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创作

合集下载

名家集字对联100副

名家集字对联100副
261 261 195 411 963007 A 21 1 261 235 211 261 269 B 211 261325 B 211 261 463
211 261 357
221 261 467 A 265261 865 224 261 941 A 113 301 195 002 301 197 A 0023 11321 A 211415 501 A 211 41556 1 B 211415599 A 21 14156 17B 21 1 415 637 C 002 517 143 C
Trim panel - Side panel (M 502)
Trim panel - Side panel (M 502) (for service installation) Rotor (for distributor 021 905205 E) Rotor (for di stributor 211 905 205 S)
211 955549 A
N143431
N 14421 1
N 14627 1
N 23500 1
G6
Brake shoe 45 rear with l ini ng Boot Clip - Vacuum hose (M 506) Brake l ine Gearsh i ft rod, rear 1 brake pad set Guide - Brake cable (RHD) Water drain pipe, rear Cover plate Sliding door (M 515) Insert - Ashtray Beading
211 69809 4
211 698094 A
264 805 051 A
264 805051 G

语文教案:对联的创作与欣赏

语文教案:对联的创作与欣赏

语文教案:对联的创作与欣赏一、对联的历史与特点对联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传统文学形式,是一对平仄相对、字数相等、意境相近的对仗的句子。

对联以其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丰富的意象和艺术性质,成为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

对联的创作与欣赏既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对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之间的文化交流。

据史书记载,最早的对联出现在东汉时期,那时对联只是一种贴在门户上的春联,用以祈福辟邪。

后来,对联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文化艺术形式,成为文人雅士的知识与智慧的结晶。

明清两朝,对联成为文人雅士们在诗词会中交流思想感情,表达才情的一种重要形式,被认为是文人墨客的身份象征。

对联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对联以“映景增光、互文昭示、画龙点睛”的原则,使得文字更富有韵律感和艺术性。

对联注重对仗的平仄、字数的等量,要求在表达的基础上达到平仄相对的效果,使得对联言简意赅、丰富多样。

对联还注重意境的创造,通过对词语的组合运用,营造出艺术的意象和情感。

二、对联的创作技巧与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创作对联时,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掌握对联的创作技巧和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联想力和表达能力。

1. 灵活运用平仄对仗:对联在创作时要遵循平仄对仗的原则,即上联和下联的平仄要相对应。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平仄对仗的规律,通过一些练习和篇章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平仄对仗的技巧。

2. 注重字数的等量:对联的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调整字的长短、词语的表达方式等,使对联达到字数的相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用词准确和表达能力。

3. 创造丰富的意象:对联要求富有意境,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集中注意力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游戏和鉴赏活动,让学生感知世界的美与善,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三、对联的欣赏与评析对联的欣赏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联的欣赏与评析,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对联的艺术内涵,提高自己的审美品味。

《对联的撰写技巧》课件

《对联的撰写技巧》课件

详细描述
对联,也称为楹联或对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独 特的文学形式。它通常由上下两句对仗工整、意义相 关的句子组成,是一种高度精炼、富有哲理和韵味的 语言艺术。对联起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认为桃符可 以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在桃符上题写吉祥的语句, 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学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联 的创作逐渐规范化,形成了严格的对仗、韵律和寓意 等方面的要求。
对联的格式与特点
总结词
对联的格式包括字数、平仄、韵律等方面的要求,通 过对仗、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传达深刻的思想和 情感。对联的特点包括语言简练、寓意深远、富有哲 理和韵味。
详细描述
对联在格式上有着严格的要求,主要包括字数、平仄和 韵律等方面。字数要求上下两句保持一致,常见的有五 言、七言等。平仄要求上下两句声调相对,以形成音韵 和谐的效果。韵律要求上下两句末尾的字的韵母相同或 相近,以产生和谐悦耳的音效。此外,对联还常常运用 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来传达深 刻的思想和情感。对联的语言简练明快,寓意深远,往 往能够引人深思,富有哲理和韵味。
在追悼亡者时,对联可以表达哀思和 怀念。
婚庆、寿庆等喜庆场合
在婚庆、寿庆等喜庆场合,对联可以 表达祝福和喜悦。
对联的文化价值与意义
01
02
03
弘扬中华文化
对联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通过其独特的 语言艺术和深刻内涵,传 承和弘扬了中华文化。
培养审美情趣
对联讲究语言美、音韵美 和意境美,能够培养人们 的审美情趣。
意境营造技巧
描绘景物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 来营造意境,使读者感
受到自然之美。
抒发情感
通过对情感的抒发来营 造意境,使读者感受到

