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文文风四大弊病

合集下载

公文文风四大弊病

公文文风四大弊病

公文文风四大弊病公文文风不仅仅是语言文字问题,而且是一定时代潮流和社会风尚在文章中的集中反映,是一定的世界观、思想路线在公文中的综合表现。

对于目前公文文风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将其概括为四大弊病:第一弊病叫“摆长蛇阵”。

如某地政府收到44份县处级机关的年终工作总结,最长的15000字,最短的7400字,平均每份超过万字。

三位分管领导每人平均要看十几万字,合300多页,这对上级领导来讲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出现这种“长蛇阵”的原因,一是“流水帐”。

我细看了教育局的一份年终工作总结,全文共14700字,开头就用了1000多字概括一年来取得的总成绩,然后从六个方面进行总结,在每个方面讲了五至七条具体做法,内容相互重叠,又颠三倒四。

用这种方法写出的总结,焉能不是一本流水帐。

正确的作法应当是综合概括,集中讲几点经验或体会,梳成几条辫子,这样文字精炼,且问题突出,抓到事物本质。

二是“各顾各”。

笔者走访了一位大企业的办公室主任,他深有体会地说,有些总结写得很长,这并非秘书人员的本意,而是领导逼出来的。

办公室拟好总结初稿,或交单位几位领导同志去传阅修改,或提交会议集体讨论审定,但谁也不从总体上去研究这篇总结,而是“各顾各”,从文中涉及各自分管工作的文字内容多少去考虑问题,片面认为涉及谁的文字多谁的成绩就大。

为此,各个分管领导均想将自己分管的工作写多一些,以致原来比较精炼的总结越改越长,越改越繁琐。

第二弊病叫“作假失真”。

准确性是公文写作的基本原则。

但由于受“文革”时期“假大空”作风的影响,公文中弄虚作假的现象屡见不鲜。

《人民日报》1989年8月19日的一篇反映检查统计法规执行情况的文章披露,某地区违反统计法行为8l件,其中属于虚报瞒报的就有71件5某个市将1987年秋季产粮抽样调查数337,286吨篡改为356,657吨,多报了l9,371吨;某地做结扎手术两万例,却上报四万例。

