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_登岳阳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登岳阳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曾经,范仲淹的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岳阳楼名扬天下;孟浩然的一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又让我们对洞庭湖憧憬不已。

今天,我们就跟随杜甫把思绪放飞到广袤无边的八百里洞庭,共同学习这首流传千古、感人至深的经典之作《登岳阳楼》。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学的两句诗歌名句入手,复习旧知,引发共鸣,达到新旧知识的衔接和过渡。

二、展示目标,明确重点。

1、吟咏诵读,走入诗境。

2、涵咏语言,品味诗情。

设计意图:诗歌是一种声音的艺术,结合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单元要求,设计了以上两个学习目标。

二、诵读涵咏,分享交流。

(一)初读—悟韵1、整体感知,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预习课文的初感悟。

2、个人试读,分享自己触摸诗中文字的内心感受。

设计意图:如果说古诗词是滋养华夏文明的血液,那么诵读则能让它沸腾进我们的心灵。

此环节意在引领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并通过试读让学生体会节奏、停顿、语速、音调、情感等方面。

从而指导学生正是情感的千回百折、节奏的徐疾相间、音调的抑扬顿挫、旋律的跌宕起伏才形成了动人心魄的音乐美。

(二)品读—赏景1、涵咏意象品意境:学生自主赏析交流,教师引领学生抓住作者笔下景的特点和富有表现力的字眼吟咏诵读,感受洞庭湖波澜壮阔的特点。

点拨:“坼”与“裂”的差别;“浮”字的妙处。

2、且随想象入诗境:借助音乐,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多样化的诵读感受作者的情感波动。

诵读指导:首联声音拖长一些,语速要慢一些,“今”“昔”二字要重读;颔联声音要洪亮、高亢,读出雄壮的气势,“日夜浮”速度要稍慢。

设计意图:本环节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诵读体味壮阔宏伟的意境,从而构建景与情之间的关联,有助于学生了解作者的大情怀、大境界。

(三)悟读—溯情1、知人论世抓情辞:诗词是凝练的美神,我们总能找到她那双述说着内心深情的眼睛。

学生通过对后两联中最能表现诗人的情感的字眼“老病”“孤舟”“戎马”“涕泗流”等词语的品读鉴赏,感受作者的思亲念友之情、年老孤独之感、身世飘零之苦、壮志难酬之愤。

牵一发而动全身——例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主问题设计 (1)

牵一发而动全身——例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主问题设计   (1)

牵一发而动全身——例谈高中古诗词教学的主问题设计笔者听过不少课上师生互动频繁、课堂气氛活跃的高中古诗词教学公开课,细细复盘后发现,恰恰是师生之间的细、浅、滥的所谓的问答支撑起了课堂的繁华,这样的问答不但将古诗词的美感肢解殆尽,而且无法达成引导学生鉴赏古诗词进而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的目标。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无效课堂问答,是因为授课者缺乏顶层设计古诗词教学主问题的意识。

那什么是高中古诗词教学的主问题呢?余映潮老师说:“所谓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上随意的连问、简单的追问和习惯性的碎问而言的。

它指的是语文研读教学中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

”[1] 因此,所谓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的主问题就是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以古诗词文本及学生实际为依据,从整体出发,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味、创新审美等而进行顶层设计的中心问题、关键问题或主要问题。

它必须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火花,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它应该“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牵引机和黏合剂,在教学中显现着‘以一当十’的力量。

”[2]那么,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怎样才能设计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呢?下面,笔者根据古诗词课堂教学实践结合实例谈谈体会。

一、高中古诗词教学主问题设计的切入角度(一)从诗词的关键处设计主问题所谓的关键处就是解读诗词的关键点、焦点、重点或难点等,它可以是诗词的题目、注解、诗(词)眼,也可以是揭示诗词情感变化的词句或主旨句等。

抓住关键处,就等于占领了解读诗词的“战略高地”。

所以,若能精准抓住诗词关键处并设计出带有全局性的主问题,定能轻松引导学生掌握诗词主要内容,培养他们探究诗词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诗词概括能力。

