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概论简答题完整版

合集下载

地球科学概论-含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含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含答案一、归类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按照主要成因,将下列物质归入其形成的地质作用类型中。

土壤、断裂、片麻岩、铝土矿、花岗斑岩、背斜、熔岩被、高岭石、张节理、地震、安山岩、花岗岩、坡积物、流纹岩、糜棱岩、矽卡岩1.风化作用:土壤、坡积物、铝土矿、高岭石。

2.构造运动: 张节理、背斜、地震、断裂。

3.岩浆作用: 安山岩、花岗岩岩、流纹岩、熔岩被。

4.变质作用: 花岗斑岩、矽卡岩、片麻岩、糜棱岩。

二、判断是非(每小题1分,共15分):(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科里奥利力在赤道处最大,在两极处最小。

(×)2.第四纪冰期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类不注意保护地球环境。

(×)3.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依次是氧、硅、铝等。

(√)4.在同一纬度和相同高度上测得的重力值通常海面的比陆地的大。

(√)5.陆壳与洋壳的边界在大陆架边缘处。

(×)6.在花果山见到的侵入岩的SiO含量为61%(质2量百分比),它属于中性岩浆岩类。

(√)7.通常情况下,泥质岩石在区域变质作用下,随着变质程度的增加可以形成板岩、千枚岩、片岩和片麻岩。

(√)8.太阳对潮汐的影响比月球的影响大。

(×)9.地磁轴与地球极轴之间的夹角为磁偏角。

(×)10.在褶皱中,背斜两翼的年龄比核部新。

(√)11.只有进入河谷中的水体才产生流水的地质作用。

(×)12.岩浆岩岩、变质岩和沉积岩通过变质作用都可以形成石灰岩。

(×)13.通常情况下,酸性岩浆的粘度比基性岩浆的粘度小。

(×)14.磁异常是由于太阳将大量的带电粒子抛向地球,所引起的局部磁场的变化。

(×)15.野外调查是地球科学工作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环节,它能获取所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地球的形状为( D )A、球形;B、理想的旋转椭球体;C、苹果形;D、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

(完整word版)地球科学概论详细习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地球科学概论详细习题及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将古论今:根据保留在地层和岩石中的各种痕迹和现象,结合现在正在发生的各种地质现象来分析和推断地质历史时期各种地质事件的存在和特征的方法。

2.克拉克值和丰度:地壳中50余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称克拉克值。

化学元素在宇宙或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称丰度。

3.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的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条痕:矿物在无釉的白色瓷板上磨划时留下的粉状颜色。

断口:矿物受力后在解理面以外的裂开面。

4.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主演要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用。

5.地层层序律:地层层序正常的条件下,下伏岩层老、上覆岩层新,利用地层的上下关系来确定相对年代的方法。

6.变质作用:原岩处在特定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其在固态下改变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从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

经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

7.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受力而发生变位、变形留下的形迹。

8.构造运动:主要由地球内力引起岩石圈的机械运动。

9.结晶分异作用:岩浆冷凝过程中,各种矿物按结晶温度不同而先后分离出来。

10.重结晶作用:岩石在固态下同种矿物经过有限的颗粒溶解、组分迁移,而又重新结晶成粗大颗粒的作用,但并未形成新矿物。

11.地球岩石圈物质的快速震动叫地震,地表以下始发震动的位置叫震源,地表上任一点到震中的水平距离叫震中距,震源到地面任一点的距离叫震源距,地面及房屋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叫地震烈度。

12.风化作用:由于温度的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以及生物的生命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从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

13.土壤:风化壳的表层,它是由各种风化作用的产物再经过生物风化作用改造而形成的,其主要特点是富含腐殖质。

(分为表层、淋积层、淀积层)14.风化壳:残积物和土壤在地表形成的一个不连续薄层称为风化壳。

15.准平原化:当一个地区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地壳保持稳定或处于缓慢的沉降状态,由于高地受到剥蚀,低地接受沉积,在此双重作用下,地形可能达到最小限度的波状起伏。

地球科学概论总复习简答

地球科学概论总复习简答

总复习问答题:一、1.地球系统是由哪些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构成的复杂系统?2. 太阳、地球处在宇宙中的什么位置?简述“日地距离平均保持一天文单位“的意义。

3.如何知道地球的历史发生的事件?4.为什么说大气圈是地球表面及生命的保护盾牌?5.为什么说水圈通过“削高填低”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6.生命起源于何时代、何环境?现代生命的什么特征对生命起源的环境提供了鲜明证据?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参考答案:1地球系统是由地核、地幔、地壳三个内部圈层和大气圈、水圈及生物圈三个外部圈层构成的复杂系统。

2.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它位于距银河系中心约3万光年处;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与太阳相距约一亿五千万km;这一距离被定为1天文单位。

1天文单位(AU)是太阳系天体距离的基本单位。

从太阳系行星接受太阳辐射能量角度看,1AU是最佳的距离,使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在15℃左右,有利于液态水圈的存在和生命的生存、发展。

3.根据地球历史中形成的岩石特征、地层层序律(地层在形成后,若未受地壳运动的影响而不发生位置的颠倒,应是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化石层序律(特定地层各有其特定的化石)、同位素年龄测定,并运用“将今论古”的方法原则来恢复地球历史事件。