对联的特点与格式 - 对联创作要点 -

对联的特点与格式 - 对联创作要点 -

对联的特点与格式- 对联创作要点-对联属于一种凝缩了的文学艺术品类。

在众多的文学品类中,对联与格律诗有着极其相近的特征,那就是都以最精巧的语言和有节奏的韵律集中地反映人们的生活而抒发情感。

对联与格律诗相比,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形式上有所不同,其实,一副好的对联,就是一首诗,可以说,对联是具有特殊形式的诗。

概括对联的特点,主要分四个方面:一是形式对称,二是内容相关,三是文字精练,四是节奏鲜明。

也有人将其称为对联四美,即建筑美、对称美、语言美和节律美。

下面分别介绍对联的四大特点:(一)形式对称对称,指上下联句的对仗形式,也称对偶形式。

对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项重要的修辞方法,是对联的魅力和生命之所在。

什么是对仗呢?对仗,换言之,就是对偶句的对称。

对仗一词来源于古代宫中卫队行列(仪仗队),这种行列是两两相对排列,故称对仗。

对仗作为一种修辞方式运用到汉语文字艺术中,即比喻用平行的两句话,成双成对地排列,表达相关或相反的关系。

中国古代文学中,对偶句屡见不鲜。

不管是《诗经》还是《尚书》、《易经》、《老子》、《淮南子》都有对仗鲜明的佳句,两汉以后的赋体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骈体文学,唐代以后的格律诗,对偶这一辞格逐渐被人们所掌握,成为古典文学中不可替代的修辞方式。

对仗,是汉语文学的一大特征。

中国的方块字,一字一言,本身便为对仗艺术的产生提供了适宜其生长的先决条件。

这一特点使得骈文、诗歌、对联这种凝缩艺术千年不衰,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

对联中的对仗是在对联的出句和对句中把同类的概念或相对的概念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并列起来,形成联句的对称美。

在对联中,对仗方式尤为重要,它是对联艺术的精髓所在。

民间有一则关于春联的谜语,这样写着: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脸红光,年年报吉祥。

只言片语,很精到地写出了对联的对称美、建筑美和祝颂吉祥的特点。

对仗形式的产生,来源于客观世界本来具有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现象,这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这种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启示了文学艺术的对称美,同时也迎合了中国古代阴阳学说中一阴一阳为之道也的理论。

论对联创作的六项基本原则

论对联创作的六项基本原则

论对联创作的六项基本原则对联以独特别致的文学艺术形式而存在发展和显耀于世,已有千年以上历史的对联,是由文、赋、诗、词、曲等文体综合、演化、变异而成。

因而它兼有各种文体的优点和特点,具备了:新鲜优美,整齐雅观,格调多变,灵活自由,短小精悍,音韵和谐,艺术性强,适应性广等,是我国文化艺术芳园中极为别致的一朵奇葩。

所以它一直受到历代各阶层人士的喜爱,在民间广泛传播应用。

在对联的创作过程中,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六项基本原则:对仗工整、文气相当、措辞妥帖、立意明确、风格别致、修辞奇巧。

一副好的对子往往因其大致符合此六项基本原则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对仗工整:所谓对仗就是字数相等、句法相似的对偶句表达相反或相关的意思,其中字数对仗是一切对仗的基础。

