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淡化的缺点分析

合集下载

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分析与对策建议

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分析与对策建议

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分析与对策建议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水淡化技术的不断提升和海水淡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海水淡化已成为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尽管我国在海水淡化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瓶颈和挑战。

本文将从我国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瓶颈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海水淡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一、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瓶颈分析1. 技术瓶颈目前,我国海水淡化技术主要集中在热水法海水淡化和膜法海水淡化两大方向。

尽管在技术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进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在海水淡化技术方面仍然存在差距。

特别是在高效能耗、设备寿命、膜材料和膜污染等方面,我国海水淡化技术仍然存在一定的瓶颈。

2. 成本瓶颈海水淡化的成本一直是行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由于海水淡化设备的投资、运行和维护成本较高,导致海水淡化水的生产成本较高,难以与传统自然水资源相竞争。

海水淡化设备的能耗也是造成成本瓶颈的重要因素之一。

3. 市场瓶颈尽管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市场需求和市场规模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瓶颈。

由于我国淡水资源短缺严重,海水淡化水的需求量日益增长,但由于成本问题,海水淡化水在市场上的销售受到一定的制约,市场规模相对较小。

4. 政策瓶颈我国在海水淡化领域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尚不够完善,导致企业在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政策上的一些不确定性和障碍。

政府对于海水淡化产业的支持力度相对较小,也制约了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

二、对策建议针对海水淡化技术方面存在的瓶颈,应加大科研投入,提升海水淡化技术水平。

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引导企业加强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合作和交流,提升我国海水淡化技术的创新能力。

在成本瓶颈方面,应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提高设备的能效,减少运行成本。

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降低设备制造成本,降低海水淡化水的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针对市场瓶颈,应加大对海水淡化水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社会对海水淡化水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海水淡化处理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海水淡化处理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海水淡化处理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随着全球水资源的日益紧缺,海水淡化处理厂作为一种解决淡水供应问题的方法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海水淡化处理厂所带来的环境影响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海水淡化处理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首先,海水淡化处理厂排放的高盐废水可能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如大量高盐度废水排入海洋,可能会引发水体中盐度异常升高,从而对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产生不利影响。

高盐度废水还可能破坏沿海湿地的生态系统平衡,影响鸟类、鱼类和植物的生存环境。

因此,控制和治理高盐废水的排放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海水淡化处理厂的能源消耗对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

目前,海水淡化处理厂主要依赖于能源密集型的蒸发和逆渗透技术,这导致处理过程消耗大量电力或燃料资源。

能源消耗不仅增加了温室气体排放,还可能导致对环境资源的进一步损耗。

因此,减少能源消耗是提高海水淡化处理厂整体可持续性的关键。

第三,建设和运营海水淡化处理厂可能对附近海岸线和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物理破坏。

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可能导致沿海湿地和栖息地的破坏,进而对海洋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建设海底水管和港口设备也可能对海底环境造成破坏。

因此,在建设和运营海水淡化处理厂时,应采取合理的规划和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附近生态环境的干扰。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海水淡化处理厂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应加强废水处理和盐分回收技术,减少高盐度废水的排放量。

其次,应推动海水淡化处理厂的能源效率改进,采用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的能源消耗方式。

此外,应加强建设和运营阶段的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的环境问题。

最后,应选址时进行科学评估,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除了这些具体的措施,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和法规制定,确保海水淡化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符合环境保护标准。

同时,加强公众意识和教育,提高人们对海水淡化处理厂环境影响的认识,推动环境友好型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

浅谈海水淡化项目中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

浅谈海水淡化项目中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

浅谈海水淡化项目中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摘要:公司传统业务板块中常包含电厂配套除盐水处理系统,部分沿海项目会设有海水淡化系统,为电厂锅炉提供除盐水。

近几年伴随公司业务板块延伸及多元化发展,先后在中东区域参与多个大型海水淡化项目,且由公司总承包的阿布扎比某项目做为全球在建最大海水淡化工程已成功出水,接入市政供水管网。

结合公司多个海水淡化项目的执行经验,现将一些此类项目常出现问题进行浅析、研究。

关键词:海水淡化、预处理、超滤、反渗透、加药引言:水资源对人类生存有着重要作用,虽然水资源将大部分地球表面覆盖,然向96.5%属于海水,无泫直接使用,而仅有0.26%的地下水、湖水与河水等淡水资源可以被人们直接利用。

在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人们在水资源需求量力面日益增加,而基于无节制浪费、水生态污染以及超限度开采等影响,导致世界水资源出现短缺问题,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因此,世界各国正在积极开展海水淡化研究,对此需要加大相关工作研究力度。

一、海水淡化技术现状1.反渗透工艺RO工艺属于一种膜分离工艺,基于能量回收效率不断提升与膜组件持续改进,促使反渗透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该技术,具有造水成木低、工程量小、能耗小、常温操作、操作简单以及占地少等特点。

