升中 , 投资 (尤其 是固 定 资 产投资 ) 又 一次 增长 明显 过猛 , 使经 济运 行中 的 一些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凸显,导致 金融风险加 大。 (二 ) 金融 市场 的风 险状 况 1 . 货 币市 场的 风险。 中 国的 货币 市场 与发 达 国 家的货 币市 场相 比, 其深 度和 广度 不够, 货币 市 场 的内在 功能 还有 待于 提升 。 第 一, 货 币市 场交 易 工具 和品 种过 于单 一。 目前 在货 币市 场上 采用 的 交易 工具 只有 拆借 、 回 购和承 兑汇 票, 货币 市场中 可供 交易 的工 具偏 少。 第 二, 货币 市场 流动 性有待 提高 。市 场缺 乏流 动性 既有 债券 供给 和需求 方面 的原 因, 也有 交易方 式单 一、 做市商 和经 纪人 等竞 争性 市场 交易 中介 空缺 、市 场透明 度不 高等 方面 的原 因。 第三 , 货币 市场 交易 的集 中度 偏高 , 一定 程度 上影 响了 市场的 竞争 性和 效率 。在 拆借 和回 购交 易中 , 商业 银行 为主 要的 资金 融出方 , 占 比一 般为 80% 以上 , 形成 了一 定的 垄断 性。 第四 , 票 市 场一些 主体 行为 不规 范、 法制 信用 观念淡 薄、 违

中国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中国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以下 几 个 方 面做 出进 一 步 的 努 力 。 21 完 善金 融 宏 观 调 控 体 系 。 0 8年颁 布 的外 汇 管 理条 例 , 大 地提 . 20 极
பைடு நூலகம்
“ 一五 ” 十 以来 . 国金 融 宏 观 调 控 体 系 不 断 完 善 , 融 业 的 发 展 高 了 中 国 人 民银 行 的信 用 独 立 性 。在 未 来 几 年 里 , 续 完 善 货 币 政策 我 金 继 与改 革 成 就 显 著 . 融 市场 体 系 基 本 形 成 , 金 以银 行 业 为 主 的 金 融 机 构 调 控 方 式 、 大 政 策 工 具 的 创新 , 进 政 策 传 导 机 制 , 强 本外 币 的政 加 改 加 抗 风 险 能 力 明 显增 强 , 融 监 管 能力 不 断 提 高 。 是 , 国金 融 发 展 中 策 协 调 , 持 币值 稳 定 , 金 但 我 保 促进 国 民经 济 又 好 又 快 地 发 展 , 加强 总需 求 在 仍 然 存 在 一些 突 出问 题 。 管 理 的 同 时 , 进 国民 经 济 的结 构 调 整 。 外 , 了提 高 货 币 政 策 的效 促 此 为 11 金 融 体 系 不 健 全 , . 结构 不 尽合 理 。一 是 相 对 于银 行 业 , 本 市 场 率 , 当进 一 步 提 高 货 币政 策 的前 瞻 性 、 见 性 , 握好 货 币政 策 调 控 资 应 预 把 和 保 险 市 场 发 展 仍 然 滞 后 , 接 融 资 比重 偏 低 ( 其 是 公 司债 券 规 模 的 力 度 , 国 民经 济 的 发 展创 造 一 个 良好 的 金融 环 境 。 时 , 于 中 国 直 尤 为 同 由 过于狭小) ,风 险 相 对 集 聚在 银 行 体 系 。 二 是 多 层 次 资 本 市 场 进展 缓 具 有越 来 越 强 大 的国 际 影 响力 , 币政 策 应 当 注 意 国际 协 调 力 。 货 慢 。 券 市场 整 体 规 模 相 对偏 小 , 中企 业 ( 司 ) 券 市 场 存 在 分 割 , 2 债 其 公 债 . 要继续重点深化银行业 改革 , 2 完善银行业 的公 司治理结构 、 风险 发 展严 重滞 后 。且 存 在行 政 监 管 直 接 干 预 股 市 、 期货 等 市场 价 格 的 问 控 制 和 管 理体 系 , 全 银 行 金 融 机 构 的激 励 和 风 险 约 束 机 制 , 高 中 健 提 题, 造成 “ 策 市 ” 险 。 三是 城 乡 、 域金 融 发展 不 协 调 , 方 性 中小 政 风 区 地 国银 行 体 系 的 稳 定性 。促 进 商 业 银 行 的 合规 经 营 , 实施 全 面风 险 管 理 金 融 机 构发 展 滞 后 . “ 农 ” 中小 企 业 金 融 服 务 较 薄 弱 , 资 瓶 颈 对 三 和 融 和 以风 险为 基 础 的业 绩 考 核 、 价 和 资 本 配 置 机制 , 动 商 业 银 行 业 评 推 问题 突 出。 四是保 险 的短 期 投 资 型 品 种发 展 较 快 , 障 功 能 存 在 弱 化 保 务 收 入 、 利 来 源 的多 元 化 。 低 对存 贷利 差 的过 度 依 赖性 。 加 快农 盈 降 要 倾 向 , 任 保 险 与 再保 险 等 发 展 不 足 。 责 信 社 改 革 , 一 步 充 实 基 层 金 融 监 管 力 量 , 宽 社 会 资 本 进 入 服 务 中 进 放 1 货 币 政 策效 果 不 尽 如 人 意 。一 是政 策 最 终 目标 定 位 不 清 , 多 目 . 2 是 小企业与“ 三农 ” 的金 融 市 场 , 力 发 展村 镇 银 行 等 新 型 地 方 中小 金 融 大 标 还 是 收 敛 于 单一 目标 , 何 更 好 权衡 物 价 稳 定 ( 括 资 产 价 格 ) 经 如 包 与

