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读书笔记
艺术概论读书笔记
艺术概论读书笔记【篇一:艺术概论有感】《艺术概论》有感我想就我自身而言,作为一个文科类的学生,先前对艺术的学习和理解总是很肤浅、欠缺的。
在这门课上,老师给我们欣赏了一些优秀的艺术创作,欣赏这样的艺术作品对于我这样的非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难得的,同时给我的印象却是深刻的。
一方面我了解并学到一些基本的与艺术相关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通过直观的欣赏,即从视觉和听觉上去感受这种优秀的艺术作品所展现的魅力,让我对艺术有了一些好奇和喜欢。
她带来的不仅是美的享受,能狗培养一种艺术精神,能了解相关的艺术知识,更有助于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水平。
有幸在《艺术概论》这门课上看了cctv-10的《人物》栏目:完美生活——李蔚然。
他穿着打扮并不如广告届的时尚先锋前卫另类,他不属于那种以非主流自称的大多数,他的特别在与他的思想,他的广告。
时尚并不只是外表的,脑子里的才叫真的时尚!他的广告能打动人,与其说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东西,不如说是在一些已经存在的旧的东西里,找到了一直存在,却总被我们忽视的一些内在联系。
广告也好,文学作品也好,毕竟都是拿给读者和观众欣赏的,我觉得只有那种确确实实存在于生活中的细节才是最动人的。
我超喜欢李蔚然的广告,简洁,有趣,动人。
不由得崇拜了起来。
我更欣赏的一部李蔚然的广告片是使他成为第一个拿了广告届最高奖oneshow的中国人的广告《别人的孩子篇》,这是一部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拍摄的公益广告。
在这部广告短片里我发现的重新界定角色带来的震撼魅力和感人效果,广告中将我们司空见惯了的场面中的次主角统一命名为“别人的孩子”,李蔚然后来用了七个镜头,全篇取黑白低色调为主题,用怀旧的风格烘托整个主题。
“别人的孩子,供给你一日三餐;别人的孩子,为你铺平道路;别人的孩子,会送你上班下班;别人的孩子,保护你远离危险;别人的孩子,救你于危难间;别人的孩子,甚至为你把生命贡献;他们只要一个机会,长大成人,就像你的孩子。
”这七句话分别用用七个分镜头委婉的表达出来,广告中配有非常轻缓的背景音乐。
2022年艺术学概论艺术概论笔记精选
1、艺术旳本质特性等一般规律性问题2、艺术旳发生与发展3、艺术与其他有关领域文化形态旳互相关系及它旳地位与作用。
4、围绕艺术活动四要素讨论艺术旳关键问题创作者接受者?作品、世界5、艺术门类用材质和技法来划分比较科学旳划分措施艺术本质论科学和美学划分在19世纪末。
艺术和美学既有交叉有不一样样。
1750年,美学。
美学研究艺术美+自然美1、艺术产生旳理论艺术生产,艺术传播,艺术消费艺术传播在教材中最为微弱旳部分。
艺术传播是艺术产业化最重要旳环节,(艺术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系,广告学,传播学)(广告及市场)(展览馆,出版社)生产分为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两种,艺术被看作一种精神生产形态揭示了艺术旳来源,性质,特点。
艺术是主观与客观,心与物旳结合与统一。
马克思:“本质力量旳对象化”“自然旳人化”揭示了物质、精神生产旳不平衡关系。
精神物质生产旳不平衡关系:精神受物质制约,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从人旳需要(马斯洛旳人旳“需要多层次说”)和生产旳目旳来说第一,神生产满足精神审美认知需求。
第二,物质生产——使用、互换、价值属性、商品属性;精神生产——审美属性。
第三,从生产过程和成果来看独立于物质生产旳特性,艺术精神,构思,技巧投入和一般工艺品不一样样。
揭示艺术系统旳奥秘发明性被扭曲,沉没与主线原理违反片面追求票房收视率艺术把握世界方式形象性特性:不单是具象,可视可听都包括。
借助艺术通感。
音到形,诗到画。
和科学性概念理性把握世界不一样特性旳美——运用形象进行发明性旳想象旳重要。
“艺术既体现人们旳感悟,又体现思想”艺术形象性:1、主观客观旳统一,故意味旳形式主观原因消失在客观旳原因中——建筑客观原因消失在主观原因中——音乐2、内容与形式旳统一内容旳存在展现方式——形式从内容出发来选择发明形式,形式对艺术体既有明显旳能动作用。
形式具有强而独立旳审美价值。
3、个性与共性旳统一艺术概况旳问题艺术旳真实:一种审美化旳真实,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旳真实。
艺术学概论读书笔记
看考博书籍最重要的是做笔记,帮助自己搭建一个知识框架,给这些催眠的文字做模块化管理。
以下是我考博时看彭吉象的《艺术学概论》的读书笔记,这份笔记还结合易英和其他几位作者的书籍内容。
考博答题时可以根据以下框架,加入自己的专业知识,写出条分缕析的论文。
后面有考试的重点与策略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1.客观精神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柏拉图认为,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而现实又是对理式的模仿。
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是统一的。
在朱熹看来,“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文以载道说”同样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某种客观精神。
2.主观精神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在尼采那里,主观意志被说成是主宰一切的独立实体。
尼采把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做艺术的两种根源,把“梦”和“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前者是用美的面纱来遮盖人生的悲剧面目,使人沉湎于梦幻中;后者却是一种痛苦与狂喜交织的癫狂状态,使人在极度的情绪放纵中来揭开人生的悲剧面目。
3.模仿说或再现说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的真实性。
艺术所“模仿”的不只是现实世界的外形或形象,而且是现实世界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中外艺术史上还有“形象说”、“情感说”、“表现说”、“形式说”等多种颇有影响的说法。
第二节艺术的特征一形象性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艺术学概论学习指导书读后感
艺术学概论学习指导书读后感朋友!今天我就来说说我读完《艺术学概论学习指导书》后的感受。
哎呀,一提到这本书,我脑子里就满是那令人有些摸不着头脑的艺术术语和理论,真是个“大工程”。
我第一次正儿八经地接触这本书,还得从那门艺术概论课说起。
咱们的教授,那架势,比老张头还厉害,讲起艺术来是滔滔不绝,仿佛在欣赏一幅精美画作。
我当时就想,这艺术学咋就这么深奥呢?一本书里每一页都像是搁了天书,密密麻麻的文字叙述着艺术的历史、流派,和那些神乎其神的艺术家们。
你知道吗?这本书读起来,有种特别的感觉,就像是翻阅着一本古老的宝典,字里行间透露着智慧的光芒,却又如水蜜桃般——要你慢慢品味才能感受到其美妙。
记得有一次,我试图在寝室里大声朗读书里的理论章节,室友听了,直呼我在念咒。
我可是个十足的艺术“学徒”,这可真是让我有些尴尬啊。
不过,当我渐渐读进去了,那种层层剥茧的快感,啧啧啧,真是妙不可言。
理解了一个艺术流派的发展,那种成就感,就像终于在老张头的果园里吃到熟透的水蜜桃,一口下去,满满的知识汁水直冲脑门,甜津津,还夹杂着知识的芬芳,仿佛艺术就在眼前绽放。