然而该工艺在进料海水水质方面有着较高要求,因此预处理成本会有所增加。

可以通过气浮或是超滤结合混凝和沉淀的力式,开展海水预处理工作,可以保证污染密度、水浊度以及化学需氧量等力面均满足进水要求。

1.多级闪蒸技术MSF主要通过将海加热至规定温度,之后借助闪蒸器快速实现气化,并通过蒸汽冷凝获得淡水。

在热法中,MSF的应用非常广泛,具有维护量小与机容量大的特点。

另外,其缺点也非常突出,比如能耗高、设备成本高、操作弹性小以及操作温度高等。

1.MED技术多效蒸发(Multiple Effect Distillation,简称MED)系统是利用水在不同压力其沸腾温度不同这一原理来设计,在多效蒸发系统中,加热蒸汽进入蒸发系统的第一效,第一效产生的二次蒸汽进入第二效,作为第二效的加热蒸汽,如此往下,最末效的二次蒸汽引入一个冷凝器,用外部循环水将其冷凝,通过对蒸汽的多次利用达到节约能耗目的。

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淡水资源短缺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难题。

而海水淡化技术作为解决淡水短缺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

在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限制了我国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

有必要对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推动我国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

一、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问题的主要表现1. 技术落后当前,我国海水淡化产业技术水平整体较低,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差距。

在膜分离和多效蒸发等核心技术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具有一定的差距。

这一问题制约了我国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和竞争力。

2. 资金短缺海水淡化项目需要庞大的投入,包括设备、厂房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资金。

而目前我国海水淡化产业的资金来源相对匮乏,尤其是在风险投资和项目融资方面,制约了海水淡化产业的规模发展。

3. 民众认知不足相对于传统的自然淡水资源,海水淡化技术被大众认知度较低。

一些人对海水淡化技术存在误解和疑虑,认为海水淡化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这一问题使得海水淡化项目在社会上难以获得充分的认可与支持。

4. 区域不平衡目前,我国的海水淡化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而内陆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海水淡化产业规模较小,发展水平较低。

这一问题导致了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

1. 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大政府和企业对海水淡化技术研发的投入,提升我国海水淡化技术水平,推动相关技术领域的创新。

加强与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2. 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发展海水淡化债券市场,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海水淡化项目投资,扩大项目融资渠道,引入风险投资,支持海水淡化项目的发展。

建立健全的海水淡化产业基金,为海水淡化项目提供财政支持与保障。

3. 加强政策宣传加强政府与媒体的宣传工作,提高公众对海水淡化技术的认知与了解,促进社会各界对海水淡化产业的理解与支持,改变公众对海水淡化技术的误解和疑虑。

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分析与对策建议

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分析与对策建议

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分析与对策建议我国海水淡化产业是我国海水资源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海水淡化产业也逐渐受到了关注。

目前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依然存在一些瓶颈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

本文将就我国海水淡化产业的瓶颈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推动我国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

一、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瓶颈分析1. 技术水平相对滞后海水淡化技术在国际上已经非常成熟,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水平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的海水淡化技术包括多级闪蒸法、反渗透法等,但在技术上仍存在诸多不足,如能耗较高、膜组件寿命短等问题。

我国海水淡化技术研发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对于一些新兴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缺乏支持,这导致了我国技术水平相对滞后的现状。

2. 能耗较高目前我国海水淡化厂的能耗较高,主要是由于采用的传统海水淡化技术存在能耗大的缺陷。

高能耗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海水淡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3. 产业链不完善我国海水淡化产业的产业链相对薄弱,从技术研发到设备制造再到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各个环节相对独立,缺乏协同配合。

这导致了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不协调性和不完善性。

4. 政策支持不足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但目前我国在海水淡化产业方面的政策支持还不够完善。

缺乏明确的政策导向和激励政策,使得相关企业在海水淡化产业投入较少,发展动力不足。

二、对策建议1. 加强技术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了提升我国海水淡化产业的技术水平,应加强技术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可以加大对海水淡化技术的投入,促进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鼓励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

2. 降低能耗,提高节能环保水平针对目前海水淡化产业能耗较高的问题,应该加大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

可以加大对清洁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力度,提高海水淡化产业的节能环保水平。

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世界各地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淡水资源短缺问题。

海水淡化技术成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紧缺问题的重要途径。

尽管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水资源,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却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1. 技术水平不高。

我国海水淡化技术起步较晚,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

目前,我国主要依靠进口设备和技术来进行海水淡化,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2. 高能耗和高成本。

海水淡化技术的能耗较大,导致生产成本较高,影响了产业的发展和推广。

3. 环保问题。

海水淡化生产过程产生的高浓度盐水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影响。

4. 综合利用问题。

海水淡化产业仅仅注重淡化海水,忽视了海水淡化废水的综合利用。

5. 区域不均衡。

目前我国的海水淡化产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内地地区的开发利用较少,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不均衡。

6. 政策支持不足。

海水淡化产业在政策上缺乏支持,政府对于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及市场推广的扶持不够。

二、对策研究1. 提高技术水平。

加大对海水淡化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我国海水淡化技术水平。

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 降低能耗和成本。

推动海水淡化产业技术进步,降低能耗,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研究新型的能源和材料,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3. 加强环保治理。

建立健全的海水淡化环境保护标准,推动清洁生产,实施盐水处理和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4. 推动综合利用。

加大对废水的处理和综合利用研究,探索盐水资源化利用,推动形成循环经济。

5. 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政府支持政策必须更多地向内陆地区倾斜,通过税收优惠、土地利用等政策激励内陆地区发展海水淡化产业。

三、展望和建议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重视,海水淡化产业前景广阔。

未来需要加大对海水淡化技术和产业的投入,促进产业向着更加环保、高效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海水淡化处理中的环境风险与生态风险评估

