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务技术管理办法
机务管理制度
机务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机务管理工作,提高机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保障飞行安全,保护飞机设备,维护航空公司的正常运行,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机务管理制度适用于航空公司的机务管理工作。
机务管理包括飞机维护、修理、保养、管理等所有与飞机设备相关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航空公司的机务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效率第一”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维修保障与先进技术相结合,加强管理,确保飞机设备正常运行。
第四条航空公司应建立完善的机务管理组织体系,规范机务管理流程,明确机务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利。
第五条航空公司应加强对机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责任意识,以提高机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第二章机务管理组织第六条航空公司应设置机务部门,负责飞机设备的维护、修理和保养工作。
机务部门应设置机务管理岗位,包括机务经理、机务主管、机务技术员等。
第七条机务部门应根据航空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机务管理组织结构,并形成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机务管理组织结构应明确职责分工,协调机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确保机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八条机务部门应建立健全的机务管理制度,包括飞机维护、飞机修理、飞机保养等各个方面的管理制度,明确各项管理规定和流程。
第九条机务部门应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机制,以保证机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条机务部门应建立完善的机务管理数据库,对飞机设备的维护、修理、保养等信息进行管理和分析,为机务管理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
第三章机务管理流程第十一条机务管理流程应包括飞机维护、飞机修理、飞机保养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流程。
第十二条机务管理流程应明确各项管理工作的责任人和权利,包括机务管理人员的职责、机务技术员的职责和权利等。
第十三条机务管理流程应包括飞机设备的检查、测试、维修等各个环节的操作规程和标准作业程序。
第十四条机务管理流程应包括飞机设备的故障处理、事故处理等相关的管理程序和流程。
机务管理制度规范
机务管理制度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机务管理工作,提高航空公司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所有从事航空机务管理工作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机务管理工作是指对航空器的维护、保养、检修和管理等工作。
第四条机务管理工作应当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执行。
第五条机务管理工作应当加强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第六条各航空公司应当建立完善的机务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分工,配备符合资质要求的专业人员。
第七条机务管理工作应当注重科学技术支撑,不断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第八条机务管理工作要注重经济效益,合理控制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二章机务管理组织第九条各航空公司机务管理工作应当由机务管理部门统一负责,明确职责分工,配备符合资质要求的专业人员。
第十条机务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确保工作有序进行。
第十一条机务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的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保证全体员工具备良好的技术能力和工作素质。
第十二条机务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第十三条机务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设备和工作状态的监控和分析。
第三章机务管理工作流程第十四条机务管理工作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执行,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
第十五条机务管理工作主要包括维护、保养、检修和管理等环节。
第十六条机务管理工作流程应当规范并适时调整,不断完善提高。
第十七条机务管理工作流程应当加强对人员和设备的监控和管理,确保工作效率和质量。
第十八条机务设备是机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支撑,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程进行管理。
第十九条机务设备使用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做好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
第二十条机务设备管理应当加强对设备状态和使用情况的监控和分析,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第二十一条机务设备管理应当建立健全的备件库存和管理制度,确保备件的及时供应和使用。
机务管理制度
机务管理制度机务管理制度一、引言机务管理制度是指对企业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和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科学的机务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节约企业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员工的安全。
二、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1.定期检查对每台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机械部分的磨损情况、润滑油的添加、电线电缆是否完好等。
定期检查的频次要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工作状态来制定。
2.保养计划根据机械设备的种类和使用情况制定保养计划,明确保养的时间、方法和责任人。
保养内容包括清洁设备、更换易损件、检查设备运行情况等。
三、设备管理1.设备登记对于每台机械设备,要进行详细的登记,包括设备的型号、生产厂家、购买日期、保修期限等信息。
并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维修记录和报废情况。
2.设备分配根据生产需要,合理分配设备使用。
设备分配应明确责任人,并建立设备使用登记表,记录设备的使用时间和使用人员。
3.设备安全保障设备的安全使用是机务管理制度的重要目标。
制定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明确设备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并进行培训。
