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合集下载

美国小麦、玉米、大豆地域分布

美国小麦、玉米、大豆地域分布

美国小麦、玉米、大豆地域分布
1.美国小麦生产的地域分布
美国小麦主产区大致有两大一小共三个三角地带。

一是以北达科他为主,连带蒙大拿、明尼苏达和南达科他所形成的大三角地带;二是以堪萨斯为主,连带俄克拉荷马、科罗拉多、内布拉斯加和得克萨斯所形成的大三角地带;三是以华盛顿州为主,连带爱达荷和俄勒冈一部形成的小三角地带。

小麦产量前10位的州,其中北达科他排在首位,堪萨斯其次,华盛顿列第三,蒙大拿第四,南达科他第五,爱达荷第六,明尼苏达第七,俄克拉荷马第八,科罗拉多第九,内布拉斯加第十。

上述10个州的小麦产量占美国小麦总产量的70%。

2.美全国大部分州都种植玉米,玉米主产区在五大湖的西南部,即美国的心脏地带(heartlandregion),包括伊利诺、衣阿华、印地安那、南达科他和内布拉斯加东部、肯塔基和俄亥俄西部、密苏里北部。

玉米生产依阿华排在首位,伊利诺其次,两州产量约占全美的三分之一。

位居玉米生产前10位的州还有内布拉斯加列第三,明尼苏达第四,印地安那第五,南达科他第六,堪萨斯第七,密苏里第八,威斯康星第九,俄亥俄第十。

以上10个州的玉米产量占美国玉米总产量的近90%。

3.
美国大豆主产区正好涵盖其玉米主产区的中南部分,大豆与玉米产区重叠的原因在于玉米与大豆轮作。

美国大豆主产区在大湖区西南部及周围地区(衣阿华、伊利诺、明尼苏达、印地安那、俄亥俄、威斯康星)、中西部(内布拉斯加、南达科他、堪萨斯)和东南部(阿肯色、田纳西、左治亚)。

2003年位居美国大豆生产前10位的州是,伊利诺、衣阿华、明尼苏达、印地安纳、内布拉斯加、俄亥俄、密苏里、南达科他、阿肯色和堪萨斯。

以上10个州的大豆生产占全美的95%。

粮食主产区划分依据

粮食主产区划分依据

粮食主产区划分依据一、引言粮食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也是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统筹粮食生产,我国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粮食主产区。

本文将从气候因素、土壤条件、种植结构等方面,对我国粮食主产区进行详细的划分依据进行探讨。

二、气候因素气候是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

根据气候特点,可以将粮食主产区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黄淮海地区黄淮海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降水充沛。

这里适宜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之一。

2. 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

这里适宜种植水稻、油菜、小麦等作物,是我国重要的稻作和油料作物生产区。

3. 华南地区华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丰富。

这里适宜种植稻谷、水果、茶叶等作物,是我国重要的稻米和水果产区。

4. 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地势较高,气候多样,适宜种植高山作物。

这里适宜种植玉米、豆类、薯类等作物,是我国重要的高山农业区。

5. 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这里适宜种植油菜、小麦、葡萄等作物,是我国重要的油料和小麦生产区。

三、土壤条件土壤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也是粮食主产区划分的重要依据之一。

根据土壤特点,可以将粮食主产区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地区土壤肥沃,适宜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之一。

2. 辽东半岛地区辽东半岛地区土壤肥沃,适宜种植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之一。

3. 长江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土壤肥沃,适宜种植水稻、油菜、小麦等作物,是我国重要的稻作和油料作物生产区。

4. 黑龙江三江平原地区黑龙江三江平原地区土壤肥沃,适宜种植水稻、大豆、玉米等作物,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之一。

四、种植结构种植结构也是划分粮食主产区的重要依据之一。

根据作物种植结构,可以将粮食主产区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小麦主产区小麦主产区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地区、黄土高原地区、东北地区等地,这些地方适宜种植小麦,产量较高。

甘肃种植时间和地区

甘肃种植时间和地区

甘肃种植时间和地区甘肃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份,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

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甘肃省的农作物种植具有一定的特点。

下面将详细介绍甘肃省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地区。

1. 小麦种植时间和地区:甘肃省是全国重要的小麦生产基地之一。

小麦的种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0月中下旬到次年的4月上旬。

种植地区主要集中在省内的河西走廊、中部平原和东部山区。

其中河西走廊地区由于有充足的灌溉水源,气候适宜,土壤疏松肥沃,是小麦的主产区。

中部平原地区主要是以秦巴山脉的北麓为主,这一地区的气候条件略差于河西走廊,但也具备适合小麦生长的条件。

东部山区地势较高,气候寒冷,小麦生长受到一定的限制,主要以高山区为主。

2. 大豆种植时间和地区:大豆是甘肃省的传统农作物之一,主要种植在河西走廊地区。

大豆的种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4月下旬到5月上旬。

河西走廊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对大豆生长非常有利,因此大豆在这一地区有较大的种植面积。

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作为粮食的主要补充品,在甘肃的农作物结构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3. 玉米种植时间和地区:玉米是甘肃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饲料作物。

种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4月上旬到5月上旬。

甘肃省的玉米种植地区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和中部平原地区。

这两个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合玉米的生长,因此是玉米的主产区。

玉米的种植面积较大,对于甘肃省的农业经济具有重要的贡献。

4. 高粱种植时间和地区:高粱是甘肃省的传统农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

高粱的种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5月下旬到6月上旬。

甘肃的高粱种植地区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和东部山区。

河西走廊地区由于灌溉条件良好,土壤适宜,是高粱的主产区之一。

东部山区由于气候寒冷,高粱的种植面积相对较小,但是该地区适合高寒农作物的生长,因此也有一定的种植面积。

综上所述,甘肃省的农作物种植时间和地区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中部平原和东部山区。

不同作物的种植时间会有所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条件来确定种植时间。

中国粮食主产区

中国粮食主产区

中国粮食主产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业大国之一,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差异,中国的粮食产区分布广泛,但也存在一些主要的粮食主产区。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的粮食主产区,包括南方的水稻主产区、北方的小麦主产区和东北的玉米主产区。

1. 南方水稻主产区中国的南方地区由于独特的气候和水资源条件,适合水稻的种植。

南方水稻主产区主要包括江南地区、福建和广东等省份。

江南地区,如江苏、浙江和安徽,是中国最重要的水稻产区之一。

这些地区拥有充足的雨水和丰富的水资源,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此外,江南地区的温暖气候和湿润的土壤也有助于水稻的生长。

2. 北方小麦主产区中国的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适合小麦的种植。

北方小麦主产区主要包括河北、山东和河南等省份。

这些地区的冬季非常寒冷,但夏季阳光充足,这种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小麦的生长。

同时,北方地区的土壤也较为肥沃,为小麦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由于北方的小麦产量较高,中国被誉为“小麦王国”。

3. 东北玉米主产区中国的东北地区气候温和,适宜玉米的种植。

东北玉米主产区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省份。

这些地区的土壤肥沃,气候条件适宜,有助于玉米的生长。

此外,东北地区的大面积耕地也为玉米的种植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中国的玉米产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东北地区是中国玉米的主要产区之一。

除了以上提到的三个主要粮食主产区外,中国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粮食产区。

例如,陕西、甘肃和宁夏等地区是中国的主要小麦种植区,这些地区的干旱气候非常适宜小麦的生长。

此外,云南和贵州等地区则是中国的主要稻米种植区,这些地区的高海拔和湿润的气候条件非常利于稻米的生长。

总体来说,中国的粮食主产区分布广泛,每个产区都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这些主产区为中国的粮食生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了中国人民的粮食安全。

在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和保护,提高粮食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以应对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和食品安全挑战。

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小麦主产区的分布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中国小麦主产区的分布中国小麦栽培学》曾将全国小麦划分为北方冬麦区、南方冬麦区和春麦区3个主区和东北春麦、北部春麦、西北春麦、新疆冬春麦、青藏春冬麦、北部冬麦、黄淮冬麦、长江中下游冬麦、西南冬麦、华南冬麦10个亚区。

三个主区:1.春小麦区: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地区。

处在高寒或干冷地带,冬季严寒;无霜期短促,常在200天以下,栽培制度绝大部分是一年一熟。

2.北方冬小麦区: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淮以北地区。

是全国最大的小麦集中产区和消费区,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2/3。

一般实行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仅北部长城沿线两侧地带为冬、春麦混合的过渡地带。

冬小麦是越冬作物,种植冬麦与其他粮食作物矛盾较少,因此能减少冬闲地面积,扩大夏种面积,增加粮食总产量。

3.南方冬小麦区:在秦淮以南、折多山以东,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30%左右。

由于本区人民多以稻米为主要口粮,因此,小麦的商品率较高,是我国商品小麦重要产区。

十个亚区:1.东北春麦区:包括黑、吉两省全部,辽宁省除南部沿海地区以外的大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

