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创作中“自对”的应用

合集下载

对联创作技巧

对联创作技巧

对联创作技巧对联写作技巧之“立意遣词技巧”对联的写作方式,多种多样。

几乎所有的文学写作技巧,都可以应用到对联写作上来。

如果全部介绍的话,应有1000页书以上的内容,这里仅作简单介绍。

针对个人来说,常用的写作方法只有几种或10多种,当然也有人更多的。

初学阶段,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些适合于自己的方法。

今后联艺提高了,眼界扩大了,相信朋友们会逐渐掌握更多对联写作的方法。

1、比喻法: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根据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

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反喻、互喻等。

如:勤是摇钱树;俭为聚宝盆。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比拟法:比拟就是运用联想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描写,即故意把物当成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甲当成乙物。

如:稻草捆秧父抱子;竹篮装笋母怀儿。

3、夸张法:即通过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形象的描述,借以突出描写对象的主要方面和本质特点。

如:一粒米中藏世界;半边锅里煮乾坤。

铁汉三杯软脚;金刚一盏摇头。

4、衬托法:就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

如: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春色半城湖。

(济南大明湖联)今尚祀虞,东汉已无高后庙;斯真霸越,西施羞上范家船。

(淅江绍兴上虞虞姬庙联)5、对比法:前后互相对比(类似句内自对)。

如:心清水浊;山矮人高。

野心家祸国殃民,生不如死;革命者忠心亦胆,死而犹生。

6、反对法:就是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互相映衬。

如: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岳飞墓前联)7、正(反)对法:即上下两联,角度不同,意思是互相补充的。

即要求对联的上、下联在内容上分别描绘两件具有可比性的事物或从不同角度写同一事物内容相关的两个方面,以便更深刻、更全面地描述某种情景、表达某种感情或说明某种哲理。

例如:山势巍峨,翮鸟不能越过;崖壁峻峭,飞猿亦苦攀登。

上下两联都是讲摩天岭的高峻。

上联极言其高,下联极言其峻。

两联的意思是互为补充。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对联中“自对”

对联中“自对”

浅论对联中的“自对”摘要:对联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

大家对对联中的互对比较熟悉,在欣赏和写作对联时,也多用互对。

但对于自对,经常被人忽略,甚至于不为一般人所知。

自对就是在对联的上下联各自的上下句(排句或者一句中的字词)的自为对仗。

自对对于对联的写作和欣赏,尤其是长联,帮助很大,是一种很好的对联技巧。

关键词:对联自对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是我国文学的一大特色,是中华文学园里的一朵璀璨的奇葩。

它起源极早,历史悠久。

近年来,随着古文化热的兴起,对联越来越为人们所喜爱。

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奠基开业这些活动,人们都喜欢张贴悬挂对联来表达思想感情。

对联对仗的划分方法很多,从内容上说,有词性对仗、结构对仗、虚实对仗、平仄对仗、节奏对仗等;从宽严程度上说,有工对和宽对之分;从形式上说,有正对、反对、串对等;从写作技巧上说,有自对、无情对、借对等。

但从根本上说,就只有自对和互对。

互对就是上下联同位字词相互对仗;自对就是上下联各自的上下句(排句或一句中的字词)的自为对仗。

互对是最常用的,也是人们最熟悉的。

比如“峰高华岳三千丈;险踞雄关百二重”;“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月斜诗梦瘦;风散墨花香”;“苟利家国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都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数词对数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词性互对。

但对于自对,就较少被人提及,往往被人忽视,甚至于不为所知。

因为一般的对联,上下联都是几个字,十多个字的多,二三十字以上的对联就比较少了,所以一般也都是采用互对。

但对于长联,如何运用好自对,这就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技巧了。

其实,在古今的很多名联中,无论长联短联,自对的例子并不鲜见,少则一二字,多则全句全联,兹例如下:云霞呈秀;梅柳争春。

(春联)松声竹韵清琴榻;云气岚光润笔床。

(苏州清帝行宫联)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

(浙江贡院联)以上诸联,“云”与“霞”、“梅”与“柳”自对,“松声”与“竹韵”、“云气”与“岚光”自对,“桂子香时”与“槐花黄后”、“西湖月满”与“东浙潮来”自对。

对联的分类对仗句型结构对应的运用常识

对联的分类对仗句型结构对应的运用常识

对联的分类对仗句型结构对应的运用常识一、对联按对仗来分,共分为三类:工对、宽对、自对。

1、工对:句式一致,词性(字类)相当,结构相应,平仄相对,内容相关。

词性相当,不仅是上下联对应的词要词性相同相近,最好是同属一个门类。

词能同属一个门类,又能全面达到对仗要求的,当然是最工。

在一副对联中,只要多数字对得工整,就是工对。

2、宽对:对仗上稍微放宽,基本合乎格律,句式结构基本一致,平仄大体相对,词性大致相当即可,但内容仍然相关。

它打破名词各类的界限,不仅同类不同门的名词可以相对,就是两类相距甚远的名词也可以相对。

宽对,往往只需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就可以了。

如常见的学校开学联:春回大地暖==人归学校勤。

3、自对:又称当句对,在上下联中分别自行对仗,又在全联中相互两两对仗。

自对,可以一至多字。

一联内的自对,可以一至多次。

如民国初年有嘲骂袁世凯的一副挽联:总桶府,新华宫,生于是,死于是==拥戴书,劝进表,民意耶,帝意耶?上联和下联各自自对,两联关联性较强,上下联对仗不强,这是自对的典型方式。

二、对联按语意分,也可分为三类:正对、反对、流水对。

1、正对:又称同类对,是上下联内容相类似的对仗,它们互相关联,互为补充,相辅相成。

正对,上下联是写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或从不同的角度去写一个事物,虽然内容相近相似,但不是上下联同义或基本同义。

正对与合掌有严格的区别。

如陕西潼关城楼联:华岳三峰凭槛立==黄河九曲抱关来。

此联并未直接描述城楼本身,却通过华山的险峻,黄河的汹涌来烘托。

2、反对:上下联内容相反的对仗,它们从相反的角度去阐述一个主题,两相对照,对比鲜明,相反相成,也是群友们平时使用最多的一种。

3、流水对:又名串对,是对联中一个意思分成两句来表达的对仗,出句对句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

流水对像一道水流,不能中断,不可颠倒,联语通常较短。

从语法结构上看,流水对上下联往往是一个复句的两个分句,表示连贯、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目的等种种关系。

对联作法丨对联创作中“自对”的应用

对联作法丨对联创作中“自对”的应用

对联作法丨对联创作中“自对”的应用一、自对的种类写作对联的一个基本要求是上下联对仗。

而自对属于一种特殊的格式,说它特殊,是因为自对要求上联内某处自行对仗,与此同时,下联对应处亦自行对仗,但是上下联间对应处可以不需要对仗。

按照形式的不同,对联中的自对可以分为两大类:句内自对和句间自对。

句内自对在唐诗中也经常出现。

宋代洪迈《容斋续笔》云:“唐人诗文,或于一句之中自成对偶,谓之当句对,盖起于楚辞。

”句内自对主要是发生在句子内部的字和词间的自对形式。

下面所列举的情况都属于句内自对:(1)王维《汉江临眺》颔联: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这个联中,“天”和“地”是名词,“有”和“无”是动词,上下并不相对,分别是句内自对。

