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导热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石墨烯电热膜

石墨烯电热膜

石墨烯电热膜本文将针对石墨烯电热膜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首先,本文将介绍石墨烯的特性和其用于电热膜的特性,其次,我们将讨论石墨烯电热膜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消费类电子产品中的应用。

最后,本文将讨论石墨烯电热膜的优缺点及未来发展前景。

石墨烯是一种碳分子的立体晶格,充满了杂原子,具有高强度,高透明度和高导热度等特性。

由于具有这些特性,石墨烯可以用于制作电热膜,从而获得良好的散热效果。

石墨烯电热膜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也可以有效的抑制对电路的电磁干扰。

此外,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热传导和热扩散特性,石墨烯电热膜不但可以有效的散热,还可以有效的管理和穿透热源,从而使设备有更低的温度。

石墨烯电热膜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蒸镀制备、印刷制备和复合制备三大类方法。

蒸镀制备法可以将石墨烯涂覆在电阻性基材上,使石墨烯层具有更好的表面粗糙度,吸收和辐射能力。

印刷制备方法比蒸镀制备方法更加简单快捷,可以获得大尺寸的电热膜。

复合制备方法将其他材料与石墨烯混合,以改善电热膜的功率和尺寸,同时可以降低电热膜的成本。

石墨烯电热膜可以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电视等,从而改善产品的使用体验。

石墨烯电热膜可以有效的管理热源,使设备的工作温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此外,由于其可以有效的抑制电磁干扰,石墨烯电热膜可以有效的提高设备的数据安全性。

石墨烯电热膜具有优异的性能,可以改善消费型电子产品的使用体验,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缺点。

首先,由于制备石墨烯电热膜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因此制造过程非常耗时。

其次,微纳米级石墨烯电热膜的制备技术尚未非常成熟,无法满足大尺寸的制备要求。

在未来,石墨烯电热膜的发展将证明其在消费类电子产品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首先,随着电子产品性能的提升,将有更多的需求,石墨烯电热膜可以满足这些需求。

其次,石墨烯电热膜的制备方法也将继续完善,从而使制备的成本更低廉。

此外,也将有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如汽车电子和家用电器等,将进一步扩大石墨烯电热膜的市场应用面。

石墨烯导热膜膜

石墨烯导热膜膜

石墨烯导热膜,也被称为导热石墨膜、导热石墨片、散热石墨片、石墨散热膜等,是一种新型的导热散热材料,具有非常高的导热效果。

石墨烯导热膜是采用石墨烯粉体浆料涂布并进行高温热处理获得的高导热、导热薄膜。

它主要利用石墨烯的高导热性能,将热量快速、均匀地传递出去,从而达到散热的效果。

在宏观材料中,石墨烯导热膜具有超高的导热性和良好的柔韧性,能够反复折叠而不损坏,这使得它在高效热管理、新一代柔性电子器件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石墨烯导热膜的生产设备通常采用液压油为工作介质,根据帕斯卡原理制成的液压机床设备,这种设备也被称为石墨烯导热膜平压机、石墨烯散热膜真空平压机、石墨烯导热片液压机等。

在生产过程中,首先对氧化石墨烯膜进行热处理,得到石墨烯泡沫膜,然后在真空环境下由石墨烯导热膜生产设备施加一定的压力,平压形成高密度石墨烯导热膜。

在我国,石墨烯导热膜产业链已经比较成熟,目前已经实现量产供应,并且拥有多家生产企业。

随着石墨烯导热膜成本的下降和下游需求的释放,未来石墨烯导热膜有望成为主流散热技术之一。

石墨烯薄膜制备方法及应用

石墨烯薄膜制备方法及应用

石墨烯薄膜制备方法及应用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二维晶格结构材料,它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电子性质,因此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石墨烯薄膜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机械剥离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和化学氧化剥离法等。

机械剥离法是制备石墨烯最早的方法之一,它通过机械剥离来获得石墨烯。

首先在晶体石墨表面涂上一层粘性的黏土或者导电的聚合物,然后使用胶带将其粘起来,再反复剥离,直到只剩下一个单层的石墨烯。

这种方法制备的石墨烯质量较高,但是效率比较低。

化学气相沉积法是目前制备石墨烯薄膜的主要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在金属基底上沉积碳源或者烷烃气体,在高温下控制化学反应,使得碳原子在金属基底上形成石墨烯薄膜。

