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锰MSDS

合集下载

二氧化锰_精品文档

二氧化锰_精品文档

二氧化锰二氧化锰(Manganese dioxide)是一种由锰和氧元素组成的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MnO2。

它是一种黑色固体,具有许多重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二氧化锰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化学工业、电池制造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二氧化锰的性质、用途以及相关的安全注意事项。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二氧化锰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二氧化锰由一种正离子(Mn2+)和两个负离子(O2-)组成。

它的晶体结构可以是多种形式,包括纤锰矿 (pyrolusite)、钠纤锰矿 (natrolite) 和森林锰矿 (romanechite)。

纤锰矿是最常见的形式,具有正交晶体结构。

二氧化锰的密度约为5.026克/立方厘米,熔点为535摄氏度。

二氧化锰具有许多化学性质,使其在化学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是一种良好的氧化剂,在氧化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氧化锰可以将某些物质氧化为高价态,同时自身被还原为低价态。

这种氧化还原的反应对于许多化学过程至关重要,如有机合成、电池反应等。

其次,二氧化锰还是一种催化剂,具有催化许多重要反应的能力。

例如,它可以催化氢气和氧气的反应生成水。

此外,二氧化锰还可以与一些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形成特定的氧化产物。

除了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外,二氧化锰在电池制造方面也有重要用途。

二氧化锰广泛用于制造碱性锰电池和锂离子电池。

在碱性锰电池中,二氧化锰是阳极材料,其氧化还原反应提供电池所需的电子流动。

而在锂离子电池中,二氧化锰则被用作正极材料,参与锂离子的嵌入和脱嵌过程。

这些电池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和应用,如闹钟、遥控器、电动工具等。

然而,使用二氧化锰时需要注意一些安全事项。

首先,二氧化锰应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火源和易燃物。

它是一种可燃物质,在高温下可能会发生燃烧。

其次,接触二氧化锰时应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和护目镜。

二氧化锰粉末可能对眼睛、皮肤和呼吸道造成刺激。

此外,任何吞食或吸入二氧化锰的情况都应立即就医。

(完整版)氧化锰msds

(完整版)氧化锰msds

(完整版)氧化锰msds氧化锰 MSDS(完整版)1. 物质和紧急情况概述1.1 产品标识- 产品名称:氧化锰产品名称:氧化锰- 化学式: MnO2化学式: MnO2- CAS 号: 1313-13-9CAS 号: 1313-13-9- 危险特性:非常易燃,可导致严重灼伤。

危险特性:非常易燃,可导致严重灼伤。

1.2 主要用途氧化锰常用于制备化学反应催化剂、电池等。

1.3 紧急情况概述在遇到火灾、泄漏或人员中毒等紧急情况时,应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和安全防护措施。

2. 成分/组成信息2.1 化学成分氧化锰(MnO2)是主要成分。

2.2 成分/组成危害信息氧化锰可能对人体产生下列危害:刺激性、过敏反应、呼吸系统刺激等。

3. 危险性概述氧化锰属于易燃固体,可引起严重的灼伤、刺激和过敏反应。

4. 急救措施4.1 接触眼睛- 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 15 分钟。

- 如有需求,可能需要寻求医疗帮助。

4.2 接触皮肤- 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 15 分钟。

- 如有疼痛或刺激感,就医检查。

4.3 吸入- 将受害者转移到新鲜空气区域。

- 如呼吸困难持续存在,就医寻求帮助。

4.4 食入- 饮用大量水漱洗口腔。

- 不要催吐,就医检查。

5. 消防措施5.1 灭火方法使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砂土进行灭火。

5.2 特殊防护装备和预防措施穿戴呼吸器、防护服和耐酸碱手套。

5.3 危险燃烧产物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

6. 泄漏应急处理6.1 个人防护措施佩戴防护眼镜、呼吸器、加厚橡胶手套和全套防护服。

6.2 泄漏清理方法通过扫把收集泄漏物,并储存在防燃中。

6.3 安全措施保持泄漏区域通风良好,避免吸入气溶胶。

7. 储存和处理7.1 储存要求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区域,远离火源和可燃物。

7.2 包装要求使用密封良好的储存。

7.3 废弃物处理按照当地相关法规处理废弃物。

8.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措施8.1 工程控制提供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室内空气质量。

二氧化锰-化学品危害性分析

二氧化锰-化学品危害性分析
引起的职业病
二氧化锰中毒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溶解性
不溶于水,不溶于硝酸
稳定性
稳定
避免接触的件
--
燃爆特性
燃烧性
本品不燃,具刺激性
建规火险分级
戊级
闪点(℃)
--
引燃温度(℃)
--
毒性及健康危害
接触限值
PC-TWA=0.15mg/m3
危害程度
侵入途径:皮肤接触、吸入、食入
毒性:极度危害
急性毒性
LD50:--
LC50:--
健康危害
过量的二氧化锰统工业生产中急性中毒少见,若短时间吸入大量本品烟尘,可发生“金属烟热”,病人出现头痛、恶心、寒战、高热、大汗。慢性中毒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兴奋和抑制平衡失调的精神症状,重者出现中毒性精神病;锥体外系受损表现有肌张力增高、震颤、言语障碍、步态异常等。
化学物职业危害性分析表
二氧化锰
标识
中文名
二氧化锰
英文名
manganese binoxide
分子式
MnO2
危险货物编号

