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海南高考历史真题
高考历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剖析高考真题】——熟悉高考命题方向特点考点一、新航路的开辟01.(2015年广东卷文综19)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
由此可知()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02.(2015年四川卷文综历史13)(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一。
(10分)材料二明朝中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
番薯“或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
人们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
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素,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龚不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
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
“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少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明清中国的影响。
(12分)考点二、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01.(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20)有经济史学家估算,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
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均得益于()①资本市场的发展②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④海外殖民掠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考点三、工业革命01.(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13)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0苏俄苏联全球趋势
2016年高考试题精编版之分项(历史)10苏俄苏联全球趋势考点一:“斯大林模式”01.(2016年浙江卷文综历史22)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
它集中反映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前后社会结构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前个体农户占有绝大部分的比例,集体农庄农户占很小比例,工人占有率也不很多,资产阶级和地主还占有一部分,但是在后期资产阶级和地主就消失了,且工人与集体农庄农户占绝大部分,个体农户占有很少,反映了是斯大林时期,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与农业集体化,故C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题干中的社会结构成分的变化,故A项排除;新经济政策允许市场的存在,故B项排除;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与题意无关,故D项排除。
考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名师点晴】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图片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试题以社会结构变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苏联经济建设的相关史实,解题时紧扣社会结构的变化趋势,再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以及赫鲁晓夫的改革的历史特征分析归纳即可。
这就启示我们在复习备考时,除了对主干知识和高频考点特点关注外,一定要培养考生的解题能力,尤其要高度关注题目的时间信息。
02.(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19)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
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
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 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答案】C【考点定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特点【名师点睛】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重点会考查斯大林体制,斯大林体制指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高中历史必修三高考真题选择题(宋明理学)
• 1.(2017·江苏高考·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 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
释( )
•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1.(2016·上海高考·8)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半亩方塘一 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说理诗 最有可能受哪种思想影响( )
• 【答案】B
• 3.(2013·福建高考·16)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 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 业”。在此,朱熹( )
•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 【考点】宋明理学;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明清小说
• 【解析】明清时期,理学居于统治地位,从题干中“只是先把‘四书’一气 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的信息可以看出,“四书”更受重视,故A项正确; 明清时期,儒学仍是官方的正统思想,孔子的权威地位不可能动摇,故B项 错误;C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红楼梦》是清代小说, 它揭示了专制王朝和封建社会走向败落的必然历史命运,是资本主义萌芽的 曲折反映,不是反映宋代生活,故D项错误。
• A.①②
B. ②③
C.①③
D. ②④
• 【考点】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 【解析】朝鲜来华使者认为“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说明他们以 程朱理学为正宗,故①正确;心学是对程朱理学的发展,并未超越理学范畴, 心学承认“理”的存在,只是求理的方法不是外求而是在内心中领悟,故② 错误;王阳明主张“发明本心以求理”,朱熹求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 二者观点明显不同,故③正确;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发展而不是叛逆,故 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高考历史世界的工业革命专题海南地区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历史世界的工业革命专题海南地区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工业革命的背景和起因工业革命是指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从英国开始,工业生产方式发生根本变革的一系列历史事件。
它以机械化生产为特征,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时代。
工业革命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高考历史的考察也非常重要。
在海南地区的高考历年真题中,工业革命的考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背景和起因、影响和意义、工业革命在海南地区的影响等。
二、真题分析及答案解析1. 高考真题:(2018年海南高考)工业革命使得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这主要是由于英国具备了哪些有利条件?答案解析: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充沛的煤炭资源:英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能源。
