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中光的影响概述

摄影中光的影响概述
摄影中光的影响概述

光强

光强,舞台上光的强度,亦称“亮度”。表示展现在舞台上光的明暗程度。(这里所说的光强,不同于光学中所言的发光强度或亮度。)是指舞台光在观众视觉中感受明暗的程度。

光强对舞台演出的照明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又有着很重要的造型功能。舞台上展现的一切视觉形象,必须“见于光”。有光才能显现舞台上人物和景物的造型。光愈亮、形象愈突出,光渐暗,形态渐隐;一切景物则淹没于黑暗中。人们的欣赏习惯是视线易向明亮处观看。运用光强可引导和集中观众视线。利用光的强弱和对比可增强舞台画面的立体感、空间感、在有限的舞台场地,表现无限的戏剧空间,犹似用黑白灰的素描手法表现的画面。

光的亮暗能引起人的反应,心理原形的源头始于昼夜的自然变化。在人类对自然不了解的远古时代,夜晚的黑暗常给人带来恐惧和神秘,夜晚常常是野兽及传说中的精灵,鬼怪出没有时刻。在人们记忆深处,黑夜常常夺去人的生命,带给人们痛苦。许多肮脏交易,罪恶勾当在黑暗中进行。像《麦克白》中的罪恶行为都发在黑夜,黑夜是最能勾起人无穷联想,进入梦境的时刻人们意识中的地狱也是阴森黑暗的。相反,白天则使人愉快兴奋。人在明亮的光线下可以看到天地万物,明媚的阳光使植物成长,使鲜花盛开,一片美好景象。

戏剧中对光强的运用取决于许多因素。

1、体栽:悲剧中常常对光强进行严格的控制,使其保持在中低调之中,而且全剧起伏较小,节奏平稳,这样能使观众保持在沉重的氛围之中,而喜剧的全剧则统一保持在高调之中,而且整体起伏较大,这样的氛围则容易使整剧节奏欢快,观众心情舒

畅。整体氛围的把握有助于戏剧矛盾的顺畅展开。

2、风格:尊重自然环境的戏剧常常依据自然光的感受来处理舞台气氛,如人艺老版《日出》就是把整个故事安排在从黎明、中午到黄昏、午夜再到黎明一个完整定额时间段。有时则不遵循时间的顺序,有意把故事情节安排在具有象征性的时间段,如把浪漫的恋爱场景安排在黄昏,把忧伤的情节放在阴雨时刻,把一个可怕计划的密谋放在月黑风高之时……。也有完全按照角色的心理感受安排舞台视觉的明暗变化,使光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完全成为揭示心理空间的工具。

3、剧情:由剧情决定光强的运用是建立在体裁的大基础之上的。在戏剧表现上,恐怖、罪恶、思念、孤独、浪漫等情节经常安排在晚上光线较暗的情况下。黑暗可以使恐怖更剧烈。可以使罪恶显得更可耻,使思念显得更刻骨、悠远,使孤独显得更可怜、悲伤、使空间显得更温馨、浪漫……。因而悲剧中高兴场面的光线也相对比较明亮,喜剧中的悲伤场面也经常作较暗的处理。

4、视觉:依据视觉感受来处理光强也是戏剧舞台上经常运用到的。舞台上光的强弱不是靠测量出来的,而是依据人眼对光刺激的心理反应来设计的。例如戏一开幕光不宜太亮,特暗或特亮的场面不宜进间过长,否则,观众都极易引起礼堂疲劳。要给观众看特亮的场面进,先安排一段长时间过的特暗的场景。这样有意识的根据人的生理,心理反应处理舞台光强时,就会使观从优心理上感到流畅,自然。

舞台灯光的强弱效果,还经常受具体物质因素影响,例如:

①剧场灯光设备。电源的电量、电压,光源的品种功率,灯

具的数量、质量,灯位的投光角度、投射距离等。

②舞台上人物造型(服装、化妆)和景物造型(布景、道具),

对光的吸收与反射的性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对比与反差关

系。

③舞台上边檐幕和台面的明度和材质。

④舞台空间的大小及观众的容量,观众与舞台的视距。

下面是光线强弱心理测试表

光色

要想科学地认识什么是色彩,需要横跨物理、生理、心理三个学术领域。

从古希腊时代开始,科学的思想家们就开始了对光与色的探索,并且创立了形形色色的视觉论。著名的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最基本色的黑、白、灰或黑、白、黄、白色与黑色经过眼睛不能分辨细微混合,按其混合比率,产生了其它色。亚里士多德还第一个提出“光就是色”的理论。文艺复兴的巨匠列奥纳多·达芬奇在他追求绘画事业的同时,对色进行科学的观察和思考,他认为原色色彩由光的白色,大地的黄色、水的绿色、空气的蓝色、光的红色并加上黑色组成的。这六个色正好是我们今天的视觉成像色。

光与色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光是产生色的原因,色是光被感觉出来的结果。

光色:舞台上光的色彩。光色是舞台灯光中最能表现情感的造型要素,在渲染戏剧的情调、气氛、烘托人物的思想情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对舞台上所展现的布景、服装、化妆、道具进行“二次着色”,统一和协调舞台画面的色彩。

从心理角度来分析光色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命题。光色是舞台灯光诸要素中较为重要的一个,也是最复杂的一个,颜色能引起人们的审美体验,主要取决于直接记忆和间接记忆,也会因为群体文化习惯和个人习惯不同而有所差异。所谓直接记忆是指亲身体验后产生反应记忆,而且这种记忆能产生同类联想。例如:红色。它的记忆原形是火和血。所谓记忆原形,是人类对一事物的最原始的记忆和联想。火是自然的产物,最早来源于雷电霹雳,它能燃烧树木,毁坏万物。同时。人们也发现它能御寒,烘烤、防御野兽。因而,人类对它的原始记忆既有恐惧,危险的感觉又有温暖、幸福的感觉。血来源于人类自身和其它动物。当人类为猎取野兽自身受伤或杀死野兽时,血便映现在眼前,血流过多便会死亡。因而,血在人的原始记忆中便是恐怖和死亡。据说,祖先原始记忆直到现在仍然残存在每个人的记忆深处。当然,最直接可信的是自身经验。例如:我们对戏色的原始记忆,可能是幼时被火烫或烧伤时的疼痛,及身体被利器划伤而流血时的恐惧。然而,幼儿在获得这些经验之前,是会毫无顾虑地在获得这些经验之前,是会毫无顾虑地触摸火焰或者玩弄利器。对红色的另一种感受可能是新年、婚礼时贴喜庆对联、悬挂红灯笼等,此时的记忆则是热烈,喜庆。

找到色彩原始记忆以后便可以进入每一联想阶段。客观联想。第一联想是可以通过记忆原形首先引起的心理反应,例如:红色,我们的原始记忆是血与火。第一联想(客观联想)是血、火、辣椒、太阳、日出等。第二联想(间接联想)必须建立在第一联想

的基础上,由看到红色想到婚礼、战争、革命等。第三联想(主观联想)则建立在第二联想基础上,收看到红色联想到勇敢、正义、警戒、野蛮、恐怖等等。

原始记忆第一联想(客观联想)第二联想(间接联想)

(血、火)(、辣椒、苹果、太阳、日出)(婚礼、战争、革命等)

第三联想(主观联想、高级联想)

