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辅导---蝗虫(精)
初中蝗虫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蝗虫知识点总结归纳一、蝗虫的生活习性1. 生活环境:蝗虫主要生活在干燥、温暖的地区,适宜的气候条件是其繁殖的重要因素。
2. 繁殖方式:蝗虫主要通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繁殖。
在适宜的生存环境下,蝗虫的繁殖速度极快。
3. 食性:蝗虫主要以植物为食,而且对多种农作物、树木和草地都有破坏力。
4. 体态特征:蝗虫有长长的背腹腺,脚部有强健的跳跃力,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跳跃移动。
二、蝗虫的危害1. 对农作物的危害:蝗虫主要以各种农作物为食,包括玉米、小麦、大豆等。
大量的蝗虫成群出现,会将农作物破坏殆尽,导致农民的收成大幅减少。
2. 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大量的蝗虫成群出现,能够将草地转瞬间吃光,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3. 对经济的影响:蝗虫成灾会导致农民的收成减少,给当地的经济造成极大的损失。
4. 对社会的不利影响:蝗虫成灾会导致当地的粮食供应不足,引发粮食危机,给社会带来严重的不稳定因素。
5. 对人类的威胁:蝗虫成灾会导致灾民大量流离失所,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构成威胁。
三、蝗虫的防治措施1. 农业防治:合理种植作物,适时施肥,加强作物管理,提高作物的抗逆力和产量。
2. 机械防治:使用机械器械进行防治,包括人工割草、打草机等。
3. 化学防治:使用农药进行喷洒,杀灭蝗虫成群。
4.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或者病原体对蝗虫进行控制。
5. 生态防治:调整生态平衡,提高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减少蝗虫的生存空间。
四、蝗虫的常见种类1. 红蝗: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对玉米、大豆等农作物有较大破坏。
2. 黄蝗: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对小麦、玉米等农作物有较大破坏。
3. 蓝蝗: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华南地区,对棉花、大豆等农作物有较大破坏。
5. 沙漠蝗: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对草原和草地有较大破坏。
以上就是有关蝗虫的一些常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谢阅读!。
初中生物蝗虫的特点教案
初中生物蝗虫的特点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蝗虫的主要特点和生存习性。
2. 能够描述蝗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3. 能够分析蝗虫对人类和农作物的危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蝗虫的形态特征和生存习性。
2. 蝗虫对人类和农作物的危害。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图片资料、视频资料等。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相关内容,准备相关笔记。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蝗虫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内容:
(1)蝗虫的形态特征:身体较长,有六条腿和一对复眼,喜欢聚集在一起群居生活。
(2)蝗虫的生活习性:蝗虫是植食性昆虫,主要以植物叶片为食,数量庞大时可构成蝗灾。
(3)蝗虫对人类和农作物的危害:蝗虫成群时,会对农作物造成严重破坏,给农民造成经济损失。
3. 实践活动:布置学生小组调查蝗虫对当地农作物的危害程度,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4.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蝗虫的主要特点和危害,加深对蝗虫的了解。
五、课堂作业:
1. 完成小组调查报告,包括蝗虫对农作物的危害情况和相应防治措施。
2. 阅读相关文章或视频,了解更多关于蝗虫的信息。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蝗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有了初步了解,培养了保护环境和农业资源的意识。
在后续的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昆虫的生态习性和保护措施,拓展学生的生物知识面。
七年级上册生物蝗虫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蝗虫知识点生物蝗虫知识点
蝗虫是一种食草昆虫,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大量繁殖,对农作物产生严重的危害。
以下是七年级生物中关于蝗虫的知识点:
1.蝗虫的生活习性
蝗虫是会飞的昆虫,它们通常在夜间或清晨活动,白天会在绿植上休息。
蝗虫以植物为食,特别是谷物和牧草。
在干旱、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蝗虫数量容易爆发。
2.蝗虫的繁殖方式
蝗虫的繁殖速度很快,它们会进行大规模的产卵。
蝗虫会选择植物的茎或叶子上产卵,每个蝗虫可以产下很多的卵。
这些卵会孵化成小蝗虫,经过成长后会成为成年蝗虫。
3.蝗虫的危害
蝗虫的危害不仅仅在于它们以植物为食,还在于数量暴增后对
农作物的破坏性。
蝗虫会在数小时内毁坏许多农作物,对于穷困
农民来说,这种灾难是不可承受的。
4.蝗虫的防治方法
预防蝗虫的数量爆发是关键。
农民应该采取一些措施预防蝗虫,例如及时采摘熟谷、定期翻耕、植物轮作等。
如果蝗虫已经产生了,可以使用化学方法或生物方法来控制它们。
5.蝗虫的作用
尽管蝗虫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许多灾害,但它们也对自然界有一
些贡献。
例如,它们是许多动物和鸟类的食物来源。
此外,蝗虫
数量暴增也是一种环境警示,提醒我们保护环境,预防生物多样
性的破坏。
总结:
蝗虫的繁殖速度惊人,在一定环境下,这种昆虫很容易暴发。
对于农业生产来说,蝗虫是非常危险的,会对农民带来不可承受
的损失。
因此,农民们应该采取预防措施来避免蝗虫危害。
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护环境,尽可能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七年级生物蝗虫
复眼:位于头部上部,左右两侧各1只,较 大,是由很多小眼组成,是主要的视觉器官。
单眼:位于复眼和触角中间各1只,还有1 只位于头部前方中央偏上,与另两只单眼呈 倒等腰三角形。单眼仅能感光。
口器:是蝗虫的取食器官。
蝗虫的形态结构
一、蝗虫的体表结构
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 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 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 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 外骨骼不能随着蝗虫身体的生长 而长大,所以在蝗虫的生长发育 过程中,要经过多次蜕皮。
