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七:诗歌鉴赏B卷
湖南省衡阳市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七:诗歌鉴赏
湖南省衡阳市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七:诗歌鉴赏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诗歌鉴赏 (共50题;共468分)1. (7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虞美人·听雨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①蒋捷:南宋词人,身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气节为时人所重。
(1)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描绘了自己人生三个阶段的不同境遇,分别流露出少年潇洒、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本词。
2. (10分)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首诗的题目为“春望”,请细读首联和颔联,说说杜甫望见了哪些景象,这是一种什么抒情手法。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两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8分)(2019·海曙模拟) 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古诗十九首(其九)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诗句中“遗”意思为________。
(2)诗句中划线的“其”与下列句子中“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 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B . 其一犬坐于前(《狼》)C .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逍遥游》)D .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4. (11分) (2018八上·杭州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春寒①梅尧臣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② ,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
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永州市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七:诗歌鉴赏
永州市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七:诗歌鉴赏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诗歌鉴赏 (共50题;共468分)1. (7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①?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
(1)诗歌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诗的三、四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2. (10分) (2017七上·泰州月考) 阅读王维的《鸟鸣涧》,完成下列小题。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下列诗句中与本首诗借月所表达情感相似的是()A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C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D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赏析“人闲桂花落”与“不知秋思落谁家”中“落”各有什么妙处。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 (8分)(2019·海曙模拟) 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古诗十九首(其九)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诗句中“遗”意思为________。
(2)诗句中划线的“其”与下列句子中“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 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B . 其一犬坐于前(《狼》)C .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逍遥游》)D .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4. (11分) (2017九上·盐都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宴词①王之涣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② ,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释】①宴词:宴会上所作。
②催去棹(zhào):催促船儿离开。
棹,长的船桨。
(1)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两句诗所呈现的景象。
(2)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5. (1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成都市中考语文B卷诗词赏析题(二)
选自《文言诗文阅读测评》2010年一、诗歌鉴赏(4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
(4分)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1分)答: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
(3分)答:一、(4分)1、(1分)表现了作者突见春色萌芽时惊喜的心情(语意相近即可)2、(3分)三、四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雪描绘得美好而富有情趣,表现了它带给人的欣喜之感。
白雪等不及春色的姗姗来迟,特意穿树飞花,装点出一派春色,突出了雪通人心的灵性。
(明确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各计1分,简要赏析计1分;语意相近即可)2011年一、诗歌鉴赏(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l~2题。
(4分)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一]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
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2分)答:2.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
(2分)答:一、(4分)1.(2分)沾满晨露的丛丛秀菊湿润晶莹,含露绽放,散发出缕缕幽香,飘满了水池岸边。
(想象合理,描写形象,能再现诗句所描写的画面即可计分,否则酌情扣分)2.(2分)参考示例l:诗人采用对比手法,将菊花与瓦松作比,突出表现了菊花虽生长在低洼之处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了人们的品质。
参考示例2:诗人采用拟人的手法,将菊花人格化,用“不羡”更形象地表现出菊花不慕高位、不慕荣利的品质。
(表现手法把握准确计1分,分析恰当计1分;语意相近即可)2012年一、诗歌鉴赏(共4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题。
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及答案)含解析
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及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1)这句诗以景衬情,既实写白露节的清寒,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故乡月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2)①思念家乡,思念(或牵挂)战乱中流散的舍弟(或家人);②盼望战乱早日结束的愿望。
【解析】【分析】(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意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既写景,也点明时令。
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
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