我国金融市场开放深化问题和对策探讨

我国金融市场开放深化问题和对策探讨
争 能力 。 1 2 银 行 中 长 期 存 贷 款 有 风 险 .
金融 管理监督 简 称 为 金融 监 管 , 够 促使 金 融 机 构依 能
法经 营 , 完善 中资银行 的金融 监管制 度 , 以从 以下几 个方 可
当 前 我 国银 行 的 存 款 利 率 比 国 外 的 银 行 高 , 现 了 存 面人 手 : 出 第一 , 能够 确 定 合理 的 目标 , 要 当前 我 国金 融 监管 贷 利 率 的 倒 挂 现 象 。 当前 银 行 同 业 以 及 其 他 吸 收 存 款 的 金 所 要 达 到 的 目标 是 加 强 防 范 意 识 , 强 金 融 机 构 抵 御 风 险 加 融 机 构 相 互 竞 争 , 墙 脚 , 种 违 反 规 则 的 竞 争 让 利 率 的 风 的能力 , 挖 这 健全金 融体 系。第 二 , 快金 融机 构法 律法 规 的建 加 险 加 大 。而 且 国 际 金 融 市 场 汇 率 频 繁 的 变 化 会 直 接 影 响 外 设 , 何 一 个 国 家 加 入 世 界 贸 易 组 织 , 必 须 先 修 改 法 律 法 任 都 资 企 业 的 市 场 价 值 , 得 持 有 大 量 外 资 的 国 有 银 行 的 汇 率 规 , 们 要 本 着 透 明 的 原 则 来 进 行 金 融 机 构 的 管 理 工 作 。 使 我 变 高 , 在 很 大 风 险 。 而 且 资 金 流 动 性 有 很 大 风 险 , 国 人 第 三 , 仅 要 建 立 相 关 的 法 律 法 规 , 要 能 够 建 立 内 部 控 存 我 不 还 民 总 是 把 银 行 与 政 府 联 系 到 一 起 进 行 考 虑 , 为 政 府 会 一 制 , 认 加强 企业 的 内部 控 制 , 加强 企 业之 间 的 监 管力 度 , 还可 直 支 撑 银 行 , 会 有 风 险 ; 实 际 上 , 市 场 经 济 的 大 环 境 以与 国 际 合 作 来 建 立 监 管 的体 制 。 不 而 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金融开放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内容摘要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GDP总量达10万亿的经济大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这一成就的取得与中国金融业的开放密切相关,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中,中国金融领域的开放依旧存在失衡现象。

中国经济要想获得持续性发展,在金融开放的同时就必须预判其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风险,提前找到相应的对策。

本文从银行业、资本市场、保险业三个方面论述中国金融开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指出了现阶段的货币政策对我国金融业开放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并提出加强风险控制,提高全面管理水平;完善国外保险公司在华经营政策;逐步加大汇率自由浮动比例;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公开市场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等对策。

我国的金融市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而快速发展,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市场体系中,金融市场也是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

