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城规划建设的认识与思考
从城市规划角度对舟山市东港新城发展的思考
从城市规划角度对舟山市东港新城发展的思考舟山市东港新城是舟山市正在建设的一个全新的区域。
从城市规划角度出发,未来的舟山市东港新城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思考。
首先,环保意识要有所提升。
在新城的规划过程中,应该重视市民居住、交通方式与城市环保之间的联系。
城市规划方案要注重降低碳排放,提倡低碳出行,也就是让市民通过公共交通、自行车或者步行等方式出行,减少单独驾车的情况。
此外,新城区规划中应该考虑到城市绿化带的建设,增加公共绿地面积,利用屋顶建设绿化带等措施,使新城区空气质量更好,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
其次,城市形象要注重。
新城区应该规划和建设有特色和醒目的建筑,在建筑风格和城市形象上注重舟山地域特色的保留和创新。
同时,还要注重建筑的环保,使之在建筑外观上同时满足美观与实用。
第三,新城区的人口管理要精细化,要根据居民的需求,规划新城区的公共设施,包括健身场所、游泳池、医疗机构、娱乐场所,尽量给居民创造优美、舒适且方便的生活环境。
第四,交通规划要注重新城区和周边城市的联通。
理顺新城区与周边城市的交通线路,以便市民在新城区内和其他城市之间实现便捷的交通转换。
重点建设和完善交通设施,以提高人们的出行质量,特别是公交线路等公共交通工具的建设,可以极大地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在总体规划中需要注重城市可持续发展,尽量避免地理环境的污染,提高居民健康水平,这样可以更好的保护市民的利益。
在新城区规划中,注重市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使市民的居住感受更加安全、健康、温馨。
如果针对舟山市东港新城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则可以为这一新城区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以下列出一些舟山市东港新城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简要的分析。
1. 人口规模:截至2020年,舟山市东港新城人口规模约为22.3万人。
该数据显示新城区已经有了相当的人口基础,预计未来人口规模还将进一步增长。
2. 经济发展:2020年,东港新城的GDP总量约为550亿元人民币。
该数字表明新城区在经济发展上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并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
关于新城建设与管理的思考十
关于新城建设与管理的思考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新城建设已成为众多城市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方面,新城的建立可以缓解老城区的人口和资源压力,提高城市整体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新城建设也伴随着很多问题,如规划不合理、建筑质量差、管理不到位等。
因此,如何促进良好的新城建设和管理,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首先,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新城区的规划应该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避免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
规划要符合城市整体发展战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进城镇化和人口分布的合理化。
同时,在规划中要注重区域协同,强化区域联盟的作用,以共同研究和制定对策,增强规范与可行性。
其次,建筑质量应该得到重视。
新城区的建筑质量关系到城市形象和居住者的安全与舒适,应该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监管和评估。
同时,建筑的设计应该注重科技和环保的应用,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协调的问题。
建筑与空间的结合应该以实现多样化、人性化、绿色化为出发点,设计要更有创意,更具功能性。
最后,城市管理的改进是新城建设和管理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城市的管理应该注重公正、透明、高效,遵循市场经济的原则而不是政治考虑。
城市管理应该创新,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特别是在面对日益增加的城市化问题时,城市管理应该注重资源共享和区域联盟,促进城市发展对外的合作与交流。
综上所述,新城建设和管理离不开多方面的改进。
规划、建筑质量和城市管理应该共同发力,促进新城建设和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意识到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后,我们可以更好地为城市的发展做出贡献,使之更加美好、健康和繁荣。
新城的概念规划
新城的概念规划新城的概念规划是指在城市发展中,开发、建设新的城市空间,并对其进行规划与设计。
新城的建设旨在解决城市化发展带来的问题,并为居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更充分的发展机会。
新城的概念规划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城市布局、基础设施、住房与居民配套、经济产业、生活设施、生态环境等。
首先,新城的概念规划需要考虑城市布局。
在城市规划中,应注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避免城市扩张过快和资源浪费。
合理的城市布局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并为城市建设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其次,基础设施是新城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给排水、电力、通讯等。
新城规划需要考虑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和配套计划,以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和城市发展的要求。
此外,新城规划还需要注意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清洁能源、水资源和环保设施等。
再次,住房与居民配套也是新城规划的重要方面。
住房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基础,新城规划需要提供多样化的住房选择,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此外,新城规划还需考虑居民配套设施,如学校、医院、公园等,创造宜居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经济产业是新城发展的重要支撑。
