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判断推理直言命题答题技巧:巧用反对关系.doc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知识点总结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知识点总结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逻辑推理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对于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有着较高的要求。
下面就来对逻辑推理的常见知识点进行一个系统的总结。
一、直言命题直言命题是表达对事物直接判断的命题。
比如“所有的苹果都是红色的”“有的花不是白色的”等。
1、直言命题的种类分为全称肯定命题(所有 S 都是 P)、全称否定命题(所有 S 都不是 P)、特称肯定命题(有的 S 是 P)、特称否定命题(有的 S 不是P)、单称肯定命题(某个 S 是 P)、单称否定命题(某个 S 不是 P)。
2、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1)矛盾关系:“所有 S 都是P”与“有的 S 不是P”;“所有 S 都不是P”与“有的 S 是P”。
这两对命题必然一真一假。
(2)反对关系:“所有 S 都是P”与“所有 S 都不是P”。
两个“所有”至少一假。
(3)下反对关系:“有的 S 是P”与“有的 S 不是P”。
两个“有的”至少一真。
(4)从属关系:全称真则特称真,特称假则全称假。
二、联言命题联言命题是指多个命题同时成立的情况。
比如“小明既聪明又勤奋”。
1、逻辑形式:A 且 B2、真假判定:A、B 都为真时,“A 且B”为真;只要 A、B 中有一个为假,“A 且B”就为假。
三、选言命题选言命题分为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
1、相容选言命题逻辑形式:A 或 B。
只要 A、B 中有一个为真,“A 或B”就为真;A、B 都为假时,“A 或B”为假。
2、不相容选言命题逻辑形式:要么 A,要么 B。
A、B 中只有一个为真时,“要么 A,要么B”为真;A、B 都为真或都为假时,“要么 A,要么B”为假。
四、假言命题假言命题是反映条件关系的命题。
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逻辑形式:如果 A,那么 B(A→B)。
A 为真且 B 为假时,“A→B”为假;其他情况都为真。
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逻辑形式:只有 A,才 B(B→A)。
A 为假且 B 为真时,“B→A”为假;其他情况都为真。
行测逻辑推理经典题型与解题思路
行测逻辑推理经典题型与解题思路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逻辑推理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它考察考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掌握常见的经典题型和有效的解题思路,对于在这一部分取得高分至关重要。
一、直言命题推理直言命题是表达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比如“所有的苹果都是红色的”“有的学生不是勤奋的”。
解题思路:1、对当关系:要清楚“所有是”与“有的非”、“所有非”与“有的是”之间的矛盾关系;“所有是”与“所有非”的反对关系;“有的是”与“有的非”的下反对关系。
通过这些关系,可以快速判断真假。
2、换位推理:比如“有的 A 是B”可以换位为“有的 B 是A”,但“所有 A 是B”换位后只能是“有的 B 是A”。
例题:已知“所有的玫瑰花都是带刺的”,以下哪项必然为假?A 有的玫瑰花不带刺B 有的带刺的是玫瑰花C 所有不带刺的都不是玫瑰花D 有的带刺的不是玫瑰花解析:因为已知“所有的玫瑰花都是带刺的”,所以其矛盾命题“有的玫瑰花不带刺”必然为假,答案选 A。
二、联言命题推理联言命题表示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
例如“小明既聪明又勤奋”。
解题思路:1、全真则真:只有当联言支全部为真时,整个联言命题才为真。
2、一假则假:只要有一个联言支为假,整个联言命题就为假。
例题:如果说“小李会英语并且会法语”这个命题为假,那么以下各项中为真的是:A 小李会英语但不会法语B 小李不会英语也不会法语C 小李要么不会英语,要么不会法语D 小李不会英语或者不会法语解析:因为“小李会英语并且会法语”为假,根据联言命题一假则假的原则,可知小李不会英语或者不会法语,答案选 D。
三、选言命题推理选言命题分为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
相容选言命题,比如“小明或者喜欢数学,或者喜欢语文”。
解题思路:一真即真,全假才假。
不相容选言命题,比如“要么今天下雨,要么今天晴天”。
解题思路:有且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时,整个命题为真。
2018事业单位行测辅导:判断推理中反对关系技巧
2018事业单位⾏测辅导:判断推理中反对关系技巧 本⽹⼩编收集了2018事业单位⾏测辅导:判断推理中反对关系技巧。
更多事业单位辅导信息请及时关注本⽹站更新。
2018事业单位⾏测辅导:判断推理中反对关系技巧 真假话的考查在事业单位的⾏测考试中出现的频率不低,所以是我们必须掌握的⼀个重点。
⼀半⽽⾔,真假话中都包含有⽭盾,所以⽭盾法是常⽤也是⼤家掌握较好解题⽅法。
但是,如果出现的是带有反对关系的真假话时,很多同学就不知所措,或者说采取了较为复杂的⽅法,并不能再争分夺秒的考试中秒选出来,那么今天⼩编就给⼤家讲讲真假话中下反对关系(上反对考查频率相对较低)的秒选技巧。
⼀、什么是下反对:即两个判断在所有情况下必有⼀真,可以同真。
⼆、常见的下反对关系 (1) 有些是与有些⾮; (2) (2)A→B与B→A 三、技巧运⽤ 1、规律:在只有⼀真的下反对关系中,最终的真实情况为所有是或者所有⾮。
因为下反对关系是两个判断必有⼀真,也可以同真。
因为题⼲条件限制是只有⼀真,所以要排除两真的情况。
⽽能够保持⼀真的情况,就是极端的情况,故最终的的情况是所有是或者所有⾮。
⽐如:在讨论⼀个班级男⼥⽣情况时,甲说有些是男⽣,⼄说有些⾮男⽣,⼆者为下反对关系,判断⼆者的真假情况如下表: 由上表可知,要想保证甲和⼄的话是只有⼀真的情况就只有情况1和情况2,也就是所有是(男⽣)和所有⾮(男⽣) 2、如何判定:看下反对关系之外剩下的话。