4. 巨厚的大气圈使撞向地球的其他天体摩擦燃烧掉或形成流星雨,使地表免受其它天体的直接撞击;巨厚的大气圈、尤其是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辐射以保护地球表面生物界不受侵害。

5.因为在地表较高处,不断运动的水体发生着强烈侵蚀作用,使高处变低;而在地表较低处或盆地,不断接受运动水体侵蚀、搬运而来的沉积物。

6.生命起源于38亿年前的早太古代的海洋环境。

生命的本质是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具有新陈代谢与自我复制能力的活物质——核酸和蛋白质。

二、•1.何谓地震与地震作用?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的区别?地震是地壳快速颤动的现象。

地震作用是孕震、发震和余震发生的全过程。

地震震级是一次地震能量的度量。

地震烈度是一次地震震域内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地球科学概论考题答案整理.doc

地球科学概论考题答案整理.doc

地球科学概论考题答案整理1、地磁场有哪些基本特征和起源假说?1.地球有两磁极(靠近地理两极);、2.在两极处,I最大,Z最大,H=0;3.在赤道处,I最小,Z趋向于0, H最大;4.H指向磁北,Z北半球向下,南半球向上;5.磁轴与地球旋转轴不重合,夹角约为11. 50o ;6.地球磁场类似于一磁偏极了或均匀磁化球体的磁场。

7.偶极了磁矩的衰减,非偶极了磁场的西向漂移地磁的北极大致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约在地理北极附近。

地磁场的水平分量总是从地球南极指向地球北极,而竖直分量则南北相反,南半球垂直地面向上,北半球垂直地面向下(1)永磁体学说,是最早提出的一神学说,认为地球(2)(3)电荷旋转学说(公元1900年),认为地球表面和(9)磁力线扭结学说(1950),认为在地球磁场磁力线的张力特性和地核的较差自转,会使原始微弱的地球磁场放大,由此产生地球磁场。

(10)霍尔效应学说(1954),认为在地球(12)自由电子旋转说(2006),是唯一由中国人王金甲先生,根据分子、原子学,结合地震波提供的地球深虚高清牌I像提出的崭新学说1、天气与气候有何区别与联系,试述广东的气候特点与成因(提示:从地理位置、温度、水分的时空分布、大气环流等方面考虑)天气和气候都是用来表述大气的运动状况,但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短时间内的大气运动状况及其变化,而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特征。

天气与气候,两者是既有区别又有内在联系的两个概念。

天气是代表一个较短时间,一般具有多边性,在同一时间内不同地区的天气不完全一样,同一地区不同时间内的天气也常常是不同的。

而气候是代表一个较长的时间,一般比较稳定,而且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受它所在的纬度、高度、海陆相对位置等影响较大。

地理位置:广东位于北回归线周围,并纬度较低,位于大陆东部,因此属于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少部分属于热带气候。

温度: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温普遍在0°C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温一般为25C左右。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答案
地壳深处和上地幔的上部主要由火成岩和变质岩组成。从地表向下16公里范围内火成岩和变质岩的体积占95%。地壳表面以沉积岩为主,它们约占大陆面积的75%,洋底几乎全部为沉积物所覆盖。
软流层: 软流层(Asthenosphere)又叫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Lithosohere)之下,深度在80—400km之间,是一个基本上呈全球性分布的地内圈层。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简答题
1: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壳与地幔之间由莫霍面界开,地幔于地核之间由古登堡面界开。
大理岩:变质岩,又称大理石。由碳酸盐岩经区域变质作用或接触变质作用形成。主要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组成,此外含有硅灰石、滑石、透闪石、透辉石、斜长石、石英、方镁石等。具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有时为条带状)构造。 通常白色和灰色大理岩居多。
简答题
1: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上部,由花岗质岩、玄武质岩和超基性岩组成。
组 段 层 群
5:角度不整合:由于受到地壳运动而产生褶皱、断裂、弯曲作用、岩浆侵入等造成地壳上升,遭受风化剥蚀。当地壳再次下沉接受沉积后,形成上覆的新时代地层。上覆新地层和下伏老地层产状完全不同,其间有明显的地层缺失和风化剥蚀现象。这种接触关系叫不整合接触或角度不整合。
3:
四,地球及各圈层的物质组成 Leabharlann 第一节 名词解释
地壳元素的丰度:一种表示地壳中化学元素平均含量的数值。
主要元素:主要元素是指C、H、O、N、P、S,它们的含量大约分别占生物体原生质总量的0.3%以上,六种大约共占97%;

地球科学概论详细习题及答案及地球科学知识竞赛题库

地球科学概论详细习题及答案及地球科学知识竞赛题库

地球科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将古论今:根据保留在地层和岩石中的各种痕迹和现象,结合现在正在发生的各种地质现象来分析和推断地质历史时期各种地质事件的存在和特征的方法。

2.克拉克值和丰度:地壳中50余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称克拉克值。

化学元素在宇宙或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称丰度。

3.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的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条痕:矿物在无釉的白色瓷板上磨划时留下的粉状颜色。