新城规划需要确定经济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布局,引导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
优质就业机会的提供可以促进居民生活品质的改善,并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此外,新城规划还需要考虑生活设施的建设与配套。
生活设施包括商业中心、文化设施、体育设施等,可以丰富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购物、娱乐和文化活动的场所。
生态环境是新城规划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新城规划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创造宜居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生态系统。
此外,新城规划还应注重建筑绿化和城市绿化,提高城市的生态质量。
总之,新城的概念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城市布局、基础设施、住房与居民配套、经济产业、生活设施、生态环境等因素,以实现城市化发展的可持续和协调发展。
新城规划的目标是创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空间,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
“后城镇化时代”新城建设的规划思考—以余姚北部融湾新城建设为例
“后城镇化时代”新城建设的规划思考—以余姚北部融湾新城建设为例发布时间:2023-07-12T03:07:32.891Z 来源:《科技潮》2023年13期作者:许坚江[导读] 2022年我国城镇化水平达到65.22%,城镇化进入“后半场”,快速城镇化过程中许多城市掀起了新城建设的高潮,而余姚一直以“单中心”扩展为发展模式,以居住组团建设为主。
余姚市城中村改造管理中心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 315400摘要:以余姚融湾新城建设为例,介绍了融湾新城的基本情况,在“后城镇化时代”各种要素约束背景下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从规划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当下中小城市建设城市新区提供参考。
关键字:后城镇化时代、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2022年我国城镇化水平达到65.22%,城镇化进入“后半场”,快速城镇化过程中许多城市掀起了新城建设的高潮,而余姚一直以“单中心”扩展为发展模式,以居住组团建设为主。
随着宁波提出建设“中央花园”和“西枢纽”重大战略,城市发展中心向西转移,余姚为抢占发展机遇,乘势而上提出建设北部融湾新城,然而各种要素资源要素进入“增存并举”时代,新城建设面临着各种不确定的变化。
本文以规划视野,浅谈新时代下新城建设的问题和策略。
一、基本情况余姚是浙江省宁波市下辖县级市,七普常住人口125万人,2022年GDP产值1513亿元,是传统的经济强市。
融湾新城位于余姚中心城区北部,东至东江,南至火车站-侯青江,西至梁周线,北至余慈线,总面积为15.3平方公里。
范围内5个行政村,63个自然村,建成有较多数量的住宅小区,但未设置社区,农业人口约2万人,非农户口在3-5万人,外来人口约3万人,总人口规模在10万人左右。
融湾新城与余姚老城区相距8公里,距离慈溪主城区约15公里,距离姚北新城和周巷约15公里,区位优势明显。
发展至今是余姚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汇聚塑料、模具、汽配、五金材料等交易市场,拥有上市企业两家,规上企业19家。
顺义重点新城建设有关问题的思考
顺义重点新城建设有关问题的思考李友生按照“两轴——两带——多中心”的首都城市空间发展新格局,北京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将规划建设11个新城。
其中,顺义作为东部发展带上的三个重点新城之一,将成为中心城区功能疏散及新的产业集聚的主要地区,成为对中心城具有反磁力系统功能的新兴城市。
在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修编同步进行编制《顺义区域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加强对顺义重点新城规划建设的研究,理清新城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对策,是关系当前和长远顺义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顺义重点新城建设的意义(一)建设顺义重点新城是顺应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欧美发达国家的大都市发展的新趋势来看,出现了几个引人关注的新特点:一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十分广阔的大都市区。
不仅像伦敦、纽约、巴黎等非常著名的特大城市出现这样的情况,而且像斯德哥尔摩、日内瓦、阿姆斯特丹、罗马、伯明翰、波士顿、旧金山等大都市,都形成了面积十分广大的都市区。
大伦敦地区、大纽约地区等大都市区可达一万平方公里以上。
二是形成大都市地区绵延带。
如英国的“曼彻斯特——利物浦——伯明翰——伦敦——伯恩茅斯”等,形成了英国东南大都市绵延带;美国东北部出现“波士顿——纽约——费城——华盛顿——朴茨茅斯”的东海岸大都市绵延带;在日本也形成东京湾都市带和“名古屋——京都——神户——大阪”大都市绵延带。
三是卫星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大都市区融为一体,同时又形成有相对集中度的卫星新城。
这种新城原来是地处中心城区之外的边远郊区卫星城镇,但是几十年来的郊区化发展使其成为大都市区边远的一部分。
它的居民多是以白领职业为主的中产阶级,而且又有新兴的产业,特别是一些公司总部及商贸等第三产业发展很快。
如芝加哥中心城区西北部边远郊区的沙姆贝格城,原本是芝加哥远郊的一个小镇,但经过几十年的强劲发展之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已经成为具有购物、娱乐休闲、居住和各类金融商业服务功能的城市,特别是它的产业规模具有强劲的发展能量——有10800多家公司聚集于此,其中包括近1000家公司的总部。
构建新的城市规划心得体会三篇
构建新的城市规划心得体会三篇
一、以人为本,注重社区建设
在构建新的城市规划过程中,我们要始终以人为本,注重社区
建设。
城市规划不仅仅是为了发展经济和提供基础设施,更应该关
注居民的需求和生活品质。
社区是居民日常生活的核心,因此,我
们应该注重社区环境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在规划城市时,要充分考
虑到社区居民的需求,合理规划社区的功能布局,提供便利的交通
和公共服务设施,以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构建新的城市规划还应当注重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是
人类的居住地,但也是生态环境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积极保护自然
环境,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并努力实现城市和自然的和谐共存。
在规划城市时,要合理划定绿化带和生态保护区,保护珍稀植物和