下面以从诗词的题目切入设计主问题为例谈谈。

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

”可见诗歌的题目是诗歌的额头、窗户、眼睛,它富含着诸多信息。

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就蕴含了地点、事件信息,柳中庸的《征人怨》蕴含了思想感情倾向和诗歌类别信息,李白的《听蜀僧濬弹琴》蕴含了事件、描写对象信息。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研习任务)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研习任务)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研习任务)一、教学目标:1. 通过古诗词诵读,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音乐美、意境美和情感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1. 诗词欣赏:《春望》、《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乌衣巷》。

2. 诗词背景介绍:分析诗词产生的历史背景、诗人的生活经历。

3. 诗词解析:逐句解析诗词的意象、情感、手法等。

4. 诗词品鉴:引导学生从韵律、意境、情感等方面品味诗词之美。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诗词的意象、情感、手法,感受诗词的音乐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2. 难点:深入理解诗词中的文化内涵,提高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词背景、解析诗词意象、分析诗词情感、手法等。

2. 鉴赏法:引导学生品味诗词之美,培养审美情趣。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4. 实践法: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词的音乐美。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诗词背景,讲解《春望》。

2. 第二课时:解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3. 第三课时:解析《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4. 第四课时:解析《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5. 第五课时:解析《乌衣巷》。

6. 第六课时:诗词品鉴,总结本单元学习内容。

7. 第七课时:单元研习任务,进行诗词创作或评论。

8. 第八课时:作品展示,分享单元学习成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通过课堂讨论、作品展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诗词内容、情感、手法的理解,以及对诗词美的鉴赏能力。

2. 学生的诵读能力:通过听学生诵读诗词,评价其语音、语调、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3. 学生的创作和评论能力:通过单元研习任务中的诗词创作或评论,评价学生的创作和评论能力。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8篇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8篇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8篇第1篇示例: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古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中生而言,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提高语文素养,更可以培养情感、审美和语感。

古诗词的鉴赏并不容易,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和积累。

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成为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兴趣在进行古诗词鉴赏教学之前,首要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鼓励学生多读古诗词作品,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培养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向往。

通过课堂讲解、范例赏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瑰宝,其语言精炼、意蕴深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准确理解和鉴赏。

在教学中,可以设置词语解释、语言运用、句式仿写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词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注重情感认知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精髓,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和人生哲理。

在鉴赏古诗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感悟情感、体验情感、表达情感的方式,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进而增强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觉悟。

四、多维度解读古诗词鉴赏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学生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和理解。

除了注重语言表达和情感认知外,还要关注古诗词背后的历史文化、哲学思想和审美意义。

教师可以结合课堂讲解、多媒体展示、现场体验等形式,引导学生在多维度上理解古诗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的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注重情感认知和多维度解读。

只有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育的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中生。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古诗词诵读》(教案)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古诗词诵读》(教案)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古诗词诵读》(教案)第一章:《沁园春·长沙》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沁园春·长沙》。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3. 掌握诗词的基本朗读技巧。

教学内容:1. 诗词背景介绍:作者毛泽东,创作时间、背景。

2. 诗词逐句解析:意象、修辞手法、情感分析。

3. 诗词朗读技巧讲解:语气、节奏、停顿等。

教学步骤:1. 介绍诗词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逐句解析诗词,帮助学生理解意象和情感。

3. 示范朗读,讲解朗读技巧。

4. 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指导。

5. 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作业(背诵《沁园春·长沙》)。

第二章:《荆轲刺秦王》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荆轲刺秦王》。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3. 掌握诗词的基本朗读技巧。

教学内容:1. 诗词背景介绍:作者李白,创作时间、背景。

2. 诗词逐句解析:意象、修辞手法、情感分析。

3. 诗词朗读技巧讲解:语气、节奏、停顿等。

教学步骤:1. 介绍诗词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逐句解析诗词,帮助学生理解意象和情感。

3. 示范朗读,讲解朗读技巧。

4. 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指导。

5. 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作业(背诵《荆轲刺秦王》)。

第三章:《登高》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登高》。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3. 掌握诗词的基本朗读技巧。