全区小麦面积及总产量均接近全国的8%左右,约占全国春小麦面积和总产量的47%及50%,故为春小麦主要产区,其中以黑龙江省为主。

本区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土壤以黑钙土为主,土层深厚,土质肥沃。

全区属大陆性气候,气温偏低,热量不足,冬夏温差极大。

本区小麦品种属春性,对光照反应敏感,生育期短,多在90天左右。

病害以根腐病、锈病、赤霉病为主,丛矮病和全蚀病也有发生。

种植制度一年一熟,4月中旬播种,7月20日前后成熟。

全区除对各类病害及时防治外,东部排涝防湿;北部防除杂草;西部兴修水利,采用少深翻,多深松,少耕、免耕等防风固沙和减少蒸发的耕作技术,均为小麦增产的主要措施。

据温度、降水量,又可将本区分为北部高寒、东部湿润和西部干旱3个副区。

中国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中国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中国小麦主产区的分布中国小麦栽培学》曾将全国小麦划分为北方冬麦区、南方冬麦区和春麦区3个主区和东北春麦、北部春麦、西北春麦、新疆冬春麦、青藏春冬麦、北部冬麦、黄淮冬麦、长江中下游冬麦、西南冬麦、华南冬麦10个亚区。

三个主区:1.春小麦区: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地区。

处在高寒或干冷地带,冬季严寒;无霜期短促,常在200天以下,栽培制度绝大部分是一年一熟。

2.北方冬小麦区: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淮以北地区。

是全国最大的小麦集中产区和消费区,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2/3。

一般实行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仅北部长城沿线两侧地带为冬、春麦混合的过渡地带。

冬小麦是越冬作物,种植冬麦与其他粮食作物矛盾较少,因此能减少冬闲地面积,扩大夏种面积,增加粮食总产量。

3.南方冬小麦区:在秦淮以南、折多山以东,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30%左右。

由于本区人民多以稻米为主要口粮,因此,小麦的商品率较高,是我国商品小麦重要产区。

十个亚区:1.东北春麦区:包括黑、吉两省全部,辽宁省除南部沿海地区以外的大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

全区小麦面积及总产量均接近全国的8%左右,约占全国春小麦面积和总产量的47%及50%,故为春小麦主要产区,其中以黑龙江省为主。

本区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土壤以黑钙土为主,土层深厚,土质肥沃。

全区属大陆性气候,气温偏低,热量不足,冬夏温差极大。

本区小麦品种属春性,对光照反应敏感,生育期短,多在90天左右。

病害以根腐病、锈病、赤霉病为主,丛矮病和全蚀病也有发生。

种植制度一年一熟,4月中旬播种,7月20日前后成熟。

全区除对各类病害及时防治外,东部排涝防湿;北部防除杂草;西部兴修水利,采用少深翻,多深松,少耕、免耕等防风固沙和减少蒸发的耕作技术,均为小麦增产的主要措施。

据温度、降水量,又可将本区分为北部高寒、东部湿润和西部干旱3个副区。

2.北部春麦区:本区地处大兴安岭以西,长城以北,西至内蒙古自治区的伊克昭盟和巴彦淖尔盟,北邻蒙古人民共和国。

中国农作物分布情况及特色(地图版)(14页)

中国农作物分布情况及特色(地图版)(14页)

中国农作物分布情况及特色(地图版)一、北方地区农作物分布及特色1. 小麦:作为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广泛分布于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地。

这些地区气候适宜,土壤肥沃,为小麦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北方小麦以其粒大、质优、口感好等特点著称。

2. 玉米:玉米在北方地区的种植面积也相当广泛,尤其在东北地区,如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这些地区的玉米以其饱满、香甜、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受到消费者喜爱。

4. 薯类:马铃薯、红薯等薯类作物在北方地区也有较大面积的种植,尤其在甘肃、陕西等地。

这些地区干旱少雨,适宜薯类作物生长。

二、南方地区农作物分布及特色1. 水稻:南方地区是我国水稻的主要产区,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

水稻种植历史悠久,品种丰富,口感细腻,是我国南方居民的主食。

2. 柑橘:南方地区的柑橘产业具有世界知名度,尤其是江西、湖南、湖北等地。

这些地区的柑橘以其皮薄、汁多、味甜、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备受消费者喜爱。

3. 茶叶:我国南方茶叶种类繁多,如西湖龙井、碧螺春、铁观音等。

茶叶产区主要集中在浙江、福建、安徽等地,这些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非常适合茶叶生长。

4. 棉花:南方地区的棉花种植主要集中在江苏、安徽、湖南等地。

这些地区的棉花纤维品质优良,产量稳定,对我国棉纺织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三、西北地区农作物分布及特色1. 枣树:新疆是我国枣树的主产区,尤其以若羌红枣、和田大枣等品种闻名。

新疆的枣树种植历史悠久,红枣品质上乘,营养价值高。

2. 葡萄:新疆葡萄品种繁多,口感各异。

吐鲁番地区的葡萄干享誉世界,具有很高的市场知名度。

3. 瓜类:西北地区的哈密瓜、西瓜等瓜类作物品质优良,口感鲜美。

尤其是哈密瓜,以其甜度高、肉质细腻著称。

四、青藏地区农作物分布及特色1. 青稞:青藏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等特点。

青稞是藏族人民的主食,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2. 藏药:青藏地区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的藏药资源。

中国粮食种植区域

中国粮食种植区域

中国粮食种植区域中国粮食种植区域广阔,根据地理位置、气候和地形等因素,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主要区域:1.东北平原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之一,主要种植玉米、水稻、小麦等作物。

其中,黑龙江地区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大省,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2.黄淮海平原地区: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省份,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产区之一,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花生等作物。

其中,河南地区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大省,小麦产量位居全国第一。

3.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包括江苏、安徽、湖北、湖南等省份,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

其中,江苏和湖北地区的小麦产量较高,湖南和安徽地区的水稻产量较高。

4.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等省份,是中国南方的粮食产区之一,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甘蔗等作物。

其中,海南地区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大省,水稻和玉米产量较高。

5.西南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份,是中国西南方的粮食产区之一,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

其中,四川地区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大省,水稻和小麦产量较高。

6.西北地区:包括新疆、甘肃、青海等省份,是中国西北方的粮食产区之一,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作物。

其中,新疆地区的小麦和玉米产量较高。

总的来说,中国粮食种植区域广泛,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地形条件差异较大,因此种植的作物和品种也有所不同。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和效益,从而推动粮食生产的持续发展。

同时,中国还加强了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经验,提高国内农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小麦主产区的分布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中国小麦主产区的分布中国小麦栽培学》曾将全国小麦划分为北方冬麦区' 南方冬麦区和春麦区3个主区和东北春麦'北部春麦、西北春麦、新疆冬春麦、青藏春冬麦、北部冬麦、黄淮冬麦、长江中下游冬麦、西南冬麦、华南冬麦10个亚区。

三个主区:1-春小麦区: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地区。

处在高寒或干冷地带,冬季严寒;无霜期短促,常在200天以下,栽培制度绝大部分是一年一熟,2.北方冬小麦区: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奏淮以北地区。

是全国最大的小麦集中产区和消费区,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2/3。

一般实行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仅北部长城沿线两側地带为冬、春麦混合的过渡地带,冬小麦是越冬作物,种植冬麦与其他粮食作物矛盾较少,因此能减少冬闲地面积.扩大夏种面积,増加粮食总产星,3-南方冬小麦区:在秦淮以南、折多山以东,播种面积和总产星约占全国30%左右:由于本区人民多以稻米为主要口粮,因此,小麦的商品率较高,是我国商品小麦重要产区。

十个亚区:1.东北春麦区:包括黑、吉两省全部,辽宁省除南部沿海地区以外的大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

全区小麦面积及总产星均接近全国的踩左右,约占全国春小麦面积和总产星的47%及50&,故为春小麦主要产区,其中以黑龙江省为主。

本区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土壤以黑钙土为主,土层深厚,土质肥沃。

全区属大陆性气候,气温偏低,热星不足,冬夏温差极大°本区小麦品种属春性,对光照反应敏感.生育期短,多在90天左右。

病害以根腐病、锈病、赤霉病为主,丛矮病和全蚀病也有发生。

种植制度一年一熟,4月中旬播种,7月20曰前后成熟。

全区除对各类病害及时防治外. 东部排涝防湿;北部防除杂草;西部兴修水利,釆用少深翻.多深松,少耕、免耕等防风固沙和减少蒸发的耕作技术,均为小麦増产的主要措施。

据温度、降水最,又可将本区分为北部高寒、东部湿润和西部干旱3个副区。

小麦总结

小麦总结
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 等级 1 2 3 4 5 等外 容重/(g/L) ≥790 ≤6.0 ≥770 ≥750 ≤8.0 ≥730 ≥710 <710 ≤10.0 — ≤1.0 ≤0.5 ≤12.5 正常 不完善粒/(%) 杂质/(%) 总量 其中:矿物质 水分/(%) 色泽、气味
注:“—”为不要求。
小麦概述
————小麦品质 小麦品质
小麦质量从不同角度来考虑可以分为加工品质、食品品质、营养品质以卫 生品质,小麦各种品质要用其相应的指标来反映品质状况。
加工品质: 加工品质:批小麦籽粒的加工品质,主要指标有:出粉率、粉色、灰分含量、容重、千粒 重等 。 食用品质:也称二次加工品质,是从食品加工工艺学的角度定义的,主要是通过小麦粉体 食用品质: 现出来,对各类面制食品制作工艺过程和最终面制食品的质构、纹理等性有直 接影响的品质性状,反映指标有:面筋的数量和质量、烘焙实验、面包体积、 综合评分等。 营养品质: 营养品质:从营养学的角度研究分析小麦品质与质量状况的,主要指标包括蛋白质、淀粉、 纤维素、糖、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 卫生品质: 卫生品质:是从卫生与预防医不的角度研究分析小麦的品质与质量状况的,其主要指标包 括毒物质及含量、有害微生物、重金属污染、食品安全性、等等。
小麦概述
————中国小麦优势 区分布 中国小麦优势
中国小麦主产区种植面积分布 云南, 2.50% 甘肃 , 2.60% 贵州, 2.00% 新疆 , 2.80% 河南 , 23.30% 其他, 3.30% 山西 , 3.40% 湖北 , 3.80% 陕西 , 6.00% 四川 , 6.20% 江苏 , 8.00% 安徽, 9.90% 山东 , 15.30% 河北, 10.90%
0.6
17.00 %