海水淡化处理中的环境风险与生态风险评估

海水淡化处理中的环境风险与生态风险评估随着全球淡水资源的日益紧张,海水淡化处理作为一种潜在的解决方案受到了广泛关注。

然而,这一过程并非没有风险,本文将重点分析海水淡化处理中的环境风险与生态风险。

环境风险海水淡化处理的环境风险主要体现在其对大气、水和土壤的影响上。

首先,海水淡化通常需要大量的能源,而目前主要的能源来源是化石燃料,这无疑会加剧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海水淡化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浓盐水,这些浓盐水若直接排放到海洋中,可能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浓盐水可能会导致海水盐度升高,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同时,浓盐水还可能携带有害物质,进一步影响海洋生态环境。

最后,海水淡化设施的建设与运行也可能对当地环境产生影响。

例如,建设海水淡化工厂可能需要占用大片土地,这可能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而工厂的运行产生的噪音、废水等也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

生态风险海水淡化处理的生态风险主要体现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上。

如前所述,浓盐水的排放可能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

此外,海水淡化处理过程中可能会引入外来物种,这可能会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例如,可能会有助于某些耐盐生物的扩散,从而影响当地生态平衡。

同时,海水淡化处理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传递,最终影响人类的健康。

因此,在进行海水淡化处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这些生态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范。

海水淡化处理在提供淡水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风险与生态风险。

在进行海水淡化处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权衡其利弊,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这些风险,以保护我们的环境与生态。

风险评估方法为了有效地管理和减少海水淡化处理中的风险,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估。

风险评估通常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三个步骤。

首先,风险识别是指识别出海水淡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所有风险。

这需要我们对海水淡化过程有深入的了解,包括其技术流程、可能出现的故障等。

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分析与对策建议

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分析与对策建议

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分析与对策建议一、技术水平不足在海水淡化产业中,技术的创新和进步对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的海水淡化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我国海水淡化技术主要以多级膜蒸馏和多级闪蒸为主,但这些技术在能源消耗、设备成本和运行维护方面存在问题。

我国在智能化、自动化设备等方面也相对滞后。

针对技术水平不足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大对海水淡化技术的研发投入,培养和吸引高水平的人才。

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海水淡化技术和设备,提升我国的技术水平。

在政策上,应该加大对海水淡化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将创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二、成本高昂传统的海水淡化技术需要大量的能源支持,尤其是热水蒸发法和多级闪蒸法,能源成本占到了总成本的很大比重。

海水淡化设备的制造和运行维护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由于成本的高昂,导致海水淡化产品的价格也相对较高,难以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为解决成本高昂的问题,我们需要加大对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海水淡化工艺的改进和升级。

可以采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来代替传统的火力发电,降低海水淡化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可以加强对海水淡化设备的产业化生产,提高设备的制造技术水平和降低生产成本。

政府也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对海水淡化产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三、设施建设难度大由于我国海岸线长,地理环境复杂,海水淡化厂的建设难度较大。

包括建设场地的选择、海水取水的方式、废水排放处理等问题都需要面对现实的困难。

海水的取水和废水的处理是海水淡化产业遇到的两大难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对于设施建设难度大的问题,我们需要加大对先进的建设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力度,提高海水淡化设施的建设效率和质量。

政府应该在工程审批和项目推进过程中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便利,例如简化审批流程、减少建设手续等。

加强对海水淡化设施建设的规划和管理,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和环保高效。

海水淡化工程的弊端

海水淡化工程的弊端

海水淡化工程的弊端海水淡化工程即利用海水脱盐生产淡水。

是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开源增量技术,可以增加淡水总量,且不受时空和气候影响,水质好、价格渐趋合理,可以保障沿海居民饮用水和工业锅炉补水等稳定供水。

从海水中取得淡水的过程谓海水淡化。

那么,海水淡化工程会不会有什么弊端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海水淡化虽好,但终有弊端近年来,淡化水成重要水源,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迅速,在工艺设计、降低成本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

目前国内许多地方都在实施海水淡化示范项目,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海水淡化产水能力已从10年以前不足每天3万吨上升到现在的每天万吨,这相当于近200万人的生活用水量。

日前出台的《天津市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实施意见》中提出,天津市将以北疆电厂为示范,推广电水联产海水淡化模式,加快推动海水淡化配套企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链条。

到2016年,海水淡化生产能力达到48万吨/日。

“事实上,天津是我国最早发展海水淡化技术的省市之一,上个世纪80年代曾引进我国第一台2×3000吨/日多级闪蒸海水淡化装臵。

近年来,天津市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迅速,截至目前,天津市海水淡化工程产水量已达到万吨/日,占全国的41%,工程规模居全国之首。

厂内认识介绍到,天津已建的海水淡化工程主要包括北疆电厂20万吨/日海水淡化工程、大港新泉10万吨/日海水淡化工程、天津开发区新水源1万吨/日海水淡化工程、大港电厂6000吨/日海水淡化工程等,主要应用于工业用水和市政用水。

其中,北疆电厂海水淡化工程分两期建设,一期和二期工程规模分别为20万吨/日和30万吨/日,目前一期20万吨/日海水淡化工程已建成投产,二期工程已被列入2016年市重点建设项目。

目前,北疆电厂投产的海水淡化产品水主要用于3个方面:一是用于电厂自用水,主要是发电机组用高纯水;二是用于滨海新区市政供水,与自来水以一定比例进行掺混后进入汉沽区等市政管网进行供水;三是用于中新生态城供水,主要通过惠风溪控制闸门流入中新生态城市政管网,部分用于城市绿化、加速盐碱地改良,部分用于道路清洗等市政用水。

