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慢性病数据的健康中国2030研究

合集下载

健康中国战略研究报告

健康中国战略研究报告

健康中国战略研究报告1. 引言健康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基本状况,也是全民幸福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提出了“健康中国”战略,旨在全面推进国民健康水平的提升,构建健康促进的社会环境。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当前健康中国战略的现状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 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和目标健康中国战略是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旨在摆脱传统疾病防治模式,从源头上解决健康问题,重视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推进国民健康水平的全面提升。

截至目前,健康中国战略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一系列挑战,如城乡健康差距、慢性病防控、医院管理等。

健康中国战略的目标包括:•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应急能力;•完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促进医疗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3. 现状分析3.1 城乡健康差距目前,城乡之间的健康差距仍然存在,城市居民的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农村居民。

这主要与城乡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配置不均等因素有关。

为缩小城乡健康差距,应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并优化城市医疗资源配置。

3.2 慢性病防控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目前,慢性病已成为中国人口健康的首要问题。

为有效防控慢性病,应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加大慢性病管理和治疗的力度。

3.3 医院管理在当前的医院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医疗资源浪费、医生收入不合理、医患关系紧张等。

为改善医院管理,应完善医院内部管理机制,推行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医患沟通等。

4. 政策建议4.1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为缩小城乡健康差距,政府应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提高其服务质量和医疗技术水平。

同时,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培训机制,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

4.2 加大慢性病防控力度政府应加大对慢性病防控的投入,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提高慢性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

《健康中国行动——糖尿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解读

《健康中国行动——糖尿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解读

《健康中国行动——糖尿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24.07.29•【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健康中国行动——糖尿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解读一、《实施方案》的起草背景是什么?糖尿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四大类慢性病之一,也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并发症累及血管、眼、肾、足等多个器官,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健康,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给人民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糖尿病防治工作,将糖尿病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等重要政策文件,并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15个专项行动中设立“糖尿病防治行动”,明确提出工作目标,到2030年,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达到60%及以上;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70%及以上;糖尿病治疗率、控制率、并发症筛查率持续提高。

国家卫生健康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持续完善慢性病防治政策支持体系。

统筹各方资源,加强与相关部门合作配合,深入研究完善综合防治策略,持续推进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科普宣教、早期筛查和干预、健康管理等工作。

为进一步细化《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任务目标,明确工作路径,切实保障糖尿病防治行动落地生效,制定本方案。

二、《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包含什么?《实施方案》明确了2024—2030年糖尿病防治工作的总体要求,提出要坚持预防为主,创新医防融合机制,以基层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强化政府、部门、社会、个人责任,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形成有利于糖尿病防治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降低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导致的死亡和伤残,提升人民群众健康素养水平。

中国慢性病报告2023

中国慢性病报告2023

中国慢性病报告2023引言慢性病是指持续或长期存在的疾病,其病程较长,发展缓慢,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面临的重要挑战。

本报告以2023年数据为基础,对中国慢性病的现状和趋势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期为相关决策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参考。

数据来源和方法本报告主要依据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相关研究机构发布的统计数据和研究成果,结合我国慢性病防控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

数据来源包括国家健康与营养状况监测、全国疾病监测、健康统计年鉴等。

为了全面了解慢性病的发生情况和变化趋势,本报告将重点研究每一种慢性病的发病率、死亡率、风险因素等指标,并与历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1. 主要慢性病种类慢性病种类繁多,涵盖了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慢性肾脏疾病等多个方面。

根据统计数据,2023年中国慢性病发病率较高的主要疾病包括:1.1 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和脑卒中在内的心血管系统的疾病。

据统计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在中国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

2023年,中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为30%,死亡率为25%。

1.2 癌症癌症是以异常细胞的无限增殖和侵袭为特点的疾病。

近年来,癌症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

2023年,中国癌症患病率为20%,死亡率为15%。

1.3 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的慢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在过去几十年中不断攀升。

2023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为10%,已成为中国慢性病的重要组成部分。

1.4 慢性呼吸道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哮喘等。

2023年数据显示,中国慢性呼吸道疾病患病率为8%,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较大的负担。

1.5 慢性肾脏疾病慢性肾脏疾病是指肾功能逐渐损害,并逐渐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疾病。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文内容(3)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文内容(3)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文内容(3)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文要点(一)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强化家庭和高危个体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及干预,开展健康体重、健康口腔、健康骨骼等专项行动,到2030年基本实现以县(市、区)为单位全覆盖。

