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合集下载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实践基础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实践基础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实践基础摘要:本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出发,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内涵和及其内在关联,结合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实际,论证了“三个自信”的实践基础,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路径的正确性;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指南的科学性;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保障的根本性。

同时,从历史主体的情感认知的层面,揭示了“三个自信”必须获得中国人民的肯定和认同,只有这样,“三个自信”才能变成中国人的一种亮剑精神,拥有既敢于正视自己又敢于正视别人的勇气和胆量;才能变成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变成生命的力量,从而实现人的自身价值融入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中。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亮剑精神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主张,“三个自信”的提出符合中国的特殊国情,有其历史和现实的依据。

但同时,“三个自信”还要得到历史主体——中国人民的肯定和认同。

而这种肯定和认同是通过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理性认知、价值认知和情感认知表现出来的。

理性认知确认一种事实存在,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价值认知确认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中国人民的选择,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需要。

情感认知确认“三个自信”在每个人的心中的位置,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它会变成我们中国人的一种亮剑精神,拥有既敢于正视自己又敢于正视别人的勇气和胆量;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又明证“三种自信”是一种生活态度,它会激发我们的生命力量,给人以快乐,把人实现自身价值的生命历程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心,对此,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上述观点加以论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内在相关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内在相关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内在相关性作者:郑玉竹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年第29期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提出,源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性。

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有机统一这三个角度来分析四者之间的密切联系,有利于在内在相关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深入的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有机统一中图分类号:D610 文献标识码:A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之间相互依存,缺一不可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存在的基本前提。

道路的开辟和扩展,为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创新,为制度的设立和完善,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现实的依据。

道路在具体实践中能否快速顺利的发展,成为了检验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制度的优越性和文化的生命力的关键指标,离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都将失去现实根基,缺乏说服力和有力证明。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理论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都离不开在理论中论述其存在的正确性和必要性,都离不开利用理论的科学性保证其发展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方向,都离不开通过理论提高人民实践道路、践行制度、发展文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提供必要支撑。

“制度是刚性的,具有根本性、长远性和稳定性。

其优势就在于以固化的方式,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领域形成的经验、理论和道路固化下来。

正确把握“道路”“理论”“制度”三个概念的内涵———与李慎明

正确把握“道路”“理论”“制度”三个概念的内涵———与李慎明

第37卷第2期2017年4月晋中学院学报Vol.34No.2Apr.2017正确把握“道路”“理论”“制度”三个概念的内涵摘要: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定“三个自信”以来,专家学者纷纷发表文章阐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必要性及意义,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道路、理论、制度这三个基本概念的内涵以及相互之间内在关系进行阐述的文章相对较甚或还存在一些模糊、混乱、不规范的表述,而这恰恰是根本性的、基础性的、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的重要理论问题。

关键词:道路;理论;制度;内涵;阐述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808(2017)02-0017-03罗华志(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太原030006)[收稿日期]2016-11-22[作者简介]罗华志(1965-),男,山西运城人,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亟须加强对“道路、制度、理论”的规范化研究在当今世界,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日益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日益进入国际舞台中央,成为世界人民向往的可以追求和实现梦想的地方。

我们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党领导人民开创了一条独特的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然成为当今人类社会一面鲜亮的历史旗帜,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有着重大意义,她必将成为中华民族和整个人类的宝贵财富。

但是目前由于种种原因,由西方主导的国际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地位缺乏应有的重视、积极认知和理论研究,甚至非议者有之。

在我们国内理论界、学术界,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定“三个自信”以来,专家学者纷纷发表文章阐述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必要性及意义,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道路、理论、制度这三个基本概念的内涵以及相互之间内在关系进行阐述的文章相对较少甚或还存在一些模糊、混乱、不规范的表述,而这恰恰是根本的、基础性的、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的重要理论问题。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二)理论自信体现指导 思想的科学性,是实现中 国梦的行动指南

其一,这个理论体系,是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第一,内涵丰富。包括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 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三者有机 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 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 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 展三大基本问题而展开。