断口:矿物受力后在解理面以外的裂开面。

4.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主演要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用。

5.地层层序律:地层层序正常的条件下,下伏岩层老、上覆岩层新,利用地层的上下关系来确定相对年代的方法。

6.变质作用:原岩处在特定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其在固态下改变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从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

经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

7.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受力而发生变位、变形留下的形迹。

8.构造运动:主要由地球内力引起岩石圈的机械运动。

9.结晶分异作用:岩浆冷凝过程中,各种矿物按结晶温度不同而先后分离出来。

10.重结晶作用:岩石在固态下同种矿物经过有限的颗粒溶解、组分迁移,而又重新结晶成粗大颗粒的作用,但并未形成新矿物。

11.地球岩石圈物质的快速震动叫地震,地表以下始发震动的位置叫震源,地表上任一点到震中的水平距离叫震中距,震源到地面任一点的距离叫震源距,地面及房屋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叫地震烈度。

12.风化作用:由于温度的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以及生物的生命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从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

13.土壤:风化壳的表层,它是由各种风化作用的产物再经过生物风化作用改造而形成的,其主要特点是富含腐殖质。

(分为表层、淋积层、淀积层)14.风化壳:残积物和土壤在地表形成的一个不连续薄层称为风化壳。

15.准平原化:当一个地区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地壳保持稳定或处于缓慢的沉降状态,由于高地受到剥蚀,低地接受沉积,在此双重作用下,地形可能达到最小限度的波状起伏。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共8套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共8套

12、3、 4、 5、 A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 A J B 、K C印支运动发生于 ________ 纪。

A 、石炭纪B 、二叠纪 C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A 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B 、区域变质作用 加里东运动发生于 。

A 中生代 B、晚古生代 C 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倾伏褶皱 B 、直立褶皱 C 、倾斜褶皱 D 、翻卷褶皱三叠纪、白垩纪OC 、埋藏变质作用 、早古生代D D 、动力变质作用、新生代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共8套)第一套《地质学基础》试题姓名 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解释(4' X 8共计32分)1. 新构造运动2. 风化壳3. 莫霍面4. 标准化石5. 岩石圈6. 矿物7. 向斜8. 转换断层、填空(1 ' X 20共计20分)。

1、 古登堡面是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的分界面。

2、 火山喷发类型有 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两类。

3、 火成岩可以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脉岩等类别,请按此顺序分别列举一类岩石名称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4、 中生代从早到晚有 ___________ ,它们的代号分别为 ____________ 。

5、 变质作用包括 ________ 、 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三类。

6、 火山碎屑岩按照碎屑粒径大小可以划分为 _____________ 、 ________ 和 _________ 三类。

7、 岩石变形发展的三个阶段是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地球科学概论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答案

①答案一、1.古生、中生、新生;2.大陆、山岳;3.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4.石炭纪;5.凹、凸;6.重力能、地热能、地球旋转能;7.滨海、浅海、半深海、深海;8.悬运、推运、跃运二、1.地表以下一定环境中的岩石在固态下发生结构、构造或物质成分变化而形成新岩石的地质作用;2.软流圈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称为岩石圈;3.地表以下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称为层间水;4.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受力而发生变形或变位所留下的形迹称为地质构造;5.岩浆的形成、演化直至冷凝成岩石的全部地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6.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堆积物;7.在日月引力下海(湖)水周期性涨落现象;8.在地表或近地表(微生物生存的下限)条件下,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和化学的变化过程;9.砂咀与砂坝的伸长,常常连接起来,构成滨海带的障壁,在其内侧形成一个与外海隔绝或联系较少的浅水域,称为泻湖;10.陆地上终年缓慢流动着的巨大冰体。

三、1.地球物理学家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同深度下传播特征的变化情况,发现了不同的波速与密度界面,以此为基础推算了地球内部的密度分布状况,进而分析了地球内部的物理结构和物质分布的基本特征。

地球内部有两个最明显,也是最重要的一级界面(波速不连续面),即莫霍面和古滕堡面。

按照这两个界面,地球内部分成地壳、地慢和地核三大层圈。

地壳是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地球部分,一般厚33km (大陆)或7km(海洋),平均厚度约33km。

是地球表部的一层薄壳,进而可以划分为上下两层,即花岗岩(硅铝)层和玄武岩(硅镁)层。

地幔即地壳与地核(莫霍面与古滕面)之间的层圈。

进而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上地慢上部的软流圈(或低速带)。

地核位于古滕堡面以下直至地心,根据波速的变化,进而划分为外核(液态)过渡层和内核(固态)。

2.以外部能为主要能源并在地表或近地表附近进行的地质作用,称为外动力地质作用,简称外力作用。

其主要类型有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硬结成岩作用和下披运动(荷载或重力作用)3.滨海带系指低潮线与最大高潮线之间的地带,为陆海交互环境。

地球科学概论 地质学 简答题

地球科学概论 地质学 简答题

简举地质学的主要分支:1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方面的科学,如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等。

2研究地球的内部构造方面的科学,如构造地质学,构造物理学,区域构造学,地球动力学。

3研究地球的形成演化方面的科学,如古生物学,地层学,地史学,古地理学,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等。