(2)杜甫《白帝》颈联: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这个联中,“戎马”和“归马”句内自对,“千家”和“百家”句内自对,属于隔字自对。

(3)甘肃敦煌阳关长亭联: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这个联中,“悲”、“欢”、“聚”、“散”和“南”、“北”、“东”、“西”分别是句内自对。

(4)上海市豫园一笠亭联:游目骋怀,此地有崇山峻岭;仰观俯察,是日也天朗气清。

上联的“游目骋怀”与下联的“仰观俯察”并不对仗,又上联“崇山峻岭”与“天朗气清”也不对仗,但上联首句“游目”与“骋怀”自对,第二句“崇山”与“峻岭”自对。

下联首句“仰观”与“俯察”自对,第二句“天朗”与“气清”自对。

这些自对都是在句子之内完成的,被称为句内自对。

(5)刘统勋自题联:粗茶淡饭布衣裳,这点福让老夫消受,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些事有儿辈担当。

上联的“粗茶”“淡饭”“布衣裳”和下联的“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句内自对。

由于句内自对出现的情况比较多,大家都比较熟悉,所以本篇讨论的主要是句间自对的情况。

二、句间自对的种类与句内自对以字词为主体不同,句内自对的对仗主体是长联中的两个及以上的分句,所以句间自对主要出现在多分句的联中。

在多分句的联中,采用句间自对的形式一方面可以避开上下联对仗比较难处理的情况,这样既有助于对联创作者扩展思路,而又保持了对联独有的对称的美感,另一方面在有的情况下采用自对的形式也可以有助于对联的表意。

论对联的自对手法及各种自对句式

论对联的自对手法及各种自对句式

论对联的自对手法及各种自对句式肖大志对联有一些基本格律,如对联基本格律的六要素,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

又如对联的基本格律的六禁忌,即六种应尽量避免的情况,它们是:忌同声落脚;忌同声收尾;忌三平尾或三仄尾;忌孤平或孤仄;忌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忌同义相对。

在对联的创作中,对这些基本格律,一般是必须遵守的,此不赘述。

不过,在对联的创作中,还有一些带变通性质的创作手法,如自对、借对、意对、蹉对,等等。

表面上看来,这些创作手法似乎并不遵守对联基本格律,但究其实质,却是对基本格律的补充与变通,因此是允许的。

本文只就自对这一点谈谈自己的浅见。

自对,又称“句中自对”或“当句对”,指对联中的字词句,上联自身之中和下联自身之中存在对仗关系。

如:心真法假识有境无(作者撰佛教联)其中,“心真”与“法假”、“识有”与“境无”,就是句中自对。

句中自对的手法,在对联(特别是长联)中,运用得比较广泛。

对联中的自对手法,从全联整体对仗工宽的角度来看,可以分成三种,分别是:兼用相对式、宽松相对式、不相对式(其中,还包括一种比较特殊的破律式)。

句中自对,与上下联相对,当然是可以并行不悖的,而且往往同时存在。

这种自对,可称之为兼用相对式自对。

如: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绝义世间多。

(鄂比赠曹雪芹联)其中,“远富近贫”“疏亲慢友”之间,不仅上联自身之中和下联自身之中存在对仗,而且上下联之间对仗也很工整。

这种兼用相对式自对,从全联的整体对仗效果看,无疑使对联整体上对仗更加工稳,更增添了对称美。

又如:身比闲云,月影溪光堪证性心同流水,松声竹色共忘机(王藻儒题天台万年寺联)其中,“月影溪光”“松声竹色”之间,也是如此,句中自对颇工,上下联相对亦工。

又如:公昔登临,想诗境满怀,酒杯在手;我来依旧,见青山对面,明月当头。

(胡敬题太白楼联)其中,“诗境满怀,酒杯在手;”“青山对面,明月当头。

自对,正对,宽对,反对,串对,无情对

自对,正对,宽对,反对,串对,无情对

自对,正对,宽对,反对,串对,无情对【自对】就是当句对,又叫“边对”,即于一句中自成对偶。

如:甘霖成瑞雪;百岭见千娇。

【借对】就是在用某个词语的甲义的同时,又借它的乙义来与另一个词语相对。

如:红白相兼,醉后怎分南北;青黄不接,贫来尽卖东西。

下联中“东西”主是在用其表“物件”的意思的同时,借其表方位意思来与上联的“南北”相对。

【正对】亦称同类对,指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互为关联,互为补充。

正对,上下联是写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或从不同的角度去写一人事物,虽然内容相近相似,但不是上下联同义或基本同义。

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反对】指上下联的内容相反的对仗,它们从相反的角度去阐述一个主题,两相对照,对比鲜明,相反相成。

如:满招损,谦受益。

【串对】也叫流水对,是对联中一个意思分成两句来表达的对仗,出句对句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

出句与对句在语法上一脉相承,互相不能脱离,更不能颠倒,犹如顺流而下。

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无情对】又名羊角对,是晚清士大夫中兴起的一种文字游戏。

指的是上下联形式上(字面上)对仗工整,而内容上(意义上)却并不相关,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

它的特征是要求字面对仗愈工整愈好,两边对的内容越隔得远越好。

如:三星白兰地,五月黄梅天。

无情对主要有三个要点:一是逐字相对;二是上下必须具备极强的歧义效果,以能让人会心一笑或拍案叫绝为标准;三是大量采用借对法。

【工对】又称严对,是严格、工整的对仗。

工对的对仗要求七要素:字数相等、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平仄相谐、意义相关,文字相异。

在一副对联中,只要多数字对得工整(多数的概念是75%,即7个字至少有5个是工的,就是工对;7个字都是工的,叫全工对),就是工对。

工对是对联的最高境界,它可以产生一种整齐和谐的美。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宽对】是与工对相对而言,就是对仗上放宽要求,基本合乎格律,句式结构基本一致,平仄大体相对,词性大致相当即可,但内容仍然相关。