我国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分布

我国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分布

我国的10大小麦产区特征(长了一点:-))小麦在我国是仅次于水稻的主要粮食作物,历年种植面积为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2-30%和粮食作物总面积的布遍及全国各省(市、区)。

根据各地域的气候特征、地势地形、土壤类型、品种生态类型、种植制度以及栽培成熟期早晚等,将全国小麦种植区划分为10个主要区和30个副区。

1.东北春麦区包括黑龙江、吉林两省全部,辽宁除南部沿海地区以外的大部及内蒙古东北部。

全区麦田面积及总产分别占6.5%(各区小麦生产现状的描述,均取1980-1983 年统计数字的平均值),为春麦主要产区,其中黑龙江省为全区地势西北高而东北低,大部地区海拔40-500米。

土壤以黑钙土为主,土质肥沃,结构良好。

尚有较大地,宜于大型农机具作业。

全区温度偏低、热量不足。

最冷月平均气温-23--10℃,绝对最低气温-41--27℃。

170天左右。

年降水320-870毫米,其中小麦生育期为130-330毫米,东部多而西部不足。

如三江平原一带后多形成湿、涝危害;而吉林省白城与辽宁省朝阳等地又常发生干旱和风沙灾害。

病害以根腐、锈病为主,丛矮和发生。

种植制度为一年一熟,小麦4月中旬播种,7月20日前后成熟,生育期90天左右。

增产措施除及时防治各东部排涝防湿,北部清除杂草,西部兴修水利,并采用少深翻、多深松等防风固沙、保持土壤水分等特殊耕作方为北部高寒、东部湿润和西部干旱3个副区。

2.北部春麦区全区地处大兴安岭以西,长城以北,西至内蒙古的伊盟及巴盟,北邻蒙古人民共和国。

并包括河北、陕西两区及山西北部。

小麦面积及总产分别占全国的2.7%和1.2%,为全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20%左右。

小麦亩区最低,但不平衡。

内蒙古巴、伊盟亩产150公斤左右,而河北张家口及陕西榆林地区则不到50公斤。

全区海拔1000-1400米,土壤以栗钙土为主,土壤贫瘠,自然条件较差。

大陆性气候强烈,寒冷少雨,最-17--11℃,绝对最低气温-38--27℃,无霜期110-140余天,年降水309-496毫米,多数地区为300毫米左期降水仅94-168毫米,雨量不足。

山东主要地区农作物种植分布

山东主要地区农作物种植分布

山东主要地区农作物种植分布山东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是我国粮食和北方水果的主要产地。

随着工业经济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蔬菜的种植面积也迅速增加,形成了山东现在的多元化种植结构。

当前山东主要种植作物如下:小麦6000万亩、玉米4000万亩、蔬菜2000万亩、棉花1300万亩、花生1300万亩、果树1200万亩、水稻170万亩、大豆150万亩。

小麦、玉米主要分布在菏泽、聊城、德州、滨州、济南、青岛地区;棉花主要分布在菏泽、德州、滨州地区;蔬菜分布在济宁、淄博、潍坊、莱芜、青岛等鲁中和半岛地区;花生主要集中在聊城、菏泽、泰安、威海、青岛等地区;果树则主要分布在烟台、青岛、威海、临沂等半岛和山区。

为更清楚的说明山东省的种植结构,以下分别介绍各地区的主要种植作物和种植特色。

滨州地区主要种植棉花、小麦、玉米、枣树,其中棉花230万亩、小麦和玉米各350万亩,各县均有分布。

无棣县和沾化县主要种植枣树,冬枣是沾化县的特有资源;信阳县是中国鸭梨之乡,博兴县则以桑蚕和蔬菜为特色。

德州地区以小麦、玉米、棉花、蔬菜、大豆、花生、马铃薯为主。

小麦和玉米种植面积都在500万亩以上,棉花种植面积200多万亩。

夏津县是传统的棉花种植大县,是全国优质棉花生产和出口基地,素有“银夏津”之称,常年种植在60万亩以上。

枣树是庆云县和乐陵县的主要经济作物,其特产为金丝小枣。

陵县和武城除盛产小麦、玉米和棉花外,近年又各自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产业。

陵县是鲁西鸭梨和西瓜主产地,其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主销京津唐地区。

武城县辣椒种植20万亩,是中国辣椒之乡。

平原县除了粮食作物外,有大量的西瓜和蔬菜种植。

聊城地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蔬菜、果树、棉花。

冠县盛产鸭梨;东阿以小麦种植为主;莘县以小麦、玉米、棉花种植为主。

茌平县则是棉花、蔬菜、果树比较均匀。

高唐是聊城棉花的集中种植县,棉花种植面积在50万亩左右。

菏泽地区是山东省粮食的主产区,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高粱、地瓜、谷子等,小麦种植面积在800万亩以上。

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中国小麦主产区的分布中国小麦栽培学》曾将全国小麦划分为北方冬麦区、南方冬麦区和春麦区3个主区和东北春麦、北部春麦、西北春麦、新疆冬春麦、青藏春冬麦、北部冬麦、黄淮冬麦、长江中下游冬麦、西南冬麦、华南冬麦10个亚区。

三个主区:1.春小麦区: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地区。

处在高寒或干冷地带,冬季严寒;无霜期短促,常在200天以下,栽培制度绝大部分是一年一熟。

2.北方冬小麦区: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淮以北地区。

是全国最大的小麦集中产区和消费区,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2/3。

一般实行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仅北部长城沿线两侧地带为冬、春麦混合的过渡地带。

冬小麦是越冬作物,种植冬麦与其他粮食作物矛盾较少,因此能减少冬闲地面积,扩大夏种面积,增加粮食总产量。

3.南方冬小麦区:在秦淮以南、折多山以东,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30%左右。

由于本区人民多以稻米为主要口粮,因此,小麦的商品率较高,是我国商品小麦重要产区。

十个亚区:1.东北春麦区:包括黑、吉两省全部,辽宁省除南部沿海地区以外的大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

全区小麦面积及总产量均接近全国的8%左右,约占全国春小麦面积和总产量的47%及50%,故为春小麦主要产区,其中以黑龙江省为主。

本区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土壤以黑钙土为主,土层深厚,土质肥沃。

全区属大陆性气候,气温偏低,热量不足,冬夏温差极大。

本区小麦品种属春性,对光照反应敏感,生育期短,多在90天左右。

病害以根腐病、锈病、赤霉病为主,丛矮病和全蚀病也有发生。

种植制度一年一熟,4月中旬播种,7月20日前后成熟。

全区除对各类病害及时防治外,东部排涝防湿;北部防除杂草;西部兴修水利,采用少深翻,多深松,少耕、免耕等防风固沙和减少蒸发的耕作技术,均为小麦增产的主要措施。

据温度、降水量,又可将本区分为北部高寒、东部湿润和西部干旱3个副区。

世界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及其分布

世界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及其分布

世界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及其分布世界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及其分布[日期:2006-04-14][字体:大中小]一:世界粮食种植业粮食生产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都有密切的关系,世界各国都把粮食放在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全世界现有可耕地13.4亿ha,其中一半以上用于粮食作物种植。

世界粮食作物种类很多,其中小麦、玉米和水稻是三种最重要的粮食作物,1995年产量合计为15.85亿吨,占世界谷物产量的84%。

1:小麦小麦是世界上食用人数最多,产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被称为“世界性的粮食”,世界小麦生产主要集中于温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可划分为5个小麦地带。

欧洲平原至西伯利亚南部地中海沿岸----土耳其,伊朗-----南亚平原中国东北,华北,长江中下平原北美洲中部平原南半球的不连续生产地带世界商品小麦主要产区是美、加、法、澳大利亚和阿根廷(记忆方法:世界商品粮出口国,阿法没(美国)家(加拿大)袄(澳大利亚)——所以卖粮),其中美国约占三分之一,欧盟15国约占三分之一,其次是加、澳、阿。

小麦的主要进口国是中、俄、北非、东欧,占世界进口量的29%。

2:水稻水稻是喜高温,需水、肥量大,目前世界稻谷产量集中于高温多雨,人口稠密的亚洲南部和东部,加之亚洲居民多喜欢以大米为主食,故常称水稻为“亚洲的粮食”,世界稻谷出口量每年有2000万吨左右,主要出口国:泰国、越南、美国、巴基斯坦、缅甸、中国、印度等。

3、玉米玉米原产于中美洲,是一种喜温作物,生长期较长,需水量比高梁、谷子、大豆等旱粮作物要高,又分布很广。

玉米产量80%集于北美洲、亚洲、欧洲,形成世界三大玉米地带。

美国中部玉米带中国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关中平原和四川盆地欧洲南部平原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中国玉米产量居第二、巴西第三位。