2)良好的交通条件:英国拥有发达的铁路和水路交通网络,加速了商品的流通和市场的扩大。
3)强大的帝国:英国在殖民地拥有广泛的资源,为工业提供了原材料和市场。
4)科学技术的进步:英国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在工业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如蒸汽机、纺织机械等的发明。
5)政治制度稳定:英国采取了自由资本主义的制度,鼓励企业家投资工业,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2. 高考真题:(2017年海南高考)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答案解析: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变革:工业革命使得传统的手工业生产方式逐渐被机械化工业取代,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量,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社会变革:工业革命导致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形成了庞大的工人阶级,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和阶级矛盾。
3)科技进步:工业革命催生了大量的科技创新,如蒸汽机、电力、化学工业等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猛进步。
4)国际关系重塑:工业革命使得欧洲列强争相进行殖民扩张,引发了一系列的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斗争,重塑了欧洲国际格局。
5)文化变革:工业革命促进了科学理性思维的兴起,推动了启蒙运动和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对文化和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6年高考文综全国一卷历史真题含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25.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图4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情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
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
这反映了国民党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17.9%上升到52.8%。
2016高考历史试题评分解析
9.2016年知识点分布【85分】年代 【1】中国古代史:第24题、第25题、第26题、第27题第40题 【部分】共计28分。所占比例32.9% 【2】中国近代史:第28题、第29题、第30题、第31题 、第 40题【部分】共计29分。所占比例34.1% 【3】世界古代史:第32题共计4分。【年年如此】所占比例 4.7% 【4】世界近代史:第33题、第34题、第35题 、第41题共计24 分。所占比例28.2%
本次高考中很多题目都考查了对于历史基础 知识的记忆,这也是历史学习中的难点与重点, 所以记忆基础知识是第一位;其次,注重新型史 观的应用。对于基础知识的应用拔高是近年来高 考历史的重点,这就要求在复习的过程中对同一 历史知识点用不同的史观进行解读和分析。
4.题目材料体现了多样性 整套试题突出材料信息的解读和阐释;试题 情境创设较丰富,题目呈现方式多样。2016年历 史试题注重情境的创设,信息丰富体现了对学习 资源的开发,对学习过程的考查。第40题又出现 了两个设问。第41题与2011年的原貌出现在学生 面前。
5、热点依旧。如非选择题第40题结合了国家计划生育国策这一时事关注 民生问题。 6、应变能力的培养。 非选择题第41这样内容上既注重历史知识的重点,紧抓考纲,立足于教材。 同时对学生整体知识体系以及在学习中不断积累新试题的素养有较高的要 求。考查了学生的应变能力。
2.试题的命制基本科学严谨 内容分布科学合理,试题科学、规范、准确,难度 适中、区分度较好,无偏题怪题和“超纲”现象,既 有利于保证科学性、公平性的实现,又有利于在保持 连续性、稳定性基础上的发展创新。整套试题,选择 题和非选择题基本达到严谨、平实,设问较直接明确; 在试题资源的择取上,选材恰当,情境创设合理。
11、2016年知识点分布:【85分】专题 【1】必修一【政治史】:第26题、第27题、第29题、第30题、 第31题、第32题、第33题共计28分。所占比例32.9% 【2】必修二【经济史】第25题、第28题、第34题、第35题、第 40题共计41分。所占比例48.2% 【3】必修三【文化史】第24题、第41题共计16分。所占比例 18.8%【从逐年上升到有所下降】
高一历史必修_中外历史纲要(上)(部编版)_第4课__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解析版
第四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一、单选题1.(2020·全国高考真题)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A.铸铁技术的进步B.商品交易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D.国家统一的推动【答案】B【解析】商周的贝币、春秋战国的布币和汉代的五铢钱都是当时流通的货币,在形制方面都体现出便于携带的特征,这种形制有利于商品交易活动的顺利进行,说明这些货币形制是商品交易活动过程中不断选择的结果,B正确;商周货币是贝壳,春秋战国布币是青铜货币,不属于铸铁货币,排除A;题干设问中要求的是“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要求寻找同一性,C选项中的“审美观念不同”强调的是差异性,排除;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国家并不统一,排除D。
2.(2020·全国高考真题)据史书记载,角抵(摔跤)“盖杂技乐也,巴俞(渝)戏、鱼龙蔓延(百戏节目)之属也”。
秦二世曾在宫中欣赏。
汉武帝在长安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长安百姓“三百里内皆观”,他也曾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
据此可知,当时角抵()A.促进了川剧艺术的发展B.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C.推动了丝路文化的交流D.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秦二世曾在宫中欣赏,汉武帝在长安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百姓‘三百里皆观’”“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等信息可知,这时期的角抵表演雅俗共赏,受到不同阶层的欣赏,说明角抵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不同阶层的人都欣赏角抵表演,没有强调对川剧艺术发展的促进作用,A项错误;根据材料“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可知,角抵表演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丝路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但不能完整体现材料内容,C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角抵表演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没有体现其渊源,无法得出源于民间劳动技能的结论,D项错误。
3.(2020·浙江省高考真题)根据如图所示判断,该冶铁供风形式始于()A.战国B.西汉C.东汉D.元代【答案】C【解析】由图中信息可判断出,这是鼓风冶铁的装置——水排。
2016年高考试题(历史)新课标Ⅱ卷(含答案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历史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12题,48分)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
这三种字体反映了()图3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答案】B【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汉子体系的发展【名师点睛】汉字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便基本定型。
所谓的“书同文、车同轨”就是这个含义。
文字的统一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语音容易发生改变,但书写方式不变,这样才有利于提升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国家统一。
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字是陶文,但是他并不成系统,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是甲骨文,后来发展到金文,大篆。