上下联相同位置要用相同词性的词来对仗。

例如: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柏白梅兰。

数词与数词相仗,名词与名词相仗,形容词与形容词对仗……此种词词对仗是最为简单普遍的。

对于双音节或多音节词,除词性相同外构词方式也应相同,而在对仗中海特别讲究表颜色、方位和数量的词的对仗。

例如:半弯新月,一抹残霞。

仅“半”、“一”两字,把晚霞的落照的昏暗和朦胧新月表现得淋漓尽致。

字词词性对仗外,句式也要求严格对仗。

在句式对仗中,既要语意相关,也要节奏强弱相当。

如五月黄梅天,三星白兰地。

上联说明了江南的一个时令现象,而下联则是一种酒,语意毫无关联,但此联是特殊目的的表达,可视为字词严格对仗而内容不相关的无情对。

对仗还有多种形式,有从不同侧面表相近意思的正对及与之相对的反对和上下联共同说完一个整体意思,语序不能颠倒的串对。

通过对仗我们可以分别虚实字及应用,分别平仄声,加强知识面和用典故,我们可以通过对“孙行者,胡适之”这个对联,增加了解,明白我国传统的博大精深。

胡对孙,取猢狲之意,.“行”对“适”,都是进退动词,“者”对“之”都是虚字,既有借对,又有流水对,联在一起的意思就是“孙子行着走,到那里去呢?”所以对联及诗歌的对仗,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有极大的自由,对仗是为了更好的表现内容,而不是损害思想内容,过于的讲究工整,就成了纤细,大工反拙。

对联艺术欣赏与创作

对联艺术欣赏与创作

加强媒体宣传
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加强对联艺术 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认知度。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表达
对联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 果。同时,对联还常常运用典故、成语等文化元素来丰富内涵和增加趣味性。
02
对联艺术欣赏方法
品味文字之美
01
02
03
炼字精妙
对联文字简练,每个字都 经过精心挑选和锤炼,以 求表达最准确、最生动的 意思。
音韵和谐
对联讲究平仄和押韵,读 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音乐 美感。
对联艺术欣赏与创作
汇报人:XX 2024-01-19
目录 CONTENT
• 对联基本概念与特点 • 对联艺术欣赏方法 • 对联创作技巧与步骤 • 不同类型对联欣赏与创作 • 对联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与推广
01
对联基本概念与特点
对联定义及起源
对联定义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 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
遵循格律,注意平仄
了解格律规则
熟悉对联的格律规则,如字数相等、对仗工整、平仄相谐等。
合理安排平仄
根据格律规则,合理安排对联的平仄,使其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 上口。
避免重复字词
在同一副对联中,避免重复使用相同的字词,保持语言的多样性和 丰富性。
反复修改,精益求精
仔细推敲
在初稿完成后,仔细推敲每个字词和句子的表 达,确保准确传达出预期的意境和情感。
领悟哲理之韵
富含哲理
对联常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通过欣赏可以启迪思想 、领悟人生。
寓意深远

对联的特点与写作

对联的特点与写作

对联的特点与写作对联,就是通常所说的对子,又叫联语,联句。

有题刻在壁柱上的,也有仅传于书本和口头的。

对联是我国的特产。

它历史悠久,流传广泛,雅俗共赏,是体制短小、文字精练的一种文学形式。

可谓数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

但由于许多原因,同今人大多对于格律诗不求甚解一样,对于对联也一知半解。

笔者大约职业病之故,于是忍不住说点儿闲话,以求教于方家。

对联的特点对联的特点,刘勰的在讲对偶的《文心雕龙·丽辞》里提出“句句相衔”,“字字相丽”;刘知几的《史通·叙事篇》说要:“编字不织,捶句皆双,修短取均,奇偶相配。

