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各要素等级划分

合集下载

中国天气气候

中国天气气候

0 寒冷
100
-4.7 ºC
-10
多雨
50
33.1
-20
少雨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
气温(℃)

30
降水(毫米)
250


20
200


线
10
150



0
100



-10
50


-20
0
1
4
7
10 ( 月 )
从左向右读
阴转雷阵雨
中雨转大雨
晴转多云
小雪转中雪
图6-11 北京、上海、广州不同年份降水量的年际变化 4、说明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不同年份的降水量有无变化, 变化大小。
自学指导 书61页3-17 精确制导89页3题
1、阅读第61页图3—17“中国气候类型图”:找出并记住
中国的5种主要气候类型?
气候复杂多样
高原和高山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精确指导60页
1、天气是短时间的大气状况 天气是多变的
2、气候是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气候是相对稳定的
61页
S
风杆
风尾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西北风
北风
东北风
西风
东风
西南风
南风
风力
二级
三级
六级
八级
十级
台风
请判断 右侧符 西北风 号所代 (7级) 表的风 向风力 西风
(5级)
练一练
寒温带

天气系统的五大要素

天气系统的五大要素

天气系统的五大要素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天气系统的五大要素是指地球大气中影响天气变化的五个重要因素,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和云。

这五大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天气的变化和预测。

温度是天气系统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温度直接影响空气的密度和稳定性,从而影响大气运动和天气的变化。

温度的变化引起气候条件的变化,例如冷空气与暖气团的碰撞会产生冷暖气团边界上的天气现象,如暴风雨、雪暴等。

湿度是指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

湿度的高低决定了空气的稳定性和容纳水汽的能力。

湿度与降水量直接相关,当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就会形成云和降水,如雨、雪和雾等。

气压是指空气对地面的压力。

气压的变化会引起风的产生,通过气压的高低来预测天气的变化。

气压的高低还会影响温度的分布和大气运动,从而影响天气的变化。

第四,风是指空气流动的方向和速度。

风的产生是由于气压的差异引起的,大气在高压区向低压区流动形成风。

风的强度和方向影响了天气的变化和传播速度,风还会带来气温的变化和天气现象,如风暴和台风等。

云是指空中悬浮的水滴和冰晶的聚集体。

云对地球的辐射和热量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类型的云会影响天气和气候的变化。

云的形成是由于水汽在空气中的凝结而成,其种类和形状反映了大气的状况和变化。

天气系统的五大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天气的变化和预测。

了解这些要素的作用和影响,可以更好地理解天气的变化和预测,从而更好地保护生命和财产。

希望通过对天气系统五大要素的了解,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保障人们的安全和生活。

第二篇示例:天气系统的五大要素是指影响天气变化的五个基本元素,包括气温、湿度、气压、风和云。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气候的变化和天气的情况。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五大要素在天气系统中的作用。

首先是气温,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

气温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气温的升高会导致气压下降,气体膨胀,同时也会影响到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天气预报原理

天气预报原理

天气预报原理天气预报是根据气象观(探)测资料,应用天气学、动力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某区域或某地点未来一定时段的天气状况作出定性或定量的预测。

准确地预报天气一直是大气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

天气预报的历史可以从最早的看云识天气和根据物像来推测天气开始,以后经历了单站预报,天气图预报,到目前的应用气象卫星、天气雷达等先进的探测资料和用计算机进行天气预报的阶段。

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天气预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天气预报的种类按预报时效可大致分为:临近预报(1~2小时)、甚短期预报(2~12小时)、短期预报(12~48小时)、中期预报(3~10天)、长期预报(10天以上)等;按服务对象可划分为:日常天气预报和专业天气预报(如航空天气预报等);按预报范围可大致划分为区域预报和站点预报等。

由于服务对象不同,在预报项目、预报时效、预报用语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目前制作天气预报主要采用天气学预报方法、统计学预报方法和动力学预报方法,以及由这三种基本预报方法相互结合形成的天气—统计预报方法、动力统计预报方法和天气—动力预报方法等。