二氧化锰的化学式

二氧化锰的化学式

二氧化锰的化学式二氧化锰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MnO2。

它是一种黑色粉末,常见于自然界中的锰矿物中,如菱锰矿、硬锰矿等。

二氧化锰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电池、玻璃、漂白剂、金属合金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等方面的内容。

1. 化学性质(1)与酸反应:二氧化锰能与酸反应生成锰盐和水。

2MnO2 + 4HCl → 2MnCl2 + 2H2O + Cl2↑(2)与氢氧化钠反应:二氧化锰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锰和水。

MnO2 + 2NaOH → Mn2O3 + 2H2O + Na2O(3)加热分解:二氧化锰在高温下分解成锰氧化物和氧气。

2MnO2 → 2MnO + O2↑2. 物理性质(1)外观:二氧化锰是黑色粉末,呈闪光晶体状。

(2)密度:3.9 g/cm3(3)熔点:535℃(4)溶解性:二氧化锰可以在盐酸、硝酸和氢氟酸中溶解,但不能在水中溶解。

3. 制备方法(1)化学法:将锰盐和氨水混合,得到沉淀的氢氧化锰,再将氢氧化锰加热分解得到二氧化锰。

MnSO4 + 2NH4OH → Mn(OH)2↓ + (NH4)2SO4Mn(OH)2 → MnO2 + H2O(2)物理法:将菱锰矿加热至高温,使其中的二氧化锰分解析出。

MnCO3 → MnO + CO2↑4. 应用领域(1)电池:二氧化锰是干电池的主要正极材料,也是锰锂电池和动力电池的重要原料。

(2)玻璃:二氧化锰能提高玻璃的抗紫外线能力和抗热能力,用于制造玻璃制品。

(3)漂白剂:二氧化锰可用作漂白剂来处理饮用水、食品、化妆品等,能有效地去除杂质和色素。

(4)金属合金:二氧化锰能用于生产锰铁合金、不锈钢等金属合金。

(5)医药:二氧化锰可用于制造消毒剂、止血药等医药制品。

综上所述,二氧化锰是一种化学性质稳定、物理性质感人的重要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电池、玻璃、漂白剂、金属合金等领域。

在未来的发展中,二氧化锰的应用前景将会越来越广泛,同时也将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发展。

二氧化锰文档

二氧化锰文档

二氧化锰引言二氧化锰(Manganese dioxide)是一种化学物质,其化学式为MnO2。

它是一种黑色固体,常见于自然界中的矿石中。

二氧化锰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试剂。

本文将介绍二氧化锰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应用领域以及安全注意事项。

物理性质1.外观:二氧化锰呈黑色固体,通常以粉末或者颗粒的形式存在。

2.结晶结构:二氧化锰具有结晶性,其晶体结构为纤锰矿结构,属于三方晶系。

3.密度:二氧化锰的密度约为5.03 g/cm³。

4.熔点:二氧化锰的熔点约为535°C。

5.热稳定性:二氧化锰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可在高温下长期稳定存在。

化学性质1.氧化性:二氧化锰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它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2.还原性:二氧化锰也具有一定的还原性,可以参与某些还原反应。

3.溶解性:二氧化锰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4.酸碱性:二氧化锰在酸性和碱性介质中都有不同的化学性质表现。

应用领域1.电池材料:由于二氧化锰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它被广泛用作电池的正极材料。

特别是锰酸锂电池和锰铜锂电池,二氧化锰是重要的原料之一。

2.催化剂:二氧化锰也是一种重要的催化剂。

它可以催化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以及其他有机化学反应。

在化学工业生产中,二氧化锰常被用作有机合成的催化剂。

3.防腐抗氧化剂:二氧化锰可以作为防腐涂料的添加剂,有效降低金属材料的氧化速率,延长使用寿命。

4.陶瓷颜料:由于二氧化锰的黑色特性,它常被用作陶瓷颜料的添加剂,可以使陶瓷制品呈现黑色或者深灰色。

5.化学试剂:二氧化锰在实验室中也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用于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

安全注意事项1.避免吸入:二氧化锰粉尘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应注意避免吸入。

在操作时需佩戴合适的防护口罩。

2.避免接触皮肤:长期或高浓度接触二氧化锰可能引起皮肤过敏或刺激,应注意避免皮肤直接接触。

3.避免食入:二氧化锰为一种有毒物质,严禁食入。

软锰矿的主要成分软锰矿的化学资料

软锰矿的主要成分软锰矿的化学资料

软锰矿的主要成分软锰矿的化学资料二氧化锰,是一种常见的锰矿物。

软锰矿含锰为63.19%,是重要的锰矿石。

软锰矿非常软,它的颜色为浅灰到黑,具有金属光泽。

软锰矿一般为块状或肾状或土状,有时具有放射纤维状形态。

有趣的是有些软锰矿还呈现出一种树枝状附于岩石面上,人称假化石。

软锰矿的主要成分二氧化锰,是一种常见的锰矿物。

软锰矿含锰为63.19%,是重要的锰矿石。

软锰矿非常软,它的颜色为浅灰到黑,具有金属光泽。

软锰矿一般为块状或肾状或土状,有时具有放射纤维状形态。

有趣的是有些软锰矿还呈现出一种树枝状附于岩石面上,人称假化石。

软锰矿是其他锰矿石变成的,在沼泽、湖海等形成的沉积物中也可以形成软锰矿。

软锰矿的化学资料化学式:MnO 2;分子质量:86.94性状:黑色无定形粉末,或黑色斜方晶体沸点:535°C分解熔点:390°C相对密度:5.026(水=1)溶解性:不溶于水、硝酸、冷硫酸,溶于冷盐酸而产生氯危险性:强氧化剂,本身不燃烧,但助燃,不要和易燃物放置一起毒性:急性毒性、慢性中毒、诱变性、致癌性、致畸性。