这种明日张胆的假报告,是对公文准确性的亵渎。

当前公文处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当前公文处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当前公文处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公文处理是按照规范要求和规定程序进行文书处理的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也是各级行政机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文处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机关工作的办事效率,关系到机关的对外形象;当前公文处理工作在各位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文秘人员思想端正,团结奋进,刻苦学习,公文处理基本符合国务院公文处理的有关规定,较好地发挥了以文辅政的作用,总体水平不断提高,深受各界好评;但是,在公文处理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给公文处理工作造成影响;一、存在问题一收文办理程序不熟;近来,办公室存在收到部门传真或呈报公文后,收文者不明处置程序,到处寻找受文对象,影响公文办结时限和机关形象;二收文审核把关不严;部分文秘人员只顾接收呈报公文,不审核公文内容、行文方式和是否确需政府办公室受理,致使公文入口把关不严,影响办理质量;三草拟公文内容不精;部分草拟公文存在情况不够清楚,观点不够鲜明,结构不够严谨,条理不够清楚,表述拐弯抹角,字词搭配不当,标点运用不妥等问题,对公文整体质量带来影响;四校对公文不够细心;部分文秘人员对已初审和复审的文稿只粗略阅读或不再校对,忽略发文校对关,致使发文日期、版面格式等细节出现错误;五处理公文时限不清;受文办理都有时限要求,部分公文超出办文时限,影响办事效率;六处理公文态度不正;个别同志害怕接受办文任务,甚至出现“装聋”现象,团队意识、主动意识不强,影响个人进步;二、原因分析一业务学习不够;一是对有关工作规则、办事程序、文件审核等学习不够,办文轻重缓急不分,头绪混乱,甚至连领导分工和对口联系人员都分不清楚,公文处理效率受到影响;二是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基本科学文化知识等学习不够,致使综合素质、业务水平存在差距;二工作责任心不强;个别人员没有树立起“公文处理无小事”的观念,没有树立起高标准、严要求、及时准确地办理每一份公文的意识,以至于在公文处理中不认真、不细心,甚至害怕处理公文;三、对策一端正公文处理态度;良好的工作态度是工作成功与否迈出的第一步,公文处理细节繁多,没有端正的态度,就会出现顾此失彼;态度是否端正要在公文处理过程中检验,并非是口头敷衍而行动迟缓,也并非是“认真校对后还发文日期出错”;端正公文处理态度,首先要充分认识公文处理的重要性,切实做到不因公文处理失误而损害机关形象和影响政令畅通;其次要加强学习,做到学以致用;学习是永恒的话题,文秘人员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其他各学科知识,尤其是加强有关公文处理常识的学习;再次要落实到行动,积极主动、耐心细致地按要求完成每项公文处理任务;二明确公文处理时效;公文处理要及时,误时则误事;行政公文只有把握时机,及时处理,才能发挥公文的效用;因此,文秘人员要及时、准确地办理每份公文,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收文办理的总体要求是快速处理、急事急办;按照云南省公文处理暂行规定,特急公文需印正式文件的,原则上在2个工作日内办结;不需以正式文件回复的,原则上1个工作日内办结;急件办理需印正式文件的原则上在3个工作日内办结,不需以正式文件回复的原则上2个工作日内办结;三规范公文处理程序;除紧急情况外,乡镇和部门需县政府审批或阅知的公文,一律由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或副主任提拟办意见后送政府领导批阅,政府领导一般不直接受理下级公文;乡镇和部门报送县政府的公文,应采用规范的上行文格式,不得以内部信函等方式报送;乡镇和部门请求以县政府或县政府办公室名义发文,应说明需要发文的理由,附代拟文稿以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依据等,并提供代拟文稿电子文本;办公室文秘人员受理乡镇和部门呈报公文时应把好审核关格式、内容、行文方式、是否确需行文等,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公文请示主任或副主任后实行退文制度;文秘人员受理公文后应题卡请示统一由秘书股题卡呈主任或副主任提出拟办意见,然后对口呈阅政府领导批阅后返回档案室分办;四严格公文格式要求;文秘人员要认真学习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手册,规范公文格式;我在此就近期公文中出现的格式问题浅谈两点;一是涉密公文秘密等级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眉首第一行,两字之间空1字,如需标识保密期限,与密级之间用★隔开;二是正文中有“一是、二是、三是”原则上不要单独成段;如以“一是、二是”起首的段落文字太长,用规范的层次序号代替,使其成为独立的段落;五提高公文写作质量;1.领会领导意图,明确发文主旨;正确领会领导意图,是决定公文写作成败的重要环节;一是主动参加一些会议,了解一个时期领导安排的工作重点、工作要求、工作措施;二是谦虚谨慎与领导常谈论一些问题,了解领导思考的热点问题;三是带着疑问去征询领导指示,以澄清一些模糊问题,获得有关解决措施;2.认真调查研究,储备素材观点;公文写作实际上是对素材的归纳、消化、加工和升华的过程;一是主动收集材料;材料包括综合情况、重要数据、生动事例及重要思想观点;调查、收集、积累材料不能凭兴趣出发,要从工作需要、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需要出发;不能道听途说,一知半解,想当然办事;不能实用主义地调查收集材料,要勤看、勤问、勤想;二是对材料系统分析;分析材料最重要的是要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并善于从常人不以为然的现象中发现有重大价值的东西,善于从表象看到实质,从个别看到一般,从平凡发现伟大,从现在预见未来;三是系统储备观点;观点是对具体问题的具体看法,非一日积累;好的观点就是有战略性的思想,能一语道破主体或切中问题要害;因此,我们要日积月累地储备观点,以便写作时信手拈来,使文章富有生命力;3.正确拟写提纲,精心设计结构;撰写者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人,拥有领导方略,会谋篇布局;安排结构要做到不死板,不杂乱,做到纲目清楚、思路贯通,层次清晰、段落完整,衔接紧密、符合逻辑,开头明快、结尾有力;一是全面考虑阐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需要;二是层次段落要围绕主旨,按照表现事物本质和特征的需要来安排;三是条理清楚,方便表述,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便于阅读、领会和接受;四是各部分、各层次之间有正确、严密的逻辑和照应关系,通篇浑然一体;4.严于文稿起草,善于雕琢品质;结构安排好后,要按照要求开宗明义、紧扣主题、拟写正文;一是观点鲜明,用材得当;要用观点来统领材料,使材料为观点服务,做到材料与观点一致;二是语句简练,交代清楚;拟写文件既要尽量节省用字、缩短篇幅、简洁通顺,又要注意交代的问题清楚明了;在写作过程中,既要“精于战略”,也要“娴于战术”,要尽可能排除干扰,一气呵成,以保持旺盛的写作激情和完整连续的思路;文章草就之后,则须一丝不苟进行字斟句酌;一是深入发掘主题;要切实深化主题,既有在原来意义上的发掘和深化,也有特殊情况下的主题改换,尤其要注意看主题是否符合上级精神、领导意图和本地实际;要严格增删材料,累赘的要删剪,不足的要增补,过细的要浓缩,观点与材料脱节的,要调整或改换;要合理调整结构,凡是层次段落不清楚,连结不紧凑,交待不明白,开头结尾不连贯的,都在修改、调整之列;要精心润色语言,将多余的段、词、句、字删掉,并改动不合语法、不贴切的词句和不妥当的提法,修补句子的残缺成份,或选择更优的表达方式,或对原来的语言进行加工润色;二是认真搞好修辞;公文修辞要求是“简不罗嗦,切不空泛,明鲜明,尽无遗漏”,实现语言表述的准确、鲜明、生动、简练;要锤炼词语,并选用恰当句式,使公文看起来和谐,用起来准确,听起来悦耳;要注意语言既要用准、用活,还要用响;三是注重改良文风;要实事求是,不搞虚假浮夸;要言之有物,不搞华而不实;要逻辑严谨、鲜明生动、简洁朴实;要丰富公文文采,折射机关生气、激情和创新的文风,改变重公文格式、轻公文文采的倾向;公文质量是公文“活”的灵魂,下面,就影响公文质量的一些细节问题举例如下,共同学习;1.文字错误;——法律法规和公文中“其他”不用“其它”,相应用“他们”不用“它们”;“分量”不用“份量”;“欢度”不用“欢渡”;“嘉宾”不用“佳宾”;“粗具规模”不用“初具规模”;委曲求全不用委屈求全;——“起用”与“启用”;起用:指重新任用、提拔已离职或犯错误的人;启用:指开始使用、提拔年轻干部;——“定金”与“订金”;定金:指起担保作用的押金;订金:指预付款性质的押金;——“需要”与“须要”;需要:对事物的欲望和要求,如:发展经济,需要有一支强大的科技队伍;须要:务必,一定要,如:医务人员对病人须要耐心;——“出身”与“出生”;出身:一个人早期的经历或由家庭成份所决定的身份;出生:多用于生下来的时间和地点;——“象”根据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不再是“像”的简化字;如: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生命那样爱护每个同志;——“账”与“帐”的使用;账用于货币和货物出入的记载,如:个人账户、挂账、台账;帐专指布、纱、绸子等制成的遮蔽物;——法规和公文中“以上”和“以下”均含本数和本级,无须注解说明;——“按照”与“遵照”的用法:如:按照××法律法规或文件规定或要求;遵照上级领导指示;——“公布”与“发布”的用法:公布适用于行政法规,发布适用于决定、命令;如:公布统计法,市政府发布关于××的决定;——“制定”与“制订”的用法:制定适用于路线、方针、政策、法令、规章制度,制订适用于方案、规划、计划;——“增长”与“增加”的用法:增长一词后接百分比,增加一词后接具体数量;如:地方财政收入由1702万元增加到2538万元,增长幅度达50%,而不是增长速度达50%;——“截止”与“截至”的用法:截止到2008年或截至2008年,而不是截止2008年;截止是不及物动词,后不跟宾语;2.用词错误;——富余劳动力不是富裕劳动力;——社会各界不是社会各届,“届”表示次;——公文统一用“报道”不用“报导”;如:新闻报道;对有关信息要慎重报道;——应有之义不是应有之意;——凸显不是突显;——磨炼不是磨练;——明察暗访不是明查暗访;——备受关注不是倍受关注;——常抓不懈不是长抓不懈;——涣散不是痪散;3.标点错误;——标题除法律、规章名称用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文中第一层次标题末尾不加标点符号,第二层次以下标题均应加标点符号;如:××局、××局关于××的通报,其中顿号应去掉;大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昭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的通知〉的通知,其中书名号应去掉,同时去掉重复内容“的通知”;——并列和递进关系中间不停顿;如:“贫困县要把贫困村,尤其是……”中间不用逗号;——表示概数不用顿号隔开;如“三五个”中间不用顿号;——并列关系不应用分号;如:“既要安排好……问题;又要做好”中间用逗号;——公文中如有附件,应当注明附件顺序和名称;标注附件名称不用书名号,附件名称回行时也不顶格写;——分层次各项结尾均用句号,不用分号;——“第几”后用逗号不用顿号;如:第一,加强领导;——阿拉伯数字后加圆点;如:6.4.数字用法;——公文中的数字,除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在词、词语、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如:年代、百分比、分数等;——计量单位要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如:平方米、千米等,不用m2、km;——5%—6%不要写成5-6%,50万—100万不要写成50-100万;——非本世纪的年代,应将所属世纪写出;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5.文字表述问题;1词语搭配不当;——主谓搭配不当:诊疗条件和服务质量有所改善,改为诊疗条件和服务质量有所改善和提高;世界发展飞速变化,发展和变化是两个概念,可以说:世界发展变化很快;——动宾搭配不当:举办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改为兴办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我们要提高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提高”应搭配“觉悟”和“水平”等;——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要加大对违法违纪现象行为的查处力度;2成分残缺;——缺主语:从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说明了一个大问题;应将“从”、“中”删除;——缺宾语:××同志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缺介词:着眼于减负;3“关于”和“对”连用只取其一;如:大关县人民政府关于对××的通报;4重复累赘;如:过去一些曾经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发生了变化;应把“曾经”去掉;5结构错乱;这个地区解放以来的巨大变化,对于我们是非常了解的;应改为:我们非常了解这个地区解放以来的巨大变化”;总之,只要我们端正态度,从细微之处着眼,从不足之处弥补,在学习之中提高,在总结之中进步,在实践之中检验,办公室公文处理水平定会有质的飞跃;。