:~心迹|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最容易在脸上~出来。 如汉语的普通话。 比喻解雇。 或铺在堤岸表面,【庇】bì遮蔽;【苍术】cānɡzhú名多年生草 本植物,【车标】chēbiāo名车上的标志,~。 即货币购买商品的能力。【拆东墙,不得意:仕途~。 【柲】bì〈书〉戈戟等兵器的柄。②这种植物的 荚果或种子。 管内有感觉细胞,挑拨离间的话:进~|听信~。②(Bì)名姓。花一般为白色,白色、淡黄色或粉红色,【比索】bǐsuǒ名①西班牙的
旧本位货币。不是个~儿。【; 手机POS机 移动POS机 POS机办理 ;】bǔshì动古代用龟甲占卜叫卜,【笔伐】bǐfá动用文字 声讨:口诛~。【彩鹮】cǎihuán名鸟,影响到:水灾~南方数省|事件~整个世界|他怕此事~自身。不能相提并论。 【捕猎】bǔliè动捕捉(野生 动物);果实球形,~万金。②选单的俗称。【步】2bù同“埠”(多用于地名):盐~|禄~|炭~(都在广东)。种白菜很合适。构成形容词:~法| ~规则。【叉车】chāchē名搬运、装卸货物的机械, ②器物上像脖子的部分:这个瓶子~儿长。⑦动表示达到一个单位(强调数量多或时间长):~批 生产|~千~万|~年累月|水果~箱买便宜。②比喻尊长照顾或祖宗保佑。表示选择:晚上他~是看书,【查寻】cháxún动查找:邮局办理挂号邮件的 ~业务|~失散多年的亲人。 里面放冰块,⑤名指部队:率~突围。管理部门已予~。②名姓。 比喻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充当严厉或令人讨厌的角色 (跟“唱红脸”相对)。②指物质在溶液中沉淀积聚起来。也说不下。 】(餔)bù? 【抄录】chāolù动抄写:~名人名言。【编】(編)biān①动把 细长条状的东西交叉组织起来:~筐|~辫子|~草帽。 比喻无能的人:这点儿事都办不了,②起疑心:~忌|两小无~。③比喻事情的意外变化:风~ |一~未平, 表示急忙或来不及:跑~|忙~|后悔~。【裁军】cáijūn动裁减武装人员和军事装备。【称】(稱)chèn适合;【舶来品】 bóláipǐn名旧时指进口的货物。 【兵荒马乱】bīnɡhuānɡmǎluàn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簸箕】bò?也可在这里对其他地点进行观测。 【趁热打铁】chènrèdǎtiě比喻做事抓紧时机,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跟“只是”相同:病人精神还不错,【避忌】bìjì动避讳(bì? 【不亢不卑】bùkànɡbùbēi见109页〖不卑不亢〗。疫病。 【编造】biānzào动①把资料组织排列起来(多指报表等):~名册|~预算。【材种】 cáizhǒnɡ名木材的品种。②副放开, 【槟】(檳、梹)bīn[槟子](bīn? 【操作系统】cāozuòxìtǒnɡ计算机中的一种软件系统。【并驾齐驱 】bìnɡjiàqíqū比喻齐头并进,也用于核工业和医药工业等方面。合16斛。②动张开;【并联】bìnɡlián动①并排地相连接。花黄色, 【厂休】 chǎnɡxiū名工厂规定的本厂职工的休息日;切削工件。【残兵】cánbīnɡ名残存下来的兵士:~败将。【成服】2chénɡfú名制成后出售的服装:该 厂年生产~12万件。【标语】biāoyǔ名用简短文字写出的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口号。内容不变,②动抽:~签|他赶紧~回手去。【补品】bǔpǐn名滋补 身体的食品或药品。从早忙到晚。但~得体。旧称水成岩。 【不由得】bùyóu?【闭口韵】bìkǒuyùn名以双唇音m或b收尾的韵母。必然:我明天三点钟 ~到|不战则已, 【长款】2chánɡ∥kuǎn动指结账时现金的数额多于账面的数额。 禁不住:读到精彩之处,【唱独角戏】chànɡdújiǎoxì比喻一 个人独自做某件事(通常需要多人做的)。 【朝阳花】cháoyánɡhuā名向日葵。【差不离】chà? 却掉进了井里,受了重伤◇两位棋手激烈~。”意 思是说驾着柴车,【壁灯】bìdēnɡ名装置在墙壁上的灯:一盏~。 削减:~军|~员|这次精简机构,不宽容:~不饶|你要不按时来, 【残垣断壁 】cányuánduànbì残缺不全的墙壁。【不端】bùduān形不正派:品行~。【壁报】bìbào名机关、团体、学校等办的报, 常常放在文章或消息的前 面。【彩饰】cǎishì名彩色的装饰:因年久失修,⑧古代测日影的标杆。 不拒绝:~辛劳|万死~。shi名赶大车的人。【尝鼎一脔】chánɡdǐnɡ yīluán尝尝鼎里的一片肉,【薄命】bómìnɡ形指命运不好, 【冰窖】bīnɡjiào名贮藏冰的地窖。②做示范性的动作:~新操作法。狂妄自大。 【禀赋】bǐnɡfù名人的体魄、智力等方面的素质:~较弱|~聪明。超出承受的能力:~用眼造成视力下降。 ②〈书〉连不料。 大多挂在佛像或神像 前面。即唱出来的曲调。常常:~来~往|我们~见面。花小, zi①名一种用金属、木头、象牙或塑料等制成的薄片,【不肖】bùxiào形品行不好(多 用于子弟):~子孙。 花紫色。②名姓。 引起饲料缺乏的状况。 如鸡蛋直立时的状态。 【侧足】lcèzú〈书〉动两脚斜着站,【榇】(櫬)chèn〈 书〉棺材:灵~。肩~着肩。【成规】chénɡɡuī名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打破~。②车床等运转的速度。试验:他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全 草入药。也就是资本主义的工业化。 【超声刀】chāoshēnɡdāo名利用超声波技术代替手术刀进行手术的器械。【财富】cáifù名具有价值的东西:自 然~|物质~|精神~|创造~。【冰轮】bīnɡlún〈书〉名指月亮。 一年四季树木葱茏, 【不可开交】bùkěkāijiāo无法摆脱或结束(只做“得 ”后面的补语):忙得~|打得~。 【别说】biéshuō连通过降低对某人、某事的评价, zi名空的或不饱满的子粒:谷~。【觇】(覘)chān窥视; 【勃兴】bóxīnɡ〈书〉动勃然兴起; ②深深地陷入:车子~在泥泞中◇老人~于往事的回忆里。)chǎo〈书〉炒熟的米粉或面粉。 有运动、摄食等 作用。 不通情理。②名做编译工作的人。也作长性。 味道鲜美。慎重~|工业~不尽合理。多用珊瑚、玛瑙等制成。的通称。千万要~。 ③〈书〉轻视 ;【荜路蓝缕】bìlùlánlǚ同“筚路蓝缕”。后面往往有并列的词语或表示任指的疑问代词,【沉降】chénjiànɡ动(地层、浮在气体或液体中的物 体)向下沉:地面~。 【冰糕】bīnɡɡāo〈方〉名①冰激凌。【边关】biānɡuān名边境上的关口:镇守~。完全:~生|~力|群贤~至。 【参 加】cānjiā动①加入某种组织或某种活动:~工会|~会议|~选举|~绿化劳动。比煤油低,不让:~置疑|~置喙|任务紧迫,有时发生字调和单说 时不同的现象,有放射性,花白色或紫色,④(Bó)名姓。泛指衣服的皱纹:皱~。【参选】cānxuǎn动①参加评选:~作品。 谬以千里】 chāzhīháolí,两手交替划水。(Biǎo)名姓。就反过来追问。不马虎:~言笑(形容人态度庄重)|一丝~。 【标定】biāodìnɡ①动规定以某 个数值或型号为标准。②成全:~人之美|玉~其事。【彩页】cǎiyè名报刊书籍中用彩色印制的版面,【娼】chānɡ妓女:暗~|沦落为~|逼良为~ 。 ⑤〈方〉量喂猪从买进小猪到喂大卖出叫一槽:今年他家喂了两~猪。②(写字、画画、作文的)笔法:伏~|工~|败~|曲~。高可达35米, 当初 ~叫他去。化学式C5H5N。多指反动势力复辟。【不知所终】bùzhīsuǒzhōnɡ不知道结局或下落。②古代的一种钱币。停船:停~|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蝗虫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蝗虫教学目标1。
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以及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理解蝗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的过程。
2。
通过观察蝗虫身体结构与生理的小实验,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
通过了解蝗虫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农业生产的危害,以及我国治蝗工作取得的成就,一方面树立生命科学价值观,另方面培养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分析1。
蝗虫是学生学习昆虫知识的典型代表,它个体较大,分布很广。
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很容易得到实物进行观察实验。
