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妇科学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医妇科学产后病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医妇科学产后病[单选题]1.产后恶露不绝的主要病因是A.气虚、血热、血瘀B.气虚、血虚、血瘀C.气虚、血虚、血热D.气虚、血虚、寒湿E(江南博哥).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产后恶露不绝的主要病机是胞宫藏泻失度,冲任不固,血海不宁。
常见病因有气虚、血热、血瘀。
掌握“产后病-产后恶露不绝”知识点。
[单选题]5.治疗产后小便不通血瘀证,应首选的方剂是A.理冲汤B.加味五淋散C.加味四物汤D.少腹逐瘀汤E.益肾调经汤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产后小便不通血瘀证主要证候:产程不顺,产时损伤膀胱,产后小便不通或点滴而下,尿色略混浊带血丝,小腹胀满疼痛;舌正常或暗,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利水。
方药:加味四物汤或小蓟饮子。
掌握“产后病-产后小便不通”知识点。
[单选题]6.产后小便不通气虚证的治法为A.补肾益气,温养冲任B.补气活血,行气利水C.益气健脾,行气利水D.补气升清,化气行水E.以上皆非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产后小便不通之气虚证主要证候:产后小便不通,小腹胀急疼痛,或小便清白,点滴而下,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语音低微,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
治法:补气升清,化气行水。
方药:补中益气汤去升麻,加桔梗、茯苓、通草。
或用春泽汤。
掌握“产后病-产后小便不通”知识点。
[单选题]7.产后血晕与产后子痫的鉴别要点是A.是否发生在产后24小时之内B.是否意识清楚C.是否四肢抽搐D.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病史E.是否有角弓反张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产后子痫虽都可见神志不清,但产后子痫除了产前有头晕目眩、头面及四肢浮肿、高血压、蛋白尿等病史以外,尚有典型的抽搐症状,可与产后血晕相鉴别。
掌握“产后病-产后血晕”知识点。
[单选题]8.产后三急是指A.产后血晕、产后痉病、产后腹痛B.产后病痉、产后大便难、产后郁冒C.产后小便不通、产后恶露不绝、产后小便淋痛D.产后呕吐、泄泻、盗汗E.产后冲心、冲肺、冲胃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产后三急:产后诸病,惟呕吐、盗汗、泄泻为急,三者并见必危。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一、月经先期:1气虚;补中益气汤。
2实热;(阳盛血热)清经散。
3肝郁血热;丹栀逍遥散。
4虚热;两地汤。
二、月经后期:1血寒;温经汤。
2虚寒;艾附暧宫丸。
3血虚;大补元煎。
4气滞;乌药汤。
三、先后无定期:1肝郁;逍遥散。
2肾虚;固阴煎。
四、月经过多;1气虚;举元煎。
2血热;保阴煎加地榆、槐花。
3血瘀;失笑散加血余炭、茜草、益母草。
五、月经过少:1血虚;滋血汤、小营煎。
2肾虚;归肾丸。
3血瘀;桃红四物汤。
4痰湿;苍附导痰丸。
六、经期延长:1血瘀;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茜草、益母草。
2阴虚血热;两地汤合二至丸加茜草、乌贼骨、益母草。
七、痛经:1气滞血瘀;膈下逐瘀汤。
2寒凝胞中;阳虚内寒、温经汤加附子、艾叶、小茴香。
寒湿凝滞、少腹逐瘀汤加苍术、茯苓。
3湿热下注;清热调血汤加红藤、败酱草、薏苡仁4气血虚弱、圣愈汤去生地、加白芍、香附、延胡索。
5肝肾虚损;调肝汤八、经间区出血:1肾阴虚;两地汤合二至丸。
2湿热;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
33血瘀;逐瘀止血汤。
九、闭经:1、肝肾不足;归肾丸加鸡血藤、首乌。
2气血虚弱;人参养营汤3 阴虚血燥;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枳壳。
4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
5痰湿阴滞;苍附导痰丸合佛手散。
十、崩漏:1血热(虚热)保阴煎加沙参、麦冬、五味子、阿胶。
2实热;清热固经汤加沙参、麦冬3血瘀;四物汤合失笑散加三七粉、茜草炭、乌贼骨4肾阳虚;右归丸去当归加黄芪、覆盆子、赤石脂。
5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去牛膝。
6脾虚;固本止崩汤去当归加升麻、山药、大枣、乌賊骨。
十一、经行乳房胀痛:1肝气郁结;柴胡疏肝散加茯苓。
2肝肾阴虚;一贯煎。
十二、经行发热:1血热内盛;清经散加益母草。
2肝肾阴虚;两地汤。
3气血虚弱;补中益气汤。
4瘀热壅阻;血府逐瘀汤加丹皮。
十三、经行头痛:1血虚;八珍汤加枸杞、首乌。
2肝火;杞菊地黄丸加苦丁茶、夏枯草、白疾藜。
3血瘀;通窍活血汤。
十四、经行身痛:1血虚;当归补血汤加鸡血藤、白芍、山茱萸。
中医医师考试大纲细则—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总论绪言1.{内经}还记载了第一个血枯闭经、调经种子药方——四乌贼骨——卢茹丸2.{金匮要略}中的妇人三篇是最早妇产专著的医著3.现存第一部也是世界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4.孙思邈,兼长内、妇、儿各科,所著{千金要方}5.宋代妇产科已发展成独立专科6.朱瑞章著{卫生家宝产科备要},记述产后“冲心”、“冲胃”、“冲肺”的症状和治疗,指出了“三冲”的重要性7.妇产科方面,成就最大的是陈自明和他的著作{妇人大全良方}8.妇女生理缺陷的螺、纹、鼓、角、脉的五种不宜,即“五不女”9.明代妇产科佳作:{万氏妇人科}{广嗣纪要}{女科证治准绳}{景岳全书·妇人规}10.清代傅山的{傅青主女科}明国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11.妇女的内生殖器有:阴道、子门、胞宫第一单元女性生殖器官细目一:外生殖器1.阴户的位置女性外阴或外生殖器2.阴户的功能生育胎儿,排除月经、带下、恶露的出口,也是男女结合的出入口,防止外邪侵入的关口。
细目二:内生殖器1.阴道的位置女性内生殖器官的一部分,位于子门与玉门之间阴道的功能男女结合及胎儿生产时所经过的道路2.子门的位置相当于现代子宫颈口的部位子门的功能排除月经和娩出胎儿的关口3.子宫的功能是:排出月经,孕育胎儿(分泌带液,排出恶露),特点是亦藏亦泻,藏泻定时。
胞宫的位置在带脉以下,小腹正中,前邻膀胱,后有直肠,下口接结阴道。
胞宫的形态是子宫及两侧附件,子宫呈倒置梨形,为一空腔器官,腔内呈上宽下窄的三角形,覆以黏膜胞宫的生理功能:①主月事,按月行经;②主孕育,妊养胎儿,排出余血、浊液;③育胎衣,排胎盘;④泄泻,生理性带下胞宫的生理特性:①妇女特有的,似实似虚;②亦脏亦腹,非脏非腑;③上下开口,自成体系;④能藏能泄,相辅相成;⑤藏泻有节,蓄溢有度⑥张缩甚殊,轻重大异第二单元女性生殖生理细目一:月经的生理1.月经的生理现象:子宫定期出血2.月经产生机理:月经的产生是肾——天葵——冲任——子宫相互调节,并在全身脏腑、经络、气血的协调作用下,子宫定期藏泻的结果。
中医执业医师 中医妇科学_讲义
《中医妇科学》串讲细目一中医妇科学定义及范围定义范围熟悉中医妇科学的特点细目二中医妇科学发展简史要点: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主要著作这些著作对中医妇科学发展的重要影响时间发展阶段主要著作意义夏商周萌芽时期重视产育春秋战国时期奠基时期《内经》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医学巨著,有妇女解剖、生理、诊断、妇科疾病等的描述,记载妇科历史上第一首方剂—四乌贼骨一藘茹丸秦汉雏形《神农本草经》治疗妇科病药物88种,为后世妇科用药的重要依据《金匮要略》最早设立妇科专篇,开创了妇科辨证论治的先河三国两晋南北朝《脉经》首先提出“月经”之名并提出根据脉象变化推断崩漏的预后隋唐五代趋向专科发展《经效产宝》我国现存理论和方药较完备的妇产科专著两宋形成时期《女科百问》《妇人良方大全》《妇人良方大全》首先提出“妇人以血为基本”的观点,妇产科史上的划时代巨著辽夏金元学术争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儒门事亲》《兰室秘藏》《脾胃论》《格致余论》明代肾主生殖的理论得以深化《女科撮要》《景岳全书·妇人规》《景岳全书·妇人规》体现中医妇科学在调经、治带、种子、安胎、产后调护以及性养生保健清代《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傅青主女科》是我国最早由政府组织编写的妇产科教科书【A1型题】1.最早设妇科专篇的医著是A.《黄帝内经》B.《金匮要略》C.《脉经》D.《千金要方》E.《景岳全书》[答疑编号500915010101]『正确答案』B第二单元女性生殖器官细目一外生殖器要点:1.毛际的位置2.阴户的位置及功能解剖位置:指阴道口。
又称廷孔、四边。
功能:①是防御外邪入侵的第一道门户。
②是排月经、泌带下、排恶露之出口。
③是合阴阳之入口。
④又是娩出胎儿、胎盘之产门。
细目二内生殖器要点:1.阴道的位置及功能阴道,又称子肠。
“阴道”一词最早就是中医学中的固有解剖名称,且解剖位置与西医学一致。
解剖位置:是阴户连接子宫的通道,位于子宫与阴户之间。
2012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
2012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基础理论01----06 中医诊断学06----12 中药学12----21 方剂学22----27 针灸学27----30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30----38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38----46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46----55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56----62 药理学62----67 诊断学基础67----71 传染病71----79 医学伦理学79----82 卫生法规82----85 实践技能大纲85----91网上搜集整理by 云泪雾痕中医基础理论第一单元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细目一:整体观念1.整体观念的概念2.整体观念的内容细目二:辨证论治1.症、证、病的概念2.辨证论治的概念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第二单元精气学说细目一:精气学说的概念1.精的概念2.气的概念细目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2.精气的运动变化3.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细目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构建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2.构建中医学整体观念第三单元阴阳学说细目一:阴阳学说的概念1.阴阳和阴阳学说的含义2.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细目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阴阳的对立制约2.阴阳的互根互用3.阴阳的交感互藏4.阴阳的消长5.阴阳的转化6.阴阳的自和与平衡细目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在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的应用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第四单元五行学说细目一:五行学说的概念1.五行和五行学说的含义2.