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开、封闭、防烟楼梯间设置要求

合集下载

封闭楼梯间门的设置要求

封闭楼梯间门的设置要求

封闭楼梯间门的设置要求封闭楼梯间门的设置是为了保障建筑物内人员的安全,避免火灾和其他灾害的发生,阻止烟气和毒气扩散,同时也是为了满足消防安全法规的要求。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封闭楼梯间门的设置要求。

1.门的材料要求封闭楼梯间门的材料应该是耐火的。

门的材料可选用钢材、铜材、铝材、木材等,应符合国家有关消防法规要求,具有良好的耐火性能,不能使用易燃材料。

2.门的厚度要求封闭楼梯间门的厚度应符合耐火门厚度的要求。

一般来说,门的厚度需要达到50mm以上。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门的耐火性能,以保障内部的安全。

3.门的开启方向和数量要求封闭楼梯间门的开启方向和数量也是需要考虑的。

门的开启方向应往外开,以便内部人员尽快逃生。

门的数量要根据建筑物的面积和人员数量来确定,一般建筑物每个楼层应该装置不少于两个封闭楼梯间门。

4.门的自动关闭功能封闭楼梯间门还应具备自动关闭功能,以确保门在发生火灾时能及时关闭,避免火势扩散。

门的自动关闭功能应该通过门闭器或电磁门吸实现。

5.门的防火封闭功能封闭楼梯间门还应具备防火封闭功能,以避免建筑物发生火灾时火焰和烟气进入楼梯间,从而增加内部人员的逃生难度。

门的防火封闭功能应通过防火门垂直密闭、边缘密闭以及地坎密闭等方式来实现。

综上所述,封闭楼梯间门的设置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如果不满足相关要求,会大大降低建筑物的消防安全性能,增加内部人员的遇险风险。

因此,在进行门的选择和安装时,应该严格按照要求执行,从而保障建筑物内部的安全。

敞开楼梯、室外楼梯、(敞开、封闭、防烟、剪刀)楼梯间设置要求

敞开楼梯、室外楼梯、(敞开、封闭、防烟、剪刀)楼梯间设置要求

敞开楼梯、室外楼梯、(敞开、封闭、防烟、剪⼑)楼梯间设置要求⼀、楼梯间设置的通⽤要求1、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

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前室及合⽤前室外墙上的窗⼝与两侧门、窗、洞⼝最近边缘的⽔平距离不应⼩于1.0m;2、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3、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4、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5、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甲、⼄、丙类液体管道;6、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内禁⽌穿过或设置可燃⽓体管道。

敞开楼梯间内不应设置可燃⽓体管道,当住宅建筑的敞开楼梯间内确需设置可燃⽓体管道和可燃⽓体计量表时,应采⽤⾦属管和设置切断⽓源的阀门。

7、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疏散楼梯外,建筑内的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位置不应改变。

除住宅建筑套内的⾃⽤楼梯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的疏散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室内陆⾯与室外出⼊⼝地坪⾼差⼤于10m或3层及以上的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其疏散楼梯应采⽤防烟楼梯间;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其疏散楼梯应采⽤封闭楼梯间;②、应在⾸层采⽤耐⽕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隔墙与其他部位分隔并应直通室外,确需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级防⽕门;③、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不应共⽤楼梯间,确需共⽤楼梯间时,应在⾸层采⽤耐⽕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隔墙和⼄级防⽕门将地下或半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连通部位完全分隔,并应设置明显的标志。

8、疏散⽤楼梯和疏散通道上的阶梯不宜采⽤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确需采⽤时,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度不应⼤于10°,且每级离扶⼿250mm处的踏步深度不应⼩于220mm。

9、建筑内的公共疏散楼梯,其两梯段及扶⼿间的⽔平净距不宜⼩于150mm。

10、⾼度⼤于10m的三级耐⽕等级建筑应设置通⾄屋顶的室外消防梯。

室外消防梯不应⾯对⽼虎窗,宽度不应⼩于0.6m,且宜从离地⾯3.0m⾼处设置。

封闭楼梯间防烟设置要求

封闭楼梯间防烟设置要求

封闭楼梯间防烟设置要求1. 引言嘿,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虽然听上去有点枯燥,但其实非常重要的话题——封闭楼梯间的防烟设置。

你可能会想:“这有什么好聊的?”其实,这可是关系到我们生命安全的大事呢!所以,就让我带你轻松了解一下吧,绝对不会让你打瞌睡的!2. 为什么要防烟2.1 烟雾的威胁首先,咱们得知道,烟雾可不是小角色,尤其在火灾发生的时候,它就像是坏孩子闹事,四处乱窜。