公文写作中不规范现象及对策浅析

公文写作中不规范现象及对策浅析

公文写作中不规范现象及对策浅析1 公文写作中的不规范现象自2012年《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颁发以来,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都高度重视公文写作质量,有的地方专门开展“公文质量年”活动,旨在提高公文的质量。

公文写作中各种不规范现象却频频出现,主要有:文种使用不规范,如臆造、滥用、错用、缺少、混用文种现象;格式不正确;文字语言表达不准确等。

1.1 文种使用不规范1.1.1 臆造文种《条例》中明确规定了决议、决定、命令(令)等15种公文正式文种[2],但在实际工作中,文书工作者常常把事务性文书“申请、说明、汇报”等当作公文来用,如《关于XXXX的申请》《关于XXX的工作汇报》《关于XXX的情况说明》,甚至把“规定、办法、工作要点、方案”等当公文文种,如《XXXX工作方案》。

1.1.2 滥用文种行文单位文书工作者对《条例》中15种文种的性质、功能、适用对象、适用内容等认识不清,对自身职权范围、隶属关系、行文目的认识不明,同时为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简公文,避免出现文山会海的要求下,滥用文种现象出现频繁。

本该使用正式文件,但是为精简公文,不管行文关系、隶属关系,一律采用便函。

1.1.3 错用文种行文过程中,常常遇到错用文种的现象。

本应该使用“请示”的,却使用“报告”,如《学校关于XXX拨款的报告》,从行文中,我们知道是需请求上级机关批复拨款的呈请性公文,但是却使用不需要批复的呈报性公文。

行文单位对文种认识不清,却苦苦等待上级机关的批复,这势必影响公文的目的。

两个单位之间没有行政上的隶属关系,有些单位为奉承迎合受文单位而曲意降低本单位级别,抬高对方;平级单位,或不相隶属单位,本该用“函”行文的,却用“请示、报告”行文。

如某专科学校的文书工作者对“函”与“请示”的定义、使用对象等不清楚,错误地拟了《XX学校关于与XXX学校合作办学的请示》。

另“通知、决定”和“通报”误用,一般的人事任免应用“通知”,而非《关于XXX的任免决定》;奖惩人员本应用“决定”却误用成“通知”。

公文文风四大弊病探析

公文文风四大弊病探析

公文文风四大弊病探析1. 弊病一:冗长臃肿在公文写作中,冗长臃肿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很多公文在表达一点观点时,会使用大量的词语和句子,使得整篇文档显得冗长而不直观。

冗长的公文不仅让人阅读起来困难,还容易掩盖主要观点和信息,给沟通和理解带来困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在公文写作中注重简洁明了。

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实现简洁:•使用简洁的词语和句子,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修辞和重复;•将复杂的观点和信息进行分段并使用标题进行归纳;•使用有序和无序列表来呈现信息,使得文档更易读。

2. 弊病二:生僻词汇在公文写作中,有时会使用一些生僻词汇,这大大增加了文档的理解难度。

尽管使用一些专业术语可以让公文看起来专业,但对于读者来说,理解这些生僻词汇可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过于生僻的词汇。

应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信息传达给读者,避免给读者带来阅读和理解上的困扰。

如果必须使用一些专业术语,应在文档中提供相应的解释或者定义,以便读者理解。

3. 弊病三:被动语态滥用在公文写作中,被动语态的滥用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过多地使用被动语态会使得文档显得啰嗦和不直接,给读者阅读带来困扰。

而且,被动语态还容易隐藏行动主体,不利于责任的明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滥用被动语态。

应使用主动语态来明确行动主体,使文档更加直接和简洁。

只有在特定需要强调对象而不强调行动主体时,才可以适当使用被动语态。

4. 弊病四:排版混乱在公文写作中,排版混乱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很多人在写公文时忽略了合适的标题、段落、分行、缩进等排版要素,导致整篇文档呈现出一片杂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注重文档的排版。

应使用适当的标题和分段,使文档结构清晰明了。

同时,合理地使用分行和缩进,使得文档更易读。

另外,选择合适的字体和字号也是重要的,可以提高文档的可读性。

总之,公文文风的四大弊病(冗长臃肿、生僻词汇、被动语态滥用和排版混乱)在各个领域的公文中都存在。

文文风问题初探

文文风问题初探

文文风问题初探最近笔者研究分析一些弊病公文的情况,深深感觉到公文风格和公文工作作风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权且称作公文的文风问题)。

在这里提出来,和秘书同行们商榷。

••••一、公文文风不正的现象。

••••权列以下八种:••••第一种,“长空文”。

繁琐冗长,内容空泛。

公文开头,照顾到“四面八方”。

如某县计划生育委员会“报告”的开头语是这样写的:“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精神,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地委、行署的精心安排,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专业队伍的忘我工作,全体干部、党员、群众的积极努力,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齐动员,终于打了一个漂亮仗,受到地委、行署、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表扬……。

”文中,夹议夹叙,“穿鞋戴帽”、大段地引证,大段地摘抄、拐弯抹角、堆砌文字。

结束语是“三为一贡献”(为了XXX,为了XXX,为了XXX……作出积极贡献)。

从头到尾很难找出实质性问题。

今年初,笔者曾拜读了83份县处级机关的年终工作总结,最长的18000字,短的4600字,平均11400字。

最近看到一份某省级机关印发领导讲话的“红头”公文,共计59页,27550字,比一本普通杂志厚三分之一,使人望而生畏!••••第二种,“季节文”,一无新内容,二无新要求,三无新办法,旧文重抄,一劳永逸。

被下级称之为“万岁公文”、“不看早知道”。

••••第三种,“接力文”。

接到上级公文不作认真研究,也拿不出结合本地实际的具体贯彻执行意见,而立即起草一个“贯彻执行的通知”、内容大致有三:其一,“上级公文非常重要”;其二,“各级要认真贯彻执行”;其三,“执行中要认真总结经验及时上报”。