教学内容:1. 诗词背景介绍:作者杜甫,创作时间、背景。

2. 诗词逐句解析:意象、修辞手法、情感分析。

3. 诗词朗读技巧讲解:语气、节奏、停顿等。

教学步骤:1. 介绍诗词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逐句解析诗词,帮助学生理解意象和情感。

3. 示范朗读,讲解朗读技巧。

4. 学生练习朗读,教师指导。

5. 总结本节课内容,布置作业(背诵《登高》)。

第四章:《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高中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方法8篇

高中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方法8篇

高中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方法8篇第1篇示例:高中语文课程对于古诗词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现如今许多高中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如何有效地教授高中古诗词成为了语文教师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智慧。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讲解背景、讲述作者生平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诗词背后的故事,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

通过诗词朗诵比赛、诗词欣赏会等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要注重古诗词的实践活动。

古诗词并不是死板的文字,而是活泼的语言。

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合作、诗词创作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动手尝试写诗作词,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古诗词的朗诵比赛、诗词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要注重古诗词的跨学科教学。

古诗词与历史、哲学、文学等学科密切相关,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教学的方式,将古诗词与其他学科内容相结合,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哲学思想等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注重古诗词的情感体验。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赏析古诗词中的意境、情感,引导学生体验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述古诗词背后的故事、语言描写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有效教学方法是多方面的,需要教师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实践活动、跨学科教学和情感体验等方式,全面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效果。

希望语文教师们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古诗词学习体验,让学生在古诗词的海洋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教学-黄志伟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教学-黄志伟

李清 照 的 《 夏 日绝 句 》 生 当作 人 杰 死 亦 为鬼雄 至 今 思 项羽 不 肯 过江 东 表 达 的

漓尽 致 这 相 较 于 散文更 加优 美 较 议论 文 更
深 入人 心

这也是 诗 人具 备深厚 的 美学 素养



是人 无 论 是活 着 还 是 死 去 都 不 要 居 于 平 庸 要争 当杰 出 人 物的 主 旨
,

学生在 文 学 写 作

文 学创 作 中 适 当引用
,
教 师 要 积极 引导 学 生 将 所 学 运 用 到 平 时 的学
习 当 中 学 生也要 在 平 时的学 习 当中 不 断 地积
,

,
古诗词 不 仅 可 以表 现 自身 的 文 学 底蕴
,
而且

,
作 为 道 理 论据 出 现 又 可 以 增 强 语 势 和 说 服 力 在 记叙 文 中引 用 古诗 词既 可 达 到 抒情 作
,
,
我们 不 能仅仅传授 育 下
教育

,
盘 秀山 古 诗 词 的 意 境 鉴 赏 田 文 学教
,
人文 精神 是 一 种普 遍 的 人 类 自 我关怀
、 、 、
文 化知 识 更 重 要 的是 传授 学 生 以学 习 方法
让 学 生 在学 习 当中 灵活 运 用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表 现 为对 人 的尊 严 价 值 命 运 的 维 护 追 求 和关怀
,

加深 入 如 古 人 在 文 学创作 时对 于 文 字 的 选 择是
称 中学一 级 单位 广 东省 龙 川 县 实验 中学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案例素材整理]“温柔敦厚,诗教也。

”《课程标准》中指出:”加强诵读涵永,在诵读涵永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创意和构思、意境和意象、语言技巧等方面对唐诗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教学古典诗词不应该是机械的、生硬的,而是要让学生知道到底学什么,怎么学,教师应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养成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只有深入到学生中去分析外在的和内在的原因,找到症结所在,才能找到解决的方法,对症下药。

我想让学生产生并保持学习古典诗词的热情,进而养成基本的欣赏能力,在古典诗词课堂教学中,就要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作者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与情的交融。

既然同学们如此喜欢流行歌曲,我细致地做了搜集和整理,通过考察发现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曲是当代歌坛上一道特殊景观,也为我们古诗词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进入流行歌坛的古典诗词存在古今情感的共通性,并且融合了古典与现代元素的表现形式。