设备损坏或出现安全隐患时,要及时停机处理,维护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持证上岗。
四、维修管理1.维修流程维修管理是保证机械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
建立维修流程,明确维修的优先级、维修部门和责任人。
设立维修档案,记录维修的时间、内容和费用等信息。
2.维修预算制定年度维修预算,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修历史,提前预估维修费用,为维修工作提供经费保障。
3.维修保养记录为了实现机械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要建立维修保养记录,记录设备的故障情况、维修内容和费用等信息。
通过分析记录的数据,及时排除故障,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五、验收和报废处理1.设备验收新购买的机械设备,要进行验收,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验收部门要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试运行,并填写验收报告。
2.设备报废设备达到预定的使用寿命或者出现无法修复的故障时,要及时进行报废处理。
机务维修管理制度
机务维修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规范机务维修工作,提高航空器机务维修质量和安全水平,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航空公司所有机务维修工作。
第三条机务维修工作应当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合理经济,做到及时,准确”的原则。
第四条机务维修工作应当严格按照民航相关法规和规章、标准和飞行技术文件执行。
第五条公司机务维修工作应当实行责任制,落实岗位职责,确保机务维修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第六条公司机务维修工作应当按照航空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进行,并接受监督和审计。
第七条机务维修工作应当遵循节约资源、环境保护的原则。
第八条机务维修部门应当组织开展相应培训,加强员工技能和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培训。
第二章机务维修管理第一节机务维修组织第九条公司应当设立机务维修部门,负责公司的所有机务维修工作。
第十条机务维修部门应当在公司内部设立机务维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机务维修工作的计划、统筹、协调和监督。
第十一条机务维修部门应当设立机务维修质量管理部门,负责机务维修质量管理。
第十二条每个机务维修小组应当设立专职负责人,负责机务维修工作的组织、管理和监督。
第十三条机务维修工作领导小组应当定期召开机务维修工作会议,总结经验,分析问题,研究解决方案,并下达机务维修工作组织实施的具体意见。
第十四条机务维修工作领导小组应当制定机务维修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机务维修质量管理部门应当负责机务维修质量管理,建立和健全机务维修工作质量管理体系。
第十六条机务维修质量管理部门应当设立机务维修质量管理小组,负责机务维修质量管理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第二节机务维修程序第十七条机务维修工作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机务维修程序和公司规定操作程序进行。
第十八条机务维修工作程序应当包括机务维修工程师签署、航材接收、工作完成验收、工作时间记录、机务维修记录、故障排除记录等环节。
第十九条机务维修工作程序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第二十条机务维修工作程序应当经过机务维修领导小组审定后方可实施。
工程机务管理制度
工程机务管理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旨在规范工程机务管理工作,确保机械设备安全、高效运行,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参与工程项目的机务管理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
3. 机务管理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维护保养与检修相结合的原则,确保机械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设立专门的机务管理部门,负责全面的机务管理工作。
2. 机务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机务管理计划、组织实施日常维护保养、定期检查机械设备状态、协调解决机械故障等。
3. 机务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熟练处理机械设备的日常问题。
三、机械设备管理1. 机械设备应按类别和使用频率进行分类管理,建立设备台账,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和使用状况。
2. 对于重要或高价值的机械设备,应实行专人负责制,明确责任人的职责和权限。
3. 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性能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4. 对于老旧或故障频发的设备,应及时进行更新或淘汰,避免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
四、维护与保养1. 制定详细的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包括日常保养、定期保养和季节性保养等内容。
2. 日常保养由操作人员负责,包括清洁、润滑、紧固等工作。
3. 定期保养由机务管理部门负责,包括更换易损件、调整设备参数等工作。
4. 季节性保养应根据气候变化特点进行,如防冻、防潮、防晒等。
五、安全操作规程1. 制定严格的设备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按照规定程序操作设备。
2. 对于特殊或危险性较高的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后方可上岗。
3. 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 发生设备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进行处理并报告相关部门。
六、考核与激励1. 建立机务管理考核机制,定期对机务管理工作进行评估。
2. 对于机务管理工作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团队,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或表彰。
3. 对于违反机务管理制度的行为,应根据情节轻重进行相应的处罚。
机务管理制度
机务管理制度机务管理制度在航空运输行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是一套旨在规范和管理航空器机务维修、保养和管理活动的制度和规则。
良好的机务管理制度能够确保飞机安全运行,提高飞行效率,减少维修成本,并且对于航空公司的管理和运营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机务管理制度的必要性、相关要素以及如何建立和改进机务管理制度。
一、机务管理制度的必要性机务管理制度对于航空运输行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机务管理制度可以确保飞机的安全运行。
飞机作为航空公司的重要资产,飞行安全是企业的核心关注点。
机务管理制度规范了飞机维修、保养和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确保了飞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其次,机务管理制度能够提高飞行效率。
