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元代瓷器纹饰及工艺特征
元青花瓷辨别
元青花瓷辨别元青花釉色莹润透亮,白中微闪青,一般为青白色,少量瓷器偏白或偏青色,其胎骨厚重,青花发色不稳定,青花深入胎骨呈晕散浑浊之色,由于有进口料与国产料两种用料的不同,有的青花浓艳,有的色泽闪灰。
下面由店铺为你分享元青花瓷的辨别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元青花瓷的辨别方:青花瓷至元代已经发展到一个较为成熟的时期,无论烧制工艺和艺术水平,都有了独特创新。
景德镇元代青花瓷存世量的珍贵稀少,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元代青花瓷的釉色莹润透亮,白中微闪青,一般为青白色。
少量瓷器偏白或偏青色,元青花瓷的胎骨厚重,青花发色不稳定,青花深入胎骨呈晕散浑浊之色,青花进口料与国产料两种用料的不同,有的青花浓艳,有的色泽闪灰等不同特征。
笔者认为鉴别一件元青花瓷要掌握好以下基本要点:(一)看器形对瓶、罐之类的器形要细看它的口沿、颈、肩、腹、足底,看是否有元代器形的特征,同时也要鉴别器形的胎体重量,对器形全面进行分析。
元代瓶、罐之类的器形一般胎体较厚重、胎质坚硬。
(二)看釉色元青花瓷的釉色白中微闪青,莹润透亮,但也有青花瓷偏白或偏青。
元代中早期(延祐期)的瓶、罐之类青花瓷施透明的青白釉,抚摸釉面似糯米感,有时釉色显出哑光木纳色,近看含青显淡蓝灰色,远看显黄褐色,细看青花釉面上粘有疏朗的白色小点,少数器身釉面上能看出细密的皮壳层,斜光透看胎釉略显出无规则状的釉丝线条纹,从至正年间开始烧制的白釉、枢府釉及卵白釉的青花瓷,胎色多为偏白,微闪青,为含青的白釉,呈现带透明的玻璃质感。
(三)看青花元青花瓷发色不稳定,青花色泽晕散,青花料分为两种:一种发色浓重鲜丽呈青翠浓艳,浓厚处有黑色锈斑,俗称“黑疵”,浓处用手抚摸时青花釉面上呈凹凸不平之感,这就是使用进口“苏泥勃青”料所特有的呈色效果;另一种为国产料,国产料青花发色呈蓝中泛灰,有的色泽呈青蓝偏灰或青花发色蓝中闪灰。
延祐期青花发色的牡丹纹深入胎骨呈云层块状,像潜伏在胎骨上,呈立体感似有闪动。
元代区府瓷器特征
元代区府瓷器特征
元代枢府瓷器特征如下:
1. 造型:元代枢府瓷器造型多为日常用瓷,如碗、盘、瓶、炉、盆、罐等。
部分器物有模印贴花或者堆塑纹饰,但是纹饰不太清晰。
2. 胎体和釉质:元代枢府瓷,即卵白釉瓷,其胎体厚重,釉为乳浊釉,釉面呈失透状,釉色肥厚滋润,不太透明,釉色似鹅蛋色,因而有着“卵白”的别称。
3. 纹饰:元代枢府瓷的纹饰多为印花花卉纹饰、龙纹、凤纹、孔雀、鹤、花蝶等,纹饰不太清晰,而且器物上多印有“枢府”、“太禧”、“福寿”、“玉”等吉祥铭款。
4. 圈足:元代枢府瓷少见大器,一般都是小件,圈足小,足壁厚,削足十分整齐,足内一般不施釉,足底心有乳钉状凸起,俗称为“鸡心点”。
总的来说,元代枢府瓷器特征主要表现为造型多样、胎体厚重、釉质乳浊失透、釉色似鹅蛋色、纹饰不清晰但有吉祥铭款以及圈足小而规整。
元代龙泉窑工艺特点
元代龙泉窑工艺特点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而龙泉窑则是元代陶瓷的代表之一。
以下是元代龙泉窑的主要工艺特点:
绿釉技术:元代龙泉窑以其独特的青瓷闻名,主要采用绿色釉料。
这种绿釉的成色和质地呈现出了不同的变化和效果,从浓绿色到浅透明绿色,以及宝石般的光泽。
烧制温度:元代龙泉窑的瓷器采用高温烧制,温度相对较高,通常在1250℃-1300℃之间。
高温烧制使得瓷器的胎体坚韧致密,釉面光泽鲜明。
钧窑技术:元代龙泉窑在钧窑技术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钧窑是一种使釉色产生变化的特殊烧制方法,它通过控制窑炉内的空气流动和烧制温度,使得釉面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瑰丽变化。
青花技法:元代龙泉窑也开始出现了青花技法的应用。
青花将蓝色颜料涂在未经釉烧的胎体上,随后釉烧,在烧制过程中形成深浅不一的蓝色图案。
这种技法给元代龙泉窑的瓷器增添了更丰富的装饰效果。
装饰风格:元代龙泉窑的装饰风格相对简朴,主要以自然景物和纹饰为主题。
常见的纹饰有花卉、云纹、水纹等,形态独特而富有变化。
总的来说,元代龙泉窑以独特的绿釉和高温烧制为特点,突出了青瓷的品质和风格。
它在钧窑技术和青花技法的应用上有所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装饰风格。
元代龙泉窑的陶瓷作品具有高雅、典雅的特点,代表了当时中国陶瓷工艺的高峰。
从河北保定窖藏出土元青花看元代青花瓷器造型特征及纹饰特点
AppreciatION 鉴赏编辑|薛续友1964年一个貌似普通的日子,原保定市建筑公司在永华南路小学进行一项普通的建筑施工——挖地基。
然而,当地基挖到一米来深的时候,一件不太普通的事情发生了:1个工人一铲子下去,一个竖穴出现了,工人们发现里面竟然是一批瓷器。
随后,经过考古人员专业清理,这个并非墓葬的竖穴内共出土瓷器11件。
其中青花瓷6件:青花釉里红贴花开光盖罐一对、八棱青花海水龙纹带盖梅瓶一对、八棱青花玉壶春瓶1件、八棱青花执壶1件。
其他瓷器5件:菱花口白釉龙纹盘1件、菱花口瓜棱白釉酒杯1件,还有宝石蓝釉加金彩匜、宝石蓝釉加金彩酒杯、宝石蓝釉加金彩盘各1件。
除此之外还有绿松石山子2件、彩绘玻璃瓶1件、从河北保定窖藏出土元青花看元代青花瓷器造型特征及纹饰特点雷 静八棱青花海水龙纹带盖梅瓶AppreciatION 鉴赏玉片数十片,等等。
