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概论学习笔记

合集下载

病理学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病理学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病理学基础知识重点笔记一、绪论1.病理学的定义和任务: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2.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病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患病的人体,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和转归。

3.病理学的学习方法:学习病理学需要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要结合临床实践,理解病理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的联系和应用。

二、疾病概论1.疾病的概念:疾病是指人体在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生命活动发生异常改变,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经历不同的病程和发展过程。

2.疾病的基本特征:疾病具有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等基本特征。

3.疾病的分类与命名:疾病的分类与命名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如病因、病变性质、病变部位等。

三、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1.适应的概念及类型:适应是指细胞和组织对于内、外环境中的持续性刺激和各种有害因子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适应的类型包括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2.损伤的概念及类型:损伤是指细胞和组织对于各种有害因子产生的非适应性应答反应,包括可逆性损伤和不可逆性损伤。

3.修复的概念及类型:修复是指细胞和组织对于损伤的修复过程,包括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称为再生;或由纤维结缔组织来修复,称为纤维性修复。

四、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充血的概念及类型:充血是指器官或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的现象,包括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

2.血栓形成的原因及类型: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循环过程中,在某些部位发生血液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包括血栓的类型(血栓的主要成分)和血栓的结局。

3.栓塞的概念及类型:栓塞是指血液循环中,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包括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空气栓塞和细菌栓塞等。

4.梗死的原因及类型:梗死是指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滞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包括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

病理生理学笔记--疾病概论

病理生理学笔记--疾病概论
8.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Mental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Factors)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条件)
(一)概念
能影响疾病发生的因素。
(二)种类
1.外界环境因素
l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
l 2.机体内部因素
l免疫防御机能状态,
l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机能状态
l年龄、性别、
l药物、强酸强碱、毒物
l致病特点:
l (1)有一定的组织器官选择性毒性作用
l(2)整个中毒过程中都起一定作用
l (3)其致病性受条件因素影响
l (4)潜伏期一般较短(慢性中毒除外)
4.机体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多
(营养性因素Nutritional Factor)
5.遗传性因素(Genetic Factor)
分子病的分类
n(1)酶缺陷所致的疾病
n(2)血浆蛋白和细胞蛋白缺陷所致的疾病
n(3)受体病
n(4)膜转运障碍所致的疾病
第四节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一疾病的经过
n(一)潜伏期:
n病因入侵到该病症状出现的一段时间。
n(二)前驱期:
n潜伏期后到出现典型症状前的一段时间。
n(三)症状明显期
n出现该病特征性表现。
n(四)转归期
,称为体液机制。
n 2体液性因子的种类
n全身性体液性因子
n局部性体液性因子
n细胞因子
n 3体液性因子的作用方式
n(1)内分泌(endocrine)
n(2)旁分泌(paracrine)
n(3)自分泌(autocrine)
(三)细胞机制
n病因作用于机体后,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组织细胞,造成某些细胞功能代谢障碍

疾病的概论的总结归纳

疾病的概论的总结归纳

疾病的概论的总结归纳疾病作为人类社会的永恒话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疾病既是人类健康的威胁,也是医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本文将对疾病的概念、分类、病因、流行病学以及预防和控制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以期对读者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本质和相关知识。

一、疾病的概念疾病是指人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导致机体功能异常或破坏的异常状态。

疾病可以来源于内因或外因,病因复杂多样,包括感染、遗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个体的遗传背景、免疫力、生活环境等有关。

二、疾病的分类根据疾病的病因、性质和发展过程等方面的不同,疾病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按照病因可分为感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等;按照疾病的性质可分为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等;按照发展过程可分为急性疾病和慢性疾病等。

三、疾病的病因疾病的病因是指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或机制。

感染性疾病的病因主要是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微生物的感染;遗传性疾病则与基因的突变或缺陷有关;而营养代谢性疾病则与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代谢出现异常有关。

四、疾病的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发生、传播和控制的学科。

通过流行病学的研究,可以了解疾病的流行趋势、人群易感性、传播途径等信息。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病例调查、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等。

五、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减少或消除疾病的发生、传播和危害。

预防控制疾病的方法包括个人防护、社区卫生、公共卫生等。

个人防护措施包括个人卫生习惯培养、健康饮食、预防接种等;社区卫生重点关注社区疾病防控和健康促进;公共卫生针对大范围的疾病控制,如流感疫苗接种、食品安全监管等。

综上所述,疾病是人类生活中无法回避的问题,了解疾病的概念、分类、病因、流行病学以及预防和控制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和参与疾病预防工作。

在未来的医学研究中,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和深入研究疾病的本质,以期更好地应对各种疾病带来的挑战。

