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的婚姻爱情观

合集下载

试论“三言二拍”中女性的爱情、婚姻及其意蕴

试论“三言二拍”中女性的爱情、婚姻及其意蕴

其次,在职场中,女性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警世通言》中的李瓶儿, 因才貌出众被选入宫中,但她并不满足于贵妃的地位,还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 帮助国家解决了一场危机。
最后,在社会生活中,女性同样扮演着多重角色。《醒世恒言》中的潘金莲, 她虽然被视为荡妇,但她的生命历程却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三言二拍”中的女性形象并非单一,而是具有多样性 和复杂性。这表明了女性在世俗生活中的多重角色和地位,也揭示了女性主体 性在当时社会中的存在。
参考内容
“三言”、“二拍”是中国明代时期的短篇小说集,其中涵盖了大量关于女性 爱情、婚姻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明代女性的形象和地位,还反映了当 时社会对女性的认识和期待。本次演示将从“三言”、“二拍”中的女性爱情、 婚姻入手,深入探讨其内在意蕴和价值。
一、女性在爱情、婚姻中面临的 挑战与机遇
在“三言”、“二拍”中,女性也面临着一些机遇。虽然社会对女性的束缚较 多,但依然有一些女性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独立意识。这些女性在追求爱情 和婚姻自主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甚至有时能够突破传统束缚,实现自己的幸 福。此外,一些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也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逐渐获 得了更多的尊重和地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从这些女性形象中汲取勇气和智慧。首先,我们应该 女性的权益和幸福。尽管时代已经进步,但仍然存在许多不公和不平等的现象。 我们应该更加女性的权益,为她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空间。
其次,我们应该培养女性的独立精神和自我意。尽管女性已经拥有了越来越 多的机会和权利,但她们在某些方面仍然受到限制。我们应该鼓励女性追求自 己的梦想和幸福,培养她们的独立精神和自我意识。
试论“三言”、“二拍”中女性的爱情、 婚姻及其意蕴

论“三言”中的婚恋现象

论“三言”中的婚恋现象

论“三言”中的婚恋现象用文本分析归纳的方法对“三言”中的婚恋现象进行分析,结论认为:在当时的社会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仍是当时社会的主要婚姻形式;个人意识已经开始起重要作用;自由追求的婚恋中色相起了很大的作用,这对于婚恋具有不利的影响。

标签:三言;明末;婚恋模式;婚恋状况“三言”是明代冯梦龙所编辑的文言白话小说集。

它共一百二十卷,其中涉及的婚恋故事尤多,大约占了全书三分之一的篇幅。

通过对“三言”所载婚恋故事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对明末社会的婚姻状况有更多的了解。

在“三言”中,展现了大量的婚恋模式,大体如下:第一,包办婚姻。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我国古代传统的婚姻形式,这一形式在“三言”中大量存在。

在封建社会中,出于对晚辈的关心,也出于维护自身及家族利益的需要,父母或长辈往往会包办子女或晚辈的婚姻。

同时由于中国古代妇女受自身地位的局限,与男子交往较少,这使得包办婚姻便有了一定的现实合理性。

这样包办的婚姻便大量存在。

如《警世恒言》中的《两县令竞义婚孤女》中钟离与高大尹为父母双亡的义女石月香择婿完婚。

《喻世明言》中的《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蒋兴哥也是由父亲定下的婚事,书中写道:“蒋世泽闻知王公惯生得好女儿,从小便送过财礼,定下他幼女与儿子完婚。

”[1]2第二,媒人介绍的婚恋。

“三言”中有许多媒人介绍的婚恋故事。

封建社会中,男女接触较少,这不利于选择所需要的婚姻,媒人介绍便成了找到合适婚姻的必要补充。

而且即使男女双方互相认识并互有情意,但由于封建思想作祟,不便直接提出,于是请友人帮忙做媒便成了一道有效的程序。

如《喻世明言》中的《穷马周遭际卖媪》何常为马周与王媪做媒,让彼此印象都很好的两人喜结连理。

第三,自由结合的婚恋。

“三言”中还有许多主动追求而来的婚恋。

如《醒世恒言》中的《吴衙内邻舟赴约》中,吴彦因为见到了“秋水为神玉为骨,芙容如面柳如眉。

分明月殿瑶池女,不信人间有异姿”[2]368的荆州司户贺章之女贺秀娥,“不觉魂飘神荡,恨不得就飞到他身边,搂在怀中”[2]368。

从“三言”中的信物看女子爱情观

从“三言”中的信物看女子爱情观

从“三言”中的信物看女子爱情观罗尚荣,刘洁(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摘要:冯梦龙的《三言》中有大量关于男女恋爱婚姻的篇章,在这些篇章中爱情信物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信物不仅在文中起到串联情节的作用,同时暗喻坚贞不移、高尚珍贵的爱情。

这些信物体现出来晚明女性渴望真情、重视才情等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从中可以看到晚明时期社会突破理学藩篱、肯定人欲、强调人情的重大变革。

关键词:信物;爱情观;主体意识;人欲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6-7-27[作者简介]罗尚荣(1968—),女,湖南长沙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明清文学。

[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36.1211.G4.20161205.1452.014.html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以物为信的情节,这类物件即称为信物。

信物既可用于君臣之间,如窃符救赵中的虎符,代表君臣之信;又可以用于家庭或者朋友之间,如江流儿随身的血书,是母子之信;如金兰之交的换帖,是朋友之信。

那么当这种代表诚信的物件出现在男女之间时,融合了双方在爱情方面的忠贞,“君当作磐石,琴当作蒲苇”,以物为证,使得信物蒙上一层更美的面纱。

在古代,女子没有过多的自由,一生依托于男人,所以爱情对他们而言是无比珍贵的。

在定情或者离别时,她们通过赠送信物,在力所能及的范围表达自己的爱情。

不同的信物代表的意义不一样,体现出来的爱情观也不一样。

《三言》中描写到爱情信物的有十七篇,既有男女互赠以定情的物件,如《宿香亭张浩遇莺莺》中两人互相赠送信物;也有联结男女双方关系的物件,如《范鳅儿双镜重圆》中夫妻各执一半宝镜,以期待来日再相聚;或者是在爱情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物件,如《王娇鸾百年长恨》中正是因为王娇鸾遗失罗帕被男子捡走,而引出的一段爱恨情仇。