主要出口国是:美(74%)、阿根廷(7%)、中国、南非等国。

主要进口国:欧盟15国和日本。

世界各国生产的粮食,绝大部分用于国内消费,贸易只占产量的14%左右,目前,世界大部分国家净进口粮食,非洲缺粮严重,东亚和俄罗斯是世界上主要进口粮食地区。

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中国小麦主产区的分布中国小麦栽培学》曾将全国小麦划分为北方冬麦区、南方冬麦区和春麦区3个主区和东北春麦、北部春麦、西北春麦、新疆冬春麦、青藏春冬麦、北部冬麦、黄淮冬麦、长江中下游冬麦、西南冬麦、华南冬麦10个亚区。

三个主区:1.春小麦区: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地区。

处在高寒或干冷地带,冬季严寒;无霜期短促,常在200天以下,栽培制度绝大部分是一年一熟。

2.北方冬小麦区: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淮以北地区。

是全国最大的小麦集中产区和消费区,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2/3。

一般实行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仅北部长城沿线两侧地带为冬、春麦混合的过渡地带。

冬小麦是越冬作物,种植冬麦与其他粮食作物矛盾较少,因此能减少冬闲地面积,扩大夏种面积,增加粮食总产量。

3.南方冬小麦区:在秦淮以南、折多山以东,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30%左右。

由于本区人民多以稻米为主要口粮,因此,小麦的商品率较高,是我国商品小麦重要产区。

十个亚区:1.东北春麦区:包括黑、吉两省全部,辽宁省除南部沿海地区以外的大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