病理学基础 第一章疾病概论

病理学基础 第一章疾病概论
第一章 疾病概论
• 目的要求:
• 1.掌握疾病概念,掌握死亡的概念。 2.熟悉疾病的原因和条件在疾病发生和发 展中的作用。 3.了解疾病的转归与经过。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
健康与疾病是一组对应的概念,至今尚无完 整的定义,两者间缺乏明确的判断界限。
不生病就是健康吗?
• 一、健康的概念
• 健康(health) • 是指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 至少包括强壮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状态。 • 表现为:精神饱满、乐观、勇于克服困难、事业 性好、人际关系好
病因的分类
• 免疫因素
• 过敏反应(支气管哮喘、荨麻疹) • 自身免疫性疾病(全身性红斑狼疮、类风湿) • 免疫缺陷病
病因的分类
• 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 应激性疾病、变态人格、身心疾病
2、疾病发生的条件 • 疾病发生的条件 • 主要是指那些能够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机 体内外因素。 • 其中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 素称为诱因
1、损伤与抗损伤
• (1)损伤与抗损伤反应间并无严格界限 • (2)矛盾的两个方面 • (3)动态变化过程
• 在疾病过程中,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是推动疾病发展的基 本动力,两者的强弱决定疾病的发展方向和格局。 • 若损伤↑ →疾病恶化或死亡 • 若抗损伤↑ →病因去除,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恢复 • 正常,机体逐渐康复
第三节 发病学
• 发病学(pathogenesis) • 主要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 律和共同机制。 • 疾病种类繁多。每一种疾病的发展过程都 有其自己的规律,但不同的疾病却有一些 共同的规律。
•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 • • • 三大规律: 1、损伤与抗损伤 2、因果交替 3、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第一二章绪论疾病概论

第一二章绪论疾病概论
3、免疫因素包括变态反应、自身免疫、免疫缺陷。
如 XLA 、AIDS (3P-CCR5变异率低易患AIDS)。
4、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受到重视,77年提出生物、
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odel
tion, prerequisite) 1. 概念:条件是指影响疾病发生的内外因素。它们本身 不致病但可左右病因作用,能加强病因作用的条件称诱 因。
生物因素 理化因素 营养因素 遗传因素 先天因素 免疫因素 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1、注意生物因素致病的三大特点:侵入门户和定位多具 选择性;病原与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取决于毒力、侵袭 力和机体感受性;病原作用后既改变宿主又改变自身。 比如SARS。
2、注意区别遗传、先天因素:遗传因素指遗传物质变化, 包括染色体和基因异常。如47-xxy 、18-三体、AD、 AR、SL 。先天因素指损害胎儿生长发育的因素,近年 多称出生缺陷(birth defect )如先心、脊柱裂。
病情复杂多变。主导环节、恶性循环。
3、局部与整体相互联系:如化脓性胆管炎与感 染性休克。
(二) 基本机制(mechanism)
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是指很多疾病所共有 的机制。现代医学观点认为疾病发生的关 键在于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引起这种紊 乱的机制有四种:
1. 神经机制
2. 体液机制
3. 组织细胞机制
三 发病学概论 发病学(pathogenesis)主要研究疾病发生发展
过程中一般规律或共同机制。
(一)一般规律:规律就是事物本质之间的联系。 关于一般规律的学问是哲学。“不管自然科学家 采取什么态度他们都要受哲学的支配”(恩格 斯)。病理生理学被称为医学的哲学。
1、损伤抗损伤:是推动疾病发展的基本动力。 2、因果交替: 使疾病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使

病生串讲笔记

病生串讲笔记

病理生理学串讲笔记总结绪论1.病理生理学的定义(p1)2.病理生理学是桥梁科(p1)一.疾病概论1.健康和疾病的定义(p5)2.疾病发生的原因(p7)3.疾病发生的普遍规律(p8)4.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p9)二.水钠代谢紊乱1.体液容量减少——脱水定义以及对机体的影响(p18)2.高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高渗性脱水的定义以及脱水热(p19)3.正常血钠性细胞外液容量减少——等渗性脱水的定义(p20)4.水中毒(了解)(p21)5.水中的定义(p22),发生机制(p22),常见水肿特点(细胞中毒性脑水肿)(p24)6.低血钾症的定义(p27),对神经肌肉的影响(p28),对心脏的影响(p29),对心电图的影响(p30),代谢性碱中毒引起反常性酸性尿(p30)三.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1.代谢性酸中毒定义(p50)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p51),机体的代偿调节(p51),对机体的影响(p52)乳酸性酸中毒:各种原因引起血乳酸水平升高而导致的酸中毒称为乳酸性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当脂肪分解加速,酮体生成增多,超过了组织所能利用的程度时,酮体在体内积聚超过了机体的代偿能力,叫做酮症酸中毒。

