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审计风险及防控分析「最新」
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及防控分析
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及防控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各行业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大数据的应用已经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而随着大数据应用范围的扩大,大数据审计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
本文将从大数据审计风险的概念、类型和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大数据审计风险是指在大数据环境下,由于数据量大、数据来源复杂、数据处理技术复杂、数据安全性等因素,导致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风险。
大数据审计风险主要包括数据失实、数据泄露、数据篡改、数据可靠性和数据解释等方面的风险。
1、数据资料准确性风险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来源相对复杂,因此数据的准确性成为大数据审计的重要一环。
但是由于数据采集过程中的一些偏差或数据处理中的错误,会导致数据的失实性,进而影响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2、数据安全风险大数据应用经常涉及到个人敏感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共享,如个人身份证号、手机号、银行卡账号等,这些数据可能会被黑客入侵,导致数据泄露,威胁到企业的商业机密和客户隐私。
3、数据一致性风险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源和方法的多样化会导致数据的一致性问题,而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将导致数据的不一致性,影响审计的正确性和效率。
1、建立完整的数据安全体系必须建立完整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包括防火墙、反病毒、入侵检测、数据备份等多重保障措施,保障数据的安全。
2、采用安全的云计算方案通过采用安全的云计算方案,将大数据管理的安全隐患最小化,同时加强对数据的安全控制,最大程度的保障数据的安全。
3、提高数据质量控制意识增强数据质量控制的意识,严格掌控数据采集、传输和处理等环节,保障数据质量,在大数据环境中进行精准审计,防范数据失真的风险。
4、加强对数据一致性管理建立数据一致性管理措施,包括数据分类、数据清洗、数据归集、数据比对及错误校正等,从数据处理的源头开始把控数据的一致性,防范因数据不一致性带来的审计风险。
综上所述,大数据的应用已成为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常态,但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审计风险,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严格控制数据质量,加强对数据的一致性管理等措施,才能保障大数据在审计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及防控分析
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及防控分析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面临的审计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风险主要包括数据质量问题、数据隐私问题、数据安全问题和数据完整性问题等。
为了有效地防控这些审计风险,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体系、加强数据保护和隐私保护措施、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以及加强对数据采集、处理和存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等。
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质量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审计风险。
大数据时代企业面临的数据量巨大、来源广泛,因此数据质量往往难以保证。
数据质量问题包括数据准确性、数据完整性、数据一致性和数据时效性等。
对于审计而言,如果数据质量不高,就会导致审计结果不准确、审核流程不完整,从而影响到审计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为了防控数据质量问题带来的审计风险,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体系。
要建立数据标准和数据质量管理的机制,明确数据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的标准,并进行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
要建立数据质量的核查与纠错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数据质量问题,确保数据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企业还可以采用数据清洗、验证和校验等技术手段,提高数据质量。
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隐私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审计风险。
由于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广泛采集和共享,企业面临的数据隐私问题日益严重。
数据隐私问题包括个人隐私泄露、商业秘密泄露和数据安全威胁等。
对于审计而言,如果个人隐私受到泄露,不仅会对个人权益造成损害,还会降低审计的可信度和公正性。
为了防控数据隐私问题带来的审计风险,企业需要加强数据保护和隐私保护措施。
要建立健全的数据隐私保护制度,明确数据保护的原则和规范,并制定数据隐私保护的流程和措施。
要加强对数据用户的授权管理,明确访问权限和使用权限,确保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不被滥用。
企业还可以采用数据加密、数据脱敏和访问日志等技术手段,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及防控分析
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及防控分析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企业在经营活动和决策中可以获得更多的数据信息,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审计风险。
大数据的应用使得企业的审计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因此需要对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和防控。
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风险。
大数据的应用需要海量的数据支撑,而这些数据往往来自不同的数据源和系统,数据的品质和准确性无法保证。
数据的不准确性和错误可能导致审计人员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做出错误的判断。
2. 数据安全和隐私风险。
大数据涉及到大量的敏感信息和个人隐私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如何保护这些数据的安全和隐私成为一个难题。
数据泄露和滥用可能导致企业财务信息的曝光和企业形象的受损。
3. 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风险。
大数据应用中数据的流动和变化非常快速,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不容忽视。
如果数据在处理过程中发生丢失或篡改,可能会对审计工作造成影响,使得审计人员难以追溯数据的来源和完整性。
4. 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的风险。
大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审计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和知识,熟悉大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方法和逻辑,才能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和审计工作。
为了有效防控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数据质量控制机制。