软锰矿的环保应用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废气排放量也越来越大,其中SO2对大气的污染已经危及环境的生态平衡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国内外研究开发了许多烟气脱硫技术,美国和法国多采用抛弃法,而我国国土资源宝贵,大多采用吸收法。

采用的“石灰乳吸收法”和“钠碱法”,其投资和运行费用高,且脱硫副产品的价格低,经济效益不明显。

因此,进一步开发低成本、能回收高价值副产品的脱硫技术成为当务之急。

软锰矿浆是一种很好的SO2吸收剂,近几年来,我们进行了软锰矿浆吸收SO2废气的实验研究,“软锰矿浆吸收法”可以较好地解决SO2废气对环境的污染问题,而且副产品硫酸锰又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该方法真正能做到“综合治理、变废为宝”。

二氧化锰

二氧化锰

物理性质:外观与性状:黑色或黑棕色结晶或无定形粉末
相对分子质量86.94
化学式MnO2
熔点(℃):535(分解)
相对密度(水=1)5.03
沸点(℃):535℃
溶解性:不溶于水,不溶于硝酸
储存:,密封阴凉处保存
化学性质:
二氧化锰是氧原子在八面体角顶上, 锰原子在八面体中,[M n O2]八面体共棱连接形成单链或双链,这些链和其它链共顶,形成空隙的隧道结构,八面体或成六方密积或成立方密堆积。

氧化性:二氧化锰是一种不成盐氧化物,非两性氧化物(既不与酸反应,也不与碱反应):
遇还原剂时,表现为氧化性。

如将二氧化锰放到氢气流中加热至1400K得到氧化锰;将二氧化锰放在氨气流中加热,得到棕黑色的三氧化二锰;将二氧化锰跟浓盐酸反应,则得到l氯化锰、氯气和水。

遇强氧化剂时,还表现为还原性。

如将二氧化锰,碳酸钾和硝酸钾或氯酸钾混合熔融,可得到暗绿色熔体,将熔体溶于水冷却可得六价锰的化合物锰酸钾。

在酸件介质中是一种强氧化剂。

强氧化剂,自身不燃烧,但助燃,不要和易燃物放置一起
质量指标
指标名称[4] 一等品合格品
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 90 88
总锰(Mn)质量分数/%≥ 59 58
铁(Fe)/%≤ 0.35 0.35
水分/%≤ 3.0 3.0
酸不溶物/%≤ 0.3 0.4
碱和碱土金属/%≤ 2.0 2.0
pH值 5-7 5-7。

二氧化锰

二氧化锰

二氧化锰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二氧化锰 化学品英文名称:manganese dioxide 英文名称2:manganese binoxide 技术说明书编码:1317CAS No.:1313-13-9 分子式:MnO 2分子量:86.94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过量的锰进入机体可引起中毒。

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锥体外系统 工业生产中急性中毒少见,若短时间吸入大量本品烟尘,可发生“金属烟热”,病人出现头痛、恶心、寒战、高热、大汗。

慢性中毒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兴奋和抑制平衡失调的精神症状,重者出现中毒性精神病;锥体外系受损表现有肌张力增高、震颤、言语障碍、步态异常等。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

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二氧化锰 1313-13-9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远离易燃、可燃物。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还原剂、酸类接触。

二氧化锰安全技术说明书中文

二氧化锰安全技术说明书中文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二氧化锰化学品英文名:Manganese(IV) oxide企业名称:此处填写贵公司名称企业地址:此处填写贵公司地址传真:此处填写贵公司传真联系电话:此处填写贵公司电话企业应急电话:此处填写贵公司应急电话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For industry use only.。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吞咽有害。

吸入有害。

GHS危险性类别:急性经口毒性类别 4急性吸入毒性类别 4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警告危险性说明:H302 吞咽有害。

H332 吸入有害。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61 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事故响应:•P301+P312 如误吞咽: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 医生•P330 漱口。

•P304+P340 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P312 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安全储存:•无•废弃处置:•P501 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无资料健康危害:吞咽有害。

吸入有害。

环境危害:无资料第3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4部分急救措施急救: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晴接触: 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立即就医。

食入: 漱口,禁止催吐。

立即就医。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场所。

咨询医生。

出示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无资料。

第5部分消防措施灭火剂: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

避免使用直流水灭火,直流水可能导致可燃性液体的飞溅,使火势扩散。

特别危险性:无资料。

灭火注意事项及防护措施:消防人员须佩戴携气式呼吸器,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二氧化锰危害告知卡

