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米市

合集下载

中国地理知识题

中国地理知识题

27、()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

(青藏高原吐鲁番盆地) 28、从气温垂直分布看,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这是因为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降低地面)29、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的地区,主要是由于()。

(高盆地四周高,热量不易散失) 30、青藏高原受不到冬季风影响,是因为其()而云贵高原、台湾和海南岛等地几乎不受冬季风影响,是因为()。

(海拔非常高常驻山岭重重阻挡而风力减弱) 3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一是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二是()。

季风不仅影响我国降水的时间变化,而且还控制着降水的()变化。

(气候复杂多样空间) 32、我国与世界同纬度平均气温相比,冬季气温偏低,夏季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气温年较差(),说明我国气候具有()的待征。

(大大陆性) 33、习惯上,我国境内受()影响明显的地区,称季风区。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沿()一线。

(夏季风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4、我国受夏季风影响长达5个月的地区有两广地区和(),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和()受夏季风影响的时间有4个月。

(云南长江流域)35、受季风活动影响,就全国大多数地区来说,降水多集中在夏季。

北方雨季开始(),结束(),降水量较少,而南方反之。

(晚早) 36、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叫()河,分水岭以内的集水区域,就是这条河流的()。

(外流流域)37、我国外流河的水量深受()的影响,东部各河汛期()逐渐推迟。

(降水由南向北) 38、河流的季节变化,同水源补给密切相关,我国东部以雨水补给为主的外流河,主要随着()的季节变化而变化,西部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内陆河流,主要随着()的变化而变化。

(降水量气温) 39、河流的水文特征,可以从河流的水位、流量、()、()等方面来分析。

(含沙量有无冰期) 40、我国外流河以向东注入太平洋为主。

怒江注入(),额尔齐斯河注入()。

(印度洋北冰洋) 41、长江最著名的峡谷是位于()省的()峡。

安徽历史沿革

安徽历史沿革

安徽历史沿革“安徽省”是公元1667年时才出现的一个概念,安徽是中国建省较晚的一个省。

说起“安徽省”就不能不提及“江南省”,“江南省”设于公元1645年(清顺治二年),省府驻地江宁(即今南京)。

清江南省的前身是明朝的“南直隶省”。

“江南省”的所辖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上海市和安徽省。

无论是明朝的“南直隶省”,还是后来清朝的“江南省”,皆为当时全国最富裕的省份之一。

清初时,每年仅江南一省上缴的赋税额就占了全国所收赋税总额的近三分之一,而每期科考,江南一省的上榜人数则占了全国的近一半,于是民间便有了“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一说。

由于清朝初期,天下尚未完全统一,东南有朱氏南明,西南又有吴氏等三藩势力,再加上满清皇室内部派系矛盾尖锐,争斗不断,而作为清廷主要的财源和人材库之一的江南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就至关重要了。

因此,顺治皇帝决定将江南省分而治之,一来以便更强有力的管理,二来以防再有其它势力利用富硕的江南省作大作强而危及朝廷。

公元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清廷将江南省一分为二,分为:“江南右布政使司”(治所苏州)和“江南左布政使司”(治所江宁)。

公元1667年(清康熙六年),取“江宁”和“苏州”二府首字的合成,改“江南右布政使司”为“江苏布政使司”,建“江苏省”;取“安庆”和“徽州”二府首字的合成,改“江南左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建“安徽省”。

公元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江苏布政使司”由苏州迁至江宁,江宁正式成为江苏省会;“安徽布政使司”由江宁迁至安庆,安庆正式成为安徽省会。

从1760年开始,除太平天国时期,安庆被太平军占领,安徽省府曾短暂迁往庐州外(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之后,李鸿章、曾国藩等人协商后决定安徽省会仍复迁安庆为宜),到抗日战争时期,安庆沦陷于侵华日军,安庆一直为安徽省府驻地。

江南省虽分为安徽和江苏两省,但安徽和江苏在清朝仍是全国富硕的省份之一,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安徽每年所上缴的赋税额一直可排在全国前十位,而在当时安徽经济发展重心的沿长江一线及江南的徽州地区,除了芜湖米市是“中国四大米市”之首外,还诞生了一支商团劲旅——徽商,它们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等地区,其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

初中地理教案精选9篇

初中地理教案精选9篇

初中地理教案精选9篇初中地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高技术产业的主要特点。

2、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高技术产业在工农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3、了解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

4、掌握高技术产业在地域上分布特点及未来变化趋势。

教学指导:高技术产业是最具活力的产业。

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水平有较大的差异,城市与乡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贫困地区学生的学习设施,条件相差甚远,他们对高技术产业的了解和认识也不尽相同。

在教学中应根据各地学生的实际情况,多联系学生所熟知的典型事例,因材施教,不强求千篇一律。

新课导人:方案①:同学们,大约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电话在我们国家还是稀罕之物,连城市里也只有机关单位才有,乡村几乎不见其踪影。

