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2023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大纲

2023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大纲

2023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大纲2023年国家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笔试和技能考试大纲已经公布,以下是技能考试大纲:
一、中医辨证论治能力考核
1.掌握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的临床应用。

2.熟悉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药药理学、针灸学等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熟悉中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辩证思维能力。

二、中医临床医疗技能考核
1.熟悉中药饮片辨识技能。

2.熟练掌握中药调剂技能。

3.掌握针灸基本技能。

4.掌握推拿按摩基本技能。

5.掌握拔罐、刮痛、耳针等基本技能。

6.掌握中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辩证论治技能。

需要注意的是,与2023年相比,2023年的实践技能大纲没有变动,笔试部分只有《卫生法规》第三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变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其余均无变化。

中医执医考试大纲

中医执医考试大纲

中医执医考试大纲
一、基本常识
1、中医的历史和发展
2、传统中医体系和现代中医体系的介绍
3、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说、气血津液、精气神、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
二、中医诊断学
1、望诊:面色、舌象、肢体等
2、闻诊:气味、声音等
3、问诊:了解患者病史、体察症状等
4、切诊:脉搏的特征、切诊方法和术语等
三、中医治疗学
1、中药治疗:中药的基本理论和配伍原则、汤剂制法等;常
用中药的性味功效、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2、针灸治疗:针灸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巧、常用的针灸手法
和穴位、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等
3、推拿治疗:推拿治疗的基本理论和手法、常见疾病的推拿
治疗方法等
4、其他治疗方法:如艾灸、拔罐、气功等
四、中医药学
1、中药基础理论:经典中药学、药物理论、药性对应等
2、中药鉴别学:对各种中药材进行形态、归经、品质等方面
的鉴定
3、中药制剂学:中药煎剂、浓缩丸剂、散剂等中药制剂的配
制和制备方法
4、中药贮藏和保管:如何储存、保管中药材和中药制剂
五、中医保健学
1、中医养生:中医养生的基本理论、中医养生的方法与实践、中医养生保健常识等
2、中医防治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对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
和治疗方法。

3、中医体育:传统健身功法、调理身心、养生锻炼等。

六、医学伦理和法律
1、医德与医风
2、医疗纠纷的处理和预防
3、中医执业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七、中医药文化和外语
1、中医药文化常识
2、相关外语知识:中英文医学术语、专业英语阅读理解等。

中医执业医师2023笔试大纲

中医执业医师2023笔试大纲

中医执业医师2023笔试大纲【原创实用版】目录1.2023 年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考试大纲概述2.2023 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的内容3.2023 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的变化4.如何备考 2023 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正文2023 年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考试大纲概述2023 年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考试大纲是为了指导考生备考 2023 年的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而制定的。

该大纲旨在明确考试范围、考试内容以及考试要求,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考试重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2023 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的内容2023 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共分为多个科目,包括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等。

每个科目都涵盖了不同的考试内容,详细规定了考试所要涉及的知识点。

2023 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的变化2023 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相较于往年有一定的变化。

具体变化体现在:1.考试科目:2023 年考试科目与往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化,仍然包括中医临床医学科目、西医及临床医学科目等。

2.考试内容:2023 年考试大纲对部分知识点进行了调整,增加了一些新的考点,同时对部分旧考点进行了修改或删除。

3.考试要求:2023 年考试大纲对考生的考试要求没有太大变化,仍然要求考生掌握中医执业医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如何备考 2023 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为了顺利通过 2023 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考生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具体备考方法如下:1.熟悉考试大纲:考生需要认真研读 2023 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了解考试范围、考试内容以及考试要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2.制定复习计划:考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复习计划,明确每天、每周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3.系统学习知识点:考生需要从大纲中找出重点知识点,进行深入学习,确保对每个知识点都有充分的理解。

4.多做练习题:考生需要多做练习题,尤其是历年真题,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及时发现并弥补自己的知识漏洞。

2025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

2025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

选择题:
中医执业医师在诊断疾病时,应首先遵循的原则是:
A. 对症下药
B. 辨证施治(正确答案)
C. 预防为主
D. 综合治疗
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医基础理论中的“五行”?
A. 金
B. 木
C. 土
D. 火
E. 冰(正确答案)
“望闻问切”四诊法中,“闻”指的是:
A. 观察病人气色
B. 询问病人症状
C. 听取病人声音和闻其气味(正确答案)
D. 摸按病人脉象
中医认为人体哪个脏腑是“后天之本”?
A. 心
B. 肺
C. 脾(正确答案)
D. 肾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常用的治法之一?
A. 清热解毒
B. 活血化瘀
C. 疏肝理气
D. 放射疗法(正确答案)
在中医理论中,下列哪项与“气”的概念无关?
A. 推动作用
B. 温煦作用
C. 防御作用
D. 光合作用(正确答案)
“治未病”是中医的重要思想,其核心是:
A. 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正确答案)
B.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C. 专病专治
D. 中西医结合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临床常用的八纲辨证内容?
A. 表里
B. 寒热
C. 虚实
D. 阴阳
E. 气血(正确答案)
中医认为,下列哪个脏腑与“恐”这种情志活动关系最密切?
A. 心
B. 肝
C. 脾
D. 肾(正确答案)。