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数据管理政策和规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
通过建立数据审核和核对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数据错误和异常。
2. 加强数据的安全保护。
企业应加强对敏感数据和个人隐私数据的保护,建立相应的数据安全管理系统和权限控制机制。
加强员工对数据安全的意识和培训,提高数据安全保护的水平。
3. 设立数据审计和监控机制。
企业可以采用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对大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和预防潜在的审计风险。
建立数据审计和监控的报告和预警机制,提供及时的数据分析和审计报告。
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及防控分析
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及防控分析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审计领域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主要集中在数据质量、数据隐私保护、数据安全、数据分析技术、数据处理能力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数据质量问题是大数据审计中的一个重要风险。
大数据环境下,数据量庞大,来源多样,数据质量难以保证。
数据源头的错误、数据采集和转换过程中的误差以及数据存储和处理过程中的丢失、重复、不一致等问题都可能导致数据质量下降,从而影响审计结论的准确性。
为了防控数据质量方面的风险,在审计过程中应加强对数据源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准确性。
应建立完善的数据清洗和校验机制,在数据分析前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校验,排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
数据隐私保护是大数据审计中的另一个重要风险。
大数据环境下,个人信息和商业机密等敏感数据面临被泄露、滥用的风险。
审计人员在进行数据提取和分析时,需要保证敏感数据的机密性和隐私性。
为了防控数据隐私保护方面的风险,审计机构需要建立严格的数据权限管理制度,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和使用敏感数据。
审计人员在使用敏感数据进行分析时,需要采用加密、脱敏等技术手段,确保数据安全。
数据安全风险也是大数据审计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大数据环境下,数据存储和传输的安全性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数据泄露、数据被篡改和数据丢失等问题都可能导致审计结论的不准确。
为了防控数据安全风险,审计机构需要划定数据访问权限,制定严格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还需要加强对数据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控制,采用加密、防火墙等措施,防止非法入侵和数据泄露。
第四,数据分析技术和数据处理能力也是大数据审计面临的重要风险。
大数据时代,审计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技术和数据处理能力,才能有效提取和分析大数据,并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为了防控这方面的风险,审计机构应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技术和数据处理能力。
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及防控分析
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及防控分析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了更多的数据支持,也为审计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企业的数据规模不断增长,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也变得更加复杂,这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
本文将从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出发,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探讨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及防控措施,为企业在大数据时代有效应对审计风险提供参考。
一、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1. 数据真实性风险:大数据时代,企业的数据规模不断增加,数据来源也更加多样化,数据真实性难以保证。
企业可能会在财务报表中虚增收入、虚报费用等,企业管理层也可能会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篡改,使得审计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2. 数据隐私保护风险:大数据时代,企业处理的数据包含了大量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的泄露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
企业在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时可能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给企业带来不可预料的损失。
3. 数据溯源难度风险:大数据时代,企业的数据来源多样化,具有跨地域、跨系统的特点,数据的溯源难度加大。
企业可能会将数据存储在多个地方,数据的流向和使用情况容易被掩盖,难以进行全面的审计。
4. 数据分析技术风险:大数据时代,企业采用的数据分析技术不断更新,审计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才能适应新技术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企业可能会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审计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技能才能进行合理的审计。
5. 数据存储安全风险:大数据时代,企业存储的数据量庞大,数据的安全保障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企业可能面临数据泄露、数据丢失等安全问题,一旦发生安全事件,不仅会导致数据的丢失,还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
1. 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制度,明确数据的采集、存储、使用和销毁等流程,制定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2. 加强数据隐私保护:企业在处理个人信息时,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严格的数据隐私保护政策,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加强对数据使用权限的管控。
大数据环境下审计风险及防控分析
大数据环境下审计风险及防控分析随着科技的进步,大数据技术的逐渐成熟和应用,企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数据环境下审计风险的增加,同时也为审计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手段。
本文重点分析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风险及防控措施。
一、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风险随着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数据量不断增大,同时数据来源变得更加多样化、分散化、复杂化。
企业信息系统的数据分布在多个系统和平台上,而这些系统和平台的数据格式、处理方式、接口方法都可能不同,这就给企业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和风险。
1. 大数据安全风险随着企业数据量不断增大,数据的价值也越来越高,大量敏感信息被储存,企业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也越来越大。
黑客攻击、病毒入侵、数据泄露的风险随之增加,如果企业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就有可能导致企业信息泄露,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