此次发现和1980年在江西高安出土的元代瓷器一并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元代青花瓷最重要的两次发现。
但1964年保定元代窖藏文物的出土,是国内首次发现的成批至正型元青花,为国内研究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具有开创性意义。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瓷器所用钴料习惯上按来源分为进口料和国产料。
两者最重要的区别在于钴料中铁和猛的含量不同:进口料俗称为苏麻离青,这种料的特征是低锰高铁,用这种料烧成的器物青花发色较浓艳青翠,料浓处可以看到金属结晶斑,呈铁锈色,凹陷明显,通常被称为铁锈斑,用这种进口料烧制的元青花一般我们称其为“至正型元青花”;而国产料的特征是低铁高锰,烧成的器物青花发色比较灰暗、浅淡,也没有进口料那种铁锈斑的特点,这种料烧成的元青花我们称其为“延祐型元青花”。
保定窖藏出土的这批元青花瓷器处处透着至正型元青花的特点,色泽艳丽,绘图工艺精细,青花纹饰笔画有些晕散,浓淡相互映衬,变化自然,最浓处成为黑色并深入胎骨,并发出黑色闪银光的铁锈斑。
用手抚摸釉面,黑色深入胎骨处感觉凹陷。
现就保定窖藏出土的这几件元青花涉及的器形及纹饰做一简述。
元朝的瓷器与陶瓷工艺
元朝的瓷器与陶瓷工艺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瓷器与陶瓷工艺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
在元朝,瓷器制作经历了创新与繁荣的阶段,不仅在技艺上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且在工艺、装饰和品种上也有了许多创新。
本文将着重探讨元朝的瓷器制作技艺、特点和影响。
一、元朝瓷器的制作技艺1. 借鉴宋代制瓷技艺元朝在瓷器制作上积极借鉴了宋代的技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宋代瓷器以青瓷和白瓷为主,元代则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其他色彩和装饰,使瓷器更加丰富多样。
2. 高温烧造技术元朝采用了更高的温度烧制瓷器,提高了瓷器的质地和瓷胎的致密程度。
这种高温烧造技术使得元代瓷器更加坚硬,具有更好的釉面和装饰效果。
3. 多彩釉料的运用元代瓷器的釉料使用更加丰富多样,不仅有青花釉和白釉,还出现了红釉、黄釉、绿釉等多种颜色的釉料。
多彩釉料的使用使得元代瓷器更加华丽绚丽,增加了观赏价值。
4. 创新的瓷器装饰技法元代瓷器装饰技法突破了宋代的刻划、刻纹技法,引入了铁纹、锁子纹和釉里红等新的装饰技法。
这些装饰技法丰富了瓷器的纹饰图案,使得元代瓷器独具特色。
二、元朝瓷器的特点1. 品种丰富多样元代瓷器的品种非常丰富,除了传统的青瓷和白瓷外,还有黑瓷、三彩瓷、釉里红等多种品种。
这些品种的出现丰富了人们对瓷器的选择,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2. 装饰华丽繁复元代瓷器的装饰风格以华丽繁复为主,常常运用金彩、彩绘、刻纹等丰富的装饰技法,给人一种充满华贵感和奢华感的视觉冲击。
这些装饰使得元代瓷器不仅仅具有实用价值,更具有艺术欣赏价值。
3. 创新突破元朝瓷器制作突破了以往的限制,创新了许多技艺和工艺。
例如,元代瓷器首次采用了五彩彩绘技法,使装饰更加生动多样;还首次出现了象牙白瓷,使得瓷器更加精致高雅。
这些创新突破推动了瓷器工艺的发展。
三、元朝瓷器的影响1. 对后世瓷器制作的影响元朝的瓷器制作技艺在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元代的瓷器工艺和装饰技法成为后世制瓷工匠学习和借鉴的对象,推动了明清时期瓷器制作的发展。
元代白釉瓷器特征
元代白釉瓷器特征
嘿,咱今天来聊聊元代白釉瓷器呀!这元代白釉瓷器那可真是瓷器界的宝贝呢!
你瞧那白釉瓷器的釉色,纯净得就像冬天里的第一场雪,洁白无瑕,让人看着就心里舒服。
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达到的效果呀,得经过多少道精细的工艺呢!就好像一位绝世佳人,那是精心打扮出来的呀。
再看看它的造型,有的端庄大气,有的小巧玲珑,每一个都有自己独特的韵味。
这不就跟人一样嘛,各有各的性格和魅力。
有的像个优雅的贵妇,有的像个俏皮的小姑娘,真是让人爱不释手。
还有那质地,细腻得很呐!摸上去就像丝绸一样光滑,这得是多么高超的技艺才能做到啊。
想象一下,你轻轻抚摸着它,是不是感觉就像在跟一个老朋友交流呢?
元代白釉瓷器的装饰也很有意思哦!有的简简单单,却透着一种朴素的美;有的稍微有点花纹,那也是恰到好处,多一分则太花哨,少一分则太单调。
这就跟做菜一样,调料放得恰到好处,那味道才叫绝呢!
而且啊,元代白釉瓷器那可是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呀!经过了那么多年,还能完好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是多么难得呀。
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身上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你难道不想听听它的故事吗?