五行的特性和事物与现象的五行归类细目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1.五行相生与相克2.五行制化与胜复3.五行相乘与相侮4.五行的母子相及细目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在生理方面的应用2.在病理方面的应用3.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4.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第五单元五脏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1.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2.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3.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4.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5.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1.心与肺的关系2.心与脾的关系3.心与肝的关系4.心与肾的关系5.肺与脾的关系6.肺与肝的关系7.肺与肾的关系8.肝与脾的关系9.肝与肾的关系10.脾与肾的关系细目三:五脏与五体、五官九窍、五志、五液和五时的关系:1.五脏与五体的关系2.五脏与五官九窍的关系3.五脏与五志的关系4.五脏与五液的关系5.五脏的外华6.五脏与五时的关系第六单元六腑细目一:六腑的生理功能1.胆的生理功能2.胃的分部名称、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3.小肠的生理功能4.大肠的生理功能5.膀胱的生理功能6.三焦的概念和生理功能细目二:六腑与五脏之间的关系1.心与小肠的关系2.肺与大肠的关系3.脾与胃的关系4.肝与胆的关系5.肾与膀胱的关系第七单元奇恒之腑细目一:脑1.脑的生理功能2.脑与五脏的关系细目二:女子胞1.女子胞的生理功能2.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系第八单元精、气、血、津液、神细目一:精1.人体之精的概念2.人体之精的功能3.人体之精的分类细目二:气1.人体之气的概念2.人体之气的生成3.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4.人体之气的功能5.人体之气的分类细目三:血1.血的基本概念2.血的生成3.血的功能4.血的运行细目四:津液1.津液的基本概念2.津液的代谢3.津液的功能细目五:神1.神的基本概念2.神的生成3.神的功能细目六: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1.气与血的关系2.气与津液的关系3.精、血、津液之间的关系4.精、气、神之间的关系第九单元经络细目一:经络学说1.经络的基本概念2.经络系统的组成细目二:十二经脉1.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4.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5.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细目三:奇经八脉1.奇经八脉的特点2.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3.督脉、任脉、冲脉、带脉、跷脉和维脉的基本功能细目四:经别、别络、经筋、皮部1.经别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2.别络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3.经筋的概念、特点和生理功能4.皮部的概念、应用细目五: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经络学说的应用1.经络的生理功能2.经络学说的应用第十单元病因细目一:六淫1.六淫的概念2.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3.风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4.寒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5.暑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6.湿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7.燥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8.火(热)邪的概念、性质及致病特点细目二:疠气1.疠气的概念2.疠气的致病特点3.疫疠发生与流行的因素细目三:七情内伤1.七情的基本概念2.七情与内脏气血的关系3.七情内理伤致病的特点细目四:饮食失宜1.饮食不节2.饮食不洁3.饮食偏嗜细目五:劳逸失度1.过度劳累2.过度安逸细目六:痰饮1.痰饮的概念2.痰饮的形成3.痰饮的致病特点细目七:瘀血1.瘀血的概念2.瘀血的形成3.瘀血的致病特点4.瘀血的病证特点细目八:结石1.结石的概念2.结石的形成3.结石的致病特点第十一单元发病细目一:发病基本原理1.正气与邪气的概念2.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3.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细目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1.环境与发病2.体质与发病3.精神状态与发病细目三:发病类型1.感邪即发2.徐发3.伏而后发4.继发5.合病与并病6.复发第十二单元病机细目一:邪正盛衰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细目二:阴阳失调1.阴阳偏盛2.阴阳偏衰3.阴阳互损4.阴阳格拒5.阴阳亡失细目三:精、气、血失常1.精的失常2.气的失常3.血的失常4.精、气、血关系失调细目四:津液代谢失常1.津液不足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3.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细目五:内生“五邪”1.风气内动2.寒从中生3.湿浊内生4.津伤化燥5.火热内生细目六:疾病传变1.疾病传变的形成2.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第十三单元防治原则细目一:预防1.未病先防2.既病防变细目二:治则1.正治与反治2.治标与治本3.扶正与祛邪4.调整阴阳5.调理精气血津液6.三因制宜中医诊断学第一单元绪论中医诊断疾病的三大原则第二单元问诊细目一:问寒热1.恶寒发热的临床意义2.但寒不热的临床意义3.但热不寒(壮热、潮热、微热)的临床意义4.寒热往来的临床意义细目二:问汗1.特殊汗出(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局部汗出(头汗、半身汗、手足心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细目三:问疼痛1.疼痛的性质及临床意义2.头痛、胸痛、胁痛、胃脘痛、腹痛、腰痛的要点及临床意义细目四:问头身胸腹头晕、胸闷、心悸的要点及临床意义细目五:问耳目1.耳鸣、耳聋的概念及临床意义2.目眩的概念及临床意义3.目昏、雀目的概念及临床意义细目六:问睡眠1.失眠的概念及临床意义2.嗜睡的概念及临床意义细目七:问饮食与口味1.口渴与饮水:口渴多饮、渴不多饮的临床意义2.食欲与食量:食欲减退、厌食、消谷善饥、饥不欲食的临床意义3.口味:口淡、口甜、口黏腻、口酸、口涩、口苦、口咸的临床意义细目八:问二便1.大便异常(便次、便质、排便感觉)的临床意义2.小便异常(尿次、尿量、排尿感觉)的临床意义细目九:问经带1.经期、经量异常的临床意义2.带下异常(白带、黄带)的临床意义第三单元望诊细目一:望神1.得神、失神、假神的常见表现及临床意义2.神乱的常见表现及临床意义细目二:望面色1.常色与病色的区别2.五色主病的内容和机理3.望色十法的具体内容细目三:望形态1.望形体强弱胖瘦的临床意义2.望姿态异常(动静姿态、异常动作)的临床意义细目四:望头面五官1.望头形、囟门、头发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2.面肿及口眼歪斜的临床意义3.目部的脏腑相关部位,望目形、目态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4.望口、唇、齿、龈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5.望咽喉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细目五:望躯体1.望颈项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2.望手足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细目六:望皮肤1.望斑疹的内容及临床意义2.望水疱的内容及临床意义3.望疮疡的内容及临床意义细目七:望排泄物与分泌物1.观察痰、涕的临床意义2.观察呕吐物的临床意义细目八:望小儿指纹1.望小儿指纹的方法2.小儿指纹病理变化的临床意义第四单元望舌细目一:舌诊原理舌与脏腑、经络、气血的关系细目二:正常舌象正常舌象的特点及临床意义细目三:望舌质1.舌色变化(淡白、红、绛、紫)的临床意义2.舌形变化(老嫩、胖瘦、点刺、裂纹、齿痕、舌下络脉)的临床意义3.舌态变化(强硬、痿软、颤动、歪斜、吐弄、短缩)的临床意义细目四:望舌苔1.苔质变化(厚薄、润燥、腐腻、剥落、真假)的临床意义2.苔色变化(白、黄、灰、黑)的临床意义3.舌质和舌苔的综合诊察4.舌诊的临床意义第五单元闻诊细目一:听声音1.音哑与失音、太息的概念及临床意义2.谵语、郑声、独语、错语的概念及临床意义3.咳嗽、喘、哮、短气、少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4.呕吐、呃逆、嗳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细目二:嗅气味口气、病室气味异常的临床意义第六单元脉诊细目一:脉诊概说1.寸口脉与脏腑的关系2.切脉指法3.寸口“三部九候”的概念细目二:正常脉象1.正常脉象的特点2.正常脉象胃、神、根的含义细目三:浮、散、芤、革脉1.脉象特征及类比2.临床意义细目四:沉、伏、牢脉1.脉象特征及类比2.临床意义细目五:迟、缓脉1.脉象特征及类比2.临床意义细目六:数、疾脉1.脉象特征及类比2.临床意义细目七:虚、实脉1.脉象特征2.临床意义细目八:洪、大、长脉1.脉象特征及类比2.临床意义细目九:细、濡、弱、微、短脉1.脉象特征及类比2.临床意义细目十:滑、涩、动脉1.脉象特征及类比2.临床意义细目十一:弦、紧脉1.脉象特征及类比2.临床意义细目十二:结、代、促脉1.脉象特征及类比2.临床意义细目十三:诊小儿脉1.小儿正常脉象的特点2.常见小儿病脉的临床意义第七单元按诊1.按肌肤的内容及临床意义2.按腹部辨疼痛、痞满、积聚的要点3.按胸部虚里的内容及临床意义4.按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第八单元八纲细目一:概述要点:八纲辨证的概念细目二:表里1.表证与里证的概念2.表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3.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细目三:寒热1.寒证与热证的概念2.寒证与热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细目四:虚实1.虚证与实证的概念2.虚证与实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细目五:阴阳1.阴证与阳证的概念2.阴证与阳证的鉴别要点细目六:八纲证候间的关系1.证候相兼与错杂2.证候真假(寒热真假)第九单元病性辨证细目一:六淫辨证风淫证候、寒淫证候、暑淫证候、湿淫证候、燥淫证候、火淫证候的临床表现细目二:阴阳虚损辨证1.阳虚证、阴虚证的临床表现2.亡阳证、亡阴证的临床表现与鉴别要点细目三:气虚类证辨证1.气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2.气陷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3.