2. 数据质量风险由于数据来源的多样性和分散性,企业数据存在不规范、不完整、重复等问题,同时数据本身也存在错误、失误等。
如果在审计工作中未发现这些问题,将会给企业带来误判风险,对企业的决策造成巨大的影响。
3. 数据处理风险大数据环境下,企业数据增长速度快,数据处理的复杂度也不断增加,审计的数据处理过程也更加复杂。
由于企业数据存储在多个系统和平台上,数据格式可能不同,数据处理也会带来风险。
如果在处理中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数据分析和报告出现错误,影响审计效果。
二、大数据环境下的防控措施1. 大数据安全风险的防控企业应该制定完善的安全保障及应急预案,对于重要的数据,要采取合适的加密措施和备份方案。
同时,完善网络管理安全控制,加强人员培训和安全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员工信息安全意识。
2. 数据质量风险的防控企业应该建立规范的数据管理体系,从数据来源、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等多个方面入手,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在审计过程中,应该注重审计数据的实际性、合规性和准确性,及时发现并纠正数据质量问题。
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及防控分析
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及防控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规模呈现指数级增长,大数据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包括审计领域。
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具有以下特点:数据量庞大。
大数据时代下,企业、组织和个人产生的数据量巨大,包含了更多、更复杂的信息。
在审计工作中,传统的抽样检查方法可能无法完全覆盖数据的全面性,存在遗漏与疏忽的风险。
数据来源多样。
大数据时代下,数据不仅来自企业内部的各种系统和数据库,还来自外部的互联网、社交媒体、第三方数据提供商等。
这些数据来源的多样性使得数据的信源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可能会存在误差和不准确的风险。
数据处理和存储方式复杂。
大数据时代下,数据处理和存储方式变得更加复杂,传统的审计方法和工具可能无法有效应对。
大数据往往采用分布式存储和分析系统,数据可能被切分成多份存储在不同的服务器上,需要特殊的技术来处理和分析。
而这些特殊的技术和工具,如果没有得到妥善的使用和管理,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被篡改等风险。
数据隐私保护和安全性风险。
大数据时代下,个人和企业的隐私数据被大量收集和使用,涉及到大量敏感信息。
如果这些数据没有得到合理的保护,可能导致个人和企业的信息泄漏、盗用和滥用等风险。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还可能引发网络攻击和数据安全问题,对审计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产生威胁。
针对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和保护制度。
企业和组织应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制度,规范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和使用等环节。
应配备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加强对数据的安全管理和风险防控。
加强数据质量控制。
在大数据时代下,数据质量的可信度和准确性对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审计机构需要采用先进的数据质量控制方法和工具,识别并纠正数据的不准确性和错误。
运用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
大数据时代下,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审计工作对数据的全面分析和风险预警的需求。
审计机构应紧跟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运用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发现数据背后的隐藏信息和规律,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及防控分析
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及防控分析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审计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分析手段,极大地提升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精度。
与其带来的巨大机遇同时也伴随着审计风险的增加。
本文将从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及防控分析的角度展开讨论。
一、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1. 数据安全与隐私风险在大数据环境下,审计机构获取和处理的数据量大幅增加,数据来源多样化,包含了个人敏感信息甚至是商业机密。
此时,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审计风险的首要问题。
一旦数据泄露,不仅将损害审计机构的声誉和利益,也有可能涉及法律责任。
2. 数据准确性与真实性风险大数据包含的数据量庞大,种类繁多,且大部分是非结构化数据,正确性和真实性难以保证。
审计机构在处理大数据时,需要面临数据完整性、一致性和准确性的挑战。
如果数据出现错误,就可能导致审计结论的偏差和错误。
3. 数据分析技术与工具风险大数据应用需要借助各种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和工具进行数据分析,而这些技术和工具的不当应用会带来技术风险。
在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中出现技术错误、误用或滥用数据挖掘算法等,并由此对审计结论产生影响。
4. 数据合规性与合法性风险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的合规性和合法性成为审计风险的重要方面。
审计机构需要确保获取和使用的数据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并能在审计工作中合法合规地使用、保存和销毁数据。
1. 加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审计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数据获取、存储和传输的过程。
并对敏感数据采取加密、脱敏等技术手段进行保护,在获取和使用数据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数据主体的隐私权益。
2. 提升数据质量管理水平审计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数据的采集、清洗、整合和验证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
采用数据质量评估的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并纠正数据质量问题。
3. 规范数据分析技术与工具的应用审计机构需要对数据分析技术和工具进行合规的规范和管理,确保其在审计工作中的规范应用。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防范研究
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防范研究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内部审计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大数据的快速发展给企业内部审计带来了更多的数据来源和分析工具,但同时也增加了审计风险。
本文将探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1. 数据质量风险:大数据时代企业数据的规模、速度和多样性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数据质量问题。
数据质量差、错误或者缺失会导致企业内部审计结果的不准确性和失真,从而无法有效发现潜在的风险。
2. 数据安全风险:大数据带来了更多的数据流动和交换,企业内部审计数据的安全性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
数据泄露、外部攻击和内部滥用都可能导致企业敏感信息的曝光和损失,从而形成潜在的审计风险。
3. 数据复杂性风险:大数据背景下的企业内部审计需要分析的数据规模庞大,数据之间的关系和复杂性也相应增加。