你说,这么好的元代白釉瓷器,咱能不喜欢吗?咱能不好好欣赏吗?这可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贝呀!咱得好好珍惜,好好保护,让更多的人能欣赏到它的美,感受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呀!别等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呀,对吧?。
元代青花瓷纹饰的特征
元代青花瓷纹饰的特征元代青花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时期,其青花瓷器具有独特的纹饰特征,代表了当时陶瓷工艺和审美风格。
以下是元代青花瓷纹饰的一些特征:1. 青花绘画风格:元代青花瓷的青花绘画风格多变,绘制方法自由灵动,线条流畅。
青花在瓷器表面上以缠枝纹、花卉、动物、人物、山水等多种图案形式呈现。
画面常以蓝色为主,采用薄涂、挂瓷和点染等手法,轮廓线条简练而生动。
2. 深浅不一的青花色彩:元代青花瓷的青花釉色常常变化丰富,深浅相间,使图案在瓷器表面呈现出层次感。
青花色彩多用于勾勒轮廓和细节,以形成对比。
3. 纹样多样化:元代青花瓷纹样多种多样,内容丰富。
主要纹饰包括草花纹、莲纹、荷叶纹、鱼纹、花鸟纹、龙纹、凤纹、人物故事纹等,其中的图案寓意丰富,常常融入中国文化和宗教意象。
4. 瓷器形式和器型:元代青花瓷器型丰富多样,有瓶、罐、盘、碗、壶、盏等。
瓷器造型多采用古典端庄的风格,同时也有较大胆的创新,如一些特殊的花瓶、花插、器物等。
5. 纹饰的纵深感:元代青花瓷器纹饰常常给人以纵深感,画面层次分明,通过线条交错、远近相间,营造出立体感和空间感。
6.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
元代青花瓷的纹饰构图非常饱满,各个元素之间层次分明且丰富多样,但又不显得杂乱无章。
7.笔法流畅有力。
元代青花瓷的纹饰笔法多以一笔点划为主,给人一种流畅且有力的感觉。
8.勾勒渲染粗壮沉着。
在绘制纹饰时,元代青花瓷采用的是粗壮的勾勒和沉着的渲染手法,使得整个纹饰显得非常有力量感。
9.主题纹饰题材广泛。
元代青花瓷的主题纹饰题材非常广泛,包括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
例如,人物纹饰有高士图、历史人物等;动物纹饰有龙凤、麒麟、鸳鸯、游鱼等;植物纹饰则以牡丹、莲花、兰花、松竹梅、灵芝、花叶、瓜果等为主。
10.辅助纹饰种类繁多。
除了主题纹饰,元代青花瓷还有很多辅助纹饰,如卷草、莲瓣、古钱、海水、回纹、朵云、蕉叶等。
这些辅助纹饰的使用使得整个青花瓷的装饰效果更加丰富和多彩。
图解元代瓷器纹饰及工艺特征
图解元代瓷器纹饰及工艺特征一、枢府瓷:1、“枢府”是“枢密院”的简称。
宋代以枢密院为最高军机关,与中书省分掌文、武两权,号为“二府”。
元代仍延用这个制度。
元代军事为重。
“枢府”的权位更高,具有“枢府”铭的卵白釉瓷器,应属“枢密院”的定烧器,也就是元代的官窑器。
2、枢府瓷的特征:(1)、枢府瓷和青白瓷同样为白胎,但相对说,比青白瓷为厚。
(2)、枢府瓷釉,变青白色为卵白色(更偏白,而近似鹅蛋色)。
典型枢府瓷釉应是失透的,但在传世或出土的器物中,虽具备胎较厚而釉又失透,然而非卵白色而是青白色。
这类器物是青白釉过渡卵白釉的中间阶段。
(3)、枢府瓷器型以盘、碗、执壶和高足杯为多。
最典型的枢府瓷以碗为小底足。
这类小足的足径,一般为碗口径的三分之一。
而到了明代,枢府瓷继续在烧,但底足变大,这一点尤为重要,鉴别的不要弄混。
(馆藏模印凤纹龙柄枢府釉壶)(4)、枢府器中的折腰器,是突出的造型一向为人们所称道。
(5)、枢府瓷中的盘、碗的底足均为露胎,足壁厚,削足规整,有的底心有乳钉突起。
(6)、枢府瓷图案纹饰主要为印花,图案纹饰主要为缠枝莲、菊瓣、花蝶、云龙、云凤、云雀、孔雀、牡丹等。
绝大多数情况下,其印花图案浑圆而不太清晰。
(印花缠枝莲纹)(枢府龙纹砚洗)(枢府龙纹砚洗,盖上的龙纹十分精致)(7)、枢府瓷的铭文以“枢府”两字最为典型,一般都印在盘、碗器物内壁口沿下,“枢”和“府”两字分别在相对的位置。
除“枢府”字样外,还有“太禧”、“福禄”、“福寿”和“寿”、“福”、“良”等单个吉祥字铭文。
(鱼藻纹盘局部,左上角“府”和右下角“枢”字很清晰)(枢府铭文鱼藻纹盘)二、元代青花瓷1、青花瓷的器形:多见的为盘、罐、、梅瓶、长颈瓶、葫芦瓶、玉壶春瓶、扁瓶、执壶、钵、盒、水滴、豆形洗、高足碗、盏托等。
其中以大件器为多。
最常见的有玉壶春瓶、梅瓶、大罐、盘、碗等。
玉壶春瓶梅瓶罐青花碗青花盘扁瓶蒜头瓶执壶高足碗2、青花瓷的胎——元代青花瓷器的胎体较为厚重,从器底和断面可清楚地观察到胎质不如明、清瓷胎细腻洁白,略显粗松,并有细小气孔。
浅析元代青花瓷的艺术特征
28元代的青花瓷器具有胎体洁白厚重,釉面白里闪青、光润透明,器型浑厚凝重、气魄雄伟,装饰构图多层次,纹样分布繁密,用笔酣畅有力,纹样形象严谨生动,风格独树一帜,是华夏艺术中的瑰宝。
本文从分析元代青花瓷的主要特征来进一步阐述元代青花的地位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元代青花瓷的主要特征元代青花瓷的主要特征:造型、装饰和题材,其中装饰包括釉色及纹样。
1、元青花瓷的造型元青花瓷的造型独具特色,它既有恢弘雄伟的大器,又有秀美灵巧的小器,无论哪种器型都形态优美,古朴端庄。
最常见的大器物件有大瓶、大罐、大碗、大盘,甚至有的青花大盖罐体重即达26公斤,而常见的精细之作,如胎体轻薄的高足碗、高足杯、盘等。
根据考古资料可知,这种大盘,不见于传统的中国餐具,也不符合中国人的饮食方式,但却是西亚所流行的型式。
由于当时旋削技术的不精细,器身上有两道接口,一般大罐内多有旋纹,随着制瓷工艺的提高,明代以后这种现象逐渐地减少了。