4研究地质学的应用方面的科学,可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研究地下资源方面的分科,如矿床,石油地质学,煤田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等;其二是研究地质与人类生活环境及灾害防护方面的分科,如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地震地质学等。

地球作为其研究对象具有的特点:1空间的广泛性和微观性。

2整体性与分异性(或差异性)。

3时间的漫长性与瞬间性。

4自然过程的复杂性与有序性。

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1野外调查。

2仪器观测。

3大地测量。

4航空航天和遥感技术。

5实验室分析测试与科学实验。

5历史比较法。

6总和分析。

7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

地球科学研究的工作方法:1资料收集。

2归纳总和和推论。

3推论的验证。

陆地地球特征:1山地。

2丘陵。

3平原。

4高原。

5盆地。

海底地形特征:1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破,大陆基,岛弧与海沟)。

2大洋中脊。

3大洋盆地。

大气的组成:1恒定组分。

2可变组分。

3不定组分。

大气圈的结构:1对流层。

2平流层。

3中间层。

4暖层。

5散逸层。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划分依据:地球的内部构造可以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

根据次一级界面,还可以把地幔进一步划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把地核进一步划分为外地核,过渡层及内地核。

在上地幔部存在着一个软流圈,软流圈以上的上地幔部分与地壳一起构成岩石圈。

划分依据:是地震波在地球中传播的不连续面。

地球内部的主要物理性质:密度,压力,重力,温度,磁性及弹塑性等。

推断地球内部各圈层物质组成的主要依据:1根据各圈层密度和地震波速度与地表岩石或矿物有关性质对比进行推测。

2根据各圈层的压力,温度,通过高温高压模拟实验进行推测。

3根据来自底线深部的物质进行推断。

地球科学概论

地球科学概论

地球科学概论题型:名词解释、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第⼀一章:绪论地理理学是研究地理理环境的⼀一⻔门⾃自然科学,只研究地球表层的那⼀一部分⼈人类环境研究对象: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理环境:物质组成、要素组成⾃自然地理理学是RS、GIS的理理论基础RS、GIS是⾃自然地理理学新的研究⼿手段未来地理理学家的素质:第⼆二章:地球系统宇宙的本质:宇宙是普遍永恒的世界,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由物质组成,表现形式复杂,处于不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测量量恒星距离的单位:1秒差距(Pc)=3.2616光年年(Ly)=206265天⽂文单位(Au)宇宙中的天体和物质:恒星: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够⾃自身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星系:星系是包括⼤大量量恒星的天体体系彗星:彗星主要由冰块、尘埃组成流星、陨星(流星体到达地⾯面的残余部):分布在星际空间的细⼩小物体和尘粒(流星体),⻜飞⼊入地球⼤大⽓气层,跟⼤大⽓气摩擦发热、发光的现象恒星演化过程:引⼒力力收缩阶段(幼年年期);主序星阶段(壮年年期);红巨星阶段(中年年期);⽩白矮星、中⼦子星、⿊黑洞洞阶段(晚年年期)太阳系的构成及其特点:构成:太阳、⾏行行星、⼩小⾏行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特点:太阳系是太阳和以太阳为中⼼心,受它的引⼒力力⽀支配⽽而环绕它运动的天体所构成的系统在太阳系的总质量量中,太阳约占99.8%太阳是太阳系唯⼀一能够⾃自身发光的天体太阳的结构:内部:核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区外部:光球:太阳⿊黑⼦子、光斑(寿命较⻓长)⾊色球:耀斑(寿命很短)、⽇日珥⽇日冕:太阳⻛风(太阳活动剧烈烈时,⽇日冕接近于圆形,反之形状较扁)太阳活动:太阳局部的剧烈烈运动,最明显的标志是太阳⿊黑⼦子、耀斑(最剧烈烈)以及⽇日冕物质的抛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电离层突然骚扰、“磁暴暴”现象、极光现象、影响地球⼤大⽓气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理学意义:⾃自转:昼夜变化(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联合结果)、科⾥里里奥利利⼒力力的影响(在北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自转速度的变化(⻓长期减慢:潮汐摩擦;周期性变化:地球上⽔水和⼤大⽓气的季节性迁移;不不规则变化:地幔与地核之间的⻆角动量量变换,或海海平⾯面和冰川的变化,或由于⻛风的作⽤用)公转:季节的变化、地球上5带的形成(热带、北北温带、北北寒带、南温带、南寒带;划分依据:有⽆无太阳直射、有⽆无极昼极夜现象)随太阳在银河系的运动:地球上冰期的形成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昼⻓长的计算第三章:地球构造岩⽯石圈的组成:元素:地壳中含有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所列列的绝⼤大部分元素,O、Si、Al、Fe、Ca、Na、K、Mg(占98%以上)矿物:组成岩⽯石主要成份的矿物,称造岩矿物岩⽯石:⽕火成岩(占地壳总体积的65%)沉积岩变质岩花岗岩:侵⼊入岩(⽕火成岩)⽞玄武岩:喷出岩(⽕火成岩)岩⽯石圈的结构:垂直分层⽔水平变异地壳运动(由内⼒力力作⽤用引起地壳结构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化的运动)的基本形式:⽔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地质构造及其地貌学表现:承受地壳运动的岩层或岩浆,在地应⼒力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变化的结构称为构造形迹或地质构造受⼒力力性质分类:压性构造、张性构造、扭性构造(层状岩⽯石)地质构造类型:1)⽔水平构造(原始岩层平整,未受到褶皱变动的影响):⼤大规模的隆隆起,⽔水平岩层形成⾼高原;被分割形成⽅方⼭山、桌⼭山;丹丹霞地貌2)倾斜构造(岩层经过构造变动以后,岩层⾯面与⽔水平⾯面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常是褶皱的⼀一翼,断层的⼀一盘):单斜地貌(单⾯面⼭山和猪背脊)3)褶皱构造(岩层受⽔水平挤压⼒力力的作⽤用⽽而发⽣生的波状塑性变形):背斜、向斜、地貌倒置(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意义:是地壳中发育最为⼴广泛的构造形式之⼀一,⼏几乎控制了了⼤大中型地貌的基本形态;与矿藏的⽣生成有关;⽯石油;地下⽔水4)断裂构造(岩⽯石在应⼒力力作⽤用下发⽣生变性,当应⼒力力超过⼀一定的强度时,岩⽯石发⽣生断裂,甚⾄至沿破裂移动,使岩层的连续性、完整性受到破坏):劈理理:岩⽯石沿最⼤大剪切应⼒力力作⽤用⽅方向发育的⼀一组细⽽而密集的剪切裂隙;节理理:岩⽯石⾯面破裂,两侧岩层⽆无明显移动;断层:岩块沿着断裂⾯面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意义:控制矿床;制约⼯工程建设;地震形成的背景⽕火⼭山和地震⽕火⼭山爆发的好与坏:泥泥⽯石流、酸⾬雨、⽕火灾、⽕火⼭山灰肥沃⼟土地、⽕火⼭山旅游景点、⽓气温变化地震灾害特点:瞬间发⽣生、破坏剧烈烈、次⽣生灾害严重、监测预报困难、社会影响深远第四章:⼤大⽓气圈⼤大⽓气圈的重要性:⼤大⽓气圈具有温室效应,致使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升⾼高,温度的⽇日变化、年年变化减⼩小,形成适宜于地球上⽣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参与⽣生命的活动过程;物质与能量量交换的环节⼤大⽓气的组成:由多种⽓气体的混合物组成,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大⽓气体积的99%)。

