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市位于关中平原东北隅

合集下载

陕西韩城一煤矿井下电缆着火致28人死亡等事故通报

陕西韩城一煤矿井下电缆着火致28人死亡等事故通报

陕西韩城一煤矿井下电缆着火致28人死亡7月17日晚20时10分,位于陕西省东部的韩城市桑树平镇小南沟煤矿井下发生电缆着火,现场作业的28名矿工已全部遇难。

目前遇难人员遗体陆续开始升井。

目前,韩城市(县级)已对全市煤矿进行停产整顿,发生矿难事故的煤矿矿主已被控制。

据了解,陕西省韩城市位于关中平原东北隅,距省会西安240余公里,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煤炭储量达103亿吨,已探明27.74亿吨。

小南沟煤矿是个新建煤矿,五证齐全。

救援情况井下火势过大搜救暂缓由于井下火势难以控制,且局部发生冒顶,救援人员无法下井,被迫暂缓入井救援。

记者在现场看到,救援人员采用高泡灭火器进行灭火。

在副井和风井口设立观测点,每小时测定瓦斯、一氧化碳、氧气浓度等数据,观察火势变化情况。

小南沟煤矿属于韩城市新鑫矿业XXX,由原新鑫煤矿单井扩大周边资源整合而成,原新鑫煤矿设计生产能力每年3万吨,整合后矿井设计生产能力每年9万吨。

目前矿井正在建设阶段。

身份确认遇难矿工主要来自鄂陕鲁冀记者从陕西省韩城市小南沟煤矿事故现场了解到,28名遇难矿工的身份和籍贯已确认,主要来自湖北、陕西、山东和河北四省。

事故发生后,由矿方、煤炭主管部门和公安部门分别对当班井下人数进行了逐一核实,严格对照入井人员花名册、矿灯领取登记表,对井下人员身份和籍贯进行审核。

经查实,28名遇难矿工中,湖北籍15人、陕西籍10人、山东籍2人、河北籍1人。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河南新岭煤矿发生井下失火事故8矿工遇难本报平顶山讯7月17日早上7时40分,位于平顶山汝州市的郑煤集团公司新岭煤矿发生井下着火事故。

经过救护队员一天的搜救,确认有8名矿工遇难。

郑煤集团公司相关人员介绍,经初步调查,井下火灾是因为电缆接口出现问题迸发明火引起的,着火时间大约是早上7时40分许,火灾持续了两个多小时。

由于新岭煤矿地处河道,加之近几日雨水较多,巷道里形成了积水。

事发时工人们正在巷道内进行排水。

陕西韩城

陕西韩城

党家村
韩城党家村是一个明朝的商人来韩城做生意, 深感这里的人民热情好客,于是在党家村修 建房屋,就此定居,而他的后代就在那里繁 衍生息,形成了现在国内为数不多的古建筑 自然村落,村内建筑保存完整,有传统四合 院、祠堂、看家楼、石门、寨子等。2000年 副总理李瑞环曾在这里视察并为之感叹,当 场题字“民居瑰宝”。
梁代村
韩城古城
韩城古城自夏阳就出现,后因城市发展和规模扩大, 经历几朝休整,加上抗日战争没有太过破坏,保存 完整,青石街道两旁是二层古建(或因城建需要仿 古)风貌犹存,至今仍在作为城市重要的一部分使 用,包括民居和商铺。古城比较著名的有毓秀桥、 城隍庙、闯王行宫、北营庙。还有两处更有历史价 值的文物,一处是韩城文庙,在文革中被破坏,后 经修复,基本保存了部分原貌,还有唐圆觉寺,解 放后改为韩城市烈士陵园。
韩城行鼓
韩城行鼓有着悠久历史,有关中人特有的热 情豪放,队列变化,有鼓、锣、镲、绕竿、 秧歌、高跷、彩船等多种多样集娱乐与运动 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是日常人们津津乐道 的娱乐和庆祝形式,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 幕式上被作为我国非自然文化遗产选为开幕 式演出的节目。
汉太史司马迁祠
汉太史司马迁发奋著史记,忍辱负重成就 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中国最伟大 的一部史书,司马迁终老后被运回故乡— 夏阳(即今陕西韩城)也有一说是他的衣 冠,葬在黄河旁的山上,遂为今日之司马 迁祠,他的墓冢上天然生成一颗柏树,有 五支粗壮的主枝,传说绕司马迁的墓左三 圈右三圈,就能高中金榜,俗称“五子登 科”。中央台曾于2006年在司马迁祠举行 了声势浩大的《风追司马》主题祭祀活动。
民俗文化
滔滔黄河水养育的是原滋原味的陕西儿女, 早上油茶麻花,中午燃面凉皮,一天馍不离 手。没事总喜欢串串门话家常,夏夜喜欢聚 在灯下齐唱秦腔,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关中 花馍做的栩栩如生,远近闻名,大红袍花椒 是韩城的特产,西的一大特色,陕 西人有吃馍的传统,韩城人民则以馍为依托, 用自己的巧手做出各种各样惟妙惟肖的形状, 不但美观,而且面揉的劲道美味,即是艺术 品,又是食物,表达了韩城人民对生活乐观 的态度,每逢过年过节,花馍是馈赠亲友的 必备礼品,也是祭祀等传统活动中的象征性 祭品。