海水淡化装备对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措施分析

海水淡化装备对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措施分析

海水淡化装备对环境的影响及环保措施分析海水淡化是指将海水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的淡水的过程。

近年来,由于全球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海水淡化技术被广泛应用。

然而,海水淡化装备的运作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海水淡化装备在环境方面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

首先,海水淡化装备对海洋生态系统可能会产生影响。

在海水淡化过程中,大量咸水会被放回海洋。

这些咸水含有高浓度的盐分和化学物质,可能会改变海水的盐度和化学成分,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

高盐度的排放水会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繁衍,对海底植物和动物的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来减少盐分的排放,以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海水淡化装备的能源消耗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目前,大多数海水淡化装备使用燃煤或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作为能源来源。

燃烧化石燃料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进而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灾难。

此外,化石燃料的开采和运输也会对土地、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产生破坏。

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需要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等,以降低海水淡化装备的能源消耗。

另外,海水淡化装备还会对海岸线造成一定的影响。

为了方便海水淡化装备的建设和运营,常常需要大量的陆地空间,特别是沿海地区。

这可能导致海岸线景观的改变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此外,营建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噪音、污水和废弃物,对周围环境和居民造成不便。

因此,在规划和建设海水淡化设施时,应该充分考虑环境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海岸地区的负面影响。

针对海水淡化装备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环保措施来减少不利影响。

首先,可以通过盐分再利用或处理来减少高盐度水的排放。

盐分再利用可以通过将高盐废水用于工业生产、农业灌溉或盐化处理等方式,使废水资源化,减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

其次,应该加强海水淡化装备的能源效率,采用清洁能源替代化石燃料,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此外,可以鼓励海水淡化装备建设者选择合适的位置,以减少对海岸线的破坏,并采取措施减少噪音、污水和废弃物的产生。

海水淡化问题和方法

海水淡化问题和方法

海水淡化问题和方法海水淡化是指将海水中的盐分和杂质去除,使之成为适合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的过程。

由于全球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海水淡化在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海水淡化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技术来解决。

首先,海水淡化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能源消耗。

传统的海水淡化方法主要依赖热能,通过蒸发和冷凝的方式将海水中的水分蒸发出来,然后通过冷凝降温成为淡水。

这种方法消耗大量的能源,对环境造成一定的负担。

因此,寻找更加节能环保的海水淡化方法是当前的重要研究方向。

其次,海水淡化还面临着高成本的问题。

由于技术和设备的要求较高,传统的海水淡化设备成本昂贵,运行维护费用也较高,限制了海水淡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因此,降低海水淡化成本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为了解决海水淡化的问题,一些创新性的方法和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逆渗透是一种常用的海水淡化技术,通过高压将海水逼过滤膜,使水分子通过而将盐分和杂质滞留在膜的另一侧。

逆渗透技术具有能耗低、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逐渐成为主流的海水淡化方法。

此外,太阳能海水淡化也是一种很有潜力的解决方案。

利用太阳能作为能源源源不断地提供能量,可以通过太阳能驱动蒸发和冷凝过程,从而实现海水淡化。

这种方法不仅环保,还可以有效降低成本。

其他创新方法包括利用压力差、电化学反应、多级蒸发等,这些方法都在不同程度上解决了海水淡化中的问题。

总而言之,海水淡化作为解决世界水资源紧缺的重要手段,面临着能源消耗和高成本的问题。

但通过采用逆渗透、太阳能海水淡化等创新方法和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为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海水淡化技术

海水淡化技术

海水淡化技术人类需要淡水作为生活和经济活动的资源,然而全球淡水资源却十分有限。

为满足人们对淡水的需求,许多国家采用了海水淡化技术。

本文将介绍海水淡化的概念、海水淡化技术的种类、优缺点以及目前的应用状况。

一、概念海水淡化(desalination)是指将海水通过各种手段,获得淡水的技术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会去除海水中的盐类等无机物和大多数有机物,以提高水质。

海水淡化是解决淡水短缺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技术种类目前,海水淡化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蒸馏法蒸馏法是最早被应用的海水淡化技术之一。

它是利用水的沸点低于盐水的沸点的原理,将海水蒸发成水蒸气,并通过冷凝器将水蒸气冷凝成淡水。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水,但缺点是能量消耗量大。

蒸馏法有单级、多级和闪蒸等多种形式。

2. 逆渗透法逆渗透法是将含有高浓度盐分的海水通过半透膜,利用膜过滤技术,将水中的离子、颗粒进行分离,使得盐水透过膜去除净水后成为淡水的一种技术。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量消耗量相对较小,但因膜的使用寿命限制和造价较高,水质稳定性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3. 电渗析法电渗析法是利用电场力促进离子在两极板之间的迁移,在正负电极之间形成离子浓度梯度,使含高浓度盐分的海水经过半透膜,达到去除盐分的目的。

电渗析法相对较少应用于海水淡化。

4. 综合应用方法综合应用方法包括多种技术形式的组合应用,如蒸馏和逆渗透、电渗析和逆渗透、太阳能与逆渗透等。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不同技术相互补充,能够达到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能耗,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三、优缺点海水淡化技术虽然能够解决淡水短缺的问题,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优点:1. 解决了淡水短缺的问题。