另外许多小件元青花瓷都是当年为满足东南亚人陪葬需要而制作的外销商品。
除了外销,元青花的生产者对内为了符合元代社会生活习俗还生产了中小型瓶、炉、笔筒、高足碗、连座器等。
2、元青花瓷的装饰元代青花瓷的釉色很多施青白釉和白釉,莹润透明,胎骨表面上能看到细密的皮壳层,釉面不光滑,用手触摸有凹凸不平感。
器身胎釉微闪青蓝色,温润中略显淡蓝色,除足圈显水绿色外,器身胎釉往往显出淡牙黄色,有时显出乳浊白色,它的显色会随空气中的湿度、温度的变化而略显不同。
元代青花瓶、罐类,斜光透过胎釉会略显出无规则的米白色丝线条纹,也称釉纹饰。
元代釉下青花上无气泡,温度偏高时胎釉显干,但有时会出现微弱冒汗现象。
元代青花瓷器的图案纹饰分为主题纹饰和辅助纹饰两类。
主题纹饰主要画于罐和瓶的腹、盘心和碗壁等地方,主题文饰主要有三种:①是以整幅图画为主题,如鱼藻图、人物故事图、莲池及莲池水禽图、庭院花鸟、芭蕉竹石图;②是动植物纹,动物类以龙纹为主,亦有云龙、游凤、凤凰、孔雀、狮子、天马、海豚、水鸟、草虫等。
元代瓷器造型特点
元代瓷器造型特点
元代瓷器是中国瓷器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瓷器造型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器型
元代瓷器的器型以大器为主,如大碗、大盘、大罐等,这与元代时期的社会背景有关。
元代时期,中国经济繁荣,商业贸易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于瓷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瓷器的器型也越来越大。
二、厚重型
元代瓷器的厚重型是其独特的特点之一。
元代瓷器的胎体厚重,釉面厚实,这是由于元代时期的瓷器生产技术还不够成熟,为了保证瓷器的质量和稳定性,采用了较厚的胎体和釉面。
三、粗犷型
元代瓷器的造型粗犷,线条简单,没有过多的装饰和细节,这与元代时期的社会风气有关。
元代时期,蒙古族统治者崇尚武功,崇尚粗犷的风格,这种风格也体现在了瓷器的造型上。
四、釉色丰富
元代瓷器的釉色丰富多彩,釉面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色彩和纹理,这
是由于元代时期的瓷器生产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釉料的配方和烧制工艺都得到了改进,使得瓷器的釉色更加丰富多彩。
总的来说,元代瓷器的造型特点是大器型、厚重型、粗犷型和釉色丰富,这些特点都与元代时期的社会背景和瓷器生产技术的发展有关。
在这些特点的基础上,元代瓷器还表现出了一种豪放、奔放的气息,这也是元代瓷器的独特魅力所在。
元代青花瓷的历史背景及纹样特征
元代青花瓷的历史背景及纹样特征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的瓷器制作也在当时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元代青花瓷的历史背景和纹样特征对于研究这一时期的瓷器制作和艺术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元代,陶瓷生产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青花瓷在这个时期也有了瓷器制作的新高度。
元代青花瓷的出现主要得益于伊斯兰教传入中国。
成为航海大国的元代,通过海路与西亚、印度等地进行频繁的贸易往来,最终形成了跨文化的影响。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对于中国陶瓷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就包括了青花瓷。
1.纹样丰富多样:元代青花瓷的纹样种类繁多,其中包括了动物、花卉、人物、山水等各种各样的纹样。
这些纹样在瓷器上的绘制非常精细,色彩鲜明,给人一种美轮美奂的感觉。
2.风格多变:元代青花瓷的纹样风格多变,既有传统的官窑风格,又有外来文化的融合。
对于外来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纹样主题上,加入了一些伊斯兰教的宗教纹样和阿拉伯字母,展现了跨文化的特点。
3.技术精湛:元代青花瓷的瓷器制作技术非常精湛,纹样的绘制非常细致,线条流畅,层次分明。
同时,还运用了刻、雕、髹等多种技法,使得瓷器更加立体和丰富。
4.色彩鲜明:元代青花瓷的色彩以青蓝色为主,常用的青料是氧化钴。
元代钴料含量较高,因此色彩鲜明,呈现出深蓝色的光泽。
在纹样的绘制上,用青料勾勒轮廓,然后上釉,钴料在高温下氧化,形成青色的纹样。
5.设计精美:元代青花瓷的设计非常精美,特别是青花瓷的制作过程中采用的技巧和工艺,使得瓷器的形态更加优美,比较典型的有花觚、碗、盘等器型。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器型,如束口瓶、觚藏、双银等,展示了瓷器制作技术的高超。
总的来说,元代青花瓷的历史背景和纹样特征体现了元代瓷器制作水平的高度,同时也展示了当时中国与外国文化交流的成果。
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具有丰富多样的纹样和精湛的制作技术,使得元代青花瓷成为中国陶瓷艺术的一大瑰宝,并对后世的瓷器制作和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元代瓷器特征
元代瓷器特征
元代瓷器是中国古代瓷器史上的重要时期,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胎质粗糙,通透度不高。