一、三言中信物体现的爱情观(一)渴望真情,肯定情欲《蒋兴哥重会珍珠衫》[1]1中,珍珠衫被蒋兴哥留于家中,赠予妻子三巧儿作为离别之物,代表的是蒋兴哥和王巧儿的爱情。

《三言》和《十日谈》中爱情婚姻故事的比较

《三言》和《十日谈》中爱情婚姻故事的比较

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第4期《三言》和《十日谈》中爱情婚姻故事的比较黄永林内容提要:产生干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三言》和《十日谈》中的爱情故事,有着共同的反对禁欲主义,提倡人性解放;歌颂爱情,赞扬妇女;反对门第等级,主张婚姻平等的特征,体现出反封建、反宗教,提倡自由、平等、民主的资产阶级人本主义精神。

但在对待男女偷情问题上,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体现出中西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三言》《十目谈》比较《三言》是中国明代冯梦龙广泛搜集宋元至明代的话本和拟话本编辑的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瞽世通言》和《酲世恒言》的合称;《十日谈》足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短篇小说集。

这两部短篇小说集虽然产生于相隔万里的东西不同国度,但关于爱情婚姻的故事都是构成这两部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遗两部作品的爱情婚姻故事进行比较研究,对于我们认识中西通俗小说在爱情婚姻主题上的异I司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世纪欧洲封建教会认为,爱情是有罪的肉欲。

为了传宗接代,上帝赋予了人类性本能,但人类也从中发现“肉体的娱悦”,结果导致人类的堕落。

男立的结合,不是为了爱情,而只是为了繁殖神圣教堂的善良信徒,尊荣上帝,这样才好把有罪的肉欲减为轻罪。

o他们拿神性否定人性,拿神爱代许情爱,极力宣扬禁欲主义。

在中国封建社会,儒家将性纳人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礼的规范,强调个体为符合社会的要求而压抑甚至牺牲自己的性权利和性能力,从而构筑了以制欲为中心的一套性的伦理观念。

尤其到了宋代,程朱理学将天理与人欲视为对立的两极,提出“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兀理,人欲夹杂者。

”o可见封建礼教也与基督教义一样是宣扬禁欲的。

正是在这种相似的禁欲土义思想统治的背景下,薄伽丘和冯梦龙大胆地在他们的小说中高举反对禁欲主义的大旗,提倡人性。

薄伽丘认为,舅女相爱,是人类的天性,只要有人的地方,人的天性就无所不在,不可窒灭,也无法回避。

《十n谈》中以“绿鹅”为代表的许多故事都表达了同一主题:人的正常性要求、青春和爱情的觉醒是任何宗教戒律也无法遏制的,宗教的禁欲主义是不符合人性的。

“三言”中的爱情婚姻关系

“三言”中的爱情婚姻关系
实质 。
要 ]通 过梳 G . Y - - - 言 中的爱情 婚姻 关 系, 分析 了冯梦 龙 “ 情教 观 ”在 作 品 中的 具体 渗 透及 其 教化 的 情教 观 爱情 伦理
[ 关键 词 ]三言
[ 中图分类号]/ 2 4 2 .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6 7 2— 3 4 7 3 ( 2 0 1 4 ) 0 2 — 0 0 4 5 — 0 2
第、 金 钱 观念 , “ 三言 ” 将 笔 锋 投 向 了世 俗 生 活 中 的 平 民、 妓女、 乞丐 、 小商 贩等 下层 人群 , 并 赋 予 了他们 美 好 的人 格 和平等 的情 感 。 以此来 证 明人 的政 治地 位 虽不 同 , 但情 感 是平 等 的 。“ 三言” 中不 乏 门第 身
“ 三言” 中反 映 婚 姻 、 爱情的作品最多 , 其 中不 乏 对传 统 的“ 夫 义妻 节 ” 的家庭 伦 理 观 念 的 赞美 , 但 可 贵 的是 , 在继承传统文化 的同时, “ 三 言” 结 合 时 代 特点 和市 民实际 生 活 , 对 婚 姻 和 爱 情 提 出 了许 多 新要 求 。作 品通 过 对 现 存 婚 姻 ( 婚约 ) 状 况 的合 理 调 整和 积极 弥合 , 赋 予婚 姻爱 情更 为 神圣 的道 德感 。
冢由吧八 . r U
u l 斗耳 爿 5 期 思 l 斗 斗= } { l j
‘ ‘
。 。 。 。 - - m - - I _ - '’ m
m 一 m

中 的 爱 情 婚 姻 关 系
金 艳
(内蒙古 商 贸职 业 学院 , 内蒙 古 呼和 浩特 0 1 0 0 7 0 ) [ 摘
中的皇甫 妻虽 然被 奸人 暗算 , 被 丈夫 冤枉 , 但 真相 大 白后 , 依 旧是 夫妻 团 聚 , 重归 于好 。

