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岩石学实验指导书

合集下载

《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册

《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册

《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册篇一:沉积岩实验报告册《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册学院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成绩:实验一沉积岩的构造与结构(2学时)一、实习要求1.观察几种常见的沉积岩构造,并初步掌握分析及描述方法。

2.认识并掌握几种常见的碎屑岩结构,并学会分析及描述方法。

二、实习内容1.沉积岩的构造:观察层理、波痕、泥裂、晶体印模、槽模、结核、迭锥、圆度、分选性、球度)及表面特征;胶结物及杂基的结晶程度及排列方式(对于显晶质);胶结类型(包括接触类型和支撑类型)。

(2)泥质结构(粒度结构按粘土、砂、粉砂的相对含量来划分;(3)粒屑结构(包括颗粒种类及大小;胶结晶的结晶程度;泥晶基质(灰泥);支撑类型及胶结类型;(4)结晶(晶粒)结构(颗粒大小、自形程度及晶粒间接触界线)晶粒结构:粒屑结构:实验二碎屑岩—砾岩及角砾岩(2学时)一、实习要求1.学会对陆源碎屑岩的观察和描述方法,学会正确的命名。

2.镜下观察碎屑成分、胶结物成分及其特征。

二、实习内容1.手标本观察:岩石的颜色;岩石的结构(重点描述碎屑颗粒的粒度、形状(圆度和球度)、分选性和表面特征);碎屑颗粒的成分及含量;胶结物成分、结构特征及含量;杂基成分和含量;胶结类型和支撑关系;可见到的构造特征;成岩后2.镜下观察:重点观察成分(包括碎屑颗粒、杂基及胶结物成分);结构(包括颗粒大小(最大,最小,平均)、分选性、磨圆度、接触类型、支撑类型、胶结类型);微构造;成因分析(母岩性质、流体性质、搬运情况等)。

薄片:粒度:圆度:分选性:杂基含量及特征:胶结物成分、含量:接触类型、支撑类型及胶结类型:成因分析:次生变化现象:岩石命名:薄片:粒度:圆度:分选性:杂基含量及特征:胶结物成分、含量:接触类型、支撑类型及胶结类型:次生变化现象:成因分析:岩石命名:偏光倍偏光倍篇二:沉积岩石学实验指导书沉积岩肉眼观察、镜下鉴定的方法和实验肉眼观察和镜下鉴定是沉积岩最基本的、最简便的、最常用的研究方法。

高等学校教材:沉积岩实验指导书

高等学校教材:沉积岩实验指导书

高等学校教材:沉积岩实验指导书实验一:沉积物的分选实验目的:了解沉积物的分选机制,掌握实验方法。

实验原理:沉积物在水流下流时,根据质量大小不同被分选出来。

而沉积物的质量大小取决于颗粒的密度和大小。

实验步骤:1. 将500ml自来水倒入长形容器中,容器底部放置一张滤纸以防沉积物被冲走;2. 将砂子、泥土、沙子三种不同大小和密度的沉积物混合均匀后倒入容器中;3. 拿起容器,摇晃5-10秒,使沉积物分散在水中;4. 立即放置容器,停止摇晃;5. 观察不同大小的颗粒在容器中的分配情况。

实验注意事项:1. 沉积物的混合比例要均匀,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2. 容器底部要放置滤纸以防沉积物被冲走;3. 摇晃时间不能过长,否则沉积物会变得不稳定;4. 实验后必须清洗容器和工具,不得遗留残留物。

实验结果:不同大小的颗粒会在容器中分布不均,质量大的沉积物更容易沉淀在底部,而质量小的沉积物则更容易悬浮在水中。

实验二:沉积物的分类和识别实验目的:了解不同类型的沉积物及其特征,掌握分类和识别的方法。

实验原理:不同类型的沉积物有各自的特征,如粒度、形态、颜色等。

通过观察这些特征,可以进行分类和识别。

实验步骤:1. 将不同类型的沉积物(如砂岩、泥岩、煤等)分别放在玻璃板上;2. 使用显微镜观察沉积物样品,注意观察粒度、形态、颜色等特征;3. 根据观察结果,将沉积物分类并进行识别。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时必须佩戴手套和眼镜,避免对身体造成伤害;2. 使用显微镜要小心轻拿轻放,避免损坏设备;3. 实验后,必须把沉积物清理干净,避免对实验室环境造成影响。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沉积物的特征,可以将它们分为不同类型。

例如,砂岩是由砂粒构成,颜色多为黄色或灰色,而泥岩是由细小的颗粒构成,颜色多为灰色或绿色。

《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册

《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册

《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册实验报告册《沉积岩石学》
实验名称:沉积岩石学实验
实验目的:
1. 了解沉积岩石的形成过程和特征。

2. 掌握沉积岩石的分类方法和识别技巧。

3. 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和分析沉积岩石的组成和结构。

实验仪器:
1. 显微镜
2. 岩石切片样品
实验步骤:
1. 检查实验仪器,确保显微镜正常工作。

2. 准备岩石切片样品,放置在显微镜下。

3. 使用低倍镜观察岩石切片的整体特征,如颜色、纹理等。

4. 使用高倍镜观察岩石切片的细节特征,如晶粒大小、矿物组成等。

5. 根据观察结果,识别岩石的类型和特征。

6. 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实验结果:
1. 根据岩石切片的整体特征和细节特征,确定岩石类型为沉积岩。

2. 观察到岩石切片中存在颗粒、结构和化石等特征。

3. 分析岩石切片中的矿物组成和岩屑粒度,确定岩石的来源和沉积环境。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沉积岩石的形成过程和特征,掌握了沉积岩石的分类方法和识别技巧,学习了使用显微镜观察和分析沉积岩石的组成和结构。

实验结果表明,本次实验样品为沉积岩,具有特定的颗粒、结构和化石等特征,矿物组成和岩屑粒度分析进一步确定了岩石的来源和沉积环境。

通过实验的进行,我们深入了解了沉积岩石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方法,为今后进行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基础。