我们这群学艺术的,也听过一个故事,说有位大师就是靠着研究这本书融会贯通,成为了艺术界的翘楚。
我呢,虽说没有大师的才华,但读书的时候,也会幻想一番,想象自己也能在艺术世界里遨游。
读这本书初期,我可是很纠结,就像面对一幅巨大的现代艺术画作,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欣赏。
老是想着要把每个流派、每个时期的细节都记住,搞得自己焦头烂额。
可是慢慢发现,享受学习艺术就像享受水蜜桃的美味,简单、纯粹,不必执着于条条框框的约束。
说实在的,现在的艺术世界是个大观园,各种古典与现代的结合层出不穷。
我总是想,这是否为了吸引眼球而刻意为之?唉,现代社会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不过也发现了真正有深度的作品,就像老张头种的水蜜桃,那才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美。
有人说,在艺术展览中,那些高深莫测的作品总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对于我来说,还是最喜欢那些能直接触动我心灵的作品。
艺术学概论读书笔记
《艺术学概论》读书笔记艺术总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名词解释客观精神说〃客观精神说〃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之一,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刘勰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道〃不仅是文艺的本质,而且是文艺的内容,〃文〃仅仅是作为〃道〃的工具而已。
柏拉图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
柏拉图生于雅典的大贵族家庭,生活在古希腊文明由盛至衰的转折时代,青年时代就学于苏格拉底、曾在雅典开辟了一个学园,专门聚众讲学,著书立作,从事学术活动。
柏拉图一生密切关注政治,〃改造社会〃始终是他思考的重心。
他以〃理念论〃为中心,建立了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庞大的唯心主义体系。
柏拉图一生完成著作40多部,大多以对话的方式讨论哲学、美学、伦理、逻辑、政治等问题。
其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理想国》《大希庇阿斯》《裴德若》等著作中。
黑格尔黑格尔德国哲学家、美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集大成者,出生于斯图加特的一个高级官员家庭。
黑格尔在批判康德的不可知论和主观唯心主义基础上,建立了欧洲哲学史上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他认为思维和存在,本质与现象,相对与绝对是辩证统一的。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以其哲学为基础,集西方美学理论之大成才巴德国古典美学推向顶峰。
他的美学思想主要见于《精神现象学》和《美学》等著作中,尤其是在三卷《美学》著作中,他创立了系统、完整的唯心主义美学思想体系。
在《美学》第一卷中提到了他的美学理论的核心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他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是艺术,或者〃美的艺术〃,因此美学这门科学的恰当名称是〃艺术哲学〃或更确切一点,〃美的艺术的哲学〃。
彭吉象_艺术学概论笔记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复习笔记—————————————————————————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柏拉图: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是真实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影子的影子,摹本的摹本,和真实隔着三层。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将艺术的本质归结为理念/绝对精神。
包含深刻的辩证法,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是统一的。
中国"文以载道说"南北朝刘勰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自然之道和生人之道的统一,是文的本源。
朱熹,"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即"犹车之载物"罢了,即"道"不仅是文艺的本质,而且是文艺的内容。
主观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康德: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康德的这种意志自由论成为后来的唯意志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
尼采:将其推向极端。
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主观意志被说成是主宰一切的独立实体,本能欲望被夸大为具有无限的能动性。
尼采是从美学问题开始他的哲学活动。
在他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本质和功用,乃至人生的意义等等,它们成为尼采全部美学和哲学的前提。
醉和梦是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都根植于人的深层本能,前者用美的面纱遮盖人生的悲剧面目,使人沉湎梦幻;后者是痛苦和狂喜交织的癫狂状态,使人在极度的情欲放纵中揭开人生悲剧的面目。
南北朝时代文学日益繁荣,文学艺术抒情言志的特点得到重视。
[艺术学概论]艺术概论笔记3
第七章表情艺术1.表情艺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 音响、人体) 来直接表现人的情感,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一类艺术的总称,主要指音乐、舞蹈这两门表现性和表演性艺术。
2.音乐艺术。
音乐可以根据人们歌唱的特点,分成男声(包括高音、中音、低音三种)、女声(包括高音、中音、低音三种)和童声三类。
声乐还可以根据演唱的方式分为独唱、齐唱、重唱、合唱、对唱、伴唱等多种形式。
近年来,我国声乐一般又被划分为民歌唱法、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三大类。
民歌唱法,还可以细分为汉族民歌与少数民族民歌,在演唱方法上大多比较自然质朴,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美声唱法,源于意大利,它追求声音效果,讲究发声方法,注意运用华彩和装饰唱法。
通俗唱法,是现代工业社会电子传播技术广泛运用后出现的一种歌曲演唱法,它往往需要演唱者手持话筒进行演唱,对演唱者本人的声乐训练没有太多严格的要求。
中国声乐发展的新趋势,更是出现了"通俗唱法时尚化,民族唱法多样化,美声唱法国际化"的新现象。
“旋律”,称得上是音乐最主要的表现手段,它把高低、长短不同的乐音按照一定的节奏、节拍以至调式、调性关系等组织起来,塑造音乐形象,表现特定的内容和情感。
旋律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它可以表现出音乐的内容、风格、体裁,甚至还可以体现出音乐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因此,人们常把旋律称为音乐的灵魂。