天气学预报方法(或称天气图方法):是以天气图为主要工具,配合卫星云图、雷达图等,用天气学的原理来分析和研究天气的变化规律,从而制作天气预报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制作短期预报。

数值预报方法(又称动力学预报方法):是利用大型、快速的电子计算机求解描述大气运动的动力学方程组来制作天气预报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用于制作短期预报,也可做中、长期预报。

近几年还开始用来做气候预报。

统计预报方法:是采用大量的、长期的气象观测资料,根据概率统计学的原理,寻找出天气变化的统计规律,建立天气变化的统计学模型来制作天气预报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制作中、长期预报和气象要素预报。

这三种制作天气预报的方法的主导思想不一样。

天气现象(或天气过程)的发生,包含着必然性和偶然性,统计预报方法是从天气现象(或天气过程)具有偶然性这一点出发,认为天气变化是一种随机过程,在相同条件下不一定出现同样的天气变化,只能求出某种天气出现的可能性或概率。

气象基础知识

气象基础知识

精凝结现象包括露、霜、雨凇、雾凇四类。
雾凇图片
精选2021版课件
13
露: 水汽在地面及近地面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 (霜融化成的水珠,不记露)。
霜: 水汽在地面和近地面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 松脆的冰晶,或由露冻结而成的冰珠,易在 晴朗风小的夜间生成。
精选2021版课件
闪电:
为积雨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产生放电时 伴随的电光,但不闻雷声。
极光:
在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也可偶见)晴夜见
到的一种在大气高层辉煌闪烁的彩色光弧
或光幕。
精选2021版课件
23
其它天气现象
其它天气现象还有大风、飑线、龙卷、 积雪、结冰等。
大风:
瞬时风速达到或超过17.0m/s(或目测估计风 力达到或超过8级)的风。
精选2021版课件
5

空气运动产生的气流,称为风。风向是 指风吹来的方向,如果风是从北方吹来就 称为北风。在天气预报中常用“级”表示 风速,8级大风空气的流动速度相当于时速 60-70公里,10级风相当于时速90多公里。
精选2021版课件
6
风力等级表
精选2021版课件
7

云是悬浮在高空中的水滴或冰晶
精选2021版课件
9
降水现象
降水从形态上分为液态和固态两种。 液态降水主要指雨、阵雨、毛毛雨; 固态降水主要有雪、阵雪、霰、米雪、 冰粒、冰雹等。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 同时出现时,我们称之为混合型降水, 主要有雨夹雪、阵性雨夹雪等。
精选2021版课件
10
雨量等级表
精选2021版课件
11
雪量等级表
强浓雾:水平能见度小于50米。
精选2021版课件

文档:天气预报的方法

文档:天气预报的方法

天气预报的3种方法(一)天气预报的内容和时效目前天气预报包括天气形势预报和气象要素预报两部分,前者对天气系统(高压、低压、槽脊、锋面等等)的移动、强度变化和生成、消亡的预报;后者是对气温、气压、湿度、能见度、风、云江水等等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预报。

两者密其相关,天气形势是预报气象要素的基本依据。

预报时效包括短时预报、短期预报、中期预报和长期预报。

通常称时效在几个小时内的预报为短时预报,时效1~3天的预报为短期预报,时效为3~10天的预报为中期预报,时效10天以上的月、季年预报为长期预报,也有人把一年以上的预报成为超长期预报。

时效越短的预报,要求预报的越准确。

(二)天气预报方法目前气象台使用的天气预报方法,大体分为三类,即天气图法、数值预报法和数理预报法等。

天气图法和数值预报法主要用于短期预报,近年来也在向中期预报方向延伸。

数理统计预报法主要用于长期预报,近年来也向短期预报方面发展。

在实际预报工作中三种方法是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使用的。

1.天气图预报法天气图预报法是出现最早的一种天气预报方法,目前仍然是大多数气象台采用的主要的方法。

天气图法是以天气图为基本工具的预报方法。

它从同一时刻的各层天气图上分析出天气系统及其结构和天气状况,又从前后连贯的几个时刻天气图上判断出这些天气系统的生成、移动、发展、消亡等等变化,以及各个天气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根据这些分析,应用天气动力学原理来预测各个天气系统的未来演变,作出天气形势预报。