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融合体现在音乐和文字(歌词)两个方面。

我先说音乐的融合。

在这类作品中,作曲者并不拘泥于古曲,而更多的是根据今人的审美趣味进行再创作,在古典与现代之间寻找结合点。

就是说,既有意识地吸收中国古典音乐,同时又引入现代音乐元素,在曲式、配器、演唱等诸多方面都能给人一种现代感,但又有别于一般的流行歌曲。

一些传唱较广的古典诗词歌曲,如《别亦难》(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枉凝眉》、《葬花吟》(电视剧《红楼梦》插曲,曹雪芹原词)、《滚滚东逝水》(电视剧〈三国演义〉插曲,杨慎《临江仙》词)等,也都具有上述特点。

应该说,在这种音乐的融合中,作曲家的才情尤其具有特殊的意义,作曲家才情的高下往往可以决定歌曲的成败。

实际上,为古典诗词谱曲较之为一般的歌词谱曲具有更大的难度,对作曲家的文学修养、音乐修养、审美水准有着更高的要求。

浅析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

浅析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

的方法,使学生感受到不同的音调。

此外,老师通过演奏口琴,还可以让学生了解音调的特征,要求学生说话时触摸喉咙,感受发音时声源的振动。

(二)通过提出实验性问题来创造一种情况实验问题情况的识别不仅在于实验问题本身,还在于知识库和准备技能的发展。

只有问题状况和学生的初始知识结构紧密相关并且相互作用时,实验现象和研究规律才能转化为知识和技能。

只有这样,情境训练才能有更高的升华水平。

例如:在教授“浮力”这一知识时,生活经历常常成为学生思考的障碍,学生常常错误地认为浮力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以及物体的运动状态(空心和固态)有关,认为物体的形状与液体的密度等有关,为了让学生提出正确的概念,教师首先使用多媒体来呈现水下世界的奇妙片段,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浮力如此之高以至于它可以容纳一万吨重的巨轮,而有时却又如此之小?它不能容纳稀薄的水,一艘从海到河的船,浮力有什么变化?哪些因素与浮力大小有关?在演示实验期间,请使用弹簧秤将相同体积的铁和铝块悬挂并浸入水中。

每个人都在看着弹簧秤的数量,并为之解释,设计什么实验以使物体的体积与浮力无关,设计哪些实验来说明以上提出的其他观点是实验的重点,正是由于这种循序渐进的发展,学生才能通过创建实验问题来获得答案,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创建实验而提高了探索能力,从而升华了实验物理教学。

(三)与学生一起教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应成为课堂的关键要素,而教师应发挥关键作用。

只有让学生成为老师,他们才能真正学习物理知识。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例如,在研究凸透镜部分时,教师可以首先解释他们对凸透镜的知识,然后准备实验设备,例如蜡烛,火柴,凸透镜和聚光镜座,供学生自己操作。

老师在场上,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在学习欧姆定律时,教师不必着急讲解欧姆定律的内容,而可以准备实验设备,例如电阻,电压表,电流表,电源等,以便学生可以在其中进行物理实验。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案例背景]一:笔者正任教高二一文一理两个班的语文课,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想像的相差甚远。

早些年的高中生们对古诗词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许多学生书或笔记本的扉页上都认真地写着最喜欢的诗句,而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很少看到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已提不起太大的兴趣。

有时,在课堂上听完声情并茂的课文配乐朗诵后,望着学生一脸冷漠,笔者心中塞满了无助与无奈。

有时,笔者在课堂上提到一句诗,很少有同学能接到下一句。

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背诵古诗是应付检查。

二:我们学校规定禁止学生把手机、Mp3、Mp4等各种通讯和娱乐工具带入校园,可是我班文艺委员许燕上自习时听Mp3,我非常生气,班干竟然带头违纪,拿到办公室一听,里面有毛宁的《涛声依旧》、黄安的《新鸳鸯蝴蝶梦》、周传雄的《寂寞沙洲冷》、邓丽君的《但愿人长久》《芳草无情》、周杰伦的《东风破》《青花瓷》等等,她噘着嘴说是为了学习古典诗词,我想她确实不是狡辩,这些流行歌曲的确都与古典诗词有关,心中怒气消解了许多,批评其违纪的同时更多的赞扬……我陷入了思考: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了没有?然而,这些问题却往往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那在古诗词教学方面能否迎合学生达到一种默契,或许古典与流行之间就有一种默契。

