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2《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
人教版初一语文《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初一语文《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初中频道提供大量初中生学习资料,在第一时间更新初中资讯。
以下是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并运用缥缈、定然、珍奇、闲游、笼罩、疏星等词语。
2、了解新诗的特点及其郭沫若的创作。
3、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并熟练背诵。
〖能力目标〗
1、体会诗歌形象鲜明、意境深邃的意趣和蕴含的思想感情。
2、学习和借鉴诗歌精练、生动的语言技巧和借助想像、联想的表现手法。
3、拓展阅读,对《星空》中的其他诗篇做一些泛读。
〖德育目标〗。
部编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年级第22课《诗两首》第二课时优质课教案.docx
《诗两首》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把握诗歌朗诵的要领和技巧,培养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2)理解并积累诗屮的生字、生词。
(3)理解联想和想像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歌的主题、形象和意境,品味作者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在反复诵读中,理解作品主题思想,品味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诗歌自然的联想和丰富的想像。
【教学方法】以诵读法为主。
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屮调动联想和想像,不断加深对诗歌意境和作者感情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
【课前准备】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教师幻灯出示波浪线,师问:“〜〜〜〜〜〜"这是一条波浪线,由这条波浪线,你们可以想到什么?由学生自由回答。
课堂预设,学生大都会联想到形象的事物如:大海的波涛、绳子、蜿蜒的小路、麦浪起伏等;教师点拨也可以想到抽象的内容,如成绩起伏不定、音乐跳动的旋律、也可以到曲折的人生Z路律等,老师可以做点拨。
学生们的想象能力是丰富的,通过一个简单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师:你看到太阳会想到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台湾作家吴望尧的太阳船。
二、作者简介吴望尧(1932-2009),笔名巴雷,台湾诗人。
40年代在越南经商,抗战胜利后到台湾,继续从事商业。
后旅居洪都拉斯。
5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曾创设台湾现代诗奖。
主要作品有诗集《灵魂之歌》、《玫瑰城》、《地平线》,散文集《自由的悲剧——写给年轻的一代》、《越南沦亡琐记》、《阮氏娥——写给年轻的一代》及《吴望尧自选集》。
其作品曾获台湾文艺基金会特别创作奖。
吴望尧先生的好友也是著名诗人的余光屮先生评价说:“吴望尧的诗作产量丰富,风格多元,佳作不少。
大致分来,约有三类。
第一类是少作,受了新月派和西方浪漫派的影响,轻倩柔美,意浅情浓,和我早年的情况相似。
第二类仍是抒情的小品,但命意转深,个性转强,感性独特,风格渐向现代诗接轨,看得出大有发展的潜力。
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初一上册教案诗两首 学案
诗两首学案课题:《郭沫若诗两首》课型:新授课时:两课时主备人:朱继坤审核人:宋新蕊时间:学习要点:1.朗读诗歌并背诵,要分清节奏,读准重音,读出感情。
2.激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
3.了解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2.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的生活的向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导学初读课文,尝试解决下列问题1.给加点字注音:飘渺(piāo miǎo)甚(shèn)笼罩(lǒng zhào)鲛人(jiāo)2.解释词语:⑴飘渺: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⑵陈列:安放,摆放。
⑶定然:一定的样子。
⑷珍奇:珍贵稀有⑸不甚:不很。
3.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检查导入1.导入新课:夜晚,我们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
今天,我们跟随着著名诗人郭沫若先生一起步入《天上的街市》,感受诗人所追求的那份美丽,那份新奇。
2.检查预习。
3.介绍作者和背景(学生介绍,老师适当补充)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 四川乐山人。
原名郭开贞,为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诗人。
(让学生看注释,掌握要点。
)他的诗歌的代表作是诗集《女神》和《星空》。
《天上的街市》写于1921年10月24日,当时中国虽然已经受过“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战斗洗礼,但仍处于军阀混战、列强掠夺、民不聊生的黑暗之中。
诗人面对当时中国的现实,感到失望和痛苦,他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
三、学习研讨:(一)细读课文,整体感知,尝试解决以下问题1. 学生自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重音。
2. 听读视频朗读,进一步把握这首诗的朗读要求。
3. 朗读指导(1)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2)把握这首诗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忧郁的感情。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诗两首》的文学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内容,对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有初步的认识。
2.学会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意象等艺术手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3.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提高朗读水平。
4.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积累一定数量的诗词词汇,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几项任务:
1.诗歌填空: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诗歌的填空练习,巩固对诗歌字词的记忆。
2.诗词鉴赏:让学生从给定的几首诗中,选择一首进行鉴赏,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
3.诗歌创作:鼓励学生模仿《诗两首》的风格,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诗歌。
“同学们,现在请你们完成以下课堂练习,检验一下自己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故事导入法,为学生讲述《诗两首》背后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创作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我们知道,古代的诗人往往借助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两首诗,它们的作者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在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他们的心声吧!”