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 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外汇 储备、对外贸易总额已居世界 第一,与中国有贸易伙伴关系 的国家、地区已达124个,是国 家影响力显著提升的时期。
(一)道路自信体现选择的正 确性,是中国梦的根本实现 途径
中国梦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包括强 国、富民、公平、和谐四个层 次,本质是实现国家富强、人 民幸福、社会和谐、民族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 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 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 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四、坚定“三个自信”,坚 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坚定道路自信,始终坚持 党的基本路线
三次历史性转变
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 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 设的历史性转变 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 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 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习近平

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 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 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 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 历史时期。
自信来源于历史发展、人民选择、 实践检验

第二,自信来源于60多年来党对 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反 省。

四个自信的理解

四个自信的理解

四个自信的理解
一、文化自信
从文化层面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和的产物。

中国传统文化为现代中国人奠定了人生观和伦理观基础,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科学体系为中国人带来了现代的科学精神、政治思想和方法论体系。

二、制度自信
从制度层面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上建立起完整的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总体制度格局,并且这些制度还在不断地发展完善之中。

而提倡“大市场,小政府”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当甩手掌柜的状态,美其名曰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实际上是逃避自身的责任。

三、理论自信
下面我们再从理论层面分析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优劣。

从理论层面看,资本主义的理论基础是自由主义或社会达尔文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

所以理论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比体现为“自由主义或社会达尔文主义vs马克思主义”,对此我们在“三观与意识形态”中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四、道路自信
道路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方向和旗帜,从根本上决定了国家的性质和特征。

从某种意义上讲,道路是制度中的制度,根基下的根基,是在政治分岔路口作出的最重要的选择,是决定一切的重中之重。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之间的区别,必然决定了它们所遵循的理论、制
度和文化上的区别。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分别指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分别指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分别指党的xx大报告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鲜明提出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分别指什么,往下看吧!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xx大报告的一条主线。

xx大报告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强调“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我们要深刻领会这一精神,进一步坚定这三种自信,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我们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随后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从此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面貌焕然一新。

新时期以来,党带领人民艰辛探索、顽强奋斗,成功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新路,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获得巨大成功,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来引领方向,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展开建设,朝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迈进。

这是条新路、正路,主要体现在两个对比上。

一是不同于封闭僵化的老路,而是实行改革开放,在探索中不断改革旧的体制机制,不断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二是不同于改旗易帜的邪路,既要大胆吸收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绝不把改革变成“改向”,创造性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便是一例。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即对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认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的重要观点。

这四个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总结和理论创新,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根据中国国情、历史经验和人民意愿,探索出来的一条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

这条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道路自信意味着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二、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这一理论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科学指导,为我国发展创造了独特的模式。

理论自信体现在坚定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

三、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障。

这一制度体系既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等方面,为国家的稳定、发展和民族团结提供了有力保障。

制度自信意味着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更好地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国家发展,实现民族复兴。

四、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源泉。

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民族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自信。

文化自信意味着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够激发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为国家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是对我国发展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深刻总结和理论创新。

坚定四个自信,有利于增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在新时代,我们要坚定四个自信,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四个自信的内容和意义指什么

四个自信的内容和意义指什么

四个自信的内容和意义指什么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下面是四个自信和坚持四个自信的意义。

四个自信的内容1.道路自信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

坚持道路自信就是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为近代历史反复证明的客观真理,是党领导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根本保证。

2.理论自信理论自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的自信。

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坚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自信,就是要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自信。

3.制度自信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

坚持制度自信就是要相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相信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推动发展、维护稳定,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自由平等权利和人身财产权利。

4.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

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

坚持四个自信的意义1.只有坚持道路自信,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路径的科学。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又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有机结合的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使我国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得到快速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快速提高。

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的成效性是我们坚持道路自信的最根本的内在依据。

2.只有坚持理论自信,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的正确。

科学的理论来源于伟大的实践,同时又反过来指导实践。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坚持理论自信,一是取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自身的科学性。

这个理论体系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四个自信的辩证关系

四个自信的辩证关系

四个自信的辩证关系文化自信是基础和源泉体现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的主体自信文化是民族精神之根、之血脉,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之源,“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它不仅渗透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中,而且浸润于人的一切活动之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文化是人的各项活动的精神基因,具有深厚而长远的渗透力与持续影响力。

“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精神支撑与心理基石,构成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精神基因,也是一切自信的源泉和根基。

文化自信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对革命文化的自信,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文化的本质是人化——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文化的功能是化人——以文化人。