浅析《三言》中的婚恋题材作品

浅析《三言》中的婚恋题材作品
多福 和多 寿定 的是娃 娃 亲 , 全是 双方 家 长的 主 完 意 , 中甚 至没 有交 代 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青 梅 竹 马 , 难 看 到有 什 书 更 么 爱情 基础 。多福 坚决 反对 退 婚 , 只是 因为 她 “ 没 从 见 过好 人家 女 子吃 两家 茶” 认 为 “ , 从来 妇 道 当从 一 ” 。 结 婚后 自缢 不成 被 救 下 时 , 福 又说 : 孩儿 一 死 , 多 “ 便 得 完 名全节 ” 凡此种 种 都可 以看 出 , , 多福 坚持要 嫁 多 寿是 因为 她认 为 自己既 许 了 陈家 , 么就 “ 为 陈 家 那 生 人 , 为 陈家 鬼” , 是 退婚 再 嫁 别 人 , 是 失 了妇 死 了 若 就 道 , 了不 贞 不节之 人 , 成 正是 出 于此 道德 上 的考虑 , 她
维普资讯
安徽 广播 电视 大 学学 报 2 0 0 6年第 2期
浅析《 三言》 中的婚 恋题材作 品
阮 裎
( 南京 大学 中文 系, 南京 2 0 9 ) 1 0 3
摘 要 : 三言 》 在《 中有 大 量 以婚 恋 为 题 材 的小 说 , 些 小 说 被 给 予 很 高 评 价 , 们 被 认 为 代 表 了 资 本 主 义 思 想 这 它 的 启 蒙 , 性 的觉 醒 和 对 封 建 礼 教 的冲 击 。本 文 在 文 本 分 析 的 基 础 上试 图 证 明《 言 》 以 婚 恋 为 题 人 三 中 材 的 小 说 并 未 达 到 如 此 高度 。它 不 过 是 在 封 建 礼 教 基 础 上 作 出 了 有 限 的 变 通 而 已 。 归 根 结 底 , 还 它 是 中 国传 统 伦 理 思 想 的产 物 , 可 能 超 越 那 个 时 代 , 造 出一 种 新 的思 想 体 系 来 代 替 正 统 的 教 条 。 不 创 关 键 词 :三 言 》爱 情 ; 统 思 想 ; 理 观 念 《 ; 传 伦 中 图分 类号 : 0 . 1 I 7 4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0 1 2 0 ) 2 1 4 3 1 0 6 2 (0 6 0 —00 —0

试论“三言”“二拍”的爱情婚姻观

试论“三言”“二拍”的爱情婚姻观

试论“三言”“二拍”的爱情婚姻观摘要:爱情婚姻是“三言”“二拍”作品中最具特色的题材,此类题材如实地刻画了普通市民阶层的爱情婚姻生活,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宣扬了婚姻原则、道德标准突破了宋元话本的局限,流露出了有别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的新思想,其爱情婚姻观有了新的发展,提倡了追求自由爱情,主张婚姻自主,强调了人的感情和尊重人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三言”“二拍”;爱情婚姻观“三言”“二拍”是我国明代以来流传较广的拟话本短篇小说集,“三言”是指冯梦龙编纂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二拍”是指凌蒙初编纂的《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三言”“二拍”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从各个角度不同程度地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对幸福自由的爱情婚姻向往。

“三言”“二拍”以它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开创了短篇白话小说的里程碑,具有浓厚的时代标志。

1“三言”“二拍”所处的社会背景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向世人展示了这个时代的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缩影。

“三言”“二拍”这五部短篇拟话本小说集,来源于晚明社会现实,是冯梦龙和凌蒙初对所处社会现实的真实刻画,是当时社会的缩影。

作者通过对市民阶层爱情、婚姻的刻画,诠释了那个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以及人们思想观、价值观的变化。

1.1城市快速兴起,市民阶层壮大明朝中后期以来,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松动,商品经济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最初的表现是社会生产力提高,农村出现多种经营的现象,农产品不再局限于自给自足,而是大量流向了市场,同时,农业的商业化带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此时的社会,商品流动不再局限于地方局部范围内的狭小市场,而是通过水路或其它途径流向更远的地方,在此背景下,一些交通便利的地方逐渐发展形成了乡村集市、新兴商业城市和工商业中心。

市民阶层壮大。

随着乡村集市、新兴商业城市和工商业中心的快速兴起,移居城市的人口急剧增加,产生了以商人、百工、城市平民为主体的市民阶层,这一阶层得到空前壮大并在城市占有主导地位。

古代男女相悦,便可为婚?从《三言二拍》看前沿的明末女性婚恋观

古代男女相悦,便可为婚?从《三言二拍》看前沿的明末女性婚恋观

古代男女相悦,便可为婚?从《三言二拍》看前沿的明末女性婚恋观谈起明清时期的男女嫁娶,人们常常会想起“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及“一女不嫁二夫”、“三从四德”等封建教条。

这些严苛的道德伦常观念束缚了女性的生命激情,将她们置于男性视野下,丧失作为人的自由,沦为可悲的附庸。

但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的萌芽使得那时期的妇女逐步摆脱了这种封建的束缚,开始努力追求自己的婚嫁幸福。

这种思想的发展从《三言二拍》一书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和肯定。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此书,感受那时不同阶层女性的婚恋观念变化。

为婚恋自由而生的《三言二拍》明代程朱理学盛行,一切以伦理纲常为准。

正所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作为“人”的个人价值得不到承认,个体的自由和思想也随之禁锢。

男子作为当时的社会主流群体尚且压抑。

更不要说在男尊女卑教育下的女性群体了。

然而,明朝中后期,随着手工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女性可以凭借劳动赚取酬劳。

重视自身价值和需求的思想开始萌芽。

而后,《三言二拍》应运而生,并提出了全新的婚恋观点:“男女相悦可以成婚。

”它通过展现不同阶层女性的婚恋故事,传递了人人平等、男女平等、人性自由的思潮。

这不仅反映出当时社会现实的婚恋状况,也表现出男女自由恋爱、成婚现象开始增多。

时间一长,社会上自由恋爱、婚姻自由的新风气也逐渐弥散开来。

可令人疑惑的是,一本短篇小说果真能带动整个社会思潮的改变吗?“出格”的“大家闺秀”事实上,在过往小说中,女性往往是花瓶和点缀。

“贤惠”、“温柔”、“体贴”是对她们最大的要求。

尤其是大家闺秀,“嫁个好人家”是她们一生的归宿和命运的终结。

而一般小说中,大家闺秀的婚恋只有两条路:一是甘心为家族所牺牲,以婚恋换得家族利益,失去自己的选择权;二则为了追求自己内心对幸福的向往而遭受非人的折磨。

这样悲惨的结局也是为警示妇女: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追求幸福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但在《三言二拍》中,多处描画了放胆追爱,勇敢抗争也能够获得幸福和美满的爱情结局。