热情、幸福、激动、愤怒、境界、勇敢、恐怖、残酷、野蛮等颜色的第一联想一般是客观事物。这些客观事物大部分是视觉直接感受到的事物,这些事物本身具有某种色彩,是不需要把思路扩展开来就能达到的最直接联想,在灯光设计中,设计者只需直接运用逆向运用,这种灯光重视的是对现实空间的真实再现,为剧情进展进行悄无声息的铺垫,也是和戏剧风格相一致的设计样式。颜色的第二联想是间接联想。例如:由绿色联想到希望,那可能由春天进而且联想到的。当然,就事实而言,很多联想的产生是不自然想象过程的产物,它可能会产生跳跃或同生(即不同的联想阶段同时生成)的现象,例如:在话剧《狂飙》的结尾,天幕在一群热血青年的国歌声中慢慢染成红色,观众会因这种红色而想到鲜血,想到革命,想到中国的命运等等,它们可能会依次出现,也可能会同时出现在联想的过程中。可不管怎样,想象的过程始终是有意识的。自觉的想象过程可能会和个人的特殊经验有关,也会因此时的心境不同而有所不同(如下图)。

第一联想第二联想第三联想

流血战争残酷、喜庆

第一联想第二联想第三联想高兴时美好、浪漫

夕阳暮年忧伤时怀旧、伤感

第一联想第二联想第三联想

绿叶春天希望、生命

从生理学的角度,对色彩进行研究是许多理论学家选择的突破点之一。例如红色,由于波长较大,容易对视网膜中感红细胞产生刺激,处在红色的环境中人们容易感到热、兴奋、刺激、而处在蓝色环境中则会感到冷、沉滞、安静等。康定斯基是成功运用色彩的心理反映来创作的代表画家。“一般来说,色彩的暖或冷意味着各自向黄色或蓝色接近,这是一种水平方向运动,暖色趋向于观众,冷色则反。”并总是明显地趋向观众,而蓝色却象蜗牛一样向内缩回,这种向心作用,康斯基称之为颜色的张力。他认为黄色对人的视觉刺激最强烈,”“当黄色直接被观赏时,它搅扰着观者,刺激着观者,激荡着观者,显示出这块颜色的本能力量,这种黄色的特性一直是被认为偏向更高明的颜色——能够达到眼睛和精神都忍受不了的强度……,就像一只小号,一声紧接一声地吹奏出尖利或高亢嘹亮的声音,象一个打人毁东西对周围排遗体力的疯子”,“黄色是典型的人间色彩”,与黄色相对,“蓝色是典型的天堂色彩”,它所唤起的是最基本的感觉是宁静,“蓝色变得越深,它召唤人走向无限,唤起人们对单纯,以及最

终对超自然的要求就越来越强烈”。反过来,当人们听到“天堂”一词时这种颜色就会映入眼帘。

※日本人的色彩情感(日本舞台美术家大庭三朗调查)

※法国人的情感色彩(法国心理学家克拉茵调查)

综合上表,我们不难看出,颜色在人心理上的反应不是完全一样的。在分析和运用它们时,要充分考虑民族、地域、宗教、

文化及个人习惯等多种因素,以便使它们在使用时永远保持最强的说明力。

舞台光色的获得方法,主要是在灯具前附加各种滤色片,也可用光色相加法(数台灯不同光色的调配),物色相减法(同一台灯叠加不同色相的滤色片),来取得所需要的光色。随着科技的发展,改变光源的波长,也会获得不同的光色。

光色的三原色:红、绿、蓝。三原色相混合为白光。一种原色与另两种原色的间色为互补色。两种互补色相混合,亦为白光。光色的三种特性:色相、明亮、饱和度。现代色度学采用CIE(国际照明委员会)所规定的光色测量原理。数据和计算公式。其中CIE色度图,值得我们灯光工作者认真学习和应用。将我们国产的滤色片,经逐号测量,标于色度图的准确位置,能促进我们在灯光设计中光色的构思和应用。

舞台上展现的色彩,是光色与物色(布景、服装、化妆、道具的色彩)的结合。因而要研讨光色与物色的吸收与反射的规律。

光色物色的吸收和反射规律是:

①无光即无色,有光方生色

②在白光下各种物色呈现原有的色相。

③光色与物色色相同,物色愈鲜明。

④光色与物色为互补色,物色变灰暗。

⑤光色的明度,饱和度愈高,物色向光色转化。

⑥白色景物,易反射各种光色;黑色景物易吸收各种光色。

⑦同一光色,照射色相相同材质各异的景物,其色彩效果

不同。表面光滑的景物,其高光点全反射光色。

⑧轻薄透明的景物,易透射各种光色。

⑨各种棱面薄膜景物,可折射出彩虹般的光色。

⑩各色荧光物质,在紫外线光下发出艳丽的色彩;非荧光

物质则黯然失色。

在舞台演出中,对光色造型要素的选用,要依据剧情的需要,演出风格的需要,戏剧空间环境气氛的需要。全剧应有统一的基调,各场次应有对比和变化。注意与布景、服装、化妆色彩和谐,兼顾光色气氛与演员的照明,重视主光,辅助光、逆光的光色调配,调整好人物光与投景光和谐关系。光色的运用,因戏而异。可用较艳的色光,也可以白光为主,可用强烈的对比色,也可用轻柔的调和

色……但必须与剧本内

容,演出形式和谐统一。

世界摄影史复习提纲

世界摄影史 1、摄影诞生的条件:1)能够形成影像的暗箱2)能够保存影像的感光材料 2、摄影术的原理:小孔成像原理;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在《墨经》中提出。 3、史料记载的最早的“曝光实验”是有托马斯·韦奇伍德制作的阳光图片。 4、1826年法国人尼埃普斯拍摄成功了世界上最早的图片《窗里看到的风景》。 5、1839年8月19日摄影术在法国诞生发明人达盖尔 6、照片分析:《窗外里的风景》 答:本张照片拍摄时间于1826年,是摄影师尼埃普斯拍摄的,摄影师尼埃普斯是摄影术的奠基人;发明的摄影方式为“阳光摄影术”其拍摄的内容为他在家窗口所拍摄的景色但美中不足的是:1)曝光时间长。2)图像表面多颗粒以致无法辨认。3)直接在印刷版上无法复制。 7、世界上5种摄影术摄影术的名字、发明人、国籍 1)法国—尼埃普斯—阳光摄影术 2)英国—塔尔博特—碘化银纸照相法(卡罗氏摄影法) 3)英国—阿切尔—火棉胶摄影法 4)英国—马多克斯—干板法 5) 法国—达盖尔—银版摄影法 8、碘化银纸照相法的发明人?历史意义? 答:1)发明人:英国的塔尔博特 2)历史意义:卡罗氏摄影法是现代摄影的基础,是现代摄影术语“正片”或“负片”的第一次应用 9、从1844年~1846年塔尔博特制作名为《自然的铅笔》的摄影集这是摄影史上第一本以摄影方式做成的书,向后人提示了使用与传播照片的可能性。

