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吴中区金庭镇总体规划现状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金庭镇现状概况
第一节、地理位置
金庭镇位于苏州市西南端,距苏州古城45公里,原属吴县市(吴县),2001年3月撤市建区后属苏州市吴中区。2002年金庭镇被纳入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管理范围,从而成为太湖旅游度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上的鱼米之岛,也是我国淡水湖泊中最大的岛屿。陆域面积82.36平方公里。主岛西山岛,陆地面积79.8平方公里,南北宽11公里,东西长15公里,湖岸线逶迤曲折,长达50公里。金庭镇包括西山岛和周围的横山、阴山、大干山、小干山、绍山、大山、小大山、棒杵山、大沙山、东南湖、西南湖、疃里湖,共计13个岛屿及附近湖面,主峰缥缈峰为太湖七十二峰中第一高峰,海拔336.6米。
第二节、历史沿革
从太湖三山岛和金庭秉常村俞家渡古文化遗址的发掘证实,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金庭即有人居住。夏初(约公元前21世纪),禹治水过金庭,留下了禹王庙、禹期山等遗迹,禹分天下为九州,金庭属九州之一的扬州。
商末金庭始属吴境。周元王三年(吴王夫差二十三年,前473)越灭吴,金庭归越。周郝王九年(前306),楚灭吴,金庭归楚,属春申君黄歇之封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统一六国,设吴县,隶属会稽郡,金庭始属吴县。
清雍正十三年(1735),在东山设太湖厅,乾隆中期后金庭民事亦由太湖厅管辖。咸丰十年(1860),太湖厅划属湖州府,金庭属湖州。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在金庭设靖湖厅(县级建置),隶属苏州府。民国六年(1912)1月,废太湖靖湖两厅,设太湖县,辖东金庭,旋易名为洞庭县,金庭归属吴县。
1949年七月,成立太湖区行政办事处,辖东山、金庭、马山等地。1951年六月,太湖区行政办事处撤销,金庭仍属吴县。1952年七月,复建苏南人民行政公署办事处,金庭归其管辖。1953年五月,太湖办事处改建为震泽县。1959年四月,震泽县撤销,金庭复归吴县。198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太湖风景名胜区13个景区之一;1999年被评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2001年三月吴县撤市建区,金庭属苏州市吴中区。2002年金庭镇被纳入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
第三节、自然条件
金庭属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类型,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降水丰沛、日照充足和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温度在16℃左右,降水一般集中在4-9月,年降水量在1000~1500毫米
之间。年均日照时数约为2100小时。霜期在80天左右,无霜期约280天。在地质构造上属扬子涯地台、下扬子——钱塘褶皱带(东部)。地层致密坚硬,构成了金庭基本山体。中西部为山麓,形成四个较为明显的植物垂直分布带。金庭80%的山地覆盖着森林,全岛林木覆盖率达68%,高于发达国家水平。
第四节、社会经济状况
苏州市金庭镇是我国淡水湖泊中最大的岛屿,相继被国家命名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国家森林公园、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这颗“太湖明珠”愈发显得熠熠生辉。一、行政区划及人口规模
金庭镇是中国内湖第一大岛镇,辖12个行政村,即秉场村、石公村、缥緲村、堂里村、林屋村、东蔡村、元山村、蒋东村、东河村、东村村、庭山、衙甪里。154个自然村。金庭镇总人口43238人,户数15336户。镇区人口9343人,流动人口1462人。
金庭镇各行政村基本情况表(2009年)1-4-1
12个行政村概况:
(一)秉场村
