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麦种植区划研究之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麦类作物学报 2010, 30( 5) : 886 895 Jo ur na l of T rit iceae Cr ops
中国小麦种植区划研究( 一 )
*
赵广才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 , 北京 100081)

要 : 为了更好地使小麦区划为中国小麦 科学研究和生产服务 , 在进行大量调查研究和 搜集资料 的前
提下 , 结合作者多年进行小麦栽培技术研究的成 果和生产实践经验 ,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 进行中国小麦区划 研究 。结果表 明 , 将中国小麦种植区域划分为 4 个主区 , 即 : 北方冬 ( 秋播 ) 麦区 、 南方冬 ( 秋播 ) 麦区 、 春( 播) 麦 区和冬春兼播麦区 。 进一步划分为 10 个亚区 , 即 : 北部 冬 ( 秋 播 ) 麦 区 、 黄淮 冬 ( 秋 播 ) 麦 区 、 长 江中下游 冬 ( 秋 播) 麦区 、 西南冬 ( 秋播 ) 麦区 、 华南冬 ( 晚秋播 ) 麦区 、 东北春 ( 播 ) 麦区 、 北部春 ( 播 ) 麦区 、 西北春 ( 播 ) 麦区 、 新疆 冬春兼播麦区和青藏春冬兼播麦区 。 并对各区的地理范围 、 气候条件 、 土壤类型 、 种植制度 、 小麦生产情况 、 病 虫害发生情况及小麦生产技术要求进行了简要论述 。 关键词 : 中国 ; 小麦 ; 种植区域 中图分类号 : S512. 1; S31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9 1041( 2010) 05 0886 10
[ 4]
个亚区和 29 个副区 [ 1] 。前人的研究是在不同时 期根据当时的科学研究手段、 研究成果、 生产情况 和生态条件进行的, 历次研究结果都有所改进, 对 当时科学研究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以后的研 究奠定了基础 , 但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 , 区划 中对各生态区小麦生育期的积温情况、 降水量、 日 照时数、 太阳总辐射量等缺乏具体描述 , 有些对生 产情况的描述已经过时 , 有些区划在亚区下又分 为很多副区, 在实践应用不多。以前的各种区划 对主区和亚区的划分各不相同, 给实际应用带来 诸多不便。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和生产的发展, 有必要重新研究修订中国小麦种植区划。本文在 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重点参照金善宝、 曾道孝、 张 锦熙和李希达等人的小麦种植区划, 并根据人们 对上述区划应用的情况 , 以及当前生产的发展需 要, 并充分考虑区划的简洁和实用性, 将全国小麦 种植区域划分为 4 个主区和 10 个亚区。以便于 各地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小麦种植和品种布局, 充 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和小麦生产潜力 , 为我国小 麦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Study on Chinese Wheat Planting Regionalization (
ZHAO Guang cai
)
来自百度文库
( Inst it ut e of Cr op Sciences, Chin ese A cademy of A gricul tu ral Sciences/ K ey Laborat ory of Cr op Physiol ogy& Product ion, M inis try of A gricult ure , t he Peopl e's Republic of Ch ina, Beij ing 100081, Ch ina)
第5期
赵广才 : 中国 小麦种植区划研究 ( 一 )
∃ 887 ∃
型有别、 生产水平和管理技术存在差异 , 因而形成 了明显的自然种植区域。我国不同时期的学者依 据当时的情况多次对全国小麦的种植区域进行划 分。早在 1936 年沈宗瀚等依照我国气候特点、 土 壤条件和小麦生产状况, 将全国划分为 6 个冬麦 区( 长江流域、 淮河流域、 陇海铁路 东段、 陕西中 部、 豫鲁北部及燕晋区 ) 和 1 个春麦区 ( 西北春麦 区) 。 1943 年金善宝等根据小麦的 冬春习性、 籽 粒色泽及质地软硬 , 将部分省的小麦划分为红皮 春麦、 硬质 冬春混 合和软 质红皮 冬麦 3 个 种植 区[ 1] 。 1961 年金善宝主编 的∀ 中国小麦栽培学 # 中, 根据我国的气候特点特别是年平均气温、 冬季 气温、 降水量和分布以及耕作栽培制度、 小麦品种 类型、 适宜播期与成熟期等因素, 将我国小麦的种 植区域划分为 3 个主区, 并细分成 10 个亚区 , 即: ( 一) 北方冬麦区, 包括北部晚熟冬麦区、 华北平 原中熟冬麦区和南疆晚熟冬麦区 3 个亚区; ( 二) 南方冬麦区, 包括长江流域早中熟冬麦区、 四川早 熟冬麦区和华南早熟冬麦区 3 个亚区 ; ( 三) 春麦 区, 包括东北春麦区、 北部春麦区、 北疆春、 冬麦兼 种区和青藏高原春麦区 4 个亚区。这一区划结果 反映了当时我国的小麦品种生态类型、 分布趋势 以及耕作栽培特点[ 2] 。1979 年曾道孝、 张锦熙等 人编著的∀小麦栽培理论与技术# , 根据小麦生产 发展变化情况, 将我国小麦种植区划分为 9 个主 区, 5 个副区 , 即 : ( 一 ) 北方冬麦区 ; ( 二 ) 黄淮平 原冬麦区 ; ( 三 ) 长江中、 下游 冬麦区; ( 四 ) 长江 上游冬麦区, 此区包括四川盆地冬麦副区、 云南高 原冬麦副区和贵州高原冬麦副区 3 个副区; ( 五) 华南冬麦区; ( 六 ) 西藏高原冬麦区 ; ( 七 ) 东北春 麦区 ; ( 八 ) 北方春麦区; ( 九 ) 西北 春冬麦区, 此 区包括新、 甘春、 冬麦副区和青海高原春麦副区 2 个副区 [ 3] 。 1983 年金善宝主编的∀中国小麦品种 及其系谱# , 又进一步将全国划分为 10 个麦区 , 即 北部冬麦区、 黄淮冬麦区、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 西 南冬麦区、 华南冬麦区、 东北春麦区、 北部春麦区、 西北春麦区、 青藏春冬麦区和新疆冬春麦区, 在各 个麦区范围内, 根据生态环境和品种生态类型的 差异程 度 , 有的 还 进 一 步 划 分 了 若 干 副 区 。 1996 年在金善宝主编的∀中国小麦学# 中, 李希达 在前人研究 的基础上, 依据地理地 域、 品种特性 ( 冬春性、 籽粒特性等 ) 和栽培环境 ( 平原、 丘陵、 灌 溉条件等 ) 等因素对小麦生长发育的综合影响进 行区划, 将全国小麦种植区域划分为 3 个主区、 10