”对联是单独使用的对仗句,其特点就表现在上下两句之间。

一、出句和对句字数相等对联常见的上下各一句,字数可四、三、二字,也可五、六、七字。

三句以上,而每句字数较多,可称长联。

对联不论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是相等的,这是对联的起码要求。

如果不是故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修辞效果,无一例外。

笔者近年来在不少单位大门上看到把一句话分写在大门两边,字数相差两三个,说是对联,真是笑煞人。

而且,对联的每一联内容、上下联之间、尤其是其中对应的地方,不用重复的字。

二、出句与对句内容相关对联的出句与对句不是孤立的,在内容上相联、相关,语意连贯。

只有语意连贯,才能浑成一体。

有的对联,有明显的拼凑痕迹,甚至同一联的字也彼此孤立,互不相干,读起来费解,就是在这上头出了毛病。

上下联内容相关又有正对、反对、串对之分。

正对,指出句与对句在意思上并列,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主题,互相补充。

例如《安徽合肥包公祠联》(佚名):照耀千秋,念当时铁面冰心建谠言,不希后福;闻风百世,至今日妇人孺子颂清官,只有先生。

评包公,评得热情,评得冷静,颂而不媚,文字平稳,无耸人听闻之笔,却传达出广大民众的共同心声。

反对,指上下联在内容上一正一反,相互映衬。

如《岳坟前铁槛对联》(清·松江女史):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创意对联集锦

创意对联集锦

创意对联集锦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与众不同的创意表达方式。

它通过对仗、对比、对称等手法,以简练而富有韵味的语言,达到表达情感、娱乐读者、传递信息的目的。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些富有创意的对联作品。

一、经典对联1. 岁月无情葬英魂,战争有罪护生灵。

2. 桃李满天下,春风送目标。

3. 山河破碎声,人间复苏韵。

4. 佳人一笑开心扇,英雄千里马笑傲江湖。

二、时事对联1. 疫情面前,人间自在春花开。

2. 退烧针尖上,复工希望近。

3. 疫苗福音传,世界春天晴。

4. 论英雄,抗疫最为真。

三、生活对联1. 人生漫漫如行舟,奋斗努力向前游。

2. 明日有期不可驻,今朝有爱才更美好。

3. 情到深处方为美,爱到永远始成真。

4. 执子之手,共度此生。

四、环保对联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 节约能源,关爱地球家园。

3. 垃圾分类,环保靠大家。

4. 绿色出行,保护自然之美。

五、教育对联1. 培养人才,赢得未来。

2. 读书破万卷,挥笔如有神。

3. 学无止境,永远向前。

4. 知识改变命运,智慧开启未来。

六、传统文化对联1. 长幼有序,家和万事兴。

2.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3. 书中自有黄金屋,诗里花开古香风。

4. 传统文化,中华之魂。

通过对联的创作,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在表达思想、情感和宣传等方面充分发挥创意的力量。

无论是经典对联、时事对联、生活对联、环保对联、教育对联还是传统文化对联,都能在简洁的文字中传递深远的意义。

创意对联集锦,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创意表达的一种形式。

希望通过这些优秀的对联作品,能够激发更多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也能够为创意表达提供更多的灵感和启示。

结束。

《中华对联》第六章:对联创作规则

《中华对联》第六章:对联创作规则

第六章對聯創作規則§6-1 立意詩以意為主,楹聯也如此。

王夫之在《薑齋詩話》裏指出,“無論詩歌與長行文字,俱以意為主,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

李杜所以稱大家者,無意之詩,十不得一二也,煙雲泉石,花鳥苔林,全鋪錦帳,寓意則靈。

”意,就是楹聯中的“題旨”,作者寫一副楹聯作品,必須要明確歌頌什麼,讚美什麼,批判什麼,總得要有個明確的感情。

沒有立意在先,再好的文辭、再好的技巧,也只能是文字的堆砌。

一副楹聯,不僅要寓意明確,還要立意高遠、精神。

古今名聯,或言及風物,或追溯歷史,或以文采見長,或以技巧取勝,而成佳構。

如明嘉慶進士陳大綱寫的湖南岳陽樓聯: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此聯獨闢蹊徑,寫風景,言簡意賅,只在出句點破而已。

下聯筆鋒突轉,從四面湖山的空曠即而想到萬家憂樂,這是全聯的主題所在,立意也就在於此。

作者若沒有真摯的憐憫之心,是絕不會寫出這樣的聯句的。

立意,也叫命意,是對聯之前提。

對聯具有廣泛的社會效應,因此,作品首先要做到主題明確,意象清晰,概念具體。

你要寫什麼,怎麼寫,均在立意之中。

應該說,藝術的提煉往往來源於筆前的立意,點晴之筆往往來自於熟慮的思考和機智的文采。

請看山海關一聯:群山盡作窺邊勢大海能銷出塞聲聯語道出“山”、“海”之氣勢,巧用“窺邊”、“出塞”二詞,擬戍邊將士,透出了山海關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歷史負荷的重要性。