再依据天气形势的可能演变趋势作出温度、气压、风、云、降水等等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预报。

在天气预报过程中除了遵循天气学的分析原则以外,还与预报员的实践经验有很大关系。

因而天气图预报法带有一定的主观成分,预报的精确度受到一定的限制,它属于半经验性的预报。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一般是经验方法,如外推法、引导气流法及历史资料的应用等。

(1)外推法。

天气形势的发展一般都在一定时间内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等级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等级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等级引言:气象灾害是指由于大气环境变化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和资源造成严重损害的各种灾害。

在面对气象灾害时,及时发布预警信号可以帮助公众做好应对准备,减少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在许多国家,都设立了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等级制度,以提供准确和易于理解的预警信息。

本文将介绍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等级的意义、分类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等级的意义1. 保障公众安全: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等级的设立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

预警信号等级根据气象灾害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能够让公众了解灾害的威胁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2. 促进社会稳定: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等级的发布,可以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少灾害对社会的冲击。

这有助于降低社会动荡的风险,维护社会稳定。

3. 提高应急响应效率:预警信号等级的设立可以提醒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进行迅速的动员和协调,开展救援工作。

与此同时,预警信号等级也可以帮助公众及早制定紧急计划和应对策略,提高应急响应效率。

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等级的分类根据气象灾害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等级通常分为不同的等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等级分类:1. 高风险等级:这一等级通常对应严重的气象灾害,如强台风、强热带风暴等。

该等级的预警信号表示气象灾害可能会引发重大危害,公众需要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

2. 中风险等级:中风险等级的预警信号通常用于警示公众有可能发生的中度气象灾害,如中度台风、大雨等。

警方和相关部门需要做好应急准备,公众需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信息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3. 低风险等级:低风险等级的预警信号通常用于通报天气变化可能引发的轻微气象灾害,如小雨、弱风等。

虽然风险较低,但公众仍需保持警惕,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三、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等级的重要性1. 提高灾害应对能力:预警信号等级的发布使得公众能够及时了解灾害的严重程度,从而可以做好准备。

第六章 天气和天气预报

第六章  天气和天气预报

2015-6-15
3


地方性风
最常见的是海陆风和山谷风。山地的背风坡常出现焚风。这些风影响范 围较小,属地方性风。 白天吹海风、夜间吹陆风,统称为海陆风;海风通常强于陆风;一般在 上午9至10时起出现海风,午后14至15时海风最强,以后逐渐减弱直至 平静无风,大约22时起出现陆风,凌晨2时至3时陆风最强;海风带来丰 富的水汽,使沿海地区云量和降水增多。 白天的上山风称为谷风,夜间的下山风称为山风,统称山谷风。白天的 谷风一般比夜间的山风强。谷风把谷中的水汽带到上空,有时可以形成 云和降水。山风使较重的冷空气在谷底沉积,在春、秋季节会加重谷底 的霜冻危害。山谷风和海陆风都是晴天比阴天显著,夏季比冬季显著。
2

2015-6-15


海陆热力差异和大气活动中心
实际上,地球表面的热力性质是不均匀的,首先存在着海洋和大陆。 由于海陆的热力差异,使得上述的气压带被分裂。由于海陆热力差异, 割断了气压带,而形成的高、低气压中心,称为大气活动中心。有半 永久性活动中心和季节性活动中心。对我国天气气候有重要影响的大 气活动中心,冬季为大陆上的蒙古高压和海洋上的阿留低压,夏季为 大陆上的印度低压和海洋上的夏威夷高压。
2015-6-15 15
2015-6-15
16
冷 锋
冷锋的定义
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称为冷锋。冷 锋按移动速度快慢分为第一型冷锋(慢速)和第 二型冷锋(快速)。
缓行冷锋 冷锋
又称为第一型冷锋,因为其移动速度较慢, 暖空气沿锋面上升比较平稳,所以形成的云雨分 布和暖锋大体相似,只是排列次序相反(如图).



