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_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和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② ② ③,④ ④ ⑤,⑥ ⑥
膜内在蛋白; 膜内在蛋白; 膜周边蛋白(脂锚定蛋白) 膜周边蛋白(脂锚定蛋白); 膜周边蛋白
膜蛋白的功能
(三)、膜糖类 )、膜糖类
占膜重量的2%~10% 占膜重量的2%~10% 以糖蛋白或糖脂的形式存在 分布在膜的外表面 膜的外表面形成细胞外被或糖萼 分布在膜的外表面形成细胞外被或糖萼 与细胞识别、 与细胞识别、细胞免疫应答有关
3.
液态镶嵌模型
意义:强调了蛋白质和脂类的镶嵌关系, 意义:强调了蛋白质和脂类的镶嵌关系,并认为 膜总是在流动的,并是不对称的,对膜功能的复 膜总是在流动的,并是不对称的, 杂性提供了物质基础。 杂性提供了物质基础。 缺陷: 缺陷:没有说明具有流动性的细胞膜在变化过程 中怎样保持膜的相对完整和稳定性。 中怎样保持膜的相对完整和稳定性。
O型血:H抗原(末端接一个岩藻糖) 型血: 抗原(末端接一个岩藻糖) A型血:H抗原糖链末端 + N-乙酰氨基半乳糖 型血: B型血:H抗原糖链末端 + 半乳糖 型血: AB型血: AB型血:在H糖蛋白末端兼有上述两种糖分子 型血
二、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模型
片层结构模型:1935年 片层结构模型:1935年 单位膜模型: 单位膜模型: 1959年 1959年
细胞的基本结构
光镜下 细胞膜 (cell membrance) 细胞质 (cytoplasm) 细胞核 (nucleus)
电镜下(亚显微结构) 电镜下(亚显微结构) 膜相结构: 膜相结构:细胞膜 内质网 高尔基复合体 核膜 线粒体 溶酶体 过氧化物酶 体等 非膜相结构: 非膜相结构:核糖体 染色质 染色体 细胞质基质 中心体 微管 微丝 中间纤维等
板块镶嵌模型 block mosaic model
流动的类脂双分子层中存在着大小不同、 流动的类脂双分子层中存在着大小不同、彼此 独立的类脂板块(有序结构板块), ),被流动的 独立的类脂板块(有序结构板块),被流动的 类脂区(无序结构板块)所分割, 类脂区(无序结构板块)所分割,二者处于连 续动态平衡中,可随条件变化而相互转化。 续动态平衡中,可随条件变化而相互转化。
protein)可分为两类: 可分为两类: 1、糖磷脂酰肌醇(GPI)连接 糖磷脂酰肌醇(GPI) 的蛋白。经寡糖通过较小的磷 的蛋白。 脂、磷脂酰肌醇连接到非细胞 质面的脂单层中。 质面的脂单层中。 2、通过共价连接脂类等分子, 通过共价连接脂类等分子, 插入细胞质面的脂单层中。 插入细胞质面的脂单层中。
膜周边蛋白 以离子键或其它较弱的键与膜表面的蛋白质 以离子键或其它较弱的键与膜表面的蛋白质或脂分子的 蛋白质或 亲水部分结合,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或提高温度就可 亲水部分结合, 以由膜上分离
膜内在蛋白 为跨膜蛋白(tansmembrane proteins),不同程度嵌入膜内, proteins) 不同程度嵌入膜内, 占膜蛋白总量的70%。与膜的结合非常紧密, 占膜蛋白总量的70%。与膜的结合非常紧密,用去垢 %。与膜的结合非常紧密 剂才能从膜上解离
第二篇 细胞膜及其表面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和特性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 of cell membrane
思考题
液态镶嵌模型 细胞膜的基本特征 膜流动性的实验证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内容提要
一、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二、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 三、细胞膜的特性
细胞膜( 细胞膜(plasma membrane): membrane) 细胞外围的一层界膜,又称质膜。 细胞外围的一层界膜,又称质膜。
2.复合糖的不对称性:糖脂和糖蛋白主要分布于细 复合糖的不对称性: 胞膜的外表面。 胞膜的外表面。