(1)若剩下的话是肯定判断,则为所有⾮; (2)若剩下的话为否定判断,则为所有是; 3、技巧运⽤展⽰ 【例】⼩天鹅歌舞团有⼩演员45名。
关于这45名⼩演员,甲⼄丙三⼈有如下讨论: 甲说:“这些⼩演员中有些是北京⼈。
” ⼄说:“⼩演员中的李欣欣不是北京⼈。
” 丙说:“这些⼩演员中有些不是北京⼈” 事实上,甲⼄丙三⼈的话只有⼀句为真。
A.45名⼩演员都不是北京⼈B.有些⼩演员不是北京⼈C.李欣欣不是北京⼈D.45名⼩演员都是北京⼈ 【答案】D。
行测逻辑推理题型分类与解题方法
行测逻辑推理题型分类与解题方法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逻辑推理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它不仅考查我们的思维能力,还对我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掌握逻辑推理的题型分类和解题方法,对于提高行测成绩至关重要。
一、直言命题推理直言命题是指直接陈述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比如“所有的苹果都是红色的”“有的学生不是勤奋的”等。
解题方法:1、对当关系推理:根据“所有 S 是P”与“有的 S 不是P”、“所有 S 不是P”与“有的 S 是P”之间的矛盾关系;“所有 S 是P”与“所有 S 不是P”之间的反对关系;“有的 S 是P”与“有的 S 不是P”之间的下反对关系来进行推理。
2、换位推理:比如“所有 S 是P”可以换位为“有的 P 是S”;“有的S 是P”换位为“有的 P 是S”。
二、联言命题推理联言命题是指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复合命题,一般形式为“p 并且q”。
解题方法:1、全真则真:只有当 p 和 q 都为真时,“p 并且q”才为真。
2、一假则假:只要 p 或者 q 中有一个为假,“p 并且q”就为假。
三、选言命题推理选言命题分为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
1、相容选言命题:一般形式为“p 或者q”。
一真即真:只要 p 或者 q 中有一个为真,“p 或者q”就为真。
全假则假:只有当 p 和 q 都为假时,“p 或者q”才为假。
否定肯定式:若否定“p 或者q”中的一支,则肯定另一支。
2、不相容选言命题:一般形式为“要么 p,要么q”。
有且只有一真为真:只有当 p 和 q 中一个为真,一个为假时,“要么 p,要么q”才为真。
否定肯定式和肯定否定式:否定一支,则肯定另一支;肯定一支,则否定另一支。
四、假言命题推理假言命题包括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一般形式为“如果 p,那么q”,常见关联词有“如果……就……”“若……则……”等。
2018甘肃农信社考试答题技巧:逻辑判断之直言命题的反对关系及相容选言命题的推理
2018甘肃农信社考试答题技巧:逻辑判断之直言命题的反对关系及相容选言命题的推理版权所有翻印必究甘肃中公金融人出品2018甘肃省农村信用社目前没有招聘信息,但是如果想要参加甘肃农信社招聘考试,就需提前做好复习工作,历年甘肃农信社招聘笔试科目为《综合基础知识》。
考试内容包括金融基础、经济管理、法律、文史哲、时事政治、计算机、公共基础、作文等方面的知识,在我们认真复习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些答题技巧,方便与更好更快的答题,在这里甘肃中公金融人为大家准备了行测答题技巧,供大家参考。
2018甘肃农信社招聘考试答题技巧:逻辑判断之直言命题的反对关系反对关系分成上反对关系和下反对关系。
一、上反对关系所谓上反对关系,是指A和B两个命题没有包含所有情况,但它们也不可能同时发生,这时候就说明A和B之间是互为上反对关系。
其推理性质为若一个为真,则另一个必为假;若一个为假,则另一个真假不定。
简而言之,就是互为上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至少有一个为假。
在直言命题中其代表式为“所有…是…”和“所有…非…”。
【例题】英国驻深圳某银行共126名职员国籍情况的信息如下:(1)所有职员都是英国国籍。
(2)所有职员都不是英国国籍。
(3)行长或助理是英国国籍。
上述断定只有一个是假的,则以下哪项一定是真的?A.有些职员是中国国籍B.所有职员都不是英国国籍C.有些职员不是英国国籍D.有些职员是英国国籍【答案】D。
解析:(1)和(2)是上反对关系,不能同真,至少有一假。
已知结论只有一个是假的,所以(3)一定为真,进而可以推知(2)为假,(1)为真。
由此可推知D项为真。
二、下反对关系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所谓下反对关系,是指A 和B 两个命题包含所有情况,它们也可以同时发生,这时候就说明A 和B 之间是互为下反对关系。
其推理性质为若一个为假,则另一个必为真;若一个为真,则另一个真假不定。
简而言之,就是互为下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至少有一个为真。
在直言命题中其代表式为“有些…是…”和“有些…非…”。
判断推理:直言命题上反对关系的解题技巧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直言命题,我们今天研究的主角就是直言命题的上反对关系,揭开它的面纱。
我们都知道在直言命题的对当关系中有三组关系:矛盾关系、推出关系和上下反对关系。
每种关系都有其所对应的知识考点,那么在上下反对关系中的上反对具体指的是什么关系呢?它所对应的知识考点又有哪些?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相关内容。
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上反对的含义,我们就先从上反对的核心代表词——所有是与所有非入手分析。
我们通过具体的举例来进行理解,比如就拿一个班级的男女生分布情况来说,我做出两个判断“所有学生是女生”和“所有学生不是女生”,通过男女生互为矛盾,我们不难知道“所有学生不是女生”等价于“所有学生是男生”。
很明显就一个班级的男女分布而言,这两句不可能同时为真,其中一定有一句话为假,即互为上反对关系命题的性质为: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并且,当班上有男生有女生的时候,两句话就同时为假话,故“必有一假”指的是至少有一句话为假,很可能两句话都为假话。
知道了上反对的性质,我们再来看看上反对的含义,还是根据上面我们讲到的具体例子来看,我们知道男女生分布的情况一般就只有三种情况:所有学生都是女生;所有学生都不是女生,即所有学生都是男生;有些学生是女生,有些学生是男生。