Hale Waihona Puke 焚风气流越过高大山脉后,在山的背风坡所形成的炎热而干燥的风,称为焚 风。它是由于迎风坡空气被迫抬升,空气中水汽凝结降落,到山顶空气 湿度很小,在背风坡空气绝热下沉增温而造成的。 在山地的背风坡任何时间都可能出现焚风。焚风能提高温度, 但强大持久的焚风则可以使作物遭受干害和引起森林火灾。

天气预报的分类(1)

天气预报的分类(1)

天气预报的分类(1)
形势预报
即预报未来某时段内各种天气系统的生消、移动和强度的变化、
要素预报
即预报气温、风、云、降水和天气现象等在未来某时段的变化形势要素预报的基础、
预报种类
按天气预报的时效长短,可分为:①短时预报:预报未来1~6小时的动向、②短期预报:预报未来24~48小时天气情况、③中期预报:对未来3~15天的预报、④长期预报:指1个月到1年的预报、预报时效1~5年的称为超长期预报,10年以上的那么称为气候展望、
按预报范围可将天气预报分为:①大范围预报:一般指全球预报、半球预报、大洲或国家范围的预报、②中范围预报:常指省、州和地区范围的预报、③小范围预报:如一个县范围的预报、城市预报、水库范围的预报和机场、港口的预报等、。

天气预报中的常用名词、术语及释义

天气预报中的常用名词、术语及释义

天气预报中的常用名词、术语及释义天气预报中的常用名词、术语及释义天气预报就是应用大气变化的规律,根据当前及近期的天气形势,对某一地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

它是根据对卫星云图和天气图的分析,结合有关气象资料、地形和季节特点、群众经验等综合研究后作出的。

如我国中央气象台的卫星云图,就是我国制造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摄取的。

利用卫星云图照片进行分析,能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天气预报就时效的长短通常分为三种:短期天气预报(2~3天)、中期天气预报(4~9天),长期天气预报(10~15天以上),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放的主要是短期天气预报。

诞生如今人们外出,只须收听或观看天气预报,就可以决定是否带雨具,而在过去,则要顾虑天气情况。

那么,气象台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天气预报是怎样诞生的呢。

公元前650年左右巴比伦人使用云的样子来预测天气。

公元前340年左右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天象论》中描写了不同的天气状态。

中国人至少在公元前300年左右有进行天气预报的纪录。

古代天气预报主要是依靠一定的天气现象,比如人们观察到晚霞之后往往有好天气。

这样的观察积累多了形成了[1]天气谚语。

不过许多这些谚语后来被证明是不正确的。

从17世纪开始科学家开始使用科学仪器(比如气压表)来测量天气状态,并使用这些数据来做天气预报。

但很长时间里人们只能使用当地的气象数据来做天气预报,因为当时人们无法快速地将数据传递到远处。

1837年电报被发明后人们才能够使用大面积的气象数据来做天气预报。

20世纪气象学发展迅速。

人类对大气过程的了解也越来越明确。

1970年代数字天气预测随电脑硬件发展出现并且发展迅速,今天成为天气预报最主要的方式。

天气预报常用天气符号1853~1856年,为争夺巴尔干半岛,沙皇俄国同英法两国爆发了克里木战争,结果沙俄战败,正是这次战争,导致了天气预报的出现。

天气预报图标这是一场规模巨大的海战,1854年11月14日,当双方在欧洲的黑海展开激战时,风暴突然降临,且最大风速超过每秒30米,海上掀起了万丈狂澜,使英法舰队险些全军覆没。

天气预报的基本知识

天气预报的基本知识

天气预报的基本知识一、天气图(一)天气图的概念天气图是指填有各地同一时间气象要素的特制地图。

在天气图底图上,填有各城市、测站的位置以及主要的河流、湖泊、山脉等地理标志。

气象科技人员根据天气分析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从而揭示主要的天气系统,天气现象的分布特征和相互的关系。

天气图是目前气象部门分析和预报天气的一种重要工具。

1820年,德国H.W.布兰德斯将过去各地的气压和风的同时间观测记录填入地图,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张天气图。