谈对联的单边自对与排比对——王建

谈对联的单边自对与排比对——王建

谈对联的单边自对与排比对——王建谈对联的单边自对与排比对近期与刘太品先生就对联的自对(包括含重字自对句式的平仄安排)做过一些商榷。

就此对对联的自对与排比对谈一点浅识。

仅供方家及联友们指正。

自对,亦称当句对、单边自对。

当句对的形式古来有之,南宋洪迈《容斋续笔》就有有关叙述,将当句对追溯到《楚辞》的有关篇章。

其定论为“一句自成对偶”。

进入对联的时代,这种形式起到了其他文体中所没有的独到的作用,突破了对联单纯的上下联对仗的局限,活跃了对联字少意广的表现形式,加强了联语的渲染力。

有关单边自对的域和度(亦可称为内涵及外延)。

单边自对是对联的一种特殊形式,是联中联,对中对。

那么它的内涵必须是对联的概念。

它的要素也应该是字句相等、平仄相对,词性相似,音步相仿等特征。

也就是说,一个独立的单边自对,从对联中摘出来即是一副独立的对联。

至于正格与变格说,也是为保证不因字害意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且不可以律而论。

对于全联是否符合单边自对的概念,王力先生在《汉语诗律学》中说过:“如果上联句中自对,则下联也须句中自对,上联与下联之间不必求工。

”“甚至上联与下联之间完全不像对仗,只要句中自对是一种工对,全联也可以认为工对了。

”岳阳楼上的一副对联,单边自对的例子一直影响着联界的创作: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今人的网络联作也足见一斑:无题[国风联盟*雁起青天]又逢佳节,因谁醉篱边黄菊,月下玉杯?清景如斯,愧无太白诗篇,东坡辞赋!适此良宵,独我歌眼里相思,心头寂寞;柔情似梦,空有指间流水,腕底高山!单边自对的度。

即是撰对,就应该讲究对联的创作规律,尊重对联的内涵实质。

是即是,非即非,是对联即谈自对,非对联亦无从谈自对,把不是自对的句式归于变格是不可取的。

把握自对规律提升联对水平(二)

把握自对规律提升联对水平(二)

把握自对规律提升联对水平(二)桃源县楹联家协会楹联知识辅导材料把握自对规律提升联对水平(二)钟胜天三、自对的类别对联中的自对手法,从全联整体对仗工宽的角度来看,可以分成兼用相对式、宽松相对式、不相对式。

(一)兼用相对式:既当句自对,又上下互对,这种对联形式可称之为兼用相对式自对。

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绝义世间多。

——鄂比赠曹雪芹联其中,“远富近贫”与“疏亲慢友”之间,不仅上联自身之中和下联自身之中存在对仗,而且上下联之间对仗也很工整。

这种兼用相对式自对,从全联的整体对仗效果看,无疑使对联整体上对仗更加工稳,更增添了对称美。

五峰列障,九曲抱关。

想它鹳雀栖身,定是沉迷此景;三省闻鸡,四围眺胜,问尔黄河转首,莫非留恋斯楼?——李俊和题鹳雀楼此联中第一、二分句,既可视为上下联互对,又可视为上下联各自当句自对。

全联切时切地切景,一想一问,更是令人叫绝!又如:公昔登临,想诗境满怀,酒杯在手;我来依旧,见青山对面,明月当头。

——胡敬题太白楼联其中,“诗境满怀,酒杯在手”与“青山对面,明月当头”句中自对颇工,上下联相对亦工。

摸大提红,碰小跑黑,喜今朝顺风顺水;玩贪练胆,增谋长略,期来日胡地胡天。

——钟胜天题常德市跑胡子文化馆此联中第一、二分句,既可视为上下联互对,又可视为上下联各自当句自对。

泉开汤滚,泉贵汤珍,众浴汤泉,心宽体健;鼓妙花奇,鼓圆花艳,吾敲花鼓,气爽神清。

——钟胜天题宁乡汤泉与花鼓联上联中上下联第一、二分句为当句自对,且第一、二、四分句为句内自对。

不仅当句自对颇工,而且上下联间互对亦工。

(二)宽松相对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从自对看相对工整,从互对看相对宽松。

”换句话说,就是“当句自对部分,上下并非互对”,这种对联形式可称之为宽松相对式自对。

从自对的构成看,宽松相对式自对又分为词语自对、句子自对、多重自对三大类别:(1)词语自对1、单字自对东西汉阙光藜阁;升陟高冈放眼眸。

——邹宗德赠刘东升先生联“东”与“西”相对,“升”与“陟(zhì)”相对,若不是自对,则“东升”是不可能作成鹤顶格嵌名联的。

对联自对浅探

对联自对浅探

对联自对浅探文/李晓对联是一种以对称美为根本的格律文学,除了一般的对仗方法外,还有一些对基本对仗进行丰富、补充及变通的特殊创作手法:如自对、借对、意对、蹉对等。

本文仅就自对这一创作手法谈谈笔者的一些浅见。

自对的手法,由来已久,其在“诗、词、曲、赋”等格律文学中也均有大量运用,可以说是格律文学中被运用得比较广泛的一种创作手法,但限于篇幅,本文只对自对在对联创作中的一些运用要点进行论述,余者不再赘述。

一、自对概念及相关定义关于自对的概念,广大联友基本都有个大体相同的看法,但一直没有一个公认的准确定义。

对联格律的权威规范《联律通则》里,也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概念,而只是简单的称之为当句对。

笔者认为这种称法并不严谨。

因为一副联由两个单比组成(没有将之称为一句联的说法),而每一比中又可包含多个分句,有些超长联单是一比就好似一篇完整的文章,所以,称之为“当句对”会让人误以为自对只存在于单个分句当中。

因此,笔者试着对自对进行如下定义:所谓自对,是指对联单比内某处或者多处自行对仗,而另一比对应处亦自行对仗的对仗方法。

另外,关于自对的研究,虽然已有不少论文专著,但对于自对中的各种术语均缺乏统一或没有定义。

为了更好的阐述笔者的观点,笔者在此尝试着对这些术语进行统一和定义。

(一)将对联中各组无法与同比其他组自对再次形成对仗的自对,定义为一个“独立自对相”,简称“自对相”或“相”。

由此看出,同比内的自对相之间是不能再形成自行对仗的,但上下比对应位置的自对相之间可以形成对仗,也就是俗称的上下互对。

如:例1、上海市豫园一笠亭联:(游目|骋怀),此地有(崇山|峻岭)(仰观|俯察),是日也(天朗|气清)从例1的分析可以看出,下比包含两个独立自对相,分别是(仰观俯察)与(天朗气清),两者之间无法再次形成对仗。

虽然上比(游目骋怀)和(崇山峻岭)之间可以视为宽对,但只要上下比的其中一比两组或者多组自对无法再次形成对仗的,其另一比对应位置的自对组亦相应的视为两个独立自对相或者多个独立自对相。

对联31普通对联的当句自对

对联31普通对联的当句自对

对联31普通对联的当句自对当句自对初见于律诗,后来被运用于对联艺术,成为名家高手极为喜爱的一种对仗方法。

对联中的当句自对,可在对联的上下两边局部地进行,也可在对联的上下两边全部地进行,跟律诗对仗的自对情况差不多。

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一、局部自对的。

如敦煌阳关长亭联: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上联的“悲欢”与“聚散”,是两个联合词组的自对,下联的“南北”与“东西”,也是两个联合词组的自对。