10、火棉胶摄影法的历史意义 答:(1)对于摄影的普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2)使摄影负片到正片的工艺方法更加完善。(3)为负片制造与照相的冲洗产生奠定了基础(4)标志着 摄影真正的发明,并且更加使用普及。 11、立体照片实现了人类最早的一种对虚拟现实的视觉体验。 12、彩色摄影史上第一个值得铭记的先驱者是马克斯韦尔;1861年他制作出摄影史上第一张彩色幻灯片,奠定了彩色摄影的基础。 13、1869年,法国人杜豪隆出版名为《摄影的彩色》的著作,从理论上阐述了加色法和减色法彩色摄影原理。 14、1942年,柯达公司推出彩色负片,柯达彩色负片的诞生,使彩色摄影真正走向大众。 15、1855年罗杰·芬顿用影像记录克里米亚战争,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战争图片,此次活动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运用摄影手段记录重大历史活动。 16、1906年美国旧金山发生了大地震,摄影师阿诺德·根舍对此次灾难进行了拍摄,这是世界上首次大规模用影像记录了灾难。 17、摄影术的诞生使照相馆成为了一种新型的行业,在苏格兰出现了一家摄影术史上青史留名的照相馆,是由画家希尔和摄影家亚当逊合作开设的照相馆。 18、1851年法国国家政权第一次出现了公共目的的使用摄影,也是摄影史上第一次出现官方摄影家。 19、英国人汤姆·约翰逊在1887年与新闻记者阿道夫·斯密斯合作的《伦敦街头的生活》被称为第一本社学意义上的观察现代城市生活的摄影图书, 请简述此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答:目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都是生活受到摄影的关注 意义:(1)是摄影史上的第一次现代都市生活的摄影图书(2)汤姆·约翰逊的摄影镜头直接对准城市中的贫困现象第一次主动赋予摄影以展示社会 问题的责任和权力(3)是摄影转向关心和关注底层大众生活的开端。 20、英国人麦布里奇所拍摄的连续动体照片精确地再现人与动物运动的全过程,他被因此获得“电影之父”的荣誉。 21、摄影史一般人认为,英国人爱默生在1886年发表的《摄影:一种绘画式艺术》一文标志着画意摄影的诞生。 22、画意摄影以1904年成立的国际性组织——国际画意摄影协会,以及同年举办的第一届巴黎国际摄影沙龙展为标志达到高潮。 23、图片分析题:《人生的两条路》P25——雷兰德 答:拍摄者是英国摄影家奥斯卡·雷兰德拍摄的。他是欧洲“艺术摄影”的重要人物。拍摄时间是在1857年拍摄的,他在这张以30张底版拼凑而成的

学习摄影心得体会范文

学习摄影心得体会范文 范文一 学习摄影必须理解与把握的问题 今年以来有比较多的时间去拍摄,也瞧了一些摄影方面的书籍。感觉作为把摄影当作消遣与增加户外活动的动力为目的的业余爱好者 ,应该思考、理解与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一、相机不就是个冰冷的机器,它像笔一样, 使用它的人有多出色,它就有多出色,它可以成为头脑与心灵的展现。 二、更重要的就是思想,就是镜头后面的头。决定照片好坏的就是摄影师的头脑,摄影艺术作品优劣的决定因素不就是器材的贵贱与大小,而就是摄影者的素质与修养。摄影者的创作观念比器材本身更重要。摄影器材都就是有灵性的,关键瞧用在谁的手里。其实在各种不同的的档次都可以找到符合您使用的相机与器材,在花钱购买摄影器材以前,应该想想您就是否已经将您现有的相机与器材发挥到淋漓尽致,就是否物尽其用,然后再考虑应该如何去升级。 三、初级摄友比相机,中级摄友比构图,高级摄友比思想。 四、摄影难就难在太容易,所谓“易学难精”。好的照片就是不要重复别人而别人也无法重复您的照片。摄影就是集一生经验于瞬间爆发的艺术,就是综合素质在平面选型中的一种经验。 五、摄影的魅力与特点在于其不可预见性,“拍摄照片要像鱼下籽一样”。“先取有,后取好”,量中求质。 六、好照片就是走出来的,如果您拍得不够好,那就是因为您离得不够近。 总之,要想拍好照片必须做到;善于学习(好书籍好照片)、勤于思考、多走多拍。 范文二 通过对对纪实摄影的学习,我的体会如下: 首先实摄影用影像抓住了“平淡的瞬间”。路易斯·海因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摄影不应当仅仅为了美,而应有一个社会目的。要表现那些应予赞美的东西,也要表现那些应予纠正的东西”。“而纪实摄影的人文价值就在于它决定着您的照片就是否能超越时空进入历史”。提到纪实摄影要抓深住“平淡的瞬间”,给我印象最深的纪实摄影作品就

浅析摄影发展的时代历程

浅析摄影发展的时代历程 摘要:摄影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影像存储、处理、传播,从观念到形式均进入了新时期,在人们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追溯了摄影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在其生存价值特性中体现出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摄影历程纪实性艺术性时代价值创新精神 摄影即用光绘画,实质上是技术和视觉观察力的一种结合,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摄影广泛应用于新闻传播、艺术创作、科研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摄影既能真实纪录客观世界一切事物,也能完成人类相象中最具有创意的表现。数码摄影的出现使传统意义上的摄影面临着一场严重的挑战,无论是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影像存储、处理、传播都体现出一种革命性的变化,它强劲的发展势头令人瞩目,面对摄影的现状和未来有必要探讨其时代的地位和价值。 一、摄影发展的时代历程 1826年法国人约瑟夫·尼埃普斯(Nicephore Niepce)利用自己制作的光学暗箱,以“日光蚀刻”法经过8小时的曝光,再经过熏衣草油的冲洗,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鸽子笼》。1835年,法国人路易斯·达盖尔发现在碘化银感光版上的潜影,利用水银蒸汽能够显现为可见的图像,这种显影方法大大缩短了感光时间记录明亮光线下的景物只需20~30分钟,使摄影的实用变为现实。但是他的作品世存较少,只有在1838年拍摄的摄影的《巴黎寺院街》。1839年8月19日法国正式公布了“达盖尔摄影术”,这一天被世界公认为摄影的诞生日。诞生标志着摄影进入了一个不断发展、进步和不断成熟、完善的新时期。在达盖尔研究摄影法的同时,1835年,英国人F.塔尔博特(Fox Taibot)制成了世界上的第一张相纸负片,通过负片可以冲洗无数张照片,大大降低了摄影成本。1851年,英国F.S.阿彻尔(Frederick Scott Archer)发明了“湿版”摄影法,这种摄影法曝光时间短,可以不使用三脚架,它的出现促使了手持相机的发明。1888年,美国G.伊斯曼(George Eastman)制造了第一架“柯达”相机,又推出柯达胶片,透明胶卷的出现为后来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德国人借助他们在设计方面的高质量和光学技术方面的优势,把照相机推向批量产品的市场。1936年,彩色胶片的诞生,为人类的摄影技术带来了绚丽的色彩。人们可以通过照片欣赏多彩多姿的世界,而不必再不能留住明丽的色彩而感到遗憾。20世纪50年代日本人把电子技术带入摄影领域,他们还利用美国计算机和宇航工业所发展起来的微电路学概念和计算机芯片,高灵敏测光系统、自动曝光系统和自动聚焦系统以及现在的数码照相机。数码相机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摄影常规,数码摄影的各种优势受到各行各业和个人用户的青睐,也使摄影变得更加有趣。照相机自1839年由法国人发明以来,已经走过了将近170年的发展道路。在这170年里,照相机走过了从黑白到彩色,从纯光学、机械架构演变为光学、机械、电子三位一体,从传统银盐胶片发展到今天的以数字存储器作为记录媒介。数码相机的出现正式标志着相机产业向数字化新纪元的跨越式发展,人们的影像生活也由此得到了彻底改变。

摄影广告词

摄影广告词 广告语,摄影广告词 1、摄品纷呈,影立人生。 2、摄品万千,影立今生。 3、用光影分享爱的喜悦——喜洋洋摄影。 4、幸福时刻,有你真好——喜洋洋。 5、浪漫绽放美一刻,喜洋洋摄影。 6、感动常在,幸福永恒——喜洋洋摄影。 7、一生留住爱的结合——喜洋洋。 8、留住最美的瞬间——喜洋洋摄影。 9、摄影摄幸福,生活喜洋洋。 10、真爱永存喜洋洋——喜洋洋摄影。 11、定格人生幸福时刻。 12、用心留住瞬间,经典纪念永恒。 13、至善至美——喜洋洋。 14、我们记录的不只是岁月。 15、专注每一天,精彩永相伴。 16、这一刻,留住最真的你。 17、一样的摄影,不一样的精彩。 18、喜洋洋摄影,珍爱每一寸光阴。 19、留住美丽,留住永恒。 20、一天只一次,让爱天长地久。 21、瞬间便是永恒——喜洋洋摄影。 22、爱你不用商量,喜洋洋婚纱摄影。 23、人生得意喜洋洋——喜洋洋摄影。 24、摄影魅力,有我演绎。 25、人生在世喜洋洋,此时不拍何时拍。 26、喜洋洋你我他——喜洋洋摄影。