二氧化锰危害告知卡

二氧化锰危害告知卡
1. 简介
二氧化锰(MnO2)是一种无色或浅灰色的无机化合物,常用于工业生产、电池制造、焊接和防腐蚀涂料等领域。

然而,使用二氧化锰也存在一定的危害,需要加以注意和防范。

2. 危害特点
- 吸入:长期吸入二氧化锰粉尘可能对呼吸道和肺部产生刺激和损害,引发或加重呼吸系统疾病。

- 接触皮肤:接触二氧化锰粉尘或溶液可能引起皮肤发炎、过敏反应或湿疹。

- 食入:误食或摄入大量二氧化锰可能对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如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3. 防护措施
-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在接触或操作二氧化锰时,应佩戴防尘
口罩、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 保持通风:确保操作场所通风良好,减少二氧化锰粉尘积聚。

- 避免暴露时间过长: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二氧化锰接触的
环境中,必要时进行适当的轮岗和休息。

- 食品卫生:在工作场所禁止食用、饮用和吸烟,以避免二氧
化锰通过口腔进入人体。

对于需要使用二氧化锰的工作人员,必须参加相关安全培训,
并严格按照工作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降低危害发生的风险。

4. 应急处理
- 吸入二氧化锰粉尘:将患者迅速转移到新鲜空气环境,保持
呼吸道通畅,尽快就医。

- 接触皮肤: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患处,若有症状出现,及时
就医。

- 误食二氧化锰:立即漱口并饮用大量清水,尽快就医。

以上信息主要针对二氧化锰的危害进行告知,希望大家能够加强安全意识,正确使用和处理二氧化锰,保障自身健康和安全。

>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详细信息,请查阅相关专业科学出版物或咨询相关领域专家。

二氧化锰 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

二氧化锰 离子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

《二氧化锰:共价化合物的化学奥秘》一、介绍在化学物质的世界里,二氧化锰是一种重要的离子化合物。

它由锰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其中锰以+4的氧化态存在,氧以-2的氧化态存在。

它是一种黑色固体,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丰富的矿物形式,同时也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二氧化锰这种共价化合物的化学奥秘。

二、二氧化锰的物理性质1.外观:二氧化锰呈现出黑色的晶体状固体,具有金属光泽。

2.熔点和沸点:其熔点约为530摄氏度,沸点约为1500摄氏度。

3.密度:二氧化锰的密度约为5.03克/立方厘米。

三、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1.化学反应:二氧化锰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

在高温条件下,它还能与铝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性:由于锰的氧化态较为多样,二氧化锰也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作为氧化剂参与多种化学反应。

3.稳定性:在一般温度下,二氧化锰是相对稳定的,不易与氧气发生反应。

四、二氧化锰在工业中的应用1.电池制造:二氧化锰广泛应用于干电池的制造过程中,作为主要的正极材料。

2.催化剂:由于其较强的氧化性,二氧化锰还可以作为催化剂,参与有机合成和环境净化等工艺过程。

3.其他应用:二氧化锰还用于玻璃、陶瓷、涂料等行业的生产,具有广泛的用途。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二氧化锰作为一种重要的共价化合物,在工业生产和化学应用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它的结构和性质,不仅是化学学科研究的重要对象,更是实际应用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通过对二氧化锰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共价化合物的特性和应用,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全面、深入地了解了二氧化锰这种离子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工业应用。

我们也对共价化合物的特性和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二氧化锰,并引发更多有关共价化合物的思考和讨论。

在此篇文章中,我详细介绍了二氧化锰这一主题,并多次提及了相关的主题词。

希望对您的阅读有所帮助。

mno2分解温度

mno2分解温度

mno2分解温度
MnO2,全称为二氧化锰,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它具有多种应用,包括
电化学电池、催化剂等领域。

对于许多实验室和工业应用来说,了解MnO2的分
解温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影响着MnO2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和性能。

MnO2的分解温度是指当MnO2受热时,开始分解为其他化合物或元素的温度。

分解温度通常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压力、加热速率和环境等。

在实验室中,通常使用热重分析仪来测量MnO2的分解温度。

一般来说,MnO2的分解温度会随着加热速率的增加而增加。

此外,不同晶体
结构的MnO2也会影响其分解温度。

例如,γ-MnO2通常比α-MnO2具有更高的分
解温度。

在学术研究和工业应用中,研究者们一直对MnO2的分解温度进行着深入的研究。

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他们能够获得MnO2的分解温度范围,并了解分解过
程中的反应动力学。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开发新的MnO2催化剂、优化电化学电池
等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理论研究,实际生产中也需要了解MnO2的分解温度。

在工业上,MnO2
通常用于电池的正极材料和催化剂的制备,因此分解温度的控制对于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效率非常重要。

生产商需要根据具体的工艺要求确定最适合的分解温度,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总的来说,对于MnO2的分解温度的研究和应用是有实际意义的。

无论是从学
术的角度还是工业的角度,了解MnO2的分解温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
用这种化合物的特性,进一步推动电池和催化剂等领域的发展。