2022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诊断》考试大纲新

2022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诊断》考试大纲新

2022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中医诊断》考试大纲第一单元绪论要点:中医诊断疾病的三大原则其次单元问诊细目一:问寒热要点:1.恶寒发热的临床意义2.但寒不热的临床意义3.但热不寒(壮热、潮热、微热)的临床意义4.寒热往来的临床意义细目二:问汗要点:特别汗出(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细目三:问痛苦要点:1.痛苦的性质及临床意义2.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的要点及临床意义细目四:问头身胸腹要点:头晕的要点及临床意义细目五:问耳目要点:1.耳鸣、耳聋的概念及临床意义2.目眩的概念及临床意义细目六:问睡眠要点:1.失眠的概念及临床意义2.嗜睡的概念及临床意义细目七:问饮食与口味要点:1.口渴与饮水:口渴多饮、渴不多饮的临床意义2.食欲与食量:食欲减退、厌食、消谷善饥、饥不欲食的临床意义3.口味:口淡、口甜、口黏腻、口酸、口涩、口苦、口咸的临床意义细目八:问二便要点:1.大便特别(便次、便质、排便感觉)的要点及临床意义2.小便特别(尿次、尿量、排尿感觉)的要点及临床意义第三单元望诊细目一:望神要点:得神、失神、假神的常见表现及临床意义细目二:望面色要点:1.常色与病色的区分2.五色主病的内容和机理细目三:望形态要点:1.望形体强弱胖瘦的临床意义2.望姿势特别(动静姿势、特别动作)的临床意义细目四:望头面五官要点:1.望头形、囟门、头发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2.目部的脏腑相关部位,望目形、目态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3.望齿、龈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4.望咽喉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细目五:望皮肤要点:1.望斑疹的内容及临床意义2.望疮疡的内容及临床意义细目六:望排泄物与分泌物要点:观看痰、涕的临床意义细目七:望小儿指纹要点:小儿指纹病理变化的临床意义第四单元望舌细目一:舌诊原理要点:舌与脏腑的关系细目二:望舌质要点:1.舌色变化(淡白、红、绛、紫)的临床意义2.舌形变化(老嫩、胖瘦、点刺、裂纹、齿痕、舌下络脉)的临床意义3.舌态变化(强硬、痿软、抖动、歪斜、吐弄、短缩)的临床意义细目三:望舌苔要点:1.苔质变化(厚薄、润燥、腐腻、剥落、真假)的临床意义2.苔色变化(白、黄、灰、黑)的临床意义3.舌质和舌苔的综合诊察第五单元闻诊细目一:听声音要点:1.音哑与失音的临床意义2.谵语、郑声、独语、错语的概念及临床意义3.咳嗽、喘、哮、短气、少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4.呕吐、呃逆、嗳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细目二:嗅气味要点:口气、病室气味特别的临床意义第六单元脉诊细目一:脉诊概说要点:1.寸口脉与脏腑的关系2.切脉指法3.寸口"三部九候"的概念细目二:正常脉象要点:1.正常脉象的特点2.正常脉象胃、神、根的含义细目三:常见病脉常见病脉(浮、沉、迟、数、虚、实、滑、涩、洪、紧、弦、细、微、濡、动、疾、结、促、代)的脉象特征及主病第七单元按诊要点:1.按肌肤的内容及临床意义2.按腹部辨痛苦、痞满、积聚的要点3.按胸部虚里的内容及临床意义第八单元八纲细目一:概述要点:八纲辨证的概念细目二:表里要点:1.表证与里证的概念2.表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3.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细目三:寒热要点:1.寒证与热证的概念2.寒证与热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细目四:虚实要点:1.虚证与实证的概念2.虚证与实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细目五:阴阳要点:1.阴证与阳证的概念2.阴证与阳证的鉴别要点细目六:八纲证候间的关系要点:1.证候相兼与错杂2.证候真假(寒热真假)第九单元病性辨证细目一:辨阴阳虚损证候要点:1.阳虚证、阴虚证的临床表现2.亡阳证、亡阴证的临床表现与鉴别要点细目二:气虚类证辨证要点:1.气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2.气陷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细目三:血虚类证辨证要点:血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细目四:气滞类证辨证要点:1.气滞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2.气逆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细目五:血病其他证辨证要点:1.血瘀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2.血热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3.血寒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细目六:气血同病类证辨证要点: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证的临床特点细目七:津液类证辨证1.痰证的临床表现2.水停证的临床表现3.津液亏虚证的临床表现第十单元脏腑辨证细目一:心病辨证要点:1.心气虚、心阳虚、心阳虚脱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2.心血虚、心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3.心脉痹阻证痰、瘀、寒、气四因的比较4.痰蒙心神、痰火扰神证的比较让知识带有温度。

中医执业医师考纲

中医执业医师考纲

中医执业医师考纲中医执业医师考纲一、考试内容1.中医基础知识:包括中医基本理论、经络学、中药学、针灸学等方面的知识。

2.疾病诊断与治疗:主要包括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如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咳嗽、哮喘、消化不良、便秘、痔疮、高血压、糖尿病、风湿病等。

3.中药药理学:主要包括中药的化学成分、药效、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4.中药处方学:主要包括中药处方的配伍、剂量、煎煮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5.针灸治疗学:主要包括针灸的基本原理、操作技能、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二、考试形式1.笔试:主要测试考生对中医基础知识、疾病诊断与治疗、中药药理学、中药处方学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2.临床操作:主要测试考生对针灸治疗的操作技能和临床实践能力。

三、考试要求1.具有中医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经验,熟悉中药治疗和针灸疗法等中医诊疗手段。

2.能够准确地进行病因、病机、病理的分析和判断,制定科学合理的诊疗方案,治疗常见疾病,提高临床疗效。

3.具备中医药学、针灸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操作规范。

4.熟悉中医药学、针灸学等相关法规、政策和规范,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保障医疗安全和患者权益。

四、评价标准考核考生对中医基础知识、疾病诊断与治疗、中药药理学、中药处方学、针灸治疗学等方面的掌握情况和临床实践操作技能,考核能力、素质、综合应用水平。

五、考试时间和地点1.考试时间:举办地每年确定,一般分春季和秋季两次考试。

2.考试地点:在各省(市)中医药管理部门指定的考试场所进行。

六、考试费用1.考试费为每人次人民币,中央财政对参加考试的中西医结合人才给予补贴。

2.补考费为每人次人民币。

七、考试学科依据按照全国中医药管理部门制定的《中医执业医师基本知识、技能、素质规范》进行考试。

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大纲

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大纲

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大纲
一、考试内容
1.中医基本理论:包括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经络脏腑等。

2.中医诊断学:包括中医四诊法,脉诊,舌诊,面诊等。

3.中医治疗学:包括中药药物学,针灸学,推拿按摩,中医养生等。

二、考试方式
1、笔试部分
a、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等
b、填空题:填写完整的诊治方案或中药方剂等
c、简答题:对于某个疾病或症状进行详细解答
d、论述题:对于学科内某个理论或实践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
2、技能操作部分
采用模拟病例、临床操作、诊断与治疗技能考核等多种方式。

三、考试标准
1、笔试部分
总分为100分,分值和题型不固定,考试成绩通过积分计算得分。

2、技能操作部分
考试以实操技能和规程操作为主,通过实践操作考核。

考试标准按照技能考核规程和卫生部门考核标准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满分得分率为70分以上。

四、合格标准
1、笔试部分
总分为100分,合格标准为60分以上,考试成绩合格后方可进入技能操作考核。

2、技能操作部分
总分为100分,满分得分率为70分以上,两部分均合格后方可取得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合格证,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门注册。