岩石力学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岩石力学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岩石力学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山东科技大学土建学院实验中心编目录一、岩石比重的测定二、岩石密度的测定三、岩石含水率的测定四、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的测定五、岩石单轴抗拉强度的测定六、岩石凝聚力及内摩擦角的测定(抗剪强度试验)七、岩石变形参数的测定八、煤的坚固性系数的测定实验一、岩石比重的测定岩石比重是指单位体积的岩石(不包括孔隙)在105~110o C 下烘至恒重的重量与同体积4o C 纯水重量的比值。

一、仪器设备岩石粉碎机、瓷体或玛瑙体、孔径0.2或0.3毫米分样筛、天平(量0.001克)、烘箱、干燥器、沙浴、比重瓶。

二、试验步骤1、岩样制备:取有代表性的岩样300克左右,用机械粉碎,并全部通过孔径0.2(或0.3)毫米分样筛后待用。

2、将蒸馏水煮沸并冷却至室温取瓶颈与瓶塞相符的100毫升比重瓶,用蒸馏水洗净,注入三分之一的蒸馏水,擦干瓶的外表面。

3、取15g 岩样(称准到0.001克)得g 借助漏斗小心倒入盛有三分之一蒸馏水的比重瓶中,注意勿使岩样抛撒或粘在瓶颈上。

4、将盛有蒸馏水和岩样的比重瓶放在沙浴上煮沸后再继续煮1~1.5小时。

5、将煮沸后的比重瓶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注入蒸馏水,使液面与瓶塞刚好接触,注意不得留有气泡,擦干瓶的外表面,在天平上称重得g 1。

6、将岩样倒出,比重瓶洗净,最后用蒸馏水刷一遍,向比重瓶内注满蒸馏水,同样使液面与瓶塞刚好接触,不得留有气泡,擦干瓶的外表面,在天平上称重得g 2。

三、结果:按下式计算:s d g g g gd 12-+=式中:d ——岩石比重;g ——岩样重、克;g 1——比重瓶、岩样和蒸馏水合重、克; g 2——比重瓶和满瓶蒸馏水合重、克; d s ——室温下蒸馏水的比重、d s ≈1岩石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岩石的重量。

有两种做法:称重法和蜡封法。

我们采用的是蜡封法。

一、主要仪器设备烘箱、干燥器、熔蜡锅、天平、线、石蜡、水中称量装置。

二、试件制备选取有代表性的边长约40~50mm 近似立方体的岩石、选3块、修平棱角、刷取表面粘着物。

沉积岩实验指导

沉积岩实验指导

实验六沉积构造和颜色二、实验内容1、层理构造:水平层理、平行层理、板状斜层理、槽状斜层理、波状层理、楔状层理、人字型层理。

2、层面构造:流水波痕、浪成波痕、平顶波痕、干涉波痕、剥离线理、泥裂、晶痕。

3、化学成因的构造;缝合线、结核、叠锥、龟背石。

4、生物成因的构造:虫迹、虫孔、叠层构造。

5、变形构造:重荷模、变形层理、包卷层理。

6、沉积岩的颜色。

三、实验指导一)观察与描述的内容:1.观察层理细层的形态及与层面的关系。

2.观察层理物质成分,结构、粒序性。

3.测量斜层理的倾向。

4.观测波痕的大小和形态,对称性及与波痕伴生的层理特征。

5.描述岩石的颜色。

二)描述方法下面以层理和波痕为例说明沉积构造的描述方法。

1.层理的描述首先从细层(纹层)的观察人手,然后对层系、层系组进行描述,判断层理的类型,测定层系的倾角,分析其成因。

2.波痕的描述描述内容包括波长、波高、波痕指数、不对称指数、波脊的形态及波痕类型等。

一般来讲.不同成因类型的波痕,其波痕指数、不对称指数和波脊的形态也不相同。

1)浪成波痕:波峰尖锐,波谷圆滑,形状对称,不对称指数近于1,波痕指数一般4—13,多数为6—7。

拍岸波的波痕指数可达20,显不对称状,其陡坡朝向岸一方。

2)流水波痕:波峰波谷均圆滑,不对称状,不对称指数等于2(或2.5),波痕指数大于5,大多为8—15,对于波长大于60cm 的大型流水波痕一般大于15,其陡坡倾向指示水流方向。

在海、湖滨岸,波峰走向与岸线延伸方向大致平行,陡坡朝向陆地。

3)风成波痕:极不对称,不对称指数远远大于2,波痕指数变化大,范围在10-70,一般在15—20 以上,个别可达50,甚至更大。

波峰波谷都较圆滑开阔,但常常谷宽峰窄,陡坡倾向与风向一致实验七、八碎屑岩的观察描述二、实验内容1、砾岩:复成分砾岩,单成分砾岩、底砾岩、泥砾岩。

2、砂岩:海绿石石英砂岩、铁质石英砂岩、硅质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岩屑砂岩。

沉积岩实验指导书

沉积岩实验指导书

沉积岩实验指导书季汉成张琴编中国石油大学二○○八年一月目录第一部分碎屑岩的沉积构造 (1)实验一沉积构造 (5)第二部分碎屑岩的肉眼观察及镜下鉴定 (6)实验二碎屑岩结构组分 (17)实验三砾岩及石英砂岩类 (18)实验四长石砂岩类 (19)实验五岩屑砂岩类 (20)实验六杂砂岩类 (21)实验七粉砂岩和粘土岩 (22)第三部分碎屑岩沉积物的沉积后作用 (23)实验八碎屑岩成岩作用 (27)实验九碎屑岩镜下综合研究 (28)第四部分火山碎屑岩的肉眼观察及镜下鉴定 (29)实验十火山碎屑岩 (30)第五部分碳酸盐岩的肉眼观察及镜下鉴定 (31)实验十一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 (46)实验十二石灰岩 (47)实验十三白云岩类 (48)第六部分碳酸盐沉积物沉积后作用 (49)实验十四碳酸盐岩成岩作用 (56)第七部分其他沉积岩 (58)实验十五其他沉积岩类 (58)附录目测估计百分含量比较图 (59)参考文献 (60)第一部分碎屑岩的沉积构造沉积构造是恢复沉积岩形成过程和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