(酮体由β-羟丁酸、乙酰乙酸和丙酮组成,均为酸性物质)2.呼吸性酸中毒的定义(p53)3.代谢性碱中毒的定义(p55),分类(盐水反应性碱中毒和盐水抵抗性碱中毒)(p56),代偿调节(p56),对机体的影响(p57)4.呼吸性碱中毒的定义(p57),原因和机制(p58),防治的病理学生理学基础(p59)四.缺氧1.四种缺氧的定义2.肠源性发绀(p66)3.CO中毒时,患者皮肤、黏膜呈樱桃红色;氰化物(CN)中毒时,患者皮肤、黏膜呈玫瑰红色。

4.循环性缺氧动静脉氧含量差升高。

5.缺氧时,循环系统的变化(p68),组织、细胞的变化(p71)6.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p72)五.发热(主要了解有啥物质就可以啦~)1.发热和过热的定义及区别(p74)2.发热激活物(p75)3.内生致热源(p76)4.发热中枢的正调节介质(p78),负调节介质(p79)5.发热的时相(体温上升期<寒战期>,高温持续期,体温下降期<发汗期>)(p80)6.生理功能的变化(p81)7.发热的生物学意义(p82)8.首选物理降温六.应激1.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的主要效应和代偿意义(p84)2.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兴奋的主要效应和代偿意义(p85)3.急性期反应的概念(p87)4.热休克蛋白的概念和主要生物学功能(p88)5.应激性溃疡的概念,心理生理障碍的概念(p92)七.缺血—再灌注损伤1.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p95)及条件(p96)2.缺血—再灌注时活性氧增国的机制(p97),活性氧的损伤作用(p98)3.钙超载的定义(p100),细胞内钙超载产生机制(p101),钙超载引起细胞损伤的机制(p101)4.白细胞聚集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p102)5.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p103)八.细胞凋亡1.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区别(p108)2.凋亡蛋白酶的定义(p112)3.内源性核酸内切酶作用于DNA双链的核小体连接部,形成180~200bp或其整倍数片段,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呈“梯状“条带(p112)4.P53基因,分子警察(p113)(老师在此处提到了分子伴侣)九.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1.血管内皮细胞(VEC)在DIC中的重要作用(书上没有找到此标题,但有类似标题—VEC 的抗凝作用p121)2.DIC的发展过程(p127)3.DIC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p129)(只记大标题就可以)4.“3P“试验(p131)十.休克1.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个人觉得休克的三个环节都很重要~)(p136)2.防治原则(p145)(只记小标题就可以了)十一.、SIRS & MODS1、SIRS 和MODS概念(p147)2、SIRS的发生发展过程——局限性炎症反应阶段、有限性全身炎症反应阶段、SIRS/CARS 失衡阶段(p149-150)3、SIRS发生机制——炎细胞的活化、炎症介质大量释放、促炎介质/抗炎介质平衡失调(p150-154)十四、心功能不全1、心功能不全的概念(p189)2、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概念(p189)3、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适应反应(p192-196)4、左心衰竭可引发肺水肿;右心衰竭可使体循环淤血十五、呼吸衰竭1、呼吸衰竭的概念(p205)2、呼衰引发右心衰的发生机制(p214)①肺动脉高压→右心后负荷↑酸中毒→肺小动脉收缩肺血管壁增厚、硬化、狭窄→肺小A重塑肺小动脉炎症、栓塞、DIC →肺血管床↓②缺氧、酸中毒→直接抑制心肌舒缩功能③呼吸困难时用力呼气→胸内压↑→心脏舒张受限呼吸困难时用力吸气→胸内压↓→心脏收缩受限④长期缺氧→RBC代偿性↑、血黏度↑→右心后负荷↑3、通气功能障碍、换气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不足、阻塞性通气不足、Ⅰ型呼吸衰竭、Ⅱ型呼吸衰竭、解剖分流、死腔样通气的概念4、胸外阻塞引起吸气性呼吸困难;胸内阻塞引起呼气性呼吸困难5、呼吸衰竭时呼吸系统的变化:限制性通气不足——浅快呼吸阻塞性通气不足——深慢呼吸中枢性呼衰——周期性呼吸(陈施呼吸)6、肺性脑病的概念及发生机制(p214-215)7、ARDS(p215)8、呼吸末正压通气的概念(p217)十六、肝功能不全1、肝性脑病的概念(p225)和诱因(p230)2、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氨中毒学说、假性神经递质学说、氨基酸失衡学说、GABA学说的内容(p226-229)3、肝肾综合征十八、肾功能不全1、急性肾衰竭的概念(p239)2、急性肾衰竭的病因和分类(p239-240)3、急性肾衰竭少尿期的临床表现(p243)和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p244)4、慢性肾衰竭的概念(p245)5、慢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健全肾单位进行性减少、肾小管-间质损伤、矫枉失衡(p246)6、慢性肾衰竭临床表现——泌尿功能障碍、氮质血症、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和出血倾向、肾性骨营养不良。