从三言二拍”看晚明爱情观”的变化

从三言二拍”看晚明爱情观”的变化
爱情的自由与反抗
在《警世通言》中,一些故事描绘了人们对爱情自由的追求和对封建礼教的反 抗。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往往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真爱,不受世俗观念的束缚。
爱情的悲剧性
该作品中的一些爱情故事以悲剧收场,揭示了晚明时期爱情的无奈和残酷。这 些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礼教束缚人性的批判。
《醒世恒言》中的爱情观
爱情的功利性
在《醒世恒言》中,一些故事反映了 爱情的功利性。人们往往将婚姻视为 一种利益交换,注重对方的财富、地 位和名声等外在条件。
爱情的理性思考
该作品中的一些故事也体现了对爱情 的理性思考。人们在追求爱情的过程 中,开始注重双方的性格、品质和情 感基础等因素。
《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中的爱情观
爱情的奇幻色彩
在《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中,许多爱情故事带有奇幻色彩,如鬼魂、妖精等元素的出现。这些故 事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超自然力量的想象和探索。
爱情的多样性
这两部作品中的爱情故事丰富多样,既有忠贞不渝的爱情,也有自由奔放的爱情;既有悲剧性的爱情,也有喜剧 性的爱情。这些故事展示了晚明时期爱情的丰富多样性。
在《喻世明言》中,许多故事都表达 了爱情的忠贞和坚定。无论遇到多少 困难和阻碍,相爱的人都会坚守自己 的情感,不轻易改变。
重视门当户对
该作品中的一些故事也体现了晚明时 期门当户对的观念。人们普遍认为, 婚姻双方的家庭背景、社会地位和经 济状况应该相当,这样的婚姻才能稳 定和幸福。
《警世通言》中的爱情观
爱情与婚姻的关系变化
爱情成为婚姻的基础
在晚明时期,爱情逐渐成为婚姻的基础。人们开始注重双方的情感和品性是否匹配,而非仅仅考虑经济和门 第等因素。
婚姻自主权的提高
随着市民阶层的壮大和思想的解放,婚姻自主权在晚明时期逐渐提高。人们开始主张自由选择配偶,反对父 母包办婚姻。

浅析《三言》中的婚恋题材作品

浅析《三言》中的婚恋题材作品

收稿日期:20051129作者简介:阮 桯(1983),女,安徽安庆人,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硕士研究生。

浅析《三言》中的婚恋题材作品阮 桯(南京大学中文系,南京 210093)摘 要:在《三言》中有大量以婚恋为题材的小说,这些小说被给予很高评价,它们被认为代表了资本主义思想的启蒙,人性的觉醒和对封建礼教的冲击。

本文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试图证明《三言》中以婚恋为题材的小说并未达到如此高度。

它不过是在封建礼教基础上作出了有限的变通而已。

归根结底,它还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产物,不可能超越那个时代,创造出一种新的思想体系来代替正统的教条。

关键词:《三言》;爱情;传统思想;伦理观念中图分类号:I 20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021(2006)02010403《三言》是宋元明三代的短篇话本选集。

作为古典名著,《三言》的研究并不充分,特别是最近几年,人们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清末小说,这样一来,有关《三言》的论述几乎没有逃离几本文学史教材的藩篱,而文学史教材对《三言》的评价,由于历史原因有不少不当之处。

《三言》凡120篇作品大约有36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在44篇明代作品中它们占一半多。

[1]这些婚恋题材的小说在各种文学史作品中普遍得到很高评价,被认为代表了自由恋爱、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思想在中国传统叙事文学中的启蒙。

但是,事实确实如此么?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三言》中的婚恋小说,可能会得出一些与此不同的结论。

一这些婚恋作品中有一类以赞扬女性贞节为主题,代表作品有《醒世恒言》卷十九《白玉娘忍苦成夫》,《警世通言》卷十二《范鳅儿双镜重圆》、卷二十二《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卷二十四《玉堂春落难逢夫》,《喻世明言》卷三《陈御使巧勘金钗钿》和卷二十八《李秀卿义结黄贞女》,以《醒世恒言》卷九《陈多寿生死夫妻》最为典型。

这篇故事讲述的是朱多福誓死维护婚约,一心嫁给得了癞症的陈多寿。

婚后,多福尽心照顾多寿,在多寿饮砒霜自杀后,饮毒酒殉夫。

三言之婚姻难题

三言之婚姻难题

鼓励女性勇敢面对婚姻难题古代妇女的婚姻仅仅是一种“临之以父母,诳之以媒妁,敌之以门户,拘之以礼法”(《情史·梁夫人按记》)的违反人性的结合。

所以才会有妇女“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悲惨命运。

然而冯梦龙笔下“三言”中的很多女性不但能坚持“有情人终成眷属”,更是为“情”表现出极强的斗争精神。

她们启示当代女性:追求幸福是需要勇气的。

女性被鼓励勇敢,大胆地为自己争得幸福。

在现阶段“裸婚”一词对多数适婚青年来说早已耳熟能详。

和以往中国传统家庭理念不同,当代人越来越强调婚姻的自由和独立,“婚礼”在年轻一代婚姻中,被重视的程度日益削弱。

同时,“婚姻状况”在年轻白领中也被视为“隐私”之一,所谓“隐婚”现象也时有出现。

在这样背景下,“裸婚”现象日益展露苗头。

它一方面体现了当代社会对婚姻理解的转变,不仅是一个家族的选择,同时也是个人对于爱情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现代社会物质观念的转变,在20世纪80年代,即有结婚三大件之说,而“有钱有房有车”也成为21世纪初年轻人择偶的标准。

针对“裸婚”现象,有专家在新浪网上对女性婚恋观展开了一项《裸婚调查》,有数据显示:赞成占57.7%,认为爱情第一,房子车子可以一起婚后努力再买;不赞成占35.7%,认为物质是基础;没什么看法占6.6%。

就此,有社会学家认为,“裸婚观”是值得提倡的,它反映了新一代年轻人的心理特征——他们敢于突破传统观念,有独立精神和追求爱情梦想的勇气。

“裸婚”、“半裸婚”在更多情况下是一种无奈,但相对于处在社会舆论风头浪尖饱受争议的“啃老族”,“裸婚”一族勇敢地迈出了自己的第一步。

作为“裸婚”一族中的女主角,相当部分当代女性对待婚姻的相互扶持、相互依靠和共同努力的爱情价值取向得到社会的称赞和鼓励。

面对爱情现实问题,她们会勇敢地从多个方面来看待问题,同时也宽容地对待反对的声音。

“三言”中官宦女性的婚姻虽说算不上“裸婚”,但遭遇封建礼教和严亲的阻挠上却是一道婚姻难关,它是精神上的;当代女性婚姻遭遇的是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阻力。