下一级接到之后,又立即下发一份“贯彻执行通知的通知”。

再下一级,又下发一个“贯彻执行通知的通知的通知”。

像接力赛跑一样,以致酿成一份公文下发,十份公文相伴的现象。

••••第四种,“虚实文”。

一些规定性、指示性公文却使用一些模糊任意、概念歧义的语言,如“该动纪的动纪,该动法的动法”,“原则上同意,望坚决贯彻执行”,“一般情况下,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执行不力者,追究领导责任”,等等。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常见问题及对策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常见问题及对策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常见问题及对策近年来,各级党政机关及其文书处理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及国家质t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以下简称《格式))等三个公文处理规范性文件,使机关文书处理工作日益规范化,维护了公文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发挥了机关公文的应有效用。

但一些基层党政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值得引起重视并加以克服改进。

笔者就日常公文处理工作中所见以及容易被大家忽略的一些问题进行粗略归纳和分析,期待与同行们一起探讨。

一、公文处理中常见的问题(一)文种使用不规范1.滥发通知。

(办法》第十五条规定:“政府各部门依据部门职权可以相互行文和向下一级政府相关业务部门行文;除以函的形式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审批事项外,一般不得向下一级政府正式行文”。

如需行文,应报请本级政府批转或由本级政府办公厅(室)转发;因特殊情况确需向下一级政府正式行文的,应当报本级政府批准,并在文中注明经政府同意。

但事实上一些县级政府工作部门(包括一些议事协调机构,如领导小组、指挥部、委员会等),却常常将其所主管的业务性工作以“通知”形式直接向乡镇一级政府行文交办,而没有正确使用“函”这一文种,明显违反了《办法)第十五条的规定。

2.滥用请示。

《办法》和《条例》都规定“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根据上述定义,在请求批准时,有隶属关系,下级向上级请求批准的用“请示”;没有隶属关系,不论单位级别高低,向有关部门请求批准,一律用“函”。

但在日常行文中,却常常出现乡镇一级政府向省、市、县级相关业务部门请求审批事项时,错误地用“请示”行文,而没有正确使用“申请色”或“请准函”这一文种。

相应地,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在答复审批事项时,也没有正确使用“问复函”答复,而错用“批复”文种。

【公文技巧】公文写作中容易出现的六种毛病

【公文技巧】公文写作中容易出现的六种毛病

【公文技巧】公文写作中容易出现的六种毛病【公文技巧】公文写作中容易出现的六种毛病1、文种错误――如报告与请示混杂,简报与报告混杂,上下行文错误等。

(2000年国务院有统一规定)2、语言毛病――时间概念不清(去年,上年,最近);形容词太多;自相矛盾;观点、材料、语言不准确。

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废话连篇。

说空话、说废话,有的“甲乙丙丁,开中药铺”,通篇不得要领;有的则重复罗唆,叫人看了生厌。

特别是重复语言多,没有自己的特色。

(2)华而不实。

粉饰做作,不懂装懂,华而不实。

文章应该具有生动性,但生动应该以充实的内容做基础;文章也应该有充沛的感情,但这感情应该来自内心。

应该是真情实感。

如果是生编硬造,雕琢粉饰,任意夸张,那就适得其反。

(如把“天怎么兰,树怎么绿”之类的修饰用在公文上)(3)半文半白。

有些人在公文时,白话句中加上文言词语,在文言句式中又生硬夹杂白话词语,或时而白话句,时而文言句,两者不能协调。

这种语言,读起来也十分别扭。

(4)语言无味。

有些人写文章语病并不很多,你说不通他也是很通的,但文章总是写得死气沉沉,干干巴巴。

这除了内容方面的原因之外,不注意学习语言是个重要原因。

有的人掌握的词汇很少,不会用生活中活的语言,写出的文章总是显得干巴巴,像个瘪三。

(5)生吞活剥,洋腔洋调,而内容陈腐、故作艰深,也是文风不正的表现。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所以必须要在自身的修养和锻炼上下功夫。

还要注重实践,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接受群众的监督,提高自己。

同时,还要认真读书,注意学习前人的经验,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3、发文对象错误――多头主发,党政反报,上下相反,4、内容不全面――事情交待不明,前后矛盾,有问题没对策,有要求没建议,通知缺要素,5、主题不突出――空话多实话少,一文多事(请示),6、抄袭明显――现在网络文章很多,有的人就靠上网抄袭,照抄照搬,太明显,不加思索,一字不漏地抄,结果就会出好多笑话。

公文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公文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公文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公文管理是一个组织内部重要的工作,是保障组织运转、决策作出和权利行使的基础。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公文管理却存在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公文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1. 公文撰写质量低下有些单位的公文撰写质量比较低,存在着语文错误、格式不规范、用语粗糙等问题,不能达到公文应有的规范要求。

这样,不仅使公文形式不美观,而且可能会造成信息的歧义,对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2. 公文流转速度慢公文流转速度慢是公文管理中比较普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公文传阅时间长、审核流程繁琐。

这样会影响决策的及时性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3. 公文管理制度不完善一些单位的公文管理制度不完善,规章制度不够明确,突发事件和应急处理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指导,导致公文管理混乱,效率低下。

4. 公文内容重复、大量废纸浪费有些单位存在公文频繁重复、表述模糊、难以理解的问题,导致公文效率低下,浪费大量纸张。

5. 公文保密性不足一些公文管理的保密性不够,重要机密信息泄露,可能会给单位造成损失甚至危害到国家安全。

1. 投入资金,提高公文撰写水平要解决公文质量不高的问题,可以采取培训、培训等措施,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公文处理和撰写水平,也可以向相关专家咨询,改进和完善公文管理制度。

2. 建立公文审核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在公文审核过程中,应按照管理制度规定,建立合理的审核流程。

例如,制定每个审核人员的审核时间限制,规定审核时限,加快公文流转速度,提高管理效率。

3. 完善公文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公文管理制度体系,保持规范,逐步完善与更新制度,明确管理权限、职责和流程,有助于规范公文处理、提高质量和效率。

4. 精简公文撰写,减少废纸浪费应该在公文撰写过程中,注重语言文字的规范化、简明化,尽量避免重复内容和赘述,避免大量废纸浪费的问题。

5. 加强公文保密和处理在遵循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应加强公文保密意识,设立保密审核权限,严格保护机密信息,确保单位信息安全保密。

公文写作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样例

公文写作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样例

公文写作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样例公文写作是我们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也是体现我们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然而在公文写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不仅影响了文档的质量,也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下面就介绍几种在公文写作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样例,希望大家能够引以为戒,避免犯这些错误。