文化具有鲜明的主体性、社会性、能动性、创造性、历史性与超越性,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在于文化的创造力。

因此,文化自信的实质与核心是主体自信——对主体自身的本质、能力、创造力的自信。

文化自信源于主体的自我意识,源于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是民族情感与心理的精神积淀。

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来源于对五千年文明史的精神反思,来源于对中华民族最深层精神追求的坚定信念,来源于对革命文化的充分肯定,来源于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认同,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奋斗精神的历史积淀与思想升华。

文化自信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自我肯定、中国人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自我价值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对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及其对文化自主精神的自觉坚守。

理论自信是灵魂体现真理自信、价值自信、逻辑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正确理论,是立足于时代前沿、洞察社会历史大势、把握历史潮流与规律、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它深刻阐明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演进逻辑,是经过历史实践证明了的先进思想理论。

对四个自信的理解

对四个自信的理解

对四个自信的理解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这四个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支撑,是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四个自信呢?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仰和自信心态。

这个自信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和现实基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适应时代要求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形成的一种符合中国国情、反映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道路。

这条道路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创新是第一动力,开放是必由之路,绿色是底色,共享是目标的道路。

这条道路的成功实践,让我们有了自信,也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

二、理论自信理论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坚定信仰和自信心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吸收借鉴和创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多种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符合中国国情、反映时代要求的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逻辑为核心,以人民为中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战略方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持和理论指导。

三、制度自信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信仰和自信心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制度保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制度特点。

论四个自信的内涵及其当代意义

论四个自信的内涵及其当代意义

论四个自信的内涵及其当代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

习总书记在此次讲话中首次在“三个自信”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化自信”,提出了四个自信的要求,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是重大的理论创新。

四个自信的内涵:一.坚持道路自信道路自信是对我国未来发展方向和未来道路的自信,就是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这是经由近代历史反复证明的正确道路,是党得以带领人民走向胜利,走向富强的根本保证。

二.坚持理论自信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只有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实际国情相结合,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奋勇前行。

三.坚持制度自信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深刻把握,坚持制度自信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四.坚持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其前进道路的强烈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先进文化,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

只有坚持文化自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从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研究述评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研究述评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研究述评作者:李宁黄明理来源:《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03期摘要:自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后,较短时期内,理论界围绕“三大自信”的内涵及相互关系做了不同层面的阐述,讨论了“三个自信”得以确立的170多年的历史文化基础,9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以及国际环境基础,并提出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若干重要观点和路径。

现有研究的不足表现在,论断多于论证,政治宣传色彩较浓;抽象的理论分析较多,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相对欠缺。

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思路和方法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若干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显得非常必要。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973(2013)03-0005-05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最重要的理论创新点。

此前理论界直接以之为对象的研究成果虽然不是很多,但围绕“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分别开展了一些研究,尤其是关于“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理论”方面的探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自十八大提出“三个自信”以后,不少学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围绕“三个自信”的产生根据、形成过程以及进一步增强自信的路径和重大意义所进行的研究呈现出暴发式增长,有了比较深入的解读和思考,为进一步推进对十八大的这一重要理论创新的研究向纵深发展,有必要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及“三大自信”的辩证关系(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的开幕词中正式提出以后,中国共产党就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对其加以认识、深化和完善。

简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简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1.简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坚定三个自信,就必须深刻理解三个自信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逻辑关系,增强理论自觉性和坚定性。

道路自信是指在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人们对于社会主义历史运动在当代中国路径选择的合理性自信。

具体而言包括:对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伟大实践和辉煌成就的肯定和认同;在与改旗易帜后的苏联及东欧地区,照搬西方模式的某些拉美、非洲国家,陷于金融危机的西方国家等比较的基础上对中国道路优越性的理性把握;对走中国道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充足信心。

理论自信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理论创新成果的真理性自信。

既表现为对理论本源真理性的信心,深信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获得了理论上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表现为对理论体系科学内涵以及严密逻辑的充分理解和自觉把握;还表现为深信这一理论体系可以正确指导我国现代化实践,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当代中国实现与创新的正义性的理解与认同。