元代瓷器的胎质相对粗糙,一般没有细腻的质地和高度的通透度。
这主要是因为元代瓷器的生产工艺相对落后,加上原材料的质量不高,制作过程中没有完全去除杂质,所以胎质相对较粗糙。
二、釉面厚重,颜色丰富。
元代瓷器的釉面相对厚重,表面光滑。
而且釉面颜色丰富多样,有青花、白釉、黑釉等多种颜色,色泽鲜艳,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这主要是因为元代瓷器生产工艺的进步,工匠们对釉面进行了精细的处理和运用。
三、造型简洁,线条流畅。
元代瓷器的造型相对简洁,线条流畅,没有过多的装饰和繁琐的细节。
这主要是因为元代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的落后,工匠们缺乏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只能简化制作过程,注重形式的简约和流畅。
四、题材宏大,寓意深刻。
元代瓷器上的装饰图案和纹饰,多以花卉、鱼虫、山水、人物等为主题,题材宏大,寓意深刻。
这主要是因为元代时期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和开放性,工匠们的创作受到了广泛的影响和启发,注重从自然和人文角度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总体来说,元代瓷器在胎质、釉面、造型和装饰方面都有其独特
的特征和风格,是中国瓷器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精选中外工艺美术史第7章元代的工艺美术
7.1.1 青花和釉里红 青花是一种白地蓝花的釉下彩绘瓷器,是应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再施透明釉,在1300度左右的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出白地蓝花的效果,英文称为Blue andWhite。严格意义上的青花是在元代烧制成功的,它的烧制成功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成为单色釉的新突破和多彩瓷开发的良好开端。
7.3 金属工艺
元代著名的金银器工艺家有朱碧山、谢君馀、谢君和、唐俊卿等人,尤以浙江嘉兴的朱碧山最为出名。故宫博物院现存有朱碧山的一件代表作品——银槎chá ,实为酒杯,高18厘米,长20厘米,由白银冶铸后加以雕刻而成。槎chá身作老树桠杈之状,瘿yǐng结错落,枝权纵横,一道人倚槎而坐,右手执卷,专心研读,树干中空,可以盛酒作杯。道人的头、手及云头履等,皆铸后焊接而成,但浑然如一次铸成,毫无痕迹。槎尾刻“龙槎chá ”二字,尾后刻作者款识,腹下刻五言绝句:“百杯狂李白,一醉老刘伶,知得酒中趣,方留世上名。”这是一件极富诗情画意和雕塑味的作品,造型奇特,创意新颖,制作精巧,代表了元代金银器工艺高超的技术水平和,元代金银器名匠卓越的艺术水准。它把文人士大夫的高雅情趣和工匠艺人们的娴熟技艺巧妙结合起来,是一件元代工艺美术的杰作。
7.4 漆器工艺
7.4 漆器工艺
戗qiāng金指在漆器上进行雕刻,再填以金彩,填以银彩者称为戗银。戗qiāng金银法在《辍耕录》中有详细记载。元代最出名的戗金高手是嘉兴斜塘杨汇人彭君宝,其所制的山水树石、花竹翎毛,亭台屋宇,人物故事,都极精巧工细,“种种臻妙”。 螺钿也是元代漆器的一个重要品种。近年在北京后英房元墓曾出土螺钿残漆盘一片,画面中殿阁高耸,仙云缭绕,表现出广寒宫华丽的建筑和云、树,五彩斑斓,嵌片精细,是一件十分精美的螺钿作品。 I
7.4 漆器工艺
元朝的瓷器与工艺品制作
元朝的瓷器与工艺品制作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也是中国瓷器和工艺品制作的鼎盛时期。
在元代,瓷器的制作工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元朝风格,并且对后世的影响不可忽视。
本文将介绍元朝瓷器与工艺品的制作特点和精湛技艺。
1. 元朝瓷器的制作特点元朝瓷器的制作在技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成为了元代瓷器的代表。
元代的瓷器种类繁多,包括青花瓷、白瓷、黑瓷等等,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首先,元代的青花瓷是瓷器制作的一大亮点。
青花瓷是在白瓷胎上用蓝色釉料绘制图案,经过高温烧制而成。
元代青花瓷的图案多样,有花鸟、人物、山水等题材,釉色鲜艳,绘画线条纤细,极具观赏价值。
其次,元代白瓷制作也非常出色。
元代白瓷的特点是洁白无瑕,釉面光滑细腻。
制作白瓷的工艺十分复杂,需要经过数道工序,如烧制、施釉、装饰等。
元代白瓷在形态上多样,既有典雅的器型,也有独特的创新设计,展现出了元代陶瓷艺术的独特风貌。
最后,元代的黑瓷成为瓷器制作史上的一大创举。
黑瓷制作工艺复杂,需要在瓷胎上刻画纹饰,施以釉料进行烧制,最终形成黑色光亮的釉面。
元朝的黑瓷制作技术独到,纹饰刻画精细,釉面光滑如镜,被誉为中国瓷器制作史上的瑰宝。
2. 元朝工艺品的制作技艺除了瓷器,元朝还以其精湛的工艺品制作技艺而著称。
元代工艺品种类繁多,涵盖了金银器、玉器、漆器、铜器等多个领域,其中的精美程度和工艺水平也是无与伦比的。
元代金银器的制作工艺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制作精巧,雕刻细腻,金银器上常常镶嵌宝石或珍贵的宝石,增加了其华美的外观。
另外,元代的玉器制作也有独特的风格和技巧。