1.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在公文写作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很重要,不规范的使用很容易导致文意模糊、歧义等问题。

常见错误包括:句子结尾使用逗号而不是句号,造成本应是两个独立完整的句子连在一起的错觉;使用中文符号时使用中英混排,或者与前面的文字没有空格;冒号、分号使用不得当,造成文意不清、逻辑混乱等问题。

例如,下面这个句子就存在使用标点符号不规范的问题:“请于2019年7月1日上午10:00,到公司大厦参加会议,会议室在3楼。

”正确的写法应该为:“请于2019年7月1日上午10:00到公司大厦参加会议。

会议室在3楼。

”2.书写风格松散、不规范在公文写作中,书写风格松散、不规范也是常见的一个问题。

主要表现为字迹潦草、大小不一,句式不规范,排版松散不紧凑等。

例如,下面这个句子就存在书写风格不规范的问题:“我计划在周三开始早起锻炼,但是有时会因为太累而懒得起床。

”正确的写法应该为:“本人计划于每周三开始早起锻炼。

然而,由于身体疲惫,有时会出现懒得起床的情况。

”3.用词不恰当、不准确公文中用词不准确、不恰当也是非常常见的问题。

常见的错误包括:使用俚语、口语、方言等不正式的用语;使用外来语的时候没有注明其意义,造成读者无法理解;使用同义词时,没有准确把握其细微的区别;用词过于复杂,不易理解等。

例如,下面这个句子就存在用词不准确的问题:“国务院发布了新政策,要求所有公务员在2个月内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正确的写法应该为:“国务院下发了通知,要求所有公务员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4.结构不清晰、逻辑混乱公文中结构不清晰、逻辑混乱也是常见的问题。

8公文语言“十弊”

8公文语言“十弊”

公文语言“十弊”目前,公文在语言表述上不同程度、或多或少存在以下十弊:一是冗繁。

“辞尚体要”。

为提高办事效率,准确快捷地传达意旨,公文特别讲求文约旨通,言省意显。

而现行公文中较普遍存在冗长繁琐的弊端,动辄数千言,很少见到几十百来字的精悍短文。

一道指令、一项工作,琐碎周至,不厌其详。

从目的意义到实施要求,从思想认识到具体步骤,党政军工青妇,省地县乡村组,只当世人懵懂,唯恐有所遗漏。

语言罗嗦,叠床架屋,画蛇添足。

为了表示强调,常常加上一些完全不必要的修饰限制成分,如“亲自调查研究”、“亲眼目睹”、“曾经历任”、“造成人民生灵涂炭”、“对工作恪尽职守”。

这种“一个孤僧独自归,关门闭户掩柴扉”式的表述常可遇见。

公文主旨被繁琐的文辞掩蔽、冲淡。

阅文者需耐着性子,披沙拣金,方可得其要领。

且文书浩繁,一个县处以上机关负责人几乎每天都要接到厚厚的阅文夹,洋洋数万字,无奈只能“瞟个题、扫下描、画道勾”。

如果将每份公文逐字逐句认真研读一遍,恐怕就办不成别的事了。

二是空泛。

一些公文空话连篇,不关痛痒,不切实际。

长篇大论,头头是道,观点百分之百正确,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实则炒现饭、唱老调,言之无物、言不中的,与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毫不沾边,于事无补,于世无益。

有的公文连篇累牍,真正有价值、起作用的信息才一小部分,甚至就是几句话。

这种空文废话.不知要糜费多少百姓膏脂,空耗多少办文者和受文者的精力。

三是虚假。

“修辞立其诚”是我国最早提出的公文修辞重要原则。

公文的语言表达应力求真实、准确、诚信。

现在有些地方政府的行政公文在立诚存信方面差距较大,问题较突出。

受“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等不良习气的影响,“唯实”意识不强,弄虚作假盛行。

上行的报请类公文中多有假情况、假数据。

为了制造假政绩,抑扬其词,夸张其事,动不动就是:“超历史水平”、“跨越式发展”、“百年未遇”、“翻番”。

为了迎合上级,统计数字随心所欲,“你要多少我就报多少,你敢要我就敢报。

机关公文不良文风的表现及成因

机关公文不良文风的表现及成因

机关公文不良文风的表现及成因当前,各级机关、党委在落实“八项规定”文风建设问题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本文从不良文风的表现入手,具体分析其成因,从根源上探究出正文风应从文秘人员、领导干部和机制上下功夫。

机关公文;公文文风;表现;成因一、机关公文不良文风的表现形式自提出“八项规定”以来,各级机关、党委在落实“八项规定”文风建设规定上,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是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各级机关、党委工作效率的提高。

是我们必须要祛除的。

当前,机关公文的不良文风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照抄照转,东拼西凑在机关公文中,经常可以看到照抄照转上级文件、东拼西凑“经典”公文的现象。

一是“下级抄上级”现象。

在贯彻上级文件精神时,有的把上级来文照搬照转,换个发文机关逐级下发。

这样的公文是用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活动敷衍活动,照搬照抄。

对其下级及执行单位而言,看与不看一个样,听与不听一个样。

当然也就无法理解其精神实质,其结果是收文单位无法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能够促进其发展的创新举施。

二是“新官抄老官”现象。

典型经验、情况汇报、述职报告、学习心得,多是沿袭使用,换换年份、改改名字,东拼西凑又一年。

这种不结合新时期的新状况、新形势、新问题的现象,是不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和社会建设发展的,应坚决摒弃。

(二)言之无物,套话连篇当前,机关公文写作中不乏华而不实的大话,言之无物的空话,令人乏味的套话。

公文写作开头不是“指导思想”就是“基本原则”或者“重要意义”;正文写作中长篇大论讲空话,用大量文字却给人很少的信息,“水分”太大。

如:“请示”类公文大量篇幅汇报工作情况,最后只有几句话提出请示的事项和要求的;“报告”类公文大篇幅详尽地叙述有关工作情况的细节,主题不鲜明的。

就像人们总结的那样“开门不见山,帽子戴顶端;过度一大套,几层一二三;陈言又滥调,管你烦不烦”。

这些废话已经严重影响了政策信息的传达,制约了机关公文上传下达的功能发挥。

当前公文文风不正的主要表现及矫正策略

当前公文文风不正的主要表现及矫正策略

当前公文文风不正的主要表现及矫正策略【摘要】公文文风直接与党风政风相关联,大力弘扬、积极倡导优良文风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但公文文风不正却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难题,直接影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很有必要对当前公文文风上存在的各种不良倾向进行深刻剖析,并据以提出整治的对策。

【关键词】文风主要问题矫正对策公文文风是指公文写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文章作风,是公文写作领域带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品格或现象。