全区小麦面积及总产量均接近全国的8%左右,约占全国春小麦面积和总产量的47%及50%,故为春小麦主要产区,其中以黑龙江省为主。

本区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土壤以黑钙土为主,土层深厚,土质肥沃。

全区属大陆性气候,气温偏低,热量不足,冬夏温差极大。

本区小麦品种属春性,对光照反应敏感,生育期短,多在90天左右。

病害以根腐病、锈病、赤霉病为主,丛矮病和全蚀病也有发生。

种植制度一年一熟,4月中旬播种,7月20日前后成熟。

全区除对各类病害及时防治外,东部排涝防湿;北部防除杂草;西部兴修水利,采用少深翻,多深松,少耕、免耕等防风固沙和减少蒸发的耕作技术,均为小麦增产的主要措施。

据温度、降水量,又可将本区分为北部高寒、东部湿润和西部干旱3个副区。

我国主要小麦产区伴生麦的分布及生物学特性调查

我国主要小麦产区伴生麦的分布及生物学特性调查

河南农业科学,2021,50(2):96-104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doi :10.15933/ki.1004-3268.2021.02.012收稿日期:2020-08-07基金项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优秀青年科技基金项目(2018YQ17)作者简介:苏旺苍(1981-),男,河南内黄人,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农田杂草防控研究㊂E -mail:suwangcang@ 通信作者:吴仁海(1976-),男,河南信阳人,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农田杂草防控研究㊂E -mail:renhai.wu@我国主要小麦产区伴生麦的分布及生物学特性调查苏旺苍,郝红丹,孙兰兰,袁明月,徐洪乐,吴仁海(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摘要:为了明确伴生麦在我国中东部主要小麦产区的分布及生物学特征,采用7级目测法对河南㊁河北和山西等七省麦区42个调查样点进行伴生麦的调查,通过形态学观察明确伴生麦的特征㊂通过对伴生麦发生率和侵害值评估,不同省份伴生麦的发生频率为50.3%~92.1%,所调查42个样点的平均侵害值为16.3%~51.0%㊂伴生麦形态和生物学特性分析表明,伴生麦麦穗分为短芒㊁长芒和无芒型,伴生麦的籽粒颜色以暗红色为主,籽粒大小小于栽培小麦,伴生麦幼苗的茎秆颜色为红色和紫色㊂伴生麦的株高比栽培小麦高30.0%~135.7%,大部分伴生麦的穗长小于栽培小麦,分蘖数和穗粒数与栽培小麦不同,千粒质量较栽培小麦减少22.6%~42.4%,茎粗明显小于小麦㊂伴生麦的入侵严重影响栽培小麦的生长,对伴生麦的调查将有助于对其控制和提高栽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㊂关键词:伴生麦;侵害值;栽培小麦;株高;籽粒大小中图分类号:S512;S451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4-3268(2021)02-0096-09Investig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Volunteer Wheat in Main Wheat-Producing Areas of ChinaSU Wangcang,HAO Hongdan,SUN Lanlan,YUAN Mingyue,XU Hongle,WU Renhai(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Zhengzhou 450002,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distribution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volunteer wheat in the mainwheat producing areas in central and eastern China,a seven-level visual inspection method was used toinvestigate the volunteer wheat in 42suvey samples of Henan,Hebei and Shanxi and other four provinces,and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volunteer wheat were clarified through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s.The evaluation of the incidence and infringement value of volunteer wheat showed that thefrequency of volunteer wheat in different provinces was 50.3% 92.1%,and the average infringement value of different sample sites in individual provinces was 16.3% 51.0%.The analysis of themorphology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olunteer wheat showed that the spikes of the volunteer wheat were divided into short awn,long awn and no awn.The grain color of the volunteer wheat was mainly dark red,and the average grain size was smaller than that of cultivated wheat.The stalks of thevolunteer wheat seedling were red and purple,and the plant height of volunteer wheat was 30.0%135.7%higher than that of cultivated wheat.The spike length of most of the volunteer wheat was smaller than that of cultivated wheat,and the number of tillers and grains per spike were different from cultivated wheat.The thousand-grain quality of volunteer wheat was 22.6% 42.4%lower than that of cultivatedwheat.The stem diameter was obviously smaller than that of cultivated wheat.The invasion of volunteer㊀第2期苏旺苍等:我国主要小麦产区伴生麦的分布及生物学特性调查wheat seriously affects the growth of cultivated wheat,so investigation of volunteer wheat will help to control it and improve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cultivated wheat.Key words:Volunteer wheat;Infringement value;Cultivated wheat;Plant height;Grain size㊀㊀伴生麦是一种具有杂草特征的小麦属(Triti-cum)植物,具有42条染色体[1],自交可育,与栽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杂交能够结实,影响栽培小麦的繁育及籽粒品质㊂在麦田里,伴生麦与栽培小麦同时出苗生长,但其高度明显高于栽培小麦,伴生麦在麦田中所占比例较高时,因其茎秆细长㊁较高,易使栽培小麦田倒伏而导致严重减产,伴生麦已逐渐成为小麦生产中的一大公害[1-4]㊂伴生麦与栽培小麦具有较多相似之处使其难以控制,麦田化学除草剂对其无选择性,因此,许多简单的控制方法也会对栽培小麦造成伤害,致使伴生麦在受侵害小麦田里的发生率和密度不断增加[1,5]㊂伴生麦净光合作用速率低于栽培小麦,且其光合作用易受有效光合辐射和叶室内空气温度的影响,导致籽粒颗粒较小,质量较低,产量不能达到高产与稳产,不具备生产优势[6]㊂并且,伴生麦也通过争夺水分㊁养分㊁阳光和空间等显著降低栽培小麦产量[7-9]㊂栽培小麦品种混杂退化对栽培小麦生产造成严重损害[3,6,10]㊂目前,除生产上常见的机械混杂㊁生物学混杂和基因突变等之外,上茬遗籽混杂也频繁出现[11],伴生麦具有强休眠特性,在田间能够保持休眠不萌发而自然越夏,与当年秋播栽培小麦同时生长,极易与栽培小麦品种发生混杂[1],造成伴生麦蔓延发展㊂因此,选取7个省的42个采样点,对我国中部和东部主要小麦产区伴生麦的分布和特征进行调查,明确我国主要小麦产区伴生麦的发生频率㊁分布㊁密度和生物学特性,为我国伴生麦传播的控制管理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㊂1㊀材料和方法1.1㊀伴生麦的发生和分布调查在我国中部和东部的主要小麦产区,选取河南㊁河北㊁山东㊁山西㊁安徽㊁江苏㊁湖北7个省共42个调查样点(W1 W42),并采用每个调查样点随机选址的方法进行调查㊂通过预选麦田全球定位卫星(GPS)坐标和使用ArcView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程序(ESRI.ArcGIS9.3)开发的地图[12-13]选择地点㊂于2017年5 6月冬季栽培小麦成熟阶段,对收获前的作物田进行调查和取样,选择野外定位后,利用农田和GPS经纬度坐标对野外进行地理定位,确定7个省伴生麦的发生率和密度㊂每个调查样点随机选取10个调查样地,每个调查样地的耕地面积不少于1hm2,每个调查样地由30个单位样方组成,每个样方面积为1mˑ1m,测定伴生麦密度,即每平方米的植株数和穗数[14]㊂采用7级目测法(表1)从相对盖度㊁多度和相对高度综合评估优势度级别[14-16]㊂利用方程计算伴生麦的发生频率和平均侵害值㊂发生频率=某省有伴生麦的县(市)数/全省调查的县(市)总数ˑ100%㊂麦田伴生麦平均侵害值(V):V=ð2i=7(aˑb)cˑ5ˑ100%式中,a是等级值,b是单位面积中等级a伴生麦的数量,c是每个采样点的样方数㊂表1㊀伴生麦优势度7级目测分级标准Tab.1㊀Standards of seven class scales for visual scoring of the level of volunteer wheat infestation compared with the crop 优势度级别Dominance scale赋值Value相对盖度/%Coverage多度Abundance相对高度Relative height5 5.0>25多至很多More to very abundant上层Superstratum>50很多Very abundant中层Middle lamella>95很多Very abundant下层Substratum4 4.010~25较多Abundant上层Superstratum25~50多More abundant中层Middle lamella50~95很多Very abundant下层Substratum3 3.05~10较少Few上层Superstratum10~25较多Abundant中层Middle lamella25~50多More abundant下层Substratum2 2.02~5少Very few上层Superstratum5~10较少Few中层Middle lamella10~25较多Abundant下层Substratum79河南农业科学第50卷续表1㊀伴生麦优势度7级目测分级标准Tab.1(Continued)㊀Standards of seven class scales for visual scoring of the level of volunteerwheat infestation compared with the crop优势度级别Dominance scale赋值Value相对盖度/%Coverage多度Abundance相对高度Relative height1 1.01~2很少Extremely few上层Superstratum2~5少Very few中层Middle lamella5~10较少Few下层SubstratumT0.5<1偶见Occasional上层Superstratum1~2很少Extremely few中层Middle lamella2~5少Very few下层Substratum00.1<0.11~3株One to three individuals上层Superstratum<1偶见Occasional中层Middle lamella<2很少Extremely few下层Substratum㊀注:上层表示株高ȡ110cm,中层表示100cmɤ株高<110cm,下层表示90cmɤ株高<100cm㊂㊀Note:Superstratum indicate plant heightȡ110cm,middle lamella indicate100cmɤplant heigh<110cm,substratum indicate90cmɤplant heigh< 100cm.1.2㊀伴生麦生物学特性调查及与栽培小麦比较在幼苗期和成熟期观察伴生麦和栽培小麦(CK)的麦穗㊁籽粒和茎的形态㊂在收获季节从不同调查样点采集植株,由于南部地区小麦成熟早,调查从南部开始并向北进行,采集7个省42个调查样点的伴生麦进行生物学特征测量,从代表每个区域的田间随机选择30株,测量并记录伴生麦的株高㊁穗长㊁分蘖数㊁穗粒数㊁千粒质量和茎粗等,除分蘖数外,所有变量均采用主茎进行测量,并求取平均值㊂1.3㊀数据分析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SPSS18.0进行单向方差分析及统计分析,采用Duncan s多重比较检测样本间的差异(Pɤ0.05),所有数据均采用变量的均值㊂2㊀结果与分析2.1㊀调查地区伴生麦的发生频率通过田间调查发现,我国7个省份均有伴生麦发生,不同地区伴生麦的发生频率和平均侵害值不同㊂调查随机选择的麦田表明,7个省份伴生麦的频率在50.3%~92.1%(图1)㊂其中,河南省伴生麦的发生频率最高,为92.1%,其次是山西省(83.3%)㊂在所调查地区中,山西省新绛县和河南省民权县㊁渑池县㊁汝州市㊁内黄县㊁浚县等地伴生麦侵害尤为严重,伴生麦在所调查麦田中均有发生㊂其他省份的伴生麦发生频率较低,河北省㊁山东省㊁安徽省㊁湖北省分别为79.6%㊁70.2%㊁65.4%㊁59.7%,以江苏省的伴生麦发生频率(49.6%)最低㊂表明伴生麦在所调查的7个省份均有发生,覆盖了中国中部和东部的主要小麦产区㊂图1㊀7个省伴生麦的发生频率Fig.1㊀The frequency of volunteer wheat in seven provinces 2.2㊀不同调查区域伴生麦的密度和平均侵害值由表2可见,7个省42个调查样点伴生麦的平均株数为2~12株/m2㊂河南省伴生麦平均株数高于其他省份㊂民权县伴生麦的平均株数最高,2个采样点均为12株/m2,武陟县㊁渑池县㊁禹州市㊁汝州市㊁辉县㊁内黄县和浚县伴生麦的平均株数为10~ 11株/m2,高于其他省内所调查地区伴生麦的平均株数㊂其中,河北省不同的县(市)伴生麦的平均株数为2~5株/m2,山西省为5~7株/m2,山东㊁安徽㊁湖北㊁江苏等省不同县(市)为2株/m2㊂7个省不同县(市)伴生麦的平均穗数为9~47穗/m2,河南省民权县2伴生麦的平均穗数最高,为47.0穗/m2,渑池县㊁禹州市㊁汝州市㊁民权县1㊁内黄县和浚县的伴生麦平均穗数为36.3~43.3穗/m2,明显高于所调查的河南省其他县(市)和其他省内伴生麦平均穗数㊂7个省份不同县(市)伴生麦平均侵害值均在16.3%~51.0%㊂民权县㊁内黄县和浚县的平均侵害值(42.1%~51.0%)明显高于其他县㊂其中,河南省武陟县㊁渑池县㊁禹州市㊁汝州市㊁辉县㊁商水县,河89㊀第2期苏旺苍等:我国主要小麦产区伴生麦的分布及生物学特性调查北省肥乡县㊁深州市㊁沧县㊁武邑县,山西省新绛县㊁洪洞县伴生麦平均侵害值为27.3%~32.4%㊂表2㊀7个省42个调查样点伴生麦的密度和平均侵害值Tab.2㊀The densities and mean infestation values of volunteer wheat in the 42sampling sites of the seven provinces序号Number 省份Province调查样点Sampling site平均株数/(株/m 2)Mean number of plants 平均穗数/(穗/m 2)Mean number of spikes平均侵害值/%Mean infestation valueW1河南Henan武陟县Wuzhi County10bc 35.0cd 30.2ef W2渑池县Mianchi County11ab 41.7b32.3d W3息县(旱地)Xixian County(dryland field)5gh 25.0jklm 20.7op W4息县(水田)Xixian County(paddy field)4hi 23.0lmn 19.5pW5罗山县Luoshan County6fg27.3hijk 22.8mW6正阳县Zhengyang County9cd32.0def 25.7jk W7长葛市Changge City8de28.0ghij 25.3jk W8禹州市Yuzhou City10bc 36.3c 27.5hi W9汝州市Ruzhou City11ab 40.0b31.5de W10郏县Jiaxian County8de 28.0ghij 24.6kl W11舞阳县Wuyang County6fg 26.0ijkl 22.5mn W12开封市Kaifeng County9cd29.7fghi 25.8jk W13永城市Yongcheng City8de 27.3hijk24.3kl W14民权县1Minquan County 112a 43.0b 51.0aW15民权县2Minquan County 212a47.0a45.5b W16辉县Huixian County10bc 33.7cde 29.6fg W17内黄县Neihuang County11ab 43.3b 42.1cW18浚县Xunxian County11ab 40.0b44.3bW19泌阳县Biyang County6fg 26.3ijkl22.5mn W20商水县Shangshui County9cd 33.0cdef 27.3hi W21太康县Taikang County 7ef 30.7efgh 24.3kl W22河北Hebei邯郸市Handan County5gh 22.0mno 26.6ij W23馆陶县Guantao County 3ij 19.0o 20.3opW24肥乡县Feixiang County 5gh 22.0mno 32.3d W25深州市Shenzhou City5gh 24.0klmn 32.4d W26沧县Cangxian County2j 21.3mno 29.3fgW27武邑县Wuyi County5gh 22.7lmno28.5ghW28景县Jingxian County4hi 21.3mno 25.1jkl W29安新县Anxin County3ij 21.0no 22.6mnW30清远县Qingyuan County4hi21.7mno 23.7lm W31山东Shandong济阳县Jiyang County 2j 14.3p 17.6q W32宁津县Ningjin County2j 12.0pqr 17.3q W33固安县Guan County2j 13.0pq 16.3q W34茌平县Chiping County2j 15.0p 20.6op W35商河县Shanghe County2j 13.3pq19.4p W36山西Shanxi新绛县Xinjiang County7ef 30.3efgh 31.6de W37洪洞县Hongtong County5gh31.3efg 27.6hi W38襄汾县Xiangfen County 6fg 24.3jklmn 25.7jk W39安徽Anhui 宿州市Suzhou City2j 10.0qr 19.4pW40亳州市Bozhou City2j 12.0pqr 20.8op W41湖北Hubei广水市Guangshui City 2j 12.0pqr 21.2noW42江苏Jiangsu徐州市Xuzhou City2j 8.7r17.4q㊀注:同列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 <0.05)㊂㊀Note:Different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mean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 <0.05).2.3㊀伴生麦的生物学特性对栽培小麦和不同伴生麦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伴生麦麦穗分为有芒型和无芒型(图2a),有芒型包括长芒型和短芒型,伴生麦芒色多为黄色,几乎所有的栽培小麦具有黄色麦芒㊂伴生麦和栽培小麦的籽粒也有一定的差异(图2b),伴生麦的籽粒颜色大多为暗红色,籽粒相对较小㊂伴生麦幼苗的形态特征与栽培小麦相似(图2c e),但伴生麦茎秆的颜色有红色和紫色2种,栽培小麦茎的颜色为浅黄绿色㊂在栽培小麦种植区进行田间观察99河南农业科学第50卷发现,伴生麦的植株高度明显大于栽培小麦(图3a),在部分栽培小麦种植区侵害严重(图3b c)㊂a.栽培小麦和伴生麦麦穗形态特征(a1代表栽培小麦,a2 8代表不同的伴生麦);b.栽培小麦和伴生麦籽粒形态特征(b1代表栽培小麦,b2 4代表不同伴生麦);c.栽培小麦茎形态特征;d e 伴生麦茎形态特征a.The spik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ultivated wheat and volunteer wheat(a1represents cultivated wheat,a2 8represent different volunteerwheats);b.Grai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ultivated wheat and volunteer wheat,(b1represents cultivated wheat,b2 4represent differentvolunteer wheats);c.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ultivated wheat stems;d e.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volunteer wheat stems图2㊀栽培小麦和伴生麦的形态对比Fig.2㊀Morphological comparison of cultivated wheat and volunteerwheata.栽培小麦和伴生麦的植株形态;b c.