气虚不固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4.气脱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细目四:血虚类证辨证1.血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2.血脱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细目五:气滞类证辨证1.气滞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2.气逆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3.气闭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细目六:血病其他证辨证1.血瘀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2.血热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3.血寒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细目七:气血同病类证辨证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证的临床特点细目八:津液类证辨证1.痰证的临床表现2.饮证的临床表现3.水停证的临床表现4.津液亏虚证的临床表现细目九:情志证辨证1.喜证的临床表现2.怒证的临床表现3.悲恐证的临床表现4.忧思证的临床表现第十单元脏腑辨证细目一:心病辨证1.心气虚、心阳虚、心阳虚脱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2.心血虚、心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3.心脉痹阻中瘀阻心脉、痰阻心脉、寒凝心脉、气滞心脉四证的比较4.痰蒙心神、痰火扰神证的比较5.心火亢盛证的临床表现6.瘀阻脑络证的临床表现细目二:肺病辨证1.肺气虚、肺阴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2.风寒犯肺、寒痰阻肺、饮停胸胁证的比较3.风热犯肺、肺热炽盛、痰热壅肺、燥邪犯肺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4.风水相搏证的临床表现细目三:脾病辨证1.脾气虚、脾阳虚、脾虚气陷、脾不统血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2.湿热蕴脾、寒湿困脾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细目四:肝病辨证1.肝血虚、肝阴虚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2.肝郁气滞、肝火炽盛、肝阳上亢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3.肝风内动四证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4.寒滞肝脉证的临床表现细目五:肾病辨证要点:1.肾阳虚、肾阴虚证的临床表现2.肾精不足、肾气不固、肾虚水泛证的临床表现3.肾病五证的鉴别要点细目六:腑病辨证1.胃气虚、胃阳虚、胃阴虚证的临床表现2.胃热炽盛、寒饮停胃证的临床表现3.寒滞胃肠、食滞胃肠、胃肠气滞证的临床表现4.肠热腑实、肠道津亏证的临床表现5.肠道湿热、膀胱湿热、胆郁痰扰证的临床表现细目七:脏腑兼证1.心肾不交、心脾气血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2.肝火犯肺、肝胃不和、肝脾不调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3.心肺气虚、脾肺气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4.心肾阳虚、脾肾阳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5.心肝血虚、肝肾阴虚、肺肾阴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6.肺肾气虚、肝胆湿热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第十一单元六经辨证细目一:太阳病证1.太阳病提纲2.太阳经证(太阳中风、太阳伤寒)发病机理、临床表现3.太阳腑证(太阳蓄水、太阳蓄血)发病机理、临床表现4.太阳蓄水、太阳蓄血证的鉴别要点细目二:阳明病证1.阳明病提纲2.阳明经证发病机理、临床表现3.阳明腑证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细目三:少阳病证1.少阳病提纲2.少阳经腑受邪枢机不利证临床表现3.少阳兼证临床表现细目四:太阴病证1.太阴病提纲2.太阴脏虚寒证临床表现3.太阴经脉气血失和证临床表现细目五:少阴病证1.少阴病提纲2.少阴寒化证发病机理、临床表现3.少阴热化证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细目六:厥阴病证1.厥阴病提纲2.厥阴寒热错杂证临床表现3.厥阴寒证临床表现4.厥阴热证临床表现细目七:六经病证的传变传经、直中、合病、并病的概念第十二单元卫气营血辨证细目一:卫分证1.风热犯卫证临床表现2.燥热犯卫证临床表现细目二:气分证1.肺热炽盛证临床表现2.燥热犯肺证临床表现3.热扰胸膈证临床表现细目三:营分证1.热灼营阴证临床表现2.热陷心包证临床表现细目四:血分证血分证候的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第十三单元三焦辨证细目一:上焦病证上焦病证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细目二:中焦病证中焦病证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细目三:下焦病证下焦病证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中药学第一单元药性理论细目一:四气1.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的确定2.四气的作用细目二:五味1.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的确定2.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细目三:升降浮沉1.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2.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细目四:归经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的确定细目五:毒性1.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2.结合具体有毒药物认识其使用注意事项第二单元中药的配伍细目一:中药配伍的概念和意义1.中药配伍的概念2.中药配伍的意义细目二:中药配伍的内容1.各种配伍关系的配伍意义2.用药时怎样对待各种配伍关系第三单元中药的用药禁忌细目一:配伍禁忌1.“十八反”的内容2.“十九畏”的内容细目二:证候禁忌要点:证候禁忌的概念及内容细目三:妊娠用药禁忌1.妊娠用药禁忌的概念2.妊娠禁忌药的分类及使用原则细目四:服药饮食禁忌1.服药时一般的饮食禁忌2.特殊疾病的饮食禁忌第四单元中药的剂量与用法细目一:剂量1.中药剂量的含义2.影响中药剂量的因素3.有毒药、峻猛药及某些名贵药的剂量细目二:中药的用法1.煎煮方法(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冲服等)2.服药时间第五单元解表药细目一:概述1.解表药的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范围2.解表药的配伍方法3.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发散风寒药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羌活、白芷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生姜、香薷、细辛、辛夷、藁本、苍耳子3.下列药物的用法:麻黄、香薷、细辛、荆芥、辛夷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麻黄、桂枝、香薷、细辛、苍耳子5.麻黄与桂枝、荆芥与防风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三:发散风热药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柴胡、葛根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蔓荆子、升麻3.下列药物的功效:淡豆豉4.下列药物的用法:薄荷、桑叶、柴胡、葛根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薄荷、牛蒡子6.薄荷、牛蒡子与蝉蜕,桑叶与菊花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六单元清热药细目一:概述1.清热药的分类,各类清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2.清热药的配伍方法3.清热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清热泻火药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芦根、天花粉、淡竹叶、决明子3.下列药物的用法:石膏、栀子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石膏、知母、栀子5.石膏与知母、芦根与天花粉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三:清热燥湿药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黄芩、黄连、黄柏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龙胆草、苦参3.下列药物的功效:秦皮、白鲜皮4.下列药物的用法:黄芩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苦参6.黄芩、黄连与黄柏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四:清热解毒药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金银花、连翘、大青叶、蒲公英、鱼腥草、射干、白头翁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板蓝根、青黛、贯众、土茯苓、山豆根、白花蛇舌草3.下列药物的功效:穿心莲、紫花地丁、马勃、马齿苋、鸦胆子、熊胆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穿心莲、青黛、鸦胆子、熊胆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穿心莲、射干、山豆根、鸦胆子6.金银花与连翘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五:清热凉血药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紫草、水牛角3.下列药物的用法:紫草、水牛角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5.生地黄与玄参、牡丹皮与赤芍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六:清虚热药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青蒿、地骨皮2.下列药物的功效:白薇、银柴胡、胡黄连3.下列药物的用法:青蒿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青蒿5.牡丹皮与地骨皮、黄连与胡黄连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七单元泻下药细目一:概述1.攻下药、润下药与峻下逐水药的性能特点、临床应用2.泻下药的配伍方法3.