人们大多通过书信联系。

现在,电话已进人我国寻常百姓家,城乡都已基本普及,移动电话也已成为普通消费品。

你们知道这一变化是由于什么带来的吗?(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高技术产业。

方案②:用电脑播放多媒体教学课件,营造一种网络教学气氛。

同学们,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与过去相比真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媒体电脑、投影仪、录像设备等都已进人教室,轻点鼠标一下,我们就可以纵览天下大事,深人知识的海洋,探索我们未知的世界;打开电子邮箱,就可以测览从异国他乡发来的电子邮件,信息沟通方便之极。

你知道这一切是什么带给我们的吗?对,是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带给我们的。

讲述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设问:同学们,高技术产业是如此神奇,如此独具魅力。

你们知道哪些高科技产业部门呢?(学生会答出多种,教师略作总结,使学生对主要高技术产业部门有个大致的了解。

)2.讨论:(1)高技术产业在工农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举实例说明。

(2)说说我们身边有哪些高技术产品,它们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什么影响?3.布置学生从媒体上搜集有关材料,了解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概况。

然后举行一次小型讨论会或出一期墙报。

讲述高技术产业的分布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8~P.19正文部分。

四大米市

四大米市
四大米市中国的"四大米市"是在旧时农业商品经济不发达过程产生的,对促进当时的粮食生产、流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给当地的社会发展、农民生活和商业经贸有很大的提高。无锡、长沙、芜湖、九江作为四大"米市",有着共同的沿江交通便利、粮食生产丰富和商贸流通发达的优势。之于四大"米市"的排序,无锡与芜湖各说其在首位,这些现在都没什么意义了。 一、无锡 无锡位于江苏省南部,南临太湖,西依惠山,北连太湖水网平原,扼沪宁铁路、京杭运河与锡澄公路、锡澄运河之交。无锡建县始于秦汉,沿用至今,历史上曾是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素有中国"四大米市"之首的响誉,又是中国民族资本家最早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明、清漕运鼎盛时期,无锡已是太湖流域和两浙漕粮集中地及江南著名粮食市场。乾隆年间,无锡粮食的吞吐量达到七八百万石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粮食堆栈容量为东南各省之冠,粮食加工业成为全国5大碾米中心。改革开放以来,无锡米市成交活跃,业务遍及全国各地。为了适应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新一轮市场改革发展的需要,全面提升无锡米市的功能和品位,恢复使用"无锡粮油中心批发市场"国家级市场招牌。 "无锡米市"主要由南北两个市场组成。南市场以无锡粮油中转储备仓库为基地,拥有铁路粮油专线、京杭大运河米码头的优势,以稻谷、小麦、大豆、玉米等大宗原粮交易为主;而北市场以现有的无锡粮油市场为主体,以成品粮油现货交易为主,满足了锡城及周边地区居民米袋子菜篮子需要。市郊三里桥是中国最大的粮油市场,1990年粮油成交量居四大米市之首。 无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名胜古迹众多。内有北宋崇安寺,惠山下锡惠公园内有唐遗迹"天下第二泉"和明寄畅园,锡山上有龙光寺、龙光塔等。20世纪初,滨湖一带又修建了蠡园、梅园和鼋头渚(又称横云公园)等园林。无锡有泰伯奔吴以来的几千年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史,有中国四大画家之首的倪云林,有代表中国知识分子气节的东林党人,有写出中国唯一列入世界十大名曲《二泉映月》的阿炳。至于徐悲鸿、钱钟书、孙冶方等近现代中国知名人士大家都不会陌生。近代有民族工业巨子荣德生、荣宗敬兄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荣智健,七十年代无锡是全国乡镇企业主要的发源地之一,直到现在无锡的经济发展一直在全国同等规模的城市中名列前茅。 二、长沙 长沙地处湘中偏东,湘江下流,湖南东部。自秦汉以来就是湖湘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历史辉煌、文化灿烂、名贤荟萃。长沙"陆有玉璞,水有珠胎",岳麓为屏,湘江为带,水陆洲浮碧江心,浏阳河曲绕郊外,湖泊星布,岗峦交替,城廓错落其间,唐代就已形成山水城市的风格。长沙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3000多年之久,长沙古城的形成与建设也有许多特色。长沙城本身就是一个历史大遗存,古今城址重合,古今城市中心重合,而且从战国一直延续至今的都市在中国屈指可数。汉代定王台、贾谊故居,唐五代的园林、寺庙,宋代的书院,明代的王府、城阁等古建筑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长沙虽经"文夕"大火劫难,但独具一格的古建筑、古园林、古寺庙、古城址、古街道、古驿道、古河道至今仍历历可见。 长沙米市在长沙商贸史中占有重要位置,其雏形可追溯到北宋晚期,当时的潭州已能制造载米万解的大船,往来湘江,运送大米。到清雍正初年,湘江上运米之船"千艘云集",直销汉口,再抵江浙,盛极一时。长沙附近的易俗河已成为百谷总集之区,"粮仓相比,米袋塞途,年贸易额达200余万担"。1726年(雍正四年),清政府由藩司发帖,开设各类牙行,提供交易场所,米市正式形成。长沙集镇共开设牙行35户,其中粮行就占了24户。长沙粮行的兴旺,吸引了长沙附近的小米市向省城汇集。同时出现了把稻谷加工成大米出售的人工碾坊、牛碾坊,乃至机器碾坊。到光绪年间,长沙的碓坊发展到500家,大都分布在碧湘街至草潮门沿江一带,尤以潮宗街最多,故有"米街"之称。清末民初长沙粮食行业开始分化为以加工为主的碾米业、以储粮为主的粮栈、以代客买卖为主的粮行和纯零售的米店4个自然行业。1908年曾国藩之女婿聂缉规在长沙开设的协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栈小有名气。长沙米市的兴旺,除了长沙特殊的地理、经济地位外,更主要是建立在湖南全省粮食生产相对发达的基础上的,那时粮食总产量在全国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广东和四川。长沙"文夕"大火后,米市衰落。抗日战争胜利后,逐渐恢复,到1947年长沙粮食行业共有企业700多家。 长沙气候春温多变,夏秋多晴,严寒期短,暑热区长。长沙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甚多,主要有马王堆汉墓、岳麓书院、麓山寺、清水塘、船山学社、第一师范等,风景区有桔子洲、爱晚亭等。长沙商业自古繁荣,手工业发达,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长沙正式开为商埠。民国时期,长沙米市和"金、钱、绸、纸"大行业享誉全国,长沙城出现了许多同行当商业街和名老字号,素有"鱼米之乡"、"花炮之乡"、"湘绣之乡"、"陶器之乡"等许多美称。