浓浓的烟雾不但影响能见度,还会让人窒息,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让你失去意识。

因此,楼梯间作为紧急逃生的通道,咱们可不能让它“受烟”的影响。

就像老话说的,“防患未然”,预防总比事后补救强。

2.2 楼梯间的重要性再说说楼梯间,它可不是单纯的上下楼道,真是“救命通道”的关键啊!在火灾的时候,楼梯间就像是我们的“生命线”,可是如果烟雾在这儿聚集,那就相当于让我们走上了一条绝路。

所以,封闭楼梯间的防烟设置绝对不能马虎。

这可不是做给谁看的,而是为了我们自己和身边的人!3. 封闭楼梯间的防烟设置3.1 密闭设计好啦,接下来就要进入正题了,封闭楼梯间的防烟设置其实主要分为几个方面。

首先是密闭设计。

为了阻止烟雾的蔓延,楼梯间的门得足够结实,要用阻燃材料,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起到“关门放狗”的效果,把烟雾挡在外面。

不仅如此,这些门还得能自动关闭,不能让它们“开开关关”的,像个任性的小孩。

3.2 通风系统然后就是通风系统的问题了。

在楼梯间里,咱们得考虑到空气流通的问题。

防烟的同时,也不能让空气变得像“密闭罐头”一样,让人窒息。

合理的通风设计能保证在紧急情况下,楼梯间能快速排出烟雾,给逃生提供宝贵的时间。

可以说,这个设计就像是给楼梯间装上了一双“翅膀”,帮助我们顺利逃生。

3.3 烟雾探测器当然,烟雾探测器也是少不了的。

这玩意儿就像是楼梯间的“哨兵”,一旦发现烟雾,就会及时报警,提醒大家赶紧撤离。

安装烟雾探测器可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在关键时刻给我们“敲响警钟”。

封闭楼梯间设置规范

封闭楼梯间设置规范

封闭楼梯间设置规范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通常逛商场的时候,有没有看见商城都是有封闭楼梯间的。

有很多朋友都是有疑问的,明明有电梯,为什么还是要设施封闭楼梯间呢?对于一个公共场合来说,封闭楼梯间是很有必要的。

什么是封闭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是指用耐火建筑构配件分隔,能防止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适用于厂房(仓库)、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等地方。

封闭楼梯间适用于24m及以下的裙房和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以及12层至18层的单元式住宅,11层及11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

封闭楼梯间设置要求
1.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
2.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3.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它障碍物
4.楼梯间内不应敷设甲、乙、丙类液体管道
5.公共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
6.居住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设置可燃气体计量表。

当住宅建筑必须设置时,应采用金属套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装置等保护措施。

以上就是对封闭楼梯间的设置要求的介绍了。

封闭楼梯间是很重要的。

虽然现在很多的大型商场都是有电梯或者是观光电梯,或者是扶手电梯,但是那些毕竟是靠电力运输的。

如果发生火灾的时候,封闭楼梯间就会显得很重要的。

所以封闭楼梯间的设置是很有必要的。

消防知识点: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的适用范围

消防知识点: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的适用范围

消防知识点: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的适用范围一、封闭楼梯间1、下列多层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除与敞开式外廊直接相连的楼梯间外,均应采用封闭楼梯间:1)医疗建筑、旅馆、老年人建筑;2)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建筑;3)商店、图书馆、展览建筑、会议中心及类似使用功能的建筑;4)6层及以上的其他建筑。

2、裙房和建筑高度不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3、建筑高度大于21m且不大于33m的住宅建筑。

当住宅建筑的户门为乙级防火门时,可不设置封闭楼梯间;4、除住宅建筑套内的自用楼梯外,建筑层数不大于2层或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疏散楼梯间可采用封闭楼梯间;5、建筑高度不大于32m的汽车库、修车库应采用封闭楼梯间;6、设有有电影院、礼堂;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医院、旅馆;建筑面积大于1000m2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健身体育场所等公共活动场所的人防工程,当底层室内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于10m时,采用封闭楼梯间;7、高层仓库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8、高层厂房和甲、乙、丙多层厂房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二、防烟楼梯间1.一类高层建筑及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建筑;2.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3.建筑高度大于32m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人的高层厂房;4.除住宅建筑室内的自用楼梯外,当地下层数为3层及3层以上,以及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人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时;5.建筑高度大于32m的高层汽车库、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大于10m的地下汽车库;6.设有电影院、礼堂;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医院、旅馆;建筑面积大于1000m2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健身体育场所等公共活动场所的人防工程,当底层室内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大于10m时,采用防烟楼梯间。

安全疏散设施设计设置要求

安全疏散设施设计设置要求

安全疏散设施设计设置要求安全疏散设施安全疏散设施包括安全出口、疏散楼梯、疏散走道、消防电梯、事故广播、防排烟设施、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事故照明和安全指示标志等。