为了便于在实验中观察各种沉积构造,现将沉积构造分类及研究内容列表如下(表1—1)。

下面以层理和波痕为例说明沉积构造的描述方法。

一、层理的描述层理是沉积物呈层沉积时岩石性质沿垂向变化而产生的层状构造,可通过矿物成分、颜色、粒度等的突变或渐变而显现出来。

层理要素包括纹层、层系、层系组。

纹层:通常也称细层。

纹层是组成层理的最基本的最小的单位,纹层之内没有任何肉眼可见的层。

它是在一定条件下同时沉积的结果。

其厚度甚小,一般为数毫米至数厘米,后者仅见于砾岩中。

层系:由许多在成分、结构、厚度和产状上近似的同类型纹层组合而成,它们形成于相同的沉积条件下,是一段时间内水动力条件相对稳定的水流条件下的产物。

层系组:也称层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岩性(成分、结构)相似的层系或成因上有联系的层系叠覆组成,其间没有明显间断。

按层内组分和结构的性质,层理划分为:非均质层理,包括水平层理、平行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均质层理;韵律层理和粒序层理。

岩石学实验指导书

岩石学实验指导书

《岩石学》实验指导书目录目录 (1)岩浆岩实验指导 (2)实验一超基性岩类(2学时) (8)实验二基性岩类(2学时) (10)实验三中性岩类(2学时) (12)实验四酸性岩类(2学时) (14)实验五未知岩浆岩鉴定(2学时) (16)岩浆岩实验指导一、观察描述的基本原则:科学观察是人们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客观对象从而获得科学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

科学观察的原则是坚持观察的客观性,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事物进行周密、系统、全面的观察和分析。

观察不是消极地观看,而是积极关注和思维的过程,是深入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扩大感性认识,启发思考,导致新的发现,所以它是科学研究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获取经验事实的方法。

科学观察要有准确详实的记录,用专业的术语、规范的语言、约定的符号、标准的计量单位,并借助绘图、摄影等手段,把观察的结果详细记录下来。

二、岩石学实验的目的要求岩石学实验课是岩石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观察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步骤,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并掌握辩别岩石的基本方法。

通过实验达到以下目的:1.掌握各类岩石的基本特征(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次生变化等特征)。

2.掌握岩浆岩手标本及镜下观察、描述和分类命名的方法,写出完整的岩石鉴定报告,最终达到正确地鉴定未知岩浆岩的岩石类型,并准确定名的目的。

3.学会利用岩石学特征确定矿物的成因类型、结晶顺序、次生变化和形成条件。

三、岩浆岩观察描述的内容与方法:岩浆岩的观察描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野外岩石或手标本的观察描述;二是室内鉴定描述,主要是偏光显微镜下的岩石薄片鉴定。

(一)手标本的肉眼观察与描述手标本的肉眼观察和描述方法应借助放大镜、小刀和简单试剂(如稀盐酸)。

观察描述的内容包括: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次生变化、其它特征和综合定名。

其中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是岩石的最基本特征,又是分类命名的基础,应该仔细观察和描述。

沉积岩石学实习

沉积岩石学实习

《沉积岩石学》实验教学大纲(共42学时,其中实验20学时)一、教学思想:沉积岩是分布面积很广的地表生成物,大陆表面约有75%的面积被沉积层覆盖,大洋底几乎全部被沉积物和沉积岩所覆盖。

本课程在教学中以“加强基础、强化应用、激励创新、体现特色”为指导思想,精减了沉积岩岩理学陈旧内容,加强了陆源碎屑岩的成岩作用、碳酸盐岩的形成机理等进展性内容。

沉积岩石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而教学中加强了陆源碎屑岩与碳酶盐岩鉴定的实验内容。

二、学时分配与授课方式:根据沉积岩石学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本课程将在第六学期进行。

授课安排42学时,其中讲课22学时,实习课20学时。

具体进度依次安排如下:表1. 沉积岩石学学时分配及教学进度安排表序次内容学时1 第一章绪论 62 实习一沉积岩的构造和颜色 23 第二章陆源碎屑岩84 实习二砾岩、砂岩的填隙物及胶结类型 25 实习三石英砂岩 26 实习四长石砂岩 27 实习五岩屑砂岩、粉砂岩、泥质岩 28 实习六碎屑岩粒度分析 29 第三章火山碎屑岩 210 实习七火山碎屑岩 211 第四章内源沉积岩 612 实习八碳酸盐岩的结构 213 实习九碳酸盐岩的系统鉴定 214 实习十硅质岩、铝质岩、铁质岩、锰质岩、磷质岩和蒸发岩2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完成教学内容。

三、考试方式:闭卷考试实习一沉积岩的构造和颜色(一)预习内容1、沉积构造的分类、类型以及各种构造的主要特征。

2、原生色与次生色的概念及其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二)目的要求1.观察沉积岩的基本构造形态,掌握各种构造的主要特征,注意联系其成因进行环境分析。

2.观察沉积岩的颜色,注意原生色和次生色的区别,联系其成因分析沉积岩形成时的古气候条件及氧化还原环境。

(三)观察内容1.构造标本(1)层理:①水平层理B38-2002,B2-2059②波状层理B0-046,B0-047,B0-048③交错层理B13-1008,B13-1002(2)层面构造①波痕:A.流水波痕(前进型) B0-027,B0-037B.浪成波痕(对称型) B0-026C.叠加波痕 B0-038②干裂 B0-024,B0-021③雨痕 B0-082④石盐假晶 B0-075⑤槽模和沟模 B0-014,B0-063(3)生物成因构造①虫孔及虫迹 B0-072②植物根须 B0-074(4)同生变形构造①揉皱层理 B0-049②重荷模 B0-005(5)化学成因构造①结核 B0-096,B0-090②缝合线 B0-079③叠锥 B0-078④假层理(韵环) B2-20062. 颜色标本①原生色B13-2009,B2-2024,B13-1004,B33-2002②次生色B2-2006实习二砾岩、碎屑岩的填隙物和胶结类型(一)预习内容1、砾岩的概念、分类及常见类型。