很明显互为上反对的“所有学生是女生”和“所有学生不是女生”虽然是对立的,不可以同时成立,但同时这两个命题并不能包含所有情况。
到此,我们不难总结出上反对关系的含义:两个命题是相互对立,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但是却不能包含所有情况。
知道了上反对的含义、性质和核心代表词,那么在考试中的主要考法是什么,或者这个知识点主要是解决什么题型的?其实,上反对关系主要是补充矛盾关系一起解决行测考试中的说话类题目的。
下面结合一道具体题目,我们来看一下【例】今年春运对全市中巴客运车的安全检查后,甲乙丙三名交警有如下结论:甲:所有中巴客运车都存在超载问题。
乙:所有中巴客运车都不存在超载问题。
判断推理中的反对关系题怎么做三步就帮你搞定
判断推理中的反对关系题怎么做三步就帮你搞定在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模块中,真假推理是一种必考题型。
解决这种题目的关键是识别几种蕴含真假的关系,反对关系就是其中一种。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什么是反对关系,以及如何用反对关系解题。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反对关系。
反对关系是同一属概念下的两个在外延上互相排斥,而其外延之和小于属概念外延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用文字介绍可能有点抽象,用Venn图表示如下:其次,在判断推理当中,反对关系有两种:1、所有的S都是P,与所有的S都不是P是第一组反对关系;2、有的S是P与有的S不是P是第二组反对关系。
这两组反对关系的特点分别是:所有都是和所有都不是:两个“所有”必有一假,不可都真;有的是和有的不是:两个“有的”必有一真(至少一真),不可都假。
最后,通过两道例题来看一下反对关系在真假推理当中的应用。
【例1】甲、乙、丙三人对公司所有人员是否会开车做出如下推测:甲说:该公司有人会开车。
乙说:该公司的李经理和王会计都不会开车。
丙说:该公司有人不会开车。
如果三人的推测只有一个为真,则下列哪项判断必然为真()A.该公司所有人都会开车B.该公司所有人都不会开车C.该公司的李经理可能不会开车D.该公司的王会计可能不会开车【答案】:A。
【信恒解析】:真假推理题的做题顺序是:首先找关系,其次看设问,关键是其余。
第一步:找关系。
本题关系为甲和丙之间的反对关系,有的S是P和有的S不是P。
第二步:看设问。
设问说:三人的推测只有一个为真,那么根据两个“有的”必有一真,判断出真话在甲丙当中。
第三步:看关系之外余下的部分。
甲、丙已知是包含了真话,则乙的话必为假,那么李经理和王会计至少有一个人会开车。
由第二步中李经理和王会计至少有一个人会开车,可以推出甲的话为真,即该公司有人会开车为真,而该公司有人不会开车为假,即该公司所有人都会开车。
故正确答案为A。
【例2】律师事务所共12名工作人员。
(1)有人会使用计算机;(2)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3)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
逻辑判断下反对关系
逻辑判断下反对关系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逻辑判断的直言命题部分除了会考查矛盾关系之外,还会考查反对关系,而这种关系又是很多同学容易弄错的逻辑关系。
下面我们就对常考的反对关系的题目为同学们进行详细的介绍。
【例1】某单位共有20名工作人员。
①有人是本科学历;②单位的负责人不是本科学历;③有人不是本科学历。
上述三个判断中只有一个是真的。
以下哪项正确表示了该单位具有本科学历的工作人员的人数?( )A. 20个人都是本科学历B. 只有1个人是本科学历C. 20个人都不是本科学历D. 只有1个人不是本科学历【答案】A解析:这道题目考查下反对关系,即“有的是”与“有的非”,下反对关系规律是必有一真。
则由题可知,①有人是本科学历和③有人不是本科学历两句话必有一句是真话,题干告知只有一句真话,故剩下的②为假话,真实情况为单位负责人是本科学历,此时①有人是本科学历就为真,由此判断③为假。
又因为“有的非”与“所有是”为矛盾关系,故真实情况应为所有的是本科学历。
故选A。
提示:逻辑里面对于下反对关系的定义是指双方不能同假,但是可以同真的关系。
为了解题的方便,总结为口诀:“两个有的,可以同真,必有一真。
”【例2】小天鹅歌舞团有小演员45名。
关于这45名小演员,甲乙丙三人有如下讨论:甲说:“这些小演员中有些是北京人。
”乙说:“小演员中的李欣欣不是北京人。
”丙说:“这些小演员中有些不是北京人。
”事实上,甲乙丙三人的话只有一句为真。
请问,下面哪个选项为真?( )A. 45名小演员都不是北京人B. 有些小演员不是北京人C. 李欣欣不是北京人D. 45名小演员都是北京人【答案】D解析:这道题目同样考查下反对关系。
由题可知,甲和丙的话为下反对关系,必有一真,则乙的话为假话,真实情况为李欣欣是北京人,此时甲的话为真,丙的话为假,因为“有的非”与“所有是”为矛盾关系,故真实情况应为所有人都是北京人。
故选D。
【例3】某公司财务部共有包括主任在内的8名职员。
逻辑推理部分中反对关系的应用
逻辑推理部分中反对关系的应用不管是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还是地方公务员考试,行测中令大部分考生头疼的应该属逻辑判断部分。
在前面我们介绍了命题之间最重要的关系即矛盾关系,下面我们对命题之间的反对关系及下反对关系进行介绍,希望对考生在做逻辑判断题时有所帮助。
具有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的实质是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如命题“所有同学都及格了”和命题“所有同学都不及格”即为反对关系,同理,“所有同学都及格了”和“张三不及格”也为反对关系。
而具有下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的实质为两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如命题“有些同学及格了”和“有些同学不及格”之间即为下反对关系,两命题可以同真,但不能同假。
同样“有些同学及格”和“张三不及格”两命题之间也为下反对关系在做逻辑推理题时可依据命题之间的反对及下关系的实质进行解题,这就需要牢记各直言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