地球科学概论考题答案整理

地球科学概论考题答案整理

地球科学概论考题答案整理一、地磁场有哪些基本特征和起源假说?(一)基本特征1.地球有两磁极(靠近地理两极);22在两极处,I最大,Z最大,H=0;33在赤道处,I最小,Z趋向于0, H最大;4.4.H指向磁北,Z北半球向下,南半球向上;5.5.磁轴与地球旋转轴不重合,夹角约为11.50;6.6..地球磁场类似于一磁偏极子或均匀磁化球体的磁场;7.7.偶极子磁矩的衰减,非偶极子磁场的西向漂移;8.8.地磁的北极大致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约在地理北极附近;9.地磁场的水平分量总是从地球南极指向地球北极,而竖直分量则南北相反,南半球垂直地面向上,北半球垂直地面向下.起源假说1.永磁体假说:磁体在它的周围产生磁场,因而很早就有人设想,地球内部可能存在着一个大的永久磁体。

但这种假设不能成立。

从实验中知道,铁磁质的磁化与温度有关,随着温度的升高,它的磁化能力将逐渐减小,当温度升到一定温度时, 铁磁性就完全消失了,这个温度被称为居里温度。

这时铁磁质中的磁性将消失殆尽。

地核的主要成分是铁。

已知铁的居里温度是770!,而地核的温度在2200!以上。

如果地核曾有过磁性,那么由于地核内的温度升高并超过居里温度,这种磁性也早就消失了。

而且有资料表明,地球磁场的南北极性至今曾经发生过很多次的倒转。

通过对各地岩石所属地质年代和它们化石磁性的精密测定可知,在距今约450 万年的时间里,地磁场的极性曾发生过9 次倒转,最晚的一次极性倒转发生在约60 万年前。

利用永磁体学说是很难解释地磁场的倒转和其他观测到的一些长期变化特性现象的。

2.电荷旋转假说:根据电流周围产生磁场,而且已测出外地核可能是液态的,这是因为在那里测出地震波横波消失。

地核的温度又很高,外地核可达4000!左右, 于是有学者提出,外地核是处于高温电离了的液体状态。

由于地球的自转使得外地核流动起来形成了强大的电流而产生磁场。

按照这种假设,外地核是处于高温电离了的液体状态,但在高温下,电离了的液体状态必然同时存在着正负离子,且两种电荷的量值相等。

地球科学概论简答题

地球科学概论简答题

地球科学的研究意义?理论意义:地球科学承担着揭示整个地球的形成、演变规律的科学使命。

它的研究对人类正确地认识自然界、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起着重要作用,对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