论《三言》中的情爱意识

论《三言》中的情爱意识

论《三言》中的情爱意识作者:谢金龙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2年第03期【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53-01冯梦龙“三言”中的爱情作品,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作者不仅热情地歌颂了青年男女忠贞不渝的爱情,也歌颂了青年男女和被歧视的下层妇女为争取婚姻自由,那种强烈的反封建精神。

同时也批判了封建婚姻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从一而终的封建伦理,提倡情爱的自由、平等、互相尊重的新观念。

这些都展现了反传统、反世俗的情爱新见解。

(一)求自主爱情婚姻的自由,反对旧的婚姻传统自古以来,在森严的等级制度和封建礼教影响下,婚姻仅仅是一种以“父母之命,诳之以媒妁,敌之以门户,拘之以礼法”的违反人性的结合。

封建社会男权至上的理论压抑着女性的人性和热情。

封建社会的妇女没有自由选择爱情的权力,女性婚姻与情感都被限定在狭小的范围内,婚姻无爱情作基础,使她们长期处于爱情的饥渴之中,这是她们大胆反叛传统,要求自主婚姻的内在动因。

“结婚不是个人行为,是‘合两姓之好’,以及繁衍后代的家族大事”,男女青年被剥夺了交际与择偶的权利,直到洞房花烛夜才互相认识,先结婚后恋爱成了年轻人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这种制度不知造成了多少人间悲剧。

“三言”小说对这种不合理的制度进行了无情的嘲讽。

不论是聪慧漂亮、知书达理的千金小姐还是市井细民的女子,在婚姻问题上不再被动地接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是坚持婚姻一定要以爱情为基础,大胆地、积极主动地选择自己心爱的人。

无论《碾玉观音》中的秀秀,还是《闹樊楼多情周胜仙》、《莺莺传》中的周胜仙和莺莺,她们为追求自己喜爱的人,和建立在感情基础上的婚姻不惜背叛礼教、背叛父权,甚至牺牲生命。

秀秀的为爱而死,周胜仙的“生者何以死,死者何以生”的对爱情的渴求与执着,证明了人间真爱的力量是封建道德压抑不住的。

(二)挑战“禁欲主义”的封建传统晚明由于市民阶层进步思想的崛起和对社会生活水平渗透,男女相悦可以为婚的、合乎人道的新恋爱婚姻观逐步为人们所接受。

从“三言”看女性在婚姻中自主意识的觉醒

从“三言”看女性在婚姻中自主意识的觉醒
关 键 词 :三 言 ;女 性 ; 自主意 识 ; 觉 醒
中 图 分 类 号 :K 9 8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 0 0 6 ( 0 1)0 0 0 0 0 6— 2 X 2 1 8— 0 0— 2 还 是要 社 会 的发 展 才 能带 给人 们幸 福 生 活 。 作 为女 性 , 面 对 不 利 的 社 会 背 景 ,不 能 自甘 堕 落 , 自暴 自弃 ,而 要 敢 于 向现 实 与人 生 挑 战 . .

“ 言” 的作者提倡男女双方要互 相尊重 ,平 等 爱 ,以真情作 为 三
结 合 的 基 础 ,肯 定 青 年 男 女 私 情 的 合 理 性 , 塑 造 了 些 个 性 鲜 明 的 女

子 ,她们 大胆追 求 自己的爱情 ,敢于摒弃 “ 媒妁之言 ” “ 门第相 当” 的 旧婚姻原则的约束 ,代 之以 “ 知情知趣” “ 忠厚志 诚” 等新标准 她 敢于向封建礼法挑战 ,不顾一切 ,大胆而热 烈地追求 自由的爱情 ,即使 遭受社会 的谴 责 ,甚至牺牲 生命也在所不惜 ,这是她 仃 的共性 ,她 f 已 】 f ] 经 有 了 一 定 的 自主 意 识 ,她 们 不 认 为婚 姻 一 定 要 父 母 做 主 ,媒 人 说 台 , 而 是 勇敢 大 胆地 主 动追 求 , 寻 找 自己 的 意 中 人 。她 们 有 的 择 才 而嫁 ; 有 的 则 是 自主 做媒 ;还 有 的 不 惜 违 抗 父 母 之 命 媒 妁 之 言 自 己选 择 意 巾 人 , 通 过 这 作 品 ,我 们 可 以 看 出 这 些 美 满 幸福 皤 姻 的 来 之 不 易 ,部 是 女 性 们 奋 力 抗 争 的 结 果 ,甚 至 包 括 以 死 相 逼 ,当 然 更 是 她们 自觉 追 求 个性 解 放婚姻 自主的结果。尽管这些女性的出身 、地位 、教养各不相 同 ,但 l 自 I 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桎梏 ,她们大胆反抗 ,主动表达 己划 异性 的爱慕之情 ,追求属于 自己的幸福。 “ 三言” 对大胆追求 自主择偶给予 了充分肯 定和赞扬 ,给这 女 性 圆 满 的 喜 剧 结 局 ,让 她 们 最 终 获 得 了 幸 福 的 婚 娴 。 这 表 明 了传 统 的 封 建 道德观念在明代出现了一定的松动 ,以往的婚 姻观念 也发肆 定的变 j r一 化 。这 是 因 为 明 代 中 叶 后 ,政 治 腐 败 ,宦 官 专 权 ,党 争 加 剧 ,政 治 f的 混乱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使统 治集 团逐渐放 松了政 治死刑 的控 制 . 思 想 文 化 界 开 始 活 跃 起 来 。 王 学 的 兴 起 ,打 破 了 程 朱 理 学 的 儒 化 统 治 , 冲破了圣经贤传的神圣地位 ,有利于人的 自我觉醒 他们主张人 欲的合 理 性 ,主 张 人 际 问 的 平 等 ,追 求 个 性 的 发 展 ,这 种 思 想 反 映 到 文学 E, 作家肯定世俗人欲 ,写物欲 ,写性爱 ,他们 面向现实 ,真实地描 写 J有 关女性争取 自由恋爱 和婚 姻 自主 的作 品,有 力地 冲击 r 时 的封 建礼

