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赏析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灭的凝固美
——《建筑艺术赏析》论文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
……
……”
对苏州园林的第一印象应该就是从叶圣陶先生的这篇《苏州园林》得到的。那时候还在上初中,对“园林”这一概念并没有什么深刻的理解,这篇文章只是让我记住,我国有一种重要的建筑形式叫园林,而散落民间的苏州园林为园林之最。然而,江南苏州园林至今尚无机会一游,可以堪称中国园林典范的园林也仅仅到过颐和园一处。不过通过书籍,影像资料,对苏州园林也有了大概印象。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类似颐和园的皇家园林以宏大,严整,堂皇,浓丽称胜;而苏州园林则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更增添了人文气息,更贴近常人生活。设计者和匠师们匠心独运,自出心裁,使园林在每一点上都各具特色,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园林在有限的内部空间里完美地再现外部世界的空间和结构。园内庭台楼榭,游廊小径蜿蜒其间,内外空间相互渗透,得以流畅、流通、流动。透过格子窗,广阔的自然风光被浓缩成微型景观。题词铭记无处不在,为园林平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虽然无法体会一下“荡舟其间,薄荷而饮”的幽闭意境,但是涓涓清流脚下而过,虚实交错,还是可以称得上“漫步林园上,如在画中游”呀!
“ 提高美的民族,就是提高人类灵魂和生命的民族”。
这句话是谁说的已经不记得了,但是无所谓。因为中国人用自己的勤劳智慧把自己的建筑绘制的如此的美,恐怕不仅仅限于江南的苏州吧。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飞沙走石,尘土蔽日的黄土高原;绚丽多彩,迤逦多姿的云贵高原,应该也有着像苏州园林一样充满地域文化特色,民朴民风的民间建筑形式吧。即使我没有上过建筑赏析课,但如果见到如此富有特色的建筑,应该也会感受到生活中各种建筑所带来的美感吧!那些有的格外引人注目,而且是无与伦比的。比如北京四合院;广东的“围龙屋”,还有我至今尚未游览过的云南“一颗印”。
然而建筑赏析课上,由老师引领而发现的建筑美,是第一次深刻领悟和体会建筑所带来的美感,这是过去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间所不曾感受到的。像这样的邂逅,难道不是建筑的美,建筑的真谛所带来的吗?也许这样说过于夸张,也许也不算夸张。因为毕竟是在本学期的建筑赏析课上才感受到这一点的啊!我有时也会想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但建筑这众所周知的事情,忽然成了发现美的机缘。川端康成先生曾经写道:“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正因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的美是无限的。至少人的一生中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是很有限的,这是我的实际感受,也是我的感叹。人感受美的能力,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这句话虽充满哲理意味,却不禁让人伤怀。自然的美的无限,我们无法充分感受。那么,人类对美的创作,是否也是有限的呢?
我想,应该是无限的吧。如果是这样,令我陶醉的民间美是不足以构成整体的建筑美的。因为繁星闪烁永远要比独星发光美的多呀。
承德避暑山庄,北京故宫……这些皇家建筑,不也向我们展现着无穷无尽的建筑美吗?而且,他们的美已不仅仅限于建筑气势的宏大,跨越数百年仍屹立东方的辉煌。他们本身的深层意义,具有更深的历史层累性,更增添了此类建筑内涵的美。
中国历史长而乱,人民苦难深,一栋辉煌的建筑如果保存下来,必定有着它的积极作用。清政府为加强对蒙古地方的管理,巩固北部边防,建造避暑山庄。而北京的故宫,作为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和古建筑群,也向世界人民诉说着中国这个千年古国不尽的历史。他们不是死了数百年的标本,而是活了数百年的生命。数百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种气势磅礴的美,不正是这些皇家建筑所向我们展示出来的吗?
懂得欣赏建筑的美,在我心里,一直被素为一种有修养的生活的雅事,而在那些不大有机会享受这种权利的人们看来,应该是一种既值得尊重而又不免嫉妒的事。当把一个懂得欣赏建筑美的人和一个不懂得欣赏的人的生活差异比较一下,这一点便很容易明白了。那个不懂得欣赏建筑美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着眼前的世界所禁锢的。他的生活是机械化的,刻板的,而缺少一种优雅的风味。或许为了获取这种优雅的风味,也是我选择建筑艺术赏析课的一个原因吧。
经过一个学期对建筑艺术的学习,对“建筑”这一熟悉而又陌生的概念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对“建筑美”的发现与感悟有了更深的领会。虽然这些建筑已无法重新汇聚曾经的人马喧嚣,载歌载舞的游行。但是在这些浩瀚峻伟中,却普遍透漏出一种美感,一种和平之感:心的宁静,灵的恬适,对永久幸福的展望。就让这些不灭的凝固美永远屹立与神州大地之上,让他们的美静静地陶冶着华夏儿女,森然庄严的呈异显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