“节奏”,也是音乐最基本的表现手段,是指音响的长短、强弱、轻重等有规律的组合,它是旋律的骨干,也是乐曲结构的主要因素,使乐曲体现出情感的波动起伏,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和声”,同样是音乐最基本的表现手段之一,指多声部音乐按照一定关系构成重叠复合的音响现象,使音乐具有结构感、色彩感和立体感。
此外,复调、曲式、调式、调性,以及速度、力度等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也都是通过有规律的变化与组合,共同将乐音在时间中展开来塑造出音乐形象。
“交响乐”,交响乐可以说是音乐艺术的精髓,是音乐创作的最高形式。
2023年艺术学概论艺术概论笔记
第四章文化系统中旳艺术1.艺术在人类文化中旳地位。
2.哲学与艺术旳互相关系。
3.艺术与宗教旳关系。
4.艺术与道德旳关系。
首先是道德影响艺术。
另首先是艺术影响道德。
5.艺术中旳道德内容。
6.艺术与科学旳联络和区别。
7.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旳渗透和影响。
第一,表目前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提供了新旳物质技术手段,促使新旳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旳产生。
第二,表目前现代科学技术为艺术发明了前所未有旳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为艺术提供了更广阔旳天地。
第三,表目前艺术与技术、美学与科学旳互相结合与互相渗透,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增进了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自身旳发展。
第四,表目前科学领域旳重大发现对艺术观念和美学观念产生了巨大而深刻旳影响,例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模糊数学等观点和措施,已经被运用到艺术创作和艺术研究之中,成为某些艺术理论和艺术批评旳观点和措施。
中编艺术种类第五章实用艺术(1 )建筑艺术。
“空间”,是建筑旳基本形式要素,建筑重要通过发明多种内外空间来满足人们旳实际需要,巧妙地处理空间,可以大大增强建筑艺术旳体现力。
“形体”,重要指建筑物旳总体轮廓,通过线条和形体、空间和实体旳不一样组合方式,以及建筑与环境旳友好统一,突出建筑独特旳个性色彩和特有旳艺术感染力。
“比例”,重要是指巧妙处理建筑物各部分之间旳比例关系,建筑中长宽高旳比例,凹与凸旳比例、虚与实旳比例等,都直接影响到建筑美。
“均衡”,重要指建筑在构图上旳对称,包括建筑物前后、左右、上下各部分之间旳关系。
均衡对称常常给人一种严厉庄严旳感觉,增长崇高旳美感。
最常见旳均衡方式是在中轴线旳左右实现对称,如北京旳故宫,作为一种完整旳建筑群非常均衡对称,其中每座建筑物都是在一条由南到北旳中轴线上展开,整个建筑群旳中心是高大旳太和殿,以此为中由南向北伸展。
“节奏”,指通过有规律旳变化和排列,运用建筑物旳墙、柱、门、窗等有秩序旳反复出现,产生一种韵律美或节奏美,正是在这一点上,建筑和音乐具有同在旳共同之处,因而人们把它们分别说成是“凝固旳音乐”和“流动旳建筑”。
《艺术学概论》读书笔记
看考博书籍最重要的是做笔记,帮助自己搭建一个知识框架,给这些催眠的文字做模块化管理。
以下是我考博时看彭吉象的《艺术学概论》的读书笔记,这份笔记还结合易英和其他几位作者的书籍内容。
考博答题时可以根据以下框架,加入自己的专业知识,写出条分缕析的论文。
后面有考试的重点与策略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对艺术创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由于艺术产生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使得作为生产主体的人能够从中直观自身。
艺术创作的主体性,集中表现为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独创性。
将自己强烈的思想、情感、愿望、理想等主观因素“物化”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之中,使得艺术成为主观与客观、再现与表现的辩证统一。
体现出艺术家鲜明的创作风格和艺术个性。
2. 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作品凝聚着艺术家对生活的独到发现和深刻理解,渗透着艺术家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体现出 艺术家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美学追求。
任何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应当是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打上了各自 不同的主体性烙印。
3. 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由于欣赏者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不同,使艺术欣赏打上欣赏主体的烙印。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 雷特 ”。
艺术欣赏活动中,欣赏主体和艺术作品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
一方面,艺术作品总是引导 着欣赏者向作品所规定的艺术境界运动,另一方面,欣赏主体又总是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感受能力 来改造和加工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艺术鉴赏的本质就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
主体性贯穿于艺术生产活动的 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欣赏,意味着创造性与创新性。
三 审美性 1.客观精神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 “理念 ”或者客观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想的核心是: “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来, “文”只不过是载 “道”的简单工具,“宇宙精神 ”的体现。
柏拉图认为,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 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而现实又是对理式的模仿。
艺术作文之艺术学概论读书笔记