27、最迷人的记忆,最动人的影像。 28、一张照片,留下永恒瞬间。 29、喜洋洋摄影,见证你生命中每一个美丽时刻。 30、惊艳一瞬,典藏一生。 31、用我真彩,换你精彩。 32、摄品纷呈,影立天下。 33、那一刹那的永恒,我为你留住。 34、福气连连好运长,喜气洋洋伴永生。 35、爱生活,爱美丽,更爱喜洋洋。 36、幸福两相望,美在喜洋洋。 37、东西南北中,精彩的“影”踪。 38、人生精彩瞬间喜洋洋为您定格。 39、一起精彩,共同分享。 40、记忆生活,乐享人生——喜洋洋摄影。 41、回忆完美人生——喜洋洋摄影。 42、亲爱的,让喜洋洋见证我们的幸福吧。 43、摄品纷呈,影动未来。 44、精彩留驻,没你不型。 45、人生得意须尽欢,尽欢须进喜洋洋。 46、没收什么拍不了的——喜洋洋摄影。 47、摄动我心,影立人生。 48、完美一瞬间,永生看的见。 49、欢喜一生——喜洋洋。 50、全心全意——喜洋洋。 51、洋洋笑脸相迎,喜在瞬间永恒。 52、记忆童年,留住美好—喜洋洋。 53、幸福只有一步之遥——喜洋洋摄影。 54、喜洋洋摄影,记录您身边的艺术。 55、喜悦时刻,幸福人生,甜蜜回忆为你珍藏。

摄影的发展历史精编版

摄影的发展历史

在电脑上和在纸上欣赏摄影作品,所获得的感觉可能是很不相同的。 这组作品里,个人更喜欢采睡莲和纺织女童工。第一张照片约瑟夫·尼埃普斯:《窗外》 法国人约瑟夫·尼埃普斯是世界上第一幅永久性照片的成功拍摄者。从1793年起,尼埃普斯就已从事用感光材料做永久性的保存影像的试验。1826年的一天,尼埃普斯在房子顶楼的工作室里,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永久保存的照片。他当时的制作工艺是在白蜡板上敷上一层薄沥青,然后利用阳光和原始镜头,拍摄下窗外

的景色,曝光时间长达八小时,再经过熏衣草油的冲洗,才获得了人类拍摄的第一张照片。 在这张正像上,左边是鸽子笼,中间是仓库屋顶,右边是另一物的一角。由于受到长时间的日照,左边和右边都有阳光照射的痕迹。尼埃普斯把他这种用日光将影像永久的记录在玻璃和金属板上的摄影方法,称作“日光蚀刻法”,又称阳光摄影法。他的摄影方法,比达盖尔早了十几年,实际上应被称为摄影术的发明者,只是由于尼埃普斯为保密而一直拒绝公开,也就未被予以公认。美国盖蒂研究保护所的科学家最近对这张世界上最古老的照片进行全方位分析后认为,这张照片至今保护完好。科学家正在设计一个内含惰性气体的密封盒,以求使这张照片能够再保存数百年。这幅照片最后一次公开展览的时间为1898年,此后一度销声匿迹,直至1952年才重新面世。科学家杜森·斯图里克说:“如果你想一想照片的整个历史,还有胶片和电视的发展,就会发现,它们都是从这第一张照片开始的。这张照片是所有这些技术的老祖宗,是源头。

也正因如此,它才那么令人激动。” 摄影术的诞生路易斯·达盖尔:《巴黎寺院 街》 法国人路易斯·达盖尔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用摄影术的发明人。达盖尔青年时从事舞台美术,达盖尔最初就是用查恩式暗箱进行精心绘画的,当他得知尼埃普斯的阳光摄影法之后,与尼埃普斯通信,并与他合作共同探讨新的摄影方法。但尼埃普斯没有同意达盖尔用银盐做进一步实验的主张,所以直到尼埃普斯去世,阳光摄影法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直到1837年,达盖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新的实验方法来彻底改进摄影的技术。他用感光过的镀银铜板,浸泡在加热的盐水中获得定影而完成了自己的“达盖尔

相机发展史

相机发展史 姓名:胡梦齐院系:新闻传播学院学号:T01214245中文摘要:相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随手一拍,记录美好生活,随手一拍,存留沿途景色,随手一拍,让视野更加辽阔。相机如此重要,经历了无数次的换代过程。相机发展的历史非常悠久且绵长,无论是世界相机发展史还是中国相机发展史,都在侧面向我们展示了世界或是一个国家科技的进步和飞跃。让我们在日常相机使用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其他的功能也在社会上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电子技术不断革新,我们相机的翻新也越来越迅速,出现了许多相机品牌,功能越发强大,所以人们在选择相机使用时更应该慎重,用最合适的价钱买最合适的相机。 关键词:相机、发展、世界、中国、分类划分、品牌 引言: 照相机简称相机,是一种利用光学成像原理形成影像并使用底片记录影像的设备。很多可以记录影像设备都具备照相机的特征。医学成像设备、天文观测设备等等。照相机是用于摄影的光学器械。被摄景物反射出的光线通过照相镜头(摄景物镜)和控制曝光量的快门聚焦后,被摄景物在暗箱内的感光材料上形成潜像,经冲洗处理(即显影、定影)构成永久性的影像,这种技术称为摄影术。最早的照相机结构十分简单,仅包括暗箱、镜头和感光材料。现代照相机比较复杂,具有镜头、光圈、快门、测距、取景、测光、输片、计数、自拍、对焦、变焦等系统,现代照相机是一种结合光学、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和化学等技术的复杂产品。1838年,法国物理学家达盖尔在研究令影像保留在物体上的方法,但研究多时仍不得要领。 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机发明者是达盖尔,达盖尔的银版照相法是利用镀有碘化银的钢板在暗箱里曝光,然后以水银蒸汽显影,再以普通食盐定影。此法得到的实际上是一个金属负像,但十分清晰而且可以永久保存。由于曝光大约需要20到30分钟,因此早期摄影多拍摄静物、风光和人像等。1839年8月19日,在法国科学院与美术学院的联合集会上,法国政府宣布放弃对银版摄影术这项发明的专利,并公之于众。人们通常以这一天作为摄影术的开端。新中国第一台相机叫“大来”照相机。1955年北京大来精机厂以苏联佐尔基为蓝本,生产出“大来”120双镜头相机,到1956年共生产12台。北京相机厂的前身叫大来相机厂。解放后转国营。1955一56才开始生产相机。第一台相机是仿日本丽确双镜反光机。正式投产时命名「长虹」。与此同期,另一35mm机亦在试制,仿苏联〔亦即苏联仿徕卡的制品〕。大约生产了十二部,全部手制。镜头则制成后嵌上苏联镜片。现时唯一的一部存放在相机厂内编号100104。其他的可能在文革时期失去。 通常,照相机主要元件包括:成像元件、暗室、成像介质与成像控制结构。成像元件可以进行成像。通常是由光学玻璃制成的透镜组,称之为镜头。小孔、电磁线圈等在特定的设备上都起到了“镜头”的作用。成像介质则负责捕捉和记录影像。包括底片、CCD、CMOS等。暗室为镜头与成像介质之间提供一个连接并保护成像介质不受干扰。控制结构可以改变成像或记录影像的方式以影像最终的成像效果。光圈、快门、聚焦控制等。 详细情况:了解相机的发展就必须知道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机,它就是1826年法国

