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试讲稿汇编
教资面试高中语文教案万能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知识点,如文学常识、修辞手法、写作技巧等。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 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提问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如精读、略读、速读等,提高阅读效率。
- 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培养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课文中的重点知识点、修辞手法、写作技巧等。
- 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2. 教学难点- 理解文本中的深层含义,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知识点。
- 写作法: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四、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 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 讲解课文中的重点知识点、修辞手法、写作技巧等。
- 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的深层含义。
3. 课堂活动- 小组讨论:让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 写作练习- 设计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提高写作技巧。
5.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高中语文试讲稿两篇(二)
高中语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试讲稿各位老师好,我是面试高中语文教师的1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现在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上课之前呢,先让同学们做一个知识竞猜题。
请根据我的描述,猜猜他是谁?第一,他聪颖过人,九岁能缀千言,十六岁中举人。
第二,他是中国近代历史中,成就与贡献巨大的人。
第三,他著有长达千余万字的《饮冰室合集》。
第四,“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这句名言是由这位先生提出来的。
同学们都有答案了吗?是的,他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主人公——梁启超。
从历史书上,我们知道梁启超是个叱咤政坛的人,但同学们知道吗?他在文坛上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认识一个真实而活生生的学者梁启超的话,就要读读梁实秋先生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板书: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秋实)二、初读根据你们的课前预习,请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心目中的任公形象?预设:幽默风趣。
博学广文。
可爱率真。
这些都是同学们读完文章之后最初的感受,到底任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让我们一起回到1921年,某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清华大学的大礼堂里,在千人的翘首企盼中,任公先生出场了。
三、析读1、出场:现在我们来齐读第三自然段。
大家读的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找出这一段描写梁任公的句子,并且分析一下这些描写体现了梁任公先生怎样的特点?“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作者从身材、容貌、衣着、风度、神情刻画出梁任公先生的肖像和气质,表现他沉着稳重、神采飞扬的个性。
从描写角度来说,他是正面描写。
从外貌和内在两方面进行描写。
这是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可以借鉴的。
刚才这位同学说,从文章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先生神采奕奕。
大家可能不知道,1921年的时候,梁任公先生的身体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不适,他的好友曾恳请先生不要再登台演讲,甚至他的一些好友,还组成了一个梁任公先生保命会。
高中语文面试试讲教案模板
课题:《沁园春·长沙》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体会诗人情感,分析诗歌意象;学会欣赏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
2. 体会诗人情感,分析诗歌意象。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诗歌意象,把握诗人情感。
2. 学会欣赏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沁园春·长沙》朗诵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什么?二、新课导入1. 介绍诗人毛泽东,让学生了解诗歌背景。
2. 朗读诗歌,注意字音、节奏和停顿。
3. 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诗歌主要内容。
三、分析诗歌1. 分析诗歌意象,如“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等。
2. 体会诗人情感,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等。
3. 比较不同版本的诗句,分析其差异。
四、诗歌赏析1.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诗歌韵律美。
2. 分享自己欣赏诗歌的感受,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欣赏诗歌。
3. 老师总结诗歌赏析要点,如诗歌的韵律、意象、情感等。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六、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沁园春·长沙》。