艺术学概论读书笔记【篇一:学习艺术概论的心得体会范文】学习艺术概论的心得体会范文通过一学期“艺术概论”的学习,张老师对艺术学的课程内容以理论结合实际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全面介绍了艺术特征、艺术起源、艺术地位以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鉴赏的主要特征,尤其是从文化角度带领我们学员对五大艺术门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涉及中外古今许多著名艺术家与优秀艺术作品,内容丰富、例证详实,熔“知识性、理论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于一炉,有助于提高我们学员的审美水平、艺术修养,以及对于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通过对“艺术概论”课程的学习,相信自己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1、掌握相关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学好艺术概论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与艺术密切相关,掌握这些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可以互相沟通,相得益彰。
同时对加深对艺术理论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广泛涉猎各种艺术门类,获取丰富的艺术实证资料,以避免艺术理论的枯燥无味。
艺术是一个十分繁复的领域,包括文学、绘画、音乐、舞蹈、建筑、雕塑、工艺、戏剧、影视等,甚至包括今天刚兴起的网络艺术、游戏艺术。
3、理论联系实际,是学好艺术概论的根本法则。
理论来源于实践,其生命力在于对人的实践行为的概括和指导。
理论如果不联系实际,就是教条,不但无益甚至有害。
艺术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精辟地理解专业课所讲授的内容,提高我们对生活的艺术感悟力;反过来,较高的艺术感悟力对于提升我们的艺术理论水平,促进我们对艺术现象的理论思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通过艺术概论课程的学习,我才真正对艺术有所了解。
我选修艺术概论这门课主要是想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艺术欣赏水平,结合所学专业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篇二:设计概论学习心得】《设计的魅力》———读设计学概论有感设计学类144 储筠尧设计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多学科相互交叉,艺术,科学与技术相互融合,具有整体的科学表现特征的新兴艺术类学科。
艺术学概论笔记
第八章 综合艺术第一节、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 一、戏剧艺术从广义上讲,戏剧包括话剧、中国戏曲、歌剧、舞剧、乃至目前欧美各国影响广泛的音乐剧等。
从狭义上讲,戏剧主要是指话剧。
这里所讲的戏剧即指话剧,是从狭义理解的,话剧在欧美各国通常被称为戏剧。
戏剧是在舞台上由演员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为观众当场表演故事情节的一门综合艺术。
戏剧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
按照作品容量大小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按照作品题材不同可以分为:历史剧、现代剧、儿童剧等;按照作品的样式类型划分又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三大类型(这是主要的分类方法)。
悲剧历来被认为是戏剧之冠,具有崇高的地位。
作为戏剧的一种类型,悲剧常常通过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或主人公苦难的命运,显示出人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正如鲁迅所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相反,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悲剧正是通过毁灭的形式来造成观众心灵的巨大震撼,使人们从悲痛中得到美的熏陶和净化。
世界悲剧的四个高峰期:一是古西腊时期的命运悲剧;二是中世纪时期的性格悲剧;三是近现代的社会悲剧;四是现当代的现代悲喜剧。
在戏剧的所有特征中,戏剧性无疑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所谓戏剧性,就是戏剧艺术通过演员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冲突来展开剧情、刻画人物,借以吸引观众,实现其艺术效果和审美作用。
构成戏剧性的中心环节是戏剧动作和戏剧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中外古今的优秀戏剧作品,无不具有强烈的戏剧性。
话剧的两大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前苏联)和布莱希特戏剧体系(德国),分别被称之为“体验派表演艺术”和“表现派表演艺术”两大类型。
戏剧艺术的“三一律”:即是时间一律、地点一律、情节一律。
二、戏曲艺术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的总称。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地有三百多个剧种,其中包括全国性的剧种如京剧(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也包括地方戏如川剧、秦腔(陕西)、豫剧(河南)、河北梆子等。
艺术学概论笔记整理
艺术学概论笔记整理艺术总论广义的艺术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狭义的艺术专制文学以外的其他艺术门类,将文学与艺术并列起来,合称“文艺”。
广义上的艺术包括: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现代设计)、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书法)、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民族民间艺术(杂技、曲艺、木偶、皮影)。
19世纪末德国的康德拉·费德勒极力主张将艺术与美学区分开来,成为相互交叉而独立的学科,这标志着艺术学的独立,费德勒因此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艺术学的内容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史。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现实世界是理式世界的摹本,艺术是现实世界的摹本,艺术是摹本的摹本,是影子的影子。
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辩证统一。
(南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提出《原道》认为“文以载道”。
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文章是为了阐明道理,弘扬精神。
直观地理解即文学也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工具和手段。
主观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代表人物:(德国古典美学开山鼻祖)康德——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强调创作主体(人)的重要性,把自由活动看作是艺术与审美活动的精髓。