这是局部自对。

二、全部自对的。

如:某君感怀联:春日恨,‖秋日悲,一年如瞬,‖百年如梦;古人书,‖今人语,二分可信,‖八分可疑。

上联的“春日恨”与“秋日悲”是两个句子的自对,“一年如瞬’与”百年如梦”也是两个句子的自对,二者构成了整个上联;下联的“古人书”与“今人语”是两个句子的自对,“二分可信”与“八分可疑”也是两个句子的自对,二者构成了整个下联。

这是全部自对。

自对的范围在一联之内的局部或全部,自对的素材则同样地可以是字与字、词与词、词组与词组、单句与单句,而作为对联不受长度限制,还可以是复句与复句,甚至出现一系列的排比句的自对。

举一个排比句自对的例子:红面关,黑面张,白面子龙,面面护住刘先主;奸心曹,雄心瑜,野心董卓,心心夺取汉江山。

对联中的当句自对,与单纯互对的不同之处,跟律诗对仗的自对情况大同小异。

先说同的:第一、当句自对可以字数不等,不限于字数相等。

例如:济南大明湖铁公祠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上联“四面菏花”与“三面柳”自对,下联“一城山色”与“半城湖”自对,前后字数是四与三。

字数并不相等,但结构必须相同。

“四面荷花”为偏正结构,“三面柳”也为偏正结构;“一城山色” 为偏正结构,“半城湖” 也为偏正结构。

第二、当句自对能够以一对多,不限于以一对一。

例如郑板桥题书斋联: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上联“一竹、一兰、一石”,三个都是偏正词组,“一竹”可以同时与“一兰”、“一石”配对,以一对二;下联“有节”、“有香”、“有骨”,三个都是偏正词组,“有节” 可以同时与“有香”、“有骨” 配对,也是以一对二。

对联的自对

对联的自对

对联的自对关于联的自对:今天讲讲自对,本来有一定成联基础进行的话题,不妨先说说,有利于大家欣赏对联,并对构思成联有所帮助先说概念:联中自对,或称同边自对,即对联的上联或下联的同一边包含对仗关系,形式上形成前后对仗,而非联中同位部的上下对仗。

无论在长联或短联中,均可有自对,由于短联字数少,故只能有句中词语自对,而长联则既可以有句中词语自对,也可以有句子自对。

1、词语自对(1)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天和地是名词,有和无是动词,句内工对,上下联宽对。

花在春秋风里笑人于青白眼中行[云卷]春、秋是天文类,青、百是颜色类,句内工对,上下联宽对(2)双字自对上海市豫园一笠亭联:游目骋怀,此地有崇山峻岭;仰观俯察,是日也天朗气清。

上联游目、骋怀自对,崇山、峻岭自对;下联仰观与俯察自对,天朗与气清自对,上下联不相对。

偶感相逢即有缘,最好是解语会心,由他恣意风月本无主,放眼皆青山绿水,任我骋怀[云卷]解语与会心、青山与绿水自对,上下联不相对。

(3)多字自对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

(清·李啸村赠郑板桥)“诗书画”三字互对,“归去来”三字互对,上下联不相对。

甘肃敦煌阳关长亭联: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悲、欢、聚、散和南、北、东、西分别都是句内自对。

云卷(275169264) 20:35:41(4)隔字对项羽千古而传,非功非罪;平生所爱,一马一人。

[金锐]非功、非罪自对,一马一人自对赠画家刘金河入佛入诗,与一枝一叶一花相得也;如人如画,从无笔无心无我而求之。

[金锐]一枝一叶一花自对、无笔无心无我自对。

题“我来花已落”是缘非缘,人来人去皆为客;有约无约,花落花开又一春[云卷]是缘、非缘自对,有约、无约自对;人来、人去自对,花落、花开自对。

(5)不等量自对此种自对中,自对词语的数量不同。

王力先生《汉语诗律学》中说这种对仗形式,“如系五言,往往是上两字与下三字相对,如系七言,往往是上四字与下三字相对,这样,虽然在字数上不相等,在意义上是颇工整的对仗”。

浅谈楹联自对的多种形式

浅谈楹联自对的多种形式

浅谈楹联自对的多种形式对于有些楹联爱好者来说,联律通则使得楹联创作壁垒森严,令人望而却步;楹联的六要素和三避忌为楹联创作设置了不少条条框框,让人难以施展开手脚。

在这些“硬指标”之外,还有没有回旋的余地或另一种可能?自对的存在为楹联创作者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

在自对的那个部分内,它可以不遵守“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这些规矩,但它自身却成为楹联创作中另一条“规矩”,一条被众多楹联爱好者广泛认可、被部分楹联创作者情有所钟的“规矩”。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在《汉语诗律学》中指出:“如果上联句中自对,则下联也只须句中自对。

上联和下联之间不必求工。

”“甚至于上联和下联之间完全不象对仗义,只要句中自对是一种工对,全联也可以认为工对了。

”当代楹联理论家俞邵华(网名时习之)先生指出:“自对之后,上下联的对仗可以放宽。

从前人的联来看,这个宽的程度是宽到没有底线的,上下联之间既可以工对,也可以宽对,还可以部分或完全失对,包括字的门类不同,词性不同,结构不同、节奏不同以及重字的多少和位置不同等等都是可以的。

”自对在楹联创作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因其“端庄中添灵动、规整中富变化”的特点,也越来越受到楹联爱好者的认同和喜欢。