一、安全出口建筑物内发生火灾时,为了减少损失,需要把建筑物内的人员和物资尽快撤到安全区域,这就是火灾时的安全疏散,凡是符合安全疏散要求的门、楼梯、走道等都称为安全出口。

如建筑物的外门;着火楼层梯间的门;防火墙上所设的防火门;经过走道或楼梯能通向室外的门等,都是安全出口。

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的上方,应设宽度不小于1m的防护挑檐。

(一)安全出口布置的原则布置安全出口要遵照“双向疏散”的原则,即建筑物内常有人员停留在任意地点,均宜保持有两个方向的疏散路线,使疏散的安全性得到充分的保证。

(二)安全出口的数量安全出口数量的多少,对保证人身安全和物资疏散极为重要。

但是,从经济角度出发,也不是设得越多越好。

一般来说,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的数量不得少于两个。

不过于人员较少或面积较小的防火分区,以及消防队能从外部进行扑救的范围,由于其失火率相对较低,疏散与扑救较为便利,因此也可以适当放宽,不完全强调设两个安全出口,具体规定如下:1、公共建筑或厂房、仓库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剧院、礼堂、电影院、体育馆的观众厅及候车室、商场、展览馆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则必须根据容纳的人数确定,且在开放时能保证使用。

2、地下室、半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而且每个防火分区必须有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3、凡符合下列情况的,可只设一个安全出口(1)甲类厂房,每层面积不超过100 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10人者;乙类厂房,每层面积不超过150 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10人者;丙类厂房,每层面积不超过250 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20人者;丁、戊类厂房,每层面积不超过400 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30人者;(2)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面积不超过50 m2,且人数不超过10人者;(3)单层公共建筑(托儿所、幼儿园除外),如面积不超过200 m2,且人数不超过50人者;(4)塔式住宅,九层及九层以下,每层不超过6户,建筑面积不超过400 m2者;十层至十八层,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500 m2,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和消防电梯的;(5)仓库的占地面积不超过300 m2者;库房的地下室、半下室面积不超过l00 m2者。

防烟楼梯间设置范围

防烟楼梯间设置范围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相关规范进行判断和决策。同时,防烟楼梯间的设计和施工也需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其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
防烟楼梯间设置范围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范围包括以下 Nhomakorabea种情况:
1.一类高层建筑及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建筑。
2.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
3.建筑高度大于32m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人的高层厂房。
4.当地下层数为3层及3层以上,以及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时。
5.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
6.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
7.建筑的楼梯间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的要求设置。
此外,对于人防工程,设有电影院、礼堂;建筑面积大于500m²的医院、旅馆;建筑面积大于1000m²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健身体育场所等公共活动场所的人防工程,当底层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时,也应设置防烟楼梯间。

封闭、防烟、开敞楼梯间

封闭、防烟、开敞楼梯间

一、封闭楼梯间的设置范围:1、高层厂房和甲、乙、丙类多层厂房应设置封闭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2、高层仓库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3、下列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包括首层扩大封闭楼梯间)或室外疏散楼梯:1)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2)旅馆;3)超过2 层的商店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4)设置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且建筑层数超过2 层的建筑;5)超过5 层的其它公共建筑。

4、地下商店和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地下建筑(室),当地下层数为3 层及3 层以上或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小于等于于10m 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5、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6、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7、汽车库、修车库的室内疏散楼梯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8、人防工程的下列公共活动场所,当地下为两层,且地下第二层的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于10m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1)电影院、礼堂;2)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医院、旅馆;3)建筑面积大于1000m2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小型体育场所。

二、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范围:1、建筑高度大于32m 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 人的高层厂房,应设置防烟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2、当地下商店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m2 时,应设防烟楼梯间。

3、地下商店和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地下建筑(室),当地下层数为3 层及3 层以上或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 时,应设置防烟楼梯间;4、建筑高度超过32m 的高层汽车库的室内疏散楼梯应设置防烟楼梯间;5、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 的二类高层民用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

6、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7、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8、建筑的楼梯间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的要求设置。

9、人防工程的下列公共活动场所,当底层室内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大于10m时,应设置防烟楼梯间:1)电影院、礼堂;2)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医院、旅馆;3)建筑面积大于1000m2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小型体育场所。