秦统一后使用小篆,民间后期产生隶书。
汉代之后又出现了行书,草书和楷书。
书法艺术也逐渐地形成。
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答案】D【考点定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名师点睛】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起源于汉代,当时是地方向中央推荐人才,考察标准是孝廉,因此称为察举制。
到了魏晋九品中正制实行,由品评官来评定人员的优劣,这就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隋朝建立之后,隋文帝采取分科考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到了唐代,继续推行科举制,但是科举考试选拔出的人才依旧人数较少。
关陇门阀依旧控制着人才的任用,这也是造成唐代中后期政治混乱的原因之一。
到了宋代,科举制度才真正体现出它的优势,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学习之风,人才选拔也多通过科举制度产生。
2016年高考真题——历史(全国I卷)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Ⅰ卷历史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始皇焚书而断绝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 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3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B. 调整了与联的外交政策C. 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3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C. 所维护的制度历史影响深远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延误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
高考历史: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高考历史: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2016海南高考,21,2分]1948年2月②,美国的一份报告称③,美国拥有世界财富的50%,却只有世界人口的6.3%。
在这种形势下,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这种优势的“关系模式”①。
能够体现这一“关系模式”的是
A.确立并维护世界货币体系
B.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D.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
本题以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地位为切入点,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凸显了唯物史观①、时空观念②、史料实证③等学科核心素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在美国的主导下,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因此报告中强调的“关系模式”应该是确立并维护世界货币体系,故选A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为对抗苏联而成立的军事组织,故B项错误;1947年美国、中国等国家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故C项错误;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是美苏冷战的体现,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A
解题反思布雷顿森林体系虽然加强了美国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控制,但它确实促进了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交往。
尤其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行良好,对稳定国际金融秩序和发展世界经济起了重要作用。
第1页共1页。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二卷)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2.(4分)如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
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3.(4分)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4.(4分)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
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兼并严重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5.(4分)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6.(4分)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
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C.政治主要精力用于增产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7.(4分)抗战胜利后,国民政治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
政治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2016-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2016-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1.(2019年江苏卷)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
这一记载反映了A.井田制度松动B.世袭制度解体C.抑商政策弱化D.礼乐制度崩坏【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用13块耕地……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可知土地成为可以交换的物品,说明土地国有的井田制度松动,故选A项;材料主要反映了矩和裘卫之间的商业交易,没有涉及到世袭制度的变化和对商业的抑制,抑商政策是战国时期才出现的,故排除BC项;矩和裘卫之间的交易和礼乐制度无关,故排除D项。
2.(2019年天津卷)中国很多地区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
图片中的两件青铜器出土于同一地点,该地点位于地图中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件青铜器代表的是三星堆文化,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在地图中表示序号为③,故选C。
①为山东省,排除A;②为河南二里头文化,排除B;④为湖南省,排除D。
3.(2019年全国Ⅲ卷)“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答案】A【解析】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制度,材料“教民亲爱,莫善于孝”突出的是血缘关系,二者相符,A选项正确。
禅让制属于原始社会推举首领的制度,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
郡县制属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并不强调血缘关系,C选项排除。
察举制属于汉代的选官制度,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4.(2019年全国Ⅲ卷)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从商朝到西周,王位继承方式由“兄终弟及为主”转变为“父死子继为主”。
2016年高考全国3卷文综历史试题
2016年高考全国3卷文综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西周宗法制对青铜器铭文的影响。
材料叙述西周青钢器上的铭文大都“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再结合西周宗法制的相关内容,可知西周时期形成了重视历史尤其是家族历史传承的风尚,故B项符合题意;西周时期的文字主要是钟鼎文(金文),商代晚期就已出现,并没有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排除A项;“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强调宗法血缘关系,是对宗法制度的维护,而非破坏,排除C项;青铜器在商代和西周时期主要是用作礼器,功用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排除D项。