(德国哲学家)尼采——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在其代表作《悲剧的诞生》中把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做艺术的两种根源,把“梦”和“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模仿说/再现说——西方思想史上影响力很大的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艺术学概论》笔记(4)
3.小说。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文学是人学。人物在小说中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通过多个侧面和多种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也是小说最重要的特征。情节是小说另一个基本的构成要素。环境同样是小说一个基本的构成要素。环境一般是指文艺作品中人物活动于其中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第一,“意境”是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
第二,“意境”是一种有限无限的超越美。
第三,“意境”是一种不神”。
(1)道——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性。
(2)气——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性。
(3)心——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性。
(4)舞——中国传统艺术的音乐智慧。
格律诗,又称旧诗,是指按照一定的字句格式和音韵规律写出的诗歌作品。无论中国还是外国,格律诗都是古代形成的诗体。
自由诗,又称新诗,因与格律诗相对而言,一般是指那些只求节奏和谐、押韵合辙的诗歌作品,而在句式、行数、字数、音韵上没有严格固定的限制和要求。一般认为,美国19 世纪诗人惠特曼是自由诗的创始者,他的代表作是诗集《草叶集》。
第十一章 艺术作品
1.艺术语言。是指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性和艺术特征。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表现手段,叫做艺术语言。
2.艺术形象。从艺术作品的构成层次来看,人们在欣赏艺术品时,首先接触到的自然是色彩、线条、声音、文字、画面等外部特征,但它们仅仅是艺术表现的手段,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是为了塑造艺术形象。或者换句话讲,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的主要作用,是将艺术家头脑中主客观统一的审美意象物态化为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艺术学概论笔记
第八章 综合艺术第一节、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 一、戏剧艺术从广义上讲,戏剧包括话剧、中国戏曲、歌剧、舞剧、乃至目前欧美各国影响广泛的音乐剧等。
从狭义上讲,戏剧主要是指话剧。
这里所讲的戏剧即指话剧,是从狭义理解的,话剧在欧美各国通常被称为戏剧。
戏剧是在舞台上由演员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为观众当场表演故事情节的一门综合艺术。
戏剧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
按照作品容量大小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按照作品题材不同可以分为:历史剧、现代剧、儿童剧等;按照作品的样式类型划分又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三大类型(这是主要的分类方法)。
悲剧历来被认为是戏剧之冠,具有崇高的地位。
作为戏剧的一种类型,悲剧常常通过正义的毁灭、英雄的牺牲或主人公苦难的命运,显示出人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正如鲁迅所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相反,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悲剧正是通过毁灭的形式来造成观众心灵的巨大震撼,使人们从悲痛中得到美的熏陶和净化。
世界悲剧的四个高峰期:一是古西腊时期的命运悲剧;二是中世纪时期的性格悲剧;三是近现代的社会悲剧;四是现当代的现代悲喜剧。
在戏剧的所有特征中,戏剧性无疑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所谓戏剧性,就是戏剧艺术通过演员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冲突来展开剧情、刻画人物,借以吸引观众,实现其艺术效果和审美作用。
构成戏剧性的中心环节是戏剧动作和戏剧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中外古今的优秀戏剧作品,无不具有强烈的戏剧性。
话剧的两大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前苏联)和布莱希特戏剧体系(德国),分别被称之为“体验派表演艺术”和“表现派表演艺术”两大类型。
戏剧艺术的“三一律”:即是时间一律、地点一律、情节一律。
二、戏曲艺术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的总称。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地有三百多个剧种,其中包括全国性的剧种如京剧(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也包括地方戏如川剧、秦腔(陕西)、豫剧(河南)、河北梆子等。
艺术学概论笔记
艺术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艺术学是研究艺术的本性以及一般规律的科学。
艺术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两方面,第一,艺术的本性,及艺术的本质与特性。
第二艺术的一般规律,既包括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
艺术做片构成的一般规律,艺术接受的一般规律,以及艺术发展的一般规律。
艺术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了主要的内容,艺术本质论,艺术创作论,艺术作品论,艺术接受论,艺术发展论、试述艺术学与艺术作品。
哲学和美学的关系。
艺术学与哲学的关系是特殊与普遍的关系。
艺术学与美学的关系是交叉关系。
艺术学与部门艺术学。
地域艺术学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艺术学与思维科学,心理科学等相邻科学的关系是相互结合的关系,它们的相互作用构成了边缘科学。
试述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能动性(1)艺术家有选择的反映社会生活:艺术作品只反映生活的一角,寄寓着艺术家的理想。
(2)艺术家用独特的加工改造的手段去反映社会生活: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一切都是经过艺术家加工改造过的生活。
(3)不同的艺术家根据同一客观对象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艺术作品:不同的艺术家有不同的生活道路和生活经验,有不同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