2. 改善了地下水和饮用水的质量。

3. 可以提供给海岛及沿海地区的淡水。

4. 增加对海洋资源的利用,提高了海水资源的经济价值。

缺点:1. 能量的消耗量较大。

2. 造价较高,维护成本较高。

3. 排放高浓度盐水会对海洋环境产生影响。

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资源的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而海水淡化技术可以将海水转化为可供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使用的淡水,成为一种重要的水资源补充方式。

我国的海水淡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技术水平不高我国目前海水淡化技术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海水淡化技术主要有蒸发结晶法、反渗透法和电渗析法等,而我国在这些技术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提升空间,需要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

2. 高能耗海水淡化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成本较高。

特别是反渗透法,能耗较大,需要大量的电力支持。

而我国当前的能源结构仍然依赖传统的煤炭和石油,环境友好型能源利用比例较低,使得海水淡化过程中的能源成本较高。

3. 水资源利用率不高目前我国海水淡化工程多数集中在沿海地区,而内陆地区的水资源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海水淡化技术的普及应用范围有限,使得整体水资源的利用率偏低。

4. 产业化水平不高我国的海水淡化产业整体规模较小,产业化水平不高。

缺乏大规模的海水淡化厂和龙头企业,形成规模效益,限制了海水淡化产业的整体发展。

二、对策建议1. 提高技术水平加大对海水淡化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力度。

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投入,推动各项技术指标的突破,提高技术水平和产业整体竞争力。

2. 降低能耗加大对环保型能源的利用,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鼓励企业在海水淡化过程中采用太阳能和风能等环保型能源,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3. 推动内陆地区的海水淡化发展逐步推动内陆地区的海水淡化技术应用,提高整体水资源利用率。

鼓励各地政府和企业加大对内陆地区的海水淡化技术的推广力度,使得整个国家的水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利用。

我国的海水淡化产业发展虽然面临一系列问题,但是在政府的引导和企业的努力下,相信我国的海水淡化产业一定能够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为我国的水资源问题提供更为有效的解决方式。

海水淡化的缺点分析

海水淡化的缺点分析

海水淡化的缺点分析1.价格劣势受淡化工艺、淡化水水质要求、当地能源价格等多种因素影响,淡化水之间的价格存在较大的差异。

近年来,随着海水淡化技术的日益精湛及其生产设备的不断改进,海水淡化的成本持续下降,但价格仍然远远高于传统供水的水价。

以青岛为例,水库自来水制水成本价为3.8元/m3,南水北调制水成本价为5.5元/m3,电水联产海水淡化成本为4.3~5.1元/m3,独立海水淡化厂为6.0~6.7元/m3。

而且,在当前全球原材料、能源价格持续走高的形势下,淡化水的价格很难大幅度下调。

2.能耗劣势与传统的供水方式相比,海水淡化是高能耗产业(见下表)。

各种供水方式运行能耗的比较供水方式海水淡化跨流域调水生活污水再利用抽取深层地下水河道取水运行能耗/(kW·h/m3)5.4 2.4 1.2 0.4 0.253.大量增加温室气体排放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过程中会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

海水淡化是高能耗产业,而且相当程度上依赖不可再生能源。

因此,在审视海水淡化时,应充分考虑其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

澳大利亚研究机构曾对悉尼1座日产50万t的海水淡化厂做过相关研究,其平均能耗为4.93kW·h/m3,相当于每生产1 m3的水即从悉尼主要煤电厂排放5.2 kg二氧化碳。

该厂二氧化碳的年排放量达到94.5万t,相当于新增车辆22万辆,或者生产1 m3的水需要燃烧2 L汽油。

4.加速供水系统的老化海水淡化除去海水中以盐的形式存在的弱碱性物质,使得淡化水呈酸性(pH值通常为5~7)。

如果直接进入供水系统,会侵蚀供水系统,加速供水系统老化。

另外,强酸性的水容易导致供水金属装置中的重金属沥出,进入供水,威胁民众的健康。

因此,淡化水在出厂前应该经过一系列的后处理,以保证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人民的饮水安全:(1)投放适量的石灰或者石灰石,以中和酸性并在供水管道内壁形成不透水膜,保护供水系统;(2)氧化作用,增加淡化水的含氧量并提高pH值;(3)氯化,消毒,控制供水系统内的微生物生长。

什么是海水的淡化处理

什么是海水的淡化处理

什么是海水的淡化处理
海水的淡化处理是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不管是应用于水电站的发电,还是应用于提纯水源等,都涉及到淡化处理。

因此,本文将就海水淡
化处理做一详细探讨。

一、淡化处理的原理
海水淡化处理依据的主要原理是低压汽提。

低压汽提法指的是利用中
低温低压的蒸汽,以其蒸发的能量将水温下的盐分和少量水蒸发,是
目前全球最实用的一种技术。

二、淡化处理的过程
1、第一步:海水处理时,可以采用过滤或者沉淀等方法,在一定程度
上去除水体中的悬浮物和水溶性有机物等污染物;
2、第二步:将处理过的海水置于高压汽提装置中,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蒸发淡水,以得到清淡水;
3、第三步:收集淡水,在装置内凝结,分离淡水和海水。

三、淡化处理的优缺点
1、优点:采用低压汽提的处理方式,比海水淡化处理的较其他技术更
具经济性,且操作方便;
2、缺点:由于低压汽提具有一定的成本,所以总体成本依然较高;
3、优点:低压汽提处理效果优越,耗费低,减少污染,淡水产量大,
可达高于7.5倍;
4、缺点:温差、湿差和气压变化可能对淡化处理造成影响,当有售后水质要求时,需要额外交涉。