陕西韩城各大景点导游词-梁带村遗址讲解词

陕西韩城各大景点导游词-梁带村遗址讲解词

梁带村遗址讲解词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我叫……今天就由我带领大家参观……这边请(手势,然后一边走一边讲)韩城市位于关中平原东北隅,距省会西安240余公里,北依宜川,西邻黄龙,南接合阳,东隔黄河与山西省河津、乡宁、万荣等县市相望。

1983年10月撤县设市,1985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1986年12月被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韩城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便有人类活动,历史人物众多,文物古迹荟萃,有“文史之乡”和“关中文物最韩城”之美誉。

韩城故称龙门这和古代大禹治水的故事有渊源,三皇五帝的尧帝时期洪水泛滥中原地区天地茫茫,宇宙洪荒,人民饱受海浸水淹之苦。

尧帝开始起用禹的父亲鲧治理洪水。

鲧治水逢洪筑坝,遇水建堤,采用“堙”的办法,九年而水不息。

尧的助手舜行视鲧治水无功,将他诛杀在羽山。

舜命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他从冀州开始,踏遍九州进行实地考察,决定采用因势疏导洪水的办法。

在我们古典文学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大雅·韩奕》中这样写到:“奕奕梁山,维禹甸之”。

讲的就是大禹治水的故事。

龙门,为我国第二大河黄河的咽喉。

龙门山横跨黄河两岸,高山对峙,悬崖壁立,巨涛咆哮。

陕西的西禹门山高892.6米,山西的东禹门山高891米,地势非常险要。

“龙门”,群山对峙,黄河奔流其间,波涛汹涌,咆哮如雷,故古人咏诗有“禹门三级深,平地一声雷”之佳句。

龙门胜景,实乃天下一大奇观。

这里是黄河最窄处只有48米宽,且从龙门上溯直至黄河最大的水位差“壶口瀑布”黄河是在两山之间的峡谷中奔流。

这段黄河是整个黄河河道最窄,水位最深,流速最高的一段。

上古时代黄河鲤鱼非常丰盛,每年三月份是黄河鲤鱼溯流之期。

因龙门河窄水流迅疾,鲤鱼不能进,所以鲤鱼只有“跳”,只有跳得越高,落得越远进入龙门口的可能性越大,古人看到这种万鱼竞跃场面取其祥瑞“鱼跃龙门,可以化龙”。

这也是在中国历史夏商时代韩城的古称“龙门”。

《三秦记》中有鱼跃龙门的神话传说:每年三月冰化雪消之时,有黄河鲤鱼从百川汇集龙门之下,竞相跳跃。

韩城丘陵山地农机化发展现状与思考

韩城丘陵山地农机化发展现状与思考

一、基本情况陕西省韩城市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东北部,地形地貌为“七山一水二分田”,丘陵山地占全市总面积的85%,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花椒、苹果、蔬菜等农作物。

推进韩城市丘陵山地农业机械化发展,是提高全市农业生产综合能力、转变生产方式、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截至2018年底,全市拥有各类农机具19076台(套),其中拖拉机7735台,联合收获机471台,配套农机具15870台(套),农机总动力达到了25.4万千瓦,农业机械总值2.33亿元,拥有农业机械操作人员4.65万人,农机经营收入1.85亿元,农作物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70.1%。

二、存在的问题1.农机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三多三少”,即动力机械多、配套机具少;小型机械多、大型机械少;常规机械多,新型机械少,严重影响了农机化的发展。

2.土地经营规模小,农业机械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近几年韩城市耕地虽然实行了土地流转政策,但绝大部分农户种植规模小,加之农户种植经营品种繁多,不利于农业机械化技术充分发挥作用。

3.区域和产业间农机械化发展从农作物生产上,小麦、玉米等粮食生产领域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较高,大中型、科技含量高的农业机械分布较多;但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农业以及椒、果等领域的机械化水平较低,小型、简单、老旧的农业机械居多。

从区域上看,东部区域(如新城办、金城办、芝川镇、西庄镇等)的机械化水平较高;西部山区(如芝阳镇、板桥镇、桑树坪镇等)的机械化水平较低。

4.丘陵山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韩城市70%的土地面积属于丘陵山区,着耕地分散、地块小、土地不集中、自然条件差等,再加上田间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业生产机械在耕作、转移、运输等方面都很不方便,农业机械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工作效率。