作者猶如向人們述說歷史,把人們牽回那烽火硝煙的歲月之中。

立意可謂高妙、奇絕。

被人們視為不可多得之上品。

§6-2 取象取象,或稱物色,就是選取意象,這是在楹聯立意之後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那麼什麼是意象呢?所謂意象,即是楹聯中帶有作者主觀感情色彩的形象。

換句話說,就是作者在構思時直接浮現於頭腦中的多種形象,藉以表達自己的一種思想情感。

平時我們所說的觸景生情,這個“景”就是我們說的“象”。

請看劉坤一寫的題滕王閣聯:興廢總關情,看落霞孤鶩、秋水長天,幸此地湖山無恙古今才一瞬,問江上才人、閣中帝子,比當年風景如何作者在上聯巧妙地攝取了“落霞孤鶩”、“秋水長天”、“湖山”等物景,以哲人的眼界,向人們提出了世事興廢的自然規律,下聯引出此時與當年的時空差,相比這下,今昔對照,令人在時代的變遷中引發懷古幽情。

对联创作的基本知识

对联创作的基本知识

对联创作的基本知识创作法则:工、稳、贴、切、新、奇。

工工,首先是指工整。

一副对联,应做到字数相等,词性相同,音韵相谐,句式相仿。

就是说,要完全合乎或基本合乎对联的特点和规律。

工整,是写对联最基本的要求。

古人(或者说前人)作对,是很讲究‚工‛的。

清代以前联书,选联都比较严,几乎没有不工的。

民国时期的联书,如胡君复的《古今联语汇选》各集所收之联,也都选得很认真。

当然,也有些书选得随便一些。

近年的联书中,确有一些是不够严谨的,尤其所选入的新对联,若干不工整的对子,也‚登堂入室‛,以致人们对新对联的创作产生疑虑。

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作者本身缺乏严肃的创作态度,二是编选者没有逐联推敲,东抄西摘,凑成一本就算大功告成,便一误己再误人了。

我以为后者责任更大些,如果按‚虽少而精,宁少勿滥‛的原则办事,那些十分不工整的‚对联‛便会永无出头之日,那将是联坛的幸事。

这里,不想举例了,只是提醒读者:莫以为印成铅字的都是好对联,都是‚范文‛。

工,还有‚精巧凝练‛的意思。

我大致估算过,七言以下的对联,能占到对联总数的一半以上,九十字以上长联,还不及百分之一。

它以有限的数字,表达无穷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意象,在构思、布局、用字、遣词、造句等方面,达到精巧和凝练。

不懂得惜墨如金,是对联不工的一个毛病。

1986年全国‚慰问前线,缅怀英烈‛征联活动,初评入选的对联中,也还有这样‚不精‛的对联,试举两例:编号‚283‛联:山美水美,山水美,哪有英雄心灵美日高月高,日月高,何及战士风格高评委们认为‚山水美‛、‚日月高‛是多余的巧意,应变为:山美水美,哪有英雄心灵美日高月高,何及战土风格高编号‚272‛联:边关御寇,火中屡建千秋功业大地迎春,天下同歌一代英雄评委们认为‚火中‛、‚天下‛为赘语,不如删去成为‚四六‛句式更为凝练:边关御寇,屡建千秋功业大地迎春,同歌一代英雄当然,经过‚阑尾切除术‛的对联,不可能再得一、二等奖了,得纪念奖可以,因为作品毕竟还可以‚救药‛,否则,评委们连议都不必议了。