开发推广促进健康生活的适宜技术和用品。

建立健康知识和技能核心信息发布制度,健全覆盖全国的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监测体系。

建立健全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提高健康教育服务能力,从小抓起,普及健康科学知识。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健康文化,移风易俗,培育良好的生活习惯。

各级各类媒体加大健康科学知识宣传力度,积极建设和规范各类广播电视等健康栏目,利用新媒体拓展健康教育。

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

构建相关学科教学与教育活动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

培养健康教育师资,将健康教育纳入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内容。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文要点(二)引导合理膳食制定实施国民营养计划,深入开展食物(农产品、食品)营养功能评价研究,全面普及膳食营养知识,发布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膳食指南,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推进健康饮食文化建设。

建立健全居民营养监测制度,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实施营养干预,重点解决微量营养素缺乏、部分人群油脂等高热能食物摄入过多等问题,逐步解决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问题。

实施临床营养干预。

加强对学校、幼儿园、养老机构等营养健康工作的指导。

开展示范健康食堂和健康餐厅建设。

到2030年,居民营养知识素养明显提高,营养缺乏疾病发生率显著下降,全国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降低20%,超重、肥胖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开展控烟限酒全面推进控烟履约,加大控烟力度,运用价格、税收、法律等手段提高控烟成效。

深入开展控烟宣传教育。

解读“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全民健身行动

解读“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全民健身行动

解读“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全民健身行动策划、整理/晓雪图片提供/站酷海洛“健康中国冇■动(2019—2030年)”(以下简称“健康中国行动”)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制定的发展战略。

这项发展战略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提出将开展15个重大专项行动,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需要科学。

科学的身体活动可以预防疾病、愉悦身心、促进健康。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我国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为33.9%,其中20~69岁居民经常锻炼率仅为14.7%,成人经常锻炼率处于较低水平,缺乏身体活动成为多种慢性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同时,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分等指标的变化不容乐观,多数居民在参加体育活动时还有很大的盲目性。

定期适量进行身体活动有助于预防和改善超重、肥胖,及高血压、心脏病、卒中、糖尿病等慢性病,并能促进精神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

为此,“健康中国行动”中特别制定了“全民健身行动”。

在这里将“全民健身行动”的全文和专家对其的深入解读介绍给大家。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之全民健身行动行动目标到2022年和2030年.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分别不少于90.86%和92.17%;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每周参加体育锻炼频度3次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持续时间30分钟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人数比例达到37%及以上和40%及以上;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率超过70%和9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分别达到1.9m2及以上和2.3m2及以上;城市慢跑步行道绿道的人均长度持续提升;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19名和2.3名;农村行政村体育设施覆盖率基本实现全覆盖和覆盖率100%。

提倡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工间操;鼓励个人至少有1项运动爱好或掌握1项传统运动项目,参加至少1个健身组织.每天进行中等强度运动至少半小时;鼓励医疗机构提供运动促进健康的指导服务.鼓励引导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在健身场所等地方为群众提供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提高健身效果.预防运动损伤;鼓励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更多更好地提供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服务.确保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全部向社会开放。

2023健康中国报告

2023健康中国报告

2023健康中国报告前言健康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指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健康,中国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健康政策和举措。

本文将对2023年健康中国的发展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

健康中国政策的实施1. 健康教育和信息普及健康教育和信息普及是健康中国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加强健康知识的普及,提高人民对健康问题的认识和了解,促进公众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2023年,健康教育和信息普及进一步加强。

政府加大了对健康知识宣传的投入,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培训班等形式,让更多人获得科学、准确的健康知识。

另外,政府还开展了大规模的健康宣传活动,通过媒体、社区等渠道传播健康信息。

2. 健康检测和筛查提高健康检测和筛查的覆盖率,早发现、早治疗,是健康中国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2023年,中国进一步加大了对健康检测和筛查的投入。

政府在各个地区建立了更多的健康检测中心,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检测服务。

同时,政府加大了对常见疾病的筛查力度,提高了筛查的精准度和覆盖面。

这些举措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为及时治疗提供保障。

3. 健康管理和保障健康管理和保障是健康中国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促进个人健康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

在2023年,中国进一步加强了健康管理和保障工作。

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了健康档案建设,提供了全面的个人健康信息记录和管理服务。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特殊群体健康保障的力度,为贫困人口、老年人、儿童等提供必要的健康保障。

健康中国的成果和挑战1. 健康水平的提高在健康中国政策的推动下,中国人民的健康水平逐步提高。

健康知识的普及和生活方式的改善,使中国人民更加注重健康,生活习惯也逐渐趋于科学和健康。

2. 慢性病问题的挑战尽管健康中国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中国仍面临着慢性病问题的挑战。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慢性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健康中国2030的规划纲要内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文内容.docx