当代自然科学的一些重大基本理论问题,如天体的起源、生命的起源等问题的最后解决也都离不开地球科学的研究。

实际意义和应用意义:(1)地球科学在寻找、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中起着巨大作用。

(2)地球科学在指导人类如何适应、保护、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以及同各种自然灾害作斗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习和研究地球科学的主要目的和意义?目的是揭示自然界奥秘与规律,同时也为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如何利用、适应和改造自然提供科学的方法论。

理论意义:地球科学承担着揭示整个地球的形成、演变规律的科学使命。

它的研究对人类正确地认识自然界、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起着重要作用,对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

当代自然科学的一些重大基本理论问题,如天体的起源、生命的起源等问题的最后解决也都离不开地球科学的研究。

实际意义和应用意义:(1)地球科学在寻找、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中起着巨大作用。

(2)地球科学在指导人类如何适应、保护、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以及同各种自然灾害作斗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球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目的是什么?主要研究对象是固体地球。

目的是揭示自然界奥秘与规律,同时也为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如何利用、适应和改造自然提供科学的方法论。

地球外部由哪三大圈层组成?其间相互作用会对固体地球产生何种影响?(08、10)大气圈:是因地球引力而聚集在地表周围的气体圈层,是地球最外部的一个圈层。

大气是人类和生物赖以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也是使地表保持恒温和水分的保护层,同时也是促进地表形态变化的重要动力和媒介。

水圈:是指由地球表层水体所构成的连续圈层。

水是组成自然界最重要的物质之一,是一切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对地球表层环境的形成和改造起到重要的作用。

地球科学概论简答题

地球科学概论简答题

地球科学概论简答题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地球科学的研究意义理论意义:地球科学承担着揭示整个地球的形成、演变规律的科学使命。

它的研究对人类正确地认识自然界、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起着重要作用,对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

当代自然科学的一些重大基本理论问题,如天体的起源、生命的起源等问题的最后解决也都离不开地球科学的研究。

实际意义和应用意义:(1)地球科学在寻找、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中起着巨大作用。

(2)地球科学在指导人类如何适应、保护、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以及同各种自然灾害作斗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习和研究地球科学的主要目的和意义目的是揭示自然界奥秘与规律,同时也为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如何利用、适应和改造自然提供科学的方法论。

理论意义:地球科学承担着揭示整个地球的形成、演变规律的科学使命。

它的研究对人类正确地认识自然界、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起着重要作用,对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

当代自然科学的一些重大基本理论问题,如天体的起源、生命的起源等问题的最后解决也都离不开地球科学的研究。

实际意义和应用意义:(1)地球科学在寻找、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中起着巨大作用。

(2)地球科学在指导人类如何适应、保护、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以及同各种自然灾害作斗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球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目的是什么主要研究对象是固体地球。

目的是揭示自然界奥秘与规律,同时也为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如何利用、适应和改造自然提供科学的方法论。

地球外部由哪三大圈层组成其间相互作用会对固体地球产生何种影响(08、10)大气圈:是因地球引力而聚集在地表周围的气体圈层,是地球最外部的一个圈层。

大气是人类和生物赖以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也是使地表保持恒温和水分的保护层,同时也是促进地表形态变化的重要动力和媒介。

水圈:是指由地球表层水体所构成的连续圈层。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及答案(精选)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及答案(精选)

一套地质学基础--试题姓名学号成绩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1.新构造运动2.风化壳3.莫霍面4.标准化石5.岩石圈6. 矿物7. 向斜8. 转换断层二填空(1´×20共计20分)。

1、古登堡面是和的分界面。

2、火山喷发类型有和两类。

3、火成岩可以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脉岩等类别,请按此顺序分别列举一类岩石名称。

4、中生代从早到晚有,它们的代号分别为。

5、变质作用包括和三类。

6、火山碎屑岩按照碎屑粒径大小可以划分为和三类。

7、岩石变形发展的三个阶段是。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1、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

AJ BK CT DQ2、印支运动发生于纪。

A石炭纪 B二叠纪 C三叠纪 D白垩纪3、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

A、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 B区域变质作用 C埋藏变质作用 D动力变质作用4、加里东运动发生于。

A中生代 B晚古生代 C早古生代 D新生代5、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

A倾伏褶皱 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翻卷褶皱6、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块之中,这种构造称为。

A 飞来峰 B构造窗 C逆掩断层 D冲断层7、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强。

A 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 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8、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

A.元古代 B.古生代C.中生代 D.新生代9、如果在地层中找到了三叶虫,那么这个地层时代为。

A早奥陶世 B三纪 C白垩纪 D早寒武世10哪一种沉积建造反映了由海相到陆相的转换。

A复理石沉积 B浊流沉积 C磨拉石沉积 D火山碎屑沉积11古登堡面与莫霍面之间属于地球的哪一部分。

A上地壳 B下地壳 C地幔 D地核12中生代裸子植物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下列哪一种植物化石不属于裸子植物。

A大羽羊齿 B苏铁 C松柏 D银杏13界系统阶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科学概论简答题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地球科学的研究意义?理论意义:地球科学承担着揭示整个地球的形成、演变规律的科学使命。