良好的机务管理制度能够提高飞机的可用性和减少故障发生的概率。
通过定期的维修、保养和检查,可以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避免故障对航班正常运行的影响,提高了飞机的可靠性和飞行效率。
另外,机务管理制度对于降低维修成本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维修计划和维修流程,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维修工作,降低了航空公司的维修成本。
同时,机务管理制度还能够提高维修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减少维修时间,进一步减少了维修成本。
最后,机务管理制度对航空公司的管理和运营也非常重要。
机务管理制度规范了维修管理的流程和标准,提高了管理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良好的机务管理制度可以提高管理效率,节约资源,优化运营成本。
二、机务管理制度的相关要素建立一套完善的机务管理制度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素:1.标准与规范:机务管理制度应基于相关的国际和国家标准,确保飞机的维修、保养和管理活动符合安全要求。
制度中应规定各种维修和保养活动的具体操作规程和程序要求,明确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2.维修计划:机务管理制度应具备合理的维修计划,包括定期维修、预防性维修和故障修复等。
维修计划应根据航空器的类型、使用环境和飞行小时数等因素来确定,既要确保安全性,又要充分考虑飞机的可用性和运营成本。
客运企业机务管理制度
一、总则一、为规范客运企业机务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客运企业内所有机务人员的日常工作。
三、机务管理部门负责本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对机务人员进行监督和检查。
四、机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服从管理部门的安排和指挥。
五、任何机务人员违反本制度的行为,一经查实,将被追究相关责任。
二、机务管理的岗位设置和职责分工一、机务管理部门设立机务主管,负责机务管理工作的统筹和协调。
二、机务主管下设机务主任、机务工程师、机务人员等岗位。
三、机务主任负责机务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
四、机务工程师负责机动车辆的维修、保养和安全检查等工作。
五、机务人员负责车辆清洁、卫生和维护等工作。
三、机务管理的基本要求一、机务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机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和素质。
二、机务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车辆和设备的安全运行。
三、机务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车辆的日常检查和维护,消除安全隐患。
四、机务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对机动车辆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车辆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四、机务管理的操作规程一、营运车辆的安全检查1.每天开始营运前,机务人员应对车辆进行外部检查,确保车辆外观整洁无破损。
2.每天结束营运后,机务人员应对车辆进行内部检查,确保车辆内部卫生和设备正常。
3.每周对车辆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4.每月对车辆进行一次大检修,确保车辆设备的正常运行。
1.机务人员应定期对车辆进行维修和保养,确保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机务人员应按照保养手册的要求,采取合适的措施对车辆进行保养。
3.机务人员应对车辆的零部件进行定期更换,确保车辆的正常运行。
4.机务人员应排除车辆的故障和问题,确保车辆的安全行驶。
三、车辆的清洁卫生1.机务人员应定期对车辆进行清洁卫生,确保车辆内外环境的整洁和舒适。
2.机务人员应注意车辆的消毒和除臭,确保车辆内部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3.机务人员应对车辆进行检查和清洗,确保车辆外观的整洁和漂亮。
机务工作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机务工作安全、高效、有序地进行,保障设备正常运行,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从事机务工作的员工,包括但不限于设备操作、维护、检修、管理等岗位。
第三条机务工作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 规范操作,确保质量;3. 节能降耗,持续改进;4. 严谨细致,责任到人。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成立机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机务工作的全面领导和管理,其主要职责包括:1. 制定机务工作计划;2. 审批机务工作制度;3. 组织实施机务工作;4. 监督检查机务工作;5. 处理机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五条机务管理部门负责机务工作的具体实施,其主要职责包括:1. 负责机务工作的日常管理;2. 组织制定机务工作规程;3. 负责设备操作、维护、检修、管理等工作的监督;4. 组织开展机务培训和技术交流;5. 负责机务工作记录和档案管理。
第六条设备操作人员、维护人员、检修人员等岗位人员应明确各自职责,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工作流程进行工作。
第三章设备管理第七条设备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定期检查、及时维护、确保安全”的原则。
第八条设备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性能、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九条设备维护应定期进行,包括润滑、紧固、调整、清洁等,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第十条设备检修应按计划进行,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复,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十一条设备报废应按照国家规定和单位制度执行,报废前应进行技术鉴定,确保报废设备的安全处置。
第四章工作流程第十二条设备操作流程:1. 操作人员应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设备检查、工具准备等;2. 操作前应进行安全确认,确保设备、环境安全;3. 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4. 操作完毕后应进行设备清洁和保养。
第十三条设备维护流程:1. 维护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2. 维护工作应按照维护计划进行,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3. 维护结束后应做好记录,包括维护内容、时间、人员等。
船务公司机务部管理制度
船务公司机务部管理制度机务部的组织结构应明确划分责任与职能。
通常,部门内设置有主管、技术支持工程师、维修人员等岗位,各司其职确保船舶机械设备的正常运作。
主管负责统筹部门工作,技术支持工程师则专注于技术问题的解决和维护计划的制定,而维修人员执行具体的保养和修理工作。
紧机务部需要建立一套详细的设备维护和检修流程。
这包括日常的检查、定期的保养以及突发故障的应急处理。