健康中国2030的规划纲要内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文内容.docx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内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文内容201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26日审议通过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文具体内容,欢迎阅读。

健康中国2030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健康服务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迫切需要继承、发展、利用好中医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造福人类健康。

为明确未来十五年我国中医药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制定本规划纲要。

、基本形势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中医药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逐步提高,初步形成了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整体发展新格局,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明显提升。

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中医类医院(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院,下同)3732所,中医类医院床位75.5万张,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39.8万人,2014年中医类医院总诊疗人次5.31亿。

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疑难病症、重大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彰显,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2014年中药生产企业达到3813家,中药工业总产值7302亿元。

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

另一方面,我国中医药资源总量仍然不足,中医药服务领域岀现萎缩现象,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薄弱,发展规模和水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缺乏,继承不足、创新不够;中药产业集中度低,野生中药材资源破坏严重,部分中药材品质下降,影响中医药可持续发展;适应中医药发展规律的法律政策体系有待健全;中医药走向世界面临制约和壁垒,国际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亟待提高,迫切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慢性疾病管理的现状及优化措施研究

慢性疾病管理的现状及优化措施研究

慢性疾病管理的现状及优化措施研究慢性疾病是指病程较长,发展缓慢的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肺疾病等。

这些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主要的健康挑战之一。

据统计,全球现有慢性病患者达4.3亿,这个数量在未来还会不断增长。

慢性病的管理和预防对于人类健康和医疗系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慢性疾病管理的现状、优化措施、技术创新和政府角色等四个方面探讨慢性疾病管理的现状及优化措施研究。

一、慢性疾病管理的现状1. 慢性疾病的高发性和低优先级慢性病的高发性和长期管理给医保系统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有超过2亿人患有慢性病,这个数字将会不断增长。

另外,慢性病管理的优先级相对较低,人们常常只关注急性突发疾病的治疗和控制,而忽略了长期慢性病的管理。

2. 长期管理和医疗资源的不足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管理和治疗,而医疗资源有限,导致医疗资源的竞争加剧。

另外,医生的经验不足和慢性病患者的医疗知识水平不高也是慢性病管理中的困难。

3. 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较低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的自我管理和治疗,但是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普遍较低,缺乏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意识。

二、慢性疾病管理的优化措施为了优化慢性疾病管理,政府和医疗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患者教育、多学科协作、家庭病床医疗、信息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以及预防和控制等措施。

1. 患者教育患者教育是慢性病管理的关键。

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有效减轻医疗卫生资源的压力。

通过防控知识的普及,让患者充分了解慢性病的防控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情的进展。

2. 多学科协作在慢性病的治疗和管理过程中,需要不同学科的医生共同参与,并协调医疗资源,因此建立多学科医疗专家团队,进行全面、系统、协同的治疗和管理非常重要。

3. 家庭病床医疗将医疗服务下沉到家庭,实现家庭医师的健康管理,增强了服务的接近性和可及性。

家庭病床医疗利用信息技术为慢性病患者提供远程监测、诊断和治疗等服务,降低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

如何落实“健康中国2030”战略,实现全民健康目标?

如何落实“健康中国2030”战略,实现全民健康目标?

如何落实“健康中国2030”战略,实现全民健康目标?随着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全民健康已经成为社会的共同关注点。

此前,国家已经提出了健康中国2030的战略,旨在实现全民健康的目标。

那么,如何才能落实这一目标呢?下面,我们将围绕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健康科技、健康保障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实现全民健康的目标。

一、健康管理健康管理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建立健全的健康管理体系是实现全民健康目标的必要条件。

因此,在实施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同时,必须同时加强健康管理体系建设。

首先,优化医疗服务体系。

健康管理需要有健康管理机构的配合,让医疗服务向健康管理更倾斜,尤其在慢性病管理上,必须实行“家庭医生”制度,有针对性地为患者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完善医疗临床路径。

其次,加强健康数据管理。

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健康记录档案,实现个人健康信息的动态管理与共享。

既然保护个人隐私,也能为医生提供临床指导。

在医学大数据的加持下,为健康菜单、健康评估分析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最后,推广健康体检服务。