1851 年,英国J.格莱舍在英国皇家博览会上展出第一张利用电报收集各地气象资料而绘制的地面天气图,是近代地面天气图的先驱。

20世纪30年代,世界上建立高空观测网之后,才有高空天气图。

按天气图图面范围的大小,有全球天气图、半球天气图、洲际天气图、国家范围的天气图和区域天气图等。

天气图上的气象观测记录,由世界各地的气象站用接近相同的仪器和统一的规范,在相同时间观测后迅速集中而得。

地面天气图每天绘制4次,分别用北京时间02时、08时、14时、20时(即世界时18时、00时、06时、12时)的观测资料;高空天气图一天绘制两次,用北京时间08时、20时(即世界时00时和12时)的观测资料。

(二)天气图的种类天气图一般分为地面天气图、高空天气图和辅助图三类。

若按其性质分类,可分为:①实况分析图。

按实际观测记录绘制的天气图。

②预报图。

根据天气分析或数值天气预报的结果绘制的未来24、48、72小时的天气形势预报图或天气分布预报图。

③历史天气图。

根据实况分析图印刷出版的一种历史资料。

此外,根据需要有时还绘制不同时段(如旬、月、年)某气象要素平均值分布情况的平均图、对平均值的差值分布情况的距平图等。

1.地面天气图地面天气图也称地面图,是用于分析某大范围地区某时的地面天气系统和大气状况的图。

在地面图上,各个气象观测站的相应位置上,均被数值或符号填写该站某时刻的气象要素观测记录。

所填的气象要素有:气温,露点,风向和风速,海平面气压,能见度,总云量和低云量,现时天气和过去6小时内的天气,过去6小时降水量,特殊天气现象(如雷暴、大风、冰雹)等。

天气预报的基本知识

天气预报的基本知识

天气预报的基本知识一、天气图(一)天气图的概念天气图是指填有各地同一时间气象要素的特制地图。

在天气图底图上,填有各城市、测站的位置以及主要的河流、湖泊、山脉等地理标志。

气象科技人员根据天气分析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从而揭示主要的天气系统,天气现象的分布特征和相互的关系。

天气图是目前气象部门分析和预报天气的一种重要工具。

1820年,德国H.W.布兰德斯将过去各地的气压和风的同时间观测记录填入地图,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张天气图。

1851 年,英国J.格莱舍在英国皇家博览会上展出第一张利用电报收集各地气象资料而绘制的地面天气图,是近代地面天气图的先驱。

20世纪30年代,世界上建立高空观测网之后,才有高空天气图。

按天气图图面范围的大小,有全球天气图、半球天气图、洲际天气图、国家范围的天气图和区域天气图等。

天气图上的气象观测记录,由世界各地的气象站用接近相同的仪器和统一的规范,在相同时间观测后迅速集中而得。

地面天气图每天绘制4次,分别用北京时间02时、08时、14时、20时(即世界时18时、00时、06时、12时)的观测资料;高空天气图一天绘制两次,用北京时间08时、20时(即世界时00时和12时)的观测资料。

(二)天气图的种类天气图一般分为地面天气图、高空天气图和辅助图三类。

若按其性质分类,可分为:①实况分析图。

按实际观测记录绘制的天气图。

②预报图。

根据天气分析或数值天气预报的结果绘制的未来24、48、72小时的天气形势预报图或天气分布预报图。

③历史天气图。

根据实况分析图印刷出版的一种历史资料。

此外,根据需要有时还绘制不同时段(如旬、月、年)某气象要素平均值分布情况的平均图、对平均值的差值分布情况的距平图等。

1.地面天气图地面天气图也称地面图,是用于分析某大范围地区某时的地面天气系统和大气状况的图。

在地面图上,各个气象观测站的相应位置上,均被数值或符号填写该站某时刻的气象要素观测记录。

所填的气象要素有:气温,露点,风向和风速,海平面气压,能见度,总云量和低云量,现时天气和过去6小时内的天气,过去6小时降水量,特殊天气现象(如雷暴、大风、冰雹)等。