这就增加了审计人员处理和理解数据的难度,容易出现数据分析错误和遗漏的情况,从而影响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二、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的防范措施1. 数据管控和质量管理: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数据管控机制,确保数据来源准确可靠,以及数据采集、处理和存储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同时,企业还应该加强数据质量管理,确保审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提高审计结果的可靠性。
2. 数据安全保障:企业应该加大对审计数据的安全保障力度,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范数据泄露、外部攻击和内部滥用等风险。
例如,强化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限制员工对敏感数据的访问权限,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整改等。
3. 提高数据分析能力: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审计人员需要具备更强的数据分析能力。
企业应该通过培训和引进专业人才,提高审计团队对大数据分析工具的熟练应用,以及对复杂数据关系的理解和把握。
同时,企业还可以考虑引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4. 强化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
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及防控分析
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及防控分析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大数据的应用为审计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数据来源和分析手段,使审计工作更加高效、准确。
大数据下的审计工作也面临着一些风险和挑战,需要进行有效的防控和管理。
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主要包括数据完整性风险、数据隐私风险、数据操纵风险和数据分析误差风险等。
数据完整性风险是指在大数据环境下,由于数据源的多样性和庞大性,可能存在数据缺失、错误或重复等问题,从而导致审计结果的不准确或不完整。
为了应对这一风险,审计人员需要在数据收集和整合阶段加强对数据的验证和清洗工作,并建立有效的数据管理和控制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大数据下的审计工作需要涉及大量的数据源和个人信息,因此存在数据隐私风险。
审计人员在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隐私保护规定,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建立健全的权限管理和信息安全制度,加强对数据的访问控制和审计追溯,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针对以上审计风险,可以采取以下防控措施:
加强数据质量管理,建立有效的数据验证和清洗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加强对数据隐私和安全的保护,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隐私保护规定,建立健全的权限管理和信息安全制度。
还可以加强对数据源和数据处理过程的监控和审计,建立有效的数据审计追溯机制,防止数据的操纵和篡改。
大数据下的审计工作面临着多种风险和挑战,需要进行有效的防控和管理。
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数据质量管理、加强数据隐私保护、加强数据审计控制和加强数据分析质量控制,才能更好地应对大数据时代的审计风险。
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及防控分析
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及防控分析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审计工作也逐渐面临了许多新的风险和挑战。
本文将从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和防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数据质量风险:大数据环境下,数据量巨大、多样化、来源复杂,容易产生数据错误、重复、不准确等问题,影响审计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 数据安全风险:大数据中包含大量敏感信息,涉及个人隐私、商业机密等,如果数据泄露或被黑客攻击,将对企业和个人造成严重损失。
3. 数据隐私风险:在大数据环境下,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更加广泛,容易侵犯用户的隐私权,例如个人浏览记录、购物习惯等被滥用。
4. 数据分析风险:大数据中的数据分析技术多样复杂,如果分析方法不当或数据处理流程出错,可能产生误导性的结果,影响审计结果的正确性。
5. 技术风险:大数据技术更新换代迅速,审计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技术,否则容易产生技术滞后风险,无法适应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需求。
1. 数据质量控制:审计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通过数据清洗、去重、验证等措施,提高审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数据安全保护: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数据权限控制系统,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和灾备演练,以防止数据泄露和攻击。
3. 隐私保护措施:审计机构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隐私保护规范,明确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范围,加强对个人信息的访问权限控制和保护措施。
4. 数据分析技术应用:审计人员应具备数据分析技术和工具的应用能力,通过数据挖掘、模型分析等方法,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5. 技术储备和培养:审计机构应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学习和研究,建立专业的技术研发团队,与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储备。
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较传统审计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审计机构需要积极适应和应对。
只有通过加强数据质量控制、数据安全保护、隐私保护措施、数据分析技术应用和技术储备等多方面的综合防控,才能有效降低大数据环境下的审计风险,保证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及防控分析
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及防控分析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审计工作带来重大影响。
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及防控分析成为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深入发展,审计工作也需要不断应对新的风险挑战。
本文将从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风险防控策略等方面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关防控措施。
一、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1. 数据完整性风险大数据时代的数据规模巨大,数据来源复杂,数据完整性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数据完整性风险主要表现为数据遗漏、数据篡改等问题,可能导致审计结论的失真。
2. 数据准确性风险大数据时代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数据形式,数据质量和准确性成为了审计工作面临的重要挑战。
错误的数据会直接影响审计结果,增加审计工作的难度和风险。
3. 数据分析风险大数据时代审计工作越来越依赖于数据分析技术,而数据分析的风险也日益凸显。
数据分析结果的失真,数据分析方法的错误使用都可能对审计结论产生影响。
二、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防控策略1. 加强数据管理加强对数据的管理,包括数据收集、存储、传输等环节,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建立合理的数据管理机制,清晰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人和具体操作流程。