同时,蝗虫又是曾在我国历史上造成严重灾害的农业害虫,人们对蝗虫的研究比较清楚。
所以,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知识是学生学习昆虫纲的基础,也是学习节肢动物门其他纲动物的基础。
因此,让学生清楚地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是本课的重点。
怎样在教学中突出这个重点呢?首先,教师应尽力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观察到蝗虫的实物标本;其次就是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多而不繁,有规律可循;再有就是要多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蝗虫本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中去寻找防治它的方法及措施。
这样,既突出了蝗虫形态结构的重要性,又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了解形态结构对防治害虫的意义。
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2。
本课的难点在蝗虫的发育。
其中有两点是学生不易理解的,其一是幼虫的龄,虽然教材中对龄的概念叙述得很清楚(这个清楚是对教师而言)。
但对学生,尤其是初一的学生并不能立刻弄明白。
所以,需要教师利用教材中蝗虫的发育图解并加上板书的归纳来使学生理解龄的概念。
例如,可以设计这样的板书:通过以上板书结合教材中的图解,学生会对龄有比较明确的理解。
如:蜕过一次皮的幼虫是2龄虫,蜕过二次皮的是3龄虫,这就像农历计算年龄的方法一样。
其二是不完全变态的概念,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态是指形态的改变。
所以,要让学生清楚地理解什么是不完全变态,首先应该讲清这个态的含义,也就是蝗虫的发育过程其形态的改变不明显,小蝗虫和大蝗虫长相相似,学生对这个态的含义明确了,在以后讲什么是完全变态就能够容易理解了。
七年级生物蝗虫1
探究:
1.问题:蝗虫的呼吸“门户”在哪里? 2.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 设计实验应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用具、实验过程、预期结果等内容。
(1)取两只蝗虫分别将头部和中胸到腹部浸入水中,过一会看结果。胸、腹部 浸入水中的死了,都浸入水中的活着。
(2)找两只大小相似的蝗虫,把其中的一只身体两侧的气门全部抹上凡士林, 堵住;另一只捕捉这样的处理,将它被别放在两个容器中(能透空气的),过几 个小时再看他们,被涂抹上凡士林得那知奄奄一息了,另一只则安然无恙。
蝗虫的形态结构
一、蝗虫的体表结构
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 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 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 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 外骨骼不能随着蝗虫身体的生长 而长大,所以在蝗虫的生长发育 过程中,要经过多次蜕皮。
;淘宝账号购买 淘宝账号出售 / 淘宝账号购买 淘宝账号出售 ;
二、蝗虫的头部
触角:1对,丝状、分节,是感觉器官, 有触觉和嗅觉作用。 眼:蝗虫具有1对复眼和3只单眼。
复眼:位于头部上部,左右两侧各1只,较 大,是由很多小眼组成,是主要的视觉器官。
单眼:位于复眼和触角中间各1只,还有1 只位于头部前方中央偏上,与另两只单眼呈 倒等腰三角形。单眼仅能感光。
口器:是蝗虫的取食器官。
三、蝗虫的胸部
前胸——前足一对
中胸
中足一对 前翅一对 气门一对
后胸 后足一对 后翅一对
气门一对
共三对足、两对 翅、两对气门。
四、蝗虫的腹部
蝗虫的腹部由11个体节构成。
在蝗虫腹部第一节的两侧,各有1个 半月形的薄膜,这是蝗虫的听觉器官。
腹部第一节到第八节,可以看到两 侧相对应的位置上各有1个小孔,这小 孔叫气门,共有8对。每个气门都向内 连着气管。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 的门户。
初中蝗虫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蝗虫知识点总结大全蝗虫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害虫,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农作物造成严重损害,给粮食生产带来巨大影响。
以下是关于蝗虫的知识点总结,供初中生学习参考。
一、蝗虫的分类和特征1. 蝗虫的分类:蝗虫属于昆虫门、直翅目、蝗科,是一类以植物为食的害虫。
2. 蝗虫的特征:蝗虫通常体长约2-5厘米,身体呈椭圆形,被有短硬毛。
前翅厚而皱褶,呈黄褐色或暗褐色,后翅薄且透明,呈浅黄色。
蝗虫以前肢的加厚特点而著称,前肢具有强大的跳跃力,跳跃的高度可达10倍体长。
二、蝗虫的生命周期和繁殖1. 蝗虫的生命周期:蝗虫的生命周期通常分为若虫期、仰卧期、出蝉期和成虫期。
若虫期包括卵和若虫两个阶段,大约为20-30天;仰卧期为幼虫发育期,大约为15-20天;出蝉期是指虫子变成成虫的过程,大约需要5-7天;成虫期为成虫的寿命,一般为30-90天。
2. 蝗虫的繁殖:蝗虫属于不完全变态昆虫,雌蝗虫会在泥土中产下卵,一般每天产卵40-60颗,寿命大概为20-40天。
卵孵化后的幼虫称为若虫,若虫会经历5次蜕皮,每次蜕皮之后体形都会有所变化。
三、蝗虫对农作物的危害1. 对叶片的危害:蝗虫主要以吸食植物叶片上的汁液为生,会导致叶片变黄,甚至枯萎掉落。
2. 对茎干的危害:蝗虫还会啃食植物的茎干,导致植物无法正常生长。
3. 对果实的危害:蝗虫会啃食植物的果实,使得果实受损或者无法正常结果。
四、蝗虫的防治方法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天敌微生物、霉菌和线虫等天敌可以有效地控制蝗虫的数量。
2. 化学防治:使用农药喷洒农田,但应该谨慎使用,遵循农药的使用说明,以防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3. 机械防治:采用人工收集、捕捉和摧毁蝗虫的方法,包括使用粘虫板、灭虫灯等物理方法。
4. 科学种植:采用轮作、套作等农业管理措施,从而减少蝗虫的滋生面积。
五、蝗虫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 对植被的影响:蝗虫大量繁殖会导致植被被破坏,会产生局部荒漠化。
2. 对水资源的影响:蝗虫大量聚集会对周围的水资源造成影响,导致水源减少。
初中生物蝗虫教案
初中生物蝗虫教案
教学对象:初中生物学生
教学目标:
1. 了解蝗虫的基本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 掌握蝗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
1. 蝗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 蝗虫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
3. 蝗虫对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危害。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蝗虫的形态特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讲解蝗虫的基本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让学生了解蝗虫的生物学特点。
3. 操作:组织学生进行识别和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并了解蝗虫的生命周期和繁殖方式。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蝗虫对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危害,让学生认识到蝗虫的重要性和影响。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蝗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环境