5.新技术接受能力低随着韩城市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力都进城务工,参与农业生产基本上是年龄大、文化水平低的农民,对新技术接受度较低;受传统思想和耕作方式的影响,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在推广中难度较大。

关中东北部经济中心——韩城

关中东北部经济中心——韩城
市道路 的通行 能力明显提 高 ,城市 品位显著
提升 。
— —


全 面 推行 了 新 型农 村 合 作 医疗 制
量达到 1 0 万吨 ,新建6 个年产8 万吨焦 00 ~8 O 化企业 ,焦炭产量达 ̄ 8o Uo 万吨 ,力争10 万 0 0 吨 ,煤化工产量达 ̄ 2 o Uo 万吨 ;以阳山庄水泥 项 目建设 为龙头 ,水 泥产量 达 ̄ 2 o 屯。 jo 万0 不 断延伸 产业链 ,积极推 进清洁生产 ,壮大 循环经 济产业群 。加大用 高新技术 改造传统 产业 的力度 ,在 能源 、冶 金 、建材 、化工等 重点领 域 ,积极 推厂 先进 适用技术 ,切实增 强企 业自主创 新能力 ,着力培育成长 性强的
新兴 产业 、骨 干企业和名 牌产品 ,以信 息化
度 ,参 合率达  ̄9 . % ,2 .万农 民享受到 112 J 38 新合 疗的实 惠 ,基本 解决 了农 民看病 难 、看
病贵的问题 。
建 设了东闸 口、西闸口排洪 工程 ,
— —
新建了新 城四小 ,完成 了城关中学
结合 普9 东 路改造 ,对 东闸 口排 水系统进 行 了全面改建 ,彻底解决 了东闸 口立交桥排 水 不畅 、积雨 成潭 、影 响车辆和 行人安全 的问 题。
— —
搬 迁 ,实施 了象 山中学 、司马迁中学 、西庄 中学 、新农 职中教 学楼等校 建工程 ,jW 买 I U l g
现了韩城 一 电、矿 务局 、龙钢等企 业办学校 的社会化 管理 ,学 生的八 学率不 断提高 ,教 育教学条件不断改善 。
— —
连 续 五 年实 施 城市 绿 化 、美化 工
12 .万元 , ∞2 比2 年翻了一番。

中国城市百科县级市篇之韩城

中国城市百科县级市篇之韩城

中国城市百科县级市篇之韩城
韩城是陕西省省内计划单列市。

秦惠文王十一年(前327)始置夏阳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改称韩城县。

1983年10月改为韩城市,2012年5月升格为省内计划单列市,副地级市。

韩城位于陕西省东部黄河西岸,关中盆地东北隅,既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工业核心城市,又是秦晋豫“黄河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处秦晋咽喉,承东启西,面向中原,连陕晋豫,是关天经济区发展的“东大门”。

总面积1621平方公里。

韩城位于中国牌图中心部位,是西部与中部、陕西与山西、关中与陕西的交汇点,是华北入陕的第一道门槛,是秦晋黄河岸边重要的工业能源与文化旅游城市。

同时,又是丝路经济带、陕甘宁经济带、黄河金三角与陕西东大门经济带上重要的一极。

韩城矿产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境内有煤炭、石灰石、铁矿石、煤层气、铝矾土、高岭土等矿产资源,水资源得天独厚,境内黄河流程74公里,水资源总量为3.6亿立方米,可利用量为2.5亿立方米。