在元代,玉器的制作工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刻画技法更加成熟,玉质更加纯净,造型更加精美。
元代的玉器常常呈现出大胆创新的设计,主题涵盖神话传说、人物故事等,充分体现了当时玉器制作的高超水平。
同时,元代的漆器和铜器制作也非常出色。
元代漆器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绚丽的色彩而著称,漆器上的图案常常绘制有故事情节和花鸟虫鱼等元素,形式多样,富有浓厚的装饰性。
元代瓷器特征
元代瓷器特征
元代是中国瓷器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其瓷器制作技术和艺术水平,享誉世界。
元代瓷器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釉色丰富多彩:元代瓷器釉色多种多样,其中以青花、白釉、红彩、绿釉、黄釉等最为常见。
釉色鲜艳、丰富、互相衬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2. 纹饰繁复华丽:元代瓷器纹饰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花鸟、人物、山水、龙凤、云龙等图案,其线条流畅、雄浑、简练,富有装饰艺术效果。
3. 器形多样化:元代瓷器的器形多样化,有瓶、罐、盘、碗、壶、杯等,其中以大型器物最为突出。
元代制作的青花大缸、白瓷大罐、铁纹大盆等器物规模宏大,技术上难度较高。
4. 釉面胎质完美:元代瓷器的釉面胎质完美,釉面光洁细腻,胎质坚韧不易破裂,经久耐用。
总之,元代瓷器不仅体现出中国古代瓷器制造的高超技艺,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 1 -。
(分享)元代瓷器底足特征,瓷器新老鉴别,图解瓷器的底足特征
(分享)元代瓷器底足特征,瓷器新老鉴别,图解瓷器的底足特征元瓷足底通常不上釉,处于裸露状态,因此,它是瓷器上最能吐露信息的窗口。
元瓷足底一般为平底,或浅窝底,旋削成型(但个别也有挖削成型的),通常为裸态;有的上有护胎釉,有的连护胎釉也不上。
即使上护胎釉,也极为稀薄,连釉的颜色也看不出来。
宋、清两代瓷器的足底多是有釉的,宋代有的瓷器内外上下通体一色釉面。
明代早期沿用元代习惯,一些大件瓷器的底部也不上釉,但后来多上釉了。
元代瓷器的足底为何不上釉?这一直是人们探讨的问题。
有人认为是因为蒙古人习惯于把器物放在地上,器底是否上釉无所谓。
这显然不符合实际。
因为那些精致的瓷器并不是普通老百姓能享用的,只有王公贵族,达官富商们才有可能使用。
他们并不席地而坐,而是坐在精美的地毯上的。
有人认为是因为元瓷通常又大又重,足底上釉很不方便,在可上可不上时就不上了。
我认为后一种说法比较贴切。
因为足底上釉要增加几道工序,稍不留神会损坏画面。
在元代统治阶级并不刻意要求时,窑主们乐得省些力气而不上釉了。
在这种情况下,足底也不必追求光洁,可以一刀旋削完事。
而且,元代景德镇瓷窑的窑主与窑工不乏从北方磁州窑南下的。
磁州窑就习惯于底部不上釉。
元代瓷盘的足底虽然也不上釉,但修削得十分干净、平整。
即使有螺旋状切削痕和放射状跳刀痕存在,其印痕也很浅。
而瓶、罐类则不然,大多修削潦草,有的竟连修削时在已经修削过的底面上溅粘的瓷土也不掸扫干净。
主要原因在于垫烧面的不同。
瓶、罐类是足圈端垫烧的,而瓷盘除了特别受到重视而修削细致这一点外,它是足圈端与盘底同时垫烧的。
这也是瓷盘底部绝对不会出现釉斑的原因。
元瓷底部常见火石红斑、芝麻斑点、螺旋状切削痕和放射状跳刀痕;除了瓷盘,多见釉斑。
火石红斑和芝麻斑点见附图1221。
上图为火石红斑,中图为黑色芝麻点,下图除了有黑色芝麻点,还含有褐色芝麻点。
在元瓷上,这些色斑出现的几率很高。
有的瓷器不仅有一种色斑,可以有两种甚至三种色斑共同存在。
中国历代瓷器纹饰特征
中国历代瓷器纹饰特征唐代瓷器纹饰特征:唐代瓷器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是三彩瓷器。
唐代的瓷器纹饰以自然景物、人物图像为主题,奇特的造型和绚丽的色彩充分展现了唐代的艺术风貌。
纹饰常用的图案有云纹、雷纹、水波纹等。
宋代瓷器纹饰特征:宋代是中国瓷器的繁盛时期,特别是南宋的青瓷和定窑瓷器。
青瓷器以薄胎、青绿釉和淡雅纹饰为其特点,纹饰多为植物、花卉和花鸟等图案,形式简洁大方。
定窑瓷器的特点是采用白地青花纹饰,纹饰细腻,图案清晰,常以人物故事、神话传说为题材。
元代瓷器纹饰特征:元代的瓷器以青花瓷为主。
元代青花瓷器的特点是纹饰线条流畅,造型简洁,纹样繁密。
纹样通常以花鸟、人物图像为主题,背后常配以树纹或云纹。
元代也有少量的铁尖纹瓷器,纹饰线条勾勒出尖形,给人以粗犷的感觉。
明代瓷器纹饰特征:明代的瓷器纹饰丰富多样。
明代的青花瓷器纹饰以纤细的线条描绘出花鸟、山水、人物等图案,细腻而清晰。
此外,明代还出现了大量的釉下彩瓷器,其纹饰更加丰富多彩,颜色鲜明。
釉下彩瓷器的图案常以花卉、瑞兽、龙凤等为主题,极富装饰性。
清代瓷器纹饰特征:清代的瓷器纹饰以青花瓷器和釉下彩瓷器为主。
青花瓷器的纹饰特点是传统的花鸟、人物等图案基本不变,但线条更加流畅,纹饰更加细腻。
釉下彩瓷器的纹饰呈现出更多的西洋风格,实现了中国传统瓷器艺术与西方工艺的结合。
此外,清代还有大量的粉彩瓷器,纹饰以精细的花卉、人物、山水等图案为主。
总的来说,中国历代瓷器纹饰特征丰富多样,虽然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特点,但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技艺的精湛。