动物的栖息地,建设生态友好型的城市景观和建筑。
同时,还要鼓
励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和交通方式,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以实
现城市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三、多元文化,促进社会交流
构建新的城市规划还应当注重多元文化,促进社会交流。
城市是不同文化和人群的聚集地,我们应该尊重和包容各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俗。
在规划城市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社群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和场所,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同时,还可以通过建设公共艺术品和文化遗产保护区等方式,展示城市的多元文化特色,吸引人们来这里交流、旅游和研究,推动城市的发展和繁荣。
以上是我对构建新的城市规划的三点心得体会。
希望这些观点能够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
新城规划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新城规划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城镇化是我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大城市是城镇化的重要载体。
由于大城市在产业发展、就业机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较中小城市所具有的明显优势,会吸引大量的资本、产业、人口等优先向大城市集聚,这种集聚长期持续最终会带来两个方面的结果:一是大城市的产业和人口规模过大,带来聚集不经济,同时由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跟不上,出现诸多“大城市病”;二是抑制了周边乡村地区的发展,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
为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在大城市周边地区建设新城就成为政府干预手段中的必然选择。
我国大城市周边的新城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基础上建设的产业型新城,一类是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卧城”,在这两类新城的建设中都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类新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一是产业过于单一,就业机会不足;二是过于偏重新城的经济发展,忽视新城的居住生活功能,居民生活必需设施及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滞后,居民生活环境和质量普遍低于母城,对人口缺乏吸引力,有相当一部分人工作在新城却居住在母城;三是新城摊子铺得过大,圈占了大量土地,但开发不足,大量土地被闲置,开发中土地利用方式比较粗放。
而在“卧城”的建设中,主要是开发房地产项目,缺少就业机会,“职住分离”现象较产业型新城更为突出,虽然分担了大城市的部分居住功能,但却增加了新城与母城之间的大量潮汐交通流。
促进我国新城健康发展,必须认真研究并解决好上述问题。
第一,要准确定位新城的职能和建设目标并做好规划。
新城的职能是疏解大城市过多的产业和人口并带动周边落后地区加快发展。
因此,新城的规划和建设要在如何增强对产业和人口的吸引力上下功夫。
在产业布局上要充分发挥新城与母城的比较优势,实行错位发展,形成紧密关联、优势互补的关系。
新城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居民在哪里工作就在哪里生活的“反磁力中心”。
新城的规划要紧紧围绕这两个方面来进行。
第二,审慎做好新城的选址工作。
关于打造新城的建议
关于打造新城的建议
打造新城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任务,需要考虑诸多因素。
首先,规划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规划新城时,需要考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居民配套设施、绿地和公共空间的规划等。
其次,交通规划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城市交通的便捷性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充分考虑公共交通系统、道路规划、自行车道等。
此外,环境保护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点。
在新城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环保理念,采用绿色建筑材料,推广可再生能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另外,产业结构的规划也是关键。
新城的产业结构应该多元化,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考虑生态平衡和社会效益。
最后,社会管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建设新城需要建立健全的社会管理体系,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以及社区管理、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考虑。
总的来说,打造新城需要综合考虑规划、交通、环保、产业结构和社会管理等多个方面,确保新城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新城新区开发建设中的问题、对策及思考
Y圆桌论坛UAN ZHUO LUN TAN 新城新区开发建设中的问题、对策及思考吴鸣摘要:我国的新城新区通常被定义为广义上的新城新区,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适应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与城市生态多方面发展的需要,由国家出资规划建设,并独立于旧城区的新的城市空间单元。
据笔者了解,目前我国新城新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对于新城新区的规划与建设,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必须积极思考对策,针对开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充分的思考,并从中获得启示。