2.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力和审美情趣。
3.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提高语文素养。
4.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情感营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诗意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感悟诗歌之美。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诗两首》,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汲取营养,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在课后,请你们继续阅读诗词,将所学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诗两首》七年级优秀语文教案
《诗两首》七年级优秀语文教案《诗两首》七年级优秀语文教案[教学思路]本文的两首诗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对母亲的深爱。
《纸船》是献给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
诗人以纸船为题,赋予纸船以特别的含义,寄托了对母亲刻骨铭心的思念。
《金色花》从假想写起,“假设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依恋。
在教学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进步感悟诗的才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安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才能。
由“假设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让学生感受到想象的新奇而美妙,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既开展学生的个性,又开展合作精神,进步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泉,母爱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美妙的感情。
我们伟大的母亲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爱,你怎样向母亲表达你的爱意呢?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
母爱一直是文学作品中永久的主题,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人深情地颂扬过母亲。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样的两首诗:中国女作家冰心的《纸船》,和印度大文豪泰戈尔的《金色花》。
二、出示目的1、把握诗文基调,表情朗读诗文,培养鉴赏诗歌的才能;背诵诗歌,丰富语言积累。
2、自主、合作、探究地进展学习。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安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才能。
三、知识积累以下知识主要让学生在预习中作好积累笔记,课堂上老师以检阅的方式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
1、字词积累大家预习了吗?看看这些字词你解决了没有?字:嗅摩衍匿祷词:匿笑祷告读一读,讲一讲。
2、作家作品知识积累:关于泰戈尔: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___年诺贝尔文学奖。
关于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诗人、散文家、小说家、儿童文学家。
【精品】最新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诗二首》新人教部编版
22 诗二首课前预习导学阳光导读一、走近作者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
从小受到民主主义思想的启蒙和影响,1914年赴日留学,接触了莎士比亚等作家的作品。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
1919~1920年之间,完成了《女神》的创作,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
郭沫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历史学,考古学等领域享有崇高的地位。
他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
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恢复》等。
吴望尧(1933-2009),笔名巴雷,浙江金华人,台湾现代诗,著有诗集《地平线》《玫瑰城》。
二、背景链接《天上的街市》选自诗集《星空》,这首诗写于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
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
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三、阅读点拨《天上的街市》善于运用联想的想像。
第一节诗人远望街灯若隐若现,和天上闪闪烁烁的明星很相似,由此联想明星,接着诗人又仰望苍穹,看到那闪烁不定的明星,于是自然而然地联想起远处若隐若现的(天上的)街灯。
诗歌后三节,都是想象。
第二、节想像的天上的街市与现实的对比:天上的街市:繁荣、光明、富裕;现实是黑暗、贫穷的。