大力推广全民体检,让广大人民群众早发现疾病,早预防、早治疗,作为疾病预防和提高健康意识的重要途径、而且应当普及到所有人,并以体检结果为基础做出健康干预计划。

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全民健康的基础。

在健康中国2030的战略过程中,各种健康教育机制应得到加强和完善,吸收和融合先进的健康理念。

首先,加强健康课程体系建设。

通过在小学、中学课程体系中增加健康教育相关课程,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意识,增强健康管理能力。

其次,推广健康教育宣传。

通过广告、公益广告、电视节目、报纸等渠道,向广大群众普及健康的相关知识,让群众了解健康意识和疫情防控知识以及预防和控制常见病、多发病,以及预防治疗工作的基本方针和措施。

最后,推广健康素养培训。

建立健康素养课程体系,对企事业单位、农村农民、特殊群体,以及中老年人、儿童和青少年相应制定健康素养培训方案、培训教材,开设健康知识大讲堂等相关活动,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促进健康社区建设。

“健康中国2030”——健康中国有了指标

“健康中国2030”——健康中国有了指标

“健康中国2030”——健康中国有了指标作者:康元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6年第11期■ 康元2016 年10 月25 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印发。

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司长毛群安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纲要》是建国以来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的健康领域中长期战略规划,它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大举措,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健康领域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但同时,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生态环境及生活方式变化等,都给维护和促进健康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统筹解决关系健康的重大和长远问题。

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战略部署,《纲要》进入制定过程。

《纲要》提出16 字的指导原则,即健康优先、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公平公正,强调要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快转变健康领域发展方式,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

在此基础上,《纲要》明确了2030 年应实现的具体目标。

记者采访相关领域16 位专家,对各指标进行了深度解读。

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至79 岁2015 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为76.34 岁。

中国老年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认为,用15 年时间将人均预期寿命提升3 岁,可能性很大。

“经济发展、医学技术提升、医疗政策及服务不断完善,对提升人均预期寿命具有促进作用。

尽管2030 年达标后,我国与美、日等国家仍存在差距,但只要整体趋势是前进的,就是进步。

”北京妇产医院副院长张为远表示,提升人民整体健康水平,也与婴儿和孕产妇死亡率下降相关。

“到2030年,大龄孕育风潮已过,只要加强孕期保健和分娩期管理,积极防控,实现婴儿和孕产妇死亡率双下降的目标没问题。

”他认为,我们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贫富差距大、公众整体健康素养较差,西部地区尤其明显。

基于慢性病数据的健康中国2030研究

基于慢性病数据的健康中国2030研究
主要慢病的早死亡概率作为评价国家慢 性病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
9个自愿性全球目标(2025)
死亡率和 发病率
主要慢性病的早死亡概率相对降低25%
危险 因素
有害使用酒精相 对减少10%
烟草使用相对减 少30%
身体活动不足相 对减少10%
血压升高患病率 相对减少25%
食盐/钠摄入相 对减少30%
遏制糖尿病和肥 胖的上升趋势
规划目标:
到2020年,慢性病防控环境显著改善,降低因慢性病导致的过早 死亡率,力争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 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10%。
到2025年,慢性病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 期健康管理,力争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 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20%。
国务院印发:
2017年1月10日, “十三亓”卫生与健康规划
疾病防控发展指标: 2020年,因心脑血管疾病、恶性 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呾糖尿 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 比 2015年(18.5%)降低10%。
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
出台时间:2017.2.14
出台部门:国务院办公厅发〔2017〕12号
中国每年超过300万人慢性病过早死 亡,即在70岁前死于心脏病、脑卒中、 呼吸疾病、癌症和糖尿病等疾病,占 近全球的20%。
SDG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 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全 球目标)
• 2015年9月,联合国大会 正式通过《2030年可持续 发展议程》,该议程包括 17个宏伟的新全球目标, 可持续发展议程是建设更 美好世界的普遍性、综合 性和转型性愿景。

我国慢性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

我国慢性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

我国慢性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健康教育是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健康信息传播等干预措施,促使人群或个体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避免或减少暴露于危险因素,帮助实现疾病预防控制、治疗康复、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是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慢性病缺少生物学预防手段和治愈方法,其发生发展与人类行为关系密切。

健康教育通过改善人们的健康相关行为来防制疾病,增进健康,是慢性病防制的主要手段。

本文对我国近年来慢性病健康教育的意义、需求、模式、前景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归纳和阐述。

1 慢性病健康教育的意义当前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流行广,防控形式严峻。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5%,糖尿病患病率为9.7%。

2013年我国癌症发病率为235/10万,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首位,10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2012年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33/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86.6%。