2022年中医执业医师笔试《内科学》考试大纲新

2022年中医执业医师笔试《内科学》考试大纲新

2022年中医执业医师笔试《内科学》考试大纲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细目一:慢性堵塞性肺疾病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分级与临床表现3.并发症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6.治疗细目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并发症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治疗细目三:支气管哮喘要点:1.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细目四:肺炎要点:1.概述(1)概念(2)分类2.肺炎链球菌肺炎(1)病因与发病机制第1页/共11页(2)临床表现(3)并发症(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治疗3.肺炎支原体肺炎(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细目五: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要点:1.病因2.病理与分类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治疗原则其次单元循环系统疾病细目一:心力衰竭要点:1.病因2.病理生理3.临床分型4.心功能分级细目二:慢性心力衰竭要点:1.临床表现2.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3.诊断与鉴别诊断4.治疗细目三:急性心力衰竭要点:第2页/共11页1.临床表现2.诊断与鉴别诊断3.治疗细目四:心律失常要点:1.分类2.发生气制3.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细目五:快速性心律失常要点:1.过早搏动(1)病因(2)临床表现(3)心电图诊断(4)治疗2.阵发性心动过速(1)病因(2)临床表现(3)心电图诊断(4)治疗3.心房抖动(1)病因(2)临床表现(3)心电图诊断(4)治疗细目六:缓慢性心律失常要点:房室传导阻滞(1)病因(2)临床表现(3)心电图诊断(4)治疗细目七:心脏瓣膜病要点:第3页/共11页1.二尖瓣狭窄(1)病因(2)临床表现(3)诊断与鉴别诊断(4)并发症(5)治疗2.二尖瓣关闭不全(1)病因(2)临床表现(3)诊断与鉴别诊断(4)治疗3.主动脉瓣狭窄(1)病因(2)临床表现(3)诊断与鉴别诊断(4)治疗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病因(2)临床表现(3)诊断与鉴别诊断(4)治疗细目八:原发性高血压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并发症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治疗细目九: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要点:1.危急因素2.临床分型细目十:心绞痛第4页/共11页要点:1.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细目十一:心肌梗死要点:1.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第三单元消化系统疾病细目一:慢性胃炎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病理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治疗细目二:消化性溃疡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病理3.临床表现4.并发症5.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6.诊断与鉴别诊断7.治疗细目三:胃癌要点:1.病因第5页/共11页2.病理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治疗原则细目四:溃疡性结肠炎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病理3.临床表现与临床分型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治疗细目五:肝硬化要点:1.病因2.临床表现3.并发症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治疗细目六:原发性肝癌要点:1.病因2.病理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治疗原则第四单元泌尿系统疾病细目一:慢性肾小球肾炎要点:1.病因2.临床表现第6页/共11页3.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细目二:尿路感染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细目三:慢性肾衰竭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5.治疗第五单元血液系统疾病细目一:缺铁性贫血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细目二:再生障碍性贫血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细目三:急性白血病要点:第7页/共11页1.病因2.临床表现3.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细目四:白细胞削减症要点:1.概念2.病因与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细目五:特发性血小板削减性紫癜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第六单元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细目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细目二:糖尿病要点:1.概念与分类2.病因与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4.并发症5.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第8页/共11页6.诊断与鉴别诊断7.治疗8.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病因(2)临床表现(3)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5)治疗第七单元结缔组织病细目一:类风湿关节炎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病理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治疗细目二:系统性红斑狼疮要点:1.病因2.病理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治疗第八单元神经系统疾病细目一:癫痫要点:1.病因2.分类与临床表现3.诊断与鉴别诊断4.治疗细目二:脑梗死要点:第9页/共11页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细目三:脑出血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细目四:蛛网膜下腔出血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第九单元常见急危重症细目一: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獐死要点:1.概念2.病因3.诊断4.心肺复苏细目二:休克要点:1.概念2.病因与分类3.病理生理与临床表现4.诊断5.治疗细目三:上消化道出血第10页/共11页让知识带有温度。

中医执医考试大纲

中医执医考试大纲

中医执医考试大纲一、考试总体要求1.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2. 遵守中医伦理,坚持德医双馨;3. 严格遵守医学职业道德及规范化管理要求,严格执业公约;4. 具有良好的人文和科技素质,有一定的人文和科技素养、基本的文化修养、现代科技理念和方法的应用能力;5. 具备较强的诊察、辨证、施治能力,能够熟练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经验进行诊断及治疗;6. 具备中医药基础知识和临床应用知识、以及相关中医学科学和中西医学的知识,熟练掌握中医诊疗技术和中医药制剂制备技术;7. 具备较强的职业发展能力,有良好的学习和自我提升意识,能够持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8. 具备中医文化传承精神,为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做出贡献。

二、考试内容中医执医考试题型分为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上机实操题,主要考查以下内容:1. 中医执业相关法规、规定和执业管理知识;2.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经典著作、中医内外经络、中医心理学、中医现代理论、中医基础知识等;3. 中医诊断技术,包括辨证诊断、脉诊、舌诊、面诊、听诊、问诊等;4. 中医治疗技术,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气功治疗、调Qigong治疗、中医外治等;5. 中药学知识,包括中药药理学、中药化学、中药制剂学、中药鉴定学等;6. 常见疾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包括内科疾病、外科疾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五官科疾病等;7. 中西医结合临床应用,包括中西医结合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等;8. 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医临床常见问题,包括医疗行为规范等。

三、考试形式中医执医考试采用计算机网络化考试的形式,分为两个部分:1. 理论测试: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分值60分;2. 实操测试:上机模拟操作,考试时间为60分钟,考试分值40分。

四、考试要求1. 参加中医执业考试的考生应当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 考生应当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或具有医学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中医药相关专业法定执业资格证书(中医师、中医师助理、针灸师、推拿师等);3. 考生应当熟练掌握中文,能够使用计算机网络。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医类实践技能考试内容要求及操作方式一、考试内容要求(一)临床技能1.临床诊断能力(1)中医四诊的方法、内容及运用技巧;(2)西医常规体格检查的方法、内容及运用技巧;(3)常规辅助检查的运用指征及临床意义,包括血、尿、大便常规检查,常用生化检查,心电图检查(正常心电图、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心房纤颤、急性心肌缺血、典型心肌梗死等),X线检查(正常胸片、肺炎、气胸、腹部平片等);(4)常见疾病的中医诊断(包括病名、证型)、西医诊断及中医类证鉴别能力。

2.辨证论治能力(1)根据四诊检查结果运用中医基本理论进行辨证分析的能力;(2)治则、治法的准确性;(3)选方、用药(包括选穴、手法等)的准确性、合理性;(4)诊疗计划的合理性。

3.病历书写能力(1)病历书写规范,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案规范》(2000年版)有关要求;(2)条理清楚,语言通顺,重点突出,医学术语运用规范;(3)病案内容客观、准确地反映患者病情。