“自对即工对”已成公论,本文不予讨论。

下面与联友们一起探讨一下楹联自对的几种形式。

在具体的楹联创作中,自对有句内自对、句间自对、隔字自对、隔句自对等多种表现形式。

一是句内自对。

句内自对,即同一分句内部构成自对。

自对部分占该分句的部分内容或是全部内容。

例联1:赠郑板桥(李啸村)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

上联“诗书画”皆名词,下联“归去来”皆动词,上下联相对显然是对不上的。

上下联的后三字分别构成句内自对,对仗非常工整。

例联2:题上海市豫园一笠亭(郑板桥)游目骋怀,此地有崇山峻岭;仰观俯察,是日也天朗气清。

此联有两处句内自对。

先是第一分句中“游目”与“骋怀”自对,“仰观”与“俯察”自对。

再是第二分句中“崇山”与“峻岭”自对,“天朗”与“气清”自对。

对联30律诗对仗的当句自对

对联30律诗对仗的当句自对

对联30律诗对仗的当句自对翻看历史,可以见到,自唐以来,诗人便有意识地借助当句自对的手法去达致对仗的工稳。

这是宋人洪迈的论述。

《容斋续笔》云:“唐人诗文,或于一句中自成对偶,谓之当句对。

盖起于《楚辞》'蕙蒸’、'兰藉’、'桂酒’、'椒浆’、'桂棹’、'兰枻’、'斫冰’、'积雪’。

自齐梁以来,江文通、庾子山诸人亦如此。

如王勃《滕王阁序》一篇皆然。

谓若'襟三江、带五湖、控蛮荆、引瓯越’,'龙光、牛斗、徐孺、陈蕃’,'腾蛟、起凤、紫电、青霜’之辞是也。

杜诗'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之类,不可胜举。

”从作者如何进行当句自对的角度看,首先必须明确,可以在诗中的哪些地方搞自对?答案是:可以在每一联的局部搞,也可以在每一联的全部搞。

(一)当句的局部自对一、一个字与一个字自成对偶。

如: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唐】罗隐《七夕》)这是字对字的当句自对。

上联的“窈”、“窕”是两个尚未成词的字,“窈”与“窕”构成了自对;下联的“婵”与“娟”是两个尚未成词的字,“婵”与“娟”也构成了自对。

二、一个词与一个词自成对偶。

如:别从仙客求方‖法,时到僧家问苦‖空。

(【唐】张籍《书怀》)这是词对词的当句自对。

上联的“方”、“法”可看作两个单音词,“方”与“法” 构成了自对;下联的“苦”、“空”可看作两个单音词,“苦”与“空”也构成了自对。

三、一个词组与一个词组自成对偶。

如: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唐】白居易《秋雨中赠元九》)这是词组对词组的当句自对。

上联的“红叶”、“青苔”各自属于偏正词组,“红叶”与“青苔”构成了自对;下联的“凉风”、“暮雨”各自属于偏正词组,“凉风”与“暮雨”也构成了自对。

四、一个句子与一个句子自成对偶。

如:我自清狂‖君自醉,见时容易‖别时难。

略谈对联“自对”方法的运用

略谈对联“自对”方法的运用

略谈对联“自对”方法的运用对联对仗的种类比较多,“自对”是其一。

自对又叫当句对、就句对、同边对等等,是相对于“互对”而言的。

互对即上下联之间的相互对仗,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对仗,是对仗格式中的“正格”;而自对则是指上下联分别在相同位置各自形成的对仗,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对仗,属于对仗格式中的“变格”。

例:莺啼燕啭春时曲;蛙鼓蝉鸣夏令歌。

上联中“莺啼”与“燕啭”对仗(自对);下联相同位置上“蛙鼓”与“蝉鸣”对仗(自对),上联的“莺啼燕啭”又与下联的“蛙鼓蝉鸣” 对仗(互对)。

下面从两个方面对“自对”进行简要分析。

第一,关于“自对”的作用王力先生在《汉语诗律学》中说:“如果上联句中自对,则下联也只须句中自对,上联和下联之间不必求工。

”又说:“甚至于上联和下联之间完全不像对仗,只要句中自对是一种工对,全联也可以认为工对了。

”这段话的意思告诉我们,当上下联之间的相互对仗不能够达到“工对”的标准,或者根本上就不像对仗,此时可以用自对的方法弥补缺陷和不足,从而使整联满足对仗要求。

由此可见,自对的主要作用就是“补工”。

下面来分析两种情况下自对的补工作用。

一是在上下联宽对情况下,例:雪白松梅诗里画;月明山水画中诗。

上联中“松”、“梅”成自对,下联中“山”、“水”成自对。

但“松梅”是草木花果门类的名词,“山水”是地理门类的名词,因此上下联互对只能算宽对。

然而由于上下联自对的“工”,填补了上下联互对的“宽”,所以总的来讲该联的对仗属于“工对”。

就如王力先生所说的:“有些对仗,看来颇象宽对,其实是工对或邻对,因为先在出句里用并行语作为颇工的对偶,然后在对句里也用并行语作为颇工的对偶,这样,即自对而又相对,虽宽而亦工。

” (王力《汉语诗律学》)二是在上下联完全不像对仗的情况下。

例:1、词性不对: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

——清李啸村上联“诗书画”是名词形成自对,下联“归去来”是动词形成自对,但上下联之间因词性不同并不符合“词性对品”的对仗要求。

对联里的「自对」不仅仅是一种形式

对联里的「自对」不仅仅是一种形式

对联里的「自对」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自对这种形式在诗里就有,对联将它更加地发扬光大了。

尤其是现在,很多人为了表达方便,经常不自觉地就在联中用到自对的形式。

确实,自对解决了对联必须要求对仗的形式问题,起到一种即使在上下联相同位置不对仗也能达到一种形式美感的作用。

但是,我们多读一读古人对联中自对的内容,就可以发现,自对不仅仅是一种安排对仗的折衷形式,它对于联意的表达也有独特的作用。

在我看来,对联中的自对有这样几种表达作用。

一、并列。

毋庸置疑,就是作为自对的句子形成一种列比结构。

就仿佛我们写文章中的排比修辞一样,用来罗列事实、描写景物、铺排议论等。

作用就是增加表达的饱满性、说服性、完整性。

比较极端的例子,用时候会用超过三句以上的排比自对,增加这种“罗列”的震撼效果。

挽梅霖生曾国藩万缘今已矣,新诗数卷、浊酒一壶,畴昔绝妙景光,只赢得青枫落月;孤愤竟何如,百世贻谋、千秋盛业,平生未了心事,都付于流水东风。

题全椒城隍庙戏台薛时雨休怪他快意登场,也须宿世根基,才能够屠狗封侯,烂羊作尉;姑借尔寓言醒俗,一任当前煊赫,总不过草头富贵,花面逢迎。

题秦淮杨氏停艇听笛水阁薛时雨六朝金粉,十里笙歌,裙屐昔年游,最难忘北海豪情、西园雅集;九曲清波,一帘风月,楼台依旧好,且消受东山丝竹,南部烟花。

题镇江焦山枕江阁彭玉麟天堑演楼船,忆瓜洲星火,京口烽烟,曾向丛林听鼓角;海门资锁钥,幸鲽伏鹣驯,蛟潜蚪隐,如携樽酒对江山。

上述联作中标注下划线的部分内容都是“排比”自对,而下面这副联中的“排比”句子超过了三句以上,一起看下。

题合肥刘氏宗祠薛时雨自受封得氏以来,唐社分支、夏廷疏爵、周家食采、汉室称藩,世禄相承,华胄遥遥光史乘;有文德武功可溯,阁中藜焰、帐外笳声、堂上蒲鞭、军中旗帜,宗风递衍,同枝密密盛淮肥。

这种“排比”形式的自对是最常见的一种。

我们写联中用到自对,大部分都是这种用法,大家可以多注意。

二、递进、转折、对比另外有一些自对的句子之间,不是并列形式,而是有递进或者转折、对比的内涵关系,也是为了内容表达的需要。

我对楹联句内自对的认识

我对楹联句内自对的认识

我对楹联句内自对的认识孙福奎楹联的自对,是楹联创作中的一种常用手法。

叶子彤老师说:“从具体的字词或句子自对情况来看,当句修辞法一般可以分成三种,一是联中自对式,即在多分句联中,两个分句以上自对,亦可称语句自对;二是句中自对式,即在一个分句中,两个词语(包括词和词组)以上自对,亦可称词语自对;三是词中自对式,即在一个词语中两个字以上自对,亦可称字词自对。