泻下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攻下药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大黄、芒硝2.下列药物的功效:番泻叶、芒硝3.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5.大黄与芒硝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三:润下药1.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2.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火麻仁细目四:峻下逐水药1.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甘遂、牵牛子2.下列药物的功效:大戟、芫花、巴豆3.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巴豆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巴豆第八单元祛风湿药细目一:概述1.祛风湿药的配伍方法2.祛风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祛风寒湿药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独活、蕲蛇、木瓜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威灵仙、川乌3.下列药物的用法:川乌、蕲蛇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川乌5.羌活与独活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三:祛风湿热药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秦艽、防己2.下列药物的功效:豨莶草、络石藤3.下列药物的用法:豨莶草、雷公藤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防己、雷公藤5.秦艽与防己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四:祛风湿强筋骨药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桑寄生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五加皮3.下列药物的功效:狗脊4.五加皮与桑寄生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九单元化湿药细目一:概述1.化湿药的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范围3.化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藿香、苍术、厚朴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砂仁、豆蔻3.下列药物的功效:佩兰、草果4.下列药物的用法:砂仁、豆蔻5.苍术与厚朴、砂仁与豆蔻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十单元利水渗湿药细目一:概述1.利水渗湿药的性能特点、功效及适应范围2.利水渗湿药的配伍方法3.利水渗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利水消肿药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茯苓、薏苡仁、泽泻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猪苓3.下列药物的用法:薏苡仁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香加皮5.茯苓与猪苓、茯苓与薏苡仁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三:利尿通淋药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车前子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滑石3.下列药物的功效:通草、瞿麦、地肤子、海金沙、石韦、萆薢4.下列药物的用法:车前子、滑石、海金沙5.车前子与滑石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细目四:利湿退黄药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茵陈、金钱草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虎杖3.大黄与虎杖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十一单元温里药细目一:概述1.温里药的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范围2.温里药的配伍方法3.温里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1.下列药物的性能、功效、应用: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小茴香、丁香、花椒3.下列药物的功效:高良姜4.下列药物的用法用量:附子、肉桂、吴茱萸、花椒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附子、肉桂、吴茱萸、丁香6.附子与干姜、附子与肉桂等相似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第十二单元理气药细目一:概述1.理气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与适应范围。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一、中医妇科学沿革1、“男女同姓,其生不藩。
”——指近亲遗传障碍,出自《曲礼》。
2、妇科的别称‘带下医’始见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3、我国现存最早的产科专著是《胎产书》(马王堆帛书) ,最完备的产科专著是《经效产宝》。
4、‘子宫’名称始见于《神农本草经》。
5、最早设立妇科专篇的著作——《金匮要略》。
6、‘月经’名词始见于《脉经》(晋?王叔和)7、‘离经脉’‘居经’‘避年’‘激经’‘五崩’——出自《脉经》8、最早的胚胎学专著——《逐月养胎方》(徐之才)9、‘三冲’学说出自《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10、‘妇人以学为本’的学术观点始见于《妇人大全良方》(宋*陈自明)11、刘完素——天癸与肝、脾、肾的关系学说。
12、张子和——‘贵流不贵滞’的祛邪论治学说。
13、李东垣——‘滋阴固气’治疗崩漏学说。
14、朱丹溪——‘清热养血’的安胎学说。
15、‘五不女’学说‘螺、纹、鼓、角、脉’——出自《广嗣纪要*择偶篇》16、清代最有代表性的妇科专著——《傅青主女科》二、女性生殖系1、‘阴道’别称——‘阴户’‘四边’‘廷孔’。
2、‘宫颈’别称——‘子门’。
3、胞宫的生理功能——主司月经;孕育胎儿;分泌带液;发动分娩;排泄恶露。
三、女性生殖生理1、WHO定义的女性青春期为10-19岁。
2、青春期三大特征——女性体形与第二性征;生殖器官发育形成;月经来潮具备生育能力。
3、女性生理六期——新生儿期(4周内);儿童期(12岁以前);青春期;性成熟期(18-48);围绝经期;老年期(60岁以上)。
4、围绝经期三个阶段——绝经前期;绝经期(44-54岁);绝经后期。
5、掌握正常月经的生理特征:月经初潮——13-15岁。
月经周期——28-30天。
经期(又称为行经期)——3-7天。
月经量——50-80ml。
6、正常月经质色描述:色红略暗,质地正常,不凝结,无血块,无异味。
7、绝经——最后一次行经后,停经一年以上。
8、并月——身体正常无病,月经两月一次。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中医妇科专业
《中医妇科专业(中级)(最新版)-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是2011年12月1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的图书。
大纲
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三、四部分
基础知识 中医基础理论 内经 伤寒论 金匮要略 温病学 中药学 方剂学
相关专业知识 中医诊断学 诊断学基础 传染病学 医学心理学 医学伦理学 卫生法规
温病学
第一单元温热类温病 第二单元湿热类温病 第三单元温毒类温病
中药学
第一单元中药的产地 第二单元中药炮制 第三单元药性理论 第四单元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第五单元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第六单元解表药 第七单元清热药 第八单元泻下药 第九单元祛风湿药 第十单元化湿药 第十一单元利水渗湿药
方剂学
传染病学
第一单元传染病学总论 第二单元常见传染病 第三单元医院感染
医学心理学
第一单元心理学基础知识 第二单元心理应激 第三单元心身疾病 第四单元心理障碍 第五单元心理健康 第六单元病人心理与医患关系
医学伦理学
第一单元医学的道德传统 第二单元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与范畴 第三单元临床诊疗的道德要求 第四单元疾病预防的道德要求 第五单元医学研究道德 第六单元医德修养与评价
第一单元概述 第二单元解表剂 第三单元泻下剂 第四单元和解剂 第五单元清热剂 第六单元祛暑剂 第七单元温里剂 第八单元补益剂 第九单元固涩剂 第十单元安神剂 第十一单元开窍剂
中医诊断学
第一单元问诊 第二单元望诊 第三单元舌诊 第四单元闻诊 第五单元脉诊 第六单元按诊 第七单元八纲辨证 第八单元病性辨证 第九单元脏腑辨证 第十单元其他辨证方法概要 诊断学基础
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 中医妇科专业
20xx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总结
中医妇科学第一单元月经病一、月经先期:1气虚证:1)脾气虚证:补脾益气摄血调经-补中益气汤或归脾汤2)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固冲调经-固阴煎或归肾丸2血热型:1)阳盛血热型: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2)阴虚血热型: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3)肝郁化热证:疏肝清热凉血调经-丹栀逍遥散清经散:丹皮地骨皮白芍熟地青蒿黄柏茯苓两地汤:生地地骨皮玄参麦冬阿胶白芍二、月经后期:1肾虚型:补肾养血调经-当归地黄饮2血虚型:补血益气调经-大补元煎3血寒证:虚寒型:扶阳祛寒调经-温经汤《金匱》或艾附暖宫丸实寒型:温经散寒调经-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4气滞型:理气行滞调经-乌药汤大补元煎: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炙甘草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当归川芎芍药桂心丹皮莪术人参甘草牛膝三、月经先后无定期1肝郁型:疏肝理气调经-逍遥散2肾虚型:补肾调经-固阴煎3肝郁肾虚:补肾疏肝调经-定经汤四、月经过多:1气虚型:补气摄血固冲-举元煎或安冲汤2血热型: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保阴煎加地榆、茜草3血瘀型:活血化瘀止血-失笑散加益母草、茜草、三七举元煎:人参黄芪白术升麻炙甘草保阴煎:生地熟地黄芩黄柏白芍山药续断甘草五、月经过少:1肾虚型:补肾益精养血调经-归肾丸或当归地黄引2血虚型:养血益气调经-滋血汤或小营煎3血瘀型:活血化瘀调经-桃红四物汤或通瘀煎4痰湿型:化痰燥湿调经-苍附导痰丸或二陈加芎归汤归肾丸:菟丝子杜仲枸杞山茱萸当归熟地芍药茯苓苍附导痰丸:茯苓法半夏陈皮甘草苍术香附胆南星枳壳神曲六、经期延长:1气虚型:补气摄血固冲调经-举元煎