《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册实验报告

《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册实验报告

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加深学生对沉积岩石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实验学习的方式,掌握沉积岩石学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

通过实验,了解和掌握沉积岩石学的实验内容和实验原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验器材•一组深棕色的样本(铁锌矿、云母片、碎屑岩);•酸性的硬石膏板;•放大镜。

实验原理和方法沉积岩石学是研究沉积岩的构成、性质、组成和变质等方面的学科。

沉积岩主要由矿物、碎屑和生物遗骸等构成。

此次实验主要是通过观察样本的颜色、结构和形态等特征,来确定样本的矿物组成、碎屑组成和生物遗骸等,从而了解和掌握沉积岩石的基本构成和特征。

实验方法如下:1.取出深棕色的样本,仔细观察样本的颜色、结构和形态等特征;2.将样本放在酸性的硬石膏板上,用放大镜观察样本中的矿物、碎屑和生物遗骸等;3.根据观察结果,记录样本的颜色、结构、形态、矿物组成、碎屑组成和生物遗骸等。

实验结果样本一:铁锌矿•颜色:黑色;•结构:粗糙,呈块状,有些呈铜锌矿晶体状;•形态:不规则的块状;•矿物组成:主要由铁锌矿构成;•碎屑组成:无;•生物遗骸:无。

样本二:云母片•颜色:棕色;•结构:片状,呈细粒状;•形态:长方形的片状;•矿物组成:主要由云母构成;•碎屑组成:无;•生物遗骸:无。

样本三:碎屑岩•颜色:深灰色;•结构:由大量的碎屑颗粒构成;•形态:颗粒状;•矿物组成:主要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等构成;•碎屑组成:由于样本中有大量的碎屑颗粒,因此碎屑组成不易确定;•生物遗骸:无。

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观察样本的颜色、结构和形态等特征,以及用放大镜观察样本中的矿物、碎屑和生物遗骸等,确定样本的矿物组成、碎屑组成和生物遗骸等,进而了解和掌握沉积岩石的基本构成和特征。

实验结果表明,样本的颜色、结构、形态、矿物组成、碎屑组成和生物遗骸等不同,反映了不同的沉积岩种类和特征。

通过本次实验,我加深了对沉积岩石学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增强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高等学校教材:沉积岩实验指导书

高等学校教材:沉积岩实验指导书

高等学校教材:沉积岩实验指导书
《沉积岩实验指导书》是一种针对大学生地质学、地球科学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主要介绍沉积岩的成因、分类和识别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提供了一系列的实验步骤和指导,帮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深入了解沉积岩的结构、成分和特征。

一般来说,沉积岩实验指导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前言:简要介绍沉积岩实验指导书的编写目的、使用对象、使用方法、实验环境要求等。

实验原理:详细介绍沉积岩的成因、分类及岩石结构等基本理论知识,为后续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实验设备和器材:列举并介绍常用的实验设备和器材,如破碎机、筛子、显微镜、光谱仪等,以及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实验流程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的流程和步骤,包括岩样的取样、制备、显微镜下的观察、岩石成分分析、岩石分类等。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判断: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如对岩石的岩性、颜色、矿物组成等进行分类和识别,并且注重实验数据的统计和
比对。

实验报告的写作和格式: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编写实验报告,并且要求报告格式规范、内容全面、语言简洁明了、数据准确,同时也要求注意科学实验的伦理规范和安全操作。

参考资料:列举和推荐一些沉积岩实验方面的参考书籍、论文和实验指导材料,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沉积岩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知识。

总体来说,沉积岩实验指导书是一种重要的教材,它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沉积岩的成因、结构、特征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岩石学实验指导书

岩石学实验指导书

《岩石学》实验指导书昆明理工大学《岩石学》实验指导书编者:吴静国土资源工程学院2005年7月前言由于教学改革,教学时数的大量缩减,仅为原学时数的一半,《岩石学》课程是《晶体光学》、《沉积岩岩石学》、《火成岩岩石学》、《变质岩岩石学》四门课程的合并,目前没有一本实验指导书能完全将上述内容全部包括,来满足实验课的教学需要。

因此为了满足地质专业岩石学实验课教与学的需要,按地质专业岩石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和我系现有实验条件,并参考其它院校的教学经验,编写了这本实验指导书,其目的在于能对学生初学岩石有所帮助,通过实践培养学生掌握岩矿鉴定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指导书主要适用于地质矿产普查与勘探四年制本科专业的学生。

内容上以室内岩石鉴定的一般工作方法为主(偏光显微镜),为避免与教科书内容重复,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密切配合讲课的基本内客,简明实用的指导思想,编排了31个实验(学时数为62,每个实验学时数为2学时)。

实验包括了预习内容、实验目的、实验内客(讲述了观察与描述方法)、作业或实验报告要求。

使用时必须参考相应的《晶体光学》、《光性矿物学》、《火成岩岩石学》、《沉积岩岩石学》、《变质岩岩石学》等教材。

实验内容的安排上,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合并或增减。

由于时间紧,加上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缺点错误、安排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望各位教师和同学们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不断充实和完善它。