天气系统

天气系统

演化消亡
气旋天气系统总是处在不断地新生、发展和消亡之中。各种天气系统有不同的生消条件和能量来源。即使特 征尺度同属一类的系统,其生消条件和能量来源也有所不同。比如温带气旋的发展条件,主要由其上空涡度平流 所引起的空气辐散的强弱决定,其能量来源于大气的斜压性所储存的有效势能。台风的发生和维持是由于热带扰 动的潜热释放,而潜热的释放同热带大气的位势不稳定和对流不稳定有关,其能量主要来源于海洋供给的水汽,在 凝结过程中释放的潜热。
在高空天气图上,也有按整个纬圈的波数来划分天气系统的,通常把波数为1~3的波动称为超长波,波数为 4~8的波动称为长波,它们都属于行星尺度天气系统,波数大于8的波动称为短波,相当于天气尺度天气系统或 更小尺度的天气系统。
小系统往往在大系统孕育下发展,小系统成长壮大后又给大系统以反作用。各类天气系统都在一定地理环境 中形成和发展,具有一定地理环境特征。
大气中各类天气系统的特征尺度相差很大,有大至上万公里的,如超长波、副热带高压,也有小至几百米的, 如龙卷。按特征尺度大致可分为五类,即:行星尺度天气系统、天气尺度天气系统、中间尺度天气系统、中尺度 天气系统和小尺度天气系统。天气系统的分类在国际上也不完全统一。
尺度效应
天气系统的尺度效应各类天气系统的空间尺度(水平的和铅直的)和时间尺度,以及特征的水平风速,都是根 据实际观测确定的。但有些量到21世纪初还无法直接观测,只能按大气动力方程进行计算。在进行数值计算时, 要选择适当的空间格距,其大小由系统的特征尺度决定,这就是所谓的尺度效应。比如天气系统的特征铅直运动 速度,可以根据连续方程由水平尺度和特征水平风速推算出来。各类天气系统的铅直运动速度有一定的特征数值, 如行星尺度天气系统为10-1厘米/秒,天气尺度天气系统为10°厘米/秒,小尺度天气系统的铅直速度约为天气尺 度天气系统100倍,即102厘米/秒。

天气预报中用到的算法

天气预报中用到的算法

天气预报中用到的算法天气预报算法:如何预测未来天气?天气预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关注的一个话题,无论是出门旅行还是日常穿衣搭配,了解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都能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

那么,天气预报是如何进行的呢?背后隐藏着哪些算法和技术呢?1.数据收集和分析天气预报的第一步是数据收集。

气象局通过气象观测站、卫星、雷达等设备收集大量的气象数据,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降水等信息。

这些数据以时间序列的形式记录下来,并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接下来,天气预报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统计学和数学模型,算法可以识别出不同的天气模式,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关联性。

例如,低气压系统通常与阴雨天气相关,而高气压系统则常常伴随着晴朗的天气。

算法还可以分析气象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温度和湿度的关系,从而更准确地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

2.数值模型和物理模拟天气预报算法还使用了数值模型和物理模拟。

数值模型是基于大量的气象数据和数学模型建立起来的,用来模拟大气运动和天气变化。

它将地球大气划分为一个个离散的网格,然后根据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通过数值方法求解动力学和热力学方程组,从而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

物理模拟是在数值模型的基础上,考虑更多的物理过程和参数,如辐射传输、云微物理、降水生成等,以提高预报的准确性。

物理模拟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时间,因此通常在超级计算机上进行。

3.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近年来,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也在天气预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机器学习算法可以通过对历史气象数据的学习,自动找出其中的规律和模式,并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

例如,通过分析过去的气象数据,算法可以学习到不同气象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预测未来几天的降水量、温度等。

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结合其他数据源,如卫星图像、雷达图像等,提供更全面和详细的天气信息。

通过图像识别和深度学习算法,可以自动提取出云图、降水图等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天气预报。

气象预报员气象知识

气象预报员气象知识

气象预报员气象知识气象预报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业,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负责收集、分析并解释气象数据,为我们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

这个职业需要丰富的气象知识和技巧,下面我将向大家介绍一些与气象预报员职业相关的气象知识。

第一部分:气象观测气象预报员的第一项任务是进行气象观测。

他们需要通过各种仪器和设备来测量和记录气象数据,例如温度、湿度、风速、气压等。

这些观测数据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当前天气状况并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