所以说,本文将主要围绕新城新区开发建设中的问题对策以及思考展开讨论,并根据相关事实情况给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新城新区;开发建设;问题;对策;思考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呈现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仅仅是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基本实现城镇一体化,在我国内陆地区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了大量在建的新城新区,极大地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为人民的生活就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选择空间。
由于这些新城新区所处的环境都比较绿色健康,通常都是选择远离旧城区的位置,生态环境条件比较好,那么如何合理地规划新城新区的开发建设,保证其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可以得到充分的应用,这就需要我们思考出一些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下文将主要讨论这一方面的相关事宜。
一、目前我国新城新区开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一)新城新区规划发展杂乱泛滥我国的新城建设已经呈现出规划泛滥的问题,这一点是阻碍着我国新城新区建设的关键性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速度非常之快,在短时间内完成了西方国家数十年内城镇化的历程,发展速度非常迅猛,但是出现的问题也是很多的。
比如它的规划发展杂乱泛滥的现象经常出现,一些奇怪建筑与千城一面共同存在和土地浪费惊人的现象屡见不鲜,环境破坏日益严重。
对于这些问题都是由于城市规划建设者对于城市建设初期的规划统筹思考不到位导致的,这一问题如果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新城泛滥发展成为鸡肋的现象将会逐渐蔓延,最后导致新城发展失控。
浅谈新城开发建设中的几点见解和建议
浅谈新城开发建设中的几点见解和建议----潘振华建区15年来。
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干部职工、周边群众克难奋进,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取得了可喜成绩,开发区已经成为我县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区。
深入调研分析,发现目前城区一、二期现状,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就此,试图从存在的见解入手,就加快城区品位建设发展建议做些探讨。
、几点见解一是规划不到位,发展缺乏蓝图。
开发区有了系统科学地编制出台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以及产业发展规划,在开发建设中时有更改功能,缺失科学性建设,导致区内引进项目良莠不齐,结构不合理;布局随意变更问题时有突出。
二是招商引资质效不高,项目推进速度不快。
开发区成立以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先后成功引进几十个大项目,引资额达几十亿元。
但在引进的项目中,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的龙头带动型项目偏少,项目产业链延伸空间狭窄;招商引资存在方法单一、地域狭窄、队伍薄弱、主动性不足等问题,基本限于温州地区。
建设项目规模小、项目审批难、建设周期长;有效信息少、重大项目少、利用外资少;项目履约率低、科技含量低、投资强度低,资金到帐慢、竣工投产慢。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对项目的承载力很弱。
XX 年12月受财政压力和融资渠道狭窄的制约,投入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累计约1千多万元,不够复兴路道路改造及新城大道人行道建设、小游园建设、别墅区市政建设、新城商厦建设、王山头开挖回填等工程的资金补给。
故此,城区发展格局和框架无法拉开,基本上是围绕着市政道路给排水、管网、绿化、亮化项目配套基础设施。
财政资金不到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开发区项目承载力很弱,短期内基本无力承接大项目入驻。
四是服务水平和方法有限,不能满足投资者和企业发展需求。
受体制和运行机制制约,宏观调控政策趋紧,各种行政审批权分散在县直相关部门,项目审批条件和要求越来越高难,新城开发、建设前期工作无法向深层次延伸进行“高效、便捷”服务;加上新出台的土地征用政策限制,实行“即征即保”,给新城项目建设资金推进带来新的压力和挑战。
对汉城新城规划建设的认识与思考
对汉城新城规划建设的认识与思考张玉鑫[提要」本文介绍了韩国汉城新城的布局、交通、环境等方面的规划,对其优点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对上海新城规划建设具有多方面的启示与借鉴。
关健词:汉城新城规划上海韩国是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之一。
在南北战争结束后的五十多年时间里,韩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迅速。
汉城行政区内的人口从解放时的不到100 万人发展到现在的超过1000 万人,若从称之为汉城圈的大城市的人口看,则达到1800 万人(包括仁川的人口)。
汉城市域面积为605.8 平方公里,1998 年底,汉城人口为1032 万人,其人口密度为17046 人/平方公里,成为继法国巴黎后的世界上人口密度第二高的城市。
为容纳迅速增长的城市人口,汉城曾开发了大面积的市区,由于当时对住宅需求的激增以及时间上的紧迫因素等,城市开发的主要方式基本上是一种为解决急需的住宅和为无限膨胀的市区筑路供水式的被动式开发。
客观地说,这种形式为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应急式的保障,但是在进入了经济水平较为发达的八十年代以后,人们对当时的开发方式所导致的城市问题的严重性有了觉醒和认识,开始强调有计划的长期性的城市开发的必要性。
随着80 年代以来住宅的供需不均衡的加剧,政府认为能够供给大量住宅的新的住宅城市(新城)的建设成为不可避免,于是在1989 年初迅速促进了汉城圈内的5个新城市的开发,即盆唐、一山、坪村、中洞和山本。
用了5年左右的时间,5个新城基本建成并达到了一定的人口规模,对疏解汉城市区的人口,平衡住宅需求和价格以及合理规划汉城圈的城市布局结构等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1 、新城规划建设简介2 、对汉城新城规划建设的认识与分析2 . 1 、新城规划的特点与开发策略汉城对5 个新城的选址标准是“在汉城外围可大规模开发用地中,上下班1 小时以内,尽可能在20——25 公里以内,可以利用老城区的基础设施,居住环境舒适的用地。
”在所确定的几个新城中,盆塘、一山新城以可能形成自足性城市,分别建成汉城东南部和西北部的中心城市为目标,坪村、山本、中洞新城市与老城市联系性城市。
关于城市新城新区建设的若干思考
关于城市新城新区建设的若干思考在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背景下,对于城市新城新区建设又有了新的要求。