介绍韩城

介绍韩城

韩城古城
• 韩城古城,南临居水,西依梁山,东北有塬,山水 环抱,易守难攻。 古城内,一条明清古街道,一群古建筑,一批四合 院古民居,风貌古色古香,格局保护完好,是全国六个 保护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2000年国家投资保护资金 300万元,市上投资300万元,对明清一条街进行维修
保护,现已成为具有特色的北方古城浏览区之一。 • 韩城古城,城池金大定四年(1164)土筑,明崇祯 十三年(1640),由本市人当朝宰相薛国观奏朝庭批准, 倡议地方官员、绅士捐资改土城墙为砖城墙。城四门门 楼额东日“东带黄河”,西日“梁奕西襟”,南日“溥 彼韩城”,北日“龙门盛地”。为了保护古城,市政府 于80年代初作出决策,保护古城区,另建新市区,使古 街区保护完好。
当地特产 花椒生态林
• 韩城大红袍花椒是陕西省韩城市 的历史名优特产,“粒大色艳、皮 厚肉丰、香味浓郁、麻味适中”, 久负“中华名椒”之胜誉,畅销全 国,出口东南亚。 改革开放以来,韩城市依托当地 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花椒产业, 建成了四千万株优质大红袍花椒生 产基地,花椒年总产量突破1.5万 吨,占全国花椒总产量的六分之一, 花椒年总收入突破3亿元,占全市 农业总产值的60%;市内建有西塬、 芝阳两个陕西最大的花椒专业批发 市场,并在重庆、北京、沈阳等地 设立直销市场预30多个;开了了一 系列花椒精包装及深加工产品。 韩城已成为全国规模大、产量最 高、效益最好的花椒生产基地。
一.旅游景点介绍
• 1.七百岁的党家村 • 两代有较大规模兴建。清咸丰 元年(1851年)在村东北高地 • 韩城市境内民居四合院遍布城 乡,党家村是中国北方典型的 建寨堡,使村寨相通,连为一 体。现存四合院达成院123院, 传统民居村落。国内外专家称 321座。党家村民居历史悠久, 赞为“民居瑰宝”“东方人类 居住村寨的活化石”,现为国 选址恰当,建筑精良,内涵丰 保单位。 富,有村有寨,群体保护完整, 党家村全村多数为党、贾二 公用设施齐全,避难防御安全。 姓,因党姓居住在早,故称党 家(贾)村。党家村位于城东 北9公里西庄镇境内,占地16.5 公顷。始建于元至顺二年 (1331年),地处东西走向的 葫芦状沟谷之中,全村330多 户,1400多人。明成化年间, 党、贾两姓联姻,合伙经商, 生意兴隆,成为 黄河龙门自然风光惊险动人, 龙门就位于韩城,距市区30公里。 龙门两山屹立,河出其中,上宽百 步,下泻千里,相对如门,唯神龙 可越,故称龙门。站立山顶远眺黄 河。纵观全景,恰似银龙吐水。龙 门相传为大禹治水所凿,从壶口至 龙门这段峡谷,波浪壮观,北国风 光。在这里流传着美妙的神话传说, 最有名的是“鲤鱼跳龙门”,可谓 家喻户晓。《三秦记》上说:大鱼 集龙门数千,不得上,上者为龙, 下者为鱼”。千百年来文人学士, 皆以“一登龙站,身价十倍”而自 豪。前秦苻坚,曾登龙门赞杨“美 哉,河山之固”。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

• 韩城是我美丽的家乡,欢迎你的到来。
2003年6月15日由韩城市人民政府正式递交“中国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同时党家村进入世界文化 遗产预备清单。
韩城历史悠久,有“文史之乡”和“关中文物最韩城”之美誉。 世界文化名人司马迁、春秋时期赵武、乾隆年间名相王 杰、现代著名作家杜鹏程等都诞生在韩城。 韩城享有“小北京”之称,明清四合院民居建筑保存完整, 尤以党家村最为典型,被国内外专家赞誉为“世界民居之瑰 宝”、“人类文明的活化石”。
பைடு நூலகம்
导河积石,至于龙门。
大禹庙原名大夏 禹王庙,简称大 禹庙。是祭祀夏 禹的庙宇。大禹 庙是为了 纪念夏禹而修建 立的。
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 过家门而不敢入。
黄土高原上的彩绘壁画宝藏
夏禹为远古时的部落酋长 ,传说在唐尧虞舜时,黄河流 域发生特大洪水,舜派禹治理 洪水,据说禹在治水期间,"劳 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 而不敢入。"他用疏导的方法治 平洪水。后来他他又用武力夺 取了舜的部落酋长职位,取而 代之,死时把职位传给自己的 儿子启,"禅让"度被彻底打破 了。
北营庙
• 金兵入陕,驻兵于此,共设五营,此为北 营,故名之。庙为金代所建。戏楼亦初建 于金,经历代重修,基本形制如初,仍保 留有金元大额枋,覆盆式柱础等早期形体 。枋额及斗拱等部构架多为清代重修所改 制。
民居瑰宝
党家村古民居位于陕西省 韩城市东北9公里处,距 中华母亲河——黄河仅3 公里。村落南北有塬,村 寨合一,东西走向呈“宝 葫芦”状,村南有泌水绕 行,形成依塬傍水之势。
大禹所作之事,多为开国家管理制度之先例。
梁带村两周遗址
两周时期墓葬103、车马坑17座。
西周晚期至东周早期大型墓地

韩城市概况

韩城市概况

韩城市概况
程俊青
【期刊名称】《陕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年(卷),期】1992(000)023
【摘要】【位置】韩城市位于陕西省东部黄河西岸,关中平原之东北隅。

北靠宜川,西临黄龙,东隔黄河与山西省多宁、河津、万荣县相望,南与本省合阳县毗邻。

距渭南地区行署178公里,距省会西安市244公里。

【面积】境内南北长50.7公里,东西宽42.2公里,总面积1621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47.6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9.6%。