第二部分:气象要素在气象预报中,有几个重要的气象要素需要被考虑。

首先是温度,它是人们最关注的天气参数之一。

温度的变化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其次是湿度,湿度的高低会影响人们对天气的感知和舒适度。

此外,风速和风向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可以影响空气流动和气象事件的发生。

第三部分:气象现象气象预报员需要熟悉各种气象现象和天气事件。

例如,他们需要了解气旋、高压系统、低压系统、暴雨、台风等。

对于不同的天气现象,气象预报员需要根据相关的气象数据和模型进行分析和预测,以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

第四部分: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气象预报员最主要的任务之一。

为了做出准确的预报,他们需要运用各种气象知识和技能。

首先,他们需要掌握气象观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

其次,他们需要使用气象模型和统计学方法来预测天气变化。

最后,他们需要将自己的预报结果以一种简明扼要的方式向公众传达。

第五部分:应用场景气象预报员的工作不仅仅局限在天气预报领域。

他们的气象知识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例如农业、航空、海洋等。

在农业方面,气象预报员可以帮助农民合理安排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时间。

在航空领域,气象预报员可以提供准确的飞行条件和安全警告。

在海洋领域,气象预报员可以对海洋环境进行预测,提醒海上人员注意风浪情况。

总结:气象预报员是一个需要丰富气象知识和技巧的职业。

他们的工作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准确的天气预报,我们可以提前做好相应准备以应对不同的天气条件。

气象六要素实施方案

气象六要素实施方案

气象六要素实施方案气象六要素是指温度、湿度、气压、风力、风向和降水,是气象学中最基本的观测要素。

气象六要素的准确观测和实时监测对于天气预报、气候研究、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气象六要素实施方案,对于提高气象观测质量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温度是指空气分子的热运动程度。

温度的准确观测对于天气预报和气候研究至关重要。

在实施方案中,应当加强对气温观测仪器的维护和校准工作,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其次,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湿度的观测对于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施方案中,应当加强对湿度观测仪器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再次,气压是指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

气压的观测对于气象灾害预警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施方案中,应当加强对气压观测仪器的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此外,风力和风向是指空气运动的强度和方向。

风力和风向的观测对于天气预报和海洋气象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施方案中,应当加强对风力和风向观测仪器的安装和维护,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连续性。

最后,降水是指大气中水汽凝结成液态或固态的过程。

降水的观测对于灾害预警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施方案中,应当加强对降水观测仪器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总之,气象六要素实施方案的制定和落实,对于提高气象观测质量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加强对气象观测仪器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各行各业提供准确可靠的气象信息和服务。

希望各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气象六要素实施方案,全力以赴做好气象观测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提供更加精准的气象服务。

第六章 数值预报产品

第六章 数值预报产品

第六章数值预报产品数值天气预报(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NWP)是根据大气实际情况,在一定初值和边值条件下,通过数值计算,求解描写天气演变过程的流体力学和热力学方程组,预报未来天气的方法。

和一般用天气学方法、并结合经验制作出来的天气预报不同,这种预报是定量和客观的预报。

预报所用或所根据的方程组和大气动力学中所用的方程组相同,即由连续方程、热力学方程、水汽方程、状态方程和3个运动方程(见大气动力方程) 共7个方程所构成的方程组。

方程组中,含有7个预报量(速度沿x,y,z三个方向的分量u,v,w和温度T,气压P,空气密度ρ以及比湿q)和7个预报方程。

方程组中的粘性力F,非绝热加热量Q 和水汽量S一般都当作时间、空间和这7个预报量的函数。

通过高性能计算机求解方程组,获得未来7个未知数的时空分析,即未来天气分布。

数值天气预报与经典的以天气学方法作天气预报不同,它是一种定量的和客观的预报,正因为如此,数值天气预报首先要求建立一个较好的反映预报时段的(短期的、中期的)数值预报模式和误差较小、计算稳定并相对运算较快的计算方法。