它的研究对人类正确地认识自然界、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起着重要作用,对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

当代自然科学的一些重大基本理论问题,如天体的起源、生命的起源等问题的最后解决也都离不开地球科学的研究。

实际意义和应用意义:(1)地球科学在寻找、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中起着巨大作用。

(2)地球科学在指导人类如何适应、保护、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以及同各种自然灾害作斗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习和研究地球科学的主要目的和意义?目的是揭示自然界奥秘与规律,同时也为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如何利用、适应和改造自然提供科学的方法论。

理论意义:地球科学承担着揭示整个地球的形成、演变规律的科学使命。

它的研究对人类正确地认识自然界、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起着重要作用,对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

当代自然科学的一些重大基本理论问题,如天体的起源、生命的起源等问题的最后解决也都离不开地球科学的研究。

实际意义和应用意义:(1)地球科学在寻找、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中起着巨大作用。

(2)地球科学在指导人类如何适应、保护、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以及同各种自然灾害作斗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球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目的是什么?主要研究对象是固体地球。

目的是揭示自然界奥秘与规律,同时也为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如何利用、适应和改造自然提供科学的方法论。

地球外部由哪三大圈层组成?其间相互作用会对固体地球产生何种影响(08、10)大气圈:是因地球引力而聚集在地表周围的气体圈层,是地球最外部的一个圈层。

大气是人类和生物赖以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也是使地表保持恒温和水分的保护层,同时也是促进地表形态变化的重要动力和媒介。

水圈:是指由地球表层水体所构成的连续圈层。

水是组成自然界最重要的物质之一,是一切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对地球表层环境的形成和改造起到重要的作用。

生物圈:是指地球表层由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地带所构成的连续圈层,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它同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表层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交错分布,它们之间没有一条绝然的分界线。

生物圈所包括的范围是以生物存在和生命活动为标准的,从现在研究现状来看,从地表以下3km 到地表以上10 多公里的高空以及深海的海底都属于生物圈的范围,但是生物圈中的90%以上的生物都活动在地表到200m高空以及从水面到水下200m 的水域空间内,所以这部分是生物圈的主体。

生物圈中的生物分布极不平衡,受太阳辐射量、气候、地形、地质、大气环境、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在沙漠、两极地区的生物数量、种类都很少,而在气候炎热、湿润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不仅生物种类繁多,而且生物量也很大。

地质年代表中,自老而新包括哪五个代,最古老的代始于距今多少亿年(10)自老而新包括: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最古老的为太古代,距今25亿年。

何谓地质作用包括哪些成因类型(09)地质学把自然界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地表形态等不断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可根据能量来源和发生部位分为表层地质作用和内部地质作用两大类。

表层地质作用是指主要由地球外部的能源引起的、发生在地球表层的地质作用。

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内部地质作用是指主要由地球内部能源引起的地质作用。

内部地质作用主要包括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构造运动。

简述相对地质年代表确定的基本原理,并对地史进行划分(到“纪”)(07)相对地质年代的的确定方法通常依靠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和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三条准则。

地层层序律:地层形成时的原始产状一般是水平的或近于水平的,并且总是先形成的老地层在下面,后形成的新地层盖在上面,这种正常的地层叠置关系称为地层层序律。

化石层序律: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具有不同的古生物化石组合,相同时代的地层中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古生物化石组合;古生物化石组合的形态、结构愈简单,则地层的时代愈老,反之则愈新。

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以上两条主要适用沉积岩或层状岩石,呈块状的岩浆岩或变质岩由于与层状岩石及他们相互之间存在相互穿插、切割的关系,因此它们的新老关系可依靠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判定,即较新的地质体总是切割或穿插较老的地质体。

地史从老到新分为:发育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山岳冰川地貌、沙漠地貌和黄土地貌级其沉积物是何种地质作用所为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0)山岳冰川地貌及其沉积物是冰川的地质作用形成的,沙漠地貌和黄土地貌及其沉积物是风的地质作用形成的。

影响的主要因素从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来分析。

风的地质作用主要因素:剥蚀阶段主要为风速,地面性质;搬运阶段主要为搬运物的颗粒大小、比重、形状以及地面状况;沉积阶段主要为气候分带的影响。

冰川的地质作用主要因素:剥蚀阶段主要为岩石的性质、冰层的厚度;搬运阶段主要为冰川类型、流动速度、冰冻风化作用的强弱等;沉积阶段主要受气候变化影响。

简述风化作用概念、分类及其主要方式。

(07)风化作用是指在地表或近地表的条件下,由于气温、大气、水及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或岩石圈的矿物、岩石在原地发生分解和破坏的过程。

风化作用可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常有以下几种方式:温差风化、冰劈作用、盐类的结晶与潮解、层裂或卸载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溶解作用、氧化作用、水解和碳酸盐化作用。