芜湖铁画的创新与发展

芜湖铁画的创新与发展

芜湖铁画的创新与发展作者:支云秀来源:《艺术评鉴》2017年第15期摘要:芜湖铁画既有中国国画的神韵,兼具雕塑的立体美,同时又充分表现出钢铁的柔韧性,具有非常独特的艺术魅力。

2006年,芜湖铁画锻制技艺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作名录。

300多年来,铁画的传承过程,也是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日益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芜湖铁画创新发展中图分类号:J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5-0050-02芜湖铁画是安徽芜湖地区的特产之一,作品以铁作为原料,冶炼之后,再经过锻、钻、焊、锉等技艺制成。

一、铁画起源芜湖市交通便利,曾被誉为中国四大米市之一,一直以来,铁冶业非常兴旺,有“铁到芜湖自成钢”一说。

发达的冶铁业,再加上高超的锻技,为芜湖铁画的创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先天基础和条件。

据芜湖地方史料记载,芜湖铁画诞生于1687年(清康熙二十六年),距今有三百三十年历史,早期称为“铁花”,主要作品有铁花枝、铁花灯,作为上山敬佛之用。

最早的芜湖铁画出自清朝初年一位名叫汤天池的普通铁匠之手,据说,当年与汤天池为邻的,是明末清初的大画家萧云从。

一日,汤天池偶然间看到萧云从正在家中挥毫泼墨,作《四君子图》,汤天池暗暗将一笔一画记在心中,没过几日,就将用铁打制而成的《四君子图》挂在自家的白墙上供人欣赏,萧云从见后心生佩服,两人从此结为好友,这段友谊便也成就了日后的芜湖铁画。

二、艺术特色芜湖铁画的艺术特色通常被描述为“以锤为笔,以铁为墨,以砧为板,锻铁为画,鬼斧神工,气韵天成”。

铁画源于国画,同时又融合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雕塑、民间剪纸、金属饰品等艺术技法,它是纯手工锻技艺术,又具有新安画派之落笔瘦劲简洁和风格冷峭奇倔的艺术特征。

它较为鲜明的艺术特色一是在色彩方面,多以黑线构图,白色为底,呈现黑白分明的视觉效果;二是在造型方面,多为山水和花鸟作品,造型生动,形态传神;三是重视细节,构图严谨,画面布局合理。

中国99个四大文化知识

中国99个四大文化知识

中国99个“四大”文化知识1、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牛郎织女》2、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婵、王昭君、杨贵妃3、中国古代“四大丑女”——远古中华始祖黄帝之妻嫫母、战国时齐国无盐县的钟离春、东汉梁鸿之妻孟光、东晋名士许允之妻阮氏4、中国古代四大丑男——晏婴、左思、包拯、刘墉5、中国古代四大美男——潘安、宋玉、兰陵王、卫玠6、盆树四大家——黄杨木、金雀梅、迎春花、绒针柏7、祥瑞“四灵”——麒麟、凤凰、乌龟和龙8、中国古代四神兽——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9、“鬼谷四友”——战国孙膑、庞涓、苏秦、张仪四人乃鬼谷子之弟子,故称“鬼谷四友”。

10、明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

11、文学作品四大类——诗歌、散文、小说、戏剧12、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14、人生四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15、人生“四美”——良辰、美景、赏心、悦事16、北宋文坛四大家——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17、四家诗——鲁诗、齐诗、韩诗、毛诗18、儒家四德——孝、悌、忠、信19、古代妇女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20、中医四诊——望、闻、问、切21、古代贵族四术——诗,书,礼,乐22、花间四友——蝶莺燕蜂23、战国四君子——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24、中国四大菩萨——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25、佛教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县,文殊菩萨的道场。