3、膜蛋白的不对称性:每种膜蛋白分子在细胞膜 膜蛋白的不对称性: 上都具有特定的方向性和分布的区域性。 上都具有特定的方向性和分布的区域性。 内表面多于外表面,周边蛋白多附在膜内表面, 内表面多于外表面,周边蛋白多附在膜内表面, 糖蛋白都分布于膜的外表面。 糖蛋白都分布于膜的外表面。
(二)膜蛋白
(membrane protein) protein)
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据估计,核基因组编码的蛋白质中 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据估计, 30%左右的为膜蛋白 30%左右的为膜蛋白 根据在膜中分布的位置, 根据在膜中分布的位置,分为
膜周边蛋白(peripheral protein) protein) 膜内在蛋白( integral protein )
膜相结构组成: 膜相结构组成: 致密深色带(2nm) 致密深色带(2nm) 疏松的浅色带(3.5nm) --单位膜 疏松的浅色带(3.5nm) --单位膜 致密深色带(2nm) 致密深色带(2nm) 作用: 作用:区域化作用 把细胞分隔成 若干区域, 若干区域,将某一功 能有关的酶系统集中 在一定的区域内, 在一定的区域内,使 其更有效发挥作用. 其更有效发挥作用
常含有不饱和脂肪酸
Phospholipids
具有一个极性头部和两个非极性的尾
2. 胆固醇
存在于真核细胞膜上, 存在于真核细胞膜上 , 一般 不超过膜脂的1 不超过膜脂的1/3。
功能: 功能: 提高脂双层的稳定性 调节脂双层流动性 降低水溶性物质的通透性。 降低水溶性物质的通透性。
在缺少胆固醇培养基中,不能合成胆固醇的突变细胞株会发生自溶
磷酸
甘油
脂肪酸
最简单的磷酸甘油脂——磷脂酸 最简单的磷酸甘油脂——磷脂酸
磷脂分子的主要特征: 磷脂分子的主要特征:
具有一个极性头和两个非极性的尾(脂肪酸链) 具有一个极性头和两个非极性的尾(脂肪酸链)
脂肪酸碳链为偶数,多数碳链由16或18个碳原子组成 脂肪酸碳链为偶数,多数碳链由16或18个碳原子组成
晶格镶嵌模型 Crystal model
1. 镶嵌蛋白可以影响其周围的脂类分子使其不能运动 形成界面脂,界面脂与蛋白质形成有序晶格, 形成界面脂,界面脂与蛋白质形成有序晶格,脂类 只在晶格四周流动。 只在晶格四周流动。 2. 生物膜中脂质在可逆地进行无序(液相)和有序 生物膜中脂质在可逆地进行无序(液相) (晶相)的相变。 晶相)的相变。
膜不对称性的生理意义
保证了膜功能的方向性,使膜两侧具有 保证了膜功能的方向性, 不同的功能。 不同的功能。
意义:建立膜脂双层的 意义: 排列模式
单位膜模型 Unit membrane model
1、电镜下,“两暗一明” 、电镜下, 两暗一明” 2、 内外为蛋白质,每层厚约 、 内外为蛋白质, 2nm;中间为双层脂分子,厚约 ;中间为双层脂分子, 3.5nm;总厚度 ;总厚度7.5nm(单位膜) (单位膜) 3、蛋白质肽链 折叠 、蛋白质肽链β折叠 意义: 意义:阐述了生物膜形态上共性 -单位膜 缺陷:把各种膜视为千篇一律, 缺陷:把各种膜视为千篇一律, 难以对不同功能的生物膜做出合 理解释
Cholesterol in a lipid bilayer.
3. 糖脂
• •
是含糖而不含磷酸的脂类 占膜脂总量的5 占膜脂总量的5%以下
(神经细胞膜上糖脂含量较高,约占5-10%) )

两性分子
膜脂的特性
膜脂为双性分子, 膜脂为双性分子,都具有亲水性头部和疏水性尾 为兼性分子或双亲性分子(amphipathic molecule) 在水中会自发排列成脂双分子层
ABO血型抗原 血型抗原
决定抗原性质的部分:红细胞膜上糖蛋白中寡糖链部分 上糖蛋白中寡糖链 决定抗原性质的部分:红细胞膜上糖蛋白中寡糖链部分 抗原寡糖链共同结构基础(4个单糖组成): 抗原寡糖链共同结构基础( 个单糖组成): 葡萄糖-半乳糖-乙酰氨基葡萄糖-半乳糖 葡萄糖-半乳糖-乙酰氨基葡萄糖-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特征 细胞大小 细胞核 染色体 细胞壁 核糖体 细胞器 细胞分裂 转录与翻译 细胞骨架 原核细胞 较小,1-10um 较小, 无核膜和核仁(拟核) 无核膜和核仁(拟核) 单个,DNA裸露 单个,DNA裸露 无纤维素、主要为肽聚糖 无纤维素、 70S(50S+30S) 无(除核糖体外) 除核糖体外) 无丝分裂 同时进行 无 真核细胞 较大,10-100um 较大,10有核膜和核仁 若干,DNA与组蛋白结合 若干,DNA与组蛋白结合 无肽聚糖、主要为纤维素 无肽聚糖、 80S(60S+40S) 有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转录在核内,翻译在胞质 转录在核内, 有