2. 搜集关于毛泽东的诗词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
3. 写一篇关于《沁园春·长沙》的读后感。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讨论、分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欣赏诗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面试试讲逐字稿万能模板
师:展开想象, 把诗人所描绘的秋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 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 可分四步。第一步是“勾勒形态”, 将群山、层林、江水、般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勒出来;第二步“染上色彩”, 把黑白荧屏变为彩色荧屏, 火红的枫林, 蓝天碧水……让画面的色彩更鲜艳, 更丰富, 更美丽;第三步, “使画面动起来”, 秋风送爽, 吹动满山的枫叶, 像熊熊燃烧的烈火, 江水缓缓流淌, 大小各式的船只争相竞发, 雄鹰在蓝天翱翔, 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轻快地嬉戏;第四步, “让画面更细致、逼真”, 在脑海中来几个特写镜头, 譬如船上耀眼的白帆, 游鱼的细鳞, 水底的沙石……
(生:“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师:背得很好。这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之后, 被贬永明, 身处逆境时写的一首诗, 表达了诗人与恶势力绝不妥协的心志。柳宗元是“独钓寒江”, 毛泽东是“独立寒秋”, 意境相似。当然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师:一个“看”字, 一直统领到哪里?(生:“万类霜天竟自由”)
师:真是“远近高低各不同”啊!现在请同学们设身处地, 体会诗人“独立橘子洲头”, 饱览大好放?秋色的情景, 把观赏这些秋景时的神情、动作连起来表演一下。咱们班谁的表演能力最强?(生上台演示)毛主席的“手”该怎样是倒背好, 还是插腰好?(生:插腰。)“视角”的转换是快点好, 还是慢点好?(生:慢点好。)对。是兴味盎然地品味观赏, 而不是匆匆忙忙地走马观花。你刚才视角转换得就太快了点。现在我读着这几句, 你再来表演一遍好吗?(生演示)神态自然, 从容多了, 颇有点伟人的气度。
初高中语文教招面试试讲稿
初高中语文教招面试试讲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一、导入在上课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觉得,自古以来,月亮在人们的心中是什么样的存在?是的,月亮常常代表了团圆、美满。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就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轼,在面对月亮时,发出的感慨。
二、作者简介在讲词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的文坛领袖,他的诗、文、赋、词都有深远的影响。
他的一生坎坷不平,多次遭贬谪,但他的心胸豁达,对生活充满热爱。
三、朗读课文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这首词。
请大家带着感情去读,感受苏轼笔下的月亮之美。
四、词文解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在中秋之夜,对酒赏月,心中有感而发。
这里用一个反问句,加强了语气,表现了苏轼对明月的向往和疑惑。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苏轼通过这一句表达了他对天上月宫的遐想,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我欲乘风归去,又恋凡尘烟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里苏轼以浪漫的想象结合优美的传说,描绘了月亮的清雅、高洁,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追求。
五、主题探讨这首词表达了苏轼对明月的向往和疑惑,同时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
在苏轼看来,人生短暂,但应该心胸豁达,热爱生活。
他借明月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六、作业布置1. 背诵并默写《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关于“月亮”的小作文。
七、结语通过这首词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苏轼的文学风格和人生哲学,更深入地理解了月亮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希望大家能够像苏轼一样,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下课!。
教师招聘高中语文面试说课稿现代文+文言文+诗歌(拿来即用)
现代文说课模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3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XXXXX》(板书)。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将从教材、学情、教育目标、教学设计等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本篇课文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x第X单元,该单元主要学习XXXXX。
通过此单元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对XXXX的鉴赏能力。
对于高一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较强的思维逻辑能力,自主性不断加强,但对于文本还停留在初读和泛读基础上,鉴赏能力尚在形成中,难以理解文章深层含义及作者充沛的思想感情。
为更好地指导教学,基于以上教材及学情分析,我设置了如下教学目标:1.朗读文本,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人物形象……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XXXX新课标指出: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考虑到学生原有基础,本节课,我将采用诵读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下面,我将着重说一下教学设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情感极易受到环境氛围和他人情感的感染从而产生共鸣,所以,我会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视频/音乐/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并形成良好的阅读期待。