化学气相沉积法具有高效、大面积制备石墨烯的优点,可以用于大规模制备。

但是这种方法所需要的高温、高真空等条件也限制了其在一些应用中的使用。

化学氧化剥离法是一种利用化学氧化将石墨材料氧化成氧化石墨烯,再通过还原将其还原成石墨烯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分为两步:首先是氧化石墨材料,将其氧化成氧化石墨烯;然后通过化学还原方法,将氧化石墨烯还原成石墨烯。

化学氧化剥离法制备石墨烯的过程相对简单,可以实现大面积制备,但是还原过程中可能会引入杂质,对杂质的去除需要额外的处理。

石墨烯薄膜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由于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电子传输性能,被广泛用于柔性电子器件的制备。

其次,石墨烯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可以作为支撑阻挡、增强剂等材料广泛应用于复合材料领域。

此外,石墨烯还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能,可以作为导热材料在电子散热以及节能领域中应用。

此外,石墨烯还可以用于传感器、催化剂、储能材料等领域。

总之,石墨烯薄膜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机械剥离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和化学氧化剥离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石墨烯薄膜在柔性电子器件、复合材料、散热应用、储能材料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目前石墨烯薄膜的生产技术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石墨烯在实际应用中还面临着价格高昂、生产成本过高等问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精品】石墨烯论文

【精品】石墨烯论文

【精品】石墨烯论文题目:石墨烯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包括机械剥离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和电化学法。

我们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验结果对比了它们的性能。

石墨烯是一种单层厚度只有一个原子的碳材料,具有高强度、高导热性、高电导性等优异物理和化学性质。

因此,石墨烯在电子学、催化、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石墨烯,制备方法,性能分析1.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1.1 机械剥离法机械剥离法是最早用于制备石墨烯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机械力将石墨表面的单层碳原子剥离下来得到石墨烯。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生产效率较低,且难以控制石墨烯的大小和形状。

1.2 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将气体中的碳源沉积在衬底上生成石墨烯的方法。

该方法生产效率高,能够大规模制备石墨烯,但需要特殊的沉积设备,且产生的石墨烯数量受衬底材料的限制。

1.3 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利用电化学反应在石墨表面生成石墨烯。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易行,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改进。

2. 石墨烯的性能分析2.1 强度和硬度石墨烯具有极高的机械强度和硬度,其强度是钢的200倍以上,硬度是金刚石的2倍以上。

2.2 电子学性质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电子学性质,电子迁移率高达10000cm2/Vs,使其在半导体、传感器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2.3 光学性质石墨烯在可见光到红外光谱范围内具有吸收率极高的特性,可用于太阳能电池和光伏电池等领域。

3. 结论从以上分析可知,石墨烯具有出色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且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前景。

不同的制备方法具有各自的特点,需根据应用需求进行选择。

我们的研究结果有助于促进石墨烯的应用和发展。

石墨烯基材料的导热性能研究

石墨烯基材料的导热性能研究

石墨烯基材料的导热性能研究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组成的单层薄片,拥有很多出色的性能特点,其中之一便是其惊人的导热性能。

导热性能是指材料在受热时能够高效地传递热量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石墨烯基材料的导热性能及其研究进展。

石墨烯的导热性能主要归功于其特殊的晶格结构。

它是由一个个六角形碳原子构成的,每个碳原子与其周围的三个碳原子形成共价键。

这种结构使得石墨烯在平面方向上具有极高的电子迁移率和热传导率。

研究表明,石墨烯的导热性能比铜还要好。

为了更好地理解石墨烯的导热性能,许多研究人员将其应用于各种基材中,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热传导实验。

例如,研究人员将石墨烯与聚合物基材混合,在制备出的复合材料中研究导热性能。

通过实验发现,石墨烯的加入显著提高了聚合物基材的导热性能,使其成为潜在的热界面材料。

除了聚合物基材,石墨烯也可以与金属基材相结合,形成石墨烯复合金属材料。

这种复合材料不仅具有石墨烯的导热性能,还保持了金属的机械强度。

这使得石墨烯复合金属材料在热管理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可以将其用于高能量密度电池的散热系统,以提高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在石墨烯基材料的导热性能研究中,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例如,当石墨烯的厚度减小到几纳米量级时,其导热性能会显著下降。