+阿胶、艾叶、乌贼骨2虚热型:养阴清热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或固经丸3血瘀型:活血祛瘀止血-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味七、经间期出血:1肾阴虚型:滋肾养阴固冲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或加减一阴煎3湿热型:清利湿热固冲止血-清肝止淋汤4血瘀型:化瘀止血-逐瘀止血汤八、崩漏:1脾虚证:补气摄血固冲止崩-固本止崩汤或固冲汤2肾虚证:肾气虚补肾益气固冲止血-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减肾阳虚:温肾益气固冲止血-右归丸+党参黄芪田七肾阴虚:滋肾益阴固冲止血-左归丸合二至丸3血热证:虚热证:养阴清热固冲止血-上下相资汤实热证: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清热固经汤4血瘀证:活血化瘀固冲止血-逐瘀止血汤或将军斩关汤崩漏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治崩三法:塞流澄源复旧清热固经汤:黄芩焦栀子生地地骨皮地榆生藕节阿胶龟甲牡蛎生甘草陈棕炭固本止崩汤:人参黄芪白术熟地当归黑炭九、闭经:1气血虚弱:益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荣汤2肾气亏损:补肾益气调理冲任-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淫羊藿3阴虚血燥:养阴清热调经-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贞子4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通经-血府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5痰湿阻滞:健脾燥湿化痰活血通经-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十、痛经:1气滞血瘀型:理气行滞化瘀止痛-膈下逐瘀汤2寒凝血瘀型:温经散寒化瘀止痛-少腹瘀汤汤或温经散寒汤3湿热蕴结型: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薏仁4气血虚弱型:益气养血调经止痛-圣愈汤或黄芪建中汤5肾气亏损型:补肾益精养血止痛-益肾调经汤或调肝汤少腹逐瘀汤: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五灵脂清热调经汤:牡丹皮黄连生地当归白芍川芎红花桃仁延胡索莪术香附十一、经行乳房胀痛:1肝气郁结:疏肝理气和胃通络-逍遥散加麦芽、青皮、鸡内金2肝肾亏虚:滋肾养肝和胃通络-一贯煎或滋水清肝饮加麦芽十二、经行头痛:1肝火证:清热平肝熄风-羚角钩藤汤2血瘀证:化瘀通络-通窍活血汤3血虚证:养血益气-八珍汤加首乌、蔓荆子十三、经行感冒:1风寒:解表散寒和血调经-荆穗四物汤2风热:疏风清热和血调经-桑菊饮3邪入少阳:和解表里-小柴胡汤十四、经行身痛:1血虚:养血益气柔筋止痛-当归补血汤加白芍、鸡血藤、丹参、2血瘀:活血通络益气散寒止痛-趁痛散十五、经行泄泻:1脾虚:健脾渗湿理气调经-参苓白术散2肾虚:温阳补肾健脾止泻-健固汤合四神丸十六、经行浮肿:1脾肾阳虚:温肾化气健脾利水-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2气滞血瘀:理气行滞养血调经-八物汤加泽泻、益母草十七、经行吐衄:1肝经郁火:清肝调经-清肝引经汤2肺肾阴虚:滋阴养肺-顺经汤加牛膝或加味麦门冬汤顺经汤:当归熟地沙参白芍茯苓黑荆芥丹皮十八、绝经前后诸症:1肾阴虚:滋养肾阴佐以潜阳-左归丸合二至丸加制首乌、龟甲2肾阳虚:温肾扶阳-右归丸3肾阴阳俱虚:阴阳双补-二仙汤合二至丸加菟丝子、何首乌、龙骨、二仙汤:仙茅仙灵脾巴戟天当归盐知母盐黄柏十九、经断复来:1脾虚肝郁证:健脾调肝安冲止血-安老汤2肾阴虚证:滋阴清热止血凉血-知柏地黄丸加阿胶、龟甲3湿热下注:清热利湿止血凉血-易黄汤4湿毒瘀结:利湿解毒化瘀散结-萆薢渗湿汤合桂枝茯苓丸第二单元带下病一、带下过多:1脾虚证: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2肾阳虚:温肾培元固涩止带-内补丸3阴虚夹湿:滋肾益阴清热利湿-知柏地黄丸4热毒蕴结: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败酱草、鱼腥草、5湿热下注:清利湿热佐以解毒杀虫-止带方止带汤: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茵陈赤芍丹皮黄柏栀子牛膝二、带下过少:1肝肾亏损:滋补肝肾养精益血-左归丸加知母、肉苁蓉、紫河车2血枯瘀阻:补血益精活血化瘀-小营煎加丹参、桃仁、牛膝第三单元妊娠病一、妊娠恶阻:1脾胃虚弱:健脾和胃降逆止呕-香砂六君子汤2肝胃不和:清肝和胃降逆止呕-橘皮竹茹汤或苏叶黄连汤二、妊娠腹痛:1血虚:养血安胎止痛-当归芍药散2气滞:疏肝解郁养血安胎-逍遥散3虚寒:暖宫止痛养血安胎-胶艾汤4血瘀:养血活血补肾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三、异位妊娠:治疗以手术为主宫外孕仅指子宫以外的妊娠,不包括宫颈妊娠及子宫残角妊娠四、胎漏、胎动不安:1肾虚:补肾健脾益气安胎-寿胎丸或滋肾育胎丸2血热:清热凉血养血安胎-保阴煎或安胎饮或当归散3气血虚弱:补气养血固肾安胎-胎元饮4血瘀:活血消癥补肾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寿胎丸: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胎元饮:人参白术炙甘草当归白芍熟地杜仲陈皮五、滑胎:1肾虚:1)肾气不足:补肾健脾调理冲任-补肾固冲丸2)肾阳亏损:温补肾阳固冲安胎-肾气丸3)肾精亏损:补肾填精固冲安胎-育阴汤2气血两虚:益气养血固冲安胎-泰山磐石散3血瘀:祛瘀消癥固冲安胎-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六、子肿:1脾虚:健脾行气-白术散2肾虚:补肾温阳化气行水-真武汤3气滞:理气行滞、除湿消肿-天仙藤散或正气天香散天仙藤散:天仙藤香附陈皮甘草乌药生姜紫苏叶木瓜七、堕胎、小产1堕胎:妊娠12周内胚胎自然陨堕者2小产:妊娠12—28周内胎儿已成形而自然陨堕者亦称半产3怀孕一月不知其已受孕而陨堕者称为暗产八、胎萎不长妊娠四五个月后,孕妇腹形与子宫增大明显小于妊娠月份,胎儿存活而生长缓慢者,称为胎萎不长。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考试大纲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考试大纲第一单元绪论细U-:中医妇科学定义及范围要点:1. 定义2. 范围细LI二:中医妇科学发展简史要点:1. 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主要著作2. 这些著作对中医妇科学发展的重要影响第二单元女性生殖器官细目一:外生殖器要点:1. 毛际的位置2. 阴户的位置及功能细目二:内主殖器要点:1. 阴道的位置及功能2. 胞宫的含义3. 子宫的功能4. 子门的位置及功能第三单元女性生殖生理细U-:女性一生各期的生理特点要点:1. 新生儿期2. 儿童期3. 青春期4. 性成熟期5. 圉绝经期6. 老年期细H二:月经的生理1. 月经的生理现象2. 月经产生的机理(脏腑、天癸、气血、经络)3•月经周期节律细目三:带下生理要点:1. 带下的生理现象及作用2. 带下产生与调节的机理细目四:妊娠生理要点:1. 受孕机理2. 妊娠的生理现象3. 预产期的计算方法细目五:临产与产后要点:1. 临产调护的六字真言;临产、试胎及弄胎的概念2. 正产现象3. 恶露的概念及持续时间4. 哺乳期的断乳时间第四单元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细目一:病因要点:1. 寒热湿邪2. 七情内伤3. 生活失度4. 体质因素细目二:病机1. 脏腑功能失常2. 气血失调3. 冲任督带损伤第五单元妇科疾病的诊断要点:1. 问诊2. 望诊(月经、带下、恶露、阴户、阴道)3. 闻诊(月经、带下、恶露)4. 切诊(切脉)第六单元妇科疾病的治疗细口一:常用内治法要点:1. 调补脏腑(1)滋肾补肾(2)疏肝养肝(3)健脾和胃2. 调理气血(1)理气法(2)调血法3. 温经散寒4. 利湿除痰5. 调治冲任督带6. 调养胞宫7. 调控肾一天癸一冲任一胞宫生殖轴细目二:常用外治法要点:1. 坐浴2. 外阴、阴道冲洗3. 阴道纳药4. 贴敷法5. 宫腔注入6. 肛门导入7. 中药离子导入8. 介入治疗细LI三:中医妇科急症治疗要点:1. 血崩证2. 急腹症3. 高热证4. 厥脱证第七单元月经病细目一:概述要点:1. 月经病的定义2 •月经病的范围3. 病因病机4. 月经病的治疗原则5. 施治中应注意的问题细目二:月经先期要点:1. 月经先期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4. 清经散、丹梔逍遥散和两地汤的药物组成细目三:月经后期要点:1. 月经后期的定义2. 月经后期与妊娠的鉴别3. 病因病机:虚、实不同的病机特点4.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5. 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金匮要略》)和大补元煎的药物组成细目四:月经先后无定期要点:1. 月经先后无定期的定义2. 病因病机:主要发病机理3. 鉴别诊断4.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五:月经过多要点:1. 月经过多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4. 举元煎、失笑散及保阴煎的药物组成细目六:月经过少要点:1. 月经过少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4. 归肾丸和苍附导痰丸的药物组成细目七:经期延长要点:1•经期延长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八:经间期出血要点:1. 经间期出血的定义2. 应与经间期出血鉴别的疾病3. 病因病机4.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九:崩漏要点:1•崩漏的定义2. 需与崩漏鉴别的疾病3. 病因病机:主要发病机理4. 崩漏的治疗原则及塞流、澄源、复旧的含义5. 出血期的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6. 清热固经汤和固本止崩汤的药物组成7. 急症处理细目十:闭经要点:1. 闭经的定义2. 病因病机:虚、实不同的病机要点3. 与生理性闭经的鉴别4. 闭经的治疗原则5.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十一:痛经1. 痛经的定义2. 病因病机:虚、实不同的病机要点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4. 少腹逐瘀汤和清热调血汤的药物组成细目十二:经行乳房胀痛要点:1. 经行乳房胀痛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 细目十三:经行头痛 要点:1. 经行头痛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 细目十四:经行感冒 要点:1•经行感冒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 细目十五:经行身痛要点:1. 经行身痛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细目十六:经行泄泻 要点:1. 经行泄泻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 细目十七:经行浮肿 要点:1. 经行浮肿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 细目十八:经行吐覷 要点:1. 经行吐®1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代表方剂 治法及代表方剂 治法及代表方剂 治法、代表方剂 治法及代表方剂 治法、代表方剂 治法及代表方剂4 •顺经汤的药物组成细口十九:绝经前后诸证要点:1. 绝经前后诸证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4. 二仙汤的药物组成细目二十:经断复来要点:1. 