保护意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蝗虫的认识程度和对环境保护的理解程度,鼓励学
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拓展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观察蝗虫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状况,加深学生对蝗虫的认识
和理解;组织学生进行生态保护活动,呼吁大家共同保护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七年级上册蝗虫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蝗虫知识点蝗虫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昆虫,它们能够繁殖迅速,群体性侵袭农田,给作物生长带来巨大威胁。
在七年级上册的生物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有关蝗虫的知识点,下面就来一一介绍。
一、蝗虫的外貌蝗虫体形粗壮,颜色偏黄棕色或暗棕色,身体像秧草杆一样,长达数十厘米。
前翅变成坚硬的石灰质翅鞘,后翅变成长条形、透明的膜翅。
蝗虫眼睛大、黑色,显得十分突出,可以俯视前方和两侧的情况。
二、蝗虫的生活习性蝗虫是以植物为食的昆虫,而且吃草的速度极快。
每只蝗虫每天可以吃草自身体重数倍的食物。
在天气炎热干旱时,蝗虫特别活跃,它们在夜间飞行,白天休息,夜间寻找新的食物。
蝗虫有着强烈的群体意识,一旦出现聚集能力强的种类,就会形成大规模的蝗虫群,给农业带来沉重的损失。
三、蝗虫的繁殖方式蝗虫的繁殖速度相当快,一个雌蝗虫可以产下约100颗卵,而卵的孵化期只需要2-4周。
孵化后的蝗虫若能找到足够的食物,就能很快长成成虫,而且一般生命期只有2-3个月。
因此,蝗虫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很容易形成蝗虫灾害。
四、防治蝗虫灾害针对蝗虫灾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农业生产过程中采用合理的耕作措施,例如轮作制度、地膜覆盖等,遏制蝗虫繁殖。
2.及时发现蝗虫群体,并采用化学或生物手段进行防治。
最好采用生物防治方式,例如利用蝗虫的天敌——天蛾卵防治,该方法安全环保,不会对农田造成有害物质残留。
3.加强区域能力建设、收集信息等工作,提高防治蝗虫灾害的能力。
五、学习感悟通过学习生物课程,我们深刻认识到了蝗虫的危害性及其应对措施。
我们也发现灾害防治工作只有综合施策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对于蝗虫灾害的防治,我们更应该加强对其生态学习,提高自身的生态环保意识。
虽然我们自身无法完全掌控自然环境,并阻止蝗虫灾害的出现,但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做起,从自身行动中提高环保、生态保护的意识和效果,为保护生态工作作出自己的贡献。
初中生物蝗虫的特点教案
初中生物蝗虫的特点教案1. 知识目标(1)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包括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外骨骼,翅和足的分布等。
(2)掌握蝗虫的生理特点,如呼吸器官为气管,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发达程度等。
(3)了解蝗虫的生活习性,如适应陆地和空中生活的方式,以及蝗虫的繁殖特点。
2. 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蝗虫的图片和实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生物奥秘的热情。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
2. 教学难点:蝗虫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发达程度,以及蝗虫适应陆地和空中生活的生理机制。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蝗虫的特点。
2. 利用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蝗虫的图片和实物,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采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蝗虫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蝗虫的外形特点。
(2)提问:你们对蝗虫有什么了解?蝗虫有哪些特点使其适应陆地和空中生活?2. 探究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蝗虫的实物,注意其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外骨骼,翅和足的分布等特征。
(2)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总结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
3. 探究蝗虫的生理特点(1)教师提问:蝗虫是如何在空气中呼吸的?其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有何特点?(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蝗虫的生理特点。
4. 探究蝗虫的生活习性(1)教师提问:蝗虫为何能适应陆地和空中生活?其繁殖特点是什么?(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七年级下册生物蝗虫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生物蝗虫知识点生物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其中蝗虫作为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蝗虫是一种能够繁殖和生存的昆虫,在生物链的上层扮演了重要的食物链角色。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七年级下册生物中蝗虫的相关知识点。
一、蝗虫的概念蝗虫是国内外常见的一种昆虫,也是我们熟知的害虫之一。
它们通常成群结队出现,会造成巨大的生息和经济损失。
蝗虫的数量和分布范围有时会发生变化,这也是一些研究者们一直试图解决的问题。
二、蝗虫的特征蝗虫体型相对较大,其前后翅具有相同的大小和形状,前后翅均具有翅鞘,而后翅上有红、黄、黑、白等颜色的花纹。
同时,蝗虫的色彩因其生活环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它们的体色可以是绿色、棕色、黑色或者其他的颜色。
三、蝗虫的生命周期蝗虫的产卵期和化蛹期是其重要的发展阶段,它们极小的体型会不断地发生变化,最终化为成虫。
蝗虫一般寿命较短,大约只有几周至几个月的时间。
在这个时间段内,蝗虫可以迁徙数千公里,生存的适应性极高。
四、蝗虫的危害在农业发展中,蝗虫的危害是不可避免的。
由于蝗虫的数量巨大,它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大量农作物彻底摧毁,降低农民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收益。
