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性化培训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株林小学教师个性化培训方案
20世纪末期,在我国全面启动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实施中,教师培训的研究和实践成为关注的热点之一。走进新世纪,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推进以及教师教育的深入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将引领教师在职教育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可以预言,“以教师发展为本”将成为新世纪教师培训中的主旋律,尊重教师需要、重视独特内涵、发展个性化特征的“个性化教师培训模式”是其必然的发展趋势。
一、个性化教师培训的模式探索。
个性化教师培训模式是一种在校本培训的机制下适合中小学教师个性发展的培训模式。它本质上是一种参与式培训与行动研究相结合的复合型模式。在这个模式下,教师作为学习的主体,依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兴趣意愿、专业需求选择学习内容、研究课题和培训方式,强调教师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反馈和探索反思。指导者则对教师的学习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培训和拓展。它淡化了把教师集中到本校之外,脱离自己的工作岗位,重新成为学生进行学习的理念,突出了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独特性,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合理性、成长性和差异性。
1.培训思路。
为了实施“个性化教师培训模式”,实现教师“不拘一格”的培训目标,我们在近年的实践研究中,探索了一条“个体突破——整体推进——观念更新——能力提高——素质拓展——专业发展”的培训思路。这条培训思路的具体做法是:由高校专家、有经验的高水平教师和教师培训机构的专职教师组成导师组,首先对实验学校的骨干教师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然后导师依据“分层分类、求同存异、分析需求、准确定位”的原则,与学校骨干教师结成对子,共同制定灵活多样的个性化培训方案,拟定阶段性目标和长期训练计划。其后导师定期到学校对骨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现场诊断与分析,帮助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尤其注重对其解决问题的过程分析,从而提高骨干教师的反思实践能力,使他们在反思实践中,真实地获得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行动智慧。这种培养过程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反复沉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对骨干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的个性化诊断离不开理论的学习和理论的指导。导师通过指导骨干教师自主选择课题开展研究,促进骨干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和教学科研经验提升;通过辅导骨干教师自修读书,促进教师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和理论知识的积累。因此,这是一个以真实问题为载体的理论和实践自然交融的过程。这条培训思路使理论学习和骨干教师的教学实践之间有了强有力的媒介和助推器,从而大大加快了教师的成长速度,为骨干教师的观念更新、能力提高、素质拓展、专业发展提供了保证。
当骨干教师成长、成熟,能独挡一面时,“整体推进”的时机便已成熟。导师通过集中培训的方式对全体教师进行理论指导。然后以各学科骨干教师为学科带头人,通过结对子,成立学习型教师组织的方式,带动全体教师的学习、发展,最终实现全体教师的成长、进步。
2.培训方式。
(1)教育教学能力的个性化提高——实用·实效·实益。
个性化教师培训模式关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个性化提高,注重能力的实用性、实效性和实益性。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以具体的课堂为平台,以普遍的教学
问题和典型案例为核心,以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为基础,提倡教师联系自身的教学,联系担任的学科,联系学校的状况,用科学的理论和改革的理念来省察、反思和评议,通过采取“情境设计”、“教案评估”、“参与说课”、“上研究课和公开课”等形式将理论导入实践。导师则通过案例教学、观摩听课、问题研究、事件分析等方式对骨干教师进行个性化诊断、分析和指导,强调以案例采编为中介把理论知识同现实情境相联系;以学科研究为中介把课程理念与具体实施相联系;以教学设计为中介把能力要求与实际操作相联系。在针对性培训中利用问题探究情境等方式,让教师直面教学改革的实践,在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整合教师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从而使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并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学科特征和个人魅力。
(2)教育科研能力的个性化发展——创新·创见·创作。
任何一位教师都有思考的权力和能力,但只有具备一定学历,受过良好学术训练的人,他的理论修养和研究能力以及瞬间的直觉和感悟,才符合个性化教师的要求。教师科研能力的个性发展以学校具体情况和教师自身实践为基础,以高校专家教师为依托,以教学实践问题为核心,以课题研究为媒介,提倡教师扎根于教学实践,将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与个体经验有机结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发展变化进行反思、研究、改进和重建。导师则注重以“问题分析和解决为中心”,组织课题研究,对骨干教师进行科研能力挖掘和方法指导。其具体做法是:①理论讲解与课题案例融为一体;②方法传授同经验介绍贯穿始终;
③导师信息传递和教师自学反思有机结合;④导师示范研究与教师设计课题交替进行;⑤导师追踪指导和教师自主研究相互配合。通过导师与教师的共同努力,发展教师敢于创新、善于实践、提出见解、总结经验、撰写论文的科研能力。
(3)自主学习能力的个性化养成——拓宽·拓深·拓展。
自主学习的需要来源于教师自我发展的内部动机以及动机获得满足后所产生的主体价值。个性化教师培训模式关注教师自主学习能力的个性养成,突出强调教师在学习前的思考。教师必须研究自己的工作场所,认识和形成自己具有情境敏感性的实践理论,以此作为学习的突破口和拓展的生长点。因此,教师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以教师探索性思考和自省性思考为前提,以自修读书为手段,以反思调整为核心,以实践创新为落脚点,围绕教师最为关注、最迫切需要解决、最感兴趣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自设目标、自订计划、自修学习、专家辅导、互相交流等形式,在自学交流、分享互动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拓宽知识、加深理解、提高素质。导师在培养教师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对其进行指导:①督促教师撰写“教学后记”和“自省日记”,养成反思的习惯;②引导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对照分析和学习小结;③鼓励教师记录自己心得体会和思想感悟,形成个人经验;④指导教师进行实践中的“个案”评析与思考,推动教师个人经验的理论提升;⑤帮助教师对个人成长进行回顾,对职业活动进行叙事分析;⑥促进教师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磨合,进行实践创新。当教师在自学和反思中不断更新,在实践中获得发展时,教师可以找到一个新的增长点,从而进入“学——思——变,再学——再思——再变”的良性循环过程中,教师就具备了自主学习和终身发展的专业能力。
3.培训原则。
(1)个性化原则。
个性化教师培养模式始终以尊重教师、满足教师的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以发展教师的自主精神、科研能力和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性的发现问题、思考