可以预见,慢性病将对人们的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构成巨大的威胁。

慢性病又被称为行为和生活方式病,世界卫生组织称,慢性病的发病原因60%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方式,吸烟、过量饮酒、身体活活动不足和高盐、高脂等不健康饮食是慢性病发生、发展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

国内外经验表明,要防控慢性病必须依靠健康教育。

近20年来,一些国家致力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项目的实施,取得了很大的健康成效。

因此,我国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意义重大。

2 慢性病健康教育的需求多项调查研究明显,人们对慢性病健康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其中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需求排名前 3 位的是慢性病的治疗方法、营养与饮食控制、合理用药知识,而对自我管理知识、家庭急救知识、心理指导的健康教育需求则较低[2-3],希望得到的健康教育方式为医护人员指导。

中国健康大数据、慢性病数据及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资料整理版

中国健康大数据、慢性病数据及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资料整理版

中国健康大数据、慢性病数据及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资料整理慢性病是指不构成传染、具有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

一旦防治不及,会造成经济、生命等方面的危害。

慢性病的危害主要是造成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易造成伤残,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且医疗费用极其昂贵,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也给居民健康带来了很多问题,其中慢性病患病率及死亡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健康大数据不容乐观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居民生活方式、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状况等对健康的影响逐步显现,慢病发病、患病和死亡人数不断增多,群众疾病负担日益沉重。

慢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据报道,国内慢病约占疾病死亡率的86%、占疾病负担的76%)。

中国巨大的慢病市场也引来药企巨头加速布局。

我国老年人口已达2.49亿人,随着老龄化的加剧,由慢性疾病所带来的经济负担将进一步加重。

数据显示,我国慢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

全国约有2.4亿成人高血压患者,其中血压控制达标的仅有3740万人,占比约15.3%,而这一比例在美国为51.9%。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慢性病用药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显示:目前国内慢病人数达两三亿,仅高血压一项人数高达2.66亿,还有五六个亿的后备军。

《中国国民健康与营养大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70%国人有过劳死危险,76%的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20%国人患慢性病,慢性病死亡率占86%。

中国国民健康与营养大数据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据统计,我国国民患疾病呈现年轻化趋势。

22%中年人死于心脑血管病,七成人有过劳死危险。

中青年女性易得妇科疾病,中青年男性面临猝死,过劳等问题。

心脑血管病和肿瘤是影响中国人寿命的两大“杀手”。

健康中国行动(2023—2023年)

健康中国行动(2023—2023年)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以 “大卫生、大健康”为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 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针对重大疾病和一些突出问题,聚焦重点 人群,实施15个重大行动,政府、社会、个人协同推进,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 中心转变,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健康中国行动统一标识
发展历程
2021年10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健康中国行动标识。
实现目标
到2030年,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因 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得到较大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水平进入高收入国 家行列,健康公平基本实现,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有关目标。
编制情况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制定,2019年6月底前完成。 2019年7月,《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相关文件出台。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管理机构
2019年7月9日,国务院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负责统筹推进《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组 织实施、监测和考核相关工作。按年度研究部署行动推进的重点任务,并协调推动各地区各相关部门工作落实。 根据疾病谱变化及医学进步等情况,研究对健康教育和重大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提出指导性意见, 并适时调整指标、行动内容。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背景介绍
一直以来,我国卫生及医疗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居民的主要健康指标总体已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发展和生态环境、生活行为方式的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 癌症、糖尿病、肝炎、艾滋病等)已成为了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负担。为积极应对当前突出的健康问题, 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寿命。为此,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特制定《健康中国 行动(2019—2030年)》。

健康中国2030(精简版)

健康中国2030(精简版)

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的 监管,保障药品质量和供应。
03
健康中国2030重点任务
普及健康生活
01
02
03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推广合理膳食、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 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全民 健康素养。
开展健康教育
针对不同人群开展有针对 性的健康教育,提高居民 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和健康 水平。
提高人均预期寿命
02
通过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居民健康素养等措施,提高人均
预期寿命。
促进心理健康
0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提高居民心理健康水平。
优化健康服务供给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医疗 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创新医疗卫生服务模式
推广“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和质 量。
康挑战。
健康问题现状
当前,中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慢 性病负担加重、环境污染等健康问 题,亟待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政策推动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制定 并实施了一系列健康政策,为健康 中国2030的提出奠定了坚实基础。
报告目的和范围
目的
本报告旨在分析中国当前面临的健康 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和发展目 标,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行动指 南。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卫生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 。
持续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进一步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保障 制度,减轻居民医疗负担。
促进健康产业发展
鼓励和支持健康产业发展,推动健康产业与养 老、旅游等多领域融合。
加强健康人才培养

