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开封城市规划与文脉的延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开封城市规划与文脉的延续

摘要记录一个城市的沉浮,需要一个参考关系,更容易使人发生感喟。余秋雨也说“开封是没落的贵族”。开封这个城市的名字永远与悠远而漫长的七朝古都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在当代城市快节奏的发展当中,开封应该更加注重城市的面貌,不能单纯追求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而使人丧失历史记忆,忘记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因此在当代城市的规划和发展中,必须注重历史文脉的延续,让这种文化符号的延续融入普通百姓的生活,让开封这座古老的城市在当代的城市发展中焕发新的生机。

关键字问题规划文脉延续开封市,是位于河南省豫东大平原的地级市,历史上曾用名有“大梁”、“汴州”、“东京”、“汴京”,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城摞城遗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城市南北宽约92公里,东西长约126公里,总面积644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95平方公里。开封是【清明上河图】的原创地,有“东京梦华”之美誉,市区分布着包公湖、龙亭湖、西北湖、铁塔湖、阳光湖等诸多湖泊,水域面积达145公顷,占老城区面积的四分之一,是著名的“北方水城”,享有“一城宋韵半城水”的盛誉。

开封城市规划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市民遗憾:“杨柳岸晓风残月”景象不再,“北方水城”难现往昔风采。

由于观念不同,不同时期人们对水的认识是不一样的。除了护城河的消失,开封的另外一些水面也被建筑取代,逐渐淡出了人们视野。

开封是一座钟灵毓秀的古城,千年以来,“一城宋韵半城水”的美名广为传扬。开封市城墙内市区面积为12.9平方公里。据《开封市志》记载,开封城区湖泊星罗棋布、水域广阔。共和国成立初期水域面积为4.8平方公里,占城墙范围内城区面积的1/3。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城市建设和人工填湖,水域面积日趋减少,1985年全城总水域面积减至1.56平方公里,约占城区(城墙范围内)面积的8%。

开封有多少水面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5月30日,对比1987年和2005年印制的开封市城区地图,从地图上显示的湖泊面积可以明显看出,包公湖、阳光湖、杨家西湖等湖面面积明显减少。

一些“老开封”回忆,开封是有名的水城。几十年前,惠济河、北支河、护城河穿城而过;龙亭湖、包公湖、铁塔湖、阳光湖分布市区,水域面积宽阔,风景旖旎,“北方水城”的称号由此而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惠济河流经城墙内的河面,渐渐被人们用水泥板覆盖,铺成了柏油路,逐渐修成了弯弯曲曲的内环路。人在路上走,水在地下流,这段历史上颇有名气的惠济河成了开封最大的排污沟。我市源于龙亭西湖、流经市区西部的西支河,以及源于龙亭东湖、流经市区东部的东支河等河流早就成了暗河。

地图上显示,作为开封水域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封市即将实施的水系三期工程的重要连接点,如今的阳光湖和曾经的包公湖一样,水面正在变小。

开封有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但是一些单位或个人恣意打井取用地热水,造成地下水资源的极大浪费。

问题二街道的尺度和风格

1.街道的空间尺度是街道最为明显的特征和重要的要素之一。临街建筑高度与街道宽度之比是街道的空间尺度最明显的关系。其直接影响人的生理或心理感受——应既不感到闭塞,又不觉得过于开敞。当人在其中活动时需要有一种围合感,不会感到无所适从;但空间太封闭了又会产生一种压迫感,令人不自在。就当代城市设计规划研究:一般来说,在市区两旁建筑的高度与街道宽度之比以控制在1:1至1:2之间为宜,这样的空间具有相互包容的匀称性。当高宽比超过1:0.5的时候会出现一种压迫感,而小于1:2的时候会感到空间过于开敞。

开封1990年后的街道“扩建”。破坏了开封城市街道的空间尺度。首先,道路扩建的目的是为改善城市交通环境,而交通环境的改善与否主要在于这个城市的人口数量与经济发展水平。90年代开封经济发展缓慢,城市汽车和个人私车的拥有量很低,街道没有任何交通拥堵的现象。其次,即使扩建了道路,但应该按照人们的心理生理因素设计街道的高宽比。如,商业干道东大街,扩宽前的高宽比约为1:1,街道宽度约为13米;扩宽后为25米,而街道临街建筑平均高约

8米,高宽比为1:3.1。这些街道原本有较好的绿化与行道树,扩宽后的道路光秃秃的,毫无绿化性与美感。

2.街道的过渡重建“按照意大利式构思,街道两旁必须排满建筑,形成封闭空间,这就像一口牙齿一样,由于连续性和韵律而形成美丽的街道,如果拔掉一颗牙齿,镶上一颗不同寻常的金牙,就会面目全非。同样,如果一幢建筑毁坏而另建一幢新的不协调的建筑,也就立即会打乱街道的均衡。”过渡重建产生的最重要不良问题便是“打乱街道的均衡”。开封这种“无设计、无依据”的街道设计很是普遍。许多建筑使用还远远不到使用年限便随意拆除,从上世纪90年开始,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作为历史名城的开封,沿街有许多历史建筑,并且,许多是在民国——上世纪60年代之间建的石质、砖构或砖混结构的坚实的“老”建筑。其历史其历史价值、利用价值和使用年限不可低估。是这些建筑,彰显出开封人文历史的厚重与延续。

问题三对旧城区文物的保护不周

因为战乱、动乱,古代遗存原本丰富的中国,开封,现在的古城、古建筑日渐稀少了;更可怕的是,随着古城重建、再造的热情高涨,建设性破坏愈演愈烈,一处处古建筑、街区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颓然倒下,业内人士坦言最近二十多年来破坏的规模和彻底性是任何一次动荡时期都无法比拟的。

在大拆大建、推倒重来基础上的古城缮修和改造,为何就像流感一样盛行不衰?主要是政绩内驱力以及对古建筑艺术的水之深浅一无所知或仅知皮毛造成的,这些人(主要是决策者)是活脱脱“有知识

的文盲”,胆大妄为,什么“瓷器活”都敢去干。

殊不知,任何一座古城,哪怕一座亭子、一面残墙,其由来可能都会灰线千里,有很多外婆的外婆娓娓道来的故事、传说;这些亭子、墙的结构、材质,甚至它的朝向,可能都是待解的谜。不问青红皂白、不探究其中蕴藏的信息、艺术价值,推倒重来,待解的谜于是都灰飞烟灭,永远沉入历史大幕的后面了。

古城保护专家、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认为,目前中国古建筑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存在矛盾和冲突,若仅着眼旅游业的发展,古建筑不但不会被合理利用,且其保护也会变得功利古城搞旅游、商业开发,话也没说错,但是搞旅游开发,首先要满足人民需要,然后才是旅游开发,旅游开发是有序的。很重要的原则是,古城不可能重建,历史上从来没有重建过、模仿过古城建设。

旅游业发展起来后,建筑保护也功利了。如果只为发展旅游,必然会不合理利用,为了赚钱乱修,商业太多会使环境遭到破坏。要尊重历史建筑,遵循合理科学的修缮方法,要采取措施控制商业泛滥,并要保留老的居民,这就是生活的延续性。

开封市的城市规划与发展

近年来,开封市委、市政府本着“修缮、保护、适度开发”的原则,按照有利于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改善、有利于城市综合功能提高、有利于第三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有利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目标,全面启动了宋都古城风貌保护与重现工程规划,结合不同区域的特点及实际情况,重点对御街—中山路紫色文化链、四河联通五湖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