总之,海水淡化处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技术要求较高,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

将采取正确的技术,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运行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运行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运行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是一种新型的海水淡化方式,这种方式克服了传统海水淡化技术在能量利用率、蒸发效率和海水淡化效果上所存在的不足。

但是,由于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的特殊工艺结构,在实际运行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以下就对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作一次简单的介绍。

一、进水处排污设施不合理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的运行过程中,淡化的第一步就是进水处的污染物的去除,如果排污设施不合理,就会影响海水淡化的效果,甚至可能导致海水淡化效果不佳。

因此,在安装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系统时,要确保进水处的排污设施是合理的,以保证海水淡化的效果。

二、管道内部沉积物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的管道内部的沉积物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如果管道内部有沉积物,就可能会影响海水淡化的效率,甚至可能会破坏管道的结构,从而影响海水淡化的效果。

因此,在运行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系统时,应定期检查管道内部的情况,及时清理沉积物,以保证海水淡化的效果。

三、变频调速不当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的变频调速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如果变频调速不当,就可能会影响海水淡化的效率,甚至可能会造成超负荷运行,从而影响海水淡化的效果。

因此,在运行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系统时,应定期检查变频调速的情况,及时调整变频调速的参数,以保证海水淡化的效果。

四、过滤器清洗不当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系统的海水淡化过程中,过滤器也是一个关键的部分,如果过滤器的清洗不当,就可能会影响海水淡化的效率,甚至可能会使过滤器受损,从而影响海水淡化的效果。

因此,在运行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系统时,应定期检查过滤器的情况,及时清洗过滤器,以保证海水淡化的效果。

五、不当的控制系统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的控制系统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如果控制系统不当,就可能会影响海水淡化的效率,甚至可能会影响海水淡化的安全性,从而影响海水淡化的效果。

因此,在运行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系统时,应定期检查控制系统的情况,及时调整控制系统的参数,以保证海水淡化的效果。

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分析与对策建议

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分析与对策建议

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分析与对策建议一、技术瓶颈海水淡化技术是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关键。

目前,我国的海水淡化技术主要是基于逆渗透膜技术,这种技术虽然已经相对成熟,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

如:反渗透膜的耐盐性、膜的寿命、环境适应性、放盐、换膜等问题。

同时,我国目前的海水淡化设备多来自国外,遭遇着部分技术保护和制约。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政府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同时引入先进海水淡化技术,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加大对相关技术研究的投入,发掘本土优势并取得创新突破,提高逆渗透膜耐盐性、膜的寿命等。

二、高能耗海水淡化过程需要大量的能源,因此,海水淡化设备的能源成本较高,制约着产业的发展。

在目前的情况下,海水淡化的成本比直接提供自来水要高出很多。

我国需要加强对设备的管理,不断推动技术的进步和节能降耗,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成本控制。

同时,政府也应该扶持开展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如太阳能或者潮汐能,以此来解决海水淡化过程需要大量的能源这一瓶颈问题。

三、市场饱和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水淡化产业逐渐发展,市场也存在饱和的情况,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面临着技术更新、产品升级、品牌建设、质量创新等一系列难题,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压力。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产业政策,积极引导投资者加大海水淡化产业的投资,完善市场监管,提高产业的管理和服务质量。

为企业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根据不同阶段建立不同的扶持政策。

同时,企业自身也需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市场,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开发新的市场,以此来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面临着一些瓶颈问题,但是政府、企业都有不同的措施来缓解这些问题。

针对海水淡化的技术方面,政府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同时引进先进海水淡化技术;对于能源方面,需要提高生产效率、控制成本,同时使用可再生能源;对于市场饱和问题,政府需要出台相应的产业政策来推动产业的发展,企业要降低成本,开发多元化的市场。

只有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才能进一步推动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海水淡化的缺点分析

海水淡化的缺点分析

海水淡化的缺点分析1.价格劣势受淡化工艺、淡化水水质要求、当地能源价格等多种因素影响,淡化水之间的价格存在较大的差异。

近年来,随着海水淡化技术的日益精湛及其生产设备的不断改进,海水淡化的成本持续下降,但价格仍然远远高于传统供水的水价。

以青岛为例,水库自来水制水成本价为3.8元/m3,南水北调制水成本价为5.5元/m3,电水联产海水淡化成本为4.3~5.1元/m3,独立海水淡化厂为6.0~6.7元/m3。

而且,在当前全球原材料、能源价格持续走高的形势下,淡化水的价格很难大幅度下调。

2.能耗劣势与传统的供水方式相比,海水淡化是高能耗产业(见下表)。

各种供水方式运行能耗的比较3.大量增加温室气体排放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过程中会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

海水淡化是高能耗产业,而且相当程度上依赖不可再生能源。

因此,在审视海水淡化时,应充分考虑其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

澳大利亚研究机构曾对悉尼1座日产50万t的海水淡化厂做过相关研究,其平均能耗为4.93kW·h/m3,相当于每生产1 m3的水即从悉尼主要煤电厂排放5.2 kg二氧化碳。