2. 完善数据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包括数据验证、数据清洗、数据加工等环节。
确保数据质量符合审计要求,减少数据错误的影响。
3. 强化数据分析技术加强数据分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确保数据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合理使用数据分析工具,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4. 审计技术创新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审计工作也需要不断适应新的技术变化。
审计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是防控大数据下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
三、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防控案例分析以某企业为例,由于大数据时代数据规模庞大,企业内部存在大量分散在各个部门的数据。
审计工作中,面临着数据收集、数据清洗、数据分析等诸多挑战。
在一次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发现企业某笔交易的数据异常,经过数据分析和相关调查发现,是因为数据来源部门在数据录入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导致了审计结论的失真。
大数据时代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及防范措施
大数据时代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及防范措施1. 数据泄露风险:大数据时代下,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着潜在的数据泄露风险,如客户信息、财务报表等敏感数据可能被黑客入侵窃取或遭受内部泄露。
2. 数据完整性风险:大数据时代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过程中使用大量数据,但数据完整性的保障成为了关键因素,有可能存在数据被篡改、损毁或意外丢失的风险。
3. 人为错误风险:大数据审计中,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过程存在人为操作风险,例如人员误操作、错误输入数据等,可能导致审计结果出现错误。
4. 数据源可靠性风险:大数据审计依赖于数据源的质量和可靠性,如果数据源本身存在问题,可能会影响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5. 技术设备故障风险:会计师事务所在大数据审计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技术设备,如服务器、数据库等,技术设备的故障可能会导致审计过程中断,增加风险。
6. 审计流程控制风险:大数据审计流程涉及多个环节,控制风险也相应增加,例如审计流程中信息的传递、保存等环节可能会出现风险,需要加强管理控制。
7. 数据隐私保护风险:大数据审计涉及大量的个人及企业数据,如个人身份信息、财务信息等,如果这些数据泄露或被滥用,将对相关当事人造成巨大影响,需要加强数据隐私保护措施。
8. 知识更新风险:大数据技术发展迅速,相关知识的更新速度也很快,会计师事务所需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审计需求。
9. 数据安全控制风险:大数据审计涉及大量的数据存储与传输,数据安全控制成为关键,需要加强对数据的加密、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10. 人员素质风险:大数据审计需要具备良好的数据分析能力和专业技术知识,如果会计师事务所缺乏相关素质的人员,将增加审计风险。
11. 审计结果可信性风险:大数据审计过程中,审计结果的可信性是重要保障,如何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公正性将成为一项挑战。
12.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过程中使用的信息系统可能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的攻击或破坏,如病毒攻击、网络攻击等,会严重影响审计过程和结果。
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及防控分析
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及防控分析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深刻改变了各行各业的运营模式和管理方式,审计行业也不例外。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审计工作不仅更加高效精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审计风险和挑战。
本文将从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和防控分析角度进行探讨。
一、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1. 数据来源和数据质量风险大数据时代,审计所面对的数据来源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包括企业内部系统数据、第三方数据、互联网数据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需要关注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等方面,并进行适当的数据清洗和验证,以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而数据来源的多样性也增加了数据的管理和保护难度,一旦数据被篡改或泄露,将给审计工作带来严重的风险。
2. 数据解读和分析风险大数据时代,审计所面对的数据量和数据种类都大大增加,审计人员需要具备更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和业务理解能力,才能够准确解读和分析数据,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更加复杂的数据模式和数据关联,审计人员需要面对更加复杂的数据结构和数据关系,一旦出现数据分析错误,将带来严重的审计风险。
大数据时代,审计所面对的数据中可能包含了大量的个人隐私数据和敏感商业数据,一旦这些数据泄露或被滥用,将给企业和个人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审计人员在处理这些数据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不受侵犯,同时也需要关注数据流程和数据管理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漏洞,及时进行防范和修复。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迭代,审计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工具和技术,以更好地完成审计工作。
审计工作中可能面临的数据量和数据种类也可能会超出传统审计工具和技术的承载能力,需要审计人员不断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手段,以应对不断增长的审计工作挑战。
1. 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安全是审计工作的首要任务。
审计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数据采集、存储、传输等环节的安全策略和控制措施,确保数据不受篡改和泄露。
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及防控分析
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及防控分析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和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审计风险的新挑战。
大数据的高速增长、多样化和复杂性,为审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审计中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本文将从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出发,分析大数据时代下的审计风险及防控措施,为企业提供相关参考。
一、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分析1. 数据真实性风险大数据时代的数据量庞大,数据来源多样化,其中可能夹杂着大量的虚假信息和伪造数据,这给审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旦审计人员无法准确判断数据的真实性,就会影响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经营。