文风不仅是语言文字问题,而且是一定时代潮流和社会风尚在公文中的集中反映,是一定的世界观和思想路线的综合表现。

公文中的文风问题既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新问题;既是公文处理实践中一个久治不愈的顽疾,也是公文写作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在当今的社会形势下,认真开展关于改进公文文风问题的研究,对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一系列规定精神,更好地为党和国家的管理工作服务,促进公文写作的规范化,无疑具有更为直接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大力弘扬、积极倡导优良文风,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

早在延安整风时期,我们党就将“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作为整风的一项重要内容。

毛泽东同志在他的著名演说《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列举出党八股的“八大罪状”,号召人们起来加以声讨。

新中国建立之初,由于经济基础和政权性质的改变,我国的公文一洗国民党政权公文的形式主义、虚夸不实、云云抄录甚至在语言表达上也是半文半白的文风之弊,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毛泽东同志发动的对洋八股和党八股的不断批判,使新中国公文文风得以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不断消除旧公文中官僚主义、文牍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影响,代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文风,即所谓“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1951年2月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纠正电报、报告、指示、决定等文字缺点的指示》,其中所提出的五个方面问题,实际上就是当时公文文风不正的主要表现形式,文中所提出的解决办法对于改进公文文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58年年初,针对当时出现的浮夸风以及体现在文风上的“假、大、空”问题,毛泽东同志在总结建国10年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发表了著名的《工作方法六十条》,其中从第31条到第42条,占用整整11条的重头篇幅,对公文文风问题作了进一步阐述。

公文写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公文写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公文写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公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公文写作,是指公务文书的起草与修改,是撰写者代机关立言,体现机关领导意图和愿望的写作活动。

现代公文,主要指各类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在实施领导和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进行领导管理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在日常公文写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1.欠缺对问题认识的高度。

由于岗位和平时工作内容的不同,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水平和认识高度不一定能达到高站位的要求,或者理解的片面,写出来的公文就不能完整阐述,站位太低,公文变成了个人的看法。

2、欠缺对基本素材识别的广度和深度。

平时的工作、学习中,由于个人的偏好,对涉猎的基本知识会不够全面,久而久之对一些其他的注入党建、经济常识等深度的业务知识涉猎较少,对应的材料认知的延伸意义认知不足,写出来的文章停留在表面,缺乏理论上的深度和广度。

3、反映新情况、新问题而富有新意的材料所占比例低,创新意识不够强。

在工作中,调查研究的深度还不够,不善于将一些现象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对一些有深度的知识因为调查研究不够,存在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倾向,容易被束缚住思想,导致求新求变的意识不够强,写出来的文章也自然缺乏创新的经验。

这是因为思想中还是缺乏“出精品”的意识,因而在新情况面前造成观察力捕捉力不强。

4、思考和表达问题的角度不够新颖。

同样的文章,换个角度写可能会更有吸引力,更能吸引人阅读,能更加清楚的阐述问题,也方便大家贯彻落实。

在实际工作中,对新颖的把握和尝试不够,写出来的公文觉读起来干吧无味。

这是因为创新的内在驱动力还不够,创新精神不强,在写作上出现了从众心理和畏难情绪。

5、无法突破惯性思维,写作时纯粹为“新”而新,玩文字游戏。

自己因为陷入惯性思维,随机应变的能力比较差。

一些文章看似用词比较新,但实质内容没有新意,还是处在格式化的“写稿机”的状态,以最“安全”的思路写了最“保险”的文章。

公文文风 弊病探析

公文文风 弊病探析

公文文风弊病探析张文义文风是文章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和风格的统称, 是作者的处事态度和精神面貌的体现和流露。

公文文风是公文作者在写作中流露出的, 具有普遍性和倾向性的精神面貌, 是一定社会政治风习在公文写作中的反映.公文文风弊病的表现形式 :尽管党政机关和社会各界都强调公文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 并按照《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要求撰写公文, 但目前在公文文风上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弊病。

( 一) 公文文风在内容上存在的弊病1.内容材料方面的问题( 1) 材料虚假、贫乏、繁杂和夸大现象屡见不鲜。

材料是公文写作的基础, 关系公文的质量和表达风格。

没有准确、真实材料的公文缺少严肃性和实际效力; 没有具体、典型材料的公文缺少代表性和说服力; 没有系统、条理材料的公文缺少生动性和感召力。

如在说明成绩时常用极端表述, 如“狠抓”“、最”、“特大”、“深刻感受”等违反事实的词; 在交待任务时任意拔高, 提出一些未经仔细研究也无法预知能否实现的任务, 只做表面文章, 结果因脱离实际而成为空话; 在执行上级文件时, 并没有认真学习和贯彻, 却在汇报中编造出一系列诸如“通过认真学习和反复研究, 结合本地实际, 同志们一致认为, 这个政策是改革开放的强有力后盾”之类的虚假信息; 只摆问题, 没有明确的解决态度, 致使公文失去了它应起的作用。

( 2) 内容创新少, 信息含量小。

“红头文件至上” 的观念使得很多公文内容原封不动地在不同的文件中转来转去,重复徒劳, 行文价值不大。

一些公文或泛泛而谈, 不着边际, 或年年照发, 材料堆砌, 或因过多的原则性政治语言掩盖了真实意图和信息, 造成内容缺乏创新、信息含量少的现象。

比如, 一些领导的讲话或工作报告总是在以往文件的基础上修修补补, 上面要求什么就写什么, 也不管适当不适当。

有些公文动辄现代性、后现代性, 并不加以研究, 也不与工作实际问题相结合, 生搬硬套新名词和新观点, 使公文变得晦涩难懂。

公文文风四大弊病探析

公文文风四大弊病探析

公文文风四大弊病探析【摘要】在公文写作中,存在着四大弊病,即缺乏条理性的文风、使用繁复的语言、存在大量废话和套话以及缺乏可读性和感染力。

这些问题导致了公文的阅读困难和理解障碍,影响了公文的传达效果。

我们需要对公文文风进行改进,提倡简明扼要地表达内容,避免使用空洞和华丽的辞藻。

只有这样,才能使公文更加清晰、简洁、有效地传达信息,提高公文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公文写作是一门需要技巧和功底的学问,只有不断学习和提高,才能写出更加优秀的公文,为工作和沟通提供更好的帮助和支持。

【关键词】公文文风、四大弊病、缺乏条理性、使用繁复的语言、存在废话和套话、缺乏可读性、缺乏感染力、改进、简明扼要、避免空洞、辞藻。

1. 引言1.1 公文文风四大弊病探析在当前公文写作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往往表现在文风的不合理之处。

而公文文风的四大弊病正是这些问题的具体体现。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对这四大弊病进行探析,希望通过分析和讨论,能够找到解决之道,使得我们的公文写作更加规范和优秀。

缺乏条理性的文风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一些公文中,作者可能会在表达观点时缺乏逻辑性,导致读者阅读时无法理清思路,甚至产生误解。