[案例原因探寻]经调查了解,这种现象并非笔者所教的学生如此,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于是,笔者想:现在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已兴起了读背古诗之风,为何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古典文学底蕴反而变得如此贫乏?到底是谁伤害了我们的学生?到底是什么导致了高中生对古典诗词学习兴趣的减退?如何才能重新唤起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呢?由此,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开始了深一层地思考。

(一)造成现状的客观原因1、在流行文化和快餐文化的冲击下,学生的阅读空间狭小,阅读品位降低。

现在的高中生课业负担都非常重,再加上网络、电视、广播和流行音乐的冲击,学生课外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可谓少之又少。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古诗词诵读》(教案)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古诗词诵读》(教案)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古诗词诵读》(教案)第一章:《登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登高》这首诗。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受其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登高》的诗意,背诵这首诗。

2. 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参考资料。

2. 学生预习《登高》这首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学生朗读《登高》,体会诗的韵律和节奏。

3. 教师讲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分析诗句的意义。

4. 学生讨论诗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五、作业布置1. 背诵《登高》。

2. 写一篇关于《登高》的诗意解析文章。

第二章:《江城子·密州出猎》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

2. 分析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感受其豪放洒脱的性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词意,背诵这首词。

2. 难点: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情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参考资料。

2. 学生预习《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作者苏轼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学生朗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体会词的韵律和节奏。

3. 教师讲解词中的意象和情感,分析词句的意义。

4. 学生讨论词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五、作业布置1. 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

2. 写一篇关于《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词意解析文章。

第三章:《赋得古原草送别》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作者:李瑞华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7年第07期摘要:高中古诗词是高中语文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来说,也是学习难度较大的部分,所以教学效果普遍不是很理想。

初中阶段的古诗词鉴赏,重点在古诗词感情的整体把握和诗句、词的赏析。

艺术手法方面,重点在掌握修辞手法。

故初中阶段的古诗词鉴赏难度并不大。

进入高中阶段,古诗词难度增加,鉴赏要求也有所提高。

大多数高中生用初中阶段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和习惯来学习和欣赏高中古诗词,对艺术手法等鉴赏角度含混不清,从而对课内古诗词掌握程度较低,对课外古诗词鉴赏更是无从下手。

本文结合昆明市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提出一些问题及设想,试图将混合式学习理论运用到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以期找到有效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学习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一、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昆明市高中语文课本采用人教版,整套课本课文数量不多,但古诗词所占比例却很大。

另有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其中有大量古诗词是考试大纲要求背诵的篇目。

所以,整个高中阶段,古诗词鉴赏既是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

目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现状如下:(一)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笔者在进行学情分析环节时发现,希望老师授课能够幽默、多讲故事,是绝大多数学生对语文老师的期望。

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学生,受到了电脑、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的视觉冲击,普遍缺乏冷静学习与思考的能力。

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因材施教,适时改变教学方法。

根据目前的高中古诗词教学现状来看,很大一部分语文老师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高中阶段的古诗词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不高。

部分高中语文教师仍然是灌输式教育,这种方式直接造成课堂气氛沉闷、乏味、枯燥,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二)课本中所选的某些诗篇确实与学生有一定距离,不能吸引学生如《离骚》,有不少学生反映这首诗古奥难懂,提不起兴趣。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等)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等)

教案: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等)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指定的古诗词,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2.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提升口语表达和朗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无衣:《诗经》中的一首战歌,表达了战士们英勇战斗、团结一心的精神。

2. 春江花月夜:唐代张若虚创作的脍炙人口的长篇抒情诗,描绘了春江美景和游子思乡之情。

3. 将进酒:唐代李白创作的豪放派诗歌,表达了对人生的热爱和豪放不羁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背诵指定的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2. 难点: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词的背景、作者生平等基本知识。