例如:某办公室包括主人在内10人,有关这10人的说法,以下三个只有一个是真的:有人会使用五笔打字有人不会使用五笔打字主任会使用五笔打字以下哪项为真?()A.10人都会使用五笔打字B.10人都不会用五笔打字C.只有一人不会用五笔打字D.只有一人会用五笔打字该题答案选B解析:由题意可知1、2命题为下反对关系,即两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且三命题只有一个为真,则第3个命题为假,即可推出主任不会使用五笔打字,接着又可推出有人不会使用五笔打字,即命题2为真,命题1为假,即有人会使用五笔打字为假,则这10人都不会使用五笔打字。
故答案为B。
通过例题可以发现,做这类题目的关键就是熟练掌握六种直言命题之间的对当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找到解题思路,并在较短时间内解答题目,这需要考生在平时多加练习,从而达到熟练快速解题的目的,这对于公务员考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取得高分的基础。
行测判断推理直言命题答题技巧:巧用反对关系
行测判断推理直言命题答题技巧:巧用反对关系1、反对关系分类反对关系分为两类,即上反对和下反对。
(1)上反对就是两个命题中必定有一个为假,可以同时为假。
直言命题上反对的关系有三组:“所有是”和“所有非”,“所有是”和“某个非”,“所有非”和“某个是”。
比方说:“所有人都喜欢吃水果”和“所有人都不喜欢吃水果”这中就两个命题就属于上反对关系,他们之中就必定有一句话是假话,当然也可能同时为假话。
(2)下反对就是两个命题中必定有一个为真,可以同时为真。
直言命题中下反对关系也有三组:“有些是”和“有些非”,“有些是”和“某个非”,“有些非”和“某个是”。
例如,“有些人完成了作业”和“有些人没有完成作业”两个命题即为下反对关系,他们两者必定有一句是真话,当然也可能都属于真话。
2、反对关系的应用反对关系的主要应用是在于真假话问题,往往题干中给出几个命题,其中有真话有假话,假如两个命题存在反对关系,那么这类型问题解决起来就很简单了。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详细的题目呈现:例1.某单位一共有43个人,单位员工在讨论关于员工的来自的省份,得到了如下几个结论:(1)单位上有些员工来自湖南省;(2)单位上有些员工不是来自湖南省;(3)人事部的老张来自湖南省;经过详细理解发现,上述结论中只有一个是真的,那么以下哪项结论必定为真:A,人事部老张是来自湖南省B,该单位43个员工全部来自湖南省C,该单位43个员工全部都不是来自湖南省D,该单位一半以上的员工来自湖南省【解析】通过分析^p 我们不难发现,题干中的前两个断定的逻辑构造属于“有些是”和“有些非”的构造,属于我们在上文中所提到的下反对关系,那么两个结论中必定有一个为真,由于题干中为真的结论只有一个,所以第三个结论“人事部的老张来自湖南省”这一结论一定错误,所以老张一定不是来自湖南省,进而可以得到反对关系中的“有些非”必定为真,那么“有些是”必定为假,那么可以得到该单位所有的员工都不是来自湖南省,答案C为正确答案。
行测逻辑推理经典题型与解题思路
行测逻辑推理经典题型与解题思路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逻辑推理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它不仅考查我们的思维能力,还对我们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有着较高的要求。
下面我们将一起来探讨几种经典的行测逻辑推理题型以及相应的解题思路。
一、直言命题直言命题是逻辑推理中最基础的部分。
例如“所有的苹果都是甜的”“有的香蕉是黄色的”等等。
解题思路:对于直言命题,我们要清晰地理解“所有”“有的”(包括“有的是”和“有的不是”)等关键词的含义。
在推理过程中,要善于运用对当关系,即“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和“下反对关系”。
比如“所有的 A 都是B”与“有的 A 不是B”是矛盾关系。
当我们知道“所有的苹果都是甜的”为假时,就可以得出“有的苹果不是甜的”为真。
二、假言命题假言命题通常以“如果……那么……”“只有……才……”等关联词来引导。
解题思路:首先要明确条件之间的推出关系。
“如果 A 那么B”意味着 A 成立时 B 一定成立;“只有 A 才B”则表示 B 成立的前提是 A 成立。
在解题时,我们可以通过逆否命题来转换思路。
比如“如果 A 那么B”的逆否命题是“非 B 则非A”,它们的真假性是一致的。
三、朴素逻辑朴素逻辑是没有明显的逻辑关联词,需要通过分析条件来推理的题型。
解题思路:可以采用列表法、假设法、代入排除法等。
列表法能清晰地呈现各种条件关系;假设法适用于多种可能性的情况,通过假设某一条件为真来进行推理;代入排除法则是将选项代入题干,看是否符合所有条件。
例如,给出几个人的职业、年龄、爱好等信息,让我们判断他们之间的对应关系。
此时,我们可以先列出一个表格,将已知信息填入,再通过分析和推理逐步完善表格。
四、加强削弱型这类题型会给出一个论点和论据,要求我们判断选项对论点的加强或削弱作用。
解题思路:首先要明确论点和论据的核心内容。
对于加强选项,要能够补充新的论据或者从本质上建立论据与论点之间的联系;对于削弱选项,要能切断论据与论点之间的联系、提出反向论据或者直接否定论点。
行测判断推理直言命题答题技巧:巧用反对关系
行测判断推理直言命题答题技巧:巧用反对关系1、反对关系分类反对关系分为两类,即上反对和下反对。
(1)上反对就是两个命题中必定有一个为假,可以同时为假。
直言命题上反对的关系有三组:“所有是”和“所有非”,“所有是”和“某个非”,“所有非”和“某个是”。
比如说:“所有人都喜欢吃水果”和“所有人都不喜欢吃水果”这中就两个命题就属于上反对关系,他们之中就必定有一句话是假话,当然也可能同时为假话。
(2)下反对就是两个命题中必定有一个为真,可以同时为真。
直言命题中下反对关系也有三组:“有些是”和“有些非”,“有些是”和“某个非”,“有些非”和“某个是”。
例如,“有些人完成了作业”和“有些人没有完成作业”两个命题即为下反对关系,他们两者必定有一句是真话,当然也可能都属于真话。
2、反对关系的应用反对关系的主要应用是在于真假话问题,往往题干中给出几个命题,其中有真话有假话,如果两个命题存在反对关系,那么这类型问题解决起来就很简单了。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具体的题目呈现:例1.某单位一共有43个人,单位员工在讨论关于员工的来自的省份,得到了如下几个结论:(1)单位上有些员工来自湖南省;(2)单位上有些员工不是来自湖南省;(3)人事部的老张来自湖南省;经过具体了解发现,上述结论中只有一个是真的,那么以下哪项结论必定为真:A,人事部老张是来自湖南省B,该单位43个员工全部来自湖南省C,该单位43个员工全部都不是来自湖南省D,该单位一半以上的员工来自湖南省【解析】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题干中的前两个断定的逻辑结构属于“有些是”和“有些非”的结构,属于我们在上文中所提到的下反对关系,则两个结论中必定有一个为真,由于题干中为真的结论只有一个,所以第三个结论“人事部的老张来自湖南省”这一结论一定错误,所以老张一定不是来自湖南省,进而可以得到反对关系中的“有些非”必定为真,则“有些是”必定为假,则可以得到该单位所有的员工都不是来自湖南省,答案C为正确答案。