本文从目前国内新城新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出发,就规划、土地利用、配套、投资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新城新区建设的对策及建议,以期实现城市的科学发展,达到新城新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标签:新城新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以人为本随着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以及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为了满足城市生产、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新城新区建设应运而生,从而逐步实现城市的预期发展目标。
新城新区的建设是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部署,在城市现有的建成区外的一定地段内,进行集中成片的、综合配套的开发建设活动。
如最近刚获批为国家级新区的四川天府新区,主要集聚新型城市功能,包括科技、商务、文化行政、现代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
截至目前,新城新区的建设,为城市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为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突破口,同时也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实践的平台。
除此之外,各地掀起了申报国家级新区的热潮,众多城市都在进行新城新区建设。
一、新城新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在新城新区建设的20多年里,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新城新区的大力建设,一系列新城问题随之产生,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产业与城市缺乏合理统一的规划,导致产业、城市布局不合理。
产业、社会发展与城市总体规划间缺乏有机联系与协调;新区规模论证与交通、就业、用地和布局等相脱节;产业功能的差异性不显著;产业园区、商务区和居住区功能分离。
②土地利用及管理方面的问题,导致土地得不到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不能有效配置;土地用途不符合用地综合发展趋势;不集约利用土地现象严重。
③新城建设与周边区域发展脱节,新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缺乏,导致人口聚集效应低;新城区域公共服务资源供给不足,造成生活不便,运行成本高,人口聚集效应低下,同时也无法支撑新兴产业和高端产业的发展,难以推动区域整体发展。
④政府的财政压力增加,缺乏后续投资建设,导致产生建设、投资风险。
新城建设与城市规划发展研究
新城建设与城市规划发展研究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城建设与城市规划发展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对新城建设与城市规划发展进行研究,深入探讨其意义、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新城建设对城市规划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人口持续增加,传统老城区已经面临人口密集、资源有限、环境污染等问题,无法满足人们对更好生活质量的需求。
新城建设提供了一个改善城市生活环境、重新规划城市结构的机会。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建设,可以打造一座现代化、人性化、绿色环保的新城,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社会服务。
其次,新城建设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土地问题。
新城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但城市的土地资源有限,开发新城需要征地和拆迁,涉及到农民的利益问题。
如何合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是新城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难题。
其次是交通问题。
新城往往位于城市的边缘地区,与城市中心相对较远,交通连接不便。
建设交通枢纽、改善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是新城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新城建设还面临着社会、经济和环境方面的挑战。
在社会方面,新城建设需要吸引人才前往定居,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服务,营造宜居环境,使居民在新城生活和就业更加便利和满意。
在经济方面,新城建设需要吸引投资,培育新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提供就业机会,拉动当地经济发展。
在环境方面,新城建设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规划绿地、水域和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
针对以上挑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案。
首先,应加强政府的规划和管理能力。
政府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和规划布局,加强土地供应和管理,确保新城建设按照规划进行。
其次,要注重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新城建设,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融资体系。
此外,还可以通过引进外地高质量的企业和人才,促进新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同时,要注重社会参与,兼听公众意见,加强民主决策,提高新城的公共参与度和透明度。
浅析新城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难题及解决的基本思路
浅析新城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难题及解决的基本思路2008年,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按照“竞争力强、规模大、服务优、环境美、建筑高”的总要求,建设20座“新城”的重大战略构想,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以国际化提升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高起点、多层次、宽领域实施大杭州区域一体化,打造“紧凑型国际化城市”发展模式的样板。
围绕市委市政府这一重大战略部署,结合桐庐县近年发展实际,对新城建设的几个主要问题简要阐述如下。
1、新城规划与发展战略决策问题。
如何诸多新城建设的方向,要建设什么样的新城,社会各界有不同的判断和理解,要正确认识和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详细调查和充分论证,且必须把新城放在杭州国际化城市的大范围中,从国际化战略高度去解决这个问题,避免简单的、盲目的建设新城,造成新城不新,功能紊乱,或者小而俱全,真正意义上仅仅是扩大了城区规模,无法满足国际化城市建设要求。
