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式挡土墙设计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力式挡土墙设计方法及要点二○一三年五月
目录
一、概述 (2)
二、重力式挡土墙的构造 (3)
(一)墙身构造 (4)
(二)排水设施 (6)
(三)防水层 (7)
(四)基础埋置深度 (7)
三、重力式挡土墙的布置 (9)
(一)挡土墙位置的选定 (9)
(二)纵向布置 (10)
(三)横向布置 (11)
(四)平面布置 (11)
四、重力式挡土墙的设计计算 (11)
(一)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力系 (12)
(二)挡土墙稳定性检算 (13)
(三)挡土墙基底应力及合力偏心距检算 (18)
(四)挡土墙墙身截面强度检算 (20)
五、挡土墙常用设计参数 (24)
(一)墙背土的物理力学指标 (24)
(二)土与墙背的摩擦角δ (25)
(三)基底与地层间的摩擦系数 (25)
(四)建筑材料的强度等级及容许应力 (26)
重力式挡土墙
一、概述
重力式挡土墙是以墙身自重来维持挡土墙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稳定,它是我国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挡土墙形式。重力式挡土墙多用浆砌片(块)石砌筑,缺乏石料地区有时可用混凝土预制块作为砌体,也可直接用混凝土浇筑,一般不配钢筋或只在局部围配置少量钢筋。这种挡土墙形式简单、施工方便,可就地取材、适应性强,因而应用广泛。
由于重力式挡土墙依靠自身重力来维持平衡稳定,因此墙身断面大,圬工数量也大,在软弱地基上修建时往往受到承载力的限制。如果墙过高,材料耗费多,因而亦不经济。当地基较好,墙高不大,且当地又有石料时,一般优先选用重力式挡土墙。
重力式挡土墙,当墙背只有单一坡度时,称为直线形墙背;若多于一个坡度,则称为折线形墙背。直线形墙背可做成俯斜、仰斜、垂直三种,墙背向外侧倾斜时称为俯斜,墙背向填土一侧倾斜时称为仰斜,墙背垂直时称为垂直;折线形墙背有凸形折线墙背和衡重式墙背两种,如图10-2所示。
a) 俯斜 b) 仰斜c) 垂直d) 凸形e) 衡重式
图10-2 重力式挡土墙墙背形式
仰斜墙背所受的土压力较小,用于路堑墙时墙背与开挖面边坡较贴合,因而开挖量和回填量均较小,但墙后填土不易压实,不便施工。当
墙趾处地面横坡较陡时,采用仰斜墙背将使墙身增高,断面增大,如图10-3所示,所以仰斜墙背适用于路堑墙及墙趾处地面平坦的路肩墙或路堤墙。
图10—3地面横坡对墙高的影响
俯斜墙背所受土压力较大,其墙身断面较仰斜墙背时要大,通常在地面横坡陡峻时,利用陡直的墙面,以减小墙高。俯斜墙背可做成台阶形,以增加墙背与填土之间的摩擦力。
垂直墙背的特点介于仰斜和俯斜墙背之间。
凸形折线墙背系由仰斜墙背演变而来,上部俯斜、下部仰斜,以减小上部断面尺寸,多用于路堑墙,也可用于路肩墙。
衡重式墙背在上下墙之间设有衡重台,利用衡重台上填土的重力使全墙重心后移,增加了墙身的稳定。由于采用陡直的墙面,且下墙采用仰斜墙背,因而可以减小墙身高度,减少开挖工作量。
适用于山区地形陡峻处的路肩墙和路堤墙,也可用于路堑墙。
二、重力式挡土墙的构造
重力式挡土墙的构造必须满足强度与稳定性的要求,同时应考虑就地取材,经济合理、施工养护的方便与安全。
(一)墙身构造