位于西山岛东南部,原称跃进大队,境内有山东、俞家渡、胡家地、堵家地、毛竹场、秉场里…13个自然村。共1540户,4128人,村民人均收入6891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932万元。有果园700亩,稻田400亩。曾有金庭最早创办的茶厂(1969年),有完整的揉捻机、烘干机、滚筒机等设备。花果以梅子、枇杷、杨梅、银杏、板栗为主,其中枇杷产量居金庭第一,银杏产量亦较大。秉场,原写作兵场,因春秋时吴王在此辟校练兵而得名;俞家渡,因古时有里人俞氏在此设义渡而得名,80年代曾于此挖掘出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遗址。境内有罗汉寺景点。秉场村与镇夏集镇紧邻,境内有上海市总工会金庭修养院等多家旅游服务单位。
(二)石公村
位于西山岛东南部,原属石公乡,因境内有石公山景点而得名,有梧巷、许巷、樟坞、旸坞…17个自然村。1137户,3156人,村民人均收入8547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758万元。梧巷,因南宋时凤氏来居,取“凤栖梧桐”之意而称梧巷;许巷,原称作熙巷,因其地阳光特别和煦而得名,为徐氏所居,后多因勿写而写作许巷。共1049户,3015人,村民人均收入8547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758万元。有果园900亩,稻田140亩。境内有石公山著名景点,还有银湖山庄、金庭宾馆等多家旅游服务单位,花果以柑桔、梅子、板栗、杨梅为主,其中杨梅、板栗产量最大。
(三)缥緲村
位于西山岛中南部,原属石公乡,因位于缥缈峰之南而名,境内有秦家堡、周家巷、西蔡里…17个自然村。共848户,2917人,村民人均收入8547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758万
元。秦家堡,因南宋时秦观六世孙秦宗迈定居于此而得名,今有芥舟园、秦仪墓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西蔡因南宋秘书郎蔡源长子奉母定居于此而得名,今存爱日堂花园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果园350亩,稻田240亩。花果以柑桔、梅子、银杏、板栗为主。该村濒临消夏湾,鱼塘、菱荡较多。
(四)堂里村
位于西山岛西部,原称光明大队,属堂里公社,境内有堂里、陈巷、劳村…7个自然村。堂里,因旧时多高堂大屋而得名。共1033户,2907人,村民人均收入6611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832万元。有果园450亩,稻田280亩。花果以柑桔、桃子、梅子、板栗、杨梅为主,其中桃子产量居金庭首位,板栗、杨梅亦较多。堂里原为堂里乡机关所在地,有中心小学、初中各一所。境内原有水月寺、西湖寺等古迹,有保存较好的仁本堂等明清宅第多处。
(五)林屋村
林屋村位于西山岛东部,境内有后堡、洞山、庙场…23个自然村。共1572户,4276人,村民人均收入8101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509万元。有果园120亩,稻田308亩。花果以柑桔、银杏、梅子、板栗为主,其中银杏产量较大。洞山,原称有意大队,属石公公社,境内为洞山下自然村,因位于龙洞山下而得名,该村种植大棚蔬菜较多。镇夏,相传因大禹在此镇夏妖而得名;庙场,原为神景宫道观(灵佑观)东岳庙所在,民国时期警署等地方行政机构多设于此。境内有林屋洞著名景点。
(六)东蔡村
东蔡村位于西山岛南部,毗邻消夏湾,有环山公路贯穿。境内有秉汇、庙东、东蔡 (10)
个自然村。花果以柑桔、银杏、梅子、板栗、枇杷为主,其中柑桔、枇杷产量较大。东蔡兴起于南宋末,因宋秘书郎蔡源次子继孟居此而名,村上有完小、银行、信用社、粮站及个体商家多家,早市较为繁荣。共1220户,3392人,村民人均收入6328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164万元。东蔡与徐巷、秦家堡相临,街道整齐,多以花岗岩、青石铺成,明清建筑保存较多。境内有上方寺等古迹。
(七)元山村
原属金庭乡,位于西山岛东端,境内有19个自然村,共1225户,3758人,村民人均收入6966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769万元。有果园60亩,稻田508亩。元山盛产石灰石,开采历史极长,现境内有县属太湖建材集团公司,境内屯山上原有萧天君庙,俗称五老爷庙。在太湖大桥开通前,元山是进出金庭的主要交通港口之一,有轮渡往返于元山和东山岱松码头之间,金庭至苏州的客轮亦在元山停泊。该村开采石灰石,花果以梅子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