下面就进入了“初读文本,整体感知”环节,正所谓:语文教学,“读”字当头,在这里,我将着重使用朗读法。
第一步,组织学生快速阅读文本,初步了解本篇文章的内容;第二步,听配乐朗读,在听的过程中,让学生注意语气和节奏,初步感受文本独特语言艺术;第三步:学生再次默读全文,同时,我设计一个问题,即“这篇文章主要是讲了什么?可以分为几个层次?”通过学生的回答,我顺势梳理出本文的内容架构(板书)。
通过初读,学生对文章有了整体的把握,为后续深入研读打下了基础,也解决了第一个教学目标。
研读是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所以,在研读环节,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涵。
1.XXXXXXXXXXXX2.XXXXXXXXXX此处是我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我会采用合作探究法,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试讲
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用PPT课件展示荷塘景色。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所见到的荷塘月色的美好画面。
随后教师引导,若干年前,有位作家观赏了月色下的荷塘后也描绘了他心中的景色,随之引出课题《荷塘月色》。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通读全文,然后教师范读,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适当地朗读。
2.提问:这一段写什么景?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点明:月下荷塘美景,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五个方面。
(三)再次朗读,深入体会1.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找到文中每种景物所用的修辞,并在小组间讨论这些修辞的表达效果。
讨论结束后,由小组代表回答,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补充和讲解。
2.学生分小组赏析重点句子。
(第1组)荷叶:“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荷叶的风姿,由“出水很高”联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两者不仅相似,而且写出其动态美。
(第2组)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袅娜”写出荷花的饱满盛开状,“羞涩”写荷花含苞待放。
这两个词本是用来描写女子娇美姿态、羞涩神情的,现在用来写荷花,赋予物以生命力和感情,这是拟人写法。
接着连用三个比喻,分别描绘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以及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写出了荷花的神韵,倾注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情景交融。
(第3组)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提示学生参看“练习二”)由嗅觉向听觉转移,“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如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飘渺、沁人心脾等,其间感觉的转移伴随想象的跳跃,“清香”与“歌声”同属美好的事物,把“清香”比喻成远处的“歌声”,烘托出几分幽雅和宁静来。
(第4组)荷波:“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微风过处叶花颤动的情状,既有视觉形象,叶子“有一丝的颤动”化为“一道凝碧的波痕”;又有听觉形象,风吹花叶的颤动声音,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创造出了清幽恬静的氛围。
高中语文试讲稿两篇(十三)
高中语文《师说》试讲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高中语文教师的1号考生。
今天我试讲的篇目是《师说》,现在开始我的试讲。
同学们,你们每节课都要喊“老师好”,用此表示心中对老师的尊重。
古人也曾用“天、地、君、亲、师”来表达对老师的尊重。
“天”和“地”都是虚的,教师是排在国君和父母之后的,实际上名列第三位,可见其重要性。
教师是传播人类文明的使者,没有教师,人类的文明之火就无法传递下去。
那么,老师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从师学习?择师的标准又是什么呢?让我们继续走进韩愈的《师说》来探个究竟吧!上节课,老师带大家集中梳理了本文的重点字词以及文章大意,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还有哪些字词不懂的,同桌之间先相互解答。
好时间到,大家还有疑问吗,都没有举手的,想必都掌握了。
现在我们一起进入课文,来分析分析本文主要讲了什么?首先,我们来看看题目——《师说》,同学们,“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的文章的总称,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
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
《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显然,本文的中心句是什么,请你来,你说你找到的是“古之学者必有师。
”三字“必有师”,鲜明地针对时弊提出问题,突出地强调了论点,是全文论述的总纲。
同学们,作者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观点,谁能说说,请你来,你说是当时社会风气不好,还有吗?同桌补充一下,你说当时的官僚子弟学风不好,嗯,你说的更具体了。
是的,在当时,贵族子弟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学风日下”,甚至到了尊家法而鄙视从师的程度。
在这种学风日下的形势,韩愈批判了这种风气,提出从“师道”而学的观点。
那现在请同学们拿起你们的笔,带上你们的思想,小组交流讨论作者是从那几个角度来批判这种社会风气的?讨论的声音渐渐小了下来,时间差不多了,哪个小组先来?好第一小组,你们来说。
你们找到的是作者从从师的重要性和标准来批判当前的世风日下。