普陀山位于浙江舟山,观音菩萨的道场。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市,普贤菩萨的道场。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青阳,地藏菩萨的道场。

26、道教四大名山——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被称为道教四大名山”。

27、中国古代四大名琴——号钟绕梁绿绮焦尾28、中国四大名花——山东荷泽牡丹福建漳州水仙浙江杭州菊花云南山茶花29、传统工艺“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30、中国四大名菜——鲁菜川菜苏菜粤菜31、中国四大名亭——安徽滁县醉翁亭、北京先农坛陶然亭、湖南长沙爱晚亭、浙江杭州湖心亭32、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凌绢扇(浙江)33、四大名砚——端砚(广东)歙砚(安徽)洮砚(甘肃)澄泥砚(河南)34、四大名雕——浙青田石雕闽寿山石雕湘菊花石雕川广元白花石雕35、四大动物香料——龙涎香麝香灵猫香海狸香36、中国四大领导班子——党委政府人大政协37、唐代“吴中四友”——贺知章、刘虚、包融、张旭。

家乡的长江大桥作文300字

家乡的长江大桥作文300字

家乡的长江大桥作文 300 字 我的家乡是一座半城山半城水的城市,这里就是芜湖。

这儿风景优美、物产 丰富,还是中国四大米市之一,更是鱼米之乡哟!在芜湖,最雄伟的建筑要算长 江大桥了。

我家就住在大桥附近,所以我几乎每天都能看到雄伟的长江大桥。

每到夜晚,长江大桥就灯火辉煌、光彩夺目了,远远望去好像一条绚丽的飞龙。

白天,许多小汽车和火车在“飞龙”上川流不息的行驶。

芜湖长江大桥位于我们居住的小区西偏北方向, 引桥和桥头公园环绕着我们 周围。

整座大桥是国家“九五”期间重点交通项目, 工程规模居中国长江桥梁之 首。

它采用低塔斜拉桥桥型,主跨 312 米,是中国迄今为止公、铁两用桥跨度最 大的桥梁。

大桥工程采用了 15 项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大大提高 了中国公铁两用桥梁设计、制造、安装水平,有 14 项刷新了全国建桥记录,荣 获 2001 年度中国建筑工程最高荣誉鲁班奖。

我爱我的家乡, 我也爱这座雄伟的 长江大桥。


1/4


2/4


3/4


4/4













芜湖米市的兴衰

芜湖米市的兴衰

芜湖米市兴衰之思考芜湖位于安徽东南部,历史悠久,春秋时代为吴国的鸠鹚邑,作为县名始于公元前109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唐宋时期芜湖就有兴建粮仓、屯粮转运的历史记载。

明中叶以来,皖中皖南所产稻米多在此聚散,成为“舟车辐辏,百货兴聚”的沿江重镇。

历史上芜湖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颇为发达从明代开始,逐渐成为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商埠。

近现代以来更是有全国"四大米市"之首的美誉。

芜湖米市的形成在芜湖米市形成之前,长江下游一带的米粮贸易主要在镇江七浩口进行。

实际上,芜湖米市正是在镇江七浩口米市的基础上形成的。

镇江位于江苏省中部偏南,长江三角洲的上端,京杭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之处,西接南京,东临上海,北与扬州“京口瓜州一水间”,自古以来就是连接大江南北的重要口岸。

但七浩口米市的稻米主要来源并不是江苏,而是安徽。

安徽的长江两岸及巢湖周围是我省重要的稻米产区。

这一带土壤肥沃,灌溉方便,所产籼稻、糯稻品质优良,数量也多,除供应本省消费外,相当一部分要运销省外或国外,是当时安徽对外贸易中的拳头产品。

当时安徽稻米多运往七浩口米市集散:皖派商绅对此当然是不甘心的。

1876年,中英签定《烟台条约》,芜湖亦被辟为通商口岸;1877年,芜湖设立海关,进出口货物可就地检查课税。

如此一来,在芜湖进行粮食贸易就变得比在镇江七浩口更为优越。

从地理上讲,安徽稻米产区主要集中在芜湖周围,将粮食运至芜湖显然要比长途跋涉运往镇江方便得多。

从交通上讲,芜湖位于长江中游,南经青弋江、鲁港河直通南陵、宁国、太平,西北经裕溪河可达巢县、无为、舒城、庐江、合肥,沿江东下可至南京、上海,西溯可接荆襄巴蜀,水陆交通较镇江更为便利。

从运输能力上讲,芜湖是长江沿岸仅次于南京、武汉、重庆的第四大港,两岸有六个港区,一百二十六个泊位,前沿水深可供万吨轮船停泊,其运输能力也较镇江为大。

从商业利润来说,皖派商人当然更是希望镇江米市能够迁芜,以获取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利润。

江南漕粮与米市

江南漕粮与米市

江南漕粮与米市漕运,本意指水路运输,后专指历代将所征粮食解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水路运输。