楼梯间的设置要求

楼梯间的设置要求

楼梯间设置要求(一、疏散楼梯间基本设置要求:1、靠近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端布置,便于双向疏散;2、靠近电梯间布置3、靠近外墙设置,便于自然采光、通风、消防救援4、楼梯间竖向保持上下直通,在各层位置不应改变;5、避免人流交叉;6、地下室与首层之间应有防火分割设置,且不宜与地上层共用楼梯间;首层楼梯间应设直通室外出口;7、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楼梯;8、不应有影响安全疏散的突出物;9、居住建筑内的可燃液体管道不应穿过楼梯间,如必须,则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二、敞开楼梯间:指建筑物室内有墙体等维护构件构成的无封闭防烟功能,与其它使用空间直接相通,其应符合:1、房间门至最近楼梯间的距离应符合安金疏散距离的要求;2、当低层建筑的层数不超过4层时,楼梯间的首层对外出口可设置在离楼梯间不超过15m处3、楼梯间的内墙上除在同层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他的房间门窗。

其他房间的门不应开向楼梯间4、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两段之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cm二、封闭楼梯间(指设有阻挡烟气的双向弹簧门或外开门)除应符合疏散楼梯间的一般设置要求外,还应符合:1、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若不行,则采用防烟楼梯间设置;2、高层建筑的楼梯间应设向疏散方向开启的乙级防火门3、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可设置的建筑物有:1)汽车库中人员疏散用的室内楼梯。

2)甲、乙、丙类多层厂房和高层厂房、高层库房的疏散楼梯。

3)高层民用建筑的裙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 m的二类高层民用建筑;11层及11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12层以上、18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

4)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多层旅馆和超过5层的其他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包括底层扩大封闭楼梯间)。

三、防烟楼梯间指在楼梯间出口处设有前室不小于规定值,并设有防烟设施,或设专供防烟用的阳台、凹廊等,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符合疏散楼梯间一般设置要求):1、入口处设前室、阳台、凹廊等2、前室的面积:对于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平米,与消防电梯使用前室的不应小于10平米,可开启外窗的不应小于3平米;对于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平米,与消防电梯使用前室的不应小于6平米,可开启外窗的不应小于3平米;对于人防工程不应小于10平米;3、对于塔式高层建筑应设剪刀楼梯:在同一楼梯间设置一对相互重叠、又互不相同的两个楼梯,具有两条垂直方向疏散通道的功能(梯段之间耐火检限不低于1小时)可设置的建筑物有:1)人防工程中使用层数超过2层或使用层与室外地坪高差超过10 m的工程,电影院与礼堂,使用面积超过500 m2的医院和旅馆,以及使用面积超过1 000 m2的商场、展览厅、旱冰场、体育场、舞厅、电子游艺场、餐厅等场所。

建筑疏散楼梯设计要求

建筑疏散楼梯设计要求

建筑疏散楼梯设计要求疏散用楼梯和楼梯间作为竖向疏散通道的室内、外楼梯,是建筑物中的主要垂直交通枢纽,是安全疏散的重要通道。

楼梯间防火和疏散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人员的生命安全与消防队员的救灾工作。

因此,建筑防火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高度、层数,正确运用规范,选择符合防火要求的疏散楼梯,为安全疏散创造有利条件。

根据防火要求,可将楼梯间分为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和室外辅助疏散楼梯四种形式。

一般防火要求应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原则。

楼梯间的布置,应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并尽量避免形成袋形走道。

双向疏散的原则。

楼梯间应靠近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端布置,以便于双向疏散。

尽量靠外墙设置的原则。

靠外墙设置便于自然采光、通风和消防人员的援救行动。

各层不错位原则。

除与地下室连通的楼梯,超高层建筑中通向避难层错位的楼梯外,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上下直通,不变动位置。

首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出口。

楼梯间位置变更,遇有紧急情况时人员不易找到楼梯,延误疏散时间,造成不应有的伤亡,特别是宾馆、饭店、商业楼等公共建筑。

地上层与地下层尽量不共用楼梯间原则。

地下室、半地下室楼梯间与首层之间应有防火分隔措施,且不宜与地上层共用楼梯间。

一般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并直通室外。

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为确保人员迅速疏散,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首层应直通室外。

在首层与地下室、半地下室楼梯间设有防火分隔设施,既可有效防止疏散人员误入地下室、半地下室,又能阻挡火势、烟雾蔓延。

楼梯间空间独立原则。

楼梯间及其前室内不应附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非封闭的电梯井、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

阶梯符合疏散习惯原则。

疏散楼梯间和走道上的阶梯应符合安全疏散要求,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

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因踏步宽度变化,紧急情况下易使人摔倒,造成拥挤,堵塞通道,因此不应采用。

建筑疏散楼梯设计要求

建筑疏散楼梯设计要求

建筑疏散楼梯设计要求疏散用楼梯和楼梯间作为竖向疏散通道的室内、外楼梯,是建筑物中的主要垂直交通枢纽,是安全疏散的重要通道。

楼梯间防火和疏散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人员的生命安全与消防队员的救灾工作。

因此,建筑防火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高度、层数,正确运用规范,选择符合防火要求的疏散楼梯,为安全疏散创造有利条件。