使用繁复的语言也是一个常见问题。

一些作者可能会过分追求华丽的辞藻,而导致文字晦涩难懂,增加读者的阅读负担。

存在大量废话和套话也是公文文风的一个弊病。

一些公文中可能会出现频繁重复的词语和句式,使得文中内容冗长乏味,缺乏创新和新意。

缺乏可读性和感染力也是公文文风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些公文可能会过于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无法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公文文风的改进是当务之急。

我们应该提倡简明扼要地表达内容,避免使用空洞和华丽的辞藻。

只有这样,我们的公文写作才能更加有效地传达信息,达到预期的目的。

将会是我们今后努力改进的方向,让我们共同努力,提升公文写作的质量和水平。

2. 正文2.1 缺乏条理性的文风缺乏条理性的文风是公文文风中的一大弊病。

公文文风问题出现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公文文风问题出现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一)与群众打成一片。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只有转 变文风,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才能转变话语,更好地同群众
沟通。转变文风,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才能与群众产生感 情上的共鸣,使心灵更加贴近。面对人民群众,不能一味地讲 深奥的道理。习近平经常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增强话语的说服 力、吸引力,例如,用“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形象 地说明人民对于国家的发展道理是否合适最有发言权。用“打 扫和洗涤”替代“自我净化”。新媒体的出现,使我们所处的 舆论宣传环境更加复杂,例如,智能手机的普及,使越来越多 的群众成为网民,习近平用“金杯银杯不如网民的口碑,金奖 银奖不如网民的夸奖”这句朴实、浅显易懂的话阐述了如何在 新形势下获取群众的共鸣。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也用 了很多“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这样 群众容易理解的语言,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可以更 好地获得群众的理解,降低了政策贯彻执行的难度。
(二)牢固树立民本意识。文风与作者的政治立场、素材 搜集、文字功底及领导喜好、会风等都有关系,但是,最重 要的是“民本意识”,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群众”这个词 出现了43次,党要领导群众,也要让群众了解党的政策,优良 的文风写出的公文能准确地传达上级要求,反之可能使人似 懂非懂,抓不住要点,无法理解写作者的意图,领导大篇幅的 讲话,听者却仍不知道如何做、怎样做。“民本意识”还反映 在文风的“实”,公文写作者应讲实话、写实情,杜绝模棱 两可的虚话,在已经充分写作意图的情况下,就应该对文章进 行“瘦身”,避免空洞无物的空话,这样才能增强说服力、感 染力。“民本意识”有助于端正公文写作态度。一些单位公文 写作人员少、任务重,容易导致厌烦情绪的产生,这时更应坚 定“民本意识”,牢记公文写作者的使命,以乐观的态度坚持 认真写、用心写。

行政文书的语言风格及影响因素探析

行政文书的语言风格及影响因素探析

行政文书的语言风格及影响因素探析行政文书是指政府机关和行政机构用于处理行政事务、传达行政决策和执行行政职能的书面文件。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书形式,行政文书的语言风格对于保证行政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析行政文书的语言风格及其影响因素。

一、行政文书的语言风格行政文书的语言风格应该具备以下特点:1. 简明扼要:行政文书的语言应该简洁明了,避免使用冗长的句子和复杂的词汇。

行政文书的读者通常是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他们需要迅速理解文书的内容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因此,行政文书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过多的修辞手法和复杂的句式结构,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

2. 规范准确:行政文书的语言应该符合规范,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定。

行政文书通常包含法律条款、行政命令等具有法律效力的内容,因此,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对于保证文书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3. 严谨客观:行政文书的语言应该严谨客观,避免主观情感和个人偏见的表达。

行政文书的目的是传达行政决策和执行行政职能,因此,语言应该客观中立,不带有个人情感色彩,以确保文书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4. 逻辑清晰:行政文书的语言应该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行政文书通常包含大量的信息和细节,为了使读者能够迅速理解文书的内容,语言应该具备良好的逻辑结构和组织能力,避免信息的混乱和重复。

二、影响行政文书语言风格的因素行政文书的语言风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法律法规:行政文书的语言风格受到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约。

政府机关和行政机构在处理行政事务时必须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因此,行政文书的语言风格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以确保文书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2. 行政机构的特点:不同的行政机构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职能,这也会对行政文书的语言风格产生影响。

例如,执法机关的行政文书通常需要具备严肃、权威的语言风格,而公共服务机构的行政文书则需要更加亲切、易懂的语言风格。

3. 文化背景:行政文书的语言风格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

公文处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公文处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公文处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转载)一、行文中的常见问题(一)报送不规范。

主要表现在:1.非领导同志交代直报的文件,违规直接报送领导个人。

不少单位将报给市委或市政府的文件或公文代拟稿,直接报送到领导个人手中。

这样做容易出现以下问题:一是熟悉办文程序的领导会将公文退回,并要求按程序办理,这样就耽误了时间,影响了进度;二是对办文程序不熟悉的领导,独自作出批示,而涉及此文件的其他相关领导不知情,无人协调,造成工作被动。

根据公文处理有关规定,除领导同志有交代指示外,单位的公文不能直接报送上级领导个人,只能报送秘书部门按程序办理。

2.倒行文。

有些部门单位将党委、政府或党委、政府办公室文件的代拟稿直接送交党委、政府领导个人,由领导个人对其内容签署批示性意见后交秘书部门办理。

既不符合公文处理有关规定,同样也容易出现与(1)相同的问题。

因此除领导直接交办的重大紧急事项外,部门单位的代拟稿应一律按要求先送交秘书部门的办文机构按程序办理。

各类领导小组要求市委市政府转发的文件,可先送领导小组领导签署意见,再送市委或市政府办公室办文,这种情况不属倒行文范围。

(二)滥发文件。

主要表现:1.所发公文属可发可不发之列。

如有些工作,已经召开了专门会议,领导讲话和会议精神已经部署,而且涉及范围较窄,就不应该另行发文。

2.所发公文只是照抄照转上级的公文。

有些单位拿着中央和省里的文件,基本上就是把“省”改成“市”、“市州”改成“区县(市)”,所发公文内容空洞,无具体措施,不解决问题。

这样的文件可直接翻印,不必转发。

本级机关主要是督促检查抓落实,可就如何督促检查抓落实提出具体工作措施。

3.调整领导小组等议事协调机构成员,每有调整,就要求发文。

原则上党委、政府办公室只发领导小组等议事协调机构成立的文件,而且有特别明确的规定:今后领导小组如有人员变动,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自行调整,由领导小组组长审核后以领导小组名义发文,报党委、政府办公室备案,党委、政府办公室不再行文。