4.常见病证的诊断、类证鉴别及辨证论治1.感冒2.咳嗽3.肺痈4.哮证5.喘证6.胸痹(心痛)7.心悸8.血证9.不寐10.郁证11.胃痛12.呕吐13.泄泻14.痢疾15.腹痛16.便秘17.水肿18.腰痛19.淋证20.消渴21.胁痛22.黄疸23.眩晕24.头痛25.中风26.痹证27.肠痈28.崩漏29.肺炎喘嗽30.小儿泄泻5.常见病种的诊断及处理原则1.上呼吸道感染2.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3.支气管哮喘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5.充血性心力衰竭6.糖尿病7.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8.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9.高血压病10.脑血栓形成、脑出血11.急性胃炎、慢性胃炎12.消化性溃疡13.细菌性痢疾14.急性胰腺炎15.胆囊炎16.乙型病毒性肝炎17.缺铁性贫血18.风湿热19.类风湿性关节炎20.急性阑尾炎21.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2.小儿腹泻6.辅助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1)心电图:a.正常心电图b.室性期前收缩c.窦性心动过速d.窦性心动过缓e.心房纤颤f.急性心肌缺血g.典型心肌梗死(2)X线片:a.正常胸部正位片b.肺炎c.气胸d.正常腹部平片(3)实验室检查结果:a.血、尿、大便常规b.血清钾、钠、氯、钙c.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d.血糖e.肝功能f.肾功能(二)基本操作1.体格检查;2.中医望诊、闻诊、切诊、针灸、推拿等技术操作;3.基本心肺复苏术;4.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穿脱隔离衣、穿脱手术衣)。

中医执医考试大纲pdf

中医执医考试大纲pdf

中医执医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中医执医考试是评价申请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

二、考试方式与分级
考试采用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相结合的方式。

实践技能考试分为三站,合格分数线为60分;医学综合笔试采用全国统一考试方式,合格分数线由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统一划定。

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成绩均合格的,为合格人员。

三、考试范围与要求
(一)实践技能考试
1.中医四诊、针灸推拿、拔罐类技能考核要求考生需掌握相关基本操作,考
生需按照考官的指令完成各项操作。

2.临床思维与疾病诊断类考试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相
关检查结果,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临床思维进行诊断。

3.病案分析类考试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完成病案书写。

4.诊疗方案类考试要求考生根据患者情况,提出具体的中、西医治疗方案。

5.操作技能类考试要求考生掌握相关技能操作,如:针灸、推拿、拔罐等。

(二)医学综合笔试
1.中医基础理论:要求考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
应用。

2.中医诊断学:要求考生掌握望、闻、问、切四诊及八纲辨证的理论及应用。

3.中药学:要求考生掌握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及用法用量。

4.方剂学:要求考生掌握常用方剂的组成、功效及应用。

5.中医经典著作:要求考生掌握《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
等中医经典著作中的重要篇章。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一、中医辩证论治能力测试范围(一)依据四诊内容进行辩证分析的能力。

(二)病症诊断能力(三)类症鉴别能力(四)确立治法的能力(五)选方与用药能力(六)针灸穴位与操作技术的选择能力(七)预防与调护内容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二、中医技术操作技能测试范围(一)中医四诊技术的掌握与操作能力(二)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地仓下关头维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内庭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通里神门后溪天宗听宫攒竹天柱肺俞膈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涌泉太溪照海内关大陵中冲外关支沟翳风肩井风池环跳阳陵泉悬钟行间太冲期门腰阳关命门大椎百会神庭水沟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四神聪太阳印堂定喘夹脊十宣(三)针灸技术的掌握与操作能力1.毫针刺法2.灸法操作(部分内容要求实物操作)3.其他针法操作(1)三棱针法(2)皮肤针叩刺4. 针灸异常情况处理能力:(1)晕针(2)滞针(3)弯针(4)断针(5)血肿(6)皮肤灼伤(起泡)5.常见急症的针灸技术应用能力:(1)偏头痛(2)落枕(3)中风(4)哮喘(5)呕吐(6)泄泻(7)痛经(8)扭伤(9)牙痛(10)晕厥(11)虚脱(12)高热(13)抽搐(14)内脏绞痛(四)拔罐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要求实际操作)1.拔罐的吸附方法2.拔罐方法3.起罐方法4.拔罐出现皮肤灼伤(起泡)的处理(五)推拿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要求实际操作)1.滚法2.一指禅推法3.揉法4.摩法5.推法6.按法7.拿法三、中医常见病症测试范围1.感冒2.咳嗽3.哮病4.喘证5.肺痨6.心悸7.胸痹8.不寐9.癎病10.胃痛11.呕吐12.腹痛13.泄泻14.痢疾15.便秘16.胁痛17.黄疸18.头痛19.眩晕20.中风21.水肿22.淋证23.癃闭24.阳痿25.郁证26.血症27.消渴28.内伤发热29.虚劳30.癌病31.痹症32.痉证33.痿证34.腰痛35.乳癖36.蛇串疮37.痔38.脱疽39.肠痈40.崩漏41.痛经42.绝经前后诸证43.带下病44.胎漏、胎动不安45.产后发热46.不孕症47.肺炎喘嗽48.小儿泄泻49.水痘50.痄腮(流行性腮腺炎)51.桡骨下端骨折52.颈椎病53.腰椎间盘突出症四、西医临床技能测试范围(一)内科体格检查内容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二)基本操作内容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1.外科洗手2.戴无菌手套3.手术区消毒4.穿脱隔离衣5.开放性创口的常用止血法6.伤口换药7.脊椎骨折搬运8.长骨骨折简易固定9.心肺复苏术10.简易呼吸器的使用(三)常用辅助检查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1.心电图:(1)正常心电图(2)典型心肌梗死(3)心肌缺血(4)过早搏动(5)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6)心房颤动(7)房室传导阻滞2.X线片(1)正常胸部正位片(2)肺气肿(3)胸腔积液(4)气胸(5)长骨骨折3.实验室检查(1)血、尿、大便常规(2)红细胞沉降率(3)肝功能(4)乙肝病毒标志物(5)肾功能(ALT、AST、γ-GT)(6)血糖(7)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胆固醇(8)血清钾、钠、氯(9)淀粉酶(10)心肌酶(CK,LDH)(11)抗链球菌溶血素“O”(12)甲胎蛋白(13)类风湿因子(14)漏出液,渗出液(四)常见西医病种的诊断能力五、西医病种测试范围1.急性气管-支气管2 .慢性支气管炎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4.支气管哮喘5.肺炎6.肺结核7.原发性支气管肺癌8.心力衰竭9.心律失常10.风湿热11.高血压病1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3.急性胃炎14.慢性胃炎15.消化性溃疡16.溃疡性结肠炎17.上消化道大出血18.肝硬化19.急性胰腺炎20.细菌性痢疾21.病毒性肝炎22.急性肾小球肾炎23.慢性肾小球肾炎24.肾病综合征25.尿路感染26.慢性肾衰27.缺铁性贫血28.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9.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0.糖尿病31.类风湿关节炎32.脑梗死33.脑出血34.急性阑尾炎35.乳腺囊性增生病36.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7.先兆流产38.产褥感染39.盆腔炎40.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1.围绝经期综合征42.小儿肺炎43.小儿泄泻44.过敏性紫癜45.水痘46.流行性腮腺炎47.桡骨远端骨折48.颈椎病49.腰椎间盘突出症第一章辨证论治例题分析辨证论治例题分析一、考核要求中医辨证论治能力测试范围:(一)依据四诊内容进行辩证分析的能力(二)病症诊断能力(三)类症鉴别能力(四)确立治法的能力(五)选方与用药能力二、考核范围(一)内科疾病:1.肺系疾病:感冒、咳嗽、哮病、喘证、肺痨2.心系疾病:心悸、胸痹、不寐、痫证3.脾系疾病: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痢疾、便秘4.肝系疾病:胁痛、黄疸、头痛、眩晕、中风5.肾系疾病:水肿、淋证、癃闭、阳痿6.气血津液病:郁证、血证、消渴、内伤发热、虚劳、癌病7.肢体病:痹证、痉证、痿症、腰痛(二)外科疾病:乳癖、蛇串疮、痔、脱疽、肠痈(三)妇科疾病:崩漏、痛经、绝经前后诸证、带下病、胎漏胎动不安、产后发热、不孕症(四)儿科疾病:肺炎喘嗽、小儿泄泻、水痘、痄腮(流行性腮腺炎)(五)骨科疾病:桡骨下端骨折、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三、考核形式提供一个例题资料,要求考生依据所提供的中医四诊等临床资料,进行中医辨证分析(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等),类证鉴别(仅限中医执业考生),完成中医诊断、治法、方剂名称、具体的药物处方(药物,剂量、煎服法等)。