第三、四节,写天上牛郎织女自在、悠闲、舒适、幸福的生活,与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形成强烈的反差,表现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无比执著。
总之,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四、思维导图天联想街灯-明星-天上街灯痛恨上黑暗现实的天上街市-繁荣美丽向往街想像理想生活市天上的生活-自由幸福激发民众太阳升起-划来巨船太扯下帆阳太阳运行穿光波靠云岸船阳光灿烂成批的白银日落焚大火霞光满天星光灿烂预习检测一、字音字形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关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范文10篇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节奏地朗读课文,通过反复朗读感知诗歌思乡情感;2分析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把握诗人复杂的心理活动;3领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所蕴含的哲理,学习诗人乐观积极的进取精神。
一、导入讲《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
这就是著名的“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故事”的故事。
同学们注意到“甘露寺”,这座寺庙坐落在某座山上,这座山,可以说是三国山,充满着英雄豪气,素以“天下第一江山”闻名于世,这座山叫做“北固山”,这座山,还成就了一位诗人,他就是王湾。
王湾是唐代诗人,他流传至今最有名的诗歌就是《次北固山下》,相传这首诗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赏,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让文人学士作为学习的典范。
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
到底《次北固山下》是一首怎样的诗歌,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题解同学们看题目,北固山我们知道是一座山名,这个次字怎么理解呢?(是量词一次两次呢,还是说是“仅次”呢还是“次品”的次呢?)我们还知道哪些题目中饱含景点的古诗词啊?(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这里的望、登都是作动词解释,所以,次也可能是动词解释,看注释,对,是动词“停靠”的意思。
解了题目,我们进入诗歌的内容。
请同学们对照注释,读懂诗歌的内容。
有不懂的请做好记录。
同学们,遇到难题了吗?请提出来。
(请学生回答,老师辅助)并补充学生没有注意到的问题。
三、朗读1凭印象初读:请同学们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齐读一遍,读出自己的体会。
同学们读完了,你能说说你刚才读的时候,是用怎么样的情感去朗读的?并说说原因。
2教师范读:老师也想以朗诵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请同学们听听,给老师点评点评。
(教师除了要注意情感部分,更要突出语气语速停顿重音等等)学生点评:1节奏韵律 2情感表达3教师指导:既然大家都觉得老师读得好,那我就把我的小窍门告诉大家。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郭沫若诗两首》教案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郭沫若诗两首》教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缥缈()笼罩()鲛人()疏星()灯笼()隔()2.积累词语:缥缈:笼罩:疏星:鲛人:陈列:二、理解探究:1.诗人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如何?它与传说的故事有何不同?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谈谈《静夜》中作者表现出的理想、愿望和情绪。
三、合作释疑:总结两首诗,看看写景和想象有什么样的联系?四、课内精读:天上的街市不同,作者为什么这样写?4.诗的后3节连用四个“定然”和一个“定”字,有什么表达作用?5.有的同学认为“不信,请看那朵流星”一句中的“朵”字使用不当,应改成“颗”字才准确,你认为呢?为什么?6.从下面词组中选出一组,充分地展开联想和想像,编一个合理且生动的小故事。
(1)汉堡小蚂蚁红背包(2)月亮古树蜻蜓五、拓展延伸:教你唱咯咯咯①今天这课上的,俩字儿:郁闷!②三分钟!就剩最后的三分钟!按照安全好的,由姜雨涵作小结,谈收获,这课就结束了,天衣无缝,完美无缺呀!偏偏这个时候,这个李冒儿,今天又举了手,我就知道他要坏事,可当着那么多听课老师的面,我又不能不点他。
果然,他大咧咧地站起来,说什么黄鼠狼是有害动物。
书上写的明明白白,黄鼠狼吃田鼠和玉米虫,是有益动物,我要他再读读课文,他直着脖子说:“黄鼠狼偷人类的鸡吃,是有名的‘偷鸡婆’,它就是有害动物!”我真恨不得扒了他的皮,当然,有那么多老师看着,我是不能扒他的皮的。
我只好咬咬牙说:“你的观点也不是没有道理,等下课以后我们再单独探讨,你看怎么样?”他眼角扫了扫后面听课的老师,脸憋得通红,坐下去了。
好在姜雨涵的小结说得特别流畅,甜甜的嗓音把所有人都陶醉了。
③下课后,我把李冒儿盯了足足三分钟,盯得他脸紫红,头低下去,才算完。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上册《郭沫若诗两首》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的:1.体会诗歌形象鲜明、意境深邃的意趣和蕴涵的思想感情。
2.学习和借鉴诗歌精练、生动的语言。
3.通过想像和联想品位诗歌的意境和蕴涵。