摄影发展史

摄影发展史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摄影发展史 一、摄影术的诞生 时代背景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是时代的必然产物。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长驻影像的渴望、对影像记录和信息传播的需求催生了摄影术的诞生;同时摄影术的诞生又反过来更进一步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与人们的需求。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到来,图像市场的日益繁荣,为摄影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丰富了摄影的生存空间。 摄影术的萌芽 摄影术并不是某一个人发明出来的,而是经过几代人共同努力的一个成果,它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必然产物。摄影术一经公布,便吸引了很多人来改进它,使它得到不断完善与发展 1公元前400多年,中国哲学家墨子观察到小孔成像的现象,并记录在他的着作《墨子经下》中,成为有史以来对小孔成像最早的研究和论着,为摄影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墨子之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数学家欧几里德、春秋时期法家韩非子、西汉淮南王刘安、北宋科学家沈括等中外科学家都对针孔成像有颇多论述,针孔影像,已为察觉乃至运用,但只可观察,无法记录。 2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供绘画用的“成像暗箱”。 3 1704年,英国人牛顿首先论及“干涉色”现象。 4 1725年,德国纽伦堡阿道夫大学医学教授亨利其舒尔茨(Heinrich Schulze1687-1744)发现硝酸银溶液在光作用下会变黑,并于1727年发表论文《硝酸银与白垩混合物对光的作用》,论文讨论了硝酸银混合物在光作用下记录

图案的功能,德国人称之为现代摄影的始祖。 5 1756年,奥地利人福伦达在维也纳创立福伦达公司。 6 1757年,英国人道龙发明消色差透镜。同年,意大利人贝卡利发现了氯化银的感光性能。 7 1793年,法国尼埃普斯兄弟两人首先设想利用感光物质来固定针孔镜箱所形成的影像。 8 1802年,英国人汤姆斯维吉伍德(Thomas Wedgwood)完成“晦影照相机”,使用可感光的硝酸银纸,其学生亨弗利爵士以氯化银取代硝酸银定影,制成人类史上第一张较能久存的照片。此二人被誉为“暗箱”与感光材料结合的先驱者。 9 1816年,尼埃普斯用自己定名的“人工魔眼”的透镜装配成第一架照相机。并使用它制作出一些不能耐光的负像照片。 10 1817年,德国人格罗特胡斯创立光化学反应的理论,并在1818年公开发表。 11 1819年,英国人赫谢尔(John Herschel)发明了定影法,可使已感光的氯化银固定下来,从而可长期保存影像。其方法一直被沿用至今。 1825年,尼埃普斯用晒相法在涂有沥青的石板上制作了《牵马少年》照片。 用日光蚀刻法翻拍了一幅十七世纪的荷兰版画,由此诞生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牵马少年》。但在摄影技术诞生的初期,由于感光材料的灵敏度很低,拍摄一张照片往往需要曝光数十分钟乃至几个小时。 意义:世界上有确切年代的第一张照片局限:但是它仅仅是对绘画的一种复制,真正面对外部世界捕捉并成功固定影象的是《窗外景色》

摄影史的简述

摄影史的简述 摄影是一种不断发展的艺术形式。作为摄影师,我们有知识和技能来记录历史,保存瞬间,讲述一个可能改变世界的视觉故事。但你知道摄影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吗?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关于摄影的一些历史。 历史上摄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摄影最初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中国。两个文明国家都开始理解摄影的概念,包括暗箱,一种自然的光学现象。在暗箱中,图像通过开口投射到与开口相对的墙上或屏幕上。暗箱一词是在16世纪创造的,用来描述暗箱的概念以及用来实现这一概念的房间或帐篷,但这个概念在此之前就已经被广泛使用了。中国古代哲学家在5世纪的著作中实际上引用了这个概念! 无论如何,第一个概念确实为我们今天所知的摄影铺平了道路。 最早的照片是什么?历史上第一个摄影师是谁? 法国业余发明家约瑟夫·尼泽弗尔·尼普斯完成了这一壮举,使一幅图像永垂不朽。尼普斯用自制的相机把窗外的景色蚀刻在涂有氯化银的纸上,8个小时后,他有了永久的影像。 虽然第一个形象将永远消失在历史中,但另一张由尼普斯拍摄的照片保存了下来,尼普斯被广泛认为是第一台照相机的发明者,也是现在我们所理解的摄影。 达盖尔发明了一种新工艺,使用镀银铜片与碘蒸汽处理,使其光

敏。1839年,达盖尔用这种方法拍摄了人类的第一张照片。 1840年以前,照片是不能复制的。当威廉·亨利·福克斯·塔尔博特发明了一种光敏纸和一种称为卡洛印法的工艺后,情况发生了变化。随后,一张“底片”被制成了多幅版画,在摄影这门新兴学科的历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为什么人们在早期的画像中没有微笑? 如果你看过早期的肖像画,不管是画的还是拍的,人们都不常微笑。多年来,关于这个问题有很多猜测,比如因为习俗礼节以及很难长时间保持真诚微笑的事实。 作家马克·吐温曾写道:“照片是最重要的文件,没有什么比一个愚蠢的微笑永远挂在脸上更让人讨厌的了。” 一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仍然在争论肖像画中的微笑和不微笑。 摄影是什么时候开始流行的? 乔治·伊士曼(George Eastman)是一位负责向大众提供摄影服务的人,他借鉴了福克斯·塔尔博特早期用纸张和底片制作图像的工作。1888年,他的柯达黑色相机上市,只配一个胶卷,可以保存100张底片,用户只需将整个成品相机邮寄到柯达总部进行处理。 几年之后,标志性的柯达布朗尼推出了可拆卸胶卷。它也更便宜,允许用户只购买一次相机,然后再购买新的胶卷。这是业余摄影的转折点,将艺术带进了美国和世界各地的家庭。 摄影史上其他重要的时刻 彩色摄影是在1869年左右问世的。柯达再次推广了摄影的这一元