那老师问你们,为什么要从师?请你们用原文的一句话来解答。
教资面试高中语文试讲稿万能模板
10分钟试讲模板开场白: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现在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师:(此处按照谈话、歌曲、图片、视频等导入方式,教师提出一个和主题相关的问题)师:中间的这位同学,请你!师:(预设出学生的答案)师:还有补充的吗?好,同桌。
师:(预设出学生的答案)师:你们思维太活跃了,思路表述的十分清晰。
快快请坐吧!师:(教师总结、引导)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
(导入课题)二、初读师:在正式学习之前,谁来(提出问题。
可以问背景,可以问作者介绍)师:你看起来很有想法,就你吧。
师:(预设出学生的答案)师:介绍的真详细,看来课前进行了认真的预习。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课文讲了些什么?同时说说读完课文后你的收获。
师:看同学们都读完了,谁能为我们解答一下?师:靠窗的这位同学,请你来!师:(预设学生答案)师:还有吗?请你继续说。
师:(预设学生答案)师:通过你的回答,我们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就深刻了些。
瞧瞧,说的多好呀!希望你下次也能这么积极主动!请坐吧!师:没错,正如同学们所说,(教师总结)三、析读师:现在,老师再给大家10分钟的时间,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讨论,?(提出小组讨论的具体问题)稍后我们一起分享。
师:时间到,老师要为你们的合作意识和共创精神点赞。
现在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师:好,第一小组的同学,你们先说说吧。
师:哦,你们(转述学生回答的内容)师:(围绕课文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师:(转述学生回答的内容)师:(围绕课文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师:(转述学生回答的内容)师:你们小组很细心,找的很全面,请坐。
师:(围绕课文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3,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师:第一排穿红色衣服的女生,你来说说!师:哦,你说(转述学生回答的内容)师:(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提问)师:(转述学生回答的内容)师:(评价学生)师:还有同学想发表下自己的看法吗?师:(转述学生回答的内容)师:同学们的文章阅读能力很强啊,老师要给你们点个赞!师:第五小组的同学,你们看起来有想说的,那就来说说吧!师:(转述学生回答的内容)师:(围绕课文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师:(转述学生回答的内容)师:老师在这有个疑问,(围绕课文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师:(转述学生回答的内容)师:你们小组理解的非常到位,请坐。
教师证高中语文面试讲课稿
第一课沁园春·长沙一、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一些体裁知识,了解作者及本首词创作的时代背景,进而了解毛泽东诗词的一半风格。
2、抓住词中描绘的画面和气氛,理解、感受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壮志豪情。
3、体会词中的意象,理解和学习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艺术手法。
4、学习本词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1、“看”和“忆”二字在词中的作用。
2、上阕和下阕中的两个问句有何作用?3、鉴赏这首词优美的意象。
三、教学安排第一课时1、介绍词的知识,介绍作者,对课文标题进行解读,对这首词的背景资料介绍。
2、反复朗读诗歌,品读其中的诗味,了解诗歌的大体内容,诗歌分为上下两阕,可以分别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和通过对往事的回忆抒发革命豪情。
3、明确这首诗歌的结构,由四幅图画组成,分别为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以及中流击水图。
第二课时(讲课内容)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叫XX,来自XX,申报的是高中语文。
今天我要讲的课文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对它的大体内容有了了解,我们知道这首诗歌呢一共描写了四幅图画,分别是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和中流击水图。
今天,我们就来具体地看一看,诗人是如何描绘这些图画的。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幅图,“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立”字前面加了一个“独”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甲同学,你来回答。
……嗯,他说,“独”字点明诗人一人独游,为下面追忆和抒发感慨做好铺垫,不错。
那么,诗人“独立”在何时何地呢?这位同学,你来说。
……她说,“寒秋”二字表明诗人独游的时间,“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点明独游的地点和特定的环境,很好。
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知道,这开头三句,写的深秋时节,诗人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是“独立寒秋图”。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教资面试试讲逐字稿
高中语文面试试讲稿必修上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长沙第2课(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第2课(2)红烛第2课(3)峨日朵雪峰之侧第2课(4)致云雀第3课(1)百合花第二单元第4课(1)喜看稻菽千重浪一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第4课(2)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第6课(1)第6课(2)文氏外孙入村收麦第三单元第7课(1)短歌行第7课(2)归园田居(其一)第8课(1)梦游天姥吟留别第8课(2)登高含音频第8课(3)琵琶行并序第9课(1)念奴娇赤壁怀古第9课(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第9课(3)声声慢第10课(1)劝学第10课(2)师说第12课拿来主义第七单元第14课(1)故都的秋第14课(2)荷塘月色第15课我与地坛第16课(1)赤壁赋第16课(2)登泰山记《沁园春.长沙》试讲稿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高中语文教师的11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沁园春长沙》,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毛泽东写的词《沁园春长沙》,谁能说说词有什么特点?师:左边靠窗的这位女生,请你说说。