2.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汉承秦制。
由材料“萧何入秦,收拾文书”“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可知汉朝继承了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稳固和加强统治,故B项符合题意;西汉初年的统治思想是黄老之术,无为而治,儒学在汉武帝时期才成为统治思想,排除A 项;C项与题干关键信息“文书之力也”不符,排除;材料不涉及官吏对秦朝典章制度的了解程度,排除D 项。
3.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书法。
2016年高考真题-------文综历史(全国卷Ⅰ)解析
绝密★启封前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汉代儒学的相关内容。
五经是孔子儒学思想的基础,而《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孔子的言论,不是孔子编订,所以《论语》不在五经之中,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成为正统思想25.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耕作方式的变化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君主专制的相关内容。
由“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可知,史官的记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君主的言行,所以选A。
高中历史必修三高考真题选择题(百家争鸣)
•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 2.(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墨子》中有关于 “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 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 《墨子》( )
• 【答案】A
• 2.(2016·浙江高考·12)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 的地方。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 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 想的是( )
• ①儒家学派 ②墨家学派 ③斯多亚学派 ④智者学派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 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 【解析】材料中只是提及《墨子》中关于一些数学和物理知识的 记载,并未体现出其它学派的思想主张,故A项错误;《墨子》 中有关于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但并没有 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古代中国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 项错误;《墨子》中的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等科学知识是对 当时社会生产的研究和总结,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C 项正确;墨子代表平民百姓的利益,贵族阶层是不太可能去研究 科学的,故D项错误。
• 3.(2015·四川高考·1)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 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 )
• A.克已复礼 B.礼法兼用 C.民贵君轻 D.选贤举能
•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的形成——荀子思 想主张
• 【解析】“克己复礼”是春秋时期孔子所提出的主张,而题干所 给出的时间是“战国中后期”,故A项错误;“礼法兼用”是战 国末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所提出的思想主张,该思想将儒家与法 家的观点相融合,故B项正确;“民贵君轻”是战国时期儒家的 重要代表人物孟子所提出的思想主张,该观点没有融合其他学派 的思想,故C项错误;“选贤举能”是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墨 子所提出的思想主张,该观点也没有融合其他学派的思想,故D 项错误。
2016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全国3卷(解析版)
2016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全国3卷(解析版)2016高考历史试卷(全国3卷)绝密?启封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3卷)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历史改变24(【答案】B【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汉字?西周的宗法制【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能力。
本题以中国古代青铜器铭文的材料为切入点,对其从政治、经济和文化角度综合考查,命题手法高超,具有相当的难度。
材料已被翻译成白话文,比较容易理解,迷惑性最大的是D项,需要考生快12016高考历史试卷(全国3卷)速理解“青铜器的功用”的含义:盛装物件和陈设布列。
因此这启示我们在备考中一定要从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综合理解主干知识。
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熟知秦朝典章制度25(【答案】B【考点定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承秦制【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
高考历史-古代中国经济-专题练习(四)(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四)古代中国经济考向一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及其特点1.讲高考例1【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6】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这表明()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限制农业的进步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例2【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3】《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
”这里“水车”的使用()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2.讲典例【2016年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25】图4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例1】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趁热打铁】【2016年全国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例2】【2016年浙江卷文综历史17】在古代文学家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
”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A.土地过度集中B.有田者无力可耕C.小农户个体经营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趁热打铁】【2015年新课标Ⅰ卷文综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3.讲易错【题目1】明朝人于慎行在《谷山笔麈》中记载:“华亭相(明朝内阁首辅徐阶)在位,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