疾病概论的总结归纳

疾病概论的总结归纳

疾病概论的总结归纳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疾病概论进行总结归纳。

以下是对该主题的分析和重要知识点的概述。

引言:疾病是指人、动植物体内发生的异常状态,它不仅对个人的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也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因此,了解疾病的概念、分类和特征对我们预防、控制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疾病概念疾病是指人体的生理结构或功能出现异常,导致身体失调和健康问题的一种状态。

疾病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

二、疾病分类根据疾病的不同特征和原因,可以将疾病分为传染病和非传染病两大类。

1. 传染病传染病是指病原体通过不同途径传播给健康人的疾病。

常见的传染病包括流感、肺结核、艾滋病等。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血液传播、食物传播等。

2. 非传染病非传染病是指不通过病原体传播给他人的疾病。

非传染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

非传染病多与个人生活方式、遗传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相关。

三、疾病特征1. 发病率和潜伏期发病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某个地区或人群中发生某种疾病的人数。

潜伏期是指疾病暴露后到出现症状之间的时间间隔。

2. 病因和病理变化病因是指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可以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等。

病理变化指的是疾病对人体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产生的损害。

3. 临床表现和诊断临床表现是指疾病对患者身体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表现。

诊断是通过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等手段确定疾病的过程。

四、疾病预防和控制1. 预防疫苗接种针对一些传染病,疫苗接种是预防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提高人群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2. 卫生与环境管理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环境清洁,可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3. 健康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预防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五、疾病治疗针对不同的疾病,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疗法等。

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症状、恢复身体功能和延长生存时间。

1疾病概论复习.doc

1疾病概论复习.doc

第一章疾病概论一、基本要求1.掌握健康、疾病、亚健康状态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熟悉病理变化、病理过程、症状、体征、社会行为的概念。

3.熟悉疾病发生的原因和基本机制,了解疾病过程的一般规律。

4.熟悉疾病的自然进程和转归,掌握死亡、脑死亡的概念以及脑死亡的主要依据。

5.了解疾病谱的变化。

二、知识点纲要(一)健康与疾病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病痛和疾患。

命病是机体在外界和体内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因自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生命活动障碍过程。

在此过程中,机体对病因及其造成的损伤产生抗损伤反应,组织、细胞发生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病人出现各种症状、体征及社会行为的异常,对环境的社会适应能力降低和生命质量下降。

病理变化,简称病变,是指不同疾病中机体发生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改变,其中功能、代谢方面的异常又特称为病理过程。

相同的病理变化可发生在不同的疾病中,一种疾病也可出现几种不同的病理变化。

症状是指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和病态改变。

体征是疾病的客观表现,能用临床检查的方法查出。

广义的症状可以包括体征。

社会行为是指人际交往、劳动等作为社会成员的活动。

疾病一旦发生,机体便进入了与健康状态完全不同的失衡运动态势。

亚健康状态是指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即不健康也无疾病的状态,也叫第三状态。

此时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活力降低,适应力呈不同程度减退,自觉周身疲乏无力,情绪低落颓丧,肌肉关节酸痛, 消化功能减退。

如衰老、慢性疲劳综合征、经前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健康携带者等。

(二)疾病的病因学与发病学病因学主要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学是指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和共同机制。

1.疾病发生的原因引起或促进疾病发生并赋予该病特征的因素称为病因。

是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包括:(1)外界因素:1)生物性因素:如各种病原生物,如细菌、病毒等(临床上称之为感染性疾病)。

第一章疾病概论

第一章疾病概论
第一章疾病概论
重点提要: 1.概念:健康、疾病、亚健康、症状、体征、 病理过程、病因、脑死亡
2.知识点:病因分类、脑死亡的判断指标、临 床死亡的主要标志
第一节疾病与健康
• 健康(health)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 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 完好的状态。 稳态(homeostasis) 机体在神经、体液等机制 的作用下,通过自我调节各器官功能代谢 活动和内部结构,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和 对自然、社会环境的适应,并保持躯体、 精神和对社会的良好状态。
亚健康:指机体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 功能低下的状态,具体表现为某些轻度不 适的症状。如疲劳、失眠、注意力不集中 等,但临床检查未发现明显的病理变化
第二节病因学
致病原因与治病条件两者间的关系:
病因的分类: 1、生物性因素----最常见 2、物理性因素 3、化学性因素 4、机体必需物质缺乏或过多 5、遗传性因素----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6、先天性因素 7、免疫性因素----- 变态反应、自身免疫性疾 病、免疫缺陷病 8、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
员的活动。
• 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存在于不同疾 病中所共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功能、代 谢和形态结构变化的综合过程。 • 病理状态(pathological state)发展极慢或相对 稳定的局部形态变化,常是病理过程的后 果。
注意: 1.疾病是个动态的过程: 最佳健康 良好状态 略感不适 疾病 重病 死亡 2、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有临床症状、体征
疾病(disease)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和条件作
用下,因稳态破坏而发生损伤和抗损伤反应的异 常生命活动,表现为组织和细胞功能、代谢和形 态结构的变化,并引起各种症状、体征和社会行 为异常。