师:你认为,每首词都有词牌名,可以配上曲调唱出来。
师:嗯,你还补充说词的调有定格。
师:旁边的同学也来说说吧。
师:你说,词一般分上下两段,字数是有限定的,而且词的押韵平仄是根据词牌名规定好的。
师:非常棒,同学们的基础知识很扎实,对词的了解也很深,都请坐。
师:请看PPT,用一句话总结的话,词的主要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师:我们要学好一首词,不仅要把握住词的特点,更是需要通过反复的朗读才能体会其中的精妙。
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诗人毛泽东的词。
二、初读师:诵读就好比春风化雨,对的影响力是润物细无声的。
通过诵读我们可以直接与作品对话,与作者对话,来感知作者的情感,下面老师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课文,初读要求读通读准字音,并且注意句子的停顿,读顺诗词。
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劝学》试讲稿
《劝学》试讲稿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基本要求:1.朗读课文,体会文本语言特色;2.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宣扬的观点;3.十分钟之内完成试讲,教学过程中合理板书10分钟试讲完整过程:师:同学们上午好。
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想请问一下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凿壁借光”的典故?(停顿两秒)王明同学举手了,你来讲讲看。
(做邀请手势、眼神看向虚拟学生、倾听3秒)师:王明同学说“凿壁借光”是西汉文学家匡衡勤学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他学习到了匡衡热爱学习的精神。
王明同学的知识非常丰富,很好。
那么我们今天就带着这种求知的精神一起来听一听荀子对于学习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下面请大家翻开书本第20页《劝学》。
(在黑板上写下“劝学”)师:首先请同学们集体朗读一下课文,读完之后告诉我这篇文章的主题/中心论点是什么。
(停顿3秒)师:同学们读的非常好,声音非常的洪亮,读得也很流畅。
但是大家要注意一点,第一段末尾部分应该这样读(演示朗读),“知明而行无过矣”的“知”是一个通假字,通“智”,是智慧的意思,请大家做好标记。
好的,大家读完了这篇文章之后,觉得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问题呢?请陈娟同学回答一下。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登高》试讲稿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登高》试讲稿(一)创设情境,新课导入人们往往喜欢在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春天去野外踏春,感受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勃勃。
而在秋高气爽的秋天,人们登高望远,饮酒作赋。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就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同样是登高,“诗圣”杜甫又是怎样的处境与心情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内心世界,去领略他的才情,去触摸他的灵魂深处。
下面,我们来学习杜甫的七言律诗《登高》。
(二)品读诗歌,初步了解1.教师范读,学生默读。
学生注意诗歌的字音、节奏、节拍、韵脚,体味本诗音韵低沉,回环的原因。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注意四点要求:一是读准字音,二是把握节奏,三是注意轻重,最后要求读出感情。
3.学生自由朗读。
结合注释默读,领悟诗歌的大意。
再次朗读,思考问题:可否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概括这首诗的感情基调?预设答案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悲凉的。
(三)精读诗歌,赏析内容1.先看诗的头两句,也就是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主要是写景。
景物有:风、天、猿、渚、沙、鸟。
分别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
十四个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
这些景物给我们的感觉是显得十分悲凉、凄清。
“哀”字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自然之悲象,人生之艰难。
也是全诗的诗眼。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一系列描绘哀景的词,既是自然环境的客观描绘,也是作者心情的折射与投影。
正像清代诗人王夫之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种,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请大家注意。
2.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提问: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想到了什么?诗人想到了“落木萧萧”:①杜甫看到落叶飘零,会引起韶光易逝的感觉。
②也许会加重乡愁,他会问自己,这常年飘泊的生活何时能结束。
“不尽长江”是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试讲稿
《荷塘月色》《登高》《故都的秋》《沁园春·长沙》《烛之武退秦师》《大堰河——我的保姆》《世间最美的坟墓》《雨巷》《荷塘月色》一、导入T:大家看下ppt 上的照片是哪位先生?好,很好绝大多数同学都认出来了,正是我们所熟知的朱自清先生。