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参考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编者吴静2005年7月目录岩石学实验目的要求 (1)对学生的要求 (1)第一部分晶体光学实验一偏光显微镜 (2)实验二解理、多色性的观察 (3)实验三突起等级观察 (5)实验四干涉色及矿片上光率体椭圆半径方向和名称的测定 (6)实验五干涉色级序、双折率的测定 (7)实验六消光类型及延性符号 (8)实验七一轴晶干涉图 (10)实验八二轴晶干涉图 (11)实验九透明矿物的系统鉴定 (12)第二部分火成岩(一)火成岩主要造岩矿物鉴定 (13)实验一橄榄石、辉石类的鉴定 (13)实验二角闪石、云母类的鉴定 (15)实验三斜长石的鉴定 (17)实验四碱性长石、石英、霞石、方解石的鉴定 (21)(二)火成岩鉴定方法...........................................................................22(三)火成岩实验内容 (26)实验一超基性岩类 (26)实验二基性侵入岩类 (27)实验三基性喷出岩类 (28)实验四中性侵入岩类 (29)实验五中性喷出岩类 (30)实验六酸性侵入岩类 (31)实验七酸性喷出岩类 (32)实验八碱性岩类 (33)实验九脉岩、火山碎屑岩 (34)第三部分沉积岩实验一沉积岩的结构、构造 (35)实验二正常沉积碎屑岩 (36)实验三泥质岩 (37)实验四碳酸盐岩 (38)第四部分变质岩实验一变质岩造岩矿物鉴定 (40)实验二变质岩主要结构和构造 (41)实验三区域变质岩(一) (42)实验四区域变质岩(二) (42)实验五混合岩类、交代变质岩类、动力变质岩 (43)参考文献 (44)岩石学实验目的要求岩石学实验课是岩石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观察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步骤。

沉积岩试验指导书

沉积岩试验指导书

沉积岩实验指导书季汉成张琴编中国石油大学二○○八年一月目录第一部分碎屑岩的沉积构造 (1)实验一沉积构造 (5)第二部分碎屑岩的肉眼观察及镜下鉴定 (6)实验二碎屑岩结构组分 (17)实验三砾岩及石英砂岩类 (18)实验四长石砂岩类 (19)实验五岩屑砂岩类 (20)实验六杂砂岩类 (21)实验七粉砂岩和粘土岩 (22)第三部分碎屑岩沉积物的沉积后作用 (23)实验八碎屑岩成岩作用 (27)实验九碎屑岩镜下综合研究 (28)第四部分火山碎屑岩的肉眼观察及镜下鉴定 (29)实验十火山碎屑岩 (30)第五部分碳酸盐岩的肉眼观察及镜下鉴定 (31)实验十一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 (46)实验十二石灰岩 (47)实验十三白云岩类 (48)第六部分碳酸盐沉积物沉积后作用 (49)实验十四碳酸盐岩成岩作用 (56)第七部分其他沉积岩 (58)实验十五其他沉积岩类 (58)附录目测估计百分含量比较图 (59)参考文献 (60)第一部分碎屑岩的沉积构造沉积构造是恢复沉积岩形成过程和沉积环境的重要标志。

为了便于在实验中观察各种沉积构造,现将沉积构造分类及研究内容列表如下(表1—1)。

下面以层理和波痕为例说明沉积构造的描述方法。

一、层理的描述层理是沉积物呈层沉积时岩石性质沿垂向变化而产生的层状构造,可通过矿物成分、颜色、粒度等的突变或渐变而显现出来。

层理要素包括纹层、层系、层系组。

纹层:通常也称细层。

纹层是组成层理的最基本的最小的单位,纹层之内没有任何肉眼可见的层。

它是在一定条件下同时沉积的结果。

其厚度甚小,一般为数毫米至数厘米,后者仅见于砾岩中。

层系:由许多在成分、结构、厚度和产状上近似的同类型纹层组合而成,它们形成于相同的沉积条件下,是一段时间内水动力条件相对稳定的水流条件下的产物。

层系组:也称层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岩性(成分、结构)相似的层系或成因上有联系的层系叠覆组成,其间没有明显间断。

按层内组分和结构的性质,层理划分为:非均质层理,包括水平层理、平行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均质层理;韵律层理和粒序层理。

岩石力学试验指导书

岩石力学试验指导书

实验一、岩石变形试验一、试验目的本试验目的在于测定规则岩石试件在单轴压缩应力状态下的纵向和横向变形,据此计算岩石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弹性模量分为初始弹性模量,割线弹性模量和切线弹性模量。

它们均由试验结果绘制的应力~应变曲线确定。

泊松比是指单向压缩条件下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之比;对于岩石,一般用应力~应变曲线近于直线段平均纵向应变与相应应力段平均横向应变计算。

二、试验方法目前,实验室广泛采用电测法测定岩石变形。

即用转换元件将待测非电量的变形转换成电量输入电子仪器进行测量。

1、实验所用设备和备品2、试件制备及尺寸测量(1)采用圆柱体试件,试件直径50mm,高100mm。

(2)沿试件高度,直径的误差不超过0.03cm试件两端面不平行度误差,最大不超过0.005cm;(3)端面应垂直于轴线,最大偏差不超过0.25°;(4)直径应沿试件整个高度上分别量测两端面和中点三个断面的直径,取其平均值作试件直径;高度应在两端等距取三点量测试件的高,取其平均值,作为试件的高,同时检验两端面的不平整度。

尺寸测量、均应精确到0.1mm。

3、试件描述(1)岩石名称、颜色、矿物成分、结构、风化程度、胶结物性质等;(2)加荷方向与岩石试件内层理、节理、裂隙的关系及试件加工中出现的问题;4 、电阻应变片粘贴(1).选择合适的应变片待用。

同一组所用的应变片应是同一包装袋中的,并且两片之间的电阻值相差不应超过0.5欧姆。

轴线在应变片底座上标出。

在拿取和摆放应变片时,注意不要用手接触应变片的底座,也不要与其它未经清洗的物体接触,以免造成污染。

禁止用镊子或其他坚硬的器具夹持敏感栅部分,防止人为损伤应变片。

(2).用细沙布打磨试件需要粘贴应变片表面。

打磨方向与贴片方向成交叉450,面积约为5×10mm2。

(3).用棉球蘸少量丙酮(酒精)擦洗贴片位置,棉球脏了再换一个,只到棉球不变色为止。

用铅笔画出贴片位置的方位线,然后在用棉球擦一次。

实验报告《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册_0932文档

实验报告《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册_0932文档

2020实验报告《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册_0932文档EDUCATION WORD实验报告《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册_0932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沉积岩石学》实验报告册学院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成绩:实验一沉积岩的构造与结构(2学时)一、实习要求1.观察几种常见的沉积岩构造,并初步掌握分析及描述方法。