02 疾病概论

02 疾病概论

11、2000年4月底,中国科学家完成了百分之一人类基因组的工作框架图。
12、2000年6月26日,科学家公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
四、疾病的转归



转归(prognosis)
康复
死亡
康复(REHABILITATION)

完全康复 不完全康复

死亡(DEATH)(重点)
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

有睡眠—醒觉周期, 但无意识 有 有
本章小结
重点掌握:健康 疾病 死亡
难点:分子病
基因病
重点运用(难点): 疾病的损伤与抗损伤、因果交替 规律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了解:病因、 条件在疾病中的作用和意义 疾病的基本发病机制
1. 什么是疾病?什么是健康?
2. 原因和条件对疾病的发生有何作用?
3. 社会、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是什么?
4. 举例说明疾病过程中的损伤与抗损伤
规律、因果转化规律。
5. 什么是死亡?死亡的标志是什么?
6. 脑死亡的意义是什么?
(一) 原因
原因 —— 病因 决定疾病的发生的特定因素,不可缺少 赋予疾病以特征和特异性 可受到其他因素(条件)的影响
种类: 生物性因素 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
理化性因素
机体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多因素 遗传性因素 先天性因素 免疫性因素
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形
能够损害胎儿生长发育的有害因素
过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
(3)伴性遗传病:性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所引起的遗传病。男性患者远多于
女性患者。如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血友病,进行性肌萎缩。 (4)多基因遗传病:有多对致病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发病率较低。常见的有: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脊柱裂,唇裂或腭裂(俗称兔唇)和无脑儿等。 (5)染色体病:因先天性染色体数目异常或结构畸变而引起的疾病。如21三 体性先天愚型,主要表现为智力发育不全,眼距宽,眼裂外毗上斜, 张口伸舌,流涎等。

疾病概要知识点总结

疾病概要知识点总结

疾病概要知识点总结一、什么是疾病疾病是指人体在生活、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因遭受到外界有害因素的作用而引起的异常状态和功能障碍。

疾病通常是由内部或外部某种异常因素引起的,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营养状况等。

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病两大类。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疾病,如痢疾、霍乱、结核病等;非传染病是指由各种其他因素引起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

二、常见疾病1. 传染病:包括流感、痢疾、肺结核、艾滋病等。

传染病的特点是传染性强,易在人群中传播。

2. 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

心血管疾病是指心脏和血管系统的疾病,是目前引起死亡的首要原因之一。

3. 肿瘤:包括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等。

肿瘤是指由于细胞异常增生而引起的肿块,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4. 精神疾病: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

精神疾病是指由于神经系统功能异常而引起的一类疾病。

5. 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炎、胃溃疡、肠炎等。

消化系统疾病是指由于食物消化、吸收和排泄异常而引起的疾病。

6. 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呼吸系统疾病是指由于呼吸系统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

7. 内分泌系统疾病:包括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

内分泌系统疾病是指由于内分泌腺体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

8. 骨科疾病:包括骨折、关节炎、骨质疏松等。

骨科疾病是指由于骨骼及关节系统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

9. 免疫系统疾病: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

免疫系统疾病是指由于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疾病。

10. 老年疾病:包括老年痴呆、老年性骨质疏松等。

老年疾病是指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而引起的疾病。

三、疾病的危害疾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很大,不仅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

1. 健康影响: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导致体力下降、免疫力减弱等。

2. 经济负担:患者需要花费大量的医疗费用和药物费用,对个人和家庭经济造成负担。

病理生理学-绪论+疾病概论-知识点

病理生理学-绪论+疾病概论-知识点

病理生理学-绪论+疾病概论-知识点(总3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绪论病理生理学包括疾病概论、病理过程和系统病理生理学。

病理过程:多种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疾病概论疾病(disease):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害作用下,由于自稳调节紊乱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称之为疾病。

病因学:研究疾病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致病因素:引起疾病并赋予疾病特征性改变的因素,决定疾病特异性。