我们以前学习过朱自清的《背影》,那是一片描写父爱的的纪实散文,从那篇文章中我们就可以看出那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风格完全不同但同样相当精彩的散文《荷塘月色》(板书荷塘月色朱自清)T:上节课我要大家预习这篇课文,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文章末尾处的时间没?是几几年?要是预习中没有注意到的同学现在赶紧把书翻到最后看下时间。
好,后面的那位同学,几几年呀?大声的说出来。
好,很好,是1927 年。
我们都学过历史,1927 年是个什么时期?下面我们请我们的历史课代表给大家简单描述下那个年代好不好?好,李雪怡回答的非常好哈。
1927 年正值大革命失败,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
可谓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这个时候朱自清的生活可以说十分艰苦。
因为我们之前都预习过这篇文章,这时大家的脑海中一定会有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作者可以写出这么优美的一篇散文呢?我觉得大家有这个想法非常的好。
其实作者就是通过对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写,流露出他想寻找安宁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脱现实但又无法超脱的复杂心情,这正是那个时代在作者心灵上的折射。
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下这篇课文的配乐录音,看能不能体会出作者这种矛盾的感情。
并且给文章分段。
好,我们都听了一遍。
大家能告诉我可以分为几段么?后面的李明回答一下,很好一共是三段,文章分成了三个部分。
我相信大家都能准确的说出,细致描写荷塘的是哪一段。
很好就是第四自然段。
所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着重学习这一段,着重分析“荷塘”和“月色”的画面美。
二、分析文章体会美感第四段月光映照下的荷塘里的景物(大家在细致的试着带有感情的把第四段读一遍,脑海中最好能出现画面)作者走到了荷塘上,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写月下的荷塘景物是有顺序的,先总写荷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然后再写叶子、荷花、荷香、荷波和流水。
[全]教资面试|语文试讲稿-共7篇
教资面试|语文试讲稿-共7篇《春》试讲稿一、导入师:同学们,大家都接触过春天,相信大家也和老师一样喜欢生机勃勃的春天。
师:那今天呢,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春天的散文,它就是朱自清的《春》。
师:在他的笔下,春天会是怎样的呢?师: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入课文。
——《春》作者简介师:说道朱自清,哪位同学能结合课下注释,来为大家介绍介绍他呢?师:我们的语文课代表已经率先举起了手,非常棒,为大家开了个好头,那么,就开始你的讲解吧。
师:嗯,他说朱自清是现代的散文家、诗人、学者,他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
说的可真准确!师:不光如此,我们的语文课代表热爱阅读的好习惯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你们看,我们高中时期要学习的《荷塘月色》,他都已经提前读过了,学习习惯非常好,请坐。
二、初读师:现在呢,老师要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请大家自由的朗读课文,同时边读边解决这样几个问题:问题一: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标出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问题二:思考作者按照先后顺序,分别写了什么?师:好,带着这两个问题,开始你们的阅读吧。
师:嗯,大家读书的声音渐渐小了,相信大家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
生字词师:那现在,老师就来检查检查大家的自学情况。
师:首先,请大家合上教材,看我们的显示屏,老师已经为大家提前整理了本节课的重点字词,哪位同学愿意展现自己呢?师:看来,大家都很踊跃啊,这么多同学一起举起了手,我该选哪位同学呢?诶,你的手举得最高,就你吧!师:嗯,声音洪亮、字正腔圆,那大家对他的朗读有意见吗?师:哦,大家一致的摇了摇头,那谁来说说他的问题在哪?师:是啊,“酝酿”读的不标准,这里大家要注意,“酿”的声母应该是“n”。
来,我们一起读一遍,酝酿、酝酿,现在大家在练习本上写一遍这个词,对于这个词,大家既要记住它的读音,又要记住它的书写。
师:同时,本文还有一个多音字,大家也要各位注意,对,就是“晕”。
师:如果形容月亮周围的光圈或者头发昏、旋转的时候,要读为——yùn,比如:日晕、晕车、眼晕。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试讲稿2篇
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问好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高中语文组四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荷塘月色》,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导入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那么在这篇课文学习之前呢,老师想先提问大家一些问题。
大家能不能说出一些我们学过的关于描写荷花的诗句?好,我听到有同学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还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哦,还有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非常好,我们就说到这。
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说一说关于月色的诗句。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非常好。
哦,还有《静夜思》对不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还有吗?还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非常好,看来这名同学的知识储备非常丰富,我们给他点儿掌声鼓励。
好啦,那我们今天的诗句就说到这儿了,我们发现今天的内容主要是围和荷花和月色展开的。
那就不难得出本节课的一个题目,我们今天上课的题目就是《荷塘月色》。
那么我们一起走入今天的课堂吧。