摄影技术发展史

本文由uufeixhi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摄影技术发展史 如果从明亮景物上反射来的光线,通过一个小孔进入一个暗室,便可在对面墙壁上,形成一个暗淡的景物影像, 图中的影像是上下颠倒的,因为从物体上部来的光线,只能照射到墙壁的下部,从下部来的光线,只能照射到墙 壁的上部.这种暗室成像的现象,在古代就已经知道了.1558 年,G波儿塔(Giovanni Porta)就曾对暗室成像加 以清楚的叙述.大约也是在这个时候,人们就发现,将墙壁上的小孔挖大,装上一个望远镜的镜头,便可以形成 一个更明亮、更清楚的影像.这些作为暗室用的房子,主要是设在公共建筑里,或公园里,以供人们观赏.有些至 今仍然留存着. 到 17 世纪,一些小的便于携带的暗箱(camera obscura),常被用来作为艺术家画画的辅助工具.他们将四面封 闭的暗箱装在一个轿子上,以便于短途运送,暗箱的顶上装有镜头及反光镜.反光镜将光线反射在暗箱内的画 板上,形成直立的影像.有的是反光式暗箱,可以放在桌子上.有的甚至可以放在手上.在这些暗箱中,影像可以 直接描在纸上.这种发明,对准确地描绘风景建筑的透视与比例,是极为有用的. 暗室的基本原理.由于光是走直线的,所以,一个小孔能将阳光照耀下的景物在暗室中形成一个粗略的影像. 感光材料 许多世纪以来,人们就已知道,有些物质在阳光的长时间曝晒之后,会变黑,或退色.对于这种变化,人们常常认 为,像烧饭那样,是由于"热",而不是由于"光"在起作用.有些银化合物尤其敏感.早在 1727 年,德国 J舒尔策 (JSchulze)教授曾证明,将硝酸银与白粉混合成的白色溶液,置于玻璃瓶之中,面向阳光的一侧将会变黑.他指 出,单是热不会产生这样的效果. 这时,你可能会想,艺术家的暗箱和科学家的化学感光材料,可以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摄影来了.事实并不然. 大约是 1800 年,一位著名的英国陶瓷工人的儿子 T韦奇伍德(Thomas Wedgwood),曾将不透明的树叶放在 涂有硝酸银的皮革上,试图制作"阳光图片"(Sun-picture).他将皮革放在太阳下曝晒,皮革上未被复盖部分即 逐渐变黑,而当取下树叶时,便留下白色的影子(左图).不幸的是,韦奇伍德未能防止这些仍有感光能力的白色 部分变黑(除非他用微弱的烛光来观看).他也不能将暗箱所形成的影像记录下来,因为光线实在太弱了.直至 1805 年他去世,韦奇伍德始终未能在这方面取得任何进展. 下一步的改进工作,是在将近 20 年之后,才在法国出现.在那里,N尼埃普斯(Nicephore Niepce)试图把暗箱中 的影像直接记录在涂有化学药剂的石块或金属面上,并希望将这影像用新发明的平版印刷术印刷出来.根据 尼埃普斯的书信记载,1816 年,他曾用氯化银感光纸记录了一个非永久性的黑白相反的影像("负像").但是,尼 埃普斯想要得到的,是在金属板上形成一种正像,以便蚀刻后,能用油墨印刷出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用一 种油溶的白沥青,涂在一块铅锡合金板上,经长时间曝光,使沥青硬化.然后,将金属板置于熏衣草油中,把白沥 青的未硬化部分洗去.这样,影像的明亮部分成为白色,在黑色金属板的衬托下,显现为影调与原物相似的正像. 尼埃普斯称这个方法为"阳光摄影法"(heliography),通过蚀刻,可在半透明纸上印制为像片. 1826 年,他成功地将一块铅锡合金板置于一个暗箱中,从他房子的顶楼工作室里,把窗外的景物记录了下来. 曝光时间约是 8 小时.这幅样子粗糙的影像,是用暗箱拍摄的第一幅永久性照片,至今仍存在. 尼埃普斯的这个日光硬化摄影法,后来,经过改进,为印刷制版所采用,但由于光敏度过低,始终没有直接应用 于摄影上. 达盖儿式摄影法 L达盖儿(Louis Daguerre)是巴黎艺术家和风景画家(左上图).他是了解尼埃普斯的少数几个人之一. 达盖儿早以创办"西洋镜"(dioramas)而闻名.他用大幅的风景画片,加上特殊控制的灯光效果,使观众通过一 个小孔,看到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建筑及陌生的地方,借此达到娱乐的目的.后来,他用暗箱进行精心的描绘,以 供"西洋镜"展出.不久,他对用银化合物的化学方法来记录影像发生了兴趣,并想加以尝试. 他先同尼埃普斯通信,最后与他合作,共同探索"阳光摄影"的奥秘.但是,没有结果.沥青法的光敏度太低,而尼 埃普斯又不愿像达盖儿所主张的那样,用银盐作进一步的试验.4 年后,尼埃普斯死了,没有取得丝毫的进展. 后来,达盖儿继续用金属板进行试验.这时,他用的是铜板,表面镀以银,并用碘蒸气进行光敏化,使铜板上形成 一层碘化银.但是,它的光敏度实在太低了,即使用当时最好的镜头,也拍不出影像来.后来他发现,当他把已曝 光的铜板放在加热的水银上熏时,影像便得到加强或"显影",这才达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至 1837 年,他已有 了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对大部分明亮光线下的景物,曝光

从摄影角度分析照片

从摄影角度分析照片: 一组完美照片的拍摄不仅仅需要完美的相机,还需要完美的照相技术。什么样的技术才会拍出更好的照片,才能让大家喜欢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呢?因此一副好的照片,需要了解更多的拍摄技巧及处理方法。 《放飞时刻》,摄于浙江前童古镇。从照片中可以看出胡,两个夕阳下归家的孩童,雀跃神情,飞奔的脚步,刹那间喷射出欢快、纯真的童趣,反映出作者心中对乡间生活的体悟。孩子的童真往往只是一瞬,但这些瞬间记忆却通过相片被人们永远记住了。 下面就这幅作品《放飞的时刻》从摄影的角度进行以下分析:1.构图 相比起你可以使用的其他任何手段,构图和框架能够突显你照片中人物的一些细小的方面,比如说美感或是某种个人性

格。 照片中的拍摄选择近照及瞬间扑捉孩子的面部表情。照片中的孩子眼睛的明亮度说明了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欢乐的,孩子跑步的姿势,肩上的背包,红领巾飘起的的瞬间,都体现了孩子的快乐。 2.坏境 照片中,孩子在阳光下奔跑中,地面反射出来的阳光及孩子的影子充分反映了孩子的内心像阳关一样温暖。照片选取的是近景及瞬间扑捉,所以在孩子奔跑的一刻,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学校及墙壁上隐约的字眼。古老的建筑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也是这些孩子们生活在古镇的一种写真。 3.布光 不论是在你自己创造出的拍摄背景还是在你周围找到的背景中,灯光、阴影能为你的拍摄对象制造出适当的情绪和存在感。同时也能将人们吸引到人物的身体特征上去。适宜的灯光会使胖人看起来瘦一点,而精心布置的阴影能够隐藏让拍摄对象感到不安的瑕疵。 照片中的布光: (1)选择了大自然的光照,阳光的反衬显示了一种很自然的坏境,也使得孩子们的表情与之相称。 (2)照片中没有任何灯光附加修饰,也没有任何颜色的光加以美化,大自然的灯光中又衬托出一种柔和美,在柔

摄影发展史

摄影发展史 一、摄影术的诞生 时代背景 摄影术的诞生与发展是时代的必然产物。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长驻影像的渴望、对影像记录和信息传播的需求催生了摄影术的诞生;同时摄影术的诞生又反过来更进一步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与人们的需求。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时代的到来,图像市场的日益繁荣,为摄影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丰富了摄影的生存空间。 摄影术的萌芽 摄影术并不是某一个人发明出来的,而是经过几代人共同努力的一个成果,它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必然产物。摄影术一经公布,便吸引了很多人来改进它,使它得到不断完善与发展 1公元前400多年,中国哲学家墨子观察到小孔成像的现象,并记录在他的著作《墨子?经下》中,成为有史以来对小孔成像最早的研究和论著,为摄影的发明奠定了理论基础。墨子之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数学家欧几里德、春秋时期法家韩非子、西汉淮南王刘安、北宋科学家沈括等中外科学家都对针孔成像有颇多论述,针孔影像,已为察觉乃至运用,但只可观察,无法记录。 2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供绘画用的“成像暗箱”。 3 1704年,英国人牛顿首先论及“干涉色”现象。 4 1725年,德国纽伦堡阿道夫大学医学教授亨利其舒尔茨(Heinrich Schulze1687-1744)发现硝酸银溶液在光作用下会变黑,并于1727年发表论文《硝酸银与白垩混合物对光的作用》,论文讨论了硝酸银混合物在光作用下记录图案的功能,德国人称之为现代摄影的始祖。 5 1756年,奥地利人福伦达在维也纳创立福伦达公司。 6 1757年,英国人道龙发明消色差透镜。同年,意大利人贝卡利发现了氯化银的感光性能。 7 1793年,法国尼埃普斯兄弟两人首先设想利用感光物质来固定针孔镜箱所形成的影像。 8 1802年,英国人汤姆斯维吉伍德(Thomas Wedgwood)完成“晦影照相机”,使用可感光的硝酸银纸,其学生亨弗利爵士以氯化银取代硝酸银定影,制成人类史上第一张较能久存的照片。此二人被誉为“暗箱”与感光材料结合的先驱者。 9 1816年,尼埃普斯用自己定名的“人工魔眼”的透镜装配成第一架照相机。并使用它制作出一些不能耐光的负像照片。 10 1817年,德国人格罗特胡斯创立光化学反应的理论,并在1818年公开发表。 11 1819年,英国人赫谢尔(John Herschel)发明了定影法,可使已感光的氯化银固定下来,从而可长期保存影像。其方法一直被沿用至今。 1825年,尼埃普斯用晒相法在涂有沥青的石板上制作了《牵马少年》照片。