即坚信我们的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可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等等;坚信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世界政治文明成果的一部分,既内含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又凸现中国特有的国情和历史情境,维护和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发展进步;坚信制度选择的合理性,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扩大人民民主,推进依法治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具有诸多内在的共性。

第一,共同的世界观、方法论。

三个自信都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自身的理论基础,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理想与现实相统一。

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辩证关系

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辩证关系

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辩证关系作者:郑淑芬来源:《奋斗》2016年第09期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如车之四轮,共同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傲立世界的底气、敢于解万难的豪气,“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彼此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但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基于文化实践的视角把握文化自信与“三个自信”的关系文化自始以来离不开实践,文化产生于实践、依存于实践并又表现为实践形态。

所谓文化实践是“人类改造世界过程中创造文化产品和形成精神成果的对象化活动。

它是文化生产的参与者凭借一定的社会关系,创造出反映或体现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等内容的文化产品的过程。

”文化实践是文化观念产生的基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的“发动机”。

文化实践的发动机作用呈现着当今国际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文化生产力要素。

文化实践建立在经济实践和政治实践的基础之上,并受其制约;同时,文化实践与经济实践、政治实践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交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表征着当代中国所走的经济与政治道路,是当代中国经济实践与政治实践的现实表现,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水乳交融,已经成为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整体。

文化实践推动科学技术的应用、思想观念的转化、道德素质的提升,对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文明、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化实践推动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文化软实力是一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是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我国已将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十八大报告关于“三个自信”的重要论述,清晰地表明了我们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决心和信心,对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必将产生极为重要的精神推动作用。

一、道路自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我们党的道路自信,主要取决于我们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国家富强之路、人民富裕之路、民族复兴之路。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

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党心民心。

这条道路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艰难险阻中奋斗探索出来的成功之路,是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完全符合中国国情的强国之路,是能够使亿万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富民之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内涵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内涵

坚定理论自信,就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这一理论 体系既继承了毛泽东思想,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推向新的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随 着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阶段式向前推进的过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两大理 论成果。两次飞跃、两大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 时俱进。毛泽东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 开辟和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 成并不断丰富的,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了新 的发展阶段。
坚定制度自信,就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制度的特征。社会主义制度是“变”与“不变” 辩证统一的过程。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 善与发展,改革的过程是社会主义制度“变”与“不 变”辩证统一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鲜明体现了社会主义这种内在规律。我们党领导 和推进改革开放的一个突出贡献在于,既坚持社 会主义制度最基本的方面不动摇,又对制约社会 主义制度优越性发挥的制度与体制弊端进行改革。 同时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政 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有力促进经济、政治、文化、 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制度的成熟、定型。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鲜明提出了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 自信、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是夺取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保障,必将进 一步增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心,从 而更好地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夺取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发展道路,就是在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指 导下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其科学内涵 和基本特征是,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 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 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深入剖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与制度自信

深入剖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与制度自信

深入剖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与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实践探索中形成的两个重要方面。

道路自信强调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为这是中国发展的根本保证;制度自信则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化改革创新,为国家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保障。

本文将以深入剖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与制度自信为主题,为读者全面解析这两个重要概念的内涵和实践意义。

道路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这条道路充分结合了中国的国情和实际,摒弃了其他国家的模式,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解决中国特有的问题,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

道路自信认为,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持发展的正确方向,坚持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制度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共同构成的。

制度自信认为,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确保国家长期稳定发展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及国家的独立自主和国家安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注重对制度进行持续性改革和创新,使之与中国实际相适应,不断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相辅相成、相互支撑。

道路自信为制度自信提供了根本遵循,制度自信则为道路自信提供了有效保障。

道路自信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为制度自信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制度自信则通过不断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道路自信提供了实践支撑和发展动力。

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推动构建更为科学、更高效、更为公平的社会主义制度,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转化为青年自信十八大报告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及其“三位一体”的关系进行了深刻而又精辟的阐述,要求我们全党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三个自信”振奋人心、催人奋进。

我们要自觉增强“三个自信”所传递的豪气、底气和锐气,更要深刻理解“三个自信”背后的深刻理性,将其当作一种真理性的认识,真正转化为更加坚定的政治信仰,转化为青年自信,更加积极的精神状态,更加主动的工作落实。