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
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2)从“断人行”、“皆分散”、“无家”、“长不达”这几个词语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与自身孤苦无依之感。
从最后一句中的“未休兵”一词可以感觉到诗人对战乱早息的强烈渴望之意。
故答案为:⑴这句诗以景衬情,既实写白露节的清寒,又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故乡月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⑵①思念家乡,思念(或牵挂)战乱中流散的舍弟(或家人);②盼望战乱早日结束的愿望。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
解答此题考生要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和表达的主题思想。
对诗句要注意理解写作手法及其表达效果,要联系诗人的生活、经历等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感悟,抓住诗中表情达意的词语进行分析。
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贵阳市十七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模拟试题
贵阳市十七中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模拟试题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下列对颔联和颈联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颔联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景图,意境开阔。
B. 两联均用语清新,不事雕球,且对仗工整。
C. 颈联是牧人与猎马的特写,“驱”“带”两字写活了画面。
D. 两联景中含情,突出表现诗人融入田园生活的喜悦之情。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该诗是现存较早的五言律诗,格律严整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
B. 首联的“徙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C. 颈联中的“返”与“归”,重在暗示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归宿。
D. 尾联诗人放声高歌,怀念伯夷和叔齐,希望与他们为伍。
【答案】(1)D(2)C【解析】【分析】⑴D项有误;颔联,写秋天山林之静景,从正面进一步渲染作者的孤寂苦闷的心绪;颈联,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从反面反衬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
两联都抒发了诗人惆怅、孤寂的情怀。
而非“喜悦之情”。
故选D。
⑵C项有误;颈联中的“返”与“归”,指猎人骑着骏马,大声吆喝着,带着猎物满意而归,从反面反衬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而非“暗示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归宿”。
故选C。
故答案为:⑴D;⑵C【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法,再和诗词相关词句比照,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⑵本题考查体会手法和感情。
答题时应注意,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抓住诗词中关键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体会,辨析正误。
2.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一)它以难遮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当它来时,我听见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城市从远方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艾青(二)辋川六言(其五)王维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中考语文专题7诗歌鉴赏专题训练(解析版)
诗歌鉴赏专题(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思维导图习题训练一、(2022·河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新制布裘白居易桂①布白似雪,吴②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袭有馀③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④忽有念,抚袭起逡巡⑤。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袭,盖裹周四垠⑥。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①桂:地名。
②吴:地名。
③馀:同“余”。
④中夕:半夜。
⑤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
⑥垠:边际。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因_________一事,产生联想,表达内心的愿望;《新制布裘》中,白居易因新制布裘这件事,产生联想,表达自己的愿望。
2.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
这两首诗中作者的境况不同,但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答案】1.茅屋为秋风所破(或“秋风破屋”)2.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心系天下寒士的济世情怀。
【解析】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识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2.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及情感主旨把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激情和火热希望。
这种感情,咏歌不足以表达,所以诗人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考语文专题《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A.“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这首词怀念的是三国时期的刘备、孙权和曹操。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两句的意思是说中原土地已非我有,寓有“故国之思”。
C.上片对景抒怀,抒发“兴亡”之叹。
下片歌颂孙权的英雄业绩,含蓄地讽刺最高统治集团的昏庸、无能,表达自己收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强烈愿望。
D.这是一首登临怀古的词作,善于用典,自然贴切,不露痕迹。
【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采用“借古讽今”的方法,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所以,选项A中的“这首词怀念的是三国时期的刘备、孙权和曹操”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A。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①,闲吟了不为秋悲。
(1),(2)。
烟水极天鸿有影,(3)。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①“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1.请从A、B、C三句中选择合适的诗句填入原诗(1)(2)(3)处。
A.新月偏明落叶时B.霜风卷地菊无姿C.寒山常带斜阳色(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C(2)A(3)B2.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17 古诗词赏析(原卷版)
此类诗歌鉴赏题,重在挖掘诗歌的主题,要求学生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认识到诗歌所要表达的某一主题,即阐述的某一哲理,抒发的某一感情。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3.手法鉴赏,悟出诗歌技巧。