“三言”爱情小说研究

“三言”爱情小说研究

“三言”爱情小说研究
冯梦龙的“三言”是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翘楚,其中爱情小说计有58篇,最能代表“三言”的艺术成就。

学术界对“三言”爱
情小说已经有多方面的研究,本文基于前代的研究成果,力求对“三言”爱情小说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正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三言”爱情小说的思想倾向。

即主张以情抗理、自由结合,主要体现在打破门户之见和肯定情欲的合理性;张扬出于至情的贞节观,既主张女性要守节,又表现出新的贞节观念;对负心薄幸的行为加以谴责,并将矛头直指封建传统婚姻制度;提醒世人警诫色欲,珍惜性命。

第二部分,论述“三言”爱情小说的人物群像。

有风姿各异的女性,或自主择偶,大胆主动地追求爱情;或德才兼备,冷静机智地应对挫折;或不屈不挠,顽强地与不公的命运进行抗争;或情欲等同,守节而亡的无知与盲爱。

有弱化与新生的男性,或在外貌与情感上表现出女性化的特征,或在挣扎中新生。

还有众多的爱情配角,包括牵线搭桥的媒婆;传情递简的丫环;为传统代言的封建家长以及参透人情的风流清官。

第三部分,论述“三言”爱情小说的艺术成就。

首先是对传统艺术的承袭,继承了传统的爱情模式,延袭了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其次是创新,爱情主体变为商人和异类,实现从一见钟情到日久生情的转变,人物形象的塑造由类型化趋于个性化,大团圆结局的实现方式多样化。

最后是意义,矛盾冲突更加尖锐,塑造了走向觉醒的女性形象,情节建构一波三折,对之后的小说艺术产生了必然的影响。

《三言》的婚姻爱情观

《三言》的婚姻爱情观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题目《三言》的婚姻爱情观姓名教育层次学号省级电大专业分校指导教师教学点目录论文摘要:........................................... - 2 - 关键词:............................................. - 2 - 正文:............................................... - 2 - 一.女性意识的觉醒——爱情的自由,人格的平等 ...... - 2 - 二.由“理”向“情”的萌芽——“贞节观”的淡化 .... - 3 - 三.女性依附论——封建思想的藩篱.................. - 4 - 参考文献:........................................... - 5 -《三言》的婚姻爱情观年级专业姓名论文摘要:冯梦龙“三言”作为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优秀代表,其中婚姻爱情题材的作品占很大的比重,其内容或喜或悲,或缠绵或慷慨,表现出女性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大胆地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昭示了一种新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并且作者在作品中对封建社会的“贞节观”有了进步的认识,这些在程朱理学占主导地位社会里具有积极的意义,对封建伦理道德起到了或多或少的冲击。

关键词:婚姻爱情自由平等贞节观封建伦理正文:一.女性意识的觉醒——爱情的自由,人格的平等“三言”中所反映的爱情婚姻的价值标准已经改变,不再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婚姻基础,取而代之以个人意愿和个人自由为前提,敢于打破封建传统婚姻中“思无邪”,“耻于言情”的观念束缚,大胆地讴歌对自由爱情的追求。

一些作品还显示了一定女性意识的觉醒,作品的言辞之间充满了对女性的赞扬之情,男女平等的意识有了鲜明的体现。

在当时社会里这种思想显得尤其可贵。

人格平等、爱情自由的思想在《卖油郎独占花魁》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论《三言》的情爱观

论《三言》的情爱观

On the Erotic Concept in San Yan 作者: 阳超武[1] 刘智跃[2]
作者机构: [1]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长沙410081 [2]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中文系,湖南长沙410002
出版物刊名: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85-89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4期
主题词: 三言 情爱观 情 义
摘要:�三言》对男女两性情爱的基本态度是:充分肯定男女之间的真情真爱,同时又对各种虚情假意、始乱终弃的行为和不正当的两性关系进行了批判。

此外,《三言》中多次出现情与义的碰撞,以及人物对情、义的抉择。

它不仅是冯梦龙的反理学主张,也是时代的潮流,与晚明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他个人的道德责任密不可分。

“三言”中女性的个性魅力(一)

“三言”中女性的个性魅力(一)

“三言”中女性的个性魅力(一)内容提要:明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新兴的市民阶层诞生平发展壮大,市民文学繁荣。

同时社会上市民意识的出现、思想领域中王学左派的兴起,使得思想解放潮流和市民中的新的人生价值观念兴盛,人性得到重视。

反映在文学作品特别是“三言”中,就是女性形象的塑造较之前代作品更为鲜活动人。

她们作为小说的主要人物,在有些篇章中占据了核心地位甚至成了灵魂人物,其鲜明的个性极具时代魅力:她们追求爱情婚姻的自主与平等的更加强烈,追求青年男女自由结合的幸福婚姻,并在婚姻生活中争取与男子平等的地位;打破旧礼教“贞”“烈”妇女观,确认追求情欲的合理要求,发动对禁欲主义封建道德的挑战;更为鲜明的一点:“三言”中有许多女子具有超凡学识才干,她们的才智与胆略令许多男子汗颜,她们的人格魅力经久不衰。

这些女性形象的出现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思潮关系颇大:市民意识的兴盛和思想领域中王学左派肯定人欲的思想,是这些女性形象得以存在的土壤和能够被人们接受欣赏的哲学依据。

这些站在当时时代前沿为自己的幸福或独立的人格而斗争的女性们,以其独特的个性魅力而深深吸引着我们。

关键字:三言女性形象个性魅力提纲:一自主的爱情及现代性爱倾向(一)追求自主爱情婚姻(二)女性爱情中的现代性爱倾向二挑战“禁欲主义”封建道德三超凡的人格和才智(一)超凡的才智与胆略(二)独立的人格魅力绪论:明朝天启年间,冯梦龙在广泛收集宋元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文学加工编成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小说集,刊行于世,简称“三言”。