所有操作需按照国际海事组织(IMO)和相关船级社的标准进行,并记录在案以供审计和回溯。
安全是机务管理的重中之重。
因此,机务部必须制定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包括但不限于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危险品的处理、防火措施以及应急预案。
所有员工都应接受定期的安全培训,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确应对。
为了提高运营效率,机务部应采用先进的管理软件来监控设备状态,预测潜在的故障,以及优化维修计划。
数据分析可以帮助管理层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比如何时对设备进行更新或更换,从而减少停机时间并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机务部还需关注环保要求,合理处理船舶产生的废弃物和排放物。
这不仅是遵守国际法规的需要,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通过使用环保材料和技术,机务部可以在保护环境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
机务部的管理制度应当包含持续改进的机制。
通过定期的内部审查和管理会议,评估现有流程的有效性,并根据反馈进行调整。
同时,鼓励员工提出创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以不断提升机务管理水平。
一个有效的机务部管理制度应当涵盖组织结构的明确划分、详细的维护检修流程、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先进的管理工具应用、环保要求的遵守以及持续改进的机制。
这样的制度不仅能够确保船舶机械设备的高效运作,还能够提升船务公司的整体竞争力。
汽车客运机务技术管理职能规定
汽车客运机务技术管理职能规定第一条管理机构设置。
(一)机务技术处是集团公司机务技术管理的职能部门,在集团公司总经理室直接领导下,归口管理集团公司的机务技术管理工作。
(二)集团公司控股的各子公司及所属分公司、修理厂设有领导分管机务技术管理工作,设立安技科(生产科)或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所在公司的机务技术管理工作。
(三)各车队、保养场(修理分厂)设有机务队长和分管场长(分管厂长)负责机务管理工作。
第二条集团公司机务技术处工作职责。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发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交通部第十三号令”。
通过技术、经济相结合的原则,对车辆、设备进行全过程综合管理,做到全面规划,择优选配,正确使用,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合理改造。
适时更新和报废。
(二)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部)、市政府和行业管理部门制定的车辆设备(节能减排)方面的各项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管理制度等,制定和贯彻好有关工艺规范,技术标准、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等。
正确合理地组织对车辆和机具设备、轮胎的管、用、养、修工作,不断提高车辆、机具设备及轮胎的使用和维护技术,充分发挥出车辆(设备)的技术效能。
(三)贯彻执行好车辆、机具设备等以预防为主、强制维护和视情修理的管理制度,认真做好车辆的定期维护和检测,保证其技术状况的稳定。
采用积极有效的措施,通过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组织开展好技术培训、技术交流、竞赛等活动,提高管理和维修技能。
(四)编制好机务技术管理(节能减排)的发展规划与近期工作计划,合理调整车型结构,以适应运输生产需要。
认真做好车辆(设备)的流转管理工作,在保证安全运行的前提下,获取最低的周期寿命费用,大力推广使用替代能源和新能源、节能型车辆(设备),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排放车辆(设备),提高车辆技术等级和减少消耗、排放。
(五)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结合企业的挖潜革新、技术改造,开展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活动等,积极推进智能交通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动企业的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各类信息的沟通及利用,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管理手段和管理水平。
航空公司机务工程技术管理之维修方案编制和修订
航空公司机务工程技术管理之维修方案编制和修订一、维修方案编制的基本原则1.安全第一:维修方案的核心是确保飞行安全,所有方案编制都要以此为基础。
2.合规性: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民航规章以及公司内部管理规定。
3.实用性:方案要具备实际操作可行性,充分考虑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设备状况等因素。
4.经济性: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降低维修成本,提高维修效率。
二、维修方案的编制流程1.收集资料:搜集飞机维修手册、技术通告、维修记录等相关资料。
2.分析故障原因:对故障现象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导致故障的原因。
3.制定维修方案:根据故障原因,制定相应的维修措施。
4.审核方案: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方案评审,确保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5.发布方案:将经过审核的维修方案发布给维修人员。
6.实施方案:维修人员按照方案进行维修操作。
三、维修方案的修订1.定期修订: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定期对维修方案进行修订,确保方案的时效性。
2.故障案例反馈:针对发生的故障案例,分析原因,对维修方案进行相应修订。
3.技术更新: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更新维修技术,对方案进行修订。
4.人员培训: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执行维修方案。
一、发动机维修方案1.发动机更换周期:根据发动机运行小时数、循环次数等因素,确定更换周期。
2.发动机维修项目:包括发动机拆解、清洗、检查、更换零部件等。
3.维修工艺:按照维修手册进行操作,确保维修质量。
4.维修人员:具备相应资质的维修人员。
5.维修设备:满足维修需求的设备、工具。
二、飞机结构维修方案1.结构检查周期:根据飞机运行小时数、起降次数等因素,确定检查周期。
2.结构维修项目:包括机身、机翼、尾翼等部位的检查、维修。
3.维修工艺:按照维修手册进行操作,确保维修质量。
4.维修人员:具备相应资质的维修人员。
5.维修设备:满足维修需求的设备、工具。
三、飞机系统维修方案1.系统检查周期:根据飞机运行小时数、起降次数等因素,确定检查周期。
机务管理制度 办法
机务管理制度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机务管理工作,保证航空运行安全,提高航空安全管理水平,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机务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机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包括机务维修、保障、检测、服务等相关人员。
第三条机务管理工作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工作原则,确保航空器安全运行。