诗歌的创作手法是诗歌体裁较为独特的特征。该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诗歌创作手法的认知理解。这要求学生要明确常见的衬托与对比、联想和想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活用典故等创作手法和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并能鉴赏其表达作用。做这类题,学生应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审清题目,分析这里所用艺术表现手法的类型。总结为:这首诗运用了某一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思想情感。
2.【2019届中考湖南衡阳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从___________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
2.这首词虽在“咏梅”,可作者意在言外,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宋)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020-2021南昌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分类练习 诗歌鉴赏综合解答题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和曲,完成下列小题。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以上两首诗(曲),都抒发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下列对两首诗(曲)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都借用所见之景来抒发情感。
B.都是作者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思。
C.都描写了荒凉萧瑟的秋季景象。
D.都刻画了作者归乡途中的心情。
【答案】1.思念家乡2.A【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感情的理解。
《黄鹤楼》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
《天净沙秋思》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理解。
B.《黄鹤楼》是登楼远眺,《天净沙秋思》不是。
C.“荒凉萧瑟的秋季景象”理解有误。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
D.“归乡途中”理解有误。
《天净沙·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游子在旅途中寂寞悲凉的心情。
《黄鹤楼》作者登楼远望,临大江抒发感慨,最后一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表达了诗人作为远方的游子,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故选A。
译文:黄鹤楼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天净沙秋思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黄昏时的乌鸦,扑打着天净沙·秋思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
2017重庆初中中考语文B卷包括答案.doc
..重庆市 2017 年初毕业生学业水平暨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 B 卷)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揩油( ká)牵绊( pà n)鬓角( bī n)跋山涉水( b á)B.撇嘴( pi ě)谬赞( mi ù)肖像( xi à o)山风乍起( zh à)C.眼眶( kuà ng)尴尬( gá)胆怯( què)停滞不前( zh ì)D.茁壮( zhuó)发酵( xi à o)怔住( zhè ng)啰啰嗦嗦( lu ó)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帷幕疏理消声匿迹酣畅淋漓B.揉躏屹立沁人心脾眼花瞭乱C.找茬眷念有恃无恐黯然神伤D.炫酷委婉相形见拙应接不瑕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 分)A.长江三峡风景如画,在纵横交错的丘壑之间,生长着许多珍稀植物。
B.晶莹的露珠还在荷叶上翩然起舞,袅挪的炊烟已飘在村庄的上空。
C.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仁人志士忧国忧民,他们绝不是那些只知道怀古伤今的人可以比得上的。
D.这兄弟俩虽然是双胞胎,出生时间只相差几分钟,但长相却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示,错误的一项是()( 3 分)A.莎士比亚是法国伟大的戏剧家,他的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重点塑造了夏洛克这个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
B.杜甫被誉为“诗圣”,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春望》都是他的作品。
C.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其笔下的《桃花源记》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是他心中的理想社会。
D.杨绛,作家,文学翻译家,她的作品《老王》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真知,呼唤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5.根据境,写一个性的句子全段。
( 3 分)日子太清,便会多些空虚无聊,;日子太忙碌,便会多些奔波疲。
中考语文专题:诗词阅读(B卷)【含答案解析】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3.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共4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2分)
⑵“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2分)
城阕辅三泰。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A.这是一酋剥开生霹的送别诗。诗人抒写惜剐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情,就不必为离剥而悲伤。
B.遮酋诗聪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也睡含诗人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
C.首联中的“望”字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蜀州可以于风烟弥漫中望到五津。
①明月别枝惊鹊:
②路转溪头忽见:
(2)词中上、下片分别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请联系上、下片内容作分析。(5分)
语文中考下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试卷附答案
语文中考下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试卷附答案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忆舍弟(杜甫)成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从________、________的角度写边塞凄凉景象,渲染气氛。
我们学过的杜甫的” 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与“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有异曲同工之妙。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历来为人们称道,请从抒情手法的角度加以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妲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时在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作者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向嫦娥劝酒提问,浪漫而有意趣。
C.下片中作者想乘风直上长空,俯瞰壮丽山河,内心充满了激昂乐观的豪情壮志。
D.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E.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2)词中有对“白发欺人”的感叹,有“俯瞰山河”“斫去桂树”的宏愿,请对其寓意作简要分析。
(3)“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作者是如何通过浪漫主义手法抒写自己的情感的?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潭上作张乔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①翠微:青山。
(1)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
(2)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无题①陈毅生为革命死不哭,莽莽神州叹沉陆。