对联的撰写方法

对联的撰写方法
其中,“入流”与“亡所”、“登岸”与“舍舟”,就是句中自对。又如,“荣辱”对“是非”、“至高无上”对“微妙甚深”、“溪声山色”对“暮鼓晨钟”、“烦恼即菩提”对“微尘含刹土”、“如秤锤落井、砺石沉潭”对“纵仙术隐空、神通入海”等,不仅上下联相对,而且句中也都有自对。句中自对的用法,在对联(特别是长联)中,运用得比较广泛。当然,有句中自对,则上下联之间的对仗,一般就要求得宽松些。如:闲云野鹤翩翩去==万水千山得得来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这副对联的“沧”本意是“寒”的意思,因与“苍”同音,这里便借以表示颜色的“苍”(深绿色)同“蓝”相对。
由于借对有较高的技巧性,因此也是难度比较大的巧对。大家多看、多练自然熟能生巧。
10、双关法
利用同音字,使语带双关。例如: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荷”、“藕”、“杏”、“梅”另有谐音,第二层意思是:
有时候,这种对联还可以进一步将其文字排列组合,使对联数量成倍增加。
2、排比法
即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字数相等的平行短句,组合在一起,表示相关的意思。这种方法多用于长联。如:湖北武汉东湖风景区联:
三、脱化式
脱花,又叫翻新,就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将关诗词文章中的句子,略加改动,表达出新的主题,而作成新对联。如:有名的联名为:
不明才主弃===多故病人疏
这是纪晓岗将孟浩然的诗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稍加改动而成的。
四、创新式
创新式是用自己的话写成的对联。这是对联创作中是常见的一种方式。有扩联创新式,对句创新式,定题创新式,自由创新式。最常用的是自由创新式,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己完成整联。我们这一讲主要是介绍整联的常用撰联方法。
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须媒。

中国式现代化 对联

中国式现代化 对联

中国式现代化对联
中国式现代化对联是结合传统对联艺术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念创作的,以下为10例反映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和成就的对联:
上联:北斗导航指明路,下联:嫦娥探月拓新天。

横批:科技强国
上联:绿水青山展画卷,下联:金山银山共繁荣。

横批:生态文明
上联:乡村振翼千村美,下联:城市繁华万象新。

横批:城乡一体
上联:高铁飞驰织经纬,下联:大桥凌空架通途。

横批:交通强国
上联:互联网络连四海,下联:数字智能赋万物。

横批:信息时代
上联:教育兴邦育桃李,下联:科研创新铸辉煌。

横批:科教兴国
上联:全面小康铺富路,下联:共同富裕绘蓝图。

横批:共享发展
上联:法治国家扬正气,下联:廉洁社会固基石。

横批:依法治国
上联:文化自信传薪火,下联:民族复兴谱华章。

横批:文化繁荣
上联:社会保障暖人心,下联:医疗卫生护健康。

横批:民生福祉
这些对联体现了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追求经济、科技、生态、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并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

对联创作步骤及注意事项(1)

对联创作步骤及注意事项(1)

对联创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对联的创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主题和上下联字数。

上下联字数要相等,断句也要一致。

2.确定平仄声。

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

3.平仄结合,音调和谐。

平起:上联平平平仄仄,下联仄仄仄平平。

仄起:
上联仄仄平平仄,下联平平仄仄平。

4.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

例:名词、形容词、动
词、名词(上联),名词、形容词、动词、名词(下联)。

5.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所写的内容要承上启下,同说一件事。

例:
虎踞龙盘今胜昔(上联),天翻地覆慨而慷(下联)。

以上步骤完成后,对联基本就完成了,但还需要注意上下联的尾字要平仄相对,达到音调和谐的效果。

对联创作 第一讲 格律 2015

对联创作 第一讲 格律 2015

平仄怎样相叶?
一、末字上仄下平
XXXXXX 灯平

XXXXXX 炊
当仄
【对联学考查】
一、平仄知识测试。 20% 1、天不假年全志士, 地偏留宅 。
(谢富良题长沙贾谊故居)
一、传英烈 二、展伟器 三、仰俊杰 四、纪名贤
平仄怎样相叶?
巧 妇仄 难 平 为 无 仄 米 炊
二、句内平仄交替 1.上联 (一三五 不论, 二四六 分明)
: 。 。 ; , 。 !
四、对仗的基本要求 ——第二 平仄相叶
复兴国学壮国魂
再险的道路也要前行, 再陡的山峰也要攀登。 沸腾的热血蒸云梦, 中兴的歌声唱大风,
纵横九万里, 沧桑五千春。 携手天下士, 壮我中华魂!
四、对仗的基本要求 ——第二 平仄相叶
平和仄
怎么分?
水 上 秀