二重点难点:通过想像和联想品位诗歌的意境和蕴涵。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钢琴曲〈星空〉、二胡曲〈月夜〉,学生查阅郭沫若及诗集〈星空〉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天上的街市》一、导入新课“迢迢牵牛星,交角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同学们,故事传说千年,神话仍在人心,牛郎织女的故事陪伴着我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那么有谁能够讲出这个古老的爱情故事呢?二、简介郭沫若及其作品:郭沫若:(1892—1978)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
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麦克昂等。
四川乐山人。
幼年受家塾教育,阅读了大量古典文学作品。
1914年赴日留学,先后接触了泰戈尔、歌德等进步作家的作品,哲学上受到泛神论的影响。
“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1919-1920年之交,完成第一本诗集《女神》的创作,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
1921年回国,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发起成立“创造社”,从事新文学活动,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成为中国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史学的开拓者之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写了《棠棣之花》《屈原》等六部历史剧。
1944年3月,写了长文《甲申三百年祭》,受到毛泽东同志的赞扬。
主要文学著作有:诗集《女神》《星空》。
戏剧《三个叛逆的女性》《屈原》《虎符》《棠棣之花》《蔡文姬》《武则天》等;另有《沫若诗词选》及翻译歌德的《浮士德》等。
三、简介本诗创作的时代背景:1921年和1922年这两年中,郭沫若曾三次回国。
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他想象中的"五四"后的祖国是新鲜、华美的;然而踏上国土后,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诗人所见所闻是无涯际的黑暗,理想被现实击碎,工作也无着落,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即“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皂!”的黑暗现实,使他对“五四”后祖国新面貌的美丽憧憬,以及希望通过个人努力以达到社会进取的愿望,陡然归于破灭,诗人陷入了苦闷感伤。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两首》教案设计(通用17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诗两首》教案设计(通用17篇)七年级语文上册《诗两首》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①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写一段话,准备在班里交流。
阅读冰心表现母爱的诗篇。
查阅有关冰心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金色花》《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蕴丰富。
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体味诗歌感情基调上,控制好语速、节奏和重音,提高朗读质量。
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
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想像在诗歌中的作用。
导入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
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
现在请同学设想向母亲表达爱意的方式,然后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说一段话。
(学生略思考后,2—3名同学回答)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诗——《金色花》。
《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叫、沙子》、《沉船》等。
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检查生字词(可用大屏幕投影)朗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播放音乐配音),学生仿读。
(教师的朗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课件
【tips】本文由王教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要抓紧!
事物想到 联想与想象回首页课外拓展: 中国古代传说,在南海外有一种鲛人,亦作“蛟人”。神话传
说中的美人鱼。他们像鱼一样在大海中生活。鲛人善织一种薄 的丝绸,做鲛绢,更为特别的是,鲛人在悲伤哭泣时,滚落的 眼泪是美丽的珍珠,而且珍珠的圆润与否与月亮的盈亏有关, 月圆之夜珠亦圆,月缺之夜珠亦缺。故此种珍珠称为”水仙的眼 泪“。
6.为什么作者会感到“海雾模糊”?
答:因白云茫茫如海,即为云海;在月光下的云海朦胧不
清,如雾一般,故为海雾。诗人再由”海”产生了联想,引出海
中的神话故事。
【tips】本文由王教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要抓紧!