行测答题技巧:反对法巧解真假话问题
行测答题技巧:反对法巧解真假话问题【导语】海南事业单位招聘/hainan/?wt.mc_id=bk15130。
反对关系也是逻辑中除了矛盾关系之外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关系,在解决一些问题的时候也是非常的好用。
何为反对关系?逻辑中六对直言命题的关系一共有三种:矛盾、推出与反对。
其中反对关系也是帮助我们判断真假的一种重要关系。
逻辑中的反对关系有两种:上反对与下反对。
其中所有是与所有非是一对上反对关系,两句话中“不能同真、必有一假、可以同假”。
其中“必有一假”是考生必须要把握的一个性质。
比如:对于同一个班级,两个人做出了这样的判断。
一个说这个班都是女生,另一个说这个班都是男生。
这两句话是不可能同时都是真话的,一定有一句是假话,当然也存在两句话都是假话的情况,即这个班里男生女生都有。
而有些是与有些非是一对下反对关系,两句话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可以同真。
比如:对于同一个班级,两个人做出了这样的判断。
一个说这个班有些是女生,另一个说这个班有些是男生。
这两句话是不可能同时都是假话的,一定有一句是真话,当然也存在两句话都是真话的情况。
利用反对法也可以解决真假话的问题。
【例1】关于一个班的英语六级通过情况有如下陈述:(1)班长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2)该班所有人都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3)该班没有人通过英语六级考试经过详细调查,发现上述断定有两个是真的,那么这个班的英语六级通过情况到底是怎样的?A.班长没有通过英语六级考试B.所有的人都没有通过英语六级考试C.有些人没有通过英语六级考试D.有些人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解析:“该班所有人都通过了”与“该班没有人通过”是一对上反对关系,必有一假。
结合题干有两个断定是真的,则“班长通过了”就一定是真话,据此可以推出“该班没有人通过”为假,那么“该班没有人通过”的矛盾命题为真,即有些人通过了。
故答案选D。
【例2】公司购进一批电脑作为员工的办公电脑,对此,甲、乙、丙三人各有判断。
甲说:“有的员工没有分到电脑。
行测逻辑推理经典题型与解题思路
行测逻辑推理经典题型与解题思路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逻辑推理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它对考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掌握经典题型和解题思路,能够帮助我们在考试中更高效、准确地答题。
一、直言命题类题型直言命题是逻辑推理中最基础的命题形式,例如“所有的苹果都是红色的”“有的学生是优秀的”等。
解题思路:1、对当关系:要熟悉“所有是”与“有的非”、“所有非”与“有的是”之间的矛盾关系;“所有是”与“所有非”之间的反对关系;“有的是”与“有的非”之间的下反对关系。
通过这些关系,可以快速判断命题的真假。
2、换位推理:“所有的 S 是P”可以换位为“有的 P 是S”;“有的 S 是P”不能换位为“有的 P 是S”。
例如:“所有的公务员都要遵守纪律”,其矛盾命题就是“有的公务员不遵守纪律”。
二、联言命题类题型联言命题表示几个命题同时成立,例如“小明既聪明又勤奋”。
解题思路:1、真假判断:只有当所有联言支都为真时,联言命题才为真;只要有一个联言支为假,整个联言命题就为假。
2、推理规则:根据联言命题为真,可以推出各个联言支为真;若一个联言支为假,则整个联言命题为假。
比如:“小张学习好且品德优”,如果知道小张学习不好,就能确定这个联言命题为假。
三、选言命题类题型选言命题包括相容选言命题(如“或者 A 或者B”)和不相容选言命题(如“要么 A 要么B”)。
解题思路:1、相容选言命题:只要其中一个选言支为真,整个选言命题就为真。
2、不相容选言命题: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时,整个命题才为真。
例如:“或者考研或者就业”,如果不考研,那么就就业;如果考研,就不就业(假设只有这两种选择)。
四、假言命题类题型假言命题是逻辑推理中的重点和难点,如“如果 A 那么B”“只有 A才B”等。
解题思路: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如果 A 那么 B):A 成立则 B 一定成立;B 不成立则 A 一定不成立。
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有 A 才 B):B 成立则 A 一定成立;A不成立则 B 一定不成立。
行测逻辑推理经典题型与解题思路
行测逻辑推理经典题型与解题思路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逻辑推理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它不仅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还对考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掌握常见的经典题型和有效的解题思路,对于在行测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至关重要。
一、直言命题类题型直言命题是逻辑推理中最基础的部分。
例如:“所有的苹果都是甜的”“有的学生是优秀的”等等。
解题思路:首先,要明确直言命题的六种基本形式,即“所有是”“所有非”“有的是”“有的非”“某个是”“某个非”。
在解题时,需要注意对命题进行等价转换,比如“所有的苹果都是甜的”的矛盾命题是“有的苹果不是甜的”。
通过这种矛盾关系,可以快速判断真假。
真题示例:在某次班级评选中,老师说:“有的同学获得了优秀学生奖。
”如果这个命题为真,那么下面哪个命题一定为假?A 所有同学都获得了优秀学生奖B 所有同学都没有获得优秀学生奖C 某个同学获得了优秀学生奖D 某个同学没有获得优秀学生奖解题分析:“有的同学获得了优秀学生奖”为真,其矛盾命题“所有同学都没有获得优秀学生奖”一定为假。