2.认识并掌握几种常见的碎屑岩结构,并学会分析及描述方法。

二、实习内容1.沉积岩的构造:观察层理、波痕、泥裂、晶体印模、槽模、结核、迭锥、圆度、分选性、球度)及表面特征;胶结物及杂基的结晶程度及排列方式(对于显晶质);胶结类型(包括接触类型和支撑类型)。

(2)泥质结构(粒度结构按粘土、砂、粉砂的相对含量来划分;(3)粒屑结构(包括颗粒种类及大小;胶结晶的结晶程度;泥晶基质(灰泥);支撑类型及胶结类型;(4)结晶(晶粒)结构(颗粒大小、自形程度及晶粒间接触界线)晶粒结构:粒屑结构:实验二碎屑岩―砾岩及角砾岩(2学时)一、实习要求1.学会对陆源碎屑岩的观察和描述方法,学会正确的命名。

2.镜下观察碎屑成分、胶结物成分及其特征。

二、实习内容1.手标本观察:岩石的颜色;岩石的结构(重点描述碎屑颗粒的粒度、形状(圆度和球度)、分选性和表面特征);碎屑颗粒的成分及含量;胶结物成分、结构特征及含量;杂基成分和含量;胶结类型和支撑关系;可见到的构造特征;成岩后2.镜下观察:重点观察成分(包括碎屑颗粒、杂基及胶结物成分);结构(包括颗粒大小(最大,最小,平均)、分选性、磨圆度、接触类型、支撑类型、胶结类型);微构造;成因分析(母岩性质、流体性质、搬运情况等)。

沉积岩石学沉积岩实验指导书(整理过)

沉积岩石学沉积岩实验指导书(整理过)

《沉积岩石学》实验指导书专业班级:地质工程2013-2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In doing we learn - - - 实践出真知。

实验一沉积构造的观察描述一、目的要求1、认识各种类型沉积构造的一般特征;2、学会沉积构造观察、描述(包括素描)的内容及方法;3、以沉积构造的鉴别标志为依据,分析、推断其成因及形成环境;4、利用(某些)沉积构造确定岩层的顶底。

二、实验内容观察下列沉积构造标本:水平层理、交错层理、脉状及透镜状层理、韵律层理、波痕、泥裂、槽模、冲刷泥砾、石盐假晶、缝合线、结核、鸟眼构造、虫迹、叠层构造等。

三、实验指导沉积岩的构造是沉积岩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分析沉积岩形成的重要依据,也是区别于岩浆岩和变质岩的主要标志。

沉积岩的构造类型复杂多样,下面仅对层理构造和波痕构造的观察描述加以说明。

(一)层理构造层理构造的观察应主要在野外进行,室内手标本观察有局限性,观察和描述的具体内容有:1. 确定岩石的基本类型。

2. 观察描述层理显示原因,包括成分、颜色、结构在垂向上的变化以及生物遗体、片状矿物等的存在与否。

3. 观察描述层理的内部特征(1) 描述细层的形状,倾角(细层与层系上界面的夹角)、安定角(细层与层系下界面夹角)、延伸和连续性、纹层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纹层面的清晰程度等。

(2) 观察测量细层的厚度及变化(3) 观察细层内物质成分、结构特征及微韵律变化。

(4) 描述层系界面是否为平面,层系间的相互关系,相邻层系中纹层方向以及层系界面的清晰度等。

有关层理内部特征的描述内容详见表1-1。

表1-1层理内部特征描述的具体内容2. 单层的相互关系:平行的、交叉 的3. 相邻层中纹层的方向:同相的、 异相的(无规律地或同型的)4. 层理面的清晰度:显著的、不清晰的、逐渐过渡的4. 观察和鉴别层理的形态类型在确定层理形态类型时,应注意平面上和平行流向的纵剖面和垂直流向 的横剖面上的特征,只有三度空间综合观察才能正确判断层理的形态特征, 因为不同类型层理在各剖面上的表现各有异同,如槽状交错层理,只在横 剖面上表现为槽型弯曲的特征,而在纵剖面上则似单向斜层理.大部分斜 层理在纵剖面上可见各种斜层理形态,而在横剖面上则见水平层理。

【推荐下载】岩石学实习指导书word版本 (13页)

【推荐下载】岩石学实习指导书word版本 (1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岩石学实习指导书篇一:岩石学实验指导书目录、正文目录第一章岩石手标本的观察和描述???????????2第二章岩石显微镜下的观察和描述??????????4第一节岩石镜下鉴定基本程序????????????4第二节岩石镜下鉴定报告编写要求及实例???????6第三章实验指引??????????????????8实验一超基性岩浆岩类???????????????8实验二基性岩浆岩类????????????????10实验三中性岩浆岩类????????????????12实验四酸性岩浆岩类????????????????14实验五脉岩类???????????????????15实验六火山碎屑岩类????????????????17实验七砾岩类???????????????????19实验八砂岩类???????????????????20实验九碳酸盐岩类?????????????????21实验十角岩类???????????????????22实验十一板岩、千枚岩类 ??????????????24实验十二片岩类???????????????????25实验十三变粒岩与片麻岩类??????????????27实验十四角闪岩和榴辉岩类??????????????29实验十五麻粒岩???????????????????31 附一常用矿物代号????????????????????????33 附二矿物百分含量目估图?????????????????????35 附三矿物颜色检索表???????????????????????36 附四矿物双折射率和突起检索表??????????????????38 附五矿物异常干涉色检索表????????????????????40 附六常见岩石照片????????????????????????42第一章岩石手标本的观察和描述对岩石手标本的观察和描述,一般可依照下列顺序进行:一.颜色岩石的颜色是重要的鉴定特征和成因标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积岩石学实验指导书第一章沉积岩肉眼观察、镜下鉴定的方法和实验肉眼观察和镜下鉴定是沉积岩最基本的、最简便的、最常用的研究方法。

有代表性的岩石手标本一定程度上是野外现象的缩影,肉眼观察可以了解岩石的宏观特征;光学显微镜下的薄片鉴定,可以细致地了解到沉积岩的物质组成、结构、显微构造、成岩作用及孔隙等方面的信息,基本可满足岩石的成因分析、储层评价等研究的需要。