摄影近代史

1.尼埃普斯1826年拍摄的《窗外景色》是世界第一张自然拍摄照片 2.金属板固定影像照片《牵马的孩子》便是尼埃普斯1825年拍摄的。这帧照片是有确切年代可稽的世界上第一张照片 3.1839年8月19日,法兰西学术院举行科学院和美术院联席会议,正式认定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创立了摄影术,并将这一发明公布于世。1839年8月20日出版发行了《银版摄影术与透视画的演进实录》一书。后来被简称为“达盖尔摄影手册”的书迅速传遍欧美。 4.1839年,塔尔博特得知达盖尔法即将公布,便于1839年1月申报了自己创立的负像、正像摄影系统。1841年,经过改进完善后的负正系统摄影才在英国正式获得了专利权。塔尔博特把他的这一摄影方法命名为“卡罗式摄影” 5.塔尔博特除作为摄影主流负正系统发明人而载入摄影史册外,在1844年至1846年间发表了著名作品《自然的画笔》、《打开的门》 6.希尔·亚当森的肖像摄影稳定地展示了卡罗摄影的优点 7.勒·格雷1850年,成为“美术沙龙”平面艺术组中的第一位摄影家,1855年在世界展览上获得头奖。1856年拍摄《海上的双桅船》 8.1853年,世界上第一个得到国家最高当局支持的摄影团体“英国皇家摄影会”在伦敦成立 9.画意摄影的真正开拓者,还要数雷兰德。1857年,雷兰德在英国曼切斯特艺术珍品展览会上展出了他的代表性摄影作品《人生的两种选择》 10.罗宾逊式的画意摄影又被称为“风俗画意摄影”1858年代表作《弥留》罗宾逊不仅是一位成功的艺术摄影实践者,也是一位杰出的摄影理论家和活动家,1869年出版《摄影的画意效果》一书 11.1884年,罗宾逊又发表《照片的构图方法》一书 12.卡梅伦,英国人,她的创作堪称19世纪摄影“古典”时期的一座高峰。1867拍摄《叫我跟从,我就跟从,让我去死》 13.纳达尔,法国人,1858年乘热气球拍摄巴黎,首开空中俯拍鸟瞰摄影之先河,于70年代拍摄的《乔治·桑》和《威尔特·李·杜》则具有典型的纳达尔人像风格 14.爱默森1889年发表的美学理论名著《自然主义摄影》。《收获》是自然摄影成功的范例之一,《狩猎》、《采集睡莲》。于1891年在一本名为《自然主义摄影的灭亡》的小册子以及《致所有的摄影者》一文中正式声明放弃自然主义摄影的主张 15.汤姆逊19世纪60年代最重要的地志摄影家之一。1868年,把自己在中国拍摄的二百多幅照片收集起来编成摄影专集《中国和她的人民》 16.美国伊斯曼干板公司创始人乔治·伊斯曼1888年采用卡罗式摄影法的纸基生产可卷负片,成为“美国胶卷”配套出售柯达相机。1889年,伊斯曼公司改称“柯达干板与胶片公司”,“美国胶卷”也改用赛璐珞片基 17.印象主义摄影家有英国摄影家戴维森《葱田》是典型的印象主义摄影作品,摄于1889年,采用的是针孔成像法 18.1892年,以罗宾逊、戴维森等著名摄影家为首的一批人,为抗议伦敦摄影学会的做法,成立了独立的摄影组织—连环会 19.1902年斯蒂格里茨与斯泰肯等人共同发起,成立了一个新的流派型组织“摄影分离派” 20.1902年,斯蒂格里茨主持创办了“美国分离小组”习称“摄影分离派”编辑出版当时最受欢迎的摄影刊物《摄影作品》。1905年创办并主持“摄影分离派小画廊,即“219”画廊。1892年以现场目击,即时直接拍摄方法拍下了著名作品《终点站》被称为世界摄影史上“第一张现代摄影作品”被人们视为“摄影是独立的艺术”标志性作品,获得“现代摄影之父”称号 21.斯泰肯,美国实用商业摄影的奠基人,是分离派摄影的创始人之一。1921年的《邓肯》1938年的《查理·卓别林》 22.斯特兰德拍摄身边常见的普通对象,对肖像摄影和静物摄影也做了不少探索《白色栅栏》拍摄于1916

摄影史重点

摄影的曙光 一、摄影术前史 1、《墨子.经下》“足敝下光,故成景于上。首敝上光,故成景于下”——墨子,春秋战国,公元前476—前396 总结:被西方史学家认为是摄影光学理论和实践开创者 2、《疑问》“如果在没有窗户的房子里有一个小孔,小孔对面墙上有一幅倒转的画面,这个画面就是外面的景色”---------亚当斯多德古希腊 总结:暗箱现在可以认为是现在普遍使用照相机最原始的状态,其成像原理是小孔成像,暗箱之后,摄影书要做到的是如何获得的影响通过光学的化学的方式加以固定,而达到描绘模拟保存形象的目的。 二摄影术的发明者 尼埃普斯(法)1827年发明的"阳光摄影术' 利用锡片,沥青,薰衣草的汁液,阳光完成作品《窗口中拍摄景色》 特点:8小时曝光建筑物两面受光 尼埃普斯与路易雅克。芝特达盖尔(铜版摄影术)的合作水银与石油,在阳光下照射,可出现影像清晰 达盖尔特点:曝光时间短(30分钟),影片影纹细腻,影像锐利,深刻;不可复制,需形成一定角度(1837年铜板摄影术) 1837年为摄影术发明之一 达尔波特(英)1839年,利用氯化银感光,获得一张底片 1842年,发明达尔波特卡罗摄影术特点:可复制,不够清晰 1844—1846《自然的铅笔》历史上第一本以摄影集方式做成的书,提示了使用和传播照片的可能性 巴耶尔(法)自拍《扮成溺水自尽者的巴耶尔》半裸照片 意义:人体摄影胡滥觞,自拍手法的最初尝试,最初说明与照片结合的感染方式。 1839年3月20日,成功进行了一次曝光时间为1小时的实验,并得以正像 1842爱迪尔(法)到达中国,第一次的中国山川大地及人物风情拍下来 三新进展 1、1851年阿切尔(英)发明以玻璃为底板的火棉胶法,又称湿版法 2、法国人,阿道夫,欧仁。迪斯德里发明名片照片。 意义:带来了社会风俗的变化,催生了照相薄的方式,产生了六体照片。 立体照片发明者:英国人查乐斯。维茨顿通过了立体镜的装置来看照片。 总结: 立体照片是类最早的一种虚拟现实的视觉体验,摄影以其特有的方式渗入到大众生活中 3、查尔斯,维茨硕(英)立体照片 四摄影与绘画 怎样理解摄影与绘画的关系? 在美与真之间 一都市真相 汤姆逊与新闻记者斯密斯合作《伦敦的街头生活》是被称为第一社会学意义上的观察现代城市生活的摄影图书,其镜头直接对准城市中的贫困现象,第一次主动赋予摄影以展示社会问题的责任与权力。 作品《伦敦街头无家可归者》 二战争与灾难的影像 1、罗杰·芬顿(英)作品《死亡阴影山谷的巴拉瓦战争》 特点:没有直接呈现战争本身的酷烈一面,而是采用间接的表现方法。