所以答案是 B 选项。
二、联言命题类题型联言命题表示几种情况同时存在。
例如:“小明既聪明又勤奋”。
解题思路:联言命题只有当所有的支命题都为真时,整个命题才为真。
只要有一个支命题为假,整个命题就为假。
真题示例:“小王会唱歌并且会跳舞”这个命题为假,那么以下哪种情况一定成立?A 小王会唱歌但不会跳舞B 小王不会唱歌但会跳舞C 小王既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D 小王要么不会唱歌,要么不会跳舞解题分析:因为“小王会唱歌并且会跳舞”为假,所以其矛盾命题“小王要么不会唱歌,要么不会跳舞”一定为真。
答案是 D 选项。
三、选言命题类题型选言命题包括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
相容选言命题如“小王或者喜欢唱歌,或者喜欢跳舞”;不相容选言命题如“要么今天下雨,要么今天晴天”。
解题思路:对于相容选言命题,只要其中一个支命题为真,整个命题就为真;对于不相容选言命题,只有一个支命题为真,另一个为假时,整个命题才为真。
事业编行测答题技巧:行测考试中的矛盾和反对关系
事业编行测答题技巧:行测考试中的矛盾和反对关系
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逻辑判断中的反对和矛盾是考试必考知识点,也是逻辑学习的基础。
因为这两种关系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经常被考生混淆。
下面小编就来带大家一起解读这两种关系。
一、反对关系
反对关系分为上反对关系和下反对关系:
(一) 上反对关系的命题为“所有都:所有都不”它们必有一假,可以同假。
(二) 下反对关系的命题为“有的:有的不”。
它们必有一真,可以同真。
例题:办公室的女同事一起去买衣服:
(1)有人买了大衣
(2)有人没买大衣
(3)小张和王女士买了大衣。
如果以上三句话只有一句为真,则以下哪项为真( )。
A.小张和王女士没买大衣
B.小张买了,王女士没买
C.小李买了大衣
D.王女士买了大衣
答案:A
二、矛盾关系
矛盾关系是指必有一真,必有一假,主体一致的命题,考生可以利用它的一真一假的特性来解题。
例题:小玲要找钢笔,桌上有三个盒子,只有一个盒子里有钢笔,
甲盒子:此盒中放有铅笔
乙盒子:此盒子放有钢笔
丙盒子:铅笔在乙盒子中
如果这三个盒子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那么放钢笔的盒子是哪个( )。
A.甲盒子
B.乙盒子
C.丙盒子
D.不确定
答案:A
矛盾和反对关系在类比推理中的应用:
例题:物质∶意识( )
A.发展∶运动
B.劳动∶懒惰
C.成功∶勤学
D.权利∶义务答案:D。
2021国考行测技巧:逻辑判断上反对关系
2021国考行测技巧:逻辑判断上反对关系行测直言命题知道直言命题六种形式之间存在矛盾关系,比如“有些是”的矛盾是“所有非”,“有些非”的矛盾是“所有是”。
那么“所有是”“所有非”之间是否存在逻辑关系呢?中公教育带大家通过一个例子来研究一下。
假设一个班级一共有20个人要考教师资格证,那么最后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一共会有以下三种。
那么对应各种不同情况,有些人考上和有些人没考上的真假情况是怎么样的呢?通过观察图表我们发现,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中,所有人都考上(即所有是是形式)和所有人都没考(即所有非形式)必然有一个为假,甚至可以同时为假,由此我们可以推导出“所有是”“所有非”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必有一假,可以同假。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上反对关系。
那么这种关系在我们实际做题过程中如何应用呢?【例】三年二班有学生40名。
关于这40名学生,甲乙丙三人有如下讨论:甲说:“这些学生都是北京人。
”乙说:“学生中的周杰伦不是北京人。
”丙说:“学生中没有北京人”事实上,甲乙丙三人的话只有一句为假。
那么可以得出()A.所有学生都不是北京人B.有些学生是北京人C.周杰伦是北京人D.所有学生都是北京人【答案】A。
中公解析:题干给出条件只有一假,即真假话;且题干中甲(所有是)和丙(所有非)的话为上反对关系,则甲丙说得话必有一假,可推知乙说得话必然为真。
乙说的话为真,即“学生中周杰伦不是北京人”为真,可推知“这些学生中有些不是北京人”为真,因为和甲说的话构成矛盾,则甲说的话为假。
三人真假话情况为甲说假话,乙,丙说真话。
可知所有学生都不是北京人。
由得到信息对比选项可知正确选项为A。
中公教育相信通过上述解答,各位同学对于逻辑上的反对关系有一个较为深刻的理解,想要熟练掌握就要勤加练习,这样才能真正的掌握方法。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命题间的“对当关系”.doc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命题间的“对当关系”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命题间的“对当关系”必然性推理主要研究的对象就是集合和命题,集合是指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元素聚合在一起,它的对当关系包括:全同、全异、交叉、从属,主要讲的就是集合和集合之间的关系;但是命题是指含有判断的句子,是针对集合之间关系的真假来进行判断,命题的对当关系包括:等价、矛盾、反对、推出。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命题对当关系是什么命题分为直言命题和复言命题直言命题里面涉及矛盾和推出两大对当关系且较为简单复言命题主要涉及的对当关系如下①等价(同真同假)、矛盾(一真一假)命题之间的等价关系、矛盾关系主要出现在不相容性选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当中当不相容选言命题为假时,两个支命题之间呈等价关系,同真同假当不相容选言命题为真时,两个支命题之间呈矛盾关系,一真一假②反对关系(上反对、下反对)上反对关系:两个命题a、b,必有一假,可同假不可同真下反对关系:两个命题a、b,必有一真,可同真不可同假命题之间的上下反对关系主要出现在相容选言命题和联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当中当联言命题为假时,若其中一个支命题为真,则另外一个支命题确定为假;若其中一个支命题为假,则另外一个支命题真假不确定,可真可假,但是在整个联言命题为假时,其中一定有一个支命题是假的,也可同时为假,则三种情况构成上反对关系当相容选言命题为真时,若其中一个支命题为假,则另外一个支命题确定为真,若一个支命题为真,则另外一个支命题真假不确定,可真可假,但是在整个相容选言命题为真时,其中一定有一个支命题为真,也可同时为真,则三种情况构成下反对关系③推出关系(真能推出真,假能反推假)命题之间的推出关系主要出现在假言命题的推理规则当中推出关系的含义:对于两个命题a、b,当a为真时,能确定b 也为真,当b为真时,a不确定,当b为假时,a为假,则a和b之间又推出关系。