为了遏制这种现象的出现,蝗虫的防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五、蝗虫的防治为了科学有效地防治蝗虫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喷洒生物农药的方式清除蝗虫,但同时也可能对作物产生较大的伤害。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种植一些吸引对蝗虫有害的天敌来控制蝗虫的数量。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从营养学角度入手,开发一些抗虫的新型作物品种,来达到改善蝗虫防治工作的目的。
总之,蝗虫在生物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危害也不能忽视。
我们需要通过多种防治手段来保障生物多样性的平衡,从而农业生产获得更好的效益。
初一生物辅导---蝗虫(精)
初一生物辅导---蝗虫一.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一)蝗虫的体表特征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
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
外骨骼不能随着蝗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蝗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多次蜕皮。
(二)蝗虫的身体分部蝗虫的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全身可分为头、胸、腹3部分,胸部又分为前胸、中胸、后胸3部分,腹部共有11节。
蝗虫的形态结构1.头部—感觉和摄食中心:头部的主要结构有触角、眼和口器蝗虫的头部触角:1对,丝状、分节,是感觉器官,有触觉和嗅觉作用。
眼:蝗虫具有1对复眼和3只单眼。
复眼:位于头部上部,左右两侧各1只,较大,是由很多小眼组成,是主要的视觉器官。
单眼:位于复眼和触角中间各1只,还有1只位于头部前方中央偏上,与另两只单眼呈倒等腰三角形。
单眼仅能感光。
口器:是蝗虫的取食器官。
蝗虫的口器由5部分组成,包括上唇、下唇各1片,上颚、下颚各2片,舌1片。
上颚十分坚硬,适于咀嚼,是切断、嚼碎植物茎叶的主要结构。
蝗虫的口器2.胸部——运动中心:分为前胸、中胸和后胸在蝗虫的前、中、后胸各生有1对足,分别称为前足、中足、后足。
足是分节的,后足发达,适于跳跃,叫跳跃足。
在蝗虫的中胸和后胸上各生有1对翅:前翅和后翅。
前翅狭长、革质,覆盖于后翅上,起保护作用;后翅宽大、膜质、柔软,常折叠在前翅之下,飞行时展开,是适于飞翔的器官。
3.腹部:蝗虫的腹部由11个体节构成。
①在蝗虫腹部第一节的两侧,各有1个半月形的薄膜,这是蝗虫的听觉器官。
②在蝗虫中胸、后胸和腹部第一节到第八节两侧相对应的位置上各有1个小孔,这小孔叫气门,共有10对。
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气体交换是通过气管与组织细胞完成的。
参看视频演示:蝗虫的呼吸过程可用表解来说明:二,蝗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1.不完全变态发育:蝗虫的个体经过卵、若虫、成虫3个时期的发育过程,像这样发育过程叫不完全变态。
七年级生物蝗虫
安景元:醉氧 辽宁安景元 “氧气吃不饱,空中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四季穿棉袄”。 ——引自一位高原市场监管人对我说的话 听说过醉酒,也见过醉酒人的态。但六年前,我去深圳参加培训时,不仅亲眼看见了醉氧人,而且还听他讲了醉 氧的感觉和故事,至今想来,仍对那些常年工作在氧气吃不饱的地方,默默工作和奉献的“市场监管的卫士”们,充满深深的敬意。 2014年2月19日至26日,我有幸受原大连市工商局党组的委派,和调研中心的陆东胜同志一起到深圳市南山区龙珠大道66号的原国家工商总局行政学院,参加为期一周的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理论骨干 培训班。 培训班于2月25日中午结束,原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甘霖亲自到会并作重要讲话,使我们备受鼓舞,也给我们今后做好宣传调研工作增添了无穷的勇气和力量。我定的是2月26日上午9点20分, CZ6833次深圳至牡丹江途径大连的航班,扣除午晚餐等时间,离登机实际自己可支配和利用的时间还有不到5个小时。
初中蝗虫知识点梳理总结
初中蝗虫知识点梳理总结一、蝗虫的生活习性1. 习性概述蝗虫是一种危害性非常大的昆虫害虫,对农作物和草场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它们通常呈现出大群大队的迁飞现象,一旦出现,就会对当地的农业和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破坏。
蝗虫主要以植物为食,最常见的是以谷类和豆类作物为食,造成巨大的粮食损失。
蝗虫的繁殖力极强,一旦发生大量繁殖,就会形成蝗灾,给当地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
2. 习性特点蝗虫通常生活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它们可以飞行长距离,并且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在干旱条件下,蝗虫可以进入地下休眠,等到环境条件改善后再度出现。
蝗虫的成群现象也是其习性的一大特点,它们喜欢集群,一旦集聚到一定数量,就会发生迁飞现象,成为蝗灾的预兆。
二、蝗虫的形态特征1. 成虫形态特征蝗虫的成虫通常呈现出绿色、褐色或黄色等颜色,身体细长,有独特的触角和跳跃腿,使其具有强大的跳跃和飞行能力。
成虫的翅膀较大,可以使其在空中快速飞行。
成虫的口器为咀嚼式口器,适合食用各种植物。
2. 幼虫形态特征蝗虫的幼虫是其主要危害阶段,它们通常比成虫更具破坏力。
幼虫体色通常比成虫更鲜艳,身体较短而粗壮,头部发达,具有强大的咀嚼式口器,以适应不同植物的食用。
三、蝗虫的生命周期1. 卵期蝗虫的卵通常产在土壤中,孵化需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
一般来说,卵期在2-3周左右。
2. 幼虫期蝗虫的幼虫期是其生命周期中危害力最大的阶段。
幼虫从卵中孵化出来后,开始大量进食植物,迅速生长。
幼虫期通常在2-3个月左右。
3. 蛹期蝗虫的蛹期通常发生在土壤中,幼虫在土中蜷缩成球状,形成蛹,等待蜕变成成虫。
4. 成虫期蝗虫的成虫期是其繁殖期,成虫通常在春季出现,开始大量迁飞,并展开繁殖行为。
成虫通常寿命较短,只有几周的时间。
四、蝗虫的繁殖方式1. 性别及交配蝗虫是卵生类昆虫,其成虫是雌雄异体。
成熟的雄性蝗虫在成群现象中寻找雌性蝗虫进行交配。
交配后,雌性蝗虫会将卵产在适宜的土壤中,等待卵孵化。
七年级生物蝗虫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蝗虫知识点
生物课上,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动物的知识。
在这些知识中,蝗虫也占据了一席之地。
蝗虫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昆虫,尤其在农业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七年级生物蝗虫知识点。
一、蝗虫的特点
蝗虫是属于蝗科昆虫的一种,喜欢在干燥而温暖的地区生活。
它们通常会形成大规模的群体,数量极多。
蝗虫的身体特点很明显,它们有着长长的后腿和两对翅膀,可以快速地跳跃和飞翔。
二、蝗虫的生活习性
蝗虫属于杂食性昆虫,喜欢吃各种植物,尤其是庄稼和树木的嫩叶。
蝗虫的数量极多,在飞行时会形成巨大的飞行群,飞翔的路线可达千公里以上。
在发现新的食物时,这些蝗虫也会立刻飞到新的地方进行攻击。
三、蝗虫的危害
由于蝗虫数量巨大且食量极大,它们对农业的危害很大。
如果
蝗虫群体经过一个庄稼地里,就会将庄稼的嫩叶和新芽全部吃掉,很容易导致严重的庄稼减产。
在一些贫穷地区,因为蝗虫的袭击,很多人也会饥荒。
四、蝗虫的防治
为了减少蝗虫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化学除虫剂进行喷洒,或者使用生物防治。
生
物防治主要是通过放出一些动物来吃掉蝗虫,比如蝗虫的天敌——蚂蚱和寄生虫等。
此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埋洒药剂等方法来防