这些瓷器的纹饰不仅是艺术家们的创作,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展现出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元代青花瓷器的制胎工艺(5)
元代青花瓷器的制胎工艺(5)元代青花瓷器的制胎工艺(5)陈逸民陈莺元代的青花大盘,尽管在器型上和大罐梅瓶有着很大的差异,但也会看到一些相同的时代特征,即斜削、糙底以及器物上的文字等特征,而底足上的顺时针旋纹也十分明显,为我们鉴定元青花瓷器提供了参考依据。
读者可以从图15-37伊朗蓝釉白龙纹菱花口盆、图15-38伊朗蓝釉白龙纹菱花口盆的底足和文字、图15-39伊朗青花双鹤莲塘纹菱花口大盆、图15-40伊朗青花双鹤莲塘纹菱花口大盆底足、图15-41伊朗青花鸳鸯莲花纹折沿大盘和图15-42伊朗青花鸳鸯莲花纹折沿大盘底足上寻找这些特征。
15-37伊朗蓝釉白龙纹菱花口盆15-38伊朗蓝釉白龙纹菱花口盆的底足和文字15-39伊朗青花双鹤莲塘纹菱花口大盆15-40伊朗青花双鹤莲塘纹菱花口大盆底足15-41伊朗青花鸳鸯莲花纹折沿大盘15-42伊朗青花鸳鸯莲花纹折沿大盘底足图15-43是一件伊朗青花碗,图15-44是这件伊朗青花碗的底足,上面也有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元代青花瓷器常有斜削和火石红的特征。
15-43伊朗青花碗15-44伊朗青花碗底足至所以列出这么多的有些类似的图片,一是因为在元青花展出中,往往很少看到瓷器的底部,而瓷器的底部恰恰又是鉴定瓷器真伪的十分重要的参数;二是因为在求证的过程中,孤证往往并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只有重复出现的事物才能成为可靠的标杆。
总之,从元青花瓷器的制胎工艺来看,它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征:1、瓷胎为二元配方,含有较多的高岭土;2、胎色不显洁白,有杂质;3、大件器壁较厚、手感较重;4、上下接胎;5、泥浆拼接6、胎土淘治不精;7、表面修胎不平整;8、内壁可见泥浆挤压后的断续块状;9、外壁可见接胎线;10、底足挖足深浅不一;11、底足有外壁斜削现象;12、底足边上有粘沙现象;13、底足往往出现小部分的试釉现象;14、底足能见顺时针旋纹。
15、底足往往有火石红。
掌握以上一些在元青花瓷器上经常可以观察到的特征,并非掌握元青花瓷器鉴定的全部,这一点是所有元青花瓷器的爱好者和研究者都应该明白的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解元代瓷器纹饰及工艺特征一、枢府瓷:1、“枢府”是“枢密院”的简称。
宋代以枢密院为最高军机关,与中书省分掌文、武两权,号为“二府”。
元代仍延用这个制度。
元代军事为重。
“枢府”的权位更高,具有“枢府”铭的卵白釉瓷器,应属“枢密院”的定烧器,也就是元代的官窑器。
2、枢府瓷的特征:(1)、枢府瓷和青白瓷同样为白胎,但相对说,比青白瓷为厚。
(2)、枢府瓷釉,变青白色为卵白色(更偏白,而近似鹅蛋色)。
典型枢府瓷釉应是失透的,但在传世或出土的器物中,虽具备胎较厚而釉又失透,然而非卵白色而是青白色。
这类器物是青白釉过渡卵白釉的中间阶段。
(3)、枢府瓷器型以盘、碗、执壶和高足杯为多。
最典型的枢府瓷以碗为小底足。
这类小足的足径,一般为碗口径的三分之一。
而到了明代,枢府瓷继续在烧,但底足变大,这一点尤为重要,鉴别的不要弄混。
(馆藏模印凤纹龙柄枢府釉壶)(4)、枢府器中的折腰器,是突出的造型一向为人们所称道。
(5)、枢府瓷中的盘、碗的底足均为露胎,足壁厚,削足规整,有的底心有乳钉突起。
(6)、枢府瓷图案纹饰主要为印花,图案纹饰主要为缠枝莲、菊瓣、花蝶、云龙、云凤、云雀、孔雀、牡丹等。
绝大多数情况下,其印花图案浑圆而不太清晰。
(印花缠枝莲纹)(枢府龙纹砚洗)(枢府龙纹砚洗,盖上的龙纹十分精致)(7)、枢府瓷的铭文以“枢府”两字最为典型,一般都印在盘、碗器物内壁口沿下,“枢”和“府”两字分别在相对的位置。
除“枢府”字样外,还有“太禧”、“福禄”、“福寿”和“寿”、“福”、“良”等单个吉祥字铭文。
(鱼藻纹盘局部,左上角“府”和右下角“枢”字很清晰)(枢府铭文鱼藻纹盘)二、元代青花瓷1、青花瓷的器形:多见的为盘、罐、、梅瓶、长颈瓶、葫芦瓶、玉壶春瓶、扁瓶、执壶、钵、盒、水滴、豆形洗、高足碗、盏托等。
其中以大件器为多。
最常见的有玉壶春瓶、梅瓶、大罐、盘、碗等。
玉壶春瓶梅瓶罐青花碗青花盘扁瓶蒜头瓶执壶高足碗2、青花瓷的胎——元代青花瓷器的胎体较为厚重,从器底和断面可清楚地观察到胎质不如明、清瓷胎细腻洁白,略显粗松,并有细小气孔。
元代青花瓷的胎采用的是瓷石加高岭土(有麻仓土)二元配方,拓宽了烧成范围,提高了机械强度,减少了器物变形,为烧造大器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底足露胎处泛火石红。
(青花罐底)(元青花玉壶春瓶底)3、青花瓷的釉——典型的元代青花瓷的釉皆为白中闪青色,它既与青白釉不同,又与卵白釉有别,具体表现在釉面正好介于青白釉和卵白釉之间的色调。
4、元代青花瓷的青料——元青花器物上的图案花纹发色较为鲜艳,浓重处泛黑色疵点,并有金属般的闪烁光泽,有人称之为“锡光”。
如对光斜视,可见到锡光上浮,与周围的蓝色几乎在同一平面,这与明代永乐、宣德青花器上的“铁锈斑”不同,永乐、宣德青花瓷器上的铁锈斑沉入釉内,凹陷不平。
有说是“回青料”,有说是“苏麻离青”料,到现在不能定论,学术界还在继续探讨。
5、青花瓷的工艺特征:(1)、器底无釉。
多数器底部有明显旋纹纹,个别有跳刀痕,并粘有填砂,小型器如碗类等的底足中心往往有乳钉状突起。
玉壶春瓶为釉底。
玉壶春瓶底(2)、器物底足内壁往往成自上而下往外斜撇的形式。
(3)、碗、钵、罐、瓶、盘之类的削足处理,具有鲜明的元代特征,既底足外墙斜削而呈形式。