二氧化锰MSDS

二氧化锰MSDS

MANGANESE DIOXIDE ELECTROLYTIC1. Product IdentificationChemical name:manganese dioxide electrolyticCAS No.: 1313-13-9Molecular Weight: 86.94Chemical Formula: MnO22. Composition/Information on IngredientsIngredient CAS No Percent Hazardous --------------------------------------- ------------ ------------ ---------manganese dioxide electrolytic 1313-13-9 > 98% No3. Hazards IdentificationEmergency Overview--------------------------HARMFUL IF SWALLOWED OR INHALED. AFFECTS LUNGS, CENTRAL NERVOUS SYSTEM, BLOOD AND KIDNEYS. MAY CAUSE IRRITATION TO EYES AND RESPIRATORY TRACT.SAF-T-DATA(tm) Ratings (Provided here for your convenience)-----------------------------------------------------------------------------------------------------------Health Rating: 3 - Severe (Life)Flammability Rating: 0 - NoneReactivity Rating: 3 - Severe (Oxidizer)Contact Rating: 2 - ModerateLab Protective Equip: GOGGLES & SHIELD; LAB COAT & APRON; VENT HOOD; PROPER GLOVESStorage Color Code: Yellow (Reactive)-----------------------------------------------------------------------------------------------------------Potential Health Effects----------------------------------Inhalation:Inhalation can cause a flu-like illness (metal fume fever). This 24- to 48-hour illness is characterized by chills, fever, aching muscles, dryness in the mouth and throat and headache. May irritate the respiratory tract. May increase the incidence of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 (pneumonia). Absorption of inorganic manganese salts through the lungs is poor but may occur in chronic poisoning.Ingestion:May cause abdominal pain and nausea. Although they are poorly absorbed through the intestines, inorganic manganese salts may produce hypoglycemia and decreased calcium blood levels should absorption occur.Skin Contact:No adverse effects expected.Eye Contact:May cause irritation, redness and pain.Chronic Exposure:Chronic manganese poisoning can result from excessive inhalation and ingestion exposure and involves impairment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Early symptoms include sluggishness, sleepiness, and weakness in the legs. Advanced cases have shown fixed facial expression, emotional disturbances, spastic gait, and falling. Illness closely resembles Parkinson's Disease. Kidney effects, blood changes and manganese psychosis also may occur as a result of chronic exposure. Chronic inhalation exposure can cause lung damage.Aggravation of Pre-existing Conditions:Persons with impaired respiratory function, psychiatric or neurological disturbances, and nutritional deficiencies may be more susceptible to the effect of this substance.4. First Aid MeasuresInhalation:Remove to fresh air. If not breathing, give artificial respiration. If breathing is difficult, give oxygen. Get medical attention.Ingestion:Induce vomiting immediately as directed by medical personnel. Never give anything by mouth to an unconscious person. Get medical attention.Skin Contact:Not expected to require first aid measures. Wash exposed area with soap and water. Get medical advice if irritation develops.Eye Contact:Immediately flush eyes with plenty of water for at least 15 minutes, lifting upper and lower eyelids occasionally. Get medical attention if irritation persists.5. Fire Fighting MeasuresFire:Not combustible, but substance is a strong oxidizer and its heat of reaction with reducing agents or combustibles may cause ignition. Increases the flammability of any combustible material. Explosion:Contact with oxidizable substances may cause extremely violent combustion.Fire Extinguishing Media:Dry chemical, foam or carbon dioxide.Special Information:In the event of a fire, wear full protective clothing and NIOSH-approved self-contained breathing apparatus with full facepiece operated in the pressure demand or other positive pressure mode.6. Accidental Release MeasuresVentilate area of leak or spill. Keep unnecessary and unprotected people away from area of spill. Wear appropriate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as specified in Section 8. Spills: Pick up and place in a suitable container for reclamation or disposal, using a method that does not generate dust. Keep combustibles (wood, paper, oil, etc.) away from spilled material. US Regulations (CERCLA) require reporting spills and releases to soil, water and air in excess of reportable quantities. The toll free number for the US Coast Guard National Response Center is (800)424-8802.7. Handling and StorageKeep in a tightly closed container, stored in a cool, dry, ventilated area. Protect against physical damage and moisture. Isolate from any source of heat or ignition. Avoid storage on wood floors. Separate from incompatibles, combustibles, organic or other readily oxidizable materials. Containers of this material may be hazardous when empty since they retain product residues (dust, solids); observe all warnings and precautions listed for the product.8. Exposure Controls/Personal ProtectionAirborne Exposure Limits:- OSHA Permissible Exposure Limit (PEL):5 mg/m3 Ceiling for manganese compounds as Mn- ACGIH Threshold Limit Value (TLV):0.2 mg/m3 (TWA) for manganese, elemental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s MnVentilation System:A system of local and/or general exhaust is recommended to keep employee exposures below the Airborne Exposure Limits. Local exhaust ventilation is generally preferred because it can controlthe emissions of the contaminant at its source, preventing dispersion of it into the general work area. Please refer to the ACGIH document, Industrial Ventilation, A Manual of Recommended Practices, most recent edition, for details.Personal Respirators (NIOSH Approved):If the exposure limit is exceeded and engineering controls are not feasible, a half facepiece particulate respirator (NIOSH type N95 or better filters) may be worn for up to ten times the exposure limit or the maximum use concentration specified by the appropriate regulatory agency or respirator supplier, whichever is lowest.. A full-face piece particulate respirator (NIOSH typeN100 filters) may be worn up to 50 times the exposure limit, or the maximum use concentration specified by the appropriate regulatory agency, or respirator supplier, whichever is lowest. If oil particles (e.g. lubricants, cutting fluids, glycerine, etc.) are present, use a NIOSH type R or P filter. For emergencies or instances where the exposure levels are not known, use a full-facepiece positive-pressure, air-supplied respirator. WARNING: Air-purifying respirators do not protect workers in oxygen-deficient atmospheres.Skin Protection:Wear protective gloves and clean body-covering clothing.Eye Protection:Use chemical safety goggles. Maintain eye wash fountain and quick-drench facilities in work area. Other Control Measures:Clothing contaminated with this material may be an increased fire hazard. Wash contaminated clothing as soon as possible.9.