(其实推出关系和集合里面的从属关系相似)a真b为真(当a存在时,b一定是存在的)b真a不确定(当b存在时,a不确定)a假b不一定为假(当a不存在时,b不一定不存在)b假a为假(当b不存在时,a一定不存在)★命题的对当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主要解决的就是真假关系,更简单来讲就是推理规则和真假话之间的问题例如:1.学生有些是听话的2.学生有些是不听话的3.张三是听话的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做法一:推出:若3真,则1也真,但是只有一句是真话,则3不能为真,3是假话,则由此知道张三是不听话的,张三不听话推出2是真话做法二:下反对,1和2之间是下反对关系,必有一真,则真话在1、2之间,3一定是假话,由此知道张三不听话,推出2是真话家里有四个孩子,分别为甲、乙、丙和丁,一天,放在餐桌上的糖果少了几颗,母亲问是谁偷吃了糖果,四个孩子各有说辞:甲说:我们中有人偷吃了糖果;乙说:我们四个都没偷吃糖果;丙说: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有偷吃糖果;丁说:我没偷吃糖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测判断推理直言命题答题技巧:巧用反对关系我为大家提供行测判断推理直言命题答题技巧:巧用反对关系,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大家多多学习答题技巧,巧妙地快速答题!行测判断推理直言命题答题技巧:巧用反对关系行测直言命题中我们运用的对当关系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最常见的可能事大家熟知的矛盾,解决真假话问题可以达到快准狠的效果,但是有一类对当关系却容易被我们忽略,那就是反对关系。
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怎么样可以用好题干中的反对关系。
1、反对关系分类反对关系分为两类,即上反对和下反对。
(1)上反对就是两个命题中必定有一个为假,可以同时为假。
直言命题上反对的关系有三组:“所有是”和“所有非”,“所有是”和“某个非”,“所有非”和“某个是”。
比如说:“所有人都喜欢吃水果”和“所有人都不喜欢吃水果”这中就两个命题就属于上反对关系,他们之中就必定有一句话是假话,当然也可能同时为假话。
(2)下反对就是两个命题中必定有一个为真,可以同时为真。
直言命题中下反对关系也有三组:“有些是”和“有些非”,“有些是”和“某个非”,“有些非”和“某个是”。
例如,“有些人完成了作业”和“有些人没有完成作业”两个命题即为下反对关系,他们两者必定有一句是真话,当然也可能都属于真话。
2、反对关系的应用反对关系的主要应用是在于真假话问题,往往题干中给出几个命题,其中有真话有假话,如果两个命题存在反对关系,那么这类型问题解决起来就很简单了。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具体的题目呈现:例1.某单位一共有43个人,单位员工在讨论关于员工的来自的省份,得到了如下几个结论:(1)单位上有些员工来自湖南省;(2)单位上有些员工不是来自湖南省;(3)人事部的老张来自湖南省;经过具体了解发现,上述结论中只有一个是真的,那么以下哪项结论必定为真:A,人事部老张是来自湖南省B,该单位43个员工全部来自湖南省C,该单位43个员工全部都不是来自湖南省D,该单位一半以上的员工来自湖南省【解析】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题干中的前两个断定的逻辑结构属于“有些是”和“有些非”的结构,属于我们在上文中所提到的下反对关系,则两个结论中必定有一个为真,由于题干中为真的结论只有一个,所以第三个结论“人事部的老张来自湖南省”这一结论一定错误,所以老张一定不是来自湖南省,进而可以得到反对关系中的“有些非”必定为真,则“有些是”必定为假,则可以得到该单位所有的员工都不是来自湖南省,答案C为正确答案。
总的来说,反对关系在考试中较为常见,如果涉及到真假题中出现有这一关系,我们就可以利用反对关系的特性快速解题,快速选出答案。
行测可能性推理复习资料:力度比较一直以来,可能性推理都是行测逻辑判断部分的重点必考题目,很多同学在学可能性推理的时候有这样一种感觉,理论学起来简单易懂,但是一旦做题,总是一错一大片。
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众多削弱、加强的选项中总是成功避开了那个最能削弱、或最能加强的正确选项。
下面,我就来谈一谈可能性推理的“选项力度比较”。
角度一:必然性>或然性主要从语言的表述上进行区分。
“必然性”即表述比较绝对的选项,例如含有“一定、肯定、必须”这样表述绝对化字眼的选项,这样的选项能证明结论一定成立或一定不成立;“或然性”即表述不绝对的选项,例如含有“可能、也许、大概”这样字眼的表述不是很绝对的选项,这样的选项只能证明结论可能成立或不成立;所以“必然性”>“或然性”。
例1、黄花梨、紫檀、红酸枝是中国古典家具的三大原料。
黄花梨现在已经几近绝迹,素有“十檀九空”之说的紫檀,也已经没有大料可用。
因此,红酸枝木料的价格将会大涨。
以下哪个选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1)红酸枝因越来越受到红木家具爱好者的追捧而价格大涨(2)黄花梨和紫檀的供不应求,可能会导致红酸枝的价格大涨【解析】题干要求选择能加强的选项。
题干的结论是“红酸枝木料的价格会大涨”,两个选项显然都能加强。
第一个选项表述的是红酸枝价格上涨的既定事实,因此是“必然性”的选项;而第二个选项说“可能会导致红酸枝价格大涨”,也就是说“可能会涨也可能不会涨”,所以到底涨不涨是不确定的,因此是“或然性”的选项。
综上,“必然性”>“或然性”,(1)的力度大于(2)。
角度二:直接>间接主要是从话题的相关度上来比较。
“直接”即选项与结论的话题直接相关,“间接”即选项与结论的话题不直接相关。
选项与结论的话题相关度越大,则力度越大,因此“直接”>“间接”。
例2、9月初大学入学报到时,有多家手机运营商到某大学校园进行产品销售宣传,有好几家运营商推出了免费套餐服务。