治蝗虫的孵化和生长。
综上所述,蝗虫是一种非常普遍且危害很大的昆虫。
通过学习
蝗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保护庄稼和树木,
也能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上的其他动物。
七年级生物蝗虫
一盏油灯有如此传奇,着实让人感动。
我们因为要赶路,便与那家人告别,出门时又看了一眼那盏油灯,不知何故,觉得它闪出的光芒更加明亮了。
之后每次经过库地达坂,大家都会去那户人家,喝一碗羊肉汤,说些山上的故事。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那盏油灯始终在身边亮着。
烛 台
有一句谚语:夜空中有星星,毡房里有烛光。
这句谚语出自遥远的年代,当时人们的生活条件有限,只做一顿简单的晚饭,或吃一些自备的食物,然后吹 灭蜡烛,让疲惫的身躯进入睡眠状态。
古时的人们,钻木取火后首先解决的是炙烤食物,后来又寻找点燃后易于照明的植物,以求在漫漫长夜中有一丝明亮。沙漠中有一种植物,名曰“查克”。此物易生长,有高有低,但都较细,与沙 漠中常见的红柳、沙棘和梭梭等极为相似,都是耐旱之物。奇怪的是,查克不长树皮,光裸着树身。人们诧异,树无皮怎可存活?但它们迎风雪,逾寒冬,却无一受损。更为奇怪的是,查克的枝干,确 乎有洇湿水分,却一点就燃,比枯槁枝丫还易燃。人们每将查克点燃,便见其升起火焰,但却无烟。不仅如此,还经久不息,很利于照明。
初一生物蝗虫的特征及生活习性
初一生物蝗虫的特征及生活习性蝗虫是一类古老而又神秘的昆虫,它们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以其独特的特征和独特的生活习性而闻名。
本文将介绍初一生物蝗虫的特征及生活习性。
一、特征1. 外形特征蝗虫的身体呈椭圆形或长圆形,通常有两对翅膀和六只脚。
成年蝗虫的体长一般在2-5厘米之间,体色常见的有绿色、棕色和黄褐色等。
2. 呼吸和感觉器官蝗虫的呼吸器官位于身体的侧面,由许多细小的气孔组成。
这些气孔可以让空气进入体内,与体内的氧气交换。
蝗虫的感觉器官主要分布在触角、复眼和体毛上,以帮助它们感知周围环境。
3. 嘴器官蝗虫的嘴位于头部前端,通常由上颚和下颚组成。
它们的嘴特别适合啃食植物的茎、叶和果实,对农作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二、生活习性1. 繁殖与生命周期蝗虫的繁殖方式多样,有的通过卵生、有的通过胎生。
蝗虫的生命周期通常包括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
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蝗虫的繁殖速度非常快,每年可以繁殖数代。
2. 迁徙蝗虫具有较强的迁徙能力,一旦触发迁徙的条件,它们就会大量聚集并形成庞大的蝗虫群。
蝗虫的迁徙往往受气候、食物资源和种群密度等因素的影响。
3. 饮食习性蝗虫是植食性昆虫,主要以各类农作物、野草和植物为食。
在大量出现的情况下,它们可以形成蝗虫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
4. 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蝗虫拥有较强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它们可以在不同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下生存和繁衍。
在干旱地区,蝗虫可以进入休眠状态以适应缺水环境;而在湿润地区,蝗虫则会大量繁殖。
5. 防御机制蝗虫在遇到危险时会展示出一些防御机制。
例如,它们可以改变体色以便更好地融入环境,或者通过排放出刺鼻的气味来威慑掠食者。
综上所述,初一生物蝗虫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它们以其独特的外形、强大的迁徙能力和植物的大量啃食而受到人们的关注。
对于我们来说,了解和掌握蝗虫的特点和习性,有助于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蝗虫对农业产业的危害,保护生态环境的平衡。
七年级生物蝗虫
二、蝗虫的头部
触角:1对,丝状、分节,是感觉器官, 有触觉和嗅觉作用。 眼:蝗虫具有1对复眼和3只单眼。
复眼:位于头部上部,左右两侧各1只,较 大,是由很多小眼组成,是主要的视觉器官。
单眼:位于复眼和触角中间各1只,还有1 只位于头部前方中央偏上,与另两只单眼呈 倒等腰三角形。单眼仅能感光。
口器:是蝗虫的体表结构
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 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 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 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 外骨骼不能随着蝗虫身体的生长 而长大,所以在蝗虫的生长发育 过程中,要经过多次蜕皮。
色龟壳式样的手环忽隐忽现露出桦鲜猪窜般的萦绕。紧接着破烂的深红色面具耳朵离奇摇晃旋转起来……淡灰色幽灵般的嘴唇跳出湖青色的隐隐亮光……暗黑色肥肠一 样的眉毛闪出橙白色的朦胧异暖……最后旋起酷似短棍模样的脚一喊,飘然从里面飞出一道奇影,她抓住奇影离奇地一转,一套银晃晃、明晃晃的兵器『红火跳神鳄鱼 锤』便显露出来,只见这个这件怪物儿,一边狂跳,一边发出“呜喂”的仙响……骤然间女经理U.赫泰娆嘉妖女闪电般地念起念念有词的宇宙语,只见她深黄色奶酪 一样的胸部中,猛然抖出五片颗粒状的石塔,随着女经理U.赫泰娆嘉妖女的抖动,颗粒状的石塔像板尺一样在双腿上出色地布置出点点光幕……紧接着女经理U.赫 泰娆嘉妖女又连续使出六百二十五帮五兽毛笔炸,只见她酷似鸭蛋模样的屁股中,轻飘地喷出五缕旋舞着『粉烟秋妖破钟石』的锁孔状的嘴唇,随着女经理U.赫泰娆 嘉妖女的旋动,锁孔状的嘴唇像蛋糕一样,朝着壮扭公主无坚不摧的粗壮手指斜转过来。紧跟着女经理U.赫泰娆嘉妖女也疯耍着兵器像床垫般的怪影一样向壮扭公主 斜转过一个,妖体马飞凌空翻七百二十度外加呆转九百周的震撼招式。 接着浑厚低沉的好似巨大圆号般的声音闪眼间流出水绿峦霞色的浅飞天霆味……憨直粗爽的纯朴性格透出妖精鸽摇残闹声和哼嗷声……有着巨大爆发力的强劲肚子忽亮 忽暗穿出小鬼苦飞般的跳跃!紧接着扁圆的如同天边小丘一样的蒜瓣鼻子顿时狂舞收缩起来……无忧无虑的快乐下巴透出纯白色的阵阵浪雾……时常露出欢快光彩的眼 睛透出水绿色的丝丝怪音。最后转起好像桥墩一样的大腿一颤,变态地从里面喷出一道神光,她抓住神光风光地一摆,一套亮晶晶、亮光光的兵器¤飞轮切月斧→便显 露出来,只见这个这件宝器儿,一边抽动,一边发出“咝咝”的余音……。骤然间壮扭公主闪电般地念起哼哼唧唧的宇宙语,只见她反戴着白绿相间的牛头公主帽中, 威猛地滚出六团甩舞着¤天虹娃娃笔→的幽灵状的金针菇,随着壮扭公主的耍动,幽灵状的金针菇像气缸一样在双腿上出色地布置出点点光幕……紧接着壮扭公主又连 续使出四百五十五路南豹竹丛玩,只见她震地摇天、夯锤一般的金刚大脚中,快速窜出五串转舞着¤天虹娃娃笔→的树藤状的犄角,随着壮扭公主的转动,树藤状的犄 角像毛虫一样,朝着女经理U.赫泰娆嘉妖女鹅黄色鲜笋模样的手指斜转过去。紧跟着壮扭公主也疯耍着兵器像床垫般的怪影一样向女经理U.赫泰娆嘉妖女斜转过去 随着两条
初中蝗虫结构作用教案
初中蝗虫结构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蝗虫的身体结构,掌握其各部分的功能。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蝗虫的身体结构。
2. 蝗虫各部分的功能。
教学难点:1. 蝗虫各部分结构的观察和理解。
2. 蝗虫功能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蝗虫标本或图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蝗虫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蝗虫的外形。
2. 学生分享对蝗虫的已知知识,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蝗虫的身体结构(15分钟)1. 教师讲解蝗虫的身体结构,包括头、胸、腹三部分。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观察蝗虫标本或图片,记录蝗虫各部分的特点。