2. 数据安全性风险大数据的存储和传输过程中存在着数据泄露、数据被篡改、数据被盗用等安全风险,一旦发生数据安全问题,不仅损失企业的财产,还会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市场形象。
3. 数据质量风险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多样性和复杂性给数据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据可能存在着重复、不准确、不全面等问题,如果审计人员无法有效地识别和清洗这些低质量的数据,就会影响审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合规性风险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涉及到用户隐私和商业秘密等敏感信息,审计人员在处理这些数据时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的合规政策,否则就会面临巨大的合规风险和法律责任。
5. 大数据分析工具风险大数据分析工具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为审计带来了风险,如果审计人员对这些工具的使用和管理不当,就会影响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防控措施1. 建立健全的大数据审计管理制度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大数据审计管理制度,明确审计的组织结构、审计的职责分工、审计的工作流程和审计的标准规范,确保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高效性。
2. 加强数据真实性的验证企业应当加强对大数据的真实性验证工作,通过技术手段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验证数据的真实性,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提升数据安全保障水平企业应当加强对大数据的安全保障工作,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存储和传输,防范数据泄露、数据被篡改和数据被盗用等安全风险。
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及防控分析
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及防控分析【摘要】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审计成为了企业管理和监督的重要工具。
本文首先介绍了大数据审计的定义与特点,接着分析了大数据审计所面临的风险,包括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的挑战。
然后探讨了大数据审计的防控措施,如数据加密和访问权限控制等。
还介绍了一些常用的大数据审计工具的应用情况,并对大数据审计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结论部分强调了大数据审计的重要性和加强大数据审计的必要性,同时指出未来大数据审计的发展方向,如智能化审计工具的应用和审计人员的技术培训等。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及防控措施,为企业的数据审计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大数据审计、审计风险、防控分析、定义、特点、面临的风险、防控措施、工具应用、发展趋势、重要性、加强、未来方向1. 引言1.1 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及防控分析在当今信息化社会,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各个行业领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随着大数据应用的不断扩展,审计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风险。
大数据审计是指利用大数据技术和工具对企业的财务、业务和运营活动进行全面的审计和监测。
相比传统审计方法,大数据审计具有更高效、更全面、更精准的特点。
但是在大数据审计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风险,如数据安全性问题、数据真实性问题、数据隐私保护问题等。
为了有效防范大数据审计风险,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包括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质量控制、优化数据加工和分析的流程等。
企业还可以利用各种大数据审计工具来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大数据审计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未来,大数据审计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为企业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审计服务,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加强大数据审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不断提升审计技术和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大数据审计的发展需求。
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及防控分析
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及防控分析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面临的审计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给企业的运营和管理带来了巨大改变,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审计风险。
本文将从数据完整性风险、数据安全风险、数据分析风险等方面对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控措施。
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之一是数据完整性风险。
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量庞大、来源复杂,容易存在数据缺失、错误或篡改的问题。
企业面临的审计风险就是无法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从而影响审计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防控数据完整性风险,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立健全的数据收集和存储机制,确保数据来源可靠和数据正确性;加强对数据的备份和恢复机制,以防止数据丢失;建立完善的数据访问权限管理制度,减少数据篡改的风险。
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之二是数据安全风险。
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存储和传输涉及到大量的敏感信息,例如客户的个人信息、企业的商业机密等,这些数据的泄露或被黑客攻击可能导致重大的损失。
为了防控数据安全风险,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对大数据系统的安全防范措施,包括加密、防火墙、入侵检测等技术手段;加强数据安全监控和日志管理,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避免因员工的疏忽或恶意行为导致数据泄露。
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之三是数据分析风险。
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分析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数据分析过程中的误差和偏差可能导致错误的审计结论。
为了防控数据分析风险,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建立数据分析的规范和标准,确保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加强对数据分析方法和模型的验证和审计,确保其合理性和有效性;加强对数据分析人员的培训和监控,提高其数据分析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主要包括数据完整性风险、数据安全风险和数据分析风险。
为了防控这些风险,企业可以采取建立健全的数据收集和存储机制、加强对大数据系统的安全防范、加强数据分析的规范和标准等措施。
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及防控分析