金融市场的发展对整个市场体系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的金融市场在有效地动员筹集资金、合理地分配和引导资金、实现国家的宏观调控以及维护金融稳定发展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目录中文摘要一、中国金融开放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中国金融行业开放所出现的主要问题(二)现有货币政策所导致的中国金融开放问题二、中国金融开放主要问题的解决对策(一)加强风险管理(二)完善国外保险公司在华经营政策(三)逐步加大汇率自由浮动比例(四)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五) 从根本上改变现行不合理政策(六) 借鉴国际经验三、解决金融开放问题将使中国收获未来四、参考文献五、后记中国金融开放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中国金融开放的主要问题从资本强国转型的经验来看,金融开放存在相互关联的理论模式,即GDP 增长、国内信贷投放、汇率和国际资本流动、金融市场开放四个方面的相互关联。

金融开放行业可细分为银行业的开放、资本市场的开放和保险业的开放,金融市场按使用期限划分,可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货币市场作为短期资金融通场所,满足了参与者的流动性需求;资本市场作为长期资金的融通场所,为参与者提供了安全性和盈利性保障;各个市场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不可分割的金融市场体系。

发育完善、健康的金融市场体系,能使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迅速、有效、顺畅传导,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要想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金融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必不可少。

改革近40年来,中国金融业的开放虽取得了辉煌成绩,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货币市场已成为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平台,也是各类金融机构调节资金头寸、管理流动性和进行资产投资的主要场所。

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培育和建设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提高自主定价能力,指导货币市场产品定价,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推进利率市场化。

(二)资本市场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和发展,市场规模不断壮大,交易品种不断丰富,市场运行的机制、制度不断完善,资源配置功能不断增强,优化了社会融资结构,推动了国有企业和金融改革,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四)黄金市场是国内发展较完善、与国际金融市场紧密联动金融市场。

(五)期货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创新与发展增加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为我国经济金融稳定发展提供了避险机制。

我国有3大商品期货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期货交易所和郑州期货交易所,交易品种涵盖了农产品、金属、能源、化工等四大领域,期货市场的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现有交易品种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一)中国金融行业开放所出现的主要问题一般而言,一个新兴经济增长体增长之初因劳动力价格低廉、本币价格相对偏低而发展出口贸易导向型经济。

但随着贸易程度的提高,贸易顺差势必加大,从而使经济体资金增多、经济基数变大、经济增长率不断提高。

在这一背景下,金融国际化需求应运而生,国际资本与国内资本也必将要求放松金融管制,开放本国银行、证券和资本市场,改革汇率制度和允许国际资本自由流动的金融开放进程加快。

中国金融业开放也在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一)银行业的开放:1980年以来,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经历了从局部地区到全国范围、从外币业务到本币业务、从外国居民到本国居民的发展历程,在循序渐进中稳步推进。

外资银行机构网络断扩大,业务规模迅速增加,与中资银行广泛开展了业务合作和股权合作。

外资银行已为中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外资银行的进入一方面可以时中国获得促使国有银行的改革;促使完善公司治理;促进竞争,改进运行模式;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可获得性,激励金融创新;改善中国的金融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等收益,但同时也会带来外资银行将吸引国内最优质的市场或客户,而将风险较高的客户留给中资银行;加剧银行或货币危机;挑战金融监管等新问题。

[1]当前我国金融系统的弊端。

分业监管是我国长期以来的金融监管的模式。

中国银监会负责监管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对保险业的监管,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则负责对证券业的监管。

对金融市场经营活动的监督检查和对金融市场准人的管理、对发现问题的金融机构进行处理与此同时还需制定化解风险和防范风险的政策是中国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

由于我国金融起步较晚,并且改革创新相对落后于大部分发达国家,我国金融监管体制中还隐含很多有待在今后的发展中解决的体制性问题。

1、我国金融监管独立性的欠缺金融监管体制就是针对金融监督管理活动进行规范的一系列的组织规章制度,一个国家金融监管体制的完善程度与金融监管的效果直接相关。

从所周知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上至中央级监管,下至地方级监管,都是通过政府部门的指挥和管理来实行监管,所以监管机构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与发达国家具有独立性的监管机构相比我国无法充分发挥其监管职能。

2、我国金融监管的法律体系不完善金融监管是由法律赋予权力的,针对金融机构的各种行为活动必须要有明确的法律规范,保证金融监管符合法律规定和法规程序,保证客观和公正的基本要求。

我国的法律在金融监管发面尚有欠缺,有待日后的完善。

3、我国的分业监管模式和监管手段的落后从当今世界金融发展的形式来看,混业经营是现代金融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我国要想紧跟世界金融先进的发展步伐,在自主创新的同时,必须吸收借鉴先进的国外制度,转变监管模式就是其中之一,脱离传统的分业监管模式,实行综合监管。