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Appearance:Gray lumps or fine, black to brownish-black powder.Odor:Odorless.Solubility:Insoluble in water.Specific Gravity:5.0pH:No information found.% Volatiles by volume @ 21C (70F):Boiling Point:Not applicable.Melting Point:535C (995F)Vapor Density (Air=1):No information found.Vapor Pressure (mm Hg):No information found.Evaporation Rate (BuAc=1):No information found.10. Stability and ReactivityStability:Stable under ordinary conditions of use and storage.Hazardous Decomposition Products:Toxic metal fumes may form when heated to decomposition.Hazardous Polymerization:Will not occur.Incompatibilities:Easily oxidizable materials, sulfur, sulfides, phosphids, hypophosphites, chlorates, peroxides, aluminum powder, rubidium acetylide, potassium azide, chlorine trifluoride. Reacts with hydrochloric acid to form corrosive chlorine gas. Heating or rubbing this material with organic materials can cause a fire hazard.Conditions to Avoid:Heat, flames, ignition sources and incompatibles.11. Toxicological InformationToxicological Data:Manganese Dioxide: LD50 oral rat > 3478 mg/kg. Investigated as a reproductive effector. Reproductive Toxicity:For manganese metal:May damage the reproductive system. Has shown teratogenic effects in laboratory animals.--------\Cancer Lists\---------------------------------------------------------NTP Carcinogen---Ingredient Known Anticipated IARC Category ------------------------------------ ----- ----------- -------------manganese dioxide electrolytic (1313-13-9) No No None 12. Ecological InformationEnvironmental Fate:No information found.Environmental Toxicity:No information found.13. Disposal ConsiderationsWhatever cannot be saved for recovery or recycling should be managed in an appropriate and approved waste facility. Although not a listed RCRA hazardous waste, this material may exhibit one or more characteristics of a hazardous waste and require appropriate analysis to determine specific disposal requirements. Processing, use or contamination of this product may change the waste management options. State and local disposal regulations may differ from federal disposal regulations. Dispose of container and unused contents in accordance with federal, state and local requirements.14. Transport InformationKeep in a tightly closed container, stored in a cool, dry, ventilated area. Protect against physical damage and moisture.This produst is not hazardous under the applicable DOT,ICAO/IATA,or IMDG regulations.15. Regulatory Information--------\Chemical Inventory Status - Part 1\---------------------------------Ingredient TSCA EC Japan Australia ----------------------------------------------- ---- --- ----- ---------manganese dioxide electrolytic (1313-13-9) Yes Yes Yes Yes--------\Chemical Inventory Status - Part 2\-----------------------------------Canada-- Ingredient Korea DSL NDSL Phil.----------------------------------------------- ----- --- ---- -----manganese dioxide electrolytic (1313-13-9) Yes Yes No Yes--------\Federal, State & International Regulations - Part 1\-----------------SARA 302- ------SARA 313------ Ingredient RQ TPQ List Chemical Catg. ----------------------------------------- --- ----- ---- --------------manganese dioxide electrolytic (1313-13-9) No No No Manganese co--------\Federal, State & International Regulations - Part 2\-----------------RCRA- -TSCA- Ingredient CERCLA 261.33 8(d)----------------------------------------- ------ ------ ------manganese dioxide electrolytic (1313-13-9) 1 No NoChemical Weapons Convention: No TSCA 12(b): No CDTA: NoSARA 311/312: Acute: Yes Chronic: Yes Fire: Yes Pressure: NoReactivity: No (Pure / Solid)Australian Hazchem Code: 1WEPoison Schedule: None allocated.WHMIS:This MSDS has been prepared according to the hazard criteria of the Controlled Products Regulations (CPR) and the MSDS contains all of the information required by the CPR.16. Other InformationNFPA Ratings: Health: 2 Flammability: 0 Reactivity: 1 Other: OxidizerLabel Hazard Warning:DANGER! OXIDIZER. CONTACT WITH OTHER MATERIAL MAY CAUSE FIRE. HARMFUL IF SWALLOWED OR INHALED. AFFECTS LUNGS, CENTRAL NERVOUS SYSTEM, BLOOD AND KIDNEYS. MAY CAUSE IRRITATION TO EYES AND RESPIRATORY TRACT.Label Precautions:Keep from contact with clothing and other combustible materials.Store in a tightly closed container.Remove and wash contaminated clothing promptly.Avoid contact with eyes.Wash thoroughly after handling.Avoid breathing dust.Use only with adequate ventilation.Label First Aid:If inhaled, remove to fresh air. If not breathing, give artificial respiration. If breathing is difficult, give oxygen. Get medical attention. If swallowed, induce vomiting immediately as directed by medical personnel. Never give anything by mouth to an unconscious person. Get medical attention. In case of eye contact, immediately flush eyes with plenty of water for at least 15 minutes. Get medical attention if irritation develops or persists.Product Use:Laboratory Reagent.Revision Information:No Changes.Disclaimer:******************************************************************************* We provides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herein in good faith but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its comprehensiveness or accuracy. This document is intended only as a guide to the appropriate precautionary handling of the material by a properly trained person using this product. Individuals receiving the information must exercise their independent judgment in determining its appropriateness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WE MAKES NO REPRESENTATIONS OR WARRANTIES, EITHER EXPRESS OR IMPLIED, INCLUDING WITHOUT LIMITATION ANY WARRANTIES OF MERCHANTABILITY,FITNESS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WITH RESPECT TO THE INFORMATION SET FORTH HEREIN OR THE PRODUCT TO WHICH THE INFORMATION REFERS. ACCORDINGLY, WE WILL NOT BE RESPONSIBLE FOR DAMAGES RESULTING FROM USE OF OR RELIANCE UPON THIS INFORMATION.*******************************************************************************。