农业人口人均耕地1.89亩。

【地势】本境属关中盆地与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山、原、川、滩兼有。

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

西部深山
【总页数】1页(P49-49)
【作者】程俊青
【作者单位】韩城市志编委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
【相关文献】
1.韩城市麦田杂草发生概况及防除对策 [J], 刘金邦;梁亚丽;王娜
2.韩城市概况 [J], ;
3.对韩城市投资和居民消费情况的调查分析——2006年第3季度韩城市城镇储户问卷调查分析 [J], 卫晓燕
4.韩城市:明平英调研韩城市档案工作 [J], 郑丽;杨希
5.韩城市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思考 [J], 郭建刚;薛玉宝;冯成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韩城市基本情况

韩城市基本情况

韩城市市情简介韩城市位于关中平原东北隅,总面积1621平方公里,地形地貌为“七山一水二分田”。

下辖10镇2个街道办事处275个村23个居委会,总人口40万。

1983年10月撤县设市,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司马迁的故乡,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韩城历史悠久,文物古迹荟萃。

市境内现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182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18处,主要景点有“民居瑰宝”党家村、司马迁祠墓、古城和被评为“2005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梁带村两周古墓遗址。

近年来,韩城市依托丰富的文物资源,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2010年各旅游景点接待游客1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8亿元。

韩城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石灰石、铁矿石、煤层气等,其中煤炭储量达103亿吨,已探明27亿吨。

煤层气资源总量为2080亿立方米,达到开采品味的资源量为1907亿立方米,是渭北最大的气田。

依托资源优势,建成了以煤炭、电力、焦化、冶金、建材为支撑的工业体系,形成原煤700万吨、焦炭500万吨、钢铁600万吨、发电280万千瓦的生产能力。

其中焦炭、炭黑产量和单台机组装机容量分别居西北第一,钢铁产量居陕西第一,煤炭产量居渭南第一,是陕西重要的能源重化工业基地。

全市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8户,主要有陕西龙门钢铁集团、大唐韩城第二发电厂、陕煤韩城矿业等3家大型国有企业和黄河矿业公司、海燕公司等一大批民营骨干企业。

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50.2亿元,占渭南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7.3%。

农业生产条件良好,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等,粮食总产稳定在9万吨以上。

经过多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形成了椒、果、菜、畜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其中“大红袍”花椒驰名中外,已形成了百里4000万株生产基地,产量达到2000万公斤,产值10亿元,是全国最大的花椒生产基地,享有“中国花椒之乡”的美誉。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按照“全面保护老城,积极开发新区”的思路,不断加大金城古建筑群的保护力度,初步恢复了千米明清一条街的古老风貌。

陕西韩城千年古城谋转型

陕西韩城千年古城谋转型

陕西韩城:千年古城谋转型作者:张世峰赵拴伟来源:《中国报道》2012年第06期“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鲁迅先生对司马迁的巨作《史记》的赞誉。

而这位西汉著名史学家的故乡韩城,也因其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关中平原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韩城位于关中平原东北部,秦晋交界处。

这里有大禹治水的美丽传说,也有保存完整的明清四合院建筑。

40万热情淳朴的韩城人挥洒着勤劳和智慧的汗水,开拓进取,艰苦创业,让这个千年古城焕发出勃勃生机。

建设西部钢城近年来,韩城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扣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战略机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韩城抓住薄弱环节,强化措施见成效,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

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97.3亿元,是2007年的2.5倍;人均生产总值由1.9万元提高到4.9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4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90元。

面对区域限批、金融危机等严峻挑战,韩城市委、市政府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发展的重头戏。

坚持以“关小上大”为主线,调结构、促升级、建基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力推进煤炭、钢铁、焦化、电力等支柱产业上档升级,工业二次创业成效显著,工业经济发展进入高速增长的新阶段。

其中,在结构调整和环境整改的重压之下,韩城市委、市政府共关停落后小企业64家,实施减排项目81个,累计淘汰落后产能873万吨,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分别减排1.7万吨和857.4吨。

在“园区化承载、集团化引领、集群化发展”路子的引领下,煤炭、钢铁、焦化、电力、煤化工、建材六大优势产业集群在韩城工业格局中迅速崛起,以龙钢集团为龙头的大型骨干企业成为市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近年来,累计投资342亿元,实施重大项目168个。

韩城旅游文化内涵分析

韩城旅游文化内涵分析

韩城旅游文化内涵分析作者:赵建昌来源:《消费导刊》2010年第01期韩城位于关中平原东北隅的关中平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属于陕西省渭南市管辖,是司马迁故里,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城市”。