我认为,20大新城必须通过全市统一规划,明确各个新城的发展战略目标、城市规模、发展时序和建设分期,因地制宜,因地而异,发挥各自优势,各个新城突出建设一种或几种主导功能,并与现有城区有机融合,高度一体,发挥杭州国际化大都市整体效应。
如商业金融办公类新城、科教文新城、高科产业新城、制造业新城等。
桐庐凤川—江南新城作为大杭州20大新城之一,且是战略中桐庐唯一的新城,其功能定位将对整个桐庐未来的发展方向产生深远影响。
凤川—江南新城的发展必须充分融入区域环境,并在杭州国际化大都市、长三角区域性合作与竞争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凤川—江南新城的规划建设要从大杭州整体战略决策的高度,适应和推动杭州市国际化大都市整体前进步伐,积极参与大区域职能分工,因地制宜、争时而建、迎难而上、主动发展,摈弃急功近利或消极等待心态,在大区域差异化、协作化、依存化发展的过程中找准自己的路,找准桐庐新城的优势产业、主导产业,尽快将“凤川—江南新城-桐庐县城”建设成为杭州国际化大都市西部重要重心城区。
新城设计调研报告总结
新城设计调研报告总结
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新城设计在城市发展和规划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新城设计的目标是创造宜居、可持续和有活力的城市空间。
通过分析调研数据,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新城设计需要考虑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素。
设计应该关注社会公平、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以实现城市可持续性和人类福祉。
2. 引入自然元素:自然元素是新城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可以融入景观、公园、河流等自然要素,提供更好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3. 创造多样化的空间:新城设计应该创造多样化的空间,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和活动。
例如,设计可以考虑到儿童游乐区、健身设施、文化活动等,以满足不同年龄和兴趣的人群。
4. 交通规划和可达性:新城设计需要合理规划交通系统,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和步行环境。
这有助于减少交通拥堵、减少污染,并提高居民的出行效率和舒适度。
5. 社区规划和社交空间:新城设计应该有良好的社区规划和社交空间,促进社区互动和社交活动。
这有助于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居民之间的联系,创造一个更和谐和幸福的社区。
总而言之,新城设计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
它应该创造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空间,
提供良好的居住和生活环境,同时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活动。
通过合理规划交通和社区,新城设计可以实现城市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基于新城市主义理念的新城规划与建设的反思
基于新城市主义理念的新城规划与建设的反思在经济全球化新经济和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发展背景下,我国已步入城市快速发展阶段。
而我国的大城市中普遍存在着城市化与郊区化二元并存的特殊情况。
近年来,我国大城市纷纷兴起新城规划和建设的高潮,以此来扩展原有的城市空间,向外疏散人口转移产业。
但是如何在新城建设过程中避免出现盲目的郊区蔓延则成为新城建设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美国式的郊区蔓延,1980年代出现了新城市主义”。
虽然许多学者认为新城市主义只是城市设计的一种手段,但是.其所包含的规划理念对中国的新城建设仍然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如何更好地建设新城,避免走西方国家曾走过的弯路;如何对新城市主义去伪存真,指导中国的新城建设,这些正是本文所试图探讨和研究的。
1、新城建设在西方的兴起二战以后.英国兴起大规模的新城建设运动,这与英国的田园城市传统有一定渊源。
其他西方国家的郊外城市建设也深受田园城市思想的影响。
二战后城市发展的新动向,实质上反映了一种摒弃旧的城市发展模式,追求理想的城市生活及崇尚自然的社会呼声。
英国发起大规模的新城建设运动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战后伦敦和英国东南部地区急剧增加的城市人口需要疏散二是英国中部工业发达地区产业结构需要调整;三是政府根据当时的趋势认识,为顺应战后的形势变化,需要创造居住就业条件并预留发展用地。
而美国由于战后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繁荣时期,城市空间迅速扩张。
以低密度平房和小汽车交通为主体的近郊发展给城市带来了诸多弊病.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土地浪费等。
到了1960年代,美国为了控制城市盲目向郊区扩张,把新城建设提上了日程。
由此可以看出英美两国新城建设的不同之处:英国是为了解决中心城市高度城市化所带来的“城市病”问题而兴建新城,新城的出现带动了英国郊区化的发展;而美国是在经历了郊区蔓延后,通过新城建设来控制郊区的无序扩张。
2、中国大城市发展的特殊背景——城市化与郊区化二元并存1980年代后,由于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得到飞速的发展,城市化水平大为提高,目前正处于以人口集中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化阶段。
新城规划实践的思考 城市和建筑的文化背景
体 ,是实 践世 博理念 、放 大世博 效应 的重 要抓手 ,是 背 后的 原因 无疑是 国力 的大幅 提升 。
加强 与长 三角 地区联 动发 展、共 同打 造世 界级城 市群 的重 要途 径。
的缺失 ,媒体 宣 扬的是 重结 果、重 成绩 ,整 个社会 呈 现浮 躁、 焦灼 的心 理状 态 。这 种现 象值 得我 们深 思 。
江 桥组 豳及安 亭维 团构 成,新 城主城 区总 体规 划优 化 已得到 市 政府 批准 。主 城 区占 地面 积约 I2 i , 主 2k n 城 区总体 规划 形成 “ 个核心 区 、一环多 轴 、六大分 一
同样 ,著 名建筑 、经 典建筑 是规 划出 来的 吗,或 者是 规划 控制 出来 的吗, 答案 同样不 是 ,图面上 形态
一
迈人 新世 纪的 中 国建筑 界 的最 有活 力的 建筑 师代 表 ,
必然 深刻影 口 自中国未 来的建 筑设计 界 。
建筑创 作 的过程 就是艺 术刨 作的过 程 。艺术 创作 很好 理 论上 非常深 奥 、功能上 非 常完善 的规划 图纸
的世 相之 中 ,让我 们 的心 因为 文化 而拥 有一 种 宁静 、 柔软 、辽 阔和永 不妥协 的 梦想 ”作 为城市 建设 的管 ” 理者 更应 以 “ 化的 自觉 ”作为 自 己的追求 。 文
日 寸
me Kh№c川 “ I t
0 2 27 1 n
2 理和设 计需 ■文 化自觉 管 值得欣 軎 的是近 十年在 青浦 、嘉定 新城 中涌现 出