这是因为薄层石墨烯中的热传导主要依赖于声子传导,而不是电子传导。

随着厚度的减小,声子传导受到了更多的散射,导致导热性能下降。

除了厚度,石墨烯的结构缺陷也会对其导热性能产生影响。

例如,氧化石墨烯中的碳原子上带有氧原子会导致导热性能下降。

这是因为氧原子会干扰石墨烯中的电子传导,限制热量的传递。

因此,在应用石墨烯进行导热性能研究时,研究人员需要考虑这些结构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提高石墨烯基材料的导热性能,研究者们正在寻找各种途径。

其中一种方法是通过控制石墨烯的形貌来改变其导热性能。

例如,研究人员通过单层石墨烯的折叠或堆叠来形成多层石墨烯纳米带,发现这种结构在导热性能方面具有优越性能。

电化学法制备石墨烯薄膜及其导热性能研究

电化学法制备石墨烯薄膜及其导热性能研究

电化学法制备石墨烯薄膜及其导热性能研究
黄鹏程;涂飞跃;刘素琴;肖可颂
【期刊名称】《矿冶工程》
【年(卷),期】2022(42)4
【摘要】采用优化的先浓硫酸氧化插层、再稀硫酸二次氧化插层的两步电化学氧化方法,将石墨纸电极剥离成缺陷较少、水平尺寸较大的氧化石墨烯薄片;利用平板刮涂的方式将氧化石墨烯的N-甲基吡咯烷酮分散浆料组装成氧化石墨烯薄膜,经由3 000℃的高温石墨化热处理过程和后续辊压操作,获得了性能优异的石墨烯导热薄膜材料,导热系数达到了3 090 W/(m·K)。

讨论了氧化石墨烯前驱体的氧含量、中值粒径数据及薄膜厚度对石墨烯薄膜导热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作用机理,可为石墨烯在导热领域的商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总页数】5页(P155-158)
【作者】黄鹏程;涂飞跃;刘素琴;肖可颂
【作者单位】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46
【相关文献】
1.电化学法制备的还原氧化石墨烯薄膜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2.电化学法制备石墨烯/镍钴氧化物复合薄膜电极及其性能
3.电化学法制备部分还原氧化石墨烯薄膜及其
光电性能4.石墨烯/聚醚胺复合薄膜制备及其导热性能研究5.Ag/石墨烯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导热和电磁屏蔽性能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石墨烯散热膜生产流程

石墨烯散热膜生产流程

石墨烯散热膜生产流程第一部分:石墨烯散热膜的特性介绍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二维晶体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和机械强度。

石墨烯散热膜是利用石墨烯的导热性能制成的一种散热材料,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光电子器件等领域,提高设备的散热效果。

第二部分:石墨烯散热膜的生产工艺1. 原料准备:石墨烯散热膜的制备需要石墨烯原料,一般采用机械剥离、化学气相沉积等方法获得高质量的石墨烯片层。

2. 材料预处理:将获得的石墨烯片层进行预处理,去除杂质和控制片层的厚度,以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

3. 材料涂覆:将预处理后的石墨烯片层涂覆在基材上,常用的基材包括聚酰亚胺薄膜、陶瓷基板等。

涂覆过程需要控制涂料的厚度和均匀性。

4. 退火处理:将涂覆好的基材进行退火处理,以提高石墨烯片层的结晶度和导热性能。

退火温度和时间的选择对最终产品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5. 切割加工:将经过退火处理的石墨烯散热膜切割成所需的尺寸和形状,常用的加工方法包括激光切割、机械切割等。

6. 质量检测:对切割好的石墨烯散热膜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厚度测量、导热性能测试等,以确保产品符合要求。

7. 包装和存储:将通过质量检测的石墨烯散热膜进行包装和存储,以保证产品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不受损坏。

第三部分:石墨烯散热膜生产中的关键技术1. 石墨烯制备技术:石墨烯的制备技术是石墨烯散热膜生产的关键,目前常用的制备方法包括机械剥离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