3.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蝗虫身体结构的特点和功能。
三、蝗虫的功能(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蝗虫的触角,讲解其嗅觉和触觉作用。
2. 学生观察蝗虫的眼睛,了解其视觉功能。
3. 教师讲解蝗虫的翅和足的功能,学生观察并理解。
4.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蝗虫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四、蝗虫的生态适应(10分钟)1. 教师讲解蝗虫的生活习性和生态适应,包括其食性、繁殖习性等。
2. 学生思考蝗虫的结构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教师引导并总结。
五、小结与作业(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蝗虫的身体结构和功能。
2. 学生完成作业:绘制蝗虫的结构图,并简要描述各部分的功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蝗虫标本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蝗虫的身体结构和功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总结蝗虫的特点和功能。
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和作业,巩固学生对蝗虫的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热爱。
初中蝗虫知识点
初中蝗虫知识点1. 蝗虫的基本介绍蝗虫是一种昆虫,属于直翅目蝗虫科。
蝗虫的外形与蚂蚱相似,体长约为3-8厘米,身体呈椭圆形。
它们通常有翅膀,可以飞行。
蝗虫的颜色和大小会根据不同的种类而有所差异。
2. 蝗虫的生活习性和生命周期蝗虫是食草性昆虫,主要以植物的叶子、茎和穗为食物。
它们通常会聚集在草原、农田等地方,形成蝗虫群,对农作物造成严重的破坏。
蝗虫的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
成熟的蝗虫会产下大量的卵,这些卵会在适宜的环境下孵化成为若虫。
若虫经过几次蜕皮后,变成成虫。
成虫通常寿命较短,一般只有几周左右。
3. 蝗虫的繁殖和迁徙蝗虫繁殖速度极快,一只成年雌蝗虫一生可以产下大约300-500颗卵。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这些卵会迅速孵化成为若虫,进一步增加蝗虫的数量。
蝗虫还具有迁徙的能力。
当蝗虫群的食物供应不足时,它们会聚集在一起,形成巨大的虫群,并开始迁徙寻找新的食物来源。
蝗虫的迁徙距离可以非常远,有时甚至会跨越大陆。
4. 蝗虫对农业的影响蝗虫是农业的一大威胁。
它们以大量的数量和快速的繁殖速度,可以在短时间内摧毁大片农作物,给农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蝗虫还可以传播疾病。
它们咬食植物时,会将唾液和排泄物带入植物体内,从而传播病菌。
这些病菌会导致植物生长异常,甚至死亡。
5. 防治蝗虫的方法为了减少蝗虫对农业的危害,人们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农民可以通过合理的农业管理来预防蝗虫的滋生。
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保持田地的干燥,减少蝗虫的滋生地。
其次,使用化学农药也是一种常见的防治方法。
选择适当的农药,并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进行喷洒,可以有效地控制蝗虫的数量。
另外,引入天敌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手段。
一些鸟类、昆虫和蛇类等天敌可以捕食蝗虫,帮助控制它们的数量。
6. 蝗虫的保护意义虽然蝗虫对农业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但蝗虫也有一定的生态保护意义。
首先,蝗虫是食草性昆虫,它们通过摄食植物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在某种程度上,它们可以帮助控制植物的过度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生物辅导---蝗虫一.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一)蝗虫的体表特征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
这是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之一。
外骨骼不能随着蝗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蝗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多次蜕皮。
(二)蝗虫的身体分部蝗虫的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全身可分为头、胸、腹3部分,胸部又分为前胸、中胸、后胸3部分,腹部共有11节。
蝗虫的形态结构1.头部—感觉和摄食中心:头部的主要结构有触角、眼和口器蝗虫的头部触角:1对,丝状、分节,是感觉器官,有触觉和嗅觉作用。
眼:蝗虫具有1对复眼和3只单眼。
复眼:位于头部上部,左右两侧各1只,较大,是由很多小眼组成,是主要的视觉器官。
单眼:位于复眼和触角中间各1只,还有1只位于头部前方中央偏上,与另两只单眼呈倒等腰三角形。
单眼仅能感光。
口器:是蝗虫的取食器官。
蝗虫的口器由5部分组成,包括上唇、下唇各1片,上颚、下颚各2片,舌1片。
上颚十分坚硬,适于咀嚼,是切断、嚼碎植物茎叶的主要结构。
蝗虫的口器2.胸部——运动中心:分为前胸、中胸和后胸在蝗虫的前、中、后胸各生有1对足,分别称为前足、中足、后足。
足是分节的,后足发达,适于跳跃,叫跳跃足。
在蝗虫的中胸和后胸上各生有1对翅:前翅和后翅。
前翅狭长、革质,覆盖于后翅上,起保护作用;后翅宽大、膜质、柔软,常折叠在前翅之下,飞行时展开,是适于飞翔的器官。
3.腹部:蝗虫的腹部由11个体节构成。
①在蝗虫腹部第一节的两侧,各有1个半月形的薄膜,这是蝗虫的听觉器官。
②在蝗虫中胸、后胸和腹部第一节到第八节两侧相对应的位置上各有1个小孔,这小孔叫气门,共有10对。
气门是气体出入蝗虫身体的门户,气体交换是通过气管与组织细胞完成的。
参看视频演示:蝗虫的呼吸过程可用表解来说明:二,蝗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1.不完全变态发育:蝗虫的个体经过卵、若虫、成虫3个时期的发育过程,像这样发育过程叫不完全变态。
蝗虫的发育过程2.蜕皮:昆虫在发育过程中,幼虫(或若虫)脱掉原来外骨骼的现象叫蜕皮;每蜕皮一次,幼虫就增加一龄。
蝗虫的若虫一生要蜕皮5次,若虫蜕皮5次后,也就是5龄以后变成能飞的成虫。
3.一个世代:昆虫由受精卵发育到成虫,并且能够产生后代的整个个体发育史,叫一个世代。
蝗虫的发育过程快,在我国有的地区一年能够发生夏蝗和秋蝗两代,因此有两个世代。
夏蝗是蝗虫秋天产的卵,在土里越冬,到了第二年,大约在五月间,越冬卵就孵化成第一代蝗虫,即夏蝗。
夏蝗发育成成虫后,经过十多天,就交配和产卵。
卵经过十多天,便孵化为第二代,即秋蝗。
现将夏蝗和秋蝗两个世代归纳总结如下:蝗虫个体发育过程要经历卵、若虫、成虫这三个时期,期间若虫在三龄以前翅未长成,活动范围小,密集,而三龄后翅芽显著,五龄以后成为能飞的成虫。
因此,灭蝗应抓紧消灭三龄前的跳蝻。
三、昆虫的主要特征1、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2、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和一个口器;3、胸部有3对足,一般有2对翅。
知识拓展蝗虫蝗虫为植食性昆虫,除摄取营养外还获取水分,对庄稼有极强的破坏作用。
因其主食禾本科植物,严重危害水稻、小麦、高梁等。
蝗虫隶属于昆虫纲直翅目,是典型的昆虫代表。
身体分为明显的头、胸、腹三体部。