经断复来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代表方剂第八单元带下病细目一:概述要点:带下病的定义细目二:带下过多要点:1. 带下过多的定义2. 带下过多的主要发病机理3. 带下过多的属实、属虚、属热、属寒的辨证要点4. 带下过多的治疗大法5.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6. 完带汤和止带方的药物组7. 阴道炎的鉴别诊断细目三:带下过少要点:1. 带下过少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代表方剂第九单元妊娠病细目一:概述要点:1. 妊娠病的定义2. 妊娠病的范II3. 妊娠病的发病机理4. 妊娠病的治疗原则5. 妊娠期间用药的注意事项 细目二:妊娠恶阻 要点:1. 妊娠恶阻的定义2. 病因病机:主要发病机理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 细目三:妊娠腹痛 要点: 1. 妊娠腹痛的定义 2. 病因病机:主要发病机理 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 细目四:异位妊娠 要点:1. 异位妊娠的定义2. 临床表现3. 诊断4. 急症处理及手术适应证5.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 细目五:胎漏、胎动不安 要点: 1•胎漏、胎动不安的定义 2. 与异位妊娠的鉴别3. 病因病机4.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5. 寿胎丸和胎元饮的药物组成 细目六:堕胎、小产 要点:1•堕胎、小产、暗产的定义 2.治疗原则 细目七:滑胎 要点:治法及代表方剂 治法及代表方剂 治法及代表方剂 治法及代表方剂1. 滑胎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八:胎萎不长要点:1. 胎萎不长的定义2. 病因病机:主要发病机理3. 诊断细目九:子满要点:1. 子满的定义2. 诊断3. 鲤鱼汤(《千金要方》的药物组成细目十:子肿要点:1•子肿的定义2. 子气、皱脚、脆脚的定义3. 病因病机4.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5. 天仙藤散的药物组成细目十一:妊娠小便淋痛要点:1. 妊娠小便淋痛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十二:妊娠小便不通要点:妊娠小便不通的定义第十单元产后病细目一:概述要点:1•产后病的定义2. 产后“三冲”、“三病”、"三急”的内容3. 产后病机特点4. 产后病的病因病机5. 产后病的诊断及产后“三审”6. 产后病的治疗原则7. 产后用药三禁细目二:产后血晕要点:1. 产后血晕的定义2. 与产后血晕相鉴别的疾病3. 病因病机4. 昏迷情况下应采取的措施细目三:产后发热要点:1. 产后发热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4. 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的药物组成细LI四:产后腹痛要点:1. 产后腹痛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须与产后腹痛鉴别的疾病4.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5. 生化汤的药物组成细目五:产后身痛要点:1. 产后身痛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六:产后恶露不绝要点:1. 恶露不绝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七:缺乳要点:1.缺乳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第十一单元妇科杂病细目一:概述要点:1. 妇科杂病的定义2. 妇科杂病的范圉细目二:0YW要点:1.0Y®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4. 施治中应注意的问题细目三:盆腔炎要点:1. 急慢性盆腔炎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四:不孕症要点:1. 不孕症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4. 毓麟珠的药物组成细目五:阴痒要点:1. 阴痒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4. 阴痒的外治法细LI六:阴疮要点:1. 阴疮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七:子宫脱垂要点:1. 子宫脱垂的定义2. 病因病机3. 子宫脱垂的分度4. 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第十二单元计划生育细目一:避孕要点:1. 工具避孕2. 药物避孕细目二:人工流产要点:1. 人工流产的适应证和禁忌证2. 人工流产并发。
备考2012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妇科学知识点总结
备考2012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妇科学知识点总结月经病一、月经先期:当地补阴经1.气虚证1)脾气虚证:补中益气汤2)肾气虚证:固阴煎2.血热型1)阳盛血热型-清经散2)阴虚血热型-两地汤3)肝郁化热证-丹栀逍遥散二、月经后期:要补当温经1)肾虚型-当归地黄饮2)血虚型-大补元煎3)血寒证:虚寒型-温经汤《金匱》;实寒型-温经汤《妇人大全》4)气滞型-乌药汤三、月经先后无定期;要固定1)肝郁型-逍遥散2)肾虚型-固阴煎四、月经过多:保举笑1)气虚型-举元煎2)血热型-保阴煎+地榆、茜草3)血瘀型-失笑散+益母草、茜草、三七五、月经过少:苍滋归逃1)肾虚型-归肾丸2)血虚型-滋血汤3)血瘀型-桃红四物汤4)痰湿型-苍附导痰丸六、经期延长:原地红1)气虚型-举元煎+阿胶、艾叶、乌贼骨2)虚热型-两地汤合二至丸、四乌贼骨一藘茹丸3)血瘀型-桃红四物合失笑散加味七、经间期出血:清淤地1)肾阴虚型-两地汤合二至丸3)湿热型-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4)血瘀型-逐瘀止血汤八、崩漏:上清虫子左右固脾虚证__固本止崩汤肾虚证__肾气虚: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党参、黄芪、阿胶肾阳虚:右归丸+党参、黄芪、田七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血热证__虚热证:上下相资汤实热证:清热固经汤血瘀证__逐瘀止血汤九、闭经:四人血重阴1)气血虚弱-人参养荣汤2)肾气亏损__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淫羊藿、紫河车3)阴虚血燥-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贞子、制香附4)气滞血瘀-血府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5)痰湿阻滞-四君子汤合苍附导痰丸加当归、川芎十、痛经:圣清调少膈1)气滞血瘀型-膈下逐瘀汤2)寒凝血瘀型-少腹瘀汤汤3)湿热蕴结型-清热调血汤加车前子、薏仁、败酱草4)气血虚弱型-圣愈汤5)肾气亏损型-益肾调经汤经行泄泻:健身1)脾虚-参苓白术散2)肾虚-健固汤经行吐衄:清静1)肝经郁火:疏肝清热、引血下行-清肝引经汤2)肺肾阴虚:滋肾润肺、引血下行-顺经汤经行乳房胀痛:逍遥观肝气郁结:逍遥散+麦芽、青皮、鸡内金肝肾亏虚:一贯煎/滋水清肝饮+麦芽、鸡内金经行头痛:通林珍肝火证:羚角钩藤汤血瘀证:通窍活血汤血虚证:八珍汤+首乌、蔓荆子经行感冒:采金菊风寒:荆穗四物汤风热:桑菊饮邪入少阳:小柴胡汤经行身痛:趁痛补血虚:当归补血汤+白芍、鸡血藤、丹参、玉竹血瘀:趁痛散经行浮肿:淤八肾脾肾阳虚: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气滞血瘀:八物汤+泽泻益母草十一、绝经前后诸症:左右二仙汤1)肾阴虚-左归丸合二至丸2)肾阳虚-右归丸3)肾阴阳俱虚-二仙汤合二至丸加菟丝子、何首乌、龙骨、牡蛎十二、经断复来:老子黄皮脾虚肝郁证:安老汤肾阴虚证:知柏地黄丸加阿胶、龟甲湿热下注:易黄汤加黄芩、茯苓、泽泻、侧柏、大小蓟湿毒瘀结:萆薢渗湿汤合桂枝茯苓丸去滑石,加黄芪、三七带下过多:补完带五百1)脾虚证-完带汤2)肾阳虚-内补丸3)阴虚夹湿-知柏地黄丸4)热毒蕴结-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败酱草、鱼腥草、薏仁5)湿热下注-止带方带下过少:归营肝肾亏损:左归丸加知母、肉苁蓉、紫河车、麦冬血枯瘀阻:小营煎加丹参、桃仁、牛膝妊娠病一、妊娠恶阻:香橘1)脾胃虚弱-香砂六君子汤2)肝胃不和-橘皮竹茹汤二、妊娠腹痛:爱玲要归1血虚:当归芍药散2气滞:逍遥散3虚寒:胶艾汤4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异位妊娠:手术为主三、胎漏胎动不安:寿元保枝1)肾虚:寿胎丸2)血热:保阴煎3)气血虚弱:胎元饮4)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四、滑胎:石桂英固气肾气不足:补肾固冲丸肾阳亏损:肾气丸去泽泻+菟丝、杜仲、白术肾精亏损:育阴汤气血两虚:泰山磐石散血瘀: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五、子肿:武术天1)脾虚:健脾行气-白术散2)肾虚:化气行水-真武汤3)气滞:理气行滞、健脾化湿-天仙藤散六、子淋:到柏林1)阴虚津亏:知柏地黄汤2)心火偏亢:导赤散+玄参、麦冬3)湿热下注:加味五淋散产后病一、产后血晕:生命1)血虚气脱:益气固脱-清魂散或独参汤2)血瘀气逆:活血逐瘀-夺命散二、产后发热:中华防毒1)感染邪毒: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2)外感:荆穗四物汤加防风、苏叶3)血虚:补中益气加地骨皮4)血瘀:生化汤三、产后腹痛:宁化1)血虚:补血益气-肠宁汤2)血瘀:活血祛瘀、散寒止痛-生化汤加益母草四、产后身痛:黄荣独痛1)血虚:黄芪桂枝五物汤2)风寒:独活寄生汤3)血瘀:身痛逐瘀汤合生化汤4)肾虚:养荣壮肾汤+秦艽、熟地五、产后恶露不绝:补报生1)气虚:补中益气汤加艾叶、阿胶、益母草2)血热:保阴煎3)血瘀:生化汤缺乳:通漏下气血虚弱:通乳散(参芪归麦通吉梗)肝郁气滞:下乳涌泉散痰湿阻滞:苍附导痰丸合漏芦散妇科杂病一、癥瘕:香附黄肾气滞血瘀:香棱丸或大黄庶虫丸痰湿瘀结:苍附导痰汤合桂枝茯苓丸湿热瘀阻:大黄牡丹汤+木通、茯苓肾虚血瘀:补肾祛瘀方或益肾调经汤急性盆腔炎:五仙活热毒炽盛: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湿热瘀结:仙方活命饮+苡仁、冬瓜仁慢性盆腔炎:银甲膈少冲湿热瘀结:银甲丸或当归芍药散+丹参、冬青、忍冬藤、田七片气滞血瘀:膈下逐瘀汤寒湿瘀结:少腹逐瘀汤气虚血瘀:理冲汤二、不孕症:玉金与少启1)肾虚:肾气虚证:补肾益气、填精益髓-毓麟珠肾阳虚证:温肾助阳、化湿固精-温胞饮或右归丸肾阴虚证:滋肾养血、调补冲任-养精种玉汤2)肝气郁结:百灵调肝汤或开郁种玉汤3)瘀滞胞宫:少腹/膈下逐瘀汤4)痰湿内阻:苍附导痰丸三、阴痒:柏地龙1)肝肾阴虚:知柏地黄丸加当归、栀子、白藓皮2)肝经湿热: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外用蛇床子散四、阴疮:龙阳热毒:龙胆泻肝汤寒湿:阳和汤/托里消毒散五、子宫脱垂:补中元气虚:补中益气汤+金樱、杜仲、续断肾虚:大补元煎+黄芪脏躁:1、甘麦大枣汤加枣仁、柏子仁,兼痰浊加胆南星、茯苓、郁金、石菖蒲。
中医妇科复习提纲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中医妇科学的定义与范围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的理论,认识女性的解剖、生理与病因病机特点,研究妇科疾病诊疗规律,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中医妇科学传统的研究范围:中医妇科基础理论、以及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妇科杂病等疾病的诊断、辩证、与防治。
第二节中医妇科学的源流与发展1.《黄帝内经》最早描述了妇女特有的生殖脏器,记载了“带下瘕聚”、“不月”、“崩”、“不孕”等妇科病症,记载了首张妇科药方“四乌贼骨一茹丸”。