2. 示范法:教师示范诵读,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停顿和情感表达。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分享心得体会。

4. 实践法:学生自主练习诵读,相互评价、反馈,提高朗诵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本节课将学习的古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诗词:分析诗词的背景、作者生平等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

3. 示范诵读:教师示范诵读,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停顿和情感表达。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分享心得体会。

5. 实践演练:学生自主练习诵读,相互评价、反馈,提高朗诵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诵读展示:学生上台展示诵读,评价其发音、停顿和情感表达。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古诗词的背诵和文学鉴赏练习。

七、教学拓展1. 组织诗词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2. 邀请诗人讲座:邀请本地诗人或专家来校讲座,分享诗词创作经验。

3. 参观文化遗址: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了解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二《古代诗词鉴赏》教案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二《古代诗词鉴赏》教案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二《古代诗词鉴赏》教案导语:本教案是为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二《古代诗词鉴赏》设计的教学方案。

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代诗词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该教案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每个部分都有相应的具体内容和活动安排,帮助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古代诗词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分析古代诗词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技巧;3.深入理解古代诗词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意义;4.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古代诗词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古代诗词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技巧;3.古代诗词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意义;4.名篇赏析和学习方法。

教学活动: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包括:1.课前导入:通过讲解古代诗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起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和好奇心;2.课堂讲授:通过诗词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讲解古代诗词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技巧;3.小组讨论: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古代诗词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意义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思维能力;4.名篇赏析:以中国古代名篇为例,展示古代诗词的魅力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5.课后作业:布置作文或诗词创作任务,巩固本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古代诗词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鉴赏和欣赏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

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诗词的热爱,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等)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等)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等古诗词,提高学生的诗词素养。

2. 通过分析古诗词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提升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人文素养。

4. 通过对古诗词的诵读和解读,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无衣》:学习并背诵《无衣》,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寓意,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2. 《春江花月夜》:学习并背诵《春江花月夜》,欣赏诗中的自然景观描写,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3. 《将进酒》:学习并背诵《将进酒》,分析诗中的豪放情怀,感受诗人的豁达人生观。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对古诗词进行详细讲解,包括诗的背景、意象、寓意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2. 诵读法:教师带领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提高记忆效果。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古诗词的重要性和价值。

2. 讲解《无衣》:解读诗中的意象和寓意,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3. 诵读《无衣》:教师带领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律美。

4. 分组讨论:《无衣》的诗意和情感表达,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5. 总结《无衣》的教学内容,布置作业:背诵《无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发言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诵读效果:检查学生对《无衣》的背诵情况,评价学生的记忆效果和诵读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思考深度和合作能力。

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无衣》的理解和感悟,评价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内容1. 《离骚》:学习并背诵《离骚》,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哲理,分析诗人的政治理想和人格追求。

2. 《氓》:学习并背诵《氓》,通过诗中的叙事和抒情,理解诗人对命运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研究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研究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研究摘要:古诗词鉴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在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有效提高古诗词鉴赏教学质量的背景下,优化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质量教学关键。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构建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依托信息技术构建课堂古诗词鉴赏教学,加强学生主体性,深刻把握古诗词教学内涵,以此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引言:新课标视域下,传统高中语文课程教学逐渐无法满足当前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如何改善与优化语文教学质量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至关重要。

古诗词鉴赏教学作为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因古诗词鉴赏教学内容抽象导致学生思维限制的问题愈发严重,如何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质量成为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

对此,文章以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进行讨论与分析,通过制定相关实施策略,以期为广大学者提供参考帮助。

1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高中语文作为人文性、包容性较强的功能性学科,在高中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目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师因受应试教育影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以提高学生成绩为主导,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多采用理论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导致整体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化、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不高。

(1)教师在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中,仅围绕高考中设计的表达技巧、诗词意境等重点知识进行讲授,没有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设计课程,导致课程教学内容缺乏一定趣味性,学生对于古诗词鉴赏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不仅压制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更是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造成较大影响。

(2)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不高,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学习,缺少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部分情况下,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导致学生对于古诗词鉴赏的学习兴趣不高。