明代资本主义萌芽,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城市繁荣起来,进而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市民阶层,在这个新兴的阶层中,一种新生的市民意识正意兴盎然地与封建传统观念分庭抗衡着。

文学上市民文学繁荣发展,哲学上出现了王学左派反对传统封建道德的思想,王左派对人欲的肯定渗透进晚明文。

每个时期的新思潮都是最先在社会伦理观念的变化中体现出来,“三言”犹如一面多棱镜,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传统的女性文化在明代后期有了深刻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题目《三言》的婚姻爱情观姓名教育层次学号省级电大专业分校指导教师教学点目录论文摘要:........................................... - 2 - 关键词:............................................. - 2 - 正文:............................................... - 2 - 一.女性意识的觉醒——爱情的自由,人格的平等 ...... - 2 - 二.由“理”向“情”的萌芽——“贞节观”的淡化 .... - 3 - 三.女性依附论——封建思想的藩篱.................. - 4 - 参考文献:........................................... - 5 -《三言》的婚姻爱情观年级专业姓名论文摘要:冯梦龙“三言”作为中国古代短篇小说的优秀代表,其中婚姻爱情题材的作品占很大的比重,其内容或喜或悲,或缠绵或慷慨,表现出女性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大胆地追求自由平等的爱情,昭示了一种新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并且作者在作品中对封建社会的“贞节观”有了进步的认识,这些在程朱理学占主导地位社会里具有积极的意义,对封建伦理道德起到了或多或少的冲击。

关键词:婚姻爱情自由平等贞节观封建伦理正文:一.女性意识的觉醒——爱情的自由,人格的平等“三言”中所反映的爱情婚姻的价值标准已经改变,不再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婚姻基础,取而代之以个人意愿和个人自由为前提,敢于打破封建传统婚姻中“思无邪”,“耻于言情”的观念束缚,大胆地讴歌对自由爱情的追求。

一些作品还显示了一定女性意识的觉醒,作品的言辞之间充满了对女性的赞扬之情,男女平等的意识有了鲜明的体现。

在当时社会里这种思想显得尤其可贵。

人格平等、爱情自由的思想在《卖油郎独占花魁》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穷困的卖油郎秦重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赢得了貌美如花的莘瑶琴的爱情。

那么,卖油郎是这样做到这一点的呢?金钱吗?他一贫如洗,靠卖油维持生计;相貌吗?比他风流潇洒的王孙贵族多如牛毛;才华吗?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市民。

细细品读全篇,我们就知道他靠的是对莘瑶琴的尊重、同情、体贴和真挚而热烈的爱。

“他对莘瑶琴的追求不是一个嫖客对妓女的肉欲的追逐,而是一个纯朴的男青年对所恋女子的爱情的追求。

由于秦重真心的爱花魁娘子,把她当作一个和自己具有一样平等人格的女性来尊重,这就使她长期以来被侮辱被损害的心得到温暖,使她长期以来渴望爱情的心得到复活。

”①秦重对莘瑶琴的爱情虽然质朴,但是一种新型的,以自等自主和相互尊重为基础的恋爱,表现了对人的价值的新发现和尊重。

在他们的爱情中是一种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关系,体现的是人格的平等,强调的是情感。

使作品中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这是以前才子佳人式的小说中所没有的。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广为人知,身为娼妓的杜十娘深知自己为人所不齿的社会地位,所以积攒下价值连城的百宝箱,希望以此证明自己的价值和赢得一个好归宿。

十娘“久有从良之志,又见李公子忠厚志诚,甚有心与他。

”从十娘希望从良一事,可以看出她并非自甘堕落,而想走出烟花柳巷、走出摆脱被人玩弄、被人役使的命运,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从这一点来讲她是在追求人格的独立与完善。

虽然烟花场中许多年,“不知历过多少公子王孙,一个个情迷意荡,破家荡产而不惜。

”但杜十娘所向往和追求的,是她与男子在平等的基础上、有着自己独立人格的真正的爱情。

所以当李甲面对封建礼教表现出懦落自私的一面,把十娘买给孙富,抛弃她,背叛爱情时,为了维护自己理想的爱情和人格的尊严,她选择把百宝箱和自己年轻的生命一起投入了浩渺的长江。

在当时的社会中,一个烟花女子即便从良了,也很难得到男人的尊重和真正的爱情,即使她们有了独立的经济能力。

杜十娘的悲剧是对自由爱情追求而不得的悲剧,同时也是女性为追求人格的平等,爱情的尊严的赞歌。

作者对其形象的成功塑造,显示出一定的女性意识的觉醒。

其它不少作品也表现出对婚姻自主的追求。

如《乐小舍拼生救偶》写乐和舍身救意中人,最终赢得好姻缘。

《闹樊多情周胜仙》中的周胜仙,敢于追求爱情,敢于同相爱的人结合,为此甚至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二.由“理”向“情”的萌芽——“贞节观”的淡化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发展,宋明理学逐渐脱离不断发展的现实生活,越来越失去规范人心,教育民风的作用。

表现在文学领域有李贽的《童心说》,强调的是真正的人性或真情。

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里的“至情观”强调以情为本。

而冯梦龙则将情进一步推崇到天地生物治本的高度。

其《情史序》云:偈曰:天地若有情,不生一切物,一切物体无情,不能环相生,生生而不灭,由情不灭故,四大接幻设,唯情不虚假。

这种理论与宋明理学家的“天理”产生一切,决定一切,针锋相对。

“三言”不少作品正是这种思想的反映。

其中《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关于“贞节观”有新的认识。

“王三巧被陈大郎引诱失贞,丈夫蒋兴哥知道后虽然‘如针刺肚’,万分痛苦地休了她,但还是对她深情不减,十分尊重,只是责怪自己‘贪着蝇头微利,撇她少年守寡,弄出这场丑来’。