健康中国2030研究报告

健康中国2030研究报告

健康中国2030研究报告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

因此,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关于这次政策,有哪些研究报告呢?以下是XX收集的关于《健康中国2030研究报告》的文章,欢迎借鉴参考!“健康中国2030”战略研究报告一、“健康中国2030”战略研究提出了“健康中国”这一重大战略思想,这一思想的具体涵义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意义?“健康中国”战略是一项旨在全面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国家战略,是在准确判断世界和中国卫生改革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一项需求牵引型的国民健康发展战略。

“健康中国”战略思想的提出,是科学发展观在国民健康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卫生系统探索中国特色卫生改革发展道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卫生战线对中国特色卫生事业发展理论体系的丰富发展。

“健康中国2030”战略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提高健康公平,实现社会经济与人民健康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公共政策为落脚点,以重大专项、重大工程为切入点的国家战略。

实施“健康中国2030”战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有利于全面改善国民健康,确保医改成果为人民共享,也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充分体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二、“健康中国2030”战略研究对卫生事业发展所应遵循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有怎样的考虑?关于卫生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健康中国2030”战略研究提出,卫生事业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健康强国”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坚持以人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以全面促进人民健康,提高健康的公平性,实现社会经济与人民健康协调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预防为主”,实现医学模式的根本转变,以公共政策、科技进步、中西医结合、重大行动为切入点,着力解决长期(或长远)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和健康问题;实施综合治理,有机协调部门职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应对卫生挑战,实现“健康中国,多方共建,全民共享”。

2023全国慢病报告

2023全国慢病报告

2023全国慢病报告慢性病是指病程较长、进展较慢的疾病,其中包括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肺病等。

这些疾病影响了全球范围内的大量人口,不仅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威胁,还给医疗系统和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针对慢病的监测和预防非常重要,因此,每年都会对全国范围内的慢病情况进行报告和分析。

本文就是2023年全国慢病报告的内容概述和分析。

背景慢性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大健康挑战。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每年约有4100万人因慢性疾病导致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71%。

在中国,慢病也成为了造成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之一。

慢性病的高发率和长期治疗带来的高经济负担已经成为医疗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挑战。

报告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2023年全国范围内的慢病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促进慢病的治理和预防工作。

通过对慢病的病情统计、发病趋势分析和病例特征比较等工作,希望能够揭示慢病的形势与发展趋势,为制定相关政策和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数据来源和方法本报告的数据主要来自全国范围内的慢病监测系统,包括医疗机构的病例报告、健康档案和官方统计数据等。

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清洗和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和数据可视化技术,以期得出全国范围内慢病的整体情况和趋势。

报告内容1.慢病总体情况2023年全国范围内慢性病的总体情况如下:–疾病种类:主要包括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脏病、慢性肺病等常见慢性病。

–发病人数:根据统计数据计算出的全国范围内慢病的总发病人数。

–患病率:对全国范围内的人口进行统计,计算出慢病的患病率。

–病死率:根据病例报告和死亡统计数据,计算出慢病的病死率。

2.慢病发病趋势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段、性别和地域等因素对慢病发病的影响,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患病率和病死率存在差异,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但病死率随着年龄的增加有所下降。

–不同性别的人群患病率也存在差异,女性患病率较高的疾病主要集中在乳腺癌、子宫颈癌等,而男性患病率较高的疾病主要是心脏病、高血压等。

我国慢性病的现状与挑战及应对策略

我国慢性病的现状与挑战及应对策略

我国慢性病的现状与挑战及应对策略作者:易秋来源:《养生大世界》2020年第10期慢性病全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部分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常见的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其中,心脑血管疾病包含高血压、脑卒中和冠心病。

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以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这四类疾病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

(一)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带来了沉重的社会及经济负担。

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7亿、脑卒中患者1300万、冠心病患者1100万。

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以及肥胖、吸烟、缺乏体力活动、不健康饮食习惯等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且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

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2%,血脂异常达到40.4%,均呈现上升趋势。

(二)癌症据《2017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80万,死亡人数约229万,发病率及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癌症严重危害群众健康。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加之慢性感染、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广泛流行和环境污染、职业暴露等因素的逐渐累积,我国癌症防控形势仍将十分严峻。

(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哮喘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疾病。

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13.6%,总患病人数近1亿。

慢阻肺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疾病负担的特点,患病周期长、反复急性加重、有多种合并症,严重影响中老年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基于慢性病数据的健康中国2030研究