但是其中一家运营商推出了价格优惠的套餐,同时其业务员向学生宣传说:其他运营商所谓的“免费”套餐是通过出售消费者的身份信息来获得运营费用的。
(1)免费套餐运营商是通过广告来获得运营费用的(2)有法律明确规定,手机运营商不得出售消费者的身份信息【解析】题干结论是“其他运营商所谓的“免费”套餐是通过出售消费者的身份信息来获得运营费用的”,讨论的话题是“运营商的免费套餐是如何获得运营费的”,第一个选项说“通过广告获得”,与题干结论话题一致,直接否定结论;第二个选项说“法律规定不得出售消费者信息”与题干话题“运营商的免费套餐是如何获得运营费”没有直接的关系,且法律中禁止事并不代表实际中运营商不会去做。
所以,(1)与结论的相关度更大,(1)的力度大于(2)的力度。
角度三:本质>现象本质,即道理或原理,是对事物内部因果的阐述;现象是指简单的示例阐述。
“本质>现象”即“内部因果>简单示例阐述”例3:刘刚经常喝酒,身体却很健康,所以,他认为喝酒不会导致癌症。
(1)酒精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乙醛可以稳定的附着在DNA分子上,导致癌变或者突变。
(2)刘刚的哥哥通常喝酒,却得癌症去世了。
【解析】题干的结论是“喝酒不会导致癌症”。
两个选项显然都能反驳,(1)从科学的角度解释“酒里边的酒精会导致癌变”,即说的是本质;(2)列举了刘刚哥哥的例子反驳结论,即只是简单的示例阐述。
所以(1)力度大于(2)力度。
角度四:量大>量小主要从“数量”和“范围”的角度做比较。
量大即“数量多”或“范围大”,例如含有“所有、全部、凡是”的表述;量小即“数量少”或“范围小”例如含有“有些、某个、部分”的表述。
例4:在温室气体的作用下,全球平均温度越来越高,并伴随有绝对湿度的全球性增加。
大部分热带和中纬度地区可能经历极热天气和极高湿度,在过去50年内,人的劳动力量下降到90%,到2050年,这一数值估计将下降到80%,到2200年,劳动量将下降到40%以下。
因此得出结论,人类的劳动量将在未来的湿热环境中下降。
以下哪项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结论?A有些室内人员受湿热天气影响较小B随着劳动保护和机械能力的提升,环境对人的影响越来越小。
【解析】题干结论为:人类的劳动量将在未来的湿热环境中下降。
选项(1)说“受湿热天气影响较小”,选项(2)说“环境对人的影响越来越小”,显然都能削弱。
选项(1)说“有些”室内人员受湿热天气影响小,有些代表的只是一部分人,即“量小”;选项(2)“随着劳动保护和机械能力的提升,环境对人的影响越来越小”表述的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即“量大”。
“量大”>“量小”所以,(2)的力度更大。
角度五:综合>单一主要是从削弱或加强的角度来比较,“综合”即从多个角度削弱或加强,“单一”即从一个角度削弱或加强,从多个角度削弱或加强的力度>从一个角度削弱或加强的力度。
例5:一种外表类似苹果的水果被培育出来,我们称它为皮果。
皮果果皮里含少量杀虫剂的残余物,然而,专家建议我们吃皮果之前不应该削皮,因为这种皮果的果皮里面含有一种特殊的维生素,这种维生素在其他水果里面含量很少,对人体健康很有益处,弃之可惜。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对专家的上述建议构成质疑?A皮果皮上的杀虫剂残余物不能被洗掉B皮果皮中的那种维生素不能被人体充分消化吸收。
C吸收皮果皮上的杀虫剂残余物对人体的危害超过了吸收皮果皮中的维生素对人体的益处。
【解析】题干结论是(专家建议):我们吃皮果之前不应该削皮,因为这种皮果的果皮里面含有一种特殊的维生素,这种维生素在其他水果里面含量很少,对人体健康很有益处,弃之可惜。
要求削弱,显然两个选项都能削弱。
第一个选项从“杀虫剂残余物”的角度削弱,第二个选项从“维生素”的角度削弱,而第三个选项同时从“杀虫剂残余物”和“维生素”两个角度削弱,(1)(2)都是“单一”,(3)是“综合”,所以力度最大的是选项(3)。
综上,必然性>或然性,直接>间接,本质>现象,量大>量小,综合>单一;就是可能性推理削弱加强型题目力度比较常用的五种方法。
只要在做题时认真从这五个角度去比较选项的力度,正确率一定会稳步提升的。
行测可能性推理:因果之美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是有因果关系,比如你选择考公务员或者是因为这份工作有稳定的收入,或者是因为父母的期望,总之因果关系是普遍存在的。
当然我们的行测考试中也是充满着因果关系的,尤其是在我们的逻辑判断题目中就有因果关系的考查。
其中考查最多的就是因果共存类型的考查,它的基本结构就是:事实A,事实B→A、B具有因果关系。
例如,我家小弟弟长得特别胖而且吃的还特别多→吃的多是他长得胖的原因。
那针对这种推理我们如何进行削弱加强呢?我在此进行分析。
以上述题目为例,削弱型主要是三种,第一是另有他因,即有别的原因导致了这个结果,可以说是小弟弟不爱运动导致他发胖;第二是否定此因,即直接否定题干的原因,可以说吃的多不会导致发胖;第三是因果倒置,即把题干的因果关系颠倒,可以说是小弟弟是胖了以后胃口变大才导致吃的多的。
在三种削弱方式中需要注意的是另有他因只是说有别的原因会导致这个结果,并没有否定此因,所以力度比较弱,因果倒置直接颠倒了题干的因果关系,所以力度相对较强。
加强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是排除他因,即影响该结果的除了这个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相同,针对上述事例可以说是小弟弟除了吃的多外和其他体重正常的人相比较睡眠、运动等条件都一样;第二是肯定此因,也就是说只有只有吃得多才会导致胖,加强题干的原因。
其中肯定此因力度较强,排除他因也多有考查。
大家可以通过以下的这道题目感受一下如何削弱加强。
【例题】伦敦某研究团队使用结构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对18名16岁至21岁的吸烟青少年和此年龄段24名不吸烟的青少年的大脑进行了检测。
结果发现,吸烟者的右脑岛比非吸烟者右脑岛体积要小,脑岛周围被大脑皮层包裹,与大脑的记忆、意识和语言功能区彼此相连。
研究者认为,吸烟改变了大脑发育过程,这一改变将对青少年产生终身影响。
下列哪项最能质疑研究者的结论?( )A右侧脑岛有大量尼古丁感受体,脑岛受到破坏后,烟瘾会戒除B吸烟的青少年其大脑发育明显受到激素水平的影响C先天右脑岛体积小的人,更容易对吸烟产生兴趣并导致依赖D青少年因好奇而吸烟,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失去对烟草的兴趣【解析】C:题干通过研究得知吸烟者比非吸烟者的右脑岛体积小,因此得出结论是由于吸烟导致的右脑岛体积不同,即改变了大脑的发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