中医执业医师2023笔试大纲

中医执业医师2023笔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为了规范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保障患者健康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制定中医执业医师2023笔试大纲。

二、考试范围1. 中医基础理论2. 中医诊断学3. 中医内科学4. 中医外科学5. 中医儿科学6. 中医妇科学7. 中医针灸学8. 中药学9. 中医科研与科普10. 中医伦理学三、考试内容1. 中医基础理论1.1 中医基本理论1.2 中医诊断学基础1.3 中医预防保健1.4 中医药理学2.1 中医辨证论治2.2 中医望诊、闻诊、问诊、切诊2.3 中医病名与病因2.4 中医诊断技术3. 中医内科学3.1 中医肝病学3.2 中医心脏病学3.3 中医脾胃病学3.4 中医胸痛病学4. 中医外科学4.1 中医针刀4.2 中医外伤4.3 中医疮疡5. 中医儿科学5.1 中医小儿寒热病5.2 中医小儿腹痛5.3 中医小儿呼吸系病6. 中医妇科学6.2 中医妊娠病6.3 中医妇科炎症7. 中医针灸学7.1 中医经络学7.2 中医经络穴位7.3 中医针灸治疗技术8. 中药学8.1 中药资源学8.2 中药药性与药用8.3 中药质量评价9. 中医科研与科普9.1 中医学科研方法9.2 中医学术前沿9.3 中医医学科普10. 中医伦理学10.1 中医医疗伦理10.2 中医药产品伦理10.3 中医医患关系伦理四、考试形式1. 笔试形式2. 闭卷考试3. 单项选择题4. 多项选择题5. 简答题6. 案例分析题五、考试要求1. 严格遵守考场纪律2. 禁止带手机等通讯工具进入考场3. 不得抄袭及舞弊行为4. 考试过程中不得交谈5. 不得擅自离开考场六、考试评分标准1. 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2. 笔试成绩细则由考试委员会核定3. 笔试成绩一般以百分制记分七、考试报名及相关事宜1. 笔试报名时间1.1 报名时间为xx月xx日至xx月xx日1.2 逾期不再接受报名2. 报名资格要求2.1 拥有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书2.2 符合相关报名条件3. 报名材料3.1 唯一识别信息明3.2 学历证书3.3 相关职业资格证书4. 考试地点及时间4.1 考试地点将于报名结束后公布4.2 考试时间将于报名结束后公布5. 考试费用5.1 笔试报名费用为xxx元5.2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相关部门八、考试后续1. 考试成绩公布时间1.1 笔试成绩将于xx月xx日前公布1.2 具体成绩查询方式请留意相关通知2. 合格证书及颁发时间2.1 合格证书将于成绩公布后xx天内发放2.2 具体发放时间地点请留意相关通知3. 教育培训3.1 未通过考试者可参加相关补习培训3.2 具体培训信息请关注相关宣传材料九、考试通知本大纲解释权归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委员会所有,并保留最终解释权。

2023年中医执业医师大纲

2023年中医执业医师大纲

2023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是指导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的重要文件,它规定了考试的内容、范围、难度和要求,对于考生备考和复习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以下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致的大纲:
一、中医基础理论:
1. 中医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发展简史。

2. 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脏腑经络学说的基本知识。

4. 病因病机理论的基本知识。

二、中医诊断学:
1。

望闻问切四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中医证候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3. 中医病名的分类和命名原则。

4. 中医诊断的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

三、中医治疗学:
1. 中药的基本知识和药性理论。

2. 方剂的基本知识和应用原则。

3. 针灸推拿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4. 食疗养生的基本知识和应用原则。

5. 中医保健和预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四、中医临床学:
1. 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病的诊疗方法。

2. 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病的诊疗方法。

3. 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病的诊疗方法。

4. 中医儿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病的诊疗方法。

5. 中医五官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病的诊疗方法。

以上大纲仅供参考,具体考试大纲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发布的正式文件为准。

2023中西医执业医师大纲

2023中西医执业医师大纲

2023中西医执业医师大纲
2023年中西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医基础理论知识
1. 中医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等基本理论知识。

2. 中医诊断学: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方法、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

3. 中药学:包括中药基础理论、中药鉴别、中药制剂、中药配伍等。

二、西医基础理论知识
三、中西医结合临床
(一)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与2022年大纲相比,2023年的《卫生法规》第三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变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里面的细目也对应删除了“执业”二字,其余均无变化。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2023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原文。

中医职业医考试大纲

中医职业医考试大纲

中医职业医考试大纲
中医职业医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辨证等方面的知识。

2. 中医临床医学:包括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临床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疾病的诊治方法。

3. 中药学:包括中药的分类、功效、应用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中药的配伍原则和禁忌。

4. 方剂学:包括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等方面的知识,以及方剂的加减变化和临床应用。

5. 针灸推拿学:包括针灸推拿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

6. 诊断学基础:包括常见症状的识别和处理,以及临床常用的诊断方法。

7. 内科学:包括常见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8. 外科学:包括常见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9. 妇科学:包括常见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10. 儿科学:包括常见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11. 传染病学:包括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原则。

12. 医学伦理学:包括医学伦理的基本原则和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

13. 卫生法规:包括卫生法规的基本知识和医疗机构的运行规范。

以上是中医职业医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考试形式一般为笔试,考试难度较大,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中医基础知识和临床经验。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共十四科)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共十四科)