2. 材料涂覆技术:涂覆技术的控制对石墨烯散热膜的质量和性能有重要影响,常用的涂覆方法包括浸涂法、刮涂法等。

3. 退火处理技术:退火处理可以提高石墨烯片层的结晶度和导热性能,合理的退火温度和时间选择对产品质量起着关键作用。

4. 切割加工技术:石墨烯散热膜的切割加工需要高精度的设备和技术,常用的切割方法包括激光切割、机械切割等。

5. 质量检测技术:石墨烯散热膜的质量检测需要使用高精度的仪器和设备,包括厚度测量仪、导热性能测试仪等。

高导热膜用石墨烯材料应用指南

高导热膜用石墨烯材料应用指南

高导热膜用石墨烯材料应用指南1. 应用背景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和功能要求的提高,对于散热性能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高导热膜作为一种新型散热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和可塑性,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

而石墨烯作为一种具有优异导电和导热性能的二维材料,其在高导热膜中的应用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2. 应用过程2.1 制备高导热膜制备高导热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原料准备:选择合适的基底材料和添加剂,其中基底材料通常选择具有良好可塑性和耐高温性能的聚合物材料。

- 石墨烯制备:采用机械剥离、化学气相沉积或化学还原等方法制备单层或多层石墨烯。

- 高导热膜制备:将石墨烯与基底材料和添加剂进行混合,通过溶液旋涂、热压等工艺得到高导热膜。

2.2 高导热膜的应用高导热膜用石墨烯材料在以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2.2.1 电子设备散热电子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发,会导致设备温度过高,影响其正常运行甚至损坏。

高导热膜用石墨烯材料可以作为散热片或散热胶贴片应用于电子元件和芯片上,提高其散热性能。

具体应用过程如下: - 切割:根据需要将高导热膜切割成适当尺寸的散热片。

- 安装:将散热片粘贴到电子元件或芯片上。

- 散热效果:由于高导热膜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能够有效地将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周围环境中,从而提高了电子设备的散热效果。

2.2.2 汽车散热汽车引擎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发,会导致引擎过热,影响其正常运行。

高导热膜用石墨烯材料可以应用于汽车冷却系统中,提高其散热性能。

具体应用过程如下: - 制备冷却系统:选择合适的冷却系统结构和材料,将高导热膜应用于冷却系统中。

- 散热效果:由于高导热膜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能够有效地将引擎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冷却系统中,并通过冷却系统将其散发到周围环境中,从而提高了汽车的散热效果。

2.2.3 航空航天领域在航空航天领域,由于特殊工作环境和极端温度条件,对于材料的散热性能要求更高。

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应用

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应用

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应用石墨烯是一种单层的碳原子晶体,具有颠覆性的科技应用前景。

由于石墨烯具有极高的导电、导热性能及优异的力学性能,因此被广泛研究。

本文将介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电子、机械、化学等领域的应用。

一、石墨烯的制备方法1. 机械剥离法:利用氧气等物理和化学剥离方式在石墨烯的表面使其自然剥离。

这种剥离方法简便易行,但是制备的石墨烯质量较低。

2. 化学气相沉积法:将甲烷等含碳气体通入高温下的石墨基底上,使其碳原子从气体中沉积在基底上,最终得到石墨烯。

该方法的制备质量较高,但实验条件复杂。

3. 化学还原法:利用还原剂还原氧化的氧化石墨烯,实现对石墨烯的制备。

该方法简单易行,但还原过程中易出现杂质的情况。

以上三种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各具特点,研究者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制备要求选择相应的方法。

二、石墨烯的应用1. 电子领域:由于石墨烯对电子的传输特性很好,因此石墨烯可以作为电子器件的材料使用。

例如,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可以用来构建微型高性能晶体管集成电路等微型电子器件。

2. 机械领域: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强度高,抗拉强度高达130GPa,可以作为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

例如,石墨烯可以与聚合物制作成复合材料,用于轮胎、飞机、汽车的外壳等领域。

3. 化学领域:石墨烯具有高表面积和良好的分子吸附性能,因此被广泛用于分离和催化反应等领域。

例如,石墨烯可以用作催化剂,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挥催化作用,促进反应的进行。