间结 构 , 防止嘉 定新 城变成 主城 区无 序化蔓 延的 城市 。 嘉 定新 城作 为组台 式新城 , 新城 主城 区、 翔组团 、 由 南
甘州新城区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考
甘州新城区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考1、深化人本思想,营造人性化的甘州新城区建设以人为中心的城镇生态系统,应该成为新城区规划、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因此,新城区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城区居民和周围村庄的农民们各方面的需求,针对老城区中显现出的各种弊病,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进行全面的、人性化的规划设计。
新城区不仅是甘州区行政办公的中心,也是城镇居民生活和居住的地方,同时还是周围农村的农民经常活动的场所。
因此,新城区的规划不仅要满足新城区居民的衣食住行、工作、休闲等需求,而且应适当考虑周围村庄的农民在新城区购物、就医、娱乐等的需要。
2、既要树立超前意识,又要发扬务实精神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
规划的思路要有超前性,要用跨世纪的战略眼光研究预测我区经济发展趋势,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二十年不落后,三十年可操作。
同时,新城区规划还应本着“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原则,注重现实需要与持续发展相结合,使新城区发展建立在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基础上,力求在不脱离实际需要和可行性的基础上进行进行大胆的、创新性的规划设计。
3、突出文化内涵,3.1、挖掘历史文化积淀,延续历史文脉精髓新城区规划设计应结合“本土文化”,突出文化内涵,塑造新城区自己的特色,以便提高新城区的形象,推动新城区建设。
甘州区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遗迹、历史人物、历史典故等是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新城区的规划设计中应在适当的地方,以适当的形式加以体现。
在新城区的规划设计中,运用富含地方文化特色的雕塑来装扮广场和道路绿化,可以成功地揭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3.2、发掘地域文化内涵,强化地域文化特色受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影响,我国形成了丰富多彩、风格迥异的地域文化,如“山水清佳、风气朴茂”的吴越文化,“地域辽阔、热情奔放”的草原文化等。
每一个小城镇都蕴含着有别十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风貌和社会民俗风情,它们直接构成了小城镇的地域文化特色。
规划师在对新城区进行规划设计时,要以本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民俗风情为背景,突出并强化新城区的地域文化特色。
新城建设样板总结
新城建设样板总结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城建设成为了当代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城建设样板的总结,旨在对前期新城建设样板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以期为未来的新城建设提供经验借鉴和指导。
本文将就新城建设的背景、总体规划、居民配套设施,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新城建设背景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和城市功能的不断拓展,传统城市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居住、工作、娱乐等方面的需求。
因此,新城建设成为了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
新城建设旨在通过规划设计,打造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绿色低碳的城市空间,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三、总体规划新城建设样板的总体规划是新城建设的核心部分。
总体规划需要综合考虑人口规模、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因素。
在新城建设样板项目中,总体规划侧重于结合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实施多领域的规划和管控措施。
总体规划应该具有长远的发展眼光,同时要与时俱进,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四、居民配套设施新城建设样板中,居民配套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设施包括但不限于住宅区、学校、医院、商业中心、文化设施等。
新城建设样板要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生活方式,打造生活便利、舒适的居住环境。
此外,新城建设样板还需要注重社区建设,推动社区自治,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五、环境保护在新城建设样板中,环境保护是一项重要任务。
新城建设应该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在总体规划中,应该合理规划绿地和公园,打造生态氛围,并加强环保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同时,新城建设样板还应该倡导绿色出行,鼓励低碳、环保的交通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六、结论通过对新城建设样板项目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新城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城市发展和社会需求。
•新城建设样板的总体规划应具备长远的发展眼光,并根据需求灵活调整。
•居民配套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是新城建设的核心。
•环境保护是新城建设样板的重要任务,应注重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新城规划建设的认识与思考
摘要:当前,国内的新城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新城肩负着扩展城镇空间、疏导老城人口和产业的重任。
在此过程中,有些城市新城建设成绩斐然,新城和老城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有些则过度超前,形成所谓的“鬼城”,饱受非议。
本文通过对厦门海沧新城的规划建设回顾总结,希望能加深对新城规划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新城规划;差异化;海沧