该厂二氧化碳的年排放量达到94.5万t,相当于新增车辆22万辆,或者生产1 m3的水需要燃烧2 L汽油。

4.加速供水系统的老化海水淡化除去海水中以盐的形式存在的弱碱性物质,使得淡化水呈酸性(pH值通常为5~7)。

如果直接进入供水系统,会侵蚀供水系统,加速供水系统老化。

另外,强酸性的水容易导致供水金属装置中的重金属沥出,进入供水,威胁民众的健康。

因此,淡化水在出厂前应该经过一系列的后处理,以保证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人民的饮水安全:(1)投放适量的石灰或者石灰石,以中和酸性并在供水管道内壁形成不透水膜,保护供水系统;(2)氧化作用,增加淡化水的含氧量并提高pH值;(3)氯化,消毒,控制供水系统内的微生物生长。

5.水质隐患根据现行的水质标准,海水淡化的优点之一是淡化水水质优良。

海水淡化的方法及优缺点分析

海水淡化的方法及优缺点分析

海水淡化的方法及优缺点分析摘要:海水淡化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始于干旱的中东地区,但并不局限于该地区。

由于世界上70%以上的人口都居住在离海洋120公里以内的区域,因而海水淡化技术近20多年迅速在中东以外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

最新资料表明,到2003年止,世界上已建成和已签约建设的海水和苦咸水淡化厂,其生产能力达到日产淡水3600万吨。

目前海水淡化已遍及全世界125个国家和地区,淡化水大约养活世界5%的人口。

海水淡化,事实上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解决缺水问题,普遍采用的一种战略选择,其有效性和可靠性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

当然,海水淡化是解决我国沿海地区淡水紧缺的有效途径。

海水淡化是解决全球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战略手段之一,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

关键词:海水淡化蒸馏法反渗透法优缺点发展趋势和方向引言:介绍了我国水资源现状、海水淡化发展概况和各种淡化方法及工作原理、工艺流程,并对各种淡化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评述,对海水淡化的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了海水淡化今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1我国水资源现状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840m3,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

因此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

同时,我国的淡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并且水体污染加剧了我国可利用淡水资源的匮乏程度。

在资源性缺水的同时,我国经济增长快,人口数量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使得水资源缺口越来越大,这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目前水荒覆盖面几乎遍及全国。

尤其是北方地区缺水问题相当严重,水荒已成为困扰工业企业生产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而沿海地区有1.8万多km长的海岸线,充分发挥这些地区濒临海洋的优势,走海水淡化之路是解决缺水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解决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原则是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海水淡化是解决沿海地区淡水紧缺的有效途径。

2我国海水淡化发展概况我国的海水淡化技术研究始于1958年,起步技术为电渗析,1965年开始反渗透技术的研究;1975年开始研究大中型蒸馏技术;1981年在西沙的永兴岛建成200t/d的电渗析海水淡化装置;1986年建成6000t/d的电厂多级闪蒸海水淡化装置;1994年大连长海县1000t/d海水反渗透淡化工程投产;1997年天津大港电厂调试成功1200t/d多级闪蒸海水淡化装置;1997年浙江嵊山500t/d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投入运行;2000年10月,山东长岛县1000t/d反渗透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建成投产;2000年底,沧州化学工业公司1.8万t/d高浓度苦咸水淡化工程投产;2001年华能威海电厂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投产;2002年天津海滋食品有限公司从美国引进多级闪蒸海水淡化装置投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水淡化的缺点分析
1.价格劣势
受淡化工艺、淡化水水质要求、当地能源价格等多种因素影响,淡化水之间的价格存在较大的差异。

近年来,随着海水淡化技术的日益精湛及其生产设备的不断改进,海水淡化的成本持续下降,但价格仍然远远高于传统供水的水价。

以青岛为例,水库自来水制水成本价为3.8元/m3,南水北调制水成本价为5.5元/m3,电水联产海水淡化成本为4.3~5.1元/m3,独立海水淡化厂为6.0~6.7元/m3。

而且,在当前全球原材料、能源价格持续走高的形势下,淡化水的价格很难大幅度下调。

2.能耗劣势
与传统的供水方式相比,海水淡化是高能耗产业(见下表)。

各种供水方式运行能耗的比较
3.大量增加温室气体排放
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过程中会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

海水淡化是高能耗产业,而且相当程度上依赖不可再生能源。

因此,在审视海水淡化时,应充分考虑其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

澳大利亚研究机构曾对悉尼1座日产50万t的海水淡化厂做过相关研究,其平均能耗为4.93kW·h/m3,相当于每生产1 m3的水即从悉尼主要煤电厂排放5.2 kg二氧化碳。

该厂二氧化碳的年排放量达到94.5万t,相当于新增车辆22万辆,或者生产1 m3的水需要燃烧2 L汽油。

4.加速供水系统的老化
海水淡化除去海水中以盐的形式存在的弱碱性物质,使得淡化水呈酸性(pH值通常为5~7)。

如果直接进入供水系统,会侵蚀供水系统,加速供水系统老化。

另外,强酸性的水容易导致供水金属装置中的重金属沥出,进入供水,威胁民众的健康。

因此,淡化水在出厂前应该经过一系列的后处理,以保证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人民的饮水安全:
(1)投放适量的石灰或者石灰石,以中和酸性并在供水管道内壁形成不透水膜,保护供水系统;
(2)氧化作用,增加淡化水的含氧量并提高pH值;
(3)氯化,消毒,控制供水系统内的微生物生长。