明清东南漕粮都经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运往通州、北京。

历代所运漕粮每年多达数百万石。

因运输困难,船只消耗,官吏侵吞,耗费巨大,有时甚至耗数十石运一石。

漕运可谓是古代物流,比起现代物流来,其运输成本大得惊人,而这些费用都由地方政府承担,地方政府则又分摊到了田赋中去。

明清之际,政治中心在北京,而重赋之地在江南,将江南的漕粮千里遥遥运往北京,实在是一桩劳命伤财之事。

为漕运“买单”的,却是普通百姓。

征漕粮的有江、浙、赣、皖、湘、鄂、豫、鲁等省。

湖州的漕粮之征始于唐代。

明代曾定全国漕粮征额400万石,而湖州一府征额约40万石,占全国十分之一。

加上漕运费用,实际征额往往在80万石以上。

漕运遥远,因漕运耗费,除正额外还征“漕耗”、轻赍等附加税,统称漕项。

收粮有淋尖、踢斛、捉猪等名目;陋规有水脚、花户、灰印等费。

总之,漕军、船户、关津、仓胥、库吏,每道关口,都要雁过拨毛;里甲、粮长、官府和运军的非法勒索,更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漕粮的实际耗费在原额的两倍以上。

民户缴漕粮一石,实纳常需两石四五斗。

流传在菱湖一带的一则有关吴振缨的故事,从侧面反映了京城掌库内监索贿之事。

吴振缨,归安(今湖州)人,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授中书舍人,擢广东道御史。

崇祯年间,百姓困于各种劳役、捐税,湖民贾若生等解夏税至京,掌库内监索厚贿不遂,就有意刁难,以所捐夏税绢匹违反“规格”驳回二万余匹,着令照标准规格改造。

贾若生等走投无路,羁留京城。

吴振缨知悉后,立即抗疏朝廷,以夏税绢匹往返运输艰难,请该库收贮,并请求对绢匹重新检验。

大太监马化龙坚持不可。

吴振缨再三上疏请朝廷秉公发落,最后获准验收入库,使湖州百姓免去一场灾难。

湖地百姓感念吴振缨恩德,特立生祠于菱湖。

夏税绢匹入库如此,秋税漕粮入库自然也不例外。

明初,漕运是由官府向民间征夫来承担的。

被征之夫,漕运一趟,历时大半年,家中农事都耽误了。

安徽历史沿革

安徽历史沿革

安徽历史沿革“安徽省”是公元1667年时才出现的一个概念,安徽是中国建省较晚的一个省。

说起“安徽省”就不能不提及“江南省”,“江南省”设于公元1645年(清顺治二年),省府驻地江宁(即今南京)。

清江南省的前身是明朝的“南直隶省”。

“江南省”的所辖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上海市和安徽省。

无论是明朝的“南直隶省”,还是后来清朝的“江南省”,皆为当时全国最富裕的省份之一。

清初时,每年仅江南一省上缴的赋税额就占了全国所收赋税总额的近三分之一,而每期科考,江南一省的上榜人数则占了全国的近一半,于是民间便有了“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一说。

由于清朝初期,天下尚未完全统一,东南有朱氏南明,西南又有吴氏等三藩势力,再加上满清皇室内部派系矛盾尖锐,争斗不断,而作为清廷主要的财源和人材库之一的江南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就至关重要了。

因此,顺治皇帝决定将江南省分而治之,一来以便更强有力的管理,二来以防再有其它势力利用富硕的江南省作大作强而危及朝廷。

公元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清廷将江南省一分为二,分为:“江南右布政使司”(治所苏州)和“江南左布政使司”(治所江宁)。

公元1667年(清康熙六年),取“江宁”和“苏州”二府首字的合成,改“江南右布政使司”为“江苏布政使司”,建“江苏省”;取“安庆”和“徽州”二府首字的合成,改“江南左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建“安徽省”。

公元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江苏布政使司”由苏州迁至江宁,江宁正式成为江苏省会;“安徽布政使司”由江宁迁至安庆,安庆正式成为安徽省会。

从1760年开始,除太平天国时期,安庆被太平军占领,安徽省府曾短暂迁往庐州外(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之后,李鸿章、曾国藩等人协商后决定安徽省会仍复迁安庆为宜),到抗日战争时期,安庆沦陷于侵华日军,安庆一直为安徽省府驻地。

江南省虽分为安徽和江苏两省,但安徽和江苏在清朝仍是全国富硕的省份之一,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安徽每年所上缴的赋税额一直可排在全国前十位,而在当时安徽经济发展重心的沿长江一线及江南的徽州地区,除了芜湖米市是“中国四大米市”之首外,还诞生了一支商团劲旅——徽商,它们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等地区,其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

我佛山历史文化介绍

我佛山历史文化介绍

我骄傲,我是佛山人——佛山历史文化介绍佛山“肇迹于晋,得名于唐(公元628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

早在唐宋年间,佛山的手工业、商业和文化已鼎盛南国。

明清时,更是发展成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是中国历史上四大名镇和“四大米市”之一。