因其独特的旅游魅力,韩城被陕西省政府列为“168战略”六大重点旅游景区和八条精品线路之一。

韩城旅游最大的价值是其异彩纷呈的旅游文化。

韩城历史悠久,地脉独特,文脉显著,文化气质高雅,这一切共同造就了韩城魅力四射的旅游禀赋。

准确把握韩城旅游文化的内涵,客观分析韩城旅游文化气质,不但可以对韩城文化内涵有清晰的定位,而且对未来韩城的旅游深度开发、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城市建设等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千年古城、秦塞雄都(一)悠久历史韩城是枕在黄河边上的千年古城,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邑,文化遗存十分丰富。

2005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梁带村遗址,成为韩城文明与文化火种的发源地。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韩城拥有保存完好的千年古县城的文化符号金城区,它是一处明清古城文化荟萃之地,也成为韩城最具魅力的地方。

城中文物古迹众多,历史遗存丰富,是全国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城之一和风格独特的千年古县。

(二)铁马长城战国时期。

魏国在此筑长城。

经过两千多年的岁月,虽然完整的魏长城已不复存在,但其残留部分仍是我们回顾历史,研究古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可靠资料和珍贵凭证。

面对战国古长城遗址,面对数千年风雨留下的残垣断壁,可以遥想到当年韩城在金戈铁马、风云际会岁月里的遭遇。

长城文化成为韩城旅游文化的重要部分。

(三)雄关漫道韩城东依黄河,地势险要,加之扼龙门要地,自古以来成为军事要塞,有着“秦塞雄都”的美誉。

韩城大量的古寨、古堡、古关,虽然已是残垣断壁,却是那些惊心动魄、激荡人心岁月的真实见证,这些遗存,也成为韩城军事文化的现实空间所在。

“雄关漫道真如铁”,军事文化成为韩城旅游文化个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大河龙门、风水宝地(一)黄河文化孕育了几千年文明的华夏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龙门以北的大多数地段穿行于崇山峻岭之间,陕北高原东部及山西西部及西北部,虽然都在黄河流经范围,但自然环境致使黄河对当地的影响是有限的。

韩城市基本情况简介

韩城市基本情况简介

韩城市基本情况简介第一篇:韩城市基本情况简介韩城市基本情况简介一、基本情况。

韩城市位于陕西省东部,黄河西岸,1983年10月撤县设市,1986年被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重要的能源工业城市,2012年5月被确定为陕西省计划单列市。

韩城总面积1621平方公里,地形地貌为“七山一水二分田”。

总人口40万,城市集中人口10万。

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30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7.5万元,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28亿元。

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司马迁的故乡,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二、区位优势。

韩城交通优越,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东北部的黄河西岸、秦晋交界处。

境内交通发达,108国道、京昆高速(其中高速路4个出口)、西侯铁路、304省道穿越全境,黄韩侯铁路复线正在加紧建设。

距省会西安仅2小时车程,拥有全国第一个县级市城市始发北京的直达列车。

三、农业生产条件良好。

韩城处于暖温带半干旱区域,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较多。

加上特有的土壤,1造就韩城大红袍花椒、苹果驰名中国。

韩城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等,粮食总产稳定在9万吨以上。

经过多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形成了椒、果、菜、畜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其中“大红袍”花椒驰名中外,已形成了百里4000万株生产基地,产量达到2000万公斤,产值10亿元以上,是全国最大的花椒生产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花椒加工地,享有“中国花椒之乡”的美誉。

围绕发展现代农业,金太阳、春丰两个省级示范园区基本建成。

目前,大红袍花椒经深加工、精加工后,产品已初步实现多元化。

如用花椒为原料加工的花椒粉、花椒油系列调味料,用花椒深加工萃取的花椒精油、花椒油树脂,用花椒树新长的的嫩芽加工生产的花椒芽菜,用花椒籽提炼生产的油漆等都远销国内外。

四、加快建设,促进农业发展。

交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紧盯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编制完成新一轮城市总规,二环东路、二环北路等7条主干道路基本建成,黄河大街人防过街通道加快实施;西禹高速园区出口建成通车,108国道二期改建接近尾声,龙门公路二期正在抓紧建设,贯通全境的物流大通道基本形成。

区位分析

区位分析

设计说明一、区位分析韩城市位于关中平原东北隅,距省会西安240余公里。

北依宜川,西邻黄龙,南接合阳,东隔黄河,与山西省河津、乡宁、万荣等县市相望。

韩城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便有人类活动,历史人物众多,文物古迹荟萃,有“文史之乡”和“关中文物最韩城”之美誉。

韩城城市中古建风貌杰出,党家村被国内外专家赞誉为“世界民居之瑰宝”、“人类文明的活化石”。

在新一轮的规划中拟定城区性质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陕西省关中东北部的中心城市,以发展旅游、科教、商贸为主的园林城市。