2016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1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全国Ⅰ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C】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2.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D】A. 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 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 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3.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A】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 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 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 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4.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
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这一变化有助于【B】A.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 削弱六部的权限D. 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5.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状况表明【C】A.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 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D.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6.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C】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 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 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7.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D】A. 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B. 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C. 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D. 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8.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B】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 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9.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一只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
2016年高考试题(历史)附答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试题类型: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75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古希腊人所称的“美索不达米亚’’位于右图中A.①B.②C.③D。
④2.有学者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邑。
以下考古发现中,最有力的证据是A.石制农具 B.青铜礼器C.宫殿遗址 D.家畜遗骨3.周公曰:“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殷人的册典主要指的是4.公元前1046年,武王率兵在牧野打败商军,建立周朝。
这一年处在A.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 B.公元前10世纪下半叶C.公元前11世纪上半叶D.公元前l1世纪下半叶5.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
根据提示,右表中应填入①使用铁器和推广牛耕提高了生产力②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③农民起义频繁④各国竞相实施富国强兵的变革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④6.《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
□□□□,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
”句中省略处应填入A.分封之制 B.郡县之制C.郡国并行 D.行省制度7.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
其主张体现了A.进步史观 B.天命史观C.循环史观 D.英雄史观8.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说理诗最有可能受哪种思想影响?A.孔孟思想 B.黄老学说C.两汉经学 D.宋明理学9.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
下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处应填入10.中世纪后期位于东西方之间的某个军事强国,占据了重要的地理位置,控制了亚欧商路。
这个国家是A.西罗马帝国B.法兰克王国C.拜占庭帝国D.奥斯曼帝国11.有史学家写道:在危机中,新教和其他力量站在法律和议会一边,而君主则把政治命运押在罗马天主教会身上,最后制定法律的议会战胜了国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 海南卷历史满分: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一、单选题(共25小题)1.下图是中国古代一面铜镜背面的局部,图饰为葡萄,它的制作朝代应当是()B.周C.秦D.唐A.商2.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A.隶书B.小篆C.楷书D.行书3.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
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4.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5.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
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6.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这表明()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7.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
这种现象反映了()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8.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A.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B.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C.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D.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9.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
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
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
”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10.公元前406年,雅典取得阿基纽西海战胜利,但也造成了数千士兵因船破沉没溺水身亡。
在随后的公民大会上,指挥这次战役的6位将军被指控救援不力。
在没有听取6位将军个人申辩的情况下,就将他们判处死刑。
这反映了当时雅典()A.公民大会掌握城邦司法权B.公民大会的决定具有至上权威C.被告人没有法庭申辩权利D.军队与公民大会之间存在冲突11.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
由此可知,他()A.维护教皇权威B.主张圣像崇拜C.倡导信仰自由D.支持宗教改革12.德国19世纪中期仍处于分裂状态,促成德国实现统一的人物是()A.马丁·路德B.俾斯麦C.加尔文D.歌德13.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增加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B.工场手工业进入了鼎盛时期C.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D.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迅速发展14.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分参、众两院,参议院由各州议会分别选派两名参议员组成,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由各州选民普选产生,每两年选举一次。