第四条机务管理工作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公司内部管理制度进行。
第五条机务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机务管理制度,明确机务管理职责、权限和程序,确保机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
第六条机务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机务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和改进,不断提高机务管理工作水平。
第七条机务管理部门应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和配合,共同维护航空器运行安全。
第八条机务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机务管理档案,保存相关资料,进行定期归档和备份,确保机务管理信息的安全和完整性。
第二章机务管理职责第九条机务管理部门是公司机务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机务管理工作。
第十条机务管理部门应制定并实施各项机务管理制度,包括机务安全管理制度、机务维修管理制度、机务保障管理制度、机务服务管理制度等。
第十一条机务管理部门应负责对机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机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第十二条机务管理部门应负责对机务设备和工具进行维护保养和管理,保证机务设备和工具的完好性和可靠性。
第十三条机务管理部门应负责航空器的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和大修维护,并按时完成相关工作。
第十四条机务管理部门应负责航空器的油料、备品备件和相关物资的采购和储备工作。
第十五条机务管理部门应负责协调处理机务事故事件,制定相关处置措施,防范事故发生。
第十六条机务管理部门应负责对机务工作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第三章机务管理程序第十七条机务管理部门应按照机务管理制度的要求,建立机务管理程序,包括机务工作流程、工作计划、工作安排等。
第十八条机务管理部门应组织机务人员参加机务管理培训,提高机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
机务技术管理制度
机务技术管理制度一、机务技术管理的目标和原则1.目标:机务技术管理的目标是确保机务技术工作的安全、高效、规范进行,保证航空公司的机务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原则:机务技术管理的原则包括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效益性和可持续性。
二、机务技术管理的职责和权限1.职责:机务技术管理的职责是制定机务技术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组织实施机务技术培训和考核,负责机务技术人员的招聘和安排工作。
2.权限:机务技术管理的权限是制定机务技术工作计划和预算,进行机务技术设备的采购和维护,对机务技术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
三、机务技术管理的流程和要求1.流程:机务技术管理的流程包括机务技术计划的制定、机务技术设备的采购和维护、机务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机务技术工作的实施和监督。
2.要求:机务技术管理的要求是编制科学合理的机务技术计划,确保机务技术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加强对机务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考核,保证机务技术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四、机务技术管理的措施和监控1.措施:机务技术管理的措施包括建立健全机务技术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加强对机务技术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定期组织机务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建立完善的机务技术工作评估体系。
2.监控:机务技术管理的监控包括对机务技术工作的质量和进度进行监督,及时解决机务技术工作中的问题和难题,确保机务技术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机务技术管理的追踪和改进1.追踪:机务技术管理的追踪包括对机务技术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和分析,定期组织机务技术工作的评估和总结,及时了解机务技术工作的问题和困难。
2.改进:机务技术管理的改进包括根据机务技术工作的实际情况,对机务技术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进行调整和优化,提出改进建议,不断改进机务技术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六、机务技术管理的考核和奖惩1.考核:机务技术管理的考核是通过对机务技术工作的质量、进度和效益进行评估,对机务技术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价,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
飞机机务规章制度标准最新
飞机机务规章制度标准最新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飞机机务工作,提高飞机机务安全性,制定本规章制度标准。
第二条飞机机务规章制度标准适用于所有从事飞机机务工作的机务人员,包括飞机维修、检查、维护、保养等工作人员。
第三条飞机机务规章制度标准包括机务管理、工作流程、安全操作、人员培训等内容。
第四条飞机机务规章制度标准的执行单位为飞机机务部门,负责对机务人员进行规范管理和监督。
第五条机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飞机机务规章制度标准,任何违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处罚。
第二章机务管理第六条飞机机务部门应建立健全的机务管理制度,明确机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第七条机务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相关的资格证书和工作经验,能够独立完成飞机机务工作。
第八条机务管理人员应定期进行培训,了解最新的飞机机务技术和规定。
第九条机务管理人员应对机务工作进行严格监督,确保飞机机务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条飞机机务部门应建立健全的机务档案管理制度,对机务人员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
第三章工作流程第十一条飞机机务工作必须按照规定的流程和程序进行,任何未经授权的操作都是禁止的。
第十二条在进行飞机机务工作前,机务人员必须对飞机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安全可靠。
第十三条在进行飞机维修、检查等工作时,机务人员必须遵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
第十四条飞机机务工作必须由经过培训和考核的机务人员负责,不得私自委托他人代办。
第十五条在进行飞机机务工作时,机务人员必须佩戴相关的防护用具,确保安全。
第十六条飞机机务工作完成后,机务人员必须对飞机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报告,以便日后参考。
第四章安全操作第十七条飞机机务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任何违反安全操作规定的行为都是禁止的。
第十八条机务人员在进行飞机机务工作时,必须注意防火、防爆、防雷等安全措施。