由于我国分业监管明确规定,我国商业银行的闲置资产只能用于发放信贷,不能用于信托业、保险业、证券业、房地产业等其他投资,由于这样的规定,商业银行投资项目单一,不能实行资产多样化用于投资风险的分散,对于金融部门的业务活动进行的极大的限制,不利于开放资本市场。

我国的金融制度落后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金融机构的准人审批制度的落后,审批制度过于严格,限制了民间资本的进入,但是监管又十分不到位,缺少对金融机构日常经营活动的风险性监管以及规范性监管,形成了进入行业难,行业内日常监管缺失的局面。

从风险监管角度分析,这样落后和不完善的监管措施很难起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从预期的期望来说,风险监管措施在于发现风险后应对和控制风险、减少风险、增强抗击风险的能力,并追究风险责任人的责任,稳定金融市场。

但是在我国,一旦金融机构出现经营风险,金融机构不会第一时间从自己身上找对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是政府的行政干预,对金融风险的违规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样我国的金融机构就像个孩子一样被动的接受母亲的指导,影响金融机构的成长,影响日后应对风险的能力,类似这些不主动地事后处理方式,不利于金融业发展,是我国金融业整体运营率和金融监管能力低下的重要原因,所以我认为,必须抛开母亲保护孩子式的方式,金融构需要自己面对风险和市场竞争。

(二)资本市场的开放: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但由于目前我国社会制度、基本国情、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存在滞后性等因素,决定了我国资本开放只能为QFII制度,即渐进开放,而目前要实现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全开放是不可能的。

资本市场开放是一把双刃剑,给一个国家的经济带来增长效应的同时,也伴随着潜在的巨大的金融风险。

政府有必要对资本市场的开放途径给予格外的谨慎和重视。

上世纪80年代,日本举国沉浸在一片“日本可以说不”的欢欣之时,一场针对日本的金融核战已经默默开始了准备。

1985年,美英日德法5国财长在纽约广场宾馆签署了“广场协议[2]”,日元对美元和大多数欧洲货币升值。

企业为了弥补出口下降的亏空,纷纷从银行低息借贷炒股。

本来,如果没有外部极具破坏性的震荡,日本经济也许可能以比较和缓的紧缩实现软着陆。

但金融战场上的国际银行家运用“股票指数期货[3]”这一超级金融武器大量做空本股市,最终,日本股市再也不能维持繁荣,到1990年,日本股市开始了全面下跌,具体情况如表一:日本股市1985~2015年走势所示。

图一:日本股市1985~2015年走势图(三)保险业的开放:保险业市场是中国开放时间最早、开放力度最大的领域。

但总体而言中国保险业开放程度相对资本强国仍然较低。

许多国外大型保险公司因合资、分支等问题而迟迟无法在华开展业务,且国外保险业认为我国法律要求保险公司最低资金金额过大,使其在华开设保险分公司前期投入大。

种种原因让外资对中国保险业产生“难进入”、“进入难”印象。

图二:国外保险公司在华数量及所占份额中国的保险行业发展不够快,而且赶不上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埃文·格林伯格2015年)。

保险不仅有规避风险的作用而且对企业对个人对国家都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风险管理工具。

保险业的发展能够帮助我们政府减轻一部分所承担责任,充分利用保险业这一私营部门的资金不仅可以汇聚巨量的资本为未来经济发展投保,还可以在长时间中用投保的资金来获得很高的回报,以此支持长期的经济的发展。

没有一个现代经济体能够在没有强大的保险业的基础上实现真正的发展。

以自由市场著称的英国,外资在英国寿险和非寿险市场的份额分别达到30%和50%以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保险市场,外资在寿险和非寿险市场上的份额也分别达到了22%和12%,同样是亚洲国家,日本跟韩国的寿险市场上外资的份额都超过了20%,而财产险市场上,日本的这一比重为6.5%左右(数据来源:保监会官网),而外资在中国寿险和非寿险市场上所占份额相对较小。

随着国家更深层次发展,不断地实现新的平衡,从国家拥有的经济为主到民营为主的市场的转变,随着国家转型程度加大,服务与消费在私营部门与国家整体经济中越来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为,我们需要更好地管理风险,才能够实现企业可持续的快速的发展。

(二)现有货币政策所导致的中国金融开放问题1、汇率问题:我国在90年代取消货币双轨制后,一直实行对美元联系汇率,长时间对美元实行固定比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