基于慢性病数据的健康中国2030研究

基于慢性病数据的健康中国2030研究近年来,我国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严重影响了人民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国家提出了健康中国2030战略。

健康中国2030研究作为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基于慢性病数据进行深入研究,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推动我国实现人民健康发展的目标。

慢性病是指发病缓慢、持续时间长且难以根治的一类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慢性病是全球最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也是导致三分之二的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我国,慢性病已成为人口健康面临的重要挑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

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健康中国2030研究将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推动我国慢性病防控工作的发展。

首先,将加强慢性病的预防和健康教育工作。

通过广泛宣传和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其次,将加大慢性病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工作。

通过定期体检和筛查活动,及早发现和诊断慢性病,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还将加强慢性病的管理和治疗工作,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通过建立和完善慢性病管理体系,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管理效果。

综上所述,健康中国2030研究基于慢性病数据,将深入研究我国慢性病的问题,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推动我国实现人民健康发展的目标。

这一研究将为我国慢性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和有针对性的指导,进而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我们期待着在2030年,实现一个更加健康的中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来源
• 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提供的 我国各省社会经济等指标作为协 变量,用于建立相关疾病的预测 模型
• 我国1990-2015年的危险因素暴 露数据及与慢性病的相对危险度 数据,探讨2030年不同危险因素 干预场景下死亡负担的变化
联合国人口署预测的我国 2030年人口数,以及国家统 计局1990,2000和2010年的 人口普查得到的寿命表数据
环境与健康
PM2.5与死亡的相关性:272城市研究
覆盖全国272个城市的 时间序列分析
2013-2015年
估计不同区域和全国 平均的PM2.5与不同疾病 死亡的相关性
获得暴露-反应曲线
Chen R, et al. AJRCCM 2017 in Press
组学在慢性病防控中的应用
风险等位基因 T2DM, HP
基于慢性病数据的 健康中国2030研究
王临虹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
内容
实现慢性病相关目标的挑战 基于大数据预测健康中国2030目标 的实现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2016年10月25日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重大慢性病早死亡概率(%):
2015年:19.1(2013年); 2020年:比2015年降低10%; 2030年:比2015年降低30%
各省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及其变化速 度存在较大差异,按照1990-2015年
和吸烟等的干预,可实现2030年四类 慢性病早死降低30%的目标。
下降速度,约有2/3的省份与实现
“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尚有距离。
蓝图:以健康为中心的“互联网+慢病防控”模式
智慧医疗 云计算
以人为中心
主动医疗服务
全生命周期健康 管理
条件的改善、医药技术的进步、医疗保障体系
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四 大类为主的慢性病是我国人群 的主要死因,其死亡率在各省 间存在较大差异。
的建立健全和各项全民干预措施的逐步实施, 中国及各省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呈持续下降趋 势。
危险因素干预对于降低慢性病早死具 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对高血压、肥胖
内容
实现慢性病相关目标的挑战 基于大数据预测健康中国2030目标 的实现
降低早死亡的挑战与思考
1990-2015年四类慢性病死亡现状如何? 2030年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目标是否合适? 2030年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目标能否实现?
2030年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目标如何实现?
1 四类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恶
国家系 统应对
50%符合条件者接 受药物治疗和咨询
80%的医疗机构提 供慢病基本技术和
药物
WHO:2014年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
2015年1月19日WHO 公布了《2014年 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
2012年全球共死亡5600万人,3800万 (68%)死于慢性疾病,1600万(42%) 是由于心血管、脑卒中、呼吸疾病、 癌症、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 过早死亡。
易患性评估, 个体化干预, 乳腺癌BRCA
生物标记物与 诊断 癌症
发病病理生理 机制
早期诊断与疗 效评估
全方位认识慢 性病
国 际
生物信息分析