根据防火要求,可将楼梯间分为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和室外辅助疏散楼梯四种形式。

一般防火要求应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原则。

楼梯间的布置,应满足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并尽量避免形成袋形走道。

双向疏散的原则。

楼梯间应靠近标准层或防火分区的两端布置,以便于双向疏散。

尽量靠外墙设置的原则。

靠外墙设置便于自然采光、通风和消防人员的援救行动。

各层不错位原则。

除与地下室连通的楼梯,超高层建筑中通向避难层错位的楼梯外,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位置不应改变,上下直通,不变动位置。

首层应有直通室外的出口。

楼梯间位置变更,遇有紧急情况时人员不易找到楼梯,延误疏散时间,造成不应有的伤亡,特别是宾馆、饭店、商业楼等公共建筑。

地上层与地下层尽量不共用楼梯间原则。

地下室、半地下室楼梯间与首层之间应有防火分隔措施,且不宜与地上层共用楼梯间。

一般应在首层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并直通室外。

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为确保人员迅速疏散,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首层应直通室外。

在首层与地下室、半地下室楼梯间设有防火分隔设施,既可有效防止疏散人员误入地下室、半地下室,又能阻挡火势、烟雾蔓延。

楼梯间空间独立原则。

楼梯间及其前室内不应附设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非封闭的电梯井、可燃气体管道和甲、乙、丙类液体管道,并不应有影响疏散的突出物。

阶梯符合疏散习惯原则。

疏散楼梯间和走道上的阶梯应符合安全疏散要求,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

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因踏步宽度变化,紧急情况下易使人摔倒,造成拥挤,堵塞通道,因此不应采用。

防烟楼梯间要求

防烟楼梯间要求

防烟楼梯间要求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防烟楼梯间要求内容见1,当不能天然采光和时,楼梯间应按本规范第9章的规定设置防烟或排烟设施,应按本规范第11章的规定设置消防设施;2.在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开敞式阳台或凹廊等。

防烟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3.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m2,不应小于4.5m2;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以及高层仓库不应小于10.0m2,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0m2;4.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5.除楼梯间门和前室门外,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的内墙上不应开设其它门窗洞口(住宅的楼梯间前室除外);6.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内,形成扩大的防烟前室,但应采用等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

7.4.1疏散用的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并宜靠外墙设置;2)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3)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它障碍物;4)楼梯间内不应敷设甲、乙、丙类液体管道;5)公共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6)居住建筑的楼梯间内不应敷设可燃气体管道和设置可燃气体计量表。

当住宅建筑必须设置时,应采用金属套管和设置切断气源的装置等保护措施。

6.2.1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0m2,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0m2。

?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6.2.2裙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应设封闭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

封闭楼梯间设置要求和范围

封闭楼梯间设置要求和范围

封闭楼梯间设置要求和范围
一、封闭楼梯间的定义和要求
封闭楼梯间是指楼梯通道两侧及上下两端设有防火隔离结构封闭的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 防火等级最低应达到90,即耐火时间达90分钟;
2. 隔离结构封闭楼梯间,使其与建筑物其他功能区隔离,确保安全逃生通道;
3. 要有自然通风装置,火灾发生后能够疏散烟尘;
4. 门窗需符合防火性能要求,保证防火完整性;
5. 材料限燃或防火材料。

二、不同建筑类型封闭楼梯间范围
1. 普通办公楼:从地面起计算所有地上6层以上结构都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2. 教学楼:从开放式学生活动区计算,3层以上应全部设置封闭楼梯间;
3. 商业楼:从开放式商业区计算,3层以上应全部设置封闭楼梯间;
4. 住宅楼:从地面起计算,6层以上部份应设置封闭楼梯间,确保每6层设置1个封闭楼梯间。

以上是关于封闭楼梯间的基本要求和不同建筑类型应用范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楼梯口封闭管理制度

楼梯口封闭管理制度

楼梯口封闭管理制度一、前言楼梯口是连接楼层之间的通道,是火灾和消防救援的重要通道。

为了加强对楼梯口的管理,确保楼梯口的畅通和安全,特制定本楼梯口封闭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单位及楼宇的楼梯口封闭管理工作。

三、基本要求1. 楼梯口封闭管理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确保楼梯口畅通无阻,防止火灾时的烟气渗透。

2. 楼梯口封闭设施应当搭配相关消防设施,确保在发生火灾等紧急状况时,能够快速有效地疏散人员和物资。

3. 楼梯口封闭设施必须进行定期的检查维护,确保设施的完好有效。

4. 所有单位和楼宇的业主、物业管理公司等相关责任人应当共同遵守楼梯口封闭管理规定,积极参与楼梯口封闭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工作。