第十九条机务人员在使用机械设备时,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禁疲劳驾驶。
第二十条机务人员在进行有毒有害物质处理时,必须佩戴防护用具,确保人身安全。
火车机务日常管理制度
火车机务日常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火车机务日常管理工作,提高运输效率,保障安全运营,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火车机务日常管理工作的人员,包括机车司机、调度员、机务工程师等。
第三条各有关单位和人员要严格遵守本管理制度,加强管理,保证火车机务日常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火车机务日常管理岗位职责第四条机车司机:负责驾驶机车发车,保证车辆运行安全,按时到达目的地。
第五条调度员:负责协调车站和车辆的运行,做好列车司机的值班安排,确保计划准确执行。
第六条机务工程师:负责机车的检修维护,保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确保安全运行。
第三章火车机务日常管理工作流程第七条班前准备:各岗位人员在上班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包括检查车辆状况、了解路况等。
第八条发车检查:机车司机在发车前要对机车进行全面检查,保证车辆技术状况符合要求。
第九条运行监控:调度员要随时监控列车的运行情况,及时做出调整,确保运输计划顺利执行。
第四章火车机务日常管理安全管理第十条安全意识:各岗位人员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严格执行各项安全规定,做好风险防范。
第十一条紧急处理:在发生紧急事故时,各岗位人员要迅速做出反应,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安全。
第四章火车机务日常管理纪律要求第十二条工作纪律:各岗位人员要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不得违反规定,做到言行一致。
第十三条值班制度:各岗位人员要按照值班安排认真履行职责,做好交接工作,确保工作连续性。
第五章火车机务日常管理考核评价第十四条考核制度:各岗位人员要按照规定的评价标准,认真完成工作任务,参与考核评价。
第十五条绩效奖励:对工作表现突出的人员要及时给予奖励,激励其发挥更大作用。
第六章火车机务日常管理制度遵守第十六条制度宣传:各有关单位要加强对本管理制度的宣传教育,确保各岗位人员了解并遵守。
第十七条监督检查:各有关单位要定期对各岗位人员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问题。
第七章附则第十八条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具体实施细则由各有关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公司机务管理制度
公司机务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机务管理工作,提高车辆和设备的使用效率,保障公司的正常运转,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机务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车辆和设备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公司机务管理部门负责公司所有车辆和设备的保养、维修、管理和统计工作。
第四条公司机务管理部门具体负责人为机务主管,负责监督并协调公司机务管理工作。
第二章车辆和设备的购置第五条公司需要购置新的车辆和设备时,由机务主管根据公司实际需要进行选型,择优购买并报经公司领导审批。
第六条购置完车辆和设备后,机务主管负责对其进行验收并制定使用计划。
第七条公司车辆和设备必须进行保险投保,确保在发生事故或损坏时能及时得到理赔。
第三章车辆和设备的维护第八条公司车辆和设备的维护工作由机务主管负责统筹安排。
第九条公司车辆和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由专业维修人员进行,具体内容包括定期检查、保养、更换零部件等。
第十条公司车辆和设备的定期维护计划由机务主管制定,并按照计划进行维护工作。
第四章车辆和设备的保养第十一条公司车辆和设备的保养工作包括清洁保养、润滑保养、磨合保养等,由专业保养人员负责进行。
第十二条公司车辆和设备的保养记录由机务主管负责统一管理,并及时更新。
第五章车辆和设备的管理第十三条公司车辆和设备的管理工作包括车辆档案管理、设备档案管理、使用记录管理等。
第十四条公司车辆和设备的档案资料必须齐全、规范、真实,由机务主管负责保管。
第十五条公司车辆和设备的使用记录必须真实、准确,由机务主管负责统一管理。
第六章车辆和设备的报废第十六条车辆和设备达到报废标准时,由机务主管根据情况提出报废申请,并报经公司领导审批。
第十七条完成报废手续后,公司车辆和设备由机务主管负责处理,做好资产损失核算工作。
第七章其他第十八条公司车辆和设备的管理制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由机务主管负责提出,并经公司领导审批后执行。
第十九条公司机务管理部门需要定期对车辆和设备的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航空机务管理制度
航空机务管理制度一、前言航空机务管理是指对航空器及其零部件的维护和维修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控、检查等活动的过程。
航空机务管理制度是航空公司的重要制度之一,对于保障航空安全、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围绕航空机务管理制度展开论述,就航空机务管理的现状、意义、内容、制度建设及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二、航空机务管理的现状随着航空业的发展,航空机务管理工作已经迅速发展。
现阶段,航空机务管理的现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1. 航空机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技术设备不断更新。
航空机务管理在技术上不断创新,提高了维护维修质量和效率,使得航空器的安全性能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2. 航空机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逐渐提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航空机务管理已经逐步实现了信息化,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和质量。
3. 航空机务管理的安全意识不断增强。
航空公司和航空维修公司加强了对维修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了维修人员具备足够的知识和技能,提升了维修质量。
4. 航空机务管理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航空机务管理趋向国际化,不仅参加国际航空机务管理组织的各种活动,还通过与国外先进公司的合作和交流,提高了航空机务管理水平。
以上这些都显示出航空机务管理处于很好的发展状态,但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不够规范、成本过高、运作不够灵活、技术设备不足等。
三、航空机务管理的意义航空机务管理对于航空公司的正常运营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航空安全。
航空机务管理是航空安全的基础,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乘客的安全,因此,必须要严格依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管理和操作,确保维护维修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提高运行效率。
航空机务管理的良好运作可以大大提高航空器的可用率,减少维护维修时间,降低维护维修成本,提高飞机的使用效率。
3. 降低运行成本。
航空机务管理的规范和高效可以降低航空公司的运行成本,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公营车辆机务管理规办法