生物工程

生物多样性




生物样本库
Metabol immu
omics
nome
芯新
片一
技 术 ,
代 测
质序
谱技
等术
主要结果
PM2.5的增加与主要疾病的死亡均具有显著相关性。 PM2.5每增加10UG/M3 ,总死亡风险增加0.22%;心血 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分别增加0.27%和 0.29%;冠心病风险增加0.30%,卒中风险增加0.23%, COPD风险增加0.38%;所观察到的效应值低于欧美发达 国家的结果。
PM2.5与疾病死亡的相关性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全 死因在东北和西北的效应不显著或较弱,对心血管疾病死 亡的影响在西南、中南和东部最为显著,对呼吸系统疾病 死亡的影响在西北、中南和北部最为显著。
PM2.5与各类疾病死亡的相关性在老年人群、女性和低
教育水平人群中的效应值更大。
Chen R, et al. AJRCCM 2017 in Press
生物、社会、心理、 环境
预防为主、防治结 合
医疗健康云服务
健康信息授权共享
……
基因组学
传统医疗
移动互联网 社交网络
以疾病为中心 被动医疗服务 服务不连续
生物医学
以医院诊疗为主 面对面诊疗 信息不完整 ……
规划目标:
到2020年,慢性病防控环境显著改善,降低因慢性病导致的过早 死亡率,力争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 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10%。
到2025年,慢性病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 期健康管理,力争30—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 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20%。
数据与方法
2030年危险因素场景模拟
18岁及以上 成人肥胖率 相比2015 年不再增加
18岁及以上 成人血压升高 率相比2015年
减少25%
18岁及以上 成人空腹血糖水 平相比2015年
不再增加
WHO
对全球…2025年 主要慢性病控 制目标的建议
18岁及以上 成人胆固醇升高 率相比2015年
减少20%
18岁及以上 成人身体活动 不足率相2015
年减少10%
15岁及以上 吸烟率相比2015
年减少30%
数据与方法
慢性病死亡率及早死概率预测流程
WHO
对全球2025年 主要慢性病控 制目标的建议
研究结果
1990-2015年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变化趋势
研究结果
2015年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及 按照既往变化速度是否可实现2030年降低30%
逐步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有效控制慢性病疾病负担。
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
规划目标
主要指标
WHO全球非传染性疾病防控行动计划 (2013-2020)首次提出,相关监测评 估框架提出至2025年将主要慢病早死概 率降低25%的目标。
世界卫生组织将30-70岁(不包括70岁) 发生的死亡定义为“早死亡”。主要慢 性病包括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 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
被WHO推荐尿病
早死概率
类似于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
不受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可以
3
在不同时间和区域间进行比较
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 30~ 2 69岁人群死于四类慢性病的可 能性(概率),其实际意义是 当年30岁的人群如果预计以当 年人口中30~69岁各个年龄组 的四类慢性病的死亡概率存活 到69岁,其因这四类慢性病死 亡的概率
研究结果
控制危险因素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的改变
研究结果
控制危险因素后糖尿病早死概率的改变
研究结果
控制危险因素后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的改变
研究结果
控制危险因素后分省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是否可实现降低30%
注:“+”表示可以实现,“-”表示不可以实现
研究结论
1990-2015年,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
主要慢病的早死亡概率作为评价国家慢 性病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
9个自愿性全球目标(2025)
死亡率和 发病率
主要慢性病的早死亡概率相对降低25%
危险 因素
有害使用酒精相 对减少10%
烟草使用相对减 少30%
身体活动不足相 对减少10%
血压升高患病率 相对减少25%
食盐/钠摄入相 对减少30%
遏制糖尿病和肥 胖的上升趋势
目标3健康,其中增加慢病病相关指标 到2030年,通过预防、治疗及促进身心健 康,将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减少 三分之一
我国规划目标要求: 2020年下降10%;2025年下降20%;
2030年下降30%
目标挑战
根据我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 测结果测算,2015年我国3070岁人群四类慢性病的过早死 亡概率为18.54%,比2000年 的26.75%降低了30.7%。。
中国每年超过300万人慢性病过早死 亡,即在70岁前死于心脏病、脑卒中、 呼吸疾病、癌症和糖尿病等疾病,占 近全球的20%。
SDG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 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全 球目标)
• 2015年9月,联合国大会 正式通过《2030年可持续 发展议程》,该议程包括 17个宏伟的新全球目标, 可持续发展议程是建设更 美好世界的普遍性、综合 性和转型性愿景。
国务院印发:
2017年1月10日, “十三亓”卫生与健康规划
疾病防控发展指标: 2020年,因心脑血管疾病、恶性 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呾糖尿 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 比 2015年(18.5%)降低10%。
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
出台时间:2017.2.14
出台部门:国务院办公厅发〔2017〕12号
10% 20%
30%
在防控慢性病中长期规划中,综合考虑我国慢性病防控工作现状和 发展趋势,提出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2020年降低10%、2025年 降低20%的目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至2030年降低30%。
早期死亡指标的意义和重要性
指标反映了综合影响和控制因素,包括
• 环境因素(17%)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 法律、经济、文化、教育、人口、民族、职业等。自然环境即生态 系统,包括地质、气象、海拔、环境污染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