这些规定体现了()A.参议院代表少数人利益B.各州根据人口分享联邦权力C.联邦制与共和制的原则D.众议院主导联邦的立法权力15.19世纪70年代初,生丝、茶叶合计占中国贸易出口总值的近90%,1900年降至38%左右20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丝茶竞争力减弱B.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C.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D.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16.1898年6月11日清廷颁布《明定国是诏》,其中说:“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这说明戊戌变法()A.侧重提倡务实之风B.兼具改良与革命的色彩C.试图通过妥协减少变革阻力D.与洋务运动的宗旨并无不同17.1903年,《大公报》刊文称:“江南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以为不如此则形式上有缺点也。
乃今年乡试而伊等又复假装辫发,依然入场乡试。
然伊等称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
”这表明()B.新式教育与科举已融为一体A.科举制度仍有较强的生命力C.发式成为区别新旧学的标志D.旧制度制约社会观念的变革18.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
”同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
”这表明当时()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B.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C.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19.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这几个政治口号,真是不翼而飞,飞到无数乡村的青年壮年老头子小孩子妇女们的面前,一直钻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又从他们的脑子里流到了他们的嘴上。
”该文描述的这一现象表明()A.中国革命目标与民众需求相一致B.国民党在农村调整扶助农工政策C.中共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日益成熟D.中国革命性质开始发生根本转变20.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
”这一规定旨在()A.打击封建地主经济B.加强各阶层的抗日大联合C.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D.纠正王明“左”倾路线21.1948年2月,美国的一份报告称,美国拥有世界财富的50%,却只有世界人口的6.3%。
在这种形势下,美国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在不危及美国国家安全情况下,保持这种优势的“关系模式”。
能够体现这一“关系模式”的是()A.确立并维护世界货币体系B.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实行贸易保护主义D.对欧洲进行经济援助22.自1962年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研制成功至今,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三代,即操纵型机器人、自动型机器人和智能型机器人。
机器人的使用()A.缓解了人口压力B.促进了经济持续繁荣C.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D.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23.表1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
表1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A.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B.农业生产衰退C.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D.工业发展滞后24.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发布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机关重要新闻的暂行办法》,规定所有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
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A.建立起高效的新闻宣传网B.实现信息传播业的结构性调整C.便于及时通报国内国际形势D.建立集中统一的新闻宣传制度25.1979年7月,中共中央做出决定,要求广东和福建两省“发挥优越条件,抓紧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走一步”。
其直接结果是()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设立经济特区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开展国企改革二、解答题(共8小题)26.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明洪武五年(1372),琉球遣使“入朝”,明朝赐以《大统历》及文绮、陶铁器等,后“以陶器七万、铁器千就其国市马”。
从此,琉球接受明廷封赐,派子弟到北京及南京的学校学习,新王继位必请明廷册封,使用明朝皇帝年号。
明朝特地“赐闽中舟工三十六户,以便贡史往来”。
江西饶州人朱复曾在琉球任重要官职达40余年。
琉球“一岁常再贡三贡”,随贡使到福建等地私下交易的人员众多。
成化十一年(1475),明廷“定令二年一贡,毋过百人,不得附携私物”。
此后数十年中,琉球不断请求增加朝贡次数。
明嘉靖后期,倭寇袭扰琉球。
琉球“遣兵邀击,大歼之”。
此后,琉球“外御强邻,内修贡不绝”。
万历四十四年(1616),日本试图进犯鸡笼山(今台湾),琉球“遣使以闻,(明朝廷)诏海上警备”。
——据《明史·琉球传》(1)根据材料,概括琉球与明朝的关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琉球与明朝贸易的特点。
2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896年,梁启超曾说,“今夫五洲万国之名,太阳、地球之位,西人五尺童子,皆能知之”,而中国即使“近今之通人”也知之甚少,其中原因是“书之备与不备也”。
他说:“今以西人声光、化电、农矿、工商诸学,与吾中国考据、词章、帖括、家言相较,其所知之简与繁,相去几何矣。
”而“西国一切条教号令,备哉灿烂,实为致治之本,富强之由。
今之译出者,何寥寥也?彼中艺术,日出日新,愈变愈上,新者一出,旧者尽废。
今之各书译成,率在二十年前,彼人视之,已为陈言矣”。
因此,他认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学者欲自立,以多读西书为功。
”——据《饮冰室合集》(1)根据材料,概括梁启超对引进西学的认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梁启超引进西学主张的意义。
28.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981年,美国政府采取新遏制战略,“以实力求和平”。
1982年,美苏开始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的谈判,但因美国在西欧部署中程导弹而中止。
1985年,苏联着手调整外交政策,美国推行新的缓和战略,双方重开谈判。
1988年底,美苏达成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的初步协议。
1991年7月,历经9年谈判,美苏签订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规定双方削减核力量的1/3,各拥有1600件战略武器运载工具,苏联要从现有导弹中减少36%,美国减少29%;苏联减少现有弹头的41%,美国减少43%。
——据方连庆等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苏签订《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签订《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影响。
29.【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1398年,16岁的建文帝继位,开始“维新之政”。
他倚重黄子澄、方孝孺等文臣,发布宽刑省狱的政策,对洪武年间的一些冤案、错案予以平反纠正。
建文年间,囚犯人数大幅减少。
建文二年(1400)颁布诏令“江、浙赋独重……宜悉与减免,亩不得过一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