(3)教学模式单一。

因教育理念过于陈旧、落后,导致语文教师在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等)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等)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等)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古诗词,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每首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 通过分析诗中的关键词、句、意象等,让学生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4. 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背景知识,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无衣:理解诗中表达的爱国情怀和豪情壮志,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春江花月夜:欣赏诗中的美景描绘,理解诗人的感慨和哲思,学习诗中的对仗和韵律。

3. 将进酒:领会诗中的豪放情怀,分析诗中的象征和寓意,掌握诗的节奏和韵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典型诗句的分析,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采用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2. 分别对每首诗进行逐句解读,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3. 针对每首诗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小组讨论。

4.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让他们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对本节课学习的每首诗进行阅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通过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解析、修辞手法的识别以及审美情趣的展现,评价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通过课后作业和调查报告,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拓展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古诗词原文及其注释版本,便于学生查阅和理解。

2. 与课程相关的背景资料,如诗人简介、历史背景等,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诗歌图片、播放朗诵音频等,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研习任务)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研习任务)

【新课标】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研习任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2. 提高学生的古诗词诵读能力,增强语感。

3. 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的基本特点:韵律、对仗、意象等。

2. 古诗词的诵读技巧:停顿、语气、情感等。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历史、哲学、道德等。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一、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诵读技巧。

2. 示范法:教师示范古诗词的诵读,学生跟随模仿。

3. 互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古诗词诵读的心得。

二、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词的文本、图片、音频等资料。

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分享优秀的古诗词诵读作品。

3. 实体教材:使用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教材。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一、课前准备1. 让学生预习本单元的古诗词,了解诗词内容。

2.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二、课堂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简介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三、课堂讲解与示范1. 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韵律、对仗、意象等。

2. 示范古诗词的诵读技巧:停顿、语气、情感等。

四、课堂互动与练习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古诗词诵读的心得。

2. 教师选取代表性的学生进行诵读练习,给予点评和指导。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诵读技巧。

第四章:单元研习任务一、任务目标1.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深入理解本单元的古诗词。

2. 提高学生的古诗词诵读能力,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

3.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任务内容1. 自主学习古诗词的基本特点:韵律、对仗、意象等。

2. 自主学习古诗词的诵读技巧:停顿、语气、情感等。

3. 深入研究每首古诗词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高中诗词表现手法赏析教案

高中诗词表现手法赏析教案

高中诗词表现手法赏析教案我们要明确教学目标。

本节课旨在通过对经典诗词的赏析,让学生掌握常见的诗词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并能运用这些手法进行简单的创作。

同时,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是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

我们将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诗词作为案例,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春望》等。

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师详细解析每首诗的内容和形式,点出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例如,在《静夜思》中,我们可以分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两句的意象美。

诗人通过“明月光”与“地上霜”的比喻,既表现了夜晚的宁静,又寄托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学生可以学习如何运用比喻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使读者产生共鸣。

在《春望》中,杜甫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达了他对国家兴亡的深刻感慨。

这里的“国破”与“山河在”形成鲜明对比,既有历史的沉重感,也有自然的生机勃勃。

通过对这种对比手法的分析,学生能够理解诗人如何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自然的赞美。

教学方法上,我们采用互动式教学。

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分享他们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在点评时,不仅肯定学生的见解,还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拓宽思路。

教师还可以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诗词的理解。

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后可以布置相关的作业。

比如,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诗词,运用所学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并尝试创作一首自己的诗。

这样的作业既能巩固学生的知识点,又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古诗词诵读》(教案)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古诗词诵读》(教案)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古诗词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古诗词的诵读,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古诗词鉴赏方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3. 通过古诗词学习,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历史和文化,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诗词的产生与发展1. 了解诗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学习诗词的基本特点和形式。

第二单元:诗歌的韵律与节奏1. 学习诗歌的韵律、节奏和音韵美。

2. 分析诗歌的韵脚、韵律类型及作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诗词的基本知识、鉴赏方法。

2. 采用诵读法,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词的特点、魅力。

四、教学步骤1. 诗词的产生与发展:讲解诗词的起源、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诗词的基本特点和形式。