膜内在蛋白有的是 一次穿膜, 一次穿膜,有的是 多次穿膜。 多次穿膜。
形成亲水通道的膜 内在蛋白跨膜区域: 内在蛋白跨膜区域: 两性α螺旋组成亲 两性 螺旋组成亲 水通道;或两性 水通道;或两性β 折叠组成亲水通道。 折叠组成亲水通道。
β折叠穿膜 折叠穿膜 α螺旋穿膜 螺旋穿膜
脂锚定蛋白(lipid脂锚定蛋白(lipid-anchored
脂筏模型 Lipid rafts model
1. 脂双分子层外层,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结构致密, 脂双分子层外层,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结构致密, 形成“脂筏” 形成“脂筏” 2. 脂筏上载着蛋白质 3. 功能:参与膜的信号转导、蛋白质分选等 功能:参与膜的信号转导、
生物膜的分子结构模型
三、细胞膜的特性
不对称性 流动性
(一)、细胞膜的不对称性 )、细胞膜的不对称性
细胞膜内外两层的组分 功能的差异 细胞膜内外两层的 组分 和 功能 的差异 , 称为 组分和 的差异, 膜的不对称性。 膜的不对称性。
1、膜脂的不对称性:同一种脂分子在脂双层中呈不 膜脂的不对称性: 均匀分布。 均匀分布。 膜外表面具有胆固醇和鞘磷脂等形成的微结构域。 膜外表面具有胆固醇和鞘磷脂等形成的微结构域。
液态镶嵌模型 Fluid-mosaic model: :
1972, S. J. Singer & G. Nicolson 根据免疫荧 , 光技术、冰冻蚀刻技术的研究结果, 光技术、冰冻蚀刻技术的研究结果,提出了 “液态镶嵌模型” 液态镶嵌模型”
1. 2.
细胞膜由流动 的双脂层和嵌在其中的蛋白质组成。 细胞膜由 流动 的双脂层和嵌在其中的蛋白质组成 。 流动的双脂层和嵌在其中的蛋白质组成 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 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 , 极性头部朝向水相 组成生物膜骨架; 组成生物膜骨架; 蛋白质镶嵌 在脂双层中, 并表现出分布的不对称 蛋白质 镶嵌 在脂双层中 , 并表现出分布的 不对称 镶嵌在脂双层中 性。
(一)膜脂(membrane lipid) lipid) 膜脂(
类型:磷脂、胆固醇、糖脂 类型:磷脂、胆固醇、
1. 磷脂(磷酸甘油脂、鞘磷脂),膜脂的基本成分, 磷脂(磷酸甘油脂、鞘磷脂) 膜脂的基本成分, 占膜脂的50% 占膜脂的50%以上
磷酸甘油脂:以甘油为骨架的磷脂类,在骨架上结合 磷酸甘油脂:以甘油为骨架的磷脂类, 两个脂肪酸链一个磷酸基团,胆碱、乙醇胺、 两个脂肪酸链一个磷酸基团,胆碱、乙醇胺、丝 氨酸等分子借磷酸基团连接到脂分子上
液态镶嵌模型:1972年 液态镶嵌模型:1972年 晶格镶嵌模型:1975年 晶格镶嵌模型:1975年 板块镶嵌模型:1977年 板块镶嵌模型:1977年 脂筏模型: 脂筏模型: 1997年 1997年
片层结构模型 Lamella structure model
中央:双层脂质分子 中央: 内外两侧:球形蛋白质 内外两侧:
脂质体(liposome) 脂质体( )
人工膜。在水中, 人工膜。在水中,搅动后磷脂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 形。 脂质体:由磷脂双层构成的具有水相内核的脂质微 脂质体: 囊。直径25~1000nm不等。 直径25~1000nm不等 不等。 人工脂质体可用于: 人工脂质体可用于:
药物载体 转基因 研究生物膜的特性
功能: 功能: 屏障作用 物质交换 信息传递
一、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膜脂,占膜干重的 30%~70% 30% 70% 膜蛋白,占 20%~70% 20% 70% 膜糖,占10%,(以糖脂和糖蛋白的形式存在) 10% 以糖脂和糖蛋白的形式存在)
膜脂是膜的基本骨架, 膜脂是膜的基本骨架,膜蛋白是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