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及防控分析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面临着海量数据、多样数据、高速数据、复杂数据等数据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进行审计风险的防控分析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数据安全风险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的来源渠道多、接口众多,相对的数据的泄露、损毁、篡改等安全问题便会增加,这是企业在大数据环境下需要重点关注的审计风险之一。
大数据环境下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材料,这就要求企业对数据的完整性、有效性、准确性进行全面跟踪和确保,必要的数据质量审计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处理出的数据就不准确,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规划。
大数据环境下数据量巨大、需要快速处理,企业如果未能将大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方式强化,就很难做到数据处理的规范和追踪审计,造成一定的数据处理风险。
4、业务操作风险数据的处理环节在企业的业务操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企业在业务操作中出现违规操作将会进一步增加数据的审计风险。
数据合规是企业在大数据环境下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企业要根据不同的行业规范,制定相应的数据合规规章制度加强数据监控和防范,防止出现合规漏洞和数据泄露风险。
1、加强安全管理加强安全管理就是对数据的管理、传输等各个环节提出更高的要求。
以技术为基础加强大数据的安全防护能力,建立安全体系,增强数据安全监测能力,及时发现并解决数据风险安全问题。
2、加强数据质量控制健全数据质量控制制度,重点加强数据采集、预处理、加工、交换等环节的数据质量控制,减少数据材料错误和丢失所产生的风险,确保数据质量。
3、完善数据追踪机制加强数据追踪机制,对针对不同的业务需求,对数据存储、传输、处理等环节进行全面记录,确保数据的可追踪性,及时发现并解决数据处理中的异常和失误问题。
4、开展业务规范培训企业应开展大数据下的业务规范和内控培训,通过对员工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对于数据操作的规范性、准确性,降低操作风险。
5、建立数据合规管理制度对于企业而言,识别和防范数据合规风险是至关重要的,建立合规管理机制,按照行业规范、政府法规要求,对数据进行分类管理,加强监测,降低数据合规风险。
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及防控分析
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及防控分析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审计领域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风险和挑战。
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主要包括数据完整性风险、数据真实性风险、数据保密性风险、数据可用性风险以及数据处理过程风险等。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风险,审计机构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首先,数据完整性风险是指大数据中数据被篡改或丢失的风险。
大数据中的数据量庞大,审计机构需要确保数据的完整性,防止数据被恶意篡改或丢失。
为此,可以采用数据备份和数据加密等手段来保护数据的完整性。
其次,数据真实性风险是指大数据中的数据可能存在虚假或不准确的情况。
大数据中的数据来源复杂多样,可能存在数据被伪造或误报的情况。
为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审计机构需要对数据的来源进行严格的审查和验证,建立起数据源可信度评估机制。
同时,数据保密性风险是指大数据中的敏感信息可能被未经授权的人员获取和使用的风险。
大数据中可能包含大量的个人和机密信息,如客户的财务数据、个人身份信息等。
为了保护数据的保密性,审计机构需要建立起严格的权限管理机制和数据访问控制策略。
此外,数据可用性风险也是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之一。
大数据中的数据量庞大,可能出现数据访问困难或故障的情况,导致审计工作无法进行。
为了保证数据的可用性,审计机构需要建立起高可用的数据存储系统,并采取相应的数据备份和灾备措施。
最后,数据处理过程风险是指大数据处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错误或违规操作风险。
大数据的处理过程涉及到诸多复杂的算法和模型,可能存在操作失误或违反规定的情况。
为了降低数据处理过程风险,审计机构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和审计程序,确保数据处理过程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数据环境下审计风险及防控分析「最新」什么是大数据?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
麦肯锡提出:“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
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赢余浪潮的到来”,并对大数据做出了以下定义:“大数据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
”大数据带给我们的三个颠覆性观念转变: (1) 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2)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3)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
采集数据是审计分析的第一步,也是关系到审计质量的关键一步。
特殊是大数据环境下审计人员需要采集被审计单位的海量业务数据,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审计人员主要面临两个风险:一是保证所采集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满足审计分析的需要;二是保证数据采集过程中被审计单位的系统安全性。
海量的大数据从被审计单位采集回来,在存储和管理方面审计机关和人员面临两方面的风险:一是数据存储风险,海量的大数据如何进行存储,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同时可以供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分析操作;二是数据管理的风险,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数据包含大量的个人基本信息、敏感信息,审计人员面对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管理,从技术上和制度上保证这些数据不泄露到社会上的风险。
审计人员从被审计单位获取了审计需要的大量数据,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数据整理、分析,发展审计疑点,对审计疑点进行核实,并生成审计证据。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审计人员会面对以下审计风险:1、面对海量数据和有限的审计时间,审计人员无法在审计要求的时间内对数据进行充分的研究、整理、分析和发现审计疑点,审计质量不高。
2、只对被审计单位的数据进行分析,忽略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安全性、可靠性的关注,如果被审计单位系统浮现重大漏洞,会对审计产生一定风险。
3、审计人员技术水平滞后,面对采集回来的'数据无法进行处理和分析。
比如,现在社保、公积金、医院等大量的数据使用 OEACLE 数据库进行管理,而我们的审计人员在进行计算机中级培训的时候学习的是 SQLSERVER 数据库,有些单位惟独极少数审计人员或者没有审计人员熟悉掌握 OEACEL 数据库。
审计人员采集回来数据如果要进行分析,只能依靠外部人员,或者转换成熟悉的数据库格式。
但是依靠外部人员存在数据如何保密的风险,转换成其他数据库格式又存在数据丢失的风险。
4、电子数据不同于纸质资料,具有无形性和脆弱性的特点。
其中,无形性是指电子证据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其内容与载体相互分离,复制不改变其完整性和真实性,相较纸质证据而言,不易区分原件及复印件。
脆弱性是指人为篡改或者伪造易导致数据的灭失或者失实,由此产生易被修改、损坏且不留痕迹的特征。
审计人员面临着如何保证从原始数据到最终的审计证据的证据链的完整性,保证电子数据生成的证据的证明力的风险。