碳酸锰MSDS

碳酸锰MSDS

Manganese carbonate(598-62-9)Product Identification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rrayFirst Aid MeasuresHandling and StorageHazards IdentificationExposure Controls/Personal ProtectionFire Fighting MeasuresAccidental Release MeasuresStability and ReactivityProduct Identification Back to Contents 【Product Name】Manganese carbonate【Synonyms】Manganese carbonate (1:1)Manganese carbonate (Mnco3)Manganese(2+) carbonateManganese(2+) carbonate (1:1)Manganese(II) carbonateManganous carbonate【CAS】598-62-9【Formula】CMnO3【Molecular Weight】114.94【EINECS】209-942-9【Merck】12,5766【Beilstein/Gmelin】8541 (G)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Back to Contents 【Appearance】Pink to almost white powder when freshly precipitated; rhombohedral, Light brown powder upon aging.【Solubility in water】Insoluble【Density】3.12 g/cm3【Usage】As pigment (manganese white), drier for varnishes, in feeds.First Aid Measures Back to Contents【Ingestion】Most exposures to manganese are chronic. Vomiting and activated charcoal may not be useful in chronic cases. Activated charcoal: administer charcoal as a slurry (240 ml water/30 g charcoal). Usual dose: 25 to 100 g in adults/adolescents.【Inhalation】Remove from exposure to fresh air immediately.【Skin】Flush skin with plenty of soap and water for at least 15 minutes while removing contaminated clothing and shoes.【Eyes】Immediately flush eyes with plenty of water for at least 15 minutes, occasionally lifting the upper and lower lids.Handling and Storage Back to Contents 【Storage】Store in a cool, dry place. Keep container closed when not in use.【Handling】All chemicals should be considered hazardous. Avoid direct physical contact. Use appropriate, approved safety equipment. Untrained individuals should not handle this chemical or its container. Handling should occur in a chemical fume hood.Hazards Identification Back to Contents 【Inhalation】Pleuritis and/or severe or fatal pneumonia have been reported among manganese workers.【Ingestion】Pleuritis and/or severe or fatal pneumonia have been reported among manganese workers. Metal fume fever has been reported after inhalation exposure to manganese oxide fumes.Exposure Controls/Personal Protection Back to Contents 【Personal Protection】Wear safety glasses and chemical goggles if splashing is possible. Wear appropriate protective gloves and clothing to prevent skin exposure.【Respirators】Wear a NIOSH/MSHA or European Standard EN 149 approved full-facepiece airline respirator in the positive pressure mode with emergency escape provisions.【Exposure Effects】Effects include a parkinsonism-like syndrome, muscle weakness, impairment of speech, gait disturbances, tremor, slurred speech, diminished libido and behavioral disturbances. Symptoms may last 1 to 2 months or longer. Manganese injection has produced teratogenic effects in experimental animals, although ingestion and inhalation studies showed no effect. Manganese deficiency during gestation has demonstrated adverse effects on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of the developing fetus in experimental animals.【Exposure limit(s)】IDHL: 500 mg/m3【Poison Class】4Fire Fighting Measures Back to Contents 【Fire Fighting】Wear a self-contained breathing apparatus in pressure-demand, MSHA/NIOSH (approved or equivalent), and full protective gear. During a fire, irritating and highly toxic gases may be generated by thermal decomposition or combustion. Use agent most appropriate to extinguish fire.Accidental Release Measures Back to Contents 【Small spills/leaks】While using the appropriate protective equipment, clean up spills immediately. Sweep up, then place into a suitable container for disposal.Stability and Reactivity Back to Contents 【Stability】Stable under normal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 Gradually becomes light brown in air. 【Incompatibilities】Strong oxidizing agents, strong acids.【Decomposition】Carbon monoxide, irritating and toxic fumes and gases, carbon dioxide.。

二氧化锰MSDS

二氧化锰MSDS

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二氧化锰化学品俗名:化学品英文名称:Manganese dioxide英文名称:Manganese binoxide技术说明书编码:1317CAS NO:1313-13-9生产企业名称:地址:生效日期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成分含量CAS NO.二氧化锰1313-13-9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过量的锰进入机体可引起中毒。