致病因素的常见病因:1.生物性因素:各种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立克次氏体)和寄生虫感染性疾病侵入的门户和定位:如肝炎病毒,新冠肺炎病毒病原体与宿主相互作用,与病原体致病力强弱、侵入宿主的数量、侵袭力、毒力等有关,与宿主的抵抗能力有关可以变异2.理化性因素+环境因素3.营养性因素4.遗传性因素:基因突变—>分子病例如:血友病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病例如:两性畸形遗传易感性—>多基因病例如:精神分裂症、糖尿病5.先天性因素:妊娠期用反应停。

6.免疫性因素:过敏反应(支气管哮喘、荨麻疹、青霉素过敏)自身免疫性疾病(全身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免疫缺陷病(AIDS)7.精神、心理、社会因素疾病发生的条件:影响(促进/阻碍)疾病发生的各种因素。

比如机体抵抗力、营养状态、年龄、性别等。

疾病的诱因:加速,促进(如慢性肝炎,慢性心衰时应注意控制诱因,避免病情加重)发病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一般规律和共同机制。

疾病的一变规律:自稳调节机制紊乱(内环境失衡,例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对血糖的调节)损伤与抗损伤(两者同时存在,决定着疾病的转归。

)因果交替局部和整体(尿毒症可能会引起肾性骨病)疾病的基本机制:神经机制:流行性乙型脑炎,肝功能障碍,有机磷中毒,高血压等体液机制:高血压细胞机制:直接破坏;细胞膜功能障碍(离子泵);细胞器功能障碍(线粒体)。

例如肝炎,疟疾,汞中毒分子机制:分子病——由于DNA遗传性变异引起的一类以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

病生重点知识汇集

病生重点知识汇集

第一章 疾病概论1、健康、亚健康与疾病的概念2、死亡与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标准3、第二节的发病学部分1.健康:健康是指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亚健康:是指机体在内、外环境的刺激下心理、生理发生异常变化但未达到明显病理性的程度,通常称之为亚健康状态。

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死亡:心跳停止,呼吸消失,血压为零。

脑死亡:指脑干或脑干以上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地、不可逆性地丧失功能,无自主呼吸。

脑死亡的诊断标准(哈佛标准):1. 不可逆的深度昏迷;2. 自发呼吸停止;3. 脑干反射消失;4. 脑电波消失(平坦)。

3.发病学:是研究病因作用于机体之后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的科学)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1机体屏障防御作用减弱。

2致病因素在体内蔓延扩散。

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1疾病过程中的损伤与抗损伤反应。

2疾病过程的因果转化。

3疾病过程中局部和整体相互影响。

第三章 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1、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细胞水平的信号传导是指信号从细胞外到细胞内的转移。

2、受体上调(增敏)、受体下调(减敏)的概念:在一些病理条件下由于信号(如激素)量的持续变化(增多或减少),或长期使用某种激素的激动剂或拮抗剂,可使细胞特定受体的量或亲和力改变,其中受体表达减少称为下调,表达增多称为上调,造成细胞对特定信号的反应性减弱或增强,前者称为减敏或脱敏,后者称为高敏或超敏。

第五章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未完)1、三种脱水类型的概念:低渗性脱水:失钠>失水,血清钠<130mmol/L,血浆渗透压小于280mmol/L,伴有明显的细胞外液↓高渗性脱水:失水>失钠,血清Na+>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内液向外液流动)。

等渗性脱水:失水≈失钠血清钠130~150mmol/L,血浆渗透压280~310mOsm/L,细胞外液减少2、脱水热的概念:是指机体(尤其是小儿)在严重脱水后,由于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使机体散热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体温升高的现象。

总结疾病概论的知识点

总结疾病概论的知识点

总结疾病概论的知识点一、疾病的定义和分类1. 什么是疾病疾病是指机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受到损害或者功能障碍而出现异常的生理状态。

它是对人体健康状态的一种不良改变,表现为身体结构、功能或行为上的异常。

2. 疾病的分类疾病可以按病因分为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按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分为遗传疾病、先天性畸形、变态反应性疾病、肿瘤性疾病、代谢疾病、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变态心理疾病、器质性精神疾病等;按病情发展过程分为急性病、慢性病等。

二、疾病的病因1. 疾病的病因疾病的病因指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包括内源性、外源性和遗传因素等。

内源性病因包括机体内部的因素,如遗传因素、内分泌失调等;外源性病因指机体外部的因素,如病原微生物、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

2. 病因与致病因素病因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而致病因素是导致病变或功能异常的具体因素,是病因作用的具体体现。

三、疾病的病理生理1. 疾病的病理疾病的病理是指疾病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异常变化,包括病变的形态特点、组织的变化、病变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等。