7.作者看着天河,想到了一个什么神话传说? 答:作者想起这个凄美、哀婉的神话传说,联系到自己当时 的处境,不禁流下了眼泪。表达了作者淡淡的哀伤、无奈、惆 怅的心情,也表达了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对国家命运的忧 心。 答:“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8.为什么写“对月流珠”呢?是表达了一种 什么感情呢? 这首诗的两个小节之间有着什么内在联系? 第二小节的开头一句“天河何处”,结束了第一小节的写景思 路,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引向了广袤的宇宙,又以“远远的海雾 模糊”收拢读者放飞的心神。“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写出 诗人的想象已经像脱缰的野马穿过茫茫海雾,想象着会有鲛人 立在岸边,对着月亮流下串串珠泪……多么奇瑰的想象。第一 节的景物描写,是想象的基础,而没有了第二节的想象,第一 节的景便没有了活力,没有生气。 全诗分两小节。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哪节写实?哪节写想 象?都突出了夜晚的什么特点? 第一书写实,写人间的月色和晚景。第二节写想象,想象天 河岸边跤人对月流珠的情形。写实想象月光白云松林疏星天河 海雾 鲛人流珠忧伤思乡 突出了夜晚的“静”. 小结诗歌
诗二首-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诗二首-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并解读古代诗歌,领悟其中的情感与思想;2.掌握韵律和节奏的基本概念,并了解其在诗歌中的运用;3.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强化他们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1.了解吟咏史诗的特点和意义;2.理解赤壁赋的写作背景和深刻思想;3.掌握古诗中的常用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细致揣摩诗歌的文化内涵,并思考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2.通过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
教学方法1.讲授分析法:通过讲解、互动和解析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本;2.举例说明法:通过阅读和举例,启发学生思考、理解和运用;3.创设情境法:将生活场景与课文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容易入手把握。
教学建议1.在讲解吟咏史诗时,老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它的时代背景和作用,让学生在精神上接近它;2.在阐释赤壁赋时,老师需要适度运用繁简结合的方式,避免教学过于抽象;3.在诗词鉴赏环节,老师可以搭建一些互动平台,让学生更有动力参与课堂。
课程内容诗一:《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课堂讲解此诗为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表现了作者豪迈不羁的人生态度。
本诗韵律华丽,选用比较豪放的词语,体现出李白“不拘一格,任性而为”的特点。
此诗描绘了酒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人们对生活的喜爱和追求。
在诗中,李白把自己的人生与饮酒联系在一起,把饮酒看做是对发自内心的欢乐的享受,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态度:敢于放手一搏,不枉此生。
诗二:《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是日也,天公作美,晴,京师 = 一作:京城。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郭沫若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郭沫若诗两首教案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郭沫若诗两首》教案三篇©篇一一、教学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②了解这两首诗的写法和风格。
③理解诗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①有感情地朗读。
②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培养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课前准备老师:准备投影仪、录音机、磁带(提琴曲《梁祝》、钢琴曲《星空》)学生:了解关于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和传说,有条件查一下这两首诗的创作背景。
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天上的街市》二、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夜晚,我们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
今天,我们跟随着诗人郭沫若先生一起步人《天上的街市》,感受诗人所追求的那份美丽,那份新奇。
2、朗读课文,先从整体上了解诗歌内容①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并出示投影(朗读节奏与重音),播放背景音乐:提琴曲《梁祝》部分,创设一种美好的情境。
(也可以播放课文录音带)②学生按投影提示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a.全诗共四个小节,哪些是写实的,哪些是写想像的?b.请你概括出诗人所想像的内容及想像过程。
③全班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因为这两个问题都比较简单,所以很快老师可以明确:a.第一节是写实的,第二~四节是写想像的。
b.诗人想像了牛郎织女在天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3、想像过程(板书):街灯}→天上的美丽街市一街市上陈列的珍奇物品→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明星4、探究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全班带着感情读课文,进一步品味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教师投影出示问题组,学生小组讨论,然后转入全班讨论。
a.课文中想像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神话故事中的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b.诗人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想像,要对传说中的故事情节做这么大的改动?这种想像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c.诗中反复出现的“定然”“定”有什么作用?这个环节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
七年级语文教案《诗两首》
七年级语文教案《诗两首》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两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对诗歌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1.2 教学内容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分析两首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手法诗歌的表达技巧和创作方法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两首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手法。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创作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两首诗歌的文本和图片。
使用诗歌鉴赏软件,帮助学生分析和欣赏诗歌。
提供诗歌创作模板和参考资料,帮助学生创作诗歌。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础知识(5分钟)第二步:分析第一首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手法,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15分钟)第三步:分析第二首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手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欣赏诗歌(15分钟)第四步: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10分钟)第五步:总结诗歌的特点和价值,让学生对诗歌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5分钟)3.2 时间安排第一步:5分钟第二步:15分钟第三步:15分钟第四步:10分钟第五步:5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诗歌创作和对诗歌的分析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来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不足之处。