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锥体外系统工业生产中急性中毒少见,若短时间内吸入大量本品烟尘,可发生“金属烟热”,病人出现头痛、恶心、寒战、高热、大汗。

慢性中毒表现为精神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兴奋和抑制平衡失调的精神症状,重者出现中毒性精神病;椎体外系受损表现有肌张力增高、震颤、言语障碍、步态异常等。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效。

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露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露,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二氧化锰98%含量

二氧化锰98%含量

二氧化锰98%含量
摘要:
1.二氧化锰的概述
2.98% 含量的二氧化锰的特性
3.98% 含量的二氧化锰的应用领域
4.98% 含量的二氧化锰的环保性
5.结论
正文:
二氧化锰,化学式为MnO2,是一种黑色的结晶性粉末,广泛应用于化学、电子、环保等多个领域。

其中,98% 含量的二氧化锰由于其高纯度,表现出更优越的性能,因此备受关注。

98% 含量的二氧化锰具有高纯度、高活性、高稳定性等特性。

其纯度高达98%,这意味着在二氧化锰中,杂质的含量极低,因此其表现出的性能更加优良。

同时,这种高纯度的二氧化锰具有很高的活性,能够更快地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从而提高其工作效率。

此外,98% 含量的二氧化锰还具有很高的稳定性,能够在高温、高压等环境下保持其性能不变。

98% 含量的二氧化锰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化学工业中,它可以用作氧化剂、催化剂等;在电子工业中,它可以用于制造电池、电阻等元器件;在环保领域,它可以用于污水处理、废气净化等。

环保性是98% 含量的二氧化锰的另一个重要特性。

由于其高活性,它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从而防止水体的污染。

同时,它还可以用
于废气的净化,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气中的有害物质,防止空气污染。

总的来说,98% 含量的二氧化锰因其高纯度、高活性、高稳定性和环保性,而在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氧化锰cas号

二氧化锰cas号

二氧化锰cas号
二氧化锰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它的分子式为MnO2,广泛用于工业生产和实验室中。

它也被称为锰酸钾,是一种有机酸,具有阴离子化合物的性质,在室温下常见的形态有晶体、粉末、液体等多种形式。

二氧化锰的CAS号是1313-13-9,它拥有许多独特的功能,是许多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原料之一,在社会领域有着多方面的应用。

首先,由于二氧化锰具有良好的烧结性,因此在电子行业中广泛用于晶体管及其他元件的制造中。

例如,芯片上的一些重要元件都可以使用二氧化锰进行焊接,以保证其正确的连接。

此外,由于二氧化锰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和耐腐蚀性,因此它经常被用于化工行业,例如生产柴油或汽油的精炼程序以减少废气中的有毒物质,以及天然气等石油行业。

此外,二氧化锰还被用于制作磁性记忆材料,如磁带和磁盘。

它的主要特性是高强度和高磁化浓度,因此可以用于储存大量的信息,更有效地利用磁带等储存介质。

另外,二氧化锰在医学领域也有重要作用,它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因此可以防止血液中的自由基对人体造成伤害,从而延长人体的寿命。

二氧化锰也可以将细菌固定在表面上,这种材料也被用于生产细菌学培养基,以便实验室研究细菌的生长、发育和行为。

此外,二氧化锰还可以用于制作染料,其中的金属催化剂可以加速表面涂料的固化,从而改进了涂料的耐久性和附着力。

综上所述,二氧化锰也称为锰酸钾,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它拥有多种独特的功能,其CAS号为1313-13-9,在社会领域有着多方面的应用,如电子行业、化工行业、磁性记忆材料、医学领域和染料行业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爆炸下限%(V/V):
溶解性:
不溶于水,不溶于硝酸。
主要用途: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酸、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
LC50: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效。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PH:
熔点(℃):
535(分解)
相对密度(水=1):
5.03
沸点(℃):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分子式:
MnO2
分子量:
86.94
主要成分:
纯品
饱和蒸气压(kPa):
燃烧热(kJ/mol):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内点(℃):
爆炸上限%(V/V):
引燃温度(℃):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有害燃烧产物:
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露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露,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
化学名称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
消防Hale Waihona Puke 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用安全掩埋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UN编号: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运输注意事项: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黑色或黑棕色结晶或无定型粉末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二氧化锰
化学品俗名:
化学品英文名称:
Manganese dioxide
英文名称:
Manganese binoxide
技术说明书编码:
1317
CAS NO:
1313-13-9
生产企业名称:
地址:
生效日期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成分
含量
CAS NO.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破损。配备泄露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
0.2
TVLVTN:
5mg/m3(按Mn计)
TLVWN:
监测方法:
硫氰酸钾一三氯化铁比色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二氧化锰
1313-13-9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过量的锰进入机体可引起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锥体外系统工业生产中急性中毒少见,若短时间内吸入大量本品烟尘,可发生“金属烟热”,病人出现头痛、恶心、寒战、高热、大汗。慢性中毒表现为精神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兴奋和抑制平衡失调的精神症状,重者出现中毒性精神病;椎体外系受损表现有肌张力增高、震颤、言语障碍、步态异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