2. 疾病的生理疾病的生理是指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相应的生理功能和代谢活动的变化,包括机体的调节和代偿反应等。

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1. 疾病的预防疾病的预防包括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主要是通过健康教育、环境改善等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二级预防主要是对已患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防止疾病的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三级预防主要是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防止疾病的复发和继续发展。

2. 疾病的治疗疾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康复治疗等多种方式,根据疾病的病因和病理生理特点进行综合施治。

五、疾病的相关专业知识1. 疾病的诊断疾病的诊断包括现场诊断、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手段,需要综合分析各种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来确定疾病的诊断。

2. 疾病的流行病学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疾病的发病规律、传播途径、流行趋势等,为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疾病概要高考知识点

疾病概要高考知识点

疾病概要高考知识点疾病是人类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们以各种形式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困扰和挑战。

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了解疾病的概要和相关知识点,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健康问题,还有助于我们在高考中得以发挥最佳水平。

首先,疾病可以分为传染病和非传染病两大类。

传染病是指能够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传播给其他人的疾病。

典型的传染病例如流感、麻疹和肺结核等。

而非传染病则指不具备这种传播性的疾病,大多数是由不良的生活方式、基因突变、环境污染等因素引起的。

例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都属于非传染病。

其次,了解一些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特点,对我们理解疾病的本质以及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

以心脏病为例,它是一类影响心脏功能的疾病。

主要原因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肌病等。

了解心脏病的发病机制可以帮助我们采取正确的生活方式并及早治疗,以减少患病的风险。

此外,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也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预防疾病是保持健康的首要步骤。

例如,在防止传染病传播方面,保持个人卫生、正确使用防护措施、接种疫苗等都是关键的措施。

而对于非传染病,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的饮食、适度的锻炼和定期体检等都有助于预防疾病。

此外,疾病的治疗方法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一部分。

根据疾病的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有些传染病可以通过病毒或细菌等的药物治疗来控制感染,有些疾病需要手术进行治疗,有些疾病则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

因此,对不同类型的疾病及其治疗方法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在高考中对相关问题作出正确的选择。

除了上述内容外,了解一些跟疾病有关的科学原理和技术也是有益的。

例如,通过PCR技术可以准确检测出许多传染病的病原体,了解基因工程的发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些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

这些知识虽然在高考中可能并不直接被考查,但对于我们理解人类健康问题和科学进步的发展趋势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总结起来,了解疾病的概要以及相关知识点,对于我们备战高考具有很大的帮助。

临床疾病概要知识点

临床疾病概要知识点

无菌术:是针对致病微生物及其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包括除菌术,灭菌法,消毒法和相关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

物理方法包括热力灭菌,电离辐射,紫外线照射等方法热力灭菌又包括:一、高压蒸汽灭菌法是耐高温敷料器械最常用的灭菌方法二、煮沸法一般在特殊环境下应用三、火烧法紧急情况下应用化学方法:用于无菌技术的化学制剂;有氧化剂醇类酚类表面活性剂烷化剂等急性肾损伤:以往称急性肾衰竭,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快率下降为特征的临床特征。

慢性肾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的共同结局,是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失常及全身各系统症状为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其特点为病人急性起病,病程一般在三个月以内,伴有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并可能出现一过性肾功能不全该病多见于链球菌感染后,而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亦可引起肾病综合征:是指多种肾脏病理损伤所致的严重蛋白尿以引起的一组临床表现,其最基本的特征是大量蛋白尿(≥3.5)或3.5g/(1.73㎡.24h),常伴有低蛋白血症(≤30g/L),水中和高脂血症,前两项是沈冰综合症诊断的必要条件。

支气管扩张症: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支气管病理性,永久性扩张导致反复发生化脓性感染的气道慢性炎症。

(临床表现:慢性咳嗽,咳大量浓痰,和反复咳血)诊断的金标准是:HRCT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

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防可治的,以持续性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因严重暴露于有害颗粒或气体引起气道和肺泡异常慢性炎症反应而导致过度充气继而引发的疾病。

临床表现: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

诊断:任何呼吸困难,慢性咳嗽或多痰有危险因素暴露史的病人需行肺功能检查吸入支气管扩张剂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比上用力肺活量(FVC)小于70%表明持续气流受限可诊断COPD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或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机缺血,缺氧,或坏死而知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疾病概论学习笔记

疾病概论学习笔记

疾病概论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以患病机体为对象,以功能与代谢变化为重点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与机制。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研允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机制的一门科学。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内容:疾病槪论、基本病理过程、病理生理学各论。

基本病理过程:多种疾病中都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素乱,缺氧,发热,水肿,休克,黄疸,昏迷,炎症等等。