新授首先呢,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来充分阅读一下课文。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呢,希望同学们能够完成一个小小的任务。
那就是把大家不认识不了解的生字词标记出来。
好的,我看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抬起头来了,那我们现在来看一看,我们都标记出来了哪些字?首先有一个草字头一个翁。
那么这个字念蓊,蓊蓊郁郁树木茂盛的样子。
还有一个足字旁一个度。
这个字念踱,踱步就是慢慢的走的意思。
下面我们看没看到一个袅娜。
在这里呀,它可不读娜,还有一个梵婀玲。
这个呢,就是我们英语violin小提琴的一个音译的形式。
在这里呀,朱自清先生把它比作一个仿佛在生动跳舞的少女一般。
所以用了这样的音译。
它下边有一个什么首?这个字念鷁,鷁首。
这个鷁首指的就是船头的意思,古代会将鷁鸟画在船头。
再后边有一个棹,这个棹表示的是船桨。
最后有一个词敛裾,在这里呢是指衣襟的意思。
好啦,那我们来一起整体分析一下文章。
首先来看我们读完全文以后。
高中语文试讲稿两篇(四十)
高中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试讲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高中语文教师的1号考生。
今天我试讲的篇目是《寡人之于国也》,现在开始我的试讲。
同学们,有这样一个人,他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力劝国君“与民同乐”“仁民爱物”;他深知“地利人和”的至理;他警示国君们要牢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大家猜出他是谁了吗?没错,就是孟子。
今天,我们通过阅读《寡人之于国也》,再一次领会一下他的“仁政”主张,学习说理方法。
上节课,我们梳理了文本中的相关文学常识和重点的虚实词、文言句式,相信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复习。
对于字词的理解还有疑问吗?既然没有疑问,那我们把PPT 上的这些重点字词过一遍,嗯很好,看来大家基本掌握了本文的文言字词,那我们趁热打铁进入下一个环节吧。
现在请男女生分角色大声诵读课文(男生读梁惠王女生读孟子),让我们一起还原这场充满智慧的政治对话,整体感知孟子的雄辩艺术。
大家读得真好,老师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了。
现在,老师要问大家了,这场对话的核心话题是什么?你来说,你说是梁惠王困惑民不加多。
为什么人民一定要多?多有什么好处?老师告诉大家,战国中期,诸食争地,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社会異乱,礼制崩坏。
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遭强秦重创,内忧外患,以至都城由安邑迁至大梁。
加上横征暴敛以及生产カ水平低下造成人口减少,兵员和兵动力匱乏。
为达到富国强兵,问鼎天下的目的,各诸侯的当务之急就是增加人口,梁王理所当然会为“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而忧心忡忡。
那么针对“寡人之民不加多”这种情况,梁惠王的观点是什么?请你来,嗯,你说梁惠王认为“尽心焉耳矣”,那么民必加多。
你能想象一下梁惠王的语气试着朗读一下吗?嗯,读得非常好,真有一种声临其境的感觉。
梁惠王觉得他已经做得很好了,那“民不加多,何也?”现在请拿起你们的笔,带上你们的思想,小组讨论。
讨论的声音渐渐小下来了,哪一组先来说一说呢?第四组,你们认为是因为梁惠王好战,(板书以战喻)用原文的句子来讲就是,以五十步笑百步。
高中语文试讲稿两篇(四十六)
高中语文《咏怀古迹(其三)》试讲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高中语文教师的1号考生。
今天我试讲的篇目是《咏怀古迹(其三)》,现在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同学们,初中时,我们学过杜甫的望岳,知道杜甫年轻时的豪情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学过他的春望,体会到了杜甫被困长安时对家人的思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那么当杜甫晚年在蜀中漂泊,来到王昭君的故乡,他又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首杜甫的诗歌,咏怀古迹(其三)。
(板书课题题目)二、初读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朗读者,哪位同学想来读一读?有请你来。
哪位同学来评价一下呢?你来。
你发现他“一去紫台连朔漠”的朔读成“su”了,看来你听得很认真。
是的,同学们,这个读作朔,朔漠意思是沙漠,读错的同学在书上把读音标上。
现在全班一起齐读一遍。
三、析读同学们,你们找到这首诗的诗眼了吗?是的,大家都找得很快,就是怨恨。
是谁在怨恨呢?王昭君。
那她在怨恨什么呢?请你们从诗歌中找到依据。
一去紫台连朔漠。
怨恨远嫁他乡独留青冢向黄昏。
怨恨远葬他乡画图省识春风面。
怨恨美貌被掩王昭君貌若天仙,却被画师画丑了,使得汉元帝忽视了他的存在。
那么老师有个问题,王昭君很谁呢?你说,恨画工,他把她画丑了。
你又是从哪里找到依据的?“画图省识春风面”写的就是王昭君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工,结果被画工丑化了,不得皇帝召见。
嗯,你的表达能力真好,老师给你点个赞。
那么昭君仅仅只是恨画工吗?你说,她还恨皇上。
如果不是皇上昏庸,一个小小的画师怎么会那么大胆?来,刚才说不同意的同学,现在同意吗,嗯都同意了。
是啊,昭君远嫁异乡,远葬她乡,只能灵魂空归,所以她就有了怨恨。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你们觉得这个评价正确吗?你说,不正确,这首诗一个字都没有写到杜甫身上。
嗯,好像有道理。
有不同意见的吗?你说,这首诗虽然没有正面提到诗人自己,但是昭君身上有很多地方和杜甫很像。
你好像明白了,因为他们两人身上有很多相似的,所以写昭君就是写杜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证面试《高中语文》试讲稿
汇编
《荷塘月色》《登高》《故都的秋》《沁园春·长沙》《烛之武退秦师》《大堰河——我的保姆》《世间最美的坟墓》《雨巷》《荷塘月色》一、导入T:大家看下ppt 上的照片是哪位先生?好,很好绝大多数同学都认出来了,正是我们所熟知的朱自清先生。
我们以前学习过朱自清的《背影》,那是一片描写父爱的的纪实散文,从那篇文章中我们就可以看出那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风格完全不同但同样相当精彩的散文《荷塘月色》T:上节课我要大家预习这篇课文,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文章末尾处的时间没?是几几年?要是预习中没有注意到的同学现在赶紧把书翻到最后看下时间。
好,后面的那位同学,几几年呀?大声的说
出来。
1 好,很好,是1927 年。
我们都学过历史,1927 年是个什么时期?下面我们请我们的历史课代表给大家简单描述下那个年代好不好?好,李雪怡回答的非常好哈。