1、做好采集前的准备工作。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明确本次审计的目的,充分调研、了解满足审计需求需采集的数据范围;二是通过与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接触,熟悉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流程和数据结构;三是根据审计目的和了解情况,提出明确的数据需求。
2、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时间。
通过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选择合适的时间,在不影响被审计单位正常业务的前提下进行数据采集。
3、制定科学的数据采集流程,并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
审计人员应不接触被审计单位的系统和后台数据库,应只提出操作需求和数据要求,由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进行现场操作,审计人员全场监督。
4、数据采集前、采集后对相关数据进行检查,通过记录计数和控制总数检查、连续性检查、业务数据对照检查、重要数据检查、各处理阶段数据完整性检查、在周期性发生事项的完整性检查等必要的技术手段审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5、采集结束被审计单位应提供“数据真实完整性承诺书”、“数据采集语句”、“日志文件”、“数据采集现场记录(审计人员、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签字)”、“数据字典”等相关技术资料。
6、审计机关对挪移存储设备进行杀毒,保证无病毒后存储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资料。
7、由于电子数据无形性和脆弱性的特点,在使用挪移存储设备存储同时,应将数据在存入挪移存储设备的同时刻制成光盘,光盘上由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签字,然后将光盘封存、加盖被审计单位公章,作为备份原始数据由审计机关保存。
1、建立数据中心,集中管理审计大数据。
审计数据惟独严格规范的存储才干保证数据得到有效的管理和使用,防止浮现失密和泄密的问题。
地市级审计机关应该严格按照审计署和省厅的要求,建设审计数据中心,将各个行业采集来的大数据进行科学安全的管理。
在建设审计数据中心中应该注意以下方面:一是按照国家规范建设机房、确保数据中心硬件的安全性;二是按照上级要求建设数据中心相关平台;三是确保数据中心的网络安全,数据中心应与互联网物理隔离;四是加强用户管理,只开放必要的用户,同时对密码的长度和规则进行控制,使用 CA 认证登录;五是加强日志管理,所有对数据中心的操作有完整的日志进行记录;六是加强数据下载管理,严格控制下载权限,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2、完善数据管理、使用制度。
一是制定严格的数据管理制度,对数据的管理人员提出严格规范要求,规范审计人员使用数据的审批流程;二是建立完善的机房管理制度,非相关人员不得进入机房,进入机房人员应进行详细登记;三是建立大数据的使用制度,审计人员应该在指定的终端登录数据中心进行数据分析;四是建立数据下载制度,数据中心的数据审计人员在经过分析后需要下载的中间表和最终表应该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后由技术人员进行下载;五是审计人员应每年签订数据保密协议,保证不对外泄露相关资料。
1、充分使用数据中心,通过建立标准数据库和多行业数据关联提高审计人员的分析效率和质量。
面对大量的原始数据和表格和有限的审计时间,审计人员必须尽快熟悉被审计单位的数据结构、形成审计思路、查找出审计疑点,惟独通过标准数据建设,才干将晦涩难懂的原始数据变成审计人员可以快速掌握和使用的数据,从而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被审计单位的数据库有 ORACLE、SQLSERVER、SYBASE 等多种形式,而审计人员往往只熟悉一两种数据库,只用通过数据中心将所有格式的数据库都转化成为审计人员熟悉的数据库格式,审计人员才干尽快进行数据分析,查找问题。
大数据时代下,所有的数据都是相互关联的,对于审计也是同样。
通过不同行业之间的数据对照可以更快的查找出审计疑点,例如,通过将公安部门的户籍信息、车辆信息、死亡人员信息,工商部门的企业工商登记信息,住房公积金的住房公积金信息,建设部门的房产信息,财政局的财政供养人员信息,民政局的低保人员信息进行关联分析就可以找出不符合低保保准领取低保人员的疑点信息,这如果仅仅通过民政部门的信息是无法查出来的,惟独多部门的信息进行管理才干查出以往审计不容易发现的审计疑点。
2、在进行数据审计的同时,关注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我们以往在审计中重点往往是关注数据,而忽视了对承载数据的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的关注,如果被审计单位的系统本身存在重大漏洞,对我们的审计质量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会增加我们审计的风险。
对于被审计单位系统的关注我们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技术上的安全可靠性,审计人员应该通过资料审查、摹拟数据符合性测试、典型数据实质性测试等方法和使用漏洞扫描、主机检测、主机审计、数据库等网络和审计工具审查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二是制度上是否安全可靠,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制定严格的人员和设备管理制度,是否存在超级管理员,是否技术人员和使用人员严格区分,是否存在个别人员掌握全部核心技术的情况。
3、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技术水平。
随着计算机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审计人员应该不断加强计算机方面的业务学习,惟独通过不断的学习,才干适应大数据的要求,才能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审计人员的学习应该包含两个方法:一是各种先进的数据库操作和分析语句的学习 ;二是先进的快速梳理数据、分析数据、关联数据,查找审计疑点的学习。
可以通过礼聘专业老师讲解和“以干代训”的方式对审计人员进行大数据集中分析、信息系统审计等相关技能的培训。
4、提高大数据环境下审计证据的证明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规定,“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应当具有适当性和充分性。
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审计结论方面具有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相关性是指审计证据与审计事项及其具体审计目标之间具有实质性联系。
可靠性是指审计证据真实、可信。
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
审计人员在评估存在重要问题的可能性和审计证据质量的基础上,决定应当获取审计证据的数量。
”相对于传统纸质证据,电子数据分析所生成的审计证据从原始数据到最终的审计疑点往往要通过大量的数据整理和分析,无法直接建立原始数据与审计事项及其具体审计目标之间的实质性联系,要提高大数据环境下形成的审计证据的证明力就必须保证其相关性和可靠性。
首先,根据“(1)规范数据采集管理,减少审计风险。
”中提到的 7 条建议,科学规范的获取原始数据和相关纸质电子资料。
其次,应对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进行完整的记录,将分析思路和语句完整的记载在审计底稿和审计取证单中,保证审计数据整理分析过程可追溯和复现。
在将审计发现的问题交被审计单位进行确认的同时,应同时将数据分析思路和语句交被审计单位进行核实。
最后,所有的电子审计证据包括分析处理思路和语句应该制成光盘与数据采集阶段采集的原始备份光盘一同进行保存。
价值链分析的关键是,要认识企业不是机器、货币和人员的随机组合,如果不将这些资源有效地组织起来,生产出最终顾客认为有价值的产品或者服务,那末这些资源将毫无价值。
因此,资源分析必须是一个从资源评估到对怎样使用这些资源的评估过程。
企业资源能力的价值链分析要明确以下几点:1.确认那些支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性活动。
虽然价值链的每项活动,包括基本活动和支持活动都是企业成功所必经的环节,但是,这些活动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是不同的。
在关键活动的基础上建立和强化这种优势很可能使企业获得成功。
支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性活动事实上就是企业的独特能力的一部分。
2.明确价值链内各种活动之间的联系。
价值链中基本活动之间、基本活动与支持活动之间以及支持活动之间存在各种联系,选择或者构筑最佳的联系方式对于提高价值创造和战略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3.明确价值系统内各项活动之间的联系。
价值活动的联系不仅存在于企业价值链内部,而且存在于企业与企业的价值链之间。
例如,一个企业的采购和内部后勤活动与供应商的定单处理系统相互作用;同时,供应商的工程人员与企业的技术开辟和生产人员之间也是可以协同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