(4)、大件器器底无釉露胎部分,往往粘有釉斑或较大面积釉块。
内壁多呈淡红、黄色釉层而又有不规则浓度的透明釉刷痕。
(5)、碗、钵之类器物的底足外墙,往往留有浸釉时遗留的手抓指痕。
元釉里红小罐(6)、罐、瓶之类的大器,都分段制造,拼接而成,特别是接底的痕迹十分明显。
(因接底不牢而裂开)(罐体中间因接胎不牢而裂开)(7)、罐类器内壁釉面不平,有明显接痕,并经常出现赤褐斑且有小黑疵。
(8)、圈足之釉不到底,一定稍有露胎,呈褐红色。
(9)、圈足并不十分整齐,仔细观察有些弯弯扭扭,以大罐和梅瓶为突出。
(元青花梅瓶底)青花牡丹纹梅瓶(10)、高足杯的杯身和足接合,系采用接胎的办法,既二部分湿胎接合,并非将杯身及足柄各自先施釉,而依靠釉的粘度接合。
因此,元代高足杯内顶端无釉,且往往有乳钉状凸起。
无代高足杯的足部肯定空心而不封底。
6、元代青花瓷的纹饰特征:典型的元代青花瓷器的纹饰特点是布局繁密,层次丰富,构图严谨,主次分明,井然有序。
在瓶、罐等琢器上,主要采用横向带状分布的形式,一般均有五六个或七八个层次,在主要的层次之间均以卷草、回纹、弦纹、钱纹等辅助纹饰隔开。
而八方造型器物上的纹饰则多利用器物的边棱作纵向分区布置。
在盘、碗等圆器上,一般采用同心圆分布的方法,多层次放射状地进行装饰。
元 青花缠枝“牡丹图”双鱼耳大壶(1)、蕉叶纹——一般装饰在玉壶瓶、执壶、象耳瓶的颈部,蕉叶的中茎多实心满色。
而明代洪武青花瓷器上的蕉叶的中茎多以双线绘出,中间留有空白。
(玉壶春瓶瓶颈上的蕉叶纹)(2)、回纹——元代青花瓷器上的回纹继承了宋、金时期的回纹作法,既多为依次重复排列的单个回纹,互不相连;而明代洪武青花瓷器上的回纹多两两相连。
(顶盖上的回纹)(3)、莲瓣纹——是元代青花器上的常见题材,多作直边方肩形式,每个莲瓣各自独立,互不相连,常画八个,俗称“八大码”。
莲瓣内常填绘杂宝、折枝莲花、圈点、如意头纹或卷涡纹等;而明代洪武莲瓣纹多相互借边。
(梅瓶靠底足处的莲瓣纹)(4)、海水纹——用粗线条画浪花,细密线条画海水,常装饰在瓶颈、罐颈、盘沿等处;而明、清时期瓷器上海水纹的表现手法则与元代不同。
(5)、莲花的叶子呈二或三节葫芦形,多带刺,有的花心画成石榴状。
牡丹花——叶子饱满,葫芦形。
有些牡丹花的叶子还刻划出筋脉,以增强装饰效果。
花瓣为小串珠式留白,而明洪武时期的花瓣留白为留白边。
牡丹纹梅瓶典型缠枝莲画法菊花——菊花朵有画一层花瓣的,也有画两层花瓣的。
画一层花瓣者花心或为螺旋状,或为网状,花瓣或染色或不染色,画两层花瓣者花心一盘为网状,两层花瓣一般均染色。
而明代洪武瓷器上的扁菊花虽亦画两层花瓣,但一般均为外层花瓣染色,内层花瓣不染色。
菊花纹葵口碗青花芦雁穿菊花盏托(6)、云肩纹——云肩丰满,以子母线双勾三层,中间为粗重的母线,两边各有一道细的子线。
云肩内常画鱼鳞状海水,海水内留白色莲花或白色海马,也有内画缠枝花卉、凤穿花等适合纹样。
(7)、云纹——云纹变化多端,式样优美。
有团状、灵芝形、蝌蚪形、如意头形、飘浮长形、接二连三的云片或山字形大片云等。
(8)、卷草纹——卷草纹婉转自如,仔细观察是一个纹样单位接着一个纹样单位画的。
青花卷草纹罐青花玉壶春瓶口沿卷草纹(9)、竹纹——元代构图讲究的是对称美与繁密丰富的画面,元青花瓷绘中的竹纹表现的就是一种构图繁密、对称的绘画风格。
其画法上追求写实,竹枝劲瘦挺拔,与宋代相比,画面更生动、更有力度,竹子的叶片有的呈现出明暗关系。
元青花上竹纹品种类型较多,有高大的,有低矮如灌木的。
在画法上,元早期的竹叶是一笔而就,特征明显;而元中后期的叶子形状则表现为两条细线汇聚于叶端,呈倒“人”字形或“个”字形,中间则用涂抹法描绘。
(10)、鱼藻纹——鱼纹肥大活跃,栩栩如生,鳞、鳍、眼甚至体斑等细部精心刻画。
水草排列细密整齐,极富动感,其高超的绘画技法为元代以后的瓷器上的鱼藻纹所不及。
元·青花莲池鱼藻纹罐元.青花鱼藻纹玉壶春瓶(11)、钱纹——先画紧密相连、大小相同的圆圈,再在圆圈内绘曲边四边形。
(12)、人物纹——元青花上的人物纹饰,其绘制手法是先用线勾勒轮廓,再用浓淡不等的青料涂染,其脸部、手部及袖口、领口、帽檐等处则留白。
从人物题材中,我们发现有关战争题材的纹饰相对来讲比较多,究其原因应与蒙古贵族的推崇武力有关。
(元青花四爱人物纹梅瓶)元·青花“三顾茅庐”纹罐元十四世纪中期青花“锦香亭”图罐元 青花文姬归汉盘(13)、龙纹——元青花上的龙纹极具特色,其画法强劲雄浑,龙腾空翱翔,下设滔滔波浪。
龙的身躯特点是细长,如同蛇的形状;龙头呈扁长形,双角,口张开,齿外露;颈细长,厚厚的背鳍,如同伐木钢锯的锯齿;四只腿比较细瘦,龙身上的鳞片较大,爪多为三趾或四趾,极少见五趾的;爪细长弯曲.分张有力,爪尖锋利;龙的肘毛、尾鬃都呈火焰形状。
元青花龙纹罐(龙纹梅瓶——江西高安博物馆藏)龙纹高足杯(14)、凤纹——元青花上的凤纹,形态为鸡头、鹰嘴,身躯上全为鳞片覆盖,如花形状的尾巴,一般有1至5条,其排列也呈花形。
青花凤穿牡丹执壶(15)、麒麟纹——元青花上的麒麟纹表现手法有两种:一种形态有些像雄狮,身上有细小的鳞片,头上有角。
元青花麒麟纹盘(16)、鸳鸯莲池纹——此种形式的纹饰多见于鸳鸯游于莲池中,在元青花中较为多见。
青花莲塘鸳鸯纹圆口大盘(17)、孔雀纹——元青花上的孔雀纹,其特征为孔雀长喙、高冠、身躯上布满鳞片,孔雀腿高而且较细,长爪,尾部的羽毛形状像一束圆形的花卉。
(18)、马纹——元青花上的马纹,主要有三种表现手法。
一类是以青花勾勒轮廓,马身留白,马身体四周装饰以细密的波浪,宛如马在海涛中奔跑;第二类也是勾勒轮廓留白,仿佛马驰骋在海水波涛中,但是在马的前腿上方加绘有火焰纹饰;第三类,马的身体除了颈背鬃毛勾线露白外,其他部位全都是青花色,马的前腿上方也绘有火焰纹,但马是在陆地上低首踏步,而不是在海涛中。
元青花昭君出塞大罐青花文姬归汉葵口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