试谈视觉吸引力在广告摄影中的重要性

广告摄影中的视觉吸引力(——论视觉吸引力在广告摄影中的重要性) 班级:07图片摄影 学生姓名:郭岩

指导老师:吴毅 完成日期:2009年11月7日 摘要 广告摄影是当今摄影类别中发展最迅速的一个门类。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广告摄影以其直观性、时效性、丰富性、便捷性、经济性等优势,大量介入商业领域,对现代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国的广告摄影领域前景也是一片大好,但是在国外商业摄影作品中还有很多方法值得国内业界借鉴和学习。本文通过诠释视觉吸引力的概念和广告摄影的根本目的来引出话题。 其中详细阐述了视觉吸引力应用在广告摄影中的优势,并结合了广告摄影的特殊需要,论述了视觉吸引力在广告摄影中的重要地位,也进一步揭示了广告摄影和视觉吸引力的关系。并且对现今广告摄影中关于视觉吸引力的经典作品进行了深度分析,具体的说明了其成功的有力因素。就广告摄影主要的目的——宣传,展开了分析讨论。 依据长达170年的摄影史上无数先人的宝贵经验,再结合当今广告摄影的发展方向以及实际应用,归纳总结出一些在实际拍摄过程关于如果实现视觉吸引力的有效方法。最后针对视觉吸引力的一些应用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视觉,吸引力,广告摄影,关系,应用 目录: 一、绪论 (1) 1、问题的提出 (1) 2、选题起因、背景 (1) 3、启发 (1) 二、如何界定“视觉吸引力”的概念 (1) 1、视觉吸引力的起源 (1) 2、视觉吸引力的发展 (1) 三、广告摄影和视觉吸引力的关系 (2) 1、广告摄影的概念 (2) 2、视觉吸引力对广告摄影的作用 (2) (1)视觉吸引力可以凸显广告摄影传达信息的主要功能 (2) (2)广告摄影的实用功利性 (2) (3)具有较大约束性的广告摄影 (2) 3、经典案例分析 (3) 四、在广告摄影的拍摄过程中如何突出视觉吸引力 (3) 1、通过传统手段 (3) (1)透视变形法 (3)

单反相机发展史

【长篇巨作】漫漫150年简述单反相机的发展历史 单反相机结构图 『写在前面』 单反相机,即采用单镜头反光(Single Lens Reflex)结构的照相机,其主要特点是拥有一个镜头和一块反光镜。自从1861年出现第一份单反相机设计专利到今天,经历150余年的发展后,单反已经成为目前最流行的相机结构。 (本文当前处于初稿状态,如有问题请回复告知,多谢各位支持!) 『17世纪,单反结构的早期运用』 早在单反相机出现之前,单镜头反光成像结构就已经用于得到应用了。在一些资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早在1685年,德国修道士约翰·图恩(John·Thun)就发表了由他设计的单反结构暗箱。这种暗箱主要用于画家写生,可以提供正确的距离感。

早期单反结构暗箱 『1861年:第一个单反相机专利』 托马斯·萨顿(Thomas Sutton)是英国的摄影师、作者和发明家,曾在《摄影笔记》(Photographic Notes)杂志社做编辑。1859年,萨顿并制造了『萨顿全景相机』。这款相机以一枚充满水的玻璃球作为镜头,视角达到了120度。1861年,萨顿设计了第一台单反相机并取得专利。所以,萨顿全景相机并不是单反相机,这一点在很多中文资料中都出现了错误。 萨顿全景相机 『1884年:第一台量产单反相机』 1884年,由卡滨·雷·史密斯(Calvin Rae Smith)制造的Monocular Duplex被认为是第一台量产单反相机,从外形上,这款产品与单反结构暗箱非常相似。

卡滨·雷·史密斯Monocular Duplex单反相机 19世纪末,比利时、德国、日本等国家先后生产出大画幅单反相机。这些产品都采用腰平取景方式,并且需要手动控制反光板的起落。其中,1896年,德国人伊比斯·谢夫马哈制造的单反相机采用了胶卷和焦平面快门,这标志着单反相机开始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1936年:第一台35mm单反相机』 1913年,徕卡(Leica)相机创始人、德国照相机设计家奥斯卡·巴纳克(Oskar Barnack)制造了第一台35mm照相机『Ur-Leica』(画幅为36×24mm)。到了1936年,德国公司Ihagee 推出了第一台35mm量产型单反相机Kine Exakta。 Ihagee Kine Exakta单反相机

学习摄影心得体会5篇

学习摄影心得体会5篇 通过一个月来对摄影基础及构图与用光的不断实践、不断学习,我逐步提升了自己的审美观念和处理画面(事物)的方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认识水平略有提高。学习摄影以来,不断加强了自己对摄影 的认识、认识水平,这主要体现在摄影的基础操作、构图与用光 的实践练习、学习国内外摄影史。学习本来就是一个不断认识、 不断发现、不断总结的过程,反复地学习和不断的总结会形成良 好的学习方法和认识事物的能力。通过摄影基础课程的学习,我 熟悉了相机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的操作;通过构图与用光的专 业课程学习,我们在脑海中就形成了一个很好的意识:谨慎构图、合理布光,力求使画面达到完美状态,使事物永远停留在最美丽 的一瞬间;还有通过国内外摄影史的学习,我们对摄影的历史和 前身有了比较好的认识,也对摄影的未来有着明确的方向性。这 只有在学习中才能体会到的,是一个认识的过程,需要我们用心 地学,用心去领悟。 质与量发生着变化。唯物主义辩正法告诉我们,只有当量达 到一定的积累的时候才会有可能引起质的变化。所以我们要真正 的想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要有个量化的过程,这正是我们教学 所提倡的,因为这是一个提高认识的必要的途径。比如在洪江采 风学习的两天,我拍了一些照片,在电脑上预览的时候才发现原

来那些都有点暴光过度,所以整个画面显得苍白无力,缺少暗色调,一片迷茫的感觉。虽然我当时是采用的准确的暴光,但对这 相机来说还是暴光偏高,这是我没有对本相机的一些性能有个全 面的了解,只是按照常规的来,忽略了一些由于相机本身所产生 的误差的特性,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还一个是因为我平时没 有过多的尝试,没有去总结在拍摄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也许是 当时拍的时候根本没有发现问题,就没有了解决问题的可能。所 以在今后的拍摄当中,我一定要勇于去拍、敢去尝试,并且发现 问题之后及时总结出来,把弊端和好的方法也记载下来,以便下 次的正确的操作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不断地知道自己前进。 形成自身独特的思维方法和艺术风格。这相对来说是一个比 较艰难的任务,但作为一名摄影专业生来说,我们要尽早确定自 己的发展方向、明确自己的目标,才能向着那个方向前进。因此,我们应当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对待事物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并 通过摄影的渠道很好地表现出来。纵观国内外的各位摄影大师, 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影响了 世界摄影艺术的发展。如:罗伯特卡帕是以一名专职的战地记者 而著名的,他拍摄了大量罕为人见的战争现场实况;卡蒂埃布勒 松是以抓拍现实生活的普通细节和感人场景而著称的摄影大师等等。我认为思维方法不只是摄影者选择的拍摄对象和角度等,还 应该包含着摄影者的设计创意、设计元素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这方面,我们要多看下有名的摄影大师的一些代表作,从中我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