当前,我国人口正加速向城镇集中,2010年底城市化率已近50%。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一些大城市城市空间和功能逐渐向外延伸,出现大城市郊区化现象。
大城市郊区化过程出现了不少新的城市问题,诸如缺乏建设资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落后,郊区建设无序蔓延,缺乏有效管理,难以形成集聚效应等。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不少大城市调整了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以新城建设来完善引导城市郊区化发展。
厦门市也于2000年重新组织编制了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城市框架从“海岛型”向“海湾型”城市转变,加快推动岛外新城建设,海沧新城有幸成为岛外第一个启动的新城规划建设项目。
一、背景介绍
为促进厦门建设国际性旅游城市,提高厦门在国家甚至国际的形象及地位,制定了厦门由“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海沧的发展正是实现这一战略的第一步。
同时,随着海沧近10多年建设的需要,以及海沧台商投资区大型港区和大型工业基地的建设,建设满足人们生活、居住的现代化新城便显得尤为重要。
2001年海沧新城项目规划设计开始启动,历时两年,完成了海沧CBD的概念规划设计,海沧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
(一)规划范围
海沧新城以海沧大道为界,分成滨海绿带和内湖周围两部分,西面及西北面以兴港路为界,南面到疏港路及博坦码头,东至滨海绿化带,北到海沧大桥西引线,规划总面积约9.0平方公里。
(二)现状概况
本区属于新开发区,大部分用地为滩涂虾池、农田村庄等,对规划设计极为有利,但本区已批未建用地较多,用地调整工作难度较大。
在用地方面,拟规划用地大部分为水面,需要大面积填海造地,因此如何在不影响厦门西海域纳潮量、整体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水面,营造出具有
独特景观、适应生态环境要求的新城,是本次规划设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三)发展定位
海沧新城是厦门市环西海域中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厦门市的副中心区,是海沧台商投资区的行政、文化、金融、商业中心。
海沧新城与海沧大桥、员当湖中心区、中山路商业区及鼓浪屿一起,组成了以猴屿为几何中心的厦门市环西海域中心和“城市广场”,共享开敞、宽阔的厦门西海域海滨空间。
海沧新城担负着疏散本岛部分居住人口和部分中心功能的任务,因此海沧新城内配套公建的级别相应较高,有部分甚至与本岛中心公建的级别一致。
二、规划要点
海沧新城以内湖为中心,以“水”为主题,借鉴中国传统水乡及威尼斯水城的设计手法和空间意境,在新城形成既有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现代化都市气息,又有小桥流水、百舸争流的水城特色,使人们在新城中不但可以看水、赏水,而且可以亲水玩水,既可以体会“水”文化的博大深邃,又可以领略水的柔情多姿,通过“内湖”、水景公园等设置,使海沧新城成为具有独特风格的21世纪的“新水城”。
海沧新城作为厦门市环西海域中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员当中心区和中山路商业区共同构成厦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三、规划实施
海沧新城规划实施几年来,各方面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昔日的海边虾池鱼塘、渔村农庄,变成了今日已初具规模的海滨新城。
区内道路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众多高品质楼盘拔地而起,海沧内湖已具雏形,这些都为海沧新城的高标准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不过,海沧新城的建设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一)实施成效
1.区内主干道网络已经形成,建设标准高,景观环境好,比之岛内丝毫不逊色。
目前,已经建成的主干道包括海沧大道、湖滨北路、海沧迎宾大道以及海沧大桥西引桥等。
通过这些道路的建设,使得本区与厦门本岛及周边各区的交通联系更加顺畅。
2.目前已有多个住宅小区拔地而起,除了2003年前后新城开发初期建设的一些小区品质较普通之外,近几年新建的一些滨海楼盘档次较高,环境优美,如未来海岸、中骏国际、蓝湾半岛以及天心岛等,高品质的居住环境吸引了众多周边人士前来投资居住,新城人气也逐渐聚集起来。
3.海沧内湖已具雏形,各项配套工程相继展开,目前周边已建成的设施包
括海沧区政府及市民广场,海沧体育中心正在建设之中,由浙江泰地集团投资的石油交易中心已选址于海沧CBD核心区,计划于2013年建成,这也拉开了东屿村拆迁安置的序幕。
4.新城环境特别是滨海绿带的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海沧湾公园已于2010年建成,并形成了较理想的景观和休闲效果。
内湖的景观环境也在加紧完善中,优美的滨水空间为本区的住宅开发以及商务休闲娱乐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撑。
(二)问题分析
1.新城内仍保存有石塘、东屿等几个较大的村庄,这些村庄随着海沧新城建设的发展,自身也在不断扩张发展,且村容村貌与新城面貌不协调。
这几个村庄所在位置又恰恰是今后海沧新城的关键、突出位置,这些村庄的存在,对新城建设尤其是城市面貌造成较大影响。
2.新城开发建设较早,取得了难得的先发优势,但由于建设周期较长,早期投资相对较少等原因,造成新城建筑质量、外观等参差不齐。
3.由于新城毗邻翔鹭石化区,使得新城在较长一段时间,对高端客户、居民的吸引力较少,很多楼盘虽已出售,但空置率较高,导致新城人气不足,入驻率偏低,这些又造成很多大型、高端公共设施难以入驻。
四、认识总结
新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聚集一定的城镇人口和产业,完善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要创造优美的新区环境。
新城的发展须借助大城市区域内整体产业结构的调整,利用独特的区位和产业优势实行差别化的错位发展策略,逐步摆脱中心城区的磁力吸引,让居民能够在新城安居乐业。
在产业导向方面,宜大力发展酒店、商务办公、滨海观光旅游和餐饮娱乐业等,提升产业能级。
其次,在高质量的规划设计引导下,有序推进新城的住宅建设,以多样化的形式、良好的生态环境、充足的社区设施和便捷的交通形成新区住宅的比较优势。
海沧新城在规划初期就立足于创造一个高水平、高质量的城市新区,先后委托了国内外多家设计院进行相关设计,保证了新城的建设在一个有序、高效的指导下进行。
在产业引进方面,利用其滨海的环境优势,与岛内产业形成错位、差异化发展,积极引导高品质住宅、酒店、商务办公、游艇码头等产业门类入驻。
海沧新城的建设总体进展顺利,虽还略有不足,但这也是新城建设的一个必经阶段,只要在高质量规划的指引下,坚定新城发展方向,相信不用多久,一个环境优美、配套完善、交通便捷的海沧新城将以一个完整的全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参考文献
[1]皮黔生.关于天津滨海新区实施综合配套改革的战略思考.开放导报,2006,(2).
[2]包雄伟.上海临港新城:21世纪新城规划实施模式的有益探索.上海城市规划;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