因此,沉积岩的肉眼观察和镜下鉴定是《沉积岩石学》课程教学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验是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实践过程,也是对理论学习内容的巩固和加深,也可弥补理论教学中的不足。

第一节沉积构造的观察描述方法和实验沉积构造是沉积岩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分析沉积岩形成的重要依据,也是区别于岩浆岩和变质岩的主要标志。

因此,沉积构造观察、描述是沉积岩研究中一个重要内容。

一、流动成因构造的观察描述(一)层理的观察描述层理的观察、描述主要对野外露头和钻井岩心进行,其观察和描述的内容有:层理的厚度和规模;层理的类型及其特征;斜层理的纹层和层系产状的测量;层理内部构造和构成方式的观察和描述。

1.层理的基本术语层理是指沉积物(岩)由成分、结构、颜色及层的厚度、形状等垂向的变化而显示出来的一种构造。

组成层理的要素有层系组、层系、纹层。

2.层理的描述步骤和内容第一步:仔细观察标本或露头剖面岩石,初步确定岩石类型,分清纹层、层系、层系组,确定层系界面和层的界面。

并对层理进行初期素描。

第二步:仔细观察纹层(细层)。

描述纹层的形状、纹层与层系界面的关系以及同一层系内纹层间的关系,测量纹层的厚度、产状,确定组成纹层的成分等。

第三步:描述层系、层系组及其界面。

描述层系界面的形状、层系间的关系、层系内成分特征,测量层系的厚度、产状等。

对于斜层理,纹层与层系上界面的夹角称为倾角,与层系下界面的夹角称为安定角。

对于同一个纹层,一般安定角小于或等于倾角,因此可利用倾角和安定角的关系帮助判断岩层的顶底。

第四步:确定层理类型,分析层理的成因。

根据纹层、层系等观察和描述,确定层理类型,并根据组成层理的层系厚度大小,确定层理的规模。

结合纹层、层系的产状测量,分析层理形成的环境及其水动力条件。

对于能确定古水流方向的,需确定古水流方向。

若条件许可,最后还需对层理进行照相。

3.层理观察、描述时应注意的问题1)形态描述须进行三度空间观察。

观察时应注意平面上及平行流向的纵剖面和垂直流向的横剖面上的特征,只有三度空间综合观察才能正确判断层理的形态特征,同一类型层理在各剖面的表现各有异同,如槽状交错层理,只在横剖面上表现为槽形弯曲的特征,而在纵剖面上则似单向斜层理。

大部分斜层理在纵剖面上可见各种斜层理形态,而在横剖面上则呈现平行层理的形态。

因此要注意纵、横剖面的观察才能正确判断层理的类型。

2)成分的观察。

需观察纹层内物质成分、结构特征和微韵律变化。

3)定量测量。

对于斜层理,需测量并记录不同方向纹层的倾向和岩层的倾向。

测量结果可以通过箭头图解及玫瑰图解等方式进行资料处理。

对于曾发生构造变动的岩层,需进行岩层的倾向校正,才能确定古水流的方向。

这种校正通常采用吴氏网法。

(二)波痕的观祭描述波痕是常见的层面构造之一,是由于风、水流或波浪等介质的运动,在沉积物表面所形成的一种波状起伏的层面构造。

由于介质的作用性质、作用强度及方向不同,波痕的大小和形态也不相同。

可利用波痕的形态特征、波浪的大小和波痕指数等来恢复波痕的形成条件。

1.波痕的基本术语描述波痕的基本术语主要有波峰、波谷、波脊、波长(L)、波高(H)、迎流面、背流面、波痕指数(RI)、对称指数(RSI)等。

2.波痕观察描述的方法和内容(1)波痕要素或参数的测量主要测量波痕的波长(L)、波高(H)以及波痕的迎流面水平投影的长度(l1)和背流面水平投影的长度(l2),并进行波痕指数(RI=L/H)和对称指数(RSI=l1/l2)的计算。

根据对称指数可将波痕分为对称波痕和不对称波痕。

若RSI近似为1,称为对称波痕;大于1,称为不对称波痕。

研究不对称波痕时还需测量缓倾斜面(迎流面)和陡倾斜面(背流面)的倾向,以恢复古水流方向。

一般情况下,缓倾斜面倾向与水流方向相反,陡倾斜面倾向与水流方向一致。

在野外还须测量地层的产状,若岩层发生倾斜,则须恢复原始产状后测量,或测量岩层产状和缓倾斜面的现存产状,然后进行校正,校正方法可利用吴氏网法。

(2)波痕形态及内部构造的描述波痕形态常按波脊的形态特征进行描述,主要包括波脊的连续性、是否分叉和延伸形态等。

如波脊的延伸形态可分为直线状、弯曲状、链状、舌状、菱形状、新月状等。

发育良好的波痕,是由一个或几个迎流纹层和多个前积纹层及一个或几个水平底积纹层组成。

前积纹层是波痕的主要组成部分,迎流纹层和底积纹层多未被保留。

前积纹层形态有直线形、切线和凹形,是波痕迁移形成的。

根据波痕内部构造与外部形态关系可分为形态协调的波痕和形态不协调的波痕。

形态协调的波痕:波痕具有上述发育完好的内部构造,只有一组前积纹层而且在成因上有直接关系,其内部构造是由该波痕迁移形成的。

形态不协调的波痕:具有复合构造的波痕,不具典型的内部构造,而且与外部形态不协调,不相适应反映在成因上与之无关;呈复合构造形态,是由多组前积纹层组成的。

(3)波痕的物质组成波痕的大小和形态与水深和流速有关,因此组成的物质粒度也不同,流速越小粒度越细。

粒度在波痕内部分布也不一致,流水波痕背部颗粒比谷中颗粒细;而风成波痕则相反.背部颗粒较粗,而谷中颗粒较细。

因此,需描述组成波痕的物质成分、粒度、分布等。

(4)观察和测量波痕所指示的流向波脊是连续的,水和风的主要流向是垂直波脊方向的,不对称波痕的陡坡倾向指示主流方向。

波脊不连续的舌形波痕和菱形波痕的凸端和菱形尖端指示流向。

而新月形波痕凹向指示流向。

(5)波痕的成因分析在上述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还应综合分析和判断波痕的成因。