以浅海为例,说明其主要沉积类型。

(09)浅海是海岸以外较平坦的浅水海域。

1.浅海的碎屑沉积。

近岸带颗粒粗以砂砾质沉积为主。

远岸带粒度细,以粉砂和泥质为主。

2.浅海的化学沉积。

主要有碳酸盐沉积、硅质沉积、Al,Fe,Mn及海绿石沉积、磷质沉积。

碳:其在浅海化学沉积物中占比重最大,主要由温度升高或压力降低,引起海水中CO2含量减少,重碳酸钙过饱和形成碳酸钙沉淀。

形成:鲕状沉积物—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硅:分两部分,一部分硅质来自大陆,以溶解硅和悬浮硅形式搬运;另一部分来自海底火山作用、海水溶解作用、生物活动。

进入海洋后在温度较低偏碱性的环境中逐步沉淀为蛋白石,脱水至燧石。

Al:Al,Fe,Mn以交替状态自大陆入海,在近岸带遇电解质凝聚沉淀。

海绿石为绿色粘土矿物,为海水中Si,Al,Fe的胶体吸附钾离子形成磷:主要以HPO42-形式存在,富含磷质的海水随上升洋流至浅海区后,因压力减小温度升高,CO2含量减少,沉淀为胶磷石。

3.浅海的生物沉积。

浅海带的底栖生物死亡后与灰泥混杂沉积形成的生物碎屑岩。

还有珊瑚等生物礁。

简述地震的成因类型,世界地震带的分布及其成因。

(07)根据地震的形成原因,可把地震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等。

环太平洋地震带这是一条地震活动最强的地震带,全球约80%的浅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以及几乎全部深源地震都发生在这个地震带内。

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分布与环太平洋板块俯冲带相一致,贝尼奥夫带与向下俯冲的板片相一致。

阿尔卑斯(地中海)-喜马拉雅-印度尼西亚地震带该带为世界上第二大地震带,地震释放总能量约占全球的22%。

这个带的分布与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和印度板块的碰撞边界(印度尼西亚处为俯冲边界)相一致。

板块碰撞造成了比较宽的岩石强烈变形带,因而形成了较强、较宽的地震活动带。

大洋中脊及大陆裂谷地震带该带主要沿大洋中脊的中央裂谷附近及转换断层分布,该带的地震活动主要与分离型板块边界及一些转换断层有关。

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反映了怎样的构造事件?用图简示之。

(09)角度不整合这种接触关系的特征是: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不一致以一定的角度相交;两套地层的时代不连续,两者之间有代表长期风化剥蚀与沉积间断的剥蚀面存在。

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为:①在地壳稳定下降或升降运动不显着的情况下,在沉积盆地中形成一定厚度的原始水平沉积岩层;②地壳发生水平挤压运动,使岩层产生褶皱、断裂等变形,岩层伴随着水平方向上缩短的同时,在垂直方向上则不断上升,并到达陆上的一定高度或成为山地,在此过程中还可能伴有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发生;③在陆上环境下,变形的地层遭受长期的风化剥蚀,形成凹凸不平的剥蚀面,同时在剥蚀面上形成古风化壳、残积矿产等;④地壳重新下降到水下沉积环境,在剥蚀面上又形成了新的原始水平沉积岩层(其底部常有底砾岩),新形成的地层与不整合面大致平行,但与不整合面以下的地层以一定的角度相交。

所以,角度不整合反映了一次显着的水平挤压运动及伴随的升降运动。

论述地壳中沉积岩层形成的主要阶段。

(09)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五个个阶段。

1、风化作用是指在地表或近地表环境下,由于气温、大气、水及生物等因素作用,使地壳或岩石圈的岩石、矿物在原地遭受分解和破坏的地质作用。

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变得松软,为剥蚀作用创造条件,是表层作用的前导。

2、剥蚀作用是指各种地质营力(如风、水、冰川等)在其运动过程中对地表岩石产生破坏并将破坏物剥离原地的作用。

剥蚀作用不断破坏和剥离地表物质,使地表形态发生改变,形成新的地形。

3、搬运作用是指经风化作用、剥蚀作用剥离下来的产物,随运动介质从一地搬运到另一地的作用。

搬运作用与剥蚀作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质剥离原地的同时也是其进入搬运状态的时刻。

4、沉积作用是指各种营力搬运的物质,在介质动能减小或物化条件发生改变以及生物作用下,在新的场所堆积下来的作用。

5、成岩作用是指使松散沉积物固结形成沉积岩的作用。

经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在适当的条件下(如埋藏一定的深度),在胶结、压实和重结晶的作用下,它们就可固结成岩石。

相对地质年代表与同位素测年有何不同,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主要准则是哪几种(09)相对地质年代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同位素地质年龄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距今年龄,由于主要是运用同位素技术。

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主要准则是: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

地层层序律:地层形成时的原始产状一般是水平的或近于水平的,并且总是先形成的老地层在下面,后形成的新地层盖在上面,这种正常的地层叠置关系称为地层层序律。

化石层序律: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具有不同的古生物化石组合,相同时代的地层中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古生物化石组合;古生物化石组合的形态、结构愈简单,则地层的时代愈老,反之则愈新。

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较新的地质体总是切割或穿插较老的地质体,或者说切割者新、被切割者老。

简述海洋环境分带、以及各带的地质作用特点。

(07)海洋主要分为滨海、浅海、半深海和深海。

滨海:滨海是海陆交互地带,其范围是最低的低潮线与最高的高潮线之间的海岸地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