总之,石墨烯的制备和应用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问题。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石墨烯的制备方法越来越简单,制备质量也越来越好,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

相信在未来,石墨烯会在各个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为人类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福利。

石墨烯电热膜生产工艺流程

石墨烯电热膜生产工艺流程

石墨烯电热膜生产工艺流程一、介绍1.1 什么是石墨烯电热膜石墨烯电热膜是一种具有高导热性能和良好的柔韧性的新型材料。

它由一层层排列有序的石墨烯薄片构成,可以在低电压下产生高温,广泛应用于家电、农业、医疗等领域。

1.2 石墨烯电热膜的应用前景随着人们对节能环保产品需求的增加,石墨烯电热膜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加热材料,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它可以替代传统的电热丝、电热管等加热元件,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二、生产工艺流程2.1 材料准备石墨烯电热膜的生产需要准备以下原材料: - 石墨烯粉末:通过机械剥离、化学气相沉积等方法制备。

- 聚合物基底:如聚酰胺、聚酯等具有良好耐高温性能的基底材料。

2.2 石墨烯薄膜制备2.2.1 制备石墨烯浆料将石墨烯粉末与溶剂进行混合悬浮,加入分散剂进行均匀分散。

通过超声波处理等方法,使石墨烯颗粒更好地分散在溶剂中。

2.2.2 制备石墨烯薄膜将石墨烯浆料涂布在聚合物基底上,通过刮涂、喷涂等方法,使浆料均匀覆盖在基底表面。

再通过真空烘干、水热处理等方式,将石墨烯薄膜与基底牢固结合。

2.3 制备石墨烯导电层2.3.1 制备导电墨水将导电填料(如纳米银粉、纳米铜粉等)与有机溶剂、分散剂等添加剂混合,形成导电墨水。

2.3.2 印刷导电层将导电墨水通过印刷工艺(如丝网印刷、喷墨印刷等)涂刷在石墨烯薄膜上,形成导电层。

为了确保导电层的均匀性和导电性能,需要进行多次涂刷和烘干。

2.4 硅胶封装2.4.1 制备硅胶溶液将硅胶与溶剂进行混合,形成硅胶溶液。

根据需要,可以添加耐高温添加剂、耐老化添加剂等。

2.4.2 封装石墨烯电热膜将石墨烯导电层放置在硅胶溶液中,使其完全包覆。

再通过真空抽水、固化等工艺,将硅胶固化形成封装层。

2.5 电性测试制备好的石墨烯电热膜需要进行电性测试,包括导电性能、耐电压性能等指标的测试。

只有合格的产品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

2.6 切割和包装将测试合格的石墨烯电热膜进行切割,根据需要制定尺寸和形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导热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宋凌志;徐鹏;戴思畅【摘要】Graphene has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because of its high electron mobility,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good chemical stability.Especially, its unique two-dimensional crystal structure, ultra high theoretical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sotropic layer make it become a new research direction of heat dissipation materials.The preparation methods of graphene film, such as vacuum filtration, electro-spray deposition, self-assembling, wet-spinning were compared, and the problems and research direction of the preparation of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graphene films were pointed out.%石墨烯由于其本身所特有的较高的电子迁移率、优异的机械性能以及良好的化学稳定性逐渐引起各方面研究人员的关注,尤其因为其具有特殊的二维晶体结构,超高的理论热导率,片层内各向同性的特点,使其成为散热材料新的研究方向.本文通过对墨烯导热膜的制备方法:抽滤法、电喷涂法、自组装法、湿法纺织法等进行对比,并指出制备石墨烯导热膜所存在的难题及研究方向.【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7(045)009【总页数】2页(P6-7)【关键词】石墨烯薄膜;热导率;研究进展【作者】宋凌志;徐鹏;戴思畅【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093;上海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093;上海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09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32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电子元器件日趋轻型化,微型化,高性能化,在运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和累积大量的热量,如果热量不能被及时导出,过高的温度会降低芯片的工作稳定性,增加出错率,尤其是电子模块与外界环境之间的过大的温度差会形成热应力,直接影响到电子芯片的电性能、工作频率、机械强度以及可靠性。