1927 年正值大革命失败,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
可谓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这个时候朱自清的生活可以说十分艰苦。
因为我们之前都预习过这篇文章,这时大家的脑海中一定会有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作者可以写出这么优美的一篇散文呢?我觉得大家有这个想法非常的好。
其实作者就是通过对冷清的月夜下荷塘景色的描写,流露出他想寻找安宁但又不可得,幻想超脱现实但又无法超脱的复杂心情,这正是那个时代在作者心灵上的折射。
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下这篇课文的配乐录音,看能不能体会出作者这种矛盾的感情。
并且给文章分段。
好,我们都听了一遍。
大家能告诉我可以分为几段么?后面的李明回答一下,
很好一共是三段,文章分成了三个部分。
我相信大家都能准确的说出,细致描写荷塘的是哪一段。
很好就是第四自然段。
所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着重学习这一段,着重分析“荷塘”和“月色”的画面美。
二、分析文章体会美感第四段月光映照下的荷塘里的景物作者走到了荷塘上,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写月下的荷塘景物是有顺序的,先总写荷塘,然后再写叶子、荷花、荷香、荷波和流水。
我们看它怎么写叶子的,“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群”这里用的什么修辞手法啊?对!比喻,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那些跳芭蕾姑娘的裙子,一排排在哪里,怎么样,用这个比喻便突出了荷叶的高挺,茂密以及柔美,非常的形象生动。
接下来写荷花就更精彩了,“层层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写白花,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2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一系列的比喻,将荷花的那种可
意会不可言传的美丽表现了出来。
这种一个本体多个喻体的修辞手法叫做博喻这个地方还以偶一个修辞手法,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拟人。
大家以后在写作的时候也可学着使用,十分的出彩。
下一句写的是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哎,这里写的明明是荷香是嗅觉,怎么用听觉上的歌声来形容呢,而且还形容的十分的贴切,将荷香的柔美,若有似无一下子就表达出来了。
通感:这种修辞方式,是一种感觉超过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这种修辞我们也很常见,实则我们感觉器官的感受转换:听觉视觉嗅觉触觉感觉动觉古诗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将视觉同感为动觉再比杜牧的天阶夜色凉如水,将视觉上的夜色通感为感觉上的水凉等等。
风来花底鸟声香听觉到嗅觉鸟抛软语丸丸落听觉到视觉下面“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那边去了。
”这
里突出了荷风的速度,非常的快。
这里没有写风,用荷叶侧面表现风的速度。
叶子本事肩并肩密密地挨着的,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这句写了荷波。
总的看来本段写景的技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动静结合。
作者先写田田的荷叶,后写绿叶中缀开着的荷花和花苞,以及微风吹来的花香。
这是静的画面。
紧接着他就捕捉那微风过处叶动花颤的情状,“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这是动的晤面。
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了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
第二,文章不写一个“月”字,却处处有月。
这月色就融化在作者通过观察之后的具体描写之中。
那叶子、花朵的情态,以及为微风带起的凝碧的波痕,都是在轻淡月色映射下形成的。
3 然后我们四个小组分成两个大组进行讨论。
用我们分析第四自然段的方法分析第五六自然段。
弄清楚这样几个问题
1)每一段描写景物的顺序是怎么样的2)修辞手法用了哪些3)写景的技巧是什么讨论完了以后,我们每个大组推荐一位同学上台了进行发言。
好很好,刚才两位大组的代表的发言思路都非常的清晰丫,说明我们大家刚才听老师第四自然段的解析的时候非常的仔细。
很不错。
老师这里就不在复述刚才两位同学的发言了。
现在我们再来归纳下我们今天学的内容。
三、结课与作业设置结课首先,这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主要欣赏文章的画面美。
描写的荷塘是清华园中一个普普通通的荷塘,然而在作者笔下,却是如此秀美静谧、令人神往。
其次,我们学习了两种修辞手法——博喻和通感最后,我们再来总结下朱自清先生的语言特点。
有这样一句话用来评价朱自清先生的语言丫,叫做“新颖而不失自然”,在口语的基础上出新,既有平白如话,毫无雕饰之感的文字,更有精心“挑选”的遣词造句。
这样的写作风格让人读来亲切又不失优美。
这样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去学习。
我们平时要怎么模仿朱自清先生的写作方法呢?可以看到朱自清先生是怎么做的呀?他对景物作了深入细致的观察,对生活有深挚真切的感受。
“用心感受生活、体会生活之美”我想这就是朱老先生的写作之道。
这个是值得我们同学学习的。
作业设置 4 好,接下来我布置下我们今天的作业:就是通读456 段深切体会语言美,并模仿写一段对景色的细致描写,下节课我们看哪位同学写的出色。
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登高》一、复习导入让学生通过填空练习复习学过的知识点。
二、整体感知1.听录音示范朗读,初步感知诗歌2.生齐读。
教师发现诗歌朗读的问题并做朗读指导。
三、品读诗歌1.生齐读首联和颔联①首联和颔联共写了几种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
风、天、猿、渚、沙、鸟、落木和长江。
特点是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回鸟、落木萧萧和长江滚滚。
②我们把这些寄寓作者情感的景物叫做“意象”,接下来我们看看诗人如何把自己的情感通过秋景体现出来的。
急风,是说风很大,而且又是秋天的风,这样的风更冷。
急风凛冽,不仅吹在诗人身上,更是吹在诗人的心里。
天高阔远,在茫茫天地之间,诗人更觉自己的渺小,无限悲凉之情涌上诗人的心头。
猿的啼叫是哀伤的。
哀猿声声,使诗人悲凉的心境更添一层。
(教师补充:古人诗歌中写到“高猿长啸”,大都抒发文人的悲伤,如:空谷传响,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