其次,由于数值天气预报要利用各种手段(常规的观测,雷达观测,船舶观测,卫星观测等)获取气象资料,因此,必须恰当地作气象资料的调整、处理和客观分析。

第三,由于数值天气预报的计算数据非常之多,很难用手工或小型计算机去完成,因此,必须要用高性能的计算机。

数值预报模式简介在中国,1982年开展数值预报业务。

目前数值预报已经成为各种业务天气预报的最重要的基础和持续提高业务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根本途径。

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要用到ECMWF全球谱模式、日本的全球谱模式(GSM)和远东区域谱模式(ASM)、美国NCEP模式、中国国家气象中心的T639模式以及MM5、WRF、GRAPES、AREMS等中尺度模式,下面分别进行简要介绍。

6.1 全球模式6.1.1 ECMWF全球谱模式TL511L60欧盟主要国家于1976年组建了ECMWF,至1979年建立了全球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并正式投入运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5一7.9
5
有叶的小树摇摆,水面有小波,高的草和庄稼波浪起伏明显
8.0一10.7
6
大树枝摇动,电线呼呼有声,撑伞困难,高的草和庄稼不时地倾伏于地
108一13.8
7
全树摇动,大树枝弯下来,迎风步行感觉不便
13.9一17.1
8
折毁小树枝,人迎风前行感觉阴力甚大
17.2一20.7
9
草房遭受破坏,房瓦被掀起,大树枝可折断
时段
预报用语
12小时
降水量
(毫米)
24小时
降水量
(毫米)
时段
预报用语
12小时降水量
(毫米)
24小时
降水量
(毫米)
毛毛雨、小雨、雨
0.1一4.9
0.1一9.9
零星小雪、小雪、
阵雪
0.1—0.9
0.1—2.4
小雨一中雨
3.0—9.9
5.0—16.9
小雪一中雪
0.5一1.9
1.3—3.7
中雨
5.0—14.9
50.0一99.9
暴雪
>6.0
>10.0
暴雨一大暴雨
50.0.一104.9
75.0一174.9
大暴雨
70.0一140.0
100.0一250.0
大暴雨—特大
暴雨
105一170
175一300
特大暴雨
>140.0
>250.0
三、风的等级
空气运动产生的气流称为风。风向是指风的来向。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空气移动的水平距离;单位为米/秒,精确到一位小数。风的预报等级为12级,其各级别标准为:
风力
等级
地面物的特征
风速(米/秒)
0
静烟直上
0.0一0.2
1
烟能表示风向,树叶略有摇动
0.3一1.5
2
人面感觉有风,树叶有微响,旗子开始飘动,高的草和庄稼开始摇动.
1.6一3.3
3
树叶及小枝摇动不息,旗子展开,高的草和庄稼摇动不息
3.4一5.4
4
能吹起地面的灰尘和纸张,树枝摇动,高的草和庄稼波浪起伏
10.0—24.9
中雪
1.0—2.9
2.5一4.9
中一大雨
10.0一22.9
17.0—37.9
中雪一大雪
2.0一4.4
3.8一7.4
大雨
15.0一29.9
25.0一49.9
大雪
3.0一5.9
5.0一9.9
大雨一暴雨
23.0一49.9
38.0一74.9
大雪一暴雪
4.5一7.5
7.5一15.0
暴雨
30.0一69.9
天气预报各要素等级划分
一、气象日界
气象日界与人们通常所说的以晚上12点为日界不同,气象日界是实行24小时制,以晚上20点为界,从晚上20时至第天早上08时的12个小时为晚上,从早上08时到晚上20时的12个小时为白天,一天是先晚上后白天为一天时间。
二、降水等级
降雨量单位为毫米,一般精确到保留一位小数。降水量数表示水平地面的降水深度。其各级降水标准为:
20.8一24.4
10
树木可被吹倒,一般建筑物遭破坏.
24.5一28.4
11
大树可被吹倒,一般建筑物遭严重破坏
28.5一32.6
12
陆上少见,其推毁力极大.
32.7或以上
8级或以上称为大风.
四、高温天气:是指日最高气温≥37℃的天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