中考语文专项集训:诗词阅读B卷含答案解析.doc
1.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共4分)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2分)⑵“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2分)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阙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
(2)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3.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7分)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①明月别枝..惊鹊:②路转溪头忽见.:(2)词中上、下片分别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请联系上、下片内容作分析。
(5分)4.阅读下面的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长安九日诗【隋】江总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3分)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⑴诗中“”一句,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
(2分)⑵“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
(2分)6.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6《诗词鉴赏》【福建省】二、(一)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4—5题.(5分)木兰诗(节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4.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用的生活.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5.“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答案】4.(3分)C【解析】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
5.(2分)放弃功名;尽快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
【甘肃省白银市】三、(二)阅读纳兰容若的这首词,完成21—22题.(5分)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消息半浮沈①,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注释】①浮沈:即“浮沉"。
意谓消息隔绝.2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3分)A.忆江南B.如梦令C.天净沙D.沁园春2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答案】21.(3分)B【解析】根据词的句数,每句话的字数来推敲词牌名。
22.(2分)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妻子)的相思之情。
或:因不得与亲人(妻子)相聚而生的愁苦之情。
【甘肃省兰州市】二、(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5分)金城北楼①高适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②,体道③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④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注释】①此诗作于作者赴边途中经过金城时.金城,在现今的兰州。
②磻(pán)溪老:指姜太公吕尚.③体道:是指体悟道理。
2017中考诗歌鉴赏真题
一、【2017福建省】木兰诗(节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就是(C)(3分)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与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用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就是表示多数。
2、“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放弃功名;尽快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
二、【2017广东省广州市】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就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中的“宦游”“无为”就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分)宦游:出外做官。
无为:无须,不必。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3分)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边,表达了诗人的乐观精神。
三、【2017广西贺州市】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请您发挥想象,描绘“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所展现的情景。
(2分) 示例一:因为感时伤怀,思念家人,面对花香鸟语的春景,诗人无心观赏,站在花前,不禁流下了眼泪;听到悦耳的鸟鸣声,心里阵阵惊悸。
示例二:面对国家烽火连天的境况,花鸟也像人一样感时伤怀。
花上的露珠,就像花儿流下的眼泪;鸟儿的鸣叫,也仿佛透露着惊恐。
2、“家书抵万金”传颂千古,请作简要赏析。
(2分)“抵万金”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家书珍贵、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七:诗歌鉴赏B卷一、诗歌鉴赏 (共50题;共468分)1. (7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月圆①(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
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
③缺:指月圆。
④列宿:众星。
(1)这首诗前六句一句一景,描写了月圆之夜的美景。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其中四幅画面。
(2)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2. (10分)(2019·沾化模拟)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山寺夜起(清)江浸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该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妙处?请结合诗句分析。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写作手法。
诗人“夜起”的缘由有二:怜惜眼前景,身为“________”(用文中词句填写)。
3. (8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1)(2)两小题。
九日寄子约① [明]皇甫汸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②。
乱后书来少,霜前木落多。
不堪羁宦③日,同是阻干戈。
【注】①子约,即皇甫濂,作者之弟。
②黄河 :代指故乡.③羁宦 :离家在外地做官。
(1)从首联________ 、________ 等词语中,可判断标题里的“九日”是指节________ 。
(2)本诗蕴含着诗人丰富如情感,请作赏析。
4. (11分) (2019八上·防城港期中)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萎萎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2)从情最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第三,四联。
5. (10分) (2018九下·诸暨月考) 阅读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泰州①文天祥羁臣家万里,天目鉴孤忠。
心在坤维②外,身游坎窞③中。
长淮④行不断,苦海望无穷。
晚鹊传佳讯,通州路已通。
【注】①南宋末年,诗人为避元军追捕,行经泰州,藏身于船十余日,后向东由通州出海,南归继续抗元。
②坤维:指西南方,当时诗人家人和益王(后来在福州登位,即端宗)都在西南方。
③坎窞(dàn):地底深穴。
④长淮:辽阔的江淮大地。
(1)颔联中“心在坤维外”中的“坤维”有什么象征意义?(2)尾联中一个“传”字用得非常传神,请作赏析。