仄 平
山 明阴

二、 对下联:
1题汤圆店 (自对) 1.雄心吞日月,( 醒 眼 看 沉 浮

2.黑白终能辨,( 升 沉 总 不 惊 )
2 题一师文楼(重言修辞)
千载书声千里目 ( 一 行 足 印 一 层 楼) 3 人名巧对
西安事变,张无忌,杨不悔;
安史之乱,郭 破 虏 ,李 ,莫愁 )
对联的题目却必是创作构思的中心
三、对仗的基本要求— 第一 字 类 相 当
处胜绝山黄
孤 云
卧 此 中
万 山 拜 其 下
三、对仗的基本要求— 第一 字 类 相 当
轻 舟 一 叶 水 平 流
远 树 两 行 山 倒 影
三、对仗的基本要求—— 第一 字 类 相 当
合好年百
喜 待 两 人 变 三 人
好 将 婚 庆 融 国 庆

自创的简单对联

自创的简单对联

自创的简单对联
一、春风送暖,百花齐放;
二、夏日炎炎,清风徐徐;
三、秋叶飘落,金风送爽;
四、冬雪纷飞,银装素裹;
五、鸟语花香,春意盎然;
六、夏日炎炎,畅游清凉;
七、秋高气爽,丰收喜庆;
八、冬雪皑皑,白雪皑皑;
九、阳春白雪,冷暖自知;
十、花开花谢,四季轮回;
十一、春花秋月,时光如梭;
十二、夏日炎炎,热情洋溢;
十三、秋风萧瑟,凉意扑面;
十四、冬日寒风,凛冽刺骨;
十五、鸟语花香,一片和谐;
十六、夏日阳光,照耀大地;
十七、秋叶如火,满地铺红;
十八、冬日暖阳,温暖如春;
十九、春风吹拂,万物复苏;
二十、夏日炎炎,欢乐无边;
以上是我创作的十个简单对联,希望能够满足您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于右任赠蒋经国联: 计 利 当 计 天 下 利; └─┬─┘ └─┬─┘ └──┬──┘ 动宾结构 偏正结构 偏正结构 └─┬─┘ └─┬─┘ └──┬──┘ 主语 谓语 宾语 求 名 应 求 万 世 名。 └─┬─┘ └─┬─┘ └──┬──┘ 动宾结构 偏正结构 偏正结构 └─┬─┘ └─┬─┘ └──┬──┘ 主语 谓语 宾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5.平仄相对 这是对字音声调的要求,使对联念来有抑扬顿挫之感,具有一种 音乐美。 汉字有四个声调,分为平声、仄声两类。仄,通“侧”,就是不 平的意思。古代四声,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后三声是仄声。 普通话四声,是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 四声),前二声是平声,后二声是仄声。 诗词和对联,讲究声调的和谐铿锵,在语句里就要讲究平仄声的 适当搭配。如果一长串的平声字或仄声字,声调像敲木鱼似的,势必 显得单调乏味。对仗,上下联相对应的字,如果平仄声完全相同,平 对平,仄对仄,也会显得单调乏味,因此要求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 声。不重要或次要处的字,平仄可以不拘,重要处(如节奏点所在和 句末停顿处)平仄要合乎规定,基本上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 明”。
• 【自对法】:自对又称“句中自对”或“当句 对”,指对联中的字词句,不仅上下联相对仗,而 且上联自身之中和下联自身之中(即所谓句中)也 存在对仗。这就使对联更加工稳,更增添了对衬 美。句中自对的用法,在对联(特别是长联)中,运用 得比较广泛。而且有句中自对,则上下联之间的 对仗,一般就要求得宽松些。如: 闲云野鹤翩翩去 万水千山得得来
• 4.结构相应 这是说上下联在语法结构上互相照应,彼此对称。 词和词组构成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联合结构、偏正结 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动补结构、介宾结构等(详见 第四讲)。上下联相对的词或词组,最好是联合结构对联 合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依 此类推。如不能做到结构相同,也要做到结构相近,如联 合结构对偏正结构。对应,至少要求词或词组字数相等, 二字结构对二字结构,三字结构对三字结构。 句子的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 语。结构相应,还要求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 宾语,依此类推。
• “二一一一”式 三强|韩|赵|魏; 九章|勾|股|弦。 “一四”式 养|天地正气; 法|古今完人。 稍长的对联,半联不只一句,上下联句子字 数和节奏形式都必须一致。如康熙帝题避暑山庄 锤峰落照联: 岚气湿青屏,天际遥看烟树色; 水光浮素练,风中时听石泉声。 上下联都是“二一二,二二三”式。
• 3.词性相当 词性,或说词类,在上下联对应位置, 应当相同或相近。 在现代汉语中,词可 分为十一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 量词、代词,以上属实词;副词、介词、 连词、助词、叹词,以上属虚词。对仗要 求,原则上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 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
• 【串对法】:串对又叫流水对,意思是顺 连,即上下句之间具有某种因果、承接、 主次等逻辑关系,分别独立出来都没有意 义。如长沙岳麓山联: 直登云麓三千丈, 来看长沙百万家。
• 【借对法】:所谓借对,就是在用某个词 的甲义的同时,又借用乙义来与另一个词 相对。借对分借上与借下两种。借下联的 词语以适应上联的,叫借下。例如: 灯明月明,照得大明一统; 君乐臣乐,求彼永乐万年。 又如: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 【比拟法】:比拟就是运用联想把甲事物 当做乙事物来描写,即故意把物当成人, 或把人当作物,或把甲当成乙物。如: 稻草捆秧父抱子 竹篮装笋母怀儿
• 3)【夸张法】:即通过事物进行扩大或缩 小形象的描述,借以突出描写对象的主要 方面和本质特点。如: • 一粒米中藏世界 半边锅里煮乾坤
• 【衬托法】:就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 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如: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春色半城湖——济南大明湖联