4.2 教学反馈学生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提问和作业来提出问题和反馈意见。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和诗歌鉴赏软件诗歌创作模板和参考资料5.2 参考资料王朝闻. 诗歌鉴赏[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杨洪基. 诗歌创作与欣赏[M]. 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教学活动活动一:诗歌知识问答,让学生测试对诗歌基础知识的掌握(5分钟)活动二:诗歌鉴赏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10分钟)活动三:诗歌创作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并互相评价(10分钟)6.2 教学目的活动一:测试学生对诗歌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郭沫若诗两首》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郭沫若诗两首》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熟读并背诵《天上的街市》和《静夜》两首诗。
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诗歌的意象与情感。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诗歌的感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郭沫若诗歌中的浪漫主义精神。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深入理解郭沫若的诗歌风格。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郭沫若的生平照片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诗人。
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郭沫若吗?谁知道他的诗歌特点?2.熟读诗歌学生自读《天上的街市》和《静夜》两首诗。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分析诗歌意境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的意境。
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理解。
4.探讨修辞手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学生举例说明,体会修辞手法的魅力。
5.感悟情感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从诗歌中感受到了什么情感?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6.诗歌背诵学生齐读诗歌,注意节奏和情感。
鼓励学生背诵诗歌,加强记忆。
拓展活动: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以“星空”为主题的诗歌。
四、作业布置1.背诵《天上的街市》和《静夜》两首诗。
2.写一篇关于郭沫若诗歌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郭沫若诗歌的意境。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讨论,对诗歌的理解更加深入。
但在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时,部分学生仍显得有些吃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附:教学资源1.郭沫若生平简介及照片。
2.《天上的街市》和《静夜》两首诗的朗读音频。
3.诗歌意境相关的图片素材。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意境与情感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描述一下《天上的街市》中的画面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很好,诗中的星星就像街上的灯火,那么这样的比喻给你什么感觉?”教师继续引导:“是的,这就是诗歌的意境,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通用11篇)
⼈教版七年级语⽂上册教案(通⽤11篇)七年级语⽂上册教案篇1①精读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喻。
②课堂讨论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第l节,在语⾔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这⼀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有关提⽰:采⽤⽐喻、顶针和修辞⽅法。
作⽤是使语⾔形象、⽣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
这⼀节总说是前进的⽅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教师应启发学⽣举例证明。
第3节,这⼀节是从什么⾓度谈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的⽐喻作⽤。
有关提⽰: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连缀在⼀起,正像珍珠链⼀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
也如同脊梁⾻,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柱和动⼒。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远⼤的重⼤意义。
提⽰:a.使⼈积极乐观。
b.使⼈⽃志顽强。
c.使⼈永远年青。
d.使⼈充满活⼒。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的⼈为什么也会酸⾟?有关提⽰:崇⾼的追求的是社会进步、⼈类幸福等,决不是个⼈荣誉。
的实现可能给会个⼈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要的。
在这⾥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解决了以上问题,对所学的内容就基本掌握了。
教师可根据需求,对以上问题作出增删取舍,但不可将结论和盘托出,也不能只采⽤简单的问答形式,要特别注重讨论分析过程。
应当由教师点拨、引导,让同学⾃主发现,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
对独到的发现和见解应予重视。
812节教学研讨,也应如此。
作业①抄写并识记字词。
②背诵这⾸诗歌。
③完成研讨与练习⼆(准备课堂交流)。
④预习剩余部分内容。
第⼆课时○教学内容①检查作业。
②继续研讨与赏析。
③语⾔运⽤。
○教学设计检查作业①识记字词。
②朗读、背诵。
七年级语⽂上册教案篇2复习导引(⼀)复习⽬标1.回顾基础知识,深化理解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诗两首
教学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诗歌,要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
2.激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积累创造思维的体验。
3.通过想象和联想品味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教学重难点
1.朗读并背诵诗歌,要清节奏,念准重音,读出感情
2.通过想象和联想品味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晴朗的夜空,往往群星璀璨,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常常会有许多遐思幽想,我们常常把心里话告诉星星,和星星一起分享我们的快乐、忧愁……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同学们,面对星空,你想到了哪些瑰丽的传说呢?华灯初上,漫步街头,放眼满街的明灯,你想到了什么?皓月当头,仰望星空,你又想到些什么呢?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现代诗人、学者。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等。
曾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习《天上的街市》
1.“远远的街灯明了”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信息?
明确:它表示时间是晚上,天已经黑了。
2.诗人面对黑夜看到了什么呢?