佛山的商业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有着“广纱中心”、“南国陶都”的美誉。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佛山独具魅力的岭南传统文化:佛山是粤剧的发祥地;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发源地;是著名的武术之乡,是中国功夫杰出代表黄飞鸿的故乡和李小龙的宗祖地。

今日的佛山已成为历史底蕴和现代气息共同交融、经济与文化竞相辉映的现代化城市。

然而,当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东方古国的大门,佛山亦曾历经百年离乱,百年求索,百年抗争。

改革开放春风化雨,抹去祖庙的积尘,扶正梁园的断垣,佛山人民勃发鼎新革故的活力,创造了且还在创造着令世人瞩目的业绩。

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和投资硬环境40优之一;联合国评定的全球98个人类住区优秀范例城市之一;全国“十佳工生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洁净城市”、全国“双拥(拥军优属。

拥政爱民)模范城”……犹如一束束报春花,佛山人以其传统的勤劳与智慧,以其放眼世界、瞩目未来的气魄与胆识,编织着繁花似锦的明天。

回望历史,展望未来。

为了二十一世纪的召唤,佛山没有褪尽千年文明的荣耀,并将实现历史文化名城与现代化城市的对接。

一个科技振兴、繁荣富庶、文明进步、整洁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将崛起于珠江之滨,为祖国、为人类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佛山人精神可概括为“陶都精神、海洋气魄”。

“”陶都精神是佛山人精神传承、更新的历史依据,而“海洋气魄”则是佛山两个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的动力。

“新时期佛山人精神”形成了“敢为人先、崇文务实、通济和谐”的基本表述,成为佛山人的“魂”。

佛山有“南国陶都”之美誉,石湾陶艺更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奇葩。

做工精细,形象饱满,线条粗犷、刚劲是石湾陶瓷的基本艺术特征。

四大米市是哪个城市

四大米市是哪个城市

四大米市是哪个城市
一、四大米市分别为江西九江、江苏无锡、安徽芜湖、湖南长沙,还有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是江西九江、江苏无锡、安徽芜湖和湖北沙市。

这四大米市均在江南(沙市位于长江以北),又被称为“江南四大米市”。

二、沙市,它是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自古是湖北主要农业区粮米交易的好地方。

三、九江,江西及皖南所产大米茶叶等均在此汇集。

四、芜湖,我国古代著名的粮食产地和大米集散地。

五、无锡,800里太湖水系众多,历来是粮油的集散中心。

六、它们的共同点是具沿江交通便利、粮食生产丰富和商贸流通发达的优势。

都是在旧时农业商品经济不发达过程产生的,对促进当时的粮食生产、流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给当地的社会发展、农民生活和商业经贸有很大的提高。

七、“米市”的形成要有两大因素:一是地处出产大米的中心位置,有广泛的大米来源,便于集中;二是运输便利,水陆交通发达,古时候尤其着重于水路运输。

八、关于“四大米市”的认定,长期以来就有两种说法,除了江西九江、安徽芜湖、江苏无锡三个地方没有疑议外,有争议的是湖南长沙和湖北沙市。

第五单元《小调集萃》-无锡景

第五单元《小调集萃》-无锡景

无锡,被誉为“太湖明珠”,位于长江三 角洲平原腹地,太湖流域的交通中枢,北 倚长江,南濒太湖,东接苏州,西连常州, 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无锡自古就是中国 著名的鱼米之乡、中国四大米市之一,同 时也是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中国民族 工业的发源地之一,素有布码头、钱码头、 小上海之称。无锡地处太湖之滨,风景绝 美秀丽,历史千年悠长,是在江南蒙蒙烟 雨中孕育出的一颗璀璨的太湖明珠。
湖南民歌
普通话
方言Leabharlann 《一根竹竿容易弯》是 流行于湖南的一首传统 民歌,歌词仅有一段七 言、六句,句法方整, 用质朴的语言“众人合 伙金不换”简明生动的 阐述了我们无论做什么 事情只要团结一心就能 取得胜利的道理。
鼋头渚是横卧太湖西 北岸的一个半岛,位 于江南名城无锡,因 巨石突入湖中形状酷 似神龟昂首而得名。 鼋头渚风景区始建于 1916年,现面积达539 公顷。有充山隐秀、 鹿顶迎晖、鼋渚春涛、 横云山庄、广福寺、 太湖仙岛、江南兰苑, 中日樱花友谊林等众 多景观,各具风貌。 风景区已成为中外驰 名的旅游度假休养胜 地。
太湖
太湖,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今江苏省南部, 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全部水域在江苏省境内,湖 水南部与浙江省相连。它是中国华东区域最大的 湖泊,也是中国的第二大淡水湖,是中国著名的 环太湖风景名胜区。
位于中国江苏省无锡惠山第一峰白石坞下的惠山 泉,相传为唐大历年间无锡令敬澄开凿,因僧人 惠照在此居住,故名惠山泉。惠山有九龙十三泉, 二泉最负盛名。
学唱歌曲
示范
伴奏
分析歌曲
一段体 起 承