5.水质隐患
根据现行的水质标准,海水淡化的优点之一是淡化水水质优良。

蒸馏法获得的淡化水的总悬浮物浓度为1~50 mg/L,而反渗透法的出水的总悬浮物浓度为50~500 mg/L,均远远优于我国饮用水标准。

但是,海水淡化的原水中含有多种海洋微生物、藻类和细菌,在处理过程中,因为工艺的需要,加入多种化学药剂或生物药剂,这都可能导致淡化水中含有多种现行水质标准控制之外的生物和/或化学污染物。

为了防止藻类和细菌在海水淡化装置中繁殖,在前处理过程中加入生物杀灭剂(通常是浓度低于1 mg/L的氯水)。

此外,前处理过程中还会加入除锈剂,如硫磺酸,减少附着在系统管道上的沉淀物。

如果采用反渗透法,在前处理中还会加入凝结剂,使悬浮物和颗粒凝结,再通过滤网去除。

海水中原有的生物和化学污染物以及处理过程中添加的各种生物化学药剂都可能残留在淡化水中。

因此,为了保证人民的饮水安全,需要对淡化水的多个指标进行水质监测,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现行的水质标准作适当的修改。

硼是一种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的元素。

海水中硼的浓度通常为4~7 mg/L。

目前的海水淡化技术尚无法有效地去除硼,反渗透膜只能去除海水中50% ~70%的硼,残留在淡化水中硼的浓度仍高于世界卫生组织0.5 mg/L 的标准。

余下的硼可通过其他方法除去或者降低,譬如增加毫微渗透并调整各级毫微渗透间氢氧化钠的浓
度,或者将淡化水与其他硼浓度低的水混合。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会增加淡化水的生产成本。

另外,砷和一些海洋微生物也可能通过渗透膜滞留在淡化水中。

钙和镁是人体健康所需的元素,也是海水中浓度仅次于钠的阳离子。

如果采用反渗透法,反渗透膜会截留钙盐、镁盐,导致淡化水的矿物质浓度过低。

矿物质浓度过低的水不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长期饮用会对身体有不良影响。

6.海洋生态破坏
美国加利福尼亚能源委员会指出:海洋并不仅仅是海水;海洋是一个包含了浮游植物、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等的庞大的生态系统,而海水就是它们的栖息地。

从生态的角度看,海水淡化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海水淡化对海洋生态的破坏主要通过取水和卤水排放。

相当部分的海水淡化工厂直接通过管道抽取海水。

体形较大的海洋生物,如鱼、海鸟,会因泵的吸力或者不慎卡在取水管滤网上而死亡。

而通过滤网的浮游生物、鱼卵或一些小鱼等,则会在海水淡化过程中死亡。

设计者应该尽量避免把取水口放置在生态脆弱、海洋生物密度高的地带或者珍稀海洋生物繁衍、活动的地带。

海水淡化排放的卤水的盐度通常为海水的2倍,密度也相应增加。

卤水单独或者与电厂冷却水混合排放入海是最常见的排放方式。

在排放口附近,高盐度的卤水会在短时间内杀死或者杀伤海洋生物,尤其是对盐度敏感的海洋生物。

卤水与电厂冷却水的混合排放降低了排放水的盐度和温度,但有关专家提醒,这两种水体混合会改变它们的物理和化学属性,仍可能对海洋环境造成危害。

20世纪60~70年代中期,美国相关机构曾对佛罗里达州KeyWest岛的一座小型海水淡化厂做过长期观测,研究海水淡化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该厂采用多级闪蒸法进行海水淡化,日生产能力仅为9 920 t。

长时间的监测表明:卤水排放对多种海洋生物产生了不良甚至是致命性的影响,海蛸、多种藻类、苔藓虫等海洋生物在一段时期内消失;在研究末期,监测区域内没有存活的瓣鳃类软体动物(如蛤);在浅水区发现海胆纲动物大量死亡。

本案例中只是一个小型的海水淡化厂,对于大型的海水淡化装置,其大量的卤水排放可能会对更大范围的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造成不利影响。

和取水口的选择原则一样,排水口应选在开阔的、对流扩散作用频繁的海域,有条件的话,应该利用海洋数学模型研究预选排水口处的流场和水质,选择对海洋环境影响最小的地点。

而且,可在排水口末端加装扩散机,加速卤水和海水的混合。

7.对水资源管理和优化的潜在不良影响
作为淡化的水源,海水储量之丰富是传统水源无法比拟的。

这种似乎用之不竭的供水水源很容易在某种程度上误导决策者和民众,不再注重节水措施的研究和推广以及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

某些城市对海水淡化给予财政补贴,使得淡化水的价格低于其真实成本,这种做法不应提倡。

政府对水资源管理的财政投入应优先考虑对现有系统和措施的改进,譬如,更换供水管以减少渗漏,提高污水回用率等。

而且,较低的淡化水的价格很难使消费者意识到这是一种高能耗、高成本的水,不利于节约用水。

8.对沿海地区的发展和用地存在潜在影响
因为沿海地区能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并提高生活水平,所以大量人口聚居在沿海地区。

沿海地区作为沿海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它所能够提供的资源是有限的。

沿海地区的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的制约,水资源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海水淡化技术的应用,不但做出了填补用水缺口的承诺,而且其丰富的海水储量给予了人们无穷的水资源的想象。

在这种乐观想象的鼓舞下,可能导致沿海地区经济过度发展,人口密度进一步提高,从而加剧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经济差距,造成一系列的经济、社会、环境问题。

正如美国海洋委员会所说,海水淡化最大的影响在于它潜在地促进沿海地区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