”刘太品老师说:“我们把对联的自对,分为'句内的字词自对’和'句间的短语和句子自对’两大类。

'两位老师的说法是一样的,说明自对分两种大的类型:一种是句间自对,一种是句内自对。

两个以上分句的句间自对,比较容易理解。

本文着重谈谈一个分句中的句内自对。

看下面的联:1.苦难砺人成大器;风云托我起微尘。

(严永年《杂感联》,载《2016佳联三百副》)2.卅载耕耘,聚焦盛世腾龙起凤瞬间艺术,定格画中忆梦追新(李绍清《泉州市摄影家协会成立三十周年暨十二届[年会]摄影艺术节》,《2015对联中国》年度佳作奖)两个单字的自对,其实是单字自对成为一个词。

联1.中,“苦难”“风云”都是名词。

联2.中,“耕耘”是动词,“艺术'是名词。

3.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

(李啸村《赠郑板桥》)联3.中,自对的“诗书画'三个字都是名词,“归去来'三个字都是动词。

4.格物致知,追寻孔子承宗脉明仁达理,迈步青春振国风(方宗和《励志联》,《2015对联中国》年度佳作奖)联4.中,自对的“格物致知'“明仁达理”都是动宾短语。

5.庭树依然,子贵孙贤,感一片热肠,纸上神功谁嗣;萱香已矣,风流云散,下两行冷泪,手中金剪空存。

(吴世鑫《挽曾祖母》,载《2016佳联三百副》)联5.中,自对的“子贵孙贤'“风流云散'都是主谓短语。

6.诚信待人,平等自由圆梦想文明做事,爱国敬业谱华章(毛军芳《题核心价值观》,《2015对联中国》年度优秀奖)联6.中,自对的“平等自由'是两个形容词,“爱国敬业”是两个动宾短语。

对联28对仗对联的当句自对

对联28对仗对联的当句自对

对联28对仗对联的当句自对一九九一年初,悉尼华埠的建德大厦征联,获得冠军的一联是:“建始楼台,经营有道;德昭远近,童叟无欺”。

此联公布后有人提出质疑,认为以“远近”对“楼台”、以“童叟”对“经营”,词性不相称,何以能获冠军。

无独有偶,不久前也听到质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一联对仗,认为“虎踞龙蟠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其中上联的“今胜昔”,与下联的“慨而慷”,在词性、结构上难以构成对偶。

如果对联的当句自对的知识能够被更多的人了解,相信以上的质疑便不会出现。

关于当句自对,王力在《汉语诗律学》中说:“先在出句里用并行语作为颇工的对偶,然后在对句里也用并行语作为颇工的对偶,这样,既自对而又相对,虽宽而亦工。

”又说:“如果上联句中自对,则下联也只须句中自对,上联和下联之间不必求工。

” “甚至于上联和下联之间完全不像对仗,只要句中自对是一种工对,全联也可以认为工对了。

”按照王先生的论述,所谓当句自对,是指在上联内某处自行对仗,与此同时,在下联对应处也自行对仗,有了上下联的当句工整自对,上下联间的对应处便可以不用工对,甚至不似对仗,而全联即被视为已经对仗,并且是工对了。

清人赵翼的《瓯北诗话》提出当句自对本于王维,钱钟书先生给以纠正,认为此法创于少陵(杜甫),而名定于义山(李商隐)。

如杜甫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就属当句自对之例,上句“巴峡”对“巫峡”,下句“襄阳”对“洛阳”,自对之后,又上下互对,“巴峡巫峡”对以“襄阳洛阳”。

李商隐的一首七律便以《当句有对》命名,诗曰:“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

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

但觉游蜂饶舞蝶,岂知孤凤忆离鸾。

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

” 这八句诗,首先每一句各自为对,然后上下句互相为对:第一联,“平阳”、“上兰”自对,“鸳瓦”、“宫盘”自对,然后“平阳上兰”与“鸳瓦宫盘”互对;第二联,“池光”、“花光” 自对,“日气”、“露气” 自对,然后“池光花光”与“日气露气” 互对;第三联,“游蜂”、“舞蝶” 自对,“孤凤”、“离鸾” 自对,然后,“游蜂舞蝶”与“孤凤离鸾”互对;第四联,“三星”、“三山”自对,“紫府”、“碧落”自对,然后“三星三山”与“紫府碧落” 互对。

对联自对句的平仄

对联自对句的平仄

对联自对句的平仄对联自对句的平仄刘占一对联对仗的形式中有一种称“自对”,也有人称“边对”、“当句对”、“本句自对”等。

自对句的平仄如何安排?什么是正格?什么是变格?它们的平仄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当前联界的认识不尽一致,本文就此谈点个人的看法,不当之处尚祈方家指正。

一、本句自对,是对偶还是对仗?这个问题首当其冲,必须首先解决。

“对偶”与“对仗”的区别,联界人士比较一致。

从包含的内容上说,“对偶”要求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应,词性相同、意思相关”;“对仗”则要求在“对偶”基础上,还必须做到上下幅同一结构位置的字、词平仄相对,并且避免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字、词、语。

就是说,第一,“对偶”可以不论平仄,“对仗”则必须论平仄。

第二,“对偶”可以有重字,“对仗”不允许出现重字。

如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完全符合“对偶”的要求,但由于重复使用了“天”、“下”、“之”、“而”四个字,平仄也未做到相对,所以称其为“对偶”。

鲁迅在《自嘲》中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除满足了“对偶”的要求外,没有重复使用字词,平仄也相对,应称其为“对仗”。

本句自对是对仗还是对偶?我认为是对仗,因为对仗是对联的首要特征,句中自对只能是对仗,而不是对偶。

二、狭义自对和广义自对当前联界对“自对”的认识,主要倾向是将“自对”扩大化,降低“自对”的标准,混淆了“对仗”与“对偶”的概念、界限,似乎只要是并列连接的词语就是自对。

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应将“自对”分为“狭义自对”和“广义自对”,“狭义自对”是指上下幅的词语必须符合“对仗”的要求;“广义自对”,可以是对偶。

广义自对句,多出现在古联中,它的平仄变化比较复杂,本文不作讨论。

狭义自对句正格、变格的平仄,则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三、狭义自对句正格的平仄狭义自对句的正格,必须完全符合“对仗”的要求,没有重字,平仄合律,而且自对句数为偶数,即二句、四句·····。

对联自对的探究_对联知识

对联自对的探究_对联知识

对联自对的探究一、什么是的自对?所谓自对,是指上联内某处自行对仗,与此同时,下联对应处亦自行对仗,这种对仗方法,叫做对联的自对。

凡工整的自对,上下联间对应处可以不需对仗;或虽对仗,可以不用工对,这样全联便视为已对仗,并且是工对了。

对联的自对可分为同句自对(或称句中自对)和邻句自对(或称句间自对)两类。

(1)对联的同句自对。

对联的同句自对,是指上下联分别在某一句之内完成的自对。

现举例于下。

▲北京昌平县居庸关联(横线示自对处,下同):居此雄关,易守难攻,庸人慎勿自扰;凭斯险寨,克敌制胜,壮士尽能荣归。

上联“易守难攻”与下联“克敌制胜”并不对仗,但上联“易守”与“难攻”自行对仗,下联“克敌”与“制胜”亦自行对仗,而且自对工整,这样,全联便视为已对仗了,并且视为是工对了。