2. 诗歌的韵律与节奏:学习诗歌的韵律、节奏和音韵美,分析诗歌的韵脚、韵律类型及作用。

3. 诗词鉴赏:通过对具体诗词的鉴赏,使学生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4. 诗词创作:引导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 课堂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拓宽知识视野。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诗词诵读能力:通过课堂诵读,检查学生的发音、语调、节奏等方面,评价学生的诵读能力。

2. 学生诗词鉴赏能力:通过课堂讨论、作业和测试,评价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3. 学生诗词创作能力:通过作业和测试,评价学生的诗词创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2. 参考书籍:《古诗词鉴赏》、《中国古代诗词选读》等3. 网络资源:古诗词网站、诗词鉴赏博客等4. 音频资源:古诗词诵读音频、古筝音乐等5. 视频资源:古诗词朗诵视频、诗词解读视频等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单元:2课时2. 第二单元:3课时3. 诗词鉴赏:4课时4. 诗词创作:2课时5. 课堂讨论与交流:每课时预留10分钟八、作业与练习1. 诵读作业:每天选择一首古诗词进行诵读,注意把握韵律和节奏。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
分析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以苏轼的《定风波》为例
绛县中学周湘燕
[案例背景]
进入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难度越来越大。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高中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想像的相差甚远。

早些年的高中生们对古诗词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许多学生书或笔记本的扉页上都认真地写着最喜欢的诗句,而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很少看到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已提不起太大的兴趣。

有时,在课堂上听完声情并茂的课文配乐朗诵后,望着学生一脸冷漠,心中塞满了无助与无奈。

有时,在课堂上提到一句诗,很少有同学能接到下一句。

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背诵古诗是应付检查。

看着这些情况,我陷入了思考: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了没有然而,这些问题却往往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那在古诗词教学方面能否迎合学生达到一种默契,或许古典与流行之间就有一种默契。

[案例原因探寻]
经调查了解,这种现象并非我所教的学生如此,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于是,我想:现在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已兴起了读背古诗之风,为何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古典文学底蕴反而变得如此贫乏到底是谁伤害了我们的学生到底是什么导致了高中生对古典诗词学习兴趣的减退如何才能重新唤起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呢
由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开始了深一层地思考。

(一)造成现状的客观原因:
1、课本中所选的某些诗篇确实与学生有一定距离,不能吸引学生。

如《离骚》,就有不少学生反映这首诗古奥难懂,提不起兴趣。

《离骚》虽然是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源头,距离学生的时代比较久远。

虽然前面学生已经接触了《诗经》,但对于楚辞,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仍然是陌生的。

从字面上看,障碍特别多,学生也就没有了读下去的欲望。

2、呆板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枪杀了学生的学习古诗词的激情。

不少教师平时教上古典诗词,篇篇逐字逐句串讲,老师讲的多,学生自己体验的时间反而少;或者似乎把一堂古典诗词鉴赏课上成了一般的文言文教读
课。

而事实上古典诗歌不同于文言文,把教文言文常用的方法放到欣赏古典诗歌的课堂上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失败,也难怪学生不喜欢。

古典诗词鉴赏课要充分考虑文体的特点,既要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又要有利于学生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

(二)造成现状的主观原因
现在有一部分高中生对古典诗词学习的认识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1、“长一点的诗歌,学起来费时费力,又难懂,学了就忘”
这是一种畏难心理。

学生生性好动,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他们注意力保持集中的时间比较短,记忆深度不够。

许多同学看到课后“背诵”两个大字就顿生反感,让他们自觉静心背背古典诗歌是不容易。

而实际上要想在嘻嘻哈哈的笑闹中轻松学好语文同样也是不太现实的,要想在学习中取得成效,本身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为了考试,我愿意在语文课堂上读读古典诗词,在课外我从来不读这些诗词”
这些学生很实际也很纯粹,他们学习古典诗词就是为了考试时的得分。

抱着这种应试心理,学生就变得功利、浮躁,不肯静下心来多读多背,至多背几句“名句”“考点句”。

[案例描述]
具体古诗词的教学操作中我选择以下几个方面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