2011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共十四科)(一)中医基础理论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细目一:整体观念要点:1.整体观念的概念2.整体观念的内容细目二:辨证论治要点:1.症、证、病的概念2.辨证论治的概念 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第二单元精气学说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要点:1.精的概念2.气的概念细目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2.精气的运动变化3.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构建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 2.构建中医学整体观念第三单元阴阳学说细目一:阴阳学说的概念要点1.阴阳和阴阳学说的含义 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阴阳的对立制约2.阴阳的互根互用3.阴阳的交感互藏4.阴阳的消长5.阴阳的转化6.阴阳的自和与平衡细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在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的应用 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第四单元五行学说细目一:五行学说的概念要点:1.五行和五行学说的含义2.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细目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1.五行相生与相克 2.五行制化与胜复3.五行相乘与相侮4.五行的母子相及细目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1.在生理方面的应用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第五单元五脏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要点:心、肺、脾、肝、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要点:1.心与肺、脾、肝、肾的关系2肺与脾、肝、肾的关系3.肝与脾、肾的关系4.脾与肾的关系细目三: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五时的关系要点:1.五脏与五体的关系 2.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 3.五脏与五志、五液的关系4.五脏的外华5.五脏与五时的关系第六单元六腑细目一:六腑的生理功能要点:1.胆的生理功能2.胃的分部名称、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3.小肠、大肠、膀胱的生理功能4.三焦的概念和生理功能细目二:六腑与五脏之间的关系要点:1.心与小肠的关系2.肺与大肠的关系3.脾与胃的关系4.肝与胆的关系5.肾与膀胱的关系第七单元奇恒之腑细目一:脑要点:1.脑的生理功能2.脑与五脏的关系细目二:女子胞要点:1.女子胞的生理功能2.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第八单元精、气、血、津液、神细目一:精要点:1.人体之精的概念2.人体之精的功能3.人体之精的分类细目二:气要点:1.人体之气的概念2.人体之气的生成3.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4.人体之气的功能5.人体之气的分类细目三:血要点:1.血的基本概念2.血的生成3.血的功能4.血的运行细目四:津液要点:1.津液的基本概念2.津液的代谢3.津液的功能细目五:神要点:1.神的基本概念 2.神的生成3.神的功能细目六: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要点:1.气与血的关系2.气与津液的关系3.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4.精、气、神之间的关系第九单元经络细目一:经络学说要点:1.经络的基本概念2.经络系统的组成细目二:十二经脉要点:1.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4.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5.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细目三:奇经八脉要点:1.奇经八脉的特点2.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3.督脉、任脉、冲脉、带脉、跷脉和维脉的基本功能细目四:经别、别络、经筋、皮部要点:1.经别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 2.别络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3.经筋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 4.皮部的概念、应用细目五: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要点:1.经络的生理功能2.经络学说的应用第十单元病因细目一:六淫要点:1.六淫的概念2.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3.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火(热)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细目二:疠气要点:1.疠气的概念2.疠气的致病特点 3.疫疠发生与流行的因素细目三:七情内伤要点:1.七情的基本概念2.七情与内脏气血的关系 3.七情内伤致病的特点细目四:饮食失宜要点:1.饮食不节2.饮食不洁3.饮食偏嗜细目五:劳逸失度要点:1.过度劳累2.过度安逸细目六:痰饮要点:1.痰饮的概念2.痰饮的形成 3.痰饮的致病特点细目七:瘀血要点:1.瘀血的概念2.瘀血的形成3.瘀血的致病特点4.瘀血的病证特点细目八:结石要点:1.结石的概念2.结石的形成 3.结石的致病特点第十一单元发病细目一:发病基本原理要点:1.正气与邪气的概念2.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3.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细目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要点:1.环境与发病2.体质与发病3.精神状态与发病细目三:发病类型要点:1.感邪即发2.徐发 3.伏而后发 4.继发 5.合病与并病6.复发第十二单元病机细目一:邪正盛衰要点: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细目二:阴阳失调要点:1.阴阳偏盛2.阴阳偏衰3.阴阳互损4.阴阳格拒5.阴阳亡失细目三:精、气、血失常要点:1.精的失常2.气的失常 3.血的失常4.精、气、血关系失调细目四:津液代谢失常要点:1.津液不足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3.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细目五:内生“五邪” 要点:1.风气内动2.寒从中生3.湿浊内生4.津伤化燥5.火热内生细目六:疾病传变要点:1.疾病传变的形成2.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第十三单元防治原则细目一:预防要点:1.未病先防2.既病防变细目二:治则要点:1.正治与反治2.治标与治本3.扶正与祛邪4.调整阴阳5.调理精气血津液6.三因制宜(二)中医诊断学第一单元绪论要点:中医诊断疾病的三大原则第二单元问诊细目一:问寒热要点:1.恶寒发热的临床意义2.但寒不热的临床意义3.但热不寒(壮热、潮热、微热)的临床意义4.寒热往来的临床意义细目二:问汗要点:1.特殊汗出(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 2.局部汗出(头汗、半身汗、手足心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细目三:问疼痛要点:1.疼痛的性质及临床意义 2.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腰痛的要点及临床意义细目四:问头身胸腹要点:头晕、胸闷、心悸的要点及临床意义细目五:问耳目要点:1.耳鸣、耳聋的概念及临床意义2.目眩的概念及临床意义3.目昏、雀目的概念及临床意义细目六:问睡眠要点:1.失眠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2.嗜睡的概念及临床意义细目七:问饮食与口味要点:1.口渴与饮水:口渴多饮、渴不多饮的临床意义 2.食欲与食量:食欲减退、厌食、消谷善饥、饥不欲食的临床意义 3.口味:口淡、口甜、口黏腻、口酸、口涩、口苦、口咸的临床意义细目八:问二便要点:1.大便异常(便次、便质、排便感觉)的临床意义2.小便异常(尿次、尿量、排尿感觉)的临床意义细目九:问经带要点1.经期、经量异常的临床意义2.带下异常(白带、黄带)的临床意义第三单元望诊细目一:望神要点:1.得神、失神、假神的常见表现及临床意义2.神乱的常见表现及医学教育网整理临床意义细目二:望面色要点1.常色与病色的区别2.五色主病的内容和机理3.望色十法的具体内容细目三:望形态要点:1.望形体强弱胖瘦的临床意义2.望姿态异常(动静姿态、异常动作)的临床意义细目四:望头面五官要点:1.望头形、囟门、头发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2.面肿及口眼歪斜的临床意义3.目部的脏腑相关部位,望目形、目态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4.望口、唇、齿、龈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5.望咽喉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细目五:望躯体要点:1.望颈项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2.望手足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细目六:望皮肤要点:1.望斑疹的内容及临床意义2.望水疱的内容及临床意义3.望疮疡的内容及临床意义细目七:望排泄物与分泌物要点:1.观察痰、涕的临床意义 2.观察呕吐物的临床意义细目八:望小儿指纹要点:1.望小儿指纹的方法 2.小儿指纹病理变化的临床意义第四单元望舌细目一:舌诊原理要点:舌与脏腑、经络、气血的关系细目二:正常舌象要点:正常舌象的特点及临床意义细目三:望舌质要点:1.舌色变化(淡白、红、绛、紫)的临床意义2.舌形变化(老嫩、胖瘦、点刺、裂纹、齿痕、舌下络脉)的临床意义3.舌态变化(强硬、痿软、颤动、歪斜、吐弄、短缩)的临床意义细目四:望舌苔要点:1.苔质变化(厚薄、润燥、腐腻、剥落、真假)的临床意义2.苔色变化(白、黄、灰、黑)的临床意义3.舌质和舌苔的综合诊察4.舌诊的临床意义第五单元闻诊细目一:听声音要点:1.音哑与失音、太息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2.谵语、郑声、独语、错语的概念及临床意义3.咳嗽、喘、哮、短气、少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4.呕吐、呃逆、嗳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细目二:嗅气味要点:口气、病室气味异常的临床意义第六单元脉诊细目一:脉诊概说要点:1.寸口脉与脏腑的关系 2.切脉指法3.寸口“三部九候”的概念细目二:正常脉象要点:1.正常脉象的特点2.正常脉象胃、神、根的含义细目三:浮、散、芤、革脉要点:1.脉象特征及类比2.临床意义(同细目四~细目十二)细目四:沉、伏、牢脉细目五:迟、缓脉细目六:数、疾脉细目七:虚、实脉细目八:洪、大、长脉细目九:细、濡、弱、微、短脉细目十:滑、涩、动脉细目十一:弦、紧脉细目十二:结、代、促脉细目十三:诊小儿脉1.小儿正常脉象的特点2.常见小儿病脉的临床意义第七单元按诊要点:1.按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2.按肌肤的内容及临床意义3.按腹部辨疼痛、痞满、积聚的要点4.按胸部虚里的内容及临床意义第八单元八纲细目一:概述要点:八纲辨证的概念细目二:表里要点:1.表证与里证的概念2.表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3.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细目三:寒热要点:1.寒证与热证的概念2.寒证与热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细目四:虚实要点:1.虚证与实证的概念2.虚证与实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细目五:阴阳要点:1.阴证与阳证的概念2.阴证与阳证的鉴别要点细目六:八纲证候间的关系要点:1.证候相兼与错杂2.证候真假(寒热真假)细目一:六淫辨证要点:风淫证候、寒淫证候、暑淫证候、湿淫证候、燥淫证候、火淫证候的临床表现细目二:阴阳虚损辨证要点:1.阳虚证、阴虚证的临床表现 2.亡阳证、亡阴证的临床表现与鉴别要点细目三:气虚类证辨证气虚证、气陷证、气虚不固证、气脱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细目四:血虚类证辨证要点:血虚证、血脱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细目五:气滞类证辨证要点:气滞证、气逆证、气闭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细目六:血病其他证辨证要点:血瘀证、血热证、血寒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细目七:气血同病类证辨证要点: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证的临床特点细目八:津液类证辨证要点:痰证、饮证、水停证、津液亏虚证的临床表现细目九:情志证辨证要点:喜证、怒证、悲恐证、忧思证的临床表现第十单元脏腑辨证细目一:心病辨证要点:1.心气虚、心阳虚、心阳虚脱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2.心血虚、心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3.心脉痹阻中瘀阻心脉、痰阻心脉、寒凝心脉、气滞心脉四证的比较4.痰蒙心神、痰火扰神证的比较5.心火亢盛证的临床表现6.瘀阻脑络证的临床表现细目二:肺病辨证要点:1.肺气虚、肺阴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2.风寒犯肺、寒痰阻肺、饮停胸胁证的比较3.风热犯肺、肺热炽盛、痰热壅肺、燥邪犯肺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4.风水相搏证的临床表现细目三:脾病辨证要点:1.脾气虚、脾阳虚、脾虚气陷、脾不统血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2.湿热蕴脾、寒湿困脾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细目四:肝病辨证要点:1.肝血虚、肝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2.肝郁气滞、肝火炽盛、肝阳上亢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3.肝风内动四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 4.寒滞肝脉证的临床表现细目五:肾病辨证要点:1.肾阳虚、肾阴虚证的临床表现2.肾精不足、肾气不固、肾虚水泛证的临床表现3.