健康(Health)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上处于完好状态。

疾病(disease)在病因的作用下,因机体自稳态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并出现一系列功能、代谢、形态结构以及社会行为的异常。

(当前医学模式为生物-心里-社会医学模式) 病因学:研究引起,导致疾病发生的因素的科学。

包括:原因、条件、诱因。

(1)原因即病因,直接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以特征性的因素。

主要有一下几种因素:①生物性因素;②理化因素:③营养性因素;④遗传性因素;⑤先天性因素;⑥免疫性因素;⑦精神和社会因素。

(2)条件—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机体内外因素。

⑶诱因—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即加强病因作用的因素.3.发病学(Pathogenesis)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规律和机制。

疾病发生的共同规律:1.屏障防御功能的破坏;2..自稳态的紊乱;3.3.损伤和抗损伤反应:4.因果转换:5.局部和整体的相互关联。

4.疾病的转归(Fate of disease )—康复或死亡(recovery or death )脑死亡(Braindeath):指大脑半球和脑干功能的全部、永久性停止。

(脑死亡的判断标准):(1)自主呼吸停止,经15min以上人工呼吸仍不能回复自主呼吸:(2)不可逆性昏迷,外界刺激无反应:⑶脑电波消失:⑷颅神经反射消失;(5)瞳孔散大或者固定。

病理学笔记缺免疫重点

病理学笔记缺免疫重点

《病理学》笔记(缺免疫,心肌病,阑尾炎,肾细胞癌,肾母细胞癌,膀胱癌)第一章疾病概论第一节健康与疾病的概念一、健康的概念WHO关于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二、疾病的概念疾病(disease)是机体在外界致病因素和体内某些因素的作用下,因自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生命活动障碍过程。

症状是指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

体征是疾病的客观表现,能用临床检查的方法查出。

病理过程(pathologicalprocess)是指存在于不同疾病中共性的、特异结合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变化。

病理状态(pathological state)是指相对稳定的或局部形态变化发展极慢的病理过程或病理过程的后果。

第二节病因概论任何疾病都是由一定的致病因素引起的,这些致病因素称为病因。

病因包括致病的原因和条件(包括诱因)。

致病的原因是指能够引起疾病并决定该疾病特征的因素,它是引起疾病必不可缺少的。

条件是指在疾病的原因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病因的种类很多,一般可分为外界致病因素、机体内部因素及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

一、外界致病因素外界致病因素即外因,是指外环境中的各种致病因素。

它对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病性质和特点有着重要的影响。

主要有以下几类:1、生物性因素包括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及寄生虫(如原虫、蠕虫)等,是最常见的一类致病因素。

其特点是它们都具有生命,通过一定的途径侵入机体,所引起的病变常常有一定的特异性。

病原微生物作用于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除与致病微生物的数量、侵袭力及毒力有关外,也与机体的机能状态、免疫力等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2、物理性因素包括机械力(可引起创伤、震荡、骨折等)、高温(引起烧伤、中暑)、低温(引起冻伤)、电流(引起电击伤)、电离辐射(引起放射病)、大气压的改变(可引起减压病、高山病)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疾病概论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以患病机体为对象,以功能与代谢变化为重点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与机制。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 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机制的一门科学。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内容: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病理生理学各论。

基本病理过程:多种疾病中都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水肿,休克,黄疸,昏迷,炎症等等。

健康(Health) 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上处于完好状态。

疾病(disease) 在病因的作用下,因机体自稳态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并出现一系列功能、代谢、形态结构以及社会行为的异常。

(当前医学模式为生物-心里-社会医学模式)
病因学:研究引起,导致疾病发生的因素的科学。

包括:原因、条件、诱因。

(1)原因即病因,直接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以特征性的因素。

主要有一下几种因素:
①生物性因素;
②理化因素;
③营养性因素;
④遗传性因素;
⑤先天性因素;
⑥免疫性因素;
⑦精神和社会因素。

(2)条件
—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机体内外因素。

(3)诱因
—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即加强病因作用的因素.
3.发病学(Pathogenesis)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规律和机制。

疾病发生的共同规律:
1.屏障防御功能的破坏;
2..自稳态的紊乱;
3. 3.损伤和抗损伤反应;
4.因果转换;
5.局部和整体的相互关联。

4.疾病的转归(Fate of disease )-康复或死亡(recovery or death )
脑死亡(Brain death) :指大脑半球和脑干功能的全部、永久性停止。

(脑死亡的判断标准):
(1)自主呼吸停止,经15min以上人工呼吸仍不能回复自主呼吸;
(2)不可逆性昏迷,外界刺激无反应;
(3)脑电波消失;
(4) 颅神经反射消失;
(5)瞳孔散大或者固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