在新的总体规划设计中,韩城将来将形成“一城三区”(即:芝川镇区、中心城区、龙门区)的空间结构。

中心城区形成四大功能区,及三横三竖的路网骨架。

合理解决了名城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

城市经济的加速发展和中心新城区的北移都为项目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二、项目背景1.本项目名称为韩城市道北区保障性住房小区规划项目,为新城道北区的新建地块。

项目位于潭马村以西,总占地265.39亩,其中代征城市道路用地58.84亩,实际用地206.55亩。

项目四周均临城市道路,东临龙凤南路,西临龙门大街,北临紫云路,南临兴隆路。

项目用地分南北两块用地,中间隔一条15.6米宽的规划路。

其中北侧地块为7.5ha,南侧地块为6.3ha。

目前基地内现状为农田,地势平坦,排水良好。

龙门大街为60米宽的城市主干道,龙凤南路、紫云路为30米宽的城市道路,兴隆路为40米宽的城市道路。

2.项目规划地上建筑物共34栋,规划总建筑面积418360㎡,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327010㎡,地下建筑面积:91350㎡。

3层幼儿园1栋,6层建筑7栋,11层建筑6栋,18层建筑16栋,24层建筑4栋,规划总居住户4106户。

3.项目规划各类建筑面积及所占比例为:a)廉租房:3栋,44280㎡,864套,占规划建设面积比例为:13.54%;占总套数21.04%。

b)公租房:4栋,49860㎡,1112套,占规划建设面积比例为:15.25%;占总套数27.08%。

陕西韩城:千年古城谋转型

陕西韩城:千年古城谋转型

REGION 区域陕西韩城:千年古城谋转型目前,陕西省韩城市正努力建设成为黄河沿岸中等规模的新型工业强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成为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的热土。

本刊记者 赵拴伟“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鲁迅先生对司马迁的巨作《史记》的赞誉。

而这位西汉著名史学家的故乡韩城,也因其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关中平原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韩城位于关中平原东北部,秦晋交界处。

这里有大禹治水的美丽传说,也有保存完整的明清四合院建筑。

40万热情淳朴的韩城人挥洒着勤劳和智慧的汗水,开拓进取,艰苦创业,让这个千年古城焕发出勃勃生机。

建设西部钢城近年来,韩城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扣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战略机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韩城抓住薄弱环节,强化措施见成效,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

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97.3亿元,是2007年的2.5倍;人均生产总值由1.9万元提高到4.9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8.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4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90元。

面对区域限批、金融危机等严峻挑战,韩城市委、市政府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发展的重头戏。

坚持以“关小上大”为主线,调结构、促升级、建基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力推进煤炭、钢铁、焦化、电力等支柱产业上档升级,工业二次创业成效显著,工业经济发展进入高速增长的新阶段。

其中,在结构调整和环境整改的重压之下,韩城市委、市政府共关停落后小企业64家,实施减排项目81个,累计淘汰落后产能873万吨,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分别减排1.7万吨和857.4吨。

在“园区化承载、集团化引领、集群化发展”路子的引领下,煤炭、钢铁、焦化、电力、煤化工、建材六大优势产业集群在韩城工业格局中迅速崛起,以龙钢集团为龙头的大型骨干企业成为市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韩城概况

韩城概况
韩城梁带村两周墓地规模较大、级别较高、布局完整、保存较好,历史上少有被盗,这样的墓地的发现在我省尚属首次,在全国也属罕见。韩城市两周考古主要集中在遗址调查方面,两周时期的墓葬发掘基本处于空白,而陕西全省同时期的墓地亦发现甚少,所以本次发现的梁带村两周之际的高等级贵族墓地,为了解和研究陕西及黄河沿岸周代的考古学文化,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的墓葬制度以及社会历史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民国初期,韩城县的辖区,东西宽65公里,南北长80公里。东隔黄河,距山西荣河县界10公里。西距石堡、洛川县界35公里。西南距洛川县界62.5公里。南距后窑头郃阳县界20公里。北距宜川县界60公里。面积约535.25平方公里。民国27年(1938)因成立黄龙山垦区,将西部大岭周围长31公里、宽7公里的澽水上游山林区220平方公里,划为黄龙山垦区管辖。解放后,于1947年10月成立黄龙县。1948年4月,黄龙分区决定,从大岭至凿石以澽水东北侧分水岭、凿石至梁山东南侧分水岭为界,将澽水上游柏峪、白马滩地区300平方公里,划归黄龙县管辖。
韩城市的四周疆界今为:自独泉乡康家岭以东老洼坳,经禹门口、昝村、留芳村、芝川至龙亭镇姚家庄以南入合阳县境,沿黄河与山西乡宁、河津、万荣县为界,全长65公里。南自姚家庄至新庄与合阳王家洼、同家庄乡接壤,全长21公里。西南自龙亭镇新庄至乔子玄乡上塔与合阳杨家庄乡毗邻,全长13公里。西自乔子玄乡上塔至林源乡上乱庵子与黄龙县白马滩、柏峪乡接壤,全长39.8公里。北自上乱庵子至独泉乡康家岭老洼坳与宜川县集义镇、黄龙县柏峪乡为邻,全长47.2公里。其中与合阳县连界35公里,与黄龙县连界50公里,与宜川县连界36公里,与乡宁县连界20公里,与河津县连界18公里,与万荣县连界27公里。全市东西宽42.2公里,南北长50.7公里,面积1621平方公里,约占陕西省总面积的0.9%,占渭南地区面积的11.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城市位于关中平原东北隅,距省会西安240余公里,北依宜川,西邻黄龙,南接合阳,东隔黄河与山西省河津、乡宁、万荣等县市相望。