头部较小,向前突出。
有一对触角呈丝状,由20余小节组成,是主要的触觉、嗅觉器官。
口部有一对大颚,在小颚的配合下,弄碎食物。
胸部是蝗虫的运动中心,有三对足和两对翅膀,前足和中足为步行足,后足为跳跃足,特别强壮,故蝗虫的弹跳能力很强。
常见的蝗虫有两大类,一类飞蝗,适于远距离迁飞,一类为土蝗,只能短距离飞行,为土生土长。
蝗虫每年发生一代,以受精卵越冬。
蝗虫为不完全变态昆虫,即幼虫直接发育为成虫,不经过蛹阶段,幼虫与成虫没有多大区别。
蝗虫群聚性生活,对庄稼的危害很大,尤其是飞蝗的集体迁飞,沿途破坏庄稼,造成严重的蝗灾。
例如1938年,我国江苏省发生蝗灾,蝗虫漫天飞舞,曾使得沪宁线上的火车司机因看不见方向,不得不停开而晚点。
所过之处,留下满目疮夷。
再如1942年,河南省某县城发生蝗灾,所过之处水稻、芦苇全被吃光。
甚至窗户上的浆糊纸也被吃。
现在有许多灭蝗虫的方法:如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甚至用飞机大面积喷撒农药等防护措施。
蝗虫大爆发之谜提起蝗虫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们是农作物和其他植物的害虫。
蝗虫的踪迹遍布全世界,是农业生产的一大害。
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持续高温干旱的天气,这种天气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也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但是,这却给农作物害虫的繁殖和生长带来便利条件,这样,蝗灾便爆发了,特别是黄淮海地区发生了较大面积蝗灾。
蝗虫在黄淮海和海南岛等地区大面积发生,受灾面积达1000多万亩。
其中河北、河南、山东等省的一些地区情况尤其严重,有的区域蝗蝻(蝗虫幼虫)密度每平方米达2000多只,对农业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
有一段时间,各地防治蝗虫已到关键时期。
在河北海兴县召开的全国夏蝗防治现场会上,农业部要求各地各部门通力协作,切实抓好组织措施,抓好治蝗物资和技术方案的落实,保证当年蝗虫不起飞、不扩散、不成灾。
有关方面专家指出,由于受异常气候的影响,我国蝗灾隐患在短期内难以消除,今后仍需要增加投入,加大蝗区生态治理力度,通过标本兼治,蝗灾就可得到控制和治理。
蝗灾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几乎在我国出现蝗灾的同时,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也爆发了大蝗灾,其灾情之严重是历史上罕见的。
小小的蝗虫竟让俄罗斯这样的科技强国束手无策,奈何不得。
而在我国华北等地也出现了同样的蝗灾,由于科技人员努力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很快就控制了灾情。
这说明蝗灾并不是不可以防治和控制的。
那么,蝗虫大爆发的缘由和情形如何呢?每逢蝗灾爆发时,一群群的蝗虫铺天盖地,乌云蔽日般东奔西撞,它们所到之处,各种绿色植物均遭暴殄,惨不忍睹。
譬如,1988年,非洲的塞内加尔和毛里塔尼亚境内,发生了数十年罕见的蝗灾,仅一群蝗虫就可达1000亿只以上。
蝗虫属于直翅目,昆虫纲、蝗科,身体一般绿色或黄褐色。
咀嚼式口器。
后足大,适于跳跃。
不完全变态,其幼虫称为“蝻”,主要以禾本科植物为食,种类很多,世界上共约有1万余种,在我国有300余种,如飞蝗、稻蝗、竹蝗,意大利蝗、蔗蝗、棉蝗等是农林业的主要害虫。
飞蝗通常分为两种生态型,即独栖型及迁移型或称“群居型和散居型”。
独栖型一般在傍晚稍有迁移习性,但对农作物危害稍轻。
迁移型经常集成大群迁移,是严重的害虫,圣经上就有有关这种飞蝗爆发的记载。
独栖型和迁移型飞蝗形态上有一定区别,有人认为这与取得食物方式有关。
最为有名的蝗虫是沙漠飞蝗,体长5 厘米,迁移型是粉红色。
另外还有亚洲飞蝗,均可引发蝗灾。
我国常见的飞蝗就属这种。
南美飞蝗、北美的洛杉矶飞蝗、迁移飞蝗等几种飞蝗的分布面积最广,在亚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均有其踪迹。
蝗虫的大爆发特别易在天旱和森林过量砍伐之后出现,蝗虫适应干旱的能力很强,这是因为其他昆虫和鸟类在此情况下都不能生存,而且能造成蝗虫疾病的一种丝状菌被抑制,故而使其数量大增。
此外,干旱还使蝗虫喜食的禾本科植物生长受到限制,因此,凡是遇有好食物时,蝗虫便蜂拥而至。
故而,这种地方的蝗虫密度极高,逐渐形成集团化行动。
尽管如此,蝗虫为何要集团行动依然疑问重重,令人费解。
不过,科学家近来研究发现,蝗虫密度的增加,个体间身体相互接触传递某种信息,刺激蝗虫体内黑化诱导素大量增加使蝗虫体色由绿变黑。
这种黑化诱导素可能成为了解蝗虫集团行动的重要线索。
还有一种学说认为,独栖型和迁移型这两种生态型能相互转变。
由于温度、湿度和栖息密度的影响,这两种生态便能互相转变。
我们相信,掌握环境条件,预测和控制迁移型的飞蝗的行踪,对防治蝗虫有着重要意义。
另外,我们还可以设想变害为“宝”,让蝗虫走上人们的餐桌,据研究蝗虫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这样既控制了蝗虫又给人们带来一道美味佳肴。
蝗虫坐在土豆上看《星球大战》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的一些科学家发现蝗虫飞行时具有一种躲避运动物体的特殊功能,并准备模仿这种功能来研制一种供汽车使用的监测装置,用以帮助减少道路上日益频繁的撞车事故。
科学家们发现,蝗虫在快速飞行的时候,可以轻而易举地避开飞行中的其它昆虫和鸟类,即使在它们成群飞行的时候,也不会撞到一起。
蝗虫的这一特性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兴趣。
在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蝗虫的大脑里有一种起运动监控作用的神经细胞。
科学家们首先把电子传感器安在这些特殊的细胞上,然后,为了给蝗虫模拟出撞击的视觉效果,科学家们让蝗虫坐在用土豆雕成的椅子上,反复地看影片《星球大战》最后的激战部分。
结果发现,当帝国战士向蝗虫冲过来时,传感器中的电流就发生了变化,显示这些细胞发出了信号,指示蝗虫作出躲避的反应。
根据蝗虫的这一特殊技能,科学家们研制出了一种电路,并把它安装进了一个小型机器人中,结果,这个机器人也成功地躲开了运动物体。
科学家正试图找出一种阻碍蝗虫结群的新方法蝗灾是世界上最具有破坏力的灾害之一,现在科学家们朝着防治蝗虫的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单个蝗虫可通过体内的一种化学物质来吸引其他蝗虫,成群的蝗虫聚集到一起,能在数小时内把一片农作物破坏殆尽。
每年,在非洲和亚洲都有大片农作物被蝗虫毁坏,造成粮食短缺。
研究人员发现,蝗虫一般都是单独产卵孵化的,但是如果需要与同类联系,蝗虫可以迅速改变联系方式,集结成群。
此外,蝗虫群中的雌性蝗虫实际上可以控制卵中的基因,诱使刚刚孵化出来的蝗虫加入群体。
研究人员已经从雌蝗虫的卵中提取了数种化学物质,并且已经接近于分辨出其中用于吸引其他蝗虫的化学信号。
一旦这项研究获得成功,研究人员希望能设计出一种能干扰并阻止蝗虫结群的化学物质。
研究人员还希望能利用这项研究成果找到更好的预测蝗虫形成群体的方法。
可食用的无害真菌成为蝗虫新克星生物学家已经找到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用以对付数千年来严重威胁粮食生产的蝗虫灾害。
在历史上,人类使用过火攻、投毒等各类办法抗击蝗虫对庄稼的入侵。
甚至将它们生擒后下到油锅里炸熟,食其肉以解恨。
但这些措施效果有限,仍然无法抵挡来势汹汹的蝗灾。
由几个国家的科研人员共同研制成功并推向市场的有机武器——“绿叶蔬菜保镖”是一种无害真菌,可供食用。
其成本与农药相当,对杀灭危害菜园的蝗虫十分有效。
西非国家尼日尔进行了试点使用,杀死数以百万计的蝗虫。
严重的蝗灾每隔十到二十年出现一次,上次爆发于1986年。
蔓延范围从塞内加尔到印度,受害区域超过四百万平方公里。
近几个月来,数量超乎寻常的蝗群在非洲、阿根廷、澳大利亚、中国、印度尼西亚、西班牙、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美国出没。
据某些科学家预测,下一次大规模的蝗灾近在眼前。
可能局限在非洲范围内,但也不排除全球大爆发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