【起承转合】民族曲式结构原则之一。⑴起部(即呈示),主题最初陈述; ⑵承部(即巩固),通过重复或变化重复来巩固主题;⑶转部(即发展), 发展主题,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⑷合部(即结束),结束全段音乐。

无锡旅游最新导游词5篇

无锡旅游最新导游词5篇

无锡旅游最新导游词5篇无锡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被誉为“太湖明珠”,是我国优秀旅游城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无锡旅游最新导游词,欢迎参考!无锡旅游最新导游词1各位游客:在华东线的旅游城市中,无锡是因濒临美丽的太湖而著名的。

在这个“充满温情和水”的城市中,景色宜人,人文答本,吸引了南来北往的佳宾。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前去欣赏这颗“太湖明珠”的迷人风采。

无锡地处江苏省南部、太湖之滨,北临长江,南接浙江、安徽两省,西邻常州市,东靠苏州市。

西距南京183公里,东距上海128公里。

著名的贯通中国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在此交汇。

其地形为平原地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渠流纵横,河网密布,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辖锡山、江阴和宜兴3个县级市。

全市总面积4656平方公里,人口约426万。

其中市区面积343平方公里,人口约二“万,是江苏地区仅次于南京的第二大城市。

目前已发展成为具有轻工、纺织、电子、化工、机械等工业的中等城市。

无锡是我国江南的一座古城,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据《史记》记载,商朝末年,周大王长子泰伯及其弟仲雍从陕西来到这里定居,筑城于梅里(今锡山市梅村一带),建“勾吴”国,这是无锡建城的开始。

无锡之名最早见于《汉书》,相传周平王东迁时(约在公元前770年),惠山东侧发现了锡矿。

锡在当时是冶炼青铜器的原料,于是爆发了当地人和外来者长达几百年的冲突。

到了战国末期锡矿日渐减少。

公元前224年,秦始皇大将王翦在锡山发现一块石碑,上面刻有: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

“无锡天下宁”表达了人民渴望安宁太平的生活,因此“无锡”的名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成为城市的名称。

无锡的经济发展有着深厚的基础。

早在明代时,织布、陶瓷、制砖等手工业非常发达。

19世纪中期,无锡和九江、长沙、芜湖合称为“中国四大米市”。

本世纪以来,无锡更是依靠自身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原料基地和工商业发达的城市,被誉为“小上海”。

地理能力培养与测试八年级上册

地理能力培养与测试八年级上册

地理能力培养与测试八年级上册1.交通运输自古有之。

在现代,人们使用的交通运输工具就更多了。

下面四种交通运输工具中,有一种不属于现代交通运输工具,你知道是哪一种吗?( )a.飞机b.轮船c.马车d.汽车2.在我国,存有许多城市就是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以下城市,哪个就是铁路—水运枢纽呢?( )a.乌鲁木齐b.武汉c.济南d.北京3.存有一种运输方式,它具备运量大,运费低,速度快的特点。

这就是哪一种运输方式呢?( )a.铁路运输b.公路运输c.航空运输d.水路运输4.由于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至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被人们形象地喻为经济的“先行官”的就是( )a.农业b.工业c.旅游业d.交通运输5.铁路线的命名方法存有多种。

以下铁路线,哪一条就是以起止点所在的省级行政单位的缩写去命名的呢?( )a.陇海线b.湘黔线c.兰新线d.京广线6.有关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原产,观点不恰当的就是( )a.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稠密,西部地区稀疏b.长江中下游一带海陆空交通运输网繁盛c.我国现有的高速公路大部分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d.西部除了部分省区不通公路7.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你知道哪一种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吗?( )a.铁路运输b.公路运输c.水路运输d.航空运输8.九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米市”之一,你知道它当时与周边联系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吗?( )a.公路运输b.水路运输c.航空运输d.铁路运输9.哪一种经济作物,是我国南方和北方都有较大面积种植的呢?( )a.甜菜b.油菜c.棉花d.水稻10.下列哪个地区,农作物仅能一年一熟呢?( )a.成都平原b.华北平原c.东北平原d.珠江三角洲11.我国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要量很大,因此在许多地区建立了商品粮基地。

下列平原中,不属于商品粮基地的是( )a.三江平原b.鄱阳湖平原c.华北平原d.成都平原12.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普遍种植小麦和玉米,且是全国三大棉区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四大米市
中国的“四大米市”是在旧时农业商品经济不发达过程产生的,对促进当时的粮食生产、流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给当地的社会发展、农民生活和商业经贸有很大的提高。