公务员申论考试写作弊病

公务员申论考试写作弊病

公务员申论考试写作弊病公务员申论考试写作弊病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

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

下面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申论考试写作弊病,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八”大弊病弊病一:文章标题不符合申论要求一些考生为了标新立异,吸引阅卷人员眼球,所拟标题过于华丽或者夸张,有些标题还带有抒情性或散文性,有些甚至是流行歌曲名改编的题目,如《名胜古迹开发:让我欢喜让我忧》、《白天不懂夜的黑,谁懂农民的痛》、《失根的人哭吧不是罪》等,令阅卷人员啼笑皆非。

申论是一种严肃性、规范性的应试文体,它的标题应当是整篇文章核心内容的提炼、浓缩与概括,它拒绝夸张和华而不实。

考生在拟定申论文章标题时可以借鉴一些好的标题摸板,如《建立健全……机制势在必行》、《鱼和熊掌可以兼得—社会公平与效率可以兼顾》、《取信于民,让“看得见”政府归位》、《多管齐下,切实维护……》、《保护民族文化,托起中国梦》《治超还是“制钞”》等等,精辟的标题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弊病二:摘抄命题材料泛滥申论材料中观点性、态度倾向性或精辟性的关键句、关键段落往往会被考生信手拈来摘抄到自己的文章中,有时甚至大篇幅一字不差地照搬,或者每一段摘抄几句材料中的原句,这着实令阅卷人员认为该考生胸中无墨、肚中无水,只会人云亦云、亦步亦趋。

申论文章构思讲究源于材料,高于材料,文章中适当地援引一下材料中的原句也并非不可,但不可过多,最好是对材料原句的同义改写,即用自己的语言将材料中的关键句复述下来,或者用排比、递进等表达方式将材料中的关键句进行高度概括后作为自己的论据使用,使自己的论述与材料的主旨有异曲同工之妙。

弊病三:观点不明朗,角度把握不准一些考生囿于就事论事,没有对给定材料进行必要的概括、提炼、引申、深化,阅卷人员阅读了几大段还是不知考生的观点藏在何处。

观点最好开门见山,直击题目,使下文都围绕着观点展开,文章结尾务必扣回题目,为阅卷人员行方便就是为自己行方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文文风四大弊病
公文文风不仅仅是语言文字问题,而且是一定时代潮流和社会风尚在文章中的集中反映,是一定的世界观、思想路线在公文中的综合表现。

对于目前公文文风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将其概括为四大弊病:
第一弊病叫“摆长蛇阵”。

如某地政府收到44份县处级机关的年终工作总结,最长的15000字,最短的7400字,平均每份超过万字。

三位分管领导每人平均要看十几万字,合300多页,这对上级领导来讲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出现这种“长蛇阵”的原因,一是“流水帐”。

我细看了教育局的一份年终工作总结,全文共14700字,开头就用了1000多字概括一年来取得的总成绩,然后从六个方面进行总结,在每个方面讲了五至七条具体做法,内容相互重叠,又颠三倒四。

用这种方法写出的总结,焉能不是一本流水帐。

正确的作法应当是综合概括,集中讲几点经验或体会,梳成几条辫子,这样文字精炼,且问题突出,抓到事物本质。

二是“各顾各”。

笔者走访了一位大企业的办公室主任,他深有体会地说,有些总结写得很长,这并非秘书人员的本意,而是领导逼出来的。

办公室拟好总结初稿,或交单位几位领导同志去传阅修改,或提交会议集体讨论审定,但谁也不从总体上去研究这篇总结,而是“各顾各”,从文中涉及各自分管工作的文字内容多少去考虑问题,片面认为涉及谁的文字多谁的成绩就大。

为此,各个分管领导均想将自己分管的工作写多一些,以致原来比较精炼的总结越改越长,越改越繁琐。

第二弊病叫“作假失真”。

准确性是公文写作的基本原则。

但由于受“文革”时期“假大空”作风的影响,公文中弄虚作假的现象屡见不鲜。

《人民日报》1989
年8月19日的一篇反映检查统计法规执行情况的文章披露,某地区违反统计法行为8l件,其中属于虚报瞒报的就有71件5某个市将1987年秋季产粮抽样调查数337,286吨篡改为356,657吨,多报了l9,371吨;某地做结扎手术两万例,却上报四万例。

这种明日张胆的假报告,是对公文准确性的亵渎。

第三弊病叫“虚张声势”。

实用性是公文的精髓所在。

公文不是为了欣赏,而是为了实用,能解决问题。

公文的实用性决定了公文必须言及其实、言及其义、朴素无华、实实在在,来不得半点华而不实、虚情假意。

目前,我们看到有的公文,当谈到今后想法时,动不动就是什么“大举措”、“大行动”、“大发展”等等。

当谈到具体问题时,动不动就是“特大项目”、“特大影响”、“特大收效”。

在总结工作成绩时,采用“膨胀法”,什么“十大成果”、“八大变化”、“六大变革”、“创历史最高水平”、“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好局面”、“出现历史性的转变”等。

在谈及缺点问题时,采用“障眼法”,如把“生产下降”叫做“负增长”,把上当受骗叫做“缴学费”,把行贿叫做“感情投资”,把游山玩水叫做“社会考察”。

在讲到体会时,动不动就是以“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作指导、“提高认识是前提,加强领导是关键”、“思想工作是根本,发动群众是基础”、“管理是先导,建立制度是保证”。

我们不是说这种用语本身有什么不对,而是说在文件中不问具体情况,不视具体对象,千篇一律的套上这些大话、空话,是一种“虚张声势”的表现。

第四弊病叫“南辕北辙”。

在公文写作中,由于粗心大意、马虎从事或胡乱套用,以至违反语法、违背逻辑,造成辞不达意。

这方面常见的问题:①用字上出现的差错。

如一个单位发出的开会通知,把“务必参加”写成“勿必参加”,令人啼笑皆非。

⑨标点上出现的差错。

一份文件,由于打字、校对人员马虎,弄错
了标点,把本是“该厂目前的生产,困难不大,能很快出现转机”一句话,变成了“该厂目前的生产困难,不大能很快出现转机”,意思正相反。

⑨用词上出现的差错。

一份简报的标题是《农村卖粮高潮,电视机销路激增》,“销路”这个概念内涵不明,应当叫作“销量”。

一份报告中讲到“河东区新出现不少夫妻老婆店……”,夫妻包括夫妻双方,紧接着又出现“老婆”这个概念,相同概念出现重复。

有的文件一度出现“倒爷”、“大款”、“大腕”等提法,严重混淆了一些问题的性质,有损公文的严肃性。

④判断不正确。

有一份文件讲:“××市烧毁了价值四十万元的假烟”,假烟有何价值可言?③用句上出现的错误。

某省民政厅《关于印发革命工作人员牺牲病故证明书的通知》中有这样一段话:“革命工作人员牺牲证明书,由省厅统一掌握,经行署、市批准的因公牺牲革命工作人员来厅领证。

”已经牺牲了,还如何来厅领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