伴生麦在栽培小麦中的田间分布a.Plant morphology of cultivated wheat and volunteer wheat;b c.Field distribution of volunteer wheat in cultivated wheat图3㊀栽培小麦和伴生麦的田间特征Fig.3㊀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cultivated wheat and volunteer wheat㊀㊀小麦成熟时,从湖北㊁江苏㊁安徽㊁山东㊁山西㊁河北㊁河南7个省42个调查样点采集伴生麦植株样品,观察及测定伴生麦的生物学特性(表3)㊂成熟的伴生麦植株高度为91~165cm,大部分约为120cm,较栽培小麦(约70cm)高30.0%~135.7%,在田间极易区分㊂除河南省内黄县和浚县外,其他调查样01㊀第2期苏旺苍等:我国主要小麦产区伴生麦的分布及生物学特性调查点伴生麦的穗长均小于或等于栽培小麦,为6.0~ 9.2cm㊂不同调查样点伴生麦分蘖数为3~22个,栽培小麦最常见的分蘖数约为6个㊂伴生麦的株高较高,分蘖数大部分多于栽培小麦,较栽培小麦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㊂不同调查样点伴生麦穗粒数为22~72粒,栽培小麦穗粒数为33粒,37个调查样点的伴生麦穗粒数高于栽培小麦㊂伴生麦的千粒质量为25.7~34.5g,与栽培小麦(44.6g)相比减少22.6%~42.4%㊂伴生麦茎粗为0.21~0.42cm,大部分在0.2~0.3cm,而栽培小麦茎粗为0.49cm,伴生麦茎粗明显小于栽培小麦,更易倒伏㊂表3㊀伴生麦与栽培小麦(百农AK58)的形态特征对比Tab.3㊀Morphological traits comparison of volunteer wheat and cultivated wheat(Bainong AK58)序号Number省份Province 调查样点Samplingsite芒类型Awn type株高/cmPlantheight穗长/cmSpikelength分蘖数/个Tillernumberper plant穗粒数Grainnumberper spike千粒质量/g1000-grainweight茎粗/cmStemdiameterCK河南Henan开封市Kaifeng County长芒Long awn709.263344.60.49 W1河南Henan武陟县Wuzhi County长芒Long awn125 6.083725.70.32 W2渑池县Mianchi County无芒No awn91 6.534830.10.27 W3息县(旱地)Xixian County(dryland field)长芒Long awn143 6.552829.80.39 W4息县(水田)Xixian County(paddy field)无芒No awn1567.774229.90.35 W5罗山县Luoshan County长芒Long awn130 6.154228.80.31 W6正阳县Zhengyang County短芒Short awn122 6.7104827.20.38 W7长葛市Changge City无芒No awn1189.2156328.50.42 W8禹州市Yuzhou City长芒Long awn129 6.384929.80.31 W9汝州市Ruzhou City短芒Short awn130 6.094127.90.22 W10郏县Jiaxian County长芒Long awn1658.576029.10.27 W11舞阳县Wuyang County长芒Long awn1037.737228.60.32 W12开封市Kaifeng County长芒Long awn124 6.9105631.60.30 W13永城市Yongcheng City长芒Long awn123 6.454734.50.25 W14民权县1Minquan County1无芒No awn165 6.173530.70.23 W15民权县2Minquan County2长芒Long awn1297.5184132.80.28 W16辉县Huixian County短芒Short awn1257.943529.10.24 W17内黄县Neihuang County无芒No awn13110.695732.40.32 W18浚县Xunxian County短芒Short awn1079.4136630.40.28 W19泌阳县Biyang County短芒Short awn98 6.2226030.10.39 W20商水县Shangshui County长芒Long awn105 6.3114829.00.25 W21太康县Taikang County短芒Short awn1138.574633.20.27101河南农业科学第50卷续表3㊀伴生麦和栽培小麦(百农AK58)的形态特征对比Tab.3(Continued)㊀Morphological traits comparison of volunteer wheat and cultivated wheat(Bainong AK58)序号Number省份Province 调查样点Samplingsite类型Awn type株高/cmPlantheight穗长/cmSpikelength分蘖数Tillernumberper plant穗粒数Grainnumberper spike千粒质量/g1000-grainweight茎粗/cmStemdiameterW22河北Hebei邯郸县Handan County长芒Long awn987.6133828.90.22 W23馆陶县Guantao County长芒Long awn1158.0105226.60.27 W24肥乡县Feixiang County短芒Short awn1177.955630.90.23 W25深州市Shenzhou City短芒Short awn1129.0113927.50.23 W26沧县Cangxian County长芒Long awn105 6.934931.30.21 W27武邑县Wuyi County短芒Short awn1068.2103231.00.26 W28景县Jingxian County长芒Long awn1147.684328.90.21 W29安新县Anxin County短芒Short awn1058.963730.40.25 W30清远县Qingyuan County无芒No awn1127.164129.00.33 W31山东Shandong济阳县Jiyang County长芒Long awn1248.9105331.70.29 W32宁津县Ningjin County长芒Long awn1007.153829.90.22 W33固安县Guan County长芒Long awn927.423027.30.39 W34茌平县Chiping County短芒Short awn1219.076830.70.32 W35商河县Shanghe County短芒Short awn1117.043729.30.24 W36山西Shanxi新绛县Xinjiang County无芒No awn1127.3125526.90.30 W37洪洞县Hongtong County短芒Short awn1138.084831.30.29 W38襄汾县Xiangfen County长芒Long awn1367.266228.50.30 W39安徽Anhui宿州市Suzhou City短芒Short awn123 6.532230.90.33 W40亳州市Bozhou City无芒No awn1197.744428.50.28 W41河北Hubei广水市Guangshui City长芒Long awn1267.942928.60.35 W42江苏Jiangsu徐州市Xuzhou City长芒Long awn1419.2104531.40.32㊀注:CK为百农AK58㊂㊀Note:CK is Bainong AK58.3㊀结论与讨论伴生麦种质混杂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极大影响㊂孙丽娜等[3,17]报道了淮北地区伴生麦的产量㊁品质及倒伏原因,但未统计伴生麦的发生频率㊂本研究表明,湖北㊁江苏㊁安徽㊁山东㊁山西㊁河北和河南7个省份中,伴生麦的发生频率为50.3%~ 92.1%㊂7个省不同县(市)栽培小麦田中伴生麦植株平均株数为2~12株/m2,平均穗数为9~47穗/m2,伴生麦的平均侵害值为16.3%~51.0%㊂以往研究表明,杂草稻或红稻的密度与水稻减产直接相关,当杂草稻密度为1株/m2时,水稻减产9.15%,当杂草201㊀第2期苏旺苍等:我国主要小麦产区伴生麦的分布及生物学特性调查稻在水稻田的密度为7株/m2时,水稻减产可达50%[18-20],杂草稻密度越高,对水稻产量的负面影响越大㊂明确伴生麦在栽培小麦田的发生频率,对于伴生麦的防除具有重要价值[21-23]㊂了解伴生麦和栽培小麦的形态特征有助于农民对二者进行区分,以便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将潜在危害降到最低㊂虽然伴生麦形态与栽培小麦相似,但也有一些重要的差异[13],可以根据株高㊁分蘖数㊁茎秆颜色和千粒质量等形态差异区分伴生麦和栽培小麦,方便人工去除伴生麦植株,或从混合谷物样品中筛选伴生麦籽粒[11]㊂本研究发现,伴生麦麦穗分为长芒㊁短芒和无芒3种;伴生麦籽粒颜色比栽培小麦颜色深,多数为暗红色,籽粒较小;幼苗时期伴生麦茎秆为红色和紫色,而栽培小麦茎秆为浅黄绿;伴生麦植株明显高于栽培小麦,且分蘖数较多㊂株高较高㊁分蘖数较多的伴生麦在小麦田中与栽培小麦竞争阳光和空间,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㊂伴生麦长而细的秸秆更易倒伏,成熟期可导致栽培小麦倒伏,伴生麦密度越高,倒伏风险越大㊂伴生麦的籽粒相对较小,对受侵害栽培小麦的产量和总体质量均产生严重影响[14,24-25]㊂虽然伴生麦籽粒较小,但其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26]㊂本研究发现,大多数伴生麦的穗粒数高于栽培小麦,伴生麦穗粒数较多会对栽培小麦的种植影响严重,伴生麦的千粒质量与栽培小麦相比减少22.6%~42.4%,这也是伴生麦作为种质资源的劣势㊂伴生麦密度越高,竞争越大,对栽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越大,这些结果与杂草稻和节节麦对作物的影响相似[27-28]㊂种质混杂或耕作方式的不同均可导致伴生麦的传播,通过人工拔除来控制伴生麦群体可能是小麦种植中的一种有效方法[9,29],明确我国中东部小麦主产区中伴生麦的发生频率和侵害值,对伴生麦的防治也尤为重要㊂同时,应继续深入开展预防伴生麦进一步蔓延的研究,以防止其在小麦种植区更大范围的侵害㊂参考文献:[1]㊀樊翠芹,王贵启,李秉华,等.伴生小麦的生物学和遗传学特性[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0):161-165.FAN C Q,WANG G Q,LI B H,et al.Studies on thecharacteristics of biological and genetics of semi-wheat[J].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2010,26(20):161-165.[2]㊀赵亚玺.黄淮地区伴生小麦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抗穗发芽材料的筛选[D].开封:河南大学,2013.ZHAO Y X.Analysis of genetic diversity for semi-wheat inHuanghuai area and identifition for PHS-tolerance[D].Kaifeng:Henan University,2013.[3]㊀孙丽娜,傅兆麟,汪桐,等.伴生栽培小麦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5):102-105.SUN L N,FU Z L,WANG T,et al.Investigation of theyield and quality traits of the auxiliary Triticum aestivum[J].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2012,28(15):102-105.[4]㊀SHIVRAIN V K,BURGOS N R,SCOTT R C,et al.Diversityof weedy red rice(Oryza sativa L.)in Arkansas,U.S.A.inrelation to weed management[J].Crop Protection,2010,29(7):721-730.[5]㊀GEALY D R,SNELLER T C H.Identification of red rice,rice,and hybrid populations using microsatellite markers[J].Weed Science,2002,50(3):333-339. [6]㊀胡先运,傅兆麟,李香莉,等.伴生栽培小麦灌浆后期光合特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116-6118.HU X Y,FU Z L,LI X L,et al.Analysis of flag leaf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semi-wheat[J].Journal of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2006,34(23):6116-6118.[7]㊀王树林,祁虹,王燕,等.麦棉套作模式下播量对小麦边行优势与产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5,44(7):22-24,28.WANG S L,QI H,WANG Y,et al.Effect of sowing rateon marginal superiority and yield of wheat in wheat-cottonintercropping system[J].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Sciences,2015,44(7):22-24,28.[8]㊀SHIVRAIN V K,BURGOS N R,GEALY D R,et al.Redrice(Oryza sativa)emerg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on rice yield at different planting dates[J].Weed Science,2009,57(1):94-102.[9]㊀杨庆.相互竞争对栽培稻和杂草稻形态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6,32(12):1-5.YANG Q.Mutual competition affecting the morphologicalcharacteristics of cultivated rice and weedy rice[J].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2016,32(12):1-5.[10]㊀CAO Q J,LU B R,XIA H,et al.Genetic diversity andorigin of weedy rice(Oryza sativa f.spontanea)populations found in North-eastern China revealed by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markers[J].Annals ofBotany,2006,98(6):1241-1252.[11]㊀王德民,徐元方,孙秀枝,等.小麦品种田间混杂的一个新来源[J].中国种业,2000(2):26.WANG D M,XU Y F,SUN X Z,et al.A new varietymixing in wheat field[J].China Seed,2000(2):26.[12]㊀闫海忠,林锦屏,王璟,等.基于ARCGIS的区域生物301河南农业科学第50卷量DEM模型空间分析:以云南香格里拉三坝乡黄背栎林生物量估算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52-855,858.YAN H Z,LIN J P,WANG J,et al.DEM model spaceanalysis on regional biomass based on ARCGIS[J].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1,39(2):852-855,858.[13]㊀VINCE M,DAVIS,KEVIN D,et al.A field survey todetermine distribution and frequency of glyphosate-resistant horseweed(Conyza canadensis)in Indiana[J].Weed Technology,2008,22(2):331-338. [14]㊀张峥,戴伟民,章超斌,等.江苏沿江地区杂草稻的生物学特性及危害调查[J].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4):2856-2866.ZHANG Z,DAI W M,ZHANG C B,et al.Investigationof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harmfulness of weedyrice(Oryza sativa L.f.spontanea)occurred in theregion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of Jiangsu Province[J].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2012,45(14):2856-2866.[15]㊀QIANG S.Multivariate analysis,description,and ecologicalinterpretation of weed vegetation in the summer crop fieldsof Anhui Province,China[J].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Biology,2005,47:1193-1210.[16]㊀袁林泽,董红刚,周奋启,等.不同调查方法对邗江区小麦田主要危害性杂草的研究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10):1608-1611.YUAN L Z,DONG H G,ZHOU F Q,et al.Research andanalysis of different investigation methods on mainharmful weeds in wheat fields in Hanjiang District[J].Journal of Zhe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5,56(10):1608-1611.[17]㊀孙丽娜,傅兆麟,汪桐,等.伴生栽培小麦倒伏原因的调查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17):54-56,59.SUN L N,FU Z L,WANG T,et al.Study on factors ofauxiliary Triticum aestivum lodging[J].Modern AgriculturalTechnology,2011(17):54-56,59.[18]㊀魏松红,张丽莹,纪明山,等.东北地区稻田杂草稻发生情况调查[J].杂草科学,2012,30(1):39-41.WEI S H,ZHANG L Y,JI M S,et al.Investigation ofweedy rice occurrence in the rice field in NortheasternChina[J].Weed Science,2012,30(1):39-41. [19]㊀温广月,沈国辉,钱振官,等.杂草稻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杂草科学,2011,29(2):51-53,59.WEN G Y,SHEN G H,QIAN Z G,et al.Effects ofweedy rice(Oryza sativa f.spontanea)on the growth andyield of rice(Oryza sativa)[J].Weed Science,2011,29(2):51-53,59.[20]㊀OTTIS B V,SMITH K L,SCOTT R C,et al.Rice yieldand quality as affected by cultivar and red rice(Oryzasativa)density[J].Weed Science,2005,53(4):499-504.[21]㊀KWON S L,SMITH R J,TALBERT R E.Interference ofred rice(Oryza sativa)densities in rice(O.sativa)[J].Weed Science,1991,39(2):169-174.[22]㊀SMITH R J.Weed thresholds in southern U.S.rice(Oryza sativa)[J].Weed Technology,1988,2(3):232-241.[23]㊀杨庆,马殿荣,宋冬明,等.不同密度杂草稻对栽培稻群体形态特征及产量的影响[J].北方水稻,2008,38(5):28-31.YANG Q,MA D R,SONG D M,et al.The effect ofweedy rice with different density on morphologicalcharacters and yields of cultivated rice population[J].North Rice,2008,38(5):28-31.[24]㊀KWON S L,SMITH R J,TALBERT R parative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red rice(Oryza sativa)andrice(O.sativa)[J].Weed Science,1992,40(1):57-62.[25]㊀GEALY D R,BRYANT R J.Seed physicochemicalcharacteristics of field-grown US weedy red rice(Oryzasativa)biotypes:Contrasts with commercial cultivars[J].Journal of Cereal Science,2009,49(2):239-245.[26]㊀傅兆麟.伴生栽培小麦是品种混杂退化的重要种质源[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9):182-183.FU Z L.Auxiliary triticum aestivum is an importantgermplasm source mixed varieties degradation[J].Anhui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2007,13(19):182-183.[27]㊀蔡堃.中国东北三省杂草稻的传播路径分析[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3.CAI K.Spreading pathway of weedy rice in the NortheasternChina[D].Nanjing: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13.[28]㊀房锋,张朝贤,黄红娟,等.麦田节节麦发生动态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4,34(14):3917-3923.FANG F,ZHANG C X,HUANG H J,et al.Theoccurrence of Tausch s goatgrass(Aegilops tauschiiCoss.)in wheat fields and its effect on wheat yield[J].Acta Ecologica Sinica,2014,34(14):3917-3923. [29]㊀于海燕,李香菊.节节麦在我国的分布及其研究概况[J].杂草学报,2018,36(1):1-7.YU H Y,LI X J.Distribution of Aegilops tauschii Coss.inChina and its research progress[J].Journal of WeedScience,2018,36(1):1-7.4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主产区的分布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中国小麦主产区的分布中国小麦栽培学》曾将全国小麦划分为北方冬麦区、南方冬麦区和春麦区3个主区和东北春麦、北部春麦、西北春麦、新疆冬春麦、青藏春冬麦、北部冬麦、黄淮冬麦、长江中下游冬麦、西南冬麦、华南冬麦10个亚区。