重力式挡土墙的仰斜墙背坡度一般采用1:0.25,不宜缓于1:0.30;俯斜墙背坡度一般为1:0.25~1:0.40,衡重式或凸折式挡土墙下墙墙背坡度多采用1:0.25~1:0.30仰斜,上墙墙背坡度受墙身强度控制,根据上墙高度,采用1:0.25~1:0.45俯斜,如图6-4所示。墙面一般为直线形,其坡度应与墙背坡度相协调。同时还应考虑墙趾处的地面横坡,在地面横向倾斜时,墙面坡度影响挡土墙的高度,横向坡度愈大影响愈大。因此,地面横坡较陡时,墙面坡度一般为1:0.05~1:0.20,矮墙时也可采用直立;地面横坡平缓时,墙面可适当放缓,但一般不缓于1:0.35。
图10-4 挡土墙墙背和墙面坡度
仰斜式挡土墙墙面一般与墙背坡度一致或缓于墙背坡度;衡重式挡土墙墙面坡度采用1:0.05,所以在地面横坡较大的山区,采用衡重式挡土墙较经济。衡重式挡土墙上墙与下墙的高度之比,一般采用4:6较为经济合理。对一处挡土墙而言,其断面形式不宜变化过多,以免造成施工困难,并且应当注意不要影响挡土墙的外观。
混凝土块和石砌体挡土墙的墙顶宽度一般不应小于0.5m,混凝土墙顶宽度不应小于0.4m。路肩挡土墙墙顶应以粗料石或C15混凝土做帽石,其厚度不得小于0.4m,宽度不小于0.6m,突出墙外的飞檐宽应为
0.1m。如不做帽石或为路堤墙和路堑墙,应选用大块片石置于墙顶并用砂浆抹平。
在有石料的地区,重力式挡土墙应尽可能采用浆砌片石砌筑,片石的极限抗压强度不得低于30MPa。在一般地区及寒冷地区,采用M7.5水泥砂浆;在浸水地区及严寒地区,采用M10水泥砂浆。在缺乏石料的地区,重力式挡土墙可用C15混凝土或片石混凝土建造;在严寒地区采用C20混凝土或片石混凝土。
为避免因地基不均匀沉陷而引起墙身开裂,根据地基地质条件的变化和墙高、墙身断面的变化情况需设置沉降缝。在平曲线地段,挡土墙可按折线形布置,并在转折处以沉降缝断开。为防止圬工砌体因收缩硬化和温度变化而产生裂缝应设置伸缩缝。设计中一般将沉降缝和伸缩缝合并设置,沿线路方向每隔10~25m设置一道,如图10-5所示。缝宽为2~3cm,自墙顶做到基底。缝沿墙的、外、顶三边填塞沥青麻筋或沥青木板,塞入深度不小于0.2 m,当墙背为岩石路堑或填石路堤时,可设置空缝。
图10-5 沉降缝与伸缩缝
(二)排水设施
挡土墙排水设施的作用在于疏干墙后土体中的水和防止地表水下渗后积水,以免墙后积水致使墙身承受额外的静水压力;减少季节性冰冻地区填料的冻胀压力;消除粘性土填料浸水后的膨胀压力。
挡土墙的排水措施通常由地面排水和墙身排水两部分组成。地面排水主要是防止地表水渗入墙后土体或地基,地面排水措施有:
1、设置地面排水沟,截引地表水;
2、夯实回填土顶面和地表松土,防止雨水和地面水下渗,必要时可设铺砌层;
3、挡土墙趾前的边沟应予以铺砌加固,以防止边沟水渗入基础。
墙身排水主要是为了排除墙后积水,通常在墙身的适当高度处布置一排或数排泄水孔,如图10-6所示。泄水孔的尺寸可视泄水量的大小分别采用0.05m×0.1m、0.1m×0.1m、0.15m×0.2m的方孔或直径为0.05m~0.1m的圆孔。孔眼间距一般为2~3m,干旱地区可予增大,多雨地区则可减小。浸水挡土墙则为1.0~1.5m,孔眼应上下左右交错设置。最下一排泄水孔的出水口应高出地面0.3m;如为路堑挡土墙,应高出边沟水位0.3m;浸水挡土墙则应高出常水位0.3m。泄水孔的进水口部分应设置粗粒料反滤层,以防孔道淤塞。泄水孔应有向外倾斜的坡度。在特殊情况下,墙后填土采用全封闭防水,一般不设泄水孔。干砌挡土墙可不设泄水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