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1.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理论有哪些基本思想?应当如何科学地对待这些理论?
未来社会的基本经济特征:高度发达的物质基础(前提):(1)尽快发展生产力;(2)公有制;(3)按劳分配;(4)计划经济;(5)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自由人的联合体)——共产主义新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政治体制的设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基本政治组织思想的核心是打碎、摧毁或铲除旧的等级制的、中央集权的和以对人的统治为其主要职能的国家官僚机器,代之以民主的、自治的和以对物的管理为其主要职能的新型国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这一思想是在总结无产阶级革命特别是巴黎公社的经验基础上得出的,是对社会主义的“国家消亡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恩格斯语);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离开了人类文明发展大路的固步自封的体系,而是“与时俱进”的开放体系。马克思一再强调,对他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对他的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制度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全民所有制是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的一种所有制形式。它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与分配是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而不可分的辩证关系: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又反作用于生产,制约或促进生产的发展。按劳分配是个人收入分配的主体形式。3、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经过几十年的革命和建设,我国已经建立起一定规模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程度较高和关系国民经济命脉部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解决了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保证了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为国家和社会积累了大量财富,保证了国民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我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必然坚持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
3.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仅供参考)
十七大在总结改革开放近30年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把我们党在新时期以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实践中相继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整合为一个统一整体,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进行了科学阐释。这是十七大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其内容十分丰富。
1、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经的特定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
2、提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指出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没有出路。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应当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思想。
3、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强调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
4、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5、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强调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
6、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
7、提出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理论。
8、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9、提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论。10、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11、提出社会主义和平发展理论。12、提出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国防和军队建设理论。13、提出“一国两制”和祖国和平统一理论。14、提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不断发展进步,最根本的就在于它既破除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既继承了前人,又突破了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
新境界,是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再一次有力地证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仍然是共产党人正确认识和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锐利思想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4.如何理解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机制能够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的使用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宏观调控有利于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市场经济对于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逐步摆脱这种观念,形成新的认识,对推动改革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特别是邓小平同志今年初重要谈话进一步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个精辟论断,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认识上有了新的重大突破。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市场范围逐步扩大,大多数商品的价格已经放开,计划直接管理的领域显著缩小,市场对经济活动调节的作用大大增强。实践表明,市场作用发挥比较充分的地方,经济活力就比较强,发展态势也比较好。我国经济要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加快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继续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息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同时也要看到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我们要大力发展全国的统一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的作用,并依据客观规律的要求,运用好经济政策、经济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引导市场健康发展。
5.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包含两方面的规定性。一方面,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现在市场经济的一些共同的特点。主要是:1 经济市场化。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的处于市场关系之中,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运行机制。2 企业经营自主化。企业史市场的主体,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3 政府调控间接化。政府部门不直接干涉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4 经济运行法制化。所有生产和经营活动都按照一套法制体系来进行。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因而,它具有自己的特征。1 在所有制结构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国有企业通过平等竞争发挥主导作用。2 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 在宏观调控上,能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集合起来,更好的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的长处。
6. 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有什么根本区别?
中国经济改革的特殊性质在于,它是以社会主义宪法制度为基础并与这种宪法制度的逐步改革结合在一起的,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而苏东激进式改革则是对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根本否定,是在彻底推倒原有的宪法制度的基础上引入西方资本主义的宪法制度,因而,它的方式必然是激进的,全面的,整体性的.这是中国渐进式改革与苏东激进式改革的根本区别所在。
7.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1.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
2.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
3.局部推进与整体协调相结合;
4.体制内改革与体制外改革相结合;
5.改革、稳定与发展的统一;
6.经济改革与政治稳定和政治改革相配合;
7.初始条件与改革路径:(1)制度前提(2)物质前提(3)组织前提(4)文化前提;8. 弱政府还是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