三个主区:1.春小麦区: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地区。

处在高寒或干冷地带,冬季严寒;无霜期短促,常在200天以下,栽培制度绝大部分是一年一熟。

2.北方冬小麦区: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淮以北地区。

是全国最大的小麦集中产区和消费区,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2/3。

一般实行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仅北部长城沿线两侧地带为冬、春麦混合的过渡地带。

冬小麦是越冬作物,种植冬麦与其他粮食作物矛盾较少,因此能减少冬闲地面积,扩大夏种面积,增加粮食总产量。

3.南方冬小麦区:在秦淮以南、折多山以东,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30%左右。

由于本区人民多以稻米为主要口粮,因此,小麦的商品率较高,是我国商品小麦重要产区。

十个亚区:1.东北春麦区:包括黑、吉两省全部,辽宁省除南部沿海地区以外的大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

全区小麦面积及总产量均接近全国的8%左右,约占全国春小麦面积和总产量的47%及50%,故为春小麦主要产区,其中以黑龙江省为主。

本区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土壤以黑钙土为主,土层深厚,土质肥沃。

全区属大陆性气候,气温偏低,热量不足,冬夏温差极大。

本区小麦品种属春性,对光照反应敏感,生育期短,多在90天左右。

病害以根腐病、锈病、赤霉病为主,丛矮病和全蚀病也有发生。

种植制度一年一熟,4月中旬播种,7月20日前后成熟。

全区除对各类病害及时防治外,东部排涝防湿;北部防除杂草;西部兴修水利,采用少深翻,多深松,少耕、免耕等防风固沙和减少蒸发的耕作技术,均为小麦增产的主要措施。

据温度、降水量,又可将本区分为北部高寒、东部湿润和西部干旱3个副区。

2.北部春麦区:本区地处大兴安岭以西,长城以北,西至内蒙古自治区的伊克昭盟和巴彦淖尔盟,北邻蒙古人民共和国。

全区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主,并包括河北、陕西两省长城以北地区及山西省北部。

全区小麦种植面积及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3%和1%左右,约为全区粮食作物面积的20%。