6. (7分) (2019九下·江阴模拟) 阅读下面的诗歌后,完成下列小题秋日送客至潜水驿(唐)刘禹锡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
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1)说说颈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2)试分析尾联在诗歌中的作用。
7. (10分)(2017·鄂州)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各小题。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两句诗。
(2)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8. (10分)阅读课文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完成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诗人怎样描写雪后军营的苦寒生活?这样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这两句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3)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9. (10分)(2015·恩施) 欣赏下面一首现代诗,完成小题。
雨伞苏叔阳你的命运就是陪伴乌云,注定了要一生经受风雨。
你撑开整个身躯,为他人创造一片干净天地,却湿透了,你自己。
(选自《苏叔阳文集》)(1)诗中的雨伞具有怎样的精神?(2)为了刻画雨伞形象,诗人采用了拟人、象征、烘托等表现手法。
请任选一种,联系诗句作简要分析。
10. (7分)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2题。
中敌对月【唐】曹松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家人。
【注释】①曹松,晚唐诗人,七十岁才中进士,被称为“白头进士”。
(1)这首诗的题目是《中秋对月》,诗中“ ________”是“中秋”,“________”是“月”。
(填入诗句中的词语)(2)后两句写中秋夜月光朗照,诗人想借此表达什么样的情感?11. (7分) (2019九下·温岭模拟)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漫成①(唐)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②静,船尾跳鱼拨剌③鸣。
【注】①漫成:随手写成。
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后,杜甫当时寄寓四川。
②联拳:鹭鸶在睡觉时缩起一只脚,如握拳。
多只鹭鸶宿成团,其状如联拳。
③拨剌:鱼尾拨水声。
(1)诗歌着力刻画一个“静”字,其中“________”句,以动破静,愈见其静;以声破静,愈见其静。
(2)对于诗中的“静”字,有人认为静得寂寞、凄清,有人认为静得安恬、和谐。
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请联系诗歌内容和诗歌背景,说说你的理解。
12. (15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3题。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后的夔州。
②渚:水中的小洲。
③百年:犹言一生。
(1)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第二联所展示的画面。
(2)第三联多角度写出了诗人的悲苦,请简要说出其中的两种。
(3)最后一联抒发的情感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似,但抒情方式不同,请分别回答。
13. (10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1-2题。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浮云”在这里指的是什么?(2)写景与抒怀相结合,是古代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
试分析本诗写景与抒怀相结合的特点。
14. (4分)古诗文阅读。
醉花阴①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② ,瑞脑③销金兽④。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⑤ ,半夜凉初透。
东篱⑥把酒黄昏后,有暗香⑦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⑧瘦。
【注释】①词牌名,选自《李清照集校注》。
这是词人重阳节写给丈夫赵明诚的一首词。
②永昼:漫长的白天。
③瑞脑:一种香料。
④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⑤纱橱:纱帐。
⑥东篱:采菊花的地方。
⑦暗香:菊花的幽香。
⑧黄花:指菊花。
(1)古诗词中,一些物象常常被赋予特定的情感,成了情感的象征。
例如,本词中“东篱把酒黄昏后”中的“酒”,被赋予了________ 的情感,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酒酣胸胆尚开张”中的“酒”则被赋予了________ 的情感。
(2)古诗词中经常有语意双关、形神具备的字词,例如本词中“半夜凉初透”中“凉”字一语双关,既指天气之凉,又指词人________ 内心感受,又如“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瘦”既写出了菊花的形态,又形象地写出了词人________ 的形象特点。
15. (10分) (2019九下·慈溪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虞美人·听雨(宋)蒋捷①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巳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①蒋捷:南宋词人,身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住,气节为时人所重。
(1)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描绘了自己人生三个阶段的不同境遇,分别流露出少年潇洒、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本词。
16. (7分)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漫卷诗书喜欲狂”这一句运用了________ 的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________ 的心情。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7. (10分)欣赏下面一首现代诗,完成⑴~⑵题。
雨伞苏叔阳你的命运就是陪伴乌云,注定了要一生经受风雨。
你撑开整个身躯,为他人创造一片干净天地,却湿透了,你自己。
(选自《苏叔阳文集》)(1)诗中的雨伞具有怎样的精神?(2)为了刻画雨伞形象,诗人采用了拟人、象征、烘托等表现手法。
请任选一种,联系诗句作简要分析。
18. (7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题。
闻洮西捷报①(苏轼)汉家将军一丈佛②,诏赐天池八尺龙③。
露布④朝驰玉关⑤塞,捷书夜到甘泉宫⑥。
似闻指挥筑上郡⑦,已觉谈笑无西戎⑧。
放臣⑨不见天颜⑩喜,但惊草木回春容。
【注释】①指元丰四年种谔(北宋将领)指挥的米脂大捷,米脂在山西洮河之西,故称洮西。
②是说将士身材像佛像一样高大。
③天子的马曰龙,高七尺以上,故称八尺龙。
④指征讨西夏的檄文。
⑤此处指边塞。
⑥指宋朝廷。
⑦指修筑边境防御工事。
⑧古时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的总称。
⑨苏轼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故以放臣自称。
⑩帝王的容颜。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首联采用夸张的手法,以“一丈佛”“八尺龙”极力渲染了将士的威风和朝廷抗敌的决心。
B . 颔联中“朝”“夜”对举,夸张地写出了王师的威风,突出了战争胜利之迅速。
C . 颈联想象奇特,极具浪漫豪放之风。
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却宛若在前线一样,亲历了将士们的艰辛劳作与御敌英姿。
D . 尾联寓情于景,诗人是说听到这样大快人心的消息,他却无法见到皇帝的笑颜,只能在盎然的春色中暗自神伤。
(2)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9. (14分) (2019八下·温州期中) 参照示例,根据提示,赏析《越中览古》。
(1)【虚景赏析】________(2)【实景赏析】________20. (10分)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1-2题。
送张四王昌龄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
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1)首句中哪个词语点明了季节?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本句所呈现的画面。
(2)三四两句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作用。
21. (4分)(2019·海曙模拟) 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