所以,必须依靠性能优异的散热材料将器件所生成的热量快速的散发出去。

传统的散热材料主要依靠于金属,例如银、铜、铝等,但是金属材料的一些固有性质,例如密度大、耐腐蚀性差等已经严重的制约了其在散热材料方面的应用。

炭材料由于其质轻、耐腐蚀、良好的机械性能、优良的热导率、较小的热膨胀系数等优点,被认为是有极大的发展空间的高导热材料。

Zhang等[1]通过将CVD法制备的碳纳米管采用静电纺丝法得到取向较高并且密度较高的碳纳米管薄膜,其热导率达到766 W/mK。

而随着石墨烯的发现,越来越多的材料学家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一充满潜力的新兴材料上。

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以sp2杂化形成的六元环平面结构,是一种理想化的二维平面材料。

由于其特殊的二维晶体结构,有着很好的机械强度、电子迁移率、高比表面积等特点。

同时也有着很高的理论热导率,超过6600 W/mK,是已知热导率最高的材料。

而且,Balandin等[2]利用单层石墨烯的G峰的温度依赖性和拉曼散射的激光激发频率的关系计算出悬浮状态下单层石墨烯的热导率高达5300W/mK,远远高于石墨、碳纳米管等其他碳材料的热导率。

由于石墨烯在片层平面内是各项同性的,在平面内的热传导不会存在方向性。

因此将石墨烯用于导热领域,开发新型的导热薄膜是非常有必要,也是最有可能实现的。

氧化石墨烯由于在水中或者其它极性溶剂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所以被认为是良好的石墨烯前驱体,而且Hummers法制备的氧化石墨烯制备工艺成熟、产量大,已经形成相应的工业化生产。

所以在石墨烯导热膜的尺度上,还原氧化石墨烯薄膜成为近几年主要的技术路线。

抽滤法由于其制备条件限制较少,试验方案成熟,而且在制备碳纳米管薄膜中应用较为广泛。

所以在石墨烯薄膜的性能研究上,抽滤法首先得到应用。

而且,由于抽滤法是通过滤瓶内外形成气压差的方式来排除溶剂、形成薄膜,而Hummers法制备的氧化石墨烯成片层状,很容易在抽力的作用下紧密堆叠在一起,所以制备的氧化石墨烯薄膜致密,同时片层取向度较高,在面内热导率的测量上有着不俗的表现。

Song等[3]采用抽滤法,将氧化石墨烯分散液抽滤成膜,在氮气气氛下升温到400 ℃保温0.5 h,再分别升温到800,900,1000,1100,1200 ℃,再采用激光闪射仪测得石墨烯薄膜的热扩散系数,通过K=αCpρ算得导热膜得热导率最高为1043.5 W/mK。

Kumar等[4]将氧化石墨烯片层通过离心分离出大片层和小片层,分别抽滤成膜,成膜后用HI进行还原,有效的避免了因高温还原氧化石墨烯多带来的环境问题、能耗问题。

最后通过激光闪射仪测算得大片层石墨烯薄膜的热导率最高达到1390 W/mK。

抽滤法由于操作成熟简单,成为制作石墨烯薄膜得主要方法,但是由于其耗时长(通常制备10 μm的氧化石墨烯薄膜需花费两天以上),石墨烯薄膜得尺寸受制于滤膜尺寸等缺点,越来越多得材料学家采用新的方法制备大尺寸氧化石墨烯薄膜,再经过相应还原处理,制备到高导热石墨烯薄膜。

通过研究发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在较高温度条件下进行蒸发作用,氧化石墨烯片层会在气-液界面成膜,所以Shen等[5]将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置入聚四氟乙烯表面皿中,在80 ℃得条件下进行表面蒸发自组装成膜,制备了大尺寸的薄膜,经过石墨化后得到石墨烯导热膜,石墨化后薄膜的厚度只有2.7 μm,其热导率在1100 W/mK。

Huang等[6]将铜箔置于石墨烯分散液中,进行蒸发自组装成膜,再将铜箔和氧化石墨烯薄膜一起进行热压还原,再将石墨烯薄膜从铜箔中分离下来,制得的石墨烯薄膜的热导率在1219 W/mK。