小麦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在全国各麦区中为最低,且发展很不平衡;西部河套灌区的伊克昭盟、巴彦淖尔盟等地的产量水平较高,向河北省的张家口、山西省的雁北及陕西省的榆林等地区均为低产区。

全区海拔1000~1400米,土壤以栗钙土为主。

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显着,寒冷少雨,土壤贫瘠,自然条件差。

最冷月平均气温-17~11℃,绝对最低气温-38~27℃。

全年降水量309~496毫米,多数地区为300毫米左右,小麦生育期降水量只有94~168毫米。

种植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个别地区有两年三熟。

本区小麦品种属春性,对光照反应敏感,生育期90~120天。

播种期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成熟在7月上旬前后,最晚可至8月底。

全区病害主要有叶锈病、秆锈病和黄矮病,丛矮病;虫害以麦秆蝇及粘虫为主。

早春干旱,后期高温逼熟及干热风为害以及河套灌区的土壤盐渍化,均属小麦生产中的主要问题。

在增产措施上应实行休闲轮作等种植制度,以培肥地力;灌区提倡沟、畦灌,作好渠系配套,改进灌溉制度,防止土壤盐渍化。

依据全区南、北降水量的不同,可分为北部干旱和南部半干旱两个副区。

3.西北春麦区:本区以甘肃省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主,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及青海省东部部分地区。

麦田面积约占全国的4%,总产量达5%左右。

单产在全国范围内仅次于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而居各春麦区之首;地区间差异大,其中甘肃省河西走廊灌区及宁银引黄灌区的单产较高。

本区部分地区属干旱荒漠气候。

海拔1100~2240米,土壤主要为棕钙土及灰钙土,结构疏松,易风蚀沙化。

黄土高原地区沟深坡陡,水上流失严重,地力贫瘠。

最冷月平均气温-9.3~7.5℃,绝对最低气温-27~23℃。

光能资源丰富,热量条件较好,气温日较差大;晴天多,日照长,辐射强,有利于小麦进行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

但年降水量仅86~335毫米,小麦生育期降水量52~18l毫米,为中国降水量最少的地区之一,且蒸发量大。

小麦生长主要靠黄河河水及祁连山雪水灌溉。

后期常有干热风为害,小麦锈病、黑穗病以及吸浆虫均为本区小麦主要病虫害。

全区种植制度为一年一熟。

小麦品种属春性,生育期120~130天。

3月上旬播种,7月中旬至8月上旬前后成熟。

依据地形、降水等情况,全区可分为荒漠干旱、宁银灌区、陇西丘陵以及河西走廊4个副区。

4.新疆冬春麦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小麦种植面积约为全国的4.6%,总产量为全国的3.8%左右。

其中北疆以春麦为主,小麦面积约为全区的57%,单产也高于南疆;南疆则以冬小麦为主,面积为春小麦的3倍以上。

本区为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雨量稀少,但有丰富的冰山雪水资源,且地下水资源也比较丰富。

晴天多,日照长,辐射强。

其中北疆位于天山和阿尔泰山之间,温度低,最冷月平均气温-18~11℃,绝对最低气温为-44~33℃,但由于冬季常有积雪覆盖,故一般年份小麦可赖以安全越冬。

雪量少的年份,冬小麦越冬死苗情况较严重。

全年降水量163~244毫米,小麦生育期降水量冬麦为107~190毫米,春麦为83~106毫米。

南疆气温较北疆高,最冷月平均气温-12.2~5.9℃,绝对最低气温为-28.0~24.3℃;全年降水量仅为13~61毫米,小麦生育期降水量冬小麦为8~48毫米,春小麦为7~39毫米,但均有冰山雪水可资灌溉。

北疆土壤以棕钙土及灰棕土为主,南疆则主要为棕色荒漠土。

种植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南疆兼有一年两熟。

冬小麦品种属强冬性,对光照反应敏感。

预防低温冻害、干旱、土壤盐渍化以及生育后期干热风为害等均属本区小麦生产的重要问题。

冬小麦播期为9月中旬左右,翌年7月底或8月初成熟。

北疆春小麦于4月上旬前后播种,8月上旬左右成熟;南疆则2月下旬至3月初播种,7月中旬成熟。

依照天山走向,全区可分为南疆与北疆两个副区。

5.青藏春冬麦区: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大部,甘肃省西南部,四川省西部和云南省西北部。

全区以林牧为主,小麦种植面积及总产量均约为全国的0.5%,其中以春小麦为主,约占全区小麦总面积的65.3%。

70年代中期起,在藏南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冬小麦发展迅速,西藏常年冬麦面积约占麦田总面积的40~80%。

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以及吕都等地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灌溉发达,是本区主要小麦产区。

农区一般海拔3300~3800米,气候温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最冷月:平均气温-4.8~0.1℃,绝对最低气温为-25.1~13.4℃。

冬季气温较低而稳定,持续时间长,冬小麦返青至拔节及抽穗至成熟均历两月之久;且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光合作用强度大,净光合效率高,产量也较高。

冬小麦播期为9月下旬,春小麦3月下旬至4月上旬,均于8月下旬至9月中旬成熟。

全生育期冬麦长达330天左右,有的直至周年方能成熟;春小麦140~170天。

全区年降水量42~770毫米,平均约450毫米。

其中藏南地区全年降水量280~764毫米,通常500毫米左右。

小麦生育期降水量冬小麦为250~590毫米,春小麦为224~510毫米。

种植制度一年一熟。

青藏高原土壤多高山土壤,土层薄,有效养分少。

雅鲁藏布江流域两岸的主要农业区,土壤多为石灰性冲积土,柴达木盆地则以灰棕色荒漠土为主。

冬小麦品种为强冬性,对光照反应敏感。

兴修水利,平整土地,精种细管,改进灌溉条件以防止土壤盐渍化等为本区关键性增产措施。

全区可分为青海环湖盆地、川藏高原及青南藏北3个副区。

6.北部冬麦区:包括河北省长城以南,山西省中部和东南部,陕西省长城以南的北部地区,辽宁省辽东半岛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甘肃省陇东地区和北京、天津两市。

全区麦田面积和总产量分别为全国的9%及6%左右,约为本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31%。

小麦平均单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本区地处冬麦北界,除河北省境内大部为平原及辽宁省沿海为丘陵区外,海拔750~1260米。

土壤有褐土、黄绵土及盐渍土等。

其中以褐土为主,腐殖质含量低,但质地适中,通透性和耕性良好,有深厚熟化层,保墒、耐旱。

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明显,最冷月平均气温-7.7~4.6℃,绝对最低气温-24~20.9℃,正常年份冬麦基本可以安全越冬,但年际间变率大。

低温年份冻害时有发生,冬、春麦区交接边缘地带冬小麦冻害尤重。

年降水量440~660毫米,多集中在夏、秋季,7月至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44%左右。

小麦生育期降水量143~215毫米。

旱害较重,春旱尤甚。

种植制度以两年三熟为主,其中旱地多为一年一熟,一年两熟制在灌溉地区有所发展。

品种类型为冬性或强冬性,对光照反应敏感,生育期260天左右。

病害有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黄矮病等;虫害以地下害虫及红蜘蛛、麦蚜等为主。

旱地9月上中旬播种,灌溉地9月20日左右;成熟期通常在6月中下旬,少数晚至7月上旬。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土保持,兴修水利,增施肥料,选用抗寒、耐旱品种,是本区小麦增产的关键措施。

全区可分为燕(山)太(行)山麓平原、晋冀山地盆地和黄土高原沟壑3个副区。

7.黄淮冬麦区:包括山东省全部,河南省大部(信阳地区除外),河北省中南部,江苏及安徽两省淮北地区,陕西省关中平原地区,山西省西南部以及甘肃省天水地区。

全区小麦面积及总产量分别占全国麦田面积和总产量的45%及48%左右,约为全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44%,是中国小麦主要产区。

全区地势低平,除陇东、关中和山西西南部以及部分丘陵区海拔略高外,主要麦区均不及100米。

土壤类型以石灰性冲积土为主,部分为黄壤与棕壤,质地良好,具有较高生产力。

全区气候温和,雨量比较适宜。

最冷月平均气温-3.4~0.2℃,绝对最低气温-22.6~14.60℃,小麦越冬条件良好,冬季麦苗通常可保持绿色。

年降水量580~860毫米,小麦生育期降水量152~287毫米,多雨年份基本可满足小麦生育需要,但偏北地区常因雨量分布不均或年际间变异而发生旱害。

全区水资源比较丰富,可以发展灌溉。

种植制度灌溉地区以一年两熟为主,旱地及丘陵地区则多行两年三熟,陕西关中、豫西和晋南旱地部分麦田有一年一熟的。

品种类型多为冬性或弱冬性,对光照反应中等至敏感,生育期230天左右。

本区南部以春性品种作晚茬麦种植。

一般病虫害与北部冬麦区大致相同,但全蚀病及土传花叶病在山东省胶东地区为害比较严重。

小麦生育后期的干热风为害普遍而严重。

播种适期一般为10月上旬,但部分地区常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适期播种,致使晚茬麦面积大,产量低,从而影响全区小麦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