这种自对是在上下联的一句之内(即在第二句)完成的,所以称为同句自对。

▲上海市豫园一笠亭联:游目骋怀,此地有崇山峻岭;仰观俯察,是日也天朗气清。

上联的“游目骋怀”与下联的“仰观俯察”并不对仗,又上联“崇山峻岭”与“天朗气清”亦不对仗,但上联首句“游目”与“骋怀”自对,第二句“崇山”与“峻岭”自对。

下联首句“仰观”与“俯察”自对,第二句“天朗”与“气清”自对。

这样,全联便视为已经对仗,并且是工对了。

▲南京市夫子庙明远楼联:矩令若霜严,看多士俯伏低徊,群嚣尽息;襟期同月朗,喜此地江山人物,一览无遗。

上联“俯伏低徊”与下联“江山人物”并不对仗,但上联“俯伏”与“低徊”自对,下联“江山”与“人物”亦自对,这样,全联便算对仗了。

王力教授在《汉语诗律学)中说:“对联(喜联、、楹联、)在原则上须用工对(包括借对和“诗”、“酒”一类的对立语),不大可以用邻对、更不能用宽对。

”(见该书p·175)表明对联在词类对仗的要求,高于律诗对仗的要求。

所以,有时即使上下联之间已经对仗,只是不太工整,作者为了求工,亦常采用自对方法,以作补救。

现举例如下。

▲上海市徐光启墓联:治历明农百世师,经天纬地;出将入相一个臣,奋武揆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联创作中“自对”的应用一、自对的种类写作对联的一个基本要求是上下联对仗。

而自对属于一种特殊的格式,说它特殊,是因为自对要求上联内某处自行对仗,与此同时,下联对应处亦自行对仗,但是上下联间对应处可以不需要对仗。

按照形式的不同,对联中的自对可以分为两大类:句内自对和句间自对。

句内自对在唐诗中也经常出现。

宋代洪迈《容斋续笔》云:“唐人诗文,或于一句之中自成对偶,谓之当句对,盖起于楚辞。

”句内自对主要是发生在句子内部的字和词间的自对形式。

下面所列举的情况都属于句内自对:(1)王维《汉江临眺》颔联: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这个联中,“天”和“地”是名词,“有”和“无”是动词,上下并不相对,分别是句内自对。

(2)杜甫《白帝》颈联: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这个联中,“戎马”和“归马”句内自对,“千家”和“百家”句内自对,属于隔字自对。

(3)甘肃敦煌阳关长亭联: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这个联中,“悲”、“欢”、“聚”、“散”和“南”、“北”、“东”、“西”分别是句内自对。

(4)上海市豫园一笠亭联:游目骋怀,此地有崇山峻岭;仰观俯察,是日也天朗气清。

上联的“游目骋怀”与下联的“仰观俯察”并不对仗,又上联“崇山峻岭”与“天朗气清”也不对仗,但上联首句“游目”与“骋怀”自对,第二句“崇山”与“峻岭”自对。

下联首句“仰观”与“俯察”自对,第二句“天朗”与“气清”自对。

这些自对都是在句子之内完成的,被称为句内自对。

(5)刘统勋自题联:粗茶淡饭布衣裳,这点福让老夫消受,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些事有儿辈担当。

上联的“粗茶”“淡饭”“布衣裳”和下联的“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句内自对。

由于句内自对出现的情况比较多,大家都比较熟悉,所以本篇讨论的主要是句间自对的情况。

二、句间自对的种类与句内自对以字词为主体不同,句内自对的对仗主体是长联中的两个及以上的分句,所以句间自对主要出现在多分句的联中。

在多分句的联中,采用句间自对的形式一方面可以避开上下联对仗比较难处理的情况,这样既有助于对联创作者扩展思路,而又保持了对联独有的对称的美感,另一方面在有的情况下采用自对的形式也可以有助于对联的表意。

对联的句间自对根据不一样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一)根据自对分句的个数不同,可以分为两句自对、三句自对、以及更多句自对;(二)根据自对分句的字数是否相等,可以分为等字数单句自对和不等字数单句自对;(三)根据自对分句前是否有领字,可以分为有领字的自对和无领字的自对;(四)根据自对分句是否上下对仗,可以分为上下对仗的自对和上下不对仗的自对;(五)根据自对分句是否有重字,可以分为有重字的自对和无重字的自对,其中有重字的自对又可以分为规则重字的自对和不规则重字的自对;(六)根据自对的主体每边所包含的单句的个数,可以分为单句自对和复句自对;等等。

上述的分类标准有许多是互相交叉的,但是为了表述得明白,下面将对上述的各个种类分别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三、各种自对的详细分析(一)根据自对分句的个数不同分类1、两句自对两句自对在成联创作中是最常用到的,即上下联中相同的位置分别有两个分句自对。

举例说明:(1)北京市颐和园澄爽斋联:芝砌春光,兰池夏气;菊合秋馥,桂映冬荣。

上联“砌”与“池”都是名词,下联对应处“含”与“映”都是动词,所以上下联间是不对仗的。

但上联“芝砌春光”与“兰池夏气”自对,下联“菊含秋馥”与“桂映冬荣”自对,而且都对得极工,这样,全联便视为已经对仗,而且是工对了。

(2)江苏莫愁湖联:玳粱燕去,玉座苔移,千古犹留凭眺处;天际遥青,城头浓翠,一樽来坐画图间。

上联前两个分句和下联前两个分句上下并不对仗,但是由于它们分别构成自对,所以也属于工对范畴。

(3)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联:溉汾西千顷田,三分南,七分北,浩浩同流,数十里淆之不浊;出瓮山一片石,冷于夏,温于冬,冽冽有本,亿万年与世长清。

此联中的上下联的第二、三分句“三分南,七分北”和“冷于夏,温于冬”它们之间并不对仗,采用了自对的形式。

2、三句及以上的自对毫无疑问,三句及以上的自对就是指上下联内自对的分句超过两句。

这一类的自对形式相对于两句自对少了些,但也是比较常见。

(1)广东惠州朝云墓联: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

此联上下联中的三个分句就采用了自对的形式。

(2)岳阳楼联: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

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

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此联中的第二三四五这四个分句是自对手法,后面的六七八九四个分句也采用自对。

(二)根据自对分句的字数是否相等分类1、等字数分句自对一般的自对都是等字数自对,也就是指自对的各个分句字数相等。

(1)上海市嘉定秋霞圃延绿轩联: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便觉眼前生意满;挽蔬夜雨畦,煮茗寒泉井,不知门外有尘寰。