传统对仗习惯,有更严格的要求,又有宽松的 地方。更严格的要求是,名词还分若干小类:天 文、地理、宫室、器物、草木、鸟兽、形体、人 事、人伦等等,一般要求小类相同或相近的词相 对。宽松的是,不要求连词对连词,介词对介词, 基本上把现在的副、连、介、助叹等虚词看作一 类,可以彼此相对。古代划分的“实字”、“虚 字”,跟现在的实词、虚词不尽相同。如古代把 某些动词和某些形容词归入虚字,所以某些动词 与某些形容词相对也是可以的。
对联创作
基本要求
• 1.字数相等 对联可短可长。不管长短,上下联的 字数必须相等,上联(出句)是多少字,下联 (对句)也应当是多少字。如果字数不相等, 除极特殊情况,便不成为对联。这是对联 最起码的一条要求,也是最容易做到的一 条要求。

2.句式一致 这里所说句式,指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 节奏形式应当相同。 节奏本是音乐术语,指各种音响有一定规律的长短强 弱的交替组合,在对联中,可以表示为音义的停顿。相同 字数的句子,可以有不同的节奏形式。如五言联的节奏形 式就不只一种: “二三”式 欲知|千古事; 须读|五车书。 “二一二”式 挥毫|列|锦绣; 落纸|若|云烟。

6.内容相关 对联的上下联,内容要密切关联,形 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表达一个主题。除 “无情对”以外,上下联决不能风马牛不 相及,或者彼此孤立,各自为政;也不能 一重一轻,相差悬殊,那样,内容的关联 就不密切了。
基本技法
• 【比喻法】: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根 据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个事物来 比喻另一个事物。比喻有明喻、暗喻、借 喻、博喻、反喻、互喻等,如: • 书山有路勤为径 • 学海无涯苦作舟
• 【双关法】:利用同音字,使语带双关。 例如: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再如: 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对联练习
• • • • • • • • • • • • 1、东湖波纹细, 2.镜台山上悬日月, 3.残雪梅中尽, 4.把下列句子中的画线部分改写成一副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 饰语。 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 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上联: 下联: 5、柳丝系落日, 6、夕阳无限好, 7、几多风雨心难老, 8、千年修炼, 9、万里旅途,
• 【对比法】: 如: • 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 革命者忠心亦胆,死而犹生
• 【反对法】:就是上下两联,一正一反, 意思互相映衬。如: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岳飞墓前联)
• 【正对法】:即上下两联,角度不同,意 思是互相补充的。即要求对联的上、下联 在内容上分别描绘两件具有可比性的事物 或从不同角度写同一事物内容相关的两个 方面,以便更深刻、更全面地描述某种情 景、表达某种感情或说明某种哲理,例如: 山势巍峨,翮鸟不能越过; 崖壁峻峭,飞猿亦苦攀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