公营车辆机务管理规办法文章标题:公营车辆机务管理规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营车辆技术管理,降低消耗,提高效益,根据行业管理部门有关精神,结合我司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车辆管理第二条公营车辆机务工作归口机务处管理。
<>第三条公司办理完毕车辆入户、营运手续后,调拨到各相关车队组织运营。
<>第四条机务处及各相关车队应建立完善的车辆技术档案和各项原始记录,贯穿于车辆从购置到报废的全过程。
<>第五条公司内部调动车辆,车辆调出单位必须保证其技术状况良好,不得拆卸、更换车辆任何部件和附属装备,并将车辆相关牌证、随车工具以及技术档案随车移交。
<>第六条各车队应监督、督促驾驶员做好车辆日常维护工作,保持车容整洁,车况良好,车辆完好率应保持在95。
<>第七条依据有关技术规定,制定合理的车辆一、二级维护计划,并严格组织实施。
正常情况下,一级维护停库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二级维护停库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
一、二级维护不得占用工作车日。
<>第八条车辆发生故障,驾驶员应及时报告,由车队机务员负责向维修厂报修。
维修厂应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修理,不得有因车辆故障未及时排除而造成车辆停班、误班的现象发生。
<>第九条车辆途中发生故障,驾驶员应及时向车队报告。
车队应及时组织旅客接驳,救援故障车辆。
高速公路上发生此类情况,驾驶员应主动配合交警部门妥善处理,不得擅自离开。
<>第十条车辆发生机损事故,车队应组织技术人员分析原因,评估损失,明确责任。
属驾驶员操作原因引发的机损事故,由驾驶员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属维修厂责任的,由维修厂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属其他原因的,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第十一条驾驶员交接车辆,必须由车队有关人员负责办理交接手续,并做好车辆交接时实时技术状况、油料消耗等记录。
<>第三章车辆的定额管理<>第十二条燃油管理<>1、燃油消耗实行定额管理,包干使用,节约归己,超额自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苍南县交通运输集团有限公司机务技术管理办法第一章总纲第一条为加强集团公司机务技术管理,保证在用车辆技术状况良好,延长车辆使用寿命,降低运输成本,推进节能减排,提高服务质量,保障运行安全,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车辆技术管理坚持预防为主和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原则,实行择优选配、正确使用、定期检验、强制维护、视情修理、合理改造、适时更新和报废的全过程管理。
根据“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全面有效地开展机务技术管理工作。
第三条在集团公司管辖范围内从事与机务技术管理有关的所有活动,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二章管理机构与职责第四条机务技术管理工作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是促进企业安全生产,避免发生车辆机械事故的技术保证,更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集团公司机务技术管理工作必须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主要领导负主要责任,其他领导按级负责。
第五条集团公司总经理室由一名副总经理分管集团公司机务技术管理工作,负责对下属单位进行监督、指导、考核、检查工作。
第六条生产经营部是集团公司机务技术管理职能机构,配备经理、副经理各一名、车辆技术管理员、机务档案管理员若干名。
第七条集团公司所属车辆单位,配备一名副经理,负责机务技术管理。
车辆在10辆以上的公司配备一至二名专职车辆机务技术管理员;车辆在10辆以下的单位设兼职车辆机务技术管理员一名。
第八条集团公司所属车辆维修单位,分别设有经理一名,副经理、检验员若干名,负责领导管理所属维修单位的日常车辆维修工作。
第九条机务技术管理人员应具备的条件: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技术员及以上或相当于技术员及以上的技术职称,从事机务技术管理工作多年,熟悉本岗位工作,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热爱本职工作,恪守职业道德,廉洁奉公,作风正派。
对从事机务技术管理工作副职以上职务的,必须要有助工以上职称或相当于助工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担任。
第十条为使机务技术管理工作规范化,在保证机务技术管理队伍相对稳定情况下,适当引进有专业特长的技术人员。
机务技术管理人员和有一定技术的修理从业人员凡是未经总经理批准,不得随意调动。
第十一条机务技术管理人员职责:一、宣传、贯彻国家及上级部门下达的有关机务技术管理的政策、法规,落实“一岗双责”主体责任,认真履行机务技术管理制度。
二、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及《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2016]1号令中关于车辆技术管理、车辆维修管理、车辆检测管理的规定,对道路运输车辆实行全过程综合管理。
三、定期召开“机务例会”,分析存在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防患措施,布置机务工作。
四、经常性组织相关技术培训,提高机务管理人员和技工的整体素质,倡导科学维修,提高工作效率。
五、根据营运客车使用情况及车辆技术状况,协助、指导本单位经营业主办理车辆启用、报停、报废等工作。
六、负责办理新车立户及相关证件、车辆检测、年检、营运证年审工作,并配合各维修单位做好每年度行业管理部门的审验工作。
七、按逐级申报程序办理新增或更新车辆的购置审批、注销等相关手续。
八、各级机务技术管理人员负责建立车辆档案、编号、编册,及在用车辆汽车一览表,整理和汇总车辆有关技术资料,健全各类机务技术台帐。
九、严把车型准入关,防止集团公司所属车辆车型太多、太杂,确保车辆新度系数。
根据新增车辆数,指导、协调维修单位建立相关车型特约维修站。
十、在建立健全车辆技术档案的基础上,坚持自检自查制度,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车辆进行检查,对“漏保、漏检、漏审”的车辆要及时采取措施,确保营运车辆良好的技术状况。
十一、加强定额管理,通过制定技术经济定额,建立健全定额管理的统计、考核、分析制度,及时总结节能、节胎、节料等方面经验,遇到不正常因素及时进行处理,采取有效技术和管理措施,努力完成各项技术经济定额。
十二、按照配件业务流程执行出、入库管理,保证帐物相符,大宗汽配采购应选择性价比高的供货渠道,科学合理地储备易损易耗配件材料,严格控制库存量,确保配件到位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十三、积极配合厂家做好各项维保工作,签收并审核往来的相关文档,妥善处理好客户投诉、纠纷工作,收集产品质量信息、产品改进意见,及时反馈给厂家,提升客户满意度。
第三章机务管理制度第十二条机务例会制度一、集团公司机务例会每季召开一次,遇特殊情况或遇机械事故,应随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分析、处理。
二、机务例会主要内容:1.传达学习有关机务管理工作的文件精神。
2.总结机务工作的经验教训,针对集团公司机务工作实际情况提出具体要求与防范方案。
3.布置下一步机务工作。
4.机务例会应建立会议记录和签到记录,并形成会议纪要。
第十三条车辆维修管理制度一、集团公司的维修技术管理及车辆维修工作,应严格按照交通部及上级行业部门的有关车辆维修管理规定和技术标准执行,规范车辆维修流程,确保维修质量。
二、集团公司对所有参营车辆实行“定期检验、自定周期、强制维护、视情修理”的维修制度。
车辆维护分为日常维护、一级维护、二级维护,要严格按照《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T18344-2001)标准要求操作。