(4)艺术反作用于社会生活是艺术能动性的突出表现:社会生活对艺术的作用是决定性的作用,艺术地社会生活的作用是第二位的。
艺术的作用取决于社会生活的状况,当社会生活处于平稳发展阶段,艺术的反作用不那么清晰可见,当社会处在激烈动荡阶段,艺术的反作用试述艺术与经济基础的关系(1)经济基础决定艺术:A。
经济基础决定艺术的发生:经济发展在先,艺术发生在后。
B。
经济基础决定艺术的性质:一个阶级在经济中占统治地位,它的艺术在精神领域也占统治地位C。
经济基础决定艺术的发展。
(2)艺术积极地,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A。
艺术反作用经济基础的效果:a。
“促进”就是艺术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促进新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发展,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整个社会进步的作用。
b。
“阻碍”就是艺术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排斥先进的经济基础,从而起着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读后感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读后感篇一《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读后感最近读了彭吉象老师的《艺术学概论》,哎呀,真的是让我感慨万千啊!说起来,刚开始读的时候,我心里还犯嘀咕:这书能有意思吗?结果一读进去,我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完全沉浸其中了。
书里讲的那些艺术的种类和特征,让我大开眼界。
就拿绘画来说吧,以前我觉得不就是在纸上涂涂画画嘛,能有啥特别的。
但彭吉象老师的讲解让我知道,绘画可不是那么简单,它可能是画家内心深处情感的宣泄,也许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说不定还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还有艺术的起源,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有人说艺术起源于劳动,也许有道理,毕竟劳动创造了人类嘛。
但我又在想,难道就没有其他可能了?比如说,纯粹是人类天生就有的那种对美的追求和表达的欲望?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有时候会兴奋得不行,觉得自己好像发现了新大陆;有时候又会陷入沉思,觉得自己对艺术的理解还是太肤浅。
我就问自己:“你真的懂艺术吗?”可能还远远不够呢!不过,这本书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有些地方讲得太深奥了,我得反复琢磨好几遍才能明白。
这让我有点小郁闷,心想:彭老师啊彭老师,您就不能讲得再通俗点吗?但转头又一想,也许这正是艺术的魅力所在,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和思考。
总之,读《艺术学概论》这本书,让我对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敬畏艺术的博大精深。
我觉得,以后我还得再多读几遍,说不定每次都会有新的收获呢!篇二《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彭吉象的《艺术学概论》,我这心里头就像打翻了五味瓶,啥滋味都有!你说这艺术吧,以前我觉得它离我挺远的,好像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大艺术家们的事儿。
可这本书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一下子打开了我对艺术的新认知大门。
彭吉象老师在书里把艺术的方方面面都讲得透透的。
比如说艺术的社会功能,我以前哪想过艺术还能有这么大作用啊!它能教育人,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还能促进社会的进步。
我就在想,那咱平时喜欢听的歌、看的画,不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咱们的想法和行为吗?还有艺术创作这一块,真是让我又惊又喜。
艺术学概论彭吉读后感
艺术学概论彭吉读后感【中英文版】Title: Art Introduction - Peng Ji ReviewAs an art enthusiast, I recently had the opportunity to delve into the world of art through the book "Art Introduction" by Peng Ji.This book provided me with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various forms of art, their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their cultural significance.近期,作为一名艺术爱好者,我有幸通过彭吉的《艺术学概论》一书,深入了解了艺术的世界。
这本书让我对各种艺术形式有了全面的认识,包括它们的历史发展以及文化意义。
From ancient cave paintings to modern abstract art, the book covers a wide range of artistic expressions and their cultural contexts.I was particularly fascinated by the chapter on Chinese traditional art, which highlighted the intricate beau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calligraphy, and ceramics.书中涵盖了从远古时期的洞穴壁画到现代抽象艺术的广泛艺术表达,以及它们的文化背景。
我特别着迷于书中关于中国传统艺术的章节,它凸显了传统中国绘画、书法和陶瓷的精致美丽。
Furthermore, the book discusses the role of art in society and its power to influence and reflect the values of a particular culture.It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appreciating art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understanding the intentions and emotions behindthe artist"s creation.此外,该书还讨论了艺术在社会中的角色以及它影响和反映特定文化价值观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考博书籍最重要的是做笔记,帮助自己搭建一个知识框架,给这些催眠的文字做模块化管理。
以下是我考博时看吉象的《艺术学概论》的读书笔记,这份笔记还结合易英和其他几位作者的书籍容。
考博答题时可以根据以下框架,加入自己的专业知识,写出条分缕析的论文。
后面有考试的重点与策略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1.客观精神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柏拉图认为,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而现实又是对理式的模仿。