肾病五证的鉴别要点细目六:腑病辨证要点:胃气虚、胃阳虚、胃阴虚证、胃热炽盛、寒饮停胃证、寒滞胃肠、食滞胃肠、胃肠气滞证、.肠热腑实、肠道津亏证、.肠道湿热、膀胱湿热、胆郁痰扰证的临床表现细目七:脏腑兼证要点:1.心肾不交、心脾气血虚证、肝火犯肺、肝胃不和、肝脾不调证、心肺气虚、脾肺气虚证、心肾阳虚、脾肾阳虚证、心肝血虚、肝肾阴虚、肺肾阴虚证、肺肾气虚、肝胆湿热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细目一:太阳病证要点:1.太阳病提纲2.太阳经证(太阳中风、太阳伤寒)发病机理、临床表现3.太阳腑证(太阳蓄水、太阳蓄血)发病机理、临床表现4.太阳蓄水、太阳蓄血证的鉴别要点细目二:阳明病证要点:1.阳明病提纲2.阳明经证、阳明腑证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细目三:少阳病证要点:1.少阳病提纲2.少阳经腑受邪枢机不利证、少阳兼证临床表现细目四:太阴病证要点:1.太阴病提纲2.太阴脏虚寒证、太阴经脉气血失和证临床表现细目五:少阴病证要点:1.少阴病提纲2.少阴寒化证、少阴热化证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细目六:厥阴病证要点:1.厥阴病提纲2.厥阴寒热错杂证、厥阴寒证、厥阴热证临床表现细目七:六经病证的传变要点:传经、直中、合病、并病的概念第十二单元卫气营血辨证细目一:卫分证要点:1.风热犯卫证临床表现2.燥热犯卫证临床表现细目二:气分证要点:1.肺热炽盛证、燥热犯肺证临床表现、热扰胸膈证临床表现细目三:营分证要点:1.热灼营阴证临床表现2.热陷心包证临床表现细目四:血分证要点:血分证候的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第十三单元三焦辨证细目一:上焦病证要点:上焦病证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细目二:中焦病证要点:中焦病证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细目三:下焦病证要点:下焦病证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三)中药学第一单元药性理论细目一:四气要点:1.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的确定2.四气的作用细目二:五味要点:1.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确定2.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升降浮沉要点:1.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归经要点: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的确定细目五:毒性要点:1.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2.结合具体有毒药物认识其使用注意事项第二单元中药的配伍细目一:中药配伍的概念和意义要点:1.中药配伍的概念2.中药配伍的意义细目二:中药配伍的内容要点1.各种配伍关系的配伍意义2.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第三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细目一:配伍禁忌要点:1.“十八反”的内容2.“十九畏”的内容细目二:证候禁忌要点: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细目三:妊娠用药禁忌要点:1.妊娠用药禁忌的概念2.妊娠禁忌药的分类及使用原则细目四:服药饮食禁忌要点:1.服药时一般的饮食禁忌 2.特殊疾病的饮食禁忌第四单元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细目一:剂量要点:1.中药剂量的含义2.影响中药剂量的因素3.有毒药、峻猛药及某些名贵药的剂量细目二:中药的用法要点:1.煎煮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等)2.服药时间第五单元解表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解表药的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范围2.解表药的配伍方法3.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发散风寒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羌活、白芷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生姜、香薷、细辛、辛夷、藁本、苍耳子3.下列药物的用法:麻黄、香薷、细辛、荆芥、辛夷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麻黄、桂枝、香薷、细辛、苍耳子5.麻黄与桂枝、荆芥与防风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三:发散风热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柴胡、葛根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蔓荆子、升麻3.下列药物的功效:淡豆豉4.下列药物的用法:薄荷、桑叶、柴胡、葛根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薄荷、牛蒡子6.薄荷、牛蒡子与蝉蜕,桑叶与菊花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六单元清热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清热药的分类,各类清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2.清热药的配伍方法3.清热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清热泻火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芦根、天花粉、淡竹叶、决明子3.下列药物的用法:石膏、栀子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石膏、知母、栀子5.石膏与知母、芦根与天花粉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三:清热燥湿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黄芩、黄连、黄柏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龙胆草、苦参3.下列药物的功效:秦皮、白鲜皮4.下列药物的用法:黄芩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苦参6.黄芩、黄连与黄柏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四:清热解毒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金银花、连翘、大青叶、蒲公英、鱼腥草、射干、白头翁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板蓝根、青黛、贯众、土茯苓、山豆根、白花蛇舌草3.下列药物的功效:穿心莲、紫花地丁、马勃、马齿苋、鸦胆子、熊胆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穿心莲、青黛、鸦胆子、熊胆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穿心莲、射干、山豆根、鸦胆子6.金银花与连翘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五:清热凉血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紫草、水牛角3.下列药物的用法:紫草、水牛角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 5.生地黄与玄参、牡丹皮与赤芍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六:清虚热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青蒿、地骨皮2.下列药物的功效:白薇、银柴胡、胡黄连3.下列药物的用法使用注意:青蒿4.牡丹皮与地骨皮、黄连与胡黄连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七单元泻下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攻下药、润下药与峻下逐水药的性能特点、临床应用2.泻下药的配伍方法3.泻下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攻下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大黄、芒硝2.下列药物的功效:番泻叶、芒硝3.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 5.大黄与芒硝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三:润下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 2.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火麻仁细目四:峻下逐水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甘遂、牵牛子2.下列药物的功效:大戟、芫花、巴豆 3.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巴豆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巴豆第八单元祛风湿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祛风湿药的配伍方法2.祛风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祛风寒湿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独活、蕲蛇、木瓜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威灵仙、川乌3.下列药物的用法:川乌、蕲蛇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川乌5.羌活与独活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三:祛风湿热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秦艽、防己2.下列药物的功效:豨莶草、络石藤3.下列药物的用法:豨莶草、雷公藤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防己、雷公藤5.秦艽与防己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四:祛风湿强筋骨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桑寄生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五加皮3.下列药物的功效:狗脊4.五加皮与桑寄生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九单元化湿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化湿药的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范围2.化湿药的配伍方法3.化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藿香、苍术、厚朴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砂仁、豆蔻3.下列药物的功效:佩兰、草果4.下列药物的用法:砂仁、豆蔻5.苍术与厚朴、砂仁与豆蔻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十单元利水渗湿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利水渗湿药的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范围2.利水渗湿药的配伍方法3.利水渗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利水消肿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茯苓、薏苡仁、泽泻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猪苓3.下列药物的用法:薏苡仁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香加皮5. 茯苓与猪苓、茯苓与薏苡仁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三:利尿通淋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车前子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滑石3.下列药物的功效:通草、瞿麦、地肤子、海金沙、石韦、萆薢4.下列药物的用法:车前子、滑石、海金沙5.车前子与滑石等相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四:利湿退黄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茵陈、金钱草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虎杖3.大黄与虎杖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十一单元温里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温里药的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范围2.温里药的配伍方法3.温里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小茴香、丁香、花椒3.下列药物的功效:高良姜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附子、肉桂、吴茱萸、花椒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附子、肉桂、吴茱萸、丁香6.附子与干姜、附子与肉桂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十二单元理气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理气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与适应范围 2.理气药的配伍方法3.理气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陈皮、枳实、木香、香附、薤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青皮、沉香、川楝子、乌药3.下列药物的功效:荔枝核、佛手、柿蒂4.下列药物的用法:木香、沉香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沉香、川楝子、薤白6.陈皮与青皮,木香、乌药与香附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十三单元消食药细目一:概述要点:消食药的配伍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
中医学是中国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从远古起沿用至今的一种传统医学,为实现中华民族缔造健康中国而尽心尽力。