与此同时,其他得成膜方法也在研究人员得开发中不断得到验证。

浙江大学得Liu等[7]采用湿法纺丝得方法,将氧化石墨烯在气流得作用下制备氧化石墨烯带,在形成得过程中对石墨烯片层得取向进行控制,能够获得连续的石墨烯薄膜,其石墨烯横截面内片层取向统一度和抽滤法得到的石墨烯膜相似,具有极大的工业化应用潜力。

再经过化学还原得到石墨烯薄膜的热导率在810 W/mK。

Xin等[8]利用静电喷涂沉积的方法,将氧化石墨烯喷涂在铝箔基底上,利用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和铝箔本身得亲水性不同,将氧化石墨烯薄膜连同铝箔放入水中,经过基底脱除、制成厚度、尺度可控的均匀薄膜,碳化还原后,石墨烯薄膜的热导率达到1238 W/mK。

虽然单层的石墨烯完美晶体有着非常好的导热性能,但是要到应用阶段就必须对石墨烯进行从纳米片层到微米薄膜的组装。

要想得到高导热率的石墨烯薄膜必须解决两个主要问题:(1)石墨烯片层组装的取向度,取向度极大的影响石墨烯薄膜二维平面方向的热导率;(2)石墨烯片层间隙:石墨烯片层组装时会产生较大的层间空隙,空隙不仅会形成热阻也会会影响石墨烯薄膜的密度,从而降低石墨烯导热膜的整体传热效率。

很多研发团队目前着力于解决石墨烯组装的取向度问题,包括使用静电喷涂、抽滤等制作薄膜的工艺来提高片层的取向度。

这些制膜工艺上的改进确实能很大程度地提高石墨烯薄膜的面内热导率,但是这些方法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解决石墨烯薄膜在组装时片层间的空隙问题。

石墨烯薄膜的层间空隙较大,对于其热导率的提高有很大的阻碍作用,如果能够对这些间隙能够有效填充,那么就会极大的提高薄膜的热导率。

Hsieh等[9]先将氧化石墨烯在400 ℃加热1 h的条件下进行还原,再将通过CVD法制备的碳纳米管和还原氧化石墨烯加入高速搅拌器中,进行机械混合,再经过压缩处理所制成的散热片,热导率在能够高达1900 W/mK,已经极大的接近了石墨薄膜的理论热导率(2000 W/mK)。

这说明,在以后的研究中,如何将氧化石墨烯片层间和片层内的空隙进行有效填充,才是提高石墨烯薄膜热导率的有效途径。

【相关文献】[1] BOTAS C, LVAREZ P, BLANCO P, et al. Graphene materials with different structures prepared from the same graphite by the Hummers and Brodie methods[J].Carbon,2013,65(6):156-164.[2] BALANDIN A A, GHOSH S, BAO W, et al. Superior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Single-Layer Graphene[J]. Nano letters,2008,8(3):902.[3] SONG N-J, CHEN C-M, LU C, et al. Thermally reduced graphene oxide films as flexible lateral heat spreaders[J]. J Mater Chem A,2014,2(39):16563-16568.[4] KUMAR P, SHAHZAD F, YU S, et al. Large-area reduced graphene oxide thin film with excellent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effectiveness[J]. Carbon,2015,94:494-500.[5] SHEN B, ZHAI W, ZHENG W. Ultrathin Flexible Graphene Film: An Excellent Thermal Conducting Material with Efficient EMI Shielding[J]. Advanced FunctionalMaterials,2014,24(28):4542-4548.[6] HUANG S Y, ZHAO B, ZHANG K, et al. Enhanced Reduction of Graphene Oxide on Recyclable Cu Foils to Fabricate Graphene Films with Superior Thermal Conductivity[J]. Scientific Reports,2015,5:14260.[7] LIN X, SHEN X, ZHENG Q, et al. Fabrication of Highly-Aligned, Conductive, and Strong Graphene Papers Using Ultralarge Graphene Oxide Sheets[J].ACS Nano,2012,6(12):10708.[8] XIN G, SUN H, HU T, et rge-area freestanding graphene paper for superior thermal management[J]. Advanced materials,2014,26(26):4521.[9] HSIEH C T, LEE C E, CHEN Y F, et al. Thermal conductivity from hierarchical heat sinks using carbon nanotubes and graphene nanosheets[J]. Nanoscale,2015,7(44):186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