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是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是统一的。
在朱熹看来,“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文以载道说”同样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某种客观精神。
2.主观精神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在尼采那里,主观意志被说成是主宰一切的独立实体。
尼采把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做艺术的两种根源,把“梦”和“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前者是用美的面纱来遮盖人生的悲剧面目,使人沉湎于梦幻中;后者却是一种痛苦与狂喜交织的癫狂状态,使人在极度的情绪放纵中来揭开人生的悲剧面目。
3.模仿说或再现说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的真实性。
艺术所“模仿”的不只是现实世界的外形或形象,而且是现实世界在的本质和规律。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中外艺术史上还有“形象说”、“情感说”、“表现说”、“形式说”等多种颇有影响的说法。
第二节艺术的特征一形象性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1.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任何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具体的、感性的,也都体现着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
中国美学十分重视“传神”。
不但反映了对象的本质特征,而且表现了艺术家对生活、人物的理解。
造型艺术常常表现为主观因素消溶在客观形象之中。
另一些艺术门类,间接和曲折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为客观因素消溶在主观因素之中。
2.艺术形象是容与形式的统一艺术欣赏中,直接作用于欣赏者感官的是艺术形式,但艺术形式之所以能感动人、影响人,是由于这种形式生动鲜明地体现出深刻的思想容。
3.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凡是成功的艺术形象,无不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性。
一切事物都是在带有偶然性的个别形象中,体现出带有必然性的共同本质和规律来。
艺术形象的这种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最集中地体现为艺术典型。
艺术典型,就是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并体现出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
艺术典型更加独特,也更加普遍,它是艺术形象的凝练与升华。
典型必定具有个性鲜明的艺术独创性,而且又能非常深刻地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意义。
二主体性艺术要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但这种反映绝不是单纯的“模仿”或“再现”,而是融入了创作主体乃至欣赏主体的思想情感,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创造性和创新性。
1.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对艺术创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由于艺术产生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使得作为生产主体的人能够从中直观自身。
艺术创作的主体性,集中表现为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独创性。
将自己强烈的思想、情感、愿望、理想等主观因素“物化”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之中,使得艺术成为主观与客观、再现与表现的辩证统一。
体现出艺术家鲜明的创作风格和艺术个性。
2.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作品凝聚着艺术家对生活的独到发现和深刻理解,渗透着艺术家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体现出艺术家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美学追求。
任何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应当是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打上了各自不同的主体性烙印。
3.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由于欣赏者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不同,使艺术欣赏打上欣赏主体的烙印。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艺术欣赏活动中,欣赏主体和艺术作品之间,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
一方面,艺术作品总是引导着欣赏者向作品所规定的艺术境界运动,另一方面,欣赏主体又总是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感受能力来改造和加工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艺术鉴赏的本质就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
主体性贯穿于艺术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欣赏,意味着创造性与创新性。
三审美性1.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具有审美价值或审美性的人类创造物,才能称为艺术品。
艺术也正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终于完成了由实用向审美的过渡,成为人类审美活动的最高形式。
比现实生活中的美更加集中和更加典型。
艺术又是人类审美意识物质形态化的表现。
2.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美之所以高于现实美,是由于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把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凝聚到了艺术作品中。
艺术中的“真”,并不等于生活真实,而是要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化“真”为“美”。
艺术中的“善”,也并不是道德说教,同样要化“善”为“美”。
生活中“丑”的东西,同样要通过审美特征在艺术作品中体现出来。