2.《神龙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首见“子宫”之名。
3.汉代名医张仲景《金匮要略》有妇人病三篇,奠定了妇科治疗学基础。
以狼牙汤沥阴中,以蛇床子裹成锭剂纳阴中等,开创了妇科外治法的先河。
4.宋代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是一部妇科与产科合论的专著,提出“妇人以血为根本”的观点,突出冲任损伤的病机,独立专科。
5.清代,妇产科统称为妇科或女科,专注颇多。
明末清初傅山著《傅青主女科》,创制了众多方剂,如完带汤、生化汤、定经汤、清经汤、两地汤等。
第二章女性生殖脏器解剖与生理第一节胞宫的功能生殖功能:行月经和主胎孕(最主要的功能)生理功能:泌带液、促分娩、排恶露等阴道的功能 a.保护胞宫免受外邪的侵犯b.排出月经、带下、恶露的通道c.阴阳交、娩出胎儿的通道第二节女性生殖生理一、女性生殖生理基础理论(一)冲、任、督、带与女性生殖生理1.王冰称“冲为血海”。
冲脉之精血充沛旺盛,胞宫才能行使行月经、主胎孕等生理功能。
2.王冰说“谓之任脉者,女子得之以妊养也。
”任脉主“任养胞胎”。
任脉之脉气通盛畅达,胞宫才能行使行月经、主胎孕等生理功能。
任脉为“阴脉之海”,主一身之阴,全身精、血、津、液均为任脉总司。
3.督脉为“阳脉之海”,主一身之阳,得肝中相火、肾中命火、心中君火的温养和资助。
4.带脉通过冲、任、督三脉间接联系于胞宫。
综上,冲、任、督三脉同起于胞宫,而络于带脉。
(二)脏腑与女性生殖生理1.肾与女性生殖生理肾脏通过足少阴经脉与冲、任、督脉而与胞宫发生联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内寓元阴元阳,主生殖和肾既藏先天生殖之精,又藏后天水谷之精肾藏精,精能生血,血能养精,即肝肾同源,精血互肾为天癸之源、冲任之本肾主骨、生髓、通脑肾对女性生殖生理功能具有主导作用(三)天癸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生殖的一种物质,属于阴精。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复习讲义:妇产科特殊检查与常用诊断技术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复习讲义:妇产科特殊检查与常用诊断技术妇科检查双合诊双合诊是检查者用一手的两指或一指放入阴道,另一手在腹部配合检查的方法,是盆腔检查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
用以检查子宫的位置、大小、质地、活动度以及有否压痛。
附件区有无增厚、肿块或压痛,如有肿块尤需注意其位置、大小、形状、质地、活动度、与子宫的关系及有无压痛等。
一般情况下输卵管不能扪及。
若扪及索状物,提示输卵管有病变。
三合诊三合诊即腹部、阴道、直肠联合检查。
三合诊的目的是弥补双合诊的不足。
能更清楚地了解极度后位的子宫大小,发现子宫后壁、直肠子宫凹陷、骶韧带、骨盆腔内侧壁及后部病变。
凡疑有生殖器结核、恶性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炎性包块等,三合诊尤显重要。
妇科特殊诊断技术基础体温测定基础体温(BBT)是指机体处于静息状态下的体温。
临床应用:检查不孕原因,指导避孕和受孕,协助诊断妊娠,协助诊断月经失调。
阴道脱落细胞检查应用了解体内性激素水平,可用于闭经、功血诊断。
涂片种类及标本采集(1)阴道涂片了解卵巢功能。
①阴道壁刮片法:阴道前壁上三分之一处轻轻刮取分泌物及细胞作涂片,固定、镜检。
②棉签采取法:未婚女子用无菌棉签蘸生理药水湿润,然后伸入阴道,在侧壁的上三分之一处轻擦后作涂片,固定,检测。
(2)宫颈刮片(防癌涂片) 早期发现宫颈癌。
宫颈黏液检查宫颈黏液结晶检查(1)宫颈黏液结晶的分类与周期变化Ⅰ型:典型羊齿状结晶,主梗直而粗硬,分支密而长。
Ⅱ型:类似Ⅰ型,但主梗弯曲较软,分支少而短,似树枝着雪后的形态。
Ⅲ型:不典型结晶,其特点为树枝形象较模糊,分支少而稀疏,呈离散状态。
Ⅳ型:主要为椭圆体或梭形物体,顺同一方向排列成行,比白细胞长2~3倍,但稍窄,透光度大。
(2)临床应用预测排卵期,借以指导避孕与受孕。
宫颈黏液拉丝试验与宫颈黏液结晶检查结合,作为了解卵巢功能的简便方法。
常用女性内分泌激素测定垂体促性腺激素测定包括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激素(LH)。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
第一单元绪论1.《经效产宝》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产科专著。
2.《邯郸遗稿》是明·赵献可所著,提出天葵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命门之火是其主宰。
3.《景岳全书·妇人规》是明·张介宾所著,主张阳非有余,阴常不足,强调阴阳相互为用。
4.《叶氏女科证治》提出“世俗专主妇人,此不通之论也”。
5.《傅青主女科》是明末清初傅山所著,学术立论着眼于肝、脾、肾三脏。
第二单元女性生殖器官第三单元女性生殖生理细目一女性一生各期的生理特点1.月经来潮是青春期开始的一个重要标志2.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足少阴肾经行乳内。
细目二月经的生理1.月经的特殊生理现象:①身体无病而月经固定两个月来潮一次,称为并月。
②三个月一潮,称为“居经”或“季经”③一年一行者,称为“避年”④终生不潮而却能受孕者,称为“暗经”;⑤受孕初期仍能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于胎儿者,称为“激经、盛胎、垢胎”2.月经产生的机理: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3.脏腑与月经:肾、肝、脾(以肾为主导);4.天癸与月经:天癸主宰月经的潮与止;细目三带下生理1.带下属津液,伴随女性一生,以滋润胞宫、阴道。
有周期性月节律。
2.带下与任脉、带脉、督脉密切相关。
细目四妊娠生理1.妊娠的生理现象:月经停闭、脉滑、妊娠反应、子宫增大、乳房变化、下腹膨隆。
2.预产期:末次月经第一天算起,月数加9/减3,日数加7。
3.临产先兆:①释重感:胎头入盆;②弄胎:若月数已足,腹痛或作或止,腰不痛者。
4.正产现象:①见红;②离经脉:临产时可扪得产妇中指本节有脉搏跳动;③阵痛:从有规律的宫缩开始至产门开全的腹部阵发性疼痛。
细目五产褥生理(6-8周)1.产褥期(多虚多瘀):①新产后:产后1周;②小满月:产后1月;③大满月:产后百日。
2.恶露是产后自子宫排出的余血浊液,先是暗红色的血性恶露,也称红恶露,持续3~4天干净;后渐变淡红,量由多渐少,称为浆液性恶露,7~10天干净;继后渐为不含血色的白恶露,2~3周干净。
2012年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
2012年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2012年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一、中医辩证论治能力测试范围(一)依据四诊内容进行辩证分析的能力。
(二)病症诊断能力(三)类症鉴别能力(四)确立治法的能力(五)选方与用药能力(六)针灸穴位与操作技术的选择能力(七)预防与调护内容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二、中医技术操作技能测试范围(一)中医四诊技术的掌握与操作能力(二)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地仓下关头维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内庭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通里神门后溪天宗(5)血肿(6)皮肤灼伤(起泡)5.常见急症的针灸技术应用能力:(1)偏头痛(2)落枕(3)中风(4)哮喘(5)呕吐(6)泄泻(7)痛经(8)扭伤(9)牙痛(10)晕厥(11)虚脱(13)抽搐(14)内脏绞痛(四)拔罐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要求实际操作)1.拔罐的吸附方法2.拔罐方法3.起罐方法4.拔罐出现皮肤灼伤(起泡)的处理(五)推拿技术的掌握与操作技能(要求实际操作)1.滚法2.一指禅推法3.揉法4.摩法5.推法6.按法7.拿法三、中医常见病症测试范围1.感冒2.咳嗽3.哮病4.喘证5.肺痨6.心悸7.胸痹8.不寐9.癎病10.胃痛11.呕吐12.腹痛13.泄泻14.痢疾15.便秘16.胁痛17.黄疸18.头痛19.眩晕20.中风21.水肿22.淋证23.癃闭24.阳痿25.郁证26.血症27.消渴28.内伤发热29.虚劳30.癌病31.痹症32.痉证33.痿证34.腰痛35.乳癖36.蛇串疮37.痔38.脱疽39.肠痈40.崩漏41.痛经42.绝经前后诸证43.带下病来源:考试大44.胎漏、胎动不安45.产后发热46.不孕症47.肺炎喘嗽48.小儿泄泻49.水痘50.痄腮(流行性腮腺炎)51.桡骨下端骨折52.颈椎病53.腰椎间盘突出症四、西医临床技能测试范围(一)内科体格检查内容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二)基本操作内容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1.外科洗手2.戴无菌手套3.手术区消毒4.穿脱隔离衣5.开放性创口的常用止血法6.伤口换药7.脊椎骨折搬运8.长骨骨折简易固定9.心肺复苏术10.简易呼吸器的使用(三)常用辅助检查的掌握与临床应用能力1.心电图:(1)正常心电图(2)典型心肌梗死(3)心肌缺血(4)过早搏动(5)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6)心房颤动(7)房室传导阻滞2.X线片(1)正常胸部正位片(2)肺气肿(3)胸腔积液(4)气胸(5)长骨骨折3.实验室检查(1)血、尿、大便常规(2)红细胞沉降率(3)肝功能(4)乙肝病毒标志物(5)肾功能(ALT、AST、γ-GT)(6)血糖(7)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胆固醇(8)血清钾、钠、氯(9)淀粉酶(10)心肌酶(CK,LDH)(11)抗链球菌溶血素“O”(12)甲胎蛋白(13)类风湿因子(14)漏出液,渗出液(四)常见西医病种的诊断能力五、西医病种测试范围1.急性气管-支气管2 .慢性支气管炎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4.支气管哮喘5.肺炎6.肺结核7.原发性支气管肺癌8.心力衰竭9.心律失常10.风湿热11.高血压病1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3.急性胃炎14.慢性胃炎15.消化性溃疡16.溃疡性结肠炎17.上消化道大出血18.肝硬化19.急性胰腺炎20.细菌性痢疾21.病毒性肝炎22.急性肾小球肾炎23.慢性肾小球肾炎24.肾病综合征25.尿路感染26.慢性肾衰27.缺铁性贫血28.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9.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0.糖尿病31.类风湿关节炎32.脑梗死33.脑出血34.急性阑尾炎35.乳腺囊性增生病36.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7.先兆流产38.产褥感染39.盆腔炎40.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1.围绝经期综合征42.小儿肺炎43.小儿泄泻44.过敏性紫癜45.水痘46.流行性腮腺炎47.桡骨远端骨折48.颈椎病49.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考点:女性生殖器官解剖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妇科学考点:女性生殖器官解剖1、中医妇科学定义: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研究妇女解剖生理、病因病机特点、诊断辨证规律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2、中医妇科学的研究范围:经、带、胎、产、杂病3、夏商周萌芽时期:主要有关于不孕不育、难产和胎教理论的记载;《列女传》最早提出胎教理论;4、春秋战国里程碑时期:《黄帝内经》最早描述了妇女特有的生殖脏器——女子胞和与之相关的子门、胞脉、胞络。
马王堆帛书《胎产书》是我国最早的以胎产命名的产科专著。