明确:登高远望,看到了暗空中无数街灯点缀其间,像是夜空中的无数明星,抬头望星空,无数明星也同样像是地上的无数街灯。
这一书,诗人把“街灯”比喻成“明星”,又把“明星”比喻成“街灯”,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形成一种循环复沓的诗美。
3.有的同学在朗读的时候,往往漏掉“是”字,请同学们想一想:“是”字可有可无吗?
明确:“好像”后加一个“是”字,凑足音节,使其更舒展,同时更能表达作者赞赏的口吻。
4.第一节诗中有两处运用了联想,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思考联想的特征。
明确:两处联想:街灯——明星所谓朕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5.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两事物之间或具有因果联系或具有相似关系,譬如“街灯”和“明星”就具有发亮相似特点。
那么什么是想象?第二节诗中运用了想象吗?
明确: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使人由民间的街上有灯,而天上也有类似灯的明星,进而创造性地想到天上也应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应有珍奇的“物品”,这就是想象。
6.诗人是如何描绘自己的想象物的?
明确:诗人用“美丽的”未形容街市,用“世上没有的”“珍奇”来形容物品,并用“陈列”一词来说明物品的繁多。
7.作者这样写流露出怎样的情绪?
明确:天上是那样繁华富庶,天上的生活当然是无比美好幸福的。
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8.诗人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如何?它与传说中的故事有何不同?
明确: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是不自由的,他们受王母娘娘的专制统治。
诗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和理想,大胆改造了这个民间故事。
在这首诗中,牛郎织女解放了,他们生活得自由幸福美满。
他们骑着牛儿来来往往,他们生活在一个自由的天地里。
9.诗人这样的想象合理吗?他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造?
明确:诗人的想象是合理的。
他是依据星象来想象的,因为淡淡的银河,看上去确是浅浅的,也不很宽广。
作者这样写是要表达自己的理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对黑暗势力压迫的反抗,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10.第四节中的“闲游”一词能否和上节中的“来往”一词互换?
明确:不能。
“来往”是指牛郎织女骑着牛儿雕过浅浅的天河去见织女。
而在天街上悠闲地游逛,只能说是“闲游”。
11.换成一颗的“颗”不更通俗明白吗?
明确:“朵”字说明了流星如花儿般的美丽,与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相映成趣。
12.这首诗是怎样逐步展开联想和想象的?
明确:展开的过程是:街灯(明星)~街市~物品~人一生活
(二)学习《太阳船》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太阳船的?
明确:作者是按太阳运行的时间顺序来写作的,从早晨写到日落时分。
太阳升高以后,光芒万丈;穿过云层之后,霞光一片;没入云层之后,银星千颗。
2.太阳在运行的过程中,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明确:金色(早晨)——白色(升高到日落前)——红色(日落时分)
3.“当它驶过顶空的子午线,便缓缓地扯下了帆。
”这句诗表达了怎样的含义?
明确:当太阳升高以后,太阳没有的任何阻挡,发出了万丈光芒。
4.“当它卸下批闪烁的白银又驶向另一个港湾。
”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含义?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明确:比喻。
作者用“白银”比喻阳光,用“卸下批闪烁的白银”比喻天色已晚,太阳光逐渐变暗,用“驶向另一个港湾”比喻太阳即将落山。
作者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及光线的变化的,给人以美感及想像的空间。
5.“但在它驶进黑暗的时候,船上却焚起了大火”,这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明确:太阳下落没入云层,映射出晚霞一片。
6.作者吴望尧借“太阳船”寄托自己什么情感呢?说一说你的理解?
明确:寄托自己对光明与幸福的渴望,对故乡与大陆的思念。
四、课堂总结
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
五、板书设计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街灯(联想)明星(写实)
街市——物品——人——生活(想象)
六、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
2.预习《诗两首》导学案中的“探究案”。
教学反思
本课是初中语文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22课。
诗人由现实中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街灯,进而想象天上的街市,想象天上美丽的景色,想象天上街市里的珍奇,想
象过着幸福生活的牛郎织女通过对天上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旧时代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因此,这首诗使那个时代的读者很自然的通过对比认识现实的黑暗,激起对理想的向往并为之而奋斗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诗仍然有新的意义。
教学程中注重和学生的课堂互动,使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的配合老师讲课,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