三巧被休后,听了母亲‘别选良姻’的劝导,也就改嫁。

陈大郎的妻子平氏在丈夫死后,也痛快地‘寻个好对头’。

最后蒋兴哥也不嫌三巧二度失身,又破镜重圆。

”②这种由“理”向“情”转换的思想,“贞节观”的淡化,其实也就是基于对女性的尊重。

又如在《卖油郎独占花魁》表现出对婚姻自主的追求。

当莘瑶琴被老鸨灌醉了酒用计破了身子后,寻死觅活。

当时摆在她面前的有三条路,要么死,要么听天由命,从肉体到精神都堕落下去,甘心做妓女;要么忍辱苟活,等待良机,跳出火坑。

在刘四妈的劝说下,她选择了后者,后来看重秦重,拿出一大笔私房银子赎身,跳出火坑。

这种“失贞”行为明显与宋明以来传统的儒家观点,封建伦理说教不容。

封建社会里“贞节又叫贞洁,节操,是传统家庭伦理中对女性的一项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贞节作为中国传统社会妇女基本的也是最高的美德不仅要求妇女绝对忠于丈夫,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而且要做到夫死不嫁,从一而终。

”③而宋明理学把贞节推向了非人化的极致,北宋理学大师程颐同人谈及妇女守节时,有过这样一段有名的对话:问:“孀妇于理似不可取(娶)如何?”曰:“然。

凡妻,以配身也。

若取失节者以配身,是己失身也。

”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固有是说。

然饿死是小,失节事大。

”(《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三)宋代与以前历代王朝比,是对妇女束缚最多和对于妇女贞节的态度极为严厉的一个朝代。

夫死守节已成为妇女应尽的义务,并且,这种观念深为妇女所崇尚,已成为下意识的一种俗规了。

“贞节观”像一个沉重的枷锁套在妇女的头上,许多女性成为这种思想的牺牲品。

而冯梦龙对此却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自古忠孝节烈之事,从道德上做必勉强,从至情上出者必真切。

无情之夫,不能为义夫:有情之妇,必不能为节妇。

世间腐儒只知用‘理’来束缚‘情’,却不知道‘理’还要‘情’来维系呢!”④所以作者《三言》中对妇女的“失节”表现出宽容的态度,传统的贞操守节,三从四德失去了支配作用。

这对晚明的封建伦理道德无疑是一个强有力的冲击。

遗憾的是作者表现这种思想的作品相对较少,但是这种新的妇女观,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以及思想解放运动都有积极意义。

受其影响,二拍”中对于妇女的失节,也表现出理解和同情。

《三言》除了在妇女“贞节观”上表现出由“理”到”情“的倾向,在许多作品中都表现出情与理的对抗,情战胜理,显示出更为人性化的一面。

如《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里的乔太守认为男女之间的接触相爱,乃如“移干柴近烈火,无怪其燃”这种对于“情”的尊重,显示了对于人性的尊重,而与“男女之大防”的封建礼教是不相容的。

三.女性依附论——封建思想的藩篱上面在提到的是作者在传统儒家思想占绝对支配地位下的进步的婚姻爱情观,作为一种新的观念,值得重视。

但受封建正统教育的作者又免不了要维护传统婚姻道德观念,从而表现出了一定的女性依附于男性的观念。

所谓“夫者,天也,天固不可逃,夫固不可违也”,“阴卑不能自专,就阳而成之”(《白虎通.三纲六纪》)作者仍走不出这种思想的藩篱。

在那样的一个时代中,婚姻或者说是爱情,是女性参与这个社会的最“伟大的”事业。

她们是在进行一赌博,当她们反抗的时候,事实上在反抗一种男性权力话语(父权),而历史不幸地让她们又坠入了男人的泥潭。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里莫稽读书做官后,嫌弃妻子出生微贱,不顾昔日贫贱之时玉奴相助之恩,下毒手将玉奴推入河里。

后来玉奴被一个高官救起,再次许配给莫稽,新婚之夜玉奴让丫环一顿棍棒相喝,棒打薄情郎,所有的矛盾都就化解了,结果夫妻团圆。

“故事奇则奇矣,喜亦喜矣,殊不知这正是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礼教导演下的一场无法纪无爱情的婚姻悲剧。

”⑤虽然作者最后让金玉奴得到“幸福”,但是很难设想,每一个女性都有她这样的运气,在女性普遍失语的状态下,无经济地位可言的她们,很多时候已然要反抗男性又不得不再次依附于男性。

金玉奴的悲剧是整个封建社会里女性悲剧的典型。

如果说金玉奴的命运稍好些那么《王娇鸾百年长恨歌》里的王娇鸾,就是这种依附的牺牲品。

王娇鸾才貌双全,面对爱情时表现出的大胆的追求,全身心地投入,但过度地依附爱情,依附于男子,当这种爱情遭遇变数时,当痴心的等待换来的是男子的薄情寡义,见异思迁时。

她用一尺白练就结束了自己如花的生命。

爱情没有了,所有的一切都就没有了。

虽然在故事最后男子遭到了处罚。

但是作者更多的是强调因果报因,对女性的出路,女性的命运缺乏一定的思索。

显示了作者思想的局限。

当然任何事情都要放在它发生的时代去衡量,我们不能用现在的思想去要求作者。

小结:婚姻爱情题材小说作为冯梦龙“三言”中最具有代表性、也最能体现当时民众的思想和感情的作品。

透过这些作品,我们不仅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而且还能在一幅幅男女悲欢离合的爱情画面中真切地感受那个时代的气息,市民的情感世界和理想追求。

作品中,作者赋予女性以其独特的个性魅力,突破了过去封建理法束缚下传统女性的保守形象。

她们在追求爱情,追求青年男女自由结合的幸福婚姻时表现得比男子更胆大,追求爱情婚姻的自主与平等更加强烈,并在婚姻生活中争取与男子平等的地位;打破旧礼教“贞”“烈”妇女观,确认追求情欲的合理要求。

这些值得我们肯定与赞扬。

当然由于受时代的局限,作者的思想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局限,但是我们应该辨证的看待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内容。

参考文献:①《明清小说研究》王天池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09页)②《中国文学史》(第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45页③《从传统到启蒙: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近代嬗变》刘海鸥著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版第45页④《冯梦龙全传》张中莉著长春出版社第277页⑤《三言》与民俗文化汪玢玲陶路著黑龙江大学出版社第74页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教师指导记录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