四、封闭设施规定1. 楼梯口应当设置防烟门,确保在火灾时能够有效封闭楼梯口,防止火灾烟气的渗透。

2. 防烟门应当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防烟门产品,并由专业消防设备公司进行安装,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3. 防烟门的安装位置应当合理,门体应当灵活开启和关闭,确保在火灾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封闭楼梯口。

4. 防烟门应当配备相关消防设施,包括感烟探测器、报警装置等,确保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报警并关闭门体。

五、管理要求1. 楼梯口封闭设施的维护管理责任由楼宇的物业管理公司全权负责。

2. 物业管理公司应当设立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楼梯口封闭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包括定期的检查、清洁、润滑等。

3. 物业管理公司应当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楼梯口封闭设施的维护培训,确保所有相关人员都能对设施进行正确的维护和管理。

4. 物业管理公司应当建立完善的相关记录和档案,包括设施的安装记录、维护记录、检查记录等,确保相关记录和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六、检查和评估1. 楼梯口封闭设施的检查和评估由楼宇的消防安全管理部门负责。

2. 消防安全管理部门应当定期进行楼梯口封闭设施的检查和评估工作,确保设施的完好有效。

3. 检查和评估内容包括设施的运行状态、是否有损坏、是否能够灵活开启和关闭、是否搭配相关消防设备等。

防烟楼梯间和封闭楼梯的区别

防烟楼梯间和封闭楼梯的区别

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的区别封闭楼梯间:指用耐火建筑构件分隔,能防止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

高层民用建筑和高层工业建筑中封闭楼梯间的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乙级防火门。

封闭楼梯间的设置要求:(1)楼梯间应靠外墙,并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规定设置。

(2)高层建筑封闭楼梯间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

(3)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它走道和房间隔开。

防烟楼梯间: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防烟前室或设专供排烟用的阳台、凹廊等,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是指具有防烟前室和防排烟设施并与建筑物内使用空间分隔的楼梯间。

其形式一般有带封闭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用阳台作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用凹廊作前室的防烟楼梯间等。

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要求:(1)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2)前室的面积,对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 平方米,与消防电梯合用的前室不应小于10平方米;对于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平方米,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的面积不应小于6 平方米;对于人防工程不应小于10平方米。

(3)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4)如无开窗,须设管道井正压送风。

但是一类高层必须有管道正压送风。

区别就在于:封闭楼梯间无防烟前室,而防烟楼梯间有防烟前室。

防烟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0m2,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0m2;防烟楼梯梯间与消防电梯的合用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10.00m2,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00m2。

按《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楼梯间,均应设置为防烟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设置条件

防烟楼梯间设置条件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一、封闭楼梯间的设置范围:1、高层厂房和甲、乙、丙类多层厂房应设置封闭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2、高层仓库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3、下列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包括首层扩大封闭楼梯间)或室外疏散楼梯:1)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2)旅馆;3)超过2 层的商店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4)设置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且建筑层数超过2 层的建筑;5)超过5 层的其它公共建筑。

4、地下商店和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地下建筑(室),当地下层数为3 层及3 层以上或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小于等于于10m 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5、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6、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7、汽车库、修车库的室内疏散楼梯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8、人防工程的下列公共活动场所,当地下为两层,且地下第二层的地坪与室外出入口地面高差不大于10m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

1)电影院、礼堂;2)建筑面积大于500㎡的医院、旅馆;3)建筑面积大于1000㎡的商场、餐厅、展览厅、公共娱乐场所、小型体育场所。

二、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范围:1、建筑高度大于32m 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 人的高层厂房,应设置防烟楼梯间或室外楼梯。

2、当地下商店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时,应设防烟楼梯间。

2020年一级消防《技术实务》要点:敞开、封闭、防烟楼梯间

2020年一级消防《技术实务》要点:敞开、封闭、防烟楼梯间

2020年一级消防《技术实务》要点:敞
开、封闭、防烟楼梯间
知识点:敞开、封闭、防烟楼梯间的适用范围及设置要求
一、敞开楼梯间
敞开楼梯间是低、多层建筑常用的基本形式,也称普通楼梯间。

该楼梯的典型特征是,楼梯与走廊或大厅都是敞开在建筑物内,在发生火灾时不能阻挡烟气进入,而且可能成为向其他楼层蔓延的主要通道。

敞开楼梯间安全可靠程度不大,但使用方便、经济,适用于低、多层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中。

二、封闭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是指设有能阻挡烟气的双向弹簧门或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有墙和门与走道分隔,比敞开楼梯间安全。