1.日常维护是由驾驶员每日出车前、行车中和收车后负责执行的车辆维护作业,其作业中心内容是清洁、补给和安全检视。
2.一级维护是由维修单位负责执行的车辆维护作业,其作业中心内容是除日常维护作业外,以清洁、润滑、紧固为主,并检查有关制动、转向等安全部件,小修要做到有台帐、有记录,实行竣工签字制度。
3.二级维护是由维修单位负责执行的车辆维护作业,其作业中心内容是除一级维护作业外,要结合车辆说明书规定的内容进行维护。
季节维护要结合定期维护进行。
三、车属单位负责制定二级维护检验计划表(OA形式申报),维修单位结合车属单位制定的二级维护检验计划和行驶里程制定二级维护计划表。
维修单位要编制在厂维修各车型的二级维护作业指导书,并严格按作业指导书规定的作业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维护作业。
为了防止车辆漏保漏检,各车属单位根据车辆维护检验计划表跟踪、督促、检查车辆维护和检验情况。
车辆二级维护完毕,由维修单位质量检验员检验合格后,签发出厂合格证,同时做好车辆技术档案真实记录。
四、集团公司范围内的所有车辆维修,一律要在本公司所属修理单位修理。
修理费用由单车业主、车属单位与修理单位协商,并签定维修协议,无法形成共识,由集团公司予以协调。
五、维修单位要公布各项维修收费标准、维修质量保证、维修作业时间等服务承诺,对配件明码标价,做到合理收费。
单车承包人要做到修理工时费、材料费月结月清,不得拖欠。
车属单位积极协助做好维修单位修理工时费、材料费的结算、兑现工作。
六、车辆二级维护必须遵照《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T18344—2001)的维护工艺规程,车属单位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和车辆维修手册、使用说明书等、结合车辆类别、车辆运行状况、行驶里程、道路条件、使用年限等因素,自行确定二级维护周期。
机动车维修者完成二级维护作业后,应当向委托方出具二级维护出厂合格证。
七、车属单位负责建立车辆技术档案,内容包括车辆基本情况,主要部件更换情况,修理和二级维护记录(含出厂合格证),技术等级评定记录,类型及等级评定记录,车辆变更记录,行驶里程记录,交通事故记录等。
八、维修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配件采购审批流程,严格落实采购评审制度,降低高积压库存风险;材料进库后要立卡、建帐,做到帐、卡、物相符,月底做好进存销核算表,每季度盘存一次,每年总盘一次。
第十四条维修服务质量管理制度一、根据《机动车维修服务规范》(JT/T 816-2011)标准要求,修理单位应规范其维修服务流程,建立维修服务质量体系,定期开展服务质量有效性评价,不断改善其服务质量水平,确保客户满意。
二、维修单位应根据自身规模、特点建立适用本单位的维修服务流程,明确各服务环节的管控要求,制定相应的作业指导文件或工作规程,开展服务环节的监督检查,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
需建立的维修服务流程有:客户维修接待、进厂检验、签订合同、维修作业和过程检验、竣工检验、结算交车、返修与抱怨处理、跟踪服务等流程。
三、维修单位应加强本单位的服务质量管理,建立并完善服务质量管理制度。
包括:人员管理、设施设备管理、配件管理、现场管理、安全管理、节能减排管理、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客户服务等制度。
四、维修单位要加强服务质量控制,定期对维修服务实际成果进行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
同时要建立维修服务品质的评价体系,定期对维修服务评价指标进行收集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改善措施,以不断提高其服务品质。
服务品质的评价指标有:顾客满意度、客户投诉及投诉结案、一次修复率、返修率、顾客忠诚度、顾客流失率、员工满意度、交车时间达成率等。
第十五条检测机构管理制度一、检测机构应当严格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按照规定的检验项目以及检验标准和规程等技术规范对机动车实施检验,并对检验结果负责。
二、检测机构应当在许可的检验资格范围内,依法接受委托,严格按照检验标准和规程等技术规范开展机动车安全技术及环保检验,并及时向委托人出具检测结果,不得伪造检测数据。
三、检测机构应当保持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有关部门电子监管信息系统联网通畅,提供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信息以及环保检测结果准确、及时、可靠。
四、检测机构应当加强在用设备管理,确保在用设备正常完好,在用计量器具依法进行计量检定;并按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要求定期参加检验能力比对试验。
五、检测机构应当按国家的有关规定以及设备生产厂家的要求对检测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
六、检测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档案,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检验结果和有关技术资料进行保存,有保密要求的,应当遵守保密规定。
七、检测机构应当加强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人员培训和内部管理,不断提高检验服务水平。
八、检测机构在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活动中发现普遍性质量安全问题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等有关部门报告。
九、检测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检验费用。
十、检测机构应按规定接入公安六合一信息平台,并按要求对整个检测过程进行录像和拍照,并在本地存储保存两年;检测机构应按规定接入环保部门信息平台,并按要求对整个检测过程进行录像,并在本地存储保存一年。
十一、检测机构应建立档案室,并由专人对纸质检测报告单进行审核、归档,按规定保存六年。
十二、检测方法及执行标准1、检测站只能选择已通过计量认证的检测方法;通过计量认证的项目标准有变化的,需报发证部门确认后方可使用;2、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执行标准:《机动车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12)、《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GB21861-2014)3、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执行标准:《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2001)、《机动车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12)、《道路运输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JT198-2016)、《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8285-2005)、《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式》(GB3847-2005);4、环保检测执行标准:简易瞬态工况法为《在用点燃式发动机轻型汽车简易瞬态工况法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33/660-2016),双怠速法为《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18285-2005),自由加速烟度法为《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式》(GB3847-2005);十三、车辆检测管理1、车属单位应当定期到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机构对道路运输车辆进行综合性能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