《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同时记载了治疗血枯经闭的第一药方:四乌贼骨一芦茹丸;尤其强调“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
”《神农本草经》最早提出子宫这个脏器的名称。
5、秦汉时期:《金匮要略》开创了我国医学史上最早使用阴道清洗和阴道纳药治疗妇科疾病的先河并奠定做衣服科治疗学的基础。
其著有“妇人三篇”,为中国古籍最早中设有妇科专著的医著。
被称为妇产学科之源头。
6、魏晋唐时期:晋·王叔和《脉经》首见月经之名,且论述最为详尽;首次提出各种特殊的月经现象,如:“居经”“避年”“激经”等特殊月经和“五崩”的证候。
隋·巢元芳《诸病源候论》标志中医妇科学的初步形成。
咎殷·《经效产宝》为第一部妇产科专著。
7、宋代:开始独立分科;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为历史上第一部妇科与产科合论的妇产科专著。
8、辽夏金元时期:张子和提出“凡看妇人病,入门先问经。
”9、明清民国时期:明代万全《养生四要》提出“养生之法有四,曰寡欲,曰慎动,曰法时,曰却疾。
”在《广嗣纪要·择偶篇》又指出“五不女”(螺、纹、鼓、角、脉)清·斋居士《达生篇》临产六字箴言“睡忍痛,慢临盆”提倡顺产。
女性生殖器官解剖1、胞宫(子宫/女子胞/胞脏/子脏/子处)是女子特有内生殖器官概称,包括子宫、输卵管和卵巢位置:小腹正中,盆腔中央,带脉以下,前邻膀胱,后为直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0122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医妇科学第一单元绪论细目一:中医妇科学定义及范围要点:1.定义2.范围细目二:中医妇科学发展简史要点:1.各历史时期中医妇科主要著作2.这些著作对中医妇科学发展的重要影响第二单元女性生殖器官细目一:外生殖器要点:1.毛际的位置2.阴户的位置及功能细目二:内生殖器要点:1.阴道的位置及功能2.胞宫的含义3.子宫的功能4.子门的位置及功能第三单元女性生殖生理细目一:女性一生各期的生理特点要点:1.新生儿期2.儿童期3.青春期4.性成熟期5.围绝经期6.老年期细目二:月经的生理1.月经的生理现象2.月经产生的机理(脏腑、天癸、气血、经络)3.月经周期节律细目三:带下生理要点:1.带下的生理现象及作用2.带下产生与调节的机理细目四:妊娠生理要点:1.受孕机理2.妊娠的生理现象3.预产期的计算方法细目五:临产与产后要点:1.临产调护的六字真言;临产、试胎及弄胎的概念2.正产现象3.恶露的概念及持续时间4.哺乳期的最佳断乳时间第四单元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细目一:病因要点:1.寒热湿邪3.生活失度4.体质因素细目二:病机1.脏腑功能失常2.气血失调3.冲任督带损伤第六单元妇科疾病的治疗细目一:常用内治法要点:1.调补脏腑(1)滋肾补肾(2)疏肝养肝(3)健脾和胃2.调理气血(1)理气法(2)调血法3.温经散寒5.调治冲任督带6.调养胞宫7.调控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细目二:常用外治法要点:1.坐浴2.外阴、阴道冲洗3.阴道纳药4.贴敷法5.宫腔注入6.肛门导入7.中药离子导入8.介入治疗细目三:中医妇科急症治疗要点:1.血崩证2.急腹症4.厥脱证第七单元月经病细目一:概述要点:1.月经病的定义2.月经病的范围3.病因病机4.月经病的治疗原则5.施治中应注意的问题细目二:月经先期要点:1.月经先期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4.清经散、丹栀逍遥散和两地汤的药物组成细目三:月经后期要点:1.月经后期的定义2.月经后期与妊娠的鉴别3.病因病机:虚、实不同的病机特点4.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5.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金匮要略》)和大补元煎的药物组成细目四:月经先后无定期要点:1.月经先后无定期的定义2.病因病机:主要发病机理3.鉴别诊断4.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五:月经过多要点:1.月经过多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4.举元煎、失笑散及保阴煎的药物组成细目六:月经过少要点:1.月经过少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4.归肾丸和苍附导痰丸的药物组成细目七:经期延长要点:1.经期延长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八:经间期出血要点:1.经间期出血的定义2.应与经间期出血鉴别的疾病3.病因病机4.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九:崩漏要点:1.崩漏的定义2.需与崩漏鉴别的疾病3.病因病机:主要发病机理4.崩漏的治疗原则及塞流、澄源、复旧的含义5.出血期的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6.清热固经汤和固本止崩汤的药物组成7.急症处理细目十:闭经要点:1.闭经的定义2.病因病机:虚、实不同的病机要点3.与生理性闭经的鉴别4.闭经的治疗原则5.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十一:痛经1.痛经的定义2.病因病机:虚、实不同的病机要点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4.少腹逐瘀汤和清热调血汤的药物组成细目十二:经行乳房胀痛要点:1.经行乳房胀痛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代表方剂细目十三:经行头痛要点:1.经行头痛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十四:经行感冒要点:1.经行感冒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十五:经行身痛要点:1.经行身痛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代表方剂细目十六:经行泄泻要点:1.经行泄泻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十七:经行浮肿要点:1.经行浮肿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代表方剂细目十八:经行吐衄要点:1.经行吐衄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4.顺经汤的药物组成细目十九:绝经前后诸证要点:1.绝经前后诸证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4.二仙汤的药物组成细目二十:经断复来要点:1.经断复来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代表方剂第八单元带下病细目一:概述要点:带下病的定义细目二:带下过多要点:1.带下过多的定义2.带下过多的主要发病机理3.带下过多的属实、属虚、属热、属寒的辨证要点4.带下过多的治疗大法5.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6.完带汤和止带方的药物组成7.阴道炎的鉴别诊断细目三:带下过少要点:1.带下过少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代表方剂第九单元妊娠病细目一:概述要点:1.妊娠病的定义2.妊娠病的范围3.妊娠病的发病机理4.妊娠病的治疗原则5.妊娠期间用药的注意事项细目二:妊娠恶阻要点:1.妊娠恶阻的定义2.病因病机:主要发病机理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三:妊娠腹痛要点:1.妊娠腹痛的定义2.病因病机:主要发病机理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四:异位妊娠要点:1.异位妊娠的定义2.临床表现3.诊断4.急症处理及手术适应证5.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五:胎漏、胎动不安要点:1.胎漏、胎动不安的定义2.与异位妊娠的鉴别3.病因病机4.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5.寿胎丸和胎元饮的药物组成细目六:堕胎、小产要点:1.堕胎、小产、暗产的定义2.治疗原则细目七:滑胎要点:1.滑胎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八:胎萎不长要点:1.胎萎不长的定义2.病因病机:主要发病机理3.诊断细目九:子满要点:1.子满的定义2.诊断3.鲤鱼汤(《千金要方》的药物组成细目十:子肿要点:1.子肿的定义2.子气、皱脚、脆脚的定义3.病因病机4.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5.天仙藤散的药物组成细目十一:妊娠小便淋痛要点:1.妊娠小便淋痛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十二:妊娠小便不通要点:妊娠小便不通的定义第十单元产后病细目一:概述要点:1.产后病的定义2.产后“三冲”、“三病”、“三急”的内容3.产后病机特点4.产后病的病因病机5.产后病的诊断及产后“三审”6.产后病的治疗原则7.产后用药三禁细目二:产后血晕要点:1.产后血晕的定义2.与产后血晕相鉴别的疾病3.病因病机4.昏迷情况下应采取的措施细目三:产后发热要点:1.产后发热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4.大黄牡丹皮汤(《金匮要略》)的药物组成细目四:产后腹痛要点:1.产后腹痛的定义2.病因病机3.须与产后腹痛鉴别的疾病4.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5.生化汤的药物组成细目五:产后身痛要点:1.产后身痛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六:产后恶露不绝要点:1.恶露不绝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七:缺乳要点:1.缺乳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第十一单元妇科杂病细目一:概述要点:1.妇科杂病的定义2.妇科杂病的范围细目二:癥瘕要点:1.癥瘕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4.施治中应注意的问题细目三:盆腔炎要点:1.急慢性盆腔炎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四:不孕症要点:1.不孕症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4.毓麟珠的药物组成细目五:阴痒要点:1.阴痒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4.阴痒的外治法细目六:阴疮要点:1.阴疮的定义2.病因病机3.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细目七:子宫脱垂要点:1.子宫脱垂的定义2.病因病机3.子宫脱垂的分度4.辨证论治:各型主要证候、治法及代表方剂第十二单元计划生育细目一:避孕要点:1.工具避孕2.药物避孕细目二:人工流产要点:1.人工流产的适应证和禁忌证2.人工流产并发症的诊断与防治3.药物流产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细目三:经腹输卵管结扎术要点:绝育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第十三单元女性生殖功能的调节与周期性变化细目一:卵巢分泌的激素及其生理作用要点:1.雌激素2.孕激素3.雄激素细目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要点:1.增生期2.分泌期3.月经期第十四单元妇产科特殊检查与常用诊断技术细目一:妇科检查要点:1.双合诊2.三合诊细目二:妇科特殊诊断技术要点:1.基础体温测定2.阴道脱落细胞检查3.活体组织检查4.诊断性刮宫5.阴道后穹隆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