全市国土面积1621平方公里,耕地42万亩,地形地貌为“七山一水二分田”。

下辖7乡7镇、2个街道办事处、276个行政村,总人口38.5万,城镇人口15万。

1983年10月撤县设市,1985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1986年12月被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韩城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便有人类活动,历史人物众多,文物古迹荟萃,有“文史之乡”和“关中文物最韩城”之美誉。

世界文化名人司马迁、春秋时期赵武、乾隆年间名相王杰、现代著名作家杜鹏程等都诞生在这里。

全市现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182处,馆藏文物万余件,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7处(司马迁祠墓、大禹庙、魏长城遗址、文庙、党家村古民居、普照寺、城隍庙)。

元、明、清古建筑遍布城乡,其中元代建筑堪称陕西之最,位于昝村镇的普照寺被誉为陕西元代建筑博物院。

韩城享有“小北京”之称,明清四合院民居建筑保存完整,尤以党家村最为典型,被国内外专家赞誉为“世界民居之瑰宝”、“人类文明的活化石”。

韩城的文化遗产极为丰富,最具代表性质的有门楣题字、百面锣鼓、耍神楼、秧歌等。

近年来,韩城市依托丰富的文物资源,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南司马迁祠墓、中古城和党家村、北龙门的旅游格局,并融入了全省旅游东环线。

中国有句流传甚广的俚语,叫做"鲤鱼跃龙门",始作俑者据说是治水的大禹。

他当年要从鱼类当中招聘龙门的看护,并将它由鱼提拔为一条龙。

做龙显然要好过做鱼,所以有大批的鱼赶去应聘。

大禹所出的通关试题是:从龙门跃过去。

对并没有一双翅膀的鱼们来讲,这着实是道难题。

当然,最终有一条鲤鱼经过不懈努力,如有天助般地跃过龙门,变成了威风凛凛的龙。

可以想见,它从此也就免去被大鱼吃掉或者成为清炖鲤鱼的命运。

这句话后来被频繁地使用,大抵用来指代身份或者阶层的戏剧性转变:譬如古时候一名出身贫寒的年轻人考中了状元,也就有了官做;运气更好一点的还娶了皇帝的娇贵女儿,成了驸马、成了皇亲国戚,此等作为,象鸡犬升天一样极具魔幻效果,对于读书人也很有蛊惑作用,由此发明了头悬梁锥刺骨等种种骇人的办法,派生了废寝忘食、秉烛夜读之类的成语,更浪漫一点的,诸如《聊斋》里描写的人鬼恋也必定以一名正熬夜苦读的年轻人为主角,而不会是杀猪的屠夫。

但不管怎样,多读书总好过不读书,这句话所包含的进取精神也远远胜过它的世俗含义。

或许当中包含了剪之不断的联系,龙门所在的韩城有着格外温文尔雅的书生气息。

状元只出过一名,也就抢尽了风头,留下佳话无数;秀才的人数可以编成个庞大军团,种种典故就免不了张冠李戴。

明清时候,韩城的书院繁荣景象丝毫不逊于江南,当地名流所创办的公费学堂"义学",更是让贫苦人家的孩子圆了读书梦。

早在民国元年的时候,民主革命的烈火刚刚蔓延开来,韩城就开设了女子小学堂,女孩子免去了缠足,可以象男孩子一样读书和大喊着嬉闹。

旧时候的读书郎们见到老师会心跳加速,担心衣袖里藏着的短短鞭子会不会落在自己手心;现在自然不会这样了,体罚学生搞不好是要吃官司的,但韩城人对教师的尊敬是不争的事实。

相应地,固然再也不会出现秀才这类封建玩意儿,学生们早已扔下四书五经转向格物致知、继而转向英文和电脑,读书在韩城依然是件大事,好事,也是件平常事,考中清华北大的韩城人也会倍受尊敬。

韩城人一直都象那条跃龙门的鲤鱼一般,孜孜不倦地献身于读书成材之梦,虽然每个人的境遇不会相同,但平和的努力却不曾停止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