1
材料与方法
本文是在 大量调查研究 和搜集资料 的前提
下, 结合作者多年进行小麦栽培研究和生产实践 经验 , 在前人对中国小麦种植区划研究的基础上, 参考近年来小麦生产的形势变化和需求 , 分析人 们对以前中国小麦种植区划应用情况 , 根据地理 环境 、 自然条 件 、 气候因素 、 耕作制 [ 1] [ 4] [ 11 12] 度 、 品种类型 、 生产水平 、 栽培特点以及 病虫害情况[ 1] 等对小麦生产发展的影响 , 以服务 于生产决策为宗旨 , 进行小麦种植区划。本区划 的制定, 主要是在李希达小麦区划的基础上 , 对主 区的划分和亚区的分界及其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主区仍以播性 ( 即春、 秋播 ) 而定, 但由原来的 3 个 增加到 4 个, 即把冬麦区划分为北方冬 ( 秋播) 麦 区和南方冬( 秋播) 麦区。春( 播) 麦区和冬春兼播 麦区沿用原来名称不变。小麦播性是自然温光变 化梯度和品种感温、 感光特性的集中体现, 也是综 合反映不同麦区栽培生态特性的基本特征。秋播 后经越冬阶段的为冬 ( 秋播 ) 麦区, 而春播的为春 ( 播) 麦区。由于自然生态条件的交叉和重叠 ( 如 低纬度高海拔或高纬度低海拔等) , 春播区中也有 部分地区可以秋播。如新疆积雪较多的地区可以 种植冬麦 , 西藏高原属低纬度地区 , 可以兼种春
Abstract: T o make plant ing regionalizat ion serving w heat resear ch and product ion bett er, massiv e in v est ig ation w as co nduct ed and inf ormat ion w as collect ed, t he exper iences of t he aut hor on w heat cul t ivet ion and product io n w er e int eg rated, the Chinese wheat plant ing regio nalizat io n w as put forw ard based on t he previous research. T he Chinese w heat planting region w as divided into 4 m ain areas, namely: t he nort hern w inter ( aut umn sow ing ) w heat pro duct ion areas, t he sout hern w int er ( aut umn sow ing) w heat production areas, spring ( autumn sow ing) w heat pro duct ion areas, the sout hern w int er ( aut umn sow ing) w heat product ion area, spring ( spring sow ing ) w heat pr oduct ion area and the w in t er spring w heat product io n area, w hich w as furt her divided in to 10 sub dist rict s, nam ely : t he nort h ern w inter ( aut um n sow ing ) w heat area, t he H uang H uai w int er ( autumn so w ing ) w heat area, the middle and lo wer reaches of yangt ze China w inter ( L at e aut umn sow ing ) w heat area, t he Nor theast spring ( sow ing) w heat area, the no rt hern spring ( sow ing) w heat area, the no rt hw est spring ( sow ing) w heat areas, t he Xinjiang wint er spring w heat ar ea and the Qinghai T ibet spring w inter w heat areas. T he geog raphical sco pe of t he dist rict, clim at ic condit ions, so il t ype, planting syst em , w heat produc t ion sit uat io n, pest and disease incidence and w heat pro duct ion technolo gy requirement s in each area w ere briefly elabo rated. Key words: China; Wheat; P lant ing r eg io nalizat ion; Study 中国小麦分布地区极为广泛, 由于各地气候 条件悬殊、 土壤类型各异、 种植制度不同、 品种类
* 收稿日期 : 2009 12 18
修回日期 : 2010 01 13 基金项目 : 国家 十一五! 支撑计划资助项目 ( 2006BA D02A 13 2 4) ; 农业部专项 小麦品质稳定性研究!( 070101) 。 作者简介 : 赵广才 ( 1951- ) , 男 , 博士 , 研究员 , 主要从事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E mail : z haogc@ m ail . caas. n et . c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