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能动创造变成了艺术美,作为艺术形象它已经有了审美意义。
3.艺术的审美性是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艺术美注重形式,但并不脱离容,它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随着艺术实践的不断发展,形式美的法则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从容出发去选择最恰当的形式以加强艺术的表现力,从而使得艺术的形式美日益丰富和发展。
艺术的形式美,不能脱离艺术的容美,因为艺术的形式美在于它生动鲜明地体现出容。
第二章艺术的起源一艺术起源于“模仿”德谟克利特就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亚里士多德更进一步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
“这一切实际上是模仿,只是有三点差别,即模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用的方式不同”。
对于原始艺术来说,“模仿”确实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手段,不是目的。
原始人没有19世纪的文艺家那么悠闲。
二艺术起源于“游戏”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来的,称之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曾经被许多人所信奉。
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席勒在他著名的《美育书简》中指出,人在现实生活中,既要受自然力量和物质需要的强迫,又要受理性法则的种种约束和强迫,是不自由的。
人只有在“游戏”时,才能摆脱自然的强迫和理性的强迫,只有通过“游戏”,人才能实现物质与精神、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
席勒进一步认为,人的这种“游戏”本能或冲动,就是艺术创作的动机。
在这种无功利、无目的的自由活动中,人的过剩精力得到了发泄,从而获得快乐,亦即美的愉快的享受。
斯宾塞又进一步发挥。
他认为,人作为高等动物,比起低等动物来有更多的过剩精力。
“游戏”的主要特征是没有实际的功利目的,发泄这种过剩精力时获得快感和美感。
人的审美活动和艺术活动,无非也是一种“游戏”,美感就是从“游戏”中获得发泄过剩精力的愉快。
谷鲁斯认为,游戏活动在为将来的实际生活做准备或做练习。
只有在满足了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过剩的精力来从事“游戏”,动物的“游戏”可以归结为过剩精力的发泄,而人的“游戏”则是为了精神需要的满足,二者之间有着严格的区别。
三艺术起源于“表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克罗齐认为艺术的本质是直觉,直觉的来源是情感,直觉即表现,因而,艺术归根结底是情感的表现。
科林伍德认为,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所谓“真正的艺术”,艺术就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
列夫·托尔斯泰就认为艺术起源于传达感情的需要。
珊·朗格才符号学美学出发,进一步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艺术品就是人类情感的表现性形式。
艺术活动的实质就在于创造表现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
但是,把艺术的起源归结为“表现”,脱离开人类的社会实践,脱离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实际情况。
四艺术起源于“巫术”19世纪末、20世纪初,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文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
原始人思维的最主要特点是万物有灵。
弗雷泽在《金枝》一书中,更是认为原始部落的一切风俗、仪式和信仰,都起源于交感巫术。
弗雷泽认为,人类最早是想用巫术去控制神秘的自然界,这显然是办不到的;于是,人类又创立了来求得神的恩惠;当在现实中也被证明是无效时,人类才逐渐创立了各门科学,以此来揭示自然界的奥秘。
但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又并不十分准确,因为原始时代的巫术活动是直接和当时原始人类的生产劳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
五艺术起源于“劳动”普列汉诺夫进一步指出:“劳动先于艺术,总之,人最初是从功利观点来观察事物和现象,只是后来才站到审美的观点上来看待它们。
”原始人经过了数百万年的劳动实践,才逐渐锻炼出灵巧的双手和高度发达的头脑,形成了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形成了人所特有的感觉能力和思维能力,并且逐渐形成了相互之间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劳动创造了人,也为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前提。
劳动中工具的制造标志着人类文化的起源。
在生产劳动实践中,完成了一个异常漫长的自然身心的“人化”过程,形成了人类的文化心理结构,其中包括人的审美心理结构,但是,艺术的产生却不能简单地完全归结为劳动。
阿尔都塞提出了“多元决定论”(Overdetermine),认为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
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
“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巫术礼仪活动,同原始人的采集、狩猎等生产活动和社会群体交往活动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渗透到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各个方面的原始文化,艺术才得以产生和发展起来。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第一节艺术的社会功能一审美认知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一方面是文艺具有认识社会、历史的作用;另一方面具有认识自然现象、增长多方面知识的意义。
艺术活动具有反映与创造统一、再现与表现统一、主体和客体统一等特点,往往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社会、历史、人生的真谛和涵,更能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给人们带来社会生活知识。
由于艺术的认知作用是以艺术的审美价值为基础,在反映对象的本质特征时,又表现出艺术家对社会人生的理解和评价,在真实描绘生活细节时,还揭示出生活的本质规律,在反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反映人的思想、情感、情绪、愿望等主观世界,使得艺术具有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不同的特殊审美认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