波痕按成因可分为:流水波痕、浪成波痕、风成波痕、干涉波痕和改造波痕。

(三)槽模的观察描述槽模是分布于砂岩底面上的一种印模,是由于水流的涡流对泥质物的表面侵蚀而形成许多凹坑,后被砂质充填而成,在上覆砂岩底面形成的一系列规则而不连续的突起。

注意观察、描述突起的对称性、形态、大小、延伸方向等。

利用槽模可判断古水流方向,槽模的延伸方向为水流方向,且浑圆状突起端迎着水流方向。

(四)沟模的观察描述沟模也是分布于砂岩底面的脊状印模。

注意观察、描述脊状印模的延伸长度、方向、脊的高度、分布状况等。

利用沟模也可判断古水流方向,沟模的脊延伸方向为水流方向。

槽模和沟模均分布于岩层的底面,且常共生,因此可利用它们判断地层的顶底。

(五)冲刷面的观察描述冲刷面是指在沉积物表面由于水流下蚀作用使下伏岩层形成凹凸不平的面。

注意观察冲刷面的起伏程度、界面上下沉积物特征等。

二、暴露成因构造的观察描述(一)雨痕和冰雹痕的观察描述注意观察雨痕的形态、大小、深浅。

雨滴垂直落下时,坑呈圆形;雨滴倾斜落下,坑稍呈椭圆形。

冰雹痕与雨痕相似,但比雨痕宽而深,形状不规则。

雨痕和冰雹痕常为上覆沉积物充填,上覆沉积物底面上可见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凸状印模。

(二)干裂的观察描述软泥状态的沉积物露出地表,由于干涸时收缩形成的裂缝使沉积物表面被分割成多边形块体。

因此,应注意观察裂缝的形态,包括剖面和平面形态。

裂缝剖面一般呈V字形,裂块呈多边形,且裂块中央凹、四周微翘。

裂缝中常充填上覆沉积物。

可利用裂缝V字形断面确定上下层面,因为裂缝尖端指向下层面,裂块凹面一般向上。

三、同生变形构造的观察描述同生变形构造主要包括包卷层理、重荷模、滑塌构造、砂球及球枕构造、砂火山、砂岩岩脉、碟状构造等。

重荷模是发育于岩层的底层面上圆丘状或不规则的瘤状突起,注意与槽模的区别,前者多不规则和无定向性。

注意观察瘤状突起的形态、大小、突起高度、分布状况等。

砂球及球枕构造是分布于泥质之中的砂质椭球体或枕状体。

注意观察砂球、球枕体的形态、大小,与砂岩层的关系以及围岩的特征等。

滑塌构造是沉积层在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和位移所产生的变形构造,可引起沉积物的形变、揉皱、断裂、角砾化、岩性的混杂等。

注意观察纹层产状、裂缝分布、岩性特征,以及与上、下岩层的关系、分布范围等。

四、化学成因构造的观察描述(一)晶体印痕、假晶以及冰晶印痕的观察描述此三种构造均与晶体有关,因此注意观察晶体的特征(形态、表面特征、颜色等),确定矿物成分。

因为矿物可以指示形成环境,如石盐和石膏晶体或假晶存在说明沉积时盐度较高且在干燥气候条件下形成的。

如果有黄铁矿存在,则说明当时是还原环境。

(二)结核的观察描述结核是岩石中自生矿物的集合体。

这种集合体在成分、结构、颜色等方面与围岩有显著差异。

结核观察、描述的内容有:成分、结构、颜色、大小、分布,同时还要描述围岩的特征(成分、结构、颜色等),以及结核与围岩中纹层之间的关系,以便判断结核的形成时间:同生结核、成岩结核和后生结核。

(三)缝合线构造的观察描述注意观察缝合线分布,是否切穿颗粒,与层面的关系,开启性和充填情况以及围岩特征等。

五、生物成因构造的观察描述生物成因的构造主要包括生物遗迹构造、生物扰动构造和植物根迹等。

生物遗迹构造根据形态及行为方式,可分为居住迹、爬迹、停息迹、进食迹、觅食迹、逃逸迹、耕作迹等。

生物遗迹描述的内容主要包括:痕迹的形态、大小和空间展布(方位、深度等)特征。

潜穴内部构造特征,保存方式、丰度、伴生的其它痕迹及其相互关系、居群密度、围岩性质、无机沉积构造特征等。

遗迹的形态分为简单垂直管状、“U”形、直一弯曲形、蛇曲形、环曲形、螺旋形、星射形、树枝形、网格状、卵形与胃形、点线形等。

生物扰动构造一般是不具有确定形态的,其识别标志主要为在层理发育的砂岩中常破坏层理,在泥质沉积物中显示斑点构造,在含油砂岩中出现含油不均的现象等。

描述内容主要包括扰动强度、分布等。

植物根迹是指保存在沉积地层中的植物根系,但在岩心中或局部露头所显示的根迹,大多数仅仅是植物根系的一部分或极少的部分。

根迹在岩石中常呈现不同的形态,如垂直状、辐射状、须状、扁平状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根系的生态特点。

因此,在描述时,须注意根迹的形态、分布、完整性、保存状况(是否被炭化、氧化等)等。

实验一沉积构造标本的观察与描述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各类不同成因沉积构造的基本特征,学会观察和描述(包括素描)各种沉积构造特征的方法。

2、要求掌握常见沉积构造的识别标志,能初步分析其形成过程;并掌握利用沉积构造进行沉积环境分析和推断的原理和方法。

二、观察内容1、层理:水平层理、沙纹层理、平行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理、压扁层理、透镜状层理、波状层理、粒序层理、块状层理。

2、层面构造:波痕、干裂、冲刷面,槽模、沟模、重荷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