无锡、长沙、芜湖、九江作为四大“米市”,有着共同的沿江交通便利、粮食生产丰富和商贸流通发达的优势。

形成原因中国历史上曾因大米集中在某处交易,而形成了“四大米市”。

又因四大米市均在江南,所以又被称为“江南四大米市”,这四大米市有的如今依然焕发青春。

“米市”的形成要有两大因素:一是地处出产大米的中心位置,有广泛的大米来源,便于集中;二是运输便利,水陆交通发达,古时候尤其着重于水路运输。

关于“四大米市”的认定,长期以来就有两种说法,除了江西九江、安徽芜湖、江苏无锡三个地方没有疑议外,有争议的是湖北沙市和湖南长沙。

湖南、湖北都是鱼米之乡,沙市、长沙的水陆交通在古时都很发达,同样都是古时的繁华重镇,当时商品贸易不相上下,都有可能是大米的重要集散地。

但是,现在就不同了,内陆水路交通运输已经成为昨日黄花,铁路和公路运输占主要地位。

无论哪一方面,沙市与长沙没得比。

但,这里是从旅游角度出发,还是将这两座美丽的历史名城相提并论。

江苏省南部、太湖北岸、沪宁之间的无锡市,大运河和锡澄运河在此交汇。

800里太湖水系众多、土壤肥沃,便利的交通自古以来就促成了这里农工商业的兴隆,历来是粮油集散中心。

民国十一年(1922)自辟为商埠,如今这里的米市仍与中国各省、市、自治区有贸易往来。

四大米市芜湖,沙市,九江,无锡(一说为芜湖,长沙,九江,无锡)是驰名中外的中国四大米市。

无锡无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位于江苏省南部,南临太湖,西依惠山,北连太湖水网平原,扼沪宁铁路、京杭运河与锡澄公路、锡澄运河之交。

无锡建县始于秦汉,沿用至今,历史上曾是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

早在明、清漕运鼎盛时期,无锡已是太湖流域和两浙漕粮集中地及江南著名粮食市场。

乾隆年间,无锡粮食的吞吐量达到七八百万石。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粮食堆栈容量为东南各省之冠,粮食加工业成为全国5大碾米中心。

现在无锡米市主要由南北两个市场组成。

南市场以无锡粮油中转储备仓库为基地,拥有铁路粮油专线、京杭大运河米码头,以稻谷、小麦、大豆、玉米等大宗原粮交易为主;而北市场以现有的无锡粮油市场为主体,以成品粮油现货交易为主,满足了锡城及周边地区居民米袋子菜篮子需要。

市郊三里桥是中国最大的粮油市场,1990年粮油成交量居四大米市之首。

长沙长沙地处湘中偏东,湘江下流,湖南东部,气
候春温多变,夏秋多晴,严寒期短,暑热区长。

自秦汉以来就是湖湘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唐代就已形成山水城市的风格。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长沙正式开为商埠。

民国时期,长沙米市和金、钱、绸、纸大
行业享誉全国,长沙城出现了许多同行当商业街和名老字号,素有鱼米之乡、花炮之乡、湘绣之乡、陶器之乡等许多美称。

北宋晚期的潭州已能制造载米万解的大船。

到清雍正初年,湘江上运米之船千艘云集,易俗河已成为百谷总集之区,年贸易额达200余万担。

1726年(雍正四年),米市正式形成。

长沙集镇共开设牙行35户,其中粮行就占了24户。

到光绪年间,长沙的碓坊发展到500家,大都分布在碧湘街至草潮门沿江一带,尤以潮宗街最多,故有米街之称。

长沙米市兴旺除了因特殊的地理、经济地位外,更主要是建立在湖南全省粮食生产相对发达的基础上的,那时粮食总产量在全国居全国第三位,仅次于广东和四川。

长沙文夕大火后,米市衰落。

抗日战争胜利后,逐渐恢复,到1947年长沙粮食行业
共有企业700多家。

九江九江东枕鄱阳湖,北濒长江,西连幕阜山脉,南屏庐山,属中亚热带向亚热带过渡区,人称江西的北大门,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江南名城,古称
浔阳、柴桑,地于赣、鄂、湘、皖四省交界处。

夏商时期,九江属荆、杨二洲之城,春秋时期属吴之东境,楚之西境,素有吴头楚尾之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九江为36 郡之
一,有江到浔阳九派分之说,故名九江,又称江州。

自秦朝始,曾使用过九江、柴桑、江洲、浔阳、汝南、湓域、德化共七个名称。

明朝以后至今沿用九江地名。

古书说九江据三江之口、当四达之衢,七省通连、商贾集至。

九江是我国近代四大米市和三大茶市之一,是长江黄金水道十大港口之一。

130多年前,这里就是对外通商口岸,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长江沿岸开放城市。

九江及附近县历史上就是鱼米之乡,是米市的主要来源。

再就是毗连的安徽、湖北两省沿江等地的稻米。

南昌是全省米谷一级集散中心,九江为出口咽候。

九江米市在赣北的转运点有湖口、涂家埠、吴城。

这三个城镇都是靠江临湖。

九江所以成为米市,湖口起了很大的作用。

涂家埠位于修水与南浔铁路交汇处,是赣北的重点粮区,每年进出粮食数以万斤。

九江米市鼎盛时期粮行米店约有130家,可分为三个帮派:一是广东帮,二是南昌帮、三是本地派。

建国后,九江米市经过初兴、封闭、复兴三次重大演变过程,于1984年
末到1985年初恢复了九江米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