但因其只设有一道门,在火灾情况下人员进行疏散时难以保证不使烟气进入楼梯间,所以应对封闭楼梯间的使用范围加以限制。

三、防烟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是指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前室或阳台、凹廊,通向前室、阳台、凹廊和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设有两道防火门和防排烟设施,发生火灾时能作为安全疏散通道,
是高层建筑中常用的楼梯间形式。

经典例题
不属于防烟楼梯间的适用范围的是()。

A、高度为60m 的住宅
B、超高层层建筑
C、建筑高度35m 的二类高层建筑
D、建筑高度为18m 的住宅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防烟楼梯间的适用范围:
(1)一类高层建筑及建筑高度大于32m 的二类高层建筑;
(2)建筑高度大于33m 的住宅建筑;
(3)建筑高度大于32m 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 人的高层厂房;
(4)当地下层数为3 层及3 层以上,以及地下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 时。

开敞楼梯间、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的相互区别和适用范围

开敞楼梯间、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的相互区别和适用范围

开敞楼梯间、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的相互区别和适用范围1. 引言1.1 概述楼梯间在建筑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提供人们垂直交通的路径,还具有安全和防火的功能。

在不同的建筑设计中,开敞楼梯间、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是常见的选择。

这些不同类型的楼梯间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与应用范围。

本文将详细探讨开敞楼梯间、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之间的区别以及它们适用的范围。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引言、开敞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以及结论。

引言部分将介绍文章内容的背景和目标,而后续部分将深入探讨每种类型楼梯间的定义、特点、优点与适用范围,并列举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三种类型的楼梯间进行总结并强调它们各自的适用性和特点。

1.3 目的本文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开敞楼梯间、封闭楼梯间和防烟楼梯间之间的区别以及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范围。

通过对这些楼梯间类型的详细介绍,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特点与优势,并能根据具体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楼梯间类型。

同时,文章也提供了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帮助读者在设计或改造建筑物时遵循相应的规范与标准。

以上是“1. 引言”部分内容的详细清晰撰写,请核对确认。

2. 开敞楼梯间:2.1 定义与特点:开敞楼梯间是指楼梯四周没有被围墙、门或其他物体封闭的楼梯间。

它通常由一组平台和踏步组成,两边没有实体的边界结构。

这种设计使得楼梯空间通风良好、光线充足,并且可以提供更大的视野。

开敞楼梯间具有以下特点:- 透气性好:由于周围没有封闭的结构,空气流通更顺畅,有效减少了可能积聚的异味或污染物。

- 光照度高:缺乏封闭结构的限制,使得天然光线能够较为充分地照射到整个开敞楼梯间中。

- 视野广阔:开敞楼梯间没有遮挡物,使得人们在上下楼过程中能够更直观地观察到周围环境。

- 空间感强:开放式设计带来了舒适感和宽敞感,让人们在使用楼梯时不会感到压抑或局促。

2.2 优点与适用范围:开敞楼梯间的设计具有一些优点,并可以在多种情况下得到适用:- 空气流通性和舒适性:开敞楼梯间能够提供良好的空气流通,减少楼梯间内的热量积聚和异味滞留,因此特别适用于高人流量场所,如商场、办公大楼、地铁站等。

防排烟设施设置范围

防排烟设施设置范围

设置防火调节阀的位置和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通风管道穿越不燃烧体楼板处应设防火阀。通风 管道穿越防火墙或建筑物变形缝处的两侧均应分设防火 阀;
2)送回风总管穿过通风空调机房的隔墙和楼板处 应设防火阀。
3)送回风管道穿过贵宾休息室、多功能厅、大会 议室、易燃物质试验室、储存量较大的可燃物品库房 及贵重物品间等性质重要或火灾危险性大的房间的隔 墙和楼板处应设防火阀。
(二)挡烟隔墙
在高层建筑设计和施工中,要求隔墙应砌至梁板 底部,且不宜留有缝隙的部位有:
走廊两侧的隔墙 面积超过100m2的房间隔墙 贵重设备房间隔墙 火灾危险性较大的房间隔墙 病房等房间隔墙
(三)挡烟梁
在顶棚某处下垂一 梁式构造。
高度应超过挡烟 垂壁的有效高度
宽度应小于顶棚 总宽度的十分之一
挡烟梁设置示意图
转动式活动挡烟垂壁示意图
起落式活动挡烟垂壁示意图
3、挡烟垂壁的设置要求
挡烟垂壁的设置应与顶棚的构造相适应,这样才能起 到有效的防烟作用,具有代表性的有如下几种:
1)不同顶棚高度的挡烟垂壁下垂有效高度
不同顶棚高度时挡烟垂壁设置示意图
2)顶棚材料不同,挡烟垂壁的起算位置不同
(1)对于格栅式顶棚,挡烟垂壁应设置在顶棚内, 其下垂有效高度应从楼板底面起算;
2、挡烟垂壁的结构型式
根据挡烟垂壁的工作场所,挡烟垂壁必须应用非燃 材料制作,如钢板、夹丝玻璃、钢化玻璃等,如果用 可燃材料,则外面必须覆以防火材料。挡烟垂壁的型 式有固定式和活动式两种。
(1)固定式挡烟垂壁
固定式挡烟垂壁就是将垂壁长期固定在顶棚面上, 其下垂的高度固定不变。设计时有采用吊顶下表面的 突出物或钢、钢筋混凝土梁做挡烟垂壁的,可在建筑 物土建时一起制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敞开、封闭、防烟楼梯间设置要求
作者:易安网来源:易安网
为了在发生火灾事故时,能较好地发挥敞开、封闭、防烟楼梯间的作用,在敞开、封闭、防烟楼梯间的设置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敞开楼梯间
敞开楼梯间一般指建筑物室内有墙体等维护构件构成的无封闭防烟功能,且与其他使用空间直接相通的楼梯间。