道路自信:道路是实现路径,选择不好就会偏离目标甚至和目标背道而驰。

理论自信:理论是行动指南。

重视理论思维,善于和敢于进行理论创新,正是我们党的特色和优秀品质,这是其他政党不可比拟的。

制度自信:制度是根本保障,道路、理论最终都要靠制度来落实。

在这次新冠病毒疫情的过程中,国家举全国之力支援武汉,国务院成立领导小组,组织各部门、各单位做好防控工作。

各省市自治区医院抽调医护人员前往支援武汉,踊跃出一批青年冲锋在前,支援武汉抗击一线。

他们深入病房中,一连奋斗好几个小时,口罩在脸上勒出一道道印痕。

将党中央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深入转化为青年自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坚定三个自信,就必须深刻理解三个自信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逻辑关系,增强理论自觉性和坚定性。

道路自信是指在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人们对于社会主义历史运动在当代中国路径选择的合理性自信。

具体而言包括:对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伟大实践和辉煌成就的肯定和认同;在与改旗易帜后的苏联及东欧地区,照搬西方模式的某些拉美、非洲国家,陷于金融危机的西方国家等比较的基础上对中国道路优越性的理性把握;对走中国道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充足信心。

理论自信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理论创新成果的真理性自信。

既表现为对理论本源真理性的信心,深信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获得了理论上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表现为对理论体系科学内涵以及严密逻辑的充分理解和自觉把握;还表现为深信这一理论体系可以正确指导我国现代化实践,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当代中国实现与创新的正义性的理解与认同。

即坚信我们的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可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等等;坚信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世界政治文明成果的一部分,既内含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又凸现中国特有的国情和历史情境,维护和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发展进步;坚信制度选择的合理性,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扩大人民民主,推进依法治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具有诸多内在的共性。

第一,共同的世界观、方法论。

三个自信都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自身的理论基础,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理想与现实相统一。

即党的最高纲领与党的最低纲领相统一的基本原理,都始终根植于、立足于代表人民利益的政治立场,都遵循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本质属性和价值取向,这也是三个自信相互贯通、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整体的根本依据所在。

第二,共同的实践基础。

三十多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是三个自信共同的实践基础。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实践的需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制度形成、发展的动力源泉,党的每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每一次制度的发展与完善,都是基于道路的具体实践,基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和人民需要的,又是切合时代特征和世界潮流的。

第三,共同的目标指向。

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是理论体系或制度都指向一个共同目标,即两个百年阶段性目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个自信就是植根于对实现这一共同目标的各种压力、挑战和困难的充分精神准备。

第四,共同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理论品质,这一品质也集中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理论体系的发展、制度的完善过程中。

三个自信就是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在继承前人的同时又能突破陈规,在排除各种错误倾向干扰的同时又能吸取各种失误的教训,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正是上述内在共性的存在,使得三个自信之间形成了紧密的逻辑关系,彼此有机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第一,有机统一。

三个自信有机统一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方向性,道路强调实践性,理论体系强调指导性,制度强调保障性。

坚定三个自信,就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正是由于“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会有实现途径,有行动指南,有根本保障。

第二,相互依存。

道路自信是基本前提。

道路的具体实践为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形成、丰富和发展提供了鲜活的素材;而理论体系和制度则以科学化的理论、制度形态表现道路。

只有坚定道路自信,才能坚定理论体系和制度的自信,才能用理论进一步指导实践,用制度保障实践。

理论自信是思想基础。

理论自信论证了道路自信的合理性,论证了制度自信的合法性。

坚持什么样的道路和制度,需要我们有坚定的政治信念,而政治信念的坚定取决于思想清晰,取决于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是根本保障。

一整套相对完整的制度体系不仅解决了实践中的问题,而且集中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经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成果,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保障了党和国家的活力,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热情。

脱离了中国特色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就没有了保证,制度自信保障了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

第三,相互促进。

道路自信促进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鲜活的实践经验。

道路探索中诸多理论或实践难题的破解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对规律的科学归纳和提升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的发展和创新,促进了人们的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理论自信强化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明确了道路的本质规定、价值目标和发展方向,为道路的拓展和制度的完善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每一个关口我们表现出高度的理论自信,运用中国的理论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果、制度成果,而这种对实践探索、制度完善的指导作用随着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更加显著地展现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