此联中前两个分句是自对,分别都是五言分句,字数相等。

(2)湖南省长沙市天心阁联:游不遍七二峰衡岳,流不尽八百里洞庭,无限吟情,如此江山容我醉;待谁反屈大夫离骚,问谁虚贾太傅前席,苍茫古意,满城风雨自西来。

此联前两个分句是自对,分别都是八言分句,字数相等。

2、不等字数分句自对不等字数分句自对是句间自对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形式,它往往是多用在三句及以上分句的自对当中,目的是起到一个排比或者层进的作用。

(1)雅丽书院联:雅言诗,雅言书,雅言执礼;丽乎天,丽乎地,丽乎人文。

此联的三个分句构成自对,但是第三个分句的字数和前两个不一样,第三分句字数不一样的原因是上联第三分句用两字词“执礼”对了前面的“诗”和“书”,下联第三分句用两字词“人文”对了前面的“天”和“地”。

虽然字数不一样,但是看起来对仗仍很工整,而且读起来还增添了一种舒缓的感觉。

(2)黄兴挽宋教仁联:前年杀昊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又杀宋教仁;你说是洪述祖,他说是应桂馨,我说确是袁世凯。

此联的三个分句构成自对,第三个分句的字数也和前两个不一样,之所以不一样,是因为上下联的第三个分句在前两个分句的基础上分别增加了“又”和“确”,这样在表意上达到了一种递进的效果。

(3)章炳麟曾为慈禧太后戏作一寿联:今日幸颐和,明日幸海子,几忘曾幸古长安,亿兆民膏血全枯,只顾一人庆有;五十割云南,六十割台湾,次时又割东三省,数千里版图尽弃,每逢万寿疆无。

此联的前三个分句构成自对,三分句字数也不相等,也是起到一个递进或转折的作用,通过历数慈禧太后的罪行,令人更生愤慨之情。

(4)吴恭亨题湖南省慈利县烈士祠:流血武昌,喋血亦武昌,革命后先,庚子七月,辛亥八月;殉名烈士,无名尤烈士,成仁彪炳,苏州五人,长沙九人。

此联前两个分句是自对,而且两个分句字数不相等。

这是两个分句自对而且字数不相等的例子。

(5)于右任挽宋教仁联:我不为私交哭,我不为民立报与国民党哭,我为中华民国前途哭;君岂与武贼仇,君岂与应桂馨及洪述祖仇,君与专制魔王余孽仇。

此联上下联的三个分句虽然字数都不相等,但是构成自对;三个分句的结构是一致的,上联是“我不为……哭,我不为……哭,我为……哭”;下联是“君岂与……仇,君岂与……仇,君与……仇”,非常规则。

(三)根据自对分句前是否有领字分类1、无领字的自对(1)俞樾贺金安清六十寿联:推倒一世豪杰,开拓万古心胸,陈同甫一流人物,如是如是;醉吟几篇旧诗,闲尝数盏新酒,白香山六十岁时,仙乎仙乎?此联前两个分句的自对是完全独立的,并没有领字。

(2)江苏省苏州市留园联:一部廿四史,演成古今传奇,英雄事业,儿女情怀,都付与红牙檀板;百年三万场,乐此春秋佳日,酒座簪缨,歌筵丝竹,问如何绿野平原。

此联中第三四分句构成自对,它们之前也没有领字。

(3)李仲禹题书室联:三尺剑,七尺躯,大丈夫惟此区区酬知己;一庭花,半庭月,好境界要当细细读吾书。

此联的前两个分句自对,无领字。

2、有领字的自对对联中有好些自对前面是通过领字引起的。

(1)杭州府贡院联:下笔千言,正桂子香时,槐花黄后;出门一笑,看西湖月满,东浙潮来。

“桂子香时,槐花黄后”这个自对是通过“正”字领起的;“西湖月满,东浙潮来”这个自对是通过“看”字领起的。

(2)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平湖秋月联:凭栏看云影波光,最好是红蓼花疏,白苹秋老;把酒对琼楼玉宇,莫辜负天心月到,水面风来。

“红蓼花疏,白苹秋老”这个自对是通过“最好是”领起的;“天心月到,水面风来”这个自对是通过“莫辜负”领起的。

(3)彭玉麟题杭州西湖退省庵联:退食有余闲,当载酒人来,莫辜负万顷波光,四周山色;临流无俗虑,有采莲船去,只听得一声渔唱,几杵疏钟。

此联的自对分句“万顷波光,四周山色”前由“莫辜负”领起,“一声渔唱,几杵疏钟”前由“只听得”领起。

(四)根据自对分句是否上下对仗分类1、上下不对仗的自对一般的自对在完成自对的同时,上下并不对仗。

(1)金安清题西湖钱王祠联:十四州一剑霜寒,辟门天子,闭门节使;三五夜群斐玉艳,陌上花开,江上潮来。

此联中,“辟门天子,闭门节使”是自对,“陌上花开,江上潮来”是自对,但是它们俩本身并不对仗。

(2)上海嘉定花神庙联:海棠开后,燕子来时,良辰美景奈何天,芳草地我醉欲眠,楝花风尔且慢到,碧榭倾春,黄金买夜,寒食清明都过了,杜鹃道不如归去,流莺说少住为佳。

此联的前两个分句是自对句,但是上下联的两个分句并不对仗。

2、上下对仗的自对如果自对的同时又能上下对仗,那么这样的对联应该说是极其工整了;但是,我们在创作对联的时候考虑采用自对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把它作为迫于表意的需要而不能达到上下对仗的一种处理手段,所以一般的自对都不会上下对仗,自对并且上下对仗的对联在包含自对的对联中并不占多数。

(1)藏山阁集句联:画里移舟,梅边吹笛;墙头唤酒,枕上看潮。

此联中,“画里移舟,梅边吹笛”是自对,“墙头唤酒,枕上看潮”是自对,而且这两个分句上下对仗。

(2)俞曲园集句题适园联:似入万重山,不离三亩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联中,“似入万重山”、“不离三亩地”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分别自对而又上下对仗。

(3)南京禹王宫客座联:君山茶,澧浦兰,武陵桃花,土物似言故乡好;孝陵树,秦淮月,莫愁烟雨,风云常觉此城雄。

此联中,“君山茶”、“澧浦兰”、“武陵桃花”是自对,“孝陵树”、“秦淮月”、“莫愁烟雨”是自对,而且上下联也对仗工整。

(五)根据自对分句是否有重字分类1、无重字的自对自对的分句中没有重字。

(1)杨度挽梁启超联:世事本寻常,成固欣然,败亦可喜;文章久零落,人皆欲杀,我独怜才。

此联中,后两个分句是自对,没有重字。

(2)刘坤—题南昌滕王阁联: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此联“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和“江上才人,阁中帝子”都是自对,自对的分句没有重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