敞开楼梯间应符合下述要求:
(1)房间门至最近楼梯间的距离应符合安全疏散距离的要求。

(2)当低层建筑的层数不超过4层时,楼梯间的首层对外出口可设置在离楼梯间不超过15m处。

(3)楼梯间的内墙上除在同层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疏散门外,不应开设其他的房间门窗。

其他房间的门不应开向楼梯间。

(4)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两段之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cm.
2)封闭楼梯间
指设有阻挡烟气的双向弹簧门及外开门的楼梯间。

高层民用建筑和高层工业建筑的封闭楼梯间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一般应设置封闭楼梯间的建筑物有:
(1)汽车库中人员疏散用的室内楼梯。

(2)甲、乙、丙类厂房和高层厂房、高层库房的疏散楼梯。

(3)高层民用建筑的裙房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外的建筑高度不超过32 m的二类高层民用建筑;11层及11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12层以上及18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

(4)医院、疗养院的病房楼,设有空气调节系统的多层旅馆和超过五层的其他公共建筑的室内疏散楼梯(包括底层扩大封闭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除应符合疏散楼梯间的一般设置要求外,还应符合下述要求:
(1)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当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应按下述防烟楼梯间的设置。

(2)高层建筑的楼梯间应设向疏散方向开启的乙级防火门。

(3)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

3)防烟楼梯间
在楼梯间出口处设有前室面积不小于规定数值,并设有防烟设施,或设专供防烟用的阳台、凹廊等,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

一般应设置防烟楼梯间的建筑物有:
(1)人防工程中使用层数超过3层或使用层与室外地坪高差超过10 m的工程,电影院与礼堂,使用面积超过500 ㎡的医院和旅馆,及使用面积超过1000 ㎡的商场、展览厅、旱冰场、体育馆、舞厅、电子游艺场、餐厅等场所。

(2)建筑高度超过32 m的高层停车库的室内疏散楼梯。

(3)高层民用建筑中的一类建筑,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 m的二类建筑及塔式住宅;19层及19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超过11层的通廊式住宅。

防烟楼梯间除应符合疏散楼梯间的一般设置要求外,还应符合下述要求:
(1)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2)前室的面积,对于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 ㎡,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的面积不应小于10 ㎡,可开启外窗的面积不应小于3 ㎡;对于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 ㎡,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的面积不应小于6㎡,可开启外窗的面积不应小于3㎡,对于人防工程不应小于10㎡.
(3)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乙级防火门。

(4)塔式高层建筑是以疏散楼梯为中心,向各个方向组成平面布置为特点的建筑。

对于这类建筑,有时要同时满足独立设置两座封闭或防烟楼梯间及使用功能的需要,十分困难。

此时可设置防烟剪刀楼梯间。

(5)剪刀楼梯是在同一楼梯间设置一对相互重叠、又互不相同的两个楼梯,具有两条垂直方向疏散通道的功能。

但如果两梯段之间没有隔墙,则实际这两条通道是处于同一空间内,起不到两条疏散通道的作用。

为此剪刀楼梯间的梯段之间应设耐火极限不低于l h的实体墙分隔。

剪刀楼梯作为塔式高层建筑的两个独立疏散通道使用,应是两个互不相通的独立空间。

设计中应分别设置前室,并按这个特点来设计加压送风系统,才能保证前室和楼梯间成为无烟区。

塔式住宅设置确有困难时可设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户门应为能自行关闭的乙级防火门。

(更多安全生产类文章请关注-易安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