近年来,中央政府将医疗卫生及公共卫生放在重要位置,加强中医药工作,着力推进中医药发展、提高中医药技术服务水平,给予了中医执业医师非常重要的力量支持。

中医执业医师的考试,是国家对执业医师的能力素质的评价及认定,是全面衡量执业医师临床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促进全社会为健康提供高品质服务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保证考试质量,国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法律和行政法规,出台了《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并由卫生部实施。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共分为中医基础知识、中医理论知识、中医临床诊疗理论、中药学知识、中药药剂学知识和中药制药学知识六大部分。

其中“中医基础知识”包括组成中医学的各种学科知识,有中医药学、中药学、方剂学、诊断学、治本学、中医外科学、针灸学、中西医结合学、预防医学等。

考试内容主要涉及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核心知识、技能及相关内容。

“中医理论知识”主要考核考生对中医论和经典著作中“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例如《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以及对天人合一观、气血观、五运观等理论的理解。

“中医临床诊疗理论”考核考生对临床上常用的诊断、治疗方式和知识的掌握情况,涉及诊断的结合、辩证论治、中药药剂的配制方
法和主治药物的选择等。

“中药学知识”考核考生对中药科学的概念、药物性状、药物功能和用法等知识的了解情况,包括药物组成、药物来源、药物毒性、药理学、药用学和药效学。

“中药药剂学知识”考核考生对中药药物的处理方法、药剂的配制和用法的掌握情况。

“中药制药学知识”考核考生对中药制备方法及其理论、药物分析、质